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华大学毕业典礼 校长陈吉宁致辞:创造未来
清华大学毕业典礼 校长陈吉宁致辞:创造未来
亲爱的同学们:
无论岁月如何流逝,今天注定甜美而清新。我要祝贺你们经过大学生活的洗礼,迎来了自己的毕业典礼。在你们3300多人中,有700多名同学会直接就业,有2500多人将继续学习。但不论怎样,今天对于你们而言,都将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标志着你们的人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你们将褪去青涩、走向成熟。
青春,是人生的精彩华章。我要感谢你们把美好的时光留在了清华,让清华和你们一起走过。我希望你们从学校带走的,不仅是一纸光鲜的文凭,也不仅是一份修过什么课程、做过什么社工、得过什么奖励的漂亮简历,更重要的是清华四年带给你们的人生体验和感悟。相信你们从百年校庆中,感受的不只是自豪和欢乐,还有清华的厚重历史和独特文化。相信你们对宿舍要不要熄灯的讨论,维护的不只是自身的权益,还有对少数人权益和公共契约的尊重。相信你们对于素质测评的质疑,思考的不只是如何用一把尺子公平地评价学生,还有对个性化发展、多样化成长的坚持。相信你们在捍卫网络词条、追寻中国梦的实践中,体会的不只是真理的可贵,还有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我更相信,你们在课堂、在实验室、在各种大赛上,收获的不只是知识、分数和名次,还有创意创新创业的创造者精神,这种精神将伴随你们一生。同学们,你们生活在一个崇尚创新的伟大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思想文化交融激荡,人类社会深刻转型。这一切,为你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你们今后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不仅取决于你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更依赖于你的创造性。2010年,IBM公司针对33个行业1500名首席执行官的一项调查发现,他们的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创造力”。在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的用户档案中,“创造力”也是两年来使用最多的词汇。在当今世界,创造是你们面对生活、面对事业、面对社会、面对未来的最佳选择。
同学们,创造需要理想,那是你们心灵夜空中的耀眼星光。刚才颜宁教授给大家分享了她自己的“野心”,就是希望探索自然的奥秘,在科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正是这种科学梦想,使她和她的团队毅然选择了一项已困扰全球科学界半个世纪的课题。然而前四年的进展很不顺利,困难重重,怎么也做不出来,但她们没有放弃,依然执著地坚持,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十几个小时。到了第五年,才有所突破。最近,她的团队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和工作机理,被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obilka)誉为“一项伟大的成就”。颜宁的学生、团队主要成员邓东,当初就是被导师这种强烈的科学梦想所感染,跟着她一起“发疯”,一起“死磕”转运蛋白机理这一世界性难题。颜宁教授认为,正是这种既充满吸引力又极富挑战性的理想追求,才使这个年轻的团队沉静下来,并最终取得突破。她曾经跟我讲,做一件事情,最基本的是要把它当作职业来做,进一步是把它当作兴趣来做,而只有把它当成理想和事业来做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创造力。同学们,创造还需要勇气,那是你们人生征程上跨越艰险的基石。犹太民族充满创新的活力,以色列创意创新公司高度密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数是中国、日本、欧洲、印度的总和。一个多月前,我在以色列见到内塔利亚胡总理时,谈到清华和特拉维夫大学正在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在短暂的会面中,他两次强调说,创新就要允许失败。之后,我们参观EcoMotion,这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智能交通的高科技机构。机构创始人阿尔农(Arnon)先生先前是做信息技术创新的,创业成功后曾对财富100强的多家公司进行了战略投资。临走时我问他,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所有的成功都是从失败中来的。每次失败之后,而不是成功之后,他都要办一个party,等大家喝伏特加喝到东倒西歪的时候,就会告诉他为什么失败。在他看来,创新创业的精髓就是勇于失败。勇气是创新的前提,是把创意变成创造的关键。害怕失败,不冒风险,不敢走前人未走之路,不敢做他人未做之事,就永远感受不到创造者的巅峰体验。同学们,年轻是你们最大的资本,年轻时的失败并不是人生的失败,而是你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阅历和收获。
同学们,创造更需要包容,那是你们事业发展中兼容并蓄的内核。最近,首届“校长杯”创新挑战赛的决赛刚刚落幕。我和评委们发现,有的项目虽然有很好的创意,但并不成功,原因并不是技术不行,而是缺乏一个结构合理、能力互补、分工合作的团队。随后,我做了进一步调查,发现同学们大多数时候喜欢找身边熟悉的人一起做事,愿意与同性格、同质化的人开展合作。其实,做成一件事,更多的时候要和不同的人一起工作,特别是你们有时并没有办法选择团队,必须与各种个性特质的团队成员相处。因此,你们将来在自己的团队中做事,或者领导一个团队,不仅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重要的是学会包容。包容,首先要包容别人,能倾听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反对的声音和那些看似荒诞的想法,真正做到心胸宽广、厚德载物。包容,还要包容自己,你追求卓越和完美,但不要期望得到周围每个人的赞赏,要习惯于刺耳的批评甚至无端的指责,因为创新总是从少数人开始。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一个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只有尊重他人的与众不同,才能做到与众不同的自己。
同学们,今天,终将成为历史;未来,意味着创造。我有一位朋友也是一名学者,叫谢利·哈瑞森(Shelley Harrison),现已年过七旬。他曾利用激光技术创办了条码扫描枪公司,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我对他说,如果他写回忆录,一定非常精彩。而他却说:“我更感兴趣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 这让我想起一段话:“人们总是喜欢回忆,而不喜欢想象。留在我们记忆中的是熟悉的事物,存在于想象中的则是未知的事物。想象也许令人恐惧,因为需要冒着探索未知的风险。我喜欢未来,因为那需要想象。”各位同学,在你们人生新的征程中,希望你们用执著的理想、创造的勇气和君子的包容,去想象自己的未来,去创造属于你也属于整个人类的未来。
第二篇:创造未来——陈吉宁校长在清华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创造未来
——陈吉宁校长在清华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14年7月16日)
亲爱的同学们:
无论岁月如何流逝,今天注定甜美而清新。我要祝贺你们经过大学生活的洗礼,迎来了自己的毕业典礼。在你们3300多人中,有700多名同学会直接就业,有2500多人将继续学习。但不论怎样,今天对于你们而言,都将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标志着你们的人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你们将褪去青涩、走向成熟。
青春,是人生的精彩华章。我要感谢你们把美好的时光留在了清华,让清华和你们一起走过。我希望你们从学校带走的,不仅是一纸光鲜的文凭,也不仅是一份修过什么课程、做过什么社工、得过什么奖励的漂亮简历,更重要的是清华四年带给你们的人生体验和感悟。相信你们从百年校庆中,感受的不只是自豪和欢乐,还有清华的厚重历史和独特文化。相信你们对宿舍要不要熄灯的讨论,维护的不只是自身的权益,还有对少数人权益和公共契约的尊重。相信你们对于素质测评的质疑,思考的不只是如何用一把尺子公平地评价学生,还有对个性化发展、多样化成长的坚持。相信你们在捍卫网络词条、追寻中国梦的实践中,体会的不只是真理的可贵,还有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我更相信,你们在课堂、在实验室、在各种大赛上,收获的不只是知识、分数和名次,还有创意创新创业的创造者精神,这种精神将伴随你们一生。
同学们,你们生活在一个崇尚创新的伟大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思想文化交融激荡,人类社会深刻转型。这一切,为你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你们今后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不仅取决于你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更依赖于你的创造性。2010年,IBM公司针对33个行业1500名首席执行官的一项调查发现,他们的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创造力”。在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的用户档
案中,“创造力”也是两年来使用最多的词汇。在当今世界,创造是你们面对生活、面对事业、面对社会、面对未来的最佳选择。
同学们,创造需要理想,那是你们心灵夜空中的耀眼星光。刚才颜宁教授给大家分享了她自己的“野心”,就是希望探索自然的奥秘,在科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正是这种科学梦想,使她和她的团队毅然选择了一项已困扰全球科学界半个世纪的课题。然而前四年的进展很不顺利,困难重重,怎么也做不出来,但她们没有放弃,依然执著地坚持,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十几个小时。到了第五年,才有所突破。最近,她的团队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和工作机理,被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obilka)誉为“一项伟大的成就”。颜宁的学生、团队主要成员邓东,当初就是被导师这种强烈的科学梦想所感染,跟着她一起“发疯”,一起“死磕”转运蛋白机理这一世界性难题。颜宁教授认为,正是这种既充满吸引力又极富挑战性的理想追求,才使这个年轻的团队沉静下来,并最终取得突破。她曾经跟我讲,做一件事情,最基本的是要把它当作职业来做,进一步是把它当作兴趣来做,而只有把它当成理想和事业来做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创造力。
同学们,创造还需要勇气,那是你们人生征程上跨越艰
险的基石。犹太民族充满创新的活力,以色列创意创新公司高度密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数是中国、日本、欧洲、印度的总和。一个多月前,我在以色列见到内塔利亚胡总理时,谈到清华和特拉维夫大学正在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在短暂的会面中,他两次强调说,创新就要允许失败。之后,我们参观EcoMotion,这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智能交通的高科技机构。机构创始人阿尔农(Arnon)先生先前是做信息技术创新的,创业成功后曾对财富100强的多家公司进行了战略投资。临走时我问他,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所有的成功都是从失败中来的。每次失败之后,而不是成功之后,他都要办一个party,等大家喝伏特加喝到东倒西歪的时候,就会告诉他为什么失败。在他看来,创新创业的精髓就是勇于失败。勇气是创新的前提,是把创意变成创造的关键。害怕失败,不冒风险,不敢走前人未走之路,不敢做他人未做之事,就永远感受不到创造者的巅峰体验。同学们,年轻是你们最大的资本,年轻时的失败并不是人生的失败,而是你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阅历和收获。
同学们,创造更需要包容,那是你们事业发展中兼容并蓄的内核。最近,首届“校长杯”创新挑战赛的决赛刚刚落幕。我和评委们发现,有的项目虽然有很好的创意,但并不成功,原因并不是技术不行,而是缺乏一个结构合理、能力互补、分工合作的团队。随后,我做了进一步调查,发现同学们大多数
时候喜欢找身边熟悉的人一起做事,愿意与同性格、同质化的人开展合作。其实,做成一件事,更多的时候要和不同的人一起工作,特别是你们有时并没有办法选择团队,必须与各种个性特质的团队成员相处。因此,你们将来在自己的团队中做事,或者领导一个团队,不仅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重要的是学会包容。包容,首先要包容别人,能倾听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反对的声音和那些看似荒诞的想法,真正做到心胸宽广、厚德载物。包容,还要包容自己,你追求卓越和完美,但不要期望得到周围每个人的赞赏,要习惯于刺耳的批评甚至无端的指责,因为创新总是从少数人开始。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一个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只有尊重他人的与众不同,才能做到与众不同的自己。
同学们,今天,终将成为历史;未来,意味着创造。我有一位朋友也是一名学者,叫谢利·哈瑞森(Shelley Harrison),现已年过七旬。他曾利用激光技术创办了条码扫描枪公司,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我对他说,如果他写回忆录,一定非常精彩。而他却说:“我更感兴趣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
这让我想起一段话:“人们总是喜欢回忆,而不喜欢想象。留在我们记忆中的是熟悉的事物,存在于想象中的则是未知的事物。想象也许令人恐惧,因为需要冒着探索未知的风险。我喜欢未来,因为那需要想象。”各位同学,在你们人生新的征
程中,希望你们用执著的理想、创造的勇气和君子的包容,去想象自己的未来,去创造属于你也属于整个人类的未来。
第三篇:2018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毕业典礼精彩致辞
2018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毕业典礼精彩致辞
XX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毕业典礼精彩致辞:勤思 善言 笃行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的典礼标志着你们圆满完成了本科学业,即将开始新的人生航程。很荣幸,你们是我作为 校长送走的 你在做什么?”此后,杨先 生一直专注于物理学的研究,并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我讲的第二个故事来自于《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是关于当今美国乃至全球it界最有影响的企业家之一皮特 泰尔。年轻时,泰尔为能进入斯坦福大学而展开竞争,接着为取得在斯坦福法学院学习的机会而竞争。在这些竞争中,泰尔都取得了成功。所以毕业后,他理所当然地想要通过竞争,成为联邦最高法院的书记员。但是这一次,他失败了。这次失败促使他放弃了成为书记员的最初设想,走出法律圈,成立了贝宝(paypal)公司,后来又成为包括脸谱网(facebook)在内的多家知名高科技公司的最早投资人之一。之后曾有人问他:“没有进入最高法院,你是 否暗自庆幸?”这个问题让泰尔陷入沉思。他发现,人们总是认为竞争中的优胜者能够脱颖而出,但是,在使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的过程中,人们有时会错把最难达 成的目标看成是最有价值的目标,把激烈的竞争看成是价值的代名词。他认为,我们并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成为一个成功的竞争者,而应当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垄断 者。因为在某个已有很多人从事、并且范式成熟的领域努力工作,你可能比别人做得稍好,但相比之下,开拓一片新的天地并完全掌控它,会更有价值。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你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学们,在追求理想的抉择中,这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似乎相互矛盾,在利益或挫折面前,是坚守还是另寻它径?我想这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理想。坚持人生的理想通常并不仅仅是学会如何放弃眼前的利益。一个人的理想也往往不是一个可以清晰描述的宏大 的目标,它更应该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对有真正意义的高尚生活的追求。我相信,你们作为一名清华学生,有战胜懈怠的毅力,有走出彷徨的智慧,也有耐得住寂寞的情怀,但你们更需要的是不唯众、不跟风,不在意在普通的道路上是否比别人走得更快,而是具有从容地行走在无人知晓的荒原上的勇气。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第四篇:清华大学原校长陈吉宁在该校201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清华大学原校长陈吉宁在该校201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在过去几次毕业典礼上,我曾经讲过理想、担当、良知、敬畏等这样一些关于价值信念的话题,勉励同学们在实现自我价值和履行家庭责任的同时,肩负起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重任。这既是对同学们提出的一些做人做事方面的希望,也是我自己经历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选择与坚持。前不久,我在台湾访问的时候见到一本书,书名叫《Outliers》,书中讲了很多故事来说明社会环境、机遇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不过,我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了一些新的不同的感受和启示,在此与大家分享。
第一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怨天尤人。这本书讲到加拿大冰球国家队的故事,作者发现在这些国家队选手中有一个规律性现象——他们大部分人都出生在1、2月份,很少有在年底出生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加拿大这个冰球运动狂热的国家,教练们会挑选9到10岁的小选手组成“巡回赛小组”,而分组的时间界线恰好是1月1日,换句话说,1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会被分在一组。对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几个月的年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那些大月份出生的小孩发育更成熟,更容易在同组竞争中胜出。而一个小选手一旦被选中,他将拥有更好的教练、更出色的队友、参加更多的比赛。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就进入到国家队。大月份出生的运动员从一开始幸运地获得了那些微小的机会,并通过努力逐渐把这些机会累积成自己的优势,最终成为国家队选手。这个规律不仅存在于加拿大冰球运动中,在美国的棒球运动、欧洲的足球运动甚至在学校教育中也有类似现象。
这告诉我们,每件事情的起步阶段都很重要,不要因为事情小就忽视它,不要因为是刚开始就不认真去做。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积累未来发展优势的那个机会。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把自己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洪流中,即使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决不要消极悲观、怨天尤人。
第二是要长期坚持,全心投入,不要轻易放弃。大家在学校时有不少观看高水平演出的机会。当我们陶醉于婉转悠扬的乐曲时,经常会赞叹演奏者的高超技巧,并可能会将此归功于他们的非凡天赋。《Outliers》这本书却讲了另外一个发现:无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专业的学生,他们从5岁左右开始学琴,到20岁时,那些具有成为世界级独奏家潜质的学生,都至少练习了10000小时;那些被认为比较优秀的学生,累计练习了8000小时;而那些被认为将来只能成为一名音乐辅导老师的学生,只练习了4000小时。这就是所谓的“1万小时法则”,如果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准,他(她)的练习时间通常需要超过10000小时。
这个法则也应验在我们熟知的很多著名人士身上。比如,比尔·盖茨就几乎把自己的青少年时光都用在了计算机程序开发上,他持续编程的时间,远远超过1万小时。据说当时世界上有盖茨这样经历的人不超过50个。前不久,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来清华演讲,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什么最重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要放弃”。
我们的古人也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一件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你才能从中产生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和洞察,这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没有这样的积累,即便机会到了你的面前,也很难把握住。所以,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天赋,而在于长期的坚持、持续的投入。
我要说的第三点是,要懂得取舍,有所不为,不要被眼前利益所诱惑。去年下半年,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清华有一个对话活动。当被问到“在过去3年中哪些是你做的最困难的决策”时,库克回答说,最难的是“决定不做什么”。
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对优秀的人而言,选择更是人生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你走向社会,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诱惑,也会遇到很多的挑战、挫折。每当这时候,你都是在回答与“选择”相关的问题。我希望大家,无论面对机会还是挑战,都能有舍弃的胸怀和勇气,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从大众福祉出发,选择最有价值的事情,专心专注地做下去。
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勇于舍弃,你们就会从自己的每一次经历中收获对成功与失败更为深刻的理解。那时候,世界依然属于你,创造精彩人生的空间依然为你敞开。正如敬爱的朱镕基学长在纪念经管学院建院30周年时,对清华同学们讲的那样,“要大胆地试,不要怕失败;你们还年轻,失败了也无所谓”。
第五篇:2012吉大校长毕业典礼致辞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老师们、来宾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个万木葱茏、芬芳流溢的季节,2012届的毕业生同学们迎来了人生征途中的又一座驿站。今天,你们光荣毕业了!在这一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吉林大学,代表陈德文书记和学校党政领导,代表全体教职员工,向顺利完成学业、即将奔赴新岗位、踏上新征程的同学们,送上最衷心的祝贺和最诚挚的祝福!
同学们,我记得有位同学在小诗中写道:岁月在窗外流,不来打扰。你们在吉林大学求知的这段荏苒时光,描绘了一幅浓雅相宜的山水画,永不褪色,飘溢丹香。我相信,如今这画中的你,一定少了眼中的困顿迷惘,多了眉间的气宇轩昂;少了年少轻狂的稚气,多了兼济天下的志向。因为在这里,你们受到了“求实创新、励志图强”校训的熏陶,传颂过匡亚明老校长的慧眼识才,品味过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见识过先锋论坛的思辨风采,聆听过“思想•理论•人生:100讲”,领略过“五月的鲜花”的绚丽多姿,感受过“挑战杯”竞赛的异彩纷呈。就在不久前,你们还见证了吉大运动会近十年“逢开必下雨”神话的破灭。因为在这里,你们汲取着知识的营养,在学业上追求卓越,在科研中拼搏进取,在社会活动中贡献力量。而在学习生活之外,你们也在体会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温度,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你们哼着《因为爱情》的旋律,在不会轻易悲伤当中,懂得彼此珍惜;你们从《宫锁心玉》到《步步惊心》,在“穿越穿越,征服一切”中,懂得想象神力;你们从“坑爹”的地沟油、瘦肉精、明胶胶囊中学会明察秋毫,懂得在市场竞争中要恪守诚信;你们从小悦悦憾离人世、最美妈妈舍命救子的事件中,懂得要拒绝人性冷漠,守住道德的底线;你们在“悲催”的考试复习中,懂得挑战极限„„
过去几年,除了这些难忘的经历,想必你们也对学校留下了一些遗憾和意见。当我知道同学们为了上课和做实验,每天在各个校区间疲于奔命时,我理解你们调侃“美丽的长春市座落在吉林大学校园里”时的无奈;当我了解到一些同学常常为了争一个自修座位、一片活动场地而有失斯文时,我知道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的面积仍很欠缺;当我看到不少同学仍挤住在新民、南岭和朝阳校区老旧宿舍时,我知道你们一直在坚强地HOLD住;当我步量出从大学城到第三教学楼需要半小时左右的行程时,我体会到大雪天里你们每天上下学有多么的艰辛;当我听到和平校区的同学在“校长有约”中要求加强人文讲座的强烈愿望时,我知道有些校区还被你们戏称为“文化的荒漠”;当我当面接到几位同学投诉说一年丢了3部自行车时,我知道我们的校园还称不上真正的平安校园;你们提出过希望多与学术名家、知名教授接触,渴望多
听听他们上的课,你们也发过对食堂、医院、交通等等的牢骚。以上这些都说明,我们学校从硬件条件到管理服务水平离同学们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今天当同学们要离开学校的时候,我要真诚地向你们说声对不起,希望你们把过去几年的遗憾和意见留下来。我也要代表学校向你们郑重承诺:吉林大学一定能够做出改变,一定能够攻坚克难加快发展,让你们的师弟师妹们一年一年地感受到吉大的新变化,让你们一段时间后重回母校时感到更加欣慰和自豪!
时光雕琢,世事磨炼。看着你们这几年在师长们的教导下、在亲人们的支持下,好不容易一路走来,如今已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达到毕业标准,我和所有老师们一样为你们祝贺,和天下父母们一样为你们自豪。毕业,是整装待发前的小憩,是漫漫前路的起点。当你们在“毕业季”这座小驿站短暂停留的时候,我希望将自己对你们的祝福,化作一盏清茶,香浓腾转,让你们舒缓一路走来的劳顿,再鼓足昂首前行的力量。
同学们,我为今天毕业典礼致辞所起的题目是“丹墨莲花开,明德天下时”。你们在校园里浸润书香,用丹青笔墨绘就青春画卷,而你们的清雅、纯洁,宛如出水莲花,待你们这些“丹墨莲花”盛开的时候,也就是你们毕业离开校园吐露芬芳的季节。如何一展“丹墨莲花”的魅力?古人曾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你们是建设未来的一代,是身担重任的一代,“明明德于天下”也必然是你们的职责与使命。因此,当“丹墨莲花开”的时候,也是你们“明明德于天下”的起点。同学们,生命的绽放,不是为了炫耀美丽,而是让世界充满芳香。在未来的日子,你们应当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气度和胸怀塑造自己,博学笃行,志存高远,与时代共进步,与人民同呼吸,用知识的力量振兴中华,改变世界。虽然路遥险阻,但我想,同学们若能看透人生的三重境界,定能享受心灵的宁静和事业的成功。
第一层境界是,以“诚意正心”为根,博学笃行,志存高远。
同学们,大学,不仅向你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你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当今的世界,是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人要想成大才、干大事、走向成功,就必须诚意正心,博学笃行,志存高远。今天的你们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理应为自己确立一个宏大的人生奋斗目标。或许曾经的你只为:农妇,山泉,有点田;或许过去的他只想:逃课,睡觉,不挂科;但当你们站在通往未来的十字路口,希望你们知道,无论你曾经是“球场中的战斗机”,还是“游戏中的VIP”,最终都要为自己的生存尽心尽力,为自己的梦
想添羽加翼。你们很快就要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了,我希望你们能一直保留住校园的书香,记住求知不为“一时”,而为“一世”。
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始终坚持在事业上追求卓越,这也是吉大“求实创新、励志图强”校训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唐敖庆院士当年白手起家,在实验器材短缺到要用墨水瓶自制酒精灯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科学研究,最终创造出一门八院士,连获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至今无人超越的学界传奇;才有了李四光先生挑战学术权威、一举摘掉中国贫油帽子的创举;才有了一代代名师名医在白求恩精神的鼓舞下,救死扶伤,工作精益求精,为国家、为人民默默做贡献的口碑;才有了饶斌老校长矢志创新、奠定中华民族汽车工业基石的故事,才有了陈先舟前辈为新中国邮电通信事业而殚精竭虑的美谈,才有了何济林将军为人民军队培养高级军事兽医人才而无私奉献的佳话。这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吉大故事,不但在校园内久久传颂,而且还成为了我们吉大人的精神财富。在同学们即将离开学校的时候,我希望你们好好珍惜这些精神财富,无论到了哪里,无论是何种岗位,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都始终保持对远大目标的不懈追求,始终保持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热忱,始终保持对工作事业的求真务实,用你们的青春力量,用你们的聪明才智,用你们的辛勤劳动,谱写出新一代吉大人更加璀璨动人的壮丽篇章。
第二层境界是,以“修身齐家”为干,与时代共进步,与人民同呼吸。孟子曾经说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在告诉我们: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首先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修身为善,就是在生活中“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的自律,是在志愿服务中“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奉献,是在募捐活动中“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温情,是“五四青年节”晚会上“载歌载舞唱辉煌”的团结。人常说:人有一分修养,便有一分气质;人有一分器量,便有一分人缘;人有一分虚心,便有一分智慧;人有一分经验,便有一分事业;人有一分磨难,便有一分本领。现在每一分成长道路上的积累,相信都会在未来兑换为丰硕的成果!
吉大将近66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众多这样“修身为善”的杰出校友。他们当中有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创办东方时空与焦点访谈栏目的央视副台长孙玉胜、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郑培民、“铁法官”谭彦、中国十大经济人物马蔚华等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校友典型。而就在今年毕业的同学当中,也有被媒体誉为“中国版霍金”的计算机学院王甦菁博士;还有荣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和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机械学院黄虎同学;就在不久前举办的“校长有约”活动中,我还认识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应届
本科毕业生—经济学院孟勐同学,她发表的一篇论文已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我为吉林大学能够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希望大家能够以他们为修身进步的榜样,崇尚真善美,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的精英。
同学们,中华民族对“家”的情怀源远流长。从个人的“小家”来说,家是你们温暖的港湾,是你们休憩的庭院,而如今你们已毕业成长,可能就少了“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提醒,多了替家人分担的责任。从社会的“大家”来说,家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理想、共同命运的载体。大家知道,目前我们这个“大家”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家底”还不够厚,还有一亿两千八百万的百姓未摆脱贫困的生活,国力还不够强,内忧外患仍不少。为了使这个“大家”实现伟大复兴、走在世界前列,需要你们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胆量,与时代共进步,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和责任。为了使这个“大家”更幸福、更和谐,需要你们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与人民同呼吸,甘当人民的“孺子牛”。不管将来你们会成就多大的事业,不管将来你们的地位和财富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希望同学们牢牢记得,人民永远是我们这个“大家”的主人,老百姓永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人民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
第三层境界是,以“治国平天下”为果,用知识的力量振兴中华,改变世界。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有着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华夏儿女从来不缺少引领创新的智慧,不缺少攀登高峰的勇气。在吉林大学的校园里,近66年来也从不缺少治学为国的学风和理想,不缺少立志报民的责任和情怀,不缺少引领航程的大师和思想。在今天的社会变革与进步中,虽然创新和创造仍是不变的主题,但推动创新和创造的历史使命已转到了你们身上。所谓“治国平天下”,就是希望你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用知识的力量振兴中华,改变世界。母校期待着未来的你们当中,就有李四光先生“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的跋涉研究,有唐敖庆前辈“十年如一日,躬耕科学垄”的理论开拓,有吕振羽导师“执着破荆棘,饱览经史哲”的学术思想。你们需要知道,报国治国,并不一定需要通过战场的生死拼杀,或是造就出权倾一地、富甲一方的显赫,而最能体现贡献的,往往是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坚持不懈的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有个故事说,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夏娃摘下苹果认识了人类;牛顿被苹果砸中发现了万有引力;乔布斯的苹果带来电子产品的全新体验。如今的你们对乔布斯和苹果耳熟能详,更能了解《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的奋斗传奇。我想,当你们每天用智能手机刷微博、玩微信、切水果、弹小鸟的时候,也一定会去
想一想这种改变世界的神奇魔力。你们生长在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思维敏锐,求知欲强,只要你们抓住机遇,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振兴中华的夙愿,改变世界的梦想,就一定能在你们身上实现。
同学们,从校园走进社会,从课堂迈入职场,相信你们可能还会无比留恋大学的美好时光。无论多么久远,或许你们都不会忘记南六大爷修理的雨伞,逸夫大爷写就的诗歌,不会忘记老杨太太烤的肉串儿,公寓阿姨那带有“自动识别功能”的眼窝。相信你们也还会记得:男生宿舍的“乱室佳人”,女生寝室的“整洁被床”;记得曾经和你擦肩而过,酷毙了的男孩,“美爆了”的姑娘;记得选课时疯狂的刷屏,与时间争抢;记得在食堂孤独一人,吃的不是面,而是寂寞;记得毕业前“做出了非常艰难的决定”,放弃了深造,选择了工作;记得学校总有一群牛人,事事优秀,还轻描淡写地说着“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有首歌唱道“回忆是会呼吸的痛”,但校园中美好的故事千千万万,愿此刻,它们都能化为一丝甜蜜,融入你们的心房。
同学们,吉林大学誉满海内外,桃李满天下,从这里走出的科技精英、政界精英、社会精英遍及祖国和世界各地。你们是我来到吉大后送出的第一批毕业生,我对你们具有特殊的感情。希望你们以优秀校友前辈为榜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请你们把母校当作坚实的后盾,当作永远的精神家园。母校也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听听久违的朗朗书声,找找难忘的校园印记,拣起遗失的青春梦想,再获前行的知识力量。无论你们是成为参天的大树,还是普通的灌木,母校都会为你们送上生命翠绿的深深祝福。记着:
你成,或者不成功,老师就在这里,不分不离;
你回,或者不回来,“三教”就在这里,不高不低;
你想,或者不想念,母校就在这里,不忘不弃;
你报,或者不报恩,吉大就在这里,不怨不计。
同学们,放心地去飞吧,勇敢地去追吧,去追一切你们想要实现的梦想!用吉大人“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浩气,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勇气,去拥抱属于你们的新天地吧!相信你们一定能在千磨百炼中成为国家的栋梁、时代的精英,成功一定属于你们!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