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讲课稿提纲

时间:2019-05-14 00:4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矫正讲课稿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矫正讲课稿提纲》。

第一篇:社区矫正讲课稿提纲

社区矫正讲课稿提纲

王春梅

首先讲解一下宪法的有关法律知识。

1、先讲一下宪法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2、是宪法在我国的地位及作用。

3、是我国宪法原则及历史发展过程

我国先后在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制订过四部宪法,现行的宪法为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正。

4、是宪法的制定及修改程序的规定

5、是结合宪法法条讲解一下宪法总纲的内容

第二部分讲一下我国刑罚的种类及概念

我国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第三部分讲一下对罪犯被判处缓刑的有关法律规定

1、是缓刑的概念及特点

2、是缓刑的适用条件

3、是缓刑考验期限

4、是对缓刑犯的考察与处理

缓刑的考察内容: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的批准

5、是缓刑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相关制度的区别

第四部分讲一下假释的有关规定

1、是假释的概念

2、是适用假释的条件

3、是假释的程序

4、是假释的考验期限与假释的撤销

5、是假释的意义

第五部分是保外就医

1、保外就医的概念

2、保外就医的条件

3、保外就医的审批程序

第六部分是管制

1、管制的概念

2、管制的特征

3、管制的适用对象

4、管制的期限

5、管制的执行

第七部分是剥夺政治权利

1、概念及内容

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2、适用的方式

3、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

4、刑期的计算

5、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第二篇:官庄镇社区矫正法制讲课稿

官庄镇社区矫正法制讲课稿

授课人:张春林 时间:2011年10月31日

地点:司法所 内容:认罪悔罪教育、社区矫正法律法规教育

如何使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服法

社区矫正对象一般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认罪服法教育,因而一些矫正对象存在着认罪态度不端正,认罪不深刻,服法意识淡薄的问题,如果你们在纳入社区矫正之后还不能认罪服法,就会有较强的抵触情绪,也根本谈不上接受社区矫正,更没有自觉改造的积极性,也就达不到社区矫正的目的。为此,解决好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服法的问题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社区矫正对象不认罪服法的几种情形及表现:

(一)有错无罪型。该类型社区矫正对象认为自己的问题不大,顶多算是错误,不应当判刑;有的还认为不构成犯罪,要不为什么不放到监狱内呢?批评批评就可以了。

(二)犯罪无害型。该类型社区矫正对象虽然认为自己犯了罪,但是与其他具有严重危害的犯罪相比,对社会没有什么危害,因此罪责感不强,缺乏服法意识。(三)主观无意识型。该类型社区矫正对象不是从主观上查找犯罪的根源,而是强调社会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原因,缺乏从心灵深处认罪、悔罪、赎罪的决心。

(四)不接受社区矫正型。该类型社区矫正对象有反改造情绪,认为自己是完全的受害者,社区矫正对自己没有真正的意义,不过是走形式而已,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五)避重就轻型。该类型社区矫正对象缺乏生活的信心,认为自己没有光明的前途了,政府就得管一切,他们只讲条件,不讲认罪服法,没有正确的矫正态度和改造积极性。

二、影响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服法的原因分析

(一)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原因

(1)承受刑罚心理压力小。除去预审、审判期间和羁押期间,他们没有服刑的意识,普遍感到较轻松,社会舆论、道德等相对比较宽容,与自由世界没有不同。

(2)接受社区矫正的内动力差。对生活缺乏信心,他们大多没有改造的紧迫型,不会积极投入到社区矫正中来,改造意识淡薄,混日子的心理较为普遍。

(3)对待奖励不抱希望。他们认为奖励与己无缘,没有实惠,表现一般就行了,甚至认为表现不好也没有严厉的处罚手段。(4)抱侥幸心理。总认为这次是遇到了倒霉的事,以后不再出问题就可以了。不能真正吸取教训,没有下决心学法、用法、努力做新人。

(二)社会宣传力度不够

从法律制定到大众宣传媒介,对社区矫正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如何执行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有的还有误解,甚至有的罪犯还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罪犯身份。

三、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社区矫正对象不认罪服法的实际情况,必须扎实抓好各项教育,严格落实相关制度,强化行为教育,使其适应社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一定要坚持在各项教育中深化认罪服法意识,以促进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湖南省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暂行办法

第三章

第十六条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行政惩处包括警告、记过、治安管理处罚;司法惩处包括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和收监执行。

第十七条

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警告:

(一)连续六个月累计扣分超过二十分;

(二)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到,脱离监管且逾期三日以上的;

(三)二次以上不按规定汇报思想的;

(四)不参加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组织的学习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不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法依规管理的;

(六)违反社区矫正其他规定,应当给予警告的。第十八条 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记过:

(一)巳受到了一次警告或记过处分,又有第十七条情形之一的;

(二)拒不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法规管理,情节严重的;

(三)严重违反社区矫正其他规定上,应当给予记过的。第十九条

社区服刑人员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或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之规定,情节严重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填写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之规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公安机关应在做出处罚决定后三日内,将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副本抄送同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

第二十条

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的社区服刑人员,具有古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

(一)累计被记过二次的;

(二)违反治安管理,被治安管理处罚,且已被记过一次的;

(三)威胁、侮辱、报复受害人、举报人或司法工作人员的。第二十一条 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社区服刑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

(一)人民法院、监狱(管教所)、看守所已书面告知社区服刑人员应当按时到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报到,社区服刑人员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到,脱离监管三个月以上的;

(二)未经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脱离监管三个月以上的;

(三)未按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或者不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等规定,经过三次教育仍然拒不也行、改正的;

(四)具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社区矫正监管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

第二十二条

在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期间的社区服刑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收监执行:

(一)未经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擅自外出,经警告拒不改正的,或者拒不报告行踪、下落不明的;

(二)骗取保外就医的;

(三)经治疗疾病痊愈或者病情基本好转可以收监的;

(四)采取自伤、自残、欺骗、贿赂等手段故意拖延保外就医时间的;

(五)办理保外就医后无故不就医的;

(六)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条件消失且刑期未满的;

(七)违反社区矫正其他监管规定经教育仍不改正原。第二十三条

社区服刑人员被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后,一般不得再适用缓刑、假释。

第四章

奖惩程序

第二十四条

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拟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奖惩的,应依法依规按条件、程序进行,由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主持召集集体评审(评议)会议研究决定。研究决定情况应当记录备案。

第二十五条

对社区服刑人员给予表扬、警告、记过奖惩,或者向公安机关担出治安管理处罚建议的,由司法所综合评议衙提出奖惩意见,并填写社区服刑人员行政奖惩审批表,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批。

对社区服刑人员给予记小功奖励的,由司法所综合评议后提出奖励意见,并填写社区服刑人员行政奖惩审批表,经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同意后,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批。

第二十六条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司法奖励工作一般安排在考核鉴定之后,具体时限由各市(州)司法行政机关统一确定,如遇法定减刑情节的,可不受时间限制;司法惩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受时间限制。

第二十七条

乡(镇、街道)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工作集体评议会议由司法局所工作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中、社区服刑人员所在社区(村)干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参加;县(市、区)、市(州)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工作集体评审会议由同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相关部门成员参加。必要时,乡(镇、街道)、县(市、区)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工作评审(评议)会议可以邀请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参加。召开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工作集体评审(评议)会议,应当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集体评审(评议)意见表,提出具体奖惩意见。

第二十八条 符合司法奖惩条件的,司法所应根据集体评议结果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审核表,并将相关材料于集体评议后五个工作日内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

第二十九条

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呈报的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材料应包括:

(一)人民法院一、二审判决定或裁定书;

(二)历次减刑或改判的裁定书;

(三)执行通知书;

(四)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台帐;

(五)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集体评议审(评议)意见表;

(六)社区服刑人员行政奖惩审批表(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

(七)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审核表;

(八)社区服刑人员悔改、(重大)立功表现或者违法违规具体事实及相关证明材料。

第三十条

有关社区服刑人员悔改、立功表现和重大立功表现或者违法违规的具体事实必须清楚,证明材料必须确凿充分,能够客观上、全面、准确地反映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改造和现实表现情况。

第三十一条

县(市、区)、市(州)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在收到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材料后,应如集相关人员如开集体评审会议凡下列事项进行评审,并分别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呈报工作。

(一)核查材料是否真实、齐全、规范;

(二)认定社区服刑人员是否确有悔改表现、(重大)立功表现或者违法违规的具体事实;

(三)社区服刑人员是否符合司法奖惩条件;

(四)拟提请司法奖惩建议是否适当。

第三十二条

呈报社区服刑人员减刑,由社区服刑人员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社区服刑人员符合法定减刑条件而未提出减刑申请的,也可由司法所依职权启动减刑程序。

司法所应根据乡(镇、街道)集体评议结果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审核表,经县(市、区)、市(州)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召集相关人员集体评审后,有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建议书提请当地中级人民法院裁决。

由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决定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符合减刑条件的,经乡(镇、街道)、县(市、区)、市(州)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召集相关人员集体评审(评议)后,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监狱(管教所)、看守所提出建议,监狱(管教所)、看守所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减刑。第三十三条

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依法应当(可以)予以撤销缓刑、假释的,司法所应根据乡(镇、街道)集体评议结果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审核表,经县(市、区)、市(州)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召集相关人员集体评审后,由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建议书提请原作出缓刑、假释裁判的人民法院裁决。

第三十四条

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依法应当予以收监执行的,司法所应根据乡(镇、街道)集体评议结果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审核表,经县(市、区)、市(州)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召集相关人员集体评审后,由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建议书提请原批准、决定机关及时作出收监执行决定。

检察、法院、公安、监狱(管教所)、看守所等职能部门发现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应当依职权立即启动收监执行程序。

第三十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在向人民法院提请社区服刑人员减刑或向社区服刑人员原服刑机关提交减刑建议前,应当将提交的社区服刑人员名单及减刑依据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三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应当进行复核,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告知复核结果。

第三十六条

对提请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或者收监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司法行政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提请公安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先行行政拘留。

第三十七条

司法行政机关在向人民法院和原批准、决定机关或社区服刑人员原服刑机关提交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建议之前,应将相关材料报同级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监所检察部门在三日内出具《检察意见书》随案移送。

第三十八条

人民法院或原批准、决定机关自收到司法奖惩建议之日起一个月内应予以审核裁决,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但必须办理延长审批手续。

第三十九条

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司法奖惩的裁决书,应当及时送达同级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执行地公安机关、负责矫正监管社区服刑人员的司法行政机关及社区服刑人员本人;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社区服刑人员减刑的,还应送达社区服刑人员原服刑机关。

第四十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司法奖惩裁决不当的,在收到裁决书副本后二十日内向裁决机关提出书面纠正意见,裁决机关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内重新审查,做出最终裁决。

第四十一条

收到人民法院或原批准、决定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司法奖惩裁定后,司法所应当将相关奖惩材料及时入档保存。各市(州)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应当及时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司法奖惩备案名册,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备案。

湖南省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暂行)

第四章 社区矫正的监管

第三十条 被判处管制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二)未经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四)遵守关于会访的规定;

(五)离开所居住的县(市、区)或者迁居,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由上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审核后,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

(六)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

第三十一条 被宣告缓刑或者被裁定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二)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关于会访的规定;

(四)离开居住的县(市、区)或者迁居,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由上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审核后,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

(五)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缓刑、假释社区服刑人员还必须遵守本细则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六)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第三十二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

(二)在指定的医院接受治疗;

(三)确因治疗、护理的特殊要求,需要转院或者离开居住区域的,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由上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审核后,经公安机关批准;

(四)进行治疗以外的社会活动应当向司法所报告,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五)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

第三十三条 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二)不得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结社活动;

(四)不得出版、制作、发行书籍、音像制品;

(五)不得接受采访、发表演说;

(六)不得在境内外发表有损国家荣誉、利益或者其他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言论;

(七)不得担任国家机关职务;

(八)不得担任国有公司、企业领导职务;

(九)遵守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第三十四条 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制度。

(一)报到制度。社区服刑人员收到生效法律文书7日内,到居住地司法所报到并办理登记手续。司法所向社区服刑人员宣布矫正期间应遵守的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字。

(二)监管人制度。司法所应会同公安派出所,为社区服刑人员确定监管人,签订监管协议,监管人由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监管能力的近亲属或所在工作单位、居(村)委会有关人员担任。监管人有义务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日常监督、管理、教育,并及时向司法所反映情况。

(三)走访制度。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每月至少与服刑人员见面2次,了解掌握他们的近期情况、思想状态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迁居制度。社区服刑人员经批准迁居的,司法所应将迁居情况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备案。服刑人员迁居时,原居住地司法所应及时向迁居地司法所介绍服刑人员情况,并按规定转递有关档案。迁入地司法所接到转来的有关材料后,应按规定列管,并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备案。

(五)会访制度。社区服刑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或会见境外非亲属人员,当地司法所将来访媒体或来访客人的基本情况、会见事由进行登记备案,并经逐级审查后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

(六)矫正个案制度。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类型、心理特征、家庭背景、现实表现等为服刑人员制定矫正个案、指定责任人。

社区服刑人员每月1次向司法所送交书面的思想汇报,并参加司法所组织的矫正活动。未成年的社区服刑人员需由监护人陪同汇报情况。

第三十五条 社区服刑人员离开居住的县(市、区),应当请假。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非因治疗、护理的特殊需要,不得请假。

(一)请假的审查审核。社区服刑人员离开居住的县(市、区),应当向司法所提出申请。一次请假7日以内的,须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同意;一次请假7日以上15日以下的,须经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后,报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同意;一次请假15日以上的,须经县级和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逐级审查后,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同意。

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及时向同级公安机关通报各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请假的审查审核意见。

(二)请假的期限。社区服刑人员一次请假原则上不得超过20日,一年累计请假原则上不得超过30日。

因有正当理由,确需连续20日以上离开居住的县(市、区)就医、就学、就业的,须经县级和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逐级审查后,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同意。但其每次请假不得超过6个月。

(三)销假。社区服刑人员请假外出返回居住地后,应立即向司法所报告销假。

湖南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暂行办法

第三章 考核内容

第十二条 矫正对象的考核包括:遵纪守法、遵守社区矫正对象行为规范情况;遵守报到制度情况;遵守外出请销假制度情况;遵守迁居制度情况;遵守思想汇报制度情况;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遵守学习制度情况;遵守会访制度情况等。

第十三条 对管制、缓刑和假释矫正对象重点考核其报告活动、迁居审批、请销假及参加学习教育、公益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第十四条 对暂予监外执行矫正对象重点考核其就医、请销假、报告活动、迁居审批、接受教育等方面的情况。第十五条 对剥夺政治权利矫正对象主要考核其参与社会活动方面的情况。

第四章 记分考核

第十六条 矫正对象在规定时间内到街道(乡镇)司法所报到登记的,当月给予基础分5分。矫正对象每月最高得分原则上不超过20分。一次性奖(扣)5分以下的,由司法所集体研究决定,一次性奖(扣)5分以上或月累计奖(扣)分20分以上的,由司法所集体研究,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批备案。

第十七条 司法所每次奖(扣)分需填写《社区矫正对象奖(扣)分审批表》、《社区矫正对象奖(扣)分通知单》,并有审批单位公章。

司法所每次对社区矫正对象奖(扣)分后,应及时书面或电话通知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对象对奖(扣)分有异议的,可在接到告知后的3日内向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辩。司法所收到申辩材料后,应及时复核,并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确属奖(扣)分不当的,应予以纠正。社区矫正对象对司法所的复核仍然不服的,可向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申请复查或向县级人民检察院反映。

第十八条 社区矫正对象每月同时达到下列情形的,给予5分基础分:

(一)当月按规定到司法所汇报、递交书面情况汇报的;

(二)主动接受社区矫正工作者管理和教育的;

(三)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

(四)积极参加政治、法制、道德教育,完成规定的教育课时,考核成绩合格的;

(五)按时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等活动,完成规定任务的。第十九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奖3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最高奖5分:

(一)表现较好,连续3个月未被扣分的;

(二)因表现突出,受到所在单位或乡镇(街道)表彰的;

(三)在奉献集体、帮困解难、公益事业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第二十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奖5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最高奖10分:

(一)表现良好,连续6个月未被扣分的;

(二)因表现突出,受到县(市、区)级以上表彰的;

(三)在奉献集体、帮困解难、公益事业等方面有特别突出表现的。第二十一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1-3分:

(一)违反学习教育、公益劳动等纪律的;

(二)未按规定到司法所汇报情况或递交书面情况汇报的;

(三)经批准外出,返回后未立即销假的;

(四)未经请假,或请假未予批准而不参加司法所组织的各项活动的;

(五)违反规定擅自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的。

第二十二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3-5分:

(一)违反规定擅自会见境外人士的;

(二)未经批准在指定地域范围以外就业的;

(三)连续2次以上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公益劳动的;

(四)参加公益劳动时故意损坏设备、工具或违章作业造成损失,情节轻微的;

(五)保外就医的矫正对象不到指定医院进行病情诊断鉴定或未经批准转院的;

(六)保外就医的矫正对象擅自进行治疗疾病以外的社会活动的;

(七)擅自会见“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人员的。

第二十三条 矫正对象具有其它情形,不在“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条款之列的,可参照上述条款予以奖(扣)分。矫正对象具有“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扣分条款之情形,情节严重的,应呈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

第二十四条 矫正对象考核积分达到40分的,可以给予表扬1次,同时从累积分中减去40分,剩余的积分滚入下一轮计分,并作为下一次评比表扬的依据。

给予表扬人数不得超过当月矫正对象的三分之一。

第二十五条 矫正对象考核积分可以为负分,半年中累计扣分超过30分的,应呈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给予警告处分,同时从累计积分中减去30分。受到2次以上警告处分的,可以给予记过处分。

第二十六条 矫正对象被解除矫正予以收监执行,自决定生效之日起,积分无效。

第五章 奖惩考核

第二十七条 矫正对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给予表扬:

(一)考核积分达到40分;

(二)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矫正制度;

(三)积极参加公益劳动,表现突出;

(四)在学习以及各种活动中态度端正,成绩优秀;

(五)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受到社区群众普遍好评。第二十八条 矫正对象1年内3次受到表扬的,可以评为矫正积极分子,1年内4次以上受到表扬的,应当评为矫正积极分子。

第二十九条 矫正积极分子分县级和市级两种,县级由司法所提名,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组织评选,年评比比例不得超过20%;市级矫正积极分子由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提名,市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组织评选,年评比比例不超过5%。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记功:

(一)检举、揭发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二)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三)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四)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的;

(五)有其他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贡献的。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记功: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揭发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四)在抗御自然灾害或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五)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三十二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警告:

(一)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到,且逾期3日以上的;

(二)2次以上不按规定汇报思想的;

(三)拒不参加社区矫正活动,经教育仍不服的;

(四)拒不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法依规管理的;

(五)擅自会见正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或犯罪后潜逃人员以及被羁押的同案犯的;

(六)违反社区矫正其他规定,应当给予警告的。第三十三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记过:

(一)拒不参加社区矫正活动,半年内达到2次的;

(二)拒不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依法依规管理,情节严重的;

(三)累计2次被警告的;

(四)严重违反社区矫正其他规定并造成一定后果,应当给予记过的。

第三十四条 矫正期在1年以下,受到2次以上表扬,或者矫正期在1年以上,受到3次以上表扬或被评为1次以上矫正积极分子的,可以呈报减刑。2次表扬可以呈报减刑3个月;被评为县级矫正积极分子可以呈报减刑6个月,市州级可以呈报减刑9个月;矫正对象受到记功奖励的,可以给予呈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予以呈报减刑。

受警告处分的,3个月内不得呈报减刑;受记过处分的,6个月内不得呈报减刑。

第三十五条 矫正对象受到2次记过,或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或撤销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一)重新犯罪的;

(二)威胁、侮辱、报复受害人、司法工作人员的;

(三)发现余罪漏罪的;

(四)其他应当撤销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定情形。社区矫正被撤销后,不得再适用社区矫正。

第三十六条 司法所决定对矫正对象实施行政奖惩,建议给予司法奖惩,应当在征求社区矫正工作者、志愿者意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决定,研究决定情况记录备查,并填报《社区矫正对象行政奖惩审批表》或《社区矫正对象司法奖惩审核表》。

第三十七条 对矫正对象给予表扬、矫正积极分子奖励,由司法所综合评定后提出奖励意见,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批。

对矫正对象给予记功奖励,由司法所调查核实并提出奖励意见,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批准。

第三十八条

对矫正对象进行行政惩处,由司法所调查核实并提出惩处意见,报县(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批。

第三十九条 发现社区矫正对象违反治安管理,且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的,司法所应当填写《社区矫正对象行政奖惩审批表》,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同意后,提请公安机关给予处罚。第四十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违反监管规定,情节严重,有收监执行必要的,司法所应当填写《社区矫正对象司法奖惩审核表》,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同意后,由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提请原关押机关收监执行。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对象违反监管规定,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所填写《社区矫正对象司法奖惩审核表》,经县级和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逐级审查并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同意后,由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提交公安机关或监狱提请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

第四十一条 呈报社区矫正对象减刑,由司法所集体研究提出意见,报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后,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交公安机关或监狱提请人民法院裁定。

对社区矫正对象一次提请减刑6个月以上的,县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在提交人民法院或监狱之前,须经市州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查,并报省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备案。

第四十二条 建议对矫正对象给予减刑,应当事先征求检察机关的意见。

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和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减刑的起始时间、幅度、间隔等,参照刑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办理。

第六章 分级管理

第四十三条 依据考核奖惩情况对所有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级管理、分类教育。管理级别分为三级,即严管级、普管级和宽管级。不同管理等级的,司法所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不同的矫正处遇。

第四十四条 社区矫正对象自到司法所报到登记之日起定为普管级;普管级的社区矫正对象服满非监禁刑期的三分之

一、且累计积分达到120分或者获得3次以上表扬的,可以升为宽管级;普管级的社区矫正对象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升为宽管级。

第四十五条 社区矫正对象在宽管期间,如出现当月累计扣5分以上的情况,降一级管理。

社区矫正对象受到警告、记过、治安管理处罚的,定为严管级。被定为严管级的,须连续3个月无扣分情况,方可升为普管级。

第四十六条

严管级社区矫正对象矫正处遇为:

(一)每半月交思想汇报1次;

(二)每周到司法所报到1次;

(三)一次请假不得超过3天;

(四)每月公益劳动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

(五)司法所责任人每半月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1次;

(六)严格限定其活动区域。

第四十七条 普管级社区矫正对象矫正处遇为:

(一)每月交思想汇报1次;

(二)每半月到司法所报到1次;

(三)一次请假一般不得超过5天;

(四)每月公益劳动时间不得少于10小时;

(五)司法所责任人每月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1次;

(六)普通限定其活动区域。

第四十八条

宽管级社区矫正对象矫正处遇为:

(一)每2个月交思想汇报1次;

(二)每月到司法所报到1次;

(三)一次请假一般不得超过7天;

(四)每月公益劳动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五)司法所责任人每2个月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1次;

(六)适当限定其活动区域。

第三篇:社区矫正工作讲话提纲

社区矫正工作讲话提纲

同志们: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进行社区矫正知识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刚才市、县有关领导就如何搞好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工作队伍以及工作制度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工作知识培训课,可以说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培训也是一次社区矫正工作促进会,这必将对我镇的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为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我镇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及即将在全镇全面铺开的社区矫正工作,我讲两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

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罚制度的有益探索,它对进一步强化非监禁刑罪犯的监督、管理、教育,对维护社会稳定有效地执行刑罚、预防和减少犯罪,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社区矫正让罪犯不脱离原来居住的环境进行改造,减少了因关押而引发的家庭破裂,孩子失教,老人无人赡养等社会不安定因素,更大程度地避免了社会不和谐因素的产生,同时让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此项工作,有利于更全面反映民意,提高普通民众对社区矫正的知晓度,从而更加理解、宽容,进而促进稳定和谐与进步。1

二是开展社区矫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社区矫正是将那些罪行较轻,主观恶意较小,社会危害不大的罪犯置于社会中进行监督、教育、管理、改造,使其尽快融入社会。这不仅有利于避免监禁条件下的交叉感染,最大程度地减少犯罪,还将化解罪犯的对抗情绪,促使他们尽快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社区矫正顺利开展

社区矫正工作法律性、政策性都很强,涉及社会多个方面,工作刚刚起步,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各基层支部、村(居)委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把此项工作列入支部(村居)委工作议事日程,作为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建立强有力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组和工作队伍,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和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把社区矫正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社区矫正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希望大家增强信心,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努力搞好社区矫正工作,为建设“安全稳定,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龙港”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20100108社区矫正访谈提纲

社区矫正访谈提纲

一、调研目的

1.了解广州社区矫正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政策、适用人群、工作方法等; 2.了解社区矫正的工作过程和介入手法;

3.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社区居民、矫正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的认知、感受和评价; 4.了解社区矫正所发挥的作用,对矫正对象、社区、社会等。

二、调研对象

1.社区矫正对象

2.社区矫正的管理人员(社区居委会人员、司法机关人员、志愿者)3.社区居民

4.矫正对象的亲友(若方便则调查)

三、访谈指引

(一)导入语 您好!

我是社区矫正研究课题组的成员,我们正进行的是关于广州社区矫情况及效果的调查,此次调查旨在了解广州社区矫正的实际状况及存在问题,以便于提出促进该项工作顺利进行的相关政策建议。今天访谈的内容只会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根据您真实的情况及感受回答我们的问题。

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二)注意事项 1.尽量提开放性问题;

2.访谈提纲只是提问的一个提示,以免遣漏,可以根据访谈的过程随时调整访谈问题的顺序。

3.在访谈过程中注意语言的转换,访谈问题尽量以口语化的方式提出,通俗易懂。

四、访谈提纲

社区矫正对象访谈提纲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口所在地、本地居住年限、家庭成员、家庭经济状况

(二)获刑前的情况

1.犯罪前的生活状况(包括经济状况、人际关系、职业等)

2.获刑状况(获刑时间、因何而获刑,犯罪性质、刑罚期限、定刑类型)3.犯罪时的具体情境及心理状态 4.犯罪前的法律意识、价值观念

(三)进入矫正社区后的情况

1.您是何时进入该社区进行矫正?

2.日前您每天需要做哪些事情?每天的生活如何安排?

3.您有哪些权利义务?

4.目前您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什么?(低保、补助、工作……)有没有困难?若有困难如何解决,找谁求助?

5.目前您的精神状态如何?(一般、开心……)当前的心理及情绪状况?

6.生活、思想上有没有什么困难和困扰,若有,具体是什么,您是如何解决?向谁求助?有无效果?

7.获刑之初您与父母、邻居以及朋友之间的关系如何?父母、邻居、朋友是如何对待你的?现在呢,有没有变化?您认为是什么影响了他们?

8.与本社区内的其他社区矫正人员有无日常交往?若有,交往是否频繁?在一起都聊些什么?做些什么?如何评价这种关系?对你有何影响?

9.您是否感到在升学、就业、职业选择、人格尊重、终身发展方面具有压力,或是存在歧视?那您认为压力和歧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压力和歧视分开问)

10.您觉得自己目前在人身自由、申诉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等方面的权利是否具有保障? 11.在社区中,您与矫正工作人员关系如何?

12.工作人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管理和帮助您?(包括教育、奖惩、监护、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特困者、请销假)(需非常详细的问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包括工作手法、管理制度、工作频率„„)重点

13.您如何评价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呢?

14.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区矫正后,您觉得您自身有哪些变化?技能、素质等有所提高吗?是通过哪些途径?若没有,需要创造一些什么条件?

15.在该社区中,社区群众对你们的看法、态度如何?

16.现在回想起当初自己的行为,您认为……?

(四)认知状况

1.相对于监狱服刑,您对“社区矫正”这种新形式有何看法?您是否愿意接受社区矫正这种矫正形式和矫正中应用的工作方法?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是否恰当,若不恰当,该如何改进?

2.您了解关于社区矫正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吗?您怎么看待目前广州市实施的社区服刑人员的各项矫正政策?您感觉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好的方面?有哪些不足?应该如何改进?

3.如果请您用十分制为自己当前的境遇情况打分,您给自己打多少分?

4.您的矫正期何时结束?您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什么打算?有哪些需求?需要哪些部门或是人给您提供哪些帮助?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一)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工作、教育背景、从事该工作的时间

(二)社区的矫正工作概况

1.开展矫正工作的社区概况 2.社区服刑人员的概况

3.工作人员结构(数量、性别、年龄、文化层次、专业素质、归属单位或部门、人员分工等)

4.专业人员配备情况(司法人员、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

5.社区矫正的管理运作机制(对工作人员的管理监督机制、岗位培训、岗位职责、工作制度、与其他部门的配合机制,是否有志愿者,如何挑选管理志愿者等。)

6.一个社区服刑人员的成本(每年)是多少?

7.资金的来源渠道、标准、由谁监管、具体去向?(包括参与主体和社区服刑人员的费用)8.社区服刑人员拥有的权益有哪些?(比如低保、医疗保险等)9.社区服刑人员解除的标准是什么?

(三)矫正工作情况

1.作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您在开展社区矫正方面你承担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2.您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您是否能够给我们描述一下您日常的工作安排? 3.在矫正工作中,您采用了哪些工作方法?(重点)

(1)工作方法及种类简介?

(2)每种工作方法适用的对象?

(3)每种工作方法的工作效果及困难所在? 4.您与矫正对象之间的关系如何?

5.您在开展社区矫正方面遇到的困难有哪些?您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 6.对突发事件有什么应急措施吗?比如“交叉感染”“再次犯罪”等。(软硬件方面)7.对于矫正效果有没有进行过评估?是如何评估的?

8.您认为在社区矫正中对矫正对象起到最大作用的是哪方(主体是谁)?社会工作人员、居民、司法人员、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

9.相较于中国以前的犯罪矫正工作的实践形式(社会帮教、工读教育、劳动教养、社会处遇),您认为目前的社区矫正有中那些改进和创新?

(四)认知状况

1.您认为一个合格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专业要求。(结合高校社会工作教育和中国国情)

2.您认为社区矫正对服刑人员产生了哪些影响,他们有哪些方面的转变,导致这些转变的因素是什么呢?

3.社区服刑人员对社区居民会有影响吗?社区居民对此的看法以及态度是什么? 4.作为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志愿者),您感觉目前广州市的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如何?成绩和问题是什么?

5.您认为广州市目前关于社区服刑人员的各项政策如何?您对进一步完善广州市的社区矫正政策有什么建议?

6.您是否认为社区矫正所起的作用如何?有哪些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在改善罪犯的人权状况,解决我国在罪犯人权状况等方面?

7.您认为,社会对社区矫正的社会认同度如何?

社区居民访谈提纲

(一)对社区矫正的认识

1.您知不知道什么是社区矫正?您对社区矫正有什么样的看法? 2.和传统监禁的行刑方式相比较,您认为社区矫正的优劣各是什么? 3.您认为社区矫正的实行对降低司法系统行刑成本起到切实的作用吗?

4.您知道您所在社区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吗?就您所知,他们都开展了一些什么样的工作?您认为他们做得怎么样?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二)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认识

1.您知不知道本社区有社区矫正对象?是否觉得有不安全感?

2.您与他们有无日常交往?

3.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内的表现如何?

4.社区矫正对象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如何?您看到工作人员做了哪些工作? 5.社区矫正对象与其他社区居民的关系如何? 社区的居民对社区的矫正对象有没有歧视?您是怎么看的?

6.您常见得社区矫正这种工作方式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作用是否显著?您看到社区矫正对象有哪些变化?

7.如果条件允许,您是否愿意帮助社区的矫正对象?

社区矫正对象的亲友

1.作为亲友,您是否愿意跟我们谈谈您的亲友接受社区矫正以前及接受社区矫正以来的基本情况?——包括您与该亲友的关系、该亲友目前的情绪状况、住房情况、户口情况、就业情况、升学情况、家庭关系、婚姻关系、朋友关系等各方面的情况)?

2.作为亲友,您感到您在帮助社区服刑人员亲友接受社区矫正方面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3.您认为广州市目前关于社区服刑人员的各项社区矫正政策有哪些好方面?在有哪些不足的方面?

4.您对进一步完善广州市的社区矫正政策有什么建议和要求? 5.社区矫正对象有哪些方面的转变?

第五篇:社区矫正培训稿

社区矫正工作者和志愿者培训讲稿

第一部分 社区矫正工作者职责

为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者依法、正确、规范履行社区矫正工作职权,严格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努力为维护社会稳定作贡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方案》、《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如下职责:

一、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以及矫正对象的具体实际,制订社区矫正工作计划。

二、按照《社区矫正工作流程(试行)》的规定,接收矫正对象,办好有关衔接手续。

三、根据矫正对象实际,制订教育矫正方案。

四、对矫正对象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并对矫正对象的认罪、守法、劳动和学习等情况进行考核。

五、根据矫正对象的考核情况,依照规定提请对其进行行政奖惩和司法奖惩。

六、指导社会志愿者对矫正对象实施教育矫正活动, 适时开展“一帮一”、“一带一”等社会帮教活动,充分利用社会和亲情力量,提高矫正对象的教育质量。

七、对矫正对象实施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制意识。

八、对矫正对象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为其就业提供指导。

九、对矫正对象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不断提高教育矫正的实效。

十、组织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悔罪改过意识。

十一、积极开展调研,收集和整理社区矫正个案。

十二、加强与社区公安民警、社会志愿者以及其他矫正力量的配合与协调,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为矫正工作服务。

十三、接受上级机关以及地方检察部门的监督,维护矫正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合法性。

十四、完成上级社区矫正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布置的相关工作;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二部分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

社区矫正是与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帮助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主要适用于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保外就医、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被暂予监外执行的5种罪犯。其中罪行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弱病残犯、女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是重点对象。

目前,板桥街道社区矫正对象25人,今年六月份,我街道在全市启动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在区司法局的正确指导下,按照社区矫正工作内容,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工作形势。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欲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就必须解决好四方面问题,否则将影响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推进和矫正工作效果。

一、注意解决认识和定位问题 在目前社区矫正工作缺乏法律法规支撑和规范状况下,社区矫正是什么性质?工作应如何定位?工作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处理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与体现矫正工作的人性化关系?等等诸如此类的认识问题一直在困扰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推进。

仅从分析社区矫正的概念入手可以看出,社区矫正首先是一种刑罚执行活动,是与监狱监禁矫正相对的刑罚执行活动,是在非监禁状态下矫正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刑罚执行活动。因此,社区矫正的性质是刑罚执行活动。它与对刑满释放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安置帮教、人民调解以及社区社会工作本质上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刑事执法活动中包含了对犯罪人的惩罚功能。作为一项刑事执法活动,社区矫正是对特定罪犯的刑事执法活动,而且是在社区中实施的刑事执法活动。针对如此性质,笔者认为,社区矫正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一个目标、两个方面:一个目标就是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两个方面就是在非监禁状态下,一方面加强对犯罪人的教育和改造,矫正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另一方面加强对犯罪人的帮助和服务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对应这一工作定位,社区矫正工作的核心应主要放在“矫正犯罪人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避免其重新犯罪”上。

社区矫正虽然是行刑社会化和人性化的体现,但它毕竟包含了对犯罪人的惩罚功能。虽然惩罚的严厉性远远低于死刑和监禁刑,但并不能就此否认它的惩罚功能。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体现人性化,必须是根据犯罪人个体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监督,限制其一定人身自由或承担必要经济责任,不能出现完全由着矫正对象的意愿行事或根本不考虑矫正对象实际的情况。

二、注意解决队伍和力量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而现在将这五种罪犯统一交给社区,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有关团体、组织及志愿者的协助下进行矫正。由原先的“执行”改变为“矫正”显然“人性化”增强了,但是,这样做的法律依据仅仅是《通知》显然是欠缺的,因此,有必要在法律上加以明确和完善。

《通知》中规定了“司法行政机关要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会同公安机关搞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显然,《通知》规定了一个混合主体: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是组织协调,公安机关职责由原先的主角转为配合,有关单位、组织及个人只是被组织协调参加。笔者认为这样一个职责、责任不明确的混合主体是难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因此,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矫正机构,配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履行社会矫正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使社区矫正真正走上正规,不致流于形式。因此组建统一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专门国家机关十分必要。但由于目前并没有管理社区矫正工作的专门国家机关,因此,社区矫正工作历史地落在了三只队伍和力量身上:一是以司法所为主的司法助理员专业主导力量,二是以监狱、派出所警察为辅的专业辅助力量,三是以社会志愿人员为补的社区矫正工作补充力量。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我街道只有选择以司法所为主的司法助理员专业主导力量和以社会志愿人员为补的社区矫正工作补充力量,才能形成实施和操作社区矫正工作的两支中坚队伍。

目前,虽然街道司法所正在开展规范化建设,人员配齐逐步到位,但人员数量相对于司法所所承担的任务而言,显得力量普遍不足、人手不够,必须通过其他方式解决人力不足问题。由于社区矫正工作属于刑罚执行性质,在目前政府机构不断改革、公务员行政编制十分紧张和有限情况下,司法所想要通过增加行政编制渠道解决人员力量不足、人手不够问题不太可能也很不现实。因此,必须走曲线救济路线,从聘用人员上想办法。聘请参与具体社区矫正的组织管理、教育培训、监督考核、解除矫正等工作的,应进行身份授权和执法委托,而这种身份授权和执法委托期限不能太长,更不能一劳永逸,最好半年或一年重新办理或核准一次。对聘用人员的身份授权和执法委托可以由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实施。当然,从事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是代表国家实施刑罚,因此社区矫正第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尤其是聘用人员素质必须得到切实保证。

以社会志愿人员为补充的社区矫正工作力量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知名人士、社区居委会成员、离退休干部、矫正对象的近亲属和所在单位人员构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志愿人员的参与纯粹出于内心对某项事业的认同,因此其队伍的建设更需要摆脱计划经济的惯常模式。由于志愿者是一个颇具流动性的社会群体,因此稳定志愿者队伍的形成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这支社会志愿人员队伍的构成不但应当吸引热心人士参与,更应当以志愿人员能够履行自己的应尽义务或承诺为前提条件,不能徒有虚名或流于形式。否则,社区矫正工作的措施和效果将难以得到落实和保证。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按照志愿参与某项活动的时间长短将志愿人员分类,分为长期、短期、临时志愿者;按照参与志愿活动的空间分为社区内、社区外志愿者;按照参与志愿活动的程度分为全面参与、专题参与、暇时参与等不同类型。

三、注意解决手段和保障问题

社区矫正的目标是通过对犯罪人的帮助教育和改造,使其能够早日适应正常社会生活,改过自新后回归社会。既然社区矫正的执法活动是在社区而非监狱,那么要避免矫正对象在社区重新犯罪,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使之在社区中能够正常生活并融入社区。为此,社区矫正工作者要做的首先不是简单地管理,而是对矫正对象提供特别帮助和服务,包括帮助他们寻找工作或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帮助他们妥善解决个人与家庭、邻里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正确面对自己,正确认识社会现实与主观能力之间的矛盾等等。根据每个矫正对象的不同情况,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对矫正对象予以充分理解、尊重和关心,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摒弃一刀切的矫正思路和方法,视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将刚性、死板的矫正管理、纪律、要求等灵活实施或变通体现,量身订制出带有个人身份特征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事求是地实现以个别教育为主的社区矫正目标。

当然,对矫正对象来说,教育和感化并非万能,思想改造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绝对成功,因此,必须要有足够的惩罚措施作为补充,除对严重违反矫正纪律和要求的矫正对象建议收监矫正外,对那些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还未重新犯罪的边缘对象,要及时制定惩罚措施。

四、注意解决协调和配合问题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审判、刑罚执行、社区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群众工作等各个层面。街道司法所作为主管部门,必须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监狱、劳动、民政、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取得村(居)委会、居民等的密切合作,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开展矫正工作。社区矫正的最大难题是矫正对象的生活和就业问题。目前下岗人数较多,农村经济相对欠发达,因此,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前景极不乐观。如果没有正当生活收入,矫正对象就会情绪不稳,很有可能引发重新犯罪。而劳动培训与就业并非街道司法所的自身职能,司法所也不可能违背市场化就业规律,硬性摊派矫正对象就业。必须积极与社区及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推进矫正对象就业。对于那些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身体差的矫正对象,还要帮助解决生活保障。总而言之,社区矫正工作者在履行职责时必须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在协调中体现矫正工作的服务性、角色的多样性、处事的配合性、视角的方位性。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诸如人员素质、考核标准、经费保障、惩罚措施、限制程度等等。各部门应尽所能予以关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对于一项没有现成法律法规支撑和规范的工作来说,创新是最好的途径。

下载社区矫正讲课稿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矫正讲课稿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矫正检察授课稿

    社区矫正检察法律大讲堂讲话稿 【 刑事执行检察主要职责】 死刑执行检察:死刑执行临场监督。 监禁刑执行检察:对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执行检察,如驻监狱检察、驻看守所对......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司法部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2011年4月7日) 第一条 【目的依据】 为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保证刑罚的正确执行,根据《中华人民......

    开阳路社区党课讲课提纲

    开阳路社区党支部5月份党课讲课提纲 主题:焦裕禄执政为民、改天换地 一、 执政为民 1、初上任兰考县委书记面对的三害情况;临危受命,立志改变兰考县的灾 害,面对风沙、内涝、盐......

    讲课提纲

    抓好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长子县 霍华琴 讲课提纲 一、介绍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1、村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 村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由支村两委推荐、群众代表选......

    社区矫正

    我国社区矫正的行政主导型模式探析 摘要: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工作实践和理念,引起了实际工作者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适用的方法体......

    社区矫正

    康平县社区矫正 工作实施方案 2010年12月,康平开始进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按照康平城市人口中进行社区矫正的比例比农村相对较多的特点,设立了康平镇和东关屯镇两个乡镇进行试点......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与监狱矫正相对的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放在社区,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团体、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决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 一、名词解释: 1、深度访问法: 又称临床式访问,它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最初常用于个案工作的调查、囚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