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体系十大要素(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23:1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HSE管理体系十大要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HSE管理体系十大要素》。

第一篇:HSE管理体系十大要素

宏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HSE管理体系十大要素

(一)——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自上面下的承诺,是成功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基础。HSE方针和战略目标是公司在HSE管理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实现良好的HSE业绩的保证。高层管理者通过提供资源,通过考核和审核,不断改善公司的HSE业绩。

一、总则

企业各级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应直接抓HSE管理工作,在HSE方面的承诺,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做到领导重视,全员重视,将HSE管理作为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HSE管理体系。

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全过程都是公司方针和战略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方针和目标指明了公司在HSE方面的努力方向,提供了规范组织行为和具体目标制定的框架,能指导公司有效地实施和改进它的管理体系。

二、内容

公司高层管理者对HSE管理建立和实施的认可和承诺,是HSE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实践证明,高层管理者的决心和承诺,不仅是公司能够启动HSEMS的内部动力,而且也是动员公司不同部门和全体员工积极投入体系建立运行的重要保证。他们的支持和参与程度会直接影响着管理体系的建设和速度。在此,特别需要高层管理者做到:

① 明确HSE管理应为公司整个管理体系的优先事项之一,对此类事项的考虑应纳入到公司管理决策的重要议事日程中;

② 认识到预防事故和改进公司形象的意义,明确高层管理者承担的HSE的责任和义务;

③ 理解实施HSEMS对公司经济效益、公众形象、组织管理功能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全员的HSE重视程度;

④ 承诺为建立HSEMS及有关活动提供支持,保证HSEMS有效运行。

方针目标内容是:

① 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内、外部要求,是对HSE管理最低限度的要求。

② 实现持续改进是实施HSEMS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也是公司Q/SHS0001.1-2001的主要目的,方针中应明确这一意向。

③ 重视事故预防,即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而不是事故发生后再补救,执行Q/SHS0001.1-2001时理应遵循此原则。

除此之外,还要包括其他内容,如倾听相关方意见,鼓励承包商、供应商建立HSEMS等。方针和目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内、外部要求,是对HSE管理最低限度的要求。

② 实现持续改进是实施HSEMS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也是公司Q/SHS0001.1-2001的主要为目的,方针中应明确这一意向。

③ 重视事故预防,即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而不是事故发生后再作补救,执行Q/SHS0001.1-2001时理应遵循此原则。

除此之外,还包括其他内容,如倾听相关方意见,鼓励承包商、供应商建立HSEMS等。

方针和目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公司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满足HSE管理和各项要求;

② 与公司其它方针保持一致,并具有同等重要性;

③ 能够得到各级组织的贯彻和实施;

④ 公众易于获得;

⑤ 符合或严于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⑥ 当法律和法规没有相关规定时,可选用公司内部合适的企业标准;

⑦ 尽可能有效地减少公司的业务活动对HSE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⑧ 通过定期审核和评审,不断努力改进HSE表现,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⑨与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和其他仍对HSE的影响息息相关。

三、建立

领导承诺在HSEMS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在Q/SHS0001.1-2001中规定高层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

①制定方针和战略目标,公司的方针和战略目标,公司的方针和战略目标必须由高层管理者制定,因为在方针中要承诺遵守法律、法规,承诺持续改进和事故预防,而这一定会牵涉到公司的总体管理和工艺、产品的改进,涉及许多投资和人员调配,只有高层管理者才能作出这些决定;

② 主持评审,高层管理者要定期对HSE体系进行评审,评价它是否适合于当前公司的状况,是否满足HSEMS标准的要求,员工是否切实地按照体系的要求去做,然后对体系进行改进; ③建立组织机构,任命管理代表;

④提供必要的资源,即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

方针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1. 长远规划方面

① 公司的投资或发展应考虑HSE的要求;

② 公司的项目确定和实施应尽量降低风险和影响;

③ 影响相关方以确保公司方针的实现。2. 特定目标方面

① 支持采用最佳可行技术和有利于HSE管理的运行管理实践;

② 强调本身安全设计,实施清洁生产;

③ 优先考虑废弃物在公司内部的循环使用; ④ 开展新工艺和产品设计,减少对HSE的危害。3. 符合性方面

① 与HSE监督管理机构密切合作;

② 确保运行层次始终符合法规要求;

③ 实现地区或同行中最佳管理标准的要求;

④ 遵守石油石化行业协会等组织建立的原则。

盘锦宏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承诺和方针目标。

我们的HSE方针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齐抓共管

我们的HSE目标是:

持续改进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追求最大限度不发生事 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努力做到:重大人身伤害事故为零、重大生产操作事故为零、重大设备责任事故为零、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零、重度中毒事故为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控制一般事故力争为零。

我们的HSE承诺是:

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安全为天”的观念,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实行安全生产首长责任制。

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全面、持续地识别、评估和控制与运行过程相关的安全方面的风险,定期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目标,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来持续改进我们的安全业绩,确保人身、企业财产的安全及环境保护工作。

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支持,以保证公司安全方针、目标的顺利实现。

遵守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行业标准和企业的规章制度。

在生产活动中将安全放在优先位置,加大在安全资金方面的投入,加强生产技术及设备、设施的技术改造,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防止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及伤亡等各类事故的发生。

加强对员工劳动保护的管理,确保全体员工的安全健康。

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加强对承包商和供应商的安全管理,杜绝违章作业行为。开展风险管理,全员参与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定期进行风险评价。

努力向社会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高质量产品

定期进行安全标准化绩效考核,通过公众的监督,使我们的安全标准化得到持续改进,促使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公司应建立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广泛开展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的意识和技能。

一、作用

1. 组织机构的作用

人员是管理体系的运作者,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整体的工作效能,一个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组织机构,能保证组织的各种活动按要求进行,并在发生异常情况时作出正确的反应。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往往涉及组织全部或大部人员的活动,一般可在原有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增设有关的职责和权限,规定岗位责任,保证所有的责任都落实到部门和个人,所有的部门和人员都承担本岗位的HSE责任。2. 管理代表的作用

最高管理者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不可能事必躬亲,所以必须任命管理代表,规定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力,使其在安全、环境与健康的范围内代表最高管理者进行管理,并定期向最高管理者汇报。3. 资源的作用

组织中任何一个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良好运作,都离不开一定的资源做保证,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也是如此,没有必要的资 源,该管理体系将无法运作。4. 能力及培训的作用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内部全体员工的参与,这就对组织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明的要求。首先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安全、环境与健康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对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环境与健康因素有充分的认识。此外,他们还需具备处理本岗位安全、环境与健康事务的能力。为培养员工的安全、环境与健康意识和能力,组织要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

5. 对承包商要求的作用

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求承包方同样遵循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标准。6. 信息交流的作用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活动和组织的运行活动密不可分,和其他管理活动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往往需要组织内各部门的互相配合,协同工作。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要能迅速传递信息,从而敏捷地作出反应。

二、内容 1. 组织机构和职

(1)最高管理者的责任

负责方针和战略目标的制定,作为指导组织安全、环境与健康行为的准则;为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支持和资源保证;包括人力、物力、技术等等;负责定期进行评审,并根据审核和评审的结果对体系予以修正。

(2)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管理代表,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事务中代表他行使职权。根据组织的规模和实际需要,管理者代表可以是一名或多名,管理代表也可以是兼职的。

(3)全体员工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职责不仅限于最高管理者和职能部门,需要全体员工都以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工作,并在自己的岗位上承担有关的责任。2. 资源

在建立和实施该管理体系过程中,组织应在了解、掌握现有设施、装备条件的基础上,考虑需要在设施、装备方面进行改进和补充,当现有设备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考虑按以下次序进行更新和补充:

(1)不符合国家、地方法规要求的设施和设备;

(2)不能满足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目标和表现准则的各种设施和设备;

(3)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水平持续改进所需的设施和设备在现有财力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充分考虑法规要求,分阶段改进企业的安全、环境与 健康管理体系,不断寻求企业效益和成本的最佳结合点。3. 能力

组织应建立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的程序,建立人员上岗制度,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应保证关键岗位的人员上岗前都得到必要的培训,具备从事本岗位工作所需的能力。4. 承包商

公司应保证其承包商按照本标准指南的要求和条款运作,并与 公司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一致。如果承包商和公司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中存在差异,应在签订承包合同前进行谈判或协商,将协议记入承包合同,以便在实施中解决分歧。5. 信息交流

为了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组织应制定一套程序,针对各种内、外部信息的性质,规定联络的责任、渠道、方式。内部信息交流是组织内部各层次间的交流,它支持组织的管理活动协调有效地进行。与外部的信息交流主要是与各类相关方(有关政府机构、团体、所在社区、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各种信息交流,它保持组织对外部要求的了解,也向外界提供组织的信息。6. 文件及其控制

文件工作不是一项狐立的活动。它渗透到体系运行的全部活动中。为了描述体系的全面运行情况,应编制一份说明文件,对体系中各核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说明,并指示从有关文档中查询细节情况的途径。所有文件均应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对于电子文件,应有必要备份,谨防数据丢失。

(三)——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是指在危险因素辨识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存在的危险的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的过程。

一、风险评价的作用

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通过风险评价能搞清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的HSE影响,并对以往的HSE管理进行总结,找出优势和不足。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 不间断的组织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确定最大危害程序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根据风险评价的结论,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预防危险和控制风险措施的应急反应计划和隐患治理措施,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HSE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二、风险评价的内容

风险评价的内容相当丰富,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也不相同。

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示(SCL);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FNEA)等等。

企业的主管领导应直接负责并制订风险评价管理程序,每隔一定时间或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原料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价。1. 风险评价首先要明确评价对象,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和程序。企业应依据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新建、扩建工程风险预评价和在役装置(设备)的风险评价,判定其风险等级。

2. 确定风险危害及其影响。企业应系统地确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中的风险危害及其影响。

3. 正确选择判别准则。判别准则是企业用来判断风险危害及其影响的依据。判别准则来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品、运输及售后服务过程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合同规定、企业HSE方针或标准等。在新装置设计或运行期间,企业应确定相关活动的判别准则并评价是否符合标准。任何关于修订判别准则的提议放宽准则要求的建议,都应得到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批准。4. 评价危害和影响。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要充分考虑风险对人员、生产环境和周围环境、财产等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涉及到人员健康与安全的风险评价,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故;可能发生的冲击与撞击事故;可以发生溺水、窒息与触电事故;可能发生暴露于粉尘、化学品、物理因素和生物药剂的环境的事故;人机工程因素及可能发生的有害物料的泄漏事件等。5. 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可能发生的重要危害和影响要有详细的应对措施和资料记载。企业应将已确定的可能对HSE造成的显著危害和影响事件形成文件,详细列出降低危害的措施。6. 建立详细目标和量化指标。应根据企业的HSE方针和目标、风险管理要求,建立适当的、具体的风险评价目标和量化指标,这些目标与量化指标应是可验证的、现实的和可实现的。作为风险评价的后续工作,企业应制订有关HSE关键性的管理活动和任务和量化指标,还应定期评审这些指标的连续性和适用性。7. 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应定期根据风险评价情况编制出风险评价报告,确定风险削减措施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风险削减措施应包括预防事故、控制事故、预防急慢性职业病、降低事故长期的和短期的影响等部分。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随后的工作要求有可行的管理和现场监督规定,并要求操作人员对其理解和掌握。

三、环境因素评价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环境因素评价程序,用来确定其生产经营活动、产品、运输及售后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企业在制定环境目标时,应对重要环 境因素加以考虑。

1. 环境因素的确定范围

主要的环境因素包括:生产工艺;维修保养;检验、分析、检测设施;原材料、半成品采购;设备更新;产品运输、贮存、使用和服务;废弃物的处理、贮存、处置和利用等方面。2. 环境因素的变更

在下列情况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更新确定和评价环境因素: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更时;生产工艺发生变更时;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时。

3. 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判定的依据

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判定的依据是:有关国家、地方及行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环境影响的范围;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社会和公众的关注程度和环境敏感点。

4. 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规定

企业应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企业在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择的技术方案、资金、运行和经营要求,同时要符合公司的HSE管理方针与目标。

企业应制订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包括有关职能部门在实施环境目标、指标时的职责,实现环境目标、指标的具体实施方法和详细时间表。

四、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先要进行隐患评估。隐患评估包括:

1.自评:企业应实事求是地按照推荐的评估方法对隐患进行评估,评估后的隐患应建立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2.复查:企业HSE管理部门应根据自评结果进行复查。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后,编制出年度隐患项目治理计划表并列入年度综合治理计划。其中重大隐患治理项目经HSE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报公司的HSE管理部门审查并组织实施。

3.公司的HSE管理部门对上报的隐患治理计划进行初步审查。根据隐患治理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对隐患治理计划进行评估,编制出隐患治理评估报告,提出隐患治理评估结论。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事故隐患应做到心中有数,组织隐患治理工作。

(四)——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承包商和供应商及相关方对企业的HSE业绩十分重要,应评估他们的HSE表现,对供应商的产品和售后服务应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企业的HSE管理规定和要求。

一、作用

企业通过协助承包商建立一个同企业HSE方针、目标要求相符合的HSE实施计划,加强对承包商HSE管理,来保护企业和承包商的双方人员,避免工作场所发生事故。

当企业和承包商共同合作来加强HSE管理时,他们都会从中获益,益处包括:改善安全和健康表现;密切企业和承包商的工作联系;提高生产能力;改善装置(设备)的可靠性。

为企业提供产品的所有供应商,由于其产品质量、设计、运输等方面的原因,可能给企业或在企业范围内工作的相关方带来风险和危害。因此,为了把供应商带来的风险和危害降到最低,必须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提出有关HSE方面的要求。

二、内容 承包商的管理

1. 企业项目主管部门应负责制定和实施对承包商的预认证计划。其内容应包括:承包商的资质证书;HSE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保证体系;以往的HSE业绩和表现;经营范围和工程能力;施工管理能力和队伍的素质;HSE保障体系和HSE管理措施;现场负责人和现场HSE管理员的上岗证件;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持证情况;转包、分包队伍的HSE资质。

2. 承包商的选择。企业项目主管部门和HSE管理部门在确定了工程项目后,应在其招标通知书中对承包商提出HSE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所采取的HSE管理措施。

承包商在接到招标通知书后,应按招标通知书中的有关HSE的要求,编制HSE管理实施程序。企业HSE管理部门应检查承包商编制的HSE管理实施程序。

合同签订后,承包商在项目开工前应做好如下工作:组织施工人员学习HSE管理制度、规定;与企业HSE管理部门签订安全承诺书和安全协议书;所用的车辆、设备、机具满足企业的HSE管理要求;制定和落实防止伤害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的具体措施;了解装置设备的生产特点和安全要求;为施工人员配备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3. 企业应做好开工前的准备:组织HSE教育和考试;签订安全承诺书和安全协议书;办理人员、车辆入厂证和作业许可证;安排HSE监督人员和作业监护人;审查承包商工程项目HSE作业计划书;提供安全作业条件。

4. 作业过程监督。承包商应遵守的规定:进入生产装置的施 工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帽及劳动防护用具;严格执行《安全用火管理制度》和《进入设备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及高处作业安全规定;进入生产装置的施工车辆,必须办理车辆进入该区的“许可证”。

企业主管部门、基层单位应与承包商建立作业协调联系制度,使承包商及时了解企业的HSE要求;承包商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活动,传达业主提出的HSE信息,开展HSE管理活动。

承包商应建立书面应急预案,对其雇员进行应急培训,明确生产装置内作业有关的关键设备、重要仪表的部位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的放空点、脱水点、排凝点、采样点以及防护、控制、处理的办法。

承包商应向企业HSE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所有应与承包商现场工作有关的事故和未遂事件。

5. 业主应制定对承包商HSE表现情况的管理考核规定,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情况,按规定进行处理。

工程管理部门应将承包商在施工作业期间HSE综合表现记录存档,并作为以后选择承包商的重要依据。

供应商的管理

企业应对供应商制定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标准。

企业供应部门应建立供应商资格认证和评价制度,制定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标准,及时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应建立采购供应责任追究制度,保证采购设备、材料的质量并符合HSE要求;应建立供应商质量保证金的制度,经常识别、控制与采购有关质量危害和商业风险;应建立供应商的公开竞标制度;应建立采购供应材料(设备)的检验制度。

(五)——装置(设施)的设计与建设

装置(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是HSE管理体系实施环节的第二个要素,是HSE管理体系中的关键要素。管理体系通过对装置(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等诸环节实施全过程HSE监督管理,保证装置(设施)在运行寿命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安全、环保和健康状态,实现装置安、稳、长、满、优生产的目的。

装置(设施)的设计与建设HSE管理要素全面系统地规范了新建、改建、扩建和重大技术改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HSE监督要点和管理要求。充分体现了HSE监督管理要从设计源头抓起的全新的管理监督理念,从而从根本上杜绝由于设计、建设原因而引起的各类事故和装置缺陷。现就管理监督内容分别作简要介绍:

一、总则内容

完善的设计是实现装置本质安全的源头,优良的建设安装质量是保证装置(设施)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总则对建设项目按劳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的监督原则,设计、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标准、规范及HSE管理协调提出3条原则性要求。1.新建、改建、扩建装置(设施)的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设计单位应严格遵守公司有关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的技术管理制度、规定、要求,不断完善设计。

3.企业应建立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机制,统筹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安装、试车、验收等工作。

二、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应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组织开展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必须经企业和地方有关部门审查,审查批准后,建设(工程)项目方可正式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程序。没有进行安全卫生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或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没有获得地方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不得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更不得进行初步设计。

三、资质、审核与责任管理内容

资质、审核与责任是二级管理要素中一项重要管理监督内容,突出了HSE超前管理的监督理念。其管理监督重点是建设项目的评价、设计和建设安装必须选择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或人员承担,建立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施工HSE管理机制、控制程序和严格的审查、会签批复制度,从而保证劳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建设、安装满足或优于国家的法规、标准要求,达到控制非标设计的目的。同时对落实设计部门高层管理者和设计人员的HSE责任提出具体要求。

1.资质的监督内容。企业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应根据HSE管理要求,建立资质审查管理机构和管理审批程序。委托具有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建设(改造)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2.审核的内容。审核主要是针对设计各个阶段的HSE监督内容,审查设计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审核分为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审核、初步设计审核和施工图设计审核3个阶段。

3. 施工图设计审核。施工图设计时,应充分落实和不断完善初步设计所确定的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的措施和要求;实施设计单位自行监督;引进技术及成套引进装置的建设项目,国内设计单位应对外商施工图中的安全卫生环保设施的设计加以监督。

四、责任

责任是本管理要素重要内容,目的是落实管理者和设计人员的HSE职责,充分体现“谁主管、谁负责”管理原则,推行设计项目终身负责制,对委托人、审查审核人和设计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五、设备采购与安装

装置(设施)的设备、设施的采购和安装直接关系到装置(设施)在运行寿命周期内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建设单位应根据HSE管理要求,建立设备、设施的采购和安装管理机制和控制体系,确保采购、安装的劳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设备、设施符合国家、企业有关标准、规范。

六、阶段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HSE管理监督的基础,也是发现装置(设施)设计、安装缺陷和识别非标设计中潜在危险因素的重要手段。设计、建设、施工单位应针对各阶段、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活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七、装置(设施)的试运行

新建、改建、扩建和重大技术改造装置(设施)试运行前应建立审查确认程序,通过审查确认验证建设项目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建设、安装是否与标准、规范保持一致,HSE防范措施和审批意见的落实情况,开工前员工是否进行HSE岗位技能培训,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编制等情况。

八、实际偏差管理

实际偏差管理内容主要是对建设、安装与设计标准发生的偏差 进行监督,并及时组织对偏差实行纠正。

(六)——运行与维修

运行与维修是HSE管理体系实施阶段的第三个要素,是HSE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核心要素之一。该要素通过建立必要的程序、规程、标准等,对作业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设备以及运行程序、操作程序和维修程序进行控制,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职业危险和危害,避免偏离HSE方针、目标的运行情况。

一、运行与维修管理要素在HSE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运行与维修是HSE管理体系实际的运作过程,也是HSE目标的具体实现过程,其作用就是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程序和标准,使生产设施、设备的运行符合综合设计要求,人的生产作业行为在安全状态下进行,实现HSE管理方针和目标。

二、HSE管理体系标准中运行与维修内容基本要求 a)对所有新安装和改造的设备,应进行开车前、开车后审查,审查情况应记录存档,确认建设(建造)与设计相符。b)满足或优于适用的法规要求。运用明确的操作、维修检验或控制体系,保持运行正常和机械完好。

c)设置关键运行参数并定期监测。为保持装置在这些参数范围内运行,员工应清楚自己职责和义务。

d)编制明确的开车、操作和停车规程,并指定专门的审查批准人员。

e)停车维修和改造的设备再次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并应记录检查结论和试验结果。

f)制定保护系统试验和维修计划,包括临时解除的管理方法,以保持可靠性和可用性。g)评估、管理因在运行装置上其附近进行同时施工、作业所带来的风险。

h)公司应建立关键生产装置监控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i)对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控制程序,以确保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运行。

j)对于使用达到报废期的设备或装置,应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订废弃、修补或恢复再用的计划。

k)要有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更换或改造的设备保持完好运行。

以上内容是从公司运行与维修管理的共性上,规定了该要素的基本管

理程序和管理要求,由于公司是一个集炼油化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差异很大,因此,在与公司HSE管理体系相对应的运行与维修要素中,按照不同的行业特点,规定运行与维修管理要素的具体内容。

三、运行与维修管理要素的理解要点

HSE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企业确定与风险有关且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设施、设备的运行以及作业活动,对其建立相应的管理序 确保其运行不偏离HSE目标。

运行与维修的控制和管理应涵盖设施、设备的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包括开车、运行、维修、保养、报废等各个阶段,同时也包括伴随于各个阶段的人的作业和操作行为。这里体现了一个全员、全过程的问题,公司的HSE管理体系标准,是从运行与维修管理的共性上描述了该要素的管理要求,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生产车间和工程建设项目部,有着不同的作业内容,也就有着不同的管理要求。针对具体的生产操作,尤其是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活动,应予以规范和控制,制定相应的程序和作业规程、操作规程,明确规定运行标准和要求。HSE管理体系要求建立一套文件化管理程序,特别是对于可能引发事故的操作和活动,如装置的开车、停车、检修,高温、高压状态下和接触有毒有害介质的作业,紧急情况下人员的行为等,对于这些作业都应制定明确、统一的操作步骤和程序,并使相关人员所熟知,避免由于误操作而引起的事故或造成事故影响的扩大。

运行与维修的控制和管理不仅要考虑设施、设备及人身安全,还应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和人员健康的保障,对废物、废水噪声、粉尘等进行有效的控制,采取措施将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改善作业条件,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用品,最大限度的降低职业危害。

运行与维修的控制和管理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在现行有效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不断改进运行控制的效果。

(七)——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地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影响。应急管理是指生产、储运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细致地分析和调查研究,识别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变更管理失控往往会引发事故,应实施严格的变更管理。一旦事故发生,为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不破坏环境、不损害公司的声誉,必须实施应急管理。

一、变更管理 1. 目的和作用——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都会发生很多变更,如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生产设施等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永久的,也可能是暂时的。对这些方面的管理如果失控,往往会引发事故,因此必须实施严格的变更管理,进行有计划的控制。2. 主要内容——

变更管理主要包括:明确变更的内容;对由于变更可能导致的安全、环境与健康风险作出记录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风险削减措施;将变更的内容,及时传达到相关方,并对员进行培训。

3. 理解要点——

a)变更类型: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变更。b)变更申请:变更的提出者在申请变更时,应按统一的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

c)变更审批:提出变更申请后,先由单位领导签字,然后送主管部门,由其按判定范围和实际生产的需要判定是否需要变更;对危险范围较大及危险程度较高的变更,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评价小组进行危险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决定是否批准变更申请。不论变更申请是否批准,都应将结果反馈至变更申请人及其所在单位。经批准的变更应发至所有相关单位。

d)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并形成文件。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e)变更验收:变更实施后,由变更主管部门对变更的实施情 况进行验收,形成文件,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f)变更资料管理:变更主管部门应对所有变更的资料进行存档;对变更前的资料一律加盖“作废”章,由变更主管部门保留一份外,其余的一律作废并进行处理,新资料按有关程序及时送达到有关部门和人员手中;有关部门接到变更新资料后,及时进行资料的更替,并及时处理好旧资料,以保护所变更的资料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二、应急管理 1. 目的和作用——

HSE管理体系通过风险评价,实施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管理,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但由于体系的不完善、员工不了解体系要求、员工了解但不按要求做及其他原因,还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为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控制事故的范围、减少事故损失,将事故控制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必须实行应急管理。2. 主要内容及理解要点——

a)危害的辨识与分析:制定应急预案前,应系统地确定和评估设施(运行系统)上可能产生的危害。危害分析应明确:最严重事件;导致最严重事件的过程;非严重事件可能导致严重事件的时间间隔;引起其他事件的可能性;事件的后果。

b)应急预案的制定:每一个重大危险设施或装置、要害部位和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场所都应有一个现场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由企业生产综合部门组织安全、环保、技术、设备、物资等相关部门制定;对于复杂的设施,应充分考虑所有的潜在危险以及事故发生的相互影响和可能引起的联锁反应;应急预案应包括保证有关 设施受影响部分的安全规定(如紧急停车),制定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应急预案应考虑各种特殊情况下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设施(设备、用品),以保证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c)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应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应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系统,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参与事故处置的部门和人员要明确;应急设备、物资要齐全;有关图纸,资料要准确;紧急服务信息,如报警和内外部联络方式要通畅;事故发生后应采取恰当的工艺处理措施;有害物料的潜在危险应采取措施;人员的撤离及危险区隔离要有计划;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和演练要求等。

d)应急预案的审查和检查:应急预案制定后,应经HSE管理委员会讨论批准,并报上级应急指挥中心备案;应急预案一经批准,企业的应急管理部门应确保每一个员工和外部应急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熟悉和了解;企业的应急管理部门应进行定期检查:在事故期间通信系统能否正常运行;事故处置人员能否准确到位;各种抢险救护设备(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撤离步骤是否适宜;相关人员对应急预案是否掌握等。

e)应急预案的演练、评估与修订;企业的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企业的应急管理部门在演练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应急预案要及时通知到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八)——检查和监督

检查和监督,是HSE体系的一个重要链接环,正确认识这一要素,便于我们准确实施。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一、目的和作用 检查和监督是确保组织按照其所阐述的HSE管理程序开展工作。在实施HSE管理体系过程中,企业要建立定期检查和监督制度,定期对HSE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HSE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的实现。其目的在于:确定现行运行(或操作)潜在危害和影响,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HSE管理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便对现行的操作标准、规章制度进行改进;通过检查监督反馈,引导管理层作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二、主要内容

检查和监督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企业规定、制度开展工作。

检查和监督的范围与内容:一是对企业活动中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进行监测,保持它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二是将检查和监督的结果评价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HSE管理目标、指标进行跟踪比较,考查组织活动的符合性。具体是:

不同层次的人员履行职责、遵守规章制度情况;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安全运行情况;HSE设施的完整性和有效运行情况;员工的HSE素质与能力;各种HSE记录在完整性和有效性;作业场所安全情况及各种有毒有害因素的实际表现水平;外排污染物和实测水平和环境质量的表现水平;工作场所的劳动保护水平和职工的健康水平;承包商和供应商的HSE表现情况;隐患治理项目的整改治理情况;HSE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的有效执行情况。

企业进行的HSE检查监督活动均应建立和保持一定形式的数据信息记录,以便于日后的比较分析和控制。

检查和监督的不符合纠正。“不符合”是一个专用名词,是指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事 件或违背作业标准、规程、规章的行为及与管理体系要求产生的偏差。管理体系及其表现是在不断纠正不符合的过程中实现或持续改进的。公司应制定程序,规定纠正不符合的职责和权限。当体系出现偏差和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及组织的方针、目标和指标时,要采取纠正措施。

不符合的种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事件;

2)违背国家、公司的标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行为; 3)与管理体系要求产生的偏差:如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工艺、操作、施工、工作)纪律等。

不符合情况发生后,应通过《隐患整改通知单》的形式,通知责任单位和相关方,责令其限期整改。隐患整改完毕后,检查单位就应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复查,并将复查情况填写《隐患整改回执单》内。

三、理解要点

“检查和监督”虽然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却又存在于其它要素的运行之中。检查监督和HSE职责相互对应,构成了贯穿体系的一根主线。

“只有检查,没有结果”的情况,是我们以往监督检查工作不够深入、达不到实际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检查和监督”要素实施的关键就在于建立完善的检查监督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的重点是制定和实施HSE管理工作的考核奖惩制度,以支持检查监督活动,保持HSE管理体系的运作。考核奖惩制度应 明确对具有下列行为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理:

推诿、扯皮或故意不进行隐患整改、纠正工作;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导致事故发生;不履行HSE职责,不采取安全措施,导致事故发生;不吸取事故教训,造成事故重复发生;工作失职、失察,被上级部门查出严重管理问题。

对具有下列行为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奖励:

因及时发现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在HSE管理上有突出表现和业绩的人员。

怎样做好检查和监督工作?首先是HSE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加强,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又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其次是检查监督内容要明确。内容笼统或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就会出现检查质量差、监督不到位,甚至走过场的现象。最后是检查方式要多样化。根据HSE管理涉及面广的特点,既要有计划地定期组织综合性、专业性检查监督,对计划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又要随机组织不定期的检查监督。

(九)--事故处理和预防

一、目的和作用

“事故处理和预防”是盘锦宏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HSE管理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它既有检查环节的内容,又有改进环节的内容,它是在一种特殊条件和非常情况下,对HSE管理体系相关要素进行的一次检查和改进。石油化工企业的HSE特点,要求建立起一套完善有效的事故处理和预防机制。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后果是HSE一体化管理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是石油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既是我们提供社会和员工的保障,同时也是每个员工对HSE事务的责任。

二、主要内容 1. 总则

总则要求企业、职能部门、都要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明确有关领导、部门、岗位人员的相关职责,并严格考核,以保证及时地调查、确认事故(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2. 事故分类、分级

按照石油化工的生产特点和事故发生的风险,公司将事故分为8类,即: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设备事故、生产事故、交通事故、人身伤害事故、职业中毒事故、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根据事故后的严重程度将事故等级分为上报集团公司事故和非上报集团公司事故。其中上报集团公司事故又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将环保事故分为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和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3. 事故报告

迅速准确地上报各类事故情况,有利于公司作出正确的决策,采取恰当的对策,把事故损失和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HSE管理体系要求: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者应迅速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火灾事故应先报火警。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的性质立即逐级归口上报。并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造成的后果、原因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以最快捷的方式上报集团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公安机关等部门有规定要求报告的事故,事故部门应按规定报告。4. 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的原则(1)分级负责原则

一般事故由公司组织调查;重大事故由集团公司主管部门参与调查;特大事故由集团公司会同地方有关部门组织调查。

(2)行(专)业负责原则

事故调查要按行(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安全、技术、劳资、工会等部门参加,共同组织进行。5. 事故处理

事故处理是强化全体职工HSE意识和责任的有效手段,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对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玩忽职守的责任人员;在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拖延不报、破坏事故现场的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要严肃处理。6. 事故预防

在事故原因分析和责任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三、理解要点

1. 树立“零事故”思想。通过我们科学有效的HSE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2. 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各企业应制定严厉的事故处理和考核细则,加强事故处理及监督考核工作。

3. 认真吸取外单位的事故教训。企业应建立一套收集外单位事故信息,分析本单位管理体系的程序,以便利用别人的教训,促进自己的管理。

4. 将承包商的事故与业主的管理相联系。各企业首先要加强 对承包商的监督和管理,努力防止和避免事故发生。一旦事故发生,则要在帮助承包商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时,认真检讨自己在HSE管理及协调配合方面的失误,以便作出改进。

5. 以事故为契机,审核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当本公司发生重大事故后,应由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对本公司的HSE管理体系,组织进行内部审核,对不符合项要建立纠正措施和跟踪制度。并作为管理评审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HSE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改进和动态循环。

6. 建立有效的事故处理和预防管理程序。公司应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所制定的管理程序应保证能及时地调查、确认事故(未遂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制订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十)--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一、审核 1. 目的和作用

公司在HSE管理体系运作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不断发现、改进的机制,则会因问题的不断出现而导致体系运作的日趋困难,或名存实亡。从这种意义上说,有效的内部审核是克服企业内部惰性、促进体系动作的动力。

内部审核可做到正确地了解、掌握基层状况,特别是有助于发现隐患、评定优劣、改进管理。此外,对企业而言,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及早整改,为通过审核扫清障碍。2. 主要内容

HSE管理体系审核的内容通常包括:HSE管理体系的要素和活动是否有效实施;在履行HSE方针、实现HSE目标和HSE量化指标 过程中,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HSE管理体系与有关法规的符合性。

3. 理解要点

HSE管理体系审核是基本的类型分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

第一方审核是企业对其自身体系、程序和活动进行的一种审核,目的是验证体系是否按标准要求有效地运行。第二方审核是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开展的审核,又称供方审核。第三方审核是指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的一个经过注册的、公正的、能胜任的审核机构所进行的审核。实施第三方审核认证的认证机构必须是获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认可,授予了其可从事第三方审核认证的资格,且已注册,否则是不具备第三方审核认证资格的。

内部审核通常分为例行的常规审核和特殊情况下的追加审核两类。前者按预先编制的年度计划进行,至少一年一次。对各部门的审核频次可依据其危险性、工艺复杂性。重要程度等来决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往往需追加审核:发生了HSE事故;相关方有严重抱怨;企业的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HSE方针、目标、危险因素、生产工艺及作业现场等有较大变更。

内部审核的过程为:建立内部审核的组织机构、人员与资源的配置,以及职责、权力的明确、其中重要的一环是任命管理者代表;按照年度审核计划,管理者代表组织实施每一次的具体审核。

审核程序分为审核前准备、实施审核和审核后处理三个阶段。审核前要明确本次审核的目的、范围、时间、方式及准则等,组建审核组,任命审核组长,准备审核所需资料;实施审核要编写不符合项报告,宣布审核结果;审核后处理主要编写审核报告和跟踪审

核验证。

二、评审及持续改进 1. 目的和作用

评审即持续改进是体系运作的一项重要环节。通过评审可了解体系整体运行情况及其不足,及时采取措施改进,从而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应性。

2.主要内容

评审和持续改进的主要内容有:HSE承诺的实现程度;HSE管理体系文件与实际活动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方针和目标及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有无改进的必要;针对事故、重复事故和其他单位事故的分析,来改进HSE管理体系;对HSE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高层管理者是否大力支持和提供;关键过程或装置的风险控制情况;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根据审核和评审的结论,不断完善HSE管理体系。3.理解要点

评审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主持进行的,一般一年至少一次,通常在每年的年底或年初进行为宜。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要附加管理评审:当社会政治、经济、方针、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时;当管理体系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当管理体系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当发生重大HSE事故时;最高管理者认为必要时。

通过评审,要达到以下要求:明确体系的运行情况;对方针、目标及体系其它要素的总体效果作出评价;管理体系对企业的适应性作出评价;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充分性作出评价;管理体系对企业的有效性作出评价;定期进行,形成正式报告,并记录评审过程和

结果。

评审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有集体讨论评审法、文件传阅评审法和专题研讨评审法。

评审的过程或程序一般包括:HSE主管部门编制评审计划;搜集准备评审所需资料;将需评审的项目,以评审表的形式列出,报最高管理者批准后,附上有关资料分发至参加评审人员手里;参加评审人员阐明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在规定时间内交到HSE主管部门;HSE主管部门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提交最高管理者;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发动大家提出改进建议;编写评审报告发送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就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的具体要求组织实施,HSE主管部门对实施过程和结果组织严密的追踪验证。

通过管理评审形成新的方针、目标,制定新的HSE管理方案,并对所确定的危险因素实施控制和管理,不断改进、完善HSE管理体系,提高HSE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持续改进。

第二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十大要素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十大要素

一、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集团公司和直属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自上面下的承诺,是成功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基础。HSE方针和战略目标是集团公司在HSE管理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实现良好的HSE业绩的保证。高层管理者通过提供资源,通过考核和审核,不断改善公司的HSE业绩。

(一)总则

石油石化企业各级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应直接抓HSE管理工作,在HSE方面的承诺,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做到领导重视,全员重视,将HSE管理作为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HSE管理体系。

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全过程都是集团公司方针和战略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方针和目标指明了集团公司在HSE方面的努力方向,提供了规范组织行为和具体目标制定的框架,能指导公司有效地实施和改进它的管理体系。

(二)内容

公司高层管理者对HSE管理建立和实施的认可和承诺,是HSE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实践证明,高层管理者的决心和承诺,不仅是公司能够启动HSEMS的内部动力,而且也是动员公司不同部门和全体员工积极投入体系建立运行的重要保证。他们的支持和参与程度会直接影响着管理体系的建设和速度。在此,特别需要高层管理者做到:

①明确HSE管理应为公司整个管理体系的优先事项之一,对此类事项的考虑应纳入到公司管理决策的重要议事日程中;

②认识到预防事故和改进集团公司形象的意义,尤其是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上市后,在投资者心目中有形象,明确高层管理者承担的HSE的责任和义务;

③理解实施HSEMS对公司经济效益、公众形象、组织管理功能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全员的HSE重视程度;

④承诺为建立HSEMS及有关活动提供支持,保证HSEMS有效运行。

方针目标内容是:

①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内、外部要求,是对HSE管理最低限度的要求。

②实现持续改进是实施HSEMS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也是集团公司Q/SHS0001.1-2001的主要目的,方针中应明确这一意向。

③重视事故预防,即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而不是事故发生后再补救,执行Q/SHS0001.1-2001时理应遵循此原则。

除此之外,还要包括其他内容,如倾听相关方意见,鼓励承包商、供应商建立HSEMS等。

方针和目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公司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满足HSE管理和各项要求;

②与公司其它方针保持一致,并具有同等重要性;

③能够得到各级组织的贯彻和实施;

④公众易于获得;

⑤符合或严于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⑥当法律和法规没有相关规定时,可选用公司内部合适的企业标准;

⑦尽可能有效地减少公司的业务活动对HSE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⑧通过定期审核和评审,不断努力改进HSE表现,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⑨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的子公司与分公司的方针应与母公司的方针和目标保持一致;

⑩与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和其他仍对HSE的影响息息相关。

(三)建立

领导承诺在HSEMS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在Q/SHS0001.1-2001中规定高层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

①制定方针和战略目标,公司的方针和战略目标,公司的方针和战略目标必须由高层管理者制定,因为在方针中要承诺遵守法律、法规,承诺持续改进和事故预防,而这一定会牵涉到公司的总体管理和工艺、产品的改进,涉及许多投资和人员调配,只有高层管理者才能作出这些决定;

②主持评审,高层管理者要定期对HSE体系进行评审,评价它是否适合于当前公司的状况,是否满足HSEMS标准的要求,员工是否切实地按照体系的要求去做,然后对体系进行改进;

③建立组织机构,任命管理代表;

④提供必要的资源,即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

方针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1、长远规划方面

①公司的投资或发展应考虑HSE的要求;

②公司的项目确定和实施应尽量降低风险和影响;

③影响相关方以确保公司方针的实现。

2、特定目标方

①支持采用最佳可行技术和有利于HSE管理的运行管理实践;

②强调本身安全设计,实施清洁生产;

③优先考虑废弃物在公司内部的循环使用;

④开展新工艺和产品设计,减少对HSE的危害。

3、符合性方面

①与HSE监督管理机构密切合作;

②确保运行层次始终符合法规要求;

③实现地区或同行中最佳管理标准的要求;

④遵守石油石化行业协会等组织建立的原则。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承诺和方针目标: 我们的HSE方针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全员动手,综合治理;

改善环境,保护健康;

科学管理,持续发展; 我们的HSE目标是:

追求最大限度地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创国际一流的HSE业绩。

我们的HSE承诺是:

在世界任何地方,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在所有的业务领域,我们对HSE的态度始终如一。

集团公司的各级最高管理者,是HSE的第一责任人,每位员工对公司的HSE事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HSE表现是公司奖励和聘用雇员和承包商的重要依据。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清洁生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向社会公开我们的HSE表现,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不断提高公司的HSE管理水平。为保证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支持。

二、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建立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广泛开展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的意识和技能。

(一)作用

1、组织机构的作用

人员是管理体系的运作者,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整体的工作效能,一个人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组织机构,能保证组织的各种活动按要求进行,并在发生异常情况时作出正确的反应。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往往涉及组织全部或大部人员的活动,一般可在原有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增设有关的职责和权限,规定岗位责任,保证所有的责任都落实到部门和个人,所有的部门和人员都承担本岗位的HSE责任。

2、管理代表的作用

最高管理者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不可能事必躬亲,所以必须任命管理代表,规定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力,使其在安全、环境与健康的范围内代表最高管理者进行管理,并定期向最高管理者汇报。

3、资源的作用

组织中任何一个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良好运作,都离不开一定的资源做保证,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也是如此,没有必要的资源,该管理体系将无法运作。

4、能力及培训的作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内部全体员工的参与,这就对组织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明的要求。首先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安全、环境与健康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对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环境与健康因素有充分的认识。此外,他们还需具备处理本岗位安全、环境与健康事务的能力。为培养员工的安全、环境与健康意识和能力,组织要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

5、对承包商要求的作用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求承包方同样遵循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标准。

6、信息交流的作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活动和组织的运行活动密不可分,和其他管理活动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往往需要组织内各部门的互相配合,协同工作。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要能迅速传递信息,从而敏捷地作出反应。

(二)内容

1、组织机构和职责

(1)最高管理者的责任

负责方针和战略目标的制定,作为指导组织安全、环境与健康行为的准则;为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支持和资源保证;包括人力、物力、技术等等;负责定期进行评审,并根据审核和评审的结果对体系予以修正。

(2)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管理代表,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事务中代表他行使职权。

根据组织的规模和实际需要,管理者代表可以是一名或多名,对于中小型企业,管理代表也可以是兼职的。

(3)全体员工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职责不仅限于最高管理者和职能部门,需要全体员工都以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工作,并在自己的岗位上承担有关的责任。

2、资源

在建立和实施该管理体系过程中,组织应在了解、掌握现有设施、装备条件的基础上,考虑需要在设施、装备方面进行改进和补充,当现有设备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考虑按以下次序进行更新和补充:

(1)不符合国家、地方法规要求的设施和设备;

(2)不能满足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目标和表现准则的各种设施和设备;

(3)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水平持续改进所需的设施和设备现有财力

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充分考虑法规要求,分阶段改进企业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不断寻求企业效益和成本的最佳结合点。

3、能力

组织应建立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的程序,建立人员上岗制度,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

应保证关键岗位的人员上岗前都得到必要的培训,具备从事本岗位工作所需的能力。

4、承包商

公司应保证其承包商按照本标准指南的要求和条款运作,并与公司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一致。如果承包商和公司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中存在差异,应在签订承包合同前进行谈判或协商,将协议记入承包合同,以便在实施中解决分歧。

5、信息交流

为了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组织应制定一套程序,针对各种内、外部信息的性质,规定联络的责任、渠道、方式。内部信息交流是组织内部各层次间的交流,它支持组织的管理活动协调有效地进行。与外部的信息交流主要是与各类相关方(有关ZF机构、团体、所在社区、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各种信息交流,它保持组织对外部要求的了解,也向外界提供组织的信息。

6、文件及其控制

文件工作不是一项狐立的活动。它渗透到体系运行的全部活动中。为了描述体系的全面运行情况,应编制一份说明文件,对体系中各核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说明,并指示从有关文档中查询细节情况的途径。

所有文件均应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对于电子文件,应有必要备份,谨防数据丢失。

三、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是指在危险因素辨识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存在的危险的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的过程。

(一)风险评价的作用

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通过风险评价能搞清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的HSE影响,并对以往的HSE管理进行总结,找出优势和不足。直属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不间断的组织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确定最大危害程序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根据风险评价的结论,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预防危险和控制风险措施的应急反应计划和隐患治理措施,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HSE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二)风险评价的内容

风险评价的内容相当丰富,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也不相同。

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示(SCL);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FNEA)等等。

直属企业的主管领导应直接负责并制订风险评价管理程序,每隔一定时间或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原料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首先要明确评价对象,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和程序。直属企业应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新建、扩建工程风险预评价和在役装置(设备)的风险评价,判定其风险等级。

2、确定风险危害及其影响。直属企业应系统地确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中的风险危害及其影响。

3、正确选择判别准则。判别准则是企业用来判断风险危害及其影响的依据。判别准则来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品、运输及售后服务过程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合同规定、企业HSE方针或标准等。在新装置设计或运行期间,直属企业应确定相关活动的判别准则[FS:PAGE]并评价是否符合标准。任何关于修订判别准则的提议放宽准则要求的建议,都应得到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批准。

4、评价危害和影响。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要充分考虑风险对人员、生产环境和周围环境、财产等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涉及到人员健康与安全的风险评价,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故;可能发生的冲击与撞击事故;可以发生溺水、窒息与触电事故;可能发生暴露于粉尘、化学品、物理因素和生物药剂的环境的事故;人机工程因素及可能发生的有害物料的泄漏事件等。

5、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可能发生的重要危害和影响要有详细的应对措施和资料记载。直属企业应将已确定的可能对HSE造成的显著危害和影响事件形成文件,详细列出降低危害的措施。

6、建立详细目标和量化指标。直属企业应根据企业的HSE方针和目标、风险管理要求,建立适当的、具体的风险评价目标和量化指标,这些目标与量化指标应是可验证的、现实的和可实现的。作为风险评价的后续工作,直属企业应制订有关HSE关键性的管理活动和任务和量化指标,还应定期评审这些指标的连续性和适用性。

7、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直属企业应定期根据风险评价情况编制出风险评价报告,确定风险削减措施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风险削减措施应包括预防事故、控制事故、预防急慢性职业病、降低事故长期的和短期的影响等部分。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随后的工作要求有可行的管理和现场监督规定,并要求操作人员对其理解和掌握。

(三)环境因素评价

直属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环境因素评价程序,用来确定其生产经营活动、产品、运输及售后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企业在制定环境目标时,应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1、环境因素的确定范围

主要的环境因素包括:生产工艺;维修保养;检验、分析、检测设施;原材料、半成品采购;设备更新;产品运输、贮存、使用和服务;废弃物的处理、贮存、处置和利用等方面。

2、环境因素的变更

在下列情况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更新确定和评价环境因素: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更时;生产工艺发生变更时;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时。

3、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判定的依据

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判定的依据是:有关国家、地方及行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环境影响的范围;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社会和公众的关注程度和环境敏感点。

4、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规定

直属企业应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企业在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择的技术方案、资金、运行和经营要求,同时要符合公司的HSE管理方针与目标。

直属企业应制订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包括有关职能部门在实施环境目标、指标时的职责,实现环境目标、指标的具体实施方法和详细时间表。

(四)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先要进行隐患评估。隐患评估包括:1.自评:直属企业应实事求是地按照推荐的评估方法对隐患进行评估,评估后的隐患应建立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2.复查:直属企业HSE管理部门应根据自评结果进行复查。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后,编制出隐患项目治理计划表并列入综合治理计划。其中重大隐患治理项目经HSE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报公司的HSE管理部门审查并组织实施。3.公司的HSE管理部门对上报的隐患治理计划进行初步审查。根据隐患治理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对隐患治理计划进行评估,编制出隐患治理评估报告,提出隐患治理评估结论。

直属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事故隐患应做到心中有数,组织隐患治理工作。

四、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承包商和供应商及相关方对企业的HSE业绩十分重要,应评估他们的HSE表现,对供应商的产品和售后服务应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企业的HSE管理规定和要求。

(一)作用

企业通过协助承包商建立一个同企业HSE方针、目标要求相符合的HSE实施计划,加强对承包商HSE管理,来保护企业和承包商的双方人员,避免工作场所发生事故。

当企业和承包商共同合作来加强HSE管理时,他们都会从中获益,益处包括:改善安全和健康表现;密切企业和承包商的工作联系;提高生产能力;改善装置(设备)的可靠性。

为企业提供产品的所有供应商,由于其产品质量、设计、运输等方面的原因,可能给企业或在企业范围内工作的相关方带来风险和危害。因此,为了把供应商带来的风险和危害降到最低,必须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提出有关HSE方面的要求。

(二)内容

承包商的管理

1、企业项目主管部门应负责制定和实施对承包商的预认证计划。其内容应包括:承包商的资质证书;HSE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保证体系;以往的HSE业绩和表现;经营范围和工程能力;施工管理能力和队伍的素质;HSE保障体系和HSE管理措施;现场负责人和现场HSE管理员的上岗证件;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持证情况;转包、分包队伍的HSE资质。

2、承包商的选择。企业项目主管部门和HSE管理部门在确定了工程项目后,应在其招标通知书中对承包商提出HSE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所采取的HSE管理措施。承包商在接到招标通知书后,应按招标通知书中的有关HSE的要求,编制HSE管理实施程序。企业HSE管理部门应检查承包商编制的HSE管理实施程序。合同签订后,承包商在项目开工前应做好如下工作:组织施工人员学习HSE管理制度、规定;与企业HSE管理部门签订安全承诺书和安全协议书;所用的车辆、设备、机具满足企业的HSE管理要求;制定和落实防止伤害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的具体措施;了解装置设备的生产特点和安全要求;为施工人员配备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3、企业应做好开工前的准备:组织HSE教育和考试;签订安全承诺书和安全协议书;办理人员、车辆入厂证和作业许可证;安排HSE监督人员和作业监护人;审查承包商工程项目HSE作业计划书;提供安全作业条件。

4、作业过程监督。承包商应遵守的规定:进入生产装置的施工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帽及劳动防护用具;严格执行《安全用火管理制度》和《进入设备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及高处作业安全规定;进入生产装置的施工车辆,必须办理车辆进入该区的“许可证”。

企业主管部门、基层单位应与承包商建立作业协调联系制度,使承包商及时了解企业的HSE要求;承包商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活动,传达业主提出的HSE信息,开展HSE管理活动。承包商应建立书面应急预案,对其雇员进行应急培训,明确生产装置内作业有关的关键设备、重要仪表的部位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的放空点、脱水点、排凝点、采样点以及防护、控制、处理的办法。承包商应向企业HSE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所有应与承包商现场工作有关的事故和未遂事件。

5、业主应制定对承包商HSE表现情况的管理考核规定,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情况,按规定进行处理。

工程管理部门应将承包商在施工作业期间HSE综合表现记录存档,并作为以后选择承包商的重要依据。

供应商的管理

企业应对供应商制定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标准。

企业供应部门应建立供应商资格认证和评价制度,制定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标准,及时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应建立采购供应责任追究制度,保证采购设备、材料的质量并符合HSE要求;应建立供应商质量保证金的制度,经常识[FS:PAGE]别、控制与采购有关质量危害和商业风险;应建立供应商的公开竞标制度;应建立采购供应材料(设备)的检验制度。

五、装置(设施)的设计与建设

装置(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是HSE管理体系实施环节的第二个要素,是HSE管理体系中的关键要素。管理体系通过对装置(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等诸环节实施全过程HSE监督管理,保证装置(设施)在运行寿命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安全、环保和健康状态,实现装置安、稳、长、满、优生产的目的。

装置(设施)的设计与建设HSE管理要素全面系统地规范了新建、改建、扩建和重大技术改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HSE监督要点和管理要求。充分体现了HSE监督管理要从设计源头抓起的全新的管理监督理念,从而从根本上杜绝由于设计、建设原因而引起的各类事故和装置缺陷。现就管理监督内容分别作简要介绍:

(一)总则内容

完善的设计是实现装置本质安全的源头,优良的建设安装质量是保证装置(设施)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总则对建设项目按劳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的监督原则,设计、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标准、规范及HSE管理协调提出3条原则性要求。

1、新建、改建、扩建装置(设施)的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设计单位应严格遵守公司有关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的技术管理制度、规定、要求,不断完善设计。

3、企业应建立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机制,统筹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安装、试车、验收等工作。

(二)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应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组织开展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必须经企业和地方有关部门审查,审查批准后,建设(工程)项目方可正式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程序。没有进行安全卫生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或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没有获得地方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不得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更不得进行初步设计。

(三)资质、审核与责任管理内容

资质、审核与责任是二级管理要素中一项重要管理监督内容,突出了HSE超前管理的监督理念。其管理监督重点是建设项目的评价、设计和建设安装必须选择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或人员承担,建立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施工HSE管理机制、控制程序和严格的审查、会签批复制度,从而保证劳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建设、安装满足或优于国家的法规、标准要求,达到控制非标设计的目的。同时对落实设计部门高层管理者和设计人员的HSE责任提出具体要求。

1、资质的监督内容。企业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应根据HSE管理要求,建立资质审查管理机构和管理审批程序。委托具有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建设(改造)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2、审核的内容。审核主要是针对设计各个阶段的HSE监督内容,审查设计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审核分为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审核、初步设计审核和施工图设计审核3个阶段。

3、施工图设计审核。施工图设计时,应充分落实和不断完善初步设计所确定的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的措施和要求;实施设计单位自行监督;引进技术及成套引进装置的建设项目,国内设计单位应对外商施工图中的安全卫生环保设施的设计加以监督。

(四)责任

责任是本管理要素重要内容,目的是落实管理者和设计人员的HSE职责,充分体现“谁主管、谁负责”管理原则,推行设计项目终身负责制,对委托人、审查审核人和设计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五)设备采购与安装

装置(设施)的设备、设施的采购和安装直接关系到装置(设施)在运行寿命周期内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建设单位应根据HSE管理要求,建[FS:PAGE]立设备、设施的采购和安装管理机制和控制体系,确保采购、安装的劳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设备、设施符合国家、企业有关标准、规范。

(六)阶段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HSE管理监督的基础,也是发现装置(设施)设计、安装缺陷和识别非标设计中潜在危险因素的重要手段。设计、建设、施工单位应针对各阶段、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活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七)装置(设施)的试运行

新建、改建、扩建和重大技术改造装置(设施)试运行前应建立审查确认程序,通过审查确认验证建设项目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建设、安装是否与标准、规范保持一致,HSE防范措施和审批意见的落实情况,开工前员工是否进行HSE岗位技能培训,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编制等情况。

(八)实际偏差管理

实际偏差管理内容主要是对建设、安装与设计标准发生的偏差进行监督,并及时组织对偏差实行纠正。

六、运行与维修

运行与维修是HSE管理体系实施阶段的第三个要素,是HSE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核心要素之一。该要素通过建立必要的程序、规程、标准等,对作业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设备以及运行程序、操作程序和维修程序进行控制,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职业危险和危害,避免偏离HSE方针、目标的运行情况。

(一)运行与维修管理要素在HSE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运行与维修是HSE管理体系实际的运作过程,也是HSE目标的具体实现过程,其作用就是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程序和标准,使生产设施、设备的运行符合综合设计要求,人的生产作业行为在安全状态下进行,实现HSE管理方针和目标。

(二)HSE管理体系标准中运行与维修内容基本要求

a)对所有新安装和改造的设备,应进行开车前、开车后审查,审查情况应记录存档,确认建设(建造)与设计相符。

b)满足或优于适用的法规要求。运用明确的操作、维修检验或控制体系,保持运行正常和机械完好。

c)设置关键运行参数并定期监测。为保持装置在这些参数范围内运行,员工应清楚自己职责和义务。

d)编制明确的开车、操作和停车规程,并指定专门的审查批准人员。

e)停车维修和改造的设备再次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并应记录检查结论和试验结果。

f)制定保护系统试验和维修计划,包括临时解除的管理方法,以保持可靠性和可用性。

g)评估、管理因在运行装置上其附近进行同时施工、作业所带来的风险。

h)公司应建立关键生产装置监控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i)对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控制程序,以确保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运行。

j)对于使用达到报废期的设备或装置,应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订废弃、修补或恢复再用的计划。

k)要有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更换或改造的设备保持完好运行。

以上内容是从集团公司各直属企业运行与维修管理的共性上,规定了该要素的基本管理程序和管理要求,由于集团公司是一个集石油开发、炼油化工、产品销售、建设安装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各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差异很大,因此,在与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相对应的运行与维修要素中,按照不同的行业特点,规定运行与维修管理要素的具体内容。

(三)运行与维修管理要素的理解要点

HSE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企业确定与风险有关且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设施、设备的运行以及作业活动,对其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确保其运行不偏离HSE目标。

运行与维修的控制和管理应涵盖设施、设备的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包括开车、运行、维修、保养、报废等各个阶段,同时也包括伴随于各个阶段的人的作业和操作行为。这里体现了一个全员、全过程的问题,集团公司的HSE管理体系标准,是从运行与维修管理的共性上描述了该要素的管理要求,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生产车间、作业队和工程建设项目部,有着不同的作业内容,也就有着不同的管理要求。

针对具体的生产操作,尤其是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活动,应予以规范和控制,制定相应的程序和作业规程、操作规程,明确规定运行标准和要求。HSE管理体系要求建立一套文件化管理程序,特别是对于可能引发事故的操作和活动,如装置的开车、停车、检修,高温、高压状态下和接触有毒有害介质的作业,紧急情况下人员的行为等,对于这些作业都应制定明确、统一的操作步骤和程序,并使相关人员所熟知,避免由于误操作而引起的事故或造成事故影响的扩大。

运行与维修的控制和管理不仅要考虑设施、设备及人身安全,还应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和人员健康的保障,对废物、废水噪声、粉尘等进行有效的控制,采取措施将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改善作业条件,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用品,最大限度的降低职业危害。

运行与维修的控制和管理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在现行有效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不断改进运行控制的效果。

七、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地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影响。应急管理是指生产、储运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细致地分析和调查研究,识别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变更管理失控往往会引发事故,应实施严格的变更管理。一旦事故发生,为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不破坏环境、不损害公司的声誉,必须实施应急管理。

(一)变更管理

1、目的和作用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都会发生很多变更,如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生产设施等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永久的,也可能是暂时的。对这些方面的管理如果失控,往往会引发事故,因此必须实施严格的变更管理,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2、主要内容

变更管理主要包括:明确变更的内容;对由于变更可能导致的安全、环境与健康风险作出记录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风险削减措施;将变更的内容,及时传达到相关方,并对员进行培训。

3、理解要点

a)变更类型: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变更。

b)变更申请:变更的提出者在申请变更时,应按统一的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

c)变更审批:提出变更申请后,先由单位领导签字,然后送主管部门,由其按判定范围和实际生产的需要判定是否需要变更;对危险范围较大及危险程度较高的变更,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评价小组进行危险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决定是否批准变更申请。不论变更申请是否批准,都应将结果反馈至变更申请人及其所在单位。经批准的变更应发至所有相关单位。

d)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并形成文件。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e)变更验收:变更实施后,由变更主管部门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文件,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f)变更资料管理:变更主管部门应对所有变更的资料进行存档;对变更前的资料一律加盖“作废”章,由变更主管部门保留一份外,其余的一律作废并进行处理,新资料按有关程序及时送达到有关部门和人员手中;有关部门接到变更新资料后,及时进行资料的更替,并及时处理好旧资料,以保护所变更的资料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二)应急管理

1、目的和作用

HSE管理体系通过风险评价,实施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管理,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但由于体系的不完善、员工不了解体系要求、员工了解但不按要求做及其他原因,还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为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控制事故的范围、减少事故损失,将事故控制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必须实行应急管理。

2、主要内容及理解要点

a)危害的辨识与分析:制定应急预案前,应系统地确定和评估设施(运行系统)上可能产生的危害。危害分析应明确:最严重事件;导致最严重事件的过程;非严重事件可能导致严重事件的时间间隔;引起其他事件的可能性;事件的后果。

b)应急预案的制定:每一个重大危险设施或装置、要害部位和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场所都应有一个现场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由企业生产综合部门组织安全、环保、技术、公安、消防、工业卫生、医疗、设备、物资等相关部门制定;对于复杂的设施,应充分考虑所有的潜在危险以及事故发生的相互影响和可能引起的联锁反应;应急预案应包括保证有关设施受影响部分的安全规定(如紧急停车),制定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应急预案应考虑各种特殊情况下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设施(设备、用品),以保证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c)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应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应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系统,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参与事故处置的部门和人员要明确;应急设备、物资要齐全;有关图纸,资料要准确;紧急服务信息,如报警和内外部联络方式要通畅;事故发生后应采取恰当的工艺处理措施;有害物料的潜在危险应采取措施;人员的撤离及危险区隔离要有计划;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和演练要求等。

d)应急预案的审查和检查:应急预案制定后,应经HSE管理委员会讨论批准,并报上级应急指挥中心备案;应急预案一经批准,企业的应急管理部门应确保每一个员工和外部应急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熟悉和了解;企业的应急管理部门应进行定期检查:在事故期间通信系统能否正常运行;事故处置人员能否准确到位;各种抢险救护设备(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撤离步骤是否适宜;相关人员对应急预案是否掌握等。

e)应急预案的演练、评估与修订;企业的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企业的应急管理部门在演练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应急预案要及时通知到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八、检查和监督

检查和监督,是HSE体系的一个重要链接环,正确认识这一要素,便于我们准确实施。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一)目的和作用

检查和监督是确保组织按照其所阐述的HSE管理程序开展工作。在实施HSE管理体系过程中,企业要建立定期检查和监督制度,定期对HSE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HSE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的实现。其目的在于:确定现行运行(或操作)潜在危害和影响,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HSE管理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便对现行的操作标准、规章制度进行改进;通过检查监督反馈,引导管理层作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二)主要内容

检查和监督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企业规定、制度开展工作。

检查和监督的范围与内容:一是对企业活动中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进行监测,保持它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二是将检查和监督的结果评价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HSE管理目标、指标进行跟踪比较,考查组织活动的符合性。具体是:

不同层次的人员履行职责、遵守规章制度情况;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安全运行情况;HSE设施的完整性和有效运行情况;员工的HSE素质与能力;各种HSE记录在完整性和有效性;作业场所安全情况及各种有毒有害因素的实际表现水平;外排污染物和实测水平和环境质量的表现水平;工作场所的劳动保护水平和职工的健康水平;承包商和供应商的HSE表现情况;隐患治理项目的整改治理情况;HSE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的有效执行情况。

企业进行的HSE检查监督[FS:PAGE]活动均应建立和保持一定形式的数据信息记录,以便于日后的比较分析和控制。

检查和监督的不符合纠正。“不符合”是一个专用名词,是指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事件或违背作业标准、规程、规章的行为及与管理体系要求产生的偏差。管理体系及其表现是在不断纠正不符合的过程中实现或持续改进的。公司应制定程序,规定纠正不符合的职责和权限。当体系出现偏差和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及组织的方针、目标和指标时,要采取纠正措施。

不符合的种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事件;

2)违背国家、集团公司或企业的标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行为;

3)与管理体系要求产生的偏差:如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工艺、操作、施工、工作)纪律等。

不符合情况发生后,应通过《隐患整改通知单》的形式,通知责任单位和相关方,责令其限期整改。隐患整改完毕后,检查单位就应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复查,并将复查情况填写《隐患整改回执单》内。

(三)理解要点

“检查和监督”虽然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却又存在于其它要素的运行之中。检查监督和HSE职责相互对应,构成了贯穿体系的一根主线。

“只有检查,没有结果”的情况,是我们以往监督检查工作不够深入、达不到实际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检查和监督”要素实施的关键就在于建立完善的检查监督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的重点是制定和实施HSE管理工作的考核奖惩制度,以支持检查监督活动,保持HSE管理体系的运作。考核奖惩制度应明确对具有下列行为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理:推诿、扯皮或故意不进行隐患整改、纠正工作;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导致事故发生;不履行HSE职责,不采取安全措施,导致事故发生;不吸取事故教训,造成事故重复发生;工作失职、失察,被上级部门查出严重管理问题。

对具有下列行为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奖励:

因及时发现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在HSE管理上有突出表现和业绩的人员。

怎样做好检查和监督工作?首先是HSE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加强,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又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其次是检查监督内容要明确。内容笼统或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就会出现检查质量差、监督不到位,甚至走过场的现象。最后是检查方式要多样化。根据HSE管理涉及面广的特点,既要有计划地定期组织综合性、专业性检查监督,对计划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又要随机组织不定期的检查监督。

九、事故处理和预防

(一)目的和作用

“事故处理和预防”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它既有检查环节的内容,又有改进环节的内容,它是在一种特殊条件和非常情况下,对HSE管理体系相关要素进行的一次检查和改进。石油化工企业的HSE特点,要求建立起一套完善有效的事故处理和预防机制。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后果是HSE一体化管理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是石油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既是我们提供社会和员工的保障,同时也是每个石油化工企业员工对HSE事务的责任。

(二)主要内容

1、总则

总则要求企业、职能部门、二级单位、基层单位都要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明确有关领导、部门、单位、岗位人员的相关职责,并严格考核,以保证及时地调查、确认事故(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事故分类、分级

按照石油化工的生产特点和事故发生的风险,集团公司将事故分为8类,即: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设备事故、生产事故、交通事故、人身伤害事故、职业中毒事故、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根据事故后的严重程度将事故等级分为上报集团公司事故和非上报集团公司事故。其中上报集团公司事故又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将环保事故分为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和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3、事故报告

迅速准确地上报各类事故情况,有利于上级部门作出正确的决策,采取恰当的对策,把事故损失和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HSE管理体系要求: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者应迅速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火灾事故应先报火警。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的性质立即逐级归口上报。并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造成的后果、原因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以最快捷的方式上报集团公司HSE管理部门。地方ZF主管部门、公安机关等部门有规定要求报告的事故,事故单位应按规定报告。

4、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的原则:

(1)分级负责原则

一般事故由企业组织调查;重大事故由集团公司主管部门参与调查;特大事故由集团公司会同地方有关部门组织调查。

(2)行(专)业负责原则

事故调查要按行(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安全、技术、劳资、工会、监察等部门参加,共同组织进行。

5、事故处理

事故处理是强化全体职工HSE意识和责任的有效手段,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对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玩忽职守的责任人员;在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拖延不报、破坏事故现场的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要严肃处理。

6、事故预防

在事故原因分析和责任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三)理解要点

1、树立“零事故”思想。通过我们科学有效的HSE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2、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各企业应制定严厉的事故处理和考核细则,加强事故处理及监督考核工作。

3、认真吸取外单位的事故教训。各企业应建立一套收集外单位事故信息,分析本单位管理体系的程序,以便利用别人的教训,促进自己的管理。

4、将承包商的事故与业主的管理相联系。各企业首先要加强对承包商的监督和管理,努力防止和避免事故发生。一旦事故发生,则要在帮助承包商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时,认真检讨自己在HSE管理及协调配合方面的失误,以便作出改进。

5、以事故为契机,审核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当本单位发生重大事故后,应由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对本单位的HSE管理体系,组织进行内部审核,对不符合项要建立纠正措施和跟踪制度。并作为管理评审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HSE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改进和动态循环。

6、建立有效的事故处理和预防管理程序。公司应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程序,所制定的管理程序应保证能及时地调查、确认事故(未遂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制订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十、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一)审核

1、目的和作用

公司和直属企业在HSE管理体系运作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不断发现、改进的机制,则会因问题的不断出现而导致体系运作的日趋困难,或名存实亡。从这种意义上说,有效的内部审核是克服企业内部惰性、促进体系动作的动力。

内部审核可做到正确地了解、掌握基层状况,特别是有助于发现隐患、评定优劣、改进管理。此外,对于第二方、第三方审核的企业而言,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及早整改,为通过审核扫清障碍。

2、主要内容

HSE管理体系审核的内容通常包括:HSE管理体系的要素和活动是否有效实施;在履行HSE方针、实现HSE目标和HSE量化指标过程中,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HSE管理体系与有关法规的符合性。

3、理解要点

HSE管理体系审核是基本的类型分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

第一方审核是企业对其自身体系[FS:PAGE]、程序和活动进行的一种审核,目的是验证体系是否按标准要求有效地运行。第二方审核是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开展的审核,又称供方审核。第三方审核是指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的一个经过注册的、公正的、能胜任的审核机构所进行的审核。实施第三方审核认证的认证机构必须是获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认可,授予了其可从事第三方审核认证的资格,且已注册,否则是不具备第三方审核认证资格的。

内部审核通常分为例行的常规审核和特殊情况下的追加审核两类。前者按预先编制的计划进行,至少一年一次。对各部门的审核频次可依据其危险性、工艺复杂性。重要程度等来决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往往需追加审核:发生了HSE事故;相关方有严重抱怨;企业的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HSE方针、目标、危险因素、生产工艺及作业现场等有较大变更。

内部审核的过程为:建立内部审核的组织机构、人员与资源的配置,以及职责、权力的明确、其中重要的一环是任命管理者代表;按照审核计划,管理者代表组织实施每一次的具体审核。

审核程序分为审核前准备、实施审核和审核后处理三个阶段。审核前要明确本次审核的目的、范围、时间、方式及准则等,组建审核组,任命审核组长,准备审核所需资料;实施审核要编写不符合项报告,宣布审核结果;审核后处理主要编写审核报告和跟踪审核验证。

(二)评审及持续改进

1、目的和作用

评审即持续改进是体系运作的一项重要环节。通过评审可了解体系整体运行情况及其不足,及时采取措施改进,从而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应性。

2、主要内容

评审和持续改进的主要内容有:HSE承诺的实现程度;HSE管理体系文件与实际活动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方针和目标及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有无改进的必要;针对事故、重复事故和其他单位事故的分析,来改进HSE管理体系;对HSE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高层管理者是否大力支持和提供;关键过程或装置的风险控制情况;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根据审核和评审的结论,不断完善HSE管理体系。

3、理解要点

评审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主持进行的,一般一年至少一次,通常在每年的年底或年初进行为宜。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要附加管理评审:当社会政治、经济、方针、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时;当管理体系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当管理体系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当发生重大HSE事故时;最高管理者认为必要时。

通过评审,要达到以下要求:明确体系的运行情况;对方针、目标及体系其它要素的总体效果作出评价;管理体系对企业的适应性作出评价;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充分性作出评价;管理体系对企业的有效性作出评价;定期进行,形成正式报告,并记录评审过程和结果。

评审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有集体讨论评审法、文件传阅评审法和专题研讨评审法。

评审的过程或程序一般包括:HSE主管部门编制评审计划;搜集准备评审所需资料;将需评审的项目,以评审表的形式列出,报最高管理者批准后,附上有关资料分发至参加评审人员手里;参加评审人员阐明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在规定时间内交到HSE主管部门;HSE主管部门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提交最高管理者;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发动大家提出改进建议;编写评审报告发送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就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的具体要求组织实施,HSE主管部门对实施过程和结果组织严密的追踪验证。

通过管理评审形成新的方针、目标,制定新的HSE管理方案,并对所确定的危险因素实施控制和管理,不断改进、完善HSE管理体系,提高HSE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持续改进。

第三篇:HSE管理体系七项要素

HSE管理体系七项要素简述

国际体系标准组织(ISO)发布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草案)是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性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模式,它规定了建立、实施和保持健康、安全与环境所必须的要素和基本框架。要成功地建立和运行HSE管理体系,必须首先深刻理解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HSE管理体系的七个关键要素是:

一、领导和承诺

领导和承诺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体系运转的动力,对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管理者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无论哪种类型的管理体系,如果离开管理者的领导和支持都会寸步难行。

各部门、油库、加油站的负责人都有领导和动员全体员工来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目标和指标的责任。领导的作用是通过展示正确的HSE行为,通过确定HSE职责和义务,通过提供所需的资源,通过考核和审核来不断改善HSE体系。此要素要求领导在HSE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过程中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全方位的身体力行树立HSE榜样,支持正确行为;

2、就HSE方面的有关问题与员工、承包商和其他相关方进行明确的双向交流;

3、将HSE要求综合反映到业务发展计划中去,确保建立成文的管理要求;

4、从思想、组织和制度上保证HSE管理

体系按照既定方针和目标运行,并兼顾生产、业务等其他方面;

5、建立明确的HSE目标、标准、职责、业绩考核办法,配备相应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6、在本公司内根据目标对各单位主管领导进行考核,考核时还应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7、将上级公司建立的HSE方针、目标落实到本公司的业务活动中,如外部认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8、促进HSE经验的内外部交流。

二、方针和战略目标

方针和战略目标是由高层领导为公司制定的HSE管理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意图、行动的原则,改善HSE表现的目标。是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依据和指南。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制定的HSE方针不应是相互独立的,而应是综合性的。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分公司HSE管理的方针是:以人为本、健康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治理三废、保护环境,倡导科技,持续改进。战略目标是:追求无事故、无伤害、无损失,努力向国际石油公司先进水平迈进。

三、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

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是体系运行的组织保障和物质基础,是保证HSE表现良好的必要条件。组织机构是指企业管理系统负有HSE管理责任的部门和人员的构成及职责,是企业HSE管理体系的具体管理机构组织状况。资源主要指可供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技术、设备等内部资源,是HSE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重要物质保障。

四、评价和风险管理

防止事故发生,将危害及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的最低程度是HSE管理体系运行的最直接目的,对风险的正确面科学地识别、评价和有效管理是达到此目的的关键所在。风险管理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应定期检查危害的存在,并评估业务活动中的相关风险。

五、规划(策划)

规划(策划)是落实HSE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施HSE计划管理的重要方面。HSE规划是公司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应分层次围绕HSE目标和表现准则,通过危害和影响管理程序确定降低危害的措施,落实专门资金、必要的设备和资源,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

六、实施和检测

实施和监测是HSE管理体系实施的关键。HSE管理体系要求:员工和承包商在开始接触任何一项工作时,都必须熟悉相关的HSE控制措施,依据规划阶段所建立的程序、作业指南及相关的HSE政策实施工作,并进行监测。

七、审核和评审

审核和评审是HSE管理体系的最后一环,是定期对HSE管理体系的表现、有效性和持续适用性所进行的评估,是体系持续改进的必要保证。HSE管理体系要求:HSE审核和评审是公司管理应履行的职责,所有现场和生产过程中实施的规范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审核,评价HSE管理标准和相关法规的遵守情况,提出持续改进的领域。

第四篇:HSE管理体系的要素内容

HSE管理体系的要素内容

管理,就是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通过决策、计划、企业、控制等职能作用于被管理的事物即管理对象,使之适应于外部环境,以达到预定目的的人类活动。

系统(也称做体系),由若干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有结构的控制措施)。系统一般具有如下四个特征:①集合性,一个系统(体系)是由两个以上的互相区别的要素(子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系统整体的功能不是它的每个要素功能的简单综合,系统整体的效益往往超过它的各个子系统的单独效益的总和,即1+1>2。②相关性,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子系统),都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它们当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要做相应地改变和调整。③目的性,人为的系统都有其整体的目的,否则,就没有改造和创造体系的必要。④环境适应性,系统的外界联系就是环境,环境是一个系统所从属的更大的系统,系统必须适应这个更大系统的要求和变化。

管理体系是一套有结构的的控制措施,用于有目的的经营,以确保和证实达到了最终目的。管理体系能为企业识别已有管理结构的的漏洞,能不断地改进,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预定的目标

HSE管理体系(安全Health、健康Safety、环境Environment)是“一个企业(企业)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引发的灾害,以及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和环境破坏的正规管理形式”。它是国际上石油天然气工业比较通行的一种科学、系

统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统称。

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既是建立和维护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南,又是进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与评审的准则。这个体系是支持而不是取代企业现行的健全、可行和有效的管理方式与体系,它对改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现状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表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由七个一级要素构成。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七个一级要素和相应的二级要素见表 1--1。这七个一级要素在标准中是分别叙述的,实际上他们之间是紧密相连、并会在不同时候同时涉及,因此,在许多步骤中应同时强调。体系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必须考虑对其他要素的影响。标准要求的表现准则转化为企业文件化管理体系的过程应体现:“领导和承诺”是核心,“方针、目标”是导向,“企业、资源和文件”是基本资源支持,“评价和风险管理”是实现事前预防的关键,“规划和实施监测”是实现过程控制的基础,“审核和评审”是纠正完善和自我约束的保障。

下面各节就是针对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中诸要素结合大庆石油管理局已建立的HSE管理体系中的具体应用,解释这些要素的内容。

第一节 领导和承诺

领导和承诺是企业自上而下的各级管理层的领导和承诺(这里的领导是动

词而不是名词,是让领导者亲自抓的整个过程),它是HSE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核心。最高层领导应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提供强有力地、一系列的支持行动和明确的承诺,并保证将领导和承诺转化为必要的资源配置,以建立、运行和保持HSE管理体系,实现既定的方针和战略目标。

为了使承诺成为企业全体员工为之努力的目标、行为的准则,企业必须创建一种使承诺

常住员工心中的企业文化。

1.1承诺的作用

最高领导层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承诺表明了对HSE工作的认可,既指明了HSE工作的方向,又是领导对本企业HSE工作决心的表现,对广大员工的号召力是非常巨大的,因此说。领导和承诺既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又是体系运转的动力,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只有做到领导重视,全员重视,将HSE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建立起一个高效运转的HSE 管理体系。

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就是对全体员工和社会公开承诺,它表明:

①最高管理者对作好HSE工作负有首要责任和义务;

②HSE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中的优先项,要象对待企业中其他管理,诸如人事、财

务管理一样予以高度重视;

③保证对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给予充分支持,配置必要的资源,如:给予HSE工作人员以足够的权利,保证资金和时间的投入和到位;

④管理层会议要把HSE放在首位,领导要参加和主持HSE会议和检查,以表明领导的重

视;

⑤建立与政府和社会的联系渠道,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的HSE 表现;(风险世界网-RiskMW.com 专业研究安全风险管理,安全员的门户网站!)

⑥领导要给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

各级管理者的领导和承诺,除以上内容外,还表现为:

■对本企业决策中的HSE管理经验和做法在企业内部进行交流;

■积极参与本地、外地的HSE活动和评审;

■HSE活动完成后要进行总结;

■鼓励员工提出改善HSE表现的建议;

■每个人的任务中都要包括HSE责任;

■积极参与内部和外部的HSE创新活动。

1.2 承诺的内容

企业最高管理者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的认可和承诺,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实践证明,最高管理者的决心和承诺不仅是企业能够启动HSE管理体系的内部动力,而且也是动员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和全体员工积极投入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他们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体系的建设和进展。

§1 承诺内容提纲

⒈ 对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政策、战略目标和计划的承诺;

⒉ 对HSE优先位置和有效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承诺;

⒊ 对员工HSE表现的期望;

⒋ 对承包商HSE表现的期望;

⒌ 其他承诺。

§2 对承诺的要求

⑴ 要由最高管理者提出,并行成文件;

⑵ 在正式提出前,要广泛征求员工和社会对承诺的意见;

⑶ 承诺要明确、简要,便于员工和公众理解和掌握;

⑷ 承诺要公开透明,利用各种形式加以宣传,如张贴、上因特网等;

⑸ 承诺要深入人心,成为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⑹ 对承诺要进行管理,按照运行、评价、修改、再运行的过程进行。

1.3建立支持HSE管理体系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主要指企业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譬如:我们油田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后来被国家广泛提倡的“铁人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等等,都是我们油田的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都为油田的创业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就HSE管理体系而言,油田已有的这些企业文化内容远远不能满足HSE管理体系对企业文化方面的需求,所以,HSE文化应运而生,HSE文化应该是企业文化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只有培育出良好的HSE文化,才能使写在纸上的HSE管理体系变成全体员工的行动并最终实现“HSE融入我心中”。

HSE文化包括了信念、动力及个人承诺、参与和责任,其主要内容有:

①建立企业HSE理念;

②提高员工改善个人HSE表现的自觉性;

③企业各层次、各个方面的人员自觉参与不同层次上的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④有效地实施自上而下的HSE管理承诺;

⑤自觉接受个人责任和其在HSE方面的责任。

这种企业文化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HSE管理体系从纸上(文件化的系统)到行

动,继而转化为理念的过程。

领导层对培育这种文化负有重要责任,企业的员工和承包商都要参与到支持创建和保持

HSE管理体系的企业文化中来。

1.3体系的策划与运行

企业建立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后,能否给企业带来好处,关键在体系的运行,这就是说体系的运行是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成功的要害所在。这一部分内容在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体系文件中叙述的很清楚。具体见附录 1(大庆石油管理局HSE管理体系文件PD/HSE1.1《体系运行与策划管理程序》)

第二节 方针和战略目标

2.1作用

方针和战略目标是企业对其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面的意向和原则的声明,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全过程是在方针和战略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

方针和战略目标通常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制定的,是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全体员工与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有关的全部活动,无一不是在这一大前提下进行的。所有的计划、措施、行动都应符合方针和战略目标,并为其服务。

方针和战略目标指明了企业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面的努力方向,提供了规范企业行为和制定具体目标的框架。良好的方针和战略目标,能指导企业有效地实施和改进它的管理体系;同时,方针和战略目标也应在实施的过程中得到必要的修正。

2.2内容

方针和战略目标的具体内容:

★应与国家、地方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该遵守的内、外部要求相一致;

★明确企业HSE管理的持续改进的思想;

★强调事故预防的重要性,体现出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预防的宗旨;

★要反映出对企业员工的期望和对承包商的要求(鼓励承包方建立自己的HSE管理体系

或认可本企业的方针和战略目标)。

方针和战略目标还可包括针对健康、安全、环境各个方面的内容:

☆健康:创建一个有利于员工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工作环境,积极推进员工健康和福

利的改善;

☆安全:利用科学的方法,防止所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环境:逐步减少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最终消除它们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对于管理局的各个二级单位,在建立自己的方针和战略目标时,还可以有一些针对本单

位专业特点的内容。

2.3 对方针和战略目标的要求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方针必须与国家、地方的现行且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相符,与企业其他方针相一致,切实反映出全体员工的共同意愿;并通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能够实现。目标不能定的太高,这样回因无法实现而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损害企业形象。目标也不能定的太低,目标太低能使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影响,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表现水平。

方针和目标制定过程应做到:

1.与企业的其他方针互相协调、保持一致;

2.与企业的其他方针和目标具有等同性;

3.与上级的方针和目标保持一致;

4.要能够得到企业内部各级单位的贯彻、实施;

5.社会各方面容易获得有关方针和战略目标实施情况的反应和结果;

6.符合或严于当地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7.若当地的法律规章没有相关规定时,应选择或制定本企业的合适标准;

8.尽可能少地减少活动、产品和服务对健康、安全与环境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9.各个二级单位的HSE工作目标,内容应尽可能的具体,最好予以量化,例如,确定起点和指标(如:在环境上以符合所有的环保法规的要求为方针的起点,以法定标准作为指标)以及资源需求、开始和完成时间

10.必须与资源保证能力、技术能力相适应。

2.4 方针和战略目标的格式

企业内各级单位的方针和战略目标应具有相同的格式,应以易于阅读的格式书写和印刷的同时,还应符合如下要求:

①应使用员工熟悉的语言(指使用汉语还是其他的语言);

②一般应限定在一张A4或A3的纸上;

③应由企业执行总经理签字。

2.5 方针和战略目标的管理

任何体系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而部分或全部过时,所以,对HSE管理体系的方针和战略目标经常进行评价,重点应放在方针的目的、范围及其连续性和适应性上。具

体评价步骤如下:

① 对方针和战略目标要进行分解,分解到部门、岗位和员工,便于监督和考核;

② 实施;

③ 对方针和战略目标的实施进行跟踪和监测;

④ 方针和战略目标的适应环境发生变化,就应对其进行评价,确定其有效性;

⑤调整;

⑥返回 ①。

第三节 企业机构、资源和文件

企业结构、资源和文件是保证HSE表现良好的必要条件,是体系运行的基础要素。

企业机构:指企业管理系统中负责HSE管理的部门和人员,是企业HSE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资源:主要指可供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时间等内部资源,是HSE管理体

系建立和运行的重要保障;

文件:指HSE管理体系在建立、运行和保持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文档,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电子的。

§1 企业结构和职责

企业应对实施HSE管理体系所需的机构、职责、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作出明确的规定,形成文件,并按企业的行文规定予以公布。

根据我国目前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现状,HSE管理体系的企业结构不能照搬国外。但是,HSE管理体系中的企业结构的作用是把负责HSE事物的人员连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富有战斗力的整体,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管理网络。这样做是符合标准要求的。

这个网络可以在企业现有的企业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相关机构(如原有的安全、卫生、环保等机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合并或改造建立起来,各个层次HSE管理人员的编制应

根据业务量和总编制名额确定。

国外的情况是HSE管理人员约占员工总数的千分之三(3‰)。

职责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在其管辖范围内建立、实施和保持HSE管理体系的具体职责及全体员工个人或集体在确保HSE表现方面的责任。从标准上的内容来看。可分为最高管理者的责任、管理者代表的责任等五个方面:

●最高管理者:负责主持制定指导企业HSE行为准则的方针和战略目标,为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提供领导和资源保障,主持评审;

●管理代表:在授权的范围内行使最高管理者的职责,除具体责任和及时向最高管理者请示汇报外,还应对体系的运行提出建议,主持审核和为评审和体系的可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HSE管理部门:在上级主管部门和管理代表的领导下,对HSE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咨询、协调、人员培训和文件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应形成文件;

●各个职能部门:所有部门和岗位都应承担HSE责任,由上层职能部门根据其工作性质和涉及的HSE因素进行规定,并行成书面文件。各个职能部门的主管领导对所辖范围内的HSE工作负主要责任;

●全体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承担相关的责任,也要形成书面文件中的规定。

§2 管理代表

最高管理者,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往往公务繁忙,对HSE管理不能保证事必亲躬,需授权他人代行职责,这个人就是管理代表,他应定期向最高管理者汇报和请示,最高管理者应为其配备行使职权所需的资源。管理代表的职责见本章§1

§3 资源

资源的作用:保证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正常运行。

资源的内容:可供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时间等。

资源的配置:HSE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应在了解企业现有设施和装备的基础上,进行设施和装备上的改进和补充。

配置原则:当现有的设施和装备不能满足体系要求时,要按下列原则进行更新和补充,◆不符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要求的设备和设施;

◆不能满足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目标和表现准则的各种设施和设备;

◆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持续改进所需的设施和设备;

在更新和改进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技术和资金的限制,下列做法可供参考:

◇与用户或供应商合作,因为有共同的利益;

◇与同行企业共享技术和经验;

◇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共同投资的合作开发;

◇取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4 能力与培训

能力就是企业中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完成任务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

容:①个人素质(个人通过从小学教育开始直到参加工作前的所具备的能力);②通过实践提高技能的能力;③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企业应建立对员工能力进行评价和培训的程序,以确定岗位员工所需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建立上岗制度,制定培训计划,保持培训记录,以保证岗位工人从事工作所需的能力,培训有正规的室内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采用面对面教育和形体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5 承包方

要求企业的承包方建立他们自己的HSE管理体系或认可本企业的HSE 管理体系,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消灭企业在承包商方面和企业与承包商交接部分的管理漏洞,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

如果承包商与企业之间在HSE管理上存在差异,应在承包合同签定之前进行谈判或协商,将协议记入承包合同,以便在合同实施中解决可能出现的分歧。

§6 信息交流

为使企业内各个部门能够互相配合、协同工作,有关责任部门能够及时了解体系运行情况,特别是体系出现不符合时,能够同时采取纠正措施,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传递信息,敏捷地作出反应,控制影响的蔓延,不断增强企业的自洁能力。

企业外部有关各方对本企业状况的了解,企业对外部相关方的了解。这些都需要借助于

有效的信息交流。

企业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开发有关的程序,针对各种内外信息的性质,规定联络的责任者、渠道、方式,对信息的记录、处理,包括汇报对象、采取对策的责任等作出规定。对于涉及重要因素的内、外部联络,应规定其接受、答复、处理、归档等的具体方式。

内部信息交流是企业内部各个层次间的交流,如部门间的日常联络、指令、常规报表、各种信息、通报、各部门间的行文等,它支持着企业的管理活动协调而有效地进行。

与外部的信息交流主要是各类相关方(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所在社区、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能够保持企业对来自外部的要求的了解,也向外部提供企业的信息,满足外部对企业的需要,修正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活动,提高企业形象。

通过信息交流,要使企业、承包方、合作者确保他们的各级员工都能够认识到:①各自的行动符合HSE方针和目标的重要性,在实现这些方针目标中各自的作用和责任。②活动中的HSE风险和危害,已建立的预防、控制和削减措施及应急反应程序。③违背已认可的操作程序的潜在后果。④为改进工作程序,如何向管理者提供建议。⑤紧急情况时,外部联系的手段和特别的安排。

§7 文件及其控制

作用:文件是管理方案和管理程序的存在方式。记录体系的运行情况,保持和传输体系各种内、外部信息,支持体系的正常运行。

内容:这里的文件就是HSE管理体系的文件化系统,简称体系文件。形成文件的首要目的是提供HSE管理体系的完整描述和具体操作的程序或指南,并作为该体系保持和实施的永

久的文字记录。

文件控制包括对体系文件的保管、流通、作废、归档、标记等管理内容进行控制。

对文件要进行下面这些方面的管理:

①文件的定位:文件的存放位置,要有利于迅速查找;

②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和修订,以及由谁来认可文件的适宜性;

③保证所有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需要时都能得到文件的现行有效版

本;

④文件失效时,能够从所有发放过的场所及时收回,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继续使用

这些文件;

⑤法律规定失效后需要保留的文件,以备必要时提供法律、法规所需要的信息。应对这类文件予以标识,以免与其他文件相混淆,造成不应有的后果;

⑥所有文件均应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正确,保管妥善,电子文件

要预留备份,谨防数据丢失;

⑦应根据文件的重要程度及其类型,规定其修订的程序和职责。有关体系文件的编写,本教材有专门的章节描述。这里不详加阐述。

第四节 评价与风险管理

HSE管理体系运行的最直接的目的,是能够预见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进而将危害及其影响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也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受到国际和国内石油天然气行业倍加关注的首要原因。而对风险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和有效的管理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

对于一个企业全面的评价是建立HSE管理系统的良好开端,通过评价,能够搞清楚企业运行过程中对健康、安全、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找出原有体系的不足和优势。

根据评价的结果,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表现准则,制定预防危害的应急反应措施,将企业活动对健康、安全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1 评价

评价是通过收集、调查一系列信息,对企业当前的活动、生产和服务中全部已有或可能存在的影响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评价的一项工作。其目的在于识别企业当前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现状,分析良好之处和存在问题,进而确定改进的机会和时间。主要容包括下几点:(1)确定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及企业的方针,建立判别准则,以便根据该准则判定危害及其影响;(2)确定危害和影响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因素;(3)评价已识别的危害和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性;(4)检查现有各种管理的实践和程序;(5)以往事故进行调查总结;(6)了解相关方对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意见和要

求;(7)建立说明危害和影响的文件。

2)制定具体目标的内容

方针和战略目标仅仅指出了一些大的方向和准则,而要为企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切提供实的指导,就需要制定具体的努力目标,规定要实现那些方面的健康、安全与环境表现,实现到什么程度,实现的时间进度等,以便根据这些要求制定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实现。因此,要根据战略目标的框架,制定具体目标和表现准则。

具体目标和表现准则规定了预达到的可验证的结果,即具体的表现要求。企业应根据其内、外部条件和方针的需要,制定具体目标。内部条件,如企业的性质、规模、各种资源条件、运行和经营要求等;外部条件,如法律和其他要求、科技发展水平、可选技术方案、竞争条件、市场状况、社会压力、相关方期望等。企业在制定具体目标和表现准则时,可根据其经济能力,考虑采用经济效益好、对自身适宜的最佳技术方案。可行时,具体目标和表现准则应量化,还应有时限规定。企业内不同的层次和不同职能的部门,应根据其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制定各自的具体目标和表现准则。具体目标和表现准则应形成书面文件。

3)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的内容

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中规定:企业应根据评价的结果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削减风险及影响。风险削减措施应包括预防事故(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控制事故(即限制其的影响范围和作用时间)、降低事故长期的和短期的影响(即减小其后果)等部分。在任何时候都应强调预防措施,例如,利用本质安全设计、保证设施完整等,这在任何时候都应强调。从事故中总结的应急反应措施,应用来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并考虑到控制和削减措施失败的可能性和对措施需进一步完善的需要。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和随后的工作要求,要有可行的管理和现场监督规定,并要求操作人员对其深

入理解和熟练掌握。

3.5规划(策划)指南

1、作用

在前几小节中介绍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承诺和方针、机构的建立和

资源的分配,以及危害的评价等,这是一个企业正确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与此同时,要想使承诺变成现实,达到预期的方针目标,企业还需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上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开展一系列活动。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规划是指通过设施的完善,责任的明确,工作程序、应急反应计划的制定、评价及不断完善,以达到目标,实现承诺。

2、内容、SY/T6276-1997 《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中规

定:企业在自己的全部程序中应制定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的实施表现准则的规划。

这些规划应包括:

(1)目标的明确表述;

(2)明确各级企业机构为实现目标和表现准则的责任;

(3)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4)资源需求;

(5)实施计划的进度表;

(6)促进和鼓励全体员工做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方案;

(7)为全体员工提供关于健康、安全与环境表现情况的信息反馈机制;

(8)建立评选健康、安全与环境表现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制度(如安全奖励计划);

(9)评价和完善的机制。

§1 设施的完整性

此处的设施是指健康、安全与环境有关的设施,设施的完整性是指与健康、安全与环境有关的设施与主体设施同时存在且运行状态良好。设施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专门用于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设施或设备,如企业的污水处理装置;二是指生产设备中与健康、安全与环境有关的部分,如生产设备上用于消防、紧急关断和降低噪音的装置。企业应保证此类设备与生产主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且按期检查、校验、检定、维护,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 程序和工作指南

制定程序和工作指南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必须指定工作程序的活动

企业的活动内容很多,如果都制定书面的工作程序,将会非常烦琐,影响工作效率。而其中有一些活动,如果没有形成文件的工作程序,就会导致误操作,违反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针,破坏法规要求及企业的表现准则。要首先识别这类活动,对其制定工作程序。

(2)为已识别出的活动制定形成文件的工作程序和准则

形成文件的工作程序表述应简单、明确、易于理解,且需指明个人应付的责任、采用的方法和表现准则的适用性。

(3)指导企业自己的员工或其委托方来实施这一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一经制定,必须执行,否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只要企业进行这一活动,不管是由企业自己员工完成,还是由承包方完成,都应遵照工作程序,不折不扣地予以执行。

(4)听取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工作程序。

§3 变更管理

对于企业内部一切变更,包括机构、人员、设备、生产工艺、操作程序等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变化,都要进行严格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和评价。首先取得变更原因和方案的文件,对于变更可能引起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然后制定要采取的控制和削减风险的措施、需增加信息交流、培训以及监测方面的要求,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4应急反应计划

企业建立和运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本身就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要通过建立和运行管理体系来防止事故的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建立了管理体系的企业,就一定不发生事故。发生事故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存在着些不完善之处;

(2)员工不了解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3)员工了解要求但没有按要求去操作;

(4)人力所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的发生。

因此,企业应建立并保持处理事故和潜在事故的程序,程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应急工作的组织和职责;

(2)参与处理事故的人员;

(3)应急服务信息;

(4)内、外部联络;

(5)发生某一种事故时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6)危险材料的潜在危害及应采取的措施;

(7)培训计划及应急予案有效性试验。

企业也可根据需要,在运行程序中对发生意外事件时所应采取的措施加以规定。

3.6实施和监测

1.作用

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要进行许多活动,执行很多任务,对于每一个活动和任务,都要进行严格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这样才能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落到实处。在此过程中,需要保持对自身状况的正确认识,以确定自己是否始终满足了法律和其他应当遵守的要求,评价对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情况,并为实施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此,企业在HSE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应通过科学仪器对其活动的各种特性进行常规或非常规监测,以获取有关数据。这一过程所提供的数据,对评价体系运作的正确程度具有重大影响。这样才能发现不符合并纠正之,才能有效的发现事故并及时处理。

2.内容

§1 活动和任务

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企业不同层次的人员具有不同的职责和任务:高层管理者遵循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针,制定战略目标和高层次活动计划,采用计划和工作程序的形式指导各项活动,并进行监督和管理。现场工作层按照颁布的工作指南、操作手册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只有各个岗位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确保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管理目标持续实现。

§2 监测

对于监测活动,应制定专用的程序,确定常规监测和非常规监测的内容,并进行记录。用来证明企业HSE管理体系有效或无效。比如:对企业的HSE表现、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情况等,要求进行实时跟踪记录。

应当保持监测设备的良好状态,根据其技术要求定期进行校准,作好日常维护,并保持校准和维护的记录。另外,企业还应当定期获取监测数据,以评价企业对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这些也应以程序的形式进行规定。

§3 记录

记录实际上也是管理体系文件中不可或缺组成部分,同时,也不仅仅应用在检查和纠正活动中,标准把它单独作为一个二级要素,作了一系列的规定,是由于HSE管理体系的建立

和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记录的支持。

企业应当制定专门的程序,对记录的标识、保存与处置作出规定。其重点应放在那些位为管理体系的实施所需要的记录上,以及有关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上的记录。

企业应有一整套的管理程序,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可靠性、易得性和可追溯性,包括有关的承包方和其购买记录,审核、评审的结果、培训记录和员工的医疗记录等。规定记录的保存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记录的可得性和保密性。

§4 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在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中,“不符合”是一个专用名词,特指不符合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指标或其他任何表现的情

况。

HSE管理体系就是在不断地纠正不符合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应编制管理程序,规定不符合和纠正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职责包括对不符合作出及时处理(立即停止不符合的继续发展),进而调查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认真分析不符合的原因,针对其原因进行纠正,采取措施以防止不符合的再次发生。

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所引起的对原工作程序的修改和变化,应做记录,提交审核和评审并根据审核和评审的结果,决定将其纳入体系文件。纠正与预防措施应与相应不符合的严重程度及其伴随的影响规模相适应。

§5 事故报告

企业内各级部门应将所管辖范围内发生的危及健康、安全与环境的事故随时向有关部门

报告。这些部门包括:

①上级主管部门;

②与危害有关的员工;

③当地政府;

④司法部门;

⑤当地居民;

⑥当地社会团体。

报告内容包括:

①事故原因;

②事故发生地点;

③事故发生时间;

④事故所属于的危害类型;

⑤影响范围;

⑥其他需要写入的内容。

§6 事故调查处理

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存在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上的缺陷),二是由于突发事件(包括人

力所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进行事故调查处理时,首先要搞清楚事故的发生原因,明确事故的责任,以便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可以修改工作程序,并将其纳入体系文件,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七节 审核与评审

审核与评审是HSE管理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是定期对HSE 管理体系的表现有效性所进行的评估,是整个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必要保证。

①审核

是对体系是否按照预定的要求运行的检查和评价活动,可分为内部审核(审核组成员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审核(审核组成员来自企业外部),由企业自行发起和组织。

②评审

是对体系运行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检查,由企业最高层发起和企业。通过这一评审,可以了解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整体运行情况及其不足之处,以便对管理体系进行改进,使整个体系在螺旋上升的进跃中跃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由于评审与审核的内容作用,在本教材中有专门的章节予以介绍,这里就不详加解释。

最后介绍以下评审与审核的区别。

③评审与审核的区别

初次接触SY/T6276-1997标准的人,都会将评审与审核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是不尽相

同的两个概念,其不同之处有三点:

●行为主体不同,评审的行为主体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审核的行为主体是审核组;

●目的不同,虽然评审与审核的行为对象都是企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但是,评审的目的主要是评价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审核的目的主要是检查体系内部的各个要素

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

●过程、程序和方法的不同,它们在进行过程、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具体在本教材的“评审与审核”这一章中有详尽的的描述。

第五篇:HSE管理体系的十要素是什么

HSE管理体系的十要素是什么

①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职责

②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③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④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⑤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⑥运行和维修

⑦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⑧检查和监督

⑨事故处理和预防

⑩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在十个要素中起核心和导向作用。

风险评价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它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作出判断的过程。在进行危害评价时要考虑十个方面指:员工和周围人群、设备、产品、财产、水、大气、废物、土地、资源、社区和相关方。

在进行危害评价时要考虑的三种状态指:正常、异常、紧急。

在进行危害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指:过去、现在、将来。

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指导原则中持续改进的原则指HSE管理体系着眼于持续改进,采用PDCA模式,实现动态循环。通过持续改进,使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同时,体系要求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应按适当的时间间隔对HSE进行审核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改进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下载HSE管理体系十大要素(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HSE管理体系十大要素(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石油化工检维修HSE管理体系要素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安全、 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一、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承诺、 企业最高管理者对实现安全、环境与职业健康(以下简称 HSE......

    HSE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 1、定义 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al)管理体系的简称, HSE管理体系是将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

    HSE 管理体系

    HSE 管理体系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简称为HSE管理体系,或简单地用HSEMS(HealthSafetyandEnviromenManagement System)表示。HSEMS是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管理体系。它......

    HSE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80年代后期,国际上发生了几次重大事故,如1987年的瑞士SANDEZ大火,1988年英国北海油田的帕玻尔•阿尔法平台事故,以及1989年的EXXON公司VALDEZ泄油等,这些重大事故引起......

    HSE管理体系

    浅谈HSE管理体 摘要:HSE是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总称,HSE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石油勘探开发多年管理工作经验积累成果,它体现了完整的一体管理思想。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健康、安全、环......

    HSE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 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al)管理体系的简称, HSE管理体系是将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 资源等......

    HSE管理体系岗位职责(★)

     HSE管理体系岗位职责 1、HSE管理体系所指的职责 HSE管理体系所指的职责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在其管辖范围内建立、实施和保持HSE管理体系具体职责及员工个人在确保HSE表现方面......

    HSE安全管理体系

    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HSE管理制度是由其项目承包商BSF(Bechtel, Sinopec and Foster Wheeler)负责实施的。HSE指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即健康、安全和环境。这也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