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货:乡村民宿开发建设全指南
干货 | 乡村民宿开发建设全指南
绿维文旅
近年来,民宿吸引了众多资本进入,而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土地改革的推进,资本与专业的品牌管理运营人才开始介入乡村民宿的建设。乡村民宿是对乡村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解决了城市资本往哪投,农民手里的资源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又一重要的抓手与平台。
一、民宿解读
01民宿的概念
民宿从概念上可以分为广义的民宿和狭义的民宿。狭义的民宿是利用自有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文化,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的场所,强调产权的自有性和经营的副业性。广义的民宿是指区别于一般常见的饭店和旅社之外的,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小型旅游接待设施,强调的是主题的特色性。我们这里阐述的民宿更多是指广义上的民宿。
02民宿的特征
民宿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酒店、饭店、宾馆的住宿业态,之所以能满足市场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得益于其自身的独特性:
随着网络技术和销售模式的发展,分享经济与短租平台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民宿客栈的使用便捷度,打破了市场渠道方面的瓶颈。消费升级,需求多样化必然引导中国住宿业走向多元化。未来,人们将把非常态的住民宿客栈行为变得常态化,民宿也将迎来一个持续发展的时期。
二、民宿的筹建步骤
在民宿迅猛发展的势头下,消费市场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形态:
一方面,以莫干山、丽江为代表的少部分早期民宿发展区,依托成熟的旅游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部分网红民宿全年无淡季,定价甚至高过星级酒店;
另一方面,超过70%的大批新晋民宿经营者,却面临着定位失准、客源不稳的发展困境,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下举步维艰。
民宿的建设供给也受到市场诸多的质疑。有些建设者凭自己的行业背景及对某些单一因素的执着,盲目地开展民宿的建设,很多时候开始就注定了失败,这也是当下很多民宿入住率低、投资回收期长甚至亏损的原因。仅靠情怀难以支撑民宿持久的经营与发展,民宿建设要建立商业思维,它首先是门生意,然后才是门有情怀的生意。投资者既要准确认识民宿的发展前景,更要以科学的思路投入民宿的建设当中。民宿的筹建大致有以下几大重要步骤:项目选址、定位、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融资、运营。
01.项目选址 1.选址的重要性
决定一个民宿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选址这个先天性极强的因素是决定成败的根基,因为选址一经确定,民宿的生态环境、旅游圈层及市场方向就大致确立了,选址不理想,后期的建设和运营都会事倍功半。成熟的民宿及民宿聚集区无不具备极佳的选址条件。综合来看,主要有两种选址类型。
一是选址于景区周边,依托景区景点的吸引力,借助先天的旅游住宿市场,与周边娱乐、餐饮等旅游配套共同形成旅游区的旅游服务体系。
二是选址于城市周边,以临近城市庞大的消费市场为动力。这类民宿与主城区的区位与交通的关系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样是硬性条件,就近的旅游景点和资源也会提高民宿的经营品质。
2.选址的重要因素
影响选址的因素很多,重要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02项目定位
定位是投入建设的前提,它将为民宿的建设提供方向和道路,精准的定位是民宿成功的前提条件。只有明确了服务人群的需求,才能创造准确的产品,提供完善的服务。定位主要包含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形象定位三方面。
策划规划的精准定位、特色文化的准确呈现,确立了项目的核心竞争力,这将发展成为未来民宿的品牌特色。民宿将在定位的基础上衍生出品牌精神、文化内涵。
03规划设计
民宿的个性、差异化首先体现在空间设计上。民宿的空间设计就是要把定位的精神文化内涵空间化、物质化。民宿在设计当中有以下要点:首先,民宿追求的不是规模和奢华,重要的是精致而有特色,用独特的设计风格与理念满足市场人群需求,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细节精心构建民宿的个性与文化精神,并引入新的生活文化理念,激发民宿迸发出自己的个性活力。
其次,在地文化的展示尤为重要。民宿以在地文化生活激发游客的好奇,构成核心吸引力。民宿可以成为一个地区文化展示的窗口,可以表现当地特色风情,让游客体验与自己所在地文化不同的新奇感。因此,民宿的规划设计必须充分挖掘和突出当地文化元素,在保留并凸显在地元素的过程中创新。
怀来民宿中地方文化元素的使用(图片为绿维文旅项目效果图)
再次,遵循质朴自然的设计原则。民宿度假追求的是一种慢生活态度,是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规划设计要尊重地域自然生态,营造人与自然、材料与环境的和谐。无论是建筑环境空间还是配套业态,都应该以环保生态为出发点。
怀来民宿地方特色自然材质与现代材质的和谐共生
(图片为绿维文旅项目效果图)
最后,民宿需要合理的配套业态补充。游客入住民宿,往往不满足于单一的住宿功能,餐饮、SPA、有机农场、儿童游乐等业态会给游客体验带来很大的提升。民宿的配套功能可以借助周边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布局,同时应充分考虑区域的联动效应,与周边业态形成互动。
延庆民宿的单体改造(图片为绿维文旅项目效果图)
04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是开办民宿最为主要的内容,也是民宿情怀的最重要载体,包含建筑、室内、软装、庭院、配套设施等一切物质空间的元素,其中,建筑和环境的空间设计是重中之重。经过前期调研策划定位、规划设计,民宿建设有了大致的方向和预想效果,接下来的硬件建设将直接决定效果呈现,包括工程概算、建筑施工、软装配饰等。很多民宿的建设是在老房子基础上改造的,这类民宿直接针对老房子进行室内外装饰改造即可,可以免去建筑施工的环节,若有必要,再对老房子做局部加建或改建。
工程概算
民宿建设的工程预算、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在成本投入当中,确保品质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硬装的花费,避免过分包装,建设完成后,可通过适当的软装提高民宿品质。特别是在相对偏僻的区域,整体物料运输和建造成本较高,应避免过度硬装,适当软装显得尤为重要。在考虑配套业态设施建设时,也要结合整体的投入成本,平衡投资收益。
建筑施工
民宿建筑与庭院空间单体规模小、细节多,建造过程需要设计师、民宿主、施工队三方密切协作。特别是老建筑的改造,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结构不可动,施工工艺难以实现等不可预见的问题,这就需要三方协商,更改设计方案了。
软装配饰
民宿的软装可以说是空间的画龙点睛之笔。民宿的配饰涵盖范围较广,包括家具、家电、厨卫用品、植物、装饰物等。恰当的配饰选用能够充分展示民宿的文化内涵,而民宿要传达的生活态度也是在建筑空间和室内外各类事物当中体现的。
05投资成本构成及融资方式
在民宿建设初期,投资收益的测算极为关键,要经过对市场的调研预判,确保合适的规模、客房数量、定价标准及相关配套。通过各项成本的测算及收益的预测,应重点平衡建设规模及标准,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并采取合适的融资方式。
民宿投资成本构成及收益
民宿成本包含建设期成本和运营成本,建设期投入包括土地或房屋租金,设计咨询费用,房屋及相关配套建设装修成本。
房屋或土地租金一般会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在建设初期要做好经营期内租金的预算,避免后期出现租金跳涨直接影响经营。
民宿融资方式
民宿经营场所的产权大多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民宿的产权往往不具备抵押借款的基础条件。作为新兴的住宿业态,民宿发展的前景和稳定性难以判断,这就制约了民宿在很多常规渠道的融资。幸运的是,众筹作为新兴的融资渠道填补了这一空缺。同时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许多不同的行业资本开始青睐民宿的发展,拓宽了民宿的融资渠道。
06运营管理
一个成功的民宿,持续良好的运营服务与营销推广必不可少。硬件建设在完成之后,短期内无法做出较大改变,而运营服务与产品营销却有着无限潜力。
民宿的服务与运营
依照民宿新型体验类产品的特征,可将其服务划分为日常规范服务和个性特色服务: ①标准化服务保障民宿有序运营
民宿本质是住宿酒店业,作为服务业,建立一套标准流程化的服务极为重要,这可为有序运营提供保障。②以个性特色服务为民宿赋予温度
个性化是民宿品牌的核心要素,民宿应摆脱星级酒店或快捷酒店千店一面的工业化标准,在保障有序运营的基础上,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有情感和温度的服务。民宿服务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富有情调的空间场景布置 二是民宿人员的服务品质 三是特色配套服务提供
民宿的营销推广
产品营销的方式和渠道多种多样。得益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民宿的销售方式具有下沉式、在线化特征。一般来说,民宿多建在风景秀丽的山区、乡村,受限于区域地理位置,在互联网媒体和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民宿的销售几乎完全依赖于在线销售。在线销售的主要方式有社交网络、电商平台、口碑营销等。
第二篇:探讨如何发展乡村民宿[定稿]
探讨如何发展乡村民宿业
在2016乡村旅游发展峰会上,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张润钢就乡村民宿的发展表示,需要政府和商家的共同努力,选择更为切合农村民宿发展的实际方法。
根据第一届民宿大会提供的数据,去年年底中国境内民宿已达到4.2万家,绝大多数在农村。从地区分布的具体数量看,云南第一位,超过了6000家;浙江第二位,超过5600家;北京第三位,约3600家左右,四川和山东分别达到3000家左右的规模。
当前农村旅游为什么如此受到青睐,这群消费者有着怎样的特点?当下中国的中产阶级个人消费在悄然崛起,而这个群体年龄趋于相对年轻化、个人的消费、倾向于短途旅行。因此,在我国便形成了几大农村民宿建设区域,如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区域;江浙一带;珠江三角洲一带;成渝一带;云南。
尽管农村旅游的住宿有了迅猛的发展,但是民宿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合理的投资回报模型,这便限制了民宿成规模、成品牌进行发展。
未来以农村民宿为主要组成的农村旅游在进一步发展中,政府将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张润钢表示,第一,要约束好,管理好村干部,推进对农民的培训。有开发公司反映,在农村民宿租金的收取、项目日常管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利益分割以及其他方面产生一些纠纷,而这些问题靠投资方根本无法解决。
第二,对文物、环境等方面要有相关政策。现在的民宿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都涉及到文物以及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食品卫生、治安和安全。这些因素在农村发展住宿业的过程中,显然比城里变得更迫切,更突出。这方面也是需要政府能够找到切合民宿发展的科学有效的管制办法。
第三,当全社会对农村旅游和农村住宿产生浓厚兴趣时,要掌握好对未来供求关系的把握。避免出现一窝蜂的投资、建设,最终导致若干年后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
第四,树立标准。不少地方政府在指导和推动民宿建设过程中,更多地从民宿建成后的视觉效果和档次上考虑问题,这些方式欠妥。目前中国的民宿发展到重要的时间节点,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要不断的研究磨合并深化现在还不太成熟的产品投资回报模型,采取切合农村民宿发展的实际方法,保证产品是有生命力的。
第三篇:加快乡村民宿发展实施意见
加快乡村民宿发展实施意见
为充分发挥我区旅游资源优势,加强和规范乡村民宿行业管理,提升乡村民宿服务品质,促进全域旅游进一步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根据文旅部《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065-2019)及第1号修改单相关标准,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视察深入革命老区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聚焦乡村“五个振兴”总要求,持续实施“革命老区、毛尖、生态环境”三大品牌战略,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推动融合优势,为城乡居民提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旅游体验,以乡村民宿为重点,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村生活、生产与生态的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
二、建设内容
(一)统筹规划布局。
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游园、茶人变茶师、茶山变金山、茶旅助康养、茶乡奔小康”的发展思路,努力构建村落有民宿点、乡镇有民宿群、全区有民宿带的民宿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浉河区“看红看绿看蓝天,品山品水品毛尖”的四大民宿板块:“毛尖源地”生态茶乡民宿板块;“淮上明珠”康养度假民宿板块;“百果花乡”现代农业民宿板块;“星星之火”红色文化民宿板块。在现有省精品民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特色民宿项目建设,进一步壮大乡村民宿产业规模。力争到2025年,全区乡村民宿达100家以上,其中丙级及以上旅游民宿达30家以上。(二)突出示范带动。
以乡镇打造特色乡村民宿点为抓手,依据现有村落、农庄、茶坊、农家乐的不同风格,深入挖掘茶文化、红色文化和豫南民俗文化,对具各发展条件的乡村民宿进行全方位提升,点状布局一批精品民宿。乡村民宿设计应符合村庄规划要求,注重淳朴民风的保持和发扬,室内摆设和室外装饰体现地方风情,整体建筑体现农本、生态,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和谐相融,做到人居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努力打造“一区一创、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宿一景”的民宿经济。(三)创新经营模式。
多渠道进行招才引智,吸引更多知名民宿专家、品牌民宿运营商及旅游投资公司,做好乡村民宿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运营工作。扶持有条件的农户通过修缮、改造自有住房发展乡村民宿:鼓励城镇有意愿的组织和个人通过下乡租赁民房开办乡村民宿;鼓励通过注册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公司、组建农家乐合作社、村民入股等方式整村连片发展乡村民宿。积极探索农户自主经营型、“公司+农户”型、“合作社+农户”型等乡村民宿发展模式。(四)细化管理标准。
严格把控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m’;乡村民宿从业人员应掌握旅游接待服务基本知识,文明礼貌,服务态度热情,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须持有专业知识培训合格证及健康合格证明;餐饮场所、卫生间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环保标准要求,有完善的给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制订和完善火灾、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治安事件、设施设备突发故障等各项突发事件的处置应急预案,建立安全巡查制度,主要从业人员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及操作技能,备有消防、防盗、救护、应急照明等设施,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有效。三、扶持政策
(一)保障民宿用房。
全面启动对农村闲置房屋的调查摸底、盘活利用工作,围绕乡村民宿开发,有序盘活旧村委用房、旧厂房、旧库房、旧校舍、农户闲置房等闲置合法资产。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权益的前提下,探索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减少投资方与农户之间矛盾,更好地保护农户与投资方的利益。鼓励投资方长期租用乡村民宿用房,确保对乡村民宿业的持续投入和开发。按照建多少、转多少、增多少的原则,点状报批,按规划用地的用途,灵活地点状用地。(二)加强金融扶持。
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乡村民宿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广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农村居民信用贷款等特色产品,围绕乡村民宿发展需求,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鼓励简化审批手续,加强信贷扶持。对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乡村民宿贷款方面提供贴息补助。(三)落实奖补激励。
对在区文广旅游局登记备案,符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065-2019)及第1号修改单标准的乡村民宿,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新评定为丙级、乙级、甲级民宿的,分别给予一次性5万元、10万元、20万元奖励,升级评定的只奖励差额部分:获得省精品民宿称号的,给子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入驻我区且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民宿,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民宿经营户达到10户以上,接待游客床位数100以上的民宿村,经评定后一次性给予村集体20万元奖励。(四)建设人才队伍。
建立有效机制,吸引各领域人才投身参与乡村民宿建设经营。对返乡大学生、农民工、专业艺术人才等乡村旅游创客进行乡村民宿开发建设的,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对本地乡村民宿从业人员,就民宿的营销与定位、民宿服务质量的提升、客房服务、民宿美食等方面进行免费专题培训,促进乡村民宿业主经营理念和主人素质的转变与提升,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乡村民宿专业骨干队伍,助力乡村民宿行业向规范、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五)简化审批流程。
联合发改、公.安、消防、应急、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在乡村民宿业的资源统筹、项目开发、流程审批、创新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强协调,建立协调沟通长效机制,开辟绿色通道,深入企业指导,为乡村民宿企业在土地审批、证照办理、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为其提供简洁、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共同推进乡村民宿业态的健康快速发展。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区政府成立乡村民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文广旅局。定期研究解决乡村民宿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制定乡村民宿管理配套实施细则,强化保障措施,落实工作任务,统筹协调推进全区乡村民宿业健康发展。(二)严格考核,优化服务。
区乡村民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乡村民宿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将乡村民宿发展工作纳入区政府考核中,建立工作台账,加大考核力度;建立领导联系机制,加强服务和指导,及时帮助解决乡村民宿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乡村民宿经营者的业务培训和服务指导,提升乡村民宿经营者文化品位,优化服务理念,实现乡村民宿规范有序经营。(三)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宣传乡村民宿示范典型,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乡村民宿发展。依托微博、微信、头条、抖音、微电影等新媒体宣传平台,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吸引更多消费者。鼓励发展乡村民宿电商,推动乡村民宿经济品牌化、电商化发展。第四篇:新华乡88个村民小组群众工作全覆盖
新华乡88个村民小组群众工作全覆盖 为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华乡在积极配合市、县领导干部蹲点和部门联村入户工作的同时,结合乡情实际,动员全乡全体乡村干部挂钩到村、指导到组、联系到户,使全乡11个村88个村民小组群众工作全覆盖。
新华乡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创先争优、“四比四促”、感恩.立德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努力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乡党委书记、乡长、人大主席三位主要领导分片挂钩,分别具体指导四个村民小组,联系8户农户;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钩一个村,指导一个村民小组,联系4户农户;站所及驻新单位负责人挂钩指导一个村民小组,联系3户农户;其他乡干部各联系3户农户;所有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挂钩指导一个或数个村民小组,联系2户农户。实现全乡11个村、88个村民小组全部有人挂钩和指导。同时我们建立了一个民情联系卡,一个民情台账,要求乡、站所、村及个人都要建立相关台账和档案。全体乡村干部深入村、组和农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掌握社情民意,研究发展问题,帮扶困难群众,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在全乡干部职工中形成了人人学习、熟悉、热爱农民、农村、农业工作的良好氛围。为下一步深入、创新开展群众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华乡政府 王德奇供稿)
第五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
海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乡村民宿是经营者利用农村房屋和院落,结合地域性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人文风情及农林牧渔生产活动,以慢节奏生活、家庭服务、乡野体验、亲近自然为特色,为游客提供乡野生活、休闲度假的居住空间。科学引导乡村民宿发展,有利于推进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促进全省乡村民宿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百镇千村、全域旅游、脱贫攻坚等决策部署,依托我省独特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人文底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建设生态、人本、特色的乡村民宿,打造休闲度假、康复疗养、避寒过冬的“鸟巢”,让农民更多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中,助力全域旅游,实现美丽乡村健康持续发展。重点在城市近郊、景区周边、文化遗存地、滨海避暑点等地,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旅游景观名村、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区域优先发展,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稳步推进我省乡村民宿发展。到2020年,全省乡村民宿产业培育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一定市场知名度、服务水平一流和一定规模的重要产业。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规划引领、生态优先,注重品质、突出特色,产业融合、农民增收”的原则。构建不同规模、形式及经营方式的市场主体,共同推动乡村民宿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多规合一”成果及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为依据,因地制宜绿色发展;注重乡村民宿建设品质,挖掘放大文化特质,充分体现海南生活特色和乡情民俗;找准经营者与集体、农民的利益平衡点,以乡村民宿旅游发展为重点,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二、建设内容
(一)统一规划,统筹布局。在符合省及市县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选择一批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村庄及场队居民点率先发展乡村民宿。按照“保护生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的要求,优先在沿海、沿江、沿路、沿景区域以及传统村落布局乡村民宿,引导乡村民宿连点串线成片规模发展。重点针对为休闲度假康养服务的乡村休闲度假型民宿、为城市居民节假日旅游度假体验服务的农家乐型民宿、为来海南过冬人群服务的候鸟型民宿、为学生课外实习服务的基地型民宿等四类民宿,分类指导、规划与建设。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塑造乡村民宿特色品牌。
(二)精心设计,提升水平。结合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产业和市场需求,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力度。将海南黎苗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华侨文化等各类本土文化融入乡村民宿开发和建设。在民宿建筑风格设计、房间装饰装修和风味乡村食品开发上深度策划,打造极具创意和景观美学概念的乡村特色民宿产品。乡村民宿应符合市县“多规合一”和村庄规划要求,建筑风格自然美观,体现农本和生态,建筑高度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建筑、道路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和谐相融,单体建筑内的经营房间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4个;室内摆设、用品和室外饰品布置体现乡土情调,注重淳朴民风的保持和发扬,做到人居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打造“一村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景”不同类型的民宿,凸显民宿地域特色文化,提高民宿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丰富业态,融合发展。引导民宿业加强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共享农庄建设,在趣味性、参与性、体验性上下功夫,推进深度体验休闲、乡村景点观光、农村运动休闲、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等农村新型业态的发展,延长民宿产业链,提升民宿价值,带动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我省独特的民宿魅力。
(四)创新模式,多元投入。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民宿建设。鼓励探索农户自主经营型、“公司+农户”型、“合作社+农户”型乡村民宿发展模式。扶持有条件的农户通过修缮、改造自有住房发展民宿。鼓励城镇有意愿的组织和个人通过下乡租赁民房开办民宿。鼓励通过注册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公司、组建农家乐合作社、村民入股等方式整村连片发展乡村民宿。
(五)规范管理,细化标准。民宿从业人员应掌握旅游接待服务基本知识,文明礼貌,服务态度热情。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须持有专业知识培训合格证及健康合格证明。餐饮场所、卫生间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环保标准要求,有完善的给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制订和完善火灾、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治安事件、设施设备突发故障等各项突发事件的处置应急预案。建立安全巡查制度,主要从业人员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及操作技能,备有消防、防盗、救护、应急照明等设施,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有效。
三、扶持政策
(一)加强民宿用房保障。全面启动农村闲置房屋调查摸底、盘活利用工作,积极探索回购、租赁、置换、退出等模式,围绕民宿开发,有序盘活旧村委用房、旧厂房、旧校舍、农户闲置房等闲置合法资产。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权益的前提下,探索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以农户自愿为原则,由村民小组或村委会统一将盘活的闲置房屋集中,成立合作社进行股份制经营管理,或受农户委托,统一与投资方签订合作、出租、联营等协议,以减少投资方逐个与农户商谈产生的矛盾,更好地保护农户与投资方的利益。鼓励投资方长期租用乡村民宿用房,确保对民宿业的持续投入和开发。
(二)加强金融扶持。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宿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广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农村居民信用贷款等特色产品,围绕民宿发展需求,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鼓励简化审批手续,加强信贷扶持。各市县政府可以对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乡村民宿贷款方面提供贴息补助。
(三)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全省各级财政安排资金扶持民宿产业发展。省级财政实施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对通过省级考核认定为“示范点”的乡村民宿,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四)鼓励社会各界返乡创业。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城镇居民、专家学者、退休公职人员、规划师、建筑师、技能人才、大学毕业生等返乡投身参与民宿建设经营。对返乡进行民宿开发创业的,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民宿专业骨干队伍。
(五)简化营业证照审批流程。实施多证合一管理,将工商、卫生计生、公安、消防、食品安全、税务、环保等需要办理的各种证照合为一本营业执照,由相关部门依法许可后,工商部门统一办理发放,行业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指导。乡村民宿的开办经营实现“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证核发”。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乡村民宿是乡村休闲旅游业多元化、特色化、精细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符合当今城市居民追求休闲生活的消费潮流;同时也是充分利用闲置民居资源和乡村环境,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农户就业增收的可行渠道。各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发展乡村民宿作为经营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建立相应的协调工作机制,形成省、市县、乡镇、村四级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乡村民宿有序发展。
(二)制定政策,强化扶持。省住房城乡建设、旅游、财政、发展改革、工商、国土资源、卫生计生、交通运输、生态环保、金融、公安、食品监管等部门要围绕乡村民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食品卫生、金融创新、治安消防管理等方面,制定有利于乡村民宿发展的扶持政策,进一步简化项目有关审批手续。各市县政府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相应的奖补政策,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助、贷款贴息、奖补结合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民宿发展的积极性。
(三)合力推进,加强管理。统筹整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危房改造、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和资金,更多地向乡村民宿发展重点区块倾斜,加快形成乡村民宿发展合力。创建乡村民宿建设示范点,各市县政府要明确示范点主题、范围、建设内容、资金来源、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等内容,每个乡镇每年选定2-3个有条件的村庄,建设乡村民宿示范点。加强乡村民宿管理,制定《海南省乡村民宿管理办法》,重点在经营规模、服务设施、治安消防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质量、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经营项目等方面明确具体要求,工商、卫生计生、公安、消防、食品安全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宣传乡村民宿示范典型,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乡村民宿发展。依托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宣传平台,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吸引更多消费者。鼓励发展民宿电商,推动民宿经济品牌化、电商化发展。
(五)严格考核,加强服务。将乡村民宿发展纳入各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建立领导联系机制,加强服务和指导,及时帮助解决乡村民宿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市县政府和省政府直属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民宿经营者的业务培训和服务指导,提升民宿经营者文化品位,优化服务理念,实现民宿规范有序经营。
海南省人民政府
2018年2月1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