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泰市西张庄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西张庄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新泰市西张庄镇党委、政府
西张庄镇位于新泰市中西部,总面积4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6万亩,总人口4.2万人,辖28个行政村和1个民营企业聚集区。境内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水浇便利,交通快捷,济临路横贯东西、四良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供电、供水、供热、环保等配套设施齐全,现代物流、商贸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工业在全镇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行业以纺织、服装为主,兼有新材料、食品、机械制造等门类,是山东省重点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中心镇建设这个经济增长平台 ,立足自身实际,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小城镇的整体服务功能、载体功能日益完善,有力的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全面发展。2011年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GDP)32.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65元。先后荣获“中国乡镇之星”、“山东省最具成长性乡镇”、“山东省明星乡镇”“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卫生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实施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做法
镇党委、政府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围绕打造一流省级中心镇的奋斗目标,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提升城镇档次,积极稳妥地推进现代化小城镇建设进程。
(一)强化领导、完善机制,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快实施中心镇建设战略,将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人大主席任副组长,村镇建设办公室、党政办公室、财政所、工商所、派出所、管理区等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及时分析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的保证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保证城镇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省市县有关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镇情实际,制定下发了《西张庄镇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入住工商户的户籍迁移、子女入托、入学、就医、生产经营、税费缴纳等具体问题做了详细的规定,积极鼓励镇内外广大业主、工商户到镇区经商建厂,极大的推动了镇区建设和经济发展。
(二)高起点规划、建设、管理,着力提升小城镇档次水平一是高起点规划,城镇布局科学合理。坚持规划先行,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山东省同圆规划设计院、泰安市规
划设计院等六家知名设计单位,对全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和完善。在居民安臵上,确定了“1+1”模式。即:将全镇28个行政村划分为1个镇区和1个农村社区,其中25个村集中到镇区居住,安臵居民3.4万人,3个村组成一个农村社区,安臵居民5800人。中心镇区规划总面积4.2平方公里,分为青澄、正阳、金河三个城镇社区,同步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供水、供电、供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的统一规划,形成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居住性详细规划。在产业布局上,将全镇划分为项目聚集区、高效农业区、畜牧养殖区、有机蔬菜与黄瓜制种基地、第三产业发展区和商品物流园区等九大功能区,形成了上下衔接、层次分明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二是高标准建设,城镇功能日臻完善。坚持把建设标准质量放在首位,统盘考虑城镇发展规划、项目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和服务设施配套等各项因素,既立足当前实际需求,又确保适度超前、富有特色。我们对各居民区进行精心设计,结合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生活需求,确定了的86、105、125平方米三种户型,户内安装了水、电、暖、气、有线、宽带等功能设施,小区内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配套了卫生、文化、超市、治安、物业等服务场所,在全市率先实现居民区“六通、四化、五配套”。为加强质量监督,我们还聘请专业监理公司担任工程监理,全程参与施工建设监督,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目前,福安小区、鑫兴花园、鑫福里小区、福瑞小区等居民小区已建成,共建设楼房75栋,建筑面积36万
平方米,2400户。在加快居民楼建设的同时,我们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文体中心、时代文化活动广场、中心幼儿园、购物超市、信用社等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按照“挖出1个道子,同时埋上5根管道,雨水、污水、自来水、暖气、通讯五管合一”的标准,对镇区道路进行改建扩建,形成了九纵六横的交通道路网;将全镇供水管道合并到第二供水公司,新建三条电力线路,建设供热公司和污水处理厂等设施,解决了居民取暖、吃水、用电等问题,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三是高水平管理,保障城镇运转井然有序。坚持把管理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臵,建管并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规划管理,严格实行“一书两证”制度,坚决杜绝违法建筑和旧房翻新,避免了农村无序建房和重复投资,有力的推进了小城镇建设进度。强化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将全镇保洁工作细化、量化,分别外包给2个具备法人资格的保洁公司,聘用了88名保洁员,配备了垃圾运输车2辆,三轮车88辆、放臵标准垃圾箱123个,建设垃圾池110个,对镇村环境卫生进行全天保洁,做得垃圾日产日清,实现城镇环境养护常态化。建立依法管理约束机制,成立城镇综合执法所,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对商铺店面、零售摊点、农贸市场、交通干道的日常管理,严肃处理破坏镇村环境、影响公共秩序、损坏城镇形象的现象,有效地维护了镇区秩序。注重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居民的规划意识、绿化意识、卫生意识,使居民养成适应城镇
要求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使居民在参与城镇管理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为实现城镇的长期有效管理打下了基础。
(三)把握关键,着力解决四大难题
(1)深入宣传、政策激励,扭转群众传统观念难题。小城镇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为使建设深入人心,赢得群众拥护支持,我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扎实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一是制定搬迁政策,激发群众热情。按照《山东省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鲁价费发[2008]40号文件规定标准,结合镇情实际,我们制定了《西张庄镇小城镇建设搬迁安臵实施办法》,采用“拆旧换新、一宅换一房”和货币补偿两种方法,对农户进行搬迁补偿安臵。另外,对于鳏寡孤独五保老人,建设老年公寓,让老年人有房住,有人管。对于搬迁人在外地有工作、有住房,选择货币安臵的,可提出书面申请,经核实后将其住宅标准计价款一次性付给该搬迁人。通过落实搬迁补偿政策,农民住上新房一般不拿钱,搬迁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大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层层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户代表会,将镇里制定的总体规划、搬迁方案、补偿标准交给大家反复讨论、修改,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为了增强直观性,我们还将规划制成沙盘,将政策印成挂历,用小画书的方式宣传到户;春节前,开展了“百幅万户”宣传活动,制作了100幅宣传条幅下发到各村,在主要街道路口悬挂;印制12000余份挂历、15000份宣传画册下发到每一个农户;组织了20人的宣讲队,进村入户宣讲政策;
镇里还组建了社区艺术团,采用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到各村进行巡演,最大限度的营造宣传氛围,让群众充分认识到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消除了思想顾虑。在此基础上,我们与每户村民都签订了搬迁协议、拆迁协议、换房协议、补偿协议四个协议,搬迁村和驻地村签署了占补协议和权属调整协议,群众签约率达96%以上。
(2)积极争取,用活政策,破解建设用地难题。在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面前,如何破解建设用地难,成为制约小城镇建设的最大难题之一。为此,我们在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同时,紧紧抓住2010年中央1号文件和鲁政发„2010‟73号《关于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出台的有利时机,积极与新泰和泰安市国土资源局沟通对接,邀请省市专家到我镇考察论证,最终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得到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认可,被纳入全省20个土地综合整治大项目之一,成为国家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这标志着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全面升级,由原先单纯的农村住房改造,升级成为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农民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为我们解决了建设中最为困难的建设用地问题。省政府文件规定,只要我们按照全镇总体规划进行搬迁建设,所有的建设用地全部符合政策要求。
(3)融合政策,市场运作,破解建设资金难题。在当前乡
镇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仅仅靠政府投入项目运作是不可行的。为此,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融合政策,整合各类资金,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一是用足政策。充分利用新泰市政府出台增减挂钩政策的有利时机,将四槐树村、回龙庄村列入我市首批挂钩试点村,通过搬迁腾出的用地指标,市政府统一安排使用后,每亩获取20万元的挂钩补偿资金,用于搬迁楼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二是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开发商垫付资金、出让经营权和BT模式实施建设,将政府主要工作重点放在前期的宣传、规划、引导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上,具体项目运作由开发商进行,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三是盘活闲臵资产。将长期闲臵的镇农业技术管理站、农业机械管理站、卫生院、计划生育管理站进行拍卖出让,获取资金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四是积极进行社会融资。依托西张庄镇至信臵业有限公司开展融资或贷款,提供建设资金支持。
(4)培育产业,壮大支撑,扩大群众就业安置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产业是发展之基。建设小城镇,让老百姓向镇区、社区集中,必须有强大的产业做支撑,才能真正实现建得起、拆得出、搬得进、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真正实现老百姓安居乐业。为此,我们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支撑产业,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积极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依托农业合作社,采取农民入股的方式,在水浇
条件较好的镇区西南部新发展有机蔬菜2000亩,建成以西白沙为中心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在采煤塌陷较重的镇区东南部发展畜牧养殖业,实施规模化养殖,建成规模化养殖厂5处;在镇区东北部发展蔬菜种植6000亩,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益;以高孟村为中心,依托祥云种业,建立繁育制种基地3000亩,逐步形成农业产业特色突出,规模化连片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突破羊流、果都、西张庄”,建设西部工业新区、经济发展隆起带和城市西大门的战略部署,本着“集聚、集群、集约”的原则,对镇工业园区重新进行规划定位,新增设园区面积14000亩,与现有园区相连接,总面积达到18500亩。投资5600万元,规划修建了三纵四横、15千米的区内道路,投资1800万元配套了水、电等基础设施,提高了园区的承载力,实现了与果都、羊流项目融合发展。现在我镇新上的项目,无论大小都落户到镇工业园区,形成量的膨胀。去年以来,先后引进新上工业项目6个、农业项目2个,总投资3.2亿元,使3000多名社区居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年均实现就业性收入15600元。三是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镇区着力在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领域,集中培育一批服务业项目,逐步形成以高效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基础设施保障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村民到社区集中居住提供了强大的就业保障。
二、实施小城镇建设的推进步骤
按照全镇总体规划,我们计划用三至五年左右的时间,将全镇32077人搬到镇区居住,将旧村14246位农宅,近13万间房子全部拆除,五年时间将拆旧区近万亩土地全部复垦,将我镇建设成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幸福祥和”的现代化城镇。我们的具体建设思路是在2011年建成搬迁楼75栋,拆除旧房551位,5125间,复垦土地400亩的基础上,2012年新建住宅楼160栋,搬迁安臵村民3800户,11366人,整体搬迁4个村,拆除旧村8个,复垦土地3100亩,完成农用地整治工作。2013年新建住宅楼160栋,搬迁村民3600户,10833人,拆除旧村10个,复垦土地3360亩。2014—2015年全面完成拆迁腾空土地的复垦工作。
三、小城镇建设取得的几点成效
一是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通过建社区,改善了农民原有的住房结构,房屋设计更加合理,舒适性更加高,供水、供电、绿化、路灯、道路、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环境整洁优美,群众在社区居住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是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实施小成绩建设,将原来分散在各村的一些文化娱乐设施集中整合配臵,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品种更加齐全,形式更加多元,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三是节约了耕地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群众集中搬迁到镇
区居住,改变了过去农村居住分散的局面,由于是集中规划,合理布局,楼房达到五层以上,共享公共配套设施,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实行垃圾统一进行转运处理,污水通过生物降解,改善了生态环境。
四是搞活了农村经济。建设小城镇,促进了土地向规模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项目的逐渐增多,镇区常驻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水、电、路、医、学等基础设施需进一步配套完善,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影响了工程进度和搬迁速度。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镇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是建设手续繁琐。尽管市里要求各部门推行“一站式”服务,但各类建设手续办理过程仍较繁琐,还有“中梗阻”的问题。
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全镇工业产业比重不协调,现有企业主要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业为主,而且产品大多为初级加工产品或代理加工,没有自己的主打品牌,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财政贡献小,需要加快技术升级和生产设备更新;新材料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需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是劳动力技能培训比较薄弱。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外地企业落户,就业岗位增加,现有劳动力文化科学知识,种养殖、务工等专业技术培训亟待加强,急需建立和完善相适应的教育培
训机构。
几点建议:一是确立牵头部门,加强协调,让基层腾出更多的时间抓建设。二是进一步简化建设手续,避免因手续办理拖延建设进度;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四是加大执法力度,尤其加大对乱搭乱建房屋的执法、规划执法和工程质量执法,肃清建设环境。
第二篇:西张庄镇初级中学汇报材料初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新泰市西张庄镇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探索
一年来,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广大教职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德育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
德育是成就人的的教育,赋予人以智慧和道德的力量。近几年来,我校立足两条主线、把握三个“一点”、抓好四个途径,使德育工作得以扎实开展。
一、立足两条主线,开展德育工作。
班主任与校团队会是德育工作的两条主线,学校始终紧紧依靠这两条主线开展好德育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播种耕耘在学生广阔的心灵世界。班主任工作并不是“人皆能为”的,我校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专业化、科研化的发展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1.开好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力争拿出15分钟的时间共同学习班主任理论知识,以求获得思想与方法上的提高。已经和正在学习的内容有: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鲁洁的《德育新论》等。
2.开好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论坛,进行班级工作方法的交流与展示。班主任论坛活动期间,新老班主任互帮互学,通过切磋交流,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3.用好《班主任手册》。我校十分重视《班主任手册》的开发,学校为每一位班主任“量身定做”了符合班情的《手册》。这本小小的册子,不单单是班级管理的辅助工具,它更侧重于对班级工作的导引作用与备课功能。以前的《手册》往往是用完即弃,现在功能齐全、图文并茂、个性化的《班主任手册》总被老师们珍藏着,一本小册子,记载着他们班级工作的风雨历程。
当前,班主任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等教育问题对班主
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校加强班主任校内学习与外出培训工作,引导他们拓展视野,更新观念。通过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调动班主任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目前,学校已承担国家级、省级德育课题研究多项,两项德育研究成果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二)团队会工作
学校通过形式灵活的团队活动锻炼学生能力,熔炼完美人格。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卫生的评比、校纪校规的维护、广播站的建设、各班板报的规划、校园文化的营造、两操的组织等,校学生会在常规检查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二、把握三个“一点”,夯实养成教育。
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表明: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夯实学生做人的基础,就是交给学生一生受用的财富。我校始终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班主任亲自挂帅,任课教师、家长、学生干部齐抓共管。他们真诚的微笑,耐心的说教,认真的工作态度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班撰写“养成教育”特色日记,记录本班学生的点滴进步,为他们的闪光点喝彩。学生们渴望进步,渴望被老师写进日记,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幸福体验中,好习惯逐渐自觉养成。学校扎实开展学生行为规范评价活动,激励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的反复。一月一次的自评---“心语诉说”、互评---“朋友我想对你说” 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班主任综合评价后,将评价结果发到家长手中。家长根据评语和孩子进行交流后,写出下月计划,将此表返还。一学期结束了,“心语诉说”、“朋友我想对你说”、评价表一同装入成长记录袋,留住了孩子们幸福完美的成长历程。
我们在开展养成教育时,把握“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三个“一点”的原则,力求把学生健康成长这样的大事做小、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实。所谓近,就是要求要离孩子实际生活近一点,不要好高骛远;所谓小,就是要求要小一点,以小见大,不要搞“口号式”;所谓实,就是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给学生们提的要求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
例如,尊敬长辈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可尊敬是一个抽
象名词,我们尽量把这一要求具体化:
1.听长辈话时要认真,不要东张西望,不插嘴。
2.和长辈谈话时,要和气,除非长辈耳背,否则不要高声大喊。
······
近、小、实并非是琐碎化,它使抽象的《规范》看得见、摸得着,它有利于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使德育更贴近生活、更形象、更易于学生接受。
三、抓好四个途径,优化育人环境。
在养成教育的基础上,我校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实践教育、人文教育等四种教育途径,全方位、多元化地开展德育工作。
(一)主题班会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班会这一德育工作主阵地,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文明养成教育等,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由知到行,环环紧扣。
初中生还没有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但其德育工作是有规律的,循序渐进就是规律。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做得踏踏实实。
长期以来,班主任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时,总感到没有抓手,无从下手。如何提高主题班会的可操作性?进而提高整个德育工作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问题即课题。我们组织广大班主任展开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政教处将大部分德育内容编辑完善成为一个个主题班会材料提纲,设计好每个班会的主要框架内容,辅以丰富的班会参考材料,编印成册后,下发到班,班主任二次备课,经政教处审批合格后,发还给班主任,班主任在此基础上上好每一节主题班会课。
我校将尽可能多的德育教育内容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加以展现。以《新泰市初中学校德育教育活动内容及评价标准》中的德育内容为主,逐项开展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力求使德育工作科学化、序列化、主题化。
我校还引导各班改变以往班会课上教师空洞的说教形式,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学生参与策划、参与组织、担任主持,利用主题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露自己心迹的平台,使有自卑感的学生不再内向,使有表现欲的学生健康阳光,从他们轻快的行动中我们看到,学生初步感受到了道德带来的幸福与课堂带来的快乐。
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我们将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牢牢抓住这一关键环节不放松,逐步摸索开展主题班会的有效方式,努力将德育教育的序列化探索工作做好、做扎实。
(二)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可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加集体凝聚力,在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每学年,学校都以重要节庆日、重大时事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让学生在参与中快乐锻炼,在活动中幸福成长。我们着力开展的节日主题活动主要有:“迎国庆”、“庆元旦”、“清明节感怀”、“美好的祝福献给党”、“教师节祝福语征集”、“走进吴伯箫”青年与劳动主题教育等;我们着力开展的主题教育有:“争做文明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等。由我校发起的“学英雄、见行动”清明节缅怀活动已被新泰团市委作为一项重要的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全市推广。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大型感恩演讲会、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法制安全报告会,已历三年,风雨无阻。从邹越教授的《让生命充满爱》到赵一博的《与成功有约》,再到秋涛的《感恩我们在行动》,在诸如此类的主题教育中,片片真情被重拾、被感动,千万个心灵被洗涤、被升华。
(三)实践教育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近几年来,学校大胆尝试了德育工作新模式,通过学生自主实践,主动参与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其中,“青少年模拟法庭”就是实践教育的有益尝试。当前,某些青少年的价值观充斥着“一切向钱看”的负面因素,个别青少年学生受网络庸俗文化影响,缺乏是非荣辱的辨别能力。更突出的表现便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逐步低龄化与犯罪性质的逐步成人化。在这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在这一人生的关键时期,法律不能缺位!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素养,这是我校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的目的初衷。
“青少年模拟法庭”通过对真实案件的模拟再现,使学生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了解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使法律知识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既避免了教师单纯讲“法”带来的枯燥乏味,又满足了学生好奇心的特
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青少年模拟法庭”作为“案例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教育效果明显。目前,我校已建成规范的“青少年模拟法庭”一处,成功实践了《董小倩劳资纠纷、受教育维权案》等5个庭审案例,约有1500人次学生、300人次家长参与了模拟与旁听,宣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学生通过参与模拟和旁听,不仅较好地使法律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而且还锻炼了能力、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活动先后多次为泰安市政法委组织的现场会提供现场,《大众日报》、泰安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活动初步达到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教育目的,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人文教育活动
为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学校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加强人文教育,力争让每一块墙壁都能开口说话,使学生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不断感动、不断成长。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文化长廊”,“有声校园文化”一周一个主题、“舞动的西张”校刊一周一个观点,正逐步形成校园文化的新亮点。
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较多不足。我们深知: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德育,即要根植于孩子们幸福的生活,又要着眼于孩子们幸福的未来。幸福德育之路虽很宽很长,但我们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2012年7月27日
第三篇:西新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精选)
西新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2005年08月23日
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本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一、意义和必要性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小城镇向城市化迈进的有效途径。通过小城镇建设,使镇域经济、有一个突出性进展,进一步壮大全镇经济实力,改善镇域环境,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小城镇基本情况
我镇是吉林省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位于吉林省长春市西南部,东临中国一汽集团,西接公主岭市大岭镇壤,南连长春市朝阳区大屯镇,北靠长春市绿园区城西乡。镇辖9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44个自然屯。幅员面积87.6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4055公顷。人口53018人,其中镇区人口20300人。共有企业238户,其中私营企业234户。从业人员9816人。镇内共有中小学10所,其中小学9所,中学1所。
镇区属欧亚大路季风性温带气候,年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38.8℃,年均气温3-5℃。主导风向西南风,春季为多风季节,年均风速3.3-3.5米/秒左右。年均降雨量560mm左右,无霜期159天。
近几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西新镇加大工作力度,狠抓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推进小城镇星火密集区建设,建设现代化科技示范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领导重视,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协调等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小城镇建设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小城镇建设问题。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小城镇重点倾斜。从1998年到现在,区财政给予西新镇建设投资600万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投入400万元,绿化美化200万元。专题研究制定了小城镇建设意见,提高了西新镇干部待遇,下放了土地、规划等相关权限,为西新镇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政策保障。
二是全面规划,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系。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总体部署,聘请省、市有关专家组成专题调研论证课题组,对西新镇的经济发展,镇域建设,科技进步及各项事业进行了总体调研和论证,在全面分析西新镇镇情和未来发展走势及借鉴外地小城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西新镇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为了确保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又相继成立了区、乡两级小城镇管理组织,充实了专业人才,确保了各项管理到位。
三是发展速度快,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到200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89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2.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4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 3854元;财政收入实现3812万元。投资8600万元,用于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镇7个工业小区均达到市级小区标准,其中有2个达到省级科技小区标准,1个达到国家级科技示范小区标准。2000年,西新镇被评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第一镇,所辖的双丰村、同心村在全省和全市经济实力排列中,分获前一、二名。
四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全镇共涌现出市级以上文明村4个,其中双丰村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1999年,西新镇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科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拟申报国家级的汽车产业星火密集区和省级特色农业星火示范园区、现代设施农业规范化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市级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正在镇内建设,农
民科技培训率达到了95%以上。从1998年开始,西新镇投入2200万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镇10所中小学中,有9所实现楼房化,镇办中学实现了微机化,1所中学、6所小学进入市一类一级学校。所有中小学全部成为市级花园式学校。西新镇被市评为花园式校园建设示范镇。投资4500万元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建老年公寓2处,敬老院1个,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共有房屋420间,1100张床位,入住老人230人。投入150万元,改建卫生院,现有床位25张,镇内医疗网络已经形成。全镇有42%的农户安上了程控电话,14个自然屯用上了自来水,新建农民新村5处,入住农户1200户。
五是镇域环境进一步改善。以道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突出。共投资4200万元,修筑水泥路45公里,柏油路19公里,砂石路116公里,乡到村,村与村实现了柏油化,村到屯、屯与屯实现了砂石化。90%的自然屯通公共汽车。投资800万元,用于全镇绿化。绿化面积600公顷,植树 2.4万株,绿化覆被率达20%。投资2.9亿元。用于废弃物的处理,镇内西湖300万立方米污水全部得到净化处理,所有废物的排放均符合国家标准。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㈠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科技兴镇”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壮大三产,提升二产,优化一产,突出培育特色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合理扩张镇域规模,提高完善镇域功能,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西新镇尽快建成经济实力强、居住环境美、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科技示范小城镇。㈡发展目标
从现在起到2005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总量跳跃式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镇域功能基本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镇域规模
到2005年,全镇人口达到8万人,其中镇区人口达到5万人,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达到2万人;镇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
2、经济总量
到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年均递增15.5%,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
1.26亿元、9.18亿元、7.56亿元,年均分别递增7%、16%、22%;财政收入达到1.03亿元,年均递增23%,3、产业结构
到2005年,汽车产业星火密集区、特色农业星火示范园区、现代化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基本建成,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到7:51:42。
4、人民生活质量
到2005年,全面实现普九教育,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90%,科技普及率达到98%以上,医疗卫生保健达到较高的水平,体育活动群众参与率达到40%,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80%,电话拥有率达到50部/百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6%,镇区集中供暖面积达到80%,工业污染源排污达标率达100%,生活垃圾清洁率达到95%,处理率达到8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建农民新村15处,入住农户2600户,镇内居民(女满55周岁、男满60周岁)20%可享受医疗和养老保险。
5、镇城建设
全镇交通、通讯、水电气供应等各项公用设施基本完善,整体配套。
四、主要内容及建设重点
㈠加快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
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充分利用镇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汽车产业星火密集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汽车配套产业以及特色农业星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及度假旅游、农副产品加工、地产开发等特色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实现镇域经济的新突破。
1、以配套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经济。
西新镇与一汽集团相距较近,是接受一汽辐射较强的镇,全镇为一汽加工企业已达230多户。在未来发展中,西新镇将紧紧依托一汽集团和汽车产业服务区,依靠现有的基础,积极为一汽加工配套。发展的重点是建成一个国家级星火密集区,即产业星火密集区。以自立新街为轴心,将原有的双丰、同心、日新、开源、西新5个工业小区合并,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生产和经营汽车零部件、改装车等。重点搞好密集区基础设施建设,到“十五”期末,园区内全部实现“七通一平”,落位企业达到300户,年产值实现30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5万人。
2、以拓宽服务领域为核心,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重点是规划建设好“一个市场、一个开发、两个园区”。
一个市场,就是建设长春绿新大市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已经结束,蔬菜、水产、服装等单体市场已开业运营。“十五”期末,全面投入运营,预计将成为东北最大的果蔬、水产等绿色食品销售批发中心,年实现营业额50亿元,安置从业人员1万人。
一个开发,就是围绕镇区建设,科技规划,重点在同心村、双丰村进行房地产开发,年开发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
两个园区,一是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发的占地4平方公里的汽车贸易服务区。主要从事汽车储运、汽车装饰、汽车修理和汽车文化。“十五”期末,企业户数达到30户,年营业额达到25亿元,安置从业人员2000人。二是建设休闲旅游度假园区。以长春西湖为核心,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到“十五”期末,投资35亿元,建成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中心。
3、以发展生态农业为方向,积极发展农业经济。
充分利用本镇现有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建设“三大基地”。一是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十五”期末,建智能温室2处、双百栋日光温室群2处,百栋连片日光温室群5处,保护地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二是建设绿色农业稻谷、蔬菜生产基地。以发展绿色稻谷和蔬菜为核心,加快绿色农业进程。“十五”期末,绿色稻谷面积发展到10000亩,双千亩绿色蔬菜基地发展到2处。三是建设精品牧业生产基地。以吉林省清真肉业股份公司为核心,建设好农业部批准的高科技畜产品示范区,大力发展肉牛、生猪、蛋鸡、肉鸡等精品牧业。“十五”期末,肉牛发展到5万头、生猪20万头、蛋鸡100万只、肉鸡500万只。㈡改善镇域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加大环境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镇区环境、村屯环境和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生活质量,实现镇域环境的新突破。
1、加强道路建设。以镇区道路和村屯道路为重点,拓展骨干道路,提高村屯道路标准。“十五”期末,打通春城大街至警备路东西走向的主干道路,拓宽警备路至长郑公路南北走向路段,完成镇区三横六纵9条街路建设,形成镇区主干道框架。完成村与村、屯到屯116公里砂石路改造,全部实现村屯道路油渣或水泥化。
2、提高绿化水平。镇区主要街路全部达到绿化标准,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村屯绿化美化率达90%以上,农户绿化达80%以上。
3、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速农民新居建设。“十五”期末,完成15个自然屯的改造,建农民新村15处,入住农户2600户,其中1000户农户住进楼房。
4、改善环境卫生。实行垃圾集中化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的整治,完善给排水工程设施,实现镇域居民厕所水洗化,镇区环境卫生达到国家级卫生城市标准。
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素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现代化科技示范小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突出三项建设。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镇为核心,村为基础,建立思想教育网络。深入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高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二是加强文明村镇建设。广泛开展以创建文明镇、文明村和“十星级文明户”为载体的精神文明活动。到“十五”期末,9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市级文明村标准,90%以上的农户达到“十星级文明户”标准,西新镇力争进入国家级文明镇行列。三是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镇,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各种犯罪发生,做好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执政水平。㈣大力发展各项事业
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敬老、计划生育、保险等社会事业,努力为全镇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智力保障,实现各项事业的新突破。
1、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以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为重点,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优先发展科技进步事业,在突出抓好国家、省、市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同时,重点规划建设镇科技和科普长廊,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学技术普及提供有效阵地。以素质教育为方向,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投资2000万元,改造1所小学,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使全镇所有中小学全部实现楼房化、微机化,并全部达到市一级一类学校。
2、积极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抓好计划生育。以村为单位,建设9所农民学校,镇建一个图书馆,用于居民学文化和科技知识。加强全镇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卫生预防,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开展体育活动,每村组成一支秧歌队,各建立一个文化活动室,每年进行一次棋类和秧歌比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抓好计划生育,“十五”期末,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计划生育率达到99%以上。
3、抓好敬老、保险工作。进一步改善现有1所敬老院和2所老年公寓条件,使入住老人达到500人以上,做到孤寡老人全部进入敬老院。发展保险事业,按规定年限,实行社会保险,达到老有所养。
㈤重点工程建设
1、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园区。到2003后底,全部实现七通一坪。落户企业达到280户,从业人员达1.2万人,年实现产值25亿元,到2005年实现规划目标。
2、长春绿新大市场。到2003年,完成建设总规模的65%,力争使水产、服装交易大厅开业运营,营业户达到2600户,从业人员达到6000人,年实现交易额6亿元。到2005年,达到设计目标。
3、汽车贸易服务区。到2004年区域内实现七通一坪。入区企业达到30户,从业人员达到1000人,年实现营业额达到20亿元。到2005年,汽贸产业服务区基本实现规划设计标准,形成较强的发展态势。
4、房地产开发。到2005年,完成地产开发8处,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
5、高科技畜产品示范区。提高吉林省清真皓月肉业股份公司的加工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到2004年,年屠宰肉牛达到15万头,肉羊达到8万头,年出口创汇额实现1亿美元。
6、休闲度假区。到2004年,完成长春西湖湖区道路改造、绿化,湖体大坝加固,建成湖心岛、水上公园和休闲长廊和别墅区,年接纳游客70万人;同心湖以改善周边环境为核心,建设一批环境幽雅,风格各异的花园式、生态型智能化现代商住小区,建成湖区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农业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7、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到2003年,建成5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1处、双百栋日光温室群2处。到2005年全部实现规划设计标准。
8、绿色稻谷蔬菜生产基地。到2003年,完成万亩水田生产园区工程建设,2005年,建成2处双千亩绿色蔬菜基地。
9、精品牧业基地。到2003年,发展黄牛4.5 万头、生猪10万头、蛋鸡80万只、肉鸡400万只,到2005年达到设计目标。
10、环境建设。到2003年,完成镇区三横六纵道路建设和40公里村屯砂石路改造,完成镇区9条纵横街路绿化,全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6%;建农民新村6处,入住农户800户;环境卫生有较大改善。到2005年,全镇整体环境达到设计标准。
六、效益及预期效益分析
西新镇建设现代化科技示范镇的有效实施,将有力带动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经预测,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重点工程的实施和建设,将使一产比重偏大,二产规模不够,三产发展薄弱的格局得到改变,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过五年的建设,一产比重将由现在的10.96%,减至7%,二产比重由现在54.56%,减少到51%,三产比重由现在的34.48%,增加到47%。㈡带动镇域环境改善
镇区道路主体框架的形成和村到屯、屯与屯砂石路改造后,全镇道路基本实现了路面柏油(水泥)化,加上排水设施的完善,路面积水、睛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状况将根本上改观,并将促进土地和周边建筑物的升值。新村的建成,居民居住条件也有一个大的改善;卫生环境的整洁和绿化美化,将会使整个镇域环境基本实现优雅、整洁。
㈢推进科技进步
随着科技重点项目的实施和建设,将有利于科技的引进、推广、普及和应用,全民的科技素质将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的全面推进,将使各业的科技含量不断加大,并将有力促进镇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㈣增加财政回报
按照“十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到“十五”期末,全镇的二、三产业将成为全镇经济的主体,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加工区,年可实现税金1亿元,长春绿新大市场和汽贸服务区可实现税金1亿元。
㈤提高农民收入
到“十五”期末,镇农民将有1.4万人的富余人员得到安置,从一产中走向二、三产业,进入社区,农村人口将由现在的3.6万人下降到2.2万人。人均可在二、三产业中获取收入2100元。
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到“十五”期末,镇域内将有75%未升入高中、职业、大专、大学的人员接受职业教育;有70%的可进入镇村图书馆进行文化普及;对生活不能自理或无人照顾的老人可全部进入乡、村老年公寓或托老院;镇区医疗保健可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情不出镇,实现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七、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小城镇建设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我们要依据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若干政策,推进小城镇发展。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居民的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氛围。积极吸引外资参与生态建设,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健全镇域土地、环保、司法、防疫、城建等执法行政机构,稳定执法队伍,强化公民监督意识,不断将小城镇示范建设纳入法制的轨道。
㈡拓宽融资渠道,为小城镇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加大资金注入,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实施“十五”规划中,我们要根据项目性质和经济效益情况,积极利用国家、省市以及海内外商家投资向内地转移、向高科技产业集
聚的有利时机,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引资筹资。对于经济效益明显的发展项目,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地吸引外埠、外资、民营等全社会资金,特别是利用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大陆的事业拓展资金,加大镇域经济投入。同时对其它各项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项目,采用镇区财政投入,集体、个人、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广辟资金渠道,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
㈢依靠科技进步,为小城镇建设注入科技活力
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加强与国内和优势地区的合作,是提高小城镇各项建设工程的科技含量,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途径。按照国家提出的现代化科技示范镇标准,要把科技进步做为现代化科技示范镇的重点建设内容,积极接受长春市的科技辐射,充分利用好市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排解示范镇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科技难题,积极推广应用绿色节能建材、生态环保技术、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培育星火龙头企业和星火支柱产业,丰富镇域经济的科技内涵,推动小城镇产业的不断升级和换代。
㈣强化各项管理,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如期推进和完成建立健全小城镇现代化科技示范镇建设组织领导体系,落实示范镇建设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的分工责任,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各负其责,精心组织好各规划项目的实施。并针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做好定期的指导与检查。搞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切实抓好“十五”期内的重点规划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要求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执行。特别是对国家政策投资,支持示范镇建设的重大项目,我们要按规定立项,进行动态管理,按设计要求组织施工,按工程进度安排筹集配套资金,确保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同时建立完善的工作考评体系,对质量管理,技术监督定期进行验收和评估,确保小城镇建设标准化、示范化。
第四篇:西张庄镇中心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冀村中心小学发展性素质教育自评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学校自主运行发展机制,确保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依据《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基本条件督导标准》,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为目标。为把我校建成“校园环境优美,管理科学规范,教风学风严谨,教学手段优化,氛围积极向上”的学校而努力。
二、目标任务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成员的小学素质教育领导组。建立自我评估制度,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团结一致、既分工又合作;班主任教师具体抓,做到教育教学工作事事有人抓、项项有人管、件件抓落实。
2、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本管理。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关键在教师。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文明勤奋、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
3、全面提高质量,争创特色。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以素质教育《纲要》与基础教育《纲要》等重要文件为依据,结合校情,千方百计提高教育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率。
4、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实行课程刚性化管理,开足开齐各门课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抓好创安、普法、行评工作,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大力做好 “创安、普法、行评”工作。加强对学校各重点要害部位安全工作的检查,整改存在问题,签订安全责任状,加强教育,提高学生自防、自教、自护的意识和能力,杜绝一切安全事故。认真开展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加强自律,切实抓好行风建设,把学校办成群众满意的教育。
三、方法与措施
㈠、强化学习管理
一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二加强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法纪意识;三加强有关教育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课改理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四加强校际间交流,增强竞争意识;五加强有关教育改革文件的学习,增强改革意识;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上级精神,明确教育教学方向和工作要求。
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⑴、构建教师思想工作运行机制,确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功效。做到政治学习有制度、有学习时间、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方法、有小结、有反馈、有督查等,有条不紊地层层落实。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改革管理体制,建立起教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实绩。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杜绝乱收费和未经批准为学生征订学习资料,杜绝教师搞第二职业或集体补课。
⑵、优化教师结构:完善学科结构,加强音、美、体、劳等师资培训,配备专(兼)职教师。
⑶、加强科研兴教。开展校本教学业务培训,进一步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力争80%以上至少参加一次县级以上的培训。面对实际,求真务实,教师制定出自己的实验与课题,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着手研究。引导教师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后反思,每年至少编撰一辑论文汇编。
⑷、加强制度建设。一健全岗位责任与目标责任制;二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奖惩制度;三进一步完善学校有关管理制度。
㈢、强化教育教学管理
1、德育工作
以《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为基本依据,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关心他人、奉献社会、遵法守纪、文明礼貌)为基本目标,注意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认真开展“五爱 ”教育。进行国旗、国徽、国歌教育,规范升旗仪式,精心设计国旗下讲话,做到爱国主义教育持之以恒,细雨润物,激励同学们的爱国之情。充分利用德育基地开展活动,进行知我祖国,爱我人民教育。优化育人环境,构建环境文化,熏陶学生心灵。抓好活动文化,丰富业余活动。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2)坚持以思品课、班会课、少先队活动为德育主渠道,坚持各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坚持抓好班、少先队的集体建设,抓好创文明班级活动,树立良好的校风校纪、班风班纪,进而推进学校的文明建设。
(3)狠抓学困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提高德育考核优良率、合格率,降低违纪率,杜绝违法率,消灭犯罪率。
(4)坚持做好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结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5)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做好学生学习、生活、人格、交往等方面的心理教育和辅导。
2、教学工作
转变育人观,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学校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教研促发展”的办学意识。确保学科合格率的不断提高。
⑴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转变观念,用课改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⑵学科课程
①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保证教学进度。
②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管理。重视过程性质量,建立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全方位地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核等环节进行监控;改变单一的卷考形式,实行以卷查为主,口试、动手操作等为辅的监控办法,对教育教学进行质量监控。因材施教,切实做好后进学生的辅导。
③严格控制学生学习总量、活动总量,减轻学生负担不以增加作业量惩罚学生,不搞集体补课。
④以本校实际出发,全面组织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和体育卫生活动。
⑤执行活动课程计划,保证时间,落实内容,增强效果,发挥活动课程的育人功能。
⑶、体育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增强学生体质、教会学生学会生活(重在有生活自理能力)为目标。
⑷音、美、劳工作
①摆正音、美、劳育的位置,订好计划,认真开展教育活动。
②努力配齐音、美、劳方面的师资和设备。
③不定期地进行学生书画竞赛、作品展。
(四)、加大教育教学研究力度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一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管理制度,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校本教学研究策略,三“土洋结合”重互助。要求青年教师每人一学期撰写一篇论文、制作一个优质课件、一节优秀教案、一份优秀试题、一份成熟的教学反思等。学校每学期评选一次,并给予优胜者一定物质奖励。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教研组、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建立一盘棋抓好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每个学科每月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做到定专题,定时间,定地点,开展同课研讨活动。量化管理。学校行政人员每周不少于2节。教师做每周做一次教后记或教学反思;每周上一节以上本级公开课、研讨课;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教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不短一小时的专题学习心得交流。重视过程。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考试等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及教学常规的动态管理。
(五)、规范学籍管理,抓好“双高普九”
认真做好“双高普九”工作。规范学籍管理,做好“义务教育文化户口册”的登录工作,确保适龄少年儿童100%入学,三类残疾入学对象入学率达到规定标准。认真做好各种资料建档。
(六)、建立自我评估制度。为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工作,学校将开展经常性自查自纠,及时改进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全面性的自评,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
第五篇:西张庄镇中心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推进幸福教育体验教育幸福
——西张庄镇中心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定》,特制订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为目标。为把我校建成“校园环境优美,管理科学规范,教风学风严谨,教学手段优化,氛围积极向上”的学校而努力。
二、目标任务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成员的小学素质教育领导组。建立自我评估制度,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团结一致、既分工又合作;班主任教师具体抓,做到教育教学工作事事有人抓、项项有人管、件件抓落实。
实施素质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李寿河
成员:高云逸 杨新广 王式鹏 安辉耀 马涛
2、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本管理。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关键在教师。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文明勤奋、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
3、全面提高质量,争创特色。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以素质教育《纲要》与基础教育《纲要》等重要文件为依据,结合校情,千方百计提高教育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率。
4、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实行课程刚性化管理,开足开齐各门课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抓好创安、普法、行评工作,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大力做好 “创安、普法、行评”工作。加强对学校各重点要害部位安全工作的检查,整改存在问题,签订安全责任状,加强教育,提高学生自防、自教、自护的意识和能力,杜绝一切安全事故。认真开展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加强自律,切实抓好行风建设,把学校办成群众满意的教育。
三、方法与措施
㈠、强化学习管理
一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二加强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法纪意识;三加强有关教育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课改理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四加强校际间交流,增强竞争意识;五加强有关教育改革文件的学习,增强改革意识;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上级精神,明确教育教学方向和工作要求。
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⑴、构建教师思想工作运行机制,确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功效。做到政治学习有制度、有学习时间、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方法、有小结、有反馈、有督查等,有条不紊地层层落实。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改革管理体制,建立起教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实绩。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杜绝乱收费和未经批准为学生征订学习资料,杜绝教师搞第二职业或集体补课。
⑵、优化教师结构:完善学科结构,加强音、美、体、劳等师资培训,配备专(兼)职教师。
⑶、加强科研兴教。开展校本教学业务培训,进一步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力争80%以上至少参加一次县级以上的培训。面对实际,求真务实,教师制定出自己的实验与课题,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着手研究。引导教师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后反思,每年至少编撰一辑论文汇编。
⑷、加强制度建设。一健全岗位责任与目标责任制;二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奖惩制度;三进一步完善学校有关管理制度。
㈢、强化教育教学管理
1、德育工作
以《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为基本依据,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关心他人、奉献社会、遵法守纪、文明礼貌)为基本目标,注意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认真开展“五爱 ”教育。进行国旗、国徽、国歌教育,规范升旗仪式,精心设计国旗下讲话,做到爱国主义教育持之以恒,细雨润物,激励同学们的爱国之情。充分利用德育基地开展活动,进行知我祖国,爱我人民教育。优化育人环境,构建环境文化,熏陶学生心灵。抓好活动文化,丰富业余活动。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2)坚持以思品课、班会课、少先队活动为德育主渠道,坚持各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坚持抓好班、少先队的集体建设,抓好创文明班级活动,树立良好的校风校纪、班风班纪,进而推进学校的文明建设。
(3)狠抓学困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提高德育考核优良率、合格率,降低违纪率,杜绝违法率,消灭犯罪率。
(4)坚持做好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结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5)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做好学生学习、生活、人格、交往等方面的心理教育和辅导。
2、教学工作
转变育人观,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学校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教研促发展”的办学意识。确保学科合格率的不断提高。
⑴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转变观念,用课改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⑵学科课程
①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保证教学进度。②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管理。重视过程性质量,建立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全方位地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核等环节进行监控;改变单一的卷考形式,实行以卷查为主,口试、动手操作等为辅的监控办法,对教育教学进行质量监控。因材施教,切实做好后进学生的辅导。
③严格控制学生学习总量、活动总量,减轻学生负担不以增加作业量惩罚学生,不搞集体补课。
④以本校实际出发,全面组织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和体育卫生活动。
⑤执行活动课程计划,保证时间,落实内容,增强效果,发挥活动课程的育人功能。
⑶、体育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增强学生体质、教会学生学会生活(重在有生活自理能力)为目标。
⑷音、美、劳工作
①摆正音、美、劳育的位置,订好计划,认真开展教育活动。
②努力配齐音、美、劳方面的师资和设备。
③不定期地进行学生书画竞赛、作品展。
(四)、加大教育教学研究力度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一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管理制度,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校本教学研究策略,三“土洋结合”重互助。要求青年教师每人一学期撰写一篇论文、制作一个优质课件、一节优秀教案、一份优秀试题、一份成熟的教学反思等。学校每学期评选一次,并给予优胜者一定物质奖励。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教研组、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建立一盘棋抓好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每个学科每月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做到定专题,定时间,定地点,开展同课研讨活动。量化管理。学校行政人员每周不少于2节。教师做每周做一次教后记或教学反思;每周上一节以上本级公开课、研讨课;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教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不短一小时的专题学习心得交流。重视过程。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考试等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及教学常规的动态管理。
(五)、规范学籍管理,抓好“双高普九”
认真做好“双高普九”工作。规范学籍管理,做好“义务教育文化户口册”的登录工作,确保适龄少年儿童100%入学,三类残疾入学对象入学率达到规定标准。认真做好各种资料建档。
(六)、建立自我评估制度。为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工作,学校将开展经常性自查自纠,及时改进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全面性的自评,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
西张镇中心学校(小学)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