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专家笔谈
学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专家笔谈
教师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吴玉军
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受尊崇的职业之一,教师承载着远远多于其他职业的道德期望。在一定程度上,教师乃是整个社会道德最具体的形象代言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
在中国文化当中,对教师的认知和期望更是有着丰富的道德价值意蕴,比如: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等。
千百年来,教师的师德价值观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健康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领路人,教师应该具备丰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敏锐的政治意识,强烈的社会使命感。
为人师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应该在道德品质和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意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没有高尚的人格,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从教师那里耳濡目染,获取许多精神上、文化上、道德上、行为习惯上的营养,给他们全面人格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勇担责任。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历来最强调的话题之一。由于社会角色的特殊性,教师应该比一般人更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成为教师的信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理应成为教师的不懈追求。如果只是专注于自己的小世界而忽视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严谨笃学。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科学和人文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熟练的教育技能知识,才能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教师每天都面对着新的文化理念的挑战,每时每刻都面对新知识的困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始终要有一种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要想演绎教育人生的华章,做一个学高身正的优秀教师,就必须从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开始。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的责任大于天,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梦想和希望。道德,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受人敬重的教师,更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担负起教师这一职业赋予的特殊道德。
《中国教育报》2014年5月22日第3版
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同志到北京大学考察,出席师生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指出当代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责任和努力方向,是指引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建功立业的科学行动指南,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深刻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深刻回答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自觉践行以及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命题。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他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意义。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习近平同志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辩证角度,全面深刻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习近平同志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全面最深刻的阐述,充分反映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掌握其主要内容,明晰其历史渊源,理解其基本含义,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变的社会思潮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这四个方面,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基本要求,又指明了其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勤学是前提。只有下得真功夫、求得真学问,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修德是基础。只有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既立意高远、又立足平实,既修好公德、又修好私德,才能真正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明辨是保障。只有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才能正确把握青春奋斗与奉献的航向。笃实是关键。只有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宝贵人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切实在这四个方面下功夫,注重认定和养成,做到坚守和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习近平同志指出,大学阶段,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这充分肯定了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不断完善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修订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组织编写普及读物,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及时宣传推广各地各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这深刻揭示了不同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利用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等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品牌。要加强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史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养成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一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社会实践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作用。要把实践环节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相应学时学分,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等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要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广泛开展学雷锋、学道德模范等道德实践活动。要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
将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向深入
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必须形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治理环境和制度安排,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师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深化研究阐释,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教育治理和校园管理的重要内容,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的正向效应。要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把学校的科学发展同价值观的导向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弘扬我国教育优秀传统,总结成功经验,同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做法,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出特色、办出一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教、依规治校的实践中,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教师行为规范》和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彰显社会主流价值。
着力引导广大教师和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指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这是习近平同志继去年教师节慰问信提出“三个牢固树立”要求之后,对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提出的新要求。要继续实施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要突出重点,针对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培训。要继续做好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等工作。要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抓党风促政风带校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阐释和宣传解读。习近平同志指出,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这对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阐释方面提出了要求。高校具有人才优势和学科专业优势,理应成为研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学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研究基地和相关科研力量,发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导向带动作用,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成果。要加强宣传解读和解疑释惑,强化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消除青少年学生的模糊认识,进一步增强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袁贵仁 作者为教育部部长)
【核心提示】 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书记也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生态文明。那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和瓶颈是什么?研究型大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使命是什么?
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书记也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生态文明。那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和瓶颈是什么?研究型大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使命是什么?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就以上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三对矛盾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哪些突出的矛盾?
陈骏: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面临着三对矛盾。
一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因此,要找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绿色GDP、生态GDP。既不能唯GDP,也不能不要GDP,关键是提升GDP的科技含量和质量。
二是工业文明发展阶段与生态文明要求之间的矛盾。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既是工业化带来的客观后果,也是工业化发展不成熟导致的。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解决生态问题,依然要靠工业化,但不是靠传统工业化模式,而应靠新型工业化模式,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模式。
三是发展是第一要务与发展手段仍然落后之间的矛盾。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支撑,许多困难和问题将难以解决。与此同时,我国现有的科学技术、人力资本、资源禀赋和生产手段,却无法有效支撑生态文明发展。
生态法律法规待完善
《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些矛盾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陈骏:这三对矛盾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生态技术水平、生态人才储备、生态制度设计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主因。
具体而言,在生态技术水平上,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生态人才储备上,当前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在生态制度设计上,这些矛盾与当前我国生态制度笼子关得不紧、生态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解决这些不足,迫切需要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事实也充分证明了,大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有可为。
以南京大学为例,近年我们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构建完整的生态科学创新体系,加快生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未来,我们会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同时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思维模式,研究知识性生态技术,探索系统性解决方案以及大学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生态文明建设合作的新模式。
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应如何建立大学与政府及企业之间生态文明建设合作的新模式?
陈骏:研究型大学要围绕“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问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研究、生态伦理文化研究、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关系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四大建设关系研究,不断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
从政府层面而言,一方面应增加绿色研究投入,特别是加大对生态领域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提升生态科技研究的地位。例如,在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点实验室等项目中,提高生态项目设立比重,增加相关经费投入,形成中央、地方、高校合作支持生态基础科学的新机制。另一方面要鼓励包括企业、社会公益组织在内的社会各方面支持生态应用研究,协力推进生态科技成果转化的广度和深度。
体制和制度层面的保障也同样重要,必须加强生态制度建设。一是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补偿制度框架、推进重点领域补偿实践,真正形成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利益调节格局。二是加强环境保护法规建设,建立系统的环境质量、污染排放、清洁生产等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三是探索建立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保护损害赔偿制度。
学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笔谈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大学之魂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朱善璐
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青年如何传承五四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高校和社会各个方面如何教育引导和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等重要问题,为北京大学弘扬五四精神,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创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领会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大学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把立德树人摆在最重要位置,坚决反对“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轻德”的错误倾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我们党对新时期国家、社会、公民应当遵循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全面概括,为当前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确立了根本依据。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迫切需要。在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在教学、科研等硬指标上赶上世界一流水平,更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精神文化等软实力上对世界做出自己的独创性、引领性贡献。要实现这样的远大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吸吮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高高举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面先进的精神旗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育人之本、兴校之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弘扬五四精神,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实现中国梦和北大梦的正能量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北大梦汇聚起不可阻挡的磅礴之力。
二、牢牢把握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充分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属性鲜明,内涵深刻,简练响亮,通俗易行。我们一定要努力通晓其基本含义和要求,做到烂熟于心、信手拈来。
牢牢把握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实践途径。总书记在讲话中首次提出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途径,提出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几点上下功夫,可以说是送给了青年朋友八个字的“箴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三个倡导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箴言”紧密结合起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牢牢把握弘扬增强“三个自信”和战略定力的政治要求。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教育引导青年正确看待国内外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炼就对一切是非、正误、主次和真假、善恶、美丑洞若观火、清澈明了的“慧眼”,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牢牢把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依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自觉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最丰富的文化养分。
三、扎实做好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北京大学光荣历史传统和五四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用独特的校情校史和大学精神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广大师生。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育人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我们要始终扭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动摇,更加牢固地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德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首要地位,促进学校资源和奖惩机制向育人聚焦,向德育发力。要充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和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第二课堂”两个载体,着力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和带动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伟大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汇聚为实现中国梦和北大梦执着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北京大学结合党和国家“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树立了在2018年建校120周年前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在2048年建校150周年前后走在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发展战略。我们要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坚守中国立场、彰显中国底蕴、塑造中国风格,努力开创和引领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新潮流。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发挥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为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更大贡献。特别是要教育青年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模范践行者和自觉推广者,使大学校园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引领基地,为北京大学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荣传统增添新的时代光彩。
第二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信念·责任·实干·创新
——学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5月15日下午,学生处在综合楼1101会议室组织召开“信念·责任·实干· 创新”学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团委、专职辅导员、学生干部及优秀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大家共同畅谈中国梦、青春梦。学生处处长陈谊主持座谈会并传达了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座谈会上,师生代表分别结合实际,围绕讲话精神畅谈体会和感受。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五点希望,为当代青年健康发展、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
座谈会上,辅导员冯靖老师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不是用来享乐的,作为青年人我们不能懈怠,要倍加努力,为实现青春梦而努力奋斗。”辅导员赵媛老师说,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要把握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个人梦想之间的关系,努力践行,勤于实践,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增添青春正能量。来自商旅系的学生代表侯伟伟说:“作为上农的学生,应将上农梦、青春梦、中国梦结合起来。以“青春中国梦·源远农耕情”为主题的“上农之春”文化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现青春的机会,让我们领会到上农精神的所在。”动科系学生代表舒雪林说:“青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绚丽的时光,不应被乌云密布遮盖了属于我们的阳光。追梦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不要害怕,即使前路遍布荆棘我们依旧要勇往直前,就像冰心笔下的一江春水,经历了艰难险阻最终也要奔流入海。”
学生处处长陈谊要求大家要深刻理解 “五个一定要”的殷切希望,准确把握人生方向,练就过硬本领,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主动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要深刻理解总书记讲话中的人生箴言和青春寄语,倍加珍惜青春,自强不负青春,有成无愧青春,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座谈会为青年学子进一步学习领会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秉承光荣传统、勇于开拓创新搭建了交流平台,对于引领青年人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
黄河铭
5月4日,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从总书记的这句话中我更加懂得了当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感受到了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的殷切希望勉励之情,这是种催人奋进的深沉力量,这不仅仅是总书记对我们的期许,更是国家和民族对我们青年一代特别是我们青年大学生的期盼。也是我们身为大学生应该认真思考学习的重要源动力。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全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蓝图之下,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要马上行动起来,发挥我们大学生青春活力,善于创新,敢于创新的优势,响应和号召更多的人编织属于自己的中国梦,最终汇入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中国梦,使中国梦最终成为现实。就如总书记在讲话中所强调的: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明白,中国梦不是靠空喊口号,大举旗帜就能实现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总书记的教诲还在耳边萦绕,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理应是实干派的代表。我们应该在中国梦的伟大蓝图之下,大胆绘制自己的未来梦、中国梦,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蓝图,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实践水平。比如在之前5月3号,湖南省各高校团委组织动员学校所有基层团支部,统一登陆腾讯网“校园百万团支部‘青春中国梦’线上主题团日”的活动中我写到我来自福建,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因为梦想所以我加入学院新闻中心旗下的校园频道,每天都努力学习和实践专业知识,我相信每天的努力都让我距离梦想更进一步。在我们团支部中也有梦想成为一名基层大学生村官的,也有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这些看似淳朴的梦想,其实都在实践着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来临前给北大学子的回信中提到“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意思是指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才能获得稳定的利益,眼光要放长远些。就像我们团支部里面那些励志扎根基层,奋斗在中国教育梦实现的一线讲台上的同学们一样,他们也有更加远大的理想,但是他们知道只有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要着眼于可能低微的薪资和待遇,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就可能一步一步的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接近。
我们要清楚认识到总书记的回信不只是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这封回信是总书记对所有青年学子的五四寄语,是总书记对所有青年朋友致于的最亲切的节日问候,是对我们青年大学生最殷切的鼓励和期盼,是在鼓励广大学子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悟回信精神,并将这些精神真正实实在在的贯彻到自己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
第四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我曾数次的拜访北大,曾被静谧的未名湖畔与古老沉静的博雅塔之美所震慑,但我深知,美好的风景并不是这所大学深深吸引我的原因,这里有着任何的大学都无法复制的文化,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留下气势恢宏的一页,他对我们乃至整个中国来说,它的意义远大于一所学府。今年恰逢五四运动95周年,总书记来到燕园,同北京大学师生一起谈青春、说人生、话奋斗,共同纪念这个属于青年的光荣节日,一起重温这段属于国家和民族的青春记忆。
从小的学习让我们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牢记心中,我们崇拜那个时代青年高瞻远瞩的目光、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于私利的淡漠,我也始终相信,对一个历史事件最好的纪念便是将其精神在当代的时代背景下发扬光大,这大概也是习主席在五四这一天发表重要讲话的原因,他希望广大青年“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在北大的讲话是一位长者给后生们的循循善诱,他用“人生就像扣扣子”比喻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告诉我们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青年时期要走好关键的一步,正如他所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身为当代青年,我们更应用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感投身社会建设。“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要求,也是为帮助我们理解、吸收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方法的指引,给我们青年大学生上了宝贵的一课。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长成才,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于内省外行的个人修为之道,它凝聚的是全国上下、全民族的精气神,是国家、民族战胜一切困难、创造一切美好的无尽源泉。作为青年学子,应该继续勤思乐学,不懈追求,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书记的讲话令人振奋,给人力量。中华民族正怀揣复兴梦想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大步迈进在蓬勃发展道路上,继承先辈“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之传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起建设祖国、贡献社会的责任,向“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五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认真学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北京5月5日电(记者李立红 陈凤莉)今天上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在团中央机关召开座谈会,认真学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和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精神。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主持座谈会并指出,全团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引导推动广大团员青年和各级团组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座谈会上,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王晓,全国学联主席齐兴达分别代表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发言。中国石油第一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313工程队电焊技师裴先峰,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党支部书记、芒来牧民养羊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米吉格,92815部队某潜艇艇长华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委组织部绩效办主任苗民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许传玺,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二(9)班学生王明倩,团北京市房山区委书记肖丹,陕西驻北京团工委书记党宇博等青年和团干部代表先后发言。他们结合各自成长经历和本职工作,就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回信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畅谈体会和感受。
在听了各位参会代表的发言后,秦宜智作了讲话。他指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寄托着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体现着党对共青团事业的高度重视,深刻揭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密切联系,深刻指明了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建功成才的努力方向,对共青团组织深入开展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这篇重要讲话是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是推动新时期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的纲领性文献。秦宜智强调,要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当代青年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肩负的历史使命,引导青年不断增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刻理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勇敢地接过前人的接力棒,肩负起属于当代青年的光荣使命。深刻理解实现中国梦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最好舞台,自觉把个人追求和奋斗融入这一进程,共同支撑、共同见证、共同享有伟大的中国梦。深刻理解当代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一支强大的有生力量,青年树立共同理想,中国梦的实现就会拥有生生不息的力量;青年坚持共同奋斗,中国梦的实现就会获得更加广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秦宜智强调,广大青年要认真领会和实践总书记重要讲话对青年提出的重要要求,明确成长发展、建功立业的正确道路。深刻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核心灵魂,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生信念。
深刻认识练就过硬本领是青年成长成才的牢固根基,不断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深刻认识勇于创新创造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在积极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中体现价值。深刻认识矢志艰苦奋斗是青年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用顽强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攻坚克难、成就梦想,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深刻认识锤炼高尚品格是青年成长成才的立身之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践行先进的道德风尚,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
秦宜智强调,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切实肩负起带领青年高举团旗跟党走、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光荣使命。要认真贯彻李源潮同志重要要求,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与党的十八大精神、总书记关于中国梦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深入地抓好学习宣传贯彻。要切实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团开展的“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灵魂,并贯彻落实到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之中。团中央和团的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深学透,全面把握党对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和工作着力点。要充分发动基层团组织和青联、学联、青企协、青科协等组织的作用,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和团属新闻出版舆论阵地,在广大青少年中兴起学习讲话精神热潮。要着力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增强党在青年中的凝聚力和青年对党的向心力,适应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坚持青年主体地位,把握青年特点变化,不断创新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团的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更好地汇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青春力量。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贺军科、卢雍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罗梅、汪鸿雁、周长奎,团中央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各界优秀青年、团干部代表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