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4 00:5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人文素质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第一篇:小学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当前许多小学生不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出口成脏的现象屡见不鲜,分析其原因,和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是否有效地开展也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据我了解,很多小学都占用思想品德课的来上语文、数学等“重要学科”,这样,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势必在被占课中悄然降低。即便不占用思想品德课的,学生在课堂上也只是草率的完成教学任务了事,根本没有像对待语文数学课那样的重视。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以身作则,通过德育课程、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等多渠道有效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关键词】有效

思想道德教育

重要意义

多渠道

一、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究竟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呢?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若能激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就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那么,如果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把学校作为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主课堂,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就能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21世纪,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发展时期,可塑性很大,这决定了他们既易接受正确的引导,也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小学生应重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利用他们年龄特征中的积极因素,帮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必不可少的条件。

3、义务教育课程教育标准(2011版)进一步加强了德育,强调德育为先。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4、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保证。我国教育方针德育居首,在教育这个统一体中,思想品德教育“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是照亮一切的光源。”当孩子们形成了良好品德,他们的整体能力将得到提升,我们的校园会变得更加和谐,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做贡献。

二、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1、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权威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小学生的举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例如,教师不应该把烦恼还给学生,不应骂人,不应说脏话,也不应该攀比吃穿,更不应该偏爱优生,对后进生冷淡应付。作为教师,应该关爱学生,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的处理好学生之间的矛盾,或者师生之间的矛盾。

2、学校必须加强对思想品德课的检查,切实上好每一堂思想品德课。例如,抽听一个班级的思想品德课,悄悄地进入相应班级,做好课堂听课记录,并及时对教学质量做好评价。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对明显应付了事的思想品德课堂作出通报批评。班主任应与任课老师协调好关系,不得任意占课。学校也可以建立一个思想品德小组,准们给教师研究、交流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真正做到对这门学科的重视。

3、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学生的课余活动这一环节不能忽视。尽管课间短短的十分钟,但学生之间可以说上一段话,做上一些事。这时,身为班主任就不得不肩负起他的职责,进入自己的班级,更多地了解自己班上学生的动态,听听他们讲的话,看看他们做的事情,如果发现不符合道德素质的言行,就应该及时制止与指正,只有像这样关注好细节的班主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才不会偏离,而是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更加完善。当然,除了课间休息的课余时间,学生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是展现学生思想品德的良好途径,例如读书演讲比赛,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诸如这类的活动,学校应有规律地举办,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塑造的环境。

4、家庭教育也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一些学生之所以有不良的行为、言行等坏毛病,就是因为受到家长的影响。

1、有些家长不注意自身的语言,张口骂人,闭口骂人,使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恶劣的语言环境中,久而久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会形成一个错误的印象,觉得这并不是什么缺点。

2、重视智育,轻视德育。有些家长整天让孩子做作业、作课外练习、辅导资料,没有一点玩的空间,认为孩子考出好成绩就是一个乖孩子,使一些孩子成了“高分低能儿”,而往往有一些孩子娇惯成性,像小公主、小王子一样没有自主能力,没有主见,遇到一点小事就要问爸爸妈妈,成了班内高傲、但孤独的对象。

3、粗暴的打骂孩子。孩子不听话、考试没考好,就是一顿打,久而久之,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呢?不是变得麻木不仁就是自暴自弃了。

由此可见,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要以自身的优良品质去教育和熏陶孩子,给孩子创建一个优良的环境。

(三)如何评价是否有效地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的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言行举止是否文明。例如:在学生早晨出操,学校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有些学生交头接耳,有些“闭目养神”,有些不知望向何处。在神圣庄重的国旗之下,那部分学生竟然熟视无睹,更不知道如何参加升旗仪式。我们可以评价那些学生的思想品德在爱国情怀方面是是不过关的,这和教师的爱国思想教育的是否有效展开有着必然的联系。

如果学校、家庭都能够充分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效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那么,孩子的良好品德就会逐渐形成,校园将会越来越和谐,也顺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第二篇:人文素质教育

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关于推荐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阅读书目的通知

各有关高校:

为进一步推进高等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推动学生课外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各院校提供更具专业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的业务支持,本教指委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现推荐给贵校。希望贵校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自主阅读,并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书目的选择秉承如下原则:(1)价值导向积极向上;(2)所选书籍应为该领域中公认的经典著作或社会影响较大的学术著作;(3)切合高等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4)应为已在国内出版或图书馆普遍收藏的书籍,便于查找,且深度适中。

希望本书目能够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所帮助,并望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反馈到教指委,以便今后对书目进行修订和补充。

衷心感谢贵校对教指委工作的支持。

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人文素质和社会科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2011年12月

附件: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哲学、语言、伦理类】

 [德]黑格尔著.贺麟等译.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1983

 [英]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5

 [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商务印书馆,1994

 [英]阿伦·布洛克著.西方人文主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 [英]卡尔•波普尔著.舒炜光等译.客观知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 [德]恩斯特•卡西尔著.关子尹译.人文科学的逻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 [德]卡尔•雅斯贝斯著.王玖兴译.生存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 [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8

 [英]A.J.艾耶尔.尹大贻译.语言、真理与逻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 [美]托马斯·内格尔著.万以译.人的问题.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 [德]施太格繆勒著.王炳文等译.当代哲学主流.商务印书馆,2000

 [美]爱德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

 [德]洪堡特著.姚小平译.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

响.商务印书馆,1999

 [德]恩斯特·卡西尔著.于晓等译.语言与神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美]恩格尔哈特著.范瑞平译.生命伦理学的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德]库尔特.拜尔茨著.马怀琪译.基因伦理学.华夏出版社,2000

 [英]理查德•麦尔文•黑尔著.万俊人译.道德语言.商务印书馆,1999

 [美]查尔斯·斯蒂文森著.姚新中等译.伦理学与语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 [美]波伊曼编著.江丽美译.生与死——现代道德困境的挑战.广州出版社,1998

 [美]蒂洛著.程立显译.伦理学与生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 [英]赫胥黎著.李黎译.美丽新世界.远方出版社,1997

 [美]飞利普•希尔茨著.姚明威译.保护公众的健康.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 [美]穆尔著.但汉松译.致命的药物.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 [英]托尼·霍普著.吴俊华等译.医学伦理.译林出版社,2010

 [美]彭斯著.聂精保,胡林英译.医学伦理学经典案例.湖南科技出版社,2010  [美]戴蒙德著.谢延光译.枪炮、病菌与钢铁.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 [美]托马斯著.周惠民译.最年轻的科学.青岛出版社,1996

 [美]穆迪著.罗汉译.濒死体验.上海三联书店,1988

 [美]斯蒂芬·罗思曼著.李创同,王策译.还原论的局限.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 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 邱鸿钟.医学与语言.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彭瑞聪主编.医学辩证法.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 周一谋编著.历代名医论医德.湖南科技出版社,1983

 何兆雄主编.中国医德史.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8

 周俊、何兆雄主编.外国医德史.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

 周国平.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 区结成.当中医遇上西医.三联书店,2005

 朱幼棣.大国医改.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

1【历史、文化、人类学、美学类】

[德]H.李凯尔特著.凃纪亮译.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商务印书馆,1991  [法]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著.陆晓禾等译.结构人类学.北京文化艺术出

版社,1989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和无神论.人民出版社,1999  [英]J.贝尔纳著.陈体芳译.科学的社会功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美] L.怀特著.沈原等译.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研究.山东人民出版

社,1988

 [美]波伊曼编著.陈瑞麟等译.生死一瞬间——战争与饥荒.广州出版社,1998  [俄罗斯]巴赫金著.晓河等译.巴赫金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美]雷德里克·杰姆逊.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1987

 [美]约翰·伯纳姆著.颜宜葳译.什么是医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 [美]罗伊·波特主编.剑桥插图医学史.张大庆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 [意]卡斯蒂廖尼著.程之范主译.医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英]约翰·V·皮克斯通著.陈朝勇译.认识方式: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和医

学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

 [美]厄恩斯特·迈尔著.刘珺珺等译.生物学思想的发展:多样性、进化与遗

传.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 [美]詹姆斯·E·麦克莱伦第三,[美]哈罗德·多恩著.王鸣阳译.世界科学

技术通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 [美]戴维·林德伯格著.王珺等译.西方科学的起源.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 [美]洛伊斯·N· 玛格纳著.刘学礼主译.生命科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 [丹]赫尔奇·克拉夫著.任定成译.科学史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加拿大]阿尔维托•曼古埃尔著.吴昌杰译.阅读史.商务印书馆,2002  张广智、张广勇.现代西方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 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商务图书馆,1998

 张大庆.医学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邱鸿钟.医学与人类文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 席焕久主编.医学人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 王哲.国士无双伍连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方法论类】

 [法]拉•梅特里著.人是机器 顾寿观译 商务印书馆,198

3 [意]维柯著.朱光潜译.新科学.商务印书馆,1989

 [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 [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 [德]胡塞尔著.张庆熊译.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 [奥]L.贝塔兰菲著.秋同等译.一般系统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 [美]N.维纳著.郝季仁译.控制论.科学出版社,1983

 [瑞士]皮亚杰.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1996

 黄淑娉等编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论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 何裕民主编.差异、困惑与选择——中西医学比较研究.沈阳出版社,1990  彭瑞聪主编.医学方法论.广东科技出版社,1988

 彭庆星等主编.医学逻辑学.湖南科技出版社,1986

【疾病与病人类】

 [美]赫舍尔著.隗仁莲等译.人是谁.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 [法]让·保罗·萨特著.周煦良,汤永宽译.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

译文出版社,2005

 [美]凯博文著.陈新绿等译.谈病说痛——人类的受苦经验与痊愈之道.广州

出版社,1998

 [美]波伊曼编著.陈瑞麟等译.今生今世——生命的神圣、品质和意义.广州

出版社,1998

 [英]弗朗西斯·克里克.汪云九等译.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湖南

科技出版社,1999

 [美]保罗•布兰德,[美]菲利浦•扬西著.肖立辉译.疼痛——无人想要的礼物.东方出版社,1998

 [英]R.D.莱恩著.林和生译.分裂的自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 [丹麦]克尔凯郭尔著.张祥龙等译.致死的疾病.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  [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商务印书馆,2001

 [美]图姆斯著.邱鸿钟等译.病患的意义.青岛出版社,2000

 [美]R.M.尼斯著.易凡等译.我们为什么会生病.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  [美]苏珊•桑塔格著.程巍译.疾病的隐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 [美]苏珊•桑塔格著.黄灿然译.关于他人痛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 [俄罗斯]契诃夫著.契诃夫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 [英]R.D.莱恩著.林和生等译.分裂的自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 [美]H.S.沙利文著.韦子木等译.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 [英]霭理士著.潘光旦译注.性心理学.商务印书馆,1997

 [美]约翰·奥尼尔著.张旭春译.身体形态.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 [加拿大]保罗·萨加德著.刘学礼译.病因何在——科学家如何解释疾病.上

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 [美]H.E.西格里斯特著.秦传安译.疾病的文化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 [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译.临床医学的诞生.译林出版社,2001  [法]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 [法]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三联书店,1999

 梁浩材主编.社会医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 刘增垣等主编.心身医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第三篇:高职校园文化人文素质教育思考论文

【摘要】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观念落后、特色缺失、积淀不深,与其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认识上存在误区,定位不够明确,以及操作方面的偏差。本文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深厚文化积淀来彰显职教文化;传承创新精神来弘扬特色文化;转变育人观念来引领榜样文化,三个方面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探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高职;校园文化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方向和路径。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均试图引入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等元素来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忽视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尽管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引入的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基础较薄弱,校园文化观念相对落后;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相对轻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千篇一律,办学理念比较模糊;文化积淀不够深厚,突击建设痕迹明显。因此,必须积极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的并有着自身特色的,人无我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既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修养培养,也要提高学生与所学的技能和职业相对应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起源于八十年前的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机电特色职教文化体系,培育出独特的雨耕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凝心聚力,确保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深厚文化积淀,彰显职教文化

1.1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以职业教育为己任,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着实业报国的思想传统。近年来,学院在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中充分挖掘校企合作的内在契合点,建立“校企共融、文化共育、价值趋同”的文化交流平台和基于“情感和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制定了《校企合作文化建设方案》。围绕办学方向,办学目标,注重“校企结合”,课堂衔接车间,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先后与奇瑞公司、美的集团、集瑞重工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把企业文化带进课堂规范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企业对于人才在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学期开学在校园醒目地方学悬挂“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等标语,实训室布置植入企业车间文化元素。各系部按照各行业、各专业的不同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企业活动日”等特色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各类讲座以及和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以及就业观,培育学生的职业操守,努力适应社会一线的需要。

1.2贯通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

学院工科专业集成度高,且大多数属机电制造类。毕业生情况调查显示,企业对毕业生专业素养给予充分肯定,但对他们的人文素养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针对这些建议和意见,学院大力推进“素养教育进课堂”,开设礼仪仪表、品德修养等人文素质选修课,促进技能训练和素养培育二者的紧密融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感受和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学院还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大讲坛”系列活动,五年中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开展文化讲座百余场。同时,学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建了人文管理系,此后陆续开设了一批文科类专业,设立的文科类专业诸如应用英语、物流、市场营销等专业也都注入了机电特色,这种个性化特色培养,使得学院在就业中更有竞争力,在岗位上更易成为全方位复合技能型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1.3通过竞赛文化进行素质教育

学院坚持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步,注重提升技能和塑造品质兼顾,通过竞赛培养师生的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的竞争精神,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学院的竞赛文化体现广泛性、多层面、交叉性、团队性。一年级是选拔团队,二年级是参赛团队,三年级是教练团队,各专业、各班级都有竞赛团队,团队可自主选择指导老师,团队人员可突破系部专业的界限。如,2014年获机械装接国赛一等奖的团队就是两个系学生组成的团队。通过团队培养、教师指导、相互学习,学院技能竞赛文化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学院品牌效应得到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得以增强,行业企业参与度也不断加深。

2.传承创新精神,弘扬特色文化

2.1传承雨耕精神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坐落于安徽省芜湖市雨耕山,建校八十载,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雨耕精神,即负重前行的进取精神,忠于实业报国的坚守精神,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以及兼收并蓄的学习精神。学院食堂前校园“雨耕”的铭石,每年一次以“雨耕”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校友返校的“雨耕”论坛。院精品社团大学生记者团还出版了《雨耕山下》等期刊。学院还通过人文讲坛,采集知名校友资料,征集和整理实物文献,精心策划校史馆,拍摄纪录片等方式讲述校史、景观、学校发展、校园风貌和励志故事等,让广大师生关注学院办学理念、文化特色、发展脉络以及核心价值观等。如徐文杰、吴威等自强之星和道德模范等典型走向讲台讲述机电好故事、人生好华章,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学生的思想。学院成功举办多届师生书画、摄影、科技作品展,每届展览收集各类作品均超过120件。繁荣的社团文化活动不断充实着雨耕精神,学院34个大学生社团伴随着学院发展和不断创新雨耕精神。另外,由于机电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强健的体魄,学院重视将体育元素植入雨耕精神中,彰显出力量之美。学院学子在各项赛事中顽强拼搏,成绩可喜,学子的人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2.2丰富雨耕精神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借鉴江浙发达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兼收并蓄,开展文化交流。一是“文化走出去”。通过派遣交流生等方式加强与台湾高校间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文化的交流。重点围绕与台湾新竹县私立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间的历史渊源加强两校之间的合作。2013年11月,学院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共建校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推动皖台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二是“文化引进来”。我院长期与芜湖书画诗词研究团体联合开展各类人文讲座、培训、艺术活动等,让高雅艺术进校园、繁荣校园。如近年来学院主导参与了“人文耀眼弋江”、“高雅艺术校园展演”等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了师生人文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2.3创新雨耕精神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的安徽省芜湖市,是一座开放包容和不断创新之城,学院与芜湖现代化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一路前行。学院一直以“产学互动,能力为本,创新创业”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特色,不断创新和发展着雨耕精神,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行业企业科技开发与创新。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全院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指导。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投入专项资金建设服务载体。学院设立了每年10万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助经费,投入近百万元建立了“安徽省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和“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室”。经过努力,学院孕育了为数众多的创新创业先锋,积淀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文化。学院先后获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全国高职高专创新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3.转变育人观念,引领榜样文化

3.1优秀教师“传帮带”引领机电文化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院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开展教坛新星、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专业及学术带头人评选及培养工作,逐步建设好政治素质硬、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文化传承好的教师队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完成学院的育人目标、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快新教师成长的步伐,学院为新入职工作的青年教师安排导师,采用“导师带徒”的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优质师资的优势,更好地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以缩短新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新教师幸福成长。

3.2教师指导、朋辈师范创新创业文化

学院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和思考习惯,组建了由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以及企业、专家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团”对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指导。学院邀请了一批杰出校友、优秀毕业生以及创新创业典型为广大学生开展“我的青春故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报告会,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到人文素质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海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成涛.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D].湖南:湖南大学,2011.

[3]莲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内蒙古高职院校为例[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3.

[4]马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3.

第四篇: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有关问题的思考

扶沟县包屯镇李庄小学

陈月华

近年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势头日甚一日,这不仅得到教育界的赞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它表明了我国教育界以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但是,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其内容和途径是什么?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联系?对这些问题,人们在理解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因此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其主要表现有:

1.概念的模糊性,导致实践中的表象性。

由于对素质教育缺乏完整的认识,对它的系列过程概念朦胧,于是出现一些本末倒置的现象。诸如:对素质教育的评价尚未入系统、有序阶段,就急干将“成绩报告单”改为“素质报告单”;测评手段的粗糙,致使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停留于表层。

2.理解上的狭隘性,带来了实施中的片面性。

一提起素质教育就口不离第二课堂:一说起第二课堂,涉及的总是兴趣小组。于是各种各样的少儿社团和兴趣活动应运而生。当发现素质教育还没有占领主阵地时,又全力以赴地抓学科教学的改革,无形中又淡化了第二课堂,而学科领域则又局限于语、数等学科及在出成果具有显性效应的音、?体、?美上。由于理解上的狭隘,忽这忽那,抓不住“牛鼻子”,各子系统之间又缺乏内容的衔接与贯通,明显地违背了素质教育系统整体性原理,导致了实施中的片面性。3.改革行为的短期性,酿成了操作上的粗糙性。

出于管理者急于求成的心理,在改革实践中往往缺少规范,既无明晰的目标,又无实施目标的缜密方案和具体的阶段性实施计划,往往只是一些临时性措施。实施过程中却又缺乏资料的积累与分析、总结与回顾。欲速则难达。操作的粗糙,所得的只是浅显性成果。

4.意识上的功利性,造成了改革中的游移性。

功利意识是急于求成的根源、功利主义思想的作怪,反映在改革中缺乏韧性,“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变换课题。缺少“认准方向,就要全力以赴,坚持到底”的恒心。

如何使素质教育走上整体改革的轨道,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实践领域,对此,本人谈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搞清素质教育的概念

对于素质教育。目前看法还并不一致。本人的看法是:要搞清素质教育的内涵,得先从人的完整的素质结构认识开始。人的完整素质结构是生理素质结构、心理素质结构和文化素质结构的综合。在这个整体素质结构中,生理素质结构是基础,心理素质结构是中介,文化素质结构则是核心内容。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处于一个统一的系统中,所以素质教育实施的着力点必须落在人的繁体素质结构功能目标上。“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才能充分体现全面发展的整体功能,这可以说是造就受教育者完整素质结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而素质教育要瞅准目标,找准途径,选准措施,摆正德智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有所偏废。搞清素质教育的概念,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的观念众多,如:大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以及学校职能观等。就实施素质教育而言,首要的是端正人才观和质量观。

教育观念的核心是人才观。人才是有层次的。应试教育观无视人的差异性和人才的层次性,动辄“一刀切”、“一锅端”,致使实践结果拉大差距,两极分化,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最后筛选出少最的尖子。素质教育观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过:“圣人教人,各因其材,大以大成,小以小成,无弃人也。”可见,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能成才。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另一严重对立表现在教育质量观念上。应试教育把考分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它突出了教育的选拔职能,扬弃了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养成性职能;它只重视学生的卷面分数,搞分数排队,甚至优者重奖,把刺激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素质教育并不排除考试和升学,而是将考试和升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认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是全体学生中的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即通过教育培养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健体的本领,并在这一方面都得到既是初步的又是良好的充分发展。

三、加强教育管理

要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必须转换教育内部的机制、会出现“管理出效益”的局面。

(一)完善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估机制。实施素质教育,管理是基矗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素质教育目标,并根据目标建构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只有目标体系与评价体系相结合,才能对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运行方向实行有效的调节 和控制,改变以考分定功能的倾向、评价体系要考核学生个体的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的全面发展状况,这些只要有财力,比较容易办到,主要的是评价学校的队伍建设、教育改革、设备效益等软件状况。这一凭借财力买不到的东西,才是学校教育质最的硬功夫。所以要发挥评价手段的调控功能,使它成为促进素质教育的科学的系统的机制,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

(二)进行课程教材改革。课程教材改革至少应考虑五个问题。第一,增强课程意识,使用好义务教育新教材。以教学为中心是学校教育的本质特点。素质教育理应更重视教学,更强调发挥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时间的充裕性等优势,以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以及个性交往等各方面的素质。同时,更注重发展学生的内在因素,如:动机、兴趣的培养、激发,情感、意志、品质的形成、发展等。第二,优化课程结构,其中之一是加强活动课程建设,精心组织和设计活动课。要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那种活动课程主要是选拔部分文体、科技尖子进行表演、亮相、获名次、得奖的认识,实是对素质教育的严重误解。第三,安排选修课程,如:电脑、航模、摄影„„要增加知识的科技含量,以提高学生对于现代生活的适应性。第四,重视隐性课程,就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五,建设好地方课程,根据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水准,编制体现社会特点、具有浓厚乡土味的地方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乡土感情。

(三)全方位沟通,实施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是固步自封,把教育社为学校单个的事,忽略了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素质教育观认 为,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业,更是全社会的事业,学校必须注意全方位沟通,实施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因为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个性发展光靠学校单方面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学校建立班级学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开放课堂,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形式,不仅能沟通学校与社会的信息渠道,让全社会都来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推动社会教育观的转变,而且能使学校迅速地吸收社会对育人的要求,及时调整教育措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那种对“双向参与”持可有可无态度或者把它们当成应付检查、提高品位的“装饰品”的认识和做法,实是对素质教育认识的浅薄,也是在教育改革中惰性的表现。

第五篇: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汝阳县城关镇南街小学

张润利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摘要: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育质量

教师专业化成长

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实施多年,作为一名在小学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我想浅谈一下对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意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时代已跨入二十一世纪,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教师职业的本质是育人,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具体的说是引导青年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更决定了所培养者质量的高低。荀子说过:“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凌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致士篇〉〉)意思是说做教师要具备四种条件:首先,要有尊严和威信;其次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再次要具备有条理、有传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最后要能够了解精微的道理并加以发挥。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斯宾塞也曾明智地指出:方法只是工具,工具再好,没有本领的工匠也使用不好。所以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有高水平的教师使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失衡。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教育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而且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教育投资向城市一边倒。而广大的农村遭到有意或无意的忽视,这样使本来有限的教学资源分配得不合理,导致教学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1.教育经费及教学设施

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短缺。为此,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通知》,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但由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长期积弱积贫,有限的经费不能立竽见影。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实验室等。

2.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从学科结构上看,音体美教师奇缺。(2)教学科研水平偏低。对新课改感到“水土不服”。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3)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

3.课程资源单一

目前农村与城市一样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使用单一的课程标准,出现“校校同课程,生生同课本”的局面。农村学校教学内容单一化,加之农村受条件的限制,很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很少使用乡土教材,致使农村课程设置单一,严重脱离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课程与教学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

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对于农村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应当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授业”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要他们能吸收新信息,具有新思维,也就是说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现代的新鲜的“活水”。“解惑”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不但能解决书本上的“惑”,还要能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发生的知情意行几方面的“惑”。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一定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

(二)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提高教师的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对人民事业无限忠诚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教育劳动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总是在一点一滴中进行,是一种平凡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在教育工作中寻求自身的价值,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找到自己人生轨迹的光辉位置。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处在世纪之初的教育工作者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提高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树师德,铸师魂,修师业,笃师行,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托拉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应是民主和谐的,激励创新的环境。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

所谓“内在的自由”就是“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未经审查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能进行独立思考。”民主和谐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这样自由的空间。传统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自由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正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四)、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新课程强调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课程不只是官方文本,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的过程。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爱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2.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3.提倡体验性教学。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4.增强师生之间多维互动。互动可能缩小教师

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同类型的互动也是不同文化在不同水平上的交往,促成的是文化间的交融与整合。在这种文化交融与整合中,学生既有机会学习成人的价值和态度,为进入成人世界打下基础,同是也使自已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5.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学习连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新课程标准为适应终身学习时代的要求,积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习方法”提升到学习的上限概念——“学习方式”,这是理念上的进步与发展。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的过程,领会学习的真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教法不能代替学法,今天所学的知识不一定就是未来所实用的。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才能终身受用。从某种角度讲,“教学生会学”比“教学生学会”意义更为深远。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善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实施教会学生会学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阅读、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发现与归纳,并能通过自已的力量解决问题,创新问题,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与灵气。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已所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张开想像的翅膀去实践、去体验、去创新、去开拓。

汝阳县城关镇南街小学

张润利

2012年11月20日

下载小学人文素质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人文素质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M建湖县实验小学素质教育的总体构架时间:2010-12-24 14:49来源:unknown 作者:maxliang 点击:69次 2007年05月25日建湖县实验小学素质教育的总体构架和目标......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实施多年,作为一名在小学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我想浅谈一下对我国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意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语文能力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探讨论文(xiexiebang推荐)

    内容摘要:大学语文作为母语的高等教育充满了发展的契机,又面临诸多窘境。大学语文应转变以教育方为主的教学改革思路,而应以受教育方的需求出发,淡化大学语文工具性特点,强化语文......

    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各个学校所设置的体育课程基本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理论及体育技能为主,缺少必要的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分。如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人文素......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普安小学 杜冰心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教育现代化......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论文[五篇]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

    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调查研究

    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调查研究 摘要:在高等学校中,人文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人文素质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或者环境的熏陶使之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论文

    人文就是对人的教化,它既涵盖了政治思想性,也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一切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因素。“人文素质”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自身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