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0:3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

第一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渝府发〔2010〕3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平安重庆”和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促进企业安全发展,以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就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出如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中,企业应当坚持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全面履行企业安全保障义务,认真贯彻各级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要求,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并承担履行安全生产工作的直接责任。

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

(一)企业要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包括实际控制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分管专项工作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以及考核奖惩等事项,把安全生产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完善的制度和责任体系。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分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承担综合监督管理责任;分管专项工作负责人,对分管工作中的安全生产承担直接领导责任。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并落实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建立健全与本单位经济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落实安全生产经费。

3.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4.将安全设施投资纳入建设项目概算,执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

5.负责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6.制订、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定期演练;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根据事故级别和危害程度赶赴现场,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做好善后工作,执行事故调查对内部人员的处理决定。

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责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3.监督检查本单位各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

4.督促做好作业场所的劳动保护工作,预防和消除职业危害。

5.负责对本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行为启动内部责任追究程序。

6.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启动预案,赶赴现场,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做好善后工作。

企业分管专项工作负责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在分管工作范围内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负责分管工作范围内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3.负责制定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4.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启动预案,赶赴现场,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做好善后工作。

(二)企业要依据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要涵盖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全体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检查、领导带班作业、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援、安全生产奖惩、教育培训、安全投入及安全费用提取、安全设施“三同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安全管理人员职责、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12项安全管理基本制度,同时还包括以下规章制度:

1.职能部门及其车间、班组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其他岗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

2.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3.外包工程管理制度、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制度。4.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

5.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护制度。6.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7.值班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8.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9.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还应当制定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

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职业危害告知和申报制度。

3.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4.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和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5.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6.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三)企业要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逐一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头,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教育和要求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和严格遵守。

三、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企业应当设置专(兼)职分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一)矿山、建筑施工、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等行业生产企业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从业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分管领导,配备2名以上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非高危企业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兼)职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或有资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安全技术中介机构、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企业委托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其安全生产的责任仍应由委托方和提供方共同承担。

(三)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责综合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1.协助决策机构和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组织制订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协助决策机构和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组织制定本单位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并进行考核。

3.参与制订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具体实施或督促有关部门落实。4.督促制定或修订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组织综合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负责组织或者督促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可行的预防措施,并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汇报。

6.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审查验收工作,负责审查承包、承租单位相关资质、证照和资料。

7.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职业中毒的预防工作和职业病的防治措施。

8.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9.按规定监督或者及时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指导有关部门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10.配合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进行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门制定事故预防措施并监督执行。

11.本单位确定的其他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四)企业要根据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在各生产班组设立专(兼)职安全员,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1.对本组人员进行日常安全生产教育。

2.督促本组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对发现的不安全情况,能由班组整改的应当及时整改,不能整改的应当及时报告。4.参加事故的分析和研究,协助落实事故的防范措施。

(五)企业要支持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并保证其开展工作必要的条件。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待遇应当高于同职其他岗位管理人员的待遇。

四、依法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一)企业要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本单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按国家相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没有规定的,依据企业实际情况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投入要纳入本单位全年的经费预算,安全生产费用要专户核算、专款专用,并列入成本开支。

(二)高危企业必须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应当依法存储、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企业要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同时积极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处理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关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参加工伤保险的,投保不足部分在责任保险投保中补足。

(四)企业要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劳动防护用品。

五、依法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及岗位操作技能。

3.安全设备、设施、工具、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和保管知识。

4.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识,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及启示。5.其他需要具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二)企业应当在每年年初制订本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经费依据有关规定列支。

(三)企业应当每年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要包括新员工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离岗和转岗员工上岗前的专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再教育培训、外包工程施工单位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劳务派遣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和结果要纳入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档案,培训情况要记入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记录卡,并由从业人员和考核人员签名。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四)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项教育培训。

(五)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由有关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考核不得收费。

(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企业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包括调换工作岗位、离岗6个月以上重新回到原工作岗位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时的有关从业人员)、外包工程施工单位人员、劳务派遣员工、农民工,初次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高危企业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应当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安全生产培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实施安全生产“三同时”

(一)企业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时,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1.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在编制项目设计文件时,应同时编制安全设施的设计文件。

2.企业在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和财务计划时,应将安全设施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报。

3.需要报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在报批时,要同时报送安全设施设计文件。4.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安全设施的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5.在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应同时对安全设施进行调试和考核,并对其效果作出评价。6.建设项目预验收时,应同时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7.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二)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使用危险化学品为生产原料和设备设施构成重大危险源等高风险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要报设计审批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专项监督管理部门审查。项目建设前和竣工后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安全预评价和验收评价,并报经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专项监督管理部门竣工验收合格后进行总体竣工验收,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七、落实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

(一)企业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建立安全会议、安全组织、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生产安全事故、安全工作考核与奖惩、安全防护用品、事故预案、重大危险源、安技装备、特殊工种人员等12本安全管理基础台账。

(二)企业要加强现场管理,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按照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要求,推行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监管工作的连续性,最终实现行业之间安全监管信息资源共享,有效预防和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危险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

(三)企业要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并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及时淘汰陈旧落后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与技术,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不断改善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水平。

(四)企业要对安全设施、设备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安全设施、设备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要做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五)企业需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后方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要依法申请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在取得行政许可后不得降低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六)企业的生产区域、生活区域、储存区域之间要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和仓库周边的安全防护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与员工宿舍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不得以任何理由和任何方式封闭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堵塞员工宿舍的安全出口。

(七)企业要定期组织现场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整改计划,限期整改。现场检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现场处理措施;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到安全区域,并及时上报。

安全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

2.设备、设施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3.是否超过核定的生产能力、强度或者定员进行生产。4.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是否处于安全作业状态。5.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6.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7.发放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从业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和熟练使用。

8.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行为;指挥人员对从业人员的违章违纪行为是否及时发现和制止;对事故预兆或者已发现的事故隐患是否及时采取措施。

9.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情况;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完善、演练,以及对演练后发现的问题是否进行修改完善。

10.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上是否设置了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11.应急抢险物资储备情况。

(八)企业要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九)企业要建立“三勤”(勤动脑、勤汇报、勤沟通)、“三细”(心细、安排工作细、抓工程质量细)、“三到位”(布置工作到位、检查工作到位、隐患处理到位)、“三不少”(班前检查不能少、班中排查不能少、班后复查不能少)、“三必谈”(发现情绪不正常的人必谈、对受到批评的人必谈、每月必须召开一次谈心会)、“三提高”(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岗位技能、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等一套适合本企业的生产班组工作机制,建立班组长岗位竞争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十)企业要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依法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现场动态监控,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测、检验,定期检查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制订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企业每季度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的实施情况,有紧急情况时应当及时报告。

(十一)企业进行爆破、吊装、或进入其他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时,要制定专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监督危险作业人员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现场管理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十二)企业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要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发包单位对承包单位资质进行审查,并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安全生产管理事项;督促租赁单位建立健全分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上述承包、租赁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发包或者出租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企业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和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要符合有关规定并负责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有关安全生产条件或者资质进行审查。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不得发包、出租。企业与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应协调配合、责任落实。

承包项目、工程及租用场所、设备的企业,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证照,主动接受和配合发包、出租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统一协调、监督和管理。

发包、出租单位与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承包、租赁合同,要包括以下安全生产内容:

1.双方安全生产职责、各自管理的区域或范围。2.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管理内容。

3.在安全生产方面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4.涉及安全生产管理奖惩、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经济赔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等资金安排事项的约定。

5.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配合调查处理等作出规定。6.其他需规定的内容。

(十三)企业要接受工会的监督,涉及职工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的重大事项应当提交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并审议通过。要为工会依法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创造必要的条件,对工会提出的有关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并反馈结果。

(十四)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激励和约束机制,逐级、逐层次、逐岗位与从业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对制度执行好、完成岗位责任目标的,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制度执行不好、完不成岗位责任目标的,给予相应的处罚。

八、依法组织隐患排查治理

(一)企业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二)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并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难以立即消除的,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并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评估、报告和治理。

九、依法推进和实施安全标准化建设

企业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制订实施方案和评估办法,健全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体系和考核机制。企业执行的工艺制度、管理制度,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必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各岗位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管理台账化、装备现代化、指令痕迹化、操作程序化、行为规范化”。企业应当参与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将标准制修订工作同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结合起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本质上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要制定安全文化发展规划,执行国家和地方安全文化建设标准,结合企业传统和行业特点,开展安全文化创建活动,提炼并发扬企业安全文化。坚持企业安全发展理念,筑牢企业安全文化之魂。企业要对从业人员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个细节着手,规范从业人员的岗位安全行为;积极参加“安康杯”竞赛、“零事故”等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十一、依法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和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一)企业要结合实际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使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有效运用预案。

(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要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定期进行演练;没有条件建立应急救援机构的,要设立应急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应急救援组织在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时,要吸纳与其签订应急救援协议的企业参加。

(三)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要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要在规定时限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报告事故要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要报告的情况。

(四)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保障救援人员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要依法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十二、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一)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二)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从业人员遵守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教育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并对职业危害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确保防护用品有效。企业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三)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应当设有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

(四)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企业承担。

(五)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六)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危害事故。

十三、企业主管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企业的主管单位是指有下属独立法人(单位)的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或控股公司。

(二)企业的主管单位应当对所属企业的安全生产承担管理责任: 1.监督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机构设置、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现场生产作业的监管和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投入、隐患排查治理以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对企业的项目建设、收购、并购、转让、运行、停产、迁建等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实行报批制度,严格安全生产的检查、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

3.通过经营合同、公司章程、协议书等方式明确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目标和责任。

(三)在企业改制、破产、收购、兼并、整合、重组、迁建等产权变动、主要负责人变更期间,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共同督促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止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对其签订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有关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文件应认真审查,发现未按规定约定有关事项的,应责令补充相关内容。

十四、中央在渝和市属企业所属建设工程项目责任

(一)中央在渝和市属企业所属建设工程项目在履行企业主体责任的同时,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1.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原则,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2.及时向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活动、信息或事项。

(二)中央、市属企业所属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建设项目报批备案制度。机场、学校、工业园区、工矿企业的房屋建设工程应按规定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批备案。

(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含BT、BOT融资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业主)、总承包、分包、设计、勘测、监理、劳务单位等参建各方,必须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各自安全生产职责。

建设单位(业主)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发包,确保安全投入,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管,并承担相应管理责任。依法批准开工的建设、拆迁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15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拆迁工程所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施工单位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依法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其中:总承包单位应当自行完成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并对分包工程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工程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标准,严格把关,加强建设工程日常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并承担监理责任。

十五、加强监管,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决定》(渝府发〔2009〕80号)的要求,积极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监管,严肃查处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对企业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认真提出和落实整改措施。

负有安全生产行政审批职责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依法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发现未依法取得许可的企业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要立即予以取缔。对已经依法取得许可的单位,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依法予以及时处理。

企业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未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并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重庆市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追究责任,进行行政问责和行政处分。对涉嫌刑事犯罪的有关人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企业中其他工作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在给予行政处罚的同时参照《重庆市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或者按照企业内部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二○一○年一月五日

第二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大政发〔2010〕38号]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

(大政发〔2010〕38号 二○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就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出如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中,企业应当坚持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全面履行企业安全保障义务,认真贯彻各级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要求,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并承担履行安全生产工作的直接责任。

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

(一)企业要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包括实际控制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分管专项工作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以及考核奖惩等事项,把安全生产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完善的制度和责任体系。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分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承担综合监督管理责任;分管专项工作负责人,对分管工作中的安全生产承担直接领导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并落实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建立健全与本单位经济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落实安全生产经费。

3.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4.将安全设施投资纳入建设项目概算,执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

5.负责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6.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定期演练;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根据事故级别和危害程度赶赴现场,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做好善后工作,执行事故调查对内部人员的处理决定。

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责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3.监督检查本单位各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

4.督促做好作业场所的劳动保护工作,预防和消除职业危害。

5.负责对本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行为启动内部责任追究程序。6.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启动预案,赶赴现场,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做好善后工作。

企业分管专项工作负责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在分管工作范围内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负责分管工作范围内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3.负责制定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启动预案,赶赴现场,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做好善后工作。

(二)企业要依据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要涵盖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全体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检查、领导带班作业、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救援、安全生产奖惩、教育培训、安全投入及安全费用提取、安全设施“三同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安全管理人员职责、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12项安全管理基本制度,同时还包括以下规章制度:

1.职能部门及其车间、班组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其他岗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

2.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3.外包工程管理制度、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制度。4.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

5.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护制度。6.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7.值班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8.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9.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还应当制定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 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职业危害告知和申报制度。

3.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4.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和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5.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6.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三)企业要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逐一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教育和要求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和严格遵守。

三、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一)企业应当设置专(兼)职分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应当设立安全总监,安全总监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专职负责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工作。

(二)企业应当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矿山、冶金、建筑施工单位,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资质、资格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或者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三)依法设置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至少有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依法配备的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得少于2人,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责综合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1.协助决策机构和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协助决策机构和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并进行考核。

3.参与制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具体实施或督促有关部门落实。

4.督促制定或修订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组织综合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负责组织或者督促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可行的预防措施,并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汇报。

6.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审查验收工作,负责审查承包、承租单位相关资质、证照和资料。

7.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职业中毒的预防工作和职业病的防治措施。

8.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

9.按规定监督或者及时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指导有关部门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10.配合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进行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门制定事故预防措施并监督执行。

11.本单位确定的其他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五)企业要根据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在各生产班组设立专(兼)职安全员,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1.对本组人员进行日常安全生产教育。

2.督促本组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对发现的不安全情况,能由班组整改的应当及时整改,不能整改的应当及时报告。4.参加事故的分析和研究,协助落实事故的防范措施。

(六)企业要支持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并保证其开展工作必要的条件。

四、依法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一)企业要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本单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按国家相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没有规定的,依据企业实际情况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投入要纳入本单位全年的经费预算,安全生产费用要专户核算、专款专用,并列入成本开支。

(二)企业要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高危企业应当依法存储、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鼓励高危企业依法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三)企业要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劳动防护用品。

五、依法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及岗位操作技能。

3.安全设备、设施、工具、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和保管知识。

4.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识,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及启示。5.其他需要具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二)企业应当在每年年初制定本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经费依据有关规定列支。

(三)企业应当每年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要包括新员工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离岗和转岗员工上岗前的专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再教育培训、外包工程施工单位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劳务派遣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和结果要纳入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档案,培训情况要记入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记录卡,并由从业人员和考核人员签名。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四)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项教育培训。

(五)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由有关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考核不得收费。

(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企业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包括调换工作岗位、离岗6个月以上重新回到原工作岗位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时的有关从业人员)、外包工程施工单位人员、劳务派遣员工、农民工,初次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安全生产培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实施安全生产“三同时”

生产经营性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时,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企业在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和财务计划时,应将安全设施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报。

(二)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应当同时对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进行论证。

(三)建设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之后,建设单位应当委托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预评价,并编制《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评审。

(四)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在编制项目设计文件时,应同时编制安全设施的设计文件,建设单位应当将安全设施初步设计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

(五)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安全设施的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

(六)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验收评价,并编制《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安全验收,合格后进行总体竣工验收,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七)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七、落实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

(一)企业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建立安全会议、安全组织、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生产安全事故、安全工作考核与奖惩、安全防护用品、事故预案、重大危险源、安技装备、特殊工种人员等12本安全管理基础台账。

(二)企业要加强现场管理,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按照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要求,推行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监管工作的连续性,最终实现行业之间安全监管信息资源共享,有效预防和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危险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

(三)企业要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并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及时淘汰陈旧落后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与技术,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不断改善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水平。

(四)企业要按规定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安全设施、设备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要做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五)企业需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后方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要依法申请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在取得行政许可后不得降低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六)企业的生产区域、生活区域、储存区域之间要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和仓库周边的安全防护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与员工宿舍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不得以任何理由和任何方式封闭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堵塞员工宿舍的安全出口。

(七)企业要定期组织现场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整改计划,限期整改。现场检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现场处理措施;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到安全区域,并及时上报。

安全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2.设备、设施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3.是否超过核定的生产能力、强度或者定员进行生产。4.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是否处于安全作业状态。

5.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6.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7.发放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从业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和熟练使用。

8.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行为;指挥人员对从业人员的违章违纪行为是否及时发现和制止;对事故预兆或者已发现的事故隐患是否及时采取措施。

9.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情况;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完善、演练情况,对演练后发现的问题是否进行修改完善。10.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上是否设置了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11.应急抢险物资储备情况。

12.岗位风险辨识及从业人员应知应会情况。

(八)企业要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九)企业要建立“三勤”(勤动脑、勤汇报、勤沟通)、“三细”(心细、安排工作细、抓工程质量细)、“三到位”(布置工作到位、检查工作到位、隐患处理到位)、“三不少”(班前检查不能少、班中排查不能少、班后复查不能少)、“三必谈”(发现情绪不正常的人必谈、对受到批评的人必谈、每月必须召开一次谈心会)、“三提高”(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岗位技能、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等一套适合本企业的生产班组工作机制,建立班组长岗位竞争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十)企业要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依法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现场动态监控,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测、检验,定期检查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企业每季度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的实施情况,有紧急情况时应当及时报告。

(十一)企业进行下列危险作业时,应当制定具体的作业方案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按规定逐级进行安全确认,作业时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和监护,确保作业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现场管理和监护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1.爆破、危险货物装卸、燃气管道作业;

2.大型设备(构件)吊装和拆卸、建设工程拆除作业; 3.物料储罐清理、流口堵塞疏通作业;

4.登高(包括在高处进行维修安装、外墙清洗等作业)、临近高压输电线作业; 5.水下施工和海产品捕捞潜水作业; 6.进入密闭、有限空间作业; 7.其他危险作业。

(十二)企业从事上述第5项以及进入密闭、有限空间从事喷漆、涂漆、脱漆、化学除锈、化学清洗、装修、装潢、粘合等作业的人员应当经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

(十三)企业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要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发包单位对承包单位资质进行审查,并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安全生产管理事项;督促租赁单位建立健全分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企业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和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要符合有关规定,并负责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有关安全生产条件或者资质进行审查。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不得对其发包、出租。企业与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应协调配合、责任落实。

承包项目、工程及租用场所、设备的企业,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证照,主动接受和配合发包、出租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统一协调、监督和管理。

发包、出租单位与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承包、租赁合同,要包括以下安全生产内容:

1.双方安全生产职责、各自管理的区域或范围。2.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管理内容。

3.在安全生产方面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4.涉及安全生产管理奖惩、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经济赔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等资金安排事项的约定。

5.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配合调查处理等作出规定。6.其他需规定的内容。

(十四)企业要接受工会的监督,涉及职工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的重大事项应当提交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并审议通过。要为工会依法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创造必要的条件,对工会提出的有关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并反馈结果。

(十五)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激励和约束机制,逐级、逐层次、逐岗位与从业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对制度执行好、完成岗位责任目标的,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制度执行不好、完不成岗位责任目标的,给予相应的处罚。

八、依法组织岗位风险辨识

(一)企业应当建立岗位档案,列出所有工作岗位。

(二)企业应当对所有岗位进行风险辨识,确定每个岗位可能遇到的风险,制定防范风险措施、应急措施,编制岗位风险手册或卡片,发放到每位从业人员手中,并开展岗位风险防范安全培训,确保每位从业人员清楚知道自己所在岗位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防范风险、应急处置知识。凡未经岗位风险防范安全培训并掌握上述知识的从业人员,不得安排上岗。

(三)岗位工作条件和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应当对该岗位风险进行重新辨识。

九、依法组织隐患排查治理

(一)企业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制度。

(二)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并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难以立即消除的,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并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评估、报告和治理。

十、依法推进和实施安全标准化建设 企业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评估办法,健全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体系和考核机制。企业执行的工艺制度、管理制度,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必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各岗位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管理台账化、装备现代化、指令痕迹化、操作程序化、行为规范化”。企业应当参与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将标准制修订工作同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结合起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本质上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十一、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要制定安全文化发展规划,执行国家和地方安全文化建设标准,结合企业传统和行业特点,开展安全文化创建活动,提炼并发扬企业安全文化。坚持企业安全发展理念,筑牢企业安全文化之魂。企业要对从业人员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每个岗位的每个细节着手,规范从业人员的岗位安全行为;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参加“安康杯”竞赛、“零事故”等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十二、依法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和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一)企业要结合实际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使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有效运用预案。

(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要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定期进行演练;没有条件建立应急救援机构的,要设立应急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应急救援组织在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时,要吸纳与其签订应急救援协议的企业参加。

(三)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要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要在规定时限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报告事故要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要报告的情况。

(四)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保障救援人员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要依法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十三、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一)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二)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从业人员遵守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教育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并对职业危害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确保防护用品有效。企业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三)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应当设有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

(四)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企业承担。

(五)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要依法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并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六)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危害事故。

十四、企业主管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企业的主管单位是指有下属独立法人(单位)的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或控股公司。

(二)企业的主管单位应当对所属企业的安全生产承担管理责任: 1.监督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机构设置、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现场生产作业的监管和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投入、隐患排查治理以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对企业的项目建设、收购、并购、转让、运行、停产、迁建等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实行报批制度,严格安全生产的检查、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

3.通过经营合同、公司章程、协议书等方式明确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目标和责任。

(三)在企业改制、破产、收购、兼并、整合、重组、迁建等产权变动、主要负责人变更期间,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共同督促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止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对其签订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有关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文件应认真审查,发现未按规定约定有关事项的,应责令补充相关内容。

十五、中央、省在连企业和市属企业所属建设工程项目责任

(一)中央、省在连企业和市属企业所属建设工程项目在履行企业主体责任的同时,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1.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原则,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2.及时向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活动、信息或事项。

(二)中央、省在连企业和市属企业所属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建设项目报批备案制度。机场、学校、工业园区、工矿企业的房屋建设工程应按规定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批备案。

(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业主)、总承包、分包、设计、勘测、监理、劳务单位等参建各方,必须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各自安全生产职责。

建设单位(业主)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发包,确保安全投入,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管,并承担相应管理责任。依法批准开工的建设、拆迁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15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拆迁工程所在区市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施工单位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依法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其中:总承包单位应当自行完成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并对分包工程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工程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标准,严格把关,加强建设工程日常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并承担监理责任。

十六、加强监管,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大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职责暂行规定》的要求,积极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监管,严肃查处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对企业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认真提出和落实整改措施。

负有安全生产行政审批职责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依法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发现未依法取得许可的企业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要立即予以取缔。对已经依法取得许可的单位,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依法予以及时处理。

企业有关人员未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其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依法追究责任,进行行政问责和行政处分。对涉嫌刑事犯罪的有关人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浅谈企业如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各位工友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安全就是质量安全就是效益,在开始今天的演讲之前我想引用习近平主席的一句话:始终把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当今国家大力发展的阶段,在众多铁路工程施工火热的时期,我们已经看到了国家的进步,看到了百姓生活的兴旺,但是在看到这些美好的事物的时候,回头看一看我们是不是落下了什么,目前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截止2013年我国建筑业企业单位数总共七万余个,建筑业从业人员数为3852.47万人,是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同时也是高空作业、流动性强、高危险、事故多发的行业,因此建筑施工行业也被列入我国高危行业,据统计,2001至2008年我国建筑行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60起,其中,死亡590人,受伤483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数量持续增长,反映出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我做了一个统计在研究了17个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我们发现,他们都经历了事故的,上升期、高发期、稳定期、下降期这一过程。中国目前处于上升期。

还记得公司叶总监在我们梁场上过一堂课,她曾经形象的做了一个比喻,当把人的生命比作是“1”时,生活就是在“1”后面加“0”,后面加的“0”越多,说明事业越成功、家庭越幸福。倘若人的生命不存在了,后面加再多的“0”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一个工地出了伤亡事故,伤了人、死了人,这个工地就要停产整顿,伤员要进行治疗,死者要进行善后处理,事故原因需要调查分析处理,职工的情绪需教育稳定……这一切的一切会给工程带来多大影响?会使经济受到多大损失?是可想而知的。从历年的资料得知,发生事故的单位所受到的经济损失少则几万、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同样,如果一个工程出了质量事故,需要采取补救措施,或需要推倒重来,如果倒塌,更会造成人员伤亡,所发生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

在前期梁场大力推行实施的精细化管理中,通过班子领导的悉心教育,同事们的耐心请教,我发现其实安全生产工作和精细化的联系

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知道,安全生产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对待每一项工作坚持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把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才能避免“细节”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的粗放,才能避免失误远离事故。精细化管理,就是精益求精,务求实效。精,是解决事物的根本,是精细化管理的自然结果;细.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是精细化管理的必经途径。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生产这件大事就是无数“小事”、“细节”的集合体,没有“小事”和“细节”的安全,就不会有安全生产这个大事整体的安全,因此,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坚持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必须坚持“严格管理是核心,精细管理是基础”的管理理念,关口前移,从基础工作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切实把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做好,做实。

下面让我们看几组照片。

看了这些照片大家可能心里面早已被深深的震撼了,同样我也早已陷入了深思中,这些事故本可以避免,事故的缘故最终还是因为作业人员麻痹大意,根本不把安全当做一回事,不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那今天在坐的都是我们管理人员,在现场施工的时候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呢?在这我有4个期望,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和根本,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只有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必须通过政府的有效监管,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企业必须强化思想认识,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狠抓落实,严格履行职责,坚持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到生产经营的第一个岗位,建设务实高效的技术保障、综合监管和应急救援体系,防微杜渐,常备不懈,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第四篇:浅谈企业如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浅谈企业如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等法律法规,切实履行监管服务职能,促进企业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预防一般事故,杜绝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现对企业如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如下几点意见。

一是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一个企业,安全生产是首要的任务,是各项工作的保障,抓安全就是抓经济效益,应当把发展经济建立在安全生产可靠保障的基础上。企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企业负责人为单位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对分工分线的安全工作负责,落实生产过程中领导干部轮流带班制度;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企业安全班组队伍的建设;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切实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强化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加快安全生产技术研发,在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并确保有效实施。

二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等重大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自救互救常识和技能,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企业用工要及时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组织职工参加岗前培训,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要经过考核后,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

三是坚持日常检查与节日排查相结合,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重点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杜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三超”组织生产。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审批、监管责任。企业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入生产和使

用。企业应经常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鼓励职工监督举报各类安全隐患,对举报者予以奖励。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

四是建立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及时进行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要主动报市安监局备案。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并赋予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五是分散工伤风险,依法办理工伤保险。企业和职工应当遵守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根据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应当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六是明确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置、责任追究和行政处罚有关规定。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和根本,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只有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必须通过政府的有效监管,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企业必须强化思想认识,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狠抓落实,严格履行职责,坚持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到生产经营的第一个岗位,建设务实高效的技术保障、综合监管和应急救援体系,防微杜渐,常备不懈,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第五篇:浅谈企业如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浅谈企业如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自新《安全生产法》颁布以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政府和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对企业的核心监督内容,也是企业本身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现就目前企业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结合我公司在如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方面的一些相关措施,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1、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存在的问题 1.1主观意识培养不到位

(1)安全意识淡薄

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重生产、轻安全;企业员工和外包单位劳务工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不安全行为时有发生。

(2)安全培训不到位

目前企业安全培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安全培训内容空洞、针对性不强,安全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无法合理判断培训效果。

(3)隐患排查意识不强

领导对隐患排查治理重视不足,消极应付政府检查,极少自觉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至于员工经常对存在的隐患视而不见,缺乏积极主动排查隐患的意识。1.2制度不健全,主体责任不清晰

存在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不全,缺乏安全监督、考核机制。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健全的安全责任网络,经常出现“责任模糊”、“责任交叉”和“责任空白”现象。1.3安全管理基础不到位

未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其中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低,安全知识匮乏,不具备要求的安全管理能力,在日常安全监督管理中流于行式、墨守成规,不愿集思广益,没有创新管理的思路,很多安全管理只停留在纸面上,未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导致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2、我公司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措施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应从“树立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隐患意识”出发,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为核心,以“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全面的标准化建设、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为保障,充分挖掘全员安全能动性管理等多种手段,来构建多重防护保障,夯实安全工作基础。我公司从建厂以来,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方面主要采取的几项措施:

2.1创新方法,培养员工正确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意识先行。”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和安全生产、法制宣传,使正确的价值观入脑、入心。我公司从2014年开始,在正常开展各项安全、技术培训外,创新培训方式:一是,编制安全题库、教学PPT和视频发送到公司内部网站以供大家学习;二是,将安全法律法规、事故案例、安全知识等学习内容,在公司内部安全交流微信群进行平台推送培训,以提高公司全员的安全素质;三是,依托省新能源总公司安全交流小组为平台,以“走出去、拿进来、取长补短”理念,定期开展兄弟电厂安全交流活动;四是,将外包单位人员纳入公司培训范畴,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将外包单位人员培训、考试、奖罚等情况纳入个人档案,实行一人一档,不断巩固和提升公司全员正确安全意识。2.2充分挖掘违章监督能动性,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确保工作深层次、全方位开展,其次要落实责任,狠抓整改,对隐患进行记录建档,制定整改措施,严格整改措施的落实,最后,开展多样化违章监督和隐患排查活动,充分挖掘违章监督和隐患排查资源。近年以来,公司开展了每日安全曝

光栏、红马夹安全流动哨、“不安全,违章随手拍”、“ 安全违章举报”、“每日一小查、每周一大查”、“视频记录仪流动检查”等多项违章监督和隐患排查活动,同时开通了“居安思危”QQ和微信交流群,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全员参与安全监督和隐患排查的能动性。各项违章和隐患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安全生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2.3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科学的安全责任体系,遵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和“一岗双责”的原则,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层级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严格考核及责任追究,贯彻依章从严治理,实行安全与绩效、薪酬、晋升挂钩,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奖惩措施。

建厂以来,公司安全的“保证”“监督”两个体系相互协调配合,日趋成熟,各项隐患能及时发现并整改闭环,每月初召开的安委会作为保证体系会议,针对典型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制定防范措施;每月底召开安全监督网络会议,总结安全监督情况,向保证体系提出监督整改意见。目前,公司安全“保证”“监督”两个体系健全,运作正常。2.4构建多重防护保障,夯实安全工作基础

企业安全文化、标准化建设和应急组织保障能力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软环境”,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防护。

(1)突出“以人为本”安全理念,开展安全文化示范创建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利用人们在企业安全工作中的价值、道德、信念、情感等精神力量,激发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在2015年提出以“提升安全理念,转变安全行为,掌握基本方法,创建本安型企业”为安全文化建设总体模式,以“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变得更规范!”为安全愿景,制定全体员工和相关方所理解的安全方针、目标、理念,并通过广播、展板、简报、微信平台、利用骨干、模范带动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和宣传;设立安全文化廊、安全角、黑板报等安全文化阵地;大力开展演讲、展览、征文、书画等活动,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同年获得南通市安全文化示范单位称号。

下一阶段,公司将不断深入开展安全文化的建设,将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以人为本”这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安全理念渗透和安全行为养成),进一步巩固企业安全文化创建成果、深化交流,及时借鉴国内外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内化思想,外化行为,全方位提升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全员参与、群策群力的安全互联互通系统,持续不断的培育出:安全特点适合自身的、安全理论高度认同的、安全行为自觉践行的、安全要求行业领先的企业安全文化。(2)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 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建设,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从组织机构、安全投入、教育培训、装备设施、现场管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管理及绩效评定等方面制定完善实施方案,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监督。2012年,公司顺利通过南通市“三级安全标准化”验收,为如东县首家获得三级安全标准化企业。2014在已通过的南通市“三级安全标准化”的基础上,采取标准化“回头看”,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大力开展“标准化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活动,同年,通过省能监办“三级安全标准化”验收。(3)强化“平战结合、快速应对”理念,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加强事故应急体系的建设,加大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等资源的资金投入,定期修编应急救援预案,注重预案的可持续和实用性。公司在2013重新修订颁布《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和18个《专项应急预案》,并经过评审后在县安监部门备案;同时,根据预案的培训、演练计划开展各类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为检验预案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衔接性,在2015

年、2016年与当地消防大队、县环保局、县能源局开展了四次联合演练。目前,根据《转发国家能聚综合司关于印发<电力企业应急预案评审与备案细则>的通知》(苏监能安全[2015]23 号文)及国家能源局《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公司成立了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组,对公司应急预案进行新一轮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以保证应急预案预防突发事件和指导处置突发事件的实用性。

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作为重点,以隐患排查和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清醒的认识到,与上级的要求和标准还有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安全工作中,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向精细化管理模式推进,努力使公司的各项安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下载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北京XXXX有限公司隶属于XXXX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位于北京市XXXX区,公司建于XXX年,占地面积XXXX㎡,注册资金XXX万,从业人员XXX人,常驻公司人员XXX人,是一家专门......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精选)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一、单项选择题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方针是在哪部法律中确定下来的。( ) A、《劳动法》; B、《职业病防治法》; C、《......

    浅谈企业如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浅谈企业如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从“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句话不难看出,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是强......

    浅谈如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浅谈如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近年来,国家对安全生产愈发重视,不断从政策角度指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去年7月19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发23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

    街道进一步深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方案

    **街道进一步深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 主体责任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市安全生产条例》,按照全区“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年”的各项......

    企业如何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企业如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以人为本,安全生产”已成为全民广泛共识。然而,在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仍然事故频发,有的甚至酿成群死群伤和重大经济损......

    论企业如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论企业如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是企业长远发展永恒的主题。没有了安全,根本谈不上生产,更谈不上经济效益;安全生产工作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安全因素防不胜防。企业......

    浅谈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浅谈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兴仁县四联乡顺发煤矿党委书记 矿长 张同森 摘要: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搞好煤矿生产、建设,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煤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