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顾秉林感性发言卸任清华校长 新校长陈吉宁接棒
顾秉林感性发言卸任清华校长 新校长陈吉宁接棒
2012年02月21日 07:06:50 来源: 北京晨报
新华微博
去年刚庆祝百年校庆的清华,在初春之际,迎来了自己的新一任校长。因年龄原因,67岁的顾秉林不再担任清华大学校长职务,48岁的“60后”陈吉宁从老“学长”手中接棒,执掌这所百年名校。
老校长顾秉林“感性”卸任
任内精彩语录受同学热捧
“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紧张时刻,从王大中校长手中接过了清华大学校长的‘接力棒’。当时,我表示必将竭尽全力,报效清华、报效祖国。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在此后的32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有幸与大家分享事业发展的自豪与骄傲,也曾面对各种各样的困扰和烦恼”,在清华工作学习47年之久的顾秉林昨日的卸任发言很“感性”,称“清华的一草一木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将永远热爱清华!”
昨日,很多听闻老校长卸任消息的清华学子,都觉得“挺突然”,有学生立刻借用了一部非常流行的电影名,发帖《那些年,我们一起听老顾说过的话》,总结了顾秉林校长2003-2011年毕业典礼讲话的精彩语录集锦。
“在我的眼中,你们爱真理,也爱生活;爱自己,也爱公益;爱机械制图,也爱引体向上„„”语录集锦中,顾秉林在清华2011本科毕业典礼讲话《独立思考 善于作为》中使用的“凡客体”,最是受到同学的热捧,很多同学跟帖留言,对他们的顾校长表达了感激与祝福之情。
新校长陈吉宁激情接棒
清华“学者为先、学术为基”
同为清华校友,顾秉林学的是物理,陈吉宁学的是环境工程,学科天差地远,在治校办学上,却有着同样的热忱与理想主义。
上任伊始,陈吉宁即明确表达了他的办校理念“大学的根本不在于‘大’,而在于‘学’,在于学生、学者、学术、学风。以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
在昨日的就任发言中,陈吉宁表示,他深感清华校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清华人百年来矢志不渝的共同追求。他会义无反顾地勇挑重担,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不负组织和师生员工的信任与期待。
在去年清华百年校庆上,时任常务副校长的陈吉宁就已经与媒体多次打过交道。当时接受采访时,他表示,校方希望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能够给学生、家长和社会留下值得纪念、值得回忆的精神财富。此前,作为著名环境专家,陈吉宁在多个技术大会有关环境问题、水资源问题的探讨,也曾被国内媒体多次引用。
陈吉宁
1964年2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进入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学习,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赴英国留学攻读博士,1998年回清华任教,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2007年12月起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至今。2011年12月任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环境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估、环境工程与环境政策等领域的研究。
中组部点评
顾秉林“善协调” 陈吉宁“国际化”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智勇昨天在清华大学宣布最新任免决定时,高度评价了顾秉林担任校长9年来的工作,“他精心育人,潜心研究,学术成就斐然。作为行政领导干部,他讲政治,善协调,政绩显著”;“他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很好地发挥了传帮带作用。”
而48岁的陈吉宁,在目前部属高校校长中绝对算是“少壮派”,他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赴英国留学攻读博士,十年后回到清华潜心教学与学术研究。中组部对陈吉宁的点评是“从清华大学成长起来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和领导干部”,“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治校办学理念清晰,创新意识较强,有国际化办学视野”。(记者 张璐)
第二篇:陈吉宁接任清华大学校长职务,顾秉林卸任
陈吉宁接任清华大学校长职务,顾秉林卸任
……千度神探整理于2012-02-20 16:04:00
2月20日,中组部副部长宣布,免去顾秉林清华大学校长职务,任命陈吉宁为校长。陈吉宁2007年12月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兼秘书长。2011年12月任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环境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估、环境工程与环境政策等领域的研究。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0日讯 今日下午三点,清华大学在主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全校教师干部大会,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清华大学校长职务任免的决定。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智勇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清华大学校长任免的决定:任命陈吉宁同志为清华大学校长,免去顾秉林同志校长职务。
陈吉宁,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吉林梨树人,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12月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兼秘书长。2011年12月任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主要从事环境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估、环境工程与环境政策等领域的研究。
1981.09——1986.07,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09——1988.10,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10——1989.07,英国布鲁耐尔大学生物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1989.07——1992.11,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土木系环境系统分析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2.12——1994.12,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博士后。
1994.12——1998.03,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助理研究员。
1998.03——1999.07,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
1999.07——2006.02,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
2006.02——2006.10,清华大学副校长(2006.09兼任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2006.10——2007.12,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7.11兼任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2007.12——2012.2,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清华大学秘书长。
2011年6月起兼任清华大学环境产业研究院院长。
2012年2月20日起出任清华大学校长。
第三篇:清华校长陈吉宁的开学第一课
行大学之道 成君子之风
——清华校长陈吉宁的开学第一课
新学年开始了。成长,伴着希望奋力向前。
新学年的第一课,总是从开学典礼上校长的谆谆教导开始—传递校训的深意,表达殷殷的期待。文化的力量,价值的传承,让这堂课饱含温度。
“希望你们不要习惯于从问题旁边溜走,不要放之任之,而是要敢于提出问题;不仅要敢于提出问题,还要学会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设性方案;不仅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案,更要敢于担当,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今天,只有以这种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问题,你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大问题。“大学生活即将拉开帷幕。你们一定很好奇,大学阶段同以往的教育有何不同,清华会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个性和谐的人,而不是‘专家’,应始终成为学校的目标。”他还认为,“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中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在清华,你们将接受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学会做人,学会洞悉自然、人生和社会,为成就美好的未来做好准备。当你们离开清华以后,伴随你们的将是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还有历久弥新的清华精神。
一百年前,1914年的11月5日,梁启超先生来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发表演讲。他引用《周易》中“乾”“坤”两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讲解如何成为“真君子”。此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了清华的校训。今天,在这里,我也想谈谈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清华人。
做清华人,首先要养成独立的人格。独立人格,是做人的核心品性,它来自于独立的思考、大胆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同学们,你们都是以高分考进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们所熟知的知识和认知都是对的。从现在起,你们要学会质疑,要善于质疑,要勇于挑战。敢于质疑和挑战,就迈出了“不唯书、不唯上、不从众”的第一步。人文学院王步高教授一次课上讲到岳飞《满江红》的真伪问题,一名学生提出“河南话里没有入声韵”,岳飞是河南人,《满江红》是押入声韵的,所以这首《满江红》值得怀疑。王老师虽然不同意这名同学的观点,但高度肯定了他的质疑精神。在大学里什么是“好学生“?好学生不再是像过去那样把已有的知识烂熟于心,而是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人的心智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过程。当你们今后进入了社会,在面对他人的质疑和指责,不被理解、不被欣赏的时候,你只有具备了独立人格,才能始终坚持心中的理想追求,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挑战,始终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做清华人,就是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坦率地讲,你们以往的高分,大多来自应试教育环境中对于特定问题所寻找的标准答案,而大学需要的是自己主动去寻找问题。文小刚教授对我说,清华学生找老师往往是因为学习、生活上遇到了困难,而不是因为有了好的想法或者有意思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主动才能发现问题,消极被动只能让生命慢慢耗尽。王小勤教授也跟我说,中美两国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主动性和激情,他见过的最好的学生都是会主动提问的学生。这种主动性不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人生的态度上。只有充满激情地去探索、去思考,积极主动地投入和行动,你的大学生活乃至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在清华,按部就班、三点一线的生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积极、热情、专注,主动地去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自己去发现一些活跃的思想、领域和团体。
做清华人,还要学会包容和欣赏。对于你们而言,有了高分,更要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的情感,学会与人沟通。独立并不难,从众更易,既善独立又能合作,才是最难的。前些天,我参加苏世民学者项目的夏令营,西门子基础设施与城市业务首席执行官博乐仁(Roland Busch)先生谈到,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一个团队却有可能做到完美。我参观过校友创办的很多公司,他们说创业最大的困难往往不是技术,不是资金,而是创建一个和衷共济的团队。所以,你们要在集体中深刻理解团队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们相互了解和理解,包容彼此的不同,学会欣赏多样性。同学们,现在你们对清华园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总想在一步一景中感悟她的宁静与美好。当一切渐渐归于平静,你们难免会发现有很多不满意,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你们已是清华园的主人。希望你们不要习惯于从这些问题旁边溜走,不要放之任之,而是要敢于提出问题;不仅要敢于提出问题,还要学会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设性方案;不仅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案,更要敢于担当,作为一个领导者、参与者,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今天,只有以这种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问题,你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大问题。
同学们,在一百年前的那次演讲中,梁启超先生说:“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希望你们像梁启超先生所期盼的那样,像家庭、社会和学校所期盼的那样,经过大学生活的砥砺,修君子之德,成君子之风,在清华园放飞人生的梦想,今后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清华大学校长 陈吉宁)(本文为作者8月28日在清华大学201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有删节)
第四篇:清华校长陈吉宁最新演讲:选择与坚持
清华大学陈吉宁校长于在2015年第一次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演讲非常精彩,值得细细阅读。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共有1318名同学获得博士、硕士学位。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奋力拼搏完成学业表示祝贺!同时,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辛勤培育你们的家人和一路支持你们的亲友,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在今天这个场合,给大家讲点什么。大家知道,在过去几次毕业典礼上,我曾经讲过理想、担当、良知、敬畏等这样一些关于价值信念的话题,勉励同学们在实现自我价值和履行家庭责任的同时,肩负起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重任。这既是对同学们提出的一些做人做事方面的希望,也是我自己经历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选择与坚持。前不久,我在台湾访问的时候见到一本书,书名叫《Outliers》,书的内容与去年全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主题很吻合,我就买了下来,在回北京的路上很快读完了。书中讲了很多故事来说明社会环境、机遇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不过,我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了一些新的不同的感受和启示,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一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怨天尤人。这本书讲到加拿大冰球国家队的故事,作者发现在这些国家队选手中有一个规律性现象——他们大部分人都出生在1、2月份,很少有在年底出生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加拿大这个冰球运动狂热的国家,教练们会挑选9到10岁的小选手组成巡回赛小组,而分组的时间界线恰好是1月1日,换句话说,1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会被分在一组。对10来岁的孩子来说,几个月的年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那些大月份出生的小孩发育更成熟,更容易在同组竞争中胜出。而一个小选手一旦被选中,他将拥有更好的教练、更出色的队友、参加更多的比赛。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就进入到国家队。大月份出生的运动员从一开始幸运地获得了那些微小的机会,并通过努力逐渐把这些机会累积成自己的优势,最终成为国家队选手。这个规律不仅存在于加拿大冰球运动中,在美国的棒球运动、欧洲的足球运动甚至在学校教育中也有类似现象。
这告诉我们,每件事情的起步阶段都很重要,不要因为事情小就忽视它,不要因为是刚开始就不认真去做。同学们,你们离开学校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积累未来发展优势的那个机会。希望大家迈好这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把自己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洪流中,即使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决不要消极悲观、怨天尤人。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体会。
第二是要长期坚持,全心投入,不要轻易放弃。大家在学校时有不少观看高水平演出的机会。当我们陶醉于婉转悠扬的乐曲时,经常会赞叹演奏者的高超技巧,并可能会将此归功于他们的非凡天赋。《Outliers》这本书却讲了另外一个发现:无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专业的学生,他们从5岁左右开始学琴,到20岁时,那些具有成为世界级独奏家潜质的学生都至少练习了10000小时,那些被认为比较优秀的学生累计练习了8000小时,而那些被认为将来只能成为一名音乐辅导老师的学生只练习了4000小时。这就是所谓的10000小时法则,如果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准,他(她)的练习时间通常需要超过10000小时。这个法则也应验在我们熟知的很多著名人士身上。比如,比尔盖茨就几乎把自己的青少年时光都用在了计算机程序开发上。从1968年他上七年级开始,到大二退学创办微软公司,这期间盖茨持续编程有7年时间,远远超过10000小时,据说当时世界上有盖茨这样经历的人不超过50个。因此,当1975年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时代的黎明时刻,能占据最有利的位置去拥抱第一缕曙光的人,自然非盖茨们莫属。
前不久,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来清华演讲,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什么最重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要放弃。我们的古人也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一件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你才能从中产生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和洞察,这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没有这样的积累,即便机会到了你的面前,也很难能把握住。所以,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天赋,而在于长期的坚持、持续的投入。这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第二点体会。
我要说的第三点是,要懂得取舍,有所不为,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诱惑。去年下半年,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清华有一个对话活动。当被问到在过去3年中哪些是你做的最困难的决策时,库克回答说,最难的是决定不做什么。因为苹果公司有太多伟大的、令人兴奋的想法。他又被问到,是不是要从好的想法中选择最好的想法,去掉次好的想法?
令人惊讶的是,库克说,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是最好的想法,但苹果公司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并努力把它做到极致,其他的都会果断放弃。同学们,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对优秀的人而言,选择更是人生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今天你们走向社会,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诱惑,也会遇到很多的挑战、挫折。每当这时候,你都是在回答与选择相关的问题。我希望大家,无论面对机会还是挑战,都能有舍弃的胸怀和勇气,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从大众福祉出发,选择最有价值的事情,专心专注地做下去,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事业中让自己从优秀走向更加优秀。
同学们,刚才我讲的是自己从很多人、很多事中得到的三点感悟。当然,即使大家做到了这三点,也未必一定能获得你所期望的结果。刚才童之磊校友就讲到他从2000年创业至今,所经历的多次挫折和失败。但我相信,只要做到了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勇于舍弃,你们就会从自己的每一次经历中收获对成功与失败更为深刻的理解。那时候,世界依然属于你,创造精彩人生的空间依然为你敞开。正如敬爱的朱镕基学长在纪念经管学院建院30周年时,对清华同学们讲的那样,要大胆地试,不要怕失败;你们还年轻,失败了也无所谓。
第五篇:清华顾秉林校长2003-2011年毕业典礼讲话等精彩语录集锦
那些年,我们一起听老顾说过的话
——顾秉林校长2003-2011年毕业典礼讲话等精彩语录集锦
1.让责任引领人生历程──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
这场特殊的战斗(非典)使我们更加深深地感到,只有对学生、社会、国家负责任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对社会、国家负责任的学生;只有为社会、为国家勇担责任的学子,才能真正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今天,在你们毕业之际,我要送给每一位同学两个字,那就是“责任”。
2.愿清华精神永伴征程──200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
清华大学有很好的社会声誉,社会对清华学生的总体评价也很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希望你们不要盲目背上包袱。记得朱自清教授曾说过,有人说清华学生有一个毛病是“瞧不起人”,并把它分为几种情况:年轻人学了些本事,不觉沾沾自喜是一种情况;看见别人做事不认真,不切实,忍不住现点颜色,说点话,是一种情况。这些似乎都还情有可原。但若是单凭了“清华”的名字便瞧不起人,那却是不行的。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记住我们老学长的这个教诲,保持谦逊的态度,善于与人合作。3.在实践中锻炼成长——2004届第二次研究生毕业典礼
希望同学们能象西南联大那样做到“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在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追求卓越,创造出最好的团队业绩。
4.终身学习追求卓越──2005年第一次研究生毕业典礼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还大量存在着中小学甚至大学本科阶段为考试升学而学习、研究生阶段为获得学位而学习的现象。在研究生培养中比较注重学生在某一具体问题上的精进,容易导致在理论和实践上宽广基础的欠缺。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技术特别是实用技术的过分崇拜,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另外,学校教育即便再全面,也做不到将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加上我们的教育中常常是理论讲解多于实践教育、知识传授多于能力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的许多能力和素质,还要大家到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去感悟、去学习、去掌握。5.学习责任 求实——2005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社会与大学不同,特别是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里,工作并不允许一个人不停的“试错”,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刻苦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水平。
6.承担责任 完成转变 开阔胸怀──2005年第二次研究生毕业典礼
面对人生的转变,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如何从一名学校人转变为一名社会人,就是需要大家认真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体会的问题。在学校里,大家常常会无所顾忌地去想、去说、去做,即使学校有时并不十分赞成个别同学的某些观点和做法,但我们理解,清华园是大家共同的家,每个人都希望她越来越好,为她的成就而自豪,为她的不足而焦虑,所以母校往往更多地给予宽容和理解。多年的校园生活,可能使大家在初入社会时感到有些不适应,这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做事方法,实现心理上、身份上的转变,要摆正自己在单位、部门、集体中的位置,学会与同事相处,发扬团队精神,善于协同合作,力求谦虚谨慎,誠信为人,踏实做事。7.今天是你们人生路上的加油站──2006届本科生毕业典礼
希望同学们永远保持关爱健康、热爱生活的态度。蒋南翔老校长曾经要求清华学生做到三个“过硬”,即“思想过硬、业务过硬、身体过硬”,我想补充的一点是,还要“心理过硬”。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学拍摄的电视片《大肆》,它从一个侧面纪录了即将毕业的同学们面对实习中遇到的世态炎凉和求职中遇到困难时无奈的感受,反映了同学们处于社会与校园交界线上的焦虑、迷茫、怀念、感伤,其实,这些比起你们将要面临的与学校很不相同的社会环境来说,真的算不了什么。在今后的新生活中,大家将结识许多新的同学、新的同事,也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问题和压力。这时,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就成为同学们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在现实的事业与生活中,希望大家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注意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试,始终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每一次成功与挫折,顺境中居安思危,逆境中坚忍不拔。
8.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2006年夏研究生毕业典礼
同学们,最近大家都沉浸在世界杯足球赛的激情之中。我们看到,一支球队中的著名球星往往会打入致胜一球,但如果这支球队只有一两个优秀球员当然也无法赢得全场的胜利。在座的各位同学也是一样──希望你们能够在与未来同事、同学的团结协作中脱颖而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以骄人的业绩,为“清华人”这个我们共同的名字增光添彩!
9.踏实 包容 持之以恒──2008年学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人们在一生中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愿追求真、善、美,而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源源不断地流淌,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造福万物、却不向万物求回报。人的一生,应当是一个以德行为根、事业为本,不断成熟发展、升华的过程。10.做可堪时代大任的清华人——200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四年前,你们步入清华园时,奥运圣火正在雅典熊熊燃烧;弹指一挥间,北京即将迎来世人瞩目的奥运盛会,你们也将踏上新的征程。
首先,希望同学们担负起振兴民族伟业的大任。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座的同学中有105位参加了最早为灾区组织的献血,而后3万多名师生员工在短短数日内捐款近千万元,7500多名党员又交纳“特殊党费”400多万元,还有许多师生和校友分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献出了清华人的爱心与热血。这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成为大家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一课,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中,更有许多挑战需要我们去面对,更有许多课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你们毕业后的几十年,正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希望同学们把爱国、奉献作为自己永不动摇的人生信条,始终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勇敢地承担历史的重任,以“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锐意创新,为造就祖国明天的辉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作为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大家常常被称为“80后”。虽然社会上对“80后”有许多不同的议论与评价,但从你们身上,我们确实看到了新一代青年人的自信、坚毅和激情。在当今时代,如何在青年中、在社会上引领良好的风尚,是清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11.一生践行清华精神──2009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另外,我也要强调的是,“行胜于言”并非“不言”,更不是“不敢言”、“不会言”,而是提倡言必求实、言必求是,反对说空话、说假话、华而不实、言而无信。12.牢记责任 独立思考 诚信为人──200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名新生在入学报到时,拜托一位老者帮他照看行李,但办完手续后直到中午才想起行李的事情,他赶快跑回去,发现等待了一个上午的老者依旧站在原地,这位老者就是我校校友季羡林老学长。
我们有些同学,毕业后好多年,自己感觉没有什么大的长进,说起来往往是“我们那里根本没有什么什么”等等抱怨。其实当你抱怨时,就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推卸自己的责任。所谓牢记责任,就是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够坚定地为着自己的使命而努力奋斗。13.发扬创新精神 践行理想信念——2009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具体工作往往是不起眼的,甚至是琐碎的,而且即使最基础的工作也可能碰到预想之外的情况和困难,对此必须要有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善于从小事做起,不断学习和实践,持续积累和提高;另一方面,脚踏实地还意味着保持严谨的作风,不浮躁、不急功近利,尊重科学、求真务实,一生做到“严谨为学、诚信为人”。14.坚定信念 持之以恒 团结协作——2010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诚然,当前社会风气比较浮躁,但清华人要沉得住气。认定的事情,就要能够甘于寂寞,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和气度。不计较一时得失,而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做成大事。
15.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201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四年来,你们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清华园。清晨到图书馆前排队占座,黄昏去紫荆操场挥汗如雨;在课堂上倾听思考,在寝室里夜话人生。你们是最后一届记得十食堂的同学,是清华路、学堂路、紫荆路命名后第一届毕业的同学,也是让当年的“校内网”、现在的“人人网”风靡起来的第一届同学。
四年时光,我也与你们共同经历了很多:还记得你们在紫荆楼前,为汶川灾区群众献血的长龙;也记得在主楼前,你们为玉树人民祈福的身影;还记得国庆六十周年庆典上,你们在天安门前整齐通过的方阵;更记得北京奥运期间,你们在水立方志愿服务的笑容……
前年冬天,我参加同学们举办的“与校长面对面”活动时,有同学问我:怎么看待来到清华的每一个学生?我说,我把你们每一位都看作一块“璞玉”,希望你们在清华获得充分的滋养和磨炼,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在过去的四年中,学校也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来为大家创造这样的环境和空间。比如吸引更多国际一流学者到清华任教,如施一公教授等;比如改革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如清华学堂计划的设立和经管学院的通识教育改革;再如加大力度推进国际交流,在你们中间,超过20%的同学拥有了到海外学习访问的经历。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够,比如清华总体上对课业的要求比较严格,学分绩的压力比较大,给大家自主学习的空间不足,对同学的个性发展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支持不够,一些教育改革的举措也未能惠及每一位同学,等等。
无论走到哪里,“清华”已经成为你们身上最深的烙印。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到“行胜于言”的校风;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会通理念,到“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的实践精神;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品格,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和“我愿以身许国”的强烈社会责任意识,再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传统……这些都是你们的精神财富,也是母校对你们的殷切嘱托。
1965年,林家翘先生应邀到芝加哥大学访问时,曾对他说:“要紧的是不管搞哪一行,千万不要作第二等的题目!”这就是老清华人的抱负——做事就要做到一等!
我衷心希望各位同学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处于何种情况,要“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
16.传承百年精神 勇担社会责任──2011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去清华意识,是要去清华的“光环”意识,但绝不能失去清华的“责任”意识;去书生意气,是要去孤寡清高、不务实事的书生之气,却绝不能失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书生本色!17.独立思考 善于作为──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或许你们还在感叹文科图书馆的舒适便利,或是怀念“名厨进清华”带来的四方美味;或许你们还能记起入学时与家人在校园里的合影,而今天却穿上学士服,犹豫着究竟要摆一个什么样的雷人造型。
而在我的眼中,你们爱真理,也爱生活;爱自己,也爱公益;爱机械制图,也爱引体向上……没有什么畏惧与不可能,你们是阳光的7字班!
当然我也知道,学校一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校园建设中的噪音、尘土和交通不便等,给大家带来了困扰,网络收费和宿舍搬迁也有令大家不满意的地方。我觉得,同学们的批评和意见,是出于对学校的爱护和理解。学校领导和各部门都会以虚心的态度去反思、以负责的行动去改进。在此,我要衷心感谢你们的包容与热爱,学校也一定会与同学们一起,把清华建设得更加美好。
作为在清华学习工作了46年的一个“老清华人”,我能清晰地感到你们这一代人的不同特点。与我们那个时代相比,你们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思维活跃,多才多艺,也更加敢于展示个性、表达想法。我由衷地赞赏你们的这些品质,也因此愿意对你们寄予更多的期待。
我是1965年进入清华学习的,刚入学9个月“文革”就开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完全被打乱,但我和一些同学依然坚持学习。书本被扔到垃圾箱里,就半夜打着手电去偷偷捡回来;学校呆不下去,就背起课本回家自学。
第二,善于作为。中国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和变革当中,方方面面的不完善、不合理乃至不公平会有很多。这些也常常对同学们的成长带来困扰,造成影响。所以大家有时会抱怨、会批评、会发牢骚,这是难免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仅仅有抱怨和批评还远远不够,更不能因此嘲笑和怀疑一切,而要善于从复杂的局面中找到解决问题、改变现实的道路。
我们要有批判,更要有建设;要有质疑,更要有行动;要有想法,更要有办法。我们不是旁观者,不是过客,我们有责任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很多时候,真正去做成一件事情,比仅仅去批评它要困难得多。不仅有外部的阻碍,还有自己内心的动摇。要克服这一切,需要我们有坚韧与智慧,付出辛勤和汗水。而这才是清华人的底色!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不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18.把“三个结合”落实到人生实践中──2011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清华改制后的第一任校长罗家伦在《知识的责任》一文中提出,有知识的人“要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钱学森学长说“我的事业在中国”,王淦昌学长说“我愿以身许国”,这就是清华人的责任,也是清华人应有的人生境界。19.清华大学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我们不要求学生视功利为粪土,但我们要求学生不能因为功利把自己变为粪土!20.清华大学2010-2011学优秀辅导员、学生工作助理表彰大会暨“林枫辅导员奖”表彰大会
清华人走上工作岗位后应该做到“两去两留”:去除清华光环意识,保留清华责任意识;去除冷漠孤傲的书生意气,保留追求真理的书生本色。21.在变革的时代引领未来——2012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回想起来,我作为校长给大家在毕业典礼上致辞,也已是第十个年头。这十年间,我对大家讲责任、讲创新、讲独立思考,希望大家“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希望大家做到“两去两留”,即“去除清华光环意识,留住清华责任意识;去除清高寡合的书生意气,留住求知求真的书生本色”等等,今天又讲到了学习和理想……这一系列的期望,归根结底,都是希望大家在走出清华园之后能够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人文日新”的精神,走在社会的前列,引领时代的发展,无愧“清华人”的称号。
附:顾秉林校长2003-2011年毕业典礼讲话链接列表:
1.让责任引领人生历程──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31353187/***31353187_.html
2.责任、诚信、创新——2003年第二次研究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84899956/***84899956_.html 3.2004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4/2011/***43689719/***43689719_.html
4.愿清华精神永伴征程──200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2011022523***21/2011022523***21_.html
5.在实践中锻炼成长——2004届第二次研究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2011022523***74/2011022523***74_.html
6.终身学习追求卓越──2005年第一次研究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37572313/***37572313_.html
7.学习责任 求实——2005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3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90142893/***90142893_.html
8.承担责任 完成转变 开阔胸怀──2005年第二次研究生毕业典礼 3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81503269/***81503269_.html
9.2006年研究生春季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5/2011/2011022523***05/2011022523***05_.html
10.今天是你们人生路上的加油站──2006届本科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2011022523***95/2011022523***95_.html
11.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2006年第二次研究生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2011022523***18/2011022523***18_.html
12.德才兼备 仁智双彰──2007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2011022523***00/2011022523***00_.html
13.永远做真正的清华人——2007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12269074/***12269074_.html
14.澹泊明志 宁静致远——2007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12269074/***12269074_.html
15.踏实 包容 持之以恒──2008年学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201102252320***/201102252320***_.html
16.做可堪时代大任的清华人——200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201102252321***/201102252321***_.html
17.坚定信念 勇担重任──2008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37951138/***37951138_.html
18.一生践行清华精神──2009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93642543/***93642543_.html
19.牢记责任 独立思考 诚信为人──200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62752072/***62752072_.html
20.发扬创新精神 践行理想信念——2009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201102252323***/201102252323***_.html
21.坚定信念 持之以恒 团结协作——2010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84912655/***84912655_.html
22.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201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09368918/***09368918_.html
23.面向世界 不懈创新──2010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34828493/***34828493_.html
24.传承百年精神 勇担社会责任──2011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14/2011/201102252326***/201102252326***_.html
25.独立思考 善于作为──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5/2011/***54751869/***54751869_.html 26.把“三个结合”落实到人生实践中──2011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5/2011/***26428031/***26428031_.html
27.在变革的时代引领未来——2012年春季学期研究生毕业典礼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5/2012/201201***507798/201201***507798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