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秘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探秘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 要近些年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发展,其人们对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国家建设的快速发展也赋予了农村土地流转一些新的内容以及特征,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迅速,重视农村建设发展的地区,土地的流转也逐渐向着规范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是国家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有很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土地流转过程中还存在这诸多问题,其相关的手续以及制度也不太完善。本文就以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为切入点来进行分析,对目前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完善措施进行有效的探究,希望可以通过文章中的问题来对同行业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而有效的促进我国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 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土地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建设工作也取得的了显著的效果,国家也不断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国家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土地经营制度已经无法再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所以为了有效优化这一问题,土地流转这一新的模式逐渐被应用到土地的改革工作中,并经过近些年来的实践取得了现状的效果。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流转工作不规范、效率低等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所以有效地改善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必要措施,笔者就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目前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并根据其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希望可以通过文章中的分析来加深同行业工作者对该项工作的认识,提升农村土地的流转工作水平。
1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1.1市场化的流转过程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发展制度的不断改革,农村的土地流转过程也逐渐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农村土地实现流转规范化、规模化的一个必要途径,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市场化的土地流转依赖于流转合同、市场价格等相关的流转机制,从而将较为分散的土地以这么一个方式流转到企业以及大型机构中来进行经营。从目前我国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流转过程主要是通过一些大型的农业企业直接参与到流转过程中来,这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流转流程,降低了流转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提升了流转效率,使得农民可以得到更多的流转资金,这是农村土地流转在未来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但是目前在实际流转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同行业工作者不断的进行完善。
1.2土地流转的价格较为合理
在土地流转这一项目刚刚起步时,散户经营土地的农民由于对该项内容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所以使得农民对谈判机制认识不正确,通常都会以一个较低的价格将土地流转出去,这不但使得农民的自身利益受损,还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造成了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各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以及对流转相关知识普及力度的加大,农民对土地流转项目也越来越了解,其自身的谈判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也越来越合理。从目前来看,土地流转过程中价格的变化主要受到了粮食价格的影响,以及当地土地流转中的市场机制的实际情况,大多数的企业现在也根据这种情况对价格机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此来有效地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另外在一些农村建设较为发达的区域,当地的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流转措施来鼓励农民去进行土地交易。例如在一些地区的政府充分考虑到了农民在进行完土地流转后的去向问题,便将在流转合同中为农民安排了就业的机会,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在完成土地流转后的后续问题,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现象,还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
2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土地流转产权不明确
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在流转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产权不明确,这就使得土地流转的效益变得虚化,不利于流转市场的稳定发展。虽然我国已经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明确,但是从实际的流转过程来来看,其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的主体权利还是在农村中的一些组织中,这也就导致流转过程权限模糊,另外也可能会受到当地一些家族实力或者一些自治组织的影响,从而对当地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造成影响。
2.2土地流转较为分散
国家开始农村土地流转这一项目其主要是可以通过这一方式来将较为分散的土地逐渐向着规模化的经营方式靠拢,从而解决分散经营土地效率以及效益低下的问题,最大程度上开发农村土地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中的青年都选择了外出打工,从而将家里的土地流入到了其他农民的手中,再者就是现在大多数土地都还是流入到了较为分散的小户主手中,流入大型企业中来进行经营的只占很小一部分,这就导致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目的无法真正实现,不能实现土地规模化生产的目标。
3完善土地流转对策分析
3.1明确农村土地主权(下转第160页)(上接第144页)
笔者通过对各地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其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主权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自由流转土地的经营权,其主要为一些散户经营的农民;第二种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三种为土地集体所有权;其土地主权以这三种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为一些农民将自己的土地转给了承包方,从而又细分出了土地承包权以及经营权。这就使得土地流转过程中明确土地的主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要求有效的改善土地流转中的主权问题,相关工作者首先要改变这种现状,让农民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土地归属权,从而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对农民的经济利益有一个充足保障。
3.2保障土地流转的权益
农民以及土地流入的企业都是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合法收益着,所以要想有效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就要切实保障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主体权益。从目前来看,我国土地流转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其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民以及企业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所以当地的有关部门要做好保障工作,明确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各主体的权益关系,建立一个较为明确的流转体系,将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权益问题有效化解,从而让农民以及企业都切实体会到土地流转所带来的效益,有效地提升土地流转效率。
4结语
本文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分析,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目前我国土地流转现状,在该过程中存在的分析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并根据其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措施。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所以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笔者认为是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从文中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土地流转过程中还存的着诸多问题,还希望同行业工作者可以加深对其的重视程度,不断对此项工作进行改革完善,共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d飞.民族地?^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试验与制度壁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2] 胡登州,任玉玲,陈娟.北京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规范管理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01).[3] 韩志杰.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6(05).[4] 卢泽羽,陈晓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5] 卞琦娟,周曙东,易小燕,王玉霞.农户农地流转现状、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资源科学,2011(02).
第二篇: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激活农村土地要素、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创新农业经营模式,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如何在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期稳定的前提下,激活农村土地要素,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是需要不断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盘活农业生产要素,建立现代农业?带着这些问题,襄州区人大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辖区土地流转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近年来,襄州区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据襄州区经管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区土地流转总量达23.9万亩,流转率达21%。3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11万亩,占全部土地流转面积的50%。但是,农地流转在总体上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土地流转规模小、速度慢,落后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区30亩以上流转土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不足10%,100亩以上的较大规模流转比例占5%,500亩以上大规模流转比例占2%,导致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很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呈现以下突出特点:
流转面积由零散向集中连片转变。以“寄种”方式,将农民的土地连片集中,由专业合作社提供种子、肥料、供水、技术和产品收获,农民“零投入、零风险”负责日常田间管理,并按寄种面积获得地租和寄种工资,同时享受增产分红,走出了“公司十农户十基地”的新路子。据调查:程河镇乔庄村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高价租赁耕地,用于建设蔬菜大棚。并成立了襄州区程河镇乔庄鑫磊蔬菜专业合作社。从山东寿光县引进2000粒五彩椒种子,将蔬菜种植面积由150亩扩大到1000亩。还可解决1000名农民门口就业问题。通过集中连片流转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了农业发展空间,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发展了现代农业。
流转方式由单一向多样性转变。目前全区采取转包方式有转让、互换、代耕、将承包地委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实现了由初期农户之间单一的季节性转包流转向目前的多种流转方式转变,使土地流转关系更加清晰,更加符合依法自愿流转的要求。
流转渠道由自发向组织化转变。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惜地情结增强,土地流转逐渐由农户自发流转向有组织地协调推动转变。组织流转一般是由农户委托村土地流转合作社或由村民委员会在征得农户同意的基础上进行的。如:黄集镇毛岗村连片种植烟叶,农户按交易面积获得土地租金700元/亩。自2009年以来,村委会每年连片面积在1300亩左右,占总面积的30%,农民增收近百万元。当年可为村民提供打工岗位近200个,增收近50万元,人均1000余元。但组织化流转要有政府引导,规范程度较高,土地大多成片,有一定规模,价格也较统一,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资源开发。
流转主体由个体向多元化转变。过去的土地流转主要是在同村的农户之间进行,经营主体大多是单一的农户。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一些原来的种养大户扩大了经营规模,新的专业大户不断涌现。同时,还产生了一批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其中工商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科技人员等成了流转土地的受让主体。目前,全区工商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科技人员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租赁土地13万亩。通过公司十合作社十农户的方式,开发建设了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等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和标准化养猪、牛、羊、禽等养殖场及农家乐、水泥制品厂等。农业产业结构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流转收益由低收入向高效益转变。土地二轮承包时,农民流转土地是为了规避税费,很多土地撂荒无人耕种。随着农业费税取消,农户的土地流转收益逐年攀升,流转价格从当初无偿代耕,到目前每亩500-1000元,越是种植条件优越、效益高的地方流转价格越高。从调查的情况看,流转土地,特别是集中连片流转用于发展优质经济作物、反季节作物、畜禽养殖和旅游观光等高附加值农业的较多,用于粮食种植的较少。
二、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值得关注、必须引起重视、亟待加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当前土地流转主要依靠自发进行和行政推动,由于缺乏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必要的中介服务机构,供需双方流转信息很难实现有效对接,“流不出、转不进”依然同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的流转监管机构,土地流转管理职责不明、管理缺位。
(二)流转操作程序不规范。由于流转市场不完善,目前土地流转仍然是以转包和出租为主,相当一部分流转还是在邻里和亲戚之间进行,处于自发阶段,既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又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难以通过有效的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方式通常以“口头协议”私下进行,既不遵循一定的程序、履行必要的手续,也没有通过合同或者契约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签订了书面协议的,有的是双方自行草拟的,内容极不规范;有的是村委会直接与投资业主签订的,没有农户的书面委托,造成承包关系的混乱,为日后留下了纠纷隐患。
(三)农民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由于土地流转尚属“买方”市场,一些地方尚未建立业主经营能力的资格审查和评估的准入机制,业主流转土地后,因投资不足或市场变化等原因,不能及时兑现农户土地租金,甚至放弃耕种,风险常常转嫁给农民和政府。特别是业主在租赁土地后一般都要修建一定的基础设施和临时性建筑,并对租赁的土地进行整理,这将打乱原有土地的界线,租赁期满后未能及时复耕,难以恢复原貌。
(四)流转土地“非粮化”较普遍。目前农村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发展效益农业,因种粮效益低,一些企业租到土地后基本不种粮,流转土地“非粮化”较普遍。土地流转的目的是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农业附加值,相对于效益较低的粮食种植,发展效益农业更具有诱惑力和竞争力。但保证一定的粮食生产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前提,如果流转土地全部用于非粮食生产,会对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五)土地规模流转比较困难。由于农户的承包地块零星分散,要流转相对集中连片的土地,需要与不同的农户进行协商,既增加了土地流转的成本,也加大了规模流转的难度。受国家政策补贴方式的限制,不种粮的、甚至撂荒的都可按承包面积获得各种惠农补贴,加大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加之还有部分农民把土地视为生存保障,不愿转出。由于农业收入较低,农业开发又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造成真正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的较少。
三、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土地流转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因地制宜,搞好引导,当前迫切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搞好确权登记,夯实流转基础。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认真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认真清理、规范整理和永久管理好土地承包档案资料,做到承包地块、合同、证书、台帐“四相符”和“四到户”,为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流转打下坚实基础。
(二)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流转程序。出台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实施办法,土地流转尤其是规模化流转必须签订统一规范的流转合同,否则流转无效。实行流转合同登记、鉴证制度,通过合同登记、鉴证,及时发现和纠正流转双方违反法律政策的约定;对以转包、出租或其他方式流转的,要及时办理相关备案登记,对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要及时办理权证变更手续。
(三)健全管理体系,搞好流转服务。各级政府应从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权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稳定的高度,重新审定农村经管系统的工作职能、机构设置和手段保障问题,特别是要尽快建立健全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落实好编制、人员、经费等必要的工作条件,切实把土地流转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建立市、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依法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维护流转双方的合法利益。
(四)健全市场机制,促进有序流转。一是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健全市、区县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和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通土地流转信息网,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一站式”服务。村级设立土地流转信息员,及时收集、反映农户流转信息。二是建立价格评估指导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估、发布土地流转指导价格,促进土地流转公平公正合理。三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建立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入流转市场的经营主体农业经营能力进行资格审查和资信评估。建立风险保障金,降低土地流转风险。四是创新农民利益联结形式。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社,把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并委托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资本运作和资产经营,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土地股权转变,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民利益的长期有效联结。
(五)建立支持机制,鼓励土地流转。综合运用直接补贴、货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加大对建立土地流转市场、股份合作社、土地流转风险金和农业政策性保险、土地规模经营等方面的财政性投入力度。对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股份合作社连片经营500亩以上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重点优先扶持,并给予合作社一定的资金补助;对规模承转耕地100亩以上进行粮食种植的给予财政补贴,这既可以保护粮食种植者的积极性,又能使一批流转土地最终进行粮食生产。鼓励长期外出迁入城镇并有稳定职业和固定住所的农民自愿放弃承包土地,对自愿放弃承包土地并迁入城镇定居的农民,应享受与迁入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和社会保障。建立政策性投资和担保体系,引导社会和金融资本向现代农业发展集聚,建议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市级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整合打捆各类支农资金和土地出让收益作为注册资本金,主要参与农村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以及农业相关项目投资;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担保服务,通过市场化运作,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流转行为和农村各类权属证明质押融资以及利用宅基地、农村房屋等抵押融资进行担保等。
(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农村土地流转既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形成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配合,完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区县、乡镇和村一级要加大协调力度,认真协调解决行政区域内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建立健全部门工作责任制,将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逗硬督查考核,并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和现代农业发展落到实处
第三篇: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作者:王振山
来源:《科学与管理》2010年第05期
摘 要: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农民利益,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应提出改革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土地市场 土地流转 改革引言
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经济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农业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实行规模经济;就必须深化农村改革,探寻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对策,以推进新农村建设。
之所以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因为土地流转在农村土地市场中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土地流向种地能手,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转换,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等。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土地流转制度不断改革,最终走向了合法化阶段。但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还未形成一种规范的制度,据农业部统计,目前以各种形式流转使用权的耕地仅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6%。具体来说,我国农村在土地流转中存在如下问题:
2.1 农村土地流转缺乏市场机制
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怕土地转出后失去土地,所以农村土地流转大多采取短期转包的方式。从集中程度来看,土地在小户间流动的多,由此很难形成土地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从而影响了土地整体耕作效率的提高。例如:在福建莆田江东村,一种植大户流转78亩土地,就涉及农户近50户,流转期限为1年;龙海东园的流转期限更短,超过期限农作物就要被砍掉,若超过10天则需补给出让方50元/亩。
2.2 农村土地流转行为缺乏规范性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很多是通过私下协商达成口头协议,通过有关部门签订书面流转协议较少。据调查,有的地方农村土地流转无约定或只有口头约定合同的占到60%以上,签订合同但并未经合同管理机构审查监证的占1/4,也就是说,没有法律效率的无效合同几乎占
到土地流转合同的近90%。这样就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为以后可能出现的权益纠纷埋下了祸根。
2.3 缺乏相关的中介组织
目前,土地流转范围选择余地小,流转对象更多局限在邻里和亲属之间,也没有有序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难以通过有效的流转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大部分地区缺乏有序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直接后果就是土地流转的范围受到限制。调查显示,只有33%的农户知道土地可以在任意农户范围内进行流转,分别有12%和5%的农户以为土地只被允许在本村内和本村民小组内部流转,甚至还有3%的农户以为土地流转是根本不被允许的。
2.4 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热情不高
对于土地流转的认同感,部分农民对承包权与使用权认识不清,误认为流转使用权就会失去承包权,即使自己无力经营,也不愿将土地转让给别人。同时,农民对“土地承包30年不变”仍心存疑虑,对土地承包权永久不变更是不了解,这些都使得农民不愿轻易转出土地。足见我国农村土地市场流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配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3 深化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对策
3.1 农村土地流转微观市场机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味着市场机制将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土地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不例外,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发展。
3.1.1 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明晰化是前提
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化离不开土地制度的创新,如果没有土地产权制度的科学界定,土地就不能合理流动和有效运转。在实际中,由于土地的集体所有和对每一个具体农民实际上的不明确性和虚无性,严重阻碍了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因此,明确界定农村土地产权对农民显得至关重要。
3.1.2 农村土地有偿使用是基础
现阶段农村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土地有偿承(转)包制度和土地肥力升降奖惩制度。农村土地有偿承(转)包制度,即农民耕种承(转)包地要向集体经济组织(或原承包人)交纳一定的土地使用费;土地肥力升降奖惩制度,即在承包期限内因合理使用土地使土地肥力升高的承包者,集体经济组织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依此。
3.1.3 价格机制是核心
价格机制能有效配置土地,能把土地流转到效益较高的农户,同时促进农户尽可能地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在适度的规模经营条件下,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3.2 农村土地流转中观促进机制
各级政府在加大宣传的同时应采取有力措施。
3.2.1 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
首先,要发展乡镇企业,必要的话,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在原材料供应、资本以及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以发挥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主导作用;其次,由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大,不可能全部进入大中城市,所以应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将农村小城镇建设作为不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3.2.2 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制
土地转让信息的取得主要依靠邻居、亲戚及村干部的信息交流,这就造成了土地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需要建立专门的土地流转交易场所,解决信息传递问题,以提高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运作效果,同时可以帮助农民签订正式的流转合同,减少土地流转后的纠纷,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3.2.3 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以土地为基础的保障体系,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进行,这种社会保障体系有着不足之处。要彻底解决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各级政府就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将农村的各项保障由依靠农地转为依靠社会保障,这样他们就不会恋土守土了。
3.3 农村土地流转宏观调控机制
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单纯依靠市场手段并不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也不能兼顾效益与公平,因此国家有必要对土地流转进行宏观调节。
3.3.1 土地规划制度
土地规划是国家宏观调控土地利用最有利的手段,土地规划的实质是合理安排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分配和再分配。在土地规划中,应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切实保护耕地。
3.3.2 地籍管理制度
这是确保土地流转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体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动态监测以及整理和保管地籍档案资料。主要目的就是为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有关土地政策等,提供有关土地方面的信息。
3.3.3 土地税收制度
主要采取差别税率政策,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制订基本税率,然后按经营规模情况加税或减税;同时,建立土地不同用途的差别税率政策,以调节土地流转的方向和数量,如调高经济作物的税率、降低粮食生产用地的税率。随着土地制度的完善,土地税制在土地流转中的调节作用会日趋增强。
3.3.4 土地立法制度
一方面,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尚缺乏权威的法律依据,对流转形式、权利人的利益保护等都必须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完善和强化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执法监督也是健全与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结论
第四篇: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
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完成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农村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一方面,土地在农民家庭经营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一些农村劳动力自愿摆脱土地的羁绊,或远离家乡热土外出打工,或到农村城镇经商置业,或就近服务于二、三产业,呈现出空前的“退一进二闯三”的职业分化转移趋势;另一方面,农村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业经营规模化,而土地使用逐步向专业能手集中又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与完善土地流转,已成为目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和主要形式
截至目前,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转包。即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绘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转包方负责。
2.转让。即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全部灭失。
3.互换。即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4.人股。即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入股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5.出租。即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出租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承租方按出租时约定的条件对承包方负责
二、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尽管目前尚未有序进行,处于探索阶段,但各种形式的流转已产生了积极作用。
1.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实行土地转包以来,一些文化程度较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经商,面把承包的土地转包他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有收入,承包了别人土地的务农人员收入也有所增加,活跃了农村经济。
2.促进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使土地荒芜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加,农村中出现了土地荒芜现象。实行土地有偿转包.能够减少土地的荒芜,并且使一些荒滩能够得到逐步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3.促进了土地向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土地逐步集中到种植能手经营后,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有机结合,资源的有效配置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提升了农业的整体效益。种植大户为实现自己的利益,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联系市场推销自己的产品,并带动周围农户的产品销售,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并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
三、当前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流转形式是在摸索中产生的,又没有统一的规范措施,因此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土地流转的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即使有书面合同,其内容也不完整,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未经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审查同意。二是土地流转有的不按规范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标的不明确,甚至与现行法规相冲突,如租用土地的时间超过了二轮承包期规定的时间等。有的曲线炒作地皮,实行耕地“农转非”。三是绝大部分在土地流转时没有通过发包方同意,没有到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目前,还没有一个乡(镇)有比较完整的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农村土地流转资料档案缺乏。
2.旧习惯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转困难。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把土地看成了“保命田”、“退路田”,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地阻碍着土地的流转。因外出打工经商等转移的劳动力提供的可流转土地,大多是按照“弃差不弃好、弃低不弃高、弃远不弃近”的原则操作,形成了分散零碎的插花田,造成土地难以流转。
3.流转涉及的农户多、规模小。流转给小户的面积多,流转给专业大户的少,难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期短的多。流转期长的少,易造成短期效益行为,不利于对土地的投入和保护。
4.乡村干部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提倡土地流转的宣传多、要求多,真正从政策上、体制上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少,农村没有足够的可供转移的土地。有些干部认为土地承包到户,使用权归农户,流转不流转与干部没关系;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农民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用管等等,缺乏引导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5.存在土地强制流转损坏农民利益的现象。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从幕后走向前台,并且速度明显加快,但存在不少违背农民意愿,损坏农民利益的问题。6.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一是目前的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缺乏必要的引导。二是土地流转不规范,缺乏契约约束,农户委托集体经济组织缺少农户委托书,统一发包中由于对预期增值认知不清或漠视,造成对农民、集体利益的损坏,甚至剥夺农民承包权,造成不稳定因素。
7.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制约着土地流转。在农村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而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决定了农民不能轻易离开土地。
8.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缺少中介服务机构。土地流转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缺乏一个由上到下网络状的中介服务机构,致使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受阻,信息辐射面狭小,土地流动渠道不畅,范围窄。
四、实现土地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
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经济看,实现土地有序流转,让农民把土地使用权这一主要资本用活用好,发挥土地的最佳效益,确实势在必行。从目前农村各地土地流转的现状及需求看,要实现土地有序流转,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1.从政策上鼓励,从管理上规范。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土地承包的稳定与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政策上明确规定土地经营权归承包者所有并保持长期稳定,同时允许承包者采取拍卖、转让、转包等多种形式将土地使用权用活用好。二是要出台一些支持政策,对承包他人土地使用权进行规模经营的种植能手,要在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予以倾斜。三是要制定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对土地流转的程序、手续由政府有关部门予以登记、认可,并在此基础上与农业支持保护优惠政策挂勾,让土地流转合法、规范。四是结合小城镇的发展,鼓励部分农民大胆放弃土地,让土地随着经济发展的节拍自然流转。
2.从舆论上引导,从机制上完善。在舆论引导上,要让基层干部和农民充分认识到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是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经,也是政府支持鼓励的,是与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并不矛盾的。同时要培育一批转包经营的典型,并通过典型引路,让农民看到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和前景。在流转机制上,要把土地使用权作为农民的主要资本,作为农村要素市场中最活跃的部分,建立有政策支持、由乡(镇)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管理、农民自愿转受的土地流转机制。也就是说,只要农民有土地转让,即可通过程序向村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申报,再通过合理手续向受让方转包,或是通过村委会发包,让土地使用权在农村要素市场中活跃起来。
3.以效益为目标,以规模经营和城镇化为动力,推动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最终目的是让有门路、有种植以外特长的农民主动放弃土地使用权,使种植能手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实现农民增收,地方政府增收的“双增”目标。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在农村内部要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用市场—企业一基地一农户这根链条,拉动农业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让土地逐步自发地集中到种植能手经营,带动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其次,要大力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让一部分农民到城镇安家落户,发展二、三产业,继而主动放弃原承包土地的经营权。
4.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活土地流转。由于各地情况不一,土地流转的实现形式也不可能一致,要在总结目前各地自发产生的各种土地流转形式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转让形式,把土地流转搞活。如对成片的荒滩,可采取一次性买断经营权的形式,大胆拍卖。对农民已承包的土地转让,可根据农民自愿的选择,采取多种形式,按照规定程序予以转让。对连片抛荒的土地,可打破区域界限,招标招租。
5.加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化建设。一是考虑到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二是明确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不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三是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防农村环境遭受破坏。同时,摸索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程序,做到职责明确,手续完备,合同规范。
6.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基本原则。首先是群众自愿的原则;再次是依法有序的原则;最后是规范操作的原则。
7.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第一,适当进行宣传引导。第二,努力引导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向。土地流转的方向应尽量与土地利用规划相一致。第三,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第四,加强对市场机制的培育和监督。
8.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建议在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内部设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并赋予相应的管理职权,对土地的用途、项目、面积、价格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对土地流转过程实行监管,提高工作透明度,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更趋优化、更加有效、更为合理。
9.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依托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为流转双方提供法律、政策帮助,收集土地流转信息,为土地流转搭建平台
第五篇:汝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汝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陈军战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5期
一、现状
汝阳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山区,‘素有七山二岭一分川’之称,全县农业人口37万人,农用耕地37.8万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随之活跃起来。据统计,我县2008年土地流转为2万亩,占耕地面积 5.2%;2009年土地流转为2.5万亩,占耕地面积 6.6%;2010年土地流转为3.2万亩,占耕地面积 8.4%。从我县土地流转整体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土地流转以农户之间的转包、出租、转让、互换为主;
2、土地流转后以种植烟叶、红薯、蔬菜为主;
3、平原和丘陵地区土地流转多,山区流转少;
4、土地流转逐年增加。
二、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人们对土地流转的认识有待提高
农民有很强的恋地情结,认为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最后一道生活阶线,没有土地就没有了生活保障,外出打工收入不是长久之计,还有的认为,土地流转后,失去了国家对土地的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减少了家庭收入,一旦政策变了怕得不到土地,不愿意土地流转。
2.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
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在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合作社、农户与企业之间进行,普遍存在私下流转多,集体组织流转少,转包、出租多、转让、入股少。口头协议多,文字协议少,土地流转后,不能及时到乡政府和村委会备案,致使双方权利和义务不明确,留下许多土地纠纷和矛盾的隐患。
3.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技能水平低,收入不稳定
从我县情况看,农户以男劳力在外打工为主,妇女守候在家,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以体力劳动为主,工作不稳定,也没有固定的社会保障,农忙季节回家收粮,农闲时去外打工,他们宁肯在土地上实行粗放经营,也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
4.土地流转极不平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能够灌溉和农业机械化耕作的土地容易流转,反之,则土地流转难,富裕地区土地容易流转,贫穷地区土地流转难。全家外出务工多的地方,土地流转多,一个人在外务工的家庭,土地流转少。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政策、法规宣传,营造良好的土地流转氛围
为解决农民对土地流转认识上的偏差,提高政策水平,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为自觉行为,我们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让广大农民群众明白土地流转的意义,流转的方式、原则和程序。让群众解除土地流转的后顾疑虑,自愿、自觉参与土地流转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程。
2.充分发辉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使土地流转规范化
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是农经部门的重要职责,政府要加强完善农村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建设,加大经营投入,给予管理部门相关的执法手段和管理权限,开展业务指导和组织土地流转,确保土地流转程序合法、合同规范、手续齐全。各村要建立土地流转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土地流转工作,配合县、乡(镇)农经部门及时登记和发布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并组织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团体组织和种植能手大规模种植,确保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序的前提下进行农村土地流转,防止土地流转过程中发生矛盾纠纷。
3.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宽就业门路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慢,重要原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缺乏专业生产技能。因此,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和政府的各项优惠离土政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拓宽就业门路,促使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让农民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和社会福利保障,才能实现农民与土地分离,才能加快农村土地整体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