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网格化管理实施细则
农村网格化管理实施细则
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根据《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的通知》精神,制定农村网格化管理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总体目标,以为民、便民、惠民为宗旨,深入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推动农村综合服务管理工作科学合理、高效有序,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整合农村基层管理和服务资源,优化管理流程,细化管理单元,建立信息共享、职责明确、运行高效、责任细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农村基层服务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切实提高农村综合服务管理水平。
三、主要任务
在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期间,主要完成“五好”(4+1)的工作任务:
1.人口、房屋、车辆的基础信息采集好。
2.网格划分好。3.网格员配备好。
4.网格化管理硬件建设好。
5.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好(根据所在县、市、区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
四、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落实资金(2014年1月至2014年2月10日)1.驻村工作组、村委会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座谈会、走访入户等形式,宣传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意义和作用,使村民认识到这项工作是为了“治安有人管、矛盾有人化、困难有人帮、服务有人办”,增强参与、支持、配合的意识。
2.在县级综治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驻村工作组协助村委会确定推进网格化管理的具体任务,包括分工安排、实施步骤、资金概算等。3.驻村工作组协助村委会落实驻点村网格化管理所需资金。
(二)统筹安排、组织实施(2014年2月11日至2014年4月15日)
1.采集三类基础信息(此项工作可结合宣传发动同步实施)。入户宣传并做好人口、房屋、车辆的基础信息调查登记。人口信息采集突出以下重点:①流出人员。②流入人员。③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④不良行为青少年、肇事肇祸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采集登记事项至少包括:所有家庭成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兼职打工情况、收入情
况等。此项工作由驻村工作组协助村委会开展。网格员配备到位后,经培训开展工作。
2.划分网格。根据《湖北省农村网格化管理建设标准》,科学合理划分网格,实现地域无缝覆盖。县(市、区)的城关地区、农村中心镇要参照《湖北省城市社区网格化建设标准》进行网格划分。此项工作由县级民政主管部门参与指导。
3.选配网格员。按照“一格一员”的要求,选配责任心强、群众公认、热心为群众服务的网格员。每村选任一名具备一定文化水平、懂电脑操作的村级网格信息管理员。
4.开展网格化管理硬件建设。有效利用现有的、符合工作需要的相关资源,加强村级网格化管理工作站硬件建设。具备以下条件:①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依托综治维稳站)。②一条4M以上宽带网络。③至少一台能流畅运行较为复杂软件的电脑。④村级网格信息管理员人手一台手持E通。
5.接入上级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县级网格化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已建设运行的地方,乡、村两级要接入该信息系统。
(三)完善工作、检查验收(2014年4月16日至2014年4月30日)
人口、房屋、车辆基础信息录入电脑硬盘;形成网格化电子平面图;网格员登记造册(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照片、联系方式等);硬件设施登记造册(品牌、型号、实物照片等);接入上级综合信息系统,实现运行顺畅。
2014年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的考核验收,与2014年“三万”活动考核验收同步进行。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作为这次“三万”活动兴办实事的内容,统筹研究部署,制定网格化管理规划,跟踪推动落实。各级“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细化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步骤,强力督办实施。
2.强化指导协调。各级综治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特别是协同民政等部门,积极为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提供服务,包括方案设计、业务培训、现场指导等。
各级相关部门都要认真制定方案和措施,加强对本单位“三万”工作的研究部署。要经常听取汇报,及时进行指导,特别是要发挥本单位资源优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撑,确保驻点村“五好”任务的顺利完成。
3.发挥主力军作用。各级政法机关和综治委成员单位的“三万”工作队,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把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作为“三万”活动的工作重点,在当地打造样板、做好示范。
4.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利用墙报、标语、座谈、走访入户等形式,深入宣传网格化服务管理给农村居民带来的便利,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特别是要发挥经济合作组织、协会自治组织等民间自治组织的作用,组建由“三员三代表”(党员、政协委员、村务监督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为主体,联防队员、治安中心户、原村组干部、离退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为补充的志愿者队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农村网格化管理。
5.广泛筹措资金。采取政府保障、部门帮助、社会筹措、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广泛筹集资金。各市(州)、县(市、区)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专款专用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各级“三万”活动工作组都要拿出资金,支持驻点村的网格化建设。
第二篇:网格化管理实施报道
为全面搞好护电工作,确保电力设施安全运行。今年以来,涞水县供电公司结合实际,在公司范围内制定《电力设施保护网格化管理责任书》对护电工作实施“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收到了较好效果。
护电工作的“网格化”是指公司、供电所、护线员分三级管理,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将护电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纳入公司对供电所的考核范围,明确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和奖惩措施,实施精细化管理。责任人定期对辖区电力设施进行巡查,发现隐患和缺陷及违章行为,及时制止并上报。护电工作“网格化管理”一方面督促供电所负责人和护线员履行好自身职责,做到护电巡查信息及时上报,公司护电部门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另一方面制定奖惩措施,对供电所及护线员工作开展情况实行全面考核,并与供电所负责人和护线员的经济利益和年终评先选优挂钩,此举极大地调动了供电所负责人和护线员的护电工作积极性,有效确保了护电工作“网格化管理”的长效性、实效性。
实施护电工作“网格化管理”以来,实现了对辖区电力设施实施“静态”监控,对护电巡查进行“动态”监管,实行全时段跟踪管理。上半年以来,该公司共组织常态巡查28次,特巡6次,发现缺陷和隐患12处,清除树障200余棵,制止线下违章施工、作业5起,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案件做到了零发生。
长子公司对网格化管理推进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务实和稳步推进网格化管理,明确工作定位、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手段,做好“七个结合”,进一步落实服务“零投诉”,提升供电服务工作水平。
今年年初,长子县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全面推行农村社会管理“网格化”,在每个村成立了民事管理委员会,以30户为一个单位,将全县农村划分为3500个网格,每个网格推选一名“格长”,网格格长为群众代理办理出村的事宜,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群众,长子供电公司积极与各村的“格长”联系,同时将全县用电户与“网格化”管理相衔接,使群众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供电优质服务。
一是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将网格化管理与各项服务工作深入融合,准确定位包保服务内容和范围,完善管理机制,务实推进网格管理体系建设。二是与上级部署相结合,以网格化为主要实践载体,提升优质服务等重点工作部署落实水平。三是与营销创新工作相结合,拓展客户沟通渠道,创新服务工作手段,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完善社会化服务和保障工作手段,提升网格服务水平。五是与“国家电网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相结合,依托党员服务队资源和平台,完善提升网格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充实党员服务队服务体系。六是与地方管理相结合,做好试点建设和推广工作,与政府网格管理格局相融入,提升供电网格化服务社会认可度。七是与服务品牌建设工作相结合,及时梳理总结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的亮点经验,加强宣传,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
今年以来,诸城市供电公司创新管理模式,把开展“你用电,我用心”农村用电安全强基固本工程作为工作重心,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着力查找农村安全用电风险点,在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探索实施了区域农村安全用电网格化综合监管,以供电所为管理单元,将其划分为三级网格,着力构建“政企联动、乡村实施、电力服务”的农村安全用电机制。
按照地方政府主导、镇村参与、供电企业技术指导的模式,以供电所为“一级网格”,联合镇村负责人成员工作领导组,专门负责本辖区内农村安全用电组织、协调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社区中心村为“二级网格”,指定专门的“用电顾问”与全市208个社区中心村结成了服务对子,及时提出安全用电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以用电村为“三级网格”,平均约每800户为一个网格,由专人负责对辖区内的线路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实现了员工对所辖“网格”安全用电监督管理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诸城市供电公司建立“一对一”、“一口对外”和“一管到底”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出“手把手”帮扶、特殊客户一户一档等10项“一对一”特色服务举措,推行差异化服务。根据居民需求,精心打造“10分钟交费圈”,先后推出了社区代办网点、POS机交费、网银支付、流动售电服务车等10多项多元化收费服务方式,既方便了客户,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该公司组织专业人员到二、三级网格宣传农村安全用电知识,深入村民家中进行发放,对村民家中的漏电保护器进行逐一排查;开展安全用电知识进村户、进校园,开展安全用电知识普及工作,利用社区广播,定期播送农村安全用电常识、电力设施保护知识等;对辖区内的企业负责人、建筑行业负责人等重点单位进行电力设施保护等相关知识宣传,切实提高了电网日常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了提高供电服务水平,提升供电服务质量,慈溪市供电公司结合供电所“低压设备主人”、“农村客户经理”、“社区电力经理”等原有管理经验,全面整合推广农村“台区经理制”。通过台区经理进驻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的形式,完善供电所与农村客户的常态联系,延伸供电服务触角,拓展农村客户用电需求快速受理渠道,提高服务主动意识和响应速度,促进“电力·农村”共建,实现供电企业、政府和农村客户的“三赢”。
此外,该公司充分借助社区(村)社会基层管理组织“贴近百姓、亲和力强”的优势,将电力宣传和优质服务平台前移,形成全市范围社区(村)整体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服务网络,在每个网格单元内建立1个电力社区(村)共建便民服务点,做到“一网多格,按格定岗,无缝对接,责任捆绑”。网格化用电服务联动机制建立后,“台区经理”发挥供电部门与社区(村)电力客户的沟通桥梁作用,进一步畅通了社情民意渠道。
“1+1”网格化管理模式是网格管理是把供电营业所区域的所有低压台区分为若干个网格责任区,通过网格责任区竞标,落实网格责任区责任人,由1名台区设备主人和1名台区客户经理对低压台区实行专业化管理。客户经理负责网格内抄、核、收、营业受理、用电稽查、装表接电等优质服务。
今年以来,该局创新管理模式,把开展“你用电,我用心”农村用电安全强基固本工程作为“安全年”活动的深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着力查找农村安全用电风险点,在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探索实施了区域农村安全用电网格化综合监管,以供电所为管理单元,将其划分为三级网格,着力构建“政企联动、乡村实施、电力服务”的农村安全用电机制。
按照地方政府主导、镇村参与、供电企业技术指导的模式,以供电所为“一级网格”,联合镇村负责人成员工作领导组,专门负责本辖区内农村安全用电组织、协调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村组为“
二、三级网格”,平均约每1000户为一个网格,电工对二、三级网格辖区内的线路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实现了电工对所辖“网格”自治监督管理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同时,该局组织专业人员到二级网格宣传农村安全用电知识,由农村电工深入村民家中进行发放,对村民家中的漏电保护器进行逐一排查;开展安全用电知识进村户、进校园,开展安全用电知识普及工作,利用村委会广播,定期播送农村安全用电常识、电力设施保护知识等;对辖区内的非煤矿山企业负责人、建筑行业负责人及高危行业等重点单位进行电力设施保护等相关知识宣传,切实提高了电网日常监管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11月18日,从山东淄博供电公司传来消息,该公司实施的网格化管理已在全市152万户居民客户和中小企业中全面展开。今后,客户用电有问题,只需要联系网格员,就能得到一站式快速高效解决。
淄博供电公司以“方便客户、无缝覆盖、服务快捷”为原则,将全市按照行政区划和人口分布划分为三级网格体系,区(县)为一级网格,镇(街道办事处)为二级网格,村(居民委员会)为三级网格。一二级网格设立网格长,三级网格设立网格员(客户服务经理),“一员一格、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网格员代表供电公司全权负责网格内客户常态走访等工作,同时协调各业务部门及时处理客户用电需求,确保客户服务需求在网格内解决,服务隐患在网格内消除。
第三篇: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定稿]
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将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向大家作个简要汇报。
一、上级一系列文件紧密部署
1、密集发文督办。围绕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建设问题,省委、省政府、省综治委和省市政法委下发了一系列文件,紧锣密鼓部署。主要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的通知》(鄂办文[2013]75号)、省综治委《关于全省统筹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鄂综治委[2014]1号)、《湖北省农村网格化管理建设标准》(鄂综治委[2014]2号)、省委政法委《关于在全省政法系统开展“万名政法干警进万村建万格”活动的意见》(鄂政法[2014]8号)、湖北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农村网格化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鄂活组办发[2014]12号);《**市农村网格化管理实施细则》。
2、要求明确具体。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为民兴办实事,将农村网格化建设纳入新一轮“三万”活动的重要内容部署推进,今年完成60%,2015年实现全覆盖。市委四届65次常委会议上任书记强调,我市的农村网格化工作将“两步并作一步走,两年之事一年做”,要求在2014年底实现农村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农村网格化管理主要开展“五建”,实现“五到位”。“五建”即一建网格,原则上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一个组一个网格,或因地制宜划分网格,实现地域无缝覆盖;二建网格员队伍,按照“一格一员”的要求,配备农村网格员,由村(居)民小组长担任或村(居)民推选产生;三建网格化平台,在县、乡两级统一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村(社区)统一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四建网格化信息系统,以信息化为支撑,以平安建设为重点,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整合基层信息网络资源,连通一张网,整合一个系统;五建运行机制。要归口管理、严格准入、高效运转、分级授权。依托健全完善、高效运行的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切实提高基层农村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五到位”:即做到“信息掌控、矛盾化解、治安防控、帮扶解困、组团服务”五个到位。
二、目前我区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全省“三万”活动的统一安排,我区按照省综委员制定的《湖北省农村网格化管理建设标准》和市委政法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统筹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两文三会”全面推动。以“两办”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以区长李文波任组长的**区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使农村网格化工作有章可循,有专班、专人抓实。区综治委下发《在全区“三万”活动中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农村网格化管理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指导各“三万”工作队快速开展工作。召开三个会议。1月16日,**区召开“三万”工作动员大会,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1月20,召开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推进会,培训“三万”工作队员;2月13日,在横沟桥镇召开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现场促进会,全面推进工作。二是乡镇网格化管理三项工作步入轨道。各乡镇将基层基础信息采集完毕,正在进行电脑录入,进入网格化管理平台;各乡镇已完成网格划分,并按照“一格一员”“一村一员”的要求,完成网格员的选配,网格员由村民小组长或热心农村公益工作的人员担任,网格信息管理员从村治保主任、后备干部或大学生村官中选配;各乡镇已经成立了网格化管理中心,各村、社区已经成立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
三、请求区委、区政府解决的问题
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问题。省、市已成立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市级中心为科级事业单位,中心主任高配副县级。目前,全市其它各县市已经成立了正式的机构,并按省市要求配备了专人。为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建议我区尽快成立“**区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的工作机构,该项机构为区综治办管理的副科级事业单位,网格中心配备专职人员5名(1名专职副主任、1名档案管理员、2名信息平台操作管理员、1名司机兼督导员)。同时,各乡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也需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信息平台维护和日常事务工作。
2、经费保障问题。按照湖北省农村网格化管理建设标准,网格化服务管理基本建设经费、网格员工作经费纳入县(市、区)财政预算。经费由常态化工作经费和一次性投入经费两个部分组成。
⑴常态化工作经费(约需428.82万元)。分为三大块:
一是工作人员经费。我区2543个组,按照相关要求划分为2563个网格,落实一格一员,配备2563名网格员,省市要求,农村网格员每人每月100元的误工补贴,每年需要经费307.56万元(2563人×100元×12个月);农村、社区网格信息管理员178名、城区社区网格员207名,每人每月补贴100元,通讯费80元,每年需要经费83.16万元(385人×180元×12个月),合计每年需要390.72万元。
二是办公经费。成立**区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按公用经费每人每年1.7万元计算,5人约需要经费8.5万元。
三是信息平台终端使用维护费。按14个乡镇办场、178个村(社区)计算,每条线路每年500元,共需要9.6万元。每年终端维护费20万元。
⑵近期急需一次性投入的经费(约需105.02万元)。分为两大块:
一是综合系统信息平台建设经费。在电子政务等专网延伸的前提下,按照电子政务专网接入规范,由电信部门统一村(社区)Ip规划,将信息网络延伸到村(社区),约需要经费8.9万元(178村(社区)×500元)。
二是村(社区)网管站办公设备购置经费。每个村(社区)需配备一台电脑需要62.3万元(3500元×178)、打印机需要19.58万元(1100元×178)、社会管理服务查询终端需要14.24万元(800×178),合计96.12万元
两部分合计需要经费533.84万元,另外,省财政转移支付3亿元,按每个村1万元标准划拨经费支持地方农村网格化建设,目前已下拨2.1亿元,安排给**区总计138万元,即农村每村(社区)8千多元。同时为弥补农村网格化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省综治委要求各地从农村人均2元“以钱养事”的综治经费中拿出部分资金予以支持解决。
第四篇: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
农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将农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向大家作个简要汇报。
一、上级一系列文件紧密部署
1、密集发文督办。围绕农村格化管理工作的建设问题,省委、省政府、省综治委和省市政法委下发了一系列文件,紧锣密鼓部署。主要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的通知》(鄂办文[2013]75号)、省综治委《关于全省统筹推进农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鄂综治委[2014]1号)、《湖北省农村格化管理建设标准》(鄂综治委[2014]2号)、省委政法委《关于在全省政法系统开展“万名政法干警进万村建万格”活动的意见》(鄂政法[2014]8号)、湖北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农村格化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鄂活组办发[2014]12号);《**市农村格化管理实施细则》。
2、要求明确具体。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为民兴办实事,将农村格化建设纳入新一轮“三万”活动的重要内容部署推进,今年完成60%,2015年实现全覆盖。市委四届65次常委会议上任书记强调,我市的农村格化工作将“两步并作一步走,两年之事一年做”,要求在2014年底实现农村格化管理全覆盖。农村格化管理主要开展“五建”,实现“五到位”。“五建”即一建格,原则上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一个组一个格,或因地制宜划分格,实现地域无缝覆盖;二建格员队伍,按照“一格一员”的要求,配备农村格员,由村(居)民小组长担任或村(居)民推选产生;三建格化平台,在县、乡两级统一建立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村(社区)统一建立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四建格化信息系统,以信息化为支撑,以平安建设为重点,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整合基层信息络资源,连通一张,整合一个系统;五建运行机制。要归口管理、严格准入、高效运转、分级授权。依托健全完善、高效运行的农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切实提高基层农村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五到位”:即做到“信息掌控、矛盾化解、治安防控、帮扶解困、组团服务”五个到位。
二、目前我区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全省“三万”活动的统一安排,我区按照省综委员制定的《湖北省农村格化管理建设标准》和市委政法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统筹推进农村格化管理,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两文三会”全面推动。以“两办”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以区长李文波任组长的**区格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使农村格化工作有章可循,有专班、专人抓实。区综治委下发《在全区“三万”活动中推进农村格化管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农村格化管理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指导各“三万”工作队快速开展工作。召开三个会议。1月16日,**区召开“三万”工作动员大会,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农村格化管理工作;1月20,召开农村格化管理工作推进会,培训“三万”工作队员;2月13日,在横沟桥镇召开农村格化管理工作现场促进会,全面推进工作。二是乡镇格化管理三项工作步入轨道。各乡镇将基层基础信息采集完毕,正在进行电脑录入,进入格化管理平台;各乡镇已完成格划分,并按照“一格一员”“一村一员”的要求,完成格员的选配,格员由村民小组长或热心农村公益工作的人员担任,格信息管理员从村治保主任、后备干部或大学生村官中选配;各乡镇已经成立了格化管理中心,各村、社区已经成立了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站。
三、请求区委、区政府解决的问题
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问题。省、市已成立社会治理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市级中心为科级事业单位,中心主任高配副县级。目前,全市其它各县市已经成立了正式的机构,并按省市要求配备了专人。为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建议我区尽快成立“**区社会治理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的工作机构,该项机构为区综治办管理的副科级事业单位,格中心配备专职人员5名(1名专职副主任、1名档案管理员、2名信息平台操作管理员、1名司机兼督导员)。同时,各乡镇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也需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信息平台维护和日常事务工作。
2、经费保障问题。按照湖北省农村格化管理建设标准,格化服务管理基本建设经费、格员工作经费纳入县(市、区)财政预算。经费由常态化工作经费和一次性投入经费两个部分组成。
⑴常态化工作经费(约需428.82万元)。分为三大块:
一是工作人员经费。我区2543个组,按照相关要求划分为2563个格,落实一格一员,配备2563名格员,省市要求,农村格员每人每月100元的误工补贴,每年需要经费307.56万元(2563人×100元×12个月);农村、社区格信息管理员178名、城区社区格员207名,每人每月补贴100元,通讯费80元,每年需要经费83.16万元(385人×180元×12个月),合计每年需要390.72万元。
二是办公经费。成立**区城乡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按公用经费每人每年1.7万元计算,5人约需要经费8.5万元。
三是信息平台终端使用维护费。按14个乡镇办场、178个村(社区)计算,每条线路每年500元,共需要9.6万元。每年终端维护费20万元。
⑵近期急需一次性投入的经费(约需105.02万元)。分为两大块:
一是综合系统信息平台建设经费。在电子政务等专延伸的前提下,按照电子政务专接入规范,由电信部门统一村(社区)IP规划,将信息络延伸到村(社区),约需要经费8.9万元(178村(社区)×500元)。
二是村(社区)管站办公设备购置经费。每个村(社区)需配备一台电脑需要62.3万元(3500元×178)、打印机需要19.58万元(1100元×178)、社会管理服务查询终端需要14.24万元(800×178),合计96.12万元
两部分合计需要经费533.84万元,另外,省财政转移支付3亿元,按每个村1万元标准划拨经费支持地方农村格化建设,目前已下拨2.1亿元,安排给**区总计138万元,即农村每村(社区)8千多元。同时为弥补农村格化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省综治委要求各地从农村人均2元“以钱养事”的综治经费中拿出部分资金予以支持解决。
第五篇: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模版)
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
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领导方法和工作机制,推动我乡经济社会协调、统筹、和谐发展,根据省委、市委、县委于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要求,现就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坚持以加强基层党建、完善管理服务、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树立“沟通面对面、服务零距离、干群心连心”的工作理念,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为核心,乡机关、村级组织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辅助,积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城乡并举,条块联动,建立集社会精细管理、群众多元服务、干部作风转变、政府信息化建设为一体的基层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明情况、调纠纷、办实事,进一步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扎实推进“联心强基”工程,为实现县委提出的“三县并举”和“两区”发展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具体工作目标是:
1、网络覆盖更加全面。坚持现有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村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逐步调整基层党组织设臵,延伸党组织的管理服务触角,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网络覆盖更加全面。
2、资源配臵更加合理。坚持统筹理念,按照便于掌握村情民意、便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要求,打破层级界限,积极整合资源,使基层的问题依靠各级力量、各级资源协同解决,实 现基层组织单体作战到上下协同作战、单一依靠行政力量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转变,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管理服务更加高效。坚持依托管理网络和服务团队,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把问题受理的责任单位、处理过程和办理结果予以公开,切实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
4、基层基础更加坚实。按照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的要求,积极拓宽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打破条块分割,促进城乡之间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促,进一步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服务推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促进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难,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把是否推动科学发展、让群众得到实惠作为检验工作的最终标准。
2、注重实效、整合资源。把当前实施的“一户一策一干部”、“分类住村、联心创好”、农村党员干部“一创三联”和诚信管理等制度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统领,强化条块协同,整合公共管理服务资源,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形成运行规范、实用、有效的公共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3、统筹兼顾、稳步推进。把“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与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强化基层社会管理、转变干部作风、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等相结合,统筹谋划,有序推进。
三、主要任务
(一)实行“双网格”管理,明确管理服务范围。按照尊重历史、便于管理、推动发展的原则,坚持现有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一是合理划分行政村网格,根据村所辖范围、分布情况、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产业特点等情况,按照200户左右划分为一个责任网格。规模大、人口多的行政村可以按区域情况划分若干网格。根据我乡各村实际,除五都村、石门村、王村划分为2个责任网格外,其余村为1个责任网格。二是合理划分乡片区网格,在行政村建立责任网格的基础上,依照乡现有片区管理的模式,将片区内地理相连、习惯相近的行政村网格联合组建8个片区网格。
(二)选优配强服务团队,落实管理服务责任。按照条块结合、延伸到基层的要求,整合各类管理服务资源,组建不同层级的网格服务团队,每个网格服务团队一般不少于5人,落实工作承包责任制,公开服务承诺,执行责任联负、创优联评制度,实行组团式、专业化、联动式服务。
行政村网格服务团队。以乡联系领导、住村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农村党员、村民代表等为管理和服务骨干,村党组织书记为负责人,并吸收当地老干部、退休干部、村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实用乡土人才、致富能人、教师、联村责任医生、信贷员、村法律顾问等人员。主要职责是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调查、维护基层稳定、信息收集反馈、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网格内群众反映的事务、纠纷的协调处理等。
片区网格服务团队。以乡班子成员(工作片片长)、片区住村干部、责任民警、在农村的“两代表一委员”、“住村入户、组团服务”工作组成员等为管理和服务骨干,乡工作片片长为主要负责人。主要职责是协调各行政村网格之间的工作,做好行政村网格上交矛盾纠纷和事务的处理等工作。乡网格服务团队。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经济发展中心和社会发展中心等资源,设立分类专业服务团队。主要职责是做好各片区网格的工作协调和处理片区网格无法处理解决的问题等。
实行片区网格工作包干负责制,乡班子成员(工作片片长)对所联系片区网格的经济事务、行政事务、社会事务、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和党的建设等负总责。
1、全盘掌握片区的经济社会现状,通盘考虑片区的管理、工作、服务事宜,总牵头、总负责、总协调,承担第一责任人职责。
2、指导各责任网格的行政管理事务,对服务团队成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跟踪指导,及时就各责任网格事务进行难题破解、问题疏导、跟踪答疑,并把握片区的整体工作进度和各类工作事宜。
3、整合片区工作资源,对片区服务组干部统一管理,统一调度,遇急难险重和重大突发事宜、重大突击工作整合工作 资源,灵活调动,灵活处臵,灵活开展工作。
(三)拓展管理服务内容,实现管理服务全范围覆盖。推行“一站二卡四亮”工作模式,即网格服务团队设立便民服务站,统一发放联系卡和监督卡,及时亮出形象、亮出身份、亮出联系号码、亮出服务内容。采取“面对面沟通、面对面宣传、面对面登记、面对面服务”的“四个面对面”的服务形式,建立一年四次以上的集中走访制度,做到“四必到”、“五必访”:即网格内发生突发事件、网格内有重要建设项目、网格内有上访事件、群众有急难事件必须到场;对网格内的小康户、专业户,老干部、老党员,上访户、意见户,困难户、低保户,返乡创业户、流动党员家属户等做到“五必访”。同时,住村干部每年要对所有农户至少走访一遍,村干部、党员对挂钩联系的示范户、困难户和重点户,每月走访不少于一次,广泛收集并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全面掌握服务区域内每一户、每一个体的基本信息,及时建立健全村情民意信息库,充分发挥网格服务团队“村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富民强村服务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民主制度规范员、组织建设督导员”的“六大员”作用,努力在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做好政策宣传讲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等方面做好服务,不断丰富为民服务的内容,实现管理服务全范围覆盖。
(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运转高效的管理服务平台。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拓展农村党员干部现转自http://www.xiexiebang.com代远程教育系统功能,建立高效运 作、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到位、更加有效的管理服务。
1、充分利用并建好县统一开发的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政府网站、农民信箱、12371党员咨询热线等信息资源,利用好县开发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将信息网络延伸到乡、村网格,实现信息共享、管理高效、服务有序、覆盖全面的目标。
2、建立信息收集处理机制。每个行政村网格设立一个信息管理站点,建立以住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远教站点管理员为主体的信息员队伍,由网格信息管理员将网格服务团队各成员收集掌握的信息和群众的诉求及时输入信息系统,采用“申报单、交办单、催办单、反馈单”的形式,实行行政村网格、乡片区网格、乡“网格办”逐级审核联动解决信息的处理机制,对在乡本级不能解决的事情,由乡“网格办”报县“网格办”,由县“网格办”根据内容分类和流转程序传递给县内各职能部门,落实相关单位负责限时办理,做到一口受理、一网协同、实时监控、双向考核,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防止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五)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供长效优质服务。建立健全规范有序、高效协调的工作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顺利推进、良好运行。
1、强化条块协同,整合公共管理服务资源。打破一对多的联系服务方式,建立多对
一、多对多的组团式联系服务模式。各班子成员对辖区内的住村干部,可集中统一使用,组团出 击,协同处理辖区内的经济社会事务;各科室负责人也要整合科室资源,协同处理各科室业务及指导服务各村工作,力求取得最大服务效用。各乡干部要根据各条块要求,结合业务实际,亦应统筹安排好相应工作,一方面做好条上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块上工作,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2、开展“住村入户、组团服务”活动。围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目标,扎实推动农村“12345”工程的实施,以“住村入户、组团服务”为基本模式,以破“三难”促发展、强基础增合力、重民生筑和谐为基本任务,以强村带弱村、先进促后进为手段,落实好主题教育、队伍建设、综合整治、健全机制四项工作措施。
3、深化“分类住村、联心创好”工作制度。实行群众办事全程代理制,建立健全“干部住村、掌握民情、综合反馈、统筹协调、分解承办”的服务群众机制。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群众工作法、平时工作法、比较工作法、危机化解法、团结工作法”等“六个工作法”,充分发挥住村干部骨干带头作用,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规范村级组织活动,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提高村干部素质,切实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4、推行党员分类积分量化考评制度。推行农村党员诚信管理,抓好农村党员分类积分量化考评工作的落实,对无职党员定岗、定责、定人,全面开展党员“1+1”创业帮带工作,继续开展“一创三联”活动,建立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定期义务服务制度,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与户进行结对联系,确保每一户都有党员、干部或村民代表联系结对,充 分发挥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模范作用。
5、建立服务团队成员应知应会能力的考核制度。网格服务团队要按照“明情况、调纠纷、办实事”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主动收集掌握村情民意,建立村情户情档案库,做到对责任网格的基本情况底数清、情况明,能够发现苗头性的问题,及时了解群众服务需求,帮助解决处理。建立考核制度,采取“日报周查月考核”等方式,分级负责,落实对服务团队成员应知应会能力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服务团队成员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全面促进服务团队成员对村情民意的掌握。
6、执行三级工作例会制度。网格服务团队要每月召开由全体团队成员参加的网格会议,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梳理上报各成员掌握的民情民意;行政村结合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由各网格服务团队相关人员参加的行政村网格会议,对网格内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提出解决措施和时限,及时反馈办理结果,并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工作;乡里结合村干部例会每月召开由各片区网格服务团队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掌握工作推进情况,交流工作心得,协调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总结和部署阶段性工作,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实施步骤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在去年12月全面启动,主要完成三个阶段的工作任务。
1、准备阶段(去年12月底前)。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要求,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梳理出问题和困难,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和办法,为全面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2、实施阶段(今年1月--今年4月底)。立足本乡实际,广泛开展舆论宣传,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有框架、有内容、有制度、有计划、有保障的要求,指导村科学合理划分工作网格,合理组建管理服务团队,扎实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3、深化阶段(从今年5月开始)。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在本乡范围内至少培育1-2个村先进典型,以典型带动,同时不断总结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工作创新,并在面上深化推行。
五、组织领导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乡党委建立相应的乡“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机构,组织力量认真细致开展调查摸底,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和具体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具体责任、工作措施和时限要求,确保组织有力、责任到位、工作落实。要注重发挥村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住村干部和村书记、主任的职责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任务落实。
2、严格督查,严格考核奖惩,落实工作责任。乡党委采取分阶段集中督查、重点督查和随机抽查的形式,及时掌握工 作推进情况,抓好工作落实。全面落实“区域网格、责任包干、组团服务”新机制的工作责任。落实“双管理、双负责、双考核”工作制,班子成员既要对所分管科室、工作片区进行管理,又要对所分管科室、工作片区工作负总责。同时,针对条块工作的不同,分别制定各科室及片区的考核办法,年底对条块工作统一考核。“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乡干部考核、村两委主要干部基本报酬发放和农村党员分类积分量化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成效明显的,积极申报县级“四十佳”评选,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充分调动参与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工作不落实、群众意见较大的,予以批评教育,并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
3、加强宣传,抓好引导。根据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要求,充分利用报刊、“村村响”、电视、黑板报、标语等载体,大力宣传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内容要求和特色做法,宣传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鲜活事例,宣传群众得实惠的生动案例,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推行此项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通过有力的宣传引导,努力营造社会认同、基层欢迎、群众支持的良好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