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辖市市长经济责任审计思考
省辖市市长经济责任审计思考
省辖市市政府是我国政权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作为一个地方的行政主要领导而言,市长担负着重要的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权,对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负有首要责任。近年来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实践表明,审计理念、审计路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结果等值得审慎与思考。
一、审计目标定位要准确
审计理念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监督体现服务、制约体现促进”的理念,寓服务于监督之中,促进与制约并重。审计路径上,要坚持以政府性资金审计为主线,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沿着市长经济权力运行轨迹,通过围绕省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围绕市本级人大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围绕对社会公开承诺的事项完成情况;围绕市长本人履职报告所确定的审计内容开展审计工作,重点审查和评价市长任期内按照法定职责和程序行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权以及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和效果,为组织部门考核、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揭露和查处经济运行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维护财经法纪,规范经济行为,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公信力,推进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审计重点内容要突出
市长肩负一方经济、社会发展重任,审计内容纷繁复杂,必须突出审计重点。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要以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基础,沿着市长经济权力运行轨迹,突出对市长任期内按照法定职责和程序行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权情况和效果的监督检查。重点关注涉及民生、发展等重大经济决策以及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关注土地转让、房地产开发、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等方面的问题,关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明确其经济责任,评价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
三、审计揭示的主要问题及启示
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个别节能减排指标未达标。二是政府向社会承诺部分事项未按规定时间或标准完成。三是财政收支不真实。四是欠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五是非法占地、以租代征耕地、未实行“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六是部分项目不招标、拖欠工程款、违规带资建设。七是部分学校违规集资、违规收费等。
审计启示:
(一)个别节能减排指标未达标,警示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把节能减排摆在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越来越大。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仅是国家的严格要求,更是自身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强节能减排,决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如不加快推进节能减排,仍继续沿用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200多年世界工业化进程实质是以获取财富为主的利益驱动发展。科学发展,必然改变过去单
一、片面、粗放、急功近利、对自然资源掠夺和环境破坏式的增长模式,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必将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兼顾企业利益和公共利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球利益。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建立与此相适应的领导干部政绩观,以及相应的考评指标体系,比如采用绿色GDP、增加生态环境指标的权重等。政绩观直接反映着各级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政绩观存在偏差,科学发展观就难以得到很好贯彻。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辩证统一,就必须纠正单项增长的片面政绩观,树立全面过硬的政绩观;纠正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政绩观,树立整体提高全面发展的政绩观;纠正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政绩观,树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在任期内出政绩,有利于个人的升迁,不惜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功近利,揠苗助长,虽然在眼前取得了一些成绩,实际上却损害了长远和全局的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应克服浮躁情绪,以长远的战略眼光追求和创造政绩,用科学发展观正确估价政绩,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说明权力行使需要“阳光作业”。“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畅通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保障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成为监督个别领导干部犯错误的预防针。
(三)财政局、社保局、教育局等单位及部分重点项目存在着多项违规违纪问题,表明政府执行力亟待提高。政府执行力是各级政府及其公共部门和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令和公共政策的能力。正确的公共政策和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的根本和核心,是政府职能的体现;强有力的政府执行力是保证公共政策和行政决策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和手段。现阶段我国的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家的各项制度体系建设正逐步完善,公共财政、医改、惠农、社保等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地方政府作为各项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必须加强管理监督,保证政令畅通,确保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标志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审计制度,是新时期执政党交给审计机关的政治任务。现阶段省辖市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要以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履行经济责任,推动建立健全问责制和追究制为目的,重点关注市级政府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情况,基本建设、对外投资、招商引资等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执行结果,政府负债、土地管理、教育和科技投入以及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情况;关注农民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关注就业、社保、卫生医疗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积极推进体制制度创新和反腐倡廉建设,为评价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第二篇: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方案
一、审计项目名称:某市市长xx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二、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第五十七条、《xx审计厅xx审计项目计划》和《xx党委组织部委托书》(x组委字[20xx]xx号)
三、审计方式:就地审计
四、审计组长(签名):
五、编制日期:20xx年x月x日
六、审计目标:通过对xx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任职期间贯彻执行中央和xx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情况;重大经济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的合法合规及科学有效;重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各项经济目标完成及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等,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七、审计范围:本次审计,重点检查xx市长同志任职期间(xx至xx年)相关的经济决策、重大经济事项、重大投资及相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等情况,重大问题将追溯以前和延伸审计有关单位。
八、审计内容、重点: 本次审计主要围绕xx同志任职期间,履行经济发展责任、决策责任、监督责任、管理责任、政策执行责任和领导干部个人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结合某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确定以下审计内容和重点。
(一)经济发展责任情况
通过对某市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了解,检查某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审查财政收入、土地管理、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具体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揭示发展责任中存在的问题。
(二)经济决策责任情况
通过对重要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结果、政府资金的分配使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相关重大经济决策,检查是否符合相关的决策程序、是否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策要求,是否科学、民主、合理,有无盲目决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有无因个人独断造成损失浪费,不利于某市经济发展的情况。
(三)经济政策执行责任情况
一是审查某市政府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是否与国家、xx政策确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是否结合本区域资源枯竭及环境污染的特点,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二是审查国家节能减排等有关政策是否得到及时落实,2 是否严格执行了国家对“两高”企业相关限制和淘汰等措施。截至20xx年底市政府节能及环境保护等目标责任书的完成情况。
三是审查国家、xx关于民生投资的财政政策是否及时落实,是否加大了对就业、救济、住房等民生方面投入比例,农业、教育、科技支出是否符合国家法定支出的增长比例。本级财政超收收入的安排是否合规、合法,使用是否合理、有效。
四是审查国家、xx国有土地管理及利用等政策是否得到及时落实,是否根据本区域土地资源状况及时地制定出台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制度和措施,是否符合xx及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护等政策的要求,是否做到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
(四)经济管理和监督责任情况
1、财政管理情况
一是审查财政预算编制是否完整、科学、细化,是否存在专项补助、预算外资金和政府采购等资金未列入预算,或属于部门预算而编入到财政预留预算等问题,是否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安排财政预备费和财政周转金。
二是审查财政收入是否真实、完整,是否存在政府性基金、非税收入等不及时解缴而存放在财政过渡户或专户中,致使当年预算收入不完整。三是审查是否按照预算及有关规定合理安排支出,当年的支出是否真实,有无将支出挂往来的问题;中央及xx安排的各类专项资金是否及时安排及拨付,有无滞留、挪用专项资金或将专项资金平衡预算的问题。
四是审查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是否细化到采购项目,有无擅自自行采购,规避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程序等问题。
五是重点审查财政部门各科室是否按照归口统一管理、按程序开设专户、同类专户归并、慎重选择开户银行的原则设臵账户,开设新的财政资金专户是否报批备案,国库存款与金库存款是否做到定期核对,有无财政专户过多、重复设臵、管理分散等问题。
2、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重点关注国有资产处臵过程中,程序是否规范,有无擅自处臵国有资产的问题,相关处臵收益是否在预算收入中反映,有无私设“小金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失浪费等现象。
3、政府举债及管理使用情况
一是审查财政融资平台的举借、投向是否符合石嘴山确定的发展目标及重点建设项目,支出是否合理,举借规模是否按照石嘴山政府承受能力和财政偿还能力进行科学测算。
二是审查交通、建设等部门债务的规模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支出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隐性债务。
4、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审查xx任职期间政府主管的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以及建设、交通等部门承建的建设项目手续是否齐全、建设项目招投标程序是否合规,有无随意变更、是否按期完工,有无工程延期、进度缓慢,完工的项目是否交付使用,有无闲臵或重复建设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
5、部分单位经济活动管理及监督情况
一是审查规划、建设、园林等部门的行政审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审批权限、收缴标准以及执法范围,有无擅自越权审批,减免收缴规费金额,或者违规罚款、变通处理等问题。
二是审查规划部门收缴的罚没收入,建设部门收缴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劳保基金,住房保障和城市管理部门收缴的户外广告设臵费和房屋产权交易费,园林部门收缴的城市绿化补偿费,发改部门收缴的散装水泥等专项基金(资金)或规费,是否持证收费,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收费,做到应收尽收,是否存在坐支、挪用、截留等问题,有无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及搭车收费等方式变相收费,收取的规费是否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是审查环保部门节能减排及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交通部门公路建设资金,科技部门的科技三项费等使用是否合理、合规,有无弄虚作假、重复申报套取财政专项补助资金 等问题,资金是否及时拨付到位。
四是审查土地审批是否存在未批先建、未批先占土地的问题,经营性用地是否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土地出让金是否存在应收未收或擅自减免的问题,有无利用减免、先征后返土地出让金以及低价出让土地造成土地出让金流失问题,收缴的土地出让金是否全额上解国库,有无抵顶工程款等问题。
五是审查住房保障部门是否按xx发改委下达的建设规模,实施了廉租住房建设项目,是否存在延误工期,造成安臵户不能及时入住,管理的廉租房补贴及建设资金,是否实行专户管理、是否及时拨付到位、有无挤占挪用及滞留的问题,廉租住房补贴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
六是审查招商部门及石嘴山经济开发区的引资企业资金是否及时到位,是否开工建设,是否存在重引资数量而忽略引资质量的问题,有无引入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有无虚假引资和虚报引资额等问题,有无入园企业长期圈地不实施项目,土地撂荒,或骗取土地证进行抵押贷款用于其它项目的问题。
七是调查某市监察、审计、财政、物价等部门开展监督、检查的工作情况,查处有关问题整改落实情况,重大行政违法违纪行为的监察立案、处理情况。
(五)个人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 重点检查xx市长有无利用职权在工程招投标、招商引资等重大经济活动中谋取私利、索贿受贿;有无利用公款购臵和装修个人住宅、公款高消费和出国旅游等;有无滥发津补贴、侵占国家资产、超标准配臵公务用车、通讯和办公设备;有无在设立的领导小组兼职取酬等问题。
九、审计应对措施
(一)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此次审计进行内控制度测试,一方面由专人采取调查表形式完成;另一方面每个审计人员根据分工,对所查事项进行符合性或实质性的审计测试。
(二)检查相关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 此次审计对某市财政及有关单位的相关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查。
(三)主要审计方法
1、经济发展责任情况的审计。主要采取到统计部门收集近三年来经济发展指标,分析发展过程中具体指标的完成及发展变化情况,同时延伸部门审计时,查看各部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2、经济决策责任情况的审计。主要采取审阅政府会议纪要,市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纪要,市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汇编等,分类列明,通过询问、调查相关人员了解决策制定、实施的情况,逐一核实,结合相关制度规定审计决策 的合规、合理和有效性。
3、经济政策执行责任情况的审计。主要采取审阅政府会议纪要,市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纪要,市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汇编,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对比分析。
4、经济管理和监督责任情况的审计。
——对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的审计,主要采取审阅财政预算编制资料、政府采购计划、预算收入的收缴、预算资金拨付的指标文件等资料,查阅财政决算报表、总账、明细账及账户对账单,并运用AO审计软件,将财政收支电子数据导入,查询等。
——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审计,主要采取审阅政府会议纪要,专题会议纪要,处臵单位的资产评估报告,报批手续,资金收缴票据及银行账户等相关业务资料,再与财务资料进行核对。
——对政府举借及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主要采取审阅法和核对法对财政、水利及交通等部门的融资合同等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再采取发放统计表的方式,对部门自行欠债情况填报,再进行抽查、核对。
——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及管理情况的审计,主要采取审阅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文件、工程款拨付等资料,结合工程现场实地勘查情况,审查工程建设程序、招投标过程、建设资金管理等内容。——对部分单位经济活动管理及监督情况的审计,主要采取审阅政府会议纪要、市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纪要、审批文件、处罚决定、缴款通知单、出让合同,招商引资、专项资金指标文件等相关业务资料,再审阅相关的财务报表、总账、明细账及账户收支情况,并将业务与财务数据进行核对。
5、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的审计。主要采取个别谈话方式及审核财务账目等,调查了解xx市长有无擅自出访、超标准购房、坐车等情况。
审计过程注重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采取现场审计与外部调查相结合,充分利用历次审计及中介机构审计成果。
十、审计工作安排及要求 省略。
第三篇: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制度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审计时效的滞后、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审计结果运用的局限性等。因此,要采取细化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标准化评价体系等有力举措,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经济责任;制约;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刘家义审计长强调,国家审计应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审计的核心是实现国家良好治理,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一、导致经责审计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
(一)审计计划安排的不科学与审计时效的滞后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还不尽科学,在领导干部调整人?T较多的,尤其是换届之年,常会导致临时增加很多离任审计项目,此时审计人力资源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另外,经济责任审计也很难贯彻“先审后离”的原则,通常是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调整之后再集中进行委托,审计部门对相关领导干部开展离任审计时,审计对象往往已经在新的岗位任职,这种滞后性致使审计积极性受到影响,审计人员容易认为是走过场、意义不大,导致审计有时流于形式。
(二)审计的发展与审计人员素质的不对称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然而有些审计人员不能完全适应审计要求,在审计理念转变上还不能充分发挥审计“谋士”的作用上,还停留在反映资产闲置、挤占挪用等查错纠弊上,或就账查账、就事论事上,没有完全跳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圈子,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履职活动,如对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环境保护、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等内容的关注度不够,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做的经济决策是否科学等关注度不够。
(三)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不完善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针对性和目的性强、风险大,评价需要尤为谨慎。但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不仅有悖于客观公正的原则,也不符合谨慎评价的原则,无形中影响了审计评价的准确性。同时审计人员缺乏评价依据又要考虑规避审计风险,导致审计评价过于笼统、不够具体,甚至似是而非,这不仅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也无法引起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足够重视,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
(四)审计结果运用的局限性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有关部门在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上还不够充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审计成果的闲置、浪费。审计结果利用不够,弱化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效果。从目前的许多经济责任项目看,往往是出了审计结果报告以后报送给组织部门等相关单位后,基本就算完成任务了,未建立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问效问责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其在政府问责中的专业化监督作用。
二、思考与建议
针对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探索和实践,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细化审计计划的管理
领导小组或者联席会议应当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各成员单位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转有序、工作高效的运行机制。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和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按照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性质、经济责任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合理地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和中长期计划,逐步消除审计盲区,扩大审计覆盖面。
(二)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出台,对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起到了推动和指导作用,是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向和指南。实施细则中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以往相比有所变动,不同的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有必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上级审计机关应及时对下级审计机关进行培训,用具体案例作教材,通过集中培训或送教上门等形式组织。经过具体指导可以提高下级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水平,更好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三)完善审计评价方法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宜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取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能力、经济效益与决策水平、财政政策执行与财务收支、内控制度执行与管理水平、廉洁自律等指标,以定量为基础,定性为结果,无法定量、定性的问题,应以写实手法,客观描述审计事项的结果,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问题,确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四)健全审计成果利用机制
审计揭露和反映的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整改。审计机关不仅要通过审计意见和建议促使被审计对象进行整改,而且还要通过审计要情、审计信息等形式向其他监督部门通报审计成果。比如,组织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和有关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他有关人员作出处理;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将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2]王国华.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中国审计,2016(21).
第四篇:关于县级经济责任审计思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2-05-13 11:21:00 ]作者:赵淑惠编辑:studa090420
【论文摘要】如何开展好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个值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深入研究的复杂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践,总结了县级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论文关键词】困难问题;对策建议
县级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县级审计机关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据民政部网站2004年底统计数字,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共有2862个。由此可见,县级经济责任审计覆盖范围之广,在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国从1984年开始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经过了厂长(经理)离任审计、承包经营责任审计,1994进入任期济责任审计阶段。历经二十多年,由探索起步逐步成熟完善,在促进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促进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知和关注。但在实践中发现县级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采取可行措施,加快研究和解决。
一、县级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审计成果利用不尽理想
1.审计配合机制有待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存在着各部门之间缺乏衔接,信息渠道不通畅,各行其事的现象。
2.离任后审计居多,是一种事后行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组织部门和主管部门任用干部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对已升任或离任的领导干部触动不大,同时对审计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3.重查处、轻整改。致使相同的问题屡审屡犯,达不到促使被审计单位和个人整改、纠正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滞后,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2008年4月,《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2010年12月,两办出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但没有与之配套的全国通用的操作规程及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各地出台的经济责任审计规章制度各具特色,不同地区内容差别较大,无论在审计程序上、方法上,还是评价标准上都难以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化,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
(三)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矛盾依然突出
经济责任审计占审计项目总量的比重逐年递增,特别是在政府换届和集中调整干部时,审计任务更为繁重。大多数县级审计机关经济责任专职机构只有几个审计人员,除了要完成经济责任项目外,还要承担局里统一分配的其他审计项目。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不得不采取突击审计的办法,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四)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普遍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开展情况极不平衡,缺乏统一规范的审计工作程序和组织方式方法。在国家现行的法规中,没有给审计机关明确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这一职能,审计机关缺乏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执法资格。目前,大多数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乡镇农经站直接实施,部分乡镇农经站在机构改革中被撤并,有关人员移岗,留存的农经站审计人员少、素质不高,这些都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相关制度,加大成果运用力度
1.完善配合机制,推行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制。明确规定从审计立项、审计实施到审计结果运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责任、义务、分工。并对不严格履行职责、不按程序执行、对移送案件不处理等行为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2.“届中审计”与“先审后离”相结合。可以克服“事后审计”的弊端,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防范作用,也可以对组织部门任用干部提供参考,督促被审计领导干部在职期间尽职尽责履行好职责,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推行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对被审计对象整改落实情况实施追踪监督,要求其以整改报告的形式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和审计建议落实情况进行答复,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问题注明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审计整改落到实处,对“屡审屡犯”的现象也起到了较好的遏制作用。
(二)出台统一的操作规程,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操作规程尤其是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极其重要,审计人员依据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进行评价、区分责任。应本着“求同存异、覆盖广泛”的原则,设置反映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管理活动、经济业务管理活动以及个人遵纪守法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统一的指标体系建立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指标组合,选择适宜而实用的评价指标,进一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可操作性。
(三)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有效解决审计任务重与人员不足的矛盾
1.制定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
每年年底前,联席会议在审计部门及有关部门提交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初步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干部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需要,充分考虑审计机关的实际承担能力等因素后,拟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经党委、政府同意后,以联席会议文件的形式加以确定,以书面形式委托审计机关具体实施。科学的计划,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有效解决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减少监管盲区,有计划、有重点、高效率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2.创新思路,研究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审计技术手段和工作效率
目前,有些县级审计机关尚未实现计算机审计,除了县级审计项目特点(大多为小型项目,审计量小)的客观原因外,主要原因为审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满足于现状。面对会计信息化的挑战,审计人员应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对一些大型项目,除了运用计算机审计提高工作效率外,应会熟练运用内部控制测试法等先进的审计方法。另外适当时候应该借助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力量,相互支持、相互协调。
(四)完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城乡一体化及新农村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逐渐成为维护农民利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凝聚民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审计署2007年上半年围绕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依据、审计程序、审计结果运用等问题展开了一次调查。应根据调查情况,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执法主体、审计操作程序、评价标准和结果运用办法等,促进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县级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十六字方针,研究总结新经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关于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个重要手段。面对国家治理中的新问题、新形势,经济责任审计有了新变化、新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做好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值得我们审计人深思。
一、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新变化
审计对象全方位覆盖。XX年《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实施,审计对象进一步拓展,实现审计功能各经济领域全方位覆盖。实施细则,新增政府设立的开发区、新区等的主要领导干部,履行政府职能的政府派出机关的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履行政府职能的政府派出机关的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对国有和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中不担任法定代表人但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根据地方党委、政府的要求,审计机关可以对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绩效评价提出新要求。一方面审计评价由关注单位财政 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转向关注领导干部职能的履行,重点评价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以及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和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关注任期内举借债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重要事项,关注领导干部应承担直接责任的问题,突显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科学性、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责任认定进一步规范。实施细则提出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审计机关应当按照权责一致原则,根据领导干部的职责分工,充分考虑相关事项的历史背景、决策程序等要求和实际决策过程,以及是否签批文件、是否分管、是否参与特定事项的管理等情况,依法依规认定其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首次对哪些行为应承担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作出了十一条明确的界定标准,规范领导干部应负责任的认定。
结果运用建立新机制。实施细则强化了审计成果的运用,确立各级联席会议和相关部门应当逐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结果公告等制度,明确了组织、纪检、人社以及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和单位主管部门八个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方面各自职责;强调各单位在审计结果的运用上应负有的责任,各相关部门对审计结果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升了经 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层次。
审计技术提出高标准。随着经济责任审计事业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干部监督管理及腐败预防治理的作用日益凸显,审计范围的拓展、审计评价的新要求、审计结果运用的新机制都对审计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需要审计部门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提高审计技术水平,增强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质。
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的了解不够、认识不高。有的被审计单位认为审计报告中没有反应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就默认正确了,这是一个误区;有的则将纪委与审计的职能混淆,在审计发现问题的时候,以“纪委检查了都说没有问题”来辩解;还有的则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以各种现实困难来推脱逃避整改,常常导致审计发现的问题被现实情况弱化,整改不力,是真的就无法整改了吗?说到底,这些问题都是被审计单位和人员缺乏对审计的深入了解。二是部分审计干部的思想意识不高,未能充分理解新时期、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不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和被审计单位,趋于颜面和感情关系,向审计发现的问题妥协低头。
问题层出不穷,审计风险大。一直以来,经济责任审计 中发现的问题多而杂,尤其是在八项规定等新规出台后,被审计单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将弄虚作假发挥到了“极致”,原始凭证“失真”现象较为明显,假发票入账、更换原始凭证、虚假经济事项、转移资金、虚增支出等等问题层出不穷,有的甚至可以通过做资料将虚构的经济事项支出很规范的入账,咋一看,还真的很规范,资料齐全、程序规范,其实不然。这样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大大增加了审计人员对真实性的审查,给审计核实带来很大难度,增加了审计风险,也降低了审计效率。
评价体系不完善,审计轻评价重问题。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多,各种评价模式不能简单套用,审计人员在不断的做着探索和创新,但目前审计评价体系还尚需完善。实施细则明确了领导干部应负责任的十一条界定标准,规范了领导干部应负责任的认定,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提出了新要求,但在实际审计中,部分资料和证据难以取得、职责权限不够明确、评价范围难以界定、评价标准难以取舍等问题都给审计评价带来难度,常常是轻评价重问题。而组工人事干部因为对经济责任审计缺乏认识及工作的一贯性思维又加剧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轻评价重问题的情形。
审计资源有限,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组织人事变动频繁,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的批量下达与有限的审计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缺乏审计人员,尤其是缺乏跨行 业的审计多面手和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审计等现代先进审计技术的年轻审计人员;二是无法承受压力之重,现有审计人员正在流失,目前,基层审计人员的常态是一个人干着3个人的事儿,没日没夜的加班却领着普通公务员的薪水,干着“得罪人”的事儿还要承受被审计单位、领导、亲戚朋友等多方面压力和非议,甚至常常遭遇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挑战、思想和心灵的煎熬;三是审计人员习惯性陷入财务收支审计模式,审计理念陈旧,审计技术落后,尤其对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探索性试验,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责任审计。
三、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宣传,树立经济责任审计形象。一是积极利用党校培训、法制宣传、新闻媒体、基层学习培训等平台宣传审计法、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问责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将审计法及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纳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科级干部党校培训内容、普法学法内容,进行重点培训;三是审计部门利用重点部门和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结果公告、结果运用情况通报等进行宣传,增加领导干部和群众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了解,树立经济责任审计形象。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交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一是探索性的使用交叉审的模式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审计人 员业务交流,同时维护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二是加强审计部门的沟通交流,适当将数据量大、资金量大、内部控制较为相似的同行业进行统一组织审计,集百家之长探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三是审计部门、审计组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要主动跳出财务收支审计模式,自觉增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探索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探索和试验。
壮大审计力量,提高业务素质。一是逐步增加审计人员,壮大审计队伍;二是加强对审计队伍的业务培训,重点加强计算机审计等现代审计技术手段的培训,不断促进审计方式转变,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审计法规及各项财经法纪的学习和运用,准确把握审计处理处罚权的自由裁量,降低审计风险;加强跨行业相关业务的学习,科学评价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合理划分经济责任;三是关爱审计人员,积极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使审计人员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四是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适度提高审计人员待遇,为更好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提供物资保障。
严格结果运用,强化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新机制,但关键在执行和落实,执行就是要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律法规,严肃进行处理处罚,严惩贪污腐败,同时要加强部门联动,强化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问责,逐步完善审计结果运用单位的责任追究,严惩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不作为和包庇行为;落实就要根据基层的实际情 况不断完善和细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程序和运用方式,同时还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查找政策的缺陷与漏洞,及时纠正和制止灾难性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