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全省司法行政工作示范市”的实践与思(嘉兴市司法局课题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
“全省司法行政工作示范市”的实践与思考
嘉兴市司法局课题组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过多年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产物,对司法行政工作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实现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长期以来,嘉兴司法行政系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履职,保障民生,为嘉兴的经济建设发挥着独特作用,是建设和谐嘉兴、法治嘉兴的重要力量。为更好地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2009年初,嘉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通过三年时间,把嘉兴创建成为‚全省司法行政工作示范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更大发展。本文拟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践,就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全省司法行政工作示范市‛创建工作(以下简称创建‚全省示范市‛)作些粗浅思考。
一、创建“全省示范市”,是司法行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一)创建“全省示范市”是司法行政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创建‚全省示范市‛的目标、任务、要求充分体现了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总体要求 是‚整体示范、单项领先、工作创新、基础规范‛。‚整体示范‛,就是要实现整体工作率先、全面发展,在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单项领先‛,就是要协调发展,各单项做到机遇‚抢先‛,快走一步;工作‚争先‛,勇于超越;成效‚领先‛,优势更优。打造工作精品,形成特色工作品牌。‚工作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理念,推进司法行政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的科学发展。‚基础规范‛就是要可持续发展,使基层工作网络更健全,机制更完善,保障更到位,保证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可持续发展。这四项工作要求创建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总体发展、整体示范与重点推进、单项领先的关系,既要总揽全局、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争创特色。这是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方法和要求,正确处理好司法行政各项业务的关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整体作用,使全市司法行政工作通过创建工作科学发展,引领全省,率先示范。
(二)创建“全省示范市”是司法行政聚新合力、创新业绩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嘉兴市司法行政系统发挥优势,充分履职,为嘉兴的经济发展、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获得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荣获了集体二等功、部级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在省厅首次对11个地级市的年度司法行政工作综合目标考评中,嘉兴市司法局被省厅评为2008年度优胜单位,两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部门,呈现出业务能力 强、服务质量高、干警素质好、群众实惠多的良好局面,为嘉兴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了一定贡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司法行政工作要聚新合力,创新业绩,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就必须突破固有模式,找准新的切入点,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工作。创建‚全省示范市‛就是一个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体现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的有效载体。通过创建示范这个载体,按照‚整体示范、单项领先、工作创新、基础规范‛的创建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各项工作的差异性,注重各项职能之间的关联性,树立全局观念,加强协调配合,把司法行政各项职能资源优化配置起来、有机整合起来,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效能,从而更好地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科学发展中的职能优势,进一步树新形象、创新业绩、聚新合力、求新发展。
(三)创建“全省示范市”是实现司法行政服务经济、保障民生的现实需要。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法治的规制和保障。司法行政部门虽然权力性执法职能较少,但也有其他部门所没有的服务性职能资源丰富的优势,这就决定了司法行政事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地把自身工作放在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中来定位、来谋划、来推进。当前,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期,司法行政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其在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好‚双重职能‛,积极参与、主动融入经济建设主 战场中。通过创建‚全省示范市‛,将司法行政系统的各项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需求紧密相联,最大化地体现出司法行政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夯实大稳定基础,做建设平安的示范;构建大法宣格局,做推进法治的示范;培育大服务体系,做服务发展的示范;提升大法援平台,做保障民生的示范;建立大管理机制,做创建文明的示范。通过‚五大示范‛,将司法行政工作积极参与、融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经济发展创造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嘉兴司法行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创建‚全省示范市‛是在不断总结前几年工作经验、成效的基础上,对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来的总目标和总规划,是一个继承与发展、巩固与创新的持续过程。近几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增创特色,较好地发挥了司法行政的职能作用和整体作用,取得了很好成效。嘉兴市司法局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考核为‚市级优秀部门‛,被省司法厅荣记集体二等功,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被国家人保部、司法部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表彰为‚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尤其是2009年初创建‚全省示范市‛以来,各项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出,成效明显,省、市有关领导给予了充分关注和肯定,进行了10 次专门批示。主要表现在深入实施‚六个工程‛,全力打造‚六个第一‛:
(一)实施基层工作“基础工程”,打造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第一平台”。全面推进派驻司法所建设。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年‛活动,不断激发工作活力。通过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工作保障,统一形象标识建设,基层基础得到切实加强。目前,全市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省定C类标准‚全达标‛,派驻司法所建设‚全覆盖‛,创新了派驻司法所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了派驻司法所建设的‚嘉兴做法‛。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面实施‚人民调解质量工程‛,探索建立专职人民调解员、市、县级专业调委会,扎实开展归正人员帮教安置工作,规范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近五年的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为98.5%,全市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率每年都控制在3%以下,全市矫正对象再犯新罪率为0.15%。嘉兴‚平安大市‛建设实现‚四连冠‛。‚名所名长‛不断涌现。深入实施‚名所名长‛工程,涌现出平湖市当湖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标兵人民调解委员会‛,南湖区东栅司法所‚全国模范司法所‛,‚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一等功获得者吕萌国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秀洲区王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7家调委会和12名调解员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二)实施法制宣传“素质工程”,创新弘扬法治、传播文明的“第一课堂”。全面启动“五五”全国先进创建工作。“四五‛普法期间,认真实施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嘉兴市被中宣部、司法部授予‚全国‘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五五‛规划启动以来,围绕‚‘五五’全国先进城市‛目标,通过认真组织‚法律七进‛,广泛开展社会法制宣传,‚普宣与专宣‛相结合,在全社会形成了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依法治理不断推进。深入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实践活动,在各行各业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营造出全民学法、守法的氛围,以地方依法治理为框架、行业依法治理为支柱、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以及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重点环节的依法治市工程得到了整体推进。‚嘉兴做法‛特色明显。嘉兴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做法在‚全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经验交流会‛上交流,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纳入市级机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依托‚文化示范户‛推进‚法律进乡村‛工作被省司法厅授予2008年度‚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奖‛。嘉兴市司法局荣获‚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嘉兴市实现建市25年来市级领导无一人违法犯罪,市、县两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处于全省低位,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8.3%,位于全省前列。
(三)实施法律服务“服务工程”,拓展维护权益、构建和谐的“第一需求”。深入实施“法律服务助推发展”专 项行动。嘉兴市司法局成立了‚法律服务助推发展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推进法律服务工作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八个做‛的工作重点。推进各级政府法律顾问体系建设,深化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加强行业协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积极组织律师开展法律体检,通过建立‚法律健康档案‛,出具‚法律风险提示函‛,发放《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提示与建议》,切实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推荐优秀律师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重大建设项目,为沪杭高铁、两分两换等重点项目提供法律保障。不断规范执业行为。在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方面,始终坚持拓展与规范并重,通过开展‚法律服务年‛、‚律师合伙所规范化建设年‛、‚公证队伍教育规范树形象‛等活动,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服务工作者服务资源,加强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着力构建适应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职能作用。队伍形象不断提升。成立了嘉兴市律协党委,加强党对律师工作的领导,注重发挥律协作用,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行业文明创建。全市律师事务所现有省级优秀所4家,市级文明所15家。冯震远律师被授予‚全国百名优秀律师‛、‚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称号。全市1家公证处被授予‚全国文明公证处‛,2家公证处被授予‚省级文明公证处‛。
(四)实施法律援助“民心工程”,提升关注民生、促进公正的“第一窗口”。完善服务网络。五年迈出五大步: 2004年通过实施市政府实事工程,实现打基础、扩影响。2005年,着力提升扩容法律咨询平台,实现援助网络全覆盖。2006年,拓展非诉讼援助援助领域,实现应援尽援。2007年,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实现优质高效。2008年以来开展法律援助‚三级服务平台‛建设,2003以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7000多件,为6万多名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深化窗口建设。深化法律援助‚文明窗口‛创建工作,全市按照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四化窗口‛建设目标,积极开展星级群众满意办事窗口创建活动。全市各法律援助中心普遍实行‚三结合‛的窗口值班制度,建立了法律援助条件公开、援助程序公开、援助人员公开、便民服务公开的‚四公开‛制度。2007年,嘉兴市法律援助中心及5个县级法律援助中心被嘉兴市纠风办授予嘉兴市‚群众满意(办事窗口)‛。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加强法律援助管理规范、服务规范和机构规范建设,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各地按照‚九有‛建设目标,加强农村法律援助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实现了‚法律咨询零距离、援助受理零等待、服务质量零投诉‛的目标。嘉兴市2起法律援助案件被评选为全国‚百件优秀法律援助案例‛,占全省入选案件的50%,1个法律援助案例被评为全省优秀典型案例,4个案例被评为全省典型案例。嘉兴市司法局连续三年被省厅评为‚全省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评为‚第三届全国法律援助先进单位‛。
(五)实施劳教场所“安全工程”,落实教育挽救、巩固安稳的“第一责任”。全面启动“部级文明所”创建工作。嘉兴市劳教所在巩固‚省级文明劳教所‛和‚部级优秀劳动教养学校‛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部级现代化文明劳教所‛创建工作,制定创建工作规范,落实保障措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确保场所持续安全稳定。加强党对劳教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劳教场所安全‚首位‛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强化一线管理,严格安全防范、安全生产和生活卫生安全制度,加大督查力度,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全面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制,保证场所持续9年安全稳定。劳教工作特色明显。在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方面,不断巩固‚部优学校‛成果,深化教育矫治特色,实行校园式教育模式,成立全省劳教系统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心理咨询工作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完善‚六室三场二中心一公寓‛,营造集‚社会化、开放化、人性化‛于一体的管理氛围。在所区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完善系列式所区文化,丰富所区文化建设内涵,全面体现时代特色浓厚、个性特色明显、育人作用突出的劳教文化体系。
(六)实施队伍建设“系统工程”,强化提高本领、树新形象的“第一保证”。班子建设率先垂范。局领导班子按照‚政治坚定、团结协作、廉洁奉公、群众公认‛的要求,率先垂范,从严要求,认真落实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党委议事、中心组理论学习、基层联系点等制度,开展重点课题调 研、蹲点联村等,不断强化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局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和表率作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加强干警队伍建设,完成嘉兴市司法局第三轮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加大队伍教育、管理、考核力度,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和群团组织建设,组建嘉兴市司法局团委,成立局机关支部法律援助志愿者大队。落实《嘉兴市司法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要点》,健全教育、监督机制,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创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加强对重点环节、重大工作的监督,加强财务内部审计监督。文明创建卓有成效。全系统通过认真开展‚形象建设年‛、‚效能建设年‛、局机关文明单位、‚五型机关‛创建等活动,加强干警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形成‚领导班子坚强有力,业务工作实绩明显,思想道德风尚良好,环境优美、环保达标,治安安全状况良好,创建工作扎实有效‛的良好局面。嘉兴市司法局先后被命名为‚市直文明机关‛、‚市级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2009年初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实现了‚文明单位六年四级联创‛的目标。2009年,又提出登高望远,再进一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更高目标,与‚全省示范市‛创建工作有机结合,整体推进,实现司法行政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发展。
三、全面推进“全省示范市”创建的几点思考 如何巩固扩大前一阶段‚全省示范市‛的创建成果,进 一步深化创建活动,实现‚整体示范、单项领先、工作创新、基础规范‛的创建目标,我们认为重点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司法行政工作‚创建示范、科学发展‛的一大法宝。我们要以解放思想争先科学发展,以解放思想创建‚全省示范市‛。解放思想,前提要‚想‛。只有勤思敏想,才能敢为人先、超越自我。我们必须大胆地想,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多做一些看似条件不成熟但努力后做得很成功的事情,多做些历史性、有特色、成影响,经得起后人评说的事情。解放思想,着力要‚破‛。只有反骄破满,才能打破现状、开拓创新。这些年,我们司法行政工作建设和发展呈现极好的态势,但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无论是思想观念上的不适应、不符合,还是工作做法上的不完善、不到位,以及体制机制上的影响和制约,或多或少地存在。尤其是有些同志思想上有道‚箍‛,必须着力破除。解放思想,重点要‚放‛。只有放开眼界,才能集聚力量、争先创优。要跳出司法行政看待司法行政,实现围绕中心,向上争力;要跳出‚一时一域‛审视行业资源、职能优势,实现加强协作,向外借力;要跳出单位局部放眼系统,实现上下联动,内部聚力。放开眼界,就是要从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到工作举措,各个层面、各个条线在创建示范中坚持学先进、超先进,创示范、作表率。解放思想,关键要‚干‛。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创建示范、实现跨越。解放思想贵在行动,提升素质根在干部,创建示 范重在创新。解放思想关键要见诸行动,做到点滴养成,岗位实践,从具体工作干起。在推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创建示范、科学发展‛过程中,必须把解放思想贯彻于全过程、多层面、多环节,把抬高学习标杆、提高工作标准贯彻于全过程、多层面、多环节,抓落实、见成效,让‚创建示范市‛成为科学发展观在嘉兴市新一轮司法行政工作的生动实践,努力实现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示范发展。
(二)按照科学发展要求,对照创建示范标准,进一步理顺“四个关系”。一要处理好总体和重点的关系。‚整体示范,单项领先‛要求创建工作要重点推进,争创特色,也要注意平衡发展,全面协调发展。司法行政工作业务种类较多,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职能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很大的相通性。根据这个特点,要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一些具体关系,加强各业务部门工作的衔接与配合,在系统内通过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二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工作创新‛要求创建工作勇于出新,在创新中尤其要注意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不能一概抛弃过去的成果,而要随着形式的发展而发展,在继承推广好的做法中,科学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形势,按照因地制宜、重在实效的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服务载体、创新服务内容,使司法行政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 力。三要处理好大局和局部的关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司法行政机关履行职能必须坚持的原则。在创建示范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选好切入点和结合点,在服务大局中体现司法行政部门独特的职能优势和作用,以作为赢地位。另一方面,‚基础规范‛要求在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中,还要正确处理全市司法行政和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的同时,加强市、县级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的发挥。要把市、县级法律服务的职能资源整合起来,着力构建市、县级法律服务集群体系和协作机制,形成法律服务的综合优势,进一步激发市、县级司法行政工作的活力。四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创建示范要求司法行政工作具体做好‚五大示范‛,以引领全省,做出表率。要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处理好近期创建目标和司法行政长期科学发展的关系,要科学决策、总体部署、长远规划,按照创建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开展工作。在创建过程中要注重工作的连续性,积累推广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加强落实与有关部门协作机制,实现司法行政重点工作、民生工程的长效化。
(三)充分整合资源,不断激发活力,进一步发挥司法行政更大职能作用。内部要聚力。要始终把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积极练好‚内功‛,摆在队伍形象建设的首位,加强司法行政公务员、劳教人民警察、法律服务人员‚三支队伍‛建设,加强文明创建,不断激发全体干 警的工作热情。要注重发挥全系统的整体作用。重视加强上下工作联系与指导、定期工作交流和督查,健全领导干部‚两类管理‛、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在全系统不断形成‚良性竞争,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向上要争力。要积极争取省厅、党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通过争取重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点督办工作,要求人大审议、政协视察,请求分管领导参与一些重大活动等,更好地提升司法行政工作地位。横向要借力。要充分重视各办事机构的参谋、协调作用,不定期地走访成员单位、职能部门,发挥各方优势,借助各方力量来推进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齐抓共管。领导要发力。市、县两级局领导班子要首先‚发力‛,用心工作,带一流班子,育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进一步形成‚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局风。通过加强‚四个力‛,最终形成一股合力,更好地发挥出司法行政职能优势,体现出司法行政工作在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组 长:孙建良 副组长:陈善忠
成 员:王林飞 曹 霞 徐平蒋 科
执 笔:蒋 科
第二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工作 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它明确指出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是单纯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提出,为司法行政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本文立足于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工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一探讨。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司法行政 和谐社会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1]自此,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方针,第一次走入公众视野,开始影响社会生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更加深入的把握,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即各项改革不仅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利于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要求,实现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而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已经成为摆在司法行政机关和队伍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在此试作论述,以供商榷。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必须不断增强服务大局的观念
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发展,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利益的发展,它的集中体现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也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司法行政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大局,积极适应这个大局,明确自身的职责定位,加大为大局服务的力度。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努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必须把服务经济建设作为第一要务,立足司法行政职能,紧紧围绕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社会事业的各个方面拓展。当前,要引导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机构,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投入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法律服务;主动介入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重大经济改革和经济活动,广泛参与国内及国际贸易、投资、融资、知识产权保护、仲裁等民商事领域;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参与“三农”问题的解决,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要积极参与立法活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empirenews.page--]
(二)坚持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服务,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加强来穗经商务工人员、青少年、农民和容易诱发矛盾纠纷人群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推进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主题的现代公民教育,全面提升全民法律素质。同时,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通过“送法下乡”、“法律进社区”、“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学校”等活动,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促使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大力提高公职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决克服和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努力促进司法公正。完善执法程序,严肃执法纪律,加强执法监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高执法质量和办案水平。
(三)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认真履行职责,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继续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创新发展人民调解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的信息预警、联动处置和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调解员持证上岗、首席调解员制度,探索“专兼结合,以专促兼”的队伍建设新路子,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水平。进一步加强劳教工作,把劳教场所开辟为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第二条战线,持续增强收容、矫治违法犯罪分子的能力。特别要针对当前广州吸毒人员占劳教总数近70%的情况,探索劳教戒毒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彻底扭转吸毒人员“二进宫”、“多进宫”的被动局面,推动广州“无毒城市”的建设。牢固树立“大劳教、大安全”的执法理念,把劳教工作和安置帮教有机衔接起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提升劳教人员的教育、挽救质量,从根本上实现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积极推进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实施、社会参与、司法为主”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必须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要求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作为政法机关,必须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为民,在司法行政各项执法、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要怀着深厚的感情,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让司法行政工作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2]笔者认为,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什么事情都干不好、干不成。当前,人民内部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广州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社会的和谐稳定,已经成为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利用好人民调解就地就近就便、快捷灵活、成本低廉、标本兼治的特点和优势,以司法所为依托,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预防和排查,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着眼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拓展人民调解的工作领域,努力做好在农村征地、城镇拆迁、企业改制、工程建设、劳资纠纷中引发的各种矛盾调解工作。认真研究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大力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和基层法律服务队伍,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群众怨气,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处理利益纠纷,防止矛盾激化。[!--empirenews.page--]
(二)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包括广大群众在内的市场主体对法律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法律服务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找准位置,发挥自身优势,才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有效满[1][2]下一页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结合广州实际,笔者认为要在三个方面多做文章:一是开拓涉外法律服务市场,广州地处沿海,毗邻港澳,是我省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和对外经济贸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涉外民商事往来十分频繁,要积极引导和组织法律服务人员为国际贸易、投资、融资、仲裁及涉外婚姻、留学、移民等民商事活动提供服务。二是加强知识产权的法律服务,按照广州“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转型的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知识产权法制宣传,加强知识产权纠纷的调解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律师人才的培养,推进广州创新型、科技型城市的建设,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积极服务“三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导广大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就农村招商引资、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等热点、难点问题,提供诉讼和非诉讼代理、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等法律服务,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
(三)努力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法律援助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维护好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是全面落实政府在法律援助中的责任,尽快制定适合广州经济发展水平的地方性法律援助法规及政策,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财政支持和资金投入,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全面加快法律援助的社会化进程,在合理利用广州丰富的律师资源,让所有律师都普遍公平地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和高等法学院校以自身资源投入法律援助工作,同时,加强与兄弟省市的交流合作,构建泛珠三角地区法律援助协作网,提高法律援助的整体水平。三是全面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办案激励机制、办案质量评估和监督检查机制,完善点援制等新的工作模式,推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必须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观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发展观念的巨大转变和创新[3]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对制约和妨碍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旧的、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建立起有利于司法行政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前,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任务很重,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加以突破和解决的问题很多。无论是历史形成的老问题,还是现阶段工作拓展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无论是司法行政工作自身的问题,还是国家司法体制改革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都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建立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实现重点突破和工作的全面发展。[!--empirenews.page--]
(一)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水平。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我国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民调解、劳动教养、律师公证、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等15项职能任务,每一项都与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只有坚持全面发展,司法行政工作的整体水平才能上一个新台阶,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当前,广州司法行政工作在全面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事业发展迅猛,劳动教养、社区矫正等法制保障工作进展较慢;普法宣传、法学教育等旧有职能逐步萎缩,活力下降,司法鉴定、司法考试等新增职能日益为社会瞩目等。在这种形势下,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深入剖析司法行政各项职能的现实情况和发展前景,作出科学定位和战略部署,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的全面发展,构建起富有广州特色的司法行政工作体系。
如何进行科学定位和部署呢?笔者认为,关键是抓五个方面:一是大力加强法制保障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 “第一道防线”的职能作用,发挥劳教工作对于违法犯罪分子的收容、转化功能,提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对于各类危险人员的改造、管控和帮扶水平,维护好社会稳定。二是大力加强法律服务工作,以律师业为龙头,推动法律服务业走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之路,把广州打造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区域性法律服务中心。三是大力加强司法鉴定和司法考试工作,维护司法公正,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四是抓好法制宣传和法学研究工作,促进城市依法治理,优化城市发展环境。五是抓好司法行政法制建设,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二)保持协调发展,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特别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都要共同发展,全面进步,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当前,广州司法行政工作在这方面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市一级强、区一级弱”,“城区强、农村弱”,“老城区强、新兴区弱”的情况比较突出。
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要坚持“双管齐下”的方针:第一,加强区(县级市)司法局的建设,理顺区(县级市)司法局的管理体制,落实广州市司法局对各区(县级市)司法局的协管职能,对区(县级市)司法行政工作实行宏观指导,并下放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部分权限,逐步充实区(县级市)司法局的管理职能。第二,建立司法行政工作协作机制,借鉴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九省区签署《泛珠三角九省(区)司法行政合作框架协议》的做法,由广州市司法局牵头,指导各区(县级市)司法局签订跨区域的合作协议,合作以“配合大局、服务经济社会”为宗旨,遵循“坚持务实,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加强协调,确保合作项目取得实效”的原则,着重在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治、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协作,[4]通过合作,科学配置政策、人才、资金等工作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因地制宜地打造各地工作品牌,实现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协调发展。[!--empirenews.page--]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司法行政发展后劲。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必须保持持久性和承续性,对司法行政工作而言,就是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使发展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最终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当前,广州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模式仍然比较粗放,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搞建设、抓管理,长此以往,司法行政部门就没有任何比较优势可言。笔者认为,必须抓住若干长期影响和制约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实施集中攻坚,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实现司法行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至于抓哪些环节,笔者以为,人民调解是一个点,改革的长期性和矛盾纠纷的必然性,决定了人民调解是各地党委政府一项战略性的工程,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加快人民调解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建设,把它打造成司法行政工作的拳头产品,化一时的优势为长期的胜势。司法所建设是另一个点,司法行政工作要落实到基层,赢得群众的认可和社会的支持,关键还得看司法所,要最大限度地把司法所建设好,把九项职能作用发挥出来,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市管监狱也是一个点,它能够有效整合劳教工作资源,推进劳教制度的改革,对广州司法行政工作来说,它是工作职能的扩大和强化,是事业长盛不衰的重要推动力。
四、结语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行动指南。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局中有所作为,司法行政工作才能在经济社会全局中确立起自己不可或缺的战略地位,实现自身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言蔽之,在司法行政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任重道远,不可懈怠。
参考文献:
[1]王义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第65页。
[2]张福森:《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第2页。
[3]许嘉勇:《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第37页。
[4]参见《泛珠三角九省(区)司法行政合作框架协议》,第5页。
第三篇:我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我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平安南岔、和谐南岔”为目标,认真落实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和人民调解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重心下移,加强业务指导,夯实基层基础,切实加强司法所建设和发挥人民调解工作作用,为促进我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化投资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以健全组织机构为契机,不断提高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今年,我们在局领导的带领下狠抓司法所的组织建设,基础建设、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司法所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推进依法治理、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一)结合我区实际,健全完善组织机构。及时向区领导汇报上级关于司法所建设的指示精神,与有关单位积极协调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全区六个司法所全部明确为派驻所,统一挂牌为南岔区司法局(所)。司法所继续实行司法行政机关与乡、镇(街道)双重管理的体制。坚持在街道党工委(镇党委)、办事处(镇政府)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运用街道(镇)综治工作中心平台,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二)理顺工作职责,坚持司法行政编制专管专用。按照省市两级要求,管好用好司法行政编制,实行收编直管。区司法局按照职责要求,突出抓好对司法行政专项编制人员的管理和培养使用。
二、加强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步伐。街道党工委(镇党委)、办事处(镇政府)以“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高度重视司法所基础建设,将司法所建设纳入南岔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投入,目前全区司法所共有办公用房550平方米,配有电脑16台,打印机6台,传真机1台,按照伊春市“五好”司法所和省级“规范化司法所”的标准要求,全区已有4个所达到省级规范化司法所,3个所达到市级“五好”司法所的标准。今年又有两个所分别申报“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和“市五好司法所”。在硬件基本达到了规范化建设要求的同时,各司法所也加强了软件建设,健全了各类规章制度,台账内容丰富标准,墙上公示规范,并完善了司法所外观标识的统一,进一步规范了司法所的统一化。
(四)努力提高队伍素质,积极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按照有关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注重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工作指导等方式,引导和教育司法所工作人员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今年我局派出司法所长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司法所长在省厅的业务培训,系统学习了司法所建设、人民调解和有关法律法规。此外,还对司法所有关人员进行数据统计、信息报道、人民调解协议书制作等的培训。保证了各司法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使司法所成为基层“调处纠纷的阵地,法制宣传的课堂,安置帮教的渠道,法律援助的桥梁”。
三、夯实基础,不断提高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水平以司法行政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范为目标,夯实基础,不断提高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以《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司法所建设意见》为指导,积极协调基层党委、政府,争取对司法所的投入,全面加强基层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办公用房,改善办公条件,巩固和发挥司法所在司法行政工作中前沿阵地的职能。随着司法所由街道(镇)的内设机构,转为司法局的派驻所,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严格控制司法行政编制,认真落实定编定人定位。结合司法所的性质、职责,任务的加强,以新的高度和起点,完善司法所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廉洁自律制度、档案管理、目标管理制度,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新的司法所管理机制。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引导司法所创造性地开展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
第四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相结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相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之我见 陕西科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孙 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陕西科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作为省级先进民营企业,肩负着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精神文明各项工作,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是我们公司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是一个重要理论指导方向的问题,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提高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义的认识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文化战略是我们公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建设西北一流矿用门业生产公司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深层次因素,可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促进管理的现代化,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
竞争力。
从科学发展观在企业发展中特别重视提高员工素质的要求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合理调整。大力推行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促进广大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理念;有利于正确调整国家、企业、员工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科学发展观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强调两个文明的协调一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方面,与思想政治工作是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企业文化的方法和手段,可以不断丰富内容,增强效果。企业文化可以在更大的领域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形式与载体,并易于与国际接轨,是在新体制、新机制下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关系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它是一种氛围,理念、形象、精神、习惯;是一种规范、引导、凝聚和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企业文化与经济建设相互作用,一方面经济建设决定企
业文化的发展,对企业文化发展起着支撑作用,没有经济建设就没有企业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建设,对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导向作用。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进行指导,营造健康的精神氛围,使大家明确企业共同利益和目标,统一行动方向。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是在一定的观念指导和文化下进行的,它不仅取决于企业领导者及领导层的观念和作风,还取决于整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及文化氛围,当企业处于复杂、困难的条件下,企业管理者只有确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即企业理念),才能正确决策,摆脱困境。二是激励作用。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能帮助职工认识工作目的意义,不断找出工作差距,产生改进工作的驱动力;企业文化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及行为准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它能激发员工产生认同感、安全感,达到相互鼓励,相互激励的作用。三是凝聚力作用。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一旦成为人们思想意识的一部分(即企业文化),就可以形成自觉行动,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企业文化还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四是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五是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 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不和谐的表现
我们公司从2006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主动进入市场、认识市场、熟悉市场、占领市场,在规范管理、人力资源、经营管理、品牌营运、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企业也面临着许多困难,特别是煤矿市场和矿电市场,经营主体增多,市场竞争激烈,员工收入低,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差。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企业出现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不和谐的现象,在企业管理人员中,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把经济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对立起来,认为企业刚刚建设比较困难,在困难时应该哪里黑,哪里歇,保职工工资就行了。二是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全面纳入企业管理范畴。有的同志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党支部书记和少数人的事,与己无关,造成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难发挥,出现使企业的管理难规范的现象:部分管理人员对已出台的管理制度不认真学习,落实不力,随意性大。有的对市场经济认识模糊,两眼向内,不主动面向市场;有的管理滞后,经营业绩下滑,经营费用上升,职工收人下降;有的全局意识淡薄,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甚至我行我素;有的发展观念模糊,因循守旧,创新意识不强。三是没有把企业文化作为是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的需要来思考。随着企业的转轨变型,销售市场化等形势的变化,固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还无个性和特征,员工无共同的价值观,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员工中,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信心不足。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有的人对企业发展没有信心,只看到企业的困难,看不到企业的优势,对企业的前途感到渺茫,对市场的变化感
到恐惧,消极懒散,无所事从,遇到问题心态不平衡,总是怀疑抱怨,互相指责。二是市场开拓不力。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怕困难,怕矛盾,缺乏艰苦奋斗精神,遇到困难不是想法克服,而是绕道走。三是对企业不忠诚。部分员工受利益驱动,吃里扒外,有的员工热衷于第二职业,端着企业的饭碗,赚着别人的“外款”,对本职工作不认真,不努力。有的人工作不努力,又要工资高;既要待遇好,又不承担责任;只求享受,不讲奉献;“桌上吃肉,桌下骂娘”等等。
四、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相结合的思考
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经济建设不和谐的表现可以看出,目前,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遇到新的困难,如何将企业文化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大力发展企业文化,鼓舞员工士气,振奋员工精神,举企业之力,聚员工之心,激励员工为推进企业经济和文化建设和谐发展而努力工作,体现价值,齐心协力发展壮大企业,是摆在我们公司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推动这项工作,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发展精神文化,铸就企业灵魂,培育员工共同价值观 精神文化是蕴涵在员工心灵深处的意识形态,也称之为企业之魂,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管理哲学、道德准则、企业口号等,是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文化性凝炼,是特色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大凡成功的企业,几乎都有个性突出、富有人性味和感染力的企业精神,它能够诱发职工的献身精神和创造力,保持经久不衰,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条件。企业精神是随着发展而变化的,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有个性化,是谁也带不走的。针对我公司的实际,目前企业十分缺乏全体职工所认同的本企业的群
体意识、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缺乏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特别是在市场化面前,在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中还十分缺乏艰苦奋斗、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抓好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1、提炼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纵观近年来我们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我们要在原来沉淀和提炼出来的“团结、积极、求精、奉献”企业精神的基础上,迅速提炼出能体现企业时代个性特征的科学、朴实和优秀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我认为,我们企业的精神,要体现:务实、敬业、诚信、创新;体现产品质量优、成本费用低,体现信誉好、销售网络广;体现技术先进、装备一流;体现人力资源优势,要关心、爱护、鼓舞、激励和教育、管理、培养、塑造员工队伍,鼓励员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要激励员工(制度、标准)怎么干,倡导员工“不比疲劳比功劳,不比流汗比贡献”,鼓励员工诚实劳动、建功立业,让客户满意,要有自觉的付出,才有回报;要鼓励员工励精图治、自强不息,要厚积文化底蕴、铸造企业灵魂。
2、加强企业精神的教育。要按照建立学习创新型企业的要求,加强学习教育,教育引导企业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和普遍掌握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坚持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的原则,建立健康和谐、团结向上的企业人际关系。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做到:团结、奉献、廉洁、进取,广大职工要做到:勤奋、实干、和谐、敬业,干群同心,牢固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集中精力抓改革、抓发展,切
实做到用事业统一思想,用工作统一行动,共图企业振兴、发展的大业。
3、培育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在企业精神的指引下,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生产经营中来,统一到企业发展上来,坚定员工信心,鼓舞员工士气,振奋员工精神,让员工面对困难不低头,不退缩,而要迎着困难前进,相信企业能渡过难关,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集中精力抓发展,培育员工共同的战略观、价值观、市场观,以共同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准则指导员工的思维和行动,达到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 “同唱一首歌,同进一个考场,同上一个战场”。
(二)发展制度文化,规范企业行为,培育员工的自律意识 制度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各种组织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化的文化表述内容。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任何一个社会及组织团体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公司组建以来,企业与过去比,有所变化;与同行比,有所发展,从创新企业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经营机制、管理机制、竞争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入手,在用人上,采取了竞职上岗,员工竞争上岗,组织制订和完善了劳动用工、职工违纪、员工教育、工资分配、党风廉政建设、企业财务管理、仓储管理、质量管理、工业生产管理等多个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并汇编成册。这些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和员工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但是,目前在我们企业的管理中,员工的工作行为不规范、岗位职责不明确;企业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不清楚,管理的随意性,制度不落实、制度不遵守等等现象时有发生,最后管得来企业
凝聚力差,人心思散;管得来有的“桌上吃肉,桌下骂娘”,有的甚至“吃了你的饭,还要砸你的锅”!这时我们回过头来思考,近几年我们在管理上重点不遗余力的纠漏补缺上花的精力过多,顾此失彼(但那也是特殊环境、特定时期采取的一些必要的措施),而是缺乏系统的管理、科学的管理、有效的管理、规范的管理,但是,针对我们企业目前的现状,起码企业仍然应该用制度来管人、管物、管事的时候,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强化企业管理,培育员工自律意识。
1、抓好制度建设。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现有管理体制的实际,两眼向内,苦练内功,从严治企,及时收集、整理、反馈意见,全面、科学地制订、修改、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公司部门、岗位工作职责规范和工作、管理、技术标准,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和实施员工《道德行为规范》、《员工手册》,规范员工行为,强化员工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为规范建设,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培养优良的队伍作风。
2、抓好制度落实。许多企业制度往往制定了许多,但真正执行的却很难,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毫无意义。要落实好制度,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做到奖惩严明。特别是在当前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度的我们企业,员工与企业的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尚未形成,员工的行为还不十分规范情况下,尤其要抓好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用,分级落实各业务环节、各工序的工作质量标准及责任要求,规范工作程序和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同时要充分发挥督办督察机构作用,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布置的工作任
务进行督促、检查和落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检查有考核、考核有奖惩,确保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全面落实。作为管理者要以对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杜绝庸俗作风、好人主义,引导更多的员工自觉管理、自我管理、共同管理。
3、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主渠道。企业要不断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企业重大决策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议和决定。不断完善和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加大管理工作的透明度,避免嫌疑腐败,提高干部员工对企业的关切度、理解度,进一步提高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质量,发扬职工的聪明才智,认真搞好民主评议干部和管理人员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观念,不断推进企业民主管理。
4、加强企业道德教育。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制定适合我们企业实际的道德规范,将企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整体推进,经常不断地组织员工进行系统性、经常性的企业道德教育,作为职工上岗的必修课,确保企业、家庭、个人行之有规,执之有法,遵之有纪,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全面提升企业和职工思想道德素质。
(三)发展物质文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企业文化建设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反之,企业经济实力决定着企业文化水平的高低。我们企业是一个从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经历过来的国有企业,计划经济色彩十分浓厚,在当今市场经济和市场化面前,由于竞争对手增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效益低下,员工收入低,增幅小,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推进物质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增长发生的转变,发展壮大企业,提高企业效益,增加员工收入,企业将不被员工所认同,员工人心涣散,各行其是,犹如一盘散沙,企业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厄运。为此,在新形势、新机遇面前,企业只有将经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企业,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在这种企业里,员工才会有成就感、认同感、自豪感,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家,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他。
(四)以人为本,关心员工,激励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尊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员工的独立人格和能力差异,把“尊重信任人、关心爱护人、教育培养人、提拔使用人”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重点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关心员工生活。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把广大职工群众最关注、最热切期盼解决的问题摆上案头,为员工解难题,办实事,做员工知心人、贴心人。目前,我们有的员工生活确实困难,员工怨气大、牢骚多,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各级管理人员,要多深入基层,倾听员工呼声,了解员工疾苦,与员工打成一片,带领员工一起克服目前存在的困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维护员工利益。要建立激励的分配机制,实行分环节绩效考核,员工干不干事,干什么事,拿多少钱,主要由自己来决定,用自己的业绩来决定,从而把各业务环节和各工作岗位的责任、权利、义
务、待遇有机地统一起来,鼓励员工诚实劳动,热爱企业,争创一流业绩。
3、关注员工需求。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员工广泛参与的文体活动、劳动竞赛,培育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员工解决平时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和坚持婚、丧、生、节慰问制度,体现大家庭的温暖;按时足额交清员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同时缴费系数向优秀者倾斜,并增加补充保险,激励员工创优争先;加大对涉及职工利益切身利益等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解决力度,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利益,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4、关爱员工成长。要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企业文化武装人才,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逐步积累企业人力资本,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五)加强宣传,塑造企业形象,凝聚员工的心
加大企业对外宣传力度,充分运用企业内刊、网站、广告、报刊、电视台等媒体,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开展“外塑形象,爱我企业,内聚人心”宣传教育为重点,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着重抓舆论宣传作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于贴近实际、贴近员工、贴近基层,改进工作,将宣传信息传到企业的每一个“神经末梢”,让每一位员工了解企业的改革发展基本情况及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就,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
奋精神,为推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氛围。用高尚的价值观念感召人,用文明诚信教育人,用先进典型示范人,用理想目标鼓舞人,用文化活动凝聚人,培育和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引导员工树立规则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全局意识,培育诚信员工、打造诚信企业。使员工在活动中感受激情,升华自豪,增强责任,发挥优势,体现自身价值。同时,在VI形象塑造的基础上,大力实施CIS战略,搞好观念、行为、视觉三大系统策划,展示企业良好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和影响力。
陕西科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务实 敬业 诚信 创新
企业宗旨:打造企业文化建设 制造高品质产品
奉献全方位的服务 为中国煤炭贡献 管理理念:企业的生命在产品 产品的生命在质量
质量的保证在于人 人的素质在于管理 市场理念:市场竞争中只有胜利与失败,只有第一名,决没有第二名。质量理念:质量在我们手中 矿工生命在我心中 服务理念:时刻对产品负责 永远让用户满意
企业作风: 说干就干 马上就办
安全观念: 生命只有一次 安全重于泰山
人才观念:废除学历,废除资格,在本职岗位有所作为的人,就是人才
学习观念: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学无止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橡胶市场,形势逼人,我们前进的路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增添措施,开拓创新,为全面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
我们傅家边村地处丘陵地带。全村有17个自然村,34个村民小组,1345户农户,总人口有4330人,耕地总面积4102亩,丘陵面积有14104亩,水面994亩。近几年来,我们紧密结合丘陵山村的特点,广泛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指引下,我们村又结合村民自治的具体实际,不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既发展壮大了村级经济,又促进了全村的民主法制建设。我们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省科技示范村、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文明村、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等。
一、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高起点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开展农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活动,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是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有力措施。我们村党总支一班人和村干部在学习上级的文件和讨论中,进一步提高了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增强了抓好农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因此,着重突出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建立了创建组织网络。村建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的有6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34个村民小组的组长担任村创建工作的联络员。近几年来,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联络员队伍每年都要召开创建工作会议4次,每年都将创建工作纳入村三个文明建设的计划和总结评比的内容抓。创建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总结,切实列入村级工作的议事工程抓。村干部在一年两次的述职报告中,对抓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也纳入了述职的内容,让村民和村民代表对村干部抓创建的情况也纳入评议的内容,从而,促使村干部增强了抓创建的决心和信心,树立了强烈的责任意识,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大力营造创建工作的氛围。为使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们大造舆论声势。首先,营造地域性创建氛围。我们村在10公里长的梅花大道的沿线两旁竖起了20多块有关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标准、标语、村规民约,有关法律法规的摘录等牌匾,使大家一踏进我们傅家边村的地域就感到有一种民主法治建设的氛围,使村民们受到耳濡目染的法制建设的熏陶。其次,营造基地式创建氛围。我们以村办公大楼为创建工作基地和指挥部,在村办公大楼门口就设置和竖立了村规民约,创建工作的目标及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提高村民法律素质、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标语牌匾。在办公室悬挂了创建工作的10项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络员名单,创建工作的7项标准等牌匾。使村民和村民代表走进村办公楼就感受到有一种强烈的创建氛围的,使村民们都自觉地投入到创建活动之中。再次,营造家庭方式创建氛围。为了使全村每个家庭成员都投入民主法制示范村的创建行列,我们印发了6000多份村民守则,民主法治示范村的7项创建标准和10项创建制度发到全村每个农户手中,同时,还与县司法局联系。为全村1300多户农户每户送发了一本《农民常用法律知识100问》法律书籍。从而,较好地营造了家庭的创建氛围。
三是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的台帐。首先,建立创建工作文件台帐。主要是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联络员名单,创建工作的决定、年初的工作计划、年终工作总结、村规民约、村民守则、创建的7项标准、10项制度以及市、县、镇三级关于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工作的文件等,使创建工作的各项文件归档保存,确保创建工作有指导依据。其次,建立村务公开台帐。村在创建活动中,向村民公开的财务收支帐、宅基地审批帐、民主选举的选票及结果、重大事项村民代表研究的结果、计划生育指标的分配、农村低保对象的公示内容等都记录在案,有据可查,避免了村务公开图形式,做表面文章的现象,使村务公开持续有效地进行。再次,建立普法教育的台帐。为使在创建工作中,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村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我们在狠抓普法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了普法教育的台帐。建立了村干部、党员学法讲座的内容时间次数等登记台帐及普法考试的试卷、成绩登记簿;开展“万家学法”的次数、参与人员,村依法调解矛盾的案例、调解协议书、上级机关送法进村入户的次数,活动内容等台帐。
四是建立监督村干部的台帐。每年村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