第一篇:11.6体制、机制(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
(参照荆门)
一、工作机制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市政协委员、民盟赣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孙益仁建议,农村环境整治要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责任人,建设秀美乡村。
与城市相比,我市一些农村仍然存在“脏、乱、差”现象。经过实地调研,孙益仁认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不到位、监管体系不健全、治理资金不充足是导致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孙益仁建议,农村环境整治应高位推进,整合多方资源,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和整治项目资金,建立市、县、乡村资金投入机制,增加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和技术扶持;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全面系统地解决环境问题;探索建立由经验丰富的农村工作专家、环境污染治理专家、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专家组成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家库”;加强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管力度,防治在整治工作中出现腐败和质量问题。(记者陈少芬)
1、领导分包联系机制。按照市委常委联系区分工,每位市委常委要经常到所联系县区调成研究,加强对群众工作的督导,帮助协调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工作沟通对接机制。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指导各区和市群众工作队扎实有序开展工作。各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市群众工作队的联系对接,共同做好工作。群众工作队要定期向所联系的乡(镇)办党委、政府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乡(镇)办党委、政府要积极为联系单位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群众工作队列席所联系乡(镇)办重要会议,了解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3、群众诉求反映机制。群众工作队要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加强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联系,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搞笑、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等平台,通过深入走访、公开接访、设立电子信箱、公布热线电话等形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
4、联动解决问题机制。对上级交办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和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联动解决。群众工作队能解决的问题要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所在乡(镇)办党(工)委、政府反映,共同协调解决;乡(镇)办不能解决的要逐级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
5、调查研究机制。群众工作队要深入农户、社区、企业,调查了解问题,记好“民情日记”撰写出有深度、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啊,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6、公开承诺机制。市直、县直群众工作单位要定期研究群众工作,定期向基层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
7、例会研判分析机制。市领导小组、各县(区)领导小组、各群众工作队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工作。
8、工作情况通报机制。市直单位派出的群众工作队要定期向市、县两级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各县(区)领导小组要向市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重大突发问题要立即报告、跟踪报告。市、县(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掌握想下派工作队工作动态,定期通报情况、交流经验。
9、评优评差机制。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市群众工作组和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优评差,评比结果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各县(区)也要对所属部门和乡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优评差。
10、考核奖惩机制。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各县(区)、市群众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集中考核讲评,量化排序,兑现奖惩,并与评优评先、干部使用挂钩。
一、工作方法
建立“三位一体”推进基层工作机制。围绕强化基层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建立市、县、乡三级与基层农村(社区)长期、对口、分片联系帮扶机制。
工作队落地1-2个行政村(社区),联系覆盖一个乡(镇)办。市、县(区)直单位根据编制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落地1-2个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信访问题突出、安全生产隐患较多、经济社会环境较差的行政村,联系覆盖一个乡(镇)办。市、县、乡三级落地的行政村(社区)原则上不交叉。
形成“纵横交织、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网格化工作格局。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县(区)对属地群众工作负全责,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市直单位一把手对所联系的乡(镇)办实行“一岗双责”。
逐步达到“三个三分之一”的目标。即:力争市直、县(区)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要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调查研究、梳理指导本单位开展群众工作;力争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要有三分之一成员带队深入基层;力争机关干部每年要有三分之一参与基层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队受双重领导、负双重责任。联系基层的群众工作队既要介绍市、县(区)领导组的领导,又要接受联系点所在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既要对市、县(区)群众工作领导组负责,也要对所派驻地党委、政府负责。
二、网格员工作职责/要求
1、在网格管理员指导下开展工作。认真落实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配合网格指导员的各项工作,以完成本网格各项任务、关注民生、提高服务群众满意度、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为工作目标,努力协助抓好本网格内的日常管理工作;
2、熟悉网格内村民的人口情况、治安情况、维稳情况、生活质量等情况。帮助协调解决网格内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网格内的重点工作加以指导,提出可行性计划和建议,并协助其他网格成员共同完成;
3、认真履行网格管理员职责,带领和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切实做好区域卫生、门前三包、防火防盗、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任务;
4、针对网格内村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加强各类资源整合,切实为民办实事,以服务促管理,赢得群众的支持;
5、每天确保到所在网格巡查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掌握网格动态,了解网格内各单位及居民群众的需求,及时帮助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网格指导员报告,寻求帮助解决,同时做好工作记录、信息反馈;
6、及时协助做好网格内二民就业、低保、维稳、计生等社会管理工作,关注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充分发挥网格内党员、志愿者、村民骨干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主动配合网格管理人员开展工作;
7、组织网格内村民群众开展各种健康、有益、文明的群众活动。及时有效地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树良好风气、育传统美德。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发现典型,上报信息,不断扩大网格化管理的影响力;
8、协助网格指导员每周召开一次网格成员碰头会议,根据收集的各类信息,针对性的做出工作部署。
9、结合工作协助消防员开展居民用电、用气、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网格村居民的安全保护意识;
10、每周巡查一次,定期对本网格企事业单位、周边门面房及村民住宅进行安全大排查。协调企、事业单位持续做好消防安全建设,设立消防安全指示、警示标志;
11、针对重点企事业单位,尤其是生产经营危险化工产品、木器家具厂等企业或场所,帮助制定和提醒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又不落实整改安全措施的,要及时向网格管理员报告;
12、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和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及培训,提高网格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13、协助上级部门调查和分析消防隐患和事故原因,并做好相关记录,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灾情的善后处理工作;
14、制定、完善和落实网格安全工作制度,制定本级安全应急预案。
三、工作制度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委成立“坚持依靠群众、推动工作落实”长效机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办公厅,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此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成立相应机构,制订工作规划,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政府定期研究部署群众工作制度。市委常委会把群众工作列入固定议题,每次安排听取一个县(区)、开发区以及1-2个市直单位群众工作汇报。市领导小组要结合市直各单位职能和系统资源状况,针对各基层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分配联系单位。各县(区)、市直各单位要主持研究制订群众工作三年意见,年度工作方案、季度和月工作计划。
2、倾斜政策,提供保障。各级组织部门要注意在基层发现干部、培养干部、历练干部,对驻村工作人员实行跟踪考察,加大培养使用力度。各派驻单位要为工作队到基层开展工作提供车辆、经费保障,并在职级评定、干部使用等方面优先考虑。单位一把手要加大对联系点群众工作指导、协调力度,定期到联系点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督促检查,扎实推进。市里派出督查考核组,通过随机抽查、暗访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各级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4、严明纪律,树立形象。各群众工组队要牢记“两个务必”,严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不得有吃拿卡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对违反工作纪律、群众反映强烈的,以及工作不负责任、解决问题不力、相互推诿扯皮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第二篇:网格化管理
强化街路网格化管理考评力度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化机制建设 ——锦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建立城市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是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以行政管理的长期效益为评判指标,由城市综合执法部门通过发挥行政管理各要素及各环节的综合作用,最终实现行政管理效率最大化的一种工作机制。市综合执法局在城市管理中率先在市管64条12米宽以上街路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实现了街路管理的无缝链接。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市的市容市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队伍经受住了锻炼,执法理念和执法素质明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亲眼目睹和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整治成果。
一、划分街路管理等级,确保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认真搞好街路网格化管理组网。综合执法局依据《锦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赋予的职能:主要负责城区12米宽以上街路第一排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与建筑物、构筑物相连接的其他设施的市容监察。综合执法局按赋予的职能要求,将古塔、凌河两区以实地勘察和图上作业的方式,划出四个网格化管理区域,分别由四个网管支队进行区域管理;将四个区域分成12个网片,由各支队(每个支队3个大队)的12个网管大队分别实施网格管理;再将12个网片(每个大队至少两个以上单元网格小组)分成25快,由单元网格小组(3—5人)实施网格管理。通过网格化分,使市管街路实现了区、片、快的组网,从而使市管街路形成了闭合式的无缝链接。组网后,将网格化管理工作以图表的方式,向社会及新闻媒体进行了公示。全体入网人员按照“五定”要求,即:定人员、定路段、定标准、定责任、定奖惩的方式,参与到网格化管理当中,在管理区域内形成了一张横到边、纵到底的覆盖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街路管理上的盲区和空白点。
二是搞好街路等级划分。将市管街路划分为一、二级街路。一级街路60条,二级街路4条,制定了街路网格化管理标准,一级街路要实现“八无”,即无店外经营、无店外洗修车、无店外堆放、无固定摊点、无自发马路市场、无违章建设、无各类悬挂物、无影响市容的玻璃字画。二级街路要实现“四无”,即无自发马路市场、无违章建设、无长期店外经营、无擅自悬挂标语条幅。
二是建立网格化管理检查考核平台。综合执法局将城市管理的监督、检查、考评职能剥离出去,专门成立了网格化管理考评处,使城市管理检查考评工作形成一个“轴心”,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责任更加明确,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工作闭合的环节,达到了发现问题—收集问题—问题处理—问题反馈—问题结案等一整套的工作流程,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
二、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考评机制
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检查考核平台,在街路网管检查考评中赋予其拥有职务晋升、评先选优、一票否决的权力,其主要目的就是把网格化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把建立一整套的管理、检查、评比、奖惩等多项制度纳入到长期的管理日程上来。
1、严格制定考评规范。从2006年到现在,我们根据城管执法的特点和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局党委相继制定了《街路网格化管理考评细则》、《街路网格化管理标准》、《街路网格化管理百分制竞赛扣分标准》、《关于开展街路网格化管理评比竞赛活动的通知》、《关于城市管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这些规章制度对管理者的工作程序、任务、责任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量化,使之做到抓什么、该怎么抓有具体标准要求,有明确责任目标。因而从制度上对街路网格化管理实行全面定位,为使网格化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奠定了基础。
2、严格按规范考评和奖惩。“没有规章天天盼、有了规章不照办”是过去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为杜绝这一现象,我们制定考评规范后,严格按考评规范操作,该奖则奖,该罚则罚,不搞变通,不打折扣。相继开展了季度先进网管小组、季度网管先进个人、网管先进大队、网管先进个人的评比,从而调动了全体网管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
3、切实对考评做到客观公正。奖惩考评规定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真正激发管理者的工作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评方式能不能客观公正、公开、透明。为此,除局网管考评处考评外,各支队也建立了检查考评组织,两级检查组织在检查中采取明查与暗查相结合,巡查与督查相结合,月评与季考相结合,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等办法,公开所有考评细节,每半月评分一次,以《巡查通报》的方式向网管支队通报,年终汇出总分,整个过程不搞暗箱操作,使大家对自己分管工作的优劣一目了然。通过这种考评,形成了争先创优、比着干、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4、依托网管平台达到管理效益最大化。一是充分发挥单元网格小组的执法作用。制定了责、权、力相统一的工作职责,街路网格管理采取了点面兼治,守住一点,管住一片。在网格区内的难点、重点地段设防,定点管理,以点治面,使街路管理得到了全面提升;二是动静结合,加强治理。针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流动性、反复性问题,各网格单元把日常管理与突击整治结合起来,工作上采取弹性工作制,保证在任何时间段只要市容出现问题都有人及时进行有效处理;三是加强巡查,严格监控。对发现的问题要果断处理,不留死角,一天不查,街路就乱,一周不查,可能成片,一月不查,可能成灾。各网格单元小组保证了每天坚持普查与重点查相结合。
三、超前思维,高标准规范,高效率工作
1、超前的决策思维是从根本上落实街路网格化管理的前提。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我市建设成为“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滨海锦州、海岸锦州”的战略目标,综合执法局党委一班人审时度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着眼于服从服务全市经济建设的大局,立足我市城市管理的实际,在城市管理中提出了“强化管理、夯实基础、关注民生、创新机制、科学发展”的工作目标,继续改革和深化街路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打破多年来形成的城市管理模式,从管理的形式、方法及内容上改变了吃大锅饭,责、权、利不统一,队伍管理理念滞后的问题,使全局人员的思想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2、高标准规划是着眼于未来城市发展的大城管格局。
实行街路网格化管理从制度上解决了街路管理的“五定”问题,从管理的范围上实现了辖区内的全面覆盖,构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管理网络,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管理上的盲区,并通过完善检查、考评等配套措施,实现了管理效能与奖金挂钩,强化和激发了全体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走出了整治—反弹—整治的怪圈与模式。
3、高效率满负荷工作是实现城管人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在城市管理中不论是日常的网格化管理还是重点部位、重点路段、错时管理以及迎“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市容整治大干一百天”“禁止在城区焚烧冥纸冥币”等大型清理整治活动,全局人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所取得的成绩是历史性的,综合执法局这种忘我的工作作风,扎实的进取精神,表明的是一种态度,承担的是一种责任,需要的是一种勇气,它表明了综合执法局敢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并借助监督力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表明了自我加压的责任,表明了言必行、行必果的决心。是一种科学决策的艺术,是眼睛向下的作风,是承担责任的魄力。
第三篇:网格化管理
近年来,街道计生工作面临最棘手的问题是大量下岗无业人员的服务管理。对下岗无业失业人员的计生管理成为我们城市社区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针对上述城市社区计生管理难题,我们经过不懈地探索和努力,形成了一套我们自己管理路子,即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随着探索改进在不断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日益显示出它的优点和成效。
一、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拨乱反正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主要依托社区居民小组长队伍。自开始,街道开始探索网格化管理的路子。当时招聘50名左右的居民楼长,每人每月100元工资,实践证明,楼长的作用非常不理想。因为100元的引导作用太小。之后,又通过招聘大中专学生,充当社区工作者,经过实践,新毕业的学生工作经验不足,不适合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到沂源参观考察后,开始实行现在的居民小组长工作制度。从河滨社区试点,面向下岗无业人员招聘专职居民小组长,每月600元工资。试点效果良好,我们迅速在全街道推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0岁以上下岗无业人员26名分配到各个社区。,经过街道党工委的研究,将小组长工资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同时,我们同步向社会招聘社区工作者12名(每月1200元,五项保险全交)。进一步填补管理体制上的空缺。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毕业大中专生,他们虽然群众工作经验欠缺,但业务学习和培训能力较强,这样他们能够更好的辅助小组长开展工作。建立社区居民小组长和社区工作者两支队伍后,我们再通过有效的领导、指导和考核机制对街道辖区的居民区实施网格化管理。二、三大支撑,推动网格化机制顺利运行
城市社区网格化网络的运行有三个重要支撑。第一个支撑是领导重视。街道领导对社区工作的重视我们该项工作建立的基础,除了建立小组长队伍、社区工作这队伍之外,还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社区,确保社区工作的人力和领导到位。第二个支撑是财力支撑。街道财政每年划拨社区工作经费40余万元,新增计生专项经费3万元,奖励经费1万元。新增流动人口管理专项经费5万元,计生专职主任专项奖励经费每人3000元。财力保障为社区网格化管理提供强力支持。第三个支撑体制支撑。经过两年来的不断探索,我们建立起社区居民小组长和社区工作者“三制一化”的工作体制即:岗位聘任制;目标责任制;工资统筹制,实行职业化管理。三个支撑确保城市社区管理网络的正常运行。
三、强化日常管理,网格化机制日趋成熟
街道各社区通过提高居民小组长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管理网络。以海宁社区为例,海宁社区将辖区分为“二区四片十个责任块”,建立起社区-责任区-责任片-责任块“四位一体”的计生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责任到人、奖惩到人。实行居民小组长“日工作单”制度,每天在上班签到时填报当天工作具体工作计划,具体到哪几个户,干什么。下班签退时填报当天工作完成情况,具体到完成了多少户,到什么程度。实行居民小组长“请假单”制度,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将工作质量与工资挂钩,月工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础工资500元,按月发放,另一部分300元,年终根据平时成绩、专项督查、民主测评、奖惩因素等4大项13小项30余个指标的考核成绩,加入奖励或处罚分值后一次性发放。
四、优势凸显,网格化管理机制成效卓著
随着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实施社区计生网格化管理以来,街道辖区漏管人员日益减少,自以来,陆续清理漏管空挂人员270余名。而且自以来社区和区直单位空挂人员实行4个月未查体人员月上报、月清理制度运行良好,1300多名下岗无业失业人员查体运行顺利。每名小组长各负其责对各自管理的育龄妇女情况熟悉了解。定期上门随访,搞好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管理信息日益畅通。小组长常规入户,有效保障流动人口信息变动的及时掌握,减少外来人员违法生育情况发生。城市低生育水平稳定。以来,城区违法生育现象明显减少,统计8个月未出现违法生育情况,同期对比,有明显的提升。
五、着眼长远,不断深化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
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突破了城市社区计生管理的瓶颈。总结该项工作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一是管理更全面更彻底,划区划片责任到人,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管理漏洞;二是管理更规范更细致,职业化管理让工作者服务管理更加专业规范。三服务管理便捷长效。随着该项体制制度的深入运行,社区服务管理在群众的印象逐步深化,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不断增强,会日益接受认可社区的服务管理,从而在根本上破解城市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难题。虽然该项管理模式日益成熟完善,但就目前的实际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今后,街道在区计生局的指导帮助,在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关注以及广大计生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深化体制、完善管理形成更加成熟完善的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推动街道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前景会更加光明。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
毕节打造“大方经验”
发表时间: 2012-5-21 作者: 黄祖祥|张凯
来源: 第2376期
--
“从全省来看,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做得较好的有毕节,而毕节做得比较突出的是大方。”这是业内人士对毕节市大方县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一个断言。
“长期以来,公安消防部门的工作因受体制和编制制约,对乡镇、农村的消防安全监管鞭长莫及,对街道、社区的监管较为弱化。网格化管理则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形成机构健全、责任明晰、力量整合、措施落实、管理到位的基层消防工作格局。”大方县消防大队大队长左炜介绍说。
据悉,在“清剿火患”战役行动中,大方县消防大队积极探索消防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联合派出所、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力量,在辖区大方镇开展试点,逐项完成示范建设任务,形成了毕节市的“大方经验”。
据省消防总队有关人员介绍,全省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现场会近期将在毕节召开,在意味着“大方经验”将在全省推广。明确任务,责任人员
大方县辖区内共有8个社区、34个乡镇、103家重点单位、108万余人。在开展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该县依托各乡镇派出所、社区对全县实行网格化划分、实名制管理。工作中,明确了火灾隐患排查工作任务、责任人员,制定了网格化工作室工作职责、工作标准、整治措施和奖惩办法。
据介绍,该县各乡镇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辖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各乡镇派出所所长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各乡镇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具体指导各村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各社区、村委主任为所在社区、村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有力地推进该系县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分解任务,细化内容
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健全消防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完善消防安全监管运行机制的总体要求,该县将辖区划分为二级网格——以县消防大队、各乡镇派出所为单位划分的34个“大网格”,组织、协调、指导辖区消防工作;以行政村和社区为单位构成的378个“小网格”,其中以大方镇8个社区划分为19个网格工作室,明确每个网格室由2名民警和1名协勤负责网格室工作,组织开展网格区火灾隐患排查和消防宣传培训工作。工作中,对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等问题进行排查登记,建立网格化消防安全检查宣传记录本、火灾隐患网格化排查台账以及单位场所网格化划分台账和单位场所档案,设立举报信箱和火灾隐患举报热线电话(96119),实行24小时预约制度,并建立消防业务QQ咨询服务。通过建立二级网络,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监管网络,把网格化管理科学涵盖到整个辖区,力争实现“无缝隙、无缺口”的消防安全监管格局。
同时,该县确定了公安消防监督执法人员、乡镇派出所工作人员为负责网格化隐患排查的两大主体。消防大队负责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重点在建施工工地;各乡镇派出所及片区民警负责派出所列管重点单位、村(社区)的隐患检查和宣传培训。实行消防大队明确专人联系各乡镇,各派出所明确专人联系村(社区)的责任形式,对网格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片区民警对网格内负责的社会单位、村(社区)进行消防检查和宣传,并负责登记造册。完善制度,强化落实
据介绍,为规范消防安全管理,推动网格化隐患排查工作,大方县建立了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五项制度。
检查巡查制度。实行县消防大队、各乡镇派出所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每月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集中排查;各乡镇、社区网格室消防管理人员负责开展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对检查情况实行登记造册,并及时录入消防监督管理业务系统。
督办移交制度。各乡镇派出所、村(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消防安全检查中,对排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及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严重火灾隐患,由各乡镇派出所移交县消防大队,履行书面移交手续;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立即报告县公安局,由县公安局提请政府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群众举报投诉的火灾隐患,由县公安消防大队进行处理。
宣传培训制度。消防大队通过选派业务素质过硬的消防监督人员,以视频授课的形式,定期对各乡镇派出所火患排查进行针对性培训指导;各乡镇派出所在开展隐患排查的同时,大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通过社区网格室设立的消防便民服务站、宣传栏、宣传橱窗等消防宣传阵地,为广大群众免费提供办理消防行政许可文书表格及填写示例,让办事单位或个人通过网络QQ咨询服务或社区网格平台就能了解办理业务所需准备的材料及办理流程,并设立及居民楼道消防警示牌。督促辖区单位开展内部消防安全培训,并参加专门的消防安全培训。
网上监管制度。消防大队在“二级网格”的协同配合下,通过消防监督业务系统对各乡镇派出所开展网格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反馈至县公安局,由县公安局进行月督察通报,并纳入绩效目标考核,明确了各乡镇派出所的任务量。通过一系列可行的监管制度,实现了网格化隐患排查工作的可视化、便捷化、动态化管理模式。
奖惩问责制度。对隐患排查工作开展不力的,实行责任追究和过程追究;对由于工作开展不力发生亡人火灾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并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等。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该县实行分级处置、层层分解。各级监管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消防安全问题,按照自身职权,能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整理上报县消防大队。县消防大队对上报的问题实行综合分析、分类处置,对于一些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县政府,由县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实行联合处置。
据统计,从2011年11月14日至今年3月,该县共检查单位3540家,发现火灾隐患1819处,督处整改火灾隐患1710处,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1252份,临时查封5家,责令“三停”8家,下发处罚决定书44份,罚款150500元,拘留4人,有效地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
第四篇:“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班级无序管理的“大逆转”
一、问题的提出
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单位,事情既繁杂又无序。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常常因考虑不全面、措施不到位和力度欠火候等原因显得力不从心。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实验,我发现采用“网格化管理”能够化繁为简,促进了班级管理效率,实现了班级无序管理的“大逆转”。可是哪些方面可以采取“网格化管理”?又怎样具体操作呢?
二、问题的解决策略
策略一:把“座次表”和“学习小组划分表”合并
很多时候,“座次表”和“学习小组划分表”是分开的,表多而乱,不如把两个表合并在一起,促进了课堂教学中学生角色的分配和在小组中的方位的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图表一:原始的“座次表”
(备注:A-H是指学生。)
原来的表格:该表的用途很单一,跟学习等量化指标没有直接的关系,是一种表格式管理的浪费。
图表二:原始的“学习小组划分表”
原来的表格:该表只是单纯的划分了小组,没能体现组员的职能划分,作用不大。图表三:把图表一和图表二合并之后的新表格
我的做法是:小组按照学习情况划分为四个等级,每组中的1号是学习组长,底下划线的同学是纪律组长。优点是该表把“座次表”和“学习小组划分表”合并了,划分了小组成员的职能并清晰地表明了组别,学习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学习计划的制定、安排学习任务和习性任务的日常检查;纪律组长则负责协调本小组的学习和活动纪律,为学习性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便于学习小组的操作运用。
策略二:优化类似表格,使之同化形成“班级行政运行结构表”
很多班级要么没有运行结构表,要么管理不细化,造成班级机构不清,职权部分,学生管理混乱;要么安排凌乱,不系统。图表一:班委划分表
说明:该表只是点明了班委的组成人员,但是没有确定班委和班级其他机构的地位,造成管理上的不必要的麻烦。图表二:团支部结构图
说明:该表只是粗略地勾勒出团支部的结构,但没能表露其职能和班委的关系,会造成班干部之间的职能冲突,降低管理效能。
图表三:新设计的“班级行政运行结构表”
班级行政运行结构表
我的做法是:首先,新的图标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点明了不同的机构在班级中的地位,依次是:班委>团支部>学代会>黑板报小组;其次,在每一种机构中,智能的重要程度以金字塔式呈现;再次,点明了不同机构的职责,能够让机构成员明确责任和任务,避免管理上的冲突。
策略三:对繁琐的事务使用图表实现“自动化管理”图表一:班级财产保护区划分表
班级财产保护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往往责任不明确,财产常处于无人管理状态,造成财产损失之后,常常是望“损”兴叹,但是使用图表划分责任区、安排责任人之后就会较容易地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
己要照价赔偿。
2.责任人平时注意查看和保护,发现问题,及时保护、制止和报告。图表二:卫生区划分表
过去往往划分不明确,容易造成能干的学生抱怨,懒惰的学生越来越多,通过细化卫生区,划区定人,效果良好。
备注:同学们要按照表内自己所辖的卫生区,注意平日的清扫和卫生保持工作,遇到大型卫生清扫时大家要一起劳动,既要集中突击,又要分组击破,既讲原则性,又讲灵活性,讲求细节,克服懒惰,追求实效,达成任务。
我的做法是:让每位责任人要对自己的责任区负责,组长进行具体的指导和检查,卫生委员则对该小组的卫生清扫和保持进行监督。清扫的程序:卫生委员→值日组长→责任人
三、取得的成效
“网格化管理”呈现出整个班级的运行是以班委为核心、团支部和学代会为两翼以及值日小组、学习小组和黑板报小组为骨干的运行网络,进行各项活动,相关同学都知道自己在“网格化管理”中的位置,能够以尽可能大的效率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通过运用“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班级无序管理的“大逆转”。在班级中,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任务,学生自己有条不紊地进行自我管理。教师们从繁忙的班务中解脱出来,以最大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四、应注意的问题
1.应对有关同学进行相应地专门培训。如果只是把这些表格贴在墙上就不闻不问了,那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2.班主任或教师要进行跟踪监督和指导。开始的时候,表格式管理运行难免出现困难或者困惑,这时候教师要及时跟上指导,使其成为习惯。
3.尽可量地让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和引领者,活动的主角是学生。
4.对图表实行动态管理。对班级出现的新情况或者新变动,要及时设计新表格或者采取新措施,实现班级的“无缝隙管理”。
第五篇:网格化管理
新营村精准扶贫工作实施网格化管理
为使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近日,新营村脱贫攻坚工作队摸索、总结、建立了适合自己的“网格化”人员管理模式。
结合村级特点和实际情况,新营村按联村领导、工作队队长、队员、帮扶干部、贫困户五种人员类型,把新营村整个脱贫工作的人员划分五个层级,每个层级根据人数和资源最优化利用,又划分为若干网格。第一层级为联村的县级常委(冯子惬),由其对整村脱贫工作的人、才、物全面统筹;第二层级由工作队长(张林冲)和帮扶部门的驻村负责人(纪昌国)组成,在第一层级的安排下,领导第三层级各人员的工作,并具体统筹抓好村级扶贫各项硬软件工作的落实;第三层级由工作队队员(8人)组成,受上级领导,担任下一层级对应的网格长,负责联系和督促下一层级相应网格内干部入户帮扶相关工作,同时执行落实好上一层级安排的其他具体工作;第四层级由帮扶干部(34人)组成,担任第五层级对应的网格长,根据对应网格内的帮扶对象的具体困难实施精准帮扶,并按要求入户走访;第五层级由贫困户(155户)组成,按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便于扶贫工作高效开展。
新营村精准扶贫工作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了纵到底、横到边的“无缝隙、全覆盖”人员管理格局,进一步凝聚了合力、厘清了干部责任、提高了工作成效、增强了干群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