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锐平在市宣传文化战线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00:2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范锐平在市宣传文化战线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范锐平在市宣传文化战线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范锐平在市宣传文化战线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范锐平同志

在市宣传文化战线调研座谈会上的

讲 话

201

19月日

年6范锐平在市宣传文化战线调研座谈会上的

同志们:

今天,我们用一天的时间集中调研宣传文化工作。上午看了宣传系统的主要单位,刚才,听取部分同志的发言,我对宣传系统各单位的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市委之所以这么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因为这项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织者,担负着教育人、团结人、鼓舞人的政治责任;作为城市软实力重要体现的主要引导者,担负着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事的社会责任;作为最具有活力的朝阳产业,担负着由文化立市向文化强市进而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的历史使命。面对这样的繁重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像重视经济工作一样,切实加强领导,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重大,使命崇高。襄阳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基础好、队伍好、发展势头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借今天这个机会,就我对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解和初步的思考,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尊重新闻宣传规律,在“四个襄阳”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当前,襄阳处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发展理念上讲,将由过去相对粗放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逐步转向集约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方式;从发展形态上讲,将由过去建设以城市建成区的面积和人口为特征的大城市逐步转向以城市功能和城市竞争力为特征的区域中心城市;从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上看,将由过去以城镇化带动现代化逐步转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这三个转变,是襄阳当前所处的宏观环境、承担的历史使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一个非常繁重的任务面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一)要坚决落实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台、政治家办新闻网的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鸿忠书记反复强调,政治家是所有媒体人的第一身份、核心身份,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都要把讲政治摆在首位。这是我们所处的舆论环境、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在这样一个时代,要保持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政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政治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靠两点,一是靠媒体负责人的政治家标准和政治家素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和新闻人民性的学习、认识和实践,来增强政治意识,切实把政治放在我们的思想和工作,以及推进事业发展的创新之中。二是靠广大新闻工作者高尚的职业精神和自觉的职业操守。而这种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需要广大的新闻人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努力实现新闻理想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坚定地把握政治方向的领导集体,有一支具有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的新闻从业人员队伍,我们新闻舆论的政治方向就有保证。

(二)要遵循新闻规律,把握时代特征,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深刻变化,新闻传播手段急剧变化,对新闻宣传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探索新闻传播规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高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

首先,新闻工作者要按新闻规律办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真正使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办出深度、办出力量。新闻的生命力和公信力,取决于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客观性。一个新闻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公信力,首要的是取决于这一点。新闻舆论的客观性是新闻事业的生命力之所在。新闻工作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个人感情、个人利益纠葛与新闻作品产生关联。媒体人提供一个新闻稿、一个新闻事件时,更重要是体现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就是这个新闻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社会效果。在复杂的社会变革面前、复杂的利益关系面前,新闻工作者要克服和力戒自身的冲动、自身的价值判断、自身的利益关联,使自己始终站在客观真实立场上。这样所写出的作品、所反映的事实就会更为客观、更为理性,就会产生更好的社会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按新闻规律办事,尊重事实,尊重受众。事实和受众的感受,是考量新闻作品、媒体人职业道德的基准线,偏离了这个标准,就偏离了新闻的准则,当然也违背了新闻的规律。

其次,要引领时代风尚。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塑造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目标相适应、与时代发展特征相协调的城市精神。要有很强的领悟能力,对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策,要率先学习深刻领会,搞好舆论引导。要有很强的鉴别能力,对意识形态领域中重大问题的性质、趋势和影响,要及时研判、准确应对,更为重要的是在复杂的社会变迁面前、多元文化的政治生态面前,担当起引领社会舆论的责任,通过理论先导、舆论先行、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的方式,把党的主张、执政理念、阶段性的工作部署变成全社会的共识。在多元文化时代,新闻工作者责任重大,要通过我们的辛勤努力,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和谐稳定的目标。这项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再次,要创新城市文化。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不管它的历史文化有多么厚重,现代人总不能永远生活在历史文化之中。这个地区、这个城市一定是要发展、要前进的。这种发展和前进,既包括对历史文化精髓的汲取、历史文化财富的传承,更为重要的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总结和提炼出反映我们时代文化发展特征和时代文化精神风貌的城市文化。这些城市文化,一定是先进的、科学的,能够反映这个城市时代特征的。所以,文化工作者不能滞后于社会现实,一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但是高于生活、高于实践。如果只是生活、实践的简单总结,那就不是文化人的创作,只能说是社会历史的记录者。一个地方文化的高度取决于这个城市文化人的素质,一个地方精神境界取决于一个地方文化群体的精神境界。深圳改革开放前,只是一个小渔村,现在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深圳城市文化。深圳的发展,既靠党的政策,给了他们历史性机遇,也靠一批有现代化理念、有责任感的传媒人和文化人,以拓荒牛的精神,引领了这个城市的发展。比如,“时间就是金钱”、“知识改变命运”等等,被深圳文化人放大,成为深圳文化的一部分,引领了许多人的思想。深圳现代先进文化,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顺应时代潮流,引领了时代发展。我们襄阳的文化人要总结襄阳现代文化,提炼襄阳城市精神,引领襄阳跨越发展。

(三)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我们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态中,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要想生机勃勃,就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非理性减弱,让理性增长。因为一个理性的社会才是一个富有建设性的社会,才是一个有创新性、创造性的社会。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整体转型时期。这是我们所处的宏观背景。对襄阳来说,我们还有一个小环境,就是正在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建设“四个襄阳”。我们置身于这样一个大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但这个发展过程不可能尽善尽美,表扬、激励、批评、责难,都符合这个时代社会政治生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新闻工作者是以建设性的姿态、建设性的批评,出现在受众面前;还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肆意对这个社会进行鞭挞,这是站在两个不同的立场所产生的两个不同的结果。每一个热爱襄阳的新闻工作者,都会站在爱护襄阳、热爱襄阳的立场,为襄阳的发展建言献策。如果我们怀着爱护之心来对待襄阳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如果我们立足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和襄阳跨越发展自身环境来观察事物、观察社会,我们就会感觉到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快速发展过程中派生的,就会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开展舆论监督,就不会简单地为批评而批评,而是建设性的批评,这就是新闻工作者的创造性,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

二、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文化发展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文化事业发展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在物质增长后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这是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根本目的;文化产业发展是在承担社会功能的同时,以自身的发展来助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以提升文化发展的功能为抓手,推动襄阳文化蓬勃发展。

一是文化体制改革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着力点。文化消费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文化创造的直接动力和重要指标。适应和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必须把最大限度地释放文化产品创新活力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是关键。有利于文化事业的进步、文化市场的繁荣、文化作品的创造、文化产业的发展的体制机制,就是先进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在文化体制的改革上,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总要求、总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从襄阳自身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出发,特别是要从改革阻碍我们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体制机制入手,建立起能够推动襄阳公共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产业大繁荣的体制机制,这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

二是努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因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物质的,需要靠经济实力作支撑。如果说物质很贫穷而精神很富有,这种情况是不可能持续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努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三是创造性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竞争力大提升。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有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文化产品。城市文化和时代精神是通过文化产品进入市场传播的。要大力推动文化精品的创作、先锋模范人物的推介和文化传媒基地建设,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层次、品质和竞争力。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事,实质上是文化基础产品依附一种产业发展,向社会传播。我们开始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最早是靠西方的一些产品,诸如麦当劳、迪斯尼等。文化产业是渗透着城市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特殊产业。若干个文化产品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建设文化襄阳,必须创造性地推动襄阳文化产业大发展和竞争力的大提升。全市上下要真正从思想上、领导上、投入上,大力推动文化精品的创作,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层次、品质和竞争力。

三、用硬措施提升软实力,创造特色,锤炼品质,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襄阳

“文化襄阳”的提出,是鸿忠书记多次到襄阳调研之后,对襄阳在未来发展中确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定位。鸿忠书记谈到“四个襄阳”时说,产业襄阳是核心,如果没有产业,城市就没有经济支撑;都市襄阳是载体,使襄阳在一定的区域具有影响力;文化襄阳是襄阳的特色;绿色襄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四个襄阳”既是一个经济工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提升竞争力的系统工程。推进“四个襄阳”建设,是我们襄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为生动、最为全面的具体实践。“文化襄阳”是襄阳人的骄傲,是襄阳有别于其它城市的最重要标志。建设“文化襄阳”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襄阳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是我们发展的巨大优势,可以转化为创新创造的活力和现实的生产力,也是我们襄阳未来发展的巨大优势。推进“文化襄阳”建设,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要加强平台建设。要通过平台建设,全方位展示“文化襄阳”。既要有文艺作品、文化名人、文化产业,也要有文化载体。展示“文化襄阳”的魅力,我们必须建设更多的可观瞻、可参与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平台。

一是理论武装。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所决定的。我们要保持襄阳发展的正确方向,保持社会共识的形成,必须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央、省委和省政府对襄阳的重大决策,来统一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省委、省政府提出“四个襄阳”战略定位,对此大多数人充满信心,而少数人大发议论,就会分散我们的工作精力,削弱我们的战斗力。所以,理论武装的工作必须放在第一位。理论武装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宣传省委、省政府关于“四个襄阳”建设的重大决策,使之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激励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涌跃投身襄阳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是学习型城市建设。一个城市有没有生命力,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个城市读书的人多不多、学习氛围浓不浓。如果没有多个的图书城,没有众多的图书馆,没有相当多的读书群体,襄阳要建成一个创新型城市,一个时尚的城市,一个有活力和生命力的城市,是不可能的。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要策划读书月、读书周,创建读书社区、读书机关等系列活动,通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把襄阳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城市要有明确的考量指标,比如个人所拥有的图书量,个人读书时间等。建设学习型城市,要明确创建活动的组织主体,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让所有的襄阳人和到襄阳的人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感受到学习的浓厚氛围。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建设文化襄阳的重要载体。

三是文明城市创建。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了夺一块荣誉牌,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明创建活动来推动市民现代文明习惯的养成。创建文明城市,要高度重视创建活动的过程,过程长点更好。我们举起文明城市创建的旗帜,必然要围绕这个旗帜制定若干工作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进,必然会对市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先天的文明人,只有后天通过培养、熏陶和环境感化的文明人。同样是华人,在新加坡生活的华人和在大陆生活的华人习惯是不一样的。新加坡人认为排队就是生活、就是修养、就是一种文明习惯。再比如打电话,在新加坡,大家声音都很小,来电显示多半是震动状态,公共场所没有铃声此起彼伏的现象。这些习惯都是长期养成的。所以文明创建活动本身的意义,不在于获取荣誉,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明创建活动,使我们的市民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通过创建文明活动来感染、熏陶、感化、影响更多的人做文明人。四是要确立文化立市的理念。襄阳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把文化作为襄阳的一个重要特征、重要资源、重要优势和重要竞争力来看待,是毫不过分的。我们确立文化立市的理念,就是要把文化资源、文化的特质、文化的力量,体现到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目前,有悖于文化襄阳建设的问题还不少,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一个是襄阳古城的保护问题。在中国古城保护中,应该说襄阳古城的保护是比较好的,但不是最好的,与南京、西安相比,是有距离的。再一个是历史古迹的保护问题。我们缺乏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还没有做到修旧如旧、复古如古。比如“九街十八巷”,改造方案就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方案。还有襄阳王府、陈侯巷等古街古巷,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如陈侯巷,青石板换成了水泥板,没有青石板了,这里的历史文化也就没有了。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我们确立了文化立市的理念,大家就会知道文化在襄阳发展中的位置,就会影响我们的执政理念,影响我们的发展规划,进而影响我们的城市未来。市文化管理部门对襄阳古城内所有文物要进行清理,列出禁止开发、修复保护的清单,再由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该保护的坚决予以保护。要开发的也必须以保护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为主、开发为辅,开发要服从历史文物的保护。

五是城市品牌的营销。城市品牌营销是一篇大文章。随着襄樊改襄阳,城市的知名度提升了,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襄阳的负面消息也增加了不少。这种负面的消息,时间长了会削弱社会对襄阳的客观判断,会定格一个所有襄阳人不愿接受的“襄阳印象”,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如果每次点击襄阳都是一个负面消息,都是一个非常恶劣的事件,时间长了,古襄阳的灿烂文化和襄阳当前迅猛发展的势头,就会慢慢地被那些负面的、不好的消息所取代,人们对襄阳的美好印象就会褪色、就会改变。襄阳城市品牌营销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工作,而这项工作研究的主体,就是我们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们。要用我们的智慧和心血,创造一个能够托起襄阳这片热土的、非常完美的、具有魅力的城市印象,这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责任。

第二,要加强能力建设。宣传思想文化自身的发展,既要靠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同志们自身的努力,也要靠各级党委、政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创造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像重视经济投入一样重视文化投入,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新闻传媒的建设。一是要解决好机构问题。这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非常必要,在编制管得很紧的总体要求下,机构设置要考虑文化事业建设的需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是必须的,但是也要服从、服务于发展。二是队伍和人才问题。要创造一种机制,让整个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能够最广泛地吸纳社会最优异的人才到襄阳工作。有更多的外地人到襄阳来工作,襄阳的发展才会加快。三是经费保障问题。襄阳报社和电视台的能力建设,对外宣传以及其他单位的工作开展,经费要全力予以保障。

第三,要加强机制建设。文化建设和新闻传播是非常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需要有一套高效率的运行机制来激励干事创业。对一切有利于文化发展、传媒发展的的体制机制,都要先行先试。报社要学习南方报业的体制机制,来提升我们办报的竞争力。提升竞争力的标志是在一定区域内成为有影响力的传媒。电视台可以找一个时段或者一个平台,做成卫星电视。汉江传媒网、政府门户网,要找一些知名网站做好链接,如果能够与《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链接,那么我们的网站就办成功了。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要想得到,符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就办得到。在法律框架内,我们要敢想、敢干、敢于创新。

文化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党风、政风和民风,关系到城市的人文素质和形象。襄阳因文化而兴,也必将因文化而立、因文化而强,全市上下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衷共济,力度统一,共同创造襄阳蓬勃向上、创新创业的新形象。

第二篇:范锐平在市建设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精)

范锐平同志

在市建设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 讲话

2011年9月3日

范锐平在市建设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襄阳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厚重的城市,是一个山、水、城、洲呼应的城市,是一个综合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城市。在这个城市工作都应该感到幸运,这个城市给我们每一个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提供了成就事业的平台、展示才华的舞台,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奋斗。今天,我重点从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理念层面,讲几点意见。

一、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从战略上确定功能定位

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是由这个地方的城市发展水平决定的,一个地区的资源聚集能力也是由这个地区在区域中的首位度所决定的。能不能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不仅仅取决于这个地方人口规模和建成区面积,更重要取决于其在这个区域范围内所承担的功能,特别是它基础设施功能的强弱。世界500强企业到中国来发展,首先会选择北京和上海,不是因为北京和上海的人口规模大、地域面积广,而是因为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是发展最活跃的地方。国外大企业进入中国都是以一线二线城市来区分选择的,一线城市一般都是一个较大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二线城市基本上是省会城市,三线城市基本上是区域副中心城市。这都与城市功能相关联,起决定作用的是城市功能。

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准确、科学的城市

功能定位上。从城市发展、资本流动的一般规律来看,一个区域的价值与产业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不同的产业会选择不同的价值区域,一个城市在区域中的价值也会因产业的分布而变化。换言之,城市的区域价值决定其产业结构,反过来产业结构也会影响城市的区域价值,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升城市的区域价值,进而影响其它产业的选择和分布。一个地方的经济结构调整,不是由行政主导力决定的,而是由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功能的强弱来决定的,核心问题是城市功能。襄阳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城市功能定位问题,要从战略上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 一是承载功能。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首先要对这个城市应该具备的功能、承载力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从襄阳现实情况来看,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物流中心和旅游目的地,通过我们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但有些中心是不可能的,还有襄阳要建设金融中心,在现阶段也是有一定困难的。我们要组织专门力量对襄阳与周边城市进行分析比较,使我们对襄阳的认识和判断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

二是产业功能。襄阳要成为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竞争力必须吸附在产业上。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襄阳必须要用国际化视野来进行产业功能布局,不能用封闭的眼界在小的范围内来谋划,更不能仅从我们现有的基础来确定

产业。襄阳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要从三个层面入手:第一是建设产业集聚区,在区域内实现产业集群发展,以集群发展展示我们的实力。第二是建设国家级园区,把高新区、经开区两张“国牌”打好。第三是建设国际性的园区,要在东津新区谋划布局新加坡工业园或者日本工业园。让襄阳的产业功能,在区域层面上集群发展,在国家层面上有国家级园区,在国际层面上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园区。从多层面、高起点进行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三是辐射功能。集聚功能主要是对周边区域范围内的资源集聚能力,包括对区域内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的吸纳能力,对教育、技术等资源的可得性。强化集聚能

力建设,形成资源聚集效应,才能对周边产生影响、形成辐射。也就是说,襄阳只有成为吸纳聚集生产要素的“洼地”,才能成为辐射带动周边的“高地”。

四是服务功能。城市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市民,一个是市场主体。城市建设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生活和企业运行的需要。城市的各项功能都要落实到为这两个主体服务上,要通过汇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来满足这两个主体、两种活动的需要。

做城市战略规划,一定要把承载功能、产业功能、辐射功能、服务功能作为战略定位首先考量的重要因素。城市的发展战略是一个质的概念,而不是量的概念,请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帮我们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就是要借助他们对国际

和国内经济发展格局、城市布局的研究优势,帮助我们回答城市发展方向、城镇体系建设、区域承载功能等问题。这些问题不搞清楚,不能做出准确的定位,我们就难以确定工作目标,甚至会引起很多的争论。搞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做城市发展规划,一定要有长远的战略思考和历史的方位感,就是要能看到50年以后城市往哪个方向发展,20年间城市要发展到哪个阶段,五年内城市能建设成一个什么样子。这种历史的方位感应成为城市的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和广大市民的共识。没有这种历史的方位感,城市建设是会走弯路的。总之,襄阳要实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目标,首先要从战略上确定城市功能定位,要以创建功能性的载体、聚集功能性的产业、培育功能性的市场、吸纳功能性的主体为重点,通过增强城市功能来提升中心城市的竞争力。

二、以“都市襄阳”为理念,从整体上构建“大襄阳”的城镇体系

“四个襄阳”建设,“都市襄阳”是载体,是一个区域城镇体系。我们要以建设“都市襄阳”的理念为指导,构建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完整城镇体系。

第一,要坚持整城设计与分区规划协调统筹。首先要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形态和定位,然后编制城镇总体规划。襄阳目前的规划缺少一个层次,就是农村和社区,这会带来很多问题。以城市近郊尹集乡来说,它现在已经在主城区规划范围内,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个以田园风光为特色的文化街

区,现在不规划好、控制好,将来肯定建设不好。从远郊区来看,农民在四、五年内可能还难以成为市民,但我们不能等他们成为市民后再来搞规划建设。不把农村、社区这个层次考虑进去,城区近郊、远郊区的城市化问题是不可能解决好的,建成的只能是“村民”新区,而不是市民新区。我们一定要有整城设计和全域规划的理念,要做包括中心城区、卫星城、特色镇、农村在内“四位一体”的城镇体系规划。同时,还要统筹协调城区、分区的规划。各个城区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又是我们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每个区的产业、街区,乃至所有的城市风格都是一样的,那么分区就没有意义;如果襄城、樊城、襄州以及未来的东津新城、鱼梁洲,都是一个同质化的小城市、同质化的小社会,那么襄阳整个城市的竞争力就难以体现。要统筹规划和建设好每一个主体功能区,使之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第二,坚持中心城市与区域性城市协调规划。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以襄阳为中心在市域外形成一个功能差异化的布局,再一个是,市域内按照比较优势对卫星城、卫星镇进行科学定位,形成产业配套的圈城和组群,形成城市功能的规模效应和互补效应。圈城解决的是综合影响力问题,组群解决的是建设成本的问题,这两个层面都要有战略目标定位。

第三,坚持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协调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要有产业园加创新园、物流园、生态园、生活家园

综合组团发展的规划理念。城市拥堵不是扩宽道路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新加坡道路很窄但不拥堵,它以一个商业中心为主体,沿轻轨布局了九个生活圈城,这些生活圈城以轻轨站为中心,中心外是生活圈,生活圈外是产业圈,80%的人生活所需要的,包括上学、就医、餐饮、购物等都可以步行解决。这就是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协调推进的结果。我们的东风家园建设要很好地运用和体现这个理念,商业街区、生活街区、工业街区、研发街区既相对集聚又有序分布,使80%的工作人员和居民的日常生活可以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解决。要牢固树立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协调推进的理念,让这种理念深入人心,在最大程度上方便市民生活。

第四,坚持历史文化和现代风格协调融合。襄阳古城是我们的特色,是我们的资源,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竞争力。我们这代人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承担起传承和保护历史古城、历史文化、历史风貌的重大责任,要通过城市规划风格、设计风格、街道建设风格的区别,把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现代风格的体现有机衔接、统筹协调起来。目前,襄阳古城内除古建筑复建外只能拆不能建,这一点做的不错,一定要坚持。而对古城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建筑也要限高,整个襄城全部限高不现实,但在目力可及的范围一定要限高,并且做到风格统一,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街区。襄阳是南城北市,但如果简单认为樊城就要做现代商业也是不对的。现代风格要以历史文化做参照,一个商业街一定要有自己的商

业文化。工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是相关联的,受教育程度和消费习惯是相关联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群消费理念是不同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会选择不同的消费文化。不同地域的人群由于受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消费习惯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做“北市”,要把樊城建设成为区域性的消费城市,一定要研究消费群体、商业模式和商业定位,包括其中蕴涵的商业文化都要考虑消费对象。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绝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要把这种理念体现到我们的城市设计中、渗透到我们的建筑风格中,通过我们每个街区的风格设计以及我们相关服务企业的匹配,建设不同建筑风格和能够体现不同消费文化的街区,引导人们选择不同风格的街区。在现代与历史融合的过程中,要先做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所有的开发建设要与这个规划相匹配,历史文化街区是主体,开发建设的建筑是辅助性的。要坚持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任何一个建筑都可以在今后不断地涌现,但历史文化建筑是不会重现的,任何历史文化建筑,哪怕它跟我们现在的经济利益价值产生了很严重的冲突,也一定要把它保存下来。坚持历史文化和现代风格协调融合,文化襄阳才有依托。

第五,坚持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协调配合。城市规划要靠城市的设计来体现。现在一些城市已到了设计城市的阶段,不再是规划城市。城市设计包括天际线设计、景观设计、街区设计、重要标志性建筑设计,以及高层建筑外立面设计

等,要分街区反映城市总体规划的理念和意图。严格按照这种理念做,城市设计才能与城市规划很好的协调起来,更好地体现城市规划。襄阳在做城市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和突出三个片区:一是沿山,一定要做天际线的设计,否则城市建筑就会变成一堵墙,把山体遮得严严实实,城市的灵气就没有了;二是沿江,要能在江面上看城,在城里看江景,要让山、水、城更紧密的融合;三是沿城,就是要凸显襄阳古城。这三个天际线的设计、景观设计,做出来后要提交人大讨论,今后包括一些大的项目规划都要提交人大讨论通过,并在市民广场做标志性、永久性的规划展,防止随意更改。

三、以宜居城市为标准,从规划上完成由经济为重向人文为本的根本转变 我们现在城市的多数规划都是从经济利益来考量的,很少从市民的角度来考虑,忽略了“人”这个城市的主体。宜居城市是我们长远发展的一个准则,这个概念从1996年联合国二次人居大会提出后,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各个城市追逐的最重要目标。不管是幸福城市,还是国际化城市,最终都要是一个宜居城市。幸福城市是一种感觉,国际化城市是一个概念,而宜居城市才是根本标准。要让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的理念深入到我们城市建设者、规划者和管理者的骨髓,我们要建设一个家园式的城市,一个能增加市民归属感、幸福感的城市。比如,新加坡的雨水多,他们的车站与商场之间通常都建有人行廊道,而在地铁站口与市民相关的

商业服务设施也是全部配套的,不会让人感觉到不方便。而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很少考虑这些问题。所以,建设宜居城市有几个方面的建设要提上日程。

一是交通体系建设。襄阳是一个“一心四城”、带状发展的城市形态。鱼梁洲是我们城市的绿心,是城市的客厅,如果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性,突出其“心“的地位,襄阳的格局就会变成“一心四望”。一个被汉江分割的城市,一个带状发展的城市,交通通达性和便利性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有,我们现在的规划是按照200平方公里来做,这是个阶段性的规划,长远来看,200平方公里是不够的,假如我们城市发展超出200平方公里,达到3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0万、500万,那么现在的内环线、外环线以及可能的中环线还能不能支撑我们的交通,如果不能支撑靠什么?现在的规划建设在20年、50年之后会影响到城市更久远的布局,我们现在就要有城市发展到

300平方公里,300万到500万人口的考虑,要在这样一个层次上来谋划,要把城市交通体系作为战略性课题研究,制定规划。城区与城区之间交流的骨干通道,一定要以城市轻轨或城市快速车道为支撑,不可能通过公共交通来完成,比如,公共交通可解决樊城区范围之内的交通便利问题,而不能解决城市跨区域交通的问题。一个区域到另外一个区域,公交不论多么便利都不会快捷。现在一定要从战略上考虑,在四城之间为未来城市轻轨建设留出通道。要先做战略性研究,把规划做出来,为

后人留出空间。

二是“生态廊道”建设。襄阳的特点就是有山有水,但这还不够,因为它与市民的亲近性不够,山水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城市。所以,我们的生态走廊建设要与城市交通网格的建设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来规划。生态廊道是城市空间区格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生态屏障,一定要把“生态廊道”提上很重要的议事日程。

三是社区服务建设。就是重视主体社区的规划,重视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鲜明的生活群落,提高生活的便利性。一个是主题社区,如今天看的友谊街回民区、九街十八巷等,规划就是主题社区。作为社区,所有的公共服务设施都要配套,社区医院、学校、幼儿园,包括居民日常生活服务设施,都要在本区域内解决。而主题社区更要在完善社区基本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和明确主题,彰显特色。另一个是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要是市民的服务中心、活动中心。社区的功能建设要与职能建设配套起来,就是要规划和预留社区公共用房。比如,5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子,都要给社区提供300平方米的公共免租房,或者是根据比例确定,以成本价购买1000平方米之内作为社区公共用房。这要作为一条规定严格执行,以应对城市人口密度增加、社区划小等所带来的政府负担。

四是社区文化建设。城市文化建设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鲜明的城市主流价值观和民风民俗,应该反映

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长期以来,我们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文化缺乏物质载体,无法传承,无法延续。襄阳不仅缺少展示和传承历史文化的设施,反映现代文明的设施也是十分缺乏的。如音乐厅、咖啡厅、图书馆以及现代

体育设施等。这些设施,在各个城区、整个城市,要按组群的理念均匀分布,满足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需求。因此,文化建设的问题,现代文明设施建设问题,市规划管理部门要着重考虑、重点设计。要市、区联手,一年上一至两个大项目,坚持十年。建设资金由市、区两级共同落实,哪个区配套积极,就先在哪个区建设。

四、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根本,高品质更新改造旧城和规划建设新区 城市发展快不快,管理好不好,市民的生活质量是衡量的根本标准。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第一,加强公共设施的规划,加快城市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主要是教育、医疗、市场、商业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要做专项规划。产业发展到哪里,市民居住在哪里,公共服务设施就要配套到哪里。每一个都要有专项规划。

第二,加强公共政策的研究,统一标准,明确责任,理顺体制,提高效率。一是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这跟棚户区改造不同,棚户区改造是拆旧建新,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是以保护历史文物古迹为主,要摆在第一位,市里要拿在手上, 不能下放。二是“三区”改造要提速。即城中村、棚户区、旧的工矿区改造要加快进度。三区改造,市里管规划,统一政策,各个城区是主体。三是拆违透绿。这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拆除违章建筑,一个是拆除围墙。拆除违章建筑,各级各部门思想要高度统一,不能有任何杂音,不允许任何人让步,必须按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任何人在拆违过程上动摇,都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任何人在拆违上谋私,都要受到纪律追究,必须以铁的纪律、铁的手腕推动这项工作。拆除围墙,政府部门、公共服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带头。不拆围透绿,城市品位就无从谈起。四是背街小巷的整治。这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背街小巷,路灯不亮,道路不通,到处脏乱差,老百姓感受不好,一定要抓。讲群众观点,这就是群众观点;讲民生工程,这就是民生工程;讲民心工程,这就是最大的民心工程。背街小巷整治,今年要做出规划,明年开始做,市、区、街道和共建单位,按1∶1∶1投入,即如果市里拿一个亿,区里也要拿一个亿,街道和共建单位合计出一个亿。这个工程实施主体、规划主体和指挥主体

是市里,由市建委牵头,建设主体是城区和街道,争取“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建成区内背街小巷的亮化、硬化和绿化。要加强公共政策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城中村改造、旧的工矿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政策,市里统一制定政策标准,把规划管住,把政策定好,实施下放到区,努力调动城区的积极性,加快城市建设的速度。

第三,加强新区的前期工作,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筹划,强力推进。“十二五”末,襄阳主城区建成区要达到200平方公里大目标,如果今年规划和项目的前期工作不启动、不完成,明年就不能全面启动建设,这个目标就会落空。今年底之前,一定要把2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设计规划、建设规划以及招投标工作基本完成,才有可能在明年一年内把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覆盖基本完成,用三年时间来建设,才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形成200平方公里的雏形,没有这个时间进度做保证,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完成的。主要是三个重点,一是东津新区,二是鱼梁洲,三是庞公新城。三个重点片区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筹划,强力推进。

第四,以问题为导向,促进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效衔接,为城市高水平长效管理创造条件。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既源于决策者、规划者、建设者自身素质的提升,人才队伍的提升,建设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就是要求我们要善于在现代城市管理中靠发现问题来纠正规划的缺失。比如流动性商贩是源于我们市场发育不全;出店经营是源于我们建筑管理不科学;堵车、塞车源于交通组织不合理和设计规划不科学。所以,对我们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追根溯源,逐条进行分析,从源头上纠正。规划不好、建设不好、管理不规范、体制机制不适

应的,都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梳理,这样才能快速提升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创造建设高品质城市的体制机制

第一,要有“静气”。现在襄阳有很强的扩张冲动,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士气很高,这需要肯定、鼓励和保持。但城市建设和经济组织都有内在支撑规律,除扩张动力外,做大事还要需要有一种“静气”,“静气”就是要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没钱

用就卖地,无疑是“杀鸡取卵”;为了发展工业,本来规划的商业区却搞成工业区,都属于没有“静气”的表现,都是政绩冲动和急功近利思想在作怪。“静气”要具备两种思想,就是建得好是水平,管得好也是政绩。一定要有这种“静气”。很多时候很多事都不能急,比如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几十年过去了没改造,迟一年也没多大问题,如果一下子把高楼大厦全部都盖起来了,那就没有办法改造了,留下的是骂名、是遗憾。不要急不是要慢慢吞吞,而是在没有想明白之前,在没有充分论证之前不要急于动手。要有习近平同志讲的“功不必在任内”的境界,这就是说评功不需在任内,十年之后再来评价做了什么,这个很重要。

第二,要有“大气”。就是不能有小团体利益、部门利益、局部利益,要站在全市的角度、在大格局中想问题,要在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上找位置,要在“四个襄阳”中找

出路。讲大气,就是不要争蝇头小利。市里有市里的责任,区里有区里该做的事。今后在规划体制上,哪些该市里管,哪些该区里管,要分清,市里不要管所有的规划,市里只管 大规划,管区域方案、主干道规划、大建筑和历史建筑,其 它的由区里管,但审批权限在市里。把这个城市划小,把规 划、建设、管理的体制划小,这样我们这个城市才会由粗放 走向精细。第三,要有“勇气”。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肯定会碰到 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要破解拆迁难、安 置难、筹资难、建设管理难,也要破解人情的公关难,但我 们要勇往直前、攻坚克难,这就是勇气。作为一个部门的负 责人,要有勇于担当的勇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 成为这个城市的执政者,就要对这段历史负责,就要在任内 为这个城市的老百姓做点什么,为这个城市留下些什么,这 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第四,要有“志气”“志气”就是要有国际视野,要有。一流眼光。我来襄阳开第一次常委会,就讲省域副中心城市 就是一个省级城市而不是一个地级城市,不能局限于襄阳看 襄阳,不能以一个地级市的视野看襄阳,一定要跳出襄阳看 襄阳,一定要有国际视野,一定要有一流的目光和国际水准。要保持这种国际视野和一流的水准,就是要敢于引进大师级 的国际性的设计单位、规划单位、建

设单位来参与襄阳的规 划、建设、管理。比如十层以上的建筑,我们可以让 3 个规

划单位来做,每个规划单位做 3 个规划,就有 9 个规划来比 选;5 万以上体量建筑的让 5 个设计单位做,每个单位做 3 个,就有 15 个规划来比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一个地 方的规划品位和水平。我们不敢提把襄阳建设成国际性的大 都市,但是一定应该是高品质的,在区域内具有很强影响力、独具魅力的城市。我们要有这个“志气”,这就要求我们在 规划上、建设上一定要有引进大师的勇气和智慧,要有引进 国际性企业参与襄阳建设和管理的勇气和智慧,没有这种胸 怀,没有这种勇气和智慧,没有这种眼光,襄阳城市在三、五年内要有一个很高层次的提升是不可能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大自然给我们留下了广 阔的发展腹地,前人给我们留下很丰厚的历史沉淀,省委、省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政策支持,时代给了我们重大的发展 机遇,我们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通过“十二五”的努力,襄阳城市的整体功能、综合实力必将大幅跃升,对此,我们 充满信心。

第三篇:范锐平在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讲话(精)

范锐平同志

在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 讲话

2011年9月30日

范锐平在市政法战线调研座谈时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就社会管理工作和政法工作进行调研,主要是看望和慰问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矛盾前沿、特殊岗位上的广大政法干警、社会管理工作者和社会服务工作者,同时对国庆期间市场供应、安全生产、群众生活、安全保卫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全市人民群众能够过上一个平安祥和的节日。这几年,我市社会管理工作、政法工作以“三项重点工作”为抓手,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突破,创造了许多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工作、政法工作功不可没。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广大政法干警、社会管理工作者和社会服务工作者,表示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9月28日,中央召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思路、新的要求。鸿忠书记强调要开创全省社会管理工作新局面,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部署工作,以创新的理念和争先的状态,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下面,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以理性、动态和历史为理念,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建设的形势与任务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用“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来判断当前面临的形势。应该说这个判断是对现实社会非常精辟的概括和总结。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也往往成为我们对一个地方人民群众满意度不高、解决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无所作为的一个客观理由。面对当前比较复杂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用理性的、动态的、历史 的理念来把握和分析,要用科学、准确的判断来谋划我们的工作。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主要是三点:一是利益格局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利益关系调整、利益再分配的过程。一个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必然会面临思想上、观念上和利益上的冲突,必然会产生矛盾。二是资源重新配置。市场主体竞争引发争夺,资源再分配必然会形成矛盾。比如,征地拆迁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等,都是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形成的新矛盾。三是价值追求多元。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受城市发展进程的影响,多元文化的形成,必然冲击社会的共识。文化的多元化必然带来利益主体诉求的多元化,进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形成矛盾冲突。包括现在地区性的矛盾冲突,民族性的矛盾冲突,文化的、宗教的冲突,都是由于价值取向不一致形成的。对这些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们就会看到,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矛盾多一些, 不稳定因素和问题相对多一些,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还会持续,我们对当前的形势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判断:第一,社会大局是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可控的。这是基本判断。无论矛盾多么尖锐,是可以化解的。第二,社会管理不适应发展新形势的矛盾非常突出。现在很多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是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民生保障体系、公民教育体系、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以及政府管理手段等,滞后于社会发展。第三,全社会的法治意识、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形成和加强。我国社会保持基本稳定要靠核心价值观,就是通过在全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凝聚其广泛的社会共识,还要靠增强公民维护法律权威的思想和行为自觉。第四,地域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仍然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就全国来讲,由于地域发展的差异性,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上的差异性,每个地方矛盾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襄阳目前大量上访的主要是国有企业职工,这在全国、全省也很少了,但在襄阳这个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矛盾最多的应该是征地拆迁。如果今年下半年我们大规模地搞建设,那么,明年上半年征地拆迁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可能就多一些。影响襄阳社会和谐稳定主要还有哪些矛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地进行分析研

究。抓住了这些主要矛盾,就控制了社会稳定的源头。只有对所处的环境进行科学、准确地判断,我们才能做到处变不惊,有效化解矛盾,否则,就会悲观畏难、不知所措、裹足不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很重要,这是一项引导全社会形成共识,凝聚人心的工作,必须用科学理念从战略上来谋划。市委召开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提出建设“四个襄阳”,就是把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把各级干部的思想,都凝聚到“四个襄阳”建设上来,用这样一个大的目标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这就是战略上的问题,是决策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一个是策略上的,就是进一步扩大民众参与,强化法治意识、法治权威,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创新社会秩序规范,这是新形势下做好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以科学、人本、法治为原则,推进社会关系的整合与社会管理创新 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或理念,一是科学,就是管理体制机制必须是科学的。二是人本,就是以服务企业、服务人民为根本。三是法治,就是以法律规范社会行为。

社会管理工作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是做群众的工作。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必须在最靠近老百姓的地方、最贴近群众的方面创新,在管理难度最大的方面创新,这是社会

管理创新的两个重点

第一个,离老百姓要最近,不是在机关,而是在我们的各级管理人员与群众服务的节点进行创新。

第二个,在影响社会管理的难点方面进行创新。

第一,把握社会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地增强科学性、主动性和预见性。现在,我们面临的难点表现在“新、深、难”上。所谓“新”,就是现在面临的大多数问题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包括改革开放初期都不曾有过的,有不少问题我们的干部不知道怎么处理。比如征地拆迁,就是个两难问题。“深”,就是涉及到政策体制,不是一个地区可以解决的,比如涉军问题、民办教师问题等,强调的是全国、全省政策的统一

性。“难”,就是处理起来很难。比如国有企业改革,如果第一次改革不成功,既不能否定过去的方案,推倒重来,又不能把这个问题置之不管。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过去不曾遇到过的,但又是现实存在的、不可回避的。在这种情况下,决不能蛮干,既不能靠过去的经验,也不能简单化处理,必须从这个问题产生的历史渊源、发展的路径以及群众诉求的基点,来找到解决矛盾的平衡点。每一个从事社会管理和政法工作的同志都应沉下心来,认真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群众诉求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合理诉求,用新的办法解决新问题。

第二,扩大公众的民主参与,增强群众的责任感和满意

度。现代社会管理难度增加,很多问题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要形成社会共识,就必须推动公众参与。首先是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及时回应各利益群体的合理诉求,把群众的诉求作为行政决策的前提。比如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不少是行政决策违背社会主流的意见造成的,或者说我们的出发点很好,但由于决策本身不够透明,没有赢得群众的支持,好的愿望没有形成好的结果。二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为什么矛盾比较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把群众发动起来,如果我们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尊重群众在建设过程中的首创精神,就可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置社会管理工作于群众监督之下,消除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神秘感。“阳光新政”不仅是在审批环节推行,要在与群众相关的所有环节推行。今后党委、政府出台政策,包括发文件,尽量少出纸质文件,多发网络文件。什么是网络文件,就是党委、政府的文件最早出现在平面媒体上。即签发之日起同步与群众见面,并且知道这个政策的产生过程。实际上我们很多很好的惠民政策,在办理的时候群众不满意,就是因为政策制定的依据不透明,行政管理过程不透明,政策兑现过程不透明。增强民众的责任感和满意度,就是要把群众动员起来参与社会管理工作。

第三,坚持权利保护的取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从过去那种管理就是管制的管理方式转变到通过保障群众基本权利、服务群众的管理方式上来,以服务的方式体现管理。比如流动人口管理,包括农民工的管理。流动人口是社会上最不稳定的一个群体,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一个组织来管理这个群体;二是这个群体很难

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三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难以惠及到这个群体。如果流动人口有一个组织来管理,有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来服务,给予关爱,使这个群体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个群体的案件就会大幅下降。这个问题要深入研究,靠政府来解决,靠社会组织来解决,我们有责任为这个群体服务,有责任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第四,突出法律权威,界定行政边界。法律不仅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惩治不法行为、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政法部门要公正执法,把法律作为行政和司法的边界和底线;另一方面,要引导公众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矛盾、满足诉求,而不应把信访作为解决问题的主渠道。信访解决的是合理诉求,但不能形成共识的,必须靠法律,这是解决问题的主渠道。一个地方法治意识的增强,首先是依法行政的确立,政府依法行政,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公正司法。另一方面,就是建立一套

满足群众需要、符合群众意愿的解决诉求的渠道。比如,今天看的医调委就很好,问题出现之后,有医疗专家提供医疗事故方面的咨询,有法律专家提供法律咨询,有专门的调解专班负责调解,不服调解的还可以仲裁,仲裁不服的还可以到法院起诉,起诉到法院还可以享受法律援助,这样一个机制,群众诉求渠道就畅通了,上访的就会大幅减少。所以,在矛盾最集中的地方,一定要畅通法律这个主渠道,通过这个主渠道来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以共建、共享、均衡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特色的保障体系

第一,要把发展和利益协调起来,在做大的过程中共享发展成果。许多矛盾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三万”活动中,我们看到一个现象,贫困地区矛盾相对少些,主城区经济发展相对快,矛盾相对就多些,所以,很多矛盾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利益结构调整、资源分配不平衡过程中形成的。那么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靠什么?我们在做大蛋糕的发展过程中,要让利益相关者共享发展成果。比如拆迁是第一难的事,但在安徽合肥没有问题,采取的是实物加货币,有多大面积还多大的面积,超出的面积实行货币化,这样老百姓得到了好处,当然就没有问

题。这次在武汉考察看到的情况也是一样的,武汉市对城中村改造采取三项政策:第一项,还建房在300平方

米以下的对等还建,超过300平方米的货币化。这样,群众的利益就得到了保障。第二项,产业用地按人口算,一直到村,每人30、20平方米不等,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第三,项目开发,村集体收益增加了,给老百姓买社会保险。这三项政策,第一个保障了群众既得利益,第二个让群众有就业门路,第三个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另外还有分红。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安居乐业,就不会上访走极端了。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要先从政策上进行调整和规范,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第二,要建立可及、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要在财力可保障的情况下,建立可及、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网,可及就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可持续就是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平台之后,随着财力的增长,标准逐步提高。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有了保障,社会矛盾自然就会减少。

第三,要消除身份歧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均衡配置。这包括外来人员和农民工,在公共政策上、公共服务上平等对待,均衡享受。

四、以大调处、大综管、网格化为方向,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动态调解化解机制 一是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引导群众理性地看待矛盾和问题。要建立大调处体制机制,把调处过程变成理顺情绪、形成共识的过程。敖大焕同志40年如一日,从身

边的小事做起,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同志给予她很 高评价。宣传一个敖大焕,不是对她一个人贡献的肯定,而 是对基层调解员这个群体的肯定;宣传她是要号召更多的人 民调解员,更多的像敖大焕一样长期工作在基层的干部,能 够帮助群众调解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帮助社会把矛盾化解在 基层,化解在一线。这就是我们讲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 镇,在乡村两级把问题解决。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大调处体 系,培养更多的人民调解员,这项工作要列入市委、市政

府 的议事日程,要让人民调解员的工作业绩得到各级党委、政 府的肯定,社会的认可。二是要善用媒体,提高公共政策的技巧。这对于政法战 线、社会管理工作者尤为重要。目前,我们在媒体运用上比 较简单化、比较粗糙,不太注意宣传的技巧,许多好的政策 群众不知道,并没有看到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党委、政府已 经考虑或者正在逐步满足其要求,往往看到一个负面的消 息,看到生活中一些不公平现象,就容易以偏概全。所以,要把党委、政府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过程,以及解决矛盾 和问题的工作成效,通过媒体对群众进行宣传,让群众了解 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全过程,支持我们的工作。公安局在电视 台开办了襄阳警讯栏目,检察院、法院也要善用媒体,这是 党的喉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具。我们要善于运用媒 体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宣传政法战线团队的工作,推出先

进典型,宣传先进典型,形成政策导向、舆论导向,赢得人 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畅通群众利益的诉求渠道,及时掌控社会动态和群 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各地信访部门要进行定期的形势研 判、情报分析,及时把群众利益诉求的主控重点把握好,同 时要有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四是形成以网格化大调处的工作格局。网格化就是化小 单位,把一个大城市化解成若干个小单位,推行一区一站、一区一警。一区一站即在社区设政府的公共服务站,把管理 和服务向基层延伸;一区一警即公安部门在社区设警务室。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平台,一个社区一个网格,一个网格一个 治安民警,一个城管员,一个公共服务人员,形成网格化管 理工作格局。

五、以基层、基本、技装为基础,加强社会协同管理体 系建设 首先,要搞社区重组,发挥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 作用。一是要把社区建实、建好、配强,这是社区管理中的 基础性工作。要制定政策确保每个社区不得低于 300平方米 的办公用房,有足够的工作经费保障。二是积极推动公民自 我管理和参与社会管理。要组建以服务社会为主体的社区、社团组织和义工组织,把那些愿意参与社会管理的群体组织 起来,做群众工作,做社会管理工作。可以成立义工办,专

门培育社会组织,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三是加强基层服务管理能力建设。这就是鸿忠书记讲的“三 个建设”,即队伍建设、手段建设和作

风建设。首先是要把 队伍带好。第二是抓手段建设。一定要靠技术手段,不能只 靠人。现代社会网络的管理,交通安全的管理,城市的管理,必须有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保证。提高社会面的控制力,必须 加强装备建设,提高技术手段。第三是抓作风建设,治庸问 责,政法部门要带好头,建设一支过硬的政法干部队伍。

六、以防控、整治、打击为手段,提高社会面的控制能 力 首先,要提升大情报系统的效率,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这是社会控制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决策的重要依据。今年,省公安厅在襄阳召开大情报系统建设现场会,这说明我们工 作做得不错,但这还不够。必须随时随地掌握我们这个区域 发现和发生的重大问题、重大事件,包括苗头性、倾向性问 题,这就要求政法、公安、安全、信访、安监等部门形成一 个完整的、敏捷的、有效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有一支专业 化队伍的大情报系统,这项工作一定要下大力气抓,龙头是 公安,全面提升社会控制面和掌控力。从现在的情况看,大 量的群体性事件的出现和后来的演变,都是由于情报掌握不 准、情报迟缓而造成的。这个问题是生命线,一定要下大力 抓紧抓好。第二,要集中优势、集中精力,分阶段解决地区

性、阶段性治安突出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率。政法工 作和社会管理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一个地方发展的阶段性 不同,矛盾演化不同,反映的突出问题也不同。在一定阶段 哪个地方项目多了,可能企业建设与地方的矛盾就突出了; 学校出现了一个问题,那校园的矛盾就突出了。所以,一个 月或者一个季度要对全市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梳理,对重 点地区、重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再集中优势兵力,逐个 地区、逐个问题解决,那么,这个地区的群众满意度就会提 高,这要成为一种常态。第三,要集中精力严厉打击黑恶势 力,清除社会毒瘤。必须按照统一部署,加大力度,打黑除 恶,优化襄阳的发展环境。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以显著的工作成效,给全市人民,给省委、省政 府和省公安厅交出一个满意的答卷。社会稳定工作和政法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全局性工 作,市委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政绩统一论和力度 统一论,牢固树立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社会稳定也是政绩 的观点,坚持促进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力度统一,要像重 视经济工作一样重视社会稳定工作,把社会稳

定工作、政法 工作拿在手上亲自抓,为“四个襄阳”建设提供软实力和良 好环境,为人民安居乐业当好忠诚卫士和可靠坚强后盾。

第四篇:范锐平在市农业系统调研时的讲话

范锐平同志

在市农业系统调研时的

讲 话

年9月日

201114范锐平在市农业系统调研时的讲话

同志们:

襄阳是个农业大市,农业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有地位。“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从发展战略调整到政策探索,从重大工程策划到项目安排实施,都取得了很大成绩。这充分证明,全市农业系统有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这是襄阳农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省委、省政府对襄阳的发展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四个襄阳”建设的新目标、新定位、新战略。全市农业系统要在“四个襄阳”建设大局中定目标、找位置,更新工作理念、明晰发展路径、创新工作思路,努力使农业成为“产业襄阳”的重要经济支撑、“都市襄阳”的重要承载平台、“文化襄阳”的重要社会载体、“绿色襄阳”的重要生态保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以“三化同步”、“两增同步”为目标,把发展现代农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重视农业才能抓住襄阳的根本,这是襄阳市情决定的。中央、省委提出的“三化同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和“两增同步”(农业增产增量、农民增收),是指导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纲领、总目标,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是最大的富民工程。襄阳的农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5%,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接近60%,这是襄阳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在这样一个阶段,大量的农民生活在农村,靠农业收入来维持基本生活。要提高襄阳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提高人均GDP水平,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最大的富民工程来抓,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第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是城乡差别的重要表现。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是最大的民心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当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齐全,居民居住条件比较好,但农村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城乡差距较大。襄阳的农业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很大进步,但农村面临的问题仍然突出,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富裕程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十分艰巨。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大多数群众生活在农村,最需要我们工作的地方也在农村。市委强调,在用人上坚持注重基层、注重干事、注重廉洁三个导向,就是因为在党的工作全局中基层最重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最重要,廉洁最有公信力。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有政治责任感和荣誉感,要以从事农村工作为荣,以服务人民群众为荣,以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为荣。

二、充分发挥“两个导向”作用,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水平

农村发展有自然规律,农业发展有经济规律,农民发展有人文规律。尊重规律是我们研究工作、制定政策需要把握的第一原则。要遵循“三农”工作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第一,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农业资源、组织农业生产上的导向作用。与工业和服务业比,农业投资回报率低,通过市场的方式聚集社会资源的能力弱。要在尊重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引导,提升农村、农业聚集社会资源的能力。一是要按照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形成区域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生产优势。襄阳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农业块头大,种植业条件好,要结合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突出自身优势,尽可能地推动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布局。过去讲“一村一品”,现在看来角度低了,农业发展必须整体推进。二是按照农业生产的经济规律,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经济价值。要以经济性为导向,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生产效益,改变“守着万亩金山讨饭吃”的落后发展局面。三是按照生产力发展要求,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一是发挥政府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农民现阶段最需要政府帮助的就是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家庭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矛盾,减少农民承受市场的风险。襄州区张集镇双丰收合作社以农技站农技人员为主体、以“托管”为主要形式的经营服务模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受到农民群众欢迎,有生命力。一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二是发挥政府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组织作用。从上半年开展的“三万”活动看,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比较突出,农民群众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较低。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作用,包括争取国家项目、增加地方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三是发挥政府在运用农村政策引导农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农业作为抗风险性能力差、回报率低的弱势产业,需要制定比工商企业更加优惠的政策才有可能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业招商引资的政策要比工业和服务业更加优惠。地方政府在农业龙头项目引进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两点:一是对当地的贡献,二是对农民增收的带动,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行。这与工业项目不一样,工业项目主要考虑的是回报和对产业的支撑。比如我们引进一个屠宰加工企业,它对地方的税收贡献可能很少,但是它对农民富裕的带动作用可能很大。一个3000万只畜禽加工企业就可以带动农民和专业户搞养殖,形成一个产业,创造的整体效益要远远大于一般工业企业。

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两个导向作用,是我们组织和领导“三农”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如果不遵循这个规律,组织和领导农村工作的“指挥棒”就会失灵。

三、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中央提出“三化同步”的要求,强调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抓住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三化同步”的总要求下,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我们需要创新政策体系、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一,在尊重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鼓励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开发。工商资本不参与农业开发,靠农民的原始积累来促进农村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工业为什么能跨越式发展,除了机器带来的变革之外,更重要的是工业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也是如此,除了农业技术的普及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要靠资本的投入,大量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我们反对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搞非农开发,但是鼓励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开发,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鼓励通过“迁村腾地”建设新型社区。粗略地估算,襄阳的村庄集并可以节约150万亩到200万亩土地,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现在,由于农村基本上没有规划,造成“只有新房没有新村”的现象;由于农民居住过度分散,土地占用量大,造成社会总成本大幅度提高;由于城镇扩张,造成农民多次拆迁,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农村、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是一个完整的城镇体系,没有一个整体的城镇体系规划,大城市的扩张、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必然是以牺牲小城镇和农村为代价,既浪费资源、资金,又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第三,在尊重农民选择的基础上,鼓励建立以资本和技术为纽带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多样化、套餐式、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以资本和技术为纽带的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是农村发展的方向,也是各级政府的责任。第一要有规范的章程;第二要通过契约的方式履责,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第三要加强监管,保护农民利益。

第四,在财政具有持续保障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各地先行一步实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鄂州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主要抓了两件事:一是打通新农保和城镇职工医保,两者可选择、可转换,在自愿的基础上,没有身份差异,只分两档,农村经济条件好的可以按一档标准缴纳,城市基础条件差的也可按二档标准缴纳;二是养老保险。这些都是以财政的持续保障能力为支撑的。目前,襄阳在全市推开做不到,但有些县、乡镇、街道是可以做到的,要鼓励这些地方先行先试,为全市探索经验。

第五,在保持各级对“三农”工作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减的基础上,鼓励建立以乡镇为主体的农村工作管理和推动机制。乡镇党委、政府是服务农民最直接的主体,对农村最了解,对农民需要什么感受最深。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市、县、乡三级各有侧重。市级侧重政策和财政扶持;县级重点是推动城镇化、工业化;乡镇的重点,一是把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惠农政策落实到群众中去,二是组织新农村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三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除一些规模较大的镇可以比照镇级市管理外,除一些口子镇可以选择以商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外,多数乡镇不要再下达工业招商引资任务,要以“巡访问事”制度为载体,深化“三万”活动,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有效领导。

襄阳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不仅要为全国农业发展贡献一百亿斤粮食的产能,还要在领导农业农村工作方式方法上大胆创新、探索经验,这是更大的贡献。我们必须适应“三化同步”的需要,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建立一套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体系、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

四、以重大工程为支撑,全面提升襄阳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面向“十二五”,农口部门策划了400多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300多亿元,投资达到450亿元左右,这个投资量很大。但是,相对于城市建设投资、产业发展投资来说,这个投资量仍然很小。特别是按照跨越式发展要求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这个投资量是不够的。要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的策划,通过提高农业农村的投资总量来提高农业农村建设发展水平。第一,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重大机遇,制定水利五年计划。要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完成汉江流域综合治理,基本建成灌溉排涝工程体系,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第二,以建立农产品加工大市为目标,争创国家级园区、基地、企业和品牌。“喝汉江水,吃襄阳粮”要成为襄阳建设农产品加工大市的品牌和口号,响亮喊出来。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兴建农、林、畜、水产品全系列加工产业链,创建一批国家级产业园区、产业基地、龙头加工企业和农产品品牌。第三,以森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大幅度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第四,以国土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为平台,全力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鄂州新农村建设做得好,很重要的经验是对农口资金的整合。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块,一块是国土整理资金,拿出20%到30%用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拿出30%到40%用于末级渠系建设;第二块是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两年的时间给了近一亿,相当于每个行政村给了100万元;第三块是涉农项目资金。这三块资金的整合,均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逐步推进。项目建设是改变当前农业投资不足的重要支撑和抓手,只有农业的项目超过了工业,农业的产值才会超过工业;只有农村的投入超过了城市,农村的变化才会大于城市。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是襄阳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对国情、省情和市情的认识,对农村要舍得投入,对农民要舍得倾斜,对农业要舍得支持,以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来助推襄阳发展的大跨越。

第五篇:范锐平同志讲话

范锐平同志在视察规划建设工作时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2011年9月3日

我来襄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主要在农村跑,因此对襄阳的城市建设还没有做过认真研究。今天上午和大家看了半天,对襄阳有了初步的了解。襄阳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厚重的城市,是一个山、水、城、洲呼应的城市,是一个承载力很强、发展潜力很大的城市,也是在区域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城市。在这个城市工作,任何一个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都会感到很幸运,因为它可以为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提供一个成就事业的平台、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大家干这个工作很辛苦,但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所走过的历程,也很有成就感。这么一个舞台,值得让我们每个人为它奋斗。

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是由一个地方的城市发展水平决定的,一个地区的资源聚集能力也是由这个城市在区域中的首位度所决定的。因此,城市的规划建设是襄阳振兴崛起的龙头,也注定是市委、市政府领导拿在手上的重点工程。今天我重点从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理念的层面,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从战略上确定功能定位。中心城市是以功能论实力、论输赢,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强弱,不仅仅取决于这个地方人口的规模和建成区的面积,更重要的取决 于它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所承担的功能,以及它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功能的强弱。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准确、科学的城市功能定位上,这主要因为从城市发展、资金发展一般规律来看,一个区域的价值与产业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不同的产业会选择不同的价值区域;一个城市在区域中的价值也会因产业的分布而变化,再影响其它产业的选择和分布。一个地方的经济结构调整,不是由行政主导力决定,而是由城市的承载力和城市功能的强弱来决定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到中国来发展,首先会选择北京和上海,这不是因为上海和北京的地域面积大。论人口规模,目前河南最大,论地域规模,目前新疆最大。但这些企业为什么会选择北京,因为北京是政治中心,它能靠近政治中心;为什么选择上海,因为上海是经济中心,最活跃的地方,这是以功能决定的,而不是由城市决定的。一个地方在布局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定位问题,我们的功能定位会影响我们的产业结构,反过来讲的话,襄阳的城市功能定位,会决定我们的产业结构。也就是说,一个地方城市发展的差异性,会决定它的产业发展层次的高低。大的企业进入中国都是以一线二线城市来分别的,它也是与功能定位相关联:一线城市基本是一个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二线城市基本上是省会城市,三线城市基本上是区域副中心城市。所以一个城市功能的强弱决定了他的产业结构,比如襄阳要搞金融中心,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从战略上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这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承载功能。我们要搞清楚,我们这样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他承载着什么功能。拿襄阳来讲,我们可以考虑做比如区域性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物流中心和旅游目的地,这是有可能做到的。目前在我们的规划中,有一个判断我是不赞成的,比如说襄阳是区域范围内的唯一的特大城市,那么南阳怎么讲?襄阳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瞧不起宜昌和南阳,我们安排政协专门就三个地方做了一个比较分析,我准备发动所有的干部参加。不是长别人志气,而是要理性。你说你是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那么你承载着什么功能 ?政治中心是不可能的,经济中心有可能,文化中心靠我们努力,商业中心、物流中心也靠我们努力。二是产业功能。在经济一体化的布局下,在进行产业功能布局的时候,不能用封闭的观点来看待,也不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来谋划,更不能用现有的产业结构来确定我们的产业,一定要有这种国际化、一体化的背景。所以我们产业定位要包含三个层面:首先,就是在区域内是一个集群式的,以集群发展来展示我们的实力。其次,它要拥有国家级的园区,目前我们有两个。第三,它要有一个国际性的园区。襄阳要成为一个特大城市,竞争力一定要吸附在产业上,从长远来讲的话,我们可能在东津新区布臵一个新加坡工业园或者是日本工业园、台湾工业园。综合起来就是,城市的产业功能,它在一个区一级的层面上,是集群建厂,在国家层面上,有国家级园区,在国际层面上,它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辐射功能。主要是对周边区域范围内的资源集聚能力,包括区域内对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的吸纳能力,教育、技术等资源的可得性,有这种能力,才能对周边产生辐射。第四是服务功能,城市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市民,一个是市场主体,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作为主体,必然需要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来满足人的生活和企业运行的需要。所以城市在战略规划上一定要把承载功能、产业功能、辐射功能、服务功能作为战略定位首先考量的重要因素,如果不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就很难使每一个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每个区既是城市相对独立的空间,它一定又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如果每个区所有的产业、所有的街区、所有的城市风格都是一样的,那就没有分区的意义。襄城、樊城、襄州以及未来的东津新城、鱼梁洲,如果都是一个同质化的小城市、同质化的小社会,那么这个城市的竞争力是不够的。因此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从战略上确定功能定位的时候,就是要创建功能性的载体,聚集功能性的产业,培育功能性的市场,吸纳功能性的主体,来增强中心城市的竞争力。我发现襄阳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习惯用数字反映我们的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什么经济翻一番,产值翻两番,它只是经济上一个概念,是量的概念,不是质的概念,更不是城市的发展战略。城市的发展战略是不可能用数字来反映的,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如果对一个城市的功能不 能做一个准确的定位,就很难让大家明确我们的发展目标,就会引起很多争论。因此我们的城市发展战略,需要请城规院、请新加坡的专家来研究,他们要回答的问题,是城市的发展方向、城镇体系、区域范围内我们应承担什么功能,如果他们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那么请他们来做就没有意义了。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做呢?因为我们对国际经济格局的了解、对国内经济格局了解、对城市布局的了解不如他们,我们要用他们的知识结论。我们做规划的同志,也就是“踱方步”的同志,在“踱方步”的时候,一定要有历史的方位感,这种历史的方位感要在城市的规划者和管理者市民中间形成一种共识,就是五十年以后,城市往哪个方向发展,二十年我们城市要发展到什么目标,五年又有什么样的阶段规划,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定会走弯路的,余家湖工业园显然就是这种决策的产物。

二、以都市襄阳为理念,从整体上构建大襄阳的城镇体系。四个襄阳的龙头工程,我认为还是都市襄阳。都市襄阳和大城市的区别,李鸿忠书记用英语做了个诠译:大城市是一个区域范围,都市是一个城镇体系。所以我们讲的都市襄阳不是指的主城区,是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完整城镇体系。整体上构建城镇体系,需要做几个工作:

第一,要坚持整城设计与分区规划的协调统筹。首先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形态和定位,再完成城镇体总体规划的编制。刚才听了规划部门的同志汇报,感觉规划缺少一个层次,就是农村、社区。中心城区、卫星城、特色镇、农村是四位一体的,你越不过农村这样一个概念。比如尹集,它现在在我们主城区规划范围内,注定将来会成为一个以田园风光为特色的文化街区。它的风貌是农村的,产业是农业的,但它又是城市而不是农村。因此城镇体系要四位一体,要把这个体系做出来,如果不做,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远郊区的改造一定会成为你们说的村民新区,而不是市民新区。在远郊区的范围内,农民很难在四年五年内成为市民,你不能等他成为市民你再来改造他的房子,现在房子都做的好,也五十年要管吧,你一定要涉及这个层次,解决远郊建设城市化的问题。

第二,坚持中心城市与区域城市协调规划。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以襄阳为中心在市域外形成一个功能差异化的布局,就是与十堰、宜昌的部分县市、随州、荆门和南阳的组合。一个是市地域内引导我们的卫星城、卫星镇按照比较优势,科学地定位,努力形成产业配套的圈城和组群,形成城市功能的规模效应和互补效应。圈城解决的是一个综合影响力的问题,组群解决的是一个建设成本的问题,这两个层面都要有一个战略比较定位。

第三,坚持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协调推进。形成一个产业园加创新园、加物流园、加生态园、加生活家园综合组团发展的这一个规划理念,避免人流进城带来交通拥堵、资源浪费。我赞成刘太格来做襄阳200平方公里的规划,他是新加坡的规划之父,上海的城镇体系与新加坡类似。新加坡以一个商业中心为主体,沿轻轨布局 了九个生活圈城,按我们中国的理念就是一个镇,生活圈城以轻轨站为中心,轻轨外就是居住圈,生活圈外是产业圈,老百姓80%的生活需要可以步行解决,可以走路上学、看医生,走路吃饭、购物。我们现在一讲拥堵就要扩宽,这样解决不了问题。香港道路很窄但不拥堵,新加坡也不堵车,这就是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协调推进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深入我们的人心,规划局要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东风家园有这个理念。这个理念有别于机关办公区和生活区在一起,它是相对集聚的,不是在一起,不是前店后厂、前店后家。它是商业街区、生活街区、工业街区、研发街区相对集聚,人们80%的日常生活需要可以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解决。

第四,坚持历史文化和现代风格协调融合。襄阳以古城为特色,是我们的资源,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竞争力。我们这代人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承担起传承和保护历史古城、历史文化、历史风貌的重大责任。今天看了襄阳古城,看了九街十八巷,印象更加深刻,这要通过城市规划风格的区别、设计风格的区别、街道建设风格的区别这三个层次,把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现代风格的体现有机地进行协调。比如古城范围内做的不错,古城内只能拆不能建,除非是古建筑复建,这一点要坚持。同时,古城周边一定范围内高层建筑要限高,把整个襄城全部限高不现实,也没必要,但在目力可及的范围要限高,比如紫禁城、中南海,两公里范围里限高五到六层,并且做到风格的统一,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街区。这个我们可 以做到,要通过制度定下来。现代风格也要以历史文化做参照。一个商业街一定要有它自己的商业文化,背景文化不同,它的模式选择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是相关联的,受教育程度和消费习惯是相关联的,农村人一定不进商场进市场,收入高的人群一定不会进市场进超市,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收入水平,会选择不同的消费文化。比如知识分子喜欢去“轻吧”,企业家喜欢去现代音乐味非常浓的街区去,它绝对是不同的方向。企业家可能追求一个感官上的刺激,知识分子追求的是一个清净,通过我们每个街区的风格设计以及我们相关的服务企业的匹配,能够产生不同的消费文化和建筑风格的街区,引导人们选择不同风格的街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相辉映绝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一个政治口号、一个耳熟能详的语言来表述,它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是可以反映到我们的设计中,渗透到建筑的设计。比如我们讲南城北市,如果认为樊城做商业就符合北市的概念,那是不对的。比如十堰、南阳、荆门人他们的消费习惯就不会一样,这是地域文化特色决定的,不单是饮食习惯,连抽烟的喜好、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对服装的选择、对消费习惯的选择也绝不一样。你要把北市做成区域性的消费城市,你一定要研究你准备吸纳哪一个群体,比如要你这个市场要吸引十堰人,那你就要做到超过十堰,模式和商业定位一定要考虑到消费对象。在融合的过程中,要先做一个历史街区文化的规划,房地产开发要与这个规划相匹配,谁为主的问 题很清楚:历史文化街区是主体,房地产开发的建筑是副主题,任何一个建筑都可以在今后不断的涌现,但历史文化建筑是不会重现的。任何历史文化的建筑,哪怕它跟我们现在的价值,跟我们所追求的经济利益价值产生了很严重的冲突,我们也一定要非常清醒地把这个东西保存下来。如果做不到这点,文化襄阳就没有依托,四个襄阳就缺了一角。

第五,坚持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协调配合。现在一些城市已到了设计城市的阶段,不再是规划城市,意思很清楚,城市的规划要靠城市的设计来体现。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包括天际线的设计、景观设计、街区设计、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以及高层建筑外立面的设计,要分街区反映城市总体规划的理念和意图。这一点是必须要做的,做不到这一点,做出来的建筑就会造成视觉上的污染。一是沿山,一定要做天际线的设计,如果不做就会成为一堵墙,就把山遮的严严的。山没有了,城市灵气就没有了。二是沿江,站在江里看城市,站在城里看江景。三是沿城,就是襄阳古城,全市人民齐努力把襄樊名称改成了襄阳,如果没有襄阳古城,还不如仍叫襄樊。我们要把襄阳在历史上的这种厚重带给我们的知名度真实地反映到襄阳的发展上。这三个天际线的设计、景观设计,我主张提交人大讨论,这样市委书记、市长不会轻易去改。其它的规划也可以参照。一旦大的规划由人大、政府讨论通过,就在市民广场做标志化的规划展、永久性的规划展,防止随意更改。

三、以宜居城市为标准,从规划上完成由经济为重向人文为本的根本转变。

我们现在所有的规划都从经济利益来考量,很少从市民的角度来考虑,实际上人永远是一个城市的主体,人来了经济就来了,这是鸡和蛋的问题,这要成为规划理念的转变。宜居城市是我们长远发展的一个准则,这个概念从96年联合国二次人居大会提出后,已经成为各个城市追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不管是幸福城市、国际化城市,我觉得最终就是一个宜居城市,因为幸福城市是一个感觉,国际化城市是一个概念,宜居城市是一个标准。现在从联合国到各国城市政府对宜居城市都已界定的很清楚。宜居的概念应该深入到我们城市的建设者、规划者和管理者的骨髓。以人为本的城市就是一个家园式的城市,它会增加这个城市的归属感、市民的归属感,这个转变不是理念性的,一定是思想性的。我讲这个转变要深入到我们城市的建设者、规划者、管理者的骨髓,就是我们要时刻以此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经常讲以人为本,实际上经常性忘记它。没听说新加坡讲以人为本,但处处是以人为本。比如新加坡的雨多,每天都有雨,它在车站与商场之间一定有人行廊道。在地铁的站口与老百姓相关的商业服务设施全都有,不用家里做饭,从小学到初中一定是在这个片区,一定是步行可以达到的,从不会让人感觉到不方便。为什么要深入到我们的骨髓,因为我们习惯把它当政治口号,比如我们很多城市干道就不太重视人行道的建设,只想 做宽,比如说8车道,人穿行很困难,另外人要步行,人行道和车行道没分离,不安全。我们很少考虑这些问题,主要考虑怎么气派怎么漂亮。有几个方面的建设要提上我们的日程:

一是交通体系建设。襄阳的城市形态其实是一心四望、带状发展。“四城望洲”很形象,但没很好体现洲的重要性。鱼梁洲实际是我们城市的绿心,是我们城市的客厅,要突出心的地位,它不是望洲,它是核心。另外带状发展的城市,它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交通通达性和便利性不够。现在我们的规划都是围绕两百平方公里来做,从战略上,两百平方公里是不够的,按阶段性的规划,两百平方公里够,但如果我们城市规划超出两百平方公里,达到三百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三百万、五百万,那么现在的内环线、外环线以及可能的中环线还足不足以支撑我们的交通?如不能支撑靠什么?因为现在的规划建设在二十年、五十年之后会影响到未来的布局,所以我们现在要按三百万到五百万这个人口来考虑。一个汉江分割的城市,一个带状发展的城市,在这样一个层次上,城市间的交通怎么解决?现在不作为战略性课题,以后要吃大亏的。武汉为什么堵车那么厉害,就是两江分割,没有办法,但是他们现在做轨道交通,我们襄阳也可以做,我想从新加坡的情况看是一定要做的。新加坡为什么做的很好,没有堵车呢?他三个城市的衔接非常好,就是我们说的组团与组团之间的衔接,绝不可能通过陆路交通来做,大容量交通全部都是通过城市轻轨和城市特殊干道来连接的。我们 现在没有能力做或者说我们现在不需要做,都不是理由,但是从战略上我们一定要留出四个城市之间,城区与城区之间交流的骨干通道,这个骨干一定是城市轻轨或城市快速车道为支撑。公共交通是解决区域范围之内的比如说樊城区范围之内的交通便利问题,绝对不能解决城市跨区域交通的问题。新加坡南洋理工在城市的西部,和城市中心连接就是靠快速通道,靠轻轨,没有见过高速公路上有公交,一个区域到另外一个区域绝对不能坐公交。所以我们规划一定把未来城市轻轨建设通道留出来,有能力我们建,没能力为后人留下出通道,如果我们没有这个眼光那就是历史性的低级错误,所以一定要做战略性研究。鄂州本来有城际铁路了,但还做了一个轻轨通道,主干道中间留了12米。当时讨论的时候,觉得留十二米太宽了。为什么留12米?现在做绿化,目的为将来做城市轨道交通做准备。

二是“生态廊道”建设。刚才汇报的数字我很高兴,就是我们的绿化率比较高,但是我们低于宜昌、低于荆门、低于黄石。襄阳有襄阳的特点,就是我们有山、有水,但是这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与市民的亲近性不够,所以我们的生态走廊的建设要与城市交通网格的建设同样重要的位臵来规划。刚才东灵同志说的水系,实际上就是一个生态廊道,生态廊道是城市空间区格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生态屏障,一定要把这一概念提上很重要的议事日程。

三是社区服务建设。就是重视主体社区的规划,形成鲜明的生 活群落,重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生活的便利性。这中间有两个很重要的节点,第一个就是社区居委会,我们上次到了襄城的施营社区,我讲了这个问题。主题社区是什么概念,象今天我们看那个回民区、九街十八巷,规划的就是主题社区,回民社区、居委会就是一个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所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就要自己全部配套。社区医院、小学、幼儿园,都要在这个区域内解决。包括它的日常生活服务便利生活设施,这是一个,主题社区要强化主题社区的概念。与主题社区相配套的社区管委会的建设,就是我们讲的施营那个经验,它一定是一个市民的服务中心,也是一个市民活动的中心。从细节上说,这个规划我们要做到,比如,5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子,都要给社区提供300平方米的公共免租房,或者是根据比例确定,以成本价购买1000平方米之内作为社区公共用房,这要作为一条规定严格落实,主要是应对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社区的划小等所带来的政府负担。

四是社区文化建设。城市文化的建设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鲜明的城市主流价值和民风民俗,应该反映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一直以来,我们对文化设施建设重视不够,博物馆很小,没有大剧院,没有音乐厅,没有展览馆。我们一味强调工业、发展工业,当然工业也是对的,但是文化设施不够。文化设施不够就有一个问题,就是文化没办法传承、没办法延续,没有物质载体反映。另外,现代文化发展也很不够,一个城区至少应该有一 个与这个城区生活习惯、居民素质相关联的体育文化设施,比方说,襄城人喜欢打乒乓球,建个乒乓球馆;樊城人喜欢打网球,建个网球馆;襄州人喜欢游泳,建个游泳馆;这个地方普遍搞书画,建个书画馆。这种设施,在整个城市,在主城区,要按组群的理念均匀分布,不要集中,一集中的话就有问题,试想一下,怎么可能让襄州人跑到樊城去看电影?市内电影院肯定一个社区一个街区一座。所以这个文化建设的问题,规划局要重点设计,着重考虑,不要老想着建筑,既要搞房地产、搞市场,文化服务设施也要跟上,不然怎么叫“文化襄阳”呢?具体实施中,还是要市、区联手,每年拿一至两个亿,相对集中精力,城投再拿一到两个亿,至少四到五个亿,每年建一批,坚持十年,这个城市就起来了。针对文化建设资金,两级预算中,市里至少拿两个亿,区至少拿一个亿,哪个区有配套积极性,就往在哪个区建,没有积极性就往后安排。比方说全市整体规划了100处文化体育设施,按照2:1配套,市里拿2,区里拿1,区里有预算,我们就先在你这搞,没有预算就放别的区搞。总是有人有积极性的,这样坚持五年,整个襄阳文化体育设施就起来了,进而影响整个市民的素质。大家想想,为什么襄阳这么多人喜欢上网呀,为什么襄阳的论坛这么活跃,我是这么思考,一个,北方文化,关注政治。一个,历史街区逛一下差不多10点就结束了,12点以前年轻人睡不着又没地方去,网络就成了最好的平台,如果有音乐厅、咖啡厅、体育设施、图书馆等等,这些人就不会到这些 地方去,就不会过度关注政治,也不会打架闹事。一个城市的治理不能单纯依靠强制力,一定是靠长期的文化引导和熏陶,所以这个问题不是一个软功,而是一个硬功,不是一个虚功,而是一个实功,一定要重视。

四、以市民感受为根本,高品质更新改造旧城和规划建设新区 城市发展快不快,城市管理好不好,最终以市民的感受为根本标准,老百姓的口碑是从他们的感受得来的,新建同志说,古城旁边的公园修的很好,新建同志感觉很自豪,为什么自豪呢,老百姓经常表扬,这就是感受,另外一个地方建筑没做好,老百姓要骂,这也是感受。市民的感受是最好的标志。这中间有几个问题需要重视:

第一,加强公共设施的规划,加快城市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主要是除文化之外的教育、医疗、市场、商业等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要做专项规划。产业发展到哪里,市民居住在哪里,公共服务设施就要配套到哪里。每一个都要有专项规划,没有专项规划,就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地留不出来,二是招商引资没有依托,三是缺乏长远考虑。

第二,加强公共政策的研究,统一标准,明确责任,理顺体制,提高效率。之所以讲这个问题,是涉及几个大的方面需要研究:一是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今天我跟新建同志说,不要叫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是拆旧建新,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是以保护历史文物古 迹为主体,做法不同,叫法不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要摆在第一位,市里要拿在手里,这个不能下放,一下放就会出问题,改造历史文化街区缺点钱,要上市委常委会议集体讨论,不能只靠规划局,我看规划局不一定顶得住;二是三区改造要提速。这三区指的是的城中村、棚户区、旧的工矿区要提速。改造主体是哪个?三区改造,市的管规划,统一政策,区为主体;三是拆违透绿。这包含两层,一个是拆除违章建筑,一个是拆除围墙。违章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毒瘤,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它拆除,这个态度要坚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动员会,行动还是有效的,但是我看这个阻力还是非常大,在这个问题上,各级要高度统一思想,不能有任何杂音,不允许有任何人让步,必须按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坚定不移地往前推进,任何人在拆违过程上动摇,都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任何人在拆违上谋私,都要受到纪律追究,必须要以坚决的纪律、铁的手腕推动这项工程。别市长抓的很紧,我看绝大多数市民是拥护的,不拥护的是利已的人,在这个问题上态度要坚决。最近要请人大、政协组织视察,这不光是政府的事,各个区要支持,区里不支持这个事情不好搞。对于拆除围墙,政府部门、公共服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带头,拆围透绿,这个要做规划,请王市长跟别市长商量,要纳入计划。拆围透绿工作,政府所有的部门不能讲价钱,政府管理的企事业单位不能讲价钱,必须全拆,做不到这一点,城市品位就无从谈起。最近有人说,到襄阳来,感觉襄阳变化很大,主要感觉襄隆公路进 来以后,两边绿化做的很好,没有别的,文海书记带队搞这个事,他就感觉变化很大。今天看了古城周围也是很有条件的,比如说自来水厂,为什么不能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如果觉得确确实实需要保护的,用绿篱围起来。防盗有很多办法,但是绝对不能用围墙。围墙多是城市不自信的表现。鄂州政府院就是没有围墙的,没见我们的政府被别人盗了,就是一个独立的建筑,四周都是广场,老百姓天天在周边转,也没见谁动我们的东西,一样保护的很好,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做,这个事情态度要坚决,请王市长安排城管局拿个方案。四是背街小巷的整治。这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襄阳“大”是我们城市的特点,但是襄阳管理粗放也是我们城市的特点,所谓粗放就是什么呢?我们几条主干道看起来很漂亮,里面却看不得,路灯不亮,道路不通,脏乱差到处是,这项工作一定要抓,这是最大的民心工程。不要只看表面上很好,我从06年开始在鄂州当市长,每年财政拿出1个亿,已经坚持5年,虽然鄂州很小,走哪儿看,随时随地去看,鄂州主城区到背街小巷都很漂亮,所有背街小巷改造都不是城管局和建设局定的,全部是老百姓提出来的,经大家投票,坚持数量,目前主城区的背街小巷基本完成。所以对于我们襄阳,今年要做出规划,明年开始,市、区、街道和共建单位,按1:1:1投入。市里拿一个亿的话,区里共同拿一个亿,街道和共建单位再共同,1:1:1。如果市里拿两个亿,就6个亿。按照实际财力一定要拿钱出来改,你把面子搞得很漂亮,当然城市形 象好,但是老百姓感受不好呀,老百姓家里路灯是不亮的,下水道是没有的,走的是泥巴路,走的是黑夜灯,要老百姓说是文明城市,说书记市长好,说政府好,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项工作,讲群众观点,这就是群众观点;讲民生工程,这就是民生工程;讲民心工程,它就是民心工程。这个事情必须要做,四年规划,你们做出来,这个事情城管局做比较好。王市长会后交代城管局,实施主体、规划主体和指挥主体是市,建设主体是区和街道,资金市里拨付。要有个办法,搞个四年规划,按照3个1比1比例投入,搞个四年规划,争取“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建成区内的背街小巷亮化、硬化、绿化,这就是标准。我刚才说的加强公共政策的研究,我就讲的这个问题。比如说城中村改造政策、旧的工矿区改造的政策、棚户区改造的政策,市里形成一个统一的政策标准,把规划管死,把政策管好,下放到区,区为主体执行,都拿到市里来,城投公司有这个精力吗?没有这个精力,算帐都算不过来,怎么管得了呢?但历史文化街区不能下放,这个要管死。这样就涉及三个政策,三个政策也可以做一个政策,要抓紧时间研究,研究后别市长回来讨论,市里管两条,管规划、管政策,其他到区里去,这样调动各个行政区对“三区”改造的积极性,城市建设的速度就会加快。

第三,加强新区的前期工作,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筹划,强力推进。按照鸿忠书记提出的“十二五期末,襄阳主城区建成区达到200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大目标,如果在今年规划和项目的前 期工作不启动、不完成的话,明年开始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应该说你们的工作滞后于鄂州,为什么呢,鄂州当然没有这么大胆子,提的是2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覆盖,没有说建成200平方公里,觉得做不到。但是鸿忠书记已经说了200平方公里,我们还是要按他说的来,但是需要在今年12月底之前,当然越快越好,要把200平方公里基础建设的规划、项目的设计规划、建设规划以及招投标工作基本完成,才有可能在明年一年把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覆盖基本完成,用三年时间来建设,才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形成200平方公里的雏形,不然,这个话就可能是空的。现在这个工作还未启动,所以我已经说过几次了,我跟别市长都经常讲这个200平方公里,但是在哪里建呢?建哪些内容?都没做,那怎么行?现在这段时间要集中精力,按200平方公里全覆盖,抓紧时间。首先抓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就是东津新区,第二个是鱼梁洲,第三是庞公新城。高新区已经划入市区规划区范围,就跟襄州区随着工业园后期的20平方公里同步。这个一定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筹划。按新城新区这个标准搞,我还不是很赞成“工业新城”“工业新区”这个说法,就是新城新区,它也不一定是工业,它也可以是服务业、旅游业。

第四,以问题为导向,促进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效衔接,为城市高水平长效管理创造基本条件。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既源于我们决策者、规划者、建设者的自身素质的提升,人才队伍的提升,建设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比如说流动性商贩源于我们市场发育不全,出店经营源于我们建筑管理不科学,因为留了门面肯定就导致出店经营。堵车、塞车源于交通组织不合理和设计规划不科学,比如公务员小区在檀溪,而规划的行政中心在庞公新城,这之间的道路将来肯定要堵,因为大量的人流会集中到一个时间上下班。所以,我们要善于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发现问题来纠正规划的缺失,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就像东灵同志刚才讲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靠政治动员做不好,搞也只能坚持一个月、最长三个月,最终还是会搞不下去,最终还是要靠制度、靠机制。所以在我们襄阳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大都市襄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追根溯源,逐条进行分析,从源头开始纠正,规划不好、建设不符合的、管理不规范的、体制机制不适应的,都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梳理,这样我们才能很快的提升建设管理水平,不然的话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运动”只能是抱怨式整治,只能管一时,决不能管长远。

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创造建设高品质城市的体制机制 第一,要有“静气”。现在襄阳有很强的扩张冲动,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士气,这些需要肯定、鼓励、保持。但是城市建设和经济组织都有内在支撑规律,除了要有扩张冲动外,要做大事要需要有一种“静气”,“静气”就是要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比如刚才敬东同志说的1万7千亩土地,没有钱用把土地卖了,但是把土地卖了划不划得来?为了发展工业,本来规划的商业区却搞成工 业区,这都属于没有“静气”的表现,是源于政绩的冲动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我们希望用一天的时间把楼盖起来,也不问该不该盖,也不问设计合不合理,这是非常大的问题。所以 “静气”要具备两种思想,就是建得好是水平,管得好也是政绩。你有能力建设好,那肯定是为襄阳立下了汗马功劳,建不好但管好了那也是政绩。一定要有这种“静气”,所以很多时候不要急,比方说历史文化街区改造,60年过去也没改造,迟一年也没多大的问题,如果忽忽喇喇地把高楼全部盖起来了,还有什么办法改造呢?留下的是骂名,留下的是遗憾。不要急不是要慢慢吞吞,是要快速度做事,但同时也要有“静气”做事,在没有想明白之前,在没有论证充分之前不要急于动手。要有习近平同志讲的“功不必在任内”的思想,建功立业不需在任内,十年之后来再来评价,这个人做了什么,我觉得这个更重要。

第二,要有“大气”。有“大气”就是不能有小团体利益,不能有部门利益,不能有局部利益。比如说作为区委书记,讲大气,就应该站在全市的角度、在大格局中想这个区,一定要在省域副中心城市大的战略上找位臵,一定要在“四个襄阳”中找出路,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思想,你就算不上大气。作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当时全省十二个城市,省长只表扬了鄂州,就因为我们说了在全省的定位问题,如果没有这样思想,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作为政治家,就要有比一般人更大的心胸,这是讲大气的第一点。第二点就是不要争蝇头小利,就是刚才讲的市里有市里的责任,区有区里该做的事。李瑞环同志说过一句非常形象的话:大城市和小城市不同之处,就是小城市只有一个,大城市包含若干个小城市。就是如果管理大城市像管理小城市那样来管是管不好的,人的智慧、人的精力都有限,在鄂州当市长、当书记,我能把每条街都搞的很清楚,来襄阳当市长、当书记能搞清楚吗?在武汉能搞清楚吗?在北京、上海能搞清楚吗?肯定搞不清楚。但一定要强调,把一个大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小城市,你们就代表市委、市政府来管理,对区委书记的要求就是市委书记的要求,反过来说大家要有这个胸怀,才有可能当市委书记,区长就是市长,区委书记就是市委书记,把这个地方搞好那就是你的责任。所以,在今后我觉得在规划体制上面,市里管大规划,管主干道规划,分区、街道规划以区里为主体,但审批权还放在市里,至于是以备案的方式还是怎么具体分,还要仔细琢磨,至少街区改造可以由区里搞,哪些市里管哪些区里管要分清,市里不要管所有的规划,可以管历史建筑,或者多少层的大建筑,还有区域方案,别的区里面管。这样我们把这个城市划小,把规划、建设、管理的体制划小,这个城市才会由粗放走向精细,不然的话襄阳永远是一个比较粗放的城市,这个问题希望要重点考虑。

第三,要有“勇气”。所谓勇气就是我们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碰到的困难太多,我们要攻坚克难,要破解拆迁难,破解安臵难,破解筹资难,破解建设管理难,也要破解人情的公关难,这些问题怎么破解,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要有勇于担当的勇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成为这个城市的执政者,就要为这段历史负责,没有什么好怕的,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就是在任内为这个城市的老百姓做点什么,为这个城市留下什么,希望不是太多的骂名,骂名是一定有的,但是一定不要是主观的,主观的骂名是真正的骂名。

第四,要有“志气”。“志气”就是要有国际视野,要有一流眼光,不能是一个地级市的视野。我在襄阳开第一次常委会,就讲省域副中心城市首先是一个省级城市,不是一个地级城市,不能局限于站在襄阳看襄阳,一定要跳出襄阳看襄阳,一定要有国际视野,一定要有一流的目光和国际水准。要保持这种国际视野和一流的水准,就是要敢于引进大师级的、国际性的设计单位、规划单位、建设单位来参与襄阳的规划、建设、管理。跟规划局的同志讲过,不是说我们襄阳规划设计院很差,但是要承认这种地区差距。我们规划局按层数或者按体量规定,比如说十层以上的建筑,三个设计院其中有一家可以由规划局指定,每个规划单位3个规划一共9个规划来比选,5万以上体量的让5个设计单位做,每个单位3个一共15个规划来比选,才能够保证保持一个地方的规划品位、水平,不然的话个个规划单位都是襄阳的,水平再高也高不到哪去,五个单位都是武汉的也高不到哪去。再比如土地,在襄阳拍卖,都是襄阳的投资企业,在武汉拍卖,都是武汉的投资企业,也不会高到哪去,因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他们的规划伙伴,都是老乡、朋友,但是到上海、到深圳、到北京去,情况就不一样。广东的一定会是找香港的,上海的一定会请新加坡的,江苏、浙江的一定会请一流的设计院,招标投资的承包人,就会有一个好的团队,就会保证他的品质。所以要有“志气”,我们不敢提把襄阳建设成国际性的大都市,但是一定应该是高品质的、在区域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的、独具魅力的 城市,这是我们敢想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规划上、我们的建设上一定要有引进大师级的勇气和智慧,有引进国际性的企业参与建设和管理的勇气和智慧,没有这种心胸,没有这种勇气和智慧,没有这种眼光,襄阳在三五年内整个城市想有很高层次的提升,是绝不可能的。我们的房地产都像亲兄弟,长的都一个面孔,为什么呢?都是一个设计单位做的。

所以,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创造建设高品质城市的体制和机制,这需要我们有“静气”、有“大气”、有“勇气”、有“志气”。

襄阳这个城市确实非常好,前人给我们留下很丰厚的宝藏沉淀,大自然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腹地,省委、省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政策支持,时代给了我们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通过“十二五”的努力,使整个襄阳城市能够有一个大幅的跃升,这一点我们要充满信心。谢谢大家!

下载范锐平在市宣传文化战线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范锐平在市宣传文化战线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范锐平在高新区、经开区调研座谈时的讲话

    范锐平同志 在高新区、经开区调研座谈时的 讲 话 2011年8月日 10范锐平在高新区、经开区调研座谈时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到高新区、经开区调研,看了一些企业和在建的项目,听了两......

    领导讲话稿:在市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市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根据省委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统一安排,近期省级领导同志集中开展联系指导市和基层工作,主要是调研了解各地贯彻中央省委部署、推进经济社会......

    在×市统计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市统计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近年来,市统计局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积极提供统计服务,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大量有前瞻性、时效性和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分析监测水......

    范锐平同志在县(市)区、开发区新区规划汇报会上的讲话

    范锐平同志 在县(市)区、开发区新区规划汇报会上的 讲 话 2011 12月日 年10范锐平同志 在县(市)区、开发区新区规划汇报会上的讲 话 (2011年12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

    鄂州廉政网 范锐平同志在市纪委五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

    鄂州廉政网范锐平同志在市纪委五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市纪委全会是在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进一步加强......

    在市产权交易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实施大开放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市的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市场化程度偏低、发展资金短缺,制约着全市经济更......

    在市产权交易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市产权交易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实施大开放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市的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市场化程度偏低、......

    在市关工委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市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几年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主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全市已经形成了一支以离退休老同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