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皮王寺镇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
南皮县王寺镇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水利部 环境保护部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河北省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及《沧州市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结合我镇实际,进一步深化我镇河道管理体制机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深化河长制工作,构建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道健康生命、实现河道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建设生态、美丽和文明之河,打造产业之河、富民之河。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严守生态红线。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依法治河管河,强化规划约束、红线管理,保护优先,科学开发,促进河道休养生息,实现人水和谐。
——坚持党政领导,推进社会共治。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形成河长主抓、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细管理。把解决河道行洪不畅和生态脆弱、水体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河道治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河道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统筹水域与岸线,一河一策、一库一策、一地一策,精准发力。
——坚持严格考核,强化激励问责。建立监督、考核和问责制度,实行日常检查、专项督查、年度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压实河长责任,促进工作落实。
三、实施范围
(一)河长制管理全覆盖。按照“一河一长、一地一长”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全流域包干的管理体系,确保每条河流都有人管理,都有责任人,实现全覆盖、无遗漏。村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担任辖区内河流、沟渠等各层级河长。
(二)境内河道全覆盖。实行河长制管理的河道包括宣惠河、四港新河、老四号干沟、五号干沟、西古村引渠等河流及河流所在流域范围内的支流、坑塘等。
四、工作目标
(一)2017年6月10日前,王寺镇出台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2017年10月底前全面完善乡、村两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向社会公布河长名单,并上报县河长制办公室备案。
(二)到2017年12月底,全镇水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地表水污染严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镇地下饮用水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到2020年,全镇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群众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用水效率明显提高,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五、组织体系
(一)组织形式。全镇实行乡、村两级河长负责制,分别设立“乡级河长”和“村级河长”。村设专管员、保洁员或巡查员,乡镇落实专管人员。
乡(镇)、村对辖区内各河流、坑塘分别设立河长。总河长由本级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河长由本级负责同志担任。
(二)河长职责。
乡级、村级河长对分管的河流、坑塘等管理保护工作负领导责任。检查督导下级河长和相关部门履行职责;组织协调上下游、左右岸进行联防联控;组织对超标排污、侵占河道、围垦河道、倾倒垃圾、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协调处置涉水突发问题;对河道管理绩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三)部门责任分工
实行河长对总河长负责、下级河长对上级河长负责和部门分工负责的河长责任分工制。根据实行河长制工作需要,明确职责部门和分工。
镇派出所负责组织开展依法打击危害河道管理保护和危害水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镇级河长做好河道治理工作,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
镇财政所负责安排镇级河长制办公室的办公经费,统筹落实河道管理、治理、保护等相关资金。
镇国土所负责加强河道岸线用途管制,推进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确权工作。
镇环保所负责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指导,落实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推进实施《南皮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建立和完
善河道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机制并组织实施。
经济开发区制订工业区域内《河道及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并监督实施;监督本区域企业污染治理及排放,辅导和推进环保工业开展。
镇城建所负责镇域内生活垃圾处理等环境整治综合治理,负责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由建设系统管理的水域环境治理及河道规划工作。
镇农办负责协调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和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负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垃圾及沟渠清理整治。推进河道岸线绿化。组织编制重要河道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制定河道防洪排涝标准、河道清障方案,配合司法部门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建立依法管理河道的长效机制。
镇民政所负责大力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大宣传引导,推进丧葬方式改革,将河流沿岸的坟茔逐步迁移。
镇安监办负责加强安全监管,严防因安全生产事故污染河道现象的发生。
镇文教室负责指导和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河道保护管理教育活动。
镇河长制办公室设在镇农办,负责协调推进,督导落实镇级河长确定的具体事项,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部门要确定1名科级干部具体负责,并设联络员1名,人员名单上报县河长制办公室。
五、主要任务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
1.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项目,防止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2.全面提高用水效率。抓好工业节水、农业节水,推进农田节水设施建设,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微灌、集雨节灌和喷灌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
3.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实施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开展全县入河排污口水质及水量现状调查,及时对入河排污口管理数据库更新;2017年底前,开展入河排污口优化和规范化建设,并封堵所有非法设置的入河排污口。
(二)加强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4.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到2018年底前,完成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规范保护区标志和标识,设置界碑、交通警示牌、宣传牌并增加生态隔离防护设施等。
5.严格河道管理范围内活动监管。全面集中整治非法挤占河道行为,加大河道的保护力度,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到2018年底,使所有非法挤占河道管理范围行为全部退出,恢复河道、水域的生态功能。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
6.全面整治不达标重污染河流。加大重污染河流综合整治力度。对宣惠河、四港新河、老四号干沟、五号干沟、西古村引渠5条主要河流,逐一排查水质达标状况,对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河流,编制
达标方案,明确治理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治理项目和工程内容。
7.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制定全县涉水重污染企业退出实施方案,全面取缔“十小”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土小”企业;全面排查造纸、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十大”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情况,将上述行业企业纳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范围,并于2020年底前分年度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其它涉水企业生产废水直排入河的,必须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进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工业企业废水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标准要求后,方可排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推动工业企业入园进区。
9.加强镇村生活污染治理。全面加强镇污水管网建设,提升污水收集能力。加快推进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提升污水处理能力。
10.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对限养区进行规范化管理。到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建设,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逾期完不成的一律予以取缔。
1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制定实施全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建设高效清洁农田,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化学农药替代、化肥机械化深施、精准化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控源减排技术,推进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的综合利用,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标准规范。到2019年,全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
12.加大河道保护力度。对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水体功能为Ⅰ-III类的河流等环境敏感区,利用现有渠道、沟、塘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栅和透水坝,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严禁农田退水直接排放进入地表水体。
(四)加强水环境治理
13.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完善水源地布局建设,开展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到2020年,全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到85%以上。
14.推进河道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继续实施农村垃圾及河道保洁长效机制,以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环境整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水环境。
15.建设沿河水系林网工程。开展河流堤岸及河流沿岸线防护林建设,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重点对镇域内的宣惠河、四港新河、老四号干沟、五号干沟、西古村引渠等5条主要河流沿岸两侧(镇域内)及部分河流可视范围实施绿化,营造水土保持林、特色经济林,构筑以河流为骨架的水系林网,实现河流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
16.建立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响应系统。推进“互联网+环保”,建设“智慧环保”。实施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河流以及县城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基础信息系统、污染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环境立体监测系统建设,形成流域源控响应数据库。到2020年,实现覆盖全
县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储存、处理及应急预警响应系统,实现水资源环境信息动态化、污染源和排污口智能化管理及机制。
17.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南皮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落实“以奖促治”政策,全面实施农村垃圾处置和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到2018年底前,完成现有沟渠坑塘垃圾等清理工作,消灭农村污水、垃圾直排入河乱象。对镇周边的村庄,优先选择接入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统一处理;距城镇较远、居住分散的村庄,加快农村生活供排水、旱厕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活污水进行相对集中收集,采用适宜方式进行处理。
(五)加强水生态修复
18.加强河道水生态保护。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强化河道建设、保护与修复。
(六)加强执法监管
19.建立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成立由农办、公安、环保、城管、国土、建设、民政、财政等单位组成的联合执法小组,由河长办组织每季开展一次联合执法行动,依法治河管河,发现问题现场处理,对顶风作案、暴力抗法、违法违规情节特别严重的,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支部、村委会要切实把实行河长制摆上日常工作议事日程,对河道管理保护重要事项进行专题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建立
总河长、河长目标任务责任制,实行签字背书。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职能,促进河长制全面落实。
(二)创新制度机制。积极探索和构建六项制度、两大机制,为实行河长制提供制度保证,同时实行五到四从四多工作法,全面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建立河长名单公告制度,向社会公告全镇主要河道河长名单;建立河道管理会议制度,包括党委政府专题会议、河长会议、部门联席会议等。党委政府专题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或根据需要召开,河长会议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研究协调解决河道管理保护重点难点问题,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召开,通报河道管理保护情况,会商协调部门配合的相关工作;建立河道信息共享制度,由河长制办公室收集汇总河道管理保护基础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查;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自上而下对年度河道管理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建立河道管理奖惩制度,依法依规对实行河长制、加强河道管理保护进行奖惩。依托六项制度,逐步形成镇级管总、村分级负责的责任机制和公平公正激励问责的奖惩机制。
(三)落实资金保障。拓宽河道和坑塘管理保护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公共财政投入、社会融资、贴息贷款等多元化投资格局,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按照中央政策要求,镇级财政要积极落实河道管理保护、执法监管经费。
(四)建立督查问责。由镇党委政府牵头,由纪委、组织、宣传组成联动督查问责小组,以每个村级河长重要指示、重要批办事项、重大专题活动等内容为重点,对村实行河长制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河道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或未完
成工作目标而造成重大影响的,追究各村河长、各相关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的责任。
(五)严格考核评价。建立健全河长制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并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要明确考核目标,严格考核程序,将考核内容纳入镇党委政府对各村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和生态补偿考核机制。
(六)加强社会监督。及时公布河道管理信息,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告河长名单、职责以及管护目标等内容,接受群众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道治理和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大力宣扬实行河长制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积极开展河道保护公益活动,进一步做好宣传舆论引导,提高全社会对河道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七)社会联动共建。创新工作模式,使“河长制”工作实现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在全镇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发动全镇企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学校认领周边河流,参与河道日常巡查,定期义务劳动,协助河长履行工作职责;建立村级护水服务队、护水宣传队、护水监督队,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参与河流保护管理的主动性。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及境外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投入到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中,形成全社会联动共建的浓重氛围。
第二篇:周窝镇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
周窝镇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
全面实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厅字[2016]42号),水利部、环境保护部印发的《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水建管函[2016]449号)、《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冀办字[2017]6号)、《中共衡水市委办公室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衡办字[2017]8号)和《中共武强县委办公室武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强县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体制机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河北的重要批示为引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河长制管理制度,构建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严守生态红线。把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机制摆到建设经济强县、美丽武强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依法治河管河,强化规划约束、红线管理,保护优先,科学开发,促进河湖修养生息,实现人水和谐。
坚持党政领导,推行社会共治。把全面实行河长制作为创新水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形成河长主抓、镇村联动、上下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细管理。把解决河道行洪不畅和河湖生态脆弱、水体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河湖治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城镇与乡村,统筹坚持严格考核,强化激励追责。把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水域与岸线,一河一策,精准发力,靶向治疗。
坚持严格考核,强化激励追责。把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作为推进河长制落实的重要抓手,建立监督、考核和追责制度,实行日常检查、专项督查、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压实河长责任,五、组织体系
(一)组织形式
镇、村对辖区内各河流、沟渠分别设立镇、村河长,实行河长负责制,分别设立“镇级河长”和“村级河长”,河长由本级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村设专管员、保洁员或巡查员,乡镇落实专管人员。
镇设立河长制办公室并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镇河长制办公室设在农委,具体负责河长制的推动落实工作。
(二)河长职责
镇级、村级河长对分管的河渠、坑塘、沟渠等管理保护工作负领导责任。检查督导下级河长和相关部门履行职责;组织协调上下游、左右岸进行联防联控;组织对超标排污、侵占河道、围垦河渠、倾倒垃圾、非法取土、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协调处置涉水突发问题;对河渠管理绩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三)联系部门责任分工
实行河长对总河长负责、下级河长对上级河长负责和部门分工负责的河长责任分工制。根据实行河长制工作需要,各站所加强与县级相关部门沟通联系:
组织口负责将河长制考核结果纳入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六、主要任务(一)加强水资源保护
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水资源管理。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深层地下水超采区、生态脆弱地区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项目,防止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节水优先,加大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坚决遏制用水浪费。严格水功能区管理监督,根据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河流水域纳污容量和限制排污总量,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切实监管入河排污口,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二)加强河渠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统筹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处理好河渠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科学编制重要河渠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划定岸线保护区、保留区、限制开发区、开发利用区,严格空间用途管制。加强农村河道清淤疏浚、环境整治。加强河渠日常管理,严格涉河建设项目活动监管,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和非法取土,对河渠非法障碍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渠水域岸线生态功能。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
大力推进《武强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针对河渠水污染存在的突出问题,分类施策、分类整治。对生态良好的河段,着力强化保护措施,特别要加大水源涵养区、生态敏感区和饮用水水
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推进河道管理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严厉打击河渠违法行为。建立河渠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施河渠动态监管。
七、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实行河长制摆上议事日程,对河渠管理保护重要事项进行专题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建立总河长、河长目标任务责任制。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职能,促进河长制全面落实。
(二)创新制度机制
积极探索和构建六项制度、两大机制,为实行河长制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河长名单公告制度,公告行政区域内各河渠河长名单;建立河渠管理会议制度,包括党委或政府专题会议、河长会议、部门联席会议等。党委或政府专题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或根据需要召开,河长会议至少每半年召开1次,研究协调解决河渠管理保护重点难点问题;建立河渠信息共享制度,由河长制办公室收集汇总河渠管理保护基础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自上而下对河渠管理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建立河渠管理奖惩制度,依法依规对实行河长制、加强
第三篇:乡镇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六页)
乡镇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xx省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和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xx市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以及《xx县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精神,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体制机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统一管理标准、严格管理考核”的要求,在全乡全面推行“河长制”。辖区各水环境功能区达到标准要求,河道两侧无入河的企业排污口和生活排污口。辖区河道内无阻水障碍物,河面基本无漂浮物,河岸无生活及建筑垃圾,无直排入河道厕所架设。河道两侧800米范围内无畜禽养殖企业,范围外的畜禽养殖企业规范整治,河道两侧茶园等餐饮业做到规范化整治,无生活污水及垃圾排入河道。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严守生态红线。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依法治河管河,强化规划约束、红线管理,保护优先,科学开发,促进河湖休养生息,实现人水和谐。
坚持党政领导,推进社会共治。把全面实行河长制作为党委、政府创新水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实行分级负责,明确各河长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形成河长主抓、部门联动、上下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细管理。把解决河道行洪不畅和河湖生态脆弱、水体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河湖治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城乡与村,统筹水域与岸线,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精准发力,靶向治疗。
三、工作目标
20xx年x月中旬,出台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20xx年xx月底前,成立本级河长制办公机构,全面建立河长制组织体系,向社会公布河长名单;20xx年xx月底前,制定出台各项配套制度。
四、组织体系
(一)组织形式。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结合自然河系与行政区域,对农村河道以及重要水库、湖泊(淖)等纳入河长制范围,全面建立覆盖全乡河流、重要水库、湖泊的乡村两级河长制。乡设立总河长,对本行政区域内河湖分级分段设立河长。总河长由本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乡设立河警长,河警长由公安派出所所长担任。
根据水库情况设置村级河长,落实农村河道的管理和保护。
设立河长制办公室。
(二)河长职责
1、总河长职责
总河长对全乡河湖(含水库)管理保护负总责。重点对全乡河湖水资源保护、水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道防洪保安、执法监管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督导调度,及时研究解决河湖管理重点难点问题。
2、河长职责
村级河长主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段的管理保护,重点对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行为进行监督整治。村级不设置河长的,可结合河道情况利用现有人力资源设置或聘用河湖协管员、保洁员、监督员、河道巡查员或专管员等,巡查的主要任务,是监测河道水质变化、清理河道障碍物、垃圾等、规劝戏水人员、发现破坏河道安全的行为等,做好巡查记录。
水库、湖泊(淖)作为河流的重要节点由所在河流分管河长负责。
3、河警长职责
充分做好河长的参谋助手,协助河长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责,整合协调各警种资源,指导责任河段内涉水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工作。
4、河长制办公室职责
河长制办公室是河长制的具体办事机构,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河湖管理防护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的规章制度,及河长交办事项的分办、督办、查办。具体负责协调推进、上下联动、督导落实本级河长确定的具体事项,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等。
河长制办公室的职能定位以负责上下级河长之间、本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以及做好具体事项的督办为主,同时提供技术支持、抓好宣传报道、配合开展考核。
(三)责任分工
实行河长对总河长负责、下级河长对上级河长负责、部门分工负责的河长责任分工制。根据实行河长制工作需要,明确责任部门和任务分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各河道所在村要切实负起责任,对本辖区的河道河段全程踏勘,摸清辖区内各河道河段环境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按期推进实施。同时,要加强与河长之间的沟通、支持和配合,切实把每条河流河段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乡河长办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及时研究解决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二)加大力度,规范管理。
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明实情、出实招,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增强实效,在“查、处、究”上狠下功夫,巩固河道整治成果,确保“河长制”落到实处,取得成效。(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平台,深入宣传实施“河长制”的重大意义。要向社会公开曝光一些偷排、漏排污水和不配合河道环境整治工作等现象,报道保护环境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的先进事迹和个人,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并参与支持河道整治工作,增强群众保护水环境的意识,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河道环境整治、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四)强化督查,严格考核。
河长负辖区主要责任,层层实行目标责任制,逐级抓好落实并纳入清洁家园工作考核。乡督查组将组织人员不定期、不定时对河道进行抽查,并公布检查结果,河长要根据督查通报情况落实整改措施,同时检查结果将纳入乡、村考核。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切实把实行河长制摆上议事日程,对河湖管理保护重要事项进行专题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职能,实现每一条河流、每一段河道都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推进河长制全面落实。(二)创新制度机制。
积极探索和构建“六项制度、两大机制”,为实行河长制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河长名单公告制度,向社会公告行政区域内各河湖河长名单;建立河长联席会议制度,包括党委或政府专题会议、河长会议、部门联系会议等。党委或政府专题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或根据需要召开,河长会议至少每半年召开1次,研究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重点难点问题,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召开,通报河湖管理保护情况,会商协调需部门配合的相关工作;建立河湖信息共享制度,由河长制办公室收集汇总河湖管理保护基础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和问责制度,自上而下对河湖管理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全面建立河湖管理奖惩制度,依法依规对实行河长、加强河湖管理保护进行奖惩。(三)落实资金保障。
拓宽河湖管理保护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公共财政投入、社会融资、贴息贷款等多元投资格局,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按照要求切实保障河湖管理保护、执法监管经费。同时,积极争取,对设置村级河长的安排适当的经费补助。(四)严格考核问责。
定期对河长制工作落实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和督导检查,对重点难点问题挂牌督办。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河道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或未完成工作目标而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并作为干部选拔任免的重要依据。(五)加强社会监督。
要及时公布河湖管理信息,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布河长名单并在河湖显要位置设立河长制管理公示牌,公布河段范围、各级河长姓名和联系方式,接受社会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道治理和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要积极组织开展河湖保护公益活动,动员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力量,清理垃圾、造林绿化、制止不文明行为,倡导生态文明之风。广泛宣传河流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爱河护河的自觉性,营造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河流保护管理的良好氛围。第四篇:xx乡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
xx乡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xx省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和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xx市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以及《xx县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精神,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体制机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统一管理标准、严格管理考核”的要求,在全乡全面推行“河长制”。辖区各水环境功能区达到标准要求,河道两侧无入河的企业排污口和生活排污口。辖区河道内无阻水障碍物,河面基本无漂浮物,河岸无生活及建筑垃圾,无直排入河道厕所架设。河道两侧800米范围内无畜禽养殖企业,范围外的畜禽养殖企业规范整治,河道两侧茶园等餐饮业做到规范化整治,无生活污水及垃圾排入河道。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严守生态红线。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依法治河管河,强化规划约束、红线管理,保护优先,科学开发,促进河湖休养生息,实现人水和谐。
坚持党政领导,推进社会共治。把全面实行河长制作为党委、政府创新水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实行分级负责,明确各河长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形成河长主抓、部门联动、上下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细管理。把解决河道行洪不畅和河湖生态脆弱、水体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河湖治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城乡与村,统筹水域与岸线,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精准发力,靶向治疗。
三、工作目标
20xx年x月中旬,出台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20xx年xx月底前,成立本级河长制办公机构,全面建立河长制组织体系,向社会公布河长名单;20xx年xx月底前,制定出台各项配套制度。
四、组织体系
(一)组织形式。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结合自然河系与行政区域,对农村河道以及重要水库、湖泊(淖)等纳入河长制范围,全面建立覆盖全乡河流、重要水库、湖泊的乡村两级河长制。
乡设立总河长,对本行政区域内河湖分级分段设立河长。总河长由本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乡设立河警长,河警长由公安派出所所长担任。
根据水库情况设置村级河长,落实农村河道的管理和保护。
设立河长制办公室。
(二)河长职责
1、总河长职责
总河长对全乡河湖(含水库)管理保护负总责。重点对全乡河湖水资源保护、水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道防洪保安、执法监管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督导调度,及时研究解决河湖管理重点难点问题。
2、河长职责
村级河长主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段的管理保护,重点对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行为进行监督整治。村级不设置河长的,可结合河道情况利用现有人力资源设置或聘用河湖协管员、保洁员、监督员、河道巡查员或专管员等,巡查的主要任务,是监测河道水质变化、清理河道障碍物、垃圾等、规劝戏水人员、发现破坏河道安全的行为等,做好巡查记录。
水库、湖泊(淖)作为河流的重要节点由所在河流分管河长负责。
3、河警长职责
充分做好河长的参谋助手,协助河长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责,整合协调各警种资源,指导责任河段内涉水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工作。
4、河长制办公室职责
河长制办公室是河长制的具体办事机构,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河湖管理防护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的规章制度,及河长交办事项的分办、督办、查办。具体负责协调推进、上下联动、督导落实本级河长确定的具体事项,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等。
河长制办公室的职能定位以负责上下级河长之间、本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以及做好具体事项的督办为主,同时提供技术支持、抓好宣传报道、配合开展考核。
(三)责任分工
实行河长对总河长负责、下级河长对上级河长负责、部门分工负责的河长责任分工制。根据实行河长制工作需要,明确责任部门和任务分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河道所在村要切实负起责任,对本辖区的河道河段全程踏勘,摸清辖区内各河道河段环境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按期推进实施。同时,要加强与河长之间的沟通、支持和配合,切实把每条河流河段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乡河长办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及时研究解决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加大力度,规范管理。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明实情、出实招,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增强实效,在“查、处、究”上狠下功夫,巩固河道整治成果,确保“河长制”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平台,深入宣传实施“河长制”的重大意义。要向社会公开曝光一些偷排、漏排污水和不配合河道环境整治工作等现象,报道保护环境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的先进事迹和个人,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并参与支持河道整治工作,增强群众保护水环境的意识,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河道环境整治、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督查,严格考核。河长负辖区主要责任,层层实行目标责任制,逐级抓好落实并纳入清洁家园工作考核。乡督查组将组织人员不定期、不定时对河道进行抽查,并公布检查结果,河长要根据督查通报情况落实整改措施,同时检查结果将纳入乡、村考核。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把实行河长制摆上议事日程,对河湖管理保护重要事项进行专题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职能,实现每一条河流、每一段河道都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推进河长制全面落实。
(二)创新制度机制。积极探索和构建“六项制度、两大机制”,为实行河长制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河长名单公告制度,向社会公告行政区域内各河湖河长名单;建立河长联席会议制度,包括党委或政府专题会议、河长会议、部门联系会议等。党委或政府专题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或根据需要召开,河长会议至少每半年召开1次,研究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重点难点问题,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召开,通报河湖管理保护情况,会商协调需部门配合的相关工作;建立河湖信息共享制度,由河长制办公室收集汇总河湖管理保护基础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和问责制度,自上而下对河湖管理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全面建立河湖管理奖惩制度,依法依规对实行河长、加强河湖管理保护进行奖惩。
(三)落实资金保障。拓宽河湖管理保护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公共财政投入、社会融资、贴息贷款等多元投资格局,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按照要求切实保障河湖管理保护、执法监管经费。同时,积极争取,对设置村级河长的安排适当的经费补助。
(四)严格考核问责。定期对河长制工作落实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和督导检查,对重点难点问题挂牌督办。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河道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或未完成工作目标而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并作为干部选拔任免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社会监督。要及时公布河湖管理信息,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布河长名单并在河湖显要位置设立河长制管理公示牌,公布河段范围、各级河长姓名和联系方式,接受社会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道治理和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要积极组织开展河湖保护公益活动,动员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力量,清理垃圾、造林绿化、制止不文明行为,倡导生态文明之风。广泛宣传河流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爱河护河的自觉性,营造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河流保护管理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诺水河镇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
诺水河镇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我县全面落实河长制在坚定促进转型发展、坚决守护绿水青山、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约束和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等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扎实做好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全面推进河道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建设,努力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健康河流。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生态为本、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确保水资源永续利用的良性循环。
(二)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相结合的原则。镇政府、村(居)委会是河道维护主体,要主动履行职责。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鼓励民间组织、民间资本参与河道治理与维护。
(三)坚持属地管理与部门支持相结合的原则。各村(居)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辖区内的河道治理与维护,镇级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加强指导、主动作为、协调推进。
(四)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镇级相关部门要科学规划,积极争取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河道岸线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项目进行重点治理。各村(居)委要加强河道的日常维护与监督,形成人人关注河道、爱护河道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目标任务
(一)做好水质监测监控。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全覆盖的水质监测监控体系,加强断面水质监测,设定固定监测点,掌握水质动态变化情况,实时掌握污染物排入及总量、水域交界断面水质变化情况,分清治污工作责任,力求断面水质逐年好转。
(二)全面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进沿河库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环境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加快调整传统种养殖业,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全面整治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围网养殖,切实减少沿河库农业面源污染。
(三)着力推进河库水库整治。采取有效生态措施,改善河库水环境质量。加强生态清淤,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河库清淤工程,加强淤泥资源化利用,防止二次污染。
四、主要工作
(一)水域管理。一是实施河道保护界限设置项目建设,对河道管理范围进行勘测,埋设界碑界桩和树立宣传告示牌,划定并向社会公布城市蓝线,明确各河流水体保护和控制范围;二是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加大“三条红线”制度管控力度。
(二)截污治污。一是指导农民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使用可降解农膜、配方施肥、免耕少耕、间作套作、秸秆还田等生态环保耕作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二是要做好畜禽养殖规划,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规定,督促规模养殖户达标排放;三是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着力完善污水管网,全面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四是加大环保监督执法力度,实施最严格的入河排污口监管制度,严格控制新增排污口,按照轻重缓急制定排污口治理方案和实施计划,减少入河污染源;五是建立河道水质安全预警系统,制定水污染应急管理预案,实现河道水体清洁无黑臭。
(三)堤岸巡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河长要定期对河道岸线、河床进行全面巡查,及时修复受损的堤岸工程及附属设施,防止出现自然损坏或人为破坏(如塌陷、裂缝及树木、草皮损坏等),防止沿河各种宣传牌、标志牌、警示牌破损、颜色脱落、字迹不清等。
(四)日常管护。一是“三查”查清排污口、查清违章建筑物、查清违章采石采砂;二是“三清”,清除行洪障碍、清除河道垃圾、清除水面漂浮物;三是“三治”,治理险工险段、治理污水直排、治理涉水违法;四是“三建”,建绿化亮化工程、建 亲水便民设施、建管护安全标牌;五是“三管”,落实管护人员、落实管护工作、落实管护经费。
(五)河面保洁。各河道村要制定《河道保洁实施方案》,加强河面保洁工作及监督检查,督促保洁责任的落实,实现河道保洁覆盖率80%以上(饮用水源地河道保洁覆盖率100%)。
(六)绿化美化。以乡土树种为主,植树种草,保护河岸护坦,做好植物种植初期的管理及恶劣天气(高温、干旱、雪灾)的防护,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确保河道绿化成型。
(七)清障拆违。按照“严格控制,保护优先”的原则,切实加强建设项目占用河道水域的管理。坚持河道巡查和“蓝线”管理制度,适时掌握河道岸线动态变化和开发利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置非法占用水域与岸线资源、乱采乱挖、非法采砂和设置河道障碍物等行为,充分发挥水域的综合功能,使水域得以持续利用。
五、主要职责
(一)河长设置。根据我镇河道水系及管理体系,实施按河道级别和河道所在地相结合的多级河长制,覆盖全镇范围内的所有河道。镇域内主要河流及其他跨村的河流,由镇担任一级河长,流经区域的村(居)领导担任二级河长,流经区域的社长担任三级河长。不跨村的河流,其河长设置由所在村(居)确定。与河长设置相对应,每条河流(河段)确定一个联系部门和一名联络员,协助河长履行有关职责。(二)河长通用职责。河长是河流保护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是:
1.掌握河道基本情况。了解河道水质现状和水质改善生态目标,开展河道排污口等污染源的摸排工作,掌握污染水体的源头、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源总量构成及分布状况,将河道信息全面登记造册,建立河道档案,形成“一河一档”;
2.制定河道管护制度,落实河道管护方案,明确河道管护标准,实现“一河一策”;
3.落实河道管护人员,明确管护范围,做到“一河一段一人”; 4.负责筹集河道管护资金和应急治理资金;
5.负责对河道管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工作检查、任务督办、工作考核和待遇兑现;
6.负责接受、处理和回复群众反映河道整治、管护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劝阻涉河违法行为,配合相关执法部门查处涉河违法案件。
(三)各级河长专用职责
1.镇级河长:负责所挂河段的治理工作,完成治理任务,维护该河段良好的运行秩序。督导镇级河长和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参与涉河项目的审批;协调河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上下游之间纠纷处理,组织整改包干河流突出问题;开展水环境应急处置,协调处理流域保护管理、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问题。
2.村(居)级河长:对所负责河段的河道管理工作负监管主体责任。协助镇级河长开展日常河道管理工作,督促社级河长履职尽责;承担河道治理的牵头、协调和管理等职责,按照政府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河道整治工作。提出河道管理新思路、新方法,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制定辖区内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
3.社级河长:对所负责河段的河道管理负主体责任。负责辖区内的河道清洁和绿化管理;负责辖区内的河道边乱设广告牌、乱涂写、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乱侵占毁坏等行为的制止、上报工作。
(四)镇政府职责:负责辖区内的河道综合管理和河长制推行工作,负责辖区内水面漂浮物清理打捞等。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辖区内河道违法违章行为的综合执法工作。
(五)相关部门职责
镇党政信访办公室:负责督办全面实行河长制重大事项;负责河长制落实情况目标考核管理工作。
镇村建站与交管站:划定河流蓝线,统筹规划涉河建设项目。负责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城区河道岸线绿地系统规划及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工作。对河流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管。掌握主要河流工业源、生活污染源总量构成及分布状况。负责水环境监测和信 6 息发布及汀江流域河长制联系单位。负责沿河土地综合利用规划,查处违法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用地行为。
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保护制度,负责河道堤防建设管理和行洪畅通,依法查处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划定河道管理保护范围;负责沿河防护林建设和湿地保护范围内的生态保护、管理;负责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指导农村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种植,对农资、农艺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抓好沼气池建设工作;负责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划定;负责指导、监督旅游景区内河道洁化、绿化和美化工作。执行国家水污染防治产业政策,负责涉河建设项目立项把关工作。
镇财政所:负责落实河道巡查、保洁经费及专项工作经费。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农业、村建、环保与交通的副镇长为副组长,镇级相关单位和各村(居)委负责人为成员。河长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河长办),河长办设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分管农业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水利员负责日常工作。
(二)做好宣传引导。利用标语、村村通等广播大力宣传,紧紧围绕河长制管理工作重点,向社会公众开展广泛宣传,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引导公众积极关注、支持、参与河库管理与保护,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强化联合执法。建立水利、环保、村建与交通、国土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依法查处违章建筑、乱堆乱弃、非法排污、非法采砂等涉河违法行为。加强涉河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社会依法保护河流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