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战工作如何体现党的群众路线
统战工作如何体现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路线在党的统战工作中应有怎样的体现呢?
第一、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切实照顾同盟者利益。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 的特殊利益。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也必须看到,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不同方面、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也有这样那样的具体利益。而党外人士也有需要照顾的利益和需要解决的困难。统一战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这一重要原则,关注和关心党外人士的特殊利益诉求,认真研究并协调有关方面切实解决他们在政治中地利益诉求,在生活张的实际困难。
第二、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充分信任党外人士。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要求,是充分信任群众。党外人士作为党应当与之密切联系到群众,也有一个对他们信任和依靠的问题。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是一个铁的定律,同样适用于统一战线。我们只有真正把党外人士放在心上,真正把他们当亲人,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鼓励党外人士做我们党的挚友和朋友,他们才会紧紧团结在我们党的周围。
第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善于从党外人士中集思广益。从群众中来的根本要求,是集中群众的智慧。党外人士特别是其中的代表人士,是社会各界的精英,不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社会各领域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乏真知灼见。统一战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善于从党外人士中集思广益。参政议政是统一战线各领域特别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之一,对于党和国家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重点。
第四、坚持到群众中去,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党外人士的共识。到群众中去,根本要求是把党的目标任务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形成共识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目标,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思想前提。在这方面统一战线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着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理想信念教育、民主协商讨论等多种形式,不断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广大党外人士的共识,通过统一战线卓效的工作,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二篇:统战工作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践行群众路线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
今年,我们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在统战系统全面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和统战对象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不断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高统
战工作认识。十八大报告强调,“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涵盖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和海内外同胞五大关系。其中政党关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民族关系事关国家领土完整,宗教关系影响社会和谐,阶层关系关乎党的执政基础,海内外同胞关系涉及祖国统一,这些都是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因此,统一战线工作是我们党的特殊群众工作,把广大统战成员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有利于丰富党的执政资源,优化党的执政环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长期以来,个别党员干部的“四风”问题严重损坏了党群干群关系,任其发展必将危害党的执政安全。在统一战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与我们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端正统战部门作风。我们坚持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把作风建设放在首位。一要充分尊重广大党外人士,真正做到民主平等。统战干部要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在工作中不是管理者,而是求同存异,合作共事,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和作风做好联谊交友工作。二要密切联系,经常谈心沟通。诚心实意地和广大党外人士交朋友,不走形式,坚持“心要诚、面要广”的原则,虚心听取他们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努力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升工作能力。三要做好服务工作,切实照顾好党外人士的切身利益。要认真倾听党外人士意见,帮助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真正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帮助、生活上关心,为县委交一批挚友、诤友,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广大统战成员满意的民心工程。四要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六项禁令”。统战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廉洁自律的表率,以廉洁的作风、廉洁的形象和廉洁的品质在统战对象中树立良好形象。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改进统战工作方法。统战工作要树立宗旨观念,坚持群众路线,统战部班子成员要深入到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中听取意见,全面查找问题,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统战工作水平。一是加强统战部门自身建设,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有关规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做到持之以恒,以真情实意和实际行动赢得党外人士的信任和支持。二是着力研究新形势下做好统战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如民主协商、联系交友等形式,以统战工作的亲和力提升统一战线的凝聚力。三是加强统战制度建设,把建章立制工作贯穿活动始终,努力形成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四是在学习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党外人士中间了解实情,组织好群众评议,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同深入实施“同心工程”、落实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推动全县统战工作蓬勃开展结合起来。五是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更好地为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真正把统战部建设成为深受全县党外人士和统战对象欢迎的团结之家、民主之家、交友之家、建言之家和温暖之家。(作者系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台办主任)
第三篇:新时期审计工作应践行和体现党的群众路线
新时期审计工作应践行和体现党的群众路线
【摘要】在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各级各部门都应认真思考,在具体工作中应如何践行和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本文通过回顾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历史和思想内涵变化,探讨了为什么党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群众路线,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应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国家审计工作应如何践行和体现党的群众路线。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我党“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我们党在作风上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种作风,过去指导我们党取得了武装斗争胜利,夺取全国政权;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仍然是指导我们事业继续前进的强大武器。今天我们回顾党的发展历史,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什么时候我们党对这三大作风坚持的好,我们的事业发展的就顺利,什么时候我们偏离了这三大作风,我们的事业发展就会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
这三大作风中,密切联系群众,也被称为“党的群众路线”,它包含“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它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斗争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完善的,概括其基本内涵,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根本路线和方法,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群众路线思想的萌发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有了群众路线的思想萌芽。党在建立不久时,就提出党的任务是为了中国广大人民利益而奋斗,党的革命活动要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1922年,党的二大制定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大的„群众党‟”。1925年2月,党的四大制定的《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指出,要“尽力发展我们自己党的组织,力求深入群众。”同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扩大执行委员会决议案》中关于《组织问题议决案》里更强调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
在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开始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在1925年12月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3月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毛泽东批评了当时党的个别领导者脱离群众、压制群众、做官当老爷的恶习流弊,逐步开创了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的清新风气。
2、群众路线概念的提出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7月党的六大制定的《政治议决案》规定,“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同年10月,李立三根据六大路线的精神和要求,在同江浙地区负责人谈话时提出,“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这里出现了“争取群众路线”的提法,它与六大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完全吻合。显然,“争取群众路线”的提法,已经高度接近于“群众路线”的概念,同时,也表达出了“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就是一定要“竭最大努力”深入群众的深刻含义。
此后,由周恩来在1929年9月28日主持和审定下写成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以题为“红军与群众”的专节的篇幅,论述了包括军队在内的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并且强调,“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没收地主豪绅财产是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但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对于需用品可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这封信所阐述的党、军队和群众的关系以及前后三处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群众路线”的概念,实际上奠定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说明了共产党提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即党要从群众的实际出发,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为群众谋利益。同年12月,毛泽东据此在《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中指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
3、群众路线理论的确立
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毛泽东更加注重群众路线问题。1933年6月,毛泽东在《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中指出:“只有……动员广大群众,才能使查田运动得到完满的成功。一切不做宣传或宣传不正确、不认真、不普遍,查阶级、通过阶级与没收分配不按阶级路线与群众路线,不得群众赞助与同意,都不能使查田运动收到成绩,反会使群众不满,阻碍查田运动的进行。”1934年1月,党在江西瑞金召开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做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这些论述都强调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一定要关心群众,依靠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样的话,群众就会毫无保留地支持我们,任何困难就都会被我们克服,任何敌人最终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由此阐明了实行党的群众路线巨大的政治作用和意义。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了著名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斗争。1943年6月,党中央通过了毛泽东撰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领导方法,即“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深刻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哲学思想基础,表述了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工作方法。这表明,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已经形成、确立。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又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将群众路线提到了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高度。中共七大在规定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同时,规定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七大之后,群众路线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更为全党所熟悉和掌握,在各项工作中得到更加自觉和普遍的运用。
新中国成立后,群众路线又得到新的阐发。毛泽东指出,我们应该相信群众,我们应该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1956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根据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面临的新形势,对群众路线作了新的概括,指出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1962年初,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严重背离群众路线的现象,刘少奇又一次强调了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第一,信任群众,相信他们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相信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党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同志曾深情的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体现了对人民群众深厚诚挚的感情。
因此,群众路线的思想观点和工作方法,始终是党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指针,是使党同最广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是在一切工作中克敌制胜的传家宝。
二、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历史表明,党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取得民主革命胜利,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就是唯物史观,具体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正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因此,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群众路线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群众路线既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又是实践党的宗旨的根本途径。
3、群众路线是对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我们党90年来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只有坚持这一路线,才能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集思广益,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保证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才能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的:“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这个历史性的经验总结说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就一事无成。
三、新时期怎样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改革和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的结果,也是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结果。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当前,我们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肩负着“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努力实观“三步走”的宏伟战略目标。推进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到2050年,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的责任之所在。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关键阶段。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变革加快,各种利益群体有着不同的诉求,我们正面临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国外一些学者在研究了拉美等许多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后,也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学说,这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觉。我们既要看到目前形势好的一面,也要对形势的错综复杂和可能面临的困难有着充分的预计。可以说,这都给我们这些国家公职人员如何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化解各种随着改革的发展凸显出来的各种矛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应当说,目前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整体情况是好的,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少数党员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宗旨观念淡化,滋生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一些地方在特定时期甚至出现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严重对立的情况。
如有的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群众观念淡漠,忽视群众利益,有的甚至将群众与党割裂开来,视为对立面。郑州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吉林某国土局长的极端错误言论,就集中体现了他们对党和群众关系的无知。还有的党员干部脱离实际,不作调查研究,作风飘浮,不了解群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凭主观做事,方法简单,搞形式,欺上瞒下,甚至出现所谓的“三拍干部”(汇报时拍胸脯,决策时拍脑袋,出了问题拍屁股)。有的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负责任,掌权不为党和人民办事,而是为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服务,对群众愿望不上心,对群众生活不关心,对群众疾苦不动心,对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不痛心,遇到问题或推诿扯皮。这样的党员干部虽是极少数,但他们的错误言行却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给党群、干群关系带来的巨大损害,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上访或突发事件,成为社会不稳定之源。
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有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有制度方面的缺陷,有放松党的建设、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等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领导干部本身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道德修养,没有“官德”,不能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不能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因此,在新时期,我们更要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政策观”与“法律观”,树立相信和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和“决策观”,树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具体而言,就是要摆正位置,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人民不仅是国家社会的主人,也是公仆的衣食父母。通俗的说,是人民给了我们饭碗,是人民在养活着我们。我们的职位和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们的薪水是人民发的,如果我们不尽公仆之责,努力为人民办事,在政治上对不住人民的信任,经济上对不住所拿的工资,道德上对不住自己的良心。
四、新时期国家审计工作如何践行和体现党的群众路线
国家审计工作践行和体现党的群众路线,代表了审计工作的正确方向,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党的根本宗旨。近年来,审计署反复强调,审计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为我们在国家审计工作中践行和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我们在国家审计工作中,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更加注意关注民生,更加自觉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更加注意反映群众呼声。具体可以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一切为了群众”——问审于民
从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审起。加强同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真正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所盼,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民生建设目标,做到审计工作有的放矢,不脱离群众。
1、深化社会保障审计,以社保基金和各种救灾救济、社会福利等资金的真实、安全、规范为切入点,切实维护社会保障的安全性、公平性和效益性;
2、加强医疗卫生审计,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入手,密切关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公共卫生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促进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3、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审计,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投入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促进建立就业和再就业解决机制;
4、加强教育审计,关注教育资源分布情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学校教舍工程安全情况,督促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惠民政策的有效执行与落实,促进健全教育保障机制、公平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5、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和安全运行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对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立项、设计、用地、贷款、招标、合同签订、施工监理和决算审核等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控制,促进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6、加强环境保护审计,加强对节能减排、污染源治理、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工程的审计监督,促进环保政策落实、环境保护治理,推进城乡环境建设;
7、加强涉农资金审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农村社保、公共服务等基本情况的审计监督,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审计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一切依靠群众”——取信(证)于民
廉洁自律取信群众。这是依靠群众的前提。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不断完善对审计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完善项目复核、审理制度,强化审计业务会议、审计项目质量检查等制度,依法实施审计和处理处罚,确保审计处理处罚事项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得当、程序规范。细化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坚持审前公示、审中督查、审后回访,深入推进审计廉政规定和“八不准”审计纪律的落实。
通过建立健全规范审计行为的各项制度,保持审计队伍自身的纯洁性,真正取信于民,维护审计公信力。
“开门审计”取证于民。所谓开门审计,也可称为参与式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在特定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运用问卷调查、开会座谈、专家咨询、群众评议等方法向特定对象(主要为利益相关主体或专家)和社会群众征询被审计事项真实完整、合法合理、绩效评价相关的问题或意见建议,从而实现审计目标,客观评价审计事项,完善对策建议的一种审计方式。
审计证据要依靠群众,因为他们最了解当地党委政府为他们办了哪些实事;审计评价要依靠群众,因为当地党委政府为他们办的哪些事是真实事,还是假实事,老百姓是得真实惠,还是得假实惠,群众最有发言权。
科学决策依靠群众。年初公开向社会公众征集审计项目计划安排建议,聘请特约审计员,鼓励他们建言献策,主动参与审计、监督审计、宣传审计,注重加强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等的联系,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广泛征求意见,让群众不仅做审计工作的“审视者”、“评价者”,更做“参与者”、“指导者”,集中民智、体现民意,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审计维民
把审计工作目标放到推进民生建设长效机制上。一是推进“建设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变。作为民生审计,要在进一步改革政府间财政关系、逐步实现公共生产要素公平分配、改革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作用。从宏观上把绩效审计与民生资金的使用结构、使用方向结合起来。按照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的要求,对民生资金总体安排提出意见,分析民生建设中那些资金应该强化,那些资金应该整合,那些资金应该控制等。二是推进政府履行民生责任。通过开展民生审计,促进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督促政府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坚持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抓紧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促使政府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分配结构,切实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入。同时,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导向作用,把民生责任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三是推进政务公开。将民生项目审计结果公开常态化,让公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激发公众参与监督公共财政的积极性,并让审计结果接受全社会的检验。进一步完善审计结果公告、新闻发布、网上征集意见等制度,及时掌握社会公众对民生审计工作的要求、评价和意见,使民生审计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四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4、《关于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徐汉明,湖北日报,2010.7.15
5、《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王明方,党建,2011.1
6、《在贯彻群众路线中构建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解洪,求是,2009.8
7、《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求是,2009.8
第四篇:党群众路线
为不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4月1日,长乐公司组织技术骨干深入长乐市各工业园区,对纺织、经编等重要企业客户进行走访,面对面征询客户意见,妥善解决用电难题,树立电力服务品牌形象。
走访中,该公司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各企业目前的生产规模、用电情况、用电需求以及供电所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存在不足,认真倾听客户心声,为客户答疑解难,就安全用电及电力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耐心指导,为其节能、用电等方面出谋划策,引导企业科学用电。并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广泛征求客户有关供电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该公司深入践行教育实践活动,为企业建立业扩报装“绿色通道”,简化报装流程,缩短手续办理时间,坚持服务靠前、贴近客户,根据客户具体需求“量身定制”供电方案,把优质服务工作作风真正落到实处,深受用电客户的广泛赞誉。
据悉,该公司将以此次走访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深供用电双方的沟通和理解,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用电客户,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肖俊)
“不打扰基层,不要陪同走访,直接走进客户家中,才能了解服务实情,才能听到真声音、真建议、真想法„„”。这是3月10日至11日,延安供电公司全面开展以“走基层、查实情、访客户、体民意”为主题的群众路线走访活动的真实写照。短短两天时间,共走访客户56户,征集客户建议和意见6条,收集职工的合理化建议15条。这种短时高效的走访活动,向一缕缕春风拂面,沁人心脾,为延安供电公司全年优质服务开了好头,更赢得了客户一片赞美声。
走进客户进行回访 了解供电服务真相
阳春三月,踏着灿烂明媚的的朝阳,延安供电公司群众路线走访活动的四组队伍出发了。所有的走访小组,一名公司领导,一名科室负责人,一名走访记录员,每个小组仅3人。作为编外随同,笔者全程参与了该公司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小组。
“我们搞这次‘走查访体’活动,不是走一走、看一看、转一转,而是要查找优质服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掏’出客户的心声,不要供电所的陪同,以防止客户有所隐瞒,不使走访活动成为‘面子工程”、“谁都不允许向基层打‘小报告’,这是命令” „„肃静的车厢内,我们每个走访人员都相互凝望,看来这次是动“真格的”。
一路行驶,一路前行。迎着春的清新气息,泥土的芳香扑鼻而来。经过近30多分钟的行程,我们来到了洛川县老庙镇杨武村王怀荣的家里。
“我们这次走访,想听听您对处理的结果满意不?对供电服务还有啥建议?”该公司负责人诚恳地说。
“没想到,‘你们’都来我家进行‘回访’,充电器已经修复好了,我们对供电服务挺满意的,”看到“领导”亲自来回访,王怀荣高兴地说。
“供电公司一直把客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客户满意作为标准。平日里打电力报修电话,供电所随叫随到,我们对供电服务没啥意见。今后我们还要当供电企业的‘宣传员’,让群众多支持供电工作”。王怀荣欣喜地向走访人员说。
在填写《走访客户征求意见》书上,王怀荣写上了大大的两个字“满意”。
按照走访活动安排,我们又驱车来到槐柏镇甘石村、石泉社区寺合村两起95598反映的客户咨询处,在拨打客户联系电话后,均因客户不在家而返回,用电话征求了对供电服务的建议和意见。
与职工一对一座谈
寻找管理“短板”
每到一个供电所,走访人员不经意的到来,给了供电所员工一个“意外”。少却了往常检查的列队等候和迎接,少去了桌面上常见的‘客套’果盘,少去了长篇阔论的座谈汇报内容,公司负责人的走访似乎少了几分“面子”,可职工却因为这“不打呼”的检查,对公司领导班子这次走访活动的真实举措而敬畏。
“今天,我们不听汇报,不听讲解,就想与各位职工一对一的座谈,了解一线员工的真实想法,对提高供电服务质量的建议,对企业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班组建设等方面的好想法、好点子。”该公司负责人语重心长地对职工说。
于是,座谈方式采取了领导与职工“一对一”单独进行,其余人员一概不知谈话内容。
在一波又一波后,座谈活动结束了。在笔者采访时,槐柏供电所职工王田峰说:“以前总觉得领导高高在上,这次与公司负责人面对面座谈,当面锣,对面鼓,谈话中所体现的‘听真话、查实情、征建议’让我们看到了公司为提升供电服务质量,所采取的出狠招、下狠茬、找病症、寻良药的决心,我们一定发挥‘主人翁’精神,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伴着落日的余辉,我们踏上了返程的路途。该公司负责人对随访的人员说:这一天虽然辛苦,但我们收获破丰。作为基层供电企业,供电服务质量的好坏群众说了算。我们只有对内加大服务质量的提升,对外加大客户走访,才能了解供电服务中的‘症结’所在,找好病因,开惧良方,才能治好‘病’,才能切实提高我们的供电服务水平,为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活动打好基础。
第五篇:党群众路线
大学生党员如何实施群众路线 会展二支部 会展1102 高子茵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党员中坚强的后盾,也是最靠近基层的党员,因此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为党的建设作出自己的努力,下面主要围绕大学生党员如何实施群众路线,发挥先进性进行阐述。
(一)扎实开展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辅导、集体研讨、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利用论坛、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教学等多种途径,组织和引导学生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讲话精神、中央八项规定、《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资料。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学生党员深刻理解群众路线的本质和内涵,深刻理解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我认为,应该结合暑期学生时间安排,以党支部、班级为单位,在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等过程中做好理论自学与交流研讨。理论学习结束后,学生党员要以党支部为单位撰写学习心得,并按照学校教育实践活动总体要求为学校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
(二)深入开展实践调研,强化教育实践效果
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参加以党的群众路线为主题的实践锻炼活动。在低年级中做到全员覆盖,重在教育;在高年级中做到突出重点,多做贡献。即在本科生低年级中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组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在本科生高年级中,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开展“红色1+1”、到基层挂职锻炼等活动。通过实践锻炼,引导学生党员在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教育效果。同时,通过深入社会、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校友、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为向学校建言献策做好材料准备。
开展学生党员“走进群众”活动,在日常学习中,要求党员骨干和校级团学干部有计划、有层次地走进基层、走进学生中间,实施基层联系“10+10工程”,即结交10名青年良师益友、开展10项深入联系基层工作。通过“走进群众”活动,切实了解和掌握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关心学生所想,了解学生所需。
(三)积极组织建言献策,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根据学校教育实践活动总体安排,认真组织学生党员及学生代表参加学校党委统一组织的座谈、调研等活动,及时准确汇报学习情况和调研成果。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学习和调研成果为依据,通过支部组织生活、座谈研讨、撰写调研报告等方式,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与困难,为学校及机关各部门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各部门改进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式,促进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组织开展“我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活动,激发学生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围绕学校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内部改革、社会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扬民主,吸收广大学生党员和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听取学生以及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广大师生校友智慧,形成事关学校发展的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出谋划策。
(四)提高党员能力素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将提高学生党员个人素质与发挥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并重,在学生党员中实施先锋引领计划。
一是学风引领,要求3至5名学生党员组成引领团队,“1+1”结对帮扶学习困难同学,帮助同学培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针对近年高校出现的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等不良风气和不端行为,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相结合,举办“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活动”,通过树立和宣传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典型,在全校学生中掀起加强学术道德修养、自觉践行优良学风的风气。
二是行为引领。要求学生党员在同学中带头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风气,带头开展节约用纸、节约水电、“光盘行动”等活动,继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服务班级宿舍建设、帮扶困难同学等,切实增强学生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树立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战斗堡垒作用
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作风建设对学风校风建设起到不可低估的示范和榜样作用。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基层党组织的问题查摆工作,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学生党员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加强党支部书记培训,提高党支部书记综合素质,强化党支部书记开展支部工作的能力,通过支部骨干的有效组织,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是按照学校教育实践活动总体安排,认真召开组织生活会,要求学生党员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引导学生党员认真查找自身在学风建设和党员模范作用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是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党员述责测评”特色工作,要求试点单位的所有学生党员面向支部覆盖班级的全体同学述责,通过网上提交述责材料、群众打分测评等环节,评选优秀党支部、党员,同时将测评结果反馈给党员本人,帮助学生党员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结合网上“党员述责测评”,进一步优化学生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的程序与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