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长李强在扩大有效投资上的讲话
要用改革的思维和方式加快推动有效投资
(2014年2月11日)
这些年面对复杂困难的外部环境,我省经济增幅始终保持在8%以上,尤其是调整转型进展明显,关键在于我们找准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点,即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建设。去年,我省“411”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100多亿,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50亿,撬动全社会投资突破2万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更可喜的是,实体投资快于面上投资,全年实体投资(扣除土地购置费)增长20.1%,比全社会投资增幅高出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5.9%,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20%。创新投资快于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长25.8%,高出工业投资增幅近10个百分点。投资优化的推动力不断加大。杭州东站枢纽、嘉绍跨海大桥、杭甬客专、宁杭客专、宁波大众乘用车等195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为我省打造经济“升级版”提供了新的有力的支撑。
今年,我省确定经济预期增长8%左右。实现这一目标,既要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又要努力拓展外需,但最见效的是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内需、引领转型。不唯GDP,但不等于不要 GDP,关键是要有好的质量和效益,有效投资就是要实现好的GDP。要坚持量质并举,今年计划“411”重大项目投资6400亿,省重点项目投资2900亿,全省投资总盘子达到2.2万亿、增幅在12%以上,力争15%。
实事求是地讲,这两年大家抓有效投资是很努力的,效果也很不错。从国际经验看,转型期需要有较高的投资增速来支撑。在人均GDP从6000向1万美元跨越的5—7年时间,投资平均增速比GDP高6—10个百分点。况且,我省前些年在人均GDP向1万美元跨越时,投资速度不快甚至掉在后面,这两年势头起来了,但无论是投资规模、增长速度和项目质量与江苏、广东等有不小的差距。这说明今年12%—15%投资增速是必须的,而且是能够努力达到的。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我们必须以改革为统领推进各项工作,特别要用改革的思路、改革办法攻坚克难,改出有效投资的好布局,改出投融资的好体制,改出政府服务的高效能,改出项目质量的高水平,切实把这一利当前、谋长远、打基础的工作做好。
第一,要着眼全域空间优化,科学布局有效投资 三中全会特别强调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问题。抓有效投资,如果规划布点摆错了位置,在不适宜的地方干不适当的事,往往得不偿失,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要从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出发,把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体系规划、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叠加起来,谋划好有效投资。
一要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来布局有效投资。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产业、城市化布局。这是全省最高层次的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浙江的国土空间、资源要素、生态环境承载力已经逼近极限,到了不得不、不能不重视的地步。比如,全省适宜开发的建设用地不足2万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资源不足1万平方公里,还要保住3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现在,全省优先开发、重点开发、农业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经济区、禁止开发区的空间布局轮廓已经清晰,抓有效投资不再是遍地开花,要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选准投资方向,摆好项目布点。对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地区,就要加大投资强度,吸引大项目好项目。对禁止开发、生态功能区,要大胆留白,严格保护,青山绿水,把浙江发展的蓝图描绘得更好。省有关部门要抓紧编制主体功能区产业导向目录,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差别化考核办法。省里正在开化等县搞试点,主要是用好生态补偿机制,让老百姓在保护生态中得到实惠,鼓励把整个县域搞成国家公园,提供更好的生态屏障。
二要用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的平台来扩大有效投资。从浙江整个地域形态看,“四大国家战略举措”构画了一幅弯弓向 大海的大开放格局。这是我省最好的招牌,也是最有可能引来大资本大项目的新平台。如果我们不抓紧用足牌子打响牌子,就会砸了牌子,丧失历史机遇。如果我们吃透了、抓住了、打响了,浙江原有的区位优势、资本优势、产业基础、贸易网络就能被充分激活优化,就会在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合作中占据有利位置,这是应该干而且必须干好的事。拿舟山群岛新区来讲,就要瞄准自由贸易港区,加快综合保税区,金塘、六横经济功能区,疏港通道等规划建设,真正建成有竞争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各地要立足自身优势,着力引进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标杆性项目,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力争形成几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大产业,把全省带起来。
三要以产业集聚区为主阵地来集聚有效投资。产业集聚区是浙江未来发展的最大空间、最大潜力、最大希望所在。我们要做透“产业”和“集聚”两篇文章,通过这一平台让好项目好企业进来,以特色优势、集群优势、错位优势促进产业、科技、人才、信息集聚。全省14个集聚区规划面积4400多平方公里,平均每个300多平方公里,空间很大,但产业集聚度不够高,大项目大企业不够多。关键不在于空间大小,而在于里面装了什么。要集中力量抓核心区块,重点招商、重点开发。我省正在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要努力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重点突破,要注重产业关联度、项目牵引力,加快形成产业链,着力提高集聚度。沿海产业集聚区要力争年内引进1—2个50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业项目,其他集聚区要力争年内引进1个2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大项目。还要特别注意产城融合,既要做大产业功能,也要做强城市功能,让产业与城市“两个轮子一起转”,产业化与城市化双向融合、同步提升。
第二,要着眼提质增效,把准有效投资的发力点 强调提质增效,就是要把握趋势,投资未来,既要满足即期发展的需要,更要构建长期发展的格局,增强长远发展的后劲。方向对了,事半功倍;否则南辕北辙。当前,有效投资要在“四个化”上发力。
基础设施投资要向网络化提升发力。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基础设施水平有了较大改观,但仍满足不了需要,“堵、慢、贵”很突出。城市拥堵,出行不便;物流不畅,成本偏高;网速不快,收费不低。这里既有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系统集成不够、网络化水平不高、综合功能不强。交通建设要疏通“卡脖子”,着力解决节点、枢纽问题,努力做到铁公水、海陆空高效链接、互联互通、系统成网。针对城市拥堵问题,要抓紧打通断头路,加快公交线路、零换乘中心、停车场、城市及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让群众出行更方便。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浙江很有基础,也很有潜力,特别是信息应用 领域有很大空间可挖。要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升级,城市免费移动上网,加强交通运输物流等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全覆盖,消除“信息孤岛”,能够撑得起十年乃至更长的信息化发展需要。特别要跟进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建设,在新一轮信息化竞争中赢得优势。在能源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电网、天然气管网等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强安全可靠清洁的能源保障。
产业投资要向融合化升级发力。产业融合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形态,打破了产业边界,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拉长了产业链,形成了一批新产业,产生更大的复合经济效应。可见,产业融合不是“混合物”,而是“化合物”。要顺应这种趋势,挖掘更多的投资机会,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这些年,我省一直力推“两化融合”,如果信息化与工业化真正融合起来,投资机会将是几何级的。要加快建设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鼓励企业加大 “机器换人”、“电商换市”投资等,用数字化、智能化来嫁接提升传统制造业。我们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努力孕育出一批先进制造业。要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投入,鼓励各类资本大力投资信息、文化、养老、健康、时尚、旅游产业等新增长点,培育能够支撑未来发展的大产业,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二三产业的融合提升作用,产生一批富有吸引力、能引领潮流的前沿产业。去年全省一产 投资增长26.8%,很多企业跨界进入现代农业、观光农业,这说明用现代工商业的理念改造提升农业大有可为。
新型城市化投资要向城乡一体化发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关键在“化人”。重点是积极引导有意愿、有能力、能适应的农民进城落户转化为市民,努力为愿意留在农村的农民提供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这方面的投资要踩准点子,一方面抓好城市组团、城市新区、市政配套、城中村和旧城改造等公用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提高综合承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抓好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对接,抓好农业“两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让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更畅,让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好。这里基本上是民生项目,我们一定加大投入,让更多的人共享新型城市化的红利、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惠。
环保投资要向生态保障永续化发力。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建设美丽浙江,最突出的是水污染、大气污染问题。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拿出大禹治水的精神,砸锅卖铁办好这件事。今年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头三件实事就是治水治气治环境。全省 “411”安排“五水共治”重大项目125个,投资总盘子4680亿,年度投资超过650亿,光省级财政今后7年就要拿600亿投入治水。今年全省“三公”经费支出削减30%,全部用于“五水共治”。各地必须集中财力 办好这件大事,特别要把钱塘江干流、环太湖河道整治等一批治水工程抓好。同时,要加大节能减排、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的投资,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实施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
第三,要着眼放活市场,催化有效投资
扩大有效投资,离不开政府性投资,更要靠民间投资。民间资本不是没有实力,也不是没有活力。关键是渠道太少,被抑制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被压抑的活力催化出来。
一是以放宽市场准入来催化投资活力。尽管民间投资鼓励政策不少,但很难落实。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决破除准入障碍,鼓励民资办医办学办文化。今年要在城建、教育、卫生、交通等领域,分别推出5个以上代表性项目,积极开展民间投资市场准入试点,真正让民间投资进得来、做得好。要抓紧研究铁路投融资、民资设立中小银行等配套政策,一旦国家放开,我们就要抓紧跟进落实。对民资进入市政公用设施领域,要研究合理的回报机制,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市场化建设试点。
二是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来催化投资活力。我省在海宁市搞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就是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目前看来对催化有效投资至少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好项目好企业要素有了更好的保障,上新项目动力更足了,投资意愿增强了。另一个是通过差别化地价、电价、排污权交易价格等杠杆 的撬动,真正把落后产能、低效企业倒逼出局,优化了投资结构,腾出了空间。企业反映,规则是公平的、透明的,没有怨言。各地都要向海宁市看齐,建立项目市场准入综合评价机制,推动要素向好项目、好企业配置。
三是以增强投资主体意愿来催化投资活力。政府的引导与企业的需求合拍度比较高,企业投资积极性就高。去年在整个工业生产增长8.5%的背景下,全省新产品产值增长24.4%,技改投资增长25.8%,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31%,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5%,很说明问题。这些事都是企业主动找大院大所、找装备企业联合开发,这种跨界联盟创新不仅派生出新的合作投资项目,而且像机械手就很有可能催生一个装备新产业,这就是投资活力的催化。有句话他们讲得很形象,这就像“爬楼梯”,我们先上去了,整个行业也跟上去了。这会衍生众多配套的创新投资,绝对是有效甚至是高效投资。我们就要抓这样的合拍点,增强和催化企业的投资意愿。
第四,要着眼招大引强,支撑有效投资
抓招商就是要抓项目来源,特别是能不能引来重大项目、龙头项目,至关重要。今年,浙商引进到位资金要力争达到1700亿,央企项目投资要力争完成745亿,外商投资153亿美元。
要精准招商。麦肯锡研究报告认为,全球经济重心一直在改变。经济重心的转移,伴随的是企业跨国迁移、项目跨国转 移,以及新企业新项目的新生。这个大趋势,我们一定要掌握。很过跨国集团包括世界500强,对投资中国包括浙江比较有兴趣。我们要提前做功课去筛选、主动上门去对接,特别是要有国际化的视野、精准化的目标。如果全球行业动态不熟悉、投资者思维不了解、国际惯例不明白、投资政策吃不透,招商方案没有针对性,目标就难以聚焦,招商效果就不会太好。我们要着重培养和锻炼一批专业化的招商团队,把全球某个产业发展情况、跨国公司战略布局搞清楚,把人家的需求和我们的优势搞清楚,找到双方利益的共同点,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要紧盯大项目好项目。现在,国内各地对好项目大项目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我们决不能坐着等,等是永远等不来的。大项目好项目不仅在于体量大、实力强、效益好,重要的是产业配套和关联带动效应比较强,聚集和引领能力比较显著,大项目好项目来了,人才、资金、市场会跟着来。特别是我们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如果没有大项目好项目牵引,恐怕快速成型就比较难,产业集群就比较难。今后的招商重点是,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大项目好项目,瞄准世界500强企业项目、央企合作项目、浙商回归优质项目,特别要发挥浙商的人脉优势,以商引商,推动民资对接外资、国资,培育越来越多的本土大项目好项目。要强化产业链招商。大项目好项目落在哪,影响因素很多,投资环境、政策优惠当然重要,但产业链配套尤其重要。为什么?大项目一旦落地,不用费力去建链、补链、强链。而且产业链有了,供应链肯定有,资金链肯定有,价值链肯定有,人才链也会有。我们完全有这个优势,只要好项目能来,配套马上就能跟上、而且配套能力比较强,这样项目才能安心落地,才是成功的产业链招商。每个产业集聚区、块状经济、高新园区,首先要把产业链目录搞清晰,产业链的特色和竞争力在哪里,每条产业链的龙头在哪里,要一清二楚、系统谋划,善于运用产业链招商方式,营造特色化招商优势,以大产业吸引大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大产业、大发展。
第五,要着眼环境最优,吸引有效投资
投资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清楚。我谈几个企业比较关注的问题。项目审批服务问题。自从狠抓了审改,各地搞服务代理制,有些地方还搞了模拟审批,节约了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基本做到了“围墙内的事企业办,围墙外的事政府办”,企业比较满意。现在意见比较集中的是中介服务。我们要“蹄急而步稳”,于法周全、于事更简便,下大决心抓下去,加快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出台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并开展相关改革试点,推进省市县行政审批“一张网”建设,进一步把政府服务做好。市场环境问题。浙江市场经济发达,从政府到企业、到民间,比较讲信用、讲市场规则,这是我们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国务院要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筑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我省要进一步深化这项工作,政府要以身作则,切实把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搞得更好,让浙江的市场环境更有吸引力。政策环境问题。我们老抱怨人家政策优惠力度大,而我们比较规范。低水平的政策比拼,我们拼不起,也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中央态度非常明确,要大力清理整顿,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营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对我省是个大利好,我们要做得更加公正透明,让投资商更加安心、放心、定心。人居环境问题。很多企业投资浙江,很大程度上看中的是好山好水好风景,这是环境的魅力。我们要花大力抓好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更多优秀人才在浙江安居乐业,让企业在浙江生根发展。
第六,要着眼重点项目,带动有效投资
“411”重大项目、重点建设项目,是促转型、强后劲的主要动力,也是扩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支撑。抓住了这些项目,就牵牢了“牛鼻子”,就能带动有效投资持续扩张。
要抓好四个“一批”。加快开工一批。今年排了九景衢铁路、杭嘉湖环湖河道整治、杭叉集团电动工业车辆等280个重点项目,要扎实做好前期工作,落实好施工条件,力争年内开工。加快续建一批。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长安福特乘用车、浙江 音乐学院等820个省重点项目,已经在建,要狠抓质量安全,确保形象进度。加快建成投用一批。杭长客专、浙能六横电厂、平阳顺溪水利枢纽等250个重点项目,要力争年内建成、发挥效益。加快储备一批。各地要超前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做深做细前期工作,确保有效投资持续发力。
要强化四个推进机制。强化工作考核机制。责任书已经签了,这是大家向省政府作出的承诺书。省政府要考核督查,希望大家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我特别要强调一点,有效投资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要挤干水分。强化协调服务机制。全省普遍建立了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很多问题通过专题协调、现场办公,得到了解决。要继续坚持完善,努力创造无障碍施工环境。强化实施保障机制。对重点建设项目要落实项目优先审批,用地优先供给,资金优先统筹,问题优先解决,人才优先调配等机制,确保顺利实施。对重大产业项目要落实用地优先保障机制,在用地指标、能耗总量、环境容量、政策扶持上给予重点倾斜。强化投融资机制。投融资机制是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关键问题。我们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投融资机制,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优化有效投资融资结构。省里将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盘活整合政府性资产、资源,酝酿组建几个大的平台,强化投融资功能、运营功能,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投资、运营保障。要积极探索ppp模式,把政府的力 量与民间资本的力量集合起来,解决“融资平台债务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民间资本进入难”三大问题,实现政府融资、公共服务供给、民间资本准入三方共赢。温州“幸福股份”已经为我们探了路,各地要结合实际学习借鉴。今年财政部要在浙江、江苏搞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改革试点,我们要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控好风险警戒线,用好试点政策。还要积极争取国家企业债额度,今年企业债要达到300亿。对广大金融机构来讲,你们立足浙江、支持浙江,也分享了浙江发展的成果。浙江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有效投资就是你们最大的商机,你们抓住了参与了,好项目大项目上去了,未来就会有稳定持续的回报。希望你们创新服务,进一步加大对有效投资的金融支持。
要把牢三个“门槛”。今后企业投资项目不审批了,但并非放任不管,要把牢两个门槛。一个是环保门槛。这些年各地环保一票否决,放弃了很多项目,特别像磐安这样的生态功能县,已做到了没有一根烟囱。但老百姓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只能越来越严,否则老的污染还没治理好,新的污染又不断冒出来,那真的是难以为继、愧对群众。在这一点上,大家的意识是强的,相信会把好关。一个是效益门槛。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宝贵土地,不能被低效甚至无效占用。个别项目包装很好,投资规模多少大,税收有多少。要借鉴推广海宁、东阳等地的做 法,促使企业在用地上精打细算,落地项目就更有效益、更有质量、更有时效。还有一个是质量安全门槛。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大,要管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要依法加强监管,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必须牢牢管住,建设资金一定要管牢用好,绝不能出廉政问题。
第二篇:浙江省李强省长讲话集锦
发展空间账、国土资源承载账,打好耕地保卫战、集约突围战、改革攻坚战,深入实施亩产倍增行动计划,切实提升我省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努力以更小的资源消耗支撑我省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黄旭明主持会议。省国土、建设、交通等部门和温州市、柯桥区作了交流发言。
1日下午,李强考察了鹿城区南塘风貌街、横渎河西城中村改造现场,详细了解低效用地再开发情况。在今天上午的现场会上,他就加快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出部署。
会上,李强算了国土资源‚三本账‛,引发大家的思考。他说,算粮食安全账,我们已经逼近红线;算发展空间账,我们已经在透支未来;算国土资源承载账,我们已接近临界值。必须下定决心推进空间换地,千方百计对低效用地进行再开发。
李强强调,要打好空间换地三场硬仗,努力实现亩产倍增目标。第一场硬仗就是要打好耕地保卫战,守住浙江人民的饭碗。要始终紧盯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放松;始终紧盯占补平衡和耕地质量不放松;始终紧盯农业‚两区‛建设不放松。第二场硬仗就是要打好集约突围战,实现亩产倍增目标。要加强多规融合,用‚一张图‛来优化结构拓展空间。要采用差别化政策,‚抓大活小‛,以推动转型腾出空间。要再开发低效用地,以提升效率释放空间。第三场硬仗就是要打好改革攻坚战,充分释放制度红利。要深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编制全域国土空间规划;总结提炼海宁、安吉等地试点经验,全面推行土地等要素市场化配臵改革;稳妥推进农村‚三权‛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李强要求强化全局意识、落实共同责任,注重多措结合、放大政策效应,完善评价体系、严格督查考核,做好宣传工作、形成社会共识,切实抓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为我省新一轮发展打开新空间。
李强:发挥‚五水共治‛的参谋指挥作战部作用
省长李强今天赴省治水办调研‚五水共治‛工作。他强调,‚五水共治‛是提升浙江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省治水办要发挥好‚五水共治‛的参谋部、指挥部、作战部作用,加强统筹协调、组织指导和监督考核,推动全省治水工作顺利开展。
在省‚五水共治‛作战指挥室,李强详细了解‚三河‛治理进度和防洪水、保供水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并听取了省治水办工作汇报。李强充分肯定了我省前一阶段的治水工作。他说,省治水办组建两个多月以来,围绕全省治水主要任务,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科学谋划、迅速行动,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开局良好。
李强强调,治水办要充分发挥作用,为全省‚五水共治‛作出更大贡献。一要加强对治水具体政策、规定的研究,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提出意见建议,加快形成治水的激励机制、惩戒机制和要素保障机制。二要加强统筹协调。既要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又要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作用;既要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又要抓好对各市县的工作指导;既要抓住治污水这个重点不放手,又要保障其他治水工作协调并进。要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并及时宣传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全民治水良好氛围。三要加强调研指导。多到基层去,真正摸清水情、了解民意,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实。要防止数字造假、相互攀比,特别要加强暗访力度,及时掌握基层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要注重超前谋划,突出分类指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强化督查考核。要对照已制定的时间表、项目表和责任表来开展考评工作,推动治水工作落到实处。
强改革抓投入稳增长调结构
省长李强今天与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他强调,要坚定信心、突破难点、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深化改革,扩大有效投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确保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据了解,今年以来,我省经济运行总体处于平稳增长区间,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但也面临部分指标增幅回落、部分行业经营困难等问题。
在听取与会人员发言讨论后,李强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极为复杂,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难度加大。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上来,坚定信心抢抓发展机遇,按照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要求,深化各项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强化创新驱动,利用环境和要素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当前,要按照抓改革、治环境、促转型、惠民生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服务,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推进,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办好为民实事,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城乡居民持续普遍增收。
真抓实干推进‚五水共治‛
3月18日,(浙江)省长李强在德清、余杭调研‚五水共治‛工作。他强调,今年是我省全面推开‚五水共治‛的第一年,各地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真抓实干、持之以恒,确保治水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李强首先来到东苕溪(德清段)沿边的砂村矿区。这是全省重点闭坑矿地综合整治和治水相结合的项目,原先沿河的矿山码头、矿山机组已被全部拆除,近万亩刚平整出的土地等待优质项目落户。砂村矿地的关闭有效遏制了对环境的破坏和对河道的影响。在河边展板上,河长、沿河146个畜禽养殖和工业企业等污染源标得清清楚楚。综合整治让东苕溪的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李强对此表示高度肯定。他说,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水体水质。沿河地区要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治污的治标治本。
李强十分关注‚河长制‛实施情况。每到一处,他先问‚河长是谁‛?他说,‚河长制‛是治水的基础性制度,河长要切实承担起职责,积极探索所辖河道的有效治理方案,确保这一管理模式长效开展。
李强随后考察了余杭彩虹河治理情况。彩虹河位于良渚街道农副物流中心内,以前由于生活垃圾、污水排入河道,水质一度恶化,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经过整治,目前该河已基本消除黑臭现象。李强说,‚五水共治‛,首先要打赢治污攻坚战。要统筹编制污水治理规划,抓住截污纳管这个关键,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城乡污水治理,力争让河道早日实现水清、流畅。
余杭巨州路下穿宣杭铁路段,地势低洼,去年‚菲特‛台风期间积水严重,导致杭州北部交通瘫痪。目前,这里正在抓紧新建排水泵站。李强在考察工程建设情况后指出,排涝工程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保障线,必须确保质量、抓紧抓实。要加强规划,加快编制城市内涝灾害风险图,加强易涝点的治理,确保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李强:调结构掐住污染源头 治‚三河‛要高潮迭起 今年是我省全面推开‚五水共治‛工作的第一年。今天,省长李强来到绍兴柯桥区调研治水工作。他强调,‚五水共治‛是我省抓改革、治环境、促转型、惠民生的重大战略举措,各地要按照省委的决策部署,加快产业和布局结构调整,牢牢掐住污染源;迅速行动,大力治理黑河、臭河、垃圾河,全力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
‚五水共治‛,治污是重点难点。李强首先来到江滨水处理公司。在这里,公司正着手对印染产业集聚区企业排放的污水统一进行生物预处理。李强对集聚区统一治污的做法表示肯定。在嘉业印染公司,李强察看了企业刷卡排污情况。通过电脑,一组组数据如实反映了企业每天污水排放情况。李强说,刷卡排污不仅能有效控制企业排污总量,还能倒逼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值得推广。
李强说,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治污必须从源头抓起。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整治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覆盖,通过工农业转型实现治污的治标治本。
李强随后来到滨海大河,沿河边走边看。施工人员正在对河道进行拓宽整治,新增排涝出口,绍兴平原的整体防洪排涝能力因此得到增强。李强说,早日让河道通畅、洁净起来,是老百姓期盼解决的一大难题。省里已制定了治水的路线图、时间表,各地要抓紧行动,并与‚三改一拆‛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抓紧清理黑河、臭河,尽快消灭垃圾河。
李强十分关注‚河长制‛实施情况。他叮嘱当地负责人,河长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探索对所辖河道的有效治理方案。同时,要加强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确保‚河长制‛管理模式长效开展。
李强在考察中反复强调,各地要把治水作为群众工作的主战场,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变‚政府治水‛为‚全民治水‛,共同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浙江省长李强:把浙江人自身变成资源
‚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我最值得借鉴的经验就是自然资源特别贫乏的时候,把浙江人自身变成资源。‛17日,浙江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中,浙江省省长李强在出席侨联、对外友好、经济界联组讨论会上表示,浙江尚需要一大批在基础、应用、推广领域研究型的人才,以激活民间的活力,促进浙江发展。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3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浙江省共有26项科技成果获奖,成绩优异创下历年‚三最‛。丰硕的成果离不开背后的科研人才长期奋斗。
16日,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中提出,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教育人才强省建设,加大创新投入,建设创新平台,实施重点企业研究院、重大技术攻关、重点创新团队‚三位一体‛自主创新推进工程,大力发展网上技术市场,加强企业与科技、金融‚双对接‛,支持杭州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7日,在侨联、对外友好、经济界别联组讨论会上,李强再次谈起了人才问题。
何为人才?‚我看到温州的招商广告‘八级车工年薪起薪20万’,这就是人才。‛李强给出了其定义,学历是为能力做准备的一种属性,只要企业愿意花大钱去雇佣的便可称之为人才。
‚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我最值得借鉴的经验就是,自然资源特别贫乏的时候,把浙江人自身变成资源。‛李强总结称,这也是他的资源观和财富观。当下,浙江正需要一大批在基础、应用、推广领域研究型的人才,以激活民间的活力,促进浙江的改革与发展。
日前,李强便曾提出,要实施百家龙头企业、千家品牌企业、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联动推进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战略,加快培育经营管理、研发设计、高级技工三支人才队伍。
浙江省省长李强:在创新中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
刚刚过去的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困难挑战,敢为人先的浙江人,坚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在‚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主旋律之下锐意进取。全省全年生产总值达34606亿元,比上年增长8%;人均生产总值63266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
‚今后5年,是浙江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是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关键时期。‛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李强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抓好三个方面——改革、发展、创新,把改革红利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把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发展更加平稳持续、优质高效。‛
改革是未来的最大红利
改革是浙江发展的最大活力,也是浙江未来的最大红利。
‚抓改革,要从政府自身改革做起。‛李强说。
新年伊始,李强就主持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会议,让广大群众和企业看到省政府在加强自身改革方面的决心和力度。
李强告诉记者,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建设,目的是让政府权力运行更规范,让政府服务更有效能,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方便,努力营造最优发展环境。
回首浙江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发展环境是浙江最大的优势和软实力所在。2012年,浙江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构建全程服务机制,强化要素保障,‚三个千亿‛工程提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4%;认真落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政策,民间投资增长22.5%,浙商回归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298亿元,增长43%;推动民企与央企加强战略合作,央企合作项目新增到位资金1247亿元,增长62.3%;建立量质并举的外资考核评价机制,实际利用外资131亿美元,新批准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8个。
今后浙江还要紧紧抓住改善发展环境这一根本。李强表示,未来5年,浙江将加快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加快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切实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扎实落实‚四大国家战略举措‛等。
发展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点省,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浙江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近5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3.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50∶45.2。
尽管如此,在李强看来,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动力不足;山区、海岛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制约‚三农‛稳定发展的因素还不少。
李强表示,浙江将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五年努力,力争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两个倍增‛。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浙江将制定实施‚腾笼换鸟‛促转型一揽子计划,引导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坚决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此外,浙江省还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纯电动汽车、船舶装备、智能印染装备、光伏屋顶发电装备等新兴产业基地,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的浙江,亟待找到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而‚五个倍增‛的目标,则是对科技强省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努力。201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5年努力,力争实现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研发人员数、发明专利授权量、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五个倍增‛。
‚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李强说。
在李强看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
李强说,抓创新,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强化人才支撑,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唱主角。‚要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着重抓好龙头骨干企业和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创新工作,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李强还表示,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既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又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密切产学研之间的联系,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加大公共资源、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整合力度,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创新联盟,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的创新成果。
以群众感受评价工作成效
‚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感受,就是我们要照好的镜子。‛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城乡环境整治提升推进会上作出了这一论述。
李强强调,各地要以治水为重点,加大力度、持之以恒,打好组合拳,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美丽浙江,以群众实际感受来评价工作的成效。
李强说,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守的‚三条底线‛。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美丽浙江的实际行动。
‚让群众有能游泳的河,是必须解决的基本民生问题。‛针对之前出现的‚邀市长下河游泳‛,李强作出了回应,要求各级各部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打造天蓝水清美好家园。
李强同时强调,让群众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有更好的居住环境,有顺畅的交通,也是必须解决的基本民生问题。
李强指出,要进一步明确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要求。总的任务是治水治气、治城治乡,总的目标是加快建设美丽浙江。
一要大力推进治水。重拳整治重污染行业和企业,对违法排污企业实行五个‚一律‛;全省截至去年底已投运的212 座污水处理厂及500 多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全部要限期实现达标排放;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督察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
二要全面推进治气。重点要全面整治煤电、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废气及烟尘粉尘排放企业,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抓紧研究使用光伏发电,在新建厂房和公共建筑大力推广。
三要统筹推进治城治乡。要坚定不移实行‚三改一拆‛,由城及乡、由易到难,向纵深推进;全面推进‚四边三化‛,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扩大整治面;持之以恒开展‚双清‛行动,要全面实行‚河长制‛;坚持不懈推进城市治堵,做到标本兼治;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李强指出,整治城乡环境,重点、难点在农村。他要求广大乡镇干部要以整治环境的实际行动,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农村环境根本好转和农民持续增收。
浙江省副省长熊建平、黄旭明及省政府顾问王建满分别作了工作部署。
据悉,‚ 四边三化‛具体指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区域的亮化、洁化、美化行动;‚三改一拆‛具体指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行动;‚双清‛指清理河道、清洁乡村行动。
自2003 年启动生态省建设及农村环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以来,浙江省累计投入生态环保资金超过5000 亿元,一大批生态环保工程得到落实,建成1100 多个示范村,整治2.6 万余个村庄。
第三篇:在全市扩大有效投资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扩大有效投资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我们召开全市扩大有效投资动员会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省扩大有效投资推进大会以及JX市扩大有效投资暨“百日攻坚五大会战”动员会精神,科学分析当前我市的投资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部署下阶段扩大有效投资工作,确保全年投资任务的圆满完成。刚才,市发改局和重大项目推进办通报了今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有关单位作了表态发言。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科学分析,准确研判,从全局的战略高度把握和推进有效投资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狠抓有效投资,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工作基调,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三个百亿”工程,对重大项目实行定期会商、跟踪督办,确保“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1-7月,总投资1亿元以上及市领导联挂项目共109个,已开工建设87个、开工率79.82%,完成投资额60.63亿元、计划完成率66.52%,环比增长6.44亿元、环比增长7.06%。30个市领导联挂项目已开工25个、开工率83.33%,完成投资20.83亿元、计划完成率57.69%,环比增长1.55亿元、环比增长4.29%。
二是大力优化投资结构。1-7月,全市共引进浙商回归项目21个,省外协议资金61.7亿元,当年到位资金8.6亿元,完成JX下达目标任务的90.53%;外资项目31个,合同外资2.8亿美元,当年到位资金1.06亿美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55.83%;1-7月共上报93个浙商公益项目,捐赠资金561.9万元。同时,1-7月完成服务业投资54.31亿元,同比增长29%。
三是大力改善发展环境。今年以来,我市集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和扶持政策,注重上级政策与我市实际情况的沟通与对接,积极主动向上争资金、争指标、争资源。尤其是今年以来,针对部分企业出现了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关停、歇业甚至破产清算等新情况、新问题,市委市政府及时研究,主动作为,第一时间采取了出台防范与化解企业资金风险的相关政策、设立总额一亿元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周转金等措施,有效维护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总体继续保持缓慢复苏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呈现出阶段性疲软特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乏力,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权债务和财政风险不断加大;新兴经济体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通胀压力上升,货币政策继续收紧。在此大环境下,我市今年的投资形势面临巨大压力,1-7月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工业生产性投资增速仍然为负,离完成全年投资的目标任务数还有很大差距,可以说是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一是有效投资仍然不足。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加之土地、信贷等调控政策趋紧,项目立项、融资及开工困难,一些重大项目推进缓慢,新开工重大项目的实际有效投资也极为有限。二是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在大项目的谋划、包装、储备上仍有较大差距,大多数项目是续建项目,大的工业项目也比较少。三是项目推进的力度不够。目前有许多项目要达到签约、开工还需要做大量工作,有的项目签约了没有开工,有的开工了进度跟不上。四是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不够。今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少,多是在吃前几年签约项目的“老本”,缺乏大的战略合作伙伴。五是投资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服务效率不高,主动服务、“保姆式”服务不强,作风不扎实、思想不解放的问题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投资发展的理念,抓住海洋经济发展等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我市的有效投资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坚定信心,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抓好扩大有效投资各项工作的落实
从今年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生产性投资的完成情况而言,离全年的目标任务仍有较大差距,在JX各县(市、区)的排名也很不理想,面对“标兵渐远、追兵渐进”的逼人形势,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扩大投资规模,确保完成全年的投资任务。因此,全市上下都要紧张起来、行动起来,以先人一步的敏锐、快人一拍的节奏、雷厉风行的作风,迅速投入到招商引资和投资工作中去,以大招商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带动大建设,以大建设带动大发展。
(一)再鼓劲、再发力,在扩大有效投资上有新突破 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下,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还是要充分发挥投资的作用。前不久,温总理在浙江考察调研期间,特别强调要把稳定投资作为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举措来抓实抓好。接下来,全市上下要继续强势开展项目推进“百日攻坚”活动,力争9月底有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运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其中不含JX港区和电厂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70亿元;“三个百亿”工程重大项目新开工108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率确保80%。以大投入、快投入、好投入来稳增长、促转型、增后劲,关键要着力在存量和增量两方面下功夫。存量方面,就是要加快推进续建和在建项目建设,努力形成更多的投资量,促进项目早日建成投入使用。突出市领导联挂“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坚持已完工的抓投产、早增资,已签约的抓落地、早开工,有意向的抓跟踪、早签约,同时,要加大项目推进协调力度,充分发挥领导联挂、重大项目推进办集中办公、部门集中会诊等机制,进一步落实项目推进各环节工作责任,加强对项目的跟踪分析、督促检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331个“三个百亿”工程项目和109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计划任务。增量方面,就是要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建设。机关干部要切实提高学习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的能力,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民生工程需求,积极谋划编报项目清单。要严格执行项目联合审批、“绿色通道”等制度,探索实施模拟审批制度,尽量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限,落实好工业建设项目“一周领证、一月开工、一周验收”的“三个一”服务机制。同时,要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和沟通,最大限度争取上级对我市项目建设的支持。
(二)再奋战、再推进,在破解要素制约上有新作为 要素保障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基础,而“两退两进”更是当前破解要素制约的关键工作。加快推进“两退两进”。继续围绕“两退两进”政策意见和实施方案,强化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细化界定标准和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因地制宜实施关停淘汰、转移转产、兼并重组、倒逼提升等重点项目,切实发挥“两退两进”办公室作用,加强部门联动,积极探索工业用地二级市场公开交易平台建设,完善倒逼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完成全年腾退土地2000亩、收回500亩的目标任务。强势推进征收“百日攻坚”活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强势推进征收工作,特别是要加大对遗留户的征收力度,要在加强行政推动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依法强制征收的力度,力争9月底完成484户征收任务。积极争取要素资源。加强政策研究,强化对上沟通对接,用足政策“争”,要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争土地指标、争各类要素,同时要积极争取银行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政府项目的扶持支持,适度扩大信贷规模,加大融资力度,特别是项目融资力度。
(三)再升温、再加压,在招商引资工作上有新高潮 招商引资始终是经济工作的主抓手,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储备项目不足、增长后劲乏力的情况下,更要坚定招商信心不动摇、招商主线不放松、招商精力不分散、招商活动不间断。开展好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活动。要进一步强化“一把手”抓“一号工程”理念,落实好主体抓招商、主要领导抓招商的责任,突出各招商主体抓招商的平衡性;要坚持“走出去”、善于“引进来”,转换招商思路,拓展招商途径,招大、选优、引强,加快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的重大产业项目,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项目,一批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能级的现代服务业项目;要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特别是要突出三大主动力产业招商,积极“建链、补链、强链”,形成产业集聚集群效应。突出浙商回归作为招商重点。坚持一二三产联动、内外资并重、招才与招商并举,组织开展好在沪浙商推介会和西瓜灯文化节经贸签约等活动。力争到9月底全面完成招商引资“百日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即完成合同外资3.56亿美元,实到外资1.85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26.7亿元,浙商回归实到外资1亿美元、内资11亿元。在此基础上,确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引导企业外拓市场。要把稳外需作为稳增长的突出任务,坚持“三外”联动,咬定“今年确保外贸进出口增长10%以上”的目标,用足用好国家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外贸出口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快转型,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争抢订单,拓展空间。
三、集中精力,狠抓落实,切实保障好全年投资任务的顺利完成
要实现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重、压力大,要求我们必须把抓有效投资作为头等大事、首要任务、第一责任,真正抓在手上,抓出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生产性投资的目标任务早已分解落实,目标任务能不能实现,关键在于责任能否落实。各镇街道及各部门(单位)一把手要切实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研究,精心部署,要有“前所未有的魄力与冲天的干劲,以一切困难在脚下的气势”来抓好有效投资,在推动经济发展上有更大作为。重点项目联系领导要率先垂范,深入一线,主动协调,积极推进;项目办要进一步细化目标,制订百日攻坚的具体时间表,并加强督查,主动协调重大项目在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相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积极协助责任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要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二)强化督查,提速增效
今天会议对1-8月各主体的固定资产投资作了排名,希望排名靠后的单位要振奋精神,迎头赶上,市委市政府也将通过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真正让有为者得实惠,树立鲜明的干事导向,旗帜鲜明地为敢为、善为、有为者撑腰,为想事、干事、成事者搭台。要加强企业服务,重点是研究制订相关企业帮扶措施,落实好企业减负帮扶各项政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盈利难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对全市的投资运行情况,市项目办、发改局、统计局等部门和单位要进行经常性的通报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措施并组织实施,重大情况要向市政府报告。充分发挥行政效能监察、人大政协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项目推进工作的督促检查,对于工作不得力的要敢于曝光、敢于批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精心总结和宣传推广抓有效投资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招商引资,个个支持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在全市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全省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分析研判全市农业农村投资形势,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刚才,会议听取了各县(市、区)和有关市直部门的情况汇报,X同志宣读了10大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的责任分工,大家要主动认领任务,狠抓工作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升思想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战略意义。农业是基础产业,事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全局,“米袋子”“菜篮子”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关乎国计民生,农业稳则经济稳。特别是就粮食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基辛格也曾讲:“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证粮食安全、农业安全,国家安全就有了基础。农业是弱势产业,特别是传统农业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报低的特点,对自然条件依存度较高,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尽管我国对农业进行了大量投入,但总体上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水利、灌溉、交通等方面欠账较多。农业是朝阳产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讲了
“金扁担”的故事。总书记讲:“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从传统农业意义上讲,农业虽然是弱势产业,但就其产业前景看,永远是朝阳产业,特别是随着技术进步,世界各国竞相推进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主导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赢得了远远高于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我市农业科研资源丰富,完全有条件在生物育种等领域取得突破,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当前,投资不足、投资下降等成为了农业农村领域的突出问题。省里明确了我省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10个重点领域,这里面既有打基础、管长远的现代农业设施工程,又有关乎民生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工程,还包括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基建工程,释放出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三农”补短板重大工程项目倾斜、持续加强“三农”投入保障的鲜明信号。从X来看,当前我市农业生产基础支撑还不牢固,低产田还占有相当比重;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不高,分拣、仓储、烘干、保鲜、包装等设施明显不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道路、供水和污水处理、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欠账较多,这些都是我市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短板就是潜力,差距就是空间,补短板、缩差距的过程就是释放潜力、激发活力的过程,国家、省这一轮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从短期来看,是落实
“六稳”“六保”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从长期来看,是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当前的政策窗口期,站在维护粮食安全、保障发展大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高度,多措并举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强力推进“三农”领域项目建设,加快补齐“三农”短板,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二、突出重点领域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省里确定的X个重点投资领域,把政策吃透、把方向把准、把重点抓牢、把关键抓好,实施一批牵引性强、有利于生产消费“双升级”的现代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一)着眼于产业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培育打造以农业为起点的全产业链,推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加快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到X万亩以上。学习借鉴周口经验,按照标准化建设、现代化技术、智能化装备、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每个县(市)要谋划实施一个X万亩涵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方、高标准农田示范方、现代农业示范区、“四优四化”试验区的综合示范基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载体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活跃、产业产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X个以上;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载体,抓好X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农业产业示范链;以面、肉、油、乳和果蔬五大产业为重点,培育十亿级产业集群X个,全力支持五得利、鲁花食品、克明面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平原示范区会同X县要依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X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中原果蔬花卉育种中心、国家果蔬种质资源库、中国农科院实验基地、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等机构和项目,积极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支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支持……建设区域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争创省级冷链物流示范园区。在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点建设一批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加快动植物保护工程建设。重点强化动物疫病、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设施、应急防控和物资储备等工程建设,持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中心(省级)田间监测等项目建设。
(二)着眼于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乡村振兴的“卡脖子”问题,要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推动农业农村向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大力实施“百县通村入组工程”“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提级改造促融合工程”,支持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2020年完成X个X户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工程建设。近期,市政府与省电力公司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三生”空间重构、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以及“十四五”期间加强对X电力支持等进行深入对接。省电力公司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我市农村电网建设,近期双方还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相关部门要会同X供电公司主动搞好对接,争取获得上级更多支持。要加快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X个配电台区改造升级。提升农村电网安全可靠供电能力,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双替代工程,保障人民群众冬季清洁取暖的用电用气需要。年底前,完成X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增机井配套X千伏高压供电设施建设。加快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业产业基础数据体系。推动5G、北斗导航、遥感和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支持黄淮流域优质小麦产业智慧化工程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支持基础条件好的县(市、区)创建数字农业试点县和数字乡村示范县。(三)着眼于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最容易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持续缩小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条件方面的差距,特别是要解决好冬季供暖、污水收集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农村厕所改造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今年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8万户,确保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市农业农村局要加大督导力度,坚决落实生态扣款、约谈问责等惩戒措施。加大乡镇污水处理投入。在乡镇政府所在地重点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等设施,提高乡镇污水处理水平。同时,按照梯次推进的原则,重点抓好城乡接合部、水源地、旅游风景区、中心村等村庄的污水处理,确保到2020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左右,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加大农村供水保障投入。因地制宜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研究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开展城市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建设。完成大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20工程。加大“四水同治”项目投入。优化水网体系,以……为构架,建设“南北调配、东西贯通、区域互补”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做好省十大水利工程涉及我市的……十大水利工程建设。争取……灌区列入国家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方案。
三、拓宽投资渠道
千方百计拓宽农业农村投资渠道,充分利用财政、金融、地方债券、社会资本等方式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一要全力保障财政支农投入。各级财政支出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继续向“三农”补短板重大工程项目倾斜。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调剂收益,要直接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优化涉农资金使用结构,继续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强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
二要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积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使用率,精准支持农业农村领域资金投入。利用好国开行、农发行乡村振兴专项贷款,打捆包装申报项目。推广金融扶贫卢氏模式、普惠金融兰考经验,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对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和主体要应担尽担,放宽反担保要求。
三要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债券。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大“三农”领域专项债争取力度,围绕现代农业设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发债重点领域,做好发债项目储备及审核申报工作。要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强化跟踪调度,加快项目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四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政策激励,明确支持的重点领域,细化落实用地、环评等具体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和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作用,支持孵化型、成长型、创新型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创新投融资模式,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租赁等途径,采取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健全联农带农有效激励机制。
四、抓好工作落实
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统筹协调,务求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将扩大农业农村领域投资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具体安排、抓好落实。市政府将定期听取各县(市、区)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项目谋划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各县(市、区)要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抓紧制订修编农业农村领域重大工程项目专项建设规划,建立完善项目储备库,长短结合做好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加快重大项目落实落地,为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提供坚实基础。(二)强化责任落实。
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政策落实涉及部门多、覆盖面广,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农业农村局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尽快组建扩大农业农村领域有效投资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开展。市发改、财政部门要做好指导服务,帮助各县(市、区)组织项目,利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市金融、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做好对各县(市、区)的业务培训指导。各县(市、区)要安排专门工作经费,保障“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的谋划实施,尤其要保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经费,确保中央、省、市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要求落地落实。(三)严格督导考核。
要将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列入市政府督查督办事项,建立每月调度通报制度,通报范围是市四大班子领导以及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要及时将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落实情况向市政府报告,对工作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工作不得力、作风不扎实、成效不明显的,将实行严肃问责。(四)加大激励力度。
要建立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激励机制,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会后要拿出具体意见,根据各县(市、区)谋划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和金融贷款的具体情况,明确涉农财政资金分配的权重系数,多干多得、奖优罚劣,切实用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各级各部门要以更坚定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全力推进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工作,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第五篇:扩大有效投资经验做法
比学赶超论英雄,真抓实干谋发展
——台州市扩大有效投资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台州市坚定不移抓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建设,努力打造台州经济“升级版”,扎实开展“以实干论英雄”工作竞赛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积极氛围,使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调整转型进展明显。2013年被评为全省扩大有效投资优秀单位。今年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5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居全省第三位,连续8个月稳居全省前三位。主要做法有:
一、工作计划抓部署
工作计划制定早。为实现2014年各项工作早开局,早分解,早落实。改变惯例,将两会提前到春节前召开,提前谋划确定2014年工作目标任务,全市计划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完成1800亿元,工业投资完成720亿元,服务业投资1063亿元,重大点工程投资完成400亿,省“411”项目投资完成275亿元。
工作干劲鼓动早。年初上班就召开第一个全市性大会——全市干部大会,特地邀请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钱三雄和湖州长兴县委书记章根明做报告,介绍两地抓工业、抓项目和促转型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市委书记吴蔚荣要求广大干部认清发展差距,借他山之玉,解放思想,激发工作激情,创新工作方法。以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
践活动为契机,在实干中转变作风,以好的作风保障扩大有效投资等工作的落实。
工作任务分解早。紧接着全省扩大有效投资工作会议,台州率先召开全市扩大有效投资暨重点项目推进大会,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会议,会议表彰了全市扩大有效投资优秀单位,张兵市长和吴蔚荣书记先后作重要讲话,分析当前我市投资形势,分解落实省对市考核目标任务,并由市政府和各县市区签订扩大有效投资各项工作责任状。
二、科学抓考核导向
推行双向考核机制。创新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一方面继续每季度对县市区进行考核督查考评,时刻敲警钟,使抓扩大有效投资工作常态化。另一方面反过来县市区和项目单位也对市级12个市级相关部门进行双向督评,现场亮分。进一步加强市级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工作的关心支持,全市上下形成合力推进,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优化投资考核内容。台州的投资考核办法涵盖全社会投资、重点工程、工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农业投资五个考核任务。重点强调了投资增速、投资结构、“411”项目推进和服务工作四方面内容,具体安排12个考核和指标,进一步提高了投资考核的导向性和系统性。
加大投资考核权重。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考核力度,将市对县市区重点工作考核的分值提高到26分,占整个考核权重的18%,创历史最高。
三、重大项目抓进度
台州将重大项目推进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牛鼻子来抓,按照谋划一批、报批一批、实施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快重大项目的推进工作。实施类项目快速推进。今年1-2月我市108个省“411”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7.6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6%。其中吉利V汽车生产基地、巨科铝业汽车轻量化基地、吉利沃尔沃、万达城市综合体、浙商回归项目天盛中心(台州第一高楼)等开工建设。吉利豪情迁建、神仙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快速推进。120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96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0%。沿海高速乐清湾大桥1号桥、头门港一期、三门核电一期、仙居抽水蓄能、栅岭汪排涝等省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前期项目报批取得突破。100个重大前期项目突破性进展。金台铁路项目建议书在正在上海铁路局会签,准备上报中铁总公司审批。复星〃台州黄岩王林洋岛健康文化商业中心、台州绿心生态养生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四、一线破难抓成效
一线破难活动,是“以实干论英雄”重要活动之一,市委书记吴蔚荣要求各级干部急起来,动起来,干起来,把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一件一件落实下去,切实抓出成效。市级领导分别领衔已确定的14项共性难题,47项个性难题,深入项目和重点工作的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现场督促检查,制定破难方案,明确破难时限。建立了省“411”重大项目、省重点建设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央企合作项目、重大前期项目领导联系制度,确保“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格局。开展“挂图作战”活动。针对列入“挂
图作战”的项目,将计划分解到月,明确每个项目的工作进度、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细化项目建设的工期,明确项目建设时间节点等一一列出,“挂”在显眼位置对外公示,接受监督。深入开展“双服务”工作,台州市发改委开展“围绕重点决策,推进重大项目”活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走亲连心进基层”,对县市区在重点项目报批、要素破解等方面进行指导、协调和推进。组建11个服务小组服务9+2个县(市、区),全年共组织约300人次,开展对接服务近50,共梳理协调问题60余个,专项攻坚、逐项落实。各县市区,乡镇(街道)班子都以各种形式开展了领导破难行动,形成了全市上下联动破难的态势。
四、招商引资抓对接
市委市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今年的“一号工程”,要求各级领导亲自领衔,明确将招商引资作为各级主要领导当年工作的主要考评业绩。一是对接重点央企。建立央企对接工作机制,由市发改委负责牵头央企对接具体工作。结合产业发展规划,主动对接央企、国企、军企,成效明显。浙江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在选址论证中。中国北车台州生产基地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吴蔚荣书记带队赴北京进一步洽谈项目合作事宜,双方就深化研究台州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基金+工程总承包”的建设方式、建设台州北车产业园、参与台州“五水共治”和节能环保产业建设、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等五方面的内容达成共识。并加快了与中海油东海油气田上岸登陆点、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浙江分公司能源项目等准备签订合作协议。
二是对接浙商回归,各级进一步加大回归引资力度,抓招商、抓
配套、抓服务。主动出击和各地商会建立联络机制,随时为回归项目提供优质服务,成效显著。3月25日,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在我市14个浙商回归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亲自宣布开工,包括中山台州商会回归创业园、淮矿美旗物流中心、温岭银泰城商业综合体开发项目、大润发购物中心项目、亿联阀门城等建设项目。
三是对接重点外企。抓好招商项目库建设,谋划包装入库项目200个,并进行分类推介,对所有项目均按标准格式编制中英文版项目简介,使外商一目了然。去年来共与法国威立雅、法国液化空气、韩国CJ集团等世界500强客商进行项目洽谈。在第十五届浙洽会上,达成华润超市、大润发等两个世界500强的投资台州意向签约项目。精心组织重大招商活动。组团参加浙洽会、厦洽会、台湾重点产业对接会、德国比利时招商等重大招商活动。跟踪服务落实外资项目。强化对麦德龙和沃尔玛等重点项目的跟踪制度,做到在谈项目促审批、已批项目促到资、到资项目促投产。
五、体制改革抓落实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1+7”行政审批改革,其系统性、完整性和效能性都走在了全省前列。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省首推注册资本认缴制,将84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监管。政府投资(房建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200天,企业投资压缩96天。并制定相关操作细则,建立全流程联合审批机制,完善全过程实时监督、行政问责、责任追究制度。推进中介机构管理改革。切实为重点建设项目审批提供“绿色通道”和全程代办服务。开展项目联审,预审批等措施,使
全市行政审批速度达到全省最短水平。
推进小微金融改革创新。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已于2013年10月获批。正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列入国家级试点。小微企业信保基金和金融服务信息中心挂牌成立。成功举办2013两岸小微金融发展论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步伐加快,村镇银行在全市9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小微金融业将进一步提高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积极开展“国家民间投资改革创新示范区”前期工作。从去年开始,多次赴省、国家发放委汇报相关工作,得到国家有关部委高度肯定。目前,已委托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完成《台州国家民间投资改革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进入多方意见征求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