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研究
创建园林城市不仅是优化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民生需求,也是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2011年10月,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在内的“四城同创”的决策部署,明确到2013
年底创建成省级园林城市。
一、园林城市创建的基础条件
1、城区园林绿化现状。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城市园林绿化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园林绿化管理为重点,以“规范化、标准化、整洁化、舒适化”为目标,积极做好城区“建绿、扩绿、补绿、透绿”工作,努力打造宜居环境。到2012年底,建有公共绿地71处229公顷、居住区132个绿化261公顷、单位绿化138处120公顷、道路绿化50条73公顷、防护绿地23处147公顷、生产绿地7处49公顷,拥有大型公共绿地10处、游园25个、景观道路11条、滨河绿化6条,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达971公顷,绿地率达36.63%,绿化覆盖率达40.4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9.01平方米。
2、创建工作五大优势。一是拥有多河绕城的生态环境。**地处长江三角洲,江苏省苏中平原南部,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如泰运河、两泰官河和羌溪河构成了城区的水网骨架,内外两圈护城河宛如环绕老城区的两条生态圈,形成了“路路见水、处处见绿”的城市视觉景观;中心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良好,达到国家二级(优良)标准以上的天数占全年比例超过92%,达335天以上;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保持在99%以上,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审批率、“三同时”均为100%。二是拥有量质兼备的城市绿化。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开展
“四城同创”以来,城市园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中心城区先后实施了国庆东路、济川路、文昌路、阳江路、镇海路、澄江路、江平路、延令路、通江路、鼓楼南路、文江路、仙鹤湾风光带、**公园、银杏公园、羌溪河滨公园、西郊风景区、鼓楼广场、济川路与阳江路绿地、文江路与文昌路绿地、镇海路西侧、镇海路与文昌路绿地等一大批绿化重点工程,加之内外环城河、羽惠河、北湾河、朱庄河、公元支沟、张立中沟等城区沿河以及重点单位、庭院绿化等工程,年均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而且提升了绿化档次和绿化品位,从不同侧面彰显了**特色,先后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百强县(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等荣誉称号。三是拥有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置县始于五代南唐升元元年(937),寓意“国泰民安、百业兴旺”,是吴、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因此而带来的文化积淀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其历史遗迹、人文资源和传统民间艺术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呈现出异彩纷呈、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色。目前城区内遗留多处文物古迹,如省级文物襟江书院及四体千字文石刻、老市政府所在地的民国建筑群,市级文物庆云寺、鲲化阁、奎文阁、孔庙、法轮塔等,座落于城区内大大小小的文物古迹,以及新建的体育中心、规划展示馆、博物馆、名人馆、图书馆等重点工程,构成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为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拥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作为长三角区域城市,与苏南仅一江之隔,区位优势独特。素有“银杏之乡”、“教育之乡”和“建筑之乡”的美誉,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和长江走廊上的一座新兴滨江工贸城市。全市上下紧抓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新机遇,突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企业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快速转变,以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资源开发、深度加工、高效利用、循环发展的新路子,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85%,除磷脱氮项目已经正常运行,并保持日处理3万吨的运行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达到100%;城市管道天然气及液化气普及率达到95%。五是拥有独具特色的本土树种。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号称活化石。而**素有“银杏之乡”的美誉,建有银杏主题公园、国庆东路银杏大道,银杏树已经成为全市住宅庭院家前屋后普遍种植的植物之一。环城河、羽惠河、羌溪河滨公园、仙鹤湾风光带垂柳柔条拂水,弄绿搓黄。枫杨、刺槐、女贞、苦楝、臭椿、榆树、栾树、朴树、皂荚、棠梨、乌桕及腊梅、桃花、枇杷等本土树种,在点缀园林、美化环境方面效果明显,从而构建了独具本土特色的绿化体系和四季分明的季相景观。
二、创建园林城市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市整体联动,大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始终把创建园林城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精心组织部署,强化宣传发动,全市上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整体联动,形成了领导重视、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
1、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指挥部,市委书记任总顾问,市长任总指挥,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任副指挥,市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在市住建局设立创建园林城市办公室,有力促进了创建工作的落实和开展。认真制定了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目标责任体系,并逐项逐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2011
年12月,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动员会;2012年2月,又召开了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主题的城市绿化工作会议。同时分别与各相关部门签订了绿化目标与创建工作责任状,各创建单位和居住区向市政府递交了完成目标任务承诺书。指挥部定期召开成员会议,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严格检查考核,促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2、部门协作到位。坚持创建园林城市一盘棋思想,注重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宣传部统筹宣传工作,营造浓厚氛围;监察局强化效能监察,加大督察力度;住建局履行牵头职能,认真组织园林绿化项目建设;发改委在投资安排和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财政局及时保障落实建设资金;规划局严格按照规定的绿地指标进行审批、把关,切实加强监督;环保局结合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积极组织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管局加强城管综合执法,会同园林处严查侵绿毁绿行为;文广新局切实加强文物古迹保护;水务局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精心组织实施河道两侧绿化工程;林业部门大力开展生态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积极引导和组织群众参与创建园林城市工作。
3、宣传发动到位。强化宣传,广泛发动,形成了全社会力量参与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良好格局。一是开展多层面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载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分别在报纸、电台、电视、政府网站等开设专版、专栏,重点宣传创建园林城市的重大意义,宣传园林绿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市民和社会各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宣传相关部门创建进展情况和动态。二是实施多途径引导。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宣传周”等活动,抓住“3·12”义务植树节的有利时机,深入开展绿化宣传活动,及时编印发放创建园林城市宣传手册和绿化知识普及宣传单,设立绿化宣传灯箱和过街横幅,定期编发《创园简报》。三是进行多方位发动。组织开展市区家庭庭院绿化和家庭养花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爱绿意识。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012年市区近22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
4、资金投入到位。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建绿、护绿、爱绿工程和环境综合整治。以政府投入为主,精心组织实施公共绿地、道路绿地、滨河绿地和环境整治工程。以严格执行“绿色图章制度”为抓手,确保各开发公司和各新、扩、改建单位在项目开发建设中留足绿化用地。市财政在年度资金安排中保证足够的资金用于绿化建设和养护,2011年和2012年的城市绿化工作,全市分别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1亿元
(不含拆迁费用)。
(二)科学编制规划,严格贯彻执行,精心打造碧水蓝天的园林城市特色。
按照加快建设“人文、大气、生态、宜居”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城市绿地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统筹,绿地系统与水系、道路系统相统筹,现有景点景区与未来发展的景点景区相统筹的“三统筹”原则,于2012年编制完成了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
-2020)。新规划以市域生态资源为基础,既着重突出**历史悠久、名胜众多、人杰地灵的浓厚文化底蕴,又综合考虑**水系发达的环境风貌、城市格局和发展空间,更赋予**大开放、大开发、现代化的滨江城市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示了不远的将来**“碧水蓝天、绿色环保”的崭新形象。
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不断加快我市特色化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对市区主次干道、街景及新建小区的绿化规划设计,组织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力求出精品。对于老城区和新区绿化的规划设计,注重讲究城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城市风光相互交融,力求既能体现特色鲜明、气势恢弘的新城风格,又能彰显生态自然、古朴雅致的古城魅力。目前整个市区初步形成了“绿树成荫,小区有景,城园相融,绿水相间,绿与城市协调相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环境。随着新规划的进一步实施以及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深入开展,**将更能全面展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城更美、居更佳的现代园林城市形象。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绿化建设,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整体形象。
在推进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的过程中,坚持咬定创建目标,细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绿化重点工程,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明显改善。2011年以来,全市新增各类绿地面积90多万平方米。
1、全面加快公共绿地建设步伐。按照调整后的绿地系统规划,突出质量的提高和特色的体现,着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公共绿地体系。在每年绿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根据“创园”目标要求,自去年下半年起,在市国土部门进行土地权属确认、规划部门编制项目地块红线图的基础上,共征用、流转610亩集体土地实施绿化建设。其中建设苗圃(公共绿地)6处、街头游园10个、其他公共绿地10处。结合古建筑、古树名木保护,通过拆房建绿、见缝插绿、拆违造绿等办法,近两年共组织实施了16处游园建设,较好地满足了城市居民休憩、观赏及文化娱乐的需求。结合老政府地块改造,在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博物馆、名人馆、规划馆的同时,保留原有的古树、大树,高品位实施周边绿化,为**市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
2、大力加强道路特色绿化建设。加强对重点道路绿化的规划和实施,确保城市主干道绿地面积不少于道路总面积的25%。一是抓要点。注重规划设计,对每一条道路的绿化规划都严格把关,并建立了设计招标制度,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二是培亮点。注重加强主干道与城市出入口绿化景观的协调建设,把出入口的绿化建成城市新亮点,2012年对江平路南延、文昌路路西延、澄江路西延进行拓宽改造和绿化景观改造,建成3条交通快捷、景观优美的景观路。三是提品位。注重品种引进和选择搭配,着力丰富道路变化层次,提高道路绿化标准。四是强特色。注重强化城市主干道的绿化景观效果,目前我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主干道两侧树与花坛、绿地巧妙结合,常绿与落叶、花灌木与色叶树种合理搭配,基本形成了步步见绿、路路有景,景随步换、触景生情的城市道路绿化新格局。
3、精心组织实施滨河及防护林绿化。充分利用市区河网密布的优势,积极开展滨河绿化。根据专家调研意见,对城区驳岸采取栽植悬挂植物等措施进行弱化处理,增添园林设施和游园小路,形成风景带,建成市民休闲场所;分地段和时间段实施如泰运河绿化景观廊道。河道绿化普及率大于90%,水体岸线自然化率大于85%。以南绕城、西过境、阳江路、东立交为依托,各建设30—50米宽的绿化林带,增强城市防护能力。
4、高度重视单位绿化。将单位绿化列入年度考核目标,每年开展达标单位及花园式单位的评比、复核工作,园林式单位建设成效明显。目前,建成区现有各级各类绿化达标单位65家、省级园林式单位10个。各单位在开展庭院绿化的同时,积极进行室内、墙面、屋顶的立体绿化美化,进一步提高了绿化的整体环境效益。
5、广泛开展居住区绿化。对于新建居住区的绿化,坚持科学规范、精心设计,强调大绿量、高品质,突出植物造景,配以乔灌花草,适当点缀小品及休闲设施,形成优美的人性化景观环境。目前**市各级绿化达标居住区达64个,省级园林式居住区3个。对于老小区绿化,认真摸底调查,分期分批进行改造,近年来,共投入4000多万元对全市20个老小区进行了环境改造,老小区的居住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2012年,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64套,建筑面积15972平方米;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19套,建筑面积31268平方米。近五年来新建和改造的居住区绿化基本上全部达标。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庭院绿化评比活动,对庭院及阳台、室内绿化开展较好的家庭给予表彰,也形成了一大批绿化配套、环境优美的庭院绿化居住区。
6、不断扩大生产绿地规模。通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市区林木花卉基地不断涌现,全市现有苗圃(生产绿地)总面积
49公顷。在积极抓好苗木基地建设、提高苗木补给率的同时,注重加强园林绿化植物引种、育种工作,不断培育和生产适应本地区自然条件,特性、抗性优良的品种,以满足城市绿化的需要。
(四)健全规章制度,强化依法治绿,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我市坚持一手抓绿化工程建设,一手抓绿化管理养护,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绿化建设成果。
1、强化制度管理。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和《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颁布了《**市城市绿化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加强绿色图章制度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配套文件,为加强城市绿化保护的监督、执法和巩固绿化成果提供了制度保证。
2、强化日常养护管理。制定、完善了养护规范、养护标准和考核细则,注重长效管理,加强指导监督。园林部门先后成立了专业的绿化监察和绿化管护队伍,加强巡查道路绿化和公共绿化。加强对绿化养护管理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管护单位、管护人的经济效益挂钩,强化了养护管理责任。积极探索绿化管护竞争上岗和分片承包负责制,在城市各主干道和景点对绿化养护管理实行公开招标,按照“定人、定路段、定标准、定责任”的原则,实行道路、景点绿化管护责任包保制,既节省了管护成本,又提高了管护质量。
3、强化绿化行业管理。严格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规范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保证绿化工程质量。目前,全市有园林绿化三级资质企业19家。高度重视园林绿化专题研究,有效解决绿化生产和日常养护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强化绿化执法管理。进一步规范申请占用绿地、砍伐树木的审批工作,努力从源头上控制侵绿、毁绿现象。市城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能,加强巡查监督,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群众的投诉举报,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定程序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坚决杜绝擅自侵占、破坏城市绿地和擅自砍伐城市树木的行为。
(五)注重景观保护,改善环境质量,努力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高度重视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切实加强环境质量管理,务求**在建设中更加美丽,在保护中不断更新,在延续中加快发展。
1、注重文物古迹保护。主要突出“三大保护主题”:一是“具沿江水乡之风韵”。突出**水网肌理横平竖直、水路纵横的独特城市格局以及城水相融的空间形态,加强仙鹤湾风光带及羌溪河滨公园的建设,以及环城河、如泰运河沿河绿化建设。二是“集明清古迹之佳构”。突出**现有的明清建筑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开展了鲲化池、奎文阁、法轮塔、古三井、襟江书院等明、清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三是“显吴楚文化之奇丽”。突出**历史上丰富的文化积淀,修复、新建和开放了朱东润故居、革命历烈士纪念堂、中安轮纪念馆、庆云寺、城隍庙等。
2、注重古树名木保护。我们组织力量对市区的古树名木进行全面的普查登记,建立完整的古树名木档案;按照省统一标准设立古树名木保护牌,明确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单位和管护措施;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和对濒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作;严格执法管理,有效杜绝破坏行为的发生。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古树达1277棵,其中千年以上的2棵。
3、注重城市环境保护。我们坚持把改善环境质量、优化人居环境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精心组织实施“碧水工程”。近3年来,累计投入100多亿元用于市政、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日处理能力350吨的垃圾焚烧供热项目,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累计超过3.8万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8%;加快河道整治,实施疏浚、截污、清淤等工程,目前市区主要河道已初步清除劣五类水体。二是精心组织实施“蓝天工程”。加快大气污染治理步伐,加强清洁能源区和烟尘控制区建设,组织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专项整治,加强城市建筑施工扬尘管理,目前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9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243天。三是精心组织实施“宁静工程”。加快噪声达标区建设,切实加强对各类噪声综合治理,扩大机动车禁鸣区域范围,积极开展安静小区创建活动,市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
。四是精心组织开展“市容工程”。加强对市容市貌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户外广告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目前户外广告管理整齐规范,道路、广场卫生清洁,亮化不断完善。
三、创建园林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1、涉及单位多,组织领导需强化。园林城市创建是系统工程,涉及工作部门多、任务重、时间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创建氛围仍然不够浓厚,部门合力不够。一些干部群众对园林绿化的意义,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认识不足,认为创园工作是“面子”工程,是形式主义,对创建工作漠不关心,对布置的工作任务不够够支持,或拖拖拉拉,创建工作的组织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先天不足多,工作措施需强化。创建园林城市,必须具备足够的绿地,需要进行大面积的造绿,但由于建成区可利用土地不足,难以形成规模建设。中心城区绿地分布不均,大面积绿地主要集中在新区,老城区绿地面积小,人口比例大,受空间所限难以有效增加绿化面积。城区出入口绿化、主要道路的街景和小品建设档次偏低,垃圾站点、果皮箱等数量少、标准低,城区霓虹灯、轮廓灯、景观灯毁坏较多。绿地建设未能有效体现**“水、绿交融”的城市特色,尤其是部分沿河岸绿地建设大面积采用硬质铺装,透水性低,沿岸缺乏足够的生态绿地和绿色生活岸线;绿地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表征的载体,是城市文化的外在表现,**历史文化丰富,城市历史人文融入绿地尚显薄弱。
3、毁绿现象多,执法手段需强化。目前,城区占绿损绿毁绿现象和公共绿地设施偷盗、破坏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已建成的街头公共绿地、社区公共绿地、公园绿地被人为践踏的现象随处可见,绿化带内埋坟、焚烧祭祖、管线单位随意在绿化带施工,一些小区草坪绿化带甚至成了停车场。究其原因,除市民护绿爱绿意识不强外,执法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城管部门绿化执法人员偏少,监管手段比较单一,很难与全天候、开放式管理的要求相适应,给绿化管护造成较大压力。
四、推进创建工作的对策措施
1、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形成强大工作合力。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创建园林城市的宣传发动力度,形成全面发动,全民参与的强烈创建氛围,为创建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指挥有力的领导机制、凝聚群众的动员机制、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各方参与的监督机制,形成行为规范、公开透明、运转协调、奖罚分明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树立大局观念,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能和职责,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形成创建工作的整体合力。同时要加强对广大市民的宣传教育,提高整体文明素质和创建意识,做到人人爱绿、护绿、种绿,为创建争作贡献。
2、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大力推进绿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投入,没有大的投入,创建工作进程就受到严重影响,一些硬件建设就很难在预期的时间内达到省级卫生园林城市标准。市财政须统筹考虑,逐年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逐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差等问题。同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吸引增量,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之路。
3、合理绿地景观布局,彰显城市文化内涵。老城区绿地覆盖率较低,用地较为局促,应结合城市拆迁改造,以“均等、合理”为原则,通过建设点式绿地,倡导立体绿化和垂直绿化等手段和措施,增加各类绿地类型面积分布的均匀度。重点围绕历史文化特色特质做文章,深入发掘历史文化底蕴,提高城市生态园林文化品位。以突出区域特点、地方特色为重点,展现“水域、建筑、绿地相应,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呼应”的生态园林城市风貌,彰显自然**历史人文风情,创造出区别于其他县市的有个性的地方精品园林,使园林绿化与城市经济、文化有机融合、交辉映衬。要重点抓住公园、出入口、各街道节点、小游园、沿江风光带等部位实施精品建设。要加强对自然遗产、文物古迹等的保护,在强调生态景观及其生物多样性同时,保护好具有传统风貌地带的名木古树,要为名木古树提供科学的管护,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完善绿化管理制度,巩固创建工作成效。要结合本市实际,进一步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和《园林绿管理暂行办法》,完善绿化管理制度。房地产开发、基本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绿化指标,实施绿地工程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绿化市场,加强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初审、年检和绿化工程招投标监管,严格工程质量监理和验收,确保绿化工程质量。城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及时查处违法侵占、毁坏绿地、乱砍乱伐移植树木的行为,促使城市园林绿化执法工作逐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