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的通知(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0:1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的通知》。

第一篇: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的通知

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

行难”问题的报告》的通知(中发[1999]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党组:

现将《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积极研究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落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具体措施,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裁判,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具有国家法律的权威,当事人应当自动履行,必须接受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具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必须协助人民法院执行。任何地方、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不得抗拒、阻碍、干预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从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的《报告》可以看出,造成人民法院“执行难”的重要原因是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滥用权力,非法干预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损害了党政领导干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而且破坏了我国法制的权威和尊严。这必须引起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

确保人民法院依法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社会信用关系和商品交易安全,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维护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各级党委、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要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程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重要意义,积极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

立地行使审判权、执行权,排除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遇到的阻力,积极协调处理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疑难问题,保证执行工作顺利进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反对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作为一项政治纪律,列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对利用职权干扰和阻碍人民法院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自觉增强法律意识,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日益复杂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为保障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发挥积极作用。

中共中央 1999年7月7日

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

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

中共中央:

党的十五大以来,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全国法院在各级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支持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努力克服困难,积极依法执行人民法院的裁判、仲裁机关的裁决、行政机关的决定、公证机关的公证等生效法律文书,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捍卫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增强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国的信心,发挥了司法强制力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是在相当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等问题不断加剧,以致造成未执行案件大量积压。据统计,截止1998年底,全国法院共积存未执行案件53万余件,标的金额总计人民币1000多亿元。人民法院在个案执行中遇到的抗拒、阻碍、干预执行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有的肆意撕毁人民法院的查封令、扣押令,擅自处置被执行的财产;有的恶意串通,搞假破产、假抵押,逃避债务;有的将人民法院依法扣押被执行人财产当作“抢劫”案件处理,或者重复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法院执行的标的物,划拨人民法院冻结的未项;有的具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不配合、不协助,刁难执行,甚至为当事人通风报信,帮助当事人藏匿、转移财产;有的暴力抗拒执行,殴打、围攻、非法关押甚至杀害执行人员等等。“执行难”问题目前已成为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突出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上述藐视国家法律权威、肆意对抗人民法院执行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第一,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作祟。这是阻碍人民法院执行工作顺利开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有的地方和部门对一

些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外地法院不得执行,甚至规定本地银行对外地法院冻结的款项不得协助划拨,给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设置重重障碍。第二,法制观念淡薄,无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滥用权力,以权压法。有的地方和部门竟然越权发文指令当地人民法院不得执行最高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第三,执法不严。有些地方对抗拒执行的违法人员查处不力,甚至对杀害执行人员的凶手袒护包庇,不追究刑事责任。有些不履行协助法院执行的法定义务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也没有被追究相应的责任。另外,人民法院执行力量不足,部份干警素质不高,物质装备较差,不能适应执行工作的需要;有的案件裁判不公、仲裁裁决错误、行政决定失准,给执行工作增加了难度;我国目前尚无强制执行法,在对执行当事人、协助执行人和执行程序的一些环节上缺乏法律约束力等等,也是人民法院“执行难”的重要因素。

大量生效法律文书难以执行,不仅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人民法院应有的司法权威,影响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动摇了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念,而且引发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当事人走投无路,便通过上访寻求出路,影响社会稳定;有些当事人甚至求助于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流氓恶势力代为索讨债务,绑架、伤害当事人,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了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社会信用关系和商品交易安全缺乏保障,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实现,关系到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统一和尊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已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必须动员全党和全社会力量切实加以解决。为此,我们建议:

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尊严的舆论氛围。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要以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为指导,将

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支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列为当前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集中一段时间,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努力使人民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司法所保护的不仅仅是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特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维护法治社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原则。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是对国家法治的挑战,是对司法权威的藐视,为国法所不容。要通过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生效法律文书必须执行的法律意识,形成以抗拒、阻碍、干预人民法院执行为耻,以服从、协助、支持人民法院执行为荣的舆论氛围。

二、反对地方保护主义,严禁违法干预执行。地方保护主义是人民法院依法执行的严重障碍。各级党委要结合“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地方保护主义,组织一次反对地方保护主义的大检查,集中解决破坏国家法制统一,妨碍人民法院执行的问题。对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与法律相悖、给人民法院执行设置障碍的规定或文件应当立即依照有关程序予以撤销;对那些政治觉悟不高,组织纪律观念涣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继续搞地方保护主义,非法干预人民法院执行的部门和个人,坚决依法追究责任;对有的地方党政领导机关以种种借口干预执行,个人批“条子”干扰执行,就个案制发函文阻碍执行等行为,当地纪检监察机关要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以党纪、政纪处分,直到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人民法院在个案执行中遇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应当坚决依法抵制,坚持依法执行,并及时报请当地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和上级人民法院严肃处理。

三、坚持严肃执法,严禁抗拒执行。人民法院依法执行,要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强制手段,大力发挥国家法律的权威作用。通过责令被执行人定期向执行法院申报财产,对欠债外逃的被执行人及时公告限期执行,对

被执行人的财产及时采取查封、冻结、扣押、搜查、划拨、拍卖、变卖等强制执行措施,努力使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被执行人和其他有义务协助执行的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准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履行能力作证,不准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隐藏、毁灭有关证据,不准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不准故意撕毁人民法院执行公告、封条,不准妨碍执行法院依法搜查,不准哄闹、冲击执行现场或者侮辱、诽谤、巫陷、围攻执行人员。对违犯者要坚决依法采取罚款、司法拘留等民事强制措施。对有能力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情节严重的;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人民法院依法执行的;以及盗窃、抢夺或者毁灭人民法院执行的公文、证件、印章的,要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坚决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裁判公正是保证顺利执行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法院要依法公正裁判案件,务使交付执行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责任明确,处理得当;对确有错误的生效法律文书,要依照法定程序及时处理和纠正。要加强对执行程序中出现的适用法律问题的司法解释工作。

四、加强协同配合,搞好协助执行。任何负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机关、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支持、协助人民法院依法执行。人民法院在执行中,需要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的,有关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协助,不得借故推诿,更不得向被执行人通风报信,帮助被执行人转移存款:需要办理土地、房产、车辆、设备等使用权或产权过户手续的,有关机关和部门应当及时协助,不得拖延不办,阻碍执行。拒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应当依法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公安、检察等机关应当支持、配合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对人民法院已依法采取了强制执行措施的财产,不得重复采取强制措施或者擅自解除执行法院的强制措施。对暴力抗拒执行、冲击执行现场、围攻殴打执行人

员、毁坏执行装备等冲突事件,当地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应当紧密配合,迅速依法处置。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只要“执行公务证”和相关的生效法律文书齐全,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阻挠和刁难,并应当协助保护执行人员和被执行财产的安全。有关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酿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五、调整工作布局,切实搞好委托执行。委托执行有利于提高执行工作效率,有利于避免冲突事件的发生,有利于降低执行费用和减轻被执行人的经济负担。各级人民法院应当通力合作,坚决抵制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切实搞好委托执行。被执行人、被执行财产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需跨县(市、区)或市(地、州)执行的,除少数特殊情况之外,一律实行委托执行。受托法院应当依法接受委托,及时采取执行措施,加强对受托案件执行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不得借故拒绝,不得消极应付,久拖不执。受托法院未尽职责的,委托法院应当报告受托法院所在地的党委政法委、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上级人民法院,给予有关责任人以党纪、政纪处分。

被执行人、被执行财产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亦应以委托执行为主。少数案件确需异地执行的,执行法院应当首先与当地人民法院联系,当地人民法院要积极协助执行,不得消极应付,更不得拒绝协助;对应当司法拘留的人员,要交由当地人民法院办理,当地人民法院不得延误,当地公安机关不得拒绝羁押;发现妨害司法和扰乱公共秩序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及时移送当地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有关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受理,不得借故推诿,放纵犯罪。

六、加强执行队伍建设,改进管理体制,改善物质装备。各级人民法院要继续认真搞好执行队伍整顿,尽快将不适应执行工作的人员调离执行工作岗位;同时确保按不少于全体干警现有编制总数15%的比例配备合格的执行人员。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对执行队伍的科学管理,严肃执行纪律,抓紧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尽快在全国建成一支政治坚定、清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训练有素的执行队伍。

要强化执行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执行工作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由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和协调,并负责同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机构协调处理执行争议案件。

执行工作的强制性、机动性、对抗性较强。需要配置必要的物质装备。各级人民法院要对执行车辆、警械、通讯工具等物质装备费用作出预算,报请地方财政部门逐步帮助解决。尽快使人民法院的执行装备适应执行工作的需要。

七、积极依靠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和人大监督,确保执行工作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在执行中,遇有需要协调处理的事宜,应当主动报告当地党委,在党委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下,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排除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遇到的阻力,支持人民法院依法执行公务,协调处理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疑难问题,及时处理抗拒、阻碍、干预执行的事件,维护执行秩序,保证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政法部门在执行工作中发生的争议或复杂疑难问题加强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办案。各级人民法院要主动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快执行立法。最高人民法院要抓紧起草强制执行法,尽早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和人大的监督下,人民法院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会同公安、检察、司法行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确保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

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

1999年5月18日

第二篇:关于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课题研究主报告

《关于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调研主要方法和手段

1、查阅案卷

2、与当事人谈话

3、与执行法官交流

4、查阅案件执行报表

内容提要

一、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现状

执行人难找。

被执行财产难查。

协助执行人难求。

应执行财产难动。

二、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主要原因

人民法院内部的原因。

1、人民法院在立案、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

2、执行运作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

3、法院执行力量不足,部分执行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4、受委托执行法院或协助执行法院不能很好的协助、配合执行,使委托、协助执行案件效率降低。

外部社会方面的原因。

1、被执行人法律观念淡薄,2、地方、部门保护主义对执行工作的干扰,现行社会管理体制对执行工作的制约。

3、被执行人暂无履行能力。

4、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不依法履行协助义务。

5、一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作为被执行主体时,不自动履行还款义务。

6、现行的执行法律法规有不完善之处。

7、对法院执行工作监督仍有不足。

三、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建议

坚持依靠党委领导,各部门通力协作。

加强执行队伍建设,提高执行业务水平。

大力推进法院执行工作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探索制度创新,努力提高执行效率。

建立健全法院执行的物质保障机制。

坚决反对地方、部门保护主义,严禁违法干预执行。

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要加强对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学习研究,共同探讨如何准确适用该条的规定坚决打击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犯罪行为,以充分发挥刑法在解 决执行难问题中应有的震摄作用。必要时应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取得上级的理解、支持。

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并改进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

检察院要加强对法院执行工作进行监督的研究,争取形成在立法或法律修改方面的议案,通过其上级或通过本级人大向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提出。要通过加强检察院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促进执行难问题的解决,维护公平与正义。

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涉及执行工作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争取向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提出在立法或法律修改方面的议案。

探索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从源头上化解执行难。

要畅通群众寻求救济的渠道,切实做好执行信访工作。

关于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抚松县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执行难是社会各界反映较为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长期困扰着人民法院的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对我院执行难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现状

我院党组重视执行工作,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以 公正司法为目标,强化执行措施,大力推行执行工作改革,探索执行工作新方式,努力攻克执行难,积极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专项活动,执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不少的案件没有执行或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截止今年3月底,我院共有未执结案件194件,其中,涉及金融不良债权案件80件;涉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债务案件4件;涉及其他企业债务案件11件;一般债务案件99件。执行难问题的现状,概括来说,就是: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查,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

执行人难找。一些被执行人恶意躲债,东躲西藏,居无定所,执行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无法找到,致使案件无法执行。

被执行财产难查。为逃避执行,一些被执行人以各种手段千方百计转移、隐匿、消耗其所有的财产,以达到不履行或少履行其应履行其债务的目的。有些被执行人甚至在仲裁、诉讼阶段就开始转移、隐匿财产,一旦案件进入执行阶段,被执行人早已是人去楼空,财产踪影难觅。

协助执行人难求。一些依法有义务协助人民法院执行的单位和个人不自觉、不及时地履行其协助执行的义务,如银行、一些部门、债务人所在单位或领导,对人民法院采取的拍卖、鉴定、查询存款等等执行措施而要求协助执行时,往往以内部规定和其他理由予以推脱,甚至设法阻挠,严重妨 碍了执行工作的开展。

应执行财产难动。一方面,一旦人民法院查找到了被执行人的财产,被执行人、案外人以各种理由提出执行异议;另一方面,不少涉及不动产的案件,由于现行法律规定的局限及某些单位、个人怠于履行义务而不能实施拍卖、变卖等强制执行措施。一些“三大纠纷”案件的执行往往涉及的人数众多,牵涉面广,易引发多人对执行的暴力阻拦。

二、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执行难,原因是多样的,除经济和社会发展加重了执行任务外,既有法院内部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有:

人民法院内部的原因。

1、人民法院在立案、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

个别审判人员缺乏大局意识,重审轻执,在立案、审判环节没有充分考虑案件将来面临的执行问题。如在立案和审判阶段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不力,对需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案件怠于采取措施,导致案件无财产可供执行。个别据以执行的裁判文书主文确定的履行时间、地点、标的不够明确具体或产生歧议,使执行工作陷入被动。立、审、执各个环节衔接不够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件的执行效果。

2、执行运作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

执行法官工作的独立性不够。执行法官始终是以法院工作人员而不是以法官个人身份出现在执行程序中,他们对外代表法院履行职责,但对内却受法院的控制,而法院又常常受到一些机关、部门及个人对案件执行施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执行法官依法开展执行工作;执行工作责任制不完善。由于案件层层审批,案件能否执行、执行效果的好坏与执行法官个人没有直接的责任关系,容易导致执行法官责任心不强和执行工作的低效率。

3、法院执行力量不足,部分执行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执行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具有强制性、机动性、对抗性强的特点,但是面临执行人员不足,执行装备落后,执行经费短缺等问题,特别是诉讼收费标准向下调整后,执行经费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口。少数执行人员学历不高,素质偏低,执法能力、执行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当前执行工作的需要;一些执行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及工作责任心,在任务重、工作忙、要求高的情况下有厌战情绪,怠于执行,不能准确把握时机,耽误了执行的最佳时机;一些执行人员方法简单,措施不多,预防化解矛盾不力,办案质量不高;有些执行人员过分追求案件的结案率,满足于案件在程序上走完、能通过结案就行,而不肯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采取相关的执行措施促使被执行人履行全部义务,使案件虽能报结案但实际未执结,执行的效果差;有些执行人员对当事人态度生硬,使当事人怀疑其有不轨行为,对执行工作不予理解、配合,人为增加执行工作的难度。

4、受委托执行法院或协助执行法院不能很好的协助、配合执行,使委托、协助执行案件效率降低。

外部社会方面的原因。

1、被执行人法律观念淡薄,诚信意识差,故意规避法院执行。大多数债务人对所欠债务,能拖就拖,能赖就赖,东躲西藏,居无定所,执行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查找不到,案件无法执行;有的设法变卖、转移、隐匿财产,或搞假的财产证明,制造没有履行能力的假象,欺骗法院;有的甚至暴力阻挠、抗拒执行。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被执行人的法律观念淡薄,守法的意识不强。

2、地方、部门保护主义对执行工作的干扰,现行社会管理体制对执行工作的制约。有些地方、部门往往从维护本地方、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对执行工作设置种种障碍,干扰执行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如有的地方政府对当地纳税企业实施保护,一旦这些企业成为被执行人,便通过有关部门给法院施压,造成执行困难;个别党政领导以行政思维方式对待法院执行工作,直接告知暂缓执行某起案件或暂缓进入执行程序,客观上也影响了法院的执行工作。一些企业对法院的执行工作不配合,当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有的企业的法人代表以辞职为挟阻拦执行,有的示意职工群体上 访闹事,迫使党委、政府出面建议法院暂缓执行,有的公然煽动职工暴力对抗法院执行,有的企业重组或合资成立新的企业,故意将债务留给旧的企业进行规避,旧企业往往只是一个空架子,无财产可供执行,而执行新企业又缺乏依据。

3、被执行人暂无履行能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些企业管理不善,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效益差,负债累累。这些企业一般都是中小企业,职工人数众多,负债数额大。执行这类案件,必须考虑稳定因素,减少动荡,负债企业的资产无法变现,往往形成不执行又不行,执行了又结不了案。有的村委会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也因村委会既无可供执行的资产,又无相应的财产收入,致使案件难以执行。一些人身伤害赔偿案件,被执行人是自然人,家中的财产仅够维持被执行人及其家属日常的生活、生产,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特别是一些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由于被执行人多数在服刑或被处决,其本身没有赔偿能力,其家庭成员又不愿意代为赔偿,则结案非常困难;即使被执行人刑满释放,也往往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而很难在短期内进行赔偿。这类案件长期积压在法院,申请人多次上访得不到赔偿。

4、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不依法履行协助义务。

法院在执行一些案件时,需要金融、车管、国土、房产等部门的协助和配合,但有的部门没有尽到义务。如有的银 行只为自身利益考虑,不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当法院执行人员正在采取查询、冻结等措施时,个别银行工作人员立即给被执行人通风报信,阻挠执行;又如法院在处置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时,需要报经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同意,而当法院通过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报送有关材料时,往往要等待少则几个月,多则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致使法院不能按时执结案件,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使其对法院执行工作产生不满。

5、一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作为被执行主体时,不自动履行还款义务。据了解,现存未执结的案件中,有相当部分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作为被执行人的,这类案件执行难度比较大。究其原因:一是有的国家机关法制观念不强,特权思想严重,个别领导“新官不理旧帐”,有还款能力也不自动履行;二是这些单位大多数是依靠财政拨款,除了必要的办公经费,用来还债的资金几乎没有;三是有的被执行人属于公益事业单位,虽有一定的还款能力,但以其所经营的公益事业关系到国计民生为由,不自动履行法定的还款义务。

6、现行的执行法律法规有不完善之处。目前,法院执行工作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宪法;二是法律;三是司法解释。法律法规关于民事强制执行的条款少而且分散,表述笼统,甚至有的相互抵触,缺乏可操作性,与执行 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限徒刑、拘役或者罚金。”但我院近几年没有一人因此而被追究刑事责任,主要原因是该条款难以操作,公安、检察、法院三家在对该条的理解、执行上不统一。刑法的规定在实践中没有起到应有的震摄作用,这也是执行难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

7、对法院执行工作监督仍有不足。人大、检察院虽然依法有权监督法院的执行工作,但由于权力划分的问题,监督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人大的监督一般是督促法院执行已生效的法律文书,但并不具体到个案执行的整个过程。在现有执行体制下,检察院对法院执行程序的监督处于程序监督状态。

三、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建议

大量法院生效文书难以执行,不仅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人民法院应有的司法权威,损害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妨碍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引发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执行难问题不仅仅是法院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共同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建议:

坚持依靠党委领导,各部门通力协作。要进一步贯彻落 实中央11号文件和中央政法委52号通知精神,大力宣传有关执行工作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全体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企业法定代表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使他们理解和支持执行工作。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加强同各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参与、政协支持、各界配合、法院主办”的大执行工作格局,借助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力量,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合力破解执行难。

加强执行队伍建设,提高执行业务水平。要教育干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严格遵守“依法执行、及时有效执行、文明执行、严格执行和注重执行效果”的执行行为规范,要加大对执行干警业务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干警执行艺术、执行技能和业务水平。引导干警克服怕当事人上访、怕领导过问案件、怕承担责任的消极畏难思想,严格依法,大胆工作,切实做到执法有力、执法公正。同时要建立健全执行工作责任制,对执行人员在工作中不依法履职或执法违法的行为,要按照“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的规定,认真追究责任。

大力推进法院执行工作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探索制度创新,努力提高执行效率。一是要深化执行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统一管理和协调的新工作体制,畅通上、下级法院内部信息沟通渠道;二是改革内部执行工作机制,继续加强 执行权分权运行机制改革。在已经建立执行实施机构和裁决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以真正建立起分权制约、相互协调、运行高效的运行机制。建议法院修改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严格中止、终结执行的条件,真实反映执行状况,提高案件有效执结率;规范执行工作程序,完善执行案件流程管理机制,落实执行公开,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规范执行评估、拍卖、变卖等环节,严格执行款项的管理、发放工作,自觉接受当事人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增强执行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三是继续探索制度和方式创新,要努力探索综合治理执行难的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基层执行协助网络,健全执行强制、执行惩戒等制度。四是要认真解决立审执存在的脱节问题,进一步提高案件审判质量,从而为执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注意在立案时告知当事人诉讼风险,提醒当事人提供对方财产线索和及时申请法院采取诉讼保全措施。

建立健全法院执行的物质保障机制。一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加大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经费保障力度,不仅要确保预算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还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执行案件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二是法院自身要加强对执行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在经费和物质保障方面适当倾斜,逐步改善执行人员的装备条件,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交通、通讯、安全等设备,解决好执行工作的后顾之忧,保 证执行工作安全、有效的开展。

坚决反对地方、部门保护主义,严禁违法干预执行。在一个法治的国家,法院裁判的权威就是法律的权威,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服从。在实施“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模范守法,带头守法,特别是对法院裁判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并自觉地、主动地、及时地予以履行或予以协助执行。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需要,是维护国家机关自身权威和形象的需要,是维护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渴望及期待。对那些政治觉悟不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继续搞地方、部门保护主义,非法干预法院执行的部门和个人,对拒不履行法定协助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依法追究党纪、政纪责任,触犯刑律的,追究刑事责任。

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要加强对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学习研究,共同探讨如何准确适用该条的规定坚决打击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犯罪行为,以充分发挥刑法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中应有的震摄作用。必要时应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取得上级的理解、支持。

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并改进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法院要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执行工作,改进报告的内容,如增 加当事人在裁判确定的时间内自觉履行裁判的案件占案件总数的比例,认真统计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执结的案件,说明有多少件是中止、终结执行的,中止、终结执行的金额是多少,占多少比例,以真实地反映执行工作的全貌。在执行涉及依靠财政拨款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时,要主动向政府及人大常委会及人大的财经、法制工作部门汇报,提请政府在编制预算、人大在审查预算时,争取安排因履行法院裁判而必需的经费。

检察院要加强对法院执行工作进行监督的研究,争取形成在立法或法律修改方面的议案,通过其上级或通过本级人大向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提出。要通过加强检察院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促进执行难问题的解决,维护公平与正义。

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涉及执行工作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争取向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提出在立法或法律修改方面的议案。如提请增设“藐视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以从根本上解决法院执行工作面临的被动局面:

1、规定被申请执行人必须主动、如实向法院汇报住所、申报财产,违者即负刑事责任,以减轻申请执行人、法院查找被申请执行人及其财产的负担;

2、加大对被申请执行人、法定协助执行义务人的违法惩处,使其认识到不履行或不协助履行法院裁判将带来的严重后果。

探索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从源头上化解执行难。要 努力建立各部门、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下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工作制度,积极探索非诉讼解决方法,缓解人民法院的诉讼压力,对已经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着力化解矛盾,力促案件调解,从源头上化解执行难。

要畅通群众寻求救济的渠道,切实做好执行信访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执行信访工作机制,灵活多样、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执行信访案件,对被执行人无执行能力,申请人又属社会弱势群体的执行案件,要慎重采取中止或终结执行措施,做好申请人的工作,取得理解,减少这类案件的申诉上访。

二00九年四月二日

第三篇:会议纪要,中共潼南县委政法委关于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的会议纪要

中共潼南县委政法委

关于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的会议纪要

2009年3月××日,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在××××主持召开“涉执工作”联系会,通报全县“清积”工作进展情况和我县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听取了县法院有关工作汇报,就协助法院执行工作、解决法院“执行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并达成一致意见。分管政法的副书记×××同志、副县长×××同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同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志、以及县法院院长、分管执行的副院长、执行局全体干警、县纪委、监察、组织、宣传、检察院、政府法制办、建委、公安局、司法局、国土房管局、地税局、国税局、工商局、发改委、财政局、交通局、审计局、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建行潼南分理处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现纪要如下:

会议认为:近年来,县法院在县委坚强领导和上级法院正确指导下,在法院干警的不懈努力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同时,在法院的执行工作中,执行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执行队伍不断得到加强,执法外部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执行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受到了各级各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目

前未结执行案件还较多,未结执行标的额还较高,与形势的发展、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愿望相比,执行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为此,会议指出,县法院工作人员及有关单位要以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切实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通知》和中央政法委部署的为期10个月的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为契机,密切配合、扎实工作,进一步攻坚克难,推进法院执行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会议要求,一、为保证协执工作联络畅通,法院专门确定一名干警负责与参会单位的联络,其他参会单位各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有关协执事项;

二、各协执单位对协助法院执行工作的窗口设置、办理程序、审查范围、时间限制、法律责任等各类具体问题应当明确,在收到法院的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时,必须无条件予以办理;

三、建立典型事件通报制度,对拒不协助法院执行工作和非法干预执行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严惩,并及时通报给其他协执单位;

四、对没有具体协执任务的单位,要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特别是新闻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公开曝光拒不执行的单位和个人,形成解决执行难问题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中共中央组织部转发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和党组织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组织部转发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和党组织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组通字〔1990〕第5号]

2008-04-03 字体设置和打印

【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的干部管理工作和党组织建设,我们同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关于加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干部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党组织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中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关于加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干部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残联”)是1987年12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办发[1987]75号文件)成立的事业团体,享受总局级待遇,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与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业务关系,由民政部代管。中国残联设主席团,主席团下设常设机构为执行理事会,领导日常工作。

为了加强中国残联及其地方组织和干部管理工作,以适应形势和工作需要,建议明确对残联干部管理的办法。根据中央有关规定精神,经人事部、民政部同意,现将我们对残联干部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请示报告如下:

一、中国残联干部管理

1、中国残联主席团主席、副主席,执行理事会理事长,党组书记、副书记、成员,列入中央管理的干部职务系列。理事长经中央审批后,由国务院任免职务。

2、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副理事长和享受正局级机构待遇的直属单位正职由民政部管理。中国残联机关、直属单位的其它干部由中国残联管理。

3、中国残联主席团主席、副主席,评议会主任、副主任,专门协会主席、副主席,为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定级别,均由选举产生。主席团主席、副主席人选在选举前由民政部报中央组织部审批;评议会主任、副主任,专门协会主席、副主席人选在选举前报民政部党组审批,然后按规定程序选举产生。

二、中国残联地方组织干部管理

1、中国残联地方组织的干部由地方管理。地方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加强对残联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配备。

2、上一级残联对下一级残联领导班子成员负有培养、教育、了解、考察及提出使用建议的责任,积极协助地方抓好下一级残联领导班子的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在任免同级残联执行理事会正、副理事长时,应事先征求上一级残联的意见,然后再办理手续。

3、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联合会执行理事会领导班子成员及其职能部门干部所享受职级待遇以及任免、管理办法,可按当地政府二级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其职能部门的相应干部对待和办理。

4、地、市、县(区)级残疾人联合会的干部管理,参照上述精神办理。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建议批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 附件:中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关于加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党组织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1990年2月9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是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代表全国5000多万残疾人的共同利益;为残疾人服务,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宣传、文化、体育等工作;同时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协助政府,动员社会,发展残疾人事业。

为加强党对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领导,1988年5月,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1988年3月9日,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批准成立了中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直属机关党委。党组和直属机关党委的设立,对团结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我们及时、准确地了解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创造了条件。目前,中国残联的地方组织已建立,需要加强地方残联的党组织建设。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最近一个时期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指示,加强上级党组织对中国残联及其地方组织的领导,根据中央有关规定精神,现将我们对有关问题的意见请示报告如下:

一、中国残联的党组织建设

1、中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由中央批准设立,党组成员由中央指定,日常工作受民政部党组指导。

2、中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直属机关党委受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领导,在中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指导下开展工作。

3、中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主要负责实现党的方针政策,团结非党干部和群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指导机关党委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中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直属机关党委要按照党章规定,充分发挥监督和协助作用。

二、中国残联地方组织的党组织建设

1、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残疾人联合会经当地党委批准,设立党组。

2、按照党章规定,经当地政府机关工委(党委)批准,省、地、市、县(区)残疾人联合会建立机关党的组织。

3、对地方残疾人联合会党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参照中央对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织的领导和管理的精神,由地方党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决定。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建议批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

第五篇:07.1.10全会第186号提案:张国华: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几点建议专题

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几点建议

“执行难”一直困扰着人民法院的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难点。解决“执行难”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市人民法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有部分案件存在“执行难”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广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执行工作环境。结合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把有关执行工作的法律纳入普法内容,尤其要将义务协助执行以及妨害执行的法律责任列为重点加以宣传教育。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听证会等形式,开展多种执行宣传活动,报道强制执行的典型案例,公示申请执行人和被申请执行人名单,推进执行工作的社会化,加大社会各界对法院执行工作的支持力度,促进被执行人自觉履行债务。

二、建立信息网络促进执行。加强人民法院与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以及基层组织的协作,建立和完善人民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以利于执行人员随时掌握被执行人的情况。对被执行人或执行财产难找的案件,法院在其执行措施穷尽后,可在征得申请执行人同意的情况下,在商定的范围内发布悬赏令,实行“悬赏执行”。

三、强化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对依法暂缓或中止执行的,应对被执行人的收入、财产、外出活动等,实行定时申报制度,以利于法院选择时机继续执行。对拒不履行债务者,可发出限制高消费的公告或通知书,凡查明有违反者,予以严厉处置。对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或抗拒执行的,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四、进一步严格工作责任制,规范执行行为。在深入开展“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的基础上,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对因行动迟缓,措施不力,或者因泄密等,影响执行工作的,及时严格追究责任。对不熟悉执行措施的弱势群体,应适当提示指导其了解和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以抓住时机执行到位。要努力使打赢官司且有条件执行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也使债务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下载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的通知(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的通知(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