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 新闻评论学笔记

时间:2019-05-13 23:3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南交通大学 新闻评论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南交通大学 新闻评论学笔记》。

第一篇:西南交通大学 新闻评论学笔记

西南交通大学

新闻评论学 笔记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概念

新闻评论学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治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的关系(领会):

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议论,讲道理。

*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其具体内容(识记、领会):

一、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应当是当前最值得评论的,最需要通过评论来发表意见的,也就是具有评论价值的。)

2、强烈的时效性: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作出反应或表明态度。(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并不是单纯地求快,而是要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的需要及时发表意见。发言要适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求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二、政治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新闻宣传总是代表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总是要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有些新闻评论并不是直接论述政治事件或问题。(比如,有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具体的业务技术问题、学术问题等,从业务技术的角度去分析,就不是新闻评论的任务。如果这类问题涉及到思想、政治或政策方面的问题,那就应当进行分析评价或者表明态度。有些业务问题如文学艺术问题、体育问题,如果是需要进行评论的,也要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探索其普遍的政治意义,而不能就事论事。)

三、群众性

1、面向广大受众

新闻评论的内容,应当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它提出的问题应当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即使是专业性的新闻媒介,在宣传上也要尽可能面向更大的范围的受众,以求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2、吸引群众参与评论工作

要求新闻媒介尽量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包括参加评论的写作。(这样可以使新闻评论拥有更广泛的作者,使评论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经常地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也更能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一、引导的作用

作为新闻媒介的重要宣传手段,新闻评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帮助群众明辨是非,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可以就群众中某些疑惑不解、莫衷一是的问题,为他们释疑解惑;还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为他们指明方向。

二、监督的作用

我们的新闻宣传要以下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正面宣传也应该包括舆论监督的内容,这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鞭挞假恶丑正是为了弘扬真善美。因此,新闻评论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这些不良现象和风气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这也正是为了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三、表态的作用

作为一种直截了当的发言方式,新闻评论可以代表新闻媒介对当前的重要事件和问题表明态度。这是符合广大受众的需要的。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面临某些重大事件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知道新闻媒体的看法,听到它们的声音,了解事件的真相,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问题的实质,从而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评论的作用尤为重要。对于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有时还可以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

四、深化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它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我们说新闻评论要善于务虚,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摆事实和讲道理结合起来,说明事物的实质和意义。这样的评论就有理论色彩。评论所面对的新闻事实往往是具体的、零散的、微观的,这就需要通过分析、综合和提炼,衡量它是否符合党的政策,是否代表了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从而作出判断。受众看到或听到的是具体的事实,而评论则是要通过分析,进行提炼和升华,使他们从思想上、政治上领悟到某种道理,理解客观事物所包含的社会意义。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题的含义(识记)

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所要评论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论题,主要是指它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

*立论的含义

新闻评论的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选题和立论的选择

选题和立论是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构思酝酿阶段的两个主要环节,关系着评论的整体。两者是相互渗透的,不能截然分开。人们在确定论题时,往往就同时考虑立论了。在一般情况下,选题在先,立论在后。

选题和立论也存在不一致的时候,在实践中,甚至常常出现选题相同,而立论各异的实际情况。所谓立论各异,即论述同一论题,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读者对象和不同性质的报刊,其中心思想和侧重点并不都是一致的,也不可能和不应该强求一致。实际上,立论各异情况的出现,正是由于立论的角度、针对性和侧重点因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所决定的。

#选题和立论在评论写作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就评论写作的过程而言,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构思阶段的选题和立论;二是提笔阶段的论述和说理。这就是说选题和立论是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也是关键性程序,直接关系到评论的成败。

其次,就衡量评论作品的标准而言,选择和评价一篇新闻评论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是选题立论是否有针对性和迫切性。如果选篇立论不切实际,论述和说理再好也是徒劳无益的。

再次,就写作思维而言,论题选择得好,立论又有独到之处,评论写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如古人刘勰所说:“经正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有助于提高写作质量。

#新闻评论的论题从哪里来?

其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这些不仅是选题的重要来源,而且有助于选题和立论体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赢得人们的重视。

其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这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结合实际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的好教材,也有助于评论选题富有新闻性和时代感。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在选题立论上,我们必须警惕和避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不动脑筋,照搬照抄文件,孤立地从文件中找题目,而不联系实际,不作具体分析,不解决任何问题;或者反过来,不了解全国工作大局,自以为是,标“新”立异,以致使选题立论有意无意地跟中央精神“唱反调”。二是赶浪头,“凑热闹”,大轰大嗡,人云亦云;或者反过来,拖拖拉拉,松松垮垮,不讲究时效,缺乏预见性。总之,选题、立论务必遵循科学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

*立论针对性的含义

立论的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立论针对性的意义

立论有没有针对性,能不能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是衡量新闻评论作品能否产生社会效应,能否促使事物发展的一项首要标准。立论具有针对性,能够命中鹄的、言当其时,方能引起读者的反响、共鸣和关注,进而发挥引导舆论的功能;反之,无的放矢,就事论事,隔靴搔痒,乃至无病呻吟,这样的文字毋宁说是做文字游戏,只会浪费读者时间甚至引发读者反感,自然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立论前瞻性的含义

前瞻性指的是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

*由头的含义

所谓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有了典型而又恰当的由头,议论也就有了头绪。只要由头的事实构成新鲜引人,整理融合得好,且能在融合上生发独到之见,即使老论题也不难引发出新意。)

*立论角度的含义

立论角度就是指立论的落脚点和针对性。(事物的矛盾是复杂的,立论的角度自然也应该是多样的。只有不断探寻新的角度,随着落脚点和针对性的变换,可以写出各种角度的具

有新意的文章来。角度的新颖与否,决定着议论的思路,有助于立论的深化,直接影响评论的质量和作用。)

#立论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的重要意义

立论有没有针对性,能不能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是衡量新闻评论作品能否产生社会效应,能否促使事物发展的一项首要标准。立论具有针对性,能够命中鹄的、言当其时,方能引起读者的反响、共鸣和关注,进而发挥引导舆论的功能;反之,无的放矢,就事论事,隔靴搔痒,乃至无病呻吟,这样的文字毋宁说是做文字游戏,只会浪费读者时间甚至引发读者反感,自然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立论的新颖性:就读者的认识规律和阅读心理而言,总是喜阅生动活泼、新鲜有力,且富有新意的文章;反之,也总是腻味那种满篇人云亦云,空话套话,夸夸其谈,言之无物的文章。

立论的新颖理应以准确为前提。这是立论的又一基本要求。立论违背了准确性,就失去使人信赖的基础,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引起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新闻评论作为传媒引导舆论的重要新闻手段,其导向是否正确直接取决于立论是否准确无误。立论准确,舆论导向方能正确,方能为党和人民造福;否则就会给党和人民带来祸害。

#立论的针对性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1、针砭时弊,对症下药。(文章立论不仅切中时弊,而且对症下药,予以诊治。应该说,立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事实表明,报纸宣传尤其是新闻评论唯有正视实际矛盾,善于针对人们的迫切要求和疑虑落笔,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解决,才会产生积极的引导效果。)

3、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这不仅要求体现在着生批评不良倾向和风气的评论方面,也还常常体现在正面引导乃至颂扬正面人物的评论之中。)#怎样体现立论的新颖性?

1、论题的新颖。(论题是否新颖,直接关系到立论的新颖性,关系到新闻评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写言论只要重视抓住新矛盾、新事物、新论题做文章,并从中引发出人尚未言的见地和主张,自然也就有了新意,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2、见解独到。(立论的新颖性,还表现为是否有一点新鲜的论点,是否言人之所未言,是否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开掘,从中引出精辟独到之见。独到的见解并非拍拍脑袋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作者调查研究和深刻分析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正视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实际矛盾,并且善于在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破与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辩证思维和分析,深入开掘,方可从中引出精辟独到的见解。离开了这个前提,孤立地追逐标新立异,就会滑向奇谈怪论,走向愿望的反面。)

3、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所谓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有了典型而又恰当的由头,议论也就有了头绪。只要由头的事实构成新鲜引人,整理融合得好,且能在融合上生发独到之见,即使老论题也不难引发出新意。)

4、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一是注生揭示矛盾的本质和关键。

二是注重被掩盖着的矛盾侧面。

三是注重追溯矛盾缘由。

5、交锋中闪现亮点。(针对错误思想或片面认识,通过论辩交锋和实事求是的分析说理,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闪现智慧的亮点,引出富有深刻性和启迪性的新鲜见解。)

#舆论导向正确与否的重要性

立论的新颖理应以准确为前提。这是立论的又一基本要求。立论违背了准确性,就失去使人信赖的基础,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引起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新闻评论作为传媒引导舆论的重要新闻手段,其导向是否正确直接取决于立论是否准确无误。立论准确,舆论导向方能正确,方能为党和人民造福;否则就会给党和人民带来祸害。

#立论的前瞻性的具体表现

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1、重提示:也就是注重提示式舆论引导。它是一种富有前詹性的引导艺术。

2、洞察力:在政治与经济的结合上有着锐利地洞察社会矛盾及其趋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水平。

3、预见性:对复杂莫测的矛盾的未来结局通过镇密分析论证进而作出具有科学预见的论断。

*调查研究的含义

#调查研究对选题立论的重要意义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要达到上述基本要求,关键在于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搞好调查研究。

1、选题和立论都需要掌握政策和法律,了解实际情况,充分占有材料,而这些都离不开调查研究。

2、正确的结论只能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唯有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避免和克服片面性,产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

3、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这样去做,才能预防和医治主观和武断,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

4、写评论总是要了解读者对象,了解对方心里在想些什么,有些什么思想疙瘩。而到掌握这一切,事先不作一番周密有效的调查研究,显然是不行的。何况,新鲜的事实材料、题材、由头、见解(包括精辟的见解或错误的见解),乃至闪光睿智的语言,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们存在于实际生活之中,存在于群众的思想深处。你不去寻觅,不去挖掘,不去求教,它们是不会自动登上门来的。

总之,调查研究是选题和立论的前提,也是选题和立论的途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评论权。

也许有人以为,新闻报道要采访,写评论则大可不必。其实两者在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上确有不同。新闻采访旨在摸清新闻事实的基本要素,掌握必要的背景、情节、过程、数据等事实材料,取得必要的感性认识,以及核实印证第一手或第二手材料,等等。而评论的调查研究则侧重于了解事物的具体矛盾、人们的思想疙瘩和解决这些矛盾、疙瘩途径,寻觅和搜集由头的其它论据性事实和材料,集中群众的是非之见和聪明才智,等等。可见,评论的调查研究工作并非如有些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相反,它不仅重视调查,更应在分析研究上下功夫。

体现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

革命前辈陈云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听一听不同的意见,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前9字是唯物论,后6个字是辩证法,合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要求。

2、要敢于正视矛盾,虚心听取不同意见

3、收集材料与分析研究相结合

专题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信件调查等。

#虚心倾听不同意见的必要性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积极地发现矛盾,并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分析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为此,重要的是要倾听各种意见,言之有物的不同意见。对不懂的或知之不多的事情尤其要虚怀若谷地向有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群众和专家请教。

#调查研究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1、博闻善学,注重知识、材料、情况的积累。将广泛的积累同根据自己工作范围、明确主攻方向的重点积累结合起来。

2、博采众议,多谋善断。评论工作涉及的问题是社会性的,可说包罗万象;然而,评论作者的知识才能总是有限的,而且由于不是直接的生产者和实际工作者,因而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认识总是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而事实上一些真知灼见又往往存在于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际知识的群众之中。因此经常到实际生活中去了解情况,向干部和群众请教,同他们一起讨论研究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解决的办法,以便集思广益、多谋善断,才有可能写出好评论来。

3、注意阅读记者、通讯员和读者的来稿来信,从中获取各种信息,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以及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各种来信真是社会的晴雨表,是送上门来的社会调查报告。这些源源不断的报告反映了群众的呼声,提供了各种和信息,是评论立论取之不尽的源泉和依据。

4、经常钻研党和政府的政策、决定和有关文件。这样做有助于了解形势,掌握政策,明确指导思想,有助于立论的准确和新颖,克服主观和片面性。

5、专题调查研究。大凡出色的评论和有出息的评论家,都重视结合自己的评论任务和研究专题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包括研究有关的资料和深入实际直接调查,从而充分的掌握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使立论建立在事实求是的科学的基础之上。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

*评论标题主要功能的含义

(标题是以醒目的形式刊出,有以提示文章内容的简短文字。)

新闻评论的标题是概括或提示评论的议论范围、中心论点或基本倾向的简短文字。

(绝大多数评论体裁都有标题,只有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评论不在此列。因文前按语位置居于报道或文稿的文前提下,本身无需标题;文中按语直接插入文章的字里行间,自然不必做题;主持人评论多见于杂志型节目或现场直接节目中,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和与受众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也使标题显得多余。)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标题的区别

1、制作目的不同:新闻标题以提示主要的新闻事实和相关的重要信息为目的,以此吸引受众的兴趣;评论标题以提示论题或作者的见解、意向为目的,以此引起受众的关注或思考。

2、表现手法不同:新闻标题多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往往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表述之中,即使做出评论,一般也较为含蓄;评论标题往往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倾向,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3、结构方式不同:新闻(特别是消息)标题的结构较为复杂,常为复合型结构,主题与辅题(包括引题和副题)的组织方式较为灵活多样;评论标题的结构较为简单,多为单一型结构,只有一行主题,个别情况下有辅题,大都以副题的情况下出现。

4、写作要求不同:新闻标题在简练的同时一般较为具体,重在对新闻事实的恰当概括,实题较多,句式较为完整;评论标题相对较为抽象,重在对论题、论点的准确提炼,虚题较多,句式上较为灵活,在“炼字炼意”上要求更为严格。

#评论标题功能的具体表现

1、概括论题范围

在评论标题中概括论题范围和评析对象,让受众通过标题清晰地了解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议论的问题。

2、昭示中心论点

直接表明其中心论点和主要见解,使其最有价值的内容—思想、观点和看法凸现出来。

3、表明作者态度

对于一些是非界限、政策界限不够明了的事物或问题,在评论标题中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态度和意向,并以此体现评论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

4、吸引受众注意

借住对评论中所涉及的事实的提炼、语言的锤炼以及表述角度与方式的变换等。

*评论标题基本要求的含义

1、题文一致:首先要求标题中所概括的事实与评论所提供的事实相一致;其次还要求题义确切明了,与文意相符,不应产生歧义或误解。最后还要求准确的把握论题或论点,避免题文游离,让人费解。

2、意向鲜明:标题不能含混、俗套或费解。

3、言简意赅:句式简洁、文字简练、题义精粹耐读。

4、生动引人:一是转换句式、语气;二是活用成语、俗语;三是巧用修辞手法。

运用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分析及修改

一、两篇评论的标题。

*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基本形式

1、单一式标题,又称单一型标题,是指只有主题、没有辅题的结构形式。(结构简单,标题醒目,文字显明,让受众一目了然。)

2、复合式标题,复合型标题,是指既有主题,又有辅题的标题结构形式,其中辅题又包括引题和副题两种。(引题出现的较少,副题较多,其主要任务是补充主题的内容或说明主题的观点,使题义更为全面和完整。)

小型评论(如专栏小言论、编后短评等)多用单一型结构,中型、大型评论(如社论、评论员文章、述评等)有时会出现复合型结构。

连续式或系列式评论常用复合型标题。

#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主要区别。

1、所用符号不同

大众传播媒介按传播介质可分两大类:一是纸质的印刷媒介,包括报纸与杂志;二是电子媒介,包括广播与电视。

报纸评论的标题由单一的文字符号构成,报纸具有可以反复阅读和长久留存的特点,以及文字符号涵义丰富,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的优势,使报纸评论的标题在结构、句式和语言运用上更为灵活多样。

广播评论的标题由单一的声音符号构成,有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易受性强的特点,使其能很快吸引受众的注意,唤起他们思想上和感情上的共鸣;但有稍纵即逝、不易留存的弱点,又使行广播评论的标题更需简洁、平易和生动。

电视评论的标题有多种传播符号构成,包括报纸评论所具有的文字符号,广播评论所具有的声音符号和电视评论所独有的图像符号。其中文字符号是电视评论标题的主体;标题符号的可重复性、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和手法的立体化,使电视评论的标题更具形象性和感染力。

2、所起作用不同

报纸评论的标题一般置于正文之前,显要的位置与精粹的文字可以起到包括提示、评价、吸引、感染在内的丰富的导读作用。

广播评论的标题往往在正文前播放,一为满足受众需要或增强传播效果,经常在评论播出之后,重播评论的标题,因此其标题既起到导听的作用,又起到强调的作用。

电视评论的标题不一定出现在节目的开头,制作成字幕或片头的标题往往在评论播出过程中多次出现,除与上次评论标题发挥类似的导视作用外,还可以起到划分节目层次、调整评论节奏、强调议论重点、烘托节目气氛等作用。以文字符号为主,以音响及画面为辅的电视评论的片头,成为电视评论体现其整体包装和节目主旨的有机组成部分;标题字幕的字体、字号、颜色、出屏时机及方式等都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3、制作要求不同

报纸评论的标题以文字的形式刊出,可以反复阅读与仔细回味,因此其标题的要求在简洁的基础上深刻、耐读,讲究一定的寓意和文采,带有某种思辨性和哲理性。

广播评论的标题只诉诸人们的听觉器官,广泛的受众、较低的平均文化程度和稍纵即逝的传播弱点,要求其标题在简洁的基础上浅显、平易,语义明确,形象生动。

电视评论标题的表现手法最为立体多样,应恰当处理以文字符号为主和以声音、图像符号为辅的关系,处理好转瞬即逝的传播弱势与适当重复播出标题以弥补这一弱势的关系,使其在简洁的同时清晰、明了,既有一定的形象,又有一定的韵味和深度。

一、两篇评论制作标题。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

*论点的含义

是作者对所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和所持的立场和态度。

*论据的含义

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说明论点的证据,就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它的作用在于形成论点、引发议论和证实论点。作为新闻评论,其思想、观点、论断的提出,唯有当它被有力而充分的论据证明了的时候,才能使人信服。)

*论证的含义

是运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旨在将论据和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论证的过程,实质上正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也即积极思维的过程,调查研究的过程。论证包括证实和证伪两个方面。证实,即用论据证明或说明自己的论点;证伪则之相反,是用论据反驳并否定对立面的谬误论点。两个方面常常交叉运用共存于同一的论述过程之中。

*论据的种类与运用

种类: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

事实性论据,包括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以及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统计数字不是具体而是概括的事实,也不是单个的事例而是事实的总和。恰当的运用数据进行论证,有助于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理论性论据,包括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已经实践证实为人们所公认的有关结论、论断、理论、原理;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现行的法令、条例;科学的定理和法则;公认的道德规范;古今中外带有哲理性的格言、谚语等。

还有以故事、典故为论据的。

运用论据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论据务必正确、真实、恰当,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

二是选择论据要考虑写作的背景和读者的特点。

#论据和论点怎样统一

首先要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实事”就是全面掌握材料。“求是”就是从占有的大量的材料中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掌握其规律。

其次正确处理好论据和论点的辩证关系。在构思阶段是材料在先,论点在后,从充分的材料中引申出论点。因此材料越充分越全面,所形成的论点才能更加准确、鲜明。表述阶段论点要统率论据,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因此论据不在多而贵在精。力求置论据于论点的统率之下,寓论点于论据的分析之中,使论据和论点恰当地融合起来。

再次,掌握论证的具体方法,有助于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增强说服力。

1、例证法(以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2、引证法(运用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原理、原则、道理,来证明某个具体论点的正确);

3、反证法(从反面间接地论证论题,即通过对反面论点的否定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

*虚和实的内涵

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

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

新闻评论要善于务虚,指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合事实和矛盾进行分析和说理。

*虚和实结合的实质(为什么说虚实结合是评论写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方法呢?)

新闻评论宏观上可分为务虚和务实两类,但实际上虚和实是对立的统一,两类评论尽管侧重点不同却都需要虚实结合。从本质上看,虚实结合就是现象和本质的结合,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政治和业务的结合。也就是说,说理论述应当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论述具体的工作问题和业务问题时,不能就事论事,而要透过具体的业务问题,从党的方针政策和思想方法、工作作风的高度作出分析。在论述理论政策性的问题时,不能空泛议论,而要联系当前的工作实际和读者的思想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

#虚实结合的重要性

写评论既要反映事物具体的方面,更要揭示抽象的本质的方面。离开了抽象的方面,光讲具体的方面,容易陷于就事论事的事务主义的泥坑;同时,离开了具体的方面,光讲抽象的方面,也会让人感到腾云驾雾,大而无当。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才能有助于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怎样使新闻评论做到虚实结合

从务虚性言论的虚实结合和务实性言论的虚实结合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说明。

1、务虚性言论的虚实结合(务虚性言论,指的是有关理论、政策、思想方法、工作作风乃至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务虚式思想型评论。写作这一类型的评论容易出现一般化、概念化的通病。在操作时运用以虚带实和寓虚于实的方法是可取的和必要的。)

以虚带实,是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能够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原理的指导下,联系实际问题或思想矛盾讲清道理,以推动实际矛盾的解决;也指善用事实材料印证和发挥理论观点。

寓虚于实,不是通常所采用的直截了当地讲道理,而是一种寓理于事,寓思想、见解、道理于客观事实或典型论据的叙述之中的论述方法。多用于一些杂文和小言论的写作。

*破立结合的含义

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

#破立结合在说理论述中的重要意义

写评论既要说理,总得破除一种观点,树立一种观点,而为树立正确的观点,在其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就得澄清与之有关的模糊观点,纠正与之有关的片面认识,反对与之相对立的错误观点或倾向;反之,为了批驳错误观点,也需要阐明正确的主张。再说,就评论写作本身的规律来看,为了深化说理,也需要破和立的结合。文章有了对立面,自然就要思想交锋,就要面对面的展开论辩和商榷,就要从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论述也能从事实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破立结合的论述方式

一是从正面立论的评论,则需立中寓破,即在阐述正面观点的同时指明与之对立的观点是什么,它错在哪里。

二是批驳错误观点为主的评论,则需破中有立,也就是在对不正确的言行进行批评、揭露或论辩的同时,还需指明正确的应当是什么,应当提倡什么,应当怎样去做。唯有掌握破立统一的原则和方法,善于进行论辩,对于增强新闻评论的说服力,是十分重要的。

*生动的含义

生动风趣的表述,形象的思维以及具体形象的文字等。#严肃和生动结合对改进评论文风的重要性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论说性的文体,它论述的对象多半涉及时事、政治、政策、路线,它的任务主要在于阐述政策、解惑示趋、引导舆论,它论述的道理理论性、思想性和政策性都比较强,它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又常常偏重于逻辑思维;因此它属于相对严肃的报章文体。作为严肃的文字很容易导致枯燥乏味,让读者提不起兴趣。因此它在论述时就特别讲究生动形象,务求体现严肃的论题与生动风趣的表述的结合,体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体现抽象的论述与具体形象的文字表现的结合。

#严肃和生动结合的途径和要求

1、由事入理,事理相融。(依托评论价值较高的新鲜事实、典型论据或偏颇的观点,并以此作为立论的由头、论据、铺垫或对比物,并在提示事物的矛盾中提出和分析问题,这种表述方式符合读者的认识和思维规律,有助于引人入胜。)

2、平易近人,理情并茂。

3、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使思维的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分析一篇言论,指出它严肃和生动结合得怎样。

*据事议理的含义

摆事实讲道理

*事实材料所包含内容

包括综合新闻性事实、具体新闻性的典型事例、史实性材料以及知识性材料等。

*选用事实材料的要求和用途

它们的共同要求,一是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人和事,且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二是具有准确性和典型性;三是能够启发人们思考或引发人们兴趣。

实践表明,事实和道理的有机结合,正是使评论具有说服力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大凡两者结合得好,就有说服力;反之,两都结合的不好甚至割裂开来,那就势必削弱以至丧失说服力。

#据事议理的具体功能

理从事出,虚实结合,使评论文章增添理论色彩,避免空泛议论或就事论事。

#学习据事议理操作方法的宗旨是为了让事实与道理、新闻和议论相互结合起来,增强说理的新闻性和说服力。

据事议理的有效操作方法有三种:

1、依托式配合法:指配合新闻报道依托新闻事实进行说理论述,这是新闻评论常用的方法。就是依据新闻报道所提供的新闻事实作为现成的立论和说理的由头和论据,据此进行说理分析,讲清道理,或揭示新闻事实的意义,或分析事实的原因和本质,或提示事物发展的趋势提出建议和希望,从而深化报道思想,增强思想性和引导功能。

2、输入式融合法:直接输入作者本人所见所闻的新闻性事实材料于新闻评论之中,并以此为由头和论据,从中引发议论,进而印证和说明论点。在专栏小言论时最为常见,增强了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强化言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3、夹叙夹议式糅合法:夹叙夹议是一种事理糅合的说理艺术。它是上述融合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延伸和多层次展现。它不止在文章中完成一次性的融合使命就达到事理结合的目标,而是多层次地即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体现出事理融合的要求,从而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充分揭示和论证中心论点。

运用依托或配合法写作一篇短评

运用输入式融合法写作一篇专栏小言论

*比较分析的含义

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的比较和具体分析来论证或说明论点,就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中去正确理解和揭示事物本质的一种说理论述方法。

*比较分析的方法

纵横比较法、对比法和类比法

#纵横比较的必要性

这是用纵横联系和比较的分析方法,也就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历史地全面地认识客观现实,发现事物的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具体地说,纵向比较,即是从事物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联系和比较,以揭示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横向比较,则是指从不同空间的事物

之间的联系和比较来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引出使人可信的结论。在具体实践中,纵向比较常常同横向比较相辅进行,相得益彰。

#对比示理的具体方法

可将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两种人物、两种见解、两种做法或同一客观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论述,以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低优劣的反衬,进而在相互联系和比较中展开由表及里、有破有立的分析说理。它的优势和效能突出表现在显示赞誉价值,强化针砭效应,明辨是非利弊,增强说理论述的鲜明效应。

在运用对法进行说理论述时,恰当地选取有形或无形的对比物,或用作由头,或用作论据,或用作铺垫,或用作背景衬托,并据此展开说理分析。这样,就会呈现一种特定的说理情趣;用黑的衬托白的或以白的反衬黑的,用反面的事实衬托正面的事实或以正面反衬反面,用消极的言语衬托积极的言语或以积极面反衬消极面,这就有助于使正确的道理愈益显明,使丑陋的事物愈益昭著,从而促使人们的认识由事物的表层深入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更高境界。

#对比与类比的区别

运用类比方法就是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将它们的共同的实质形象而又机智地显示出来。如果说对比旨在将性质各异的客体放在一起对照,以形成是非得失的鲜明反差,侧重于求异;那么,类比则是重在对形式各异、性质类似的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和分析比较,以显示其相似之处,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侧重于求同。在求同之中显示事物的实质和趋向,明示解决矛盾的途径和出路,增说理论述的启迪性和吸引力,以有效地强化舆论的引导效应。

用纵横比较的分析法,从发生在身边的一件感人事例分析说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论辩交锋的含义

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

*辨证的含义

就是对片面或错误的观点进行质疑、商榷,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之交锋,旨在明辨是非,纠正错误思想。

*批驳的含义

就是用典型论据批驳错误观点,揭穿对方论据的虚假,澄清概念,明辨是非,或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等方法。

#论辩交锋在言论说理中的必要性

写批驳性的评论文章,自然要展开论辩交锋,即使写正面立论性的评论也往往离不开论辩交锋。俗话说,不破不立。不经过论辩交锋,不把有关的模糊观点、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加以澄清和匡正,正确的观点是立不起来的,更难以深入人心。

再说,就评论写作本身的规律来看,也需要论辩交锋,敢于并善于思想交锋,正是评论能否达到透彻说理的一条有效途径和技巧。文章触及了对立面,自然就要思想交锋,就要面对面的展开论辩和商榷,就要从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论述也就能够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有起有伏,善破善立,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论辩交锋具体的操作方法及其运用

1、思想交锋

这是一种针对偏颇之见,有理有据地展开交锋说理,以澄清是非,引出正确观点,给予人们以新的思想启迪的有效方法。

思想交锋有两种方式。

一是通篇围绕一个思想靶子进行全面的说理交锋,以纠正偏颇之见,较为透彻地阐发正确的观点和思想。

二是为了强求或深化某一论点,有意识地用泛指和设问的方式亮出具体的靶子,由正面论述转入直接的思想交锋,通过说理交锋在破与立的结合上澄清糊涂的观念,端正片面的认识,解除疑惑的思想,从而使所有论证的观点得以充分的展开,以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2、辩证的方法

3、批驳的方法

#论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2、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实事求是的区别对待。

3、划清政策界限,防止“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影响。

4、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选择报纸上的一篇言论,分析它在论辩交锋时使用了什么方法。

*算账说理的含义

正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推演、比较和折合计算,进面对事物作出说明和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揭示本质意义的和一种科学的分析说理的方法。

*统计算账的含义

总数的一种统计方法

*推演算账的内含

由小见大,使人由微不足道的印象逐步产生大吃一惊的感觉,进而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折合算账的内含

将一个事物的量用另一个事物的量来表示,旨在将抽象的数字折合成有形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东西,从而缩小数字与读者的距离。(一个看来枯燥的数字,通过折合推算的说理分析,就能化虚为实,化平为奇,进而使人们消释麻木的心理,而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或警觉。)

#算账说理的功能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帮助提出问题;二是有助于说明和论证论点;三是增强言论的文化内涵;四是使抽象道理生动形象。

#算账说理具体怎样操作

1、统计算账;

2、推演算账;

3、折合算账。

#算账说理的要求和注意之点

一是数据务必真实可信,算账要实事求是;

二是算账说理时唯有从实际出发,本着虚化实、平化奇、繁化简的原则方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是心中装着读者,具体操作时尽量与人们的爱好、兴趣、求知欲、切身利益结合起来。

试用推演算账的方法论证节约时间的重要性(或说明浪费时间的危害性)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结构

*结构的含义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与排列。

文章的结构主要是指其谋篇布局,它不是研究词与词之间关系的词法,也不是研究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句法,而且研究章与章、篇与篇之间关系的章法与篇法。

#评论的结构原则

1、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

2、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

3、从不同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

#评论的结构要求

1、布局合理;

2、层次清晰;

3、逻辑顺畅。

*归纳式结构

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结论的结构方式。(在提出论题、摆出论据之后,运用材料依次说明和论证观点,再由分论点集合成总论点。这种结构方式顺应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演绎式结构

是一种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的结构方法。(一般先摆出作者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引入事实或材料,并分别加以论证。这种结构方式符合人们日常的说理习惯,有利于突出评论的中心论点。)

*并列式结构

是一种将总论点分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证的结构方式。(与前两种以纵向展开为主的结构方式相比,它以平行的方式安排观点和材料,使评论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和较为丰富的内涵。)

*递进式结构

是一种对论题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分析的结构方式。(这类结构的评论,其各个层次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每层都既是上一层次的总结,又是下一层次的铺垫,有助于受众了解事物的本质或问题的实质。)

*对照式结构

分析一篇评论的结构方式

*开头(引论)的含义

是指文章的开篇或起始部分,在评论中称为引论,通常用作挑开话题、交待主旨及引出正文。

*主体(正论)的含义

中间,是指文章的中心或主体部分,在评论中称为本论,通常用来容纳评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是支撑全文的主干。

*结尾(结论)的含义

是指文章的收尾或结束部分,在评论中称为结论,通常用作概括全文、提炼主题和升发文意。

#评论开头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形式

评论的开头要求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开门见山”不能简单理解为在文章第一句或第一段就论题或论点直来直去和盘托出,而应采用一些办法,变换一些方式,使开头部分在直接挑开话题或点明主旨时,讲求一些艺术和技巧。

开头的形式有:摆出结论,提出问题,亮出靶子,交待意图,借事入题等。

#评论结尾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形式

评论的结尾的基本要求是简短有力,不落俗套,即不要拖泥带水,避免空话、套话。

评论的结尾的基本形式有:呼应开头,作出结论,提出呼吁,引发思考,举一反三等。

运用评论开头、结尾的基本要求写作一篇评论作品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文采

*新闻评论文采的含义

主要指文风问题。文风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技巧问题,同作者的写作态度和思想作风也就密切的关系,也是作者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反映。

#文采主要是语言文风问题以及语言文风对新闻评论写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在谈到文风问题的时候,总是把它同党风、学风问题联系在一起。当然,文风最终要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任何文章都是如此。

新闻评论也可说是说理的艺术。除了思想内容要正确,论述要深刻,在说理方式和语言的运用上还要讲究辞章,写得有文采,生动引人。语言的运用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条件,每个人都离不了它。对于新闻宣传,特别是新闻评论尤其如此。原因就在于,首先,写评论不象写通讯,容易端架子,不大注意文章的生动性;其次,评论的语言影响社会上语言诉运用,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有些干部讲的成套的大话、空话,往往是从报纸上尤其是那些大而空的评论中学来的。

*深入浅出的含义

深入浅出就是要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平易通俗的论述结合起来。

#评论主要是说理

新闻评论主要是讲道理的,道理要讲得正确而深刻,使人们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又要把道理讲的浅近易懂,明白晓畅,使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作者对所评论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问题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

#深入和浅出的关系

深入是浅出的前提。如果作者对自己所评论的事物不甚了解,对所阐述的问题也缺乏研究,没有明确的见解,那是很难让受众理解评论的内容,也做不到深入浅出的。

对于评论写作来说,深入浅出是一种比较高的标准。或者说,也是一种高境界的追求。通俗的论述应当以深刻的内容为基础,否则就会成为浅薄。这是有作者的写作态度和思想作风问题,也有论述方法和语言文字的运用问题。把通俗理解为迎合受众,或者说去“通一通俗人”,那是错误的。

深入浅出还有一种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以平等的态度的对待受众。如果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的教育者,作者在文章中就容易发号施令,动辄训人;如果把自己和受众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就能用讨论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考虑群众的特点和要求

了解受众的特点和需要,说理才能有针对性。论述方式和语言的运用,也要考虑受众的认识规律和接受能力。这样的评论才容易被受众所理解,从而对他们有所启迪。

了解受众的认识规律和理解能力,可以把评论所讲的道理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和切身经验联系起来,也可以用他们所熟悉和喜欢的表述方式来进行说理。这也是深入浅出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说理方式和语言的运用也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群众。

#通俗而生动的群众语言

平易通俗的语言,是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把评论的内容很好地传达给受众,增强评论的效果。新闻评论的语言,首先要通俗易懂,反对艰深晦涩、矫揉造作;其次要生动活泼,接近群众,反对空话、套话和各种令人厌恶的八股腔。

人民群众的语言是通俗易懂的,而且有很多语言是生动而表现实际生活的,运用得恰当,可以使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所讲的道理。

*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

新闻评论主要靠逻辑的力量说服受众。如果在评论的论述中适当穿插一些具体的形象,或者使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就可以把说理的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从而把评论写的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使受众更容易理解评论的内容和思想。

[形象说理:善于运用比喻、形象化的语言、巧用诗文典故]

#善于运用比喻

运用比喻是形象说理常用的方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可以使人们由近及远,由实见虚,由感性到理性,通过鲜明而熟悉的事物理解评论的思想内容。这种说理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深刻的思想讲的通俗易懂,增强评论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语言文字的形象性

为了使说理形象生动,还可以运用“画像”的方法,直接描绘客观事物的形象。这种形象化的笔法的运用,要求作者深入观察生活,发现客观事物的特点,从而选择适当的形象,同时在描述过程中,就自然包括了作者或褒或贬的态度。在这个基础上,道理就可讲的生动而贴切。

#诗文曲故形象的借用

巧妙而恰当的运用成语典故、寓言故事以及古代诗文,也是形象说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评论可以从一个故事引发议论,可以依托一个人物形象以古喻今,也可以借用一句诗文或成语作为标题或用于文中说明自己的观点,等等。这既有助于说理,也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以情动人:有感而发、寓感情于形象、修辞手段的活用]

*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

新闻评论既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它不仅要在道理上说服受众,还要在感情上打动他们。有一种所谓“零度风格”的理论,意思是说理的文章不应当带有感情色彩,应当是纯客观的、不动声色、不带感情的。其实这是一种歪曲,起码是误解,而在实际上是难以做到 的。如果真的如此,写出的评论只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教条,或者干巴巴的讲一些空洞的道理。评论作者的情感,他对所评论事物的或褒或贬、或爱或憎的态度,是自然的流露,而不是外加上去的。在实际生活中,理与情常常是联在一起的。我们常说的通情达理,就是说一个人做事要入情入理,你讲的话人家乐于接受,你办的事也容易行得通,理和情应当是一种水乳义融的关系,情为理服务,理借情动人。

#有所为而作和有所感而发

新闻评论要有所为而作,还要有所感而发。评论作者对所评论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角和感受,才能既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实感,并自然地流露在评论的论述中。一个评论作者既要志存高远,有远大的革命思想,同时还要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分析的武器。这样才能以现实斗争的参加者的身份面对现实,而不是做一个旁观者或看客。也只有这样,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不会空喊口号或用自己的偏见、成见去误导受众。

#形象的感情色彩

形象是比较容易表现感情的。形象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在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中,可以通过形象说明一定的道理,也可以借用形象或通过对客观事物形象化的描绘,表达作者的感情,从而增强评论的感染力,引起受众的共鸣。

#修辞手段和感情色彩

新闻评论的感染力如何,首先要看它的内容。如果从评论的内容出发,恰当而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也可以使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恰当而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也可以使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增强评论的感情色彩。比如,可以用排比句或对偶句的方式渲染气氛,表达作者的情感;可以用设问反问等语气,加强节奏感,使情感的表达更加鲜明;还可以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和论述方式,引发受众的思考和共鸣。修辞的手段和方式很多,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得恰到好处,增强评论的效果。如果不顾内容而片面地在修辞上下功夫,效果就可能适得其反。所以这也不是个单纯的文字技巧问题。

[要言不烦:道理实在,言之有物;论题集中,篇幅适度;字斟句酌,语言规范。]

*新闻评论语言的朴素精练

#实事求是地讲道理

道理要讲得实在,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说真话,讲真理,要尊重事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真理是朴素的,只有朴素自然的论述,才能把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感情准确地表态出来。实实在在的讲道理是一种朴素的文风。当然,朴素并不等于内容空洞,语言粗糙;更不能故作斯文,哗众取宠。评论要有感而发,但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即使是批评性的言论,也要尊重事实,不能感情用事,而要考虑社会效果。

#精粹的内容和长短适度的篇幅

新闻评论平易朴实的内容,一般都会用简练的篇幅和语言来表述。所以朴实的文风和简洁的语言是相辅相成的。评论的内容要正确,语言又要很简洁,不说空话,不舞文弄墨,哗众取宠。当然,简练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短,更不能认为评论写得越短越好,而要同它的内

容结合起来考虑。评论的内容要根据内容量体裁衣,该长则长,能短则短。在一般情况下,还是要尽量用短小篇幅表达丰富的内容,把评论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

#炼意、炼句、炼字,语言准确规范

新闻评论要写得简洁精粹,首先要在内容上下功夫,就是古人说的,要“炼意”。其次还是“炼句”、“炼字”,就是要锤炼语言,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如果一篇评论中出现许多“浮词”、“累句”,不仅会使受众感到别扭,而且还会影响评论说理的逻辑力量。

选择一篇新闻评论,分析其语言文风的特色 第七章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评论工作者修养的几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1、提高政治觉悟(评论工作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提高理论政策水平

1、掌握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2、加强政策观念(新闻评论工作的政策性。加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严格按党和政府的政策办事。加强法律观念和纪律观念。)

三、打好知识和业务根底

1、重视知识积累(既懂政治,又学识渊博。广泛的兴趣、丰富的知识。目光四射,广为涉猎,勤于积累。)

2、提高业务水平(掌握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和文字修养。)

四、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

1、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带着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研究和群众观点。)

2、作风艰苦朴素(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作用。不怕困难的刻苦精神。严谨细致,力戒猎奇、追风倾向。)

#评论工作者修养的重要性

新闻评论工作能不能做得好,新闻评论的质量如何,能不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评论工作者的素质和修养。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评论工作

者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他们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准确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因此,必须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

*思想政治修养的具体内容

1、提高政治觉悟(评论工作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提高政治觉悟、加强道德修养的意义

一、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国家的繁荣富强,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团结,都有重要的作用。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这祸。因此评论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有了这样的觉悟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和时代一起进步,和亿万人民群众一起拼搏和创造;才能在政治上坚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在此前提下,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胜任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二、我们的新闻队伍是一支有较高政治业务素质的队伍。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大多数新闻工作者经的住考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新闻界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以稿件或版面谋私,以新闻代广告,或以拉赞助为名,实为收取所谓宣传费等。花样繁多的有偿新闻屡禁不止。个别新闻单位和少数新闻工作者这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损害了新闻事业的声誉,也影响了新闻宣传的效果。因此,在新时期加强新闻队伍的道德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理论政策修养的具体内容

1、掌握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2、加强政策观念(新闻评论工作的政策性。加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严格按党和政府的政策办事。加强法律观念和纪律观念。)#掌握基本理论、加强政策、法律和纪律观念的意义

一、新闻评论要对当前发生的重大的问题和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发议论,讲道理,从而启发和引导群众。靠什么来分析问题和讲道理呢?就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因此,评论工作者应当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不仅用这个理论来改造世界观,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并且要学会运用这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武器来指导评论工作。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掌握这个基本理论,是为更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确地引导舆论,而不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来装饰门面。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可以帮助评论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本质,写出思想深刻、具有指导意义的评论。因此,学习理论要注意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学会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去分析问题,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而上学的看问题,分析问题的片面性、绝对化,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也是写不好评论的。有些评论在进行分析的时候,不是从实际从发辩证的看问题,往往只注意矛盾的一面,而忽视了矛盾的另一面;有的把复杂的矛盾简单化,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还有的孤立的看问题,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制约,也不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等等。这类教训是不少的。

二、在新闻宣传的各种方式中,新闻评论是最直接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方式。评论工作的政策性很强。这就要求评论工作者注意加强自己的政策观念。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除了指导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我们党还根据各个阶段、各条战线、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项具体的方针政策。因此评论工作者要加强自己的政策观念,既要熟悉党的各个方面的具体的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还要认真学习党的总路线、总政策。既要看到眼前,又要看到将来;既要看到人民群众当前的利益,又要看到他们的长远利益。这样,在分析总是的时候,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会迷失方向,甚至造成判断的片面性。

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法制也在逐步走采购员健全。虽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仍然存在,但是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工具,除了受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之外,更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近年来新闻侵权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当然不都是新闻媒体的责任,但应当引起足够的警觉。所以新闻工作者加强法律观念,严格依法办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编辑和评论工作者还负有把关的责任,更应当注意这个问题。

宣传工作有纪律,这是毫无疑问的。评论工作者评什么,不评什么,什么时候评,评论要采取什么态度,掌握什么样的分寸,等等,都不能有一点主观随意性。这里有个纪律问题。评论工作者的纪律性和他的主动性、创造性是不矛盾的,关键是要考虑新闻宣传的效果。

*知识业务修养的具体内容

1、重视知识积累(既懂政治,又学识渊博。广泛的兴趣、丰富的知识。目光四射,广为涉猎,勤于积累。)

2、提高业务水平(掌握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和文字修养。)

#重视知识积累、提高业务水平的意义

一、新闻评论的写作,也是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新闻评论的对象很广泛,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这就要求评论工作者具有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现代科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不少新的学科,新的知识也不断增加,这些都是我应该学习和涉猎的范围。对新鲜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某些旧的思想方法的束

缚,发挥创造性。当然,一个评论工作者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是,他应该兴趣广泛,勤于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

二、打好新闻业务根底,首先就是要掌握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新闻工作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同时也是调查研究的专业人员。离开了调查研究,新闻工作就是盲目的。新闻工作决不能闭门造车,评论工作者当然也是如此。写评论要多谋善断。所谓谋就是调查研究,谋而后能断,多谋才能善断。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政策,了解情况,占有材料,才能确定正确的选题和论断,也才能避免主观主义,避免武断和错断。

评论的调查研究,有深入实际直接的调查,也有间接的调查,要把占有第一手资料和认真研究第二手资料结合起来。这也包括经常研究问题和积累资料。调查研究既包括调查,也包括研究。仅仅了解情况,占有材料还不够,还要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形成一定的观点。这就需要锻炼和培养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评论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评论工作者要经常积累资料,同时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脑子里要经常装着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就像明代东林书院的一副对联写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分析问题还要掌握辩证的方法,既不片面武断,也不人云亦云。

*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

1、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带着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研究和群众观点。)

2、作风艰苦朴素(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作用。不怕困难的刻苦精神。严谨细致,力戒猎奇、追风倾向。)

#深入调查研究和朴素严谨作风的意义

一、评论工作者要有深入朴素的作风,是由新闻评论的特点所决定的。新闻评论不仅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要对客观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因此新闻评论工作同样需要调查研究。不仅要进行专题的调查,而且还需要经常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且同干部、群众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前面说的评论工作者要经常积累资料,要经常思考研究一些问题,这当然不能只靠书本,也要到实际生活中去多做调查。有些新闻单位的编辑、评论员,每隔一段时间也要下去采访调查。这种作法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深入的调查,可以掌握充分的材料,了解真实的情况,还可以发现某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我们确定评论的论题以及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很必要的。所以调查研究应该是带着问题去调查,而不是带着框框去套材料,带着观点去找例子。同基层干部、群众进行真诚的交流,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也能听到他们对解决某些问题的见解。这些见解一般能从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们形成评论的主题和如何说理论述都会有帮助。农村如此,其他部门如工厂、机关、学校也不例外。

二、评论工作者还应当有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作风,不怕苦,不怕累,有时还要不怕危险,不怕牺牲。就以扶贫工作来说,任务很艰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条件都很艰苦,到那些地方采访调查是要有决心和勇气的。

作为评论工作者,还应当注意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科学的态度,最重要的就是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唯物论,坚持辩证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评论的分析应当是科学的分析,它提出的论断应当是科学的结论,经得起推敲和检验。这就要求评论工作者要有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不人云亦云,力戒追风、猎奇以及迎合受众等不良倾向。第八章 社论、评论员文章

*社论的含义

社论(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

*重视社论的典型报刊和政论家举例

在国外就无产阶级报刊来说,马克思在德国科伦创办并担任主编的《新莱茵报》,它是作为国际生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马克思主义日报,就十分重视撰写社论。大部分社论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

再就国外资产阶级报刊而言,仅以美国为例。美国报纸具有重视社论的传统。以当今《纽约时报》为例。美国资深的新闻学者约斯特在他的早期著作《新闻学原理》一书中曾经这样指出,新闻是报纸的身躯,它表示出报纸的形状和形式,而社论版则是报纸的灵魂,要是没有了灵魂,身躯就等于一具失去活力的躯壳了。

在我国,社论作为政论体裁最早发端于清朝末年我国第一份由中国人主办的《循环日报》。该报主编王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梁启超等创办并主编《时务报》。

辛亥革命前后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民报》以及之后的《民立报》、《中华民报》等率先运用社论这一战斗的政论文体。尤其是《民立报》的社会,居当时报界之首。

全国解放前,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直接创办的报纸,如延安《解放日报》、《新华日报》都设有社论委员会。

#社论的重要地位

同其他评论文体比较,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表态的。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是其他评论文体所不能替代的。

#社论具有权威性的根据

1、它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集中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直接表达党的观点和意图,传达党委和政府的声音。)

2、社论内容的特殊重要性。(社论的内容多半是针对当前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重大问题或重大节日和纪念活动,表明报刊编辑部的立场、态度和意见,必要时要提出解决问

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指明任务和方向,因而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高度的指导性。有的重要社论实际上成了党的重要文献。)

3、党的领导干部具有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社论的传统。

4、在传播渠道方面的独特优势。(这仅表现在各报对社论所作的编排上的强势处理,如加框、变换字体、变大字号、排列在最显要的版序上,等等,而且更表现在各级报纸或各种新闻媒介对社论的转载或统一联播。)

*评论员文章的含义

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

*本报评论员文章的含义

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它作为结合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含义

为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特约”即标明系社外人士所写。

*观察家评论的含义

为评论员文章的另一种形式。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以观察家的身份出现,使得评论显得客观和具有权威性。

#评论员文章的规格

一、它跟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

就规格而言,评论员文章仅低于社论,不如社论的权威性强。它的作者作为编辑部的一名评论员,自然要体现编辑部集体的观点和倾向,但又不必像社论那样代表整个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发言并经党委审阅,一般由编辑部自行定稿。

二、就论题的重要性而言,一般说来,社论常常针对重大典型、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言,显得特别庄重。而评论员文章则偏重于论述局部性重要事件或问题,它的选题范围比社论要广泛而又具体些。

三、社论通常是独立发表的,对于新闻报道的依附性不很明显,评论员文章除了少数发表外,则常常是配合或结合新闻事实或材料而发,依附性较为明显,也正因此,它格外要求配合及时,不失新闻性和时效性。

四、评论员文章篇幅比社论要短些,介乎社论与短评之间,一般在千字以内。

当然,报刊评论员文章也不同于短评。它比短评规格要高些,地位更重要些,分量更重一些。

总之,评论员文章的规格介乎社论和短评之间,它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常用的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喉舌作用。它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升格

为社论。在实际运用中,它总是与社论、短评等评论文体相互依存,协同合作,取长补短,各显其能,以充分发挥其宣传、指导、启迪和鼓动的社会功能。

#评论员文章的形式

评论员文章的形式主要有: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

1、本报评论员文章

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它作为结合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配写的重头评论,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2、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为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特约”即标明系社外人士所写。

它的任务是就当前重大理论问题、思想问题、社会问题、政策问题和重大改革举措发表独到见解。规格比本报评论员文章要高一些,主要约请有关党政领导机关或理论学术机构的负责干部、专家,以及学有专长的有关人士撰写。一般不署名,必要时也署名。由于它来头大,块头也大,人称之为“超重型评论员文章”。

3、观察家评论

为评论员文章的另一种形式。通常用于重要的时事评论。以观察家的身份出现,使得评论显得客观和具有权威性。

在写法上,观察家评论着重于评析和论辩,高屋建瓴,寓评论于“观察”之中。观察形势,分析形势,预测未来,引导舆论。

[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社论、评论员文章大体可分为五种类型:阐述型、启迪型、评介型、论辩型、礼仪和纪念型。]

*阐述型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下同)的含义

阐述型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下同)是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评论文章。它的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党的纲领、路线、任务、奋斗目标,阐述党委和政府新近制定的重要决策、决定、政策、方针和政令的实质、依据和意义,以帮助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领会其政治意义和精神实质,进而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论辩型社论的含义

是以揭露和批驳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敌对言行、反动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一种战斗性较强规格较高的重要言论。

*礼仪、纪念型社论的含义

礼仪、纪念型社论是指有关评述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日、国耻日以及外交建交、签约、各国领导人来访和我国领导人出访等送往迎来外交礼节性活动的社论。

*虚实结合的含义

要注重就事论理,力求通俗易懂,讲究一点知识性和形象性。在说理论述时,面向广大读者,着眼于人民生活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富有感情色彩;同时,又善于抓思想矛盾,有针对性地务点虚,讲点道理,帮助人们打开心灵深处的窗户。

#阐述型社论的写作要求

一、要善于交待国情和时代特征,说明和交代制定方针政策和有关决策的政治背景和客观形势的内在联系,以充分揭示制订并执行方针政策的现实意义及其精神实质。

二、论述要突出重点顾及全面,力求重点与全面的统一,使论述既有针对性又不致陷入片面性。

三、实事求是地分清政策上、政治上的是非界限和不同历史阶段的界限。

四、是顾及政策的连续性及其关联性。

五、善于依托典型来阐述政策,揭示政策制订的客观依据,从而使人们加深对政策的理解,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

六、切忌板着面孔说教,力求说理论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耳入脑。

#启迪型社论的任务

属较为常见的评论文章。它的任务着重于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或者现实生活中开始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作风、领导方针方面的问题发言,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帮助读者从思想、理论和政策上提高认识,增强党的基本路线觉悟,促进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启迪型社论的论述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合人们精神世界的普遍性矛盾进行思想疏导,侧重于务虚;二是实行对具体工作和生产实践的具体指导,侧重于务实。然而,不管哪一方面,其实质和目的均体现在虚与实相互结合上进行思想引导和启迪。

#评介型社论的任务

评介型社论的任务在于着重对有典型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新闻性人物和事件进行旗帜鲜明的褒贬、评介,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进行论述和概括,以深刻揭示本质,总结经验或教训,从而发挥其启迪思想、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

#怎样发挥评介型社论的评价效应

一、立论要旗帜鲜明,富有远见卓识。这就要求作者具有胸怀坦荡、爱憎分明的革命情怀。

二、要善于对评介的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概括和开掘,以增强论述的深度,切忌就事论事,隔靴搔痒,作表面文章。

三、正确掌握褒贬即赞誉与针砭的指导思想及其辩证关系。

#写作论辩型社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针对不同对象,实事求是,区别对待,既敢于论辩,又善于论辩。

2、摆事实,讲道理,就本质进行论战,坚持以理服人,破中有立,反对简单粗暴,强词夺理,或在非原则问题上纠缠不休。

3、原则上的坚定性和战术上的灵活性有机结合,善于划清是非界限,既要防止温情麻木的右倾情绪,也要切忌扣帽子、打棍子或辱骂恐吓等极左倾向。

#写作礼仪、纪念型社论的要求

由于逢年遇事都要写,往往易于写成例行公事式的官样文章或应酬文字。因此,特别需要有新意有力度。

1、要高瞻远瞩,善于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揭示纪念活动或政治活动的现实意义,陈述面临的光荣任务和时代使命,并积极地展望前景。

2、要善于联系当前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重大典型,或针对现实的社会弊端和思想矛盾来写,以强化舆论引导的功能。

3、要恰当地通过交代有关事件和活动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或总结有关事件的正反两面的历史经验,以烘托其政治价值,强化其现实意义。

4、要持论精当,分寸得体、逻辑严谨,文字清新畅达,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应用:试分析一篇阐述型社论的写作特点

#怎样做到精心写作

1、集体研究。书记、宣传部长、秘书长、总编辑要共同研究、集思广益,拟定论题,形成论点,准备资料,草拟提纲,然后指定专人执笔。

2、从草稿到定稿,执笔者要精心构思、认真写作和修改。

3、党委书记要参与或主持整个写作工程,直到最后审阅定稿。

#强调社论写作要面向广大读者对象的现实意义

作为社论、评论员文章,它总是面向社会各方面读者发言的。因此,在写作时应当尽可能以广大的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为对象,而不宜局限于很小的一部分党政干部和有关专业人员所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事实上,只有面向广大的读者对象,将专门业务问题从它们同广大群众的密切关系上加以阐明,才能引起广泛的兴趣和关注,使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

#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写作要求

一、精心写作,导向正确

二、面各广大的读者对象

三、文字表达庄重、通俗、平易

应用:选择一篇《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并分析它的写作特点。第九章 短评

[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

一、分析扼要、运用便捷的评论体裁,在报纸、广播、电视中都可以使用,其中,在报纸上最为常见。]

*短评的含义

是一种简短而灵便的评论形式,在发表时有署名与不署名两种。(署名短评以个人身份发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样。不署名短评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是编辑部评论中比较短小、灵便的一种体裁。短评在运用时有两种形式:一为针对某一事物或问题发表的独立成篇的简短评论;一为配合新闻报道就实务虚、就事论理的短小评论。其中,配发式短评的运用更为经常和普遍。)

*短评的特点:短小精悍,新鲜独到,生动灵活,重在分析。

#短评各主要特点的内涵

一、短小精悍

短评应该短小精悍,这首先体现在篇幅的短小上,一般来说,短评的字数多在500字左右。短评的短小精悍还体现在评析内容的具体、立论角度的集中、结构的简约和文字的精练上。短评不是社论或评论员文章的缩写形式,它抓住新闻报道或所评析事物的某一点进行议论,力求行文精粹,不蔓不枝。

二、新鲜独特

短评的“新”,首先表现在选题更新鲜、及时,抓住最具时效性的新闻报道或新鲜事实做出分析和评价;其次表现在立论角度的新颖和观点的独到上,能够从新的视角观察事物,做出与众不同的分析并得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和结论;此外还表现在引入新的论据,采用新的表述方式,使评论给人以新的信息和新的启迪等等。

三、生动灵活

首先,短评的分析说理应该生动引人,议论风生,运用多种议论手法使文章富有生气;其次,短评的结构方式应灵活多样,依据不同的评析对象变换文章开头、结尾与谋篇布局;再有,短评的语言文字也应生动活泼,使文章在言之有物的同时短而有趣。

#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

[好的短评,应力求做到“言近而旨远,词约而意深”,这就要求短评在写作时注意三个基本要求:]

应用:依托新闻报道配写一篇短评。第十章 编者按语

[编者按语是篇幅最为短小、依附性最强的一种体裁。离开了新闻报道,编者按语就失去了存在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编者按语的含义

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媒介的编者专用及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编者按语的功能

1、提示说明;

2、评价表态;

3、提醒建议;

4、补充强调。

*说明性按语的含义

说明性按语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说明或提示性文字,用以介绍作者身份,交待事件背景,说明有关情况,表明刊载的目的等等。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帮助人们了解及理解新闻或文稿。

应用:写作一篇说明性按语。

*政论性按语的含义

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价或议论性文字,用以提纲挈领地点明报道的中心思想,传达最新的指示精神,划清是非界限和政策界限,或运用褒贬评议、引申生发等方式,通过个别启示一般。

应用:写作一篇政论性按语

*文前按语的含义

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它在三种按语形式中编排位置最为显要,通常居于文前或栏前,片言居要,严肃庄重。在报刊上发表时常用楷体或比正文大一号的字体排出,有时还加框或加线处理,以突出其重要地位。

#文前按语的基本特点

一、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的内容,只需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和观点。

二、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也不拟制标题。

应用:依托报道配写一篇文前按语

*文中按语的含义

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它新闻报道或文稿既有配合的关系,又有渗透的关系,通常直接插入文中,附在报道或文稿的某句话、某段文字后面,就报道或文稿中的词语、提法、内容等做出评点批注,诠释补充,或修正错误、提出希望等,以帮助读者领会文意、加深认识或避免传播中出现的副作用。

#文中按语的基本特点

一是与所依附的报道既相互配合,又相互融合,编者可以直接评价、分析文中的内容和提法,议论的针对性很强。

二是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随时评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有助避免传播中的副作用。

三是文字简练、鲜明泼辣,与上下文衔接自然,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与理解。

*编后的含义

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它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一种抒表情、联想与议论性文字。其作用在于补充和深化报道主题或文稿的中心思想,在帮助受众理解报道或文稿的同时,增加其内涵的深度、广度与力度。

#编后的基本特点

一是编后在发表形式上与前两种按语不同,它位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结构更为完善,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

二是编后在写作要求上与前两种按语有所不同,写法上更接近随感短评,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也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三是编后在功能上与前两种按语的侧重点不同:文前按语冠于文首,大多起强调、提示的作用;文中按语穿插于字里行间,大多起注释、点拨的作用;编后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

四是编后在运用上比前两种按语灵活多样,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图片、图表、漫画等也可以配写编后。

应用:为新闻报道配写一篇编后。

*按语写作要求(1)立足依托,有所超脱;(2)配合及时,运用灵活;(3)文学精粹,点到即止;(4)态度鲜明,讲求分寸。

应用:运用按语的写作要求写作不同形式的编者按语。第十一章 专栏评论

*专栏评论的含义

指的是在报纸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也包括当今电台、电视台专门栏目中的评论)。

#专栏评论的特点

1、群言型

新闻评论各类的体裁中,如社论、评论论员文章、编者按语、短评等一般都是编辑部的编辑、评论员执笔撰写的,也都是代表编辑部(社论还代表同级党委)发言的,直接体现编辑部的观点和态度。而专栏评论则有所不同。它一般向外开放,欢迎读者自由投稿,由编辑部择优选用。

2、相对的稳定性

专栏评论的栏目相对固定,体式相近,版面位置、篇幅大小大体也趋于稳定。各类专栏在评论对象与读者范围上有所侧重,论述方式和语言运用也的持续和连贯的独特风格。

3、富有鲜明的时代感

#专栏评论有哪些类型

1、按形式品种来分:专栏小言论、论坛评论、经济漫谈、思想杂感等类型。

2、按作者组成来分:群言专栏、集体专栏和个人专栏等三种类型。

群言专栏:开放型专栏,作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文章个人署名,风格多样。

集体专栏:由几个观点接近的作者或编辑部部分编者合办,文章比较注重政策性和思想性。

个人专栏:由专栏作家个人经营,便于写出个人风格,形成个人的权威性。

*专栏小言论的含义

也称新闻小言论。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化言论。

#小言论的特性

1、群言型

生动活泼,平易近人,风格多样,富有亲近感。贴近生活的选题,清新和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和语言,精警的一得之见。

2、微型化

大中取小,以小见大,立论的角度比之一般的评论也应小些。

3、新闻性

它的本质特性是政论因素和新闻性事实的相互融合而表现出来的明显的新闻性。

4、形象感

#小言论选材、立论的要求和方法

1、善于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大局着眼,就是着眼于客观形势,着眼于党的中心工作和和任务来选题立论和选材。

小处入手,是指论题切忌过大过空,而分化大为小,大中取小,举重若轻,以小见大。

2、视角要宽些、深些、新些

要善于在主流之中见支流、洞察矛盾的苗头,多从侧面探求。

应用与操作:自选题目与新闻素材写一篇“今日谈”式的小言论。(字数:不超过500字)

*论坛评论的含义

属于新闻性、政论性和思想容量较大的一种“开放型”的专栏评论。

#论坛评论的特点

1、不同于社论、评论员文章,但又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必要补充;

2、不同于以个人身份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专栏的小言论,但却是小言论的必要扩展和深化。

三者相互依存,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各显神通。

#论坛评论的优势和写作要求

1、在人称上,跟评论员文章通常采用的第三人称的称谓方式不同,论坛文章可以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议方式,将“我”置峰评论之中,以个人身份独自发表见解,这就有助于克服或避免自上而下指令式的生硬语气,有利于促进作者与读者间的平等交谈和亲近感。(即使是专业评论员或领导干部撰稿,但一旦进入论坛园地,也就自然以普通作者或读者的身份与众多读者平等地进行交谈,这有助于消除或弱化“官腔”,改进文风。)

随着作者队伍的日益扩大,自然有利于议题的清新多样,有利于语言表达的多姿态多彩,这就决定了论坛评论的风格将会日益纷呈异彩。

2、便于输入作者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新闻信息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由头和论据,以增强言论的新闻性和吸引力。

3、有助于强化议论的理论色彩。

作为思想性导向性较强的论坛评论,贵在理论上启迪人们的心扉,升华人们的认识。比起专栏小言论,显然有着明显的优势。

4、便于就不同的或偏颇的见解展开探讨和商榷。

在专栏内可以就有关论题发表的言论中的不同的见解或者偏颇的、不全面的见解展开同志式的讨论、商榷和补正,从而形成互补共生的态势,有助于深化认识,启迪思路,发挥论坛的民主气氛。显然,这是以编辑部名义撰写的评论所难以企及的,也比小言论有更为广阔的回旋天地。

应用与操作:自选题目和素材写一篇论坛评论(字数千字以内)

*经济漫谈的含义

是一种涉猎日常经济工作和社会经济生活,新闻性与政论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署名经济评论。

#经济漫谈专栏评论日趋重要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经济宣传包括经济评论日益重视,经济漫谈式的言论也曾有一度有所活跃。然而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经济评论随之受到冷遇而陷入“万马齐喑”的困境。

直到70年代后期“四人帮”一伙的垮台,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已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新闻媒体的经济宣传日益显得重要而日趋繁荣。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新阶段,处在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时刻。在新旧体制的此消彼长中,各种社会问题与经济问题互相交织,充满了矛盾冲突,现实的需求正是经济评论包括经济漫谈专栏评论兴旺发达的基础。为此,经济评论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诸多新闻媒介的各种经济漫谈专栏纷纷登台亮相。#经济漫谈专栏评论的写作要求

1、贴近经济生活

写作经济漫谈要善于观察经济现象,发现经济工作中的矛盾和弊端,探索经济运行的规律,力求使选题和立论贴近经济生活,加强针对性,强化导向效应。

2、有一点前瞻性见解

当前,处于一个深化改革的变革时代,人们不仅想知道眼下发生的是怎么回事,还希望知道经济生活将要发生或必定要发生的一些现象和变化。这就要求经济评论尤其是漫谈式的专栏言论的选题立论有点新意,有点前瞻性的独到之见。为此,要求作者的视野更宽一些,视角更新一些,评析更深一些。前瞻性指的是在写作时,善于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全局,通过经济形势的分析,市场的分析,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从一时一地一事的具体动态中触摸经济发展的脉搏,提出带有提示性或预见性的主张和建议,以推动改革和经济运行的良性发展。为此,才不致使言论成为“拾人牙慧”之作,而产生一种难能可贵的导向功能。

3、虚实结合,深入浅出

写作经济评论,时常涉及到经济理论和业务问题、经济术语和名词概念问题、专业门类的种种专业问题,因此,只是就经济谈经济、就业务谈业务,往往会导致“内行不爱看,外行看不懂”的不良效果,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我们做到虚实结合,深入浅出。

在经济言论写作中,虚实结合,就是着眼思想、政治、政策、理论、作风来谈经济业务和经济工作问题。之所以要这样,这是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而政治又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因此,唯有从政治与经济、思想与业务、虚实结合上来论述经济工作和经济领域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启迪人们的思想和认识,才能具有思想性和说服力。

深入浅出,指的是将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蕴含的深奥的经济规律,以浅显、通俗、明了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所谓深入,就是要把握经济规律,对情况有透彻的了解,能

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至于浅出,决非浅薄、粗俗之意,而是指在对事物有透彻认识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

*赞誉式专栏评论的含义

赞誉式专栏评论是一种运用赞誉方式进行表述和评论的专栏式言论。

*针砭时弊的含义

既能够抓准矛盾,摸清病情,找准“穴位”,敢于切中时弊,又善于针炙诊治,对症下药,旨在提高思想认识,治病求人,祛邪扶正,把事情办好,针砭式专栏评论就是这样一种运用针砭方式进行表述和评论的专栏式言论。

*随感式专栏评论的含义

以随感进行表述的专栏言论,旨在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或困惑,通过提醒、呼吁、启迪、期待等方式,明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愿、感想、预见和建议,以唤起人们的注意,及早地引导舆论,制止或预防某些不良行为、不良倾向、不良后果的发生和发展,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健康地开拓前进。

#赞誉式专栏评论的任务和要求

任务:通过对正面典型的赞誉评价,扶持正气,鼓舞干劲,表彰先进,倡导新风,肯定新鲜经验,唱响主旋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1、赞誉的要求

一是明确赞誉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那种为赞扬而赞扬的就事论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是对赞誉的对象理应怀有真挚的感情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是多侧面的选择赞誉对象。

2、增强赞誉效能的方式方法

一是通过个别上升到一般,以强化引导效应。

二是注重多角度立论,进行别一具一格的赞扬。

三是在说理议论时,恰当地运用对照手法,以反面衬托正面,形成褒贬对照,有助于显示事物的实质和意义。

四是善于通过论辩说理,以赞扬先进,借助论辩,从思想上澄清了是非,也正有效地扶持了正气。

#针砭的指导思想

一、心中有秤,怀揣标尺。(也就是说在选题立论时,务必时时事事以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尺,矢志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既要敢于正视矛盾,切中时弊,又能够积极地对症下药,指点迷津。针砭时弊最忌吞吞吐吐,隔靴搔痒,也最忌冷嘲热讽,辱骂恐吓,而不考虑效果不讲究策略的鲁莽态度。)

二、批评人或事要与人为善,注重政治,考虑效果。(写针砭式言论在批评时常常容易出现简单生硬、片面指责甚至否定一切的情况。因此,在针砭说理时,格外需要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承受程度,力求做到尖锐而不失分寸,深刻而恰到好处。)

三、明确针砭的宗旨即针砭个别旨在教育一片。(批评“这一个”旨在触动“这一类”。正因如此,就事论事、消极贬斥均不可取,贵在高屋建瓴,注重说理,深刻分析,在破与立的结合上积极引导,以促使消极因素向积极方面转化。

#针砭的艺术

1、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2、多侧面寻求新角度

3、以类比、对照、拟人等手法进行生动活泼的针砭

#论辩原则和要求

以诚相见,以理服人。(在开展论辩过程中,常常容易出现盛气凌人、强词夺理、感情用事的情况,以致使人难以接受,甚至产生反感。为此,在论辩时特别要强调以诚想见,平等交流,以理服人的原则和态度。以诚相见,与人为善,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论辩氛围;以理服人,实事求是,也方能产生良好地论辩效果。凡事都有个道理。“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歪理最怕真理。在论辨时,讲不出道理,就难以说服别人,也难以驳倒歪理,对方就不会买你的账。唯有以诚相见,以理服人才有可能体现论辩的意义,发挥论辩的作用,达到论辩的预期目的。)

#随感式专栏评论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一是善于从矛盾和变动的信息中选取由头,萌发灵机和感想。

二是社会责任心和政治上的远见决定随感的价值。

三是真心实意地同读者交流思想和看法。

应用:简析近期《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的一篇赞誉式小言论。第十二章 述评

*述评的含义

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新闻述评。它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新闻领域中的边缘体裁

述评可以说是一种边缘体裁。它介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兼有两者的优势。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从述评的篇幅看,往往述多于评,但它的重点是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

#述评同新闻综合综述的区别

述评和常见的新闻综述不同,新闻综述虽然在形式上接近于述评,但它是以向受众告知新闻事实为目的,主要特点是对某些重要事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它客观地报道事实,一般不进行议论。有时通过提供信息的方式,转述有关人士的见解和看法,也是以客观报道的形式出现。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有时有一些说明或议论的文字,也是为综合性的叙述服务的。述评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是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分析和评价事实,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述评在评论体裁中的地位和优势

述评一般就当前重要的新闻事实进行评述,所以也称为新闻述评。述评大多出自记者的手笔,往往是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对所见所闻的新闻事实或问题,有所感而发,既有述,又有评,所以也称记者述评。这也正是述评的优势所在。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趋势,新闻报道贵在客观和真实,主要是报道事实,让读者从客观事实中得出结论;述评则是叙事和说理兼而有之,使读者既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又可以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意义的分析和探讨。新闻评论要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发表议论,但新闻评论一般不对事实作详细的介绍。它有时配合新闻报道,根据报道中提供的新闻事实立论,有时在评论中用典型的新闻事实作为由头或论据,引发议论。述评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新闻评论体裁,一般都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比较全面的,有时是多方面的介绍,包括典型的新闻事实、概括的情况以及必要的背景材料等,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进行议论。当然,这咱比较只是为说明述评这咱评论体裁的地位和优势,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这种体裁。

#述评发展的趋势

述评也是一种传统的评论形式。我国报刊在“五四”运动前后已经有了这样的栏目。

新中国成立后,述评这种评论形式也时有报见,但不很普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以及形势的需要,述评这种评论形式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现在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述评,一般都有栏目和标题,有作者署名。也有的述评不加栏目,标题也没有“述评”字样,或在副题中说明是关于什么问题的评述。有些报纸上发表的“调查与思考”、“采访札记”、“采访随想”等,在写法上也是有述有评,接近于我们所说的述评。由于述评这种体裁兼有新闻和评论的优势,评述结合,在一般情况下更符合人们阅读和视听的需要。因此,它不仅被新闻媒体广泛运用,而且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在电视新闻宣传中,一改过去没有评论或评论很少的局面,出现了不少具有电视新闻特色的述评性栏目。如《观察与思考》《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今日话题》等。

*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的边缘体裁

[述评的基本特点:

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

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

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下述特点的基本内容:评述结合,以评为本;述中有评,评中有述;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一、评述结合,以评为本

述是评的基础,评是述的目的,两者是有机的结合。述评中对新闻事实的叙述,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述多于评,有时评多于述。叙述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是报道最新发生的事实,也有的是对一段时间内的事实的叙述;有的是具体的描述,也有的是概括的叙述;有的只报道一两个典型的新闻事实,也有的是概述面上的情况,等等。有时在叙述新闻事实的过程中,已经包括了作者的倾向和分析,只要再加以画龙点睛的议论,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二、述中有评,评中有述

述评以新闻事实为基础。这些事实来自实际生活,反映实际生活。述评的评,或者说它所讲的道理,主要是来自对述评所提供的新闻事实的分析。因此,评和述的结合,可以体现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容易被人们所理解。述就是摆事实,评就是讲道理。述评中的事实不是随意选用的,因为它是评的依据,有些事实的选用就是有针对性的。评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本质,阐明新闻事实所包含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新经验、新问题,而不能就事论事。许多述评采取夹叙夹议、边叙边议的方式,述中有评,评中有述,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事物之间的共同规律的高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述评所讲的道理,是作者通过对大量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这也是述评区别于某些推理性评论的主要之点。因此,述评更注重材料和观点的统一。述评所选用的事实,都是服务于评,为了说明观点,或者说要受观点的统率。在一般的情况下,述评的述多于评,但并不是说事实越多越好。在述评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记者所掌握的事实都罗列出来,选择哪些新闻事实,哪些情况作概括的介绍,哪些情况用具体、典型的事实加以说明,都要服从于评,服从于作者阐明观点的需要。

[述评的类型:工作述评、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 *工作述评、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

工作述评

顾名思义是针对实际工作中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进行评述的。

2、形势述评

是对国内外形势,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以及其他领域的形势的述评。

3、事件述评

对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或某些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进行评述。(被评述的事件有时是关系全局,有时是某个地区或某一方面工作中发生的影响较大的问题。)

4、思想述评

是评述当前思想领域中的事件和问题的,侧重于对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状况的分析。

#工作述评、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的特点

一、工作述评涉及经济领域的内容比较多,这是很自然的。一般都比较注意点和面的结合,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这样的评述可以避免就事论事,做到虚实结合,具有普遍意义。

二、形势述评的内容所及,可以是全局的形势,也可以是某个特定地区或某条战线在一个时期、一个方面的形势。这类述评的特点是着眼于形势的变化和转折,着眼于群众普遍关心或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问题和动向,概括全貌,指明发展趋势,帮助人们提高认识,开阔眼界。形势述评的分析更要注意全面和重点的结合,立足局部,放眼全局,论断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

三、事件述评的特点,主要是根据记者直接调查和掌握的材料,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者通过具体事件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思想述评对于带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情况和问题,特别是对那些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带有倾向性的不良现象,结合具体事实,做出明确的、实事求是的评述,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形式,述评在思想政治领域同样应当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要通过自己的评述,引导人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论题新颖,选材精当;即事明理,注重分析;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论题新颖,选材精当;即事明理,注重分析;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论题新颖,选材精当;即事明理,注重分析;夹叙夹议,事理交融”的具体内容

一、论题新颖,选材精当

述评的论题和选材的要求,是新闻性在述评写作中的体现。它的论题即所评述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这样的述评,立论也才会有新意,使受众有新鲜感。一篇述评如果人云亦云、拾人牙慧,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述评所选择的新闻事实首先要充分,就是说要足以说明问题,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不必要的事实,反而会淹没有了述评所提出的问题和作者的观点。新闻通讯主要用事实说话,有时要说明事实的来龙去脉,写得比较详细。述评的事实是为说明问题,揭示矛盾,一般比较简明扼要,所以选择事实也要有的放矢。其次,述评的事实要典型,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述评中的事实可以是点上的具体事实,也可以是面上的经过概括的情况,这要看述评的内容而定。点面结合的新闻事实更能说明问题。

二、即事明理,注重分析

述评要摆事实讲道理,新闻事实是述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述评既不能堆砌事实,也不能脱离事实而空泛议论。人们总是宁愿相信事实,而厌恶空洞的说教。述评以评为本,当然要讲道理,但这个道理应当是缘事而发,即事明理,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这种分析应当是切合实际的、入情入理的分析,这样才能以理服人。受众是会思

考的,述评的作者不能把自己的观点简单地塞给受众,更不能强加于人,而是要通过对事实的分析,给受众以启迪,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夹叙夹议的评述是述评写作的一个重要特色和要求。夹叙夹议就是把叙述和议论,把具体的事实和抽象的议论,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阐明一定的道理。这样的表述方法,可以使观点和材料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这也是议论文的一种传统的表述方法。我国古代的议论文,很多都是用这种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述评的这种表述方法比较灵活。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先述后评,也可以先评后述,关键是要处理好述和评的关系,评中有述,述中有评,两者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有些情况下,述评在叙述事实时就带有倾向性和感情色彩,包含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态度。这样既节省了议论的笔墨,又使叙述和议论能较好地结合起来。还有的述评在叙述事实的时候采取纵横比较的方法,通过不同事物这间的比较,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情况的比较,这样的比较本身,同时也就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和见解。夹叙夹议的述评,还可以叙和议穿插进行,有述有评,边叙边议,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应用:选择报纸上的一篇述评,根据上述基本要求分析其写作特色。第十三章 杂文(杂感、随笔)

*杂文的含义

杂文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还具有政论的性质。杂文兼有文学和政论的特点,是介乎文学和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也可以说,杂文是一种特殊的政论,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为其特点。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

它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艺术上,言辞机警,行文情感饱满,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议论人或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杂文的证论因素和文艺因素。

杂文兼有文学和政论的特点,是介乎文学和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也可以说,杂文是一种特殊的政论,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为其特点。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

它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艺术上,言辞机警,行文情感饱满,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议论人或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专栏评论的一种类型

我国报刊上的杂文,是随着副刊的产生而出现的。我们现在的报刊,不仅在报刊上经常有杂文发表,设置有杂文专栏,而且有许多专栏评论,也具有杂文的某些特点,不仅思想深刻,而且形象生动,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如在报刊上经常能见到的“经济茶座”、“农村杂谈”、“改革随笔”、“市场随笔”、“人生随笔”等都是这类专栏。)

*杂文的内容、风格、形式的特点

一、文艺性的政论

二、强烈的战斗性

1、及时灵活地反映现实;

2、爱憎分明的态度。

三、生动泼辣

1、逻辑性和形象性的统一;

2、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四、简洁精粹

1、言之有物,画龙点睛;

2、简短而有骨力。

#杂文的内容、风格、形式的具体表现

一、文艺性的政论

“文艺性的论文”,这是对杂文、杂感这种文体的极好的概括。这就是说,杂文既包含政论的因素,又包含文艺的因素。它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意思是一样的。它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要有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在表现方法上,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形式和方法,把逻辑的说服力和形象的感染力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杂文、杂感、杂谈、随笔等,都是新闻评论领域中的一种类型。由于这类文章一般论题集中,篇幅简短,多具有由小见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思想政治领域中的一种轻武器,无论表彰先进,或是纠正时弊,都可以轻便灵活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二、强烈的战斗性

1、及时灵活地反映现实

杂文作为一种政论,要紧密联系实际,及时反映现实生活,跟上时代脉搏的跳动。它的选题大都来自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感而发,作出敏锐的反应。

“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这是对杂文这种文体反应敏锐的特点的极好的概括。反应要灵敏,攻守要迅速。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进行理想教育,宣扬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对各种腐朽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杂文作为舆论监督的轻武器,是有它独特作用的。

杂文是一种战斗的文体,必须紧密结合现实斗争进行论述。

2、爱憎分明的态度

杂文的爱憎分明的态度,主要表现在它旗帜鲜明地提倡什么和反对什么。

作者的立场和态度决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倾向。所以,我们现在的杂文也可以说是“遵命文学”,所谓遵命就是要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这样才能立足于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正气,扶正祛邪。

三、生动泼辣

1、逻辑性和形象性的统一

杂文是匕首、投枪,要锋利而切实。但是正如鲁迅说的,“它也能给人以愉快和休息,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他还认为,杂文的战斗作用也在于它能使中国的著作界活跃,因为它贴近现实生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所谓“移人情”,就是杂文除了生动泼辣的风格外,还要有切实的、意味深长的内容,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

杂文要生动,能引人入胜,就要把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杂文作者具有敏锐的思想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入观察,才能做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进行贴切的形象说理。

2、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杂文应当有尖锐泼辣、生动隽永的风格,既不干巴巴地说教,或者板着面孔教训人,也不模棱两可、不痛不痒地说空话。生动泼辣的风格,不是单纯的文字技巧问题,首先要注意内容的充实,言之有物。作为文艺性的政论,杂文、杂谈、随笔首先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然后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字技巧也要讲究,但不能单纯的语言文字上下功夫。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许多杂文具有幽默和讽刺的特色,受到人们的欢迎。这样的杂文生动泼辣,富有杂文味。但是,幽默含蓄不等于卖弄,如果含蓄让人不知所云,那就不成其为杂文了。讽刺不等于谩骂,也要讲道理。恰当的讽刺有助于说理,而谩骂则相反。

恰当的幽默讽刺,妙趣横生,不仅表现了生动泼辣的风格,而且有助于说理,使人们在略杂文的思想内容的同时,也能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

四、简洁精粹

1、言之有物,画龙点睛

杂文是匕首、投枪式的轻武器,要迅速反映现实,所以一般篇幅都比较短小精悍,而不能长篇大论。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实实在在地讲道理,说真话,讲真理,在精而不在多。

杂文就事论理的多。许多杂文都是针对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在有些情况下,杂文采取寓理于事的表述方法,作者出面议论则画龙点睛,着墨不多正中问题的实质。在描述褒贬对象的时候,也要画眼睛,抓要害。

“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所谓画眼睛,就是在分析说理的时候,要抓住最能所映事物本质的特点,要看到问题的实质,不在细枝末节上浪费笔墨。特别是论战性的文章,更不能让论敌牵着鼻子走。

有的杂文议论并不多,但三言两语就能把主题点破,这就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字修养。有些随笔看起来好像随意下笔,其实并不随意。作为散文的一种,好的随笔形散而神不散,行文落笔都会围绕主题的要求,能让读者心领神会。

2、简短而有骨力

杂文的短是形式,更重要的还在于内容的精。思想精辟,文字简洁,两者应当是相得益彰的。杂文要言之有物,要把革故鼎新、激浊扬清的内容,把作者思想的精华,凝集在简洁的篇幅里,才能有骨力,才能发挥匕首、投枪的作用。

简洁而有骨力的杂文,首先是在于内容的精粹。当然,在文字上也要力求简洁。从鲁迅的手稿选集中可以看到,他的文章都是经过精雕细刻、字斟句酌的,表现了他在创作中一丝不苟的精神。

[杂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题材广泛,思想深刻;

1、在广阔的领域严格选材。深刻挖掘主题,思想要深刻

2、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着眼于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倾向

二、形象说理,巧喻善比

1、借助形象说理。选择典型、鲜明的形象

2、巧喻善比。由实见虚,由此及彼

三、突出重点,全面分析

1、着眼重点,想到全局。既不能面面俱到,又要避免片面性

2、实事求是,辩证分析。既切中时弊,又讲究分寸

四、主题严肃,笔法灵活

1、严肃而深刻的主题,灵活而幽默的论述

2、杂文的形象性、知识性、趣味性

*选材和主题的特点

杂文的触角可以伸展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和各个角落,选材的范围很广。但是,它不能随意选择一些材料来就事论事,而要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那些反映实际生活的,能代表某种思想或反映某种倾向的典型,通过分析,来说明比较深刻的道理。

#选材的广泛性

选择材料要严格,便于就事论理,同时要经过对主题的提炼,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鲁迅在1931年写的《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中曾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

#主题思想性

*大和小的关系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杂文、随笔一般不去论述重大的问题,常常是通过社会生活中一些具体的事情,有时是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小事”,引发议论,阐明一定的道理。这就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这就要求作者对当前的形势和党的政策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对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动向也比较清楚,从而选择恰当的题材和事实,针对当前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倾向发言。当然,在论述的时候不能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通过具体的事情讲出深刻的道理,所言者小,所见者大。

*全面分析和突出重点

1、着眼重点,想到全局。既不能面面俱到,又要避免片面性

杂文短小精悍,一般不去全面地论述某个问题,而是从一个问题的某个侧面或某个角度落笔,这样便于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杂文既不能面面俱到,不痛不痒,又不能为了强调某一个方面而犯片面性的毛病。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立足局部,放眼全局。

#实事求是,辩证分析

杂文的说理既要有所侧重,又不能顾此失彼;既立足局部,又胸怀全局。这是防止片面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辩辩证分析的方法,就是要注意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的看问题;要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不能只从静止状态来观察事物。同时,对一个事物要看到它不同的方面,既看到优点,也看到缺点;既看到成绩,也看到不足;既看到今天的状况,也要看到明天可能发生的变化和面临的问题,等等。这样说,并不是在写作的时候什么都要写到,而是要对事物有准确的判断,下笔的时候留有余地,掌握分寸,不要把话说绝。总之,要从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作出分析。

*严肃和风趣的统一

杂文要革故鼎新、激浊扬清,主题要严肃而有深刻隽永的意味。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和论述方法却是灵活多样,笔法不拘一格。

#内容严肃和说理风趣的关系

杂文针砭时弊的比较多,大都具有幽默和讽刺的特点。鲁迅的许多杂文就是运用幽默和讽刺的笔法,既引人发笑,又发人深思,使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受到启迪。幽默是一种健康的品格,和低级趣味完全是两回事。有些意见不便直说,采取含蓄婉转的表述方法,有点幽默感,效果会更好。这就要求作者要善于联想,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段。

讽刺一般带有幽默的成分,能把话讲得尖锐而有风趣。有些消极、落后以至腐朽的现象,只要公之于众,就有讽刺意味。鲁迅曾经这样论述讽刺的作用,他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不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他特别一提,就动人。”

应用:选择一篇杂文,分析其写作特点。第十四章 广播评论

*广播评论的概念

从体裁的角度看,广播评论是按照广播的传播特点,以便于口说耳听的方式撰写、制作和播出的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广播新闻体裁。

广播评论是通过媒介、面向广大听众阐述对于客观事物见解和看法的一种体裁。

#广播评论是广播按自己的传播方式移植和改造报刊评论体裁的产物

首先,广播评论的特点是便于口说耳听。新闻评论早在广播出现以前,就作为报刊体裁存在着。广播这种后起的新闻媒介在移植新闻评论的同时,也按照自己的传播特点逐步改造这种体裁,从而形成了不同于报刊评论的表态方式。

重视事实论据,语言通俗如话、结构脉络简洁、重点处不辞繁复等等。这一切归结起来,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广播的传播特点,方便声音表达,争取琅琅上口、悦耳动听的传播效果。

其次,广播评论具有政论性。所谓政论性,指以说理为主要手段,着重从思想、政治、伦理的角度,阐述对于新闻事件和现实问题的见解,藉以指导社会实践、引导社会舆论。正是由于这一属性,即使反映同一新闻事实,广播评论同其他广播体裁也判然有别。广播评论主要通过议论,从政治、思想的角度分析事件的实质及其影响,它的说服力在于中肯地触及问题的症结。广播评论的政论性既是它体现新闻评论体裁特征的关键,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广播新闻体裁的根本界限。

*广播的传播优势和劣势

广播运用由电波传送的声音符号表达内容。认识广播的传播特点,关键是认识在电波传送的条件下,声音符号的表现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声音包括有声语言和音响。与文字相比较,在日常交流中运用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直接拆诸口说耳听,更为方便、快捷,几乎不受接受者的文化程度的限制,可以拥有更多的听众。

声音也同样存在不如文字的弱点或劣势:稍纵即逝,过耳不留,只能即时听知;不易保存,多次转述容易“走样”,甚至截然相反;听的人不拥有选择权,不易把握重点,因而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通过电波传送,声音插上了“电翅膀”,它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电波的速度相当于光速,可以把表现内容的声音顷刻之间送到覆盖区的任何地方。但与此同时,在电波传送的条件下,说话人与听话人存在着空间距离,声音脱离了具体语言环境,丧失表情、动作等辅助手段;传、受双方不能进行直接交流,听众容易因被动接收而陷于半收听状态,更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说话人失去了直接的反馈,也难以随时改进表达方式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播的声音传播,是自然形态声音的表达优势和劣势的两极化发展,是更加巨大的传播优势和更加不易克服的劣势的对立统一。

*听众的接收状态

一是由于较少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听众的绝对量大;二是按接受能力划分的层次多,在成年人中至少多了文盲、半文盲两个受众群体;三是整体的平均接受能力低于报纸的读者;四是多数听众处于半接收状态;五是在同一时间里一般只能选择一种媒介,不像读者那样可以同时翻阅几份报纸。由于听众经常处于半收听状态,因而对于广播评论个性的发展无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新闻评论论政性特点的两重性

政论性作为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之一,以说理为基本表现手段。任何说理都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都必须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方法,也都带有一定程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而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一方面可以扩大作品容量、增强作品的思想深度,另一方面也可能给受众带来理解的困难。因此,政论性的广播评论中具有容量大、内蕴丰富和浓缩度高、不易理解的两重性。

*媒介、听众因素的稳定性和体裁因素的可塑性

广播的传播特点,来自它的传输系统和符号系统;只要声、电的物理性能不变,其本质特点就将是稳定的,并不因传输技术和设备的进步而改变。受众的状况,作为个体虽然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作为整体也是相当稳定的。而广播评论作为体裁本来就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而且本身仍然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无疑是三者之中最活跃、最具可塑性的因素。从这三个因素的基本态势看,当然只能体裁服从媒介、受众,适应媒介的传播特点,适应听众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接受习惯;如果反过来要求媒介、受众适应体裁,那就无异削足适履,也就无所谓广播评论了。

#广播评论个性发展的必然性

1、媒介、受众对体裁的影响。新闻评论的内容,往往需要经过一番思考和琢磨才能透彻理解,而广播的声音传播却几乎没有为听众提供想一想的条件。在稍纵即逝的条件下,听众很难既专注收听又认真思考。

听众状况的影响,也大致如此。如果说听众数量多,是各种广播新闻体裁都可以享有的优势,那么听众层次多、平均接受能力比较低和经常处于半接收状态,则给广播评论提出了这样那样的难题。如一则评论是不是能满足不同层次听众的需求,又怎样才能满足这种需求?怎样处理才能既让接受能力较低的听众能够理解,也能引起接受能力较高的人的兴趣?

怎样使说理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唤起他们的接收兴趣,进入专注接收的状态?这些都是广播评论需要经常认真对待、精心处理的问题。

2、优势与劣势的性质。无论来自媒介还是受众的优势,实际上都是潜在的,即它们只是提供某种条件或可能性;只有善于恰当利用,才能成为实际的传播优势。而它们的劣势则是实在的,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有效地消除或克服,它就必然构成某种传播障碍,从而影响传播效果。

3、媒介、受众、体裁的主从关系。广播的传播特点,来自它的传输系统和符号系统;只要声、电的物理性能不变,其本质特点就将是稳定的,并不因传输技术和设备的进步而改变。受众的状况,作为个体虽然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作为整体也是相当稳定的。而广播评论作为体裁本来就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而且本身仍然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无疑是三者之中最活跃、最具可塑性的因素。从这三个因素的基本态势看,当然只能体裁服从媒介、受众,适应媒介的传播特点,适应听众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接受习惯;如果反过来要求媒介、受众适应体裁,那就无异削足适履,也就无所谓广播评论了。

#广播评论个性发展的方向

从广播的传播特点和听众状况出发,丰富和完美广播评论个性特点,使它能够在广播的传播条件下,尤其是在稍纵即逝、不易保存、不能微观选择的不利条件下,让平均接受能力较低的听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如果背离这个方向,那么广播评论在个性发展方面的任何努力,不仅都可能落空,甚至还可能陷于南其辕而北其辙的境地。

*广播评论的主要特点

1、短小精悍;

2、浅显明快;

3、平易近人;

4、上口动听。

*“省意”原则

所谓“省意”,就是精练内容,剔除一切无关紧要的东西,集中讲非讲不可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整体上长话短说,而在关节点上充分展开、过细分析,让听众一听就能理解其实质,明白其所以然。

*控制论述的抽象程度

“浅显明快”这个特点的核心,是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处理政论性内容。如果忽视内容方面的努力,孤立强调语言通俗、口语化,就难免陷于庸俗化和浅薄的泥坑。

*化解抽象内容听知困难的常用方法

1、运用听众熟悉的事实和其他材料证明和说明论点,丰富论述的血肉,为听众创造经由具体、形象理解概括、抽象内容的条件;

2、调动各种表现方法,如解释、举例、比喻等,为简单明白地说理服务;

3、表达简洁明了,包括叙事有条不紊,说理脉络清晰,论断直截了当。

#广播评论特点的相对性

广播评论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特点。所谓相对性,是指它们虽然不是广播评论所独有的,但却有特殊的意义或独特的要求和处理方法。

短小精悍

广播评论强调短小精悍,主要是为了适应听众专注收听的耐久力。从这个特定目的出发,短小精悍不仅要求短而有物,而且要求短而易知。要在篇幅短小的前提下,兼顾“有物”和“易知”,就必须力求“省意”,而不能一味“省文”。“省文”—压缩语言文字,固然可以节省篇幅,但也可能增加评论内容的听知难度。

2、“浅显明快”这个特点的核心,是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处理政论性内容。如果忽视内容方面的努力,孤立强调语言通俗、口语化,就难免陷于庸俗化和浅薄的泥坑。浅显明快这一特点所强调的虽然是“浅出”,但却是以深入基础、为表达深刻的内容服务的。

3、平易近人。“浅显明快”这个特点的核心,是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处理政论性内容。如果忽视内容方面的努力,孤立强调语言通俗、口语化,就难免陷于庸俗化和浅薄的泥坑。

4、上口动听。(这是由声音传播决定的特点。广播评论拆诸说和听,说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人,这就等于给它的内容插上翅膀,就可以收到“无翼而飞”、“不胫而行”的效果。)上口动听,分别指说的人(传播者)和听的人(听众)的感受,二者虽然并列,虽然都依靠传播者的自觉努力,却有主次的分别。不上口固然不动听,但是上口却未必动听,比如空话、套话、“痞子语言”大多很“上口”,只能惹人厌憎,哪能动听?所以,上口必须服从、服务于动听。

#树立面向听众观念是掌握说理艺术的根本

“浅显明快”这个特点的核心,是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处理政论性内容。如果忽视内容方面的努力,孤立强调语言通俗、口语化,就难免陷于庸俗化和浅薄的泥坑。

1、以平等的态度说理。毛泽东曾经指出“当着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老是想着„我多么高明‟,而要采取和读者处于完全平等地位的态度。”体现在广播评论中,就是善于以商量的口吻、交换意见和方式说理;把说理的重点放在启发思考上头,而不是把结论生硬地塞给听众;相信群众的识别力,防止注入式的说教。

2、从听众最关心的角度说理。有两种基本的处理方式:一是捕捉并突出多数听众的共同关心点。二是从与论题关系最密切的那部分听众关心的角度出发。

3、带着感情说理。这里说的感情,包括对于事物和听众的情感。带着感情说理,就是或者与听众共爱憎、同哀乐,或者以自己对于事物的喜怒好恶感染听众,把两种情感统一于说理过程中。广播评论中的情感,往往融注在议论和叙事之中,通过语词、声调、节奏等表现出来。

*广播谈话的概念

第二篇:新闻评论写作笔记

“新闻评论写作”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关系(区别)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1、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事实,作者的倾向、情感、意见是包含在事实的叙述之中。它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它的特点是议论说理,直抒己见。

2、新闻宣传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要发表意见。新闻报道是无形的意见,新闻评论是有形的意见。所以,新闻宣传既要有报道,又要有评论。它们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有哪些特点

新闻评论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1、新闻性

① 现实的针对性。立论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表意见。

② 强烈的时效性。对现实作出及时的反应。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③ 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

④ 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① 面向广大受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

② 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四、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1、引导的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的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的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的态度。

4、深化的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明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五、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

1、新闻宣传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正面宣传也应该包括舆论监督的内容,这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鞭挞假恶丑正是为了弘扬真善美。因此,新闻评论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和不正之风,对这些不良现象和风气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这也正是为了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2、我们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本着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法律为准绳,以政策为原则,以事实为依据,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团结,维护稳定。既要对丑恶现象和腐败行为嫉恶如仇,又要掌握政策,以理服人;既要指出我们前进中的问题,又要分析问题的实质和产生的原因;既要反映人民群众的疾苦,又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鼓舞,看到希望。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重点章)

一、什么是选题

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

二、什么是立论

新闻评论的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诊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三、论题从哪里来

新闻评论选题要求在于,它所评论的对象和范围应当是选择当前具有迫切意义的、有着普遍引导作用、又能配合整体的新闻宣传部署问题。为此,在选题时务必首先明确选题的根据,拓宽论题的来源。

其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这些不仅是选题的重要来源,而且有助于选题和立论体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赢得人们的重视。

其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这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结合实际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的好教材,也有助于评论选题富有新闻性和时代感。

四、立论的基本要求

一篇成功的新闻评论作品,立论应具备这样的基本要求: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和前瞻性。

1、立论的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的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体现和增强立论的针对性:①针砭时弊,对症下药;②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③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2、立论的新颖性。①论题的新颖;②见解的独到;③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④选取新的立论角度;⑤交锋中闪现亮点。

3、立论的准确性。立论的新颖就以准确为前提,立论违背了准确性,就失去使人信赖的基础,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引起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立论准确,舆论导向方能正确,方能为党和人民造福;否则,就会给党和人民带来祸害。准确性的具体要求表现在:①论点的准确,包括概念、论断、提法和分寸把握的准确;②论据和引语的准确;③完整、准确地阐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④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断。

4、立论的前瞻性。前瞻性指的是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立论的前瞻性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这些要求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优秀的评论作品,总是将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

五、选题和立论的前提——调查研究(为何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评论权)

选题和立论的前提在于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搞好调查研究。这是因为:

1、选题和立论都需要掌握政策和法律,了解实际情况,充分占有材料,而这些都离不开调查研究。

2、正确的结论只能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唯有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避免和克服片面性,产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

3、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这样去做,才能预防和医治主观和武断,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

4、写评论总是要了解读者对象,了解对方心里在想些什么,有些什么思想疙瘩。而要掌握这一切,事先不作一番周密有效的调查研究,显然是不行的。

总之,调查研究是选题和立论的前提,也是选题和立论的途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评论权。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

一、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标题的区别

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的新闻报道与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的新闻评论,由于自身特点和体裁样式的差异,二者的标题在内容、形式、结构及制作要求上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1、制作的目的不同。新闻标题以提示主要的新闻事实和相关的重要信息为目的,以此吸引受众的兴趣;评论标题以提示论题或作者的见解、意向为目的,以此引起受众的关注或思考。

2、表现手法不同。新闻标题多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作者的态度和倾向性往往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表述之中,即使做出评价,一般也较为含蓄;评论标题往往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倾向,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3、结构方式不同。新闻标题的结构较为复杂,常为复合型结构,主题与辅题的组合方式较为灵活多样;评论标题的结构较为简单,多为单一型结构,只有一行主题,个别情况下有辅题,大都以副题形式出现。

4、写作要求不同。新闻标题在简练的同时一般较为具体,重在对新闻事实的恰当概括,实题较多,句式较为完整;评论标题相对较为抽象,重在对论题、论点的准确提炼,虚题较多,句式上较为灵活,在“炼字炼意”上要求更为严格。

二、评论标题的主要(重要)功能

评论标题的功能有四个方面:

1、概括论题范围。在评论标题中概括论题范围和评析对象,让受众通过标题清晰地了解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议论的问题,是评论标题的一个重要功能。

2、昭示中心论点。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新闻评论,用标题的形式直接表明其中心论点和主要见解,使其最有价值的内容——思想、观点和看法凸现出来,是评论标题的第二个重要功能。

3、表明作者的态度。对于一些是非界限、政策界限不够明了的事物或问题,在评论标题中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态度和意向,并以此体现评论的是非判断的价值判断,是评论标题的第三个重要功能。

4、吸引受众注意。评论标题的最终目的是吸引受众的注意,调动他们阅读(或收听、收看)评论正文的兴趣,这也是评论标题的第四种功能。

三、评论标题的要求(评析)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闻评论标题的各种功能,在制作过程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题文一致。评论标题所概括的论题、所提炼的观点、所涉及的事实等应与评论的内容相一致。

2、意向鲜明。对评论所分析的事物或议论的问题,标题中应有较为鲜明的是非判断或价值判断。

3、言简意赅。评论标题的句式要简洁,文字要精炼,题义要深刻耐读。

4、生动引人。运用多种拟题手法和修辞手段,使评论标题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生动引人的方法:

⑴ 转换句式、语气,改陈述句为假设、疑问、感叹;

⑵ 活用成语、俗语,包括直接引用和变化引用(易字法和谐音法);

⑶ 巧用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双关、对照、回环。

四、运用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分析修改一两篇评论标题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重点章)

一、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

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是:

1、论据和论点的结合。这是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实践表明,新闻评论的说理和论述唯有体现论据和论点的统一,才具有说服人的力量。

2、虚和实的结合。在评论写作中,虚和实是矛盾的统一。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人们常说的新闻评论要善于务虚,指的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合事实和矛盾进行分析和说理。

3、破和立的结合。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破立统一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正面立论的评论,需立中寓破;二是以批驳错误观点为主的评论,则需破中有立。

4、严肃和生动的结合。严肃和生动结合是一条不容忽视的说理论述的原则和要求。作为严肃的文体,文字很容易导致枯燥乏味,让读者提不起兴趣。所以在论述时特别要讲究生动形象,务求体现严肃的论题与生动风趣的表述的结合,体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体现抽象的论述与具体形象的文字表现的结合。

二、论点和论据

1、所谓论点,就是指作者对所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和所持的立场和态度。

2、在评论写作中,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说明论点的证据,就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

3、评论的论据主要包括两大类:

① 事实性论据,包括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以及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

② 理论性论据,包括经典作家所揭示的业经实践证实为人们所公认的有关结论、论断、理论、原理;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现行的法令、条例;科学的定理和法则;公认的道德规范;古今中外带有哲理性的格言、谚语等。

③ 除此之外,还有以故事、典故为论据的。

4、在运用论据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论据务必正确、真实、恰当,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二是选择论据要考虑写作的背景和读者的特点。

三、论据和论点是怎样统一的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就是全面掌握材料,“求是”就是从占有的大量材料中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掌握其规律。坚持了这条原则才能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也才能使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其次,正确处理好论和论点的辩证关系。在评论写作的构思阶段,对待材料和论点的正确态度是材料在先,论点在后,从充分的材料中引申出论点。由构思进入表述阶段后,论点处在统率地位,论点要统率论据,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因此,论据不在多而贵在精。力求置论据于论点的统率之下,寓论点于论据的分析之中,使论据和论点恰当地融合起来。

再次,掌握论证的具体方法,有助于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增强说服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和反证法。

四、为什么写评论采用事例来证明论点(例证法)是一种有效的论述方法

一种观点、一个结论,往往是通过许多事实得来的,所以发现并抓住事实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提示出事实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论点,自然有着很强的说服力。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事例要真实、典型、有代表性,引用古代事例尤需切合现实情况;二是要注意提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辅以切实的分析和说理,防止观点加例子的简单化和表面化倾向。

五、为什么说虚实结合是评论写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方法

新闻评论从宏观上看,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务虚的,另一类是务实的。但是,实际上虚和实是对立的统一,两类评论尽管侧重点不同,却都需要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现象和本质的结合,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政治和业务的结合。也就是说,说理论述应当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论述具体的工作问题和业务问题时,不能就事论事,而要透过具体的业务问题,从党的方针政策和思想方法、工作作风的高度做出分析。在论述理论政策性的问题时,不能空泛议论,而要联系当前的工作实际和读者的思想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说明。

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才能有助于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六、严肃与生动结合的途径和要求(分析一篇言论,指出严肃生动结合得怎样)

1、由事入理,事理相融

2、平易近人,理情并茂

3、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使思维的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七、说理论述的操作方法(评析)

1、据事议理的方法。(运用依托配合法或输入式融合法写一篇短评或小言论)道理、结论总是从客观事实当中,从实践经验当中引申和概括出来的。因此,要把道理说明白,容易让人接受,就得依靠具体的事实材料。

据事议理操作方法:①依托式配合法:配合新闻报道依托新闻事实;②输入式融合法:直输作者见闻为由头和论据;③夹叙夹议式糅合法:多层次地即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体现出事理融合的要求。

2、比较分析的方法。(用比较分析法从身边感人事例分析改革必要性)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的比较和具体分析来论证或说明论点。

比较分析的具体化方法:①纵横比较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历史地全面地认识现实,发现事物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②对比法:将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论述,以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低优劣的反衬,进而在相互联系和比较中展开由表及里、有破有立的分析说理;③类比法: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将它们的共同实质形象而又机智地显示出来。

3、论辩交锋的方法。(分析一篇言论在论辩交锋时采用什么方法)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

论辩交锋的具体方法:①思想交锋;②辨正的方法;③批驳的方法。

4、算账说理的方法。(用推演算账法论证节约时间的重要性或浪费时间的危害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推演、比较和折合计算,进而对事物作出说明和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提示其本质意义的一种科学的分析说理的方法。

算账说理的功能:一是帮助提出问题;二是有助于说明和论证论点;三是增强言论的文化内涵;四是使抽象道理生动形象。

算账说理的操作方法:①统计算账;②推演算账;③折合算账。

八、为什么要论辩交锋

1、论辩交锋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

2、写批驳性的评论文章,自然要展开论辩交锋,即使写正面立论性的评论也往往离不开论辩交锋。不经过论辩交锋,不把有关的模糊观点、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加以澄清和匡正,正确的观点是立不起来的,更难以深入人心。

3、就评论写作本身规律来看,也需要论辩交锋,敢于并善于思想交锋,正是评论能否达到透彻说理的一条有效途径和技巧。文章触及的对立面,自然就要思想交锋,就要面对面地展开论辩和商榷,就要从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论述也就能够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有起有伏,善破善立,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九、论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二是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实事求是地区别对待。

三是划清政策界限,防止“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影响。

四是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十、为何说破和立的结合在说理论述中有重要意义

1、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

2、评论要说理,就得破除一种观点,树立一种观点。为了树立正确的观点,就得澄清模糊的观点,纠正片面的认识,反对错误观点和倾向;为了批驳错误观点,也需要阐明正确的主张。

3、就评论写作本身的规律来看,为了深化说理,也需要破和立的结合。文章有了对立面,论述就能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结构(重点章)

一、评论的结构原则

新闻评论的结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1、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考虑文章的具体内容,根据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的实际情况、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围绕论题和中心论点组织安排材料及观点的前后顺序。

2、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评论的结构布局要考虑受众的实际状况和需要,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认识规律和心理需要来安排评论的逻辑思路和篇章结构。

3、从不同的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评论的结构布局要适合体裁的特点,也要体现作者的特色和风格。在遵循评论的基本原则和写作规律的前提下,在开头、结尾和谋篇布局上显示作者的个性特征。

二、评论的结构要求(评析)

事实证明,好的新闻评论作品,其结构应符合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详说什么略说什么,选择哪些材料和观点,它们之间如何配合、衔接与过渡等等,以使文章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总体布局恰当合理。

2、层次清晰。合理安排评论各部分、各段落间的层次关系,可以使评论的结构“纲举目张”,层次分明。

3、逻辑顺畅。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新闻评论,应讲求其结构布局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

三、评论的结构方式(分析一篇评论的结构方式)

1、归纳式结构。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总论。

2、演绎式结构。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

3、并列式结构。将总论点分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证。

4、递进式结构。对论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分析。

四、评论的开头的要求与形式(评析)

1、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也应该在文章或节目的开始部分就抓住受众,吸引他们的注意,引发他们的兴趣。因此评论的开头要求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开头的形式:①摆出结论;②提出问题;③亮出靶子;④交待意图;⑤由事入题。

五、评论的结尾的要求与形式

1、评论的结尾的基本要求是简短有力,不落俗套,即不要拖泥带水,避免空话、套话。

2、结尾的形式:①呼应开头;②作出结论;③提出呼吁;④引发思考;⑤举一反三。

六、运用评论开头、结尾的基本写作要求写作一篇评论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文采

一、新闻评论如何写得有文采(评析)

为了把评论写得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在说理论述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根据新闻评论的特点,在语言和文风上需要首先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学习和实践。

1、深入浅出

①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明白晓畅的论述相结合;要对所评论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

②了解群众的特点和要求。掌握群众的认识规律和理解能力;联系群众的切身经验讲道理。

③运用群众的语言。群众的语言表现实际生活,通俗而生动;反对艰深晦涩,故作斯文;避免空话、套话和各种八股腔。

2、形象说理

①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论据和由头的形象性;由近及远、由实及虚、由具体到抽象的说理方法。

②形象化的语言。深入观察生活,选取恰当的形象;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描绘客观事物,突出其特点。

③巧用诗文典故。运用成语典故和古代诗文中富有哲理的形象;弄清原意,运用恰当。

3、以情动人

①有感而发。有所为而作和有所感而发;或爱或憎的态度,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由深切感受而流露的真情实感。

②寓感情于形象。形象的感情色彩;通过形象表达作者的感情;用具有感情色彩的形象打动观众。

③修辞手段的活用。修辞手段的运用和评论的感情色彩;语气的变换,句式的活用,含蓄、幽默的笔法。

4、要言不烦

①道理实在,言之有物。说真话,讲真理,实实在在地讲道理;摒弃空话、套话;反对虚张声势、哗众取宠。

②论题集中,篇幅适度。思想明确,论题集中,行文语气集中;简洁精粹,长短适度。

③字斟句酌,语言规范。炼意,炼句,炼字;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二、分析一篇新闻评论的语言文风特色 第七章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一、新闻评论工作者具备哪些修养(素质或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①提高政治觉悟。评论工作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提高理论政策水平

①掌握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加强政策观念。新闻评论工作的政策性;加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严格按党和政府的政策办事;加强法律观念和纪律观念。

3、打好知识和业务根底

①重视知识积累。既懂政治,又学识渊博;广泛的兴趣、丰富的知识;目光四射,广为涉猎,勤于积累。

②提高业务水平。掌握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和文字修养。

4、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

①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带着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研究和群众观点。

②作风艰苦朴素。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作风;不怕困难的刻苦精神;严谨细致,力戒猎奇、追风倾向。

二、评论工作为什么要重视知识积累

1、新闻评论的写作,也是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新闻评论的对象很广泛,涉及许多不同领域,这就要求评论工作者具有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2、现代科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不少新的学科,新的知识也不断增加,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涉猎的范围。对新鲜知识的掌握和吸收,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某些旧的思想方法的束缚,发挥创造性。

第八章 社论、评论员文章

一、什么是社论

社论(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

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表态的。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是其他评论文体所不能替代的。

二、党报社论何以具有权威性

党报社论的权威性源于:

1、它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

2、社论内容的特殊重要性。

3、党的领导干部具有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社论的传统。

4、在传播渠道方面的独特优势。

三、社论、评论员文章的类型

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社论、评论员文章大体可分为五种类型:阐述型、启迪型、评介型、论辩型、礼仪和纪念型。

四、为何精心写作是一项重要任务

1、社论,尤其是党报社论,是党的喉舌,具有权威性。

2、只有精心写作才能发挥社论重要的和正确的导向功能。

3、集体研究。

4、从草稿到定稿,执笔者要精心构思、认真写作和修改。

5、党委书记要参与或主持整个写作工程,直到最后审阅定稿。

6、实践表明,若干写得较为成功具有一定权威性或文献价值的重要社论,正是通过这样的严格途径而面世的。

五、如何增强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可读性

1、正确地运用人民群众的活生生的语言来写作。

2、适当地引用富有哲理的谚语、格言、成语等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言语、词汇。

3、适当地穿插运用散文的笔法,力求把抽象的道理或事物矛盾讲述得浅显明了、文情并茂、事理融合、平易近人。

六、分析《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的写作特点

第九章 短评(要求会写作短评,依托新闻报道配写)

一、什么是短评

1、短评是一种简短而灵便的评论形式,在发表时有署名与不署名两种。

2、署名短评以个人身份发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样,随着专栏评论的发展,近年来逐渐纳入各种评论专栏之中,单独发表的已不常见。

3、不署名短评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它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就现实生活或实际工作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发表议论和看法。

二、短评的特点

短评的特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短小精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结构简单,文字精炼。

2、新鲜独到。选题新鲜,见解独到,角度多样,讲求时效。

3、生动灵活。说理生动,文字活泼,形式多样,运用便捷。

4、重在分析。就实务虚,缘事议理;依托个别,指导一般。

三、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好的短评,应力求做到“言近而旨远,词约而意深”,这就要求短评在写作时注意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抓住新闻报道中最值得议论之处,评其一点,分析精当。

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精心开头,简化结构,紧扣报道,理从事出。

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由点及面,提炼升华,补充深化,借题发挥。

第十章 编者按语(运用写作要求,为新闻报道配写编后,文前按语;说明性、政论性按写)

一、什么是编者按语

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媒介的编者专用及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二、按语的功能

编者按语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提示说明

2、评介表态

3、提醒建议

4、补充强调

三、编者按语的形式及特点

如果以编者按语在编排过程中与新闻报道或文稿所处的位置为分类标准的话,编者按语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即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由于编排的位置不同,使这三种按语形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特点:

①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内容,只需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和观点;

②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也不拟制标题。

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特点:

①与所依附的报道既相互配合,又相互融合,编者可以直接评价、分析文中的内容和提法,议论的针对性很强;

②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随时评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有助于避免传播中的副作用;

③文字简练、鲜明泼辣,与上下文衔接自然,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心理。

3、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与前两种按语有着不同的特点:

①发表形式上不同,位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结构更为完整,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

②写作要求上不同,写法上更接近随感或短评,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也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③功能上侧重点不同,文前多起强调、提示作用;文中多起注释、点拨作用;编后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

④运用上灵活多样,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图片、图表、漫画等也可以配写编后。

四、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按语是新闻评论各类体裁中篇幅最短、依附性最强的一种,其写作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立足依托,有所超脱。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依据,有所提炼、评介、补充或升华。

2、配合及时,运用灵活。迅速对报道或文稿做出评价与分析;注意不同按语形式的灵活运用与配合使用。

3、文字精粹,点到为止。按语的文字简洁明了,词约意深;议论焦点集中,点到即止。

4、态度鲜明,讲求分寸。鲜明地表达编者对新闻或文稿的态度和倾向;褒贬适度,分寸得当。

第十一章

专栏评论(要求会写作专栏小言论)

一、什么是专栏评论

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也包括当今电台、电视台专门栏目中的评论)。

二、专栏评论的特点

专栏评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群言性。以个人身份发表见解,自由活泼,畅所欲言;语气上平易近人,亲切感人。

2、稳定性。栏目相对固定,体式相近,版面位置、篇幅大小趋于稳定。

3、时代感。一是重视对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思想问题发表意见;二是善于敏锐发现并抓住富有时代特点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新变化、新矛盾、新精神及时发表评论。

三、专栏评论的类型

1、按形式品种来分,可分为专栏小言论、论坛评论、经济漫谈、思想杂感。

2、就作者组成来分,可分为群言专栏、集体专栏和个人专栏。

四、小言论的特性

群言性、微型化、新闻性、形象感。新闻性是本质的基本的特性。

五、论坛评论的优势和写作要求

论坛评论以个人名义自由撰稿,发表己见,在写作上形成了它的若干优势和要求。

1、在人称上,可以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议方式。有助于克服或避免自上而下指令式的生硬语气,有利于促进作者与读者间的平等交谈和亲近感。

2、便于输入作者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新闻信息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由头和论据,以增强议论的新闻性和吸引力。

3、有助于强化议论的理论色彩。作为思想性导向性较强的论坛评论,贵在理论上启迪人们的心扉,升华人们的认识。

4、便于就不同的或偏颇的见解异型探讨和商榷。有助于深化认识,启迪思路,发挥论坛的民主气氛。

六、什么是经济漫谈

经济漫谈作为专栏评论中的重要品种,是一种涉猎日常经济工作和社会经济生活,新闻性与政论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署名经济评论。

七、经济漫谈专栏言论的写作要求

1、贴近经济生活

2、有一点前瞻性见解

3、虚实结合,深入浅出

八、今日谈式的小言论;论坛评论(千字);简析《人民日报。今日谈》赞誉式小言论。

第十二章

述评

一、什么是述评

述评又称记者术语或新闻术语。它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二、述评与新闻综述的区别

新闻综述虽然在形式上接近于述评,但它是以向受众告知新闻事实为目的,主要特点是对某些重要事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它客观地报道事实,一般不进行评论。有时通过提供信息的方式,转述有关人士的见解和看法,也是以客观报道的形式出现。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有时有一些说明或议论的文字,也是为综合性的叙述服务的。

述评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是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分析和评价事实,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三、述评的优势

1、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方向。

2、述评叙事和说理兼而有之,使读者既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又可以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意义的分析和探讨。

3、评述结合,更符合人们阅读和视听的需要。

四、述评的基本特点

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

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

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五、述评的类型

从述评的内容来看,分为工作述评、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

六、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分析述评写作特点)

1、论题新颖,选材精当

2、即事明理,注重分析

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第十三章

杂文

一、鲁迅与杂文

1、鲁迅是杂文写作的大师。

2、鲁迅的杂文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典范。

3、鲁迅的杂文论战性的比较多,对敌斗争的比较多,这是由当时的形势所决定的。

4、鲁迅杂文的特点主要在于从实际出发,根据形势和斗争的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和灵活的笔法,坚定地进行斗争。

二、杂文的主要特点(分析一篇杂文的写作特点)

1、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兼有政论和文艺的因素。专栏评论的一种类型,思想领域中匕首、投枪式的轻武器。

2、强烈的战斗性

①及时灵活地反映现实。有感而发,对现实生活作出敏锐的反应;战斗性极强的文体,舆论监督的轻武器。

②爱憎分明的态度。旗帜鲜明地提倡什么或反对什么;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立足于正确的舆论导向。

3、生动泼辣

①逻辑性和形象性的统一。针对社会生活中典型的事件和问题进行形象说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

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尖锐泼辣,内容充实;幽默讽刺,妙趣横生;注重争论,讽刺而不谩骂。

4、简洁精辟

①言之有物,画龙点睛。笔法如行云流水,巧妙地点破主题;画龙点睛,直指问题的实质。

②简短而有骨力。思想精辟,文字简洁,两者相得益彰;精雕细刻,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三、为何说杂文是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既包含政论的因素,又包含文艺的因素。它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要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在表现方法上,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形式和方法,把逻辑的说服力和形象的感染力结合起来。

杂文一般论题集中,篇幅简短,多具有由小见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思想政治领域中的一种轻武器,无论表彰先进,或是匡正时弊,都可以轻便灵活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四、主题严肃,笔法灵活

1、严肃而深刻的主题,灵活而幽默的论述

杂文要革故鼎新、激浊扬清,主题要严肃而有深刻隽永的意味。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和论述方法却是灵活多样的,笔法不拘一格。

2、杂文的形象性、知识性、趣味性

杂文的形象性、知识性、趣味性应当是结合在一起的。

杂文中的形象,不仅使文章生动而有风趣,有时还能给人以知识;杂文的知识性,对读者起了“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的作用,它的内容同样可以正面阐述某种道理,针砭时弊,激浊扬清。

杂文应当写得有风趣,幽默是作者的智慧和乐观主义战斗精神的表现,所以,杂文的战斗性和趣味性是统一的。

第十四章

广播评论

一、广播传播的特点(优势和劣势)

1、优势:①更为方便、快捷;②几乎不受接受者的文化程度的限制;③声音的直接表现力是文字望尘莫及。

2、弱点或劣势:①稍纵即逝,过耳不留,只能即时听知;②不易保存,多次转述容易“走样”,甚至截然相反;③听的人不拥有选择权,不易把握重点,因而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二、广播评论的特点(分析一篇广播评论)

广播评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项:

1、短小精悍。为了适应听众专注收听的耐久力,不仅要求短而有物,而且要求短而易知,力求省意,不能一味省文。

2、浅显明快。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除了语言通俗、口语化,还要:

①运用听众熟悉的事实和其他材料证明和说明论点;

②调动各种表现手法为简单明白说理服务;

③表达简洁明了,包括叙事有条不紊,说理脉络清晰,诊断超载了当。

3、平易近人。要求:以平等的态度说理;从听众最关心的角度说理;带着感情说理。

4、上口动听。这是由声音传播决定的特点。需要提高语言素养、语言技巧,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端正评论的文风,其中包括:

①坚持语言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的原则。规范化是根本;

②力求语言的内在美、声音美、韵律美。内在美是基础,指文明用语;

③坚持语、文一致的表达原则。

三、录音评论

1、录音评论是以音响为表现内容的必要材料或手段的广播评论形式。

2、运用音响是录音评论同其他广播评论形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3、录音评论的音响取向。录音评论中的音响材料是作为论据的一部分存在的,主要起支持和说明论点的作用;而录音报道中的音响,则是新闻事实的一部分,它同叙述语言融为一体,共同表现或再现新闻事实的全貌。

4、制作录音评论的关键环节。采制录音评论,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①根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需要,精心选择、剪裁音响,使之成为整个论述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②严格划清论点与论据的界限,防止把采访对象表达自己看法的录音讲话,与表达评论主体对于事物看法的论点混同起来;③恰当处理音响与论述语言的关系,既保持论据的完整性,又使它与论点榫卯相应。

四、广播评论的论述语言

1、广播评论的论述语言指的是广播评论中的同音响相对应的语言,是评论主体用来表达内容的所有话语。

2、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在广播评论中,论述语言有五种表现功能:①表达论点;②叙述论据;③表现论述的逻辑关系;④解释和说明;⑤补充、完善音响材料。

五、音响的基本类型

音响有多种分类标准。在广播评论中常用的音响,大致可以按两个标准来划分:

1、按音响的来源,可分为伴随事物发生和因采访发生的两种。

2、按音响在评论中的作用,可分为:①直接表现或说明事物的主体音响;②表现事物存在条件的环境音响;③表现事物过去情况的背景音响。

六、音响的表现优势和局限

1、音响在广播评论中的表现优势主要在于:①增强论述的客观性,赋予它以事实胜于雄辩的表现效果;②增强论述的可信性和权威性,赋予它无可怀疑的说服力;③增强论述的现场感和交流感,赋予它比语言叙述更强的感染力。

2、音响也有它的局限:①伴随事物发生的现场音响不以主观意愿为转移,倾向性不鲜明,有的甚至以噪音形态出现;

②因采访发生的音响依赖受访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还受方言限制;

③某些暴露性的音响,可能影响收听效果,甚至产生副作用;

④相当一部分音响本身不能独立表情达意,需要论述语言补充和完善;

⑤有些现场音响和隐蔽性的音响,还需要克服采录方面的困难。

所以,音响固然可以为广播评论增色,但并非任何音响都可以运用于广播评论,更非有“响”就好。如果忽视它的局限,任意运用,那就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

七、恰当处理论述语言和音响的关系

1、坚持两个原则:音响少而精的原则;论述语言以说理为主的原则。

2、协调论述语言和音响的关系,取决于是否善于利用论述语言,能动地驾驭音响。

3、做好论述语言的声音转化工作,务必紧紧围绕增强声音表达效果这一目标。

①文字表达坚持“我手写我口”。

②口头表达力求准确表情达意。

第十五章

电视评论

一、电视评论的概念

作为一个专业术语,电视评论是电视台制作播发的、以画面和声音表达内容、面向观众阐述对于客观事物看法和见解的新闻评论。

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

2、电视评论是面向广大观众的新闻评论。

3、电视评论是电视媒介的新闻评论。

4、电视评论涵盖多种多样的评论形式。

二、电视评论的特点

电视评论的本质属性,是电视传播方式和新闻评论体裁特征的紧密结合。从这一本质属性出发,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项: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双线互补。

三、电视述评及其特点

电视述评是新闻述评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是以声画结合的方式体现缘事立论、因事说理和既述又评、述评结合基本特点的录像评论形式。

四、电视述评的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是新闻述评的基本表现方法。电视述评中的夹叙夹议大致有三种方式:

1、解说词中的夹叙夹议;

2、同期声与解说词结合的夹叙夹议;

3、画面与解说词结合的夹叙夹议。

五、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

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包括视觉符号——画面、屏幕文字;听觉符号——同期声和解说词。它对于符号有特殊要求和处理方式。

1、画面的类型和表现功能。电视评论中的画面,按表现功能分为三类:

①口播评论的画面:表现功能同播送人对于评论内容的理解和调动非语言的能力成正比。

②再现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画面: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吸引视听的强有力的表现功能。

③再现访谈过程的画面:画面与声音相互配合,强化了语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同期声的种类和表现功能。

①伴随事物发生的同期声:不以采录者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具有强烈的客观性。

②访谈的同期声:以受访人的同期声作论据,可以增强论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3、屏幕文字。属于视觉符号,除了用作标题外,还具有提示、强调、补充、说明等多种表现功能。

4、解说词。按解说场合分为现场解说和非现场解说;按同观众见面的方式分为出镜解说和画外音。解说词与同期声的区别:

①解说是评论主体的声音;

②解说主要功能是随着话题的展开适时评点、提示事物实质,阐述评论主体对于事物的看法,以及说明、解释画面和同期声。

六、录像评论发挥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

发挥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需要着重注意三个问题:

1、突出论述语言的揭示功能。

2、确切理解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

3、正确理解论述语言的完整性。

*评论写作要点

一、短评:短小精悍、新鲜独特、生动灵活、重在分析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

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

①开头开门见山、不落俗套

②开头紧扣报道、传递感情

③行文长话短说

④句式简洁、文字精炼

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报道的引申、补充)

二、小言论:群言性、微型化、新闻性、形象感

1、善于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2、视角要宽些、深些、新些

主流中见支流,洞察矛盾苗头,多从侧面探求。

*写评析文章从何下手

从六方面评论

一、评论选题

1、时机性(快、新),时宜性

2、是否抓住社会焦点或冰点(关注度)

3、时效性(现实、普遍意义)

4、是否是宣传的需要(代表性、典型性)

5、与百姓是否贴近,所关心的6、选题能否小中见大

二、评论立论

1、是否抓住问题的实质

2、是否新颖(新视角、独辟蹊境、思考独到)

3、是否抓住最新动态(社会动态、宣传动态)

4、判断是否准确,具有说服力

5、是否抓住规律和趋势

6、能否比较容易让读者把握规律

7立论与使用材料相符合三、评论标题

1、标题是否与文意(正文)相结合2、标题的是否明确,会不会被误解

3、能否吸引阅读和思考

4、在修辞上有什么特色

5、是否有新意

四、评论说理论述

1、运用什么样的论述方式

2、论证方式是否和材料有机结合3、采用这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样优点与其它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优点

4、说理是否透彻,是否符合说理逻辑和常识

5、有新意、深意

6、说理方法能否被受众所了解、接受

7、说理做到有理、有利、有节(节制、不走极端),说理判断是否明确

五、评论文采、语言

1、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2、是否深入浅出,寓情于理

3、文字是否具有准确性和生动性

六、评论结构

1、运用什么样的说理方式,体现什么特点

如:

归纳式:材料充实,说理,把握观点

递进式:层层深入,说理,把握观点

并列式:思路开阔,考虑周到

2、布局合理,轻重详略得当

3、是否做到层次清晰,思路明确 辑顺畅

5、结构是否紧凑、完整

6、开头:是否开门见山或引而不发„„

7、结尾:是否有深意,观点,首尾响

4、是否做到逻

第三篇:新闻评论写作笔记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关系(区别)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1、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事实,作者的倾向、情感、意见是包含在事实的叙述之中。它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它的特点是议论说理,直抒己见。

2、新闻宣传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要发表意见。新闻报道是无形的意见,新闻评论是有形的意见。所以,新闻宣传既要有报道,又要有评论。它们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有哪些特点

新闻评论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1、新闻性

① 现实的针对性。立论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表意见。

② 强烈的时效性。对现实作出及时的反应。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③ 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

④ 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① 面向广大受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

② 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四、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1、引导的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的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的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的态度。

4、深化的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明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五、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

1、新闻宣传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正面宣传也应该包括舆论监督的内容,这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鞭挞假恶丑正是为了弘扬真善美。因此,新闻评论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和不正之风,对这些不良现象和风气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这也正是为了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2、我们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本着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法律为准绳,以政策为原则,以事实为依据,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团结,维护稳定。既要对丑恶现象和腐败行为嫉恶如仇,又要掌握政策,以理服人;既要指出我们前进中的问题,又要分析问题的实质和产生的原因;既要反映人民群众的疾苦,又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鼓舞,看到希望。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重点章)

一、什么是选题

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所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

二、什么是立论

新闻评论的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诊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三、论题从哪里来

新闻评论选题要求在于,它所评论的对象和范围应当是选择当前具有迫切意义的、有着普遍引导作用、又能配合整体的新闻宣传部署问题。为此,在选题时务必首先明确选题的根据,拓宽论题的来源。

其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这些不仅是选题的重要来源,而且有助于选题和立论体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赢得人们的重视。

其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其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这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结合实际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的好教材,也有助于评论选题富有新闻性和时代感。

四、立论的基本要求

一篇成功的新闻评论作品,立论应具备这样的基本要求: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和前瞻性。

1、立论的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的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体现和增强立论的针对性:①针砭时弊,对症下药;②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③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2、立论的新颖性。①论题的新颖;②见解的独到;③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④选取新的立论角度;⑤交锋中闪现亮点。

3、立论的准确性。立论的新颖就以准确为前提,立论违背了准确性,就失去使人信赖的基础,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引起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立论准确,舆论导向方能正确,方能为党和人民造福;否则,就会给党和人民带来祸害。准确性的具体要求表现在:①论点的准确,包括概念、论断、提法和分寸把握的准确;②论据和引语的准确;③完整、准确地阐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④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断。

4、立论的前瞻性。前瞻性指的是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立论的前瞻性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这些要求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优秀的评论作品,总是将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

五、选题和立论的前提——调查研究(为何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评论权)

选题和立论的前提在于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搞好调查研究。这是因为:

1、选题和立论都需要掌握政策和法律,了解实际情况,充分占有材料,而这些都离不开调查研究

2、正确的结论只能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唯有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避免和克服片面性,产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论断。

3、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这样去做,才能预防和医治主观和武断,提高新闻评论的质量。

4、写评论总是要了解读者对象,了解对方心里在想些什么,有些什么思想疙瘩。而要掌握这一切,事先不作一番周密有效的调查研究,显然是不行的。

总之,调查研究是选题和立论的前提,也是选题和立论的途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评论权。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

一、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标题的区别

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的新闻报道与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的新闻评论,由于自身特点和体裁样式的差异,二者的标题在内容、形式、结构及制作要求上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1、制作的目的不同。新闻标题以提示主要的新闻事实和相关的重要信息为目的,以此吸引受众的兴趣;评论标题以提示论题或作者的见解、意向为目的,以此引起受众的关注或思考。

2、表现手法不同。新闻标题多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作者的态度和倾向性往往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表述之中,即使做出评价,一般也较为含蓄;评论标题往往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倾向,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3、结构方式不同。新闻标题的结构较为复杂,常为复合型结构,主题与辅题的组合方式较为灵活多样;评论标题的结构较为简单,多为单一型结构,只有一行主题,个别情况下有辅题,大都以副题形式出现。

4、写作要求不同。新闻标题在简练的同时一般较为具体,重在对新闻事实的恰当概括,实题较多,句式较为完整;评论标题相对较为抽象,重在对论题、论点的准确提炼,虚题较多,句式上较为灵活,在“炼字炼意”上要求更为严格。

二、评论标题的主要(重要)功能

评论标题的功能有四个方面:

1、概括论题范围。在评论标题中概括论题范围和评析对象,让受众通过标题清晰地了解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议论的问题,是评论标题的一个重要功能。

2、昭示中心论点。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新闻评论,用标题的形式直接表明其中心论点和主要见解,使其最有价值的内容——思想、观点和看法凸现出来,是评论标题的第二个重要功能。

3、表明作者的态度。对于一些是非界限、政策界限不够明了的事物或问题,在评论标题中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态度和意向,并以此体现评论的是非判断的价值判断,是评论标题的第三个重要功能。

4、吸引受众注意。评论标题的最终目的是吸引受众的注意,调动他们阅读(或收听、收看)评论正文的兴趣,这也是评论标题的第四种功能。

三、评论标题的要求(评析)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闻评论标题的各种功能,在制作过程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题文一致。评论标题所概括的论题、所提炼的观点、所涉及的事实等应与评论的内容相一致。

2、意向鲜明。对评论所分析的事物或议论的问题,标题中应有较为鲜明的是非判断或价值判断。

3、言简意赅。评论标题的句式要简洁,文字要精炼,题义要深刻耐读。

4、生动引人。运用多种拟题手法和修辞手段,使评论标题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生动引人的方法:

⑴ 转换句式、语气,改陈述句为假设、疑问、感叹;

⑵ 活用成语、俗语,包括直接引用和变化引用(易字法和谐音法);

⑶ 巧用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双关、对照、回环。

四、运用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分析修改一两篇评论标题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说理论述(重点章)

一、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

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是:

1、论据和论点的结合。这是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实践表明,新闻评论的说理和论述唯有体现论据和论点的统一,才具有说服人的力量。

2、虚和实的结合。在评论写作中,虚和实是矛盾的统一。虚是指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实是指事实、实践、业务、材料。人们常说的新闻评论要善于务虚,指的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合事实和矛盾进行分析和说理。

3、破和立的结合。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破立统一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正面立论的评论,需立中寓破;二是以批驳错误观点为主的评论,则需破中有立。

4、严肃和生动的结合。严肃和生动结合是一条不容忽视的说理论述的原则和要求。作为严肃的文体,文字很容易导致枯燥乏味,让读者提不起兴趣。所以在论述时特别要讲究生动形象,务求体现严肃的论题与生动风趣的表述的结合,体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体现抽象的论述与具体形象的文字表现的结合。

二、论点和论据

1、所谓论点,就是指作者对所论述的论题的见解、主张和所持的立场和态度。

2、在评论写作中,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说明论点的证据,就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

3、评论的论据主要包括两大类:

① 事实性论据,包括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以及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

② 理论性论据,包括经典作家所揭示的业经实践证实为人们所公认的有关结论、论断、理论、原理;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现行的法令、条例;科学的定理和法则;公认的道德规范;古今中外带有哲理性的格言、谚语等。

③ 除此之外,还有以故事、典故为论据的。

4、在运用论据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论据务必正确、真实、恰当,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二是选择论据要考虑写作的背景和读者的特点。

三、论据和论点是怎样统一的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就是全面掌握材料,“求是”就是从占有的大量材料中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掌握其规律。坚持了这条原则才能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也才能使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其次,正确处理好论和论点的辩证关系。在评论写作的构思阶段,对待材料和论点的正确态度是材料在先,论点在后,从充分的材料中引申出论点。由构思进入表述阶段后,论点处在统率地位,论点要统率论据,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因此,论据不在多而贵在精。力求置论据于论点的统率之下,寓论点于论据的分析之中,使论据和论点恰当地融合起来。

再次,掌握论证的具体方法,有助于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增强说服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和反证法。

四、为什么写评论采用事例来证明论点(例证法)是一种有效的论述方法

一种观点、一个结论,往往是通过许多事实得来的,所以发现并抓住事实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提示出事实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论点,自然有着很强的说服力。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事例要真实、典型、有代表性,引用古代事例尤需切合现实情况;二是要注意提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辅以切实的分析和说理,防止观点加例子的简单化和表面化倾向。

五、为什么说虚实结合是评论写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方法

新闻评论从宏观上看,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务虚的,另一类是务实的。但是,实际上虚和实是对立的统一,两类评论尽管侧重点不同,却都需要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现象和本质的结合,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政治和业务的结合。也就是说,说理论述应当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论述具体的工作问题和业务问题时,不能就事论事,而要透过具体的业务问题,从党的方针政策和思想方法、工作作风的高度做出分析。在论述理论政策性的问题时,不能空泛议论,而要联系当前的工作实际和读者的思想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说明。

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才能有助于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六、严肃与生动结合的途径和要求(分析一篇言论,指出严肃生动结合得怎样)

1、由事入理,事理相融

2、平易近人,理情并茂

3、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使思维的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七、说理论述的操作方法(评析)

1、据事议理的方法。(运用依托配合法或输入式融合法写一篇短评或小言论)道理、结论总是从客观事实当中,从实践经验当中引申和概括出来的。因此,要把道理说明白,容易让人接受,就得依靠具体的事实材料。

据事议理操作方法:①依托式配合法:配合新闻报道依托新闻事实;②输入式融合法:直输作者见闻为由头和论据;③夹叙夹议式糅合法:多层次地即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体现出事理融合的要求。

2、比较分析的方法。(用比较分析法从身边感人事例分析改革必要性)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的比较和具体分析来论证或说明论点。

比较分析的具体化方法:①纵横比较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历史地全面地认识现实,发现事物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②对比法:将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论述,以形成是非得失的对照和高低优劣的反衬,进而在相互联系和比较中展开由表及里、有破有立的分析说理;③类比法:将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将它们的共同实质形象而又机智地显示出来。

3、论辩交锋的方法。(分析一篇言论在论辩交锋时采用什么方法)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

论辩交锋的具体方法:①思想交锋;②辨正的方法;③批驳的方法。

4、算账说理的方法。(用推演算账法论证节约时间的重要性或浪费时间的危害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推演、比较和折合计算,进而对事物作出说明和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提示其本质意义的一种科学的分析说理的方法。

算账说理的功能:一是帮助提出问题;二是有助于说明和论证论点;三是增强言论的文化内涵;四是使抽象道理生动形象。

算账说理的操作方法:①统计算账;②推演算账;③折合算账。

八、为什么要论辩交锋

1、论辩交锋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

2、写批驳性的评论文章,自然要展开论辩交锋,即使写正面立论性的评论也往往离不开论辩交锋。不经过论辩交锋,不把有关的模糊观点、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加以澄清和匡正,正确的观点是立不起来的,更难以深入人心。

3、就评论写作本身规律来看,也需要论辩交锋,敢于并善于思想交锋,正是评论能否达到透彻说理的一条有效途径和技巧。文章触及的对立面,自然就要思想交锋,就要面对面地展开论辩和商榷,就要从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论述也就能够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有起有伏,善破善立,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九、论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二是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实事求是地区别对待。

三是划清政策界限,防止“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影响。

四是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十、为何说破和立的结合在说理论述中有重要意义

1、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

2、评论要说理,就得破除一种观点,树立一种观点。为了树立正确的观点,就得澄清模糊的观点,纠正片面的认识,反对错误观点和倾向;为了批驳错误观点,也需要阐明正确的主张。

3、就评论写作本身的规律来看,为了深化说理,也需要破和立的结合。文章有了对立面,论述就能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增强评论的思想性和鲜明性。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结构(重点章)

一、评论的结构原则

新闻评论的结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1、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评论的结构布局应考虑文章的具体内容,根据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的实际情况、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围绕论题和中心论点组织安排材料及观点的前后顺序。

2、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评论的结构布局要考虑受众的实际状况和需要,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认识规律和心理需要来安排评论的逻辑思路和篇章结构。

3、从不同的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评论的结构布局要适合体裁的特点,也要体现作者的特色和风格。在遵循评论的基本原则和写作规律的前提下,在开头、结尾和谋篇布局上显示作者的个性特征。

二、评论的结构要求(评析)

事实证明,好的新闻评论作品,其结构应符合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详说什么略说什么,选择哪些材料和观点,它们之间如何配合、衔接与过渡等等,以使文章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总体布局恰当合理。

2、层次清晰。合理安排评论各部分、各段落间的层次关系,可以使评论的结构“纲举目张”,层次分明。

3、逻辑顺畅。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新闻评论,应讲求其结构布局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

三、评论的结构方式(分析一篇评论的结构方式)

1、归纳式结构。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总论。

2、演绎式结构。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

3、并列式结构。将总论点分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证。

4、递进式结构。对论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分析。

四、评论的开头的要求与形式(评析)

1、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也应该在文章或节目的开始部分就抓住受众,吸引他们的注意,引发他们的兴趣。因此评论的开头要求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开头的形式:①摆出结论;②提出问题;③亮出靶子;④交待意图;⑤由事入题。

五、评论的结尾的要求与形式

1、评论的结尾的基本要求是简短有力,不落俗套,即不要拖泥带水,避免空话、套话。

2、结尾的形式:①呼应开头;②作出结论;③提出呼吁;④引发思考;⑤举一反三。

六、运用评论开头、结尾的基本写作要求写作一篇评论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文采

一、新闻评论如何写得有文采(评析)

为了把评论写得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在说理论述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根据新闻评论的特点,在语言和文风上需要首先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学习和实践。

1、深入浅出

①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明白晓畅的论述相结合;要对所评论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

②了解群众的特点和要求。掌握群众的认识规律和理解能力;联系群众的切身经验讲道理。

③运用群众的语言。群众的语言表现实际生活,通俗而生动;反对艰深晦涩,故作斯文;避免空话、套话和各种八股腔。

2、形象说理

①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论据和由头的形象性;由近及远、由实及虚、由具体到抽象的说理方法。

②形象化的语言。深入观察生活,选取恰当的形象;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描绘客观事物,突出其特点。

③巧用诗文典故。运用成语典故和古代诗文中富有哲理的形象;弄清原意,运用恰当。

3、以情动人

①有感而发。有所为而作和有所感而发;或爱或憎的态度,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由深切感受而流露的真情实感。

②寓感情于形象。形象的感情色彩;通过形象表达作者的感情;用具有感情色彩的形象打动观众。

③修辞手段的活用。修辞手段的运用和评论的感情色彩;语气的变换,句式的活用,含蓄、幽默的笔法。

4、要言不烦

①道理实在,言之有物。说真话,讲真理,实实在在地讲道理;摒弃空话、套话;反对虚张声势、哗众取宠。

②论题集中,篇幅适度。思想明确,论题集中,行文语气集中;简洁精粹,长短适度。

③字斟句酌,语言规范。炼意,炼句,炼字;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二、分析一篇新闻评论的语言文风特色

第七章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一、新闻评论工作者具备哪些修养(素质或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①提高政治觉悟。评论工作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提高理论政策水平

①掌握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加强政策观念。新闻评论工作的政策性;加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严格按党和政府的政策办事;加强法律观念和纪律观念。

3、打好知识和业务根底

①重视知识积累。既懂政治,又学识渊博;广泛的兴趣、丰富的知识;目光四射,广为涉猎,勤于积累。

②提高业务水平。掌握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和文字修养。

4、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

①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带着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研究和群众观点。

②作风艰苦朴素。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作风;不怕困难的刻苦精神;严谨细致,力戒猎奇、追风倾向

二、评论工作为什么要重视知识积累

1、新闻评论的写作,也是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新闻评论的对象很广泛,涉及许多不同领域,这就要求评论工作者具有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2、现代科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不少新的学科,新的知识也不断增加,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涉猎的范围。对新鲜知识的掌握和吸收,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某些旧的思想方法的束缚,发挥创造性。

第八章 社论、评论员文章

一、什么是社论

社论(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

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表态的。党的报刊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是其他评论文体所不能替代的。

二、党报社论何以具有权威性

党报社论的权威性源于:

1、它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

2、社论内容的特殊重要性。

3、党的领导干部具有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社论的传统。

4、在传播渠道方面的独特优势。

三、社论、评论员文章的类型

按论述方式和方法分类,社论、评论员文章大体可分为五种类型:阐述型、启迪型、评介型、论辩型、礼仪和纪念型。

四、为何精心写作是一项重要任务

1、社论,尤其是党报社论,是党的喉舌,具有权威性。

2、只有精心写作才能发挥社论重要的和正确的导向功能。

3、集体研究。

4、从草稿到定稿,执笔者要精心构思、认真写作和修改。

5、党委书记要参与或主持整个写作工程,直到最后审阅定稿。

6、实践表明,若干写得较为成功具有一定权威性或文献价值的重要社论,正是通过这样的严格途径而面世的。

五、如何增强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可读性

1、正确地运用人民群众的活生生的语言来写作。

2、适当地引用富有哲理的谚语、格言、成语等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言语、词汇。

3、适当地穿插运用散文的笔法,力求把抽象的道理或事物矛盾讲述得浅显明了、文情并茂、事理融合、平易近人。

六、分析《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的写作特点

第九章 短评(要求会写作短评,依托新闻报道配写)

一、什么是短评

1、短评是一种简短而灵便的评论形式,在发表时有署名与不署名两种。

2、署名短评以个人身份发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样,随着专栏评论的发展,近年来逐渐纳入各种评论专栏之中,单独发表的已不常见。

3、不署名短评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它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就现实生活或实际工作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发表议论和看法。

二、短评的特点

短评的特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短小精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结构简单,文字精炼。

2、新鲜独到。选题新鲜,见解独到,角度多样,讲求时效。

3、生动灵活。说理生动,文字活泼,形式多样,运用便捷。

4、重在分析。就实务虚,缘事议理;依托个别,指导一般。

三、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好的短评,应力求做到“言近而旨远,词约而意深”,这就要求短评在写作时注意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抓住新闻报道中最值得议论之处,评其一点,分析精当。

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精心开头,简化结构,紧扣报道,理从事出。

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由点及面,提炼升华,补充深化,借题发挥。

第十章 编者按语(运用写作要求,为新闻报道配写编后,文前按语;说明性、政论性按写)

一、什么是编者按语

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媒介的编者专用及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二、按语的功能

编者按语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提示说明

2、评介表态

3、提醒建议

4、补充强调

三、编者按语的形式及特点

如果以编者按语在编排过程中与新闻报道或文稿所处的位置为分类标准的话,编者按语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即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由于编排的位置不同,使这三种按语形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特点:

①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内容,只需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和观点;

②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也不拟制标题。

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特点:

①与所依附的报道既相互配合,又相互融合,编者可以直接评价、分析文中的内容和提法,议论的针对性很强;

②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随时评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有助于避免传播中的副作用;

③文字简练、鲜明泼辣,与上下文衔接自然,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心理。

3、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与前两种按语有着不同的特点:

①发表形式上不同,位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结构更为完整,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

②写作要求上不同,写法上更接近随感或短评,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也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③功能上侧重点不同,文前多起强调、提示作用;文中多起注释、点拨作用;编后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

④运用上灵活多样,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图片、图表、漫画等也可以配写编后。

四、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按语是新闻评论各类体裁中篇幅最短、依附性最强的一种,其写作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立足依托,有所超脱。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依据,有所提炼、评介、补充或升华。

2、配合及时,运用灵活。迅速对报道或文稿做出评价与分析;注意不同按语形式的灵活运用与配合使用。

3、文字精粹,点到为止。按语的文字简洁明了,词约意深;议论焦点集中,点到即止。

4、态度鲜明,讲求分寸。鲜明地表达编者对新闻或文稿的态度和倾向;褒贬适度,分寸得当。

第十一章

专栏评论(要求会写作专栏小言论)

一、什么是专栏评论

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也包括当今电台、电视台专门栏目中的评论)。

二、专栏评论的特点

专栏评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群言性。以个人身份发表见解,自由活泼,畅所欲言;语气上平易近人,亲切感人。

2、稳定性。栏目相对固定,体式相近,版面位置、篇幅大小趋于稳定。

3、时代感。一是重视对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思想问题发表意见;二是善于敏锐发现并抓住富有时代特点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新变化、新矛盾、新精神及时发表评论。

三、专栏评论的类型

1、按形式品种来分,可分为专栏小言论、论坛评论、经济漫谈、思想杂感。

2、就作者组成来分,可分为群言专栏、集体专栏和个人专栏。

四、小言论的特性

群言性、微型化、新闻性、形象感。新闻性是本质的基本的特性。

五、论坛评论的优势和写作要求

论坛评论以个人名义自由撰稿,发表己见,在写作上形成了它的若干优势和要求。

1、在人称上,可以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议方式。有助于克服或避免自上而下指令式的生硬语气,有利于促进作者与读者间的平等交谈和亲近感。

2、便于输入作者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新闻信息和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由头和论据,以增强议论的新闻性和吸引力。

3、有助于强化议论的理论色彩。作为思想性导向性较强的论坛评论,贵在理论上启迪人们的心扉,升华人们的认识。

4、便于就不同的或偏颇的见解异型探讨和商榷。有助于深化认识,启迪思路,发挥论坛的民主气氛。

六、什么是经济漫谈

经济漫谈作为专栏评论中的重要品种,是一种涉猎日常经济工作和社会经济生活,新闻性与政论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署名经济评论。

七、经济漫谈专栏言论的写作要求

1、贴近经济生活

2、有一点前瞻性见解

3、虚实结合,深入浅出

八、今日谈式的小言论;论坛评论(千字);简析《人民日报。今日谈》赞誉式小言论。

第十二章

述评

一、什么是述评

述评又称记者术语或新闻术语。它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二、述评与新闻综述的区别

新闻综述虽然在形式上接近于述评,但它是以向受众告知新闻事实为目的,主要特点是对某些重要事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它客观地报道事实,一般不进行评论。有时通过提供信息的方式,转述有关人士的见解和看法,也是以客观报道的形式出现。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有时有一些说明或议论的文字,也是为综合性的叙述服务的。

述评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是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分析和评价事实,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三、述评的优势

1、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方向。

2、述评叙事和说理兼而有之,使读者既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又可以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意义的分析和探讨。

3、评述结合,更符合人们阅读和视听的需要。

四、述评的基本特点

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

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

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五、述评的类型

从述评的内容来看,分为工作述评、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

六、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分析述评写作特点)

1、论题新颖,选材精当

2、即事明理,注重分析

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第十三章

杂文

一、鲁迅与杂文

1、鲁迅是杂文写作的大师。

2、鲁迅的杂文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典范。

3、鲁迅的杂文论战性的比较多,对敌斗争的比较多,这是由当时的形势所决定的。

4、鲁迅杂文的特点主要在于从实际出发,根据形势和斗争的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和灵活的笔法,坚定地进行斗争。

二、杂文的主要特点(分析一篇杂文的写作特点)

1、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兼有政论和文艺的因素。专栏评论的一种类型,思想领域中匕首、投枪式的轻武器。

2、强烈的战斗性

①及时灵活地反映现实。有感而发,对现实生活作出敏锐的反应;战斗性极强的文体,舆论监督的轻武器。

②爱憎分明的态度。旗帜鲜明地提倡什么或反对什么;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立足于正确的舆论导向。

3、生动泼辣

①逻辑性和形象性的统一。针对社会生活中典型的事件和问题进行形象说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

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尖锐泼辣,内容充实;幽默讽刺,妙趣横生;注重争论,讽刺而不谩骂。

4、简洁精辟

①言之有物,画龙点睛。笔法如行云流水,巧妙地点破主题;画龙点睛,直指问题的实质。

②简短而有骨力。思想精辟,文字简洁,两者相得益彰;精雕细刻,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三、为何说杂文是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既包含政论的因素,又包含文艺的因素。它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要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在表现方法上,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形式和方法,把逻辑的说服力和形象的感染力结合起来。

杂文一般论题集中,篇幅简短,多具有由小见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思想政治领域中的一种轻武器,无论表彰先进,或是匡正时弊,都可以轻便灵活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四、主题严肃,笔法灵活

1、严肃而深刻的主题,灵活而幽默的论述

杂文要革故鼎新、激浊扬清,主题要严肃而有深刻隽永的意味。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和论述方法却是灵活多样的,笔法不拘一格。

2、杂文的形象性、知识性、趣味性

杂文的形象性、知识性、趣味性应当是结合在一起的。

杂文中的形象,不仅使文章生动而有风趣,有时还能给人以知识;杂文的知识性,对读者起了“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的作用,它的内容同样可以正面阐述某种道理,针砭时弊,激浊扬清。

杂文应当写得有风趣,幽默是作者的智慧和乐观主义战斗精神的表现,所以,杂文的战斗性和趣味性是统一的。

第十四章

广播评论

一、广播传播的特点(优势和劣势)

1、优势:①更为方便、快捷;②几乎不受接受者的文化程度的限制;③声音的直接表现力是文字望尘莫及。

2、弱点或劣势:①稍纵即逝,过耳不留,只能即时听知;②不易保存,多次转述容易“走样”,甚至截然相反;③听的人不拥有选择权,不易把握重点,因而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二、广播评论的特点(分析一篇广播评论)

广播评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项:

1、短小精悍。为了适应听众专注收听的耐久力,不仅要求短而有物,而且要求短而易知,力求省意,不能一味省文。

2、浅显明快。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除了语言通俗、口语化,还要:

①运用听众熟悉的事实和其他材料证明和说明论点;

②调动各种表现手法为简单明白说理服务;

③表达简洁明了,包括叙事有条不紊,说理脉络清晰,诊断超载了当。

3、平易近人。要求:以平等的态度说理;从听众最关心的角度说理;带着感情说理。

4、上口动听。这是由声音传播决定的特点。需要提高语言素养、语言技巧,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端正评论的文风,其中包括:

①坚持语言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的原则。规范化是根本;

②力求语言的内在美、声音美、韵律美。内在美是基础,指文明用语;

③坚持语、文一致的表达原则。

三、录音评论

1、录音评论是以音响为表现内容的必要材料或手段的广播评论形式。

2、运用音响是录音评论同其他广播评论形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3、录音评论的音响取向。录音评论中的音响材料是作为论据的一部分存在的,主要起支持和说明论点的作用;而录音报道中的音响,则是新闻事实的一部分,它同叙述语言融为一体,共同表现或再现新闻事实的全貌。

4、制作录音评论的关键环节。采制录音评论,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①根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需要,精心选择、剪裁音响,使之成为整个论述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②严格划清论点与论据的界限,防止把采访对象表达自己看法的录音讲话,与表达评论主体对于事物看法的论点混同起来;

③恰当处理音响与论述语言的关系,既保持论据的完整性,又使它与论点榫卯相应。

四、广播评论的论述语言

1、广播评论的论述语言指的是广播评论中的同音响相对应的语言,是评论主体用来表达内容的所有话语。

2、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在广播评论中,论述语言有五种表现功能:①表达论点;②叙述论据;③表现论述的逻辑关系;④解释和说明;⑤补充、完善音响材料。

五、音响的基本类型

音响有多种分类标准。在广播评论中常用的音响,大致可以按两个标准来划分:

1、按音响的来源,可分为伴随事物发生和因采访发生的两种。

2、按音响在评论中的作用,可分为:①直接表现或说明事物的主体音响;②表现事物存在条件的环境音响;③表现事物过去情况的背景音响。

六、音响的表现优势和局限

1、音响在广播评论中的表现优势主要在于:

①增强论述的客观性,赋予它以事实胜于雄辩的表现效果;

②增强论述的可信性和权威性,赋予它无可怀疑的说服力;

③增强论述的现场感和交流感,赋予它比语言叙述更强的感染力。

2、音响也有它的局限:

①伴随事物发生的现场音响不以主观意愿为转移,倾向性不鲜明,有的甚至以噪音形态出现;

②因采访发生的音响依赖受访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还受方言限制;

③某些暴露性的音响,可能影响收听效果,甚至产生副作用;

④相当一部分音响本身不能独立表情达意,需要论述语言补充和完善;

⑤有些现场音响和隐蔽性的音响,还需要克服采录方面的困难。

所以,音响固然可以为广播评论增色,但并非任何音响都可以运用于广播评论,更非有“响”就好。如果忽视它的局限,任意运用,那就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

七、恰当处理论述语言和音响的关系

1、坚持两个原则:音响少而精的原则;论述语言以说理为主的原则。

2、协调论述语言和音响的关系,取决于是否善于利用论述语言,能动地驾驭音响。

3、做好论述语言的声音转化工作,务必紧紧围绕增强声音表达效果这一目标。

①文字表达坚持“我手写我口”。

②口头表达力求准确表情达意。

第十五章

电视评论

一、电视评论的概念

作为一个专业术语,电视评论是电视台制作播发的、以画面和声音表达内容、面向观众阐述对于客观事物看法和见解的新闻评论。

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电视评论是新闻评论。

2、电视评论是面向广大观众的新闻评论。

3、电视评论是电视媒介的新闻评论。

4、电视评论涵盖多种多样的评论形式。

二、电视评论的特点

电视评论的本质属性,是电视传播方式和新闻评论体裁特征的紧密结合。从这一本质属性出发,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项: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双线互补。

三、电视述评及其特点

电视述评是新闻述评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是以声画结合的方式体现缘事立论、因事说理和既述又评、述评结合基本特点的录像评论形式。

四、电视述评的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是新闻述评的基本表现方法。电视述评中的夹叙夹议大致有三种方式:

1、解说词中的夹叙夹议;

2、同期声与解说词结合的夹叙夹议;

3、画面与解说词结合的夹叙夹议。

五、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

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包括视觉符号——画面、屏幕文字;听觉符号——同期声和解说词。它对于符号有特殊要求和处理方式。

1、画面的类型和表现功能。电视评论中的画面,按表现功能分为三类:

①口播评论的画面:表现功能同播送人对于评论内容的理解和调动非语言的能力成正比。

②再现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画面: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吸引视听的强有力的表现功能。

③再现访谈过程的画面:画面与声音相互配合,强化了语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同期声的种类和表现功能。

①伴随事物发生的同期声:不以采录者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具有强烈的客观性。

②访谈的同期声:以受访人的同期声作论据,可以增强论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3、屏幕文字。属于视觉符号,除了用作标题外,还具有提示、强调、补充、说明等多种表现功能。

4、解说词。按解说场合分为现场解说和非现场解说;按同观众见面的方式分为出镜解说和画外音。解说词与同期声的区别:

①解说是评论主体的声音;

②解说主要功能是随着话题的展开适时评点、提示事物实质,阐述评论主体对于事物的看法,以及说明、解释画面和同期声。

六、录像评论发挥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

发挥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需要着重注意三个问题:

1、突出论述语言的揭示功能。

2、确切理解论述语言的主导作用。

3、正确理解论述语言的完整性。

*评论写作要点

一、短评:短小精悍、新鲜独特、生动灵活、重在分析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

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 ①开头开门见山、不落俗套 ②开头紧扣报道、传递感情 ③行文长话短说

④句式简洁、文字精炼

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报道的引申、补充)

二、小言论:群言性、微型化、新闻性、形象感

1、善于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2、视角要宽些、深些、新些

主流中见支流,洞察矛盾苗头,多从侧面探求。*写评析文章从何下手 从六方面评论

一、评论选题

1、时机性(快、新),时宜性

2、是否抓住社会焦点或冰点(关注度)

3、时效性(现实、普遍意义)

4、是否是宣传的需要(代表性、典型性)

5、与百姓是否贴近,所关心的

6、选题能否小中见大

二、评论立论

1、是否抓住问题的实质

2、是否新颖(新视角、独辟蹊境、思考独到)

3、是否抓住最新动态(社会动态、宣传动态)

4、判断是否准确,具有说服力

5、是否抓住规律和趋势

6、能否比较容易让读者把握规律 7立论与使用材料相符合

三、评论标题

1、标题是否与文意(正文)相结合

2、标题的是否明确,会不会被误解

3、能否吸引阅读和思考

4、在修辞上有什么特色

5、是否有新意

四、评论说理论述

1、运用什么样的论述方式

2、论证方式是否和材料有机结合

3、采用这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样优点与其它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优点

4、说理是否透彻,是否符合说理逻辑和常识

5、有新意、深意

6、说理方法能否被受众所了解、接受

7、说理做到有理、有利、有节(节制、不走极端),说理判断是否明确

五、评论文采、语言

1、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2、是否深入浅出,寓情于理

3、文字是否具有准确性和生动性

六、评论结构

1、运用什么样的说理方式,体现什么特点 如:

归纳式:材料充实,说理,把握观点 递进式:层层深入,说理,把握观点 并列式:思路开阔,考虑周到

2、布局合理,轻重详略得当

3、是否做到层次清晰,思路明确

4、是否做到逻辑顺畅

5、结构是否紧凑、完整

6、开头:是否开门见山或引而不发„„

7、结尾:是否有深意,观点,首尾响应

1.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2.新闻评论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表现在哪里?

新闻评论是社会舆论的集中反映,又反过来有力的引导社会舆论。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作用表现为:①引导的作用 ②监督的作用 ③表态的作用 ④深化的作用

3.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中的地位与区别?

(1)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2)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说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直抒已见。

(3)新闻报道是有形的意见,新闻评论是无形的意见。所以,新闻宣传既要有报道,又要有评论。它们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更好的发挥作用。

4.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比较,有哪些主要特点?

一、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作为政论性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是它的新闻性。这是由新闻媒介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

(2)强烈的时效性

二、政治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三、群众性

(1)面向广大受众

(2)吸引群众参与群众工作

5.什么是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要评价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论题,主要是指它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

立论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6.新闻评论论题从哪里来?

(1)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

(2)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这是新闻评论选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3)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这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是结合实际引导舆论、发挥教育功能的好教材,也有助于评论选题富有新闻性和时代感。

7.立论基本要求?怎样才能体现立论的针对性?

立论理应具备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和前瞻性的要求。

立论的针对性,指的是立论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致错误的思想,运用正面引导或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体现为:①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②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的实际矛盾 ③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8.新闻评论的标题和新闻报道标题区别何在?

(1)制作目的不同

新闻标题以提示主要的新闻事实和相关的重要信息为目的,评论标题以提示论题或作者的见解、意向为目的。

(2)表现手法不同

新闻标题多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作者的态度和倾向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表述之中,即使做出评价,也较为含蓄;

评论标题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倾向,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

(3)结构方式不同

新闻标题常为复杂型结构,主题与辅题的组合方式较为灵活多样。评论标题多为单一型结构,只有一行主题。

(4)写作要求不同

新闻标题简练的同时较为具体,评论标题较为抽象。

9.评论标题的主要功能?

评论标题的功能有四个方面:

①概括论题范围 ②昭示中心论点 ③表明作者态度 ④吸引受众注意

10.怎样使标题生动引人?

(1)转换句式、语气

如把陈述句改换为假设句、疑问句或感叹句。

(2)活用成语、俗语

把成语、俗语、谚语、直接引入或加以改造后用作评论的标题或采用易字、变结构、谐音的方法。

(3)巧用修辞手法

11.为什么写评论采用事例来证明论点是一种有效的论证方法?

因为一种观点、一个结论,往往是通过许多事实得来的,所以发现并抓住事实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揭示出事实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论点,自然有着很强的说服力。

12.为什么说破立结合在说理论说中具有重要意义?

(1)破与立是辩证统一的。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错误的观点。

(2)从说理角度看,写评论总得破除一种观点,树立一种观点,而为了树立正确的观点,在其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就得澄清与之有关的模糊观点,纠正错误;反之,为了批驳错误观点,也需要阐明正确的主张。

(3)深化说理需要破和立的结合。文章有对立面自然就要思想交锋,这样论述才能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

13.严肃与生动结合的途径和要求?

(1)由事入理,事理相融

(2)平易近人,理情并茂

(3)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渗透,使思想的缜密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14.评论结构原则是什么?

(1)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

(2)从受从的实际需要出发

(3)从不同的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

15.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

(2)层次清晰

(3)逻辑顺畅

16.新闻评论怎样才能深入浅出?

深入浅出就是要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平易通俗的论述结合起来。就是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受众。

(1)深入是浅出的前提

(2)了解受从的特点和要求

(3)运用群众的语言

17.评论工作者应具血哪些基本修养?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①提高政治觉悟 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2)提高理论政策水平①掌握基本理论 ②加强政策观念

(3)打好知识和业务根底 ①重视知识积累 ②提高业务水平

(4)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 ①深入调查研究 ②作风艰苦朴素

18.评论工作为什么重视知识积累?

新闻评论的写作,也是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新闻评论的对象很广泛,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这就要求评论工作者具有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19.党报社论何以具有权威性?

(1)它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

(2)社论内容的特殊重要性

(3)党的领导干部具有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社论的传统

(4)在传播渠道的方面的独特优势

20.社论评论员文章有哪些类型?

(1)本报评论员文章

(2)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3)观察家评论

21.如何增强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可读性?

(1)精心写作,导向正确

(2)面向广大的读者对象

(3)文字表达庄重、通俗、平易

22.什么是短评?短信的特点是什么?

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

一、分析扼要、运用便捷的评论体裁,在报纸、广播、电视中都可以使用其中,在报纸上最为常见。在发表时有署名与不署名两种。

(1)短小精悍

表现为: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结构简单,文字精练。

(2)新鲜独到

表现为:选题新鲜,见解独到,角度多样,讲求时效。

(3)生动灵活

表现为:说理生动,文字活泼,形式多样,运用便捷。

(4)重在分析

表现为:就实务虚,缘事议理;依托个别,指导一般。

23.短评写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

抓住新闻报道中最值得议论之处,评其一点,分析精当。

(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

精心开头,简化结构,紧扣报道,理从事出。

(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

由点及面,提炼升华,补充深化,借题发挥。

24.什么是编者按语、编者按语功能?

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迅社、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媒介的编者专用及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编者按语的功能表现为:①提示说明 ②评论表态 ③提醒建议 ④补充强调

25.编者按语的形式及特点?

(1)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通常居于文前或栏前,片言居要,严肃庄重。

特点:提纲挈领;片言居要;直接表态;不必署名与拟制标题。

(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

特点:与新闻报道既配合又融合;随时评点,易读易懂;主要在报纸上使用。

(3)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

特点:注重分析、引申与生发;形式自由,手法灵活;可以加标题,也可以署名。

26.什么是专栏评论?专栏评论的特点、类型?

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也包括当今电台、电视台专门栏目中的评论。)

特点:①具有群言性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③富有鲜明的时代感

类型:按形式品种可分为专栏小言论、论坛评论、经济漫谈、思想杂感。

按作者组成可分为群言专栏、集体专栏和个人专栏。

27.什么是论坛评论?它的优势是什么?

论坛评论是一种群言型的和风细雨式的为读者易于接受的针对性、思想性和理论性较强的署名评论。

优势:可以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议方法;便于输入新闻性事实材料作为由头和论据;有助于强化议论的理论色彩;便于就不同的见解展见探讨和商榷。

28.专栏小言论的特性?

群言性、微型化、新闻性、形象感

29.杂文有哪些特点?

(1)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兼有政论和文艺的因素。专栏评论的一种类型。思想领域中匕首、投枪式的轻武器。

(2)强烈的战斗性

①及时灵活地反映现实

有感而发,对现实生活作出敏锐的反应。战斗性极强的文体,舆论监督的轻武器。

②爱憎分明的态度

旗帜鲜明地提倡什么或反对什么。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立足于正确的舆论导向。

(3)生动泼辣

①逻辑性和形象性的统一

针对社会生活中典型的事件和问题进行形象说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和结合。

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尖锐泼辣,内容充实。幽默讽刺,妙趣横生。注重争论,讽刺而不谩骂。

(4)简洁精辟

①言之有物,画龙点晴

笔法如行云流水,巧妙地点破主题。画龙点晴,直指问题的实质。

②简短而有骨力

思想精辟,文字简洁,两者相得益彰。精雕细刻,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30.为什么说杂文是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既包含政论的因素,又包含文艺的因素。它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要有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在表现方法上,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形式和方法,把逻辑的说明力和形象的感染力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杂文、杂感、杂谈、随笔等,者是新闻评论领域中的一种类型。由于这类文章一般论题集中,篇幅简短,多具有由小见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思想政治领域中的一种轻武器,无论表彰先进,或是纠正时弊,都可以轻便灵活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31.述评与新闻综述有什么区别?

新闻述评与新闻综述虽然在形式上较为接近,但二者的实质是不同的。

首先,从体裁上说,新闻述评发球新闻评论的范畴;新闻综述履于新闻报道的一种。

其次,从传播目的上看,新闻述评既要报道新闻事实,又要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但述的目的是为了评,为评服务。也就是说,新闻述评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事实,表明立场、主张;而新闻综述则是以向受众告知新闻事实为主要目的。

最后,从文体特征上看,新闻述评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分析和评价事实,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新闻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对某些重要事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叙述。

32.述评的基本特点?

(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33.试述广播评论的特点?

(1)短小精悍(2)浅显明快(3)平易近人(4)上口动听

34.什么是电视评论?电视评论的表现特点?

电视评论是电视台制作播发的、以画面和声音表达内容、面向观众阐述对于客观事物看法和见解的新闻评论。

特点: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双线互补

35.简述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及各自的表现功能?

电视评论和符号系统,包括视觉符号——画面、屏幕文字;听觉符号——同期声和解说词。

(1)画面。画面在电视评论中可以起各种作用,但主要是提供富于实证力的论据。

(2)同期声。电视评论中的同期有两种:一种是伴随事物发生的同期声,一是访谈的同期声。

(3)屏幕文字。屏幕文字除了用作标题外,还具有提示、强调、补充、说明等多种功能。

(4)解说词。录像评论中的解说词,是与同期声相对应的声音符号形态。

第四篇:新闻评论(模版)

第1篇:时事新闻评论范文

10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从去年6月开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目前已基本结束。习总书记在总结大会上开篇即提出,此次大会不仅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也是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简而言之,活动虽结束,但贯彻群众路线反“四风”永远在路上。

习总书记的全篇讲话近12000字,全文总结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概括了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取得的新认识、积累的新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文本中“党”和“群众”频繁出现,其意蕴深刻。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党”一词的出现频率达287次。依笔者看,一是强调树立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发展进步,也没有国家今天的稳定繁荣。加强党的领导,是确保推进深化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是广泛凝聚改革共识、最大限度聚集改革合力的保证。二是强调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特别是在面对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情况,总书记在讲话中35次强调“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正如总书记所讲,“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作风建设如此,党的建设如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如此。”三是强调增强党的“自我”能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聚焦“四风”主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及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人民”、“群众”的出现频率达86次。“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为共产党人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关注群众期盼。一是坚持为民服务,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不仅要树立服务意识,还要强化服务功能,更要提高服务本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服务好不好的根本标准。二是坚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从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真正动力。坚持群众路线,根本问题是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切实解决好对群众态度和群众感情问题。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党领导的事业才能永远兴旺发达。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屡提“党”和“人民”、“群众”,使我们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党员干部应时刻把群众当做亲人放在心上,情系群众,怀着赤子之心为群众服务,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这样,党的工作才能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党和国家的各项改革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梦圆。

第2篇:新闻评论范文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关于“上调公务员工资”的建议引来一片热议。一些委员对公务员工资实行改革的提案,引发网友讨论。公务员薪酬高还是低?该怎么改革?围绕热点话题,记者采访了人社部副部长何宪和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jú长杨士秋。杨士秋表示,我国公务员职务工资从2015年以来一直没有上涨,解决工资上涨问题有着迫切需求。“毫不含糊地讲,我认为应该为公务员涨工资。”杨士秋说,不解决这些问题,基层工作肯定受影响,对此,社会各界应该达成共识。

经济观察报近日获悉,按照国务院安排部署,从去年开始,人社部等方面就加快筹划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目前,基本的目标方向已经确定,概括起来,就是4句话,24个字——调整工资结构,扩展晋升空间,建立比较机制,实施配套改革。

人社部一位不愿署名的专家对经济观察报说,所谓调整工资结构,是指要把公务员工资收入中,过高的津贴补贴降下来,提高基本工资的占比;扩展晋升空间,是指打破现在公务员职务决定级别,级别决定工资的局限,使公务员不提升职务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来提高工资待遇。

据透露,建立比较机制,是要求定期对公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比较,以此来作为提高公务员工资的重要依据;实施配套改革,则是指要将薪酬改革纳入到整个公务员体制机制改革,甚至是整个收入分配改革当中。

上述专家表示,从总体上来看,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是把重心放在“限高”、“提低”上了。“限高”主要是限制灰色收入,更确切地说,是限制公务员工资中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提低”主要是向基层公务员倾斜,向职务偏低,但业务能力强、承担任务多的公务员倾斜。最终的目的是,缩小公务员上下级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据悉,在制定公务员薪酬改革政策的同时,人社部还与中编办、中组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方面正在筹划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其中对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目前已经制定出详尽的改革方案,预计在年内将会正式出台。

调整薪酬结构

人社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去年人社部等方面已经对各省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情况做了调查摸底。下一步,人社部将制定严格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在大幅降低津贴补贴在公务员工资占比的同时,也使得公务员的津贴补贴由暗转明。

上述专家说,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出台之后,受益最直接的将是绝大部分基层公务员群体,对于中西部、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的公务员,国家将会提高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地,中西部地区公务员的整体工资收入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主要的依据是2015年实施的《公务员法》、《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公务员工资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组成。基本工资标准全国统一。公务员职务高,相应级别就高,基本工资也高。从国务院总理到乡镇一级政府的科员、办事员,共分27个级别。基本工资最高与最低的比例是12:1。

公务员工资的差距主要是体现在津贴补贴部分。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曾做过调查,现在国内公务员工资收入中,基本工资占比大约是30%,剩下的就是各种名目、花样繁多的津贴补贴。各省之间,公务员的津贴补贴标准不一致,最高与最低省份之间的津贴补贴有3-4倍的差距。同一省内不同县市的公务员津贴补贴也差距很大。有的省内公务员津贴补贴标准多达32个,最低和最高相差1.5万元/年。

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要制定津贴补贴制度,但是对何时出台没有时间限制。现在公务员津贴补贴都是各地自行规定。

近两年,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在中纪委发出《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以及中组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中,都提到严禁政府官员违规领取工资之外的津贴补贴。

人社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jú长尹蔚民在一次讲话中说,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中,有超过90%的公务员属于科员及科员以下职务,有60%是在县级以下政府机关。他还曾表示,探索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公务员晋升制度(简称“职级并行制”),将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

尹蔚民所说的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有更明确的表述,就是要建立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现在中央已经批准一些县市,开展公务员“职级并行制”试点。有关部门也已经拟定了具体的执行办法,有关专家预计在下一个五年规划期内,中央将在总结、完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前述人社部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主要是把激励重心更多放在公务员的级别和专业技术职称上来,也就是说,即使公务员没有提升职务,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来提高工资待遇。

该专家说,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之后,一些职务不高,但业务能力强、承担任务多的公务员,其工资将可能与同层次职务较高的公务员工资水平相当。也就说,一个副科级的公务员可能比科级公务员的工资高,一个副处长的工资同样也可能比处长还高。这样的制度改革,对于县和乡镇层级公务员的激励作用尤为明显。

涨工资呼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香久曾提交了一份建议给公务员涨工资的提案。何香久认为,国家应该大幅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其外,在提高公务员职务工资基数同时,要扩大职务之间工资的差距,以此体现不同职务公务员的责任风险和职务贡献。

何香久举例,一个正处级干部,从2015年至今的工资总涨幅约为37.2%,平均年增长4.7%,而同期我国GDp增长了74.8%。与企业职工相比,2015年,全国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收入是21001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提高至47593元,同比增长了127%,年平均增长15.8%。核算下来,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是公务员的3倍多。

但何香久的说法很快招致舆论的强烈反驳。反对者认为,何香久忽视了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基数偏低的事实,现在除了一些国企、外企职工的工资较高,民企、私企职工工资普遍偏低。而相对应的公务员工资中,津贴补贴部分,一直处于不明朗的状态。公务员工资之外,还有其他大量的灰色收入。2015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jú长杨士秋说,“毫不含糊地讲,我认为应该为公务员涨工资”。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称,应该在先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前提下,再提公务员涨工资。

据了解,2015年人社部已经就“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做了专题调研。尹蔚民在2015年年底的人社部工作会议上表示,人社部将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经济观察报最新了解的情况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从今年6月初开始,就在陕西、湖南等地,就公务员工资收入、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在湖南常德调研期间,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李江表示,本次调研是为今后修改公务员法、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做准备。

公务员分类改革

除了公务员工资收入改革、制定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等方案,人社部年内全力推进的还有公务员分类改革(www.xiexiebang.com)。《公务员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其实早在2015年,我国就确立了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但据人社部专家介绍,目前除广东深圳、湖南株洲等极少数地区之外,公务员管理都采取的是“大一统”模式,也就是对公务员职位没有什么类别划分。

深圳和株洲,先后在2015年和2015年开始起步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据悉,目前人社部下属的国家公务员局,正在对去年起草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做最后修改,其中在很多方面,都借鉴了深圳的改革经验。

深圳最初只是在公安系统实施职位分类改革,到2015年,经国家公务员局批准,深圳全面启动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到目前为止,三类公务员队伍中,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占比最大,高达69%,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占比居中,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人数最少。

按照深圳的做法,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之后,新进入深圳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职位的公务员全都实行聘任制,端的是“瓷饭碗”。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共分7个职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设主任、主管、助理等职级。目前深圳总计有4万多名公务员,聘任制公务员占比约为10%。自实施公务员分类改革以来,深圳解聘掉了20名公务员。深圳市人社局一位官员说,公务员队伍都是千挑万选进来的精英,没有任何理由要通过改革,降低公务员的待遇。

第3篇:新闻评论范文

连日来,热心读者纷纷致电本报,说他们发现了一桩怪事,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北门的一楼开了一家叫芙蓉诗的鲜奶店。政府办公楼上怎么可以从事商业活动?这与那些以政府机关名义进行形象推介相比,简直是“最奢华的低调”,真让人感到很疑惑。(9月19日《大河报》)

奶店本是开在公共场合中,方便更多的人购买。此时此刻,我们看到奶店开到了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内,仿佛成了为特殊人群提供,难怪被当地老百姓冠以“最奢华的低调”,这与政府机关形成鲜明对比,其形象根本就不搭调,更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相背驰。

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北门的一楼开了一家叫芙蓉诗的鲜奶店此报道一出,自然又把政府推向风口浪尖处,但是无风不起浪,是谁同意牛奶店开在政府大楼内?这牛奶店难道又是“特供”牛奶?牛奶店与政府大楼形成鲜明对照,很扎眼,更让人浮想联翩,政府大楼开牛奶店,给谁喝?养白谁?补了谁?这简直就是一大黑色的冷笑话。

政府大楼开牛奶店,不管是“低调的奢华”还是“奢华的低调”在百姓看来都是一种腐败,只是换汤不换药,危害更大,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理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警惕。加大监督、惩治力度,现在这种变向的腐败已经摆在家门口,是可忍孰不可忍!对这种现象的出现,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针对新发现的“低调奢华”现象,更多利用新媒体做好广泛的宣传和处罚的公开,让“低调奢华”如过街老鼠那样人人喊打,绝不能“低调奢华”沦为腐败的新阵地。

第4篇:新闻评论范文

今天,党委中心组学习,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上周参加中国记协、“三教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学习的体会。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学说是迄今为止最新的也是最高的成就。它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的思想武器。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涉及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其新闻观便是这一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一百多年来其间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的性质:新闻媒介为耳目喉舌;新闻宣传人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新闻宣传工作是重要的政治手段,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新闻宣传的内容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的原则:党性原则;群众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的任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马列主义,占领思想阵地;引导社会舆论;新闻舆论监督;传播典型经验,服务经济建设;育人、和谐、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等。

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相结合、与“围绕中国梦,唱响主旋律”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做到边学习边提高、边学习边改正、边学习边创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重点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既“四风”问题。

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围绕中国梦,唱响主旋律。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诠释中国梦。丰富内容:“一个梦想”的伟大纲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句诗的历史时空观: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昨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今天、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的明天;认识上的三个逻辑关系: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实干才能兴帮;意识形态上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必须”的基本保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力量、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三个维度”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通过培训学习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对开展培训的意义加深了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观点加深了认识;对如何在工作中践行新闻观加深了认识。增强了从事新闻工作的自豪感、幸福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政治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勇于负责;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增强政治意识,严格新闻宣传纪律和政治纪律;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务原则,围绕中国梦,唱响主旋律;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树立社会责任感;坚持为人民服务原则和改进新闻报道文风。要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增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透明度。要发挥好报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要使采编人员的思想得到充分提高,队伍建设出现新的气象,媒体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参加国家卫生计生委“面对面大讲堂”听李斌主任报告

她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计生工作,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一是坚持“一个统领”,即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二是把握“两个重点”,即必须坚持以深化医改为重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完善生育政策为重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三是构建“三大机制”,即构建统筹协调机制、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和科技支撑机制;四是推进“四项建设”,即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作风建设和机关建设。

第5篇:第十一周新闻评论

最近,lā dēng事件很受大家的关注,不管是大到国际上,还是小到我们的身边。“lā dēng死了”,这条新闻一出来,很多人都笑了,不管是玩笑还是实意。国际上响当当的恐怖分子死了,还是引发了很多评论的。有的是从铲除lā dēng后看美国内权利斗争;有的是挖出lā dēng多少年来制造的恐怖事件;有的则是在惋惜他的才智。

lā dēng事件的结束,其实也代表着美国权利的最后归属。由此看来,并不是我们说一个国家哪好就是好的,它里面的有些故事我们可能永远读不到,也有可能永远理解不到。lā dēng事件仅是一个恐怖事件?仅是给大众造成恐慌,带去不便?不是的,就如新闻报道的,这也是一种权利的最后竞争果。所以说,lā dēng也可以说是了结这方面的功者。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很多时候只能看到很浅的一面,因为我们无法深究,我们也就不必去深究了。“911”事件,谁会想到纽约的世贸中心就这么被毁了,有谁又会想到火车坐着坐着就爆炸了呢?等等突然的恐怖事件,又会让谁心里不难受呢?很多人都死不瞑目,可是lā dēng在死后会告诉地下的他们吗?一条条命,就这么无缘无故的没了,lā dēng又是出于一种什么思想呢?在这,我只能看不起他了,大程度上应该是恨的那种感觉吧。再说说他的才智,美国作为一个大国,按说防御系统也算顶尖的,在第一个恐怖事件发生后,后面又发生了这么多事件,应该不只是防御这单方面的问题。在这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智慧,一份稳重吧!只可惜,很让人心疼,这份这么好的才智,没有被利用在善意的一面,最后终沦为一份被人看不起的恐慌感。

第6篇:新闻评论范文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他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昨日9时,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校长王恩哥陪同下,首先来到北京大学人文学苑,观看人文社科成果展。随后,他来到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了解胎儿遗传疾病筛查、癌症早期诊断等新技术研究应用的情况。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告诉总书记,自己已决心全职回国工作,并将带领团队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人才。习近平说,很好!现在我们国力增强了,要有凝心聚力办大事的自信,关键是要把最好的资源配置起来,让各类人才的智慧充分发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从实验室出来,习近平沿着校园小路步入静园草坪,这里正在举行北大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习近平走到他们中间,同大家一起欣赏师生们充满激情地朗诵毛泽东同志词作《沁园春·长沙》。

10时40分,习近平参加师生座谈会。北大社会学系2015级本科生曾格有幸参加了这场座谈会,他告诉记者,校方早就通知他们五四期间会有一场座谈会,但不知道***要来,直到前一天才确认是***要参加座谈会,“现场没有特意排座位,同学们都是随机坐的”。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习近平强调,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12点30分左右,座谈会结束,习近平告别北大,门外聚集了数百名慕名前来守候的北大学生。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工程学院学生潘林程告诉记者,自己马上就要毕业了,见***机会难得,他在风中等候了3个小时,最终得偿所愿。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一年级学生岳俊也很兴奋,他不仅见到了***,还跟他握了手,“他给人的感觉和电视上没有区别,本人比电视上更帅!”

第五篇:如何写新闻评论

如何写新闻评论?

概念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它可以就全局性的市政发表宏观大论,也可以一事一议,深刻阐述某一观点或某一问题,而更多的则是配合热点新闻,就新闻报道无法充分阐述的内容,用言论的形式加以阐述,使热点宣传更具有可读性、指导性。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旗帜。一家报纸有没有评论,或者有没有好的评论,是报纸品位高低的明显标志。

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如何写作

一、注意导向性。不断强化导向意识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强化导向意识就是要坚持和贯彻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守土有责;坚持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战。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因此,党报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唱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上真正做到舆论先行,正确引导。

二、注意指导性。评论的指导性是评论的生命,也是党报评论的一个重要特征。评论直接代表编辑部站出来亮明观点,阐述立场,特别是对于一个时期的工作,评论要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应该怎么做或不该怎么做。

三、注意时效性。好的新闻评论讲究及时、迅速,讲究时效,它要及时体现党的要求和指示,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如果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鲜感,就起不到指导、鼓舞、推动的作用。

四、注意理论性。一篇评论不仅需要过硬的文字功夫,关键还要有思想性,要有一些真知灼见。运用理论的力量把问题讲透讲深,充分表明了理论的力量。

五、注意艺术性。一篇评论要有好的论点,好的论据,提出的问题、阐述的道理才能在社会上立得稳、站得牢,经得起读者的挑剔和时间的考验。这是评论的灵魂和基石,没有这一点也就没有评论。同时,也要注意评论的艺术性,艺术性首先要在文字上下功夫,如果文章内容好,但文字死板、干巴、枯燥乏味,也会影响宣传效果。

评论文字要力求顺口、优美,并且适当运用群众当中很有影响的语言,还可用作评论的题目。前几年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说法抓住了不正之风的特点。第一,要注重针对性。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祥,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它可以就全局性的市政发表宏观大论,也可以一事一议,深刻阐述某一观点或某一问题,而更多的则是配合热点新闻,就新闻报道无法充分阐述的内容,用言论的形式加以阐述,使热点宣传更具有可读性、指导性。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旗帜。一家报纸有没有评论,或者有没有好的评论,是报纸品位高低的明显标志。

六勤:

1、脑勤(勤于思考,对新闻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

2、眼勤(勤于观察,能迅速发现身边的新闻线索);

3、嘴勤(不耻下问,善于打听);

4、耳勤(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5、手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6、脚勤(近距离观察,身临其境,有现场感)。

评论的作用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既然评论如此重要,写好评论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了。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评论呢? 评论写作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形可以有不同的路径。但是种种差异中,我们仍然可以捕捉和梳理出稳定的规则和大致的认识框架。

根据个人的体会,我从内容、品质、力量、语言、心态、风格、语境、思维和感染力等九个方面做一点粗浅的业务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评论写作应注意到以下方面:

一是评论和其他文章的根本不同在于,它是说理的文章,那么文章要呈现说理的部分。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必须有说理的内容,必须有超越叙事的东西,必须要有思考和论述,“述而不作”是评论的大忌,也是直到今天还在某些评论中出现的低级现象。

二是评论的品质主要在于立意。“命意之高下”决定了评论的品质的高下。评论作品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观点立意高,能够关注重大社会现象,或者关注表面上看似微小事件背后涉及的重大命题,然后就重大现象或命题发言,有高超的见解和不凡的境界。作为评论,如果观点本身失去了魅力,那么言语的艺术是不足道的。

三是评论的力量在于理性之美。评论的真正力量在于事实和逻辑。只有事实和逻辑构成的有机整体才能真正说服可以被说服的人。而事实是客观的,逻辑却需要写作者真正调动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强大的逻辑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给人一种理性之美。

四是语言的漂亮在于分寸、准确。当然其他因素在语言上的投射,都是语言的独特魅力。我所论述的一般意义上,评论语言与其他语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分寸和准确。当然,语言很好的分寸感,会为评论提供恰如其分的表达载体。好的想法或观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好的表达上来。

五是有论辩心态,心中要有“假想敌”。评论写作当然会表现出复杂的心理活动,但是和叙述和抒情的文体不同,评论文章是要应敌的,应对不同的反诘和质疑的,所以应该有“假想敌”的存在,有“敌情”概念,也就是说评论是战斗的文体,所以就是要有战斗的姿态。

六是要有好的风格。当然风格各异,似乎谈不上什么是好的风格,但是风格有个适应的问题。比如色彩,本来说不上什么色彩更好看,但是一具体到特殊的场合,一种颜色的适应性就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比如象征悲哀的黑色,象征高贵的紫色,象征纯洁的白色等等。具体到评论上说,评论文章的风格也应该以文章发表时机、场合、媒体、受众特点的不同为根据,从而形成什么是好的评论风格的稳定看法。比如,马克思曾经谈过无产阶级的风格,应该战斗的,是鲜明生动的,绝不吞吞吐吐的。从中国近代评论发展历程来看,梁启超、章太炎、邹韬奋都是非常著名的评论大家,但却各个不同。如梁启超的文章“汪洋恣肆,笔锋常带感情”,章太炎则国学深厚,文章大气但却好用生僻典故,邹韬奋文字简易晓畅,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三种皆为大家手笔,评论文章应该有风格,更应该有适应特定情况的风格,当然大家马上想到鲁迅的杂文风格,简直就是时代的传声筒,是为时代度身量做的。

七是语境的营造,与追求艺术审美的其他文章不同,评论文章走向清晰。语境的清晰与模糊,大约可以成为评论文章与非评论文章的分野。评论以清晰为特点,这是因为每一个准确的判断都适合一个非常具体的客体,而不能随意模糊客体的条件。准确的判断同时是建立在清晰的概念和清晰的逻辑思路上的。没有一系列清晰构成的特殊语境,那么最终的判断只能是胡言乱语。任何不应该出现的模糊都会伤害文章的说服能力,伤害评论的品质。

八是思维的特点。评论的思维是一个走向聚合的思维,当然要从发散走向聚合。我们论述的对象总是千差万别,我们要从种种不同中看到他们的共同点来,加以思维的聚合,分析共同的东西,我们的评论就应运而生了。从发散走向聚合,让我们的评论具有理论上强大的解释能力,因为文章是建立上广泛的观察和大量的分析的基础上的,而最终的聚合又为我们提供了真理的内核,为迷失在生活森林中的人们走出来指明一个方向。

九是评论的感染力。这是一个当然的想象,就是诉诸情感。在评论中如果可以看到人的命运体验、情感历程和喜乐悲伤等等,都会很好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立足于理性说服的评论以更好的情感支撑。中国俗话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确实是说服宝典啊。

综上所述,我提出的就是写作评论的一个整体思考框架,从这个框架来思考和分析具体问题或现象,能够为评论提供一个丰满的、多角度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写作者理解评论文体的本质特点,把握从主题、语言到分析框架等一系列的要素,为提高评论写作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下载西南交通大学  新闻评论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南交通大学 新闻评论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评论

    习近平名言析读十七则 2013/9/2 21:46:06 [稿源:红网] [作者:刘细云] [编辑:叶鹏] 红网官方微博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是我党集体智慧的......

    新闻评论

    7839《新闻评论写作》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1、新闻性①现实的针对性②强烈的时效......

    关于如何写新闻评论

    如何写新闻评论? 各位评论员,大家好!最近,大家的投稿热情比较高涨,但可能由于大部分是新评论员,刚接触新闻评论写作,投上来的稿件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些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学

    一.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1.反映内容:报道向受众传播新的信息,提供新闻事件的真相,力求反应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当然也体现一定的思想倾向,新闻报道的事实主要给受众以......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 《中国青年报》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工程11-01 姓名:温超航 学号:541107040142 《时代,你病了》 《中国青年报》( 2012年11月12日 02 版)“微博体” 时代......

    2011新闻评论范文大全

    2011年即兴评述热门考题指南 即兴评述—作为每年编导考试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一直是困扰着学生的最大难题。很多学生在进行即兴评述的时候都会面临不知道、不会说、不敢说的......

    新闻评论

    审计署自曝“家丑”勇气嘉 但不能一“曝”了之 朱海滔 2013年06月25日11:0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6月24日, 审计署公布了本部门20......

    新闻评论

    放开非公医疗价格能带来什么? □剑客 日前,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