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评论讲义 涂光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评论学》讲义(涂光晋)
内容介绍>>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
有关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新闻评论概念的变化与新闻评论实践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二、新闻评论的传播系统
新闻评论的主要体裁与基本样式;广播、电视及网络评论的特殊体裁与样式。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特点
一、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广泛的公众性。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传播内容不同,传播目的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要求不同。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功能
一、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
认识功能,包括认识事物本质,了解事物因果,预测失误趋势,提高认识能力;
教育功能,包括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社会规范,提高道德水准,促进社会文明;
监督功能,包括监督权力机构,监督公权人士,监督利益团体,维护社会公正;
协调功能,包括调节舆论温度,平衡社会心态,协调社会行为,避免传播误区。
二、新闻评论的特殊作用
引导作用,包括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受众思想;
解读作用,包括解释政策法规,解读新闻事件,分析社会现象,解除思想疑虑;
表态作用,包括代表党或政府表态,代表媒介表态,代表公众表态,代表个人表态;
深化作用,包括洞察事物本质,做出理性分析,把握普遍联系,指出变化规律。
第二章 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新闻评论历史的简要回顾
一、中国新闻评论的源头——古代论说文时期
从先秦诸子,到秦汉、魏晋、唐宋、明清时期,中国的论说文历史的简要回顾及名篇介绍。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出现与演变——报刊政论、时评时期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中国新闻评论的出现;王韬政论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及特色,时评的出现。
三、中国新闻评论的成熟——报刊新闻评论时期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新闻评论的变化;代表性评论家及其评论作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
四、中国新闻评论的扩展——新闻评论的多媒体发展时期
报刊评论的丰富与发展;广播电视评论的兴起与成熟;网络言论的出现与繁荣。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一、融合化趋势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不同媒介间评论样式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同一媒介不同评论体裁、样式间的穿插与融合。
二、个性化趋势
评论栏目的个性化,评论文章(或节目)的个性化,评论员(或主持人)的个性化。
三、开放化趋势
选题范围的开放性,选题方式的开放性,议论方式的开放性,结论方式的开放性。
四、专业化趋势
评论内容与范围的专业化,评论主体的专业化,评论方式的专业化。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
第一节 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是评论的第一道工序。
一、选题的来源
政策文件的学习研究,作者的发现,媒介的报道,受众的提供,专门的策划。
二、选题的类型
事件性选题;社会性选题;常规性(周期性)选题。
第二节 评论的立论
立论的概念;选题与立论的关系。
一、立论的核心——判断
判断的概念;判断类型的不同划分;与立论相关的主要判断类型。
二、立论的前提
了解论题所涉及的事实及背景;掌握相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收集相关的意见或观点;具备相关的知识或修养
三、立论的要求
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第一节 评论的标题
一、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的区别
标题任务不同,拟题手法不同,标题结构不同,写作要求不同。
二、评论标题的功能
提示论题,体现论点,表明态度,引发兴趣。
三、评论标题的要求
贴切,具体,鲜明,精炼,生动。
使评论标题生动的做法有:变换标题句式,活用成语、俗语,巧用修辞手法等。
第二节 评论的结构原则与基本要求
结构的定义,评论结构的特殊内涵。
一、评论的结构原则
根据评论的具体内容,受众的实际能力与需求,体裁、栏目及作者的个性与风格确定评论的逻辑思路和谋篇布局。
二、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布局合理,层次明晰,逻辑顺畅。
三、评论的主要结构方式
归纳式,演绎式,并列式,递进式。
第五章 专栏评论
第一节 专栏评论的分类
一、专栏评论的特征
稳定性,开放性,时代性,公众性。
二、专栏评论的类型
按存在周期分类,按作者构成分类,按评论体裁分类,按评析内容分类。
第二节 专栏小言论
一、专栏小言论的发展与变化
专栏小言论的概念;邹韬奋小言论与当代小言论的异同;80年代至今小言论的发展与变化。
二、专栏小言论的特点
微型化,即兴式,群言性,形象感。
三、小言论写作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亲历小事与新闻事实的取舍,大局着眼与小处落笔的处理,篇幅短小与议论精当的兼顾。
第三节 时评
一、时评的变化与发展
时评的概念与由来;90年代中期以来时评的发展;公民社会与时评写作。
二、时评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选题新鲜,讲求时效;选材具体,由事而议;议论集中,重在判断;直抒己见,张扬个性。
三、目前时评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选题的多样与雷同,就事论事与就事论理,精英写作与公民写作。
第六章 配发式言论
第一节 配发评论的效应及运用
一、新闻报道为什么要配发评论
强调的需要、补充的需要、平衡的需要。
二、哪些新闻具有较高的配发评论的价值
新闻价值与评论价值的联系与区别。
具有较高的配发评论的价值的新闻包括:典型的正面报道,典型的批评性报道,典型的社会倾向性报道,典型的对比性报道。
第二节 编者按语
一、按语的性质与功能
编者按语的基本概念;按语的源流与发展。
根据按语的性质,可分为说明性按语与政论性按语。
按语的功能包括:提示说明,评价表态,提醒建议,强调补充。
二、按语的类型及特点
根据编者按语在与新闻报道配合过程中的编排位置,可分为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文前、文中与编后的概念及特点。
三、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立足依托,有所超脱;迅速及时,轻便灵活;言简意骇,点到为止;明快犀利,讲究分寸。
第三节 短评
一、短评的特点
短评的基本概念。
短评的主要特点:短小精悍,新鲜独到,生动活泼,就实务虚。
二、短评的写作要求
论题具体,一事一议;长话短说,评在实处;源于报道,高于报道。
第四节 配发式主持人评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一、主持人评论的特征
主持人评论的界定;主持人评论的特征:个性化、人格化、交流感、随动性;
运用于个人评论栏目、专题节目、杂志型栏目、现场直播节目。
二、主持人评论的运用范围
个人评论栏目中的运用;专题节目中的运用;杂志性栏目中的运用;现场直播节目中的运用。
三、主持人评论的配发方式
借事而议;据事说理;补充强调;举一反三。
四、配发式主持人评论的要求
有感而发,议从事出;主题集中,线条单一;语言流畅,声情并茂;见解鲜明,点到为止。
第七章 社论与评论员文章
第一节 社论的重要地位
一、社论的概念
代表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二、国内外对社论重要地位的论述
表明报纸政治面目的旗帜;社论方针的控制权寓于报纸的所有权;社论政策取决于媒介发行人。
三、社论的立场
代表报社;在我国,党报社论一般代表同级党委。
四、社论的选题程序:分工集议制度
第二节 评论员文章的规格和形式
一、评论员文章的定义与规格
规格和权威性上介于社论(本台评论)和短评之间;常以配合或结合新闻报道的形式发表或播出。
二、评论员文章的类型
本报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
第三节 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基本要求
权威性与接近性的统一;政论性与新闻性的统一;面向领导与面向公众的统一;严肃庄重与通俗平易的统一。
第八章 言论版
第一节 言论版的性质
一、言论(社论)版的概念及功能
二、言论版的总体评价
近年来中国报纸言论版的迅猛发展,把中国新闻评论带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言论版为言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新闻评论的一些规律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体现了言论特殊的聚合效应,促进了言论传播与接受的民主化。
第二节 言论版的要素
一、言论版的内容要素
国际主流报纸的言论版以“社论版”为核心,内容一般包括:社论栏、读者来信栏、专栏文章、评论性漫画等。
二、言论版的形式要素
“内报头”是国外言论版的通行的形式要素。
第三节 言论版的特性
一、多主体的参与性
二、多品种的生态性
三、历时态的往复性
四、共时态的冲突性
第四节近年国内言论版介绍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南方都市报》时评版;《新京报》社论/来信版与时评版;《经济观察报》言论版。
第五节 我国报纸言论版的意见整合一、我国报纸言论版的意见整合方式
栏目的相对稳定与内容的追求时效;专论的相对固定与来论的相对开放;视点的相对集中与视角的差异变化;体裁的相对归类与观点的争鸣商榷。
二、国内言论版在意见整合方面的三种形态
没有社论作为版面的主打言论,但言论间内在的思想组合暗合了言论版的特性;模仿西方社论版形式上的某种元素,但缺乏内在的有机整合;在版面形式上靠近西方言论版,更加注重思想、观点的整合。
三、我国报纸言论版目前存在的问题
言论空间的相对狭窄;评论选题的大量雷同;言论质量的良莠不齐;作者队伍的相对匮乏。
第九章 新闻评论的边缘体裁
第一节 述评
一、述评的体裁定位
述评的概念;述评与新闻报道及新闻评论传统文体的区别。
二、述评的特点
评述结合、以评为本;述中有评、评中有述;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三、述评的类型
事件述评、社会述评、形势述评、人物述评。
四、述评的基本要求
选材精当,立意新颖;即事明理,重在分析;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第二节 杂文
一、杂文的文体定位
杂文的定义;杂文与文学作品及新闻评论基本体裁的区别。
二、杂文的源流与发展
三、杂文的特点
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生动泼辣的文风,灵活多样的形式。
四、杂文的写作要求
选题要广,取材要严;分析具体,重点突出;说理形象,善取类型;思想深刻,议论风趣。
第十章 广播评论
第一节 广播的媒体特征
广播的定义;广播媒体的传播优势与传播劣势。
第二节 广播评论的特点
快捷、浅显、平易、生动。
第三节 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广播谈话
一、广播谈话的构成 广播谈话的概念。
广播谈话在基本的节目类型上可分为口播式与即兴式;在播出方式上又分为录播式与直播式。
二、广播谈话的基本形态
漫谈式广播谈话;对话式广播谈话;访谈式广播谈话;论坛式广播评论。
第四节 广播评论的独特样式——音响评论
一、广播评论中音响的类别
现场谈话;环境音响;后期解说;资料音响。
二、音响在广播评论中的作用
充当由头,引出话题;提供论据,佐证论点;参与议论,烘托主题;交待背景,渲染气氛。
第十一章 电视评论
第一节 电视的媒体特征
电视的定义;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与传播劣势。
第二节 电视评论的特点
一、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
视听结合的评论,纪实性与思辨性统一的评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评论。
二、电视评论类节目的类型
口播类评论;谈话类评论;电视述评。
第三节 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一、符号的概念
有关符号的多种定义。
二、符号的分类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电视新闻传播中的符号系统。
第四节 电视评论的独特样式——电视述评
一、电视述评的概念
电视述评的定义;电视述评与其他媒体新闻述评的联系与区别。
二、电视述评符号系统的运用
画面、同期声、画外音及演播室点评、屏幕文字在电视评论中的功能与运用。
第五节 电视评论的独特样式——谈话类评论
一、谈话类评论的概念
电视谈话类评论与广播谈话及其他电视评论类节目的区别。
二、电视谈话类评论的形式
访谈式评论;论坛式评论;现场参与式评论。
第十二章 网络言论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特性
一、网络传播的概念
有关网络传播的多种定义。
二、网络传播的特性
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信息内容的丰富性;传播范围的广泛性;传播方式的超链接;传播过程的互动性。
第二节 网络言论的特点
一、网络言论的概念
网络言论的定义;网络言论的构成。
二、网络言论的特点
选题的及时性与随动性;议论的自发性与互动性;观点的多元化与情绪化;形式的多样性与随意性。
第三节 网络言论的形态
一、网络新闻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的三种形态:网络媒体评论;网络专论;网络论坛评论。
二、网络自发言论
多以跟帖等形式出现,没有标题,三言两语,写法随意,满足发言者意见表达与情绪宣泄的双重需求。
第二篇:新闻评论讲义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编辑部或作者个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二、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1、论题的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指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应当是当前最值得评论的,最需要通过评论来发表意见的,也就是具有评论价值的。
(2)强烈的时效性。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做出反应或表明态度。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并不是单纯地求快,而是要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的需要及时发表意见。发言要适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求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2、论理的思想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说什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它针对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2)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3)新闻评论的深化作用。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它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
三、新闻评论的写作要素
新闻评论本质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一种,主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大要素构成。
1.论点:也叫立论,是作者提出的基本主张或重要观点,可以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两种,在一篇新闻评论中,总论点是作者对某个新闻事件总的看法,所以必须要有。而分论点是为了把总论点论述清楚而进行分条阐述,看生可以根据实际写作情况而定,分论点可有可无。
论点提取的几大要求:
(1)论点要正确
意思是要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上,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评论要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枉顾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一意孤行。
(2)论点要有针对性
由于考试时间有限,且有字数要求,所以要有针对性,一针见血,直切主题。
例如每年公务员报考热,但弃考十分严重现象。原因何在?考生在提炼论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提炼出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谈谈公务员体制改革问题;人生价值实现的问题;以及现代年轻人的正确的择业观的问题,才会具有针对性。(3)论点要有新意
在写作时,论点的新鲜十分重要。如果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够从一个新鲜的角度去分析新闻材料,且能够自圆其说,有理有据,让考官眼前一亮,就能赢得高分。
2.论据:论据是说明论点的理由、根据,是为了证明论点存在的合理性的事实和理论。论据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
事实性论据: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历史资料以及统计数字,是生活中存在的,有依据可循的。
理论性论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大后制定的所有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有现行的法律法规,科学的定理定律;大多数人接受的权威意见,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历史典故、成语等。论据选取的几大要求:
(1)论据要恰当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重要材料,所以要恰当、合理。
(2)论据要正确
所选择的事实性论据还是理论性论据都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可以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凭空捏造,只有论据真实,才能是新闻评论更具有权威性。
(3)论据要典型
新闻评论的好与坏不在于罗列的论据多与少,而贵在论据要有典型性,代表性。例如在评论老人用捡垃圾换来的钱献爱心的新闻时,有的考生则把好人好事献爱心的事例简单的列举了几个,雷同且毫无新意。然而有的考生只是举了正反两个事例,在对比中加入自己的分析论证,即结构简单又逻辑清晰,对比中彰显说服力。
但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经常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这其实反映出考生写作论据的缺乏,原因在于考生知识面狭窄,缺乏必要的知识网。建议考生平时多看新闻,多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多阅读有哲理性的文采,开阔视野,才能旁征博引。
3.论证: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篇评论文章只有论据还不够,必须要让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这就要发挥论证的作用,用搜集来的论据去证明论点的合理性。论证的过程是逻辑推理的过程,所以段与段之间的安排要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感。
论证方法:
(1)例证法
通过列举具体实例加以论证的方法,把事实性论据和论点结合起来,拿事实性论据来证明论点的合理性。
(2)引证法
通过引用理论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利用理论性论据建立与论点的关系。
(3)反证法
通过列举与论点相反的实例加以论述的一种方法,通过反面的论述来突显出正面效果,效果更加。
在一篇新闻评论文章里,论证方法可以多样化,例如上面提到的三种方法都可以交叉使用。
四、新闻评论写作技巧
新闻评论写作看似很简单,只要针对某一话题展开分析论证,写出自己的观点即可。但是在真正的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考生们想写出一篇优秀的评论文章并不容易,例如前面说到的选题角度要新颖论据,要有说服力,论证过程要严密等,全都有些困难,所以接下来要讲解新闻评论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例如一篇评论文章的标题该如何命名?开头部分怎样布局?中间部分如何结构?结尾部分如何总结等等,考生们要掌握好这些方法和技巧,加上平日里的刻苦练习,相信可以轻松应对新闻评论写作考试。
1、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如同议论文的题目,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起着体现中心论点,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作用,一个好的新闻评论标题相当于文章成功了一半。新闻评论的标题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具有较强的主观倾向。
拟定新闻评论标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文一致
新闻评论的标题要与评论的内容一致,也就是说评论的标题是从材料中高度提炼出来的,评论内容要围绕标题,论题展开分析,推理和论证。
(2)意向鲜明
标题中应该有较为鲜明的是非判断和价值标准,能够表现作者的立场、态度和意向。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言简意赅
新闻评论的标题句式要简单、精炼,文字要高度概括例如《勤能致富》。
(4)生动抓人
运用多种拟题技巧和修辞手法,使新闻评论的标题生动吸引人。
a.变换句式法:陈述变疑问,陈述变假设,例如《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解决不了》《假记者都像陈永州》。
b.活用成语或俗语法:直接引用成语,俗语或对其稍作修改,或谐音拟定。例如《吃一堑长一智》《交通事故猛于虎》《岂有此“礼”》。
c.巧用修辞手法: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双关等修辞手法,例如《怎样才能把“蛋糕”分好》《苍蝇老虎一起打》《山秃了,钱多了》。
2.开头: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是阐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所以要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亮出观点与态度,让受众明确作者的表达意义,并引人注目,新闻评论的开头要开门见山,引人入胜,不要含糊不清,拖泥带水,切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新闻评论开头部分的写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1)摆出结论
在开头就表明出自己对新闻热点或某一社会热点话题的看法。例如有关中国式过马路的话题,这文章开篇就亮出自己的态度,即这种过马路的方式十分错误,是不可取的。
(2)提出问题
由事入题,提出问题,沿着问题去推理论证。例如关于老人摔倒服不服的问题,在文章开篇处作者就该自己先提出问题,即老人摔倒到底该不该扶?然后再由问题一步一步去论证,最后亮出自己的结论。
(3)交代意图
新闻评论起着发表意见,引导舆论的作用,所以开头部分也可以把评论的意图交代清楚。例如关于陈永州的新闻话题,文章开篇可以这样写,在记者节到来之际,很多评论员拿刚刚出事的陈永州说事,企图告诉广大新闻从业者,作为新闻媒体的喉舌,我们要有新闻职业操守和素养、3.主体:主体即新闻评论的中间部分,这一部分是论据的安排,在这里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考生只要记得中间部分是推理论证的部分,论据不在多,贵在精,要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4.结尾:新闻评论的结尾同样要简洁,凝练,既不要拖泥带水,更不要空话,套话。在考试中,结尾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呼应开头
所谓的收尾呼应,即重申自己的观点看法。
(2)发出呼吁
对某一问题发出呼吁,起到舆论号召的作用。
(3)引发思考
在总结全文论点的基础上,使读者产生思考的空间。
考生们在掌握好新闻评论的标题、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的写作技巧以后,可以有自己的行文风格,这样的新闻评论才不会太死板。再者新闻评论贵在“评”,有推理,有论证,摆事实,讲道理,要言之有理即可,在语言上要做到严肃而不失生动。
五、新闻评论写作注意事项
1.深入思考后再动笔
考生在写作新闻评论时,首先要认真研读所给出的材料。如果给出的是社会热点话题,则需要找出材料里的有效信息之后,再进行深入思考与构思,在进行思考时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例如这则材料的主旨是什么?这则材料反映了哪些方面的问题?造成这些方面问题的原因有几个?等等。深入思考以后再动笔,找一个新颖的角度去写,这样的新闻评论才能脱颖而出。
2.留意生活中的小话题
通过研究这几年考试题型,发现一共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负能量的社会现象,第二种是正能量的事迹,第三种是中性材料。11年考察的是学生动手书写汉字能力的退化问题,12年考查的是拾荒老人捐款献爱心的话题,13年考察的是交通规则中闯黄灯该不该罚款的问题,14年考察的是相声演员郭德纲发微博含沙射影骂去世电视台台长的话题、通过这些考题我们可以看出,考试中真正考察的并不是那些宏观巨大的新闻话题,反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问题,或者是一些比较热门的社会现象,所以考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留意。
3.观点态度要明确
一般情况下,负面的新闻事件和社会话题,对应的是驳论性的论证方式所谓,驳论就是从反面去论述,驳斥某某一种看法的错误性;而对于好现象好事迹,则对应的是立论性的论证方式。所谓立论就是从正面去论述某一话题,主要是肯定某一做法正确性,简单地说,就是好的事迹要从正面论述,坏的事迹要从反面驳斥,甚至有的文章还要做到立与驳相结合才会更有说服力。但是,在写作新闻评论时,考生无论是采用哪一种论证方式,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倾向,观点要明确,切记两种说法都想交持,忽左忽右,摇摆不定。
4.多观察、多模仿、多练习
若想写出优秀的新闻评论文章,不但要具备新闻评论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多观察、多模仿、多练习。要多观察身边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话题;多模仿人民网、新华网、南方周末等权威新闻网站的评论文章,也可以从报纸上获得评论范文,从中学习他们的立意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多练习新闻评论文章的写作,熟能生巧,写多了自然也就有了感觉。
第三篇:新闻评论(模版)
第1篇:时事新闻评论范文
10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从去年6月开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目前已基本结束。习总书记在总结大会上开篇即提出,此次大会不仅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也是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简而言之,活动虽结束,但贯彻群众路线反“四风”永远在路上。
习总书记的全篇讲话近12000字,全文总结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概括了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取得的新认识、积累的新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文本中“党”和“群众”频繁出现,其意蕴深刻。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党”一词的出现频率达287次。依笔者看,一是强调树立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发展进步,也没有国家今天的稳定繁荣。加强党的领导,是确保推进深化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是广泛凝聚改革共识、最大限度聚集改革合力的保证。二是强调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特别是在面对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情况,总书记在讲话中35次强调“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正如总书记所讲,“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作风建设如此,党的建设如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如此。”三是强调增强党的“自我”能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聚焦“四风”主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及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人民”、“群众”的出现频率达86次。“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为共产党人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关注群众期盼。一是坚持为民服务,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不仅要树立服务意识,还要强化服务功能,更要提高服务本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服务好不好的根本标准。二是坚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从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真正动力。坚持群众路线,根本问题是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切实解决好对群众态度和群众感情问题。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党领导的事业才能永远兴旺发达。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屡提“党”和“人民”、“群众”,使我们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党员干部应时刻把群众当做亲人放在心上,情系群众,怀着赤子之心为群众服务,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这样,党的工作才能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党和国家的各项改革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梦圆。
第2篇:新闻评论范文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关于“上调公务员工资”的建议引来一片热议。一些委员对公务员工资实行改革的提案,引发网友讨论。公务员薪酬高还是低?该怎么改革?围绕热点话题,记者采访了人社部副部长何宪和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jú长杨士秋。杨士秋表示,我国公务员职务工资从2015年以来一直没有上涨,解决工资上涨问题有着迫切需求。“毫不含糊地讲,我认为应该为公务员涨工资。”杨士秋说,不解决这些问题,基层工作肯定受影响,对此,社会各界应该达成共识。
经济观察报近日获悉,按照国务院安排部署,从去年开始,人社部等方面就加快筹划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目前,基本的目标方向已经确定,概括起来,就是4句话,24个字——调整工资结构,扩展晋升空间,建立比较机制,实施配套改革。
人社部一位不愿署名的专家对经济观察报说,所谓调整工资结构,是指要把公务员工资收入中,过高的津贴补贴降下来,提高基本工资的占比;扩展晋升空间,是指打破现在公务员职务决定级别,级别决定工资的局限,使公务员不提升职务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来提高工资待遇。
据透露,建立比较机制,是要求定期对公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比较,以此来作为提高公务员工资的重要依据;实施配套改革,则是指要将薪酬改革纳入到整个公务员体制机制改革,甚至是整个收入分配改革当中。
上述专家表示,从总体上来看,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是把重心放在“限高”、“提低”上了。“限高”主要是限制灰色收入,更确切地说,是限制公务员工资中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提低”主要是向基层公务员倾斜,向职务偏低,但业务能力强、承担任务多的公务员倾斜。最终的目的是,缩小公务员上下级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据悉,在制定公务员薪酬改革政策的同时,人社部还与中编办、中组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方面正在筹划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其中对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目前已经制定出详尽的改革方案,预计在年内将会正式出台。
调整薪酬结构
人社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去年人社部等方面已经对各省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情况做了调查摸底。下一步,人社部将制定严格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在大幅降低津贴补贴在公务员工资占比的同时,也使得公务员的津贴补贴由暗转明。
上述专家说,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出台之后,受益最直接的将是绝大部分基层公务员群体,对于中西部、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的公务员,国家将会提高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地,中西部地区公务员的整体工资收入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主要的依据是2015年实施的《公务员法》、《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公务员工资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组成。基本工资标准全国统一。公务员职务高,相应级别就高,基本工资也高。从国务院总理到乡镇一级政府的科员、办事员,共分27个级别。基本工资最高与最低的比例是12:1。
公务员工资的差距主要是体现在津贴补贴部分。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曾做过调查,现在国内公务员工资收入中,基本工资占比大约是30%,剩下的就是各种名目、花样繁多的津贴补贴。各省之间,公务员的津贴补贴标准不一致,最高与最低省份之间的津贴补贴有3-4倍的差距。同一省内不同县市的公务员津贴补贴也差距很大。有的省内公务员津贴补贴标准多达32个,最低和最高相差1.5万元/年。
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要制定津贴补贴制度,但是对何时出台没有时间限制。现在公务员津贴补贴都是各地自行规定。
近两年,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在中纪委发出《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以及中组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中,都提到严禁政府官员违规领取工资之外的津贴补贴。
人社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jú长尹蔚民在一次讲话中说,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中,有超过90%的公务员属于科员及科员以下职务,有60%是在县级以下政府机关。他还曾表示,探索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公务员晋升制度(简称“职级并行制”),将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
尹蔚民所说的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有更明确的表述,就是要建立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现在中央已经批准一些县市,开展公务员“职级并行制”试点。有关部门也已经拟定了具体的执行办法,有关专家预计在下一个五年规划期内,中央将在总结、完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前述人社部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主要是把激励重心更多放在公务员的级别和专业技术职称上来,也就是说,即使公务员没有提升职务,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来提高工资待遇。
该专家说,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之后,一些职务不高,但业务能力强、承担任务多的公务员,其工资将可能与同层次职务较高的公务员工资水平相当。也就说,一个副科级的公务员可能比科级公务员的工资高,一个副处长的工资同样也可能比处长还高。这样的制度改革,对于县和乡镇层级公务员的激励作用尤为明显。
涨工资呼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香久曾提交了一份建议给公务员涨工资的提案。何香久认为,国家应该大幅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其外,在提高公务员职务工资基数同时,要扩大职务之间工资的差距,以此体现不同职务公务员的责任风险和职务贡献。
何香久举例,一个正处级干部,从2015年至今的工资总涨幅约为37.2%,平均年增长4.7%,而同期我国GDp增长了74.8%。与企业职工相比,2015年,全国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收入是21001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提高至47593元,同比增长了127%,年平均增长15.8%。核算下来,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是公务员的3倍多。
但何香久的说法很快招致舆论的强烈反驳。反对者认为,何香久忽视了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基数偏低的事实,现在除了一些国企、外企职工的工资较高,民企、私企职工工资普遍偏低。而相对应的公务员工资中,津贴补贴部分,一直处于不明朗的状态。公务员工资之外,还有其他大量的灰色收入。2015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jú长杨士秋说,“毫不含糊地讲,我认为应该为公务员涨工资”。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称,应该在先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前提下,再提公务员涨工资。
据了解,2015年人社部已经就“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做了专题调研。尹蔚民在2015年年底的人社部工作会议上表示,人社部将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经济观察报最新了解的情况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从今年6月初开始,就在陕西、湖南等地,就公务员工资收入、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在湖南常德调研期间,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李江表示,本次调研是为今后修改公务员法、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做准备。
公务员分类改革
除了公务员工资收入改革、制定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等方案,人社部年内全力推进的还有公务员分类改革(www.xiexiebang.com)。《公务员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其实早在2015年,我国就确立了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但据人社部专家介绍,目前除广东深圳、湖南株洲等极少数地区之外,公务员管理都采取的是“大一统”模式,也就是对公务员职位没有什么类别划分。
深圳和株洲,先后在2015年和2015年开始起步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据悉,目前人社部下属的国家公务员局,正在对去年起草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做最后修改,其中在很多方面,都借鉴了深圳的改革经验。
深圳最初只是在公安系统实施职位分类改革,到2015年,经国家公务员局批准,深圳全面启动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到目前为止,三类公务员队伍中,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占比最大,高达69%,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占比居中,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人数最少。
按照深圳的做法,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之后,新进入深圳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职位的公务员全都实行聘任制,端的是“瓷饭碗”。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共分7个职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设主任、主管、助理等职级。目前深圳总计有4万多名公务员,聘任制公务员占比约为10%。自实施公务员分类改革以来,深圳解聘掉了20名公务员。深圳市人社局一位官员说,公务员队伍都是千挑万选进来的精英,没有任何理由要通过改革,降低公务员的待遇。
第3篇:新闻评论范文
连日来,热心读者纷纷致电本报,说他们发现了一桩怪事,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北门的一楼开了一家叫芙蓉诗的鲜奶店。政府办公楼上怎么可以从事商业活动?这与那些以政府机关名义进行形象推介相比,简直是“最奢华的低调”,真让人感到很疑惑。(9月19日《大河报》)
奶店本是开在公共场合中,方便更多的人购买。此时此刻,我们看到奶店开到了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内,仿佛成了为特殊人群提供,难怪被当地老百姓冠以“最奢华的低调”,这与政府机关形成鲜明对比,其形象根本就不搭调,更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相背驰。
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北门的一楼开了一家叫芙蓉诗的鲜奶店此报道一出,自然又把政府推向风口浪尖处,但是无风不起浪,是谁同意牛奶店开在政府大楼内?这牛奶店难道又是“特供”牛奶?牛奶店与政府大楼形成鲜明对照,很扎眼,更让人浮想联翩,政府大楼开牛奶店,给谁喝?养白谁?补了谁?这简直就是一大黑色的冷笑话。
政府大楼开牛奶店,不管是“低调的奢华”还是“奢华的低调”在百姓看来都是一种腐败,只是换汤不换药,危害更大,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理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警惕。加大监督、惩治力度,现在这种变向的腐败已经摆在家门口,是可忍孰不可忍!对这种现象的出现,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针对新发现的“低调奢华”现象,更多利用新媒体做好广泛的宣传和处罚的公开,让“低调奢华”如过街老鼠那样人人喊打,绝不能“低调奢华”沦为腐败的新阵地。
第4篇:新闻评论范文
今天,党委中心组学习,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上周参加中国记协、“三教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学习的体会。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学说是迄今为止最新的也是最高的成就。它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的思想武器。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涉及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其新闻观便是这一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一百多年来其间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的性质:新闻媒介为耳目喉舌;新闻宣传人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新闻宣传工作是重要的政治手段,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新闻宣传的内容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的原则:党性原则;群众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的任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马列主义,占领思想阵地;引导社会舆论;新闻舆论监督;传播典型经验,服务经济建设;育人、和谐、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等。
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相结合、与“围绕中国梦,唱响主旋律”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做到边学习边提高、边学习边改正、边学习边创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重点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既“四风”问题。
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围绕中国梦,唱响主旋律。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诠释中国梦。丰富内容:“一个梦想”的伟大纲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句诗的历史时空观: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昨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今天、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的明天;认识上的三个逻辑关系: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实干才能兴帮;意识形态上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必须”的基本保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力量、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三个维度”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通过培训学习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对开展培训的意义加深了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观点加深了认识;对如何在工作中践行新闻观加深了认识。增强了从事新闻工作的自豪感、幸福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政治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勇于负责;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增强政治意识,严格新闻宣传纪律和政治纪律;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务原则,围绕中国梦,唱响主旋律;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树立社会责任感;坚持为人民服务原则和改进新闻报道文风。要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增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透明度。要发挥好报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要使采编人员的思想得到充分提高,队伍建设出现新的气象,媒体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参加国家卫生计生委“面对面大讲堂”听李斌主任报告
她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计生工作,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一是坚持“一个统领”,即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二是把握“两个重点”,即必须坚持以深化医改为重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完善生育政策为重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三是构建“三大机制”,即构建统筹协调机制、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和科技支撑机制;四是推进“四项建设”,即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作风建设和机关建设。
第5篇:第十一周新闻评论
最近,lā dēng事件很受大家的关注,不管是大到国际上,还是小到我们的身边。“lā dēng死了”,这条新闻一出来,很多人都笑了,不管是玩笑还是实意。国际上响当当的恐怖分子死了,还是引发了很多评论的。有的是从铲除lā dēng后看美国内权利斗争;有的是挖出lā dēng多少年来制造的恐怖事件;有的则是在惋惜他的才智。
lā dēng事件的结束,其实也代表着美国权利的最后归属。由此看来,并不是我们说一个国家哪好就是好的,它里面的有些故事我们可能永远读不到,也有可能永远理解不到。lā dēng事件仅是一个恐怖事件?仅是给大众造成恐慌,带去不便?不是的,就如新闻报道的,这也是一种权利的最后竞争果。所以说,lā dēng也可以说是了结这方面的功者。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很多时候只能看到很浅的一面,因为我们无法深究,我们也就不必去深究了。“911”事件,谁会想到纽约的世贸中心就这么被毁了,有谁又会想到火车坐着坐着就爆炸了呢?等等突然的恐怖事件,又会让谁心里不难受呢?很多人都死不瞑目,可是lā dēng在死后会告诉地下的他们吗?一条条命,就这么无缘无故的没了,lā dēng又是出于一种什么思想呢?在这,我只能看不起他了,大程度上应该是恨的那种感觉吧。再说说他的才智,美国作为一个大国,按说防御系统也算顶尖的,在第一个恐怖事件发生后,后面又发生了这么多事件,应该不只是防御这单方面的问题。在这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智慧,一份稳重吧!只可惜,很让人心疼,这份这么好的才智,没有被利用在善意的一面,最后终沦为一份被人看不起的恐慌感。
第6篇:新闻评论范文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他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昨日9时,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校长王恩哥陪同下,首先来到北京大学人文学苑,观看人文社科成果展。随后,他来到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了解胎儿遗传疾病筛查、癌症早期诊断等新技术研究应用的情况。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告诉总书记,自己已决心全职回国工作,并将带领团队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人才。习近平说,很好!现在我们国力增强了,要有凝心聚力办大事的自信,关键是要把最好的资源配置起来,让各类人才的智慧充分发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从实验室出来,习近平沿着校园小路步入静园草坪,这里正在举行北大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习近平走到他们中间,同大家一起欣赏师生们充满激情地朗诵毛泽东同志词作《沁园春·长沙》。
10时40分,习近平参加师生座谈会。北大社会学系2015级本科生曾格有幸参加了这场座谈会,他告诉记者,校方早就通知他们五四期间会有一场座谈会,但不知道***要来,直到前一天才确认是***要参加座谈会,“现场没有特意排座位,同学们都是随机坐的”。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习近平强调,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12点30分左右,座谈会结束,习近平告别北大,门外聚集了数百名慕名前来守候的北大学生。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工程学院学生潘林程告诉记者,自己马上就要毕业了,见***机会难得,他在风中等候了3个小时,最终得偿所愿。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一年级学生岳俊也很兴奋,他不仅见到了***,还跟他握了手,“他给人的感觉和电视上没有区别,本人比电视上更帅!”
第四篇:如何写新闻评论
如何写新闻评论?
概念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它可以就全局性的市政发表宏观大论,也可以一事一议,深刻阐述某一观点或某一问题,而更多的则是配合热点新闻,就新闻报道无法充分阐述的内容,用言论的形式加以阐述,使热点宣传更具有可读性、指导性。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旗帜。一家报纸有没有评论,或者有没有好的评论,是报纸品位高低的明显标志。
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如何写作
一、注意导向性。不断强化导向意识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强化导向意识就是要坚持和贯彻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守土有责;坚持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战。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因此,党报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唱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上真正做到舆论先行,正确引导。
二、注意指导性。评论的指导性是评论的生命,也是党报评论的一个重要特征。评论直接代表编辑部站出来亮明观点,阐述立场,特别是对于一个时期的工作,评论要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应该怎么做或不该怎么做。
三、注意时效性。好的新闻评论讲究及时、迅速,讲究时效,它要及时体现党的要求和指示,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如果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鲜感,就起不到指导、鼓舞、推动的作用。
四、注意理论性。一篇评论不仅需要过硬的文字功夫,关键还要有思想性,要有一些真知灼见。运用理论的力量把问题讲透讲深,充分表明了理论的力量。
五、注意艺术性。一篇评论要有好的论点,好的论据,提出的问题、阐述的道理才能在社会上立得稳、站得牢,经得起读者的挑剔和时间的考验。这是评论的灵魂和基石,没有这一点也就没有评论。同时,也要注意评论的艺术性,艺术性首先要在文字上下功夫,如果文章内容好,但文字死板、干巴、枯燥乏味,也会影响宣传效果。
评论文字要力求顺口、优美,并且适当运用群众当中很有影响的语言,还可用作评论的题目。前几年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说法抓住了不正之风的特点。第一,要注重针对性。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祥,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它可以就全局性的市政发表宏观大论,也可以一事一议,深刻阐述某一观点或某一问题,而更多的则是配合热点新闻,就新闻报道无法充分阐述的内容,用言论的形式加以阐述,使热点宣传更具有可读性、指导性。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旗帜。一家报纸有没有评论,或者有没有好的评论,是报纸品位高低的明显标志。
六勤:
1、脑勤(勤于思考,对新闻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
2、眼勤(勤于观察,能迅速发现身边的新闻线索);
3、嘴勤(不耻下问,善于打听);
4、耳勤(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5、手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6、脚勤(近距离观察,身临其境,有现场感)。
评论的作用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既然评论如此重要,写好评论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了。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评论呢? 评论写作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形可以有不同的路径。但是种种差异中,我们仍然可以捕捉和梳理出稳定的规则和大致的认识框架。
根据个人的体会,我从内容、品质、力量、语言、心态、风格、语境、思维和感染力等九个方面做一点粗浅的业务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评论写作应注意到以下方面:
一是评论和其他文章的根本不同在于,它是说理的文章,那么文章要呈现说理的部分。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必须有说理的内容,必须有超越叙事的东西,必须要有思考和论述,“述而不作”是评论的大忌,也是直到今天还在某些评论中出现的低级现象。
二是评论的品质主要在于立意。“命意之高下”决定了评论的品质的高下。评论作品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观点立意高,能够关注重大社会现象,或者关注表面上看似微小事件背后涉及的重大命题,然后就重大现象或命题发言,有高超的见解和不凡的境界。作为评论,如果观点本身失去了魅力,那么言语的艺术是不足道的。
三是评论的力量在于理性之美。评论的真正力量在于事实和逻辑。只有事实和逻辑构成的有机整体才能真正说服可以被说服的人。而事实是客观的,逻辑却需要写作者真正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强大的逻辑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给人一种理性之美。
四是语言的漂亮在于分寸、准确。当然其他因素在语言上的投射,都是语言的独特魅力。我所论述的一般意义上,评论语言与其他语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分寸和准确。当然,语言很好的分寸感,会为评论提供恰如其分的表达载体。好的想法或观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好的表达上来。
五是有论辩心态,心中要有“假想敌”。评论写作当然会表现出复杂的心理活动,但是和叙述和抒情的文体不同,评论文章是要应敌的,应对不同的反诘和质疑的,所以应该有“假想敌”的存在,有“敌情”概念,也就是说评论是战斗的文体,所以就是要有战斗的姿态。
六是要有好的风格。当然风格各异,似乎谈不上什么是好的风格,但是风格有个适应的问题。比如色彩,本来说不上什么色彩更好看,但是一具体到特殊的场合,一种颜色的适应性就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比如象征悲哀的黑色,象征高贵的紫色,象征纯洁的白色等等。具体到评论上说,评论文章的风格也应该以文章发表时机、场合、媒体、受众特点的不同为根据,从而形成什么是好的评论风格的稳定看法。比如,马克思曾经谈过无产阶级的风格,应该战斗的,是鲜明生动的,绝不吞吞吐吐的。从中国近代评论发展历程来看,梁启超、章太炎、邹韬奋都是非常著名的评论大家,但却各个不同。如梁启超的文章“汪洋恣肆,笔锋常带感情”,章太炎则国学深厚,文章大气但却好用生僻典故,邹韬奋文字简易晓畅,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三种皆为大家手笔,评论文章应该有风格,更应该有适应特定情况的风格,当然大家马上想到鲁迅的杂文风格,简直就是时代的传声筒,是为时代度身量做的。
七是语境的营造,与追求艺术审美的其他文章不同,评论文章走向清晰。语境的清晰与模糊,大约可以成为评论文章与非评论文章的分野。评论以清晰为特点,这是因为每一个准确的判断都适合一个非常具体的客体,而不能随意模糊客体的条件。准确的判断同时是建立在清晰的概念和清晰的逻辑思路上的。没有一系列清晰构成的特殊语境,那么最终的判断只能是胡言乱语。任何不应该出现的模糊都会伤害文章的说服能力,伤害评论的品质。
八是思维的特点。评论的思维是一个走向聚合的思维,当然要从发散走向聚合。我们论述的对象总是千差万别,我们要从种种不同中看到他们的共同点来,加以思维的聚合,分析共同的东西,我们的评论就应运而生了。从发散走向聚合,让我们的评论具有理论上强大的解释能力,因为文章是建立上广泛的观察和大量的分析的基础上的,而最终的聚合又为我们提供了真理的内核,为迷失在生活森林中的人们走出来指明一个方向。
九是评论的感染力。这是一个当然的想象,就是诉诸情感。在评论中如果可以看到人的命运体验、情感历程和喜乐悲伤等等,都会很好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立足于理性说服的评论以更好的情感支撑。中国俗话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确实是说服宝典啊。
综上所述,我提出的就是写作评论的一个整体思考框架,从这个框架来思考和分析具体问题或现象,能够为评论提供一个丰满的、多角度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写作者理解评论文体的本质特点,把握从主题、语言到分析框架等一系列的要素,为提高评论写作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第五篇:新闻评论
习近平名言析读十七则
2013/9/2 21:46:06 [稿源:红网] [作者:刘细云] [编辑:叶鹏] 红网官方微博
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治党治国方略。其中不乏经典名言,为世人传诵。笔者不揣浅陋,择17则析读如次,以求教于大家。
一、理想信念是“钙”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析读】:
这是习近平在2012年11月17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就理想信念问题所打的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
鲁迅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而理想信念则是精神的内核和支撑。什么是理想信念?从哲学上理解,就是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持有。对此做出的不同选择,体现出一个人生命的宽度和厚度。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或社会团体或个人航行的灯塔。做为政党、团体和个人,缺乏理想,就会迷失方向;缺乏信念,犹如丢失灵魂。缺乏“钙”质和营养,就会骨骼疏松而软弱。
中国共产党,这个曾被教条主义者讥之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她唤醒国人,感染、号召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舍命相随。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虽九死其犹未悔”;广大共产党员直面困难与挑战,矢志不渝,前仆后继。从江竹筠到董存瑞,从张思德到雷锋,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邓稼先到袁隆平„„一串串闪光的形象镶嵌入鲜红的党旗,映照着共产党人的赤胆忠诚。是什么给人们以理想、希望和智慧?是什么给亿万人民在探索真理、追求进步、推进文明的进程中发挥了如此巨大的正能量?这就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追求,因为有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周恩来总理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没有耕耘,哪来收获?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梦想那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今天,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里,要有效抵制“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和“精神滑坡”,自觉摒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下所出现的诸如“否定革命论”、“社会主义歧途论”、“党史诟病论”以及史学上表现出来的“侵略有功论”、“现代西化论”等异端邪说。做为共产党人,更应经常给自己补“钙”,坚守信念的高地,找到精神支点和动力源泉。
补“钙”的途径多种多样:一是学习思考,多读马列原著,多读经典,补理论之缺,增灵气;二是实践磨炼,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接地气;三是自身修养,慎独正己,澄怀悟道,树正气。
做为党员干部,不妨读一读(英)特里·伊格尔顿所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必将获益匪浅。笃信“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传承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信念,挺起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二、道路理论制度“自信”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就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析读】: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引用清代郑板桥的一句古语,表达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七绝,诗人表面上是写竹,实质上是借竹以写人。
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千疮百孔。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翻身解放“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九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从蹒跚学步的幼年迅速成长,一次又一次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在黑暗中摸索出一条通向未来的阳光大道。正如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用最生动的诗句概括和总结了其光辉历程: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坚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国情,特点优势鲜明。历经沧桑和艰难曲折,胜利成果来之不易,旗帜不容改换,红旗不能褪色!
溯史励斗志,自信壮前行。中国的发展现在到了一个关节点上。义无反顾,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展现出一片新的前景、新的天地。畏首畏尾,迟疑不决,坐失良机,带来的将会是千古遗憾。唯有坚定信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共同向往和追求,方可美梦成真。
三、先禁其身而后人
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
【析读】: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带头改进作风。发人深省,不失敲响一记警钟。
其中引用了东汉·荀悦《申鉴·政体》“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这句古语,翻译成现代文,即: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必然自己先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
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带头人,一言一行都是一种导向。“打铁还需自身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自身做不到勤廉、清正,是很难让其他人信服的。如果一项制度或规定出台后,领导干部自己都无法做到,其结果可想而知。正如明代政治家钱琦在《钱公良测语·规世》中所讲“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须自成”。这既是一种领导方法,又是一种为官之德。
翻开一部中国廿四史,会发现其先例不胜枚举。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晚年针对自己在位五十四年中,穷兵黩武,弄得“海内虚耗,人口减半”,于是在公元前89年下了一道《轮台罪己诏》,反省自己的错误,调整了政策。位居九五之尊的封建帝王,尚且能检讨自己,向天下人悔过,实属难得。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马谡失街亭之后,曾上书朝廷,给后主刘禅写了一封书信,请求自贬三级,以示用人不当,自愿接受处罚,维护法纪之严明。曹操也曾因自己的坐骑受惊践踏了麦田,割发代首,取信于军,不仅教育士兵,而且震慑了那些以为“法不加于尊”的将校和亲信谋士。这是敢于担责、自省省人的一种体现。
再看近代中国工农红军朱德总司令在井冈山根据地最困难时期,以身作则,与红军战士一起下山挑粮,同甘共苦,“朱德的扁担”传为佳话。李银桥在《卫士长读毛泽东》一书中讲述了当年毛主席送子上前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毛岸英不幸牺牲,毛主席得知消息后老泪纵横说了句:“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去”。其言义薄云天,感人肺腑。领袖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甩开膀子流身汗,做个好榜样。在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干部要肩负起净化党风政风的神圣使命,带头按照党中央关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从严约束自己,祛除“庸”、“懒”、“奢”、“散”等不良习气的影响,做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牟私利、清白做人的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自然可以取信于民,赢得百姓的口碑。、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析读】: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原意是指人踏在硬石上也能留下印记,抓到一块钢铁也能留下较深的痕迹,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工作扎实,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深入、务求实效。这与“蜻蜓点水”一词互为反义。常识告诉人们,石头也好,钢铁也罢,都是非常坚硬的东西,不下真功夫,不下苦功夫,印记和痕迹是留不下的。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八个字来表达抓作风、反腐败的狠劲和韧劲,既充满底气、彰显决心,又情真意切、恰到好处。
关键在会抓。抓作风、反腐败要在抓准、抓紧、抓成上狠下功夫。“抓准”就是要善于抓住核心要害,紧盯风险点,牵住牛鼻子,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抓紧”就是既要抓得快,加快节奏,雷厉风行,又要抓得牢,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成”就是要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逐项分解,集中攻关,出实绩、见成效。
重点在力行。为政之要,贵在力行,重在履事。行“踏石”之举,务“抓铁”之实,都是一种硬碰硬的功夫。这必须具有三种精神:一是打铁精神。铁匠铺里打铁要把握火候,要连续不断地趁热敲打,把击碎的东西击碎,夯实的东西夯实。二是钉子精神。要像钉子一样深入下去,掌握情况,了解情况。三是滴水精神。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从小处做起,从细微入手,一步步一点点地解决问题。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一阵风、走形式,虎头蛇尾,最终会失信于民。领导干部要有“成功不必在我任期”的胸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承前责,忧后患,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踏”出干劲,“抓”出实效,把发展的蓝图绘得精确,把百姓期盼的事做得精细,让群众看到变化,让百姓得到实惠。
六、老虎苍蝇一起打
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析读】: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就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问题,特别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成为我党反腐斗争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也是对反腐败斗争提出的更高要求。
“打老虎”体现了我党反腐败的决心,更传递了我党反腐败的信心。“老虎”,顾名思义,是指上层的、掌握大权力的人,他们腐化堕落,危害极大,必须果断除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实践证明,“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打“老虎”,可以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
“打苍蝇”体现了我党对腐败问题的“零容忍”。“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较之那些动辄数百上千万、过亿元的大腐败,较之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贪官,那些脱离群众的小腐败:诸如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索拿卡要;诸如套取、侵吞、挪用涉农惠民资金;诸如教育乱收费、医生收红包、药价虚高;诸如垄断行业的垄断收费等等,有如“嗡嗡”乱飞的“苍蝇”,同样令群众深恶痛绝。这类“苍蝇”因面积广、数量多,对党和政府形象的损害却如同“温水煮青蛙”。因而,反腐败不能“抓大放小”,在打“老虎”的同时,也要打“苍蝇”。这不仅是群众的期盼,也是反腐正能量的有力彰显。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必须要有勇气和胆魄。在打“老虎”的时候,不能有畏惧情绪;在打“苍蝇”的时候,不能时松时紧。在惩治贪污腐败问题上,没有大小之分,只要触犯了,就要坚决出手惩治。坚持大贪小贪一起抓,做到重点突破、立体打击、逐一排查、不留死角。对大的要严惩不贷,对小的,绝不姑息迁就。
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析读】: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这一讲话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高度概括。
自从人类有政治社会以来,权力随之生长。但如何限制权力,如何规范权力的运行,一直是政治社会中的一个难题。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英国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说过:“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趋于绝对的腐败。”因此,无论何种社会,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都不失为在政治制度层面上克服腐败的根本方法。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我党对制度反腐的高度重视。反腐败,不仅仅靠查办一些案件和惩处腐败的干部,关键是要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相关机制。“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怎样才能使其无缝可钻?以往,我党在惩戒机制上下了很多功夫,近年来诸多贪官落马就是明证。但是,在防范机制和保障机制上尚需完善和加强。就防范机制而言,对权力施行的范围仍然缺乏明确的界定,如大量的行政审批权限造成大量的审批腐败,甚至还出现“前腐后继”现象。此外,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威力并未得到充分释放,部分地方对批评报道的遏制导致官员的侥幸心理加强。进一步限制权力施行的范围,让权力关进制度之内,充分保障公民的批评权、监督权,才能够真正防范腐败行为和压缩腐败发生的空间。
腐败如同野草,它会滋生蔓延。制度反腐,就是要通过体制创新来逐步消除管理的“盲区”和“死角”。反腐倡廉要“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要警钟“长”鸣。唯有经常性的反腐倡廉,才能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让权力时刻保持警醒;唯有长期性的拒腐防变,清除权力滥用的缝隙,不给“权力寻租”者以机会,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和肌体健康。唯其如此,反腐就不会陷入“运动式”、“一阵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泥潭。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对我们党员干部而言,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护。作为掌握权力的党员干部,既不能专权、越权、以权谋私,也不能因有权力的约束而无所作为。要对制度心存敬畏,自觉按制度用权,按制度办事,依法履职,让权力在制度框架内行使,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析读】:
2013年3月17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当选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庄严承诺自己必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他引用《尚书·周书》当中“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开宗明义,然后对社会各界殷切希望,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要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要“勤奋工作,积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机关工作人员要“克己奉公,勤政廉政”,其言辞恳切,令人鼓舞!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其意是:取得伟大的功业,则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做到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要勤奋不懈的努力。凡事,勤则易,惰则难。任何成功,都是勤奋的根茎上长出来的甜果。“天道酬勤”、“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能补拙”、“人勤春来早”、“业精于勤荒于嬉”、“一勤天下无难事”等,都源自中国典籍和民间俗语,是历史的实践积淀下来的“真理”。
志向远大与勤奋工作,前者务虚,后者务实。非务虚不能目标高远,非务实不能积跬步而至千里。“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就是对那种“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辛辣的讽刺。没有勤奋和毅力,再美好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热忱,只是纸上谈兵。《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联语中的两个故事,就是很好的诠释。习近平重提“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在厘清务虚与务实之间的关系。中国梦的最高境界就是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国人民脚踏实地付出艰辛的努力!
九、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析读】: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提到世界各国关系时,郑重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习近平以通俗的道理,揭示了一个深刻的时代主题。
鞋子和脚的问题,让人自然想起《韩非子》里郑人买履的寓言故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鞋子的长短、大小合不合脚,只有自己试穿才最准确。但郑人不这么认为,他宁肯相信“度”(既定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是“遂不得履”,落得个无鞋可穿。《淮南子·说林训》里“削足适履”的故事,也异曲同工。一双鞋子摆在那里,穿不进去,就把足削了,结果穿是穿进去了,但人已疼痛难忍、寸步难行。
上述两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要变通,不能死搬教条,墨守陈规。陈云同志指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就是说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才最靠得住。橘树生长在淮南能结出香甜可口的橘子,生长在淮北结出来的却是酸涩难咽的枳子。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某种模式而妨碍其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鞋子之于脚,美观也好,护脚也好,最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走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们要做的是不但要有鞋子穿,而且要穿上适合自己的鞋子,这样才能走得远,才能走得精彩。
十、因时而变,随事而制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析读】:
2013年4月7日,习近平在博鳌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引用了西汉散文家桓宽《盐铁论》中的一句古语“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号召大家勇于创新、为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亚洲和世界繁荣提供不竭动力。
文学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鲁定公序昭穆,顺祖祢,昭公废卿士,以省事节用,不可谓变祖之所为,而改父之道也?二世充大阿房以崇绪,赵高增累秦法以广威,而未可谓忠臣孝子也”。
把上述古文译成白话,文学说:“明智的人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有学问的人会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来制定策略。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鲁定公以昭穆制度为依凭,给闵公和僖公安排合适的位置,把颠倒的顺序恢复过来;鲁昭公废弃卿士制度,以节省开支,恢复民力,他们都改易了父祖的成法,可没有谁说他们这样做违背父祖的意愿。秦二世崇尚秦始皇的意趣,继续完善阿房宫,赵高推广秦严苛之法,进一步完密法网,可是没有人说他们是忠臣孝子”。
原文当中的一小段话,127字,如用古代人不用标点的著书之法,仅103字,但内涵丰富:孔子赞成新礼法,主张节俭;鲁定公、鲁昭公易父祖之法,却受肯定;秦二世和赵高师法前朝,却受否定。这说明一个道理:世事常新,法令制度当应时而动。
当今世界,地球一村,世事纷繁,祸福此去彼来,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随机应变者风生水起,因循守旧者坐待成败!习近平提此古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没有改革创新,梦想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新世纪新时期,我国正面临经济和社会双重转型压力的挑战,希望与困难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这需要识时务,善驾驭,激活力,顺潮流,以创造世界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十一、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
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
【析读】:
和平有多重要?2013年4月7日,习近平在博鳌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给出了答案:“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没有和平,生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将和平比作为空气和阳光,浅显易懂、生动深刻地阐释了和平对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传递了中国的一贯立场和正能量。
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是全人类、全世界的共同财富,看似天天在我们身边,但是一旦失去,人类将难以生存。一战、二战摧毁了无数生命,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仿佛就在昨天。纵观中国5000年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是一部悲壮的战争史。“三国乱世”的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开元盛世”的万象更新、富庶繁华,这只是我国历史的一个缩影。战争与和平,犹如地狱与天堂。和平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呵护,各国交往频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任何妄图干涉别国内政、挑起战争事端、破坏世界和平的行为,都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
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滋润着自然,养育着生命。没有了和平,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无从谈起。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和为贵”的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爱护和平、促进和平,是中国的责任,更是中国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平是基础。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上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坚持和平与发展战略,多次公开阐明: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只会给整个全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和平这样宏大的命题,似乎离我们这些普通人很远,其实很近。每一个人都要生存、要发展,如果没有和平,我们连起码的生存都没有,更不要谈什么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要为和平尽到一个“匹夫”的责任。这样我们就能拥有和平,就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沐浴到灿烂阳光,享受到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