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技术报告

时间:2019-05-14 00:0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肥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技术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肥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技术报告》。

第一篇:肥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技术报告

肥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技术报告

(一)城市概况

肥城市是资源丰富的鲁中宝地,闻名中外的肥桃之乡。东岳岱宗雄峙其左,陶牛二山环抱其右,古为齐鲁之要塞,今为南北之通衢,它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古老灿烂的文化著称于世。肥城全市城乡总面积1277.3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96.5万,是全国明星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山东省经济强县(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2001年肥城市被山东省建设厅命名为“创建园林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 肥城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偏西,泰山西麓,汶河北岸,地理座标为北纬35°53′~36°19′,东经116°28′~116°59′,东与泰安市郊区接壤,西与东平县、济南市平阴县为邻,南与宁阳县、济宁市汶上县隔河相望,北与济南市长清区以山为界,全境南北最长48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

城区位于肥城市北部偏东,处济(南)微(山),薛(家岛)馆(陶)两公路交叉点,北有泰(安)肥(城)铁路。

地质地貌 市域内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海拨600米,最低点海拨57.7米。中部隆起地带是丘陵山地、北部是以盆地为特征的康汇平原,南部是以河道纵横为特征的汶阳平原。全市山山相连,脉脉相连,沟壑纵横,自然形成了山地、丘陵、平原等各种地形。其中平原面积为59394.5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的46.5%,山地面积为42917.3公顷,占全市全面积33.6%,丘陵面积25418.3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9.9%。

山脉河流 市域内山脉属泰山山脉西麓,山脉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较大的山头96座,北部有富有胜景的牛山、陶山;中部以肥猪山、马山、布山为主。夹子山海拨600米,为全市最高峰;城市建成区内最高山为龙山,海拨128米。纵贯全市较大的河流有汶河、康王河、漕河、浊河、汇河、小惠河、金线河七条,总长196.3公里。康王河和龙山河自东向西流经城区。

土壤 全市土壤共两个土类,五个亚类,十二个土属,八十三个土种,以褐土类为主,占全市土地可利用面积98.10%,分布全市各地的土壤都很适合农业生产。其中汶河平原土壤最为著名,自古就有“齐鲁必争汶阳田”之说。

气象及气侯特征 肥城市地处黄河下流,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区,气侯温和,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气侯干燥;夏季降雨集中,湿润高温;秋季雨量骤减,多为秋旱;冬季雨雪稀少。全年平均气温在12℃——24℃,极端最高气温39.6℃,极端最低气温-20℃,最热月(七月份)平均气温26.5℃,最冷月(一月份)平均气温-2.7℃。全年无霜期平均在150—200天之间。全年降雨量平均在434—1083mm之间,一般集中在7—9月,此3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肥城市农耕期为285天,平均日照时数2654小时。

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南风,春季多为东南风,夏季多偏南风,秋冬季多为北风、西北风。

植物及矿产资源 肥城市域内植物包括农作物、林木、野生、观赏、药用植物等大约104科450种,其中重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地瓜、大麻、蔬菜、瓜果、花卉等;矿产资源丰富,规模较大,主要有煤炭,石膏、盐、石灰石、河砂、红粘土等。“肥城桃”、“潮泉牌苹果”、“鲁祥牌食盐”、“肥城济河堂有机蔬菜”等多种特产,已形成规模经营,出口创汇能力逐年增强。

历史文化

肥城历史悠久 据北坛遗址出土的石铲、石斧、红陶鼎等文物考证,4500年前人类已在这里生存、繁衍。

本区西周时期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西汉始置肥城县,距今已2217年。县境为郡、为县、为镇代有沿革。新中国成立后,肥城曾相继归属泰安、聊城、济南等地市。因老城地下煤待采,1980年1月将县城由老城南迁至所,时称新城即现城区。1992年9月,肥城县撤县建市,属泰安市管辖。

“牛山巍巍,汶水汤汤;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40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肥城是冉子、有子、鲁之君子左丘明故里,是社会名人辈出的地方。仅见诸经传的元、明、清时期古代文化人物就有著名诗人张志纯、李廷贵,历史学家王纳谏,散文家安国真,篆刻艺人朱其镜,书画名士姜鸿、鹿星垣等,土著文化人物与客籍文化名人或在此交游,或定寓隐居,亦留下不少文物古迹与胜景。1982年普查古代文化遗存时,县域内发现甚多。仅后来列入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10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映射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绽放出一朵朵风景名胜的奇葩。左丘明文化旅游区、牛山森林公园、范蠡西施陶山风景区、刘家台世界桃园风景区等自然、人文景观使人流连忘返。

社会经济状况

肥城市现辖12个镇、1个乡、1个办事处,有汉、蒙、回、壮等10余个民族。

近年来,勤劳智慧的桃乡儿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改革开放要活力,励精图治,团结拼博,努力建设“富强、文明、生态、平安”肥城,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4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2.2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50.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同期增长47.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3.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58568万元。

肥城工业基础雄厚,部分企业和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机械、煤炭、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等支柱产业,闻名暇迩。目前,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4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有石横特钢、泰山轮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泰鹏集团等20家。建筑业发达,是省政府命名的全省两个”建筑之乡”之一。

肥城市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去年全市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9万亩,绿色食品基地11.2万亩,有20余种农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被农业部列入全国有机蔬菜基地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销售体系,并长期与泰安亚细亚、绿龙、绿源、北京汇源等大型龙头企业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旅游、商贸优势明显。去年,肥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亿元,完成市场交易额36.5亿元,各类市场发展到316处。围绕打响“特色旅游”品牌,肥城市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采取整合旅游资源、“借船出海”、整体推进等方式,使“大旅游”格局迅速形成。

投资桃乡,富足安康。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环境,使肥城成为近年来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去年全市实际到位外资41亿元。过亿元的项目32个,有28个被列为泰安市重点建设项目。

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肥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正以蓬勃之势向前发展,多项事业成绩斐然。肥城市已连续三届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是山东省30强县之

一、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市)”、“山东省卫生城市”、山东省“八五”城市绿化达标城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先进市”,并被列为“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市建设试点市”。

(二)城市绿化全貌

肥城市依据新一轮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以创建现代化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超前性、科学性的大环境绿化,营造“两河并流碧玉树,一环围合桃花源”的意境,谋划了“一绿环、二绿带、三绿新点、四纵六横道路网”的布局,通过点、线、面结合,让“桃红遍地,城在林中,森林围城”,形成独具特色的“显山、露水、见城、透绿、赏花、品桃”城市绿化风貌。目前,城市北有国家牛山森林公园、康王河绿化隔离带、南有被列入世界尼吉斯记录的十万亩桃园、刘家台世界桃园国家级生态农业风景观光区,西有白云山公园,东有龙山公园,中有龙山河带状公园,“显山、露水、见城、透绿、赏花、品桃”城市绿化格局已初步显现。

现在,肥城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已达到全省先进水平。肥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已达到132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982.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05%,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9.4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2平方米,主次干道绿化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54%,城市广场绿地率达到64%。

城市原有自然风貌得到妥善保护,特别是城区山体、植被、水系、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整治。市政府专门下发文件,提出对城区山体、植被、水系、绿地实行有效保护和整治。近年来,随着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城区山体、植被、水系、绿地得到了妥善保护,绿化工作也有了较快发展。自然绿化与人文绿化相得益彰,城市既有山势雄伟的国家森林公园——牛山公园,又有雍容华贵的龙山公园、小巧雅致的龙山河带状公园、白云山公园,更有仪态万千的刘家台世界桃园风景区,还有波光粼粼的安驾庄水库温泉度假区,她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分别点缀在城市的东、南、西、北、中,使得肥城“山、水、城”相映成趣。

城市布局合理,建筑景观和谐,环境容貌美观。城市功能分区明显,由东南往西北依次规划建设。文化教育区、行政办公区、生活居住区、商业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梯次发展。主要街区和公共场所的公共设施完好,无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和乱设经营摊点。户外广告管理规范,沿街店铺招牌整洁美观。城市出入口环境良好,无垃圾围城和白色树挂现象。

“绿”中见“花”,“花”中透“绿”,“显山、露水、见城、透绿、赏花、品桃”的城市绿化格局,充分展现了肥城现代园林城市的独特风貌。走进肥城,但见山清水绿、繁华似锦。林荫大道上,公园、广场里,山坡上到处涌动着绿,就连单位、居民庭院的楼顶上、房檐上、墙壁上也是披青挂绿。在城市中漫步,犹如在绿海中行舟,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山水一色,城秀花美,人更美。

(三)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建设

肥城古有东西、南北两条官道交叉过境,曾为齐鲁交通之要冲。境内津浦铁路泰(安)肥(城)支线与泰(安)肥(城)一级公路、济微、薛馆、肥梁、泰东五条省级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纵横交错。1994年,全市实现村村通公路。1998年实现村村通班车。2001年规划并实施潮汶、济微、肥梁、牛孙、湖王“五纵”公路与泰临、薛馆、泰肥、王边、孙汶“五横”公路路网建设,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完成路网规划建设的县市。

城市道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道路绿化面积日益扩大。目前,城区硬化道路面积已达190.45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3.6平方米;道路绿化面积201万平方米,道路绿地率达54%,达标率100%,城区重要道路养护良好,完好率达100%,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21.45%以上,城区主干道实现了常年保洁。

城市公共交通建设

城市公共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在城区开辟了11条城市公交客运线路,年客运量达10126万人次。城市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达11标台。新建了公共汽车肥城市客运站,建设了8处大型停车场和20余处小型停车场。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运管体系日臻完善,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能力,大大方便了群众的日常出行。

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

肥城市坚持开源、节流并重的方针,建成了三个城区供水源地。目前,城区日供水能力4.5万吨,城市给水普及率达98.6%,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肥城市的防洪、排涝等排水设施建设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2004年,城区污水管道已达110000米,城区雨水管道已达71000米。

城市供热和燃气设施建设

城区建成了一处热电厂和24个供热站,泰山轮胎热电联供、阿斯德化工热电厂也正在建设中。现在城区供热总面积达到165万平方米,城区热化率达到70%。肥城市是实现煤气化较早的城市之一。现有焦化厂一座,日产煤气30万立方米,建有30万立方米储气柜一座。现在,阿斯德化工煤气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中。投产后可新增日产煤气40万立方米。目前,市区居民燃气气化率已达90%以上。

城市公厕建设

肥城市将公厕建设改造作为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塑造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建设和改造力度。2002年,将城区已有公厕全部改为水冲式。今年又对城区主干道14座公厕进行了高档次的升级改造,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目前,肥城城区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已达到3座。城市路灯建设

肥城积极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城市亮化效果取得明显成效。现在,城市主次干道共有路灯8401盏,道路照明装置率达98%以上,亮灯率达98%以上。

城市配套设施建设

肥城市政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较快,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优质、方便的服务。医疗保健条件先进。全市有卫生机构473所,其中市属医疗卫生单位21个,乡镇卫生院14个,诊所58个,总病床位达1524张,其中市医院500张,中医院300张。

全市拥有各类教育学校196处,在校生9.84万人,在教职工9871人。

肥城市电力发展迅猛,电力供应充足。域内国家电网、地方电网并行联网运转。仅2004年地方用电购电量就达7.32亿千瓦时,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就达7597万千瓦时。

肥城通讯设施先进,对外通讯联络畅达。光缆通讯、数字、微波传输,程控电话、国际互联网应用广泛。移动电话、可视电话等通讯业务,特快专递等现代邮政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18.01万户,城区电话普及率达76.2部/百户。移动电话用户13.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6.4%,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

(四)城市环境状况

肥城市在大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肥城、绿色肥城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大气和水环境治理和城市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城市环境保护

实行了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把环境保护工作与各单位负责人的政绩考核挂钩,保障了环保工作的落实。先后实施了大规模粉尘、烟尘和二氧化硫治理,同时,搬迁城区内污染严重企业,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通过坚持不懈努力,全年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超过300天。2004年城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为0.1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日平均值低于0.03毫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于二级标准,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4分贝,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

大环境绿化 绿化覆盖率 通过全民动员,大力植树造绿,绿化、美化城乡环境,努力构筑大环境绿化框架,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山区绿化为主体,以平原绿化为先导,以路域、水系绿化为框架的城乡一体的大环境绿化体系,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状况。

近几年,重点实施了“绿色通道”大环境绿化工程,全市用于绿化的投资达3.2亿元,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982.7万平方米,绿地率33%,绿化覆盖率达到38%。

推进大绿地建设,改善城市景观质量 为解决城市中心严重缺少绿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把绿地建设作为改善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大事和实事来抓,城市中心区大绿地建设发展较快,成绩显著。2002年实现公共绿地面积78.82公顷,绿地率29.59%,绿化覆盖率34.38%。至2004年建设公共绿地面积132公顷,绿地率33.02%,绿化覆盖率38.05%。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9.4平方米,其中城市中心区公共绿地面积达82.29万平方米。见缝插绿搞绿化,使城市中心缺青少绿的情况有所改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城市景观水平。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近年来,肥城市紧紧抓住群众普遍关注的“脏、乱、差”问题,广泛深入地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城区实施“改丑拆旧”工程,对有碍观瞻的残墙断壁和破旧房屋分别予以拆除和改造装饰;对在城市道路中及周围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现象进行综合治理,有效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提升了城市形象。结合村、镇路域集中整治,对村、镇“四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使镇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推进了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进程。

城市污水、垃圾处理

先后投资2800多万元,建成了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及垃圾填埋场一处、日处理污水4.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2%以上,城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特种垃圾及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8%,垃圾清运率和粪便清运率达100%。

(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情况

城市园林绿化直接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精神文明面貌,关系着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质量,而绿化规划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未来绿化发展的走势。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在《肥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995)》指导下,大力实施城市绿化骨干工程,先后建设了人民广场、滨河绿地广场等一批档次和质量都较高的绿地和广场,城市面貌有了巨大的改变。《绿地规划(1995)》批准实施十年来,建成区绿地率提高了6.4%,绿化覆盖率提高了6.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了2.67平方米。

近期,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肥城市又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了新一轮修编,今年7月份,《2005—2010年肥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通过了由清华、北大、青岛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评审。这对调整园林发展方向,完善城市园林绿化格局,提高肥城市的绿化品位,将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公共绿地建设

公园绿地 肥城市通过政府投融资、社会化力量筹建等方式,按照市级公园2000米的“公园服务半径”,进行合理布局建设,先后建成了龙山公园、龙山河带状公园、白云山公园3处综合性公园,总面积101.2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94.9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占用地总面积的93.7%。城西湿地公园正在建设中。通过对城区原有公园绿地改造,建设新公园,将使肥城城区的绿地面积大大扩张,城市的绿色氛围更加浓厚,园林化面貌得到新的改观。

广场、游园绿地 提高城区景观,建设城市绿色长廊,实现大环境绿化,是肥城市园林工作的着力点。以城市绿化、广场建设为突破点,按照500米的“绿地服务半径”要求,采取“拆墙见绿”等措施,先后建设了人民广场、滨河绿地广场、火车站广场及车站游园、河西游园和泰肥—级路绿地、青龙桥头绿地等30余处规模适宜、档次较高的广场、游园绿地。目前,城市的广场绿地率已达64%。道路绿地建设

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绿色通道计划要求,对城市主干道按照规划控制绿线范围宽度,进行拆除院墙增绿。建设中,注重发掘文化资源,依路形地貌选树配草造绿,使得道路绿化建设充实了更多的文化气息。目前,已建成新城路西段、龙山路西段、金牛山大街和泰西大街、凤山大街等12条绿色大道,绿化面积201万平方米,道路绿地率达54%,达标率100%,主次干道的绿化覆盖面积达58%以上,达标率100%。其中,其中人民广场、金牛山大街、凤山大街获省优良工程奖。城市园林优良工程占所建园林工程的60%以上。

防护绿地建设

按照《肥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求,在城市铁路、外环路、省道及城区外围出入口以及城市高压走廊用地、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周围设置防护绿地,绿地建设宽度分别为30—50米、50—100米不等,提高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几年来,肥城市先后建成了50米以上的防护绿地有老泰临路、泰肥一级路防护林带及南外环、东外环、铁路防护林带、康王河及其支流防护林带、白云山防护林带和卫生防护林带;建成100米宽的塌陷区、水源地涵养生态林带等,有效地减缓了城市“热岛效应”。

风景林地建设

按照肥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有效保护自然地貌、优良植被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及世界风景林区——刘家台世界桃园及白云山公园的绿化范围,加大投融资力度,广泛种植树木。目前,肥城市已先后开发建设了牛山森林公园、白云山公园、刘家台世界桃园、岱阳观、云蒙山(琵琶山)等多处风景林地。

滨河绿地建设

肥城市城区境内有康王河、龙山河等多条河流,形成了肥城市纵横交错的水系。按照城市绿地规划,沿城市水系两岸,除因地形因素限制无法达到的地段以及无法改变现状的地段外,在河流流域内的城市建设用地,均设置50—100米宽的滨河绿化带,以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先后对流经城区的龙山河、康王河两侧进行绿化建设,在河两侧因地制宜建成了人民广场、龙山河带状公园、滨河绿地广场、康王河带状公园等沿河公园。其中31.92万平方米的龙山河带状公园以“山水相映、四季常青”最为著名。人民广场被泰安市授予“十佳文明景点”、山东省“城市优秀绿地”等荣誉称号。

生产绿地建设 肥城市十分重视生产绿地建设,为绿化建设提供符合规划质量要求的种苗。现有种苗基地已满足城市绿化栽植工程发展的需要。主要苗圃有:肥桃培植园40亩,绿鑫苗圃198亩,仪阳陈庄102亩,湖庄苗辅210亩,汶阳胡庄180亩,塔房200亩,花卉培育基地20亩。

苗圃内以乡土树种繁殖为主,主要种类有:肥桃、国槐、柿子、山楂、合欢、臭椿、毛白杨、银杏、西府海棠、紫叶桃、樱花、刺槐、三角枫、垂柳、旱柳、火炬等落叶树种;常绿树种有侧柏、桧柏、龙柏、雪松等;灌木栽培种类繁多,如月季、紫荆、木槿、紫薇、榆叶梅、连翘、花石榴、红瑞木、贴梗海棠、珍珠梅、迎春、丁香、蔷薇、牡丹、六月雪、小叶女贞、大叶黄杨、瓜子黄杨、风尾兰、红叶小檗、洒金柏等。生产绿地面积为63.37万平方米,占建成区面积2.13%,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的苗木自给率在80%以上。

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地建设

按照绿地规划要求,2002年组织力量对全市居住区及单位庭院绿化进行全面调查及核算绿地面积,并分别按照旧区改造绿化用地面积不得低于总用地面积的25%、新建居住小区绿化用地面积不得低于总用地面积的30%,进行了绿化改造建设。目前,已开发建设了河西、新城嘉园、丰园小区、新新家园等10个居住小区。其中,采取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的节能、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45%以上。10个小区的绿化养护质量均达到省定一级标准,其中1个省级“花园式小区”,3个市级“花园式小区”,占总数的40%。

城市主干道沿街单位95%以上的实施了拆墙见绿,单位、居民个人庭院绿化效果明显。其中,已获省级“花园式单位”7个,绿化先进单位1个,市级“花园式单位”55个,占单位总数的32.3%以上。

(六)肥城市绿线管制实施情况

实施绿线管制,对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管理,促进发展绿化,维护生态平衡和景观保护,促进城市生态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002年市政府专门制订文件,下发了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的通知,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为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并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奠定基础,肥城市按照省建设厅、国家建设部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在绿线管制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

绿线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绿化建设的基础依据,涉及城市规划、交通、景观设计、文化等多方面。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中,肥城从城市建设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自然和人为条件,进行合理布局,明确界定城市绿线,使城市绿化与环境治理和文物古迹保护相结合。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层次、色彩和景观效果等,合理设置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生产绿地及道路附属绿地等。

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

肥城市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肥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对城市所有新建、改建城市绿地项目,严格按照绿线控制范围,进行绿化建设。

1、对建设项目严格实行绿化规划审批制。2002年,肥城市就对建设项目实施“绿色图章”制度。把绿化工程规划纳入到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对建设项目实施绿化工程项目审批制度,进行严格审批。在绿化规划图上标注绿线,绿化指标达标者并加盖“绿色图章”予以认可。要求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绿化规划图实施绿化建设。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实行“四同步”制度,即绿化工程要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征地、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2、明确城区道路绿线控制范围。1995年开始,肥城市就对城市主干道实施景观建设。2002年,对城市主干道划定绿线控制范围,对在绿线内不符合规划范围内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它设施逐步拆除或搬迁。随之进行统一景观设计,将单位庭院绿地与城市道路绿地融为一体,实现绿化资源与社会共享。肥城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设绿色通道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道路两侧绿地建设的控制范围。每条道路两侧,绿线宽度控制宽度为50米,统一进行景观设计。肥城市按照绿地系统规划中道路控制要求,先后对泰西大街、金牛山大街、泰肥一级路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建设。

3、明确现有单位庭院、居住区绿线控制范围。社会庭院绿化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线控制相对较为复杂。肥城市对全市范围内所有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进行调查,绘制出绿化规划平面图,核算实有绿地面积,并根据单位实际标注出绿线,严格控制绿化指标。

4、明确公共绿地绿线控制范围。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肥城市对新建公共绿地严格其绿线控制范围,以500米为服务半径建设街头绿地、游园。对现有公共绿地,肥城市按照绿线控制范围,逐步进行改造,要求严格按照绿线控制范围进行改造建设。

建立绿线公示制度

通过报刊、新闻媒体、广播电台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宣传实施绿线管制的重要意义,让广大市民全面了解绿线的正确含义,充分认识绿线与红线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高压线,自觉维护与实施绿线管制。设立大型宣传板,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向全社会进行公布,接受公众监督,鼓励单位和个人都积极的监督保护城市绿地。设定举报热线,对违反城市绿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保护绿线范围内的绿地。

加强绿线保护

按照肥城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不断加大查处力度,确保城市各类绿线不受侵占、破坏。对新建项目实施主体工程与绿化工程同步竣工验收,确保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减少绿地面积,随意变更绿线控制范围。对于随意侵占绿线范围内已建成的绿地或在规划绿线范围内随意更改其用途,责成其恢复,并按照《肥城市城市绿化管理暂行规定》依法处罚,以严格保护现有的绿地,积极拓展未来的绿化空间。

(七)肥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机构设置及行业管理情况说明

机构设置情况

肥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处负责肥城市城市绿化管理、建设和养护,该机构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肥城市建设局,机构内设置办公室、政工科、绿化科、财务科等10个科室,下设绿化养护公司、绿茵公司、园林监理公司9个企业单位。

肥城市园林管理处主要职能:研究拟定园林行业发展战略、地方法规和规章;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园林绿化专业规划和绿地系统详细规划,并组织实施;编制拟定城市园林发展规划,制定年度绿化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负责城市园林行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负责城市大环境园林绿化、全民绿化行动的组织动员和城区全民义务植树工作;负责制定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标准;负责制定园林绿化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及推广工作;负责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申报工作;负责园林工程监理、审计和招投标工作;负责城市绿化代植费的收缴和使用;负责城区绿地的管理和执法工作。

行业管理情况

理顺行业管理职能,推进园林行业改革。2000年以来,按照“事企分开、建管分离、细化职责、提高效能”的原则,推行机关、科室、公司三级目标责任管理体制,制定了《年度目标责任制》和《量化考评细则》,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细化到每一个科室成员之中。实行建管分离制度,改革现有体制,对园林监理公司和绿茵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和技术升级,在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的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采取竞争上岗方式,对现有干部职工进行优化组合,使园林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得到大幅度提升。

建章立制,不断提高园林执法水平。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山东《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肥城的特点,相继制定了《肥城市绿化管理暂行规定》和《肥城市园林处社会服务承诺》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定期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园林绿化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了市民的城市园林保护意识。与此同时,肥城市还结合市区古树名木、园林景观相对较多这一特点加大对城市园林的保护力度,对古树名木和园林重点部位进行统一编号,并实行全方位的管理监控,有效防止了破坏案件的发生和毁绿、占绿行为。

严格绿化规划管理标准,严格落实城市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1995年以来,相继编制修订完成了《肥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肥城市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肥城市园林城市遥感调查报告》,为严格绿化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可行性依据。明确规定城市建设、开发、改造、项目中的绿化工程要与建设项目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竣工。对不经园林主管部门批准而占用城市绿地和不按绿化规划标准而开发建设,不按规定要求缴纳绿化保证金的单位,不予以发放“两证”;对未经批准占用城市绿化用地的,责令限期归还,恢复原状,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为保证留足、用好城市园林绿化空间提供了保障,确保了绿线管制、绿色图章的严肃性。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绿化规划,不断提升城市园林品位和档次。在突出肥城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化规划和城市园林建设进行科学论证和定位。2000年以来邀请了北京、上海、青岛等国内知名园林专家对城市园林绿化方案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并对城市园林绿化方案实施进行了专业指导。相继完成了泰西大街、金牛山大街、泰肥一级路等工程,逐步形成了肥城城区周边的生态路和景观路。按照“显山、露水、见城、透绿、赏花、品桃”的设计理念,将泰西大街、龙山路等分别建成了肥城市标志性的集物流、旅游于一体的观光路、休闲路。同时,对牛山森林公园、陶山(湖屯)风景区的文化进行了开发;对龙山河带状公园进行了整体改造规划和方案设计;对市区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建设、沿街绿化、单位庭院绿化进行了整体改造和补植完善。坚持以绿为主,突出植物和山水景观,以园林小品为点缀,集艺术性、休闲性、欣赏性于一体,形成了肥城文化独有的多层次、全方位园林绿化格局。

健全机制,确保园林绿化建设标准和质量。2000年以来,相继制定《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规定》和《肥城市园林绿化公开招投标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工程施工中,建立了量化考评和奖惩机制,针对各标段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阶段性进行等次考评。对于优秀等次的施工单位,在进行奖励的同时给予政策扶持;对不合格施工和拖延工期的单位除限期进行整改外还要进行经济处罚,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使园林绿化水平、档次和规模得到大幅度提升。

实施“一把手”工程,加强园林绿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作为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集中全力抓好落实。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园林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省建设厅有关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和建设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关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单位,由党政主要领导直接挂帅,市领导分工包部门、包道路、包重点绿化建设项目。城区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和单位都把城市绿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促进了全民绿化意识和生态意识的提高。

(八)城市绿化建设情况详细说明

城市公园建设

龙山公园 位于肥城市新城区中部偏东南,占地33.76万平方米,山势蜿蜒起伏,状如游龙,故名龙山。该公园常年绿树葱郁,河水潺潺;山中卧石或状如奔羊或卧牛,形态可掬,十分生动有趣,游人至此往往流连忘返。1986年辟为公园,并分期进行了建设。1991年至1993年,先后投资400万元,建成了龙山塔、泰西起义纪念碑,完善了公园内部的部分设施。龙山塔塔名及公园出入口三座牌坊分别由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武中奇题写;公园南门外广场的“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由原泰西地委书记、中顾委副主任段君毅题写,具有较高的文化观赏性及文物遗存价值。园内东侧置有十二生肖雕塑群;南侧有花卉、根雕展室;西南侧有移建的玉都观,观内有前殿、后殿等三大建设。其中前殿为吕祖殿,殿基石上刻着14对真、草、隶、篆等书体楹联,后殿刻有3对楹联,柱础、门框、台基上雕有民间故事、神话等内容的图案浮雕,殿内分别绘有吕洞宾、八仙、儒、道、佛人物故事壁画,文物价值较高;西北侧建有月季、牡丹、勺药、连翘等120余种植物的植物园。2004年,又投入百万元资金,建设了环山公路,扩植了草坪,清理沟溪数条。

龙山河带状公园 位于城区中部偏南,东西走向,全长5.6公里。1993年开始建设,对沟堤进行了砌石加固牢化、美化,沿河栽植了各类常青树和灌木。近年来,又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对河岸堤上的人行道进行了铺装硬化,分别在河中建设了二座橡皮坝、五座滚水坝,修建了玉带桥,沿河安装了轮廓灯和彩色喷泉,增添了水上游乐项目。2004年,新扩植柳树1200株,2005年,栽植观赏桃树300株。“柳青水碧,草长鹭飞,游船击水,百灵啼唱,彩虹贯日,笑声朗朗”是对该公园的真实写照。

牛山森林公园 位于城区北部,总面积19平方公里,公园内木本植物有46科87属192种,草本植物有400余种。主要林木种类有松类、柏类、栎类、刺槐、黑杨类,森林覆盖率达93%以上。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2年底,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该公园,山清水秀,林深叶茂,峰峦叠障,景色迷人。北宋时,宋真宗巡临此地,曾赐名“郁葱山”,据《肥城县志》(旧)记载,牛山为肥邑第一名胜,最具盛名的是牛山八景,其中尤以“牛山叠翠”、“龙沼春霖”最得文人雅士喜爱。牛山主峰西南为穆柯寨,相传为北宋名将穆桂英带兵习武的地方,占地380多亩,现仍存有寨墙数千米。山下牛山寺,始建于唐代,寺内供有观音、王母等塑像。寺中主殿石柱上配有各种龙、凤、鸟、人物浮雕及多种书体楹联;梁栋上有龙、麒麟、人物、金鸡富贵等彩绘;东西照壁上绘有山水壁画,具有很高的文物和欣赏价值。另有同川书院、文昌阁、“圭山”石刻、资圣院 等景点。寺中古树参天,枝繁叶茂。近几年来,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肥城市又对牛山森林公园的部分景点进行了整修,并在整修中新植了部分观赏性树种,使牛山更加葱郁、叠翠。现在,牛山森林公园已成为肥城市内外颇负影响的一大旅游度假风景区,常年游人不断。

其他公园 先后建成开放的刘家台世界桃园、云蒙山公园、车站游园、河西游园、白云山公园等中大型公园,总面积达203公顷。

道路绿化

全市道路绿化已形成林荫路系统,成为城市特有的绿化风光带,街道绿化普及率达100%,达标率100%。

城市建成区主要道路有新城路、龙山路、泰临路、文化路、肥桃路、龙山中路、长山街、向阳街、桃园街、泰西大街、丰园大街、金牛山大街、凤山大街、吉山街等道路,总长度96.48公里,建成分车带31.63万平方米,沿街绿带167.1万平方米,栽植乔木30万株,灌木20万株,绿篱18万平方米,草坪40万平方米。

绿地建设与养护管理

按照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区域内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和道路、广场、小区绿化及单位庭院绿化,形成了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

肥城市绿地从1981年开始建设。起初多为楔形绿地,规模较小,发展缓慢。自1995年实行城市绿地建设规划以来,肥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发展很快,现已达132万平方米。防护绿地主要有老泰临路绿林带、肥梁公路防护林带、泰肥一级路防护林带、南外环防护林带、东外环防护林带、铁路沿线防护林带、康王河及其支流防护林带、龙山河防护林带、白云山防护林带、塌陷区防护林带、水源地涵养林带、卫生防护林带、防风林带。绿化绿地主要有:龙山公园、龙山河带状公园、白云山公园、车站游园、河西游园、鸡山桥头绿地、康王河桥绿地、人民广场绿地、滨河广场绿地、火车站广场绿地、纪念碑广场绿地、雕塑广场绿地等。

加强城市绿地的管护管理。成立了绿化养护公司,配备了节水型灌溉设施及管理人员。分片落实到人对城市公共绿地定时浇水、修剪、喷药、施肥、清理环境卫生,进一步提高了绿地的管理水平。龙山公园、人民广场等城区内绿地都装备了自动喷水机等节水型灌溉设施,节水灌溉设施绿地面积占总绿地面积的60%以上。城区各单位绿地由本单位专人养护管理。

大环境绿化

肥城城区位于市域中北部,平原与山区交界处,北有牛山(森林公园)、陶山(风景区),南有云蒙山,西有白云山,东有龙山,四面环山,自然环境良好,按照经济、社会、生活效益相统一,点、线、面、区、片、带相结合,“显山、露水、见城、透绿、赏花、品桃”的原则,积极进行风格化大环境绿化,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大环境绿化体系。

山区绿化体系 根据牛山、陶山、白云山、云蒙山的地形地貌特点,山顶与山脚立地条件差异性,分地段栽植了不同的树种。在山顶部分,选择了耐干旱、耐恶劣条件的树种,栽植了侧柏、黄栌、火炬等。在山丘中下部土层厚、坡度缓、立地条件好的地方,结合立地条件种植了经济林,如肥桃、密桃、柿子、山楂、核桃等,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避免了水土流失。2000年建立了植物园,种植了物种多样的乔、灌木近300多种。

平原绿化体系平原绿化的主要内容是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及用材林建设。农田林网主要通过防护林带的网络化建设,达到保持水土、防御风沙,抗御自然灾害的目的。以经济林和速生林木结合配置,乔木与灌木结合配置,使经济效益与防护效益结合起来。

城镇绿化体系 结合城镇人多地少,建筑密集,环境污染多,可绿化用地少的特点,城镇绿化体系的建设采取了以城镇与自然统一规划为前提,综合分析城镇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地物,在城镇四周结合城市布局结构,设立了大片楔形绿地;在郊区设置大片森林绿化带;在城镇内部一方面尽量增加绿化面积,增加常绿树比例,注重防护绿化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了垂直绿化建设,用绿色包围山墙、挡土墙、围墙、屋顶平台、阳台等,形成垂直绿化,使城镇内外运用各种线、带状绿化随机连接成网,形成了城内、外一体,点、线、面、片、带交融的城镇绿化体系。

河沟、渠、路防护绿化体系 在交通路两侧种植防护绿带,有效地减低了噪音污染、烟尘污染,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营造了良好的交通小气侯;对于河流、沟渠,在其两侧种植水土保持林带,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侯,形成良好的绿化景观。将河沟、渠、路防护绿化体系建设,有机地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良好环境的绿化网络。

城市全民义务植树情况

围绕城市全民义务植树,主要抓了“三个落实”。一是组织落实。市里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级五大班子有关领导为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各乡镇(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民义务植树领导小组,在市建设局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各部门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下大力气,具体抓好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年底市委、市政府对绿化任务完成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二是责任落实。根据绿化任务要求。市里按照规划内容与有关单位签订全民义务植树责任书,做到按时按量保栽保活。城市绿化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书,对植树情况进行登记、建卡、立档,分清责任,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对部分绿化工程不能完成的单位,按照工程量收缴相应的代植费,由园林部门代植。三是制度落实。市政府以《肥城市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考核办法》,对全民义务植树作出明确规定,每个公民必须自觉地完成应尽的义务。全民义务植树,当年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95%以上,尽责率在98%以上。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通过对古树名木的调查建档登记造册,查明市内现有古树名木109株。我们对古树名木进行现场分析发现,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侵害等。为加强现有古树名木保护、复壮管理,我们将古树名木保护列入园林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保护管理与复壮措施。

1、加强保护管理,对一级保护的古树名木安装了石护栏,对群落性古树群进行了整体围护,如牛山森林公园、岱阳观、云蒙山公园等。

2、重点对古树名木进行了加固、补洞、防腐,有效地控制了树体腐烂。如牛山公园的唐柏、左丘明墓的银杏树。

3、注意观察、分析、研究古树名木的生长规律,以及造成衰弱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继续延长它的生命力,并在不同程度上达到复壮的目的,在树冠下更换土壤埋腐植土,解决土壤板结。并根据树势进行环状施肥,定期浇水,栽植草坪,排除污水,取得明显效果。

4、针对病虫害是造成古树名木衰老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的实际,加强了病虫害预防与除治等措施,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

5、给古树名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6、对城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层层落实责任制,国有单位和集体的由本单位管理,个人的古树名木由自己进行维护管理,并定期向园林主管部门汇报管理和出现的情况。

通过对古树名木的调查分析、拍照、挂牌、建档,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正式纳入正规划化管理的轨道。今后,肥城市将继续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指导工作,使肥城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更好。

法制建设和行业管理情况

为加强城市绿化的保护和管理,肥城市政府印发了《肥城市城市绿化管理暂行规定》,市园林处成立了园林巡查队,强化城市绿化管理。严格执法,执法管理落实。在成立行政执法局之后,行政执法进一步得到加强,绿化行业管理无非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的严重事件。管理法规制度健全、配套。认真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请示汇报各项业务情况,行业管理到位。

科研成果

塔菊嫁接技术 ————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名贵花卉组培技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丽格海棠繁育——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比利时杜鹃组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观赏树木的反季节移植》(农业知识.2005.9)投融资情况 为给城市绿化提供充足的资金,加快园林城市建设步伐,肥城在政府投资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奖惩政策,采用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谁受益谁投资和门前五包等形式,广筹绿化建设资金,建成了龙山公园、龙山河带状公园、牛山森林公园等景区、中心绿地广场工程16处。城市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占到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10%以上,绿化、养护支出占到城市建设维护资金总额的18%。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落实年度义务植树任务,对不能参加义务植树的每人每年收缴10—30元的代植费,由市园林部门代植。

居住区绿化

城区所有单位庭院和居民区,按照绿地面积不少于其用地总面积的30%,由单位搞好绿化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已建成交付使用的居民小区,由园林主管部门会同小区管理单位组织绿化验收。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区120个单位、40个街巷、11个行政村,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制定了详细规划。并实行规划一张图,责任一张表,年初下任务,年底验收评比的绿化责任制。市直各系统必须完成所属单位的厂区庭院绿化任务和新建园林式单位验收的准备工作。新建居住区绿化面积高于35%以上,改造旧居住区绿化面积高于25%以上。在小区开发建设中,绿化投资占总投资的3%,并足额用于小区的绿化和绿地建设。现已开发建设了河西、龙山、苹果园、桃花园、新城嘉园、丰园、阳光舜花园、明桂花园、盛园建设10个居民小区,绿地面积达到23.46公顷,占小区总用地面积的31%,人均绿化面积7.1平方米,组团绿地达到0.63公顷。目前,10个小区的绿化养护质量均达到省定一级标准。已获命名的省级花园式小区1个(河西小区),绿化先进小区1个,市级花园式小区2个,占总数的40%以上。已获省级花园小区称号的河西小区还获得“全国居民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山东省绿色社区”称号。

创建园林式单位等群众性绿化活动开展情况及有关创城指标说明

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突出表现在城市文化,充分发展园林这一综合艺术,运用地形、植物、建筑、美术、装璜等多中手段、不同形式,精巧布置园林景点,使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学有机统一。保护历史文化,发展历史文化,突出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结合,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及其所处的环境得到了保护和维护管理。园林布局合理,建筑和谐,突出地方特点,容貌古朴美观。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有机完整的系统。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逐年增长。全市形成城市特有的绿化风光带。

城区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创建园林式单位标准科学合理,制度严格,成效显著。各单位和居民开展庭院绿化,阳台、屋顶、墙面等绿化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生产绿地,园林植物引种,育种效果显著,培育出一批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全民义务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95%以上,尽责率达到98%;生态建设扎实开展,效果明显。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渠进行了综合治理。昔日污水横流、垃圾遍沟、臭气熏天的龙山河,变成了假山飞瀑、小桥流水、碧草青青、绿竹葱茏的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园林建设精品多,设施齐全,维护良好。积极推广立体绿化。城市广场建设,突出植物配植,植物造景,乔、灌、草结合。城市雕塑,突出文化意境和时代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充分展示了肥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使肥城市已经建设成为一个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现代风貌的园林城市。肥城市先后获“八五”城市绿化先进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第二篇: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滨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建设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抓手,以完善城市生态功能,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生机活力,增强城市竞争力为突破口,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精心打造生态城市品牌。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1.14%,绿化覆盖率36.9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9平方米,为创建园林城市奠定了基础。

一、确定目标,规划先行,全面推进园林城市创建工作 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始终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构建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于2006年提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这一主题,坚持创建高标准、工作高效率、建设高质量,通过开展全民绿化活动,大幅度增加绿量,全面打造精品,狠抓了各项创城措施的落实。

(一)科学规划,促进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2002年,我市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滨州市“四环五海”城市规划。2007年,又聘请专家精心编制了《滨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纳

入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以“一带、三园、四河、四环五海、七十二湖”为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主骨架,构筑最体现滨州特点的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根据《滨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我们认真组织实施“绿线”和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并将“绿线”和绿色图章审批工作纳入到城市建设项目联审程序,使规划绿地得以实施,确保了城市绿地增长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稳步提高。

(二)构筑精品,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充分利用滨州特有的生态条件,采取多种措施,高质量、高品位地建设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景观项目。一是抓重点,建精品。结合城市功能布局,逐步建设和改造了一批新旧公园。对蒲湖公园、颐园等综合性公园按照地域文化元素进园的理念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新建了新滨公园、彩虹湖公园、体育公园等综合性公园,新增公园绿地面积达378公顷。特别是在老城区重点建设了白鹭湖公园和知春园,实施了蒲湖风景区改造规划。这些景点的建成,有效弥补了老城区绿量偏少的局面,缩小了新老城区绿化水平的差距。二是抓基础,上档次。近几年,滨州的城市道路绿化坚持路修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绿与路同时延伸。在树种选择、色彩搭配上错落有致,着力打造一街一品,一路一风格,构成了滨州市区绿化的骨架。自2007年以来,完成了新老城区30多条(段)道路配套绿化以及城区所有道路绿化补植任务,形成了一道道流动的绿色线条。三是抓难点,搞突破。我市采取拆墙透绿、见缝插

绿、规划定绿等多元化建绿措施,在市区大规模开展增绿扩绿活动。仅2008年一年,就新建改建街头游园绿地17处,绿化改造停车场14处,同时对城区11座加油站周边进行了绿化配套建设,新增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市区各单位、小区庭院绿化也得到扎实推进,获省、市两级命名的“花园式单位”和“花园式小区”已达41%和38%。四是抓关键,树形象。近年来,我市加快河道治污改造力度,对新立河、秦台河、张肖堂干渠等城区河道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治。投资10多亿元建成了集城市防洪、城建配套、环保、文化、休闲五大功能为一体的新立河沿河风光带。在长达8.5公里的河道沿岸,建有红叶川、春华秋实园和充满现代气息的园林小品及园路等,绿化面积48万平方米。新立河风光带已成为贯穿我市新城区南北的景观靓点。

二、科学管理,强化养护,推行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

随着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市区园林绿化总量成倍增长,对园林绿化景观的标准要求也愈来愈高,这就给城市绿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巩固创建成果,近年来,我们彻底改变以往“重建设,轻管理”思想,以“十分种、十分管”理念推行“精细化”管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如下做法:

第一,为行道树办理身份证,把管理精细到每一棵树。为使行道树得到更好的管理和保护,去年我们率先对市区内

新建或改建成型的22条道路,直径在8厘米以上的行道树进行了统一挂牌,树牌上标明树木的名称、所属地段、管理责任人编号等信息。主要目的是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与施救、加大园林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使之更便捷、更具针对性,全面提升了行道树的管理效能。

第二,对树穴进行美化处理,提高绿化景观效果。我们从大处着手,小处着眼,着重在树穴的美化下功夫,主要采取播撒草籽、种植鲜花、铺装鹅卵石、铺设草皮砖等手段,进行绿化美化,不但提升了绿地整体景观面貌,而且还最大限度地消除了黄土露天现象。此外,利用绿地内死亡的高大乔木培植“生态树花”,在树穴内种植攀援植物—凌霄,使之依托树干形成独特的树景,不拘一格打造特色园林,景观效果已初步显现。

第三,精雕细刻,展现修剪艺术,打造活力园林。在科学管养的基础上,园林部门突出了对园林植物的修剪造型艺术。选择在重要景观节点,利用植物的形态特点,进行创新修剪。仅文化广场一处,就有修剪成圆台型的龙柏,修剪为各种立体形态的蜀桧等,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新鲜感受。大块平面模纹经过精心修剪,变得轮廓清晰,线条流畅。经过修剪的低矮灌木,形状更加规整,大大提升了植物的观赏性。

第四,注重鲜花应用,精心装扮城市。自去年始,我市园林工作者打破以往单一的节日花卉摆放形式,在城区主要景观节点,设置多个大型立体花柱。今年“五一”期间的鲜

花摆放更加突出品种数量和摆放形式。主要品种既有一年生草本花卉矮牵牛、万寿菊等,又有多年生宿根花卉佛家草、酢浆草等,计10多个种类40多万株。摆放形式有地栽、盆栽等多种形式。同时在市区主要地段摆放了造型别致的新型花箱和欧式花盆等,取代了往年单一呆板的摆放形式。

第五,精打细算,走生态化、节约化可持续发展之路。针对养护费用不足这一困扰我们园林部门的难题。我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用耐旱、易管理或者是乡土植物品种,加强科研开发与创新,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同时对面积较大的绿地草坪合理配置乔灌花木和地被植物,并大力推广立体绿化,既有效节约了城市资源,降低养护成本,又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和养护质量。

第六,坚持机制创新,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保障。为保证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一套有效保障措施:一是职责分工明晰化,管理规范化。在每处绿地、每个路段设置了责任牌,标明了管理责任人,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推行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目的是便于管理,有利于社会监督。二是绿地管理合同化,监督考核制度化。除文化广场、新滨公园、渤海十八路三处标准较高的绿地由园林部门实行统一管理外,其余公共绿地均制定了详细的标准,科学测算养护金额,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定养护作业单位,以合同契约方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同时,园林部门成立了检查考核小组,每月三次检查并公布结果,与承

包费发放挂钩,逐步建立起了责权利统一、奖惩分明的绿化养护管理考核机制,把精细化管理落到了实处。

第三篇:新乐省级园林城市创建

新乐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技术申报

绿水灵都妆毓秀 羲皇圣里凌云烟

这里是中华始祖伏羲开天明道之地,自古有“羲皇圣里”之称;

这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台,以“四最 ”、“四奇”享誉全国;

这里是历史名人辈出的文化之邸,遗迹,见证他岁月的洗礼;

这里就是上古冀州之城——新乐市。

穿越5000年时间长河,一度作为河北省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市之一的新乐,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激越跳动在发展变化的潮端。

新乐市位于河北石家庄北部,总面积525平方公里,总人口50.3万;城市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4万。2009年被列为省财政直管市。是石家庄市“十二五”规划的空港城市、中等城市、省会北部次中心城市。

如今的新乐,经济与社会建设比翼齐飞,百姓富裕与环境保护建设共同推进。

一座绿色的园林化生态之城正在燕赵大地崭新崛起。

新乐市委、市政府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真正将绿色打造成城市主打色。新乐市绿地率达到31.6%,绿化覆盖率达到3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目前,已栽植各种乔灌木10.7万株,各项创建工作全面铺开并稳步推进。

高位推进 全员发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始终把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工程,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着力打造生态型、休闲型、现代化的园林新城。并研究、制定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聘请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新乐市绿地系统规划》,成立了市委书记亲自挂帅的创建指挥部,各单位、部门 根据分工,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创建工作。划定了市区绿线、蓝线,通过规划局网站和规划展馆面向社会公布,同时建立健全了市区绿线管理、蓝线管理、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养护管理、绿化公示、古树名木保护、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绿色图章”等园林绿化管理制度,推动了园林绿化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了园林绿化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动态化监管,近三年以来未发生破坏园林绿化事件。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城市紫线,并严格实施。为提高创园工作的影响力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标语、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媒介进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积极开展市树、市花评选、“发现新乐之美”为主题的摄影大赛、义务植树等活动。

科学规划 统筹建设

建设的关键在规划。为确保创建的规范与科学性,市委、市政府做到统筹全盘、兼顾长远、超前考虑开展规划。

依托南水北调、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等建设3条防护带;围绕城区道路建设三纵两横景观廊道;均匀分布、精心建设8个规模公园、游园,达到“500米见园、300米见绿“的要求。公园建设中注重品位,功能与景观 并重,历史与现代并存。打造集历史文化、休闲娱乐、景观观赏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伏羲公园;体现”产业、旅游、生态“叠加效应的700亩动漫公园;为凸显城市绿肺功能,新乐市还着手建造了高架桥森林公园和西环公园。公园中乔灌木种类繁多,花、草、乔、木有机配合,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得益彰;合理规划园区减灾避险场所,达到国家制定标准。致力于把新乐打造成为绿色氧吧,生态之都。年空气污染小于100的天数为≥310天。

精心打造 共同呵护

在绿化建设中,全市立足山水相依,城乡结合的自然风貌,采取开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植绿、大树进城,加快公共绿地建设和单位庭院绿化结合、基地绿化与广场公园绿化相结合等灵活多样形式,恰当运用现代造园手法,积极打造示范园林景观。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70%,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2%。

编制完成了《绿廊绿道规划》,无繁路绿廊绿道全长5公里,两侧平均宽度30米,工程投资约1850万元。工程严格按照《河北省城镇绿廊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的设计规范,高标准进行设计、建设。

为形成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全员贡献深厚氛围,在城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开展创建绿化达标活动,实现市级以上园林式单位占城区单位总数的40%以上,省级园林式单位所占比例≥10%。

结合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开展群众性植绿、管绿、护绿,鼓励居民在家庭阳台、室内外养花,不断扩大绿化空间和范围,使居住区绿地率达到30%,市级以上园林式居住区比例≥40%,其中省级园林式居住区所占比例≥10%。新建居住区绿地率≥30%。

配套跟进 确保实效

为巩固创建效果,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园林品位。

扩大城区道路建设。城市道路完好率≥90%。按照市区总体规划,建成2条省级园林街道,拓展了市区发展空间,道路绿化普及率为≥95%,绿化达标率≥80%。林荫路推广率≥50%;林荫停车场推广率≥50%;主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

积极实施市区亮化美化工程。全县更换安装各类各式路灯 800多盏,主次干道亮灯率≥95%,建成照明集中控制系统,县城功能照明和政府投资的公益性景观照明集中控制覆盖率≥85%。编制并且实施《城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保证了城市环境的整洁、美观,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力的整治。广告位的停放与标识整齐规范,杜绝小广告张贴,从源头切断了“城市牛皮癣”的滋生。环境卫生设施配置合理,运营良好。实行环卫保洁“三扫全保制”,主干道垃圾落地时间不超过30分钟,保持城市整、洁、美。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和分类处理,无害化处理率为?%。

加快污水处理等公共事业建设。投资?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9%。处理水质达到A级标准,污水处理费收缴率≥90%。燃气普及率≥95%。完成了政府规定的供热计量改造及收费目标?。

加大了城区网络供水建设工程强度,完成了水污染处理工程,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城市雨水排涝系统进行提升改造,合理疏排,综合利用。实施雨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新建、改建道路全部实施雨污分流。地表水水质达到IV类以上。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案件按时结案率≥80%。

城区现有洒水车3辆,铲车1辆,垃圾拉运车5辆,清运车3辆,造型垃圾桶600个,万人拥有公厕?个。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提高了新乐市的品位,改善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投资环境,使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新乐,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留恋于今天的新乐市区,你会发现,这里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这里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画中的现代化园林城市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勤劳质朴的新乐人民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众志成城,正以百倍的信心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昂首阔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榆林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榆林实验小学创建市级园林单位实施方案 根据榆林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创建绿色校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园”的意义。倡导“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绿色校园建设理念,优化育人环境,弘扬绿色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我校良性持续发展。通过“创园”活动,将我校打造成一所环境清洁优美,教学规范化,富有特色的实验学校。

二、组织领导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教务处、办公室、安保室、大队部、总务处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创建绿色校园领导小组。形成多角度、多侧面的创园氛围。

三、工作重点

1、宣传“创园”的目的意义,普及“创园”知识。

2、教育学生爱护园林,美化环境,严禁学生的破坏行为。3制定长期护园管理制度。

4、动员师生利用多种形式打造绿色校园,为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做贡献。

四、工作措施

1、利用板报、橱窗、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家长会、校报、张贴横幅等多种形式宣传创园的目的意义、普及创园知识,提高师生的绿化环保意识。

2、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各班班级卫生管理办法,小学生在家、在校、在社会文明行为43条,人人从身边做起,养成不乱丢乱扔垃圾的好习惯。通过填写德育通知单,注重学生的过程管理,加大监督考核力度,使环境教育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3、划分环境清洁保护区,做到班班有绿化场地,有责任区域。责任到班,责任到人。

4、建立红领巾环境监督岗,设立班级爱绿护绿环“保小卫士”组织,总务处负责安排“环保小卫士”轮流值勤,定期地对全校环境进行监督,值周领导周周检查的制度,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班级每周流动红旗的评比。

5、利用综合课,将环境教育渗透在教学中。

6、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绿色理念渗入孩子心田。开展“弯弯腰行动”和文明班级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要通过把绿色带入教室,开展栽上一盆花,增添一点绿的活动,引导学生投身“创园”实际活动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每班至少要摆放8盆花草;教师办公室摆放花草不少于10盆。

7、广泛开展家庭互动活动,引导学生不但自己要做“创园”环保小标兵,还要带动家庭开展环保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优势,小手拉大手,让环保意识真正深入家庭,深入人心。

五、改善办学条件,拓展绿色人文空间

2008年暑假,我们将走廊楼梯全部粉刷。2009年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投资8万多元,将校园陈旧的墙壁标牌换掉,布置了新内容,现在我们的校园是每个墙面会说话,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2010年利用暑假翻修、硬化了破损的校园,地面让我们的校园焕然一新。2011年暑假我们还将水泥操场返修,改为塑胶操场,将校舍内外全部粉刷,改善办学环境。2012年根据创园办的精神指示:确保清理整治后的校园空地上植树建绿,做到无寸土裸露,不能种花种草的死角硬化地上要摆放花草盆景。力争达到校园绿地率30%以上。

绿化校园,美化环境,营造环保、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惠民工程,是我们每一位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紧紧抓住市“创园”契机,力争创建一流的育人环境,为市“创园”做贡献。

榆林实验小学创园办

2012年5月15日

第五篇: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情况

2009年,是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考核验收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各责任单位共同努力下,我市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据统计,截至目前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007年底的27.44%增加到36.13%,建成区绿地率从24.16%增加到3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7.05平方米增加到11.36平方米。建成区燃气普及率达99.22%,市区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62台,市区公交出行比率达到21.2%,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和城市道路亮灯率均达到99%,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29平方米,用水普及率达98.75%,水质综合合格率100%,道路机扫率达到22.37%,万人拥有公厕6.3座,城区生活垃圾处置率达到了92%,污水处理率达到了89.62%。现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园林绿化建设实现预定目标

全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任务,加大投入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预定的成效。

(一)公园建设方面。近几年,我市严格按照《公园设计规范》要求,因地制宜,加快了公园建设步伐,围绕园林文化和植物造景两大重点,相继建成了南方植物园、凤鸣公园、江湖公园、古运公园、太清湖公园、翠竹谷、陶然百草园、文化长廊、科技生态绿地9处精品园林,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成为文化建园与艺术造景的典范,带动了园林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粗放绿化向园林创作观念的转变。

在建设中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地被、花、草合理搭配,突出生态优先原则,绿化面积占陆地总面积70%以上。通过邀请知名专家进行指导,招标选择绿化施工企业,公园建设维护管理达到较高水平。

(二)绿化工程及公共绿地建设方面。自2005年以来,年均增加公共绿地150万平方米以上,仅2006年就增加公共绿地面积37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我市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0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36平方米,共建成游园45个,广场16个,街头绿地106处,总面积达360万平方米。今年以来,台儿庄区完成绿化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六路六景”工程,新增绿地37.43万平方米;山亭区突出做好“绘、透、布、铺、增、造”六字“筑绿”文章,全方位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市中区东湖公园完成绿化投资4000余万元,栽植乔木1.2万棵,花灌木50余万株;市建委投资1600余万元对东城区光明路、文化路及五岔路口等道路接点和城区出入口绿化环境进行高标准完善提升;薛城区投入600余万完成道路绿化改造,沿河公园大幅增加绿量,栽植大型树木5000余棵,花灌木20余万株;高新区重点抓好科技生态绿地建设;峄城区仙坛苑广场北扩、承水河公园延伸绿化、中兴大道绿化等工程可增加绿化面积40余万平方米。

(三)道路绿化建设方面。近年来,我们坚持“建路必植绿”的原则,道路与绿化同步规划、同步施工,道路修到哪里,行道树就栽到哪里,绿化带就建到哪里。同时,实施了“绿色通道”和“园林绿化景观”建设,拆除城区间连接道路两侧的建筑物以及城区道路两侧的围墙,建设高标准绿地,拓展了城市绿化空间,显著改善了城市环境。截至目前,市区主干道绿化覆盖面积301万平方米,道路绿化覆盖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41.24%。

同时,按照“绿色通道”规划要求,对城区主干道按照规划控制绿线范围宽度,拆除院墙,使城市道路每侧绿化带宽度建设为15-50米,逐步将城市道路绿地与单位庭院绿地融为一体,形成开敞式的园林景观大道。目前,全市城区主要道路90余条,长度643公里,道路面积1272万平方米,绿地面积372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符合规范,绿地率和达标率分别达到29.3%和81.9%,市区主干道绿地面积达301万平方米,形成了以光明大道、解放路、府前路、金光路、永兴路为代表的林荫路系统。通透、开放的道路景观,不但增加了道路绿地,而且通过增加园林小品和亭榭、完善各种休息休憩设施,拓展了居民休闲空间,为居民提供更多休闲场所。

(四)花园式单位(小区)创建及拆墙透绿方面。近几年我市积极开展“花园式单位(小区)”评选活动,每年对绿化建设效果好的小区进行命名表彰。目前新建居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旧居住区改造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25%以上。已建成花园式小区57个(其中省级花园式小区9个),市级以上绿色社区28个,花园式小区及绿色社区占居住区总数的50.8%。市区543个单位中获得省、市级“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的有214个(其中省级31个),占单位总数的39.4%。市区主干道沿街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中,90%以上实施了拆墙透绿、拆墙见绿,将单位庭院绿化与道路绿化融为一体,极大扩展了城市绿化空间。目前,山亭府前路等主干道9 3%以上的单位已拆墙见绿,新城各单位不设围墙或拆除围墙后,将庭院绿化与道路绿化融为一体,极大的扩展了城市绿化空间。

(五)生产绿地建设方面。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绿化苗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几年,市区园林生产绿地发展迅速,为保证我市园林绿化用苗,先后建设了涛滔花木基地、枣庄第一苗圃、汇泉苗圃、榴园花木城、市园林处苗圃等一批较大规模苗圃,并形成生产绿地苗木培育主要以乡土树种和引种驯化基地的有机结合。目前,市区已建设生产绿地2.87平方公里,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的2.7%,苗木自给率达80.1%以上。

二、创建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多渠道增加绿化资金投入。在创建工作过程中,各区从实际出发,采取合作共赢、企业垫资、市场化运作等方式缓解绿化资金压力,努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2006-2008年市区两级共投入绿化资金12.05亿元。特别今年以来,加大投资力度,经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市区共投入绿化资金3.43亿元,其中,市中区6600万元,薛城区5500万元,台儿庄1930万元,高新区4100万元,山亭区2343万元,峄城区8063万元,市建委5800万元,为各项绿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台儿庄区今年依靠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700余万元,完成园区中心路基础绿化建设;山亭区府前东路、薛城沿河公园、市中区长江路等绿化工程采取同样措施,顺利完成了绿化建设。

(二)认真履行单位创建责任。各责任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制定方案、落实任务、明确责任,积极投身到创园工作中,并根据各单位的职能做好各自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市委宣传部一直对创园工作给予支持,枣庄电视台专门开设了专题,枣庄日报开辟了创园宣传专栏,枣庄广播电台及时播放有关创园工作内容,大型督导三家媒体记者全程跟踪报道。市交通局在市中区434辆出租车上安装电子屏幕,24小时不间歇地播放创园宣传口号。市林业局完成了新城大环境绿化和各区大环境绿化,新城基本消灭荒山,完成造林1250亩。同时注重滨湖湿地、运河湿地、蟠龙河湿地等生态湿地保护和森林公园建设,建成森林公园6处。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城市绿化管理列入城市管理上水平竞赛活动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把户外广告的审批关,抓好“门前五包”,集中清理“两占”,整治“四乱”,提升管理水平。

(三)注重部门协作,确保创园工作协调发展。我们坚持创建园林城市一盘棋思想,注重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设部门履行牵头职能,认真组织园林绿化项目建设;发改部门在投资安排和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财政部门及时保障落实建设资金;规划部门严格按照规定的绿地指标进行审批、把关,切实加强监督;环保部门结合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积极组织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管部门加强城管综合执法,会同园林监察队严查侵绿毁绿行为;文化部门切实加强文物古迹保护;水务部门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精心组织实施河道两侧绿化工程;林业部门大力开展生态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积极引导和组织群众参与创建园林城市工作。

(四)加大创园工作宣传力度。我们利用多种有效形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宣传活动。一是在报纸、电台、电视栏目上开设专栏,做到了报纸上有文、电台里有声、电视上有影,叫响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共建美好家园”的口号。二是编印《创园简报》寄送省建设厅有关领导,分送市五大班子领导,市直各部门,各区(市)政府负责人,让各级领导更多的了解我市城市绿化工作情况,支持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积极反馈创城信息,促进各区、各单位的交流。三是在重要地段设置广告牌,在主要交通线路公交车、出租车上播放创园宣传片、宣传口号,利用广场大屏幕、银行等公共营业场所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创园宣传口号,使宣传活动立起来、动起来。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全市上下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纷纷加入到创建园林城市活动中来。

(五)开展活动,为创园提供良好文化氛围。仅今年我们就先后组织开展了 “绿染城市,绿进社区”春季绿化集中活动、“创园杯”摄影征文大赛、单位(小区)庭院绿化达标、绿化景观道路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爱绿意识。编辑出版了《山东园林》(枣庄专刊)、《枣庄风景园林》、《枣庄古树名木》等融研究成果和档案资料于一体的著作。这些活动的开展和书籍的出版,深化了园林绿化的内涵,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创园工作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能力合作。目前我市创园社会各级各部门参与度不高,有些部门认为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责任,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导致创园工作进展不平衡。

二是有的项目建设质量不高,精品和亮点少。虽然我市三大绿化指标达到省级园林城市要求,但是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精品工程少,给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少。还有一些工程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特别是迎检路线综合环境很差,没有达到预期要求。

三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存在严重的重建轻管现象,管理水平较低,精放式管理方式仍然没有改变,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整体绿化效果差。

四是全民创园的氛围不浓。宣传力度不大,没有充分发挥各种宣传手段的重要作用,社会知晓率不高,没有形成全民参与、支持创园的良好氛围。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个别单位认识不高,一些责任单位对任务等靠要,信心不足,措施不力,实施不到位。

四、下步工作要求

现在全省17市中,只有德州、滨州、枣庄和荷泽4个市不是省级园林城市,其他13市全部为省级或国家级园林城市。今年这4个市同时申报省级园林城市,省里只能通过1-2个城市。就目前的形势看,我市各项指标虽然达到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也有自己的特点,但与其他3市相比、对照省级园林城市标准来看,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形势相当严峻,现在只有不到10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创园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会后我们必须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在下步工作中突出抓好以下工作,确保实现创建省级园林目标,为明年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1、进一步提高认识,迅速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统一部署上来,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市一盘棋思想,不断加大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加强宣传发动,广泛深入发动群众,根据这次任务分工,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严格责任追究,迅速掀起奋力冲刺的新高潮。要将创建园林城市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迎检路线,这是我市形象的集中展示,要对路线实施全方位的综合整治,不仅搞好绿化,还要对硬化、净化、美化等同时整治,做到整治一片、巩固一片,提升一片,使城市整体形象有一个新的改观。

2、加强绿化养护管理。加大绿化后期养护管理力度,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标准,重点加强苗木肥水的管理,确保苗木成活率和长势良好。认真做好病虫害防治、绿地杂草杂物清除、环境卫生保洁、苗木修剪等常规养护管理工作,在确保绿量的基础上,提高养护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

3、营造良好宣传氛围。要动员一切可能利用的力量,利用新闻媒体、公益广告、宣传横幅、公交车、出租车体广告以及宣传栏、宣传海报等手段,集中搞好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尽知的要求,切实提高创园工作社会知晓率。

4、认真做好创园补充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按照创建标准,进一步充实完善创园资料。抓紧完成创建补充资料汇编、宣传画册、电视宣传片制作等工作。

现在任务已经明确,要利用最后的冲刺阶段,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要以必胜的信念、创新的举措、过硬的作风,确保实现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

关于2008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情况的通报

永定、武陵源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驻张有关单位:

2008年,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精品的总目标,强化措施,加强督导,狠抓落实,扎实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城市绿量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8年12月中旬,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考核组对2008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责任单位进行了考核。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创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08年,市城区绿量增长迅速。全年园林绿化总投资达6480万元,新增各类绿地25.3万㎡,完成目标任务的115%,城市绿地总量达676.4万㎡,绿地率达32.9%,绿化覆盖率达38%,人均公共绿地达7.4㎡。

(一)城市重点工程绿化基本完成。市城区共完成公共绿地建设项目9个,新建公共绿地9.1万㎡,完成目标任务的151%,人均增长公共绿地0.2㎡。其中,市中心城区“四路”沿线烈士陵园门前小游园7000㎡、东门桥周边小游园16753㎡、市一中对面小游园3667㎡、市人大常委会西侧小游园5183㎡、常张高速下线出口小游园4027㎡,大庸西路小游园1200 ㎡,南庄坪小游园150 ㎡,黄龙洞生态广场50000 ㎡,宝峰桥小游园3000㎡。城市绿地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二)道路绿化体系进一步完善。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积极组织道路绿化配套建设,做到绿随路建。大庸中路、解放路、教场路完成改扩建工程,提质改造道路绿地1.5万㎡;黄龙洞公路实施道路绿化建设,新增绿地0.3万㎡;八达路、贸易路、滨河路三条在建道路已完成绿化方案设计。到目前,市城区35条城市道路拥有绿地面积45.2万㎡,道路绿化状况有了较大改观。同时,全年新增永定城区“四路”、大庸桥公园两处绿地养护面积27.5万㎡。迄今,市城区绿地养护总面积达47.75万㎡,实现了城市公共部位绿地养护的全面接管。

(三)“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小区”创建成效明显。市城区新增庭院附属绿地面积4.8万㎡,其中单位庭院附属绿地2.6万㎡,居住区绿地2.2万㎡。创建达标“园林式单位”7家,其中专家村宾馆、武陵源国际度假酒店、市征稽处、市人民银行、市地税局创建达标省级“园林式单位”,永定区西溪坪街道办事处、武陵源银源山庄创建达标市级“园林式单位”。创建达标“园林式居住小区”1家,即永定区财政局宿舍。目前,市城区“园林式单位”总计136家,占有独立庭院单位比例的52%,超省标7个百分点;“园林式居住小区”总计30家,占居住小区总量的76%,超省标31个百分点。庭院绿化环境和城市人居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四)城市大园林建设步伐加快。一是实施环城林带建设。通过开展“城市绿化周”、“保护母亲河”活动,在城市近郊辟建小湾、一线天、子午台、双峡四个义务植树基地,绿化造林585亩;城市第一道山脊线可视范围内裸露山体基本消除,实现了城市周边林带景观的闭合。管养城市段铁路沿线防护绿地22.6公里,新建绿地3000㎡。二是加强溪河库绿化治理。市中心城区澧水河防洪堤工程大庸桥、永定、南庄坪三个片区已完成绿化配建任务,新建绿地8万㎡;黄沙泉水库加强水域环境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完成护坡绿化7100㎡。

(五)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配套工作进一步加强。三望坡生活垃圾处理场配套设备投入运营,日处理能力达300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超省标40%;加强监管,控制扬尘,禁止渣土、垃圾露天堆放,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330天,超省标110天。高标准完成大庸中路、大庸西路、张家界火车站广场、子午路一期、张清公路城区段的路灯改造任务,城市主干道路灯装置率、照明率达100%,超省标2个百分点;新装巷道路灯75盏,架设线路3650m,城区巷道亮灯率达96%。维修市政道路50811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0.97㎡,超省标近3㎡。改造升级城市交通工具,完成280台出租车更新换代,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9.75标台,超省标0.75标台。提高机械清扫工具出勤率,城市道路机械清扫面积达51.3万㎡,机械清扫率达40%。城市排污处理能力逐步增强,杨家溪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建设,索溪峪污水处理厂(二期)、野猫峪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已完成勘测设计,预计2009年底可完工。

(六)地方园林文化日益浓厚。加强对市中心城区苏维埃纪念馆、普光寺、老院子、秀华山馆、崇文塔、土家风情园等文物单位的保护,实施原址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积极打造民族文化产品,举办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建成了民族文化演艺中心。市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已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运用民族建筑符号,全面实施市中心城区“四路”沿线临街建筑“穿衣戴帽”工程,目前市民政局、市交通局等单位已完成“穿衣戴帽”工程,城市民族风貌正在形成。推动城市“一街一景,一路一貌”建设进程,地方乡土绿化树种驯化栽培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果。经驯化培育和科研试验,小花木荷、冬青、钩粟、鹿角杜鹃、七叶树、红豆树等六种乡土植物分别适合城市街道、公园、庭院等种植环境,并启动了成果应用推广工作,为打造地方特色园林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二、创建责任单位履职尽责情况

武陵源区以城市广场和道路绿化建设为突破口,结合旅游区实际狠抓建绿增绿工作,高质量打造黄龙洞生态广场等园林景观,新增城市绿地5.56万㎡,完成目标任务的139%。永定区开展了以官黎坪为重点的城市环境整治工作,拆除杂乱广告牌、棚户点89处,摊位168个,规范洗车场18处。市建设部门精心组织市中心城区“六路四桥”等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对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督查和指导;严格实施项目绿化方案评审制度,严格竣工验收程序,严把项目验收关。市规划部门切实加大控违拆违力度,拆除各类违法违章建筑5万㎡;严格依法依规审批建设用地项目50个,从源头把住项目绿化用地关口。张家界电业局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大力实施电网建设,保障城市照明;拆除机关庭院围墙,组织拆围建(透)绿,新建绿地3000

㎡。市人民银行、市地税局克服资金困难,打造庭院景观,创建达标省级“园林式单位”。市房管、旅游、教育、卫生等行业管理部门积极发挥行业优势,有效开展行业创建活动,整体推进创建工作。张家界日报社、张家界电视台及时报道创建工作动态,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总的来看,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创建工作开展不平衡。永定区创建办督查督导力度不够,回龙观公园游道、亭阁等设施未配套,无事溪北面坡地未绿化,“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小区”创建只完成2家。市园林维护管理部门对城市公共绿地养护有待进一步加强,已建成的助农路、岗东路绿地毁损严重,无事溪公共绿地被菜地侵占现象时有发生,已建成的游园设施不同程度地遭到毁损。二是绿化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受资金制约,2008年初明确的宝塔岗公园等城市绿化重点项目未能开工建设。三是极少数单位对创建工作消极应付。市广电局作为窗口单位,没有很好落实创建责任,庭院绿化没有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建成。市银监分局未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未制定实施方案,对银行业创建责任单位督导不力,没有完成创建任务。对于这些问题,在今后创建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对27家创建责任单位的考核结果

(一)优秀单位(4家):武陵源区政府、张家界电业局、市建设局、市人民银行。

(二)合格单位(21家):永定区政府、市经投集团公司、市水利局、市规划局、市林业局、市教育局、市房管局、市旅游局、市环保局、市文化局、市土地储备中心、市地税局、广铁集团张家界工务段、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科技局、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吉大张家界校区、市政府金融证券办、张家界日报社、张家界电视台。

(三)不合格单位(2家):市广电局、市银监分局。

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张办〔2008〕26号文件规定,对武陵源区政府等4家优秀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市广电局等2家不合格单位予以通报批评,由组织、人事和监察部门按有关规定兑现奖惩。

下载肥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技术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肥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技术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汇报材料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汇报材料 为落实县委、县政府‚三城联创‛工作,我们积极行动,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我们的工作做一简单汇报: 《洪洞县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已全......

    华池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计划

    华池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计划 (讨论稿) 华池县园林局 (2011年8月) 为加快我县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确保2015年华池县区达到省级园林城市建设标准,根据《甘肃省园林城市标准》和《......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表态发言

    文章标题: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表态发言瞄准目标扎实工作掀起园林城市建设新高潮(2008年2月1日)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年是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的关键性一年,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职能部......

    青田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方案

    青田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方案 为加快我县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生态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城市绿化条例》、《浙江省城市绿化......

    关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情况汇报

    关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情况汇报自2008年我县提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紧紧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目标,积极开展各......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研究

    **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研究创建园林城市不仅是优化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民生需求,也是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2011年10月,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合城市委、市政府 (2005年10月12日) 今天,省考评组的各位资深专家来到合城,就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进行评估验收,这是我们接受专家点拨指教、改......

    局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汇报1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领导小组的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开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