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23:5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部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部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建设部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建设部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讨论稿)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小城镇、大战略”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战略决策,促进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推动我国向一元化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现就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精神,充分认识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大变化: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由受资源约束转为受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农民的需要由基本满足温饱转向适应进入小康的更高要求。农业发展进入“新农业经济阶段”,农村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阶段的农村工作,对小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并强调要“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0]11号)进一步明确小城镇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五大以来的一系列决定和指示,从推进城镇化战略的高度明确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新时期小城镇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的发展方向和要求。积极稳妥地加快小城镇发展和建设,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先进文化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全面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和为解决“三次”问题服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小城镇建设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我国向一元化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高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中发[2000]11号文件的要求,紧紧围绕“三农”问题,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推进城镇化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有重点地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总体水平,逐步实现“以城固农、以城促农、以城助农、以城带农”的小城镇建设新局面。

“十五”期间,全国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目标是:优化小城镇发展布局,引导县城和重点建制镇适当加快扩大城镇规模,把300O个左右小城镇建设成为人口规模在3万人以上,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功能,为5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小城镇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全国小城镇的总人口规模达到2.8亿人左右。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现行政策和体制性障碍较大、引导性政策措施不配套、经济基础薄弱、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功能不够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小城镇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强政府引导,有重点地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明确了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和总体目标。各级政府要加 依法规划

科学规划

强引导,不失时机地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化转变。小城镇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以推进城镇化和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化转变为中心,切实抓紧、抓好。

小城镇建设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规范撤县设市(设区)、撤乡设镇的行政行为,防止不顾条件的一哄而起、遍地开花。要把发展重点放到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上。把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体现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尽快完善小城镇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坚持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合理、节约利用土地和水等资源,加强环境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城镇规划、设计、建设及综合管理,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风格,全面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二)小城镇建设要立足于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是小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也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和动力。小城镇建设必须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摸清他们对小城镇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要求,并据此制定小城镇建设的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出现为建设而建设的现象,切实为“三农”问题服务。

当前,小城镇建设要适应农业向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方向发展的要求,为农业产业化创造适宜的软硬件环境,为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和农产品加工、贸易、运输等提供便利的条件,充分发挥小城镇作为连结供需双方“纽带”和信息交换平台的作用。同时,不断增强小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积极引导农民有序转移,就地就近进入小城镇,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逐步推进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繁荣小城镇经济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目标,充满活力的经济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小城镇建设要着力于繁荣农村经济,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和农民的增收致富,着力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着力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各地要根据小城镇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形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积极发挥小城镇功能和连接大中城市的区位优势,兴办各种服务行业,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综合性或专业性商品批发市场。充分利用当地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及其它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资源,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小城镇经济发展。在大力发展小城镇二、三产业的基础上,要千方百计为进镇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逐步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小城镇建设要着力于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吸引和带动能力。

小城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形成以经济建设促进城镇建设,以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各项设施的配套水平,要拓展小城镇功能的视野,大力发展适应本地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区位条件和管理条件的城镇功能,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克服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狭隘眼界。对于具备条件的小城镇要开辟工业小区;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服务,减轻企业负担,吸引民间资金向企业投资,引导农村新办企业向镇区集中;抓住国有企业战略改组的机遇,吸引技术、人才和相关产业向小城镇转移;鼓励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到小城镇开展产品开发、商业连锁、物资配送、旧货调剂、农副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到小城镇上经商、办企业。逐步完善各类社会服务设施,特别是当前亟需的文化、教育设施;加快文化、娱乐、广播电视、体育场馆、学校、医院和市场等设施的建设步伐,推动小城镇的社区建设,努力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周边地区和城市密集地区的小城镇发展,要抓住中心城市功能重组、产业及其布局调整的机遇,加快完善城镇功能,主动接纳中心城市疏散的产业和人口,不断壮大城镇规模。在此基础上,建成一批城镇功能和生产生活组织与中心城市紧密联系、特色鲜明,人口规模在5-10万人左右的小城镇。

在不断完善小城镇功能、增强吸引力的同时,要制定各种优惠措施,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2 小区集中、住宅向居住小区集中,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小城镇有序转移,壮大小城镇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发挥小城镇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小城镇作为一定农村地域经济、文化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

(四)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搞好小城镇建设”、“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中发[2000]11号)。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于推进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中,优化各类资源配置。要发挥市场筹资功能,拓宽城建投融资渠道,推进小城镇土地资产经营和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同时,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制定促进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管理、引导和规范工作,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城镇化和小城镇的健康有序发展。各地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多渠道投资小城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用事业,逐步走上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小城镇的轨道。对民办公助的各类设施和项目,要明确产权,通过股份合作形式建成各类经济实体,推进小城镇公共资产的经营式管理。

小城镇建设要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要主动配合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增加对小城镇建设的贷款数额,开展对有稳定收入的进镇农民在购房、购车和其他消费方面的信贷业务。要抓住国家在农村电网改造、公路、广播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机遇,改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用好城镇建设维护税和存量建设用地有偿出让收益,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小城镇的人居环境水平。

(五)深化改革,从体制和政策上推动小城镇建设。

要从推进我国向一元化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高度,积极探索,加大改革力度,消除阻碍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打破城乡分割体制,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从体制和政策上为小城镇建设创造宽松的环境。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的有序流动。改革完善城镇用地制度,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宅基地的有序流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存量土地,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适当调整行政区划,逐步扩大重点镇和中心镇的规模。改革投融资体制,改善小城镇建设的融资环境。

加快制定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引导性政策措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聚,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针对近年来小城镇对农民进镇和乡镇企业进镇吸引力下降的问题,重点要在社会保障、进镇优惠条件、农民宅基地和承包地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确保进镇农民和企业的现有利益总体上不受损失或者有所增加,充分调动他们的进镇积极性。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综合协调;形成合力,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中综合协调职能,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制定政策措施,改善小城镇建设的政策环境。当前要重点研究“集体土地流转”、农村人口转移和“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等小城镇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研究,完善小城镇规划实施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包括小城镇建设用地、建设标准、行政区划、户籍管理、社会保障、资金支持、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大工程质量、勘察设计、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力度,逐步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规范房地产管理。要加强集体所有土地上房屋产权管理,引导进镇农民原有房屋的有序流转,逐步解决“双重占地”问题。

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推进小城镇建设。做好小城镇建设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的关注程度,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关心和支持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协调行业内的各方面资源,主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和参加科技、规划、设计“三下乡、五服务”活动,并作为系统精神文明工作的重点,全面推进文明小城镇的创建工作。大力推广供水、污水处理等小城镇建设的适用技术,会同科技等有关部门抓好“科技示范小城镇促进工程”和“星火示范 依法规划

科学规划

小城镇”等工作,引导小城镇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根据实际需要,整合现有各类“奖励”和“授牌”资源,研究制定激励机制,实施动态管理。

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开辟小城镇建设资金的稳定渠道。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吸引国内外的企业集团和乡镇企业在中心镇集中建设,吸引农民务工回流资金建设小城镇,多渠道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探索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稳定来源,研究争取将试点县(市)的城镇建设维护税提高一个百分点。总结推广小城镇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要收好用好土地收益资金,城镇原有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应主要用于城镇建设和土地的再开发,不得划转或挪作它用。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改善小城镇建设的融资环境。在金融网点撤并、信贷规模紧缩和小城镇加快发展,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研究探索利用好金融资本的办法,增加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有效供给。主动与相关金融机构配合,共同探讨在小城镇建设中利用金融资本的方式和途径。

(二)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完善城镇规划,增强城镇功能,扩大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要确定重点发展的小城镇。各地要抓紧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没有编制规划或规划已经不适应发展需要的,或者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有矛盾冲突的,要尽快组织编制和修编;规划深度达不到要求的,要调整完善。要严把规划审批关,在2002年底前完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部里将对这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行政区划调整应以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已经完成行政区划调整的要及时对原城镇规划进行修订。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坚持资源决定城镇发展的原则,对于不具备最基本发展条件的小城镇和村庄,坚决实施“资源环境一票否决制”,并提出相应的人口迁移方案。各地要高度重视各种类型的移民建镇,慎重选址、科学规划、配套建设,并随着建设的进程将移民镇纳入到正常的城镇建设管理之中。要特别重视重点风景名胜区周边小城镇的发展,吸纳核心景区内外迁的居民,切实保护好风景资源。都市圈和城镇密集地区的小城镇发展要纳入当地的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吸纳大城市外迁的产业和人口。

加强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完善工作,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各地要高度重视小城镇规划设计工作,加大投入,切实提高规划质量。要端正小城镇规划的指导思想,突出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实事求是地制定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指标。要严格地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范,对于国家明确强制性退出的有重大安全隐患、浪费资源、危害环境的行业和领域不得安排规划用地。小城镇要依据经批准的总体规划,对需要开发建设的地区编制详细规划,并经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的,不得安排和批准各项建设。要认真做好重点地段的景观设计和重要建筑的设计,力求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功能,提高小城镇的人居环境水平。要突出抓好交通、给排水设施和环境建设,抓好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严禁安排那些不切实际的大广场、超标准的办公楼和豪华的接待设施等建设项目。要结合乡镇企业的转制,积极调整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乡镇企业的集中建设,严格控制城市污染工业向小城镇的转移,走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道路。

各地要将县城和中心镇作为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重点,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加强指导和督促。每个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2个中心镇重点发展。中心镇建设要着力于完善城镇功能和扩大规模,注重发挥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争取经过五到十年左右的努力,把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成为规模较大、规划合理、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一定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少数基础较好的发展为小城市。

(三)试点引路,分类指导,加强管理,提高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水平。

要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试点县(市、区)工作,重点探索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形成科学的城乡格局,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村居民点体系;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区域性共建、共享,提高配套水平;三是优化各种资源的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建设和管理各类设施;加快各项建设步伐,实现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加强示范镇建设,突出特色,树立样板。各地要分片、分类指导小城镇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积极探索通过“返乡创业”、“城乡统筹就业”,“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途径推动小城镇建设的路子。示范镇要着重在基础设施、特色民居、环境建设、规划设计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进展,建设成为某个方面的样板,在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土地国有化、管理法制化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和实质性推进,为全国小城镇建设树立典型。“十五”期间,要重点推动供水乡镇化、污水与垃圾处理联镇建设工程。在此基础上,我部将在适当的时候与科技、农业、环保等部门联合组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的申报和命名工作,推出一批更具典型性和带动性的示范镇。

加强对小城镇管理,大力推进管理的法制化和社会化,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继续加强镇容镇貌的管理,逐步解决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等问题。严格整治建设散乱和环境脏、乱、差,要一条街一条巷的整治,划定严管的街道,结合各地的情况制定严管街道达标的标准,实事求是地实现严管街道的“亮和美”,不搞“形象工程”。农民进镇建房必须服从规划,严禁随意沿公路进行建设。针对当前城乡结合部的人员结构复杂、规划建设管理滞后等突出问题,各中心城市要将所辖城乡结合部纳入规划控制范围,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严格划定各类用地界线,加强管理机构建设,配备精干的管理人员,加大管理力度,及时解决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城乡结合部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广东省珠海市在解决处理“城中村”问题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地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

加强小城镇发展基础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建立工作制度,完善小城镇信息采集分析机制,长期坚持下去。初步确定采集的范围是以我部试点镇为基础的500个镇或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镇为基础的2000个左右镇,采集指标和采集基准时间将进一步研究确定。到2003年底,基本实现省级中心镇主要经济社会城建指标的电子报送,同时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村镇统计及我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和部信息中心的力量做好指标的信息采集统计和分析工作。

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各种类型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要跟踪研究国家重大引导性政策措施,因生态及资源保护、脱贫、救灾和重大项目建设等需要而进行各种类型的移民建镇(村),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调整和产业化发展,农村产业集团、大企业集团和中心城市功能性疏散等因素对小城镇建设的推动作用,加强指导,及时总结促进小城镇(村庄)集中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此外,还要挖掘和提炼基层其他各种类型的成功经验,在条件类似的地区加以推广,切实推动面上的工作。

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工作。部里将在近期制定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确定和公布一批历史文化名镇(村)。凡是被授予历史文化名镇(村)的,都要尽快编制和实施保护性规划,切实加强保护和管理。

(四)加快立法进度,逐步完善村镇建设法规。

从完善国家级村镇建设法规的角度,当前主要有三方面工作。一是逐步完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法规。对《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没有涉及到而实际工作中又迫切需要的内容进行立法,重点是制定集体所有土地上房屋产权管理和拆迁管理以及历史名镇(村)保护等方面的部门规章制度。对《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已经涉及到而可操作性不强的内容,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二是延伸现有法律法规,制定在建制镇上的实施细则。目前不少涉及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其适用范围虽然大多都包括建制镇,但基本上都以设市城市作为调控重点,对建制镇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迫切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作为依法行政的依据。三是加强技术立法,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修订《村镇规划标准》,制定《小城镇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导则》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导则》等。各地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制定和出台适合本地特点的地方性法规。

(五)健全小城镇建设管理机构,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素质。

建立健全各级小城镇建设管理机构。小城镇建设不但要引进城市规划的编制机制,更要注重引进城市规划的管理机制,健全机构,建立岗位,建设制度,严格管理。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特别是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立村镇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取得相应的资质和接受行业管理,为村镇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并可根据村镇建设管理部门的委托承担部分村镇建设管理 依法规划

科学规划

职能。今年底明年初,我部将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对全国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的调研,提出对策,尽快遏止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撤并、管理人员流失的状况。

要建立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分级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各县(市)的分管县(市)长,特别小城镇的镇长,是小城镇建设的直接领导,对小城镇建设工作负有重要职责。要对他们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减少在指导小城镇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加强村镇建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基地,分期、分批对村镇建设助理员、技术人员,尤其是中心镇、示范镇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各省(区、市)也要组织相应培训,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继续推行村镇建设助理员持证上岗制度,有计划地录用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镇建设管理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工作。加强对村镇个体建筑工匠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村镇建筑工程质量。

逐步建立村镇建设事业支撑系统。筹备成立小城镇建设协会,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社会化服务中心,吸引一大批人才加入小城镇建设的事业。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要统一列入公共财政,重点予以保证。对于没有建立独立财政的小城镇,要纳入县级财政。

(六)今明两年的工作重点

对于2002年下半年和20O3年的重点工作,初步设想有下面五项:

1、贯彻落实好三个文件:即国务院13号文件、建设部贯彻13号文件的通知和第四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的有关决定。重点抓好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机构设置与制度建设;领导干部队伍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完成重点小城镇在省域城镇体系和县域城镇体系中的落实;进一步推动重点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全面启动“三下乡、五服务”工作。

2、开好两个会议:2002年下半年的《第四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和2003年三季度召开的《全国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配合两次重要会议的召开,做好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征集,做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城市化试点县(市)的总结表彰工作。

3、抓好五项“系统工程”:

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创建工程; 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工程; 小城镇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科技促进小城镇建设示范工程;

小城镇发展建设基础数据电子化工程。

4、推动两项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小城镇“集体土地流转”和“小城镇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

5、法规建设工作:根据《城市规划法》修订为《城乡规划法》的新形势,逐步调整和完善相应的村镇法规;修改《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6、与金融机构合作,调查近期小城镇信贷规模与使用效率的情况,研究小城镇建设使用银行资金的具体运作和管理方式。2002年至2003年要重点做好专业型小城镇资金运用的试点工作。

第二篇:建设部关于列为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发布单位】建设部

【发布文号】建村字第168号文 【发布日期】1995-03-29 【生效日期】1995-03-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建设部关于列为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第二批)的批复

(1995年3月29日建村字第168号文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北京市政府农林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的《 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一定要把小城镇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要抓好试点工作,有条件的县要重点抓好1~2个试点,不断积累经验,切实起到示范作用。

根据上述精神和目前全国5万多个小城镇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层次抓试点、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建设部确定从现在开始到2000年,从各地选择500个小城镇作为建设部试点。根据各地申报,第一批已于1994年12月批复,现将第二批批复如下(名单附后)。

为切实搞好试点工作,建设部拟定了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意见,现一并印发。希望各地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意见(试行)》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认真抓好试点工作,以总结经验,推动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请尽快制定试点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及时报送建设部村镇建设司。

附:

一、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第二批)名单(发有关省、区、市)

二、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意见(试行)

附一:

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第二批)名单

河北省(25个)

鹿泉市铜冶镇、晋州市总十庄镇、鹿泉市寺家庄镇、石家庄市南高营镇、石家庄市贾庄镇、滦南县柏各庄镇、王田县鸦鸿桥镇、遵化市马兰峪镇、丰南县黄各庄镇、大厂县夏垫镇、霸州市胜芳镇、霸州市信安镇、三河市燕郊镇、三河市段甲岭镇、武安市磁山镇、卢龙县石门镇、宣化县沙岭子镇、泊头市交河镇、沙河市白塔镇、承德市大石庙镇、蠡县留史镇、高碑店市白沟镇、枣强县大营镇、芒台农场场部、辛集市位伯镇

山西省(16个)晋城市巴公镇、晋城市南村镇、阳城县北留镇、高平市河西镇、沁水县加丰镇、榆次市东阳镇、介休市义安镇、祁县东观镇、清徐县徐沟镇、古交市河口镇、平定县冶西镇、永济市虞乡镇、交口县双池镇、大同市马营乡、阳泉市荫营镇、繁峙县砂河镇

内蒙古自治区(13个)

赤峰市建昌营镇、赤峰市红花沟镇、根据市满归镇、鄂伦春自治旗 克一河镇、通辽市木里图镇、奈曼旗八仙筒镇、察右前旗平地泉镇、五原县巴彦套海镇、临河市新华镇、牙克石市塔尔奇镇、哲里木盟大林镇、宁城县热水镇、察右后旗土牧尔台镇

吉林省(12个)

德惠市米沙子镇、农安县合隆镇、桦甸市红石砬子镇、永吉县乌拉街镇、公主岭市范家屯镇、辉南县辉南镇、抚松县万良镇、大安市安广镇、前郭县长山镇、安图县二道白河镇、东丰县横道河子镇、白山市六道江镇

黑龙江省(20个)

哈尔滨市新发镇、阿城市玉泉镇、龙江县景星镇、宁安市东京城镇、东宁县三岔口镇、桦南县土龙山镇、虎林县东方红旗、大庆市喇嘛甸镇、双城市周家镇、黑河市爱辉镇、宝清县七星泡镇、省农场总局宝膛垦城、肇东市昌五镇、海伦市河镇、绥化市四方台镇、尚志市亚布力镇、北安市赵光镇、依兰县达连河镇、海林市柴河镇、铁力市双丰镇

江苏省(35个)

江阴市周庄镇、丹阳市界牌镇、江都市宜陵镇、张空港市后塍镇、泰兴市刁铺镇、盐城市大冈镇、苏州市淀山湖镇、太仓市沙溪镇、苏州市支塘镇、东台市富安镇、武进县横山桥镇、无锡市磺塘镇、江宁县禄口镇、镇江市新桥镇、宜兴市和桥镇,昆山市陆家镇、邳州市官湖镇、淮安市平桥镇、海门市悦来镇、常州市洛阳镇、建湖县上冈镇、漂阳市别桥镇、无锡市长泾镇、扬州市口岸镇、吴县角直镇、徐州市碾庄镇、苏州市塘桥镇、大丰县新丰镇、南京市栖霞镇、铜山县潘塘镇、泗洪县双沟镇、靖江市新桥镇、常熟市碧溪镇、兴化市戴南镇、六合县灵岩镇

福建省(18个)

晋江市英林镇、南安市水头镇、龙海市角美镇、长泰县岩溪镇、漳州市天宝镇、尤溪县西滨镇、永安市大湖镇、建阳县水吉镇、邵武市拿口镇、永定县坎市镇、连需县姑田镇、福安市穆阳镇、福鼎县点头镇、长乐市金峰镇、连江县官头镇、莆田县江口镇,仙游县榜头镇、宁化县石壁镇

江西省(20个)

进贤县文港镇、景德镇市竞成镇、新余市良山镇、德兴市泗洲镇、吉水县八都镇、万载县黄茅镇、南康县唐江镇、宜黄县黄陵镇、萍乡市宣风镇、修水县渣津镇、余江县锦江镇、南昌县向塘镇、宁都县青塘镇、宜春市慈化镇、赣江市沙石镇、新建县乐化镇、铜鼓县大段镇、南昌市罗家镇、万年县株潭镇、上饶市沙溪镇

山东省(38个)

济南市仲宫镇、章丘市普集镇、桓台县起凤镇、淄博市王村镇、淄博市湖田镇、淄博市朱台镇、枣庄市桑村镇、广饶县大王镇、东营市仙河镇、莱州市沙河镇、烟台市养马岛镇、龙口市北马镇、栖霞县桃村镇、长岛县砣矾镇、寿光市大家洼镇、安邱市景芝镇、昌邑市石埠镇、临朐县冶源镇、邹城市中心店镇、鱼台县鱼城镇、新泰市小协镇、乳山市海阳所镇、文登市荷山镇、五莲县街头镇、莱芜市口镇、武城县鲁权屯镇、邹平县长山镇、博兴县兴福镇、临沂市罗庄镇、苍山县兰陵镇、莘县朝城镇、曹县庄寨镇、肥城市石横镇、蒙阴县常路镇、济南市刁镇、高密市柴沟镇、临朐县杨善镇、滨州魏桥镇 河南省(30个)

开封县朱仙镇、清丰县马庄桥镇、灵定市焦村镇、长葛市后何镇、浚县善堂镇、偃城县召陵乡、永城县芒山镇、鹿邑县玄武镇、信阳县明港镇、上蔡县杨集镇、新乡县小冀镇、辉县市孟庄镇、汝州市寄料镇、宝丰县大营镇、沁阳市西向镇、济源市轵城镇、洛阳市关林镇、偃师市顾县镇、安阳县水冶镇、林州市姚村镇、内黄县楚旺镇、巩义市小关镇、新郑县龙湖镇、新市密市超化镇、登封市卢店镇、镇平县贾宁镇、内乡县马山口镇、邓州市穰东镇、唐河县湖阳镇、邓州市孟楼镇

湖北省(22个)

谷城县石花镇、老河口市孟楼镇、枣阳市兴隆镇、襄阳县太平店镇、枝江县董市镇、当阳市半月镇、长阳县都镇湾镇、汉川县马口镇、孝感市三汊镇、江陵县郝穴镇、松滋县刘家场镇、潜江市浩口镇、钟祥市故集镇、圻春县圻州镇、黄梅县小池镇、黄州市团风镇、嘉鱼县牌州镇、蒲圻市赤壁镇、丹江口市武当山镇、宣恩县沙道沟镇、天门市岳口镇、武昌县金口镇

湖南省(21个)

双峰县三塘铺镇、株洲市龙头铺镇、醴陵市白兔潭镇、溆浦县低庄镇、洞口县高沙镇、临湘市羊楼司镇、岳阳县广兴州镇、常德市蒿子港镇、桃源县陬市镇、临澧县合口镇、稀南县向阳镇、桃江县灰山港镇、南县茅草街镇、安化县梅城镇、湘乡市棋梓镇、常宁县松柏镇、祁阳县黎家坪镇、永兴县马田镇、长沙县金井镇、望城县雷锋镇、浏阳市永安镇

广东省(26个)

番禺市大岗镇、海丰县门平镇、清远市源潭镇、揭东县炮台镇、揭西县棉湖镇、南海市沙头镇、南海市里水镇、新会市荷圹镇、恩平市沙湖镇、高州市石鼓镇、湛江市龙头镇、博罗县园洲镇、澄海市东里镇、潮阳市峡山镇、饶平县饶东镇、高要市白土镇、云浮市腰古镇、、东源县埔前镇、五华县华城镇、斗门县白蕉镇、中山市小榄镇、中山市沙溪镇、东莞市长安镇、东莞市常平镇、广州市钟落潭镇、东莞市清溪镇

四川省(34个)

温江县万春镇、郸县犀浦镇、成都市石灵镇、大邑县安仁镇、沪县玄滩镇、简阳市贾家镇、资中县银山镇、三台县西平镇、江岫市武都镇、射洪县柳树镇、绵竹县汉旺镇、什邡县洛水镇、自贡市大山铺镇、富顺县牛佛镇、乐山市牛华镇,峨眉山市桂华桥镇、珙县巡场镇、宜宾市李庄镇、高县庆符镇、南充市龙门镇、南部县定水镇、广元市宝轮镇,旺苍县嘉川镇、达川市西外镇、通江县涪阳镇、广安县代市镇、盐边县渔门镇、雅安市多营镇、康定县姑咱镇、南坪县九寨沟镇、冕宁县泸姑镇、德阳市罗江镇、夹江县黄土镇、广汉市向阳镇

贵州省(13个)

贵阳市东风镇、翁安县草塘镇、独山县麻尾镇、兴义市威舍镇、金沙县安底镇、余庆县构皮滩镇、遵义县新舟镇、仁怀县台镇、湄潭县永兴镇、玉屏县大龙镇、息烽县小寨坝镇、岑巩县新兴集镇、盘县特区红果镇

宁夏回族自治区(7个)

平罗县太西镇、贺兰县立岗镇、吴忠市金积镇、中卫县宣和镇、固原县三营镇、永宁县李俊镇、青铜峡市峡口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6个)

乌鲁木齐县安宁渠乡集镇、霍城县清水河镇、伊犁哈蒴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口岸、吐鲁番市七个台乡集镇、阿勒泰市北屯镇、奇台县老奇台镇、玛纳斯县乐土驿镇、博乐市小营盘镇、精河县大河沿子镇、乌苏县哈图布呼镇、和布克寨尔县和什托洛盖镇巴楚色力布业镇、哈密市二堡集镇、阿克苏市阿热买里镇、和田县巴格其镇、和静县巴润哈拉莫墩乡镇集 重庆市(3个)

大足县龙水镇、江津市白沙镇、巴县界石镇

宁波市(4个)

鄞县邱隘镇、慈溪市周巷镇、镇海区骆驼镇、奉化市溪口镇

大连市(4个)

大连湾镇、杨树房镇、石河镇、皮口镇

三峡库区移民迁建试点(四川省16个):

开县临江镇、万县市龙沙镇、万县市熊家镇、梁平县七桥镇、忠县汝溪镇、云阳县江口镇、万县市白羊镇、奉节县吐祥镇、巫山县官渡镇、巫溪县文峰镇、垫江县澄溪镇、涪陵市李渡镇、丰都县镇江场镇、石柱县西沱镇、开县郭家镇、巫山县福田镇

附二:

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意见(试行)

目前,全国小城镇建设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建设部选择500个小城镇作为全国试点。为使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现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明确试点的目的、意义和基本目标

抓好试点,以点带面,是正确指导全面工作的基本方法,切实抓好分布在全国各地的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对于分类指导全国小城镇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试点,要探索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自然条件,不同类型的小城镇的建设途径和方式;探索小城镇建设如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富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乡村城市化进程的有效经验;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小城镇的路子,为推动全国小城镇建设稳步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试点小城镇要认真贯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保护耕地,优化环境,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按照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方向进行规划建设。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目标。力争到本世纪末,把试点小城镇初步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小城镇,并从中总结经验,以指导全国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

二、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

试点小城镇担负着取得经验,指导全国工作的重要责任,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主要环节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法规,在抓好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几个重要环节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规划要科学合理。凡是1990年前制订的规划,或是近几年制订的规划深度不够和内容不全的,必须尽快进行调整完善;鉴于目前规划水平参差不齐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试点小城镇每两年要对规划以及执行情况检查一次,县(市)以上主管部门要根据情况进行抽查。如规划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需要,要按规定及时进行调整完善。

2.把好设计关。凡新建的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建筑物和主要公用工程设施都必须进行设计。主要街道及住宅小区、工业小区、市场设施要注意建筑空间组合。有条件的地方要进行景观设计。无论建筑设计还是公用工程设施设计,都要进行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3.要走综合开发建设的路子,可以组建镇开发企业或委托有关开发企业进行开发建设。要选用有资质条件的施工队伍,严格按规范施工,并实行质量监督或监理,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单项工程全部合格,争取30%对上的优良率。

4.切实搞好管理。一是要有专门机构和队伍;二是要制订规章制度,依法进行管理,做到建管并重。

三、切实加强领导

500个试点小城镇,是部的试点,同时也是省、地(市)、县的试点,因此,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认真研究部署试点工作,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配套优惠政策,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

试点小城镇所在县(市),应建立由政府主管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督促检查有关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审核试点小城镇的工作计划,并指导其实施。要在制定政策、筹集资金及培训人才等方面尽力给予支持,帮助解决困难,及时总结经验,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试点小城镇政府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健全机构,充实力量,深化改革,开拓前进。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工作六年计划(从现在起到2000年)和计划,经试点领导小组审定后认真组织实施,以保证试点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

四、建立制度,加强管理

1.建立联系制度。各级主管建设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试点工作进展状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加强指导。上下之间建立经常的联系制度。各省(区、市)建委(建设厅)村镇处要在本地区内建立部试点小城镇联系网,互相通气。村镇处要有专人负责,及时收集整理情况并组织交流,定期或随时向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反映。各省(区、市)内具体联系制度,可根据情况自行制定。

2.建立汇报制度。各试点小城镇每年12月初要向省(区、市)建委(建设厅)村镇处书面汇报一次,由村镇处汇总后写出综合汇报材料,井同各试点小城镇的汇报材料一起于12月底报村镇建设司建设处。汇报内容,主要是本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和下的计划的计划安排,包括:(1)建设情况(项目、投资及进度等),主要经验和问题;(2)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进镇情况;(3)体制改革有关情况;(4)下的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打算等,1995~2000年工作计划请于批复文件发出后半年内,经各省村镇处汇总报部村镇建设司,重要情况可随时汇报。

3.建立档案制度。按有关规定试点小城镇要将规划成果及其审批文件、重要项目审查批、主要建筑、公用工程设施的设计文件、统计数据和质量事故等有关资料,及时整理归档。

4.建立奖惩制度。为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促进平衡发展,确保试点质量,要坚持严格的奖惩制度,对试点实行动态管理。

(1)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总结交流活动。部初步确定每两年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明年拟举办单项评比活动,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住宅小区、工业小区及市场设施建设,搞得好的表彰奖励;到1999年,表彰一批按试点工作要求达到目标的小城镇。

(2)对不按规划建设。建设标准严重超国标和地方规定标准的;建筑工程质量达不到验收标准或发生严重事故的;没有规章制度,管理混乱的;不按试点工作要求开展工作的;县、镇领导缺乏积极性的;不按规定汇报,超时两个月以上经督促不予改进的,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或取消其试点资格。取消试点资格,须经村镇建设司研究并征求所在省(区、市)建委(建设厅)意见,报主管部长批准。

(3)建立培训制度。由建设部村镇建设司、省(区、市)建委负责分期、分批对试点小城镇的镇长、助理员和部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4)建立宣传制度。建设部《建设工作简报》开辟小城镇建设试点专版,加强同新闻界单位的联系,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小城镇试点建设的宣传。各地要制定宣传计划,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在实施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望及时向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反映。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管理意见

董志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董志镇陈户

工作站小城镇管理的决定

陈户工作站、胡同赵村委会、各企事业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区开展的“城市管理年”活动,提升董志城镇整体形象,创造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打造一个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现代化中心城镇,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镇政府会议讨论,对董志镇陈户工作站小城镇管理工作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强城镇管理,陈户工作站城管环卫工作交由董志镇城管环卫所统一管理,配备一定的城管、环卫人员,对城镇环境卫生实行全天候保洁。

二、加强市场管理,对陈户工作站小城镇范围内的所有沿街商业门店、摊点、市场从2012年3月12日起,不再收取卫生费,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为由再进行收费。

三、沿街各机关、学校、商业门店等严格实行门前“六包”责任制。对各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划定环境卫生整治区域,每月开展一次卫生大扫除活动。

四、日常城管环卫工作由胡同赵村管理,陈户工作站监管。

二零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第四篇: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指导意见

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指导意见

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监督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监督工作,推动标准全面有效实施,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出台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监督工作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明确本行业、本地区标准实施的重点目标和任务。借鉴高强钢筋推广应用、无障碍环境建设等经验做法,标准先行,加强政策引导、技术服务、督促协调,建立部门合作、专家支撑、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重点领域标准实施的试点、示范和引领作用。完善强制性标准监督检查机制,以强制性标准为重点,制订监督检查计划,开展专项检查或抽查,依法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进行处罚,及时通报监督检查结果。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畅通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广泛收集建设活动各方责任主体、相关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对标准实施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分类整理,提出处理意见。加强标准解释咨询工作,按照“谁批准,谁解释”的原则,完善标准解释咨询程序,规范本地区、本行业批准标准的解释咨询管理。规范标准备案管理,含有强制性条文的标准应在批准发布前向住房城乡建设部申请备案,不含强制性条文的标准应在批准发布30日内备案,备案标准名称及备案号应面向社会公开。逐步建立标准实施情况评估制度,对已实施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开展评估。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14.03.17 宗边

第五篇: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小城镇建设的重大意义

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和土地的集约使用,有利于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统筹规划,紧紧围绕“壮大小城镇,发展新农村”的发展思路,按照乡业集聚,基地集聚,商贸集聚,功能集聚,开发集聚等五种集聚模式,科学制定完善小城镇布局规划,大力推进小城镇“1+4”工程,形成了分区明显,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相对集中,环境优美的农民新型聚居形态,推动了我县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但是,小城镇之间发展不平衡、规划档次低、基础设施不配套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直接影响着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二、小城镇开发建设管理面临的制约因素。

从泗阳小城镇建设现状来看,虽然近阶段发展态势良好,但其质和量两个方面与我县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县区如沭阳、泗洪、宿城等发展速度相比,差距是十分明显的。这表

明泗阳小城镇建设还有许多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1、规模集聚效应不足。研究表明,城镇人口规模达到5万人以上时,人均公共消费趋于合理;达15万时规模经济效显现;达25万时持续增长的条件开始满足。截止今年,我县小城镇镇区人口平均规模不到1万人,绝大多数小城镇人口低于0.6万人。小城镇集聚能力依然不足,人均公共消费成本相对较高,更无法满足城镇规模经济效益发挥。

2、建设用地扩展过快。我县小城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快于小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我县小城镇历年平均用地规模增长率曲线大多位于平均人口规模增长率曲线之上,尤其在1990-1995、2005-2008两个阶段,这一特征非常明显。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快于人口规模增长,直接表现为全县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水平的提高。过高的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导致小城镇用地效益低下,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影响了空间效益。

3、人居环境指标不平衡。在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总量指标持续提高的同时,相应的人均指标有升有降,个别人均指标甚至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小城镇人均公共绿地、人均供水设施、人均排水设施、人均道路指标基本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反映小城镇垃圾处理与环卫设施水平的万人公厕数指标却持续下降。截止2006年,全县建制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20.06%。与此同时,小城镇排水管网多为简单混排水道,无法实现雨污分流。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不足。

4、城镇建设投资乏力。近年来,随着大量生产性投资

向大中城市与省外转移,我县小城镇生产性投资与住宅建设投资均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实行“乡财县管乡用”制度,乡镇政府已不再作为一级财政主体。在当前的财政制度下,“乡财县管”目标已经实现,但“乡用”目标难以落实,乡镇财政增长部分与土地出让收益多为县(市)截留,小城镇仅余的财力根本无法满足事权开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捉襟见肘。

三、小城镇开发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对策。

我县小城镇建设要立足县情,要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梯度推进,全面增强城镇的综合实力、聚集能力和经济辐射功能,逐步形成以重点城镇为支撑、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要把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归缩点,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和带动作用,使小城镇成为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支点。按照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加快我县小城镇建设应采取以下对策:

1、高起点规划,合理确定城镇发展方向。城镇规划是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导向。按照现代化、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对照已编制完成的总体规划,对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滚动编制,保持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内控规覆盖率100%。结合村庄建设试点,对已经启动建设的示范村,编制村域规划,进一步完善市政设

施和景观环境规划,继续做好三类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对近期拟启动、建设需求量较大的三类村庄作进一步调查,加强规划编制,确保做到坚持先规划后建设。

2、高标准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城镇基础设施是城镇赖以生存的条件,是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以道路、交通、生态治理和环境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按照总规及专项规划要求,加快县乡道路建设,尽快建立合理的城镇内外道路网络,完善镇区功能。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搞好污水、雨水、给水、供电、通信、广电等各种管网的综合配套建设,提高乡镇镇区的承载功能和配套能力。

3、高效能管理,不断提高群众意识。不断改革和完善城镇管理体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有关部门的相互衔接和合作,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统一协调、有序、高效”的城镇管理运行机制。广泛宣传发动,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居民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

4、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可以实行财政资金为引导、吸纳民间资金为主,吸引外资为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首先,财政资金可以向小城镇倾斜,在注重抓好水、电、路及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加与农民利益有密切联系的、有巨大消费

空间的项目,以此吸纳民间投资与吸引外资,加快建设速度,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的经济实力。其次,通过小城镇安居工程,吸引农民建房资金。再次,把市场机制引入小城镇建设。政府通过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健全规章制度、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等软件上下功夫,使小城镇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并以“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吸引众多的人带着资金参与城镇建设。要大胆尝试和探索将城镇当作资产来经营的思路,坚持市场化运作,不断建立和完善“经营城镇”的新机制。

5、拓展融资渠道,创新小城镇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小城镇快速发展,阻碍城镇化进程的最大“瓶颈”。从目前县乡两级的财力看,要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是不现实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经营城镇上更新观念,创新思路,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盘活城镇的存量资产。为此,要通过制定政策,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的投入领域,激活民间社会资本,建立小城镇建设多元投入机制。

6、完善配套设施,增强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吸引力。加强农村道路、桥梁、供电、供水、排水、通信、网络、有线电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以建设一个公共服务中心、一组村内道路、一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为主要内容,逐步建设完善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基础设施,以功能齐全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要求,吸引农民到集中居住点集中建房、集中居住。

7、变全能镇为特色镇。我县小城镇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追求“小而全”,使小城镇特色不突出。我县城镇化应该走“小而特”的路子,不同的小城镇必须打造不同的特点,或以产业特、或以文化风情、或以区位,突出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实施差别化竞争战略,以鲜活的城镇特色,形成“名镇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小城镇的竞争力,反过来又推动城镇规模的扩张。结合泗阳产业与资源特点,可以着力发展以下几类具有特色的小城镇:一是建设工业主导型小城镇。把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区域市场、资源特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建设小型工业园区,把乡镇工业塑造成为带动小城镇建设的主体力量。二是建设旅游服务型小城镇。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要搞好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全面提高风景名胜区的硬件设施水平和服务接待水平。三是建设流通商贸型小城镇。在突出抓好市场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便捷的服务、最宽松的经营环境,吸引周边客商前来经商兴业。四是建设特色产业型小城镇。要依托蔬菜、食用菌、水产等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加工、包装、销售业,逐步形成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镇。

下载建设部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部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中共潼南县委 潼南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及市委三届二次全委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加快我市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近年来我市城镇建设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结合当前我市城镇建设管理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

    班组建设指导意见

    师市加强煤矿班组建设指导意见 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效益、激发职工活力的细胞。加强班组建设对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增强基......

    班级建设指导意见

    班级建设指导意见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学校的发展取决于班级的发展。因此,为加强班级管理,特制定本规定,以促进班级建设的良性发展。 一、班级管理的思想方法和目标:班级......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1991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且日益重视。洛南县按照中央的部署和......

    小城镇建设

    所谓“三置换”:就是在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一是以农业用地区内的农户宅基地面积及住宅面积置换城镇商品房。具体按照“规划先行,总量平衡,统筹兼顾,分......

    浅谈小城镇建设

    浅谈小城镇建设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各类矛盾凸现。为有效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增加城镇人口,扩大农副产品......

    小城镇建设

    津政令第 18 号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5月31日经市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