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化告别“摊大饼
中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化告别“摊大饼
2014-11-21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两部强调,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先从5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开始,要与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工作协同开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工作相衔接。这意味着三条红线“三位一体”,城市“大饼”决不能再摊下去了。
城镇化“摊大饼”:一些地方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
近20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各地“摊大饼”趋势明显,城镇化单纯依赖土地增量扩张难以为继。将范围细化至城镇周边及交通沿线,与目前“摊大饼”式的城镇化模式不无关系。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此前表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速度相差较大,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已超过合理阈值。从数据来看,1990年至2000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90.5%,但城镇人口仅增长52.96%,土地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的1.71倍。2000年至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83.41%,城镇人口仅增长45.12%,相差1.85倍。
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也认为,为了GDP发展、政绩和财政等多重原因,我国城市面积正以脱离现实的规模在扩张。“城市的定位和目标都太离谱,好大喜功,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口号泛滥。截至目前,中国有655个城市提出来要走向世界。在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大都市。规划标准高,投资规模大。生态城、智慧城、科技城、现代城、国际一流、世界领先之类的口号,比比皆是。”
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2013年6月份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12个省的156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提出新城新区建设的有145个,占92.9%。12个省会城市全部提出要推进新城新区建设,共规划建设了55个新城新区,其中沈阳要建设13个新城新区,武汉也规划了11个新城新区。在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地级城市提出要建设新城新区,占92.4%,共规划建设了200个新城新区,平均每个地级市提出建设1.5个新城新区。另161个县级城市中,提出新城新区建设的有67个,占41.6%。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目前一些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与优质耕地的重叠度较高,大中城市周边还有不少优质耕地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发展占用优质耕地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同时,两部在核查中发现,一些地方仍存在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的现象。
目前全国12个省(区、市)建设用地总量已接近国务院批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2020年规划控制目标数。这一现象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格外突出。近期开始依法披露的省级土地二调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距突破2020年耕地保护指标已是“咫尺之遥”。相对比1996年第一次土地调查结果,北京市耕地净减11.67万公顷,年均减少8,980.9公顷;离北京市2020年耕地保有量指标21.47万公顷,仅有约1.24万公顷。
除了城镇建设对耕地的占用,耕地自身的退化亦威胁着18亿亩耕地红线。日前,农业部在江苏扬州召开全国耕地质量建设现场会,会上透露,目前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1996年至2009年,全国减少耕地逾2.03亿亩,大多数是优质耕地,仅东南5省就减少水田1798万亩,相当于减掉福建全省水田面积。
优质耕地急剧减少,成为中国大城市“城乡失衡”突出问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认为,这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扯后腿”问题。
“城镇周边的耕地,多是长期形成的高产田,在城镇发展的过程中,被钢筋水泥一圈一圈地吃掉,会造成严重后果。”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年初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说,划定好永久基本农田,将“倒逼”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城建需绕道
永久基本农田最早在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此后,国土资源部曾发布多个文件推进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今年初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说,中国将从5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周边开始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逐步划定覆盖全部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耕地红线。
此次《通知》要求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此外,它还规定了先行展开城市和具体时间表。根据《通知》安排,北京、沈阳、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厦门、郑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贵阳、西安14个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将先行展开,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成果完善工作将于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这既是对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党政领导的一道明令,也为严防死守耕地红线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知》指出,划定工作要贯彻落实中央的最新要求,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按照布局基本稳定、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要与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工作协同开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工作相衔接;在划定过程中,涉及基本农田数量或布局发生变化、需要相应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依法依规、规范有序进行调整完善。
两部要求,各省(区、市)先从5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开始,按照城镇由大到小、空间由近及远、耕地质量等别和地力等级由高到低的顺序,稳步有序开展划定工作。此外,要加强部省联动、部门协同。划定工作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主体责任,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两部负责宏观指导、监督检查。
不过,这些好规定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跑偏甚至沦为一纸空文的可能,因此必须给基层政府戴上“紧箍咒”。对此,《通知》从强化组织保障、加
强指导监督和加强宣传引导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地加强政府组织领导,认真谋划,精心部署,做到人员落实、经费到位,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建立定期上报和通报制度,适时督导、检查;对不按规定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张占录表示,城镇周边耕地一旦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意味着“一寸都不能占”,目前“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将受到遏制。
姜大明也曾表示,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城市建设必须跳出去,搞串联式、组团式、卫星城式发展。他还称,将在此基础上,修订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尽快把城市发展边界确定下来。
探索多规合一尽快把城市发展边界确定下来
未来的“城市边界”需要以规划形式落地,并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备法律效力和权威性。这样也能够使城市规划保持连续性,不会出现过去那种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的情况。同时必须加大督察问责力度,加快相关法律修改,把土地保护、利用、管理纳入更加完善的法治轨道。这也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核心要义所在。
在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的视野中,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建设用地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落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是密不可分、互为前提的几条线。“如果城市开发边界定不下来,永久基本农田就不可能划定。反过来说,开发边界确定之前,也得先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但有一点很明确,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优先,是划定红线的基本原则。”他解释说,也就是先在规划图上把永久基本农田和需要保护的生态用地“抠出来”,尽可能以此为基础来划定开发边界。
董祚继表示,“建设是可以避让的,可耕地是长期形成的,不允许占用,如果一定要搞建设,就跳过去、绕过去。”他说,要将原来划定建设用地预留区中的优质耕地调换出来,严禁占用。
为了防止城镇化无序扩张风险,保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是重要一环。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28个市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
所谓“多规合一”并非指只有一个规划,而是指在一个空间内,在规划安排上互相统一,同时加强规划编制体系、规划标准体系、规划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使规划真正成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和龙头。总书记在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探索能够实现“多规合一”的方式方法,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并以这个为基础,把一张蓝图干到底。
“多规合一”的探索有利于各个城市制定一个综合性的指导性规划,统领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以及人口和环境规划等内容。与此同时,将打破各部门规划过滥又各自为政的现象,逐步形成现代化的规划行政体系和规划法律体系,这将有助于避免城市规划的盲目与混乱,让中国的城市真正发挥城市应有的功能。
财经评论员李文海说,“多规合一”的好处和难点都在于对平衡的把握,具有很强的经验普适性。他说,城乡一体化中“多规合一”的重心还在于土地规划,核心是解决建设用地的供给来源与农村同步发展和农民顺利进城就业这对矛盾。
但是,城镇化意味着中国需要大力发展中小城市,而这些城市在这种发展和约束当中,如何因地制宜同时,又能科学的协调和规划,这需要更多的专业支持,尤其是在规划方面,因为城市规划具有超前性,不能仅靠探索。
根据近期地方实践经验和面临的难点问题,国土资源部有关部门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将划定的城市开发边界落实到法定规划中,进一步探索边界管理的政策措施。
第二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一、主要工作任务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将划定的基本农田对照数据库,逐图斑落实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信息和编号。
(二)健全相关档案资料
划定的基本农田对照数据库,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等4张图;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等3张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应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
(三)设立统一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按照《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四)落实保护责任
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签订和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图层,采用《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二、工作步骤
(一)资料收集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1)、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
(2)、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有关成果和审批资料
2、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变更调查资料
(1)、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报部备案)
(2)、2010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
3已有基本农田保护资料
(1)、图件资料: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
(2)、表册资料: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台账等表册;
(3)、数据库资料:基本农田数据库;
(4)、文字资料: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文字资料。
4农用地分等资料
(1)、农用地分等成果图件、数据库及相关技术报告。
5其他土地管理相关资料
(1)、建设项目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用地审批资料;
(2)、涉及基本农田的生态退耕及灾毁资料;
(3)、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相关资料。
(二)资料分析与处理
1、分解、确定乡镇、村指标
依据市级下达基本农田指标,结合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分解确定各乡镇、村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2、制作基本农田保护图
采用二调现状图为工作底图,根据各乡镇、村的基本农田指标,同时结合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边界,将基本农田指标落实到图斑,形成基本农田图。
3、外业调查核实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确定调入、跳出的地块,并到实地勘察,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核实调入、调出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地类、质量等级,落实保护责任。
(三)规划方案的编制与论证
第三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范本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XXX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X府办发〔2011〕第号
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委、办、局:
《XXX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方案》,经县人民政府2011年月日第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XXX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六月日
主题词:永久基本农田方案通知
主送: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委、办、局 报送:省国土资源厅市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局 目录
一、基本原则
(一)依法依规,规范划定
(二)确保数量,提升质量
(三)稳定布局,明确条件
(四)落地到户,记载到证
(五)图、属、地一致
二、工作任务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二)健全相关图表册及保护台帐
(三)设立统一标识
(四)落实保护责任(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三、技术流程(一)工作准备
1、资料收集
2、分析与核实
3、划定方案的编制与论证
(二)划定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三)划定成果的验收与上报
1、验收方式
2、验收程序
3、成果报备
四、技术要求
(一)调整划定要求
1、调出要求
2、调入要求
(二)基本农田片(块)边界确定
(三)基本农田编号
(四)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落实
(五)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设立
(六)基本农田增划
(七)图件编制
1、编制内容
2、编制方法和要求
(八)数据库建设
1、基本内容
2、属性表结构
(九)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1、统计汇总
2、表册编制
(十)成果内容及要求
1、成果内容
2、成果要求
五、工作安排
(一)准备工作阶段
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2、编制实施方案
3、技术培训
4、确定项目技术承担单位
(二)划定实施阶段
1、内业上图建库
2、外业调查核实
3、成果整理汇总
(三)落实永久保护措施阶段
(四)成果验收阶段
(五)国土资源部复核、省级确认阶段
(六)成果报备阶段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三)落实工作经费
(四)加强技术指导和督办
(五)严格考核奖惩附件1: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2: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
神农架林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今年中央工作农村会议也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实行永久保护和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的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十分必要。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永久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湖北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等文件及《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结合林区实际,制定本方案,请遵照执行。
一、基本原则
(一)依法依规,规范划定
严格按照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根据《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国土资厅发【2009】51号)文件相关规定及《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相关技术要求,综合利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和全省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规范划定。
(二)确保数量,提升质量
我林区基本农田划定后,保护面积不得低于省级规划下达 的指标,即5500公顷(3666685亩);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应有所降低,总体质量等别应高于划定前的平均质量等别。根据《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神农架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我林区多预留XX%比例(XX公顷)的基本农田,用于规划期内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目占用,同时已列明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安排的建设项目清单。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和农户。
(三)稳定布局,明确条件
要尽量保留原有基本农田中的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杜绝基本农田“保远不保近,保劣不保优”等问题。新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现状必须是耕地。规划期内已经确定必须占用的耕地不得划为基本农田。应当将现状基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不可调整的、达不到耕地质量标注的农业地划出。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
(四)落地到户,记载到证
结合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把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承包农户。记载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
(五)图、属、地一致
基本农田保护图、基本农田数据库、统计表、基本农田保护台帐等规范、齐全、与实地相一致。
二、工作任务
应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结合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面把握并衔接好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成果验收和报备等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确保林区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不得少于《神农架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目标5500公顷;将林区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健全相关图、表、册;设立统一标识;落实保护责任;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实行永久保护。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基础上,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将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逐图斑落实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
(二)健全相关图表册及保护台帐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镇)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基本 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应基本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臵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
健全保护台帐,夯实基本农田电子政务管理基础。县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要健全台帐,加强基本农田图、表、册管理。乡(镇)政府要根据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对每一宗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涉及的保护责任信息、土地承包经营信息和质量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信息表、册。农业部门要建立基本农田质量数据库,包括耕地和土壤类型、标准耕作制度、立地条件、土壤养分状况、耕地力登记、污染状况等。
(三)设立统一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按《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每一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应设立标志牌,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的显著位臵应增设标志牌。一定规模以上及集中连片程度较高的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也应设立标志牌或界桩。
(四)落实保护责任
划定的基本农田按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文件要求,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责任,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划定的基本农田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逐步实现与省域内数据库联网互通,数据共享。
三、技术流程
结合我县实际,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与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同步实施,相互衔接。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大体分为工作准备、组织与实施、验收上报三个阶段。(一)工作准备
1、资料收集
收集的资料应真实、合法、有效、齐全、实时,包括以下方面: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县、乡(镇)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说明和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有关成果和审批资料。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变更调查资料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报部备案成果;2010年土地利用年 度变更调查资料。
(3)基本农田划定资料
图件资料: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县级基本农田调整分析图。
表册资料: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台帐等表册。
数据库资料: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数据库。
文字资料:基本农田划定的相关文字资料。
(4)其他土地管理相关资料
建设项目依法占用基本农由的用地审批资料及基本农田补划资料;农用地分等定级资料;涉及基本农田的生态退耕及灾毁资料;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相关资料。
2、分析与核实
(1)按照“由下至上”的原则分解指标、确定指标为确保基本农田指标下达的合理性、科学性,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报部备案成果,分别以村、乡镇为单位,逐级汇总耕地面积作为分解下达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依据;以上一级规划下达的县级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为准,逐级分解各乡镇、村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2)按照“由上到下”,的原则形成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 护图
以二调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根据各乡镇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结合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确定的边界,编制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以二调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根据各村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结合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确定的边界,逐地块(图斑)落实基本农田,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作为外业调查工作底图。
(3)外业调查核实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确定拟调出、调入的地块,并到实地勘察,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核实拟调出、调入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臵、数量、地类、质量等级等现状信息并以基本农田图斑为工作单元,开展外业调查,落实保护责任。
3、划定方案的编制与论证
(1)划定方案的编制
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作业单位共同编制。包括: a)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包括:划定方案文本及说明;拟划定的地块清单„含地块坐落、片(块)编号、地类、面积、质量评价信息等);涉及划定的相关图件;划定前、后的基本农田汇总表等。b)相关附件
包括:划定地块的实地勘验报告;专家论证意见;相关部门意见;县、乡级土地利甩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审批资料与有关成果;跨市、县(区)补划基本农田的,应提供调出、调入双方签订的相关协议;其他必要附件等。
(2)划定方案论证
对基本农田划定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征求村民意见,取得相关权益人同意,做好与相关方面的协调。经反复协调仍有异议的,应提交县级人民政府审。
(二)划定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县国土资源管理局会同县级农业局依照经审批通过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案,根据划定的技术方法与技术要求,指导作业单位开展划定工作。同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及时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建立、更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基本农田相关资料,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
(三)划定成果的验收与上报
1、验收方式
基本农田划定验收采取内业审核与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经批准的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对划入地块进行对比分析并实地核实。
2、验收程序
(1)县级自验、市级初验
基本农田划定验收按照县级自验、市(州)级初验、省级验收,自下而上的程序进行。县级对划定成果进行全面自验后向市(州)级提出验收申请。市(州)级组织对基本农田一划定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初验,按照我县不低于新划入基本农田总面积50%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核实检查符合要求的,市(州)级向省级提出验收申请,按照不低于新划入基本农田总面积15%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核查。
(2)省级验收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验收。
(3)国土资源部复核
基本农田划定成采经省级审核后,由省统一将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成果上报国土资源部复核。复核的重点内容是,以县为单位具体核实是否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图件,划定地类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做到图数地一致等。必要时,国土资源部将会同农业部组织开展实地抽查,对复核、抽查中发现问题的,及时反馈给有关省(区、市),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部门负责督促整改。
(4)省级确认
经国土资部复核认定各项成果符合要求且经省审核通过 的,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核发验收确认函。基本农田图表册、数据库、标志牌等其他成果不规范的,要求整改完善后再核发验收确认函。在验收过程中发现基本农田数量未达到保护任务、质量与上一轮划定基本农田比,明显降低、划定基本农田地类不符合要求的,认定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验收不合格,责成有关县(市、区)整改纠正后重新申报验收。
3、成果报备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验收确认后,各地应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实现乡、县、市、省、国家五级备案。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备案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包括电子信息和纸质资料信息。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信息备案到省;数据库等电子信息、备案到国土资源部,同时抄送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具体报备方式和要求依据省国土主管部门通知。
在乡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四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工作。报备到国土资源部的信息,由省级审核汇总后统一上报。
四、技术要求
(一)调整划定要求
1、调出要求(1)应调出的基本农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规划期内已列入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项目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河)的基本农田。
(2)可调出的基本农田
现状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可以调出。但现状基本农田中,1999年以前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4年)、地方性法规及相关技术规定划为基本农田的优质园地、高产人工草地、精养鱼塘等,以及1999年以后,因农业结构调整原因(生态退耕除外)由耕地变为园地、林地(母本园、苗圃)、设施农业生产用地、草地和坑塘水面,且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可调整地类可继续作为基本农田予以保护。
低等别、质量较差、坡度大于25度、严重沙化不宜农作以及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基本农田;因自然灾今生产建设活动造成严重损毁、污染的难以恢复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零星破碎、区位偏僻、不易管理的基本农田可以调出。
2、调入要求
新调入基本农田的土地现状应为耕地并满足以下要求:
(1)应当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措施的耕地,正在改造或已列入改造规划的中、低产田; 蔬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2)优先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一水威水浇地等高等别耕琢集中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等。
(3)禁止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地多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规划期内预期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和水域、预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建设用地、预期调整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等;规划期内已列入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项目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河)的耕地。
(二)基本农田片(块)边界确定
依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分区布局,确定基本农田片(块)边界。其边界尽可能利用明显的线状地物或河川、山脊、林带等自然、人工地物界线,兼顾行政、权属界线。
(三)基本农田编号
基本农田按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和基本农田图斑进行编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为“12位行政村代码+4位保护片(块)号”组成,基本农田图斑编号为“16位保护片(块)编号+4位基本农田图斑号组成。
(四)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落实 将调整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甲保护责任书,填写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基本农田的范围、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以行政村为单位包括下列内容:村组、四至范围、基本农田责任面积、所在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质量等级、保护责任起始时间等,并加盖村公章,保护责任面积汇总数应等于该行政村基本农田面积汇总数。
(五)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设立
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界桩。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臵、面积、保护责任人、保护片(块)号、保护起始日期、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标识和标志牌的设立和维护。基本农田发生变动的地块,应及时设立或更新标志牌。
(六)基本农田增划
基本农田的增划以县为单位进行,增划的基本农田应满足基本农田的划定要求,纳入基本农田统一管理。
(七)图件编制
1、编制内容
基本农田图件包括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是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臵与编码,加注基本农由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的信息。
2、编制方法和要求
(1)编制方法
利用GIS技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中,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边界、加注编号、经图面整饰,直接生成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分布图。
(2)编制要求
a)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比例尺应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形成的基本比例尺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相一致。
b)基本农田图斑边界坐标串应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坐标串一致,破图斑的情况除外。
c)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用红色实线表示,并加注保护片(块)编号。
d)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注记形式为JA,J表示基本农田,A表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
e)基本农田图件中,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占用地块、基本农田补划地块应分别赋色。
f)图廓内外整饰要素包括:图名、图幅号、指北针、比例 尺、图例、数学基础、编制时间、编制单位等。
g)标准分幅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名标注“基本农田保护图”和“图幅号”(“图幅号”注在下面);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名标注“x x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名标注: “xx县基本农田分布图”。
h)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的图幅右下角注明数学基础、编制时间,图幅左下角注明编制单位;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的图幅右下角注明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
(八)数据库建设
1、基本内容
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要素与基本农田专题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的规范要求,基本农田专题要素采用《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1019-2009)的规范要求。
2、属性表结构
基本农田数据库属性表结构见《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 T 1019一2009)。
(九)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1、统计汇总
(1)面积统计
在完成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以行政村为 基本单位,对基本农田的面积、地类等信息进行统计。
(2)逐级汇总
基本农田面积按村级——乡级——县级自下而上逐级进行汇总。
2、表册编制
编制县、乡、村三级基本农田统计汇总表,并加盖各级人民政府公章。
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台帐、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一览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汇总表等表格依规范要求编制。
(十)成果内容及要求
1、成果内容
(1)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成果 a)基本农田数据库。
b)基本农田表册:基本农田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基本农田变化台帐、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台帐、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一览表、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汇总表等。c)基本农田保护图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镇)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d)文字成果: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相关文字资料等。e)其他成果: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基本农田标志等。
2、成果要求
a)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依法、合规,遵循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原则。b)采用的资料真实、合法、实时。c)成果规范、齐全。
d)基本农田数据库中,内容完整;各类要素弄全;属性结构正确二拓扑关系正确。
e)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比例尺选取符合要求,图内外要素齐全,图面清晰可读;图外整饰完整、规范。f)各类表格、台帐齐全,编制符合规范;各类表格、台帐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应大于或等于上级规划下达的保护任务,规划期内增划基本农田核减数不得突破增划基本农田的总量。
g)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保护责任一览表齐全,依照规范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h)涉及调整划定、占用补划基本农由的地块均应进行实地核实。
五、工作安排
(一)准备工作阶段(2012年6月1日—6月30日)
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农业局组织实施。县级人民政府要成立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在县国土资源局设立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2、编制实施方案
我县在6月底前编制完成《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统一时间安排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组织领导机构和职责分工。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和保障措施。实施方案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按照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权限报批。
3、技术培训
依据《四川省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于6月下旬,由县永久基本农田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县农业局、各区工委、乡镇人民政府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4、确定项目技术承担单位
根据我县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实际需要,结合我县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工作衔接情况,项目技术承担单位仍然由原规划修编技术承担单位承担,并签订项目补充工作合同。由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组负责进行项目经费预算,县审计局负责经费审查,县财政局纳入经费预算。
(二)划定实施阶段(2012年7月1日一2012年8月上旬)
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内业上图建库
我县在二调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基础上,根据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2、外业调查核实
按照《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要求,实地调查补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信息、基本农田土地质量信息和承包经营信息等。
3、成果整理汇总
按照相关要求和技术标准,对各种内业成果进行整理、汇总。
(三)落实永久保护措施阶段(2012年8月中旬)
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牌和标识;
2.集中连片程度较高的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设立界桩; 3.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台帐;4.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
(四)成果验收阶段(2012年8月中旬-2012年9月初)
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我县在10月底前完成自验,于11月中旬将提交州级验收,州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于11月底前统一将全州各县(市、区)划定成果报请省级验收。省级验收在12月底完成,12月底前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报国土资源部复核。
(五)国土资源部复核、省级确认阶段
通过国土资源部复核的,由省国土资源厅对我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发验收确认函。
(六)成果报备阶段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验收确认后,我县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州级、省级备案。我县在乡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四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县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县农业局配合实施并参与验收确认等。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联合成立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分管领导担任,成员为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相关股室及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名单见附件1)。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股。成员为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相关股室及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工作小组,包括督导组、技术组、联络组等(名单见附件2)。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时间紧,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并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领导机构。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和农业局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县国土资源管理局会同农业局编制《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方案》;县农业局要提供基本农田质量数据,负责建设基本农田质量数据库;县农业局要根据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农业局,加强对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管理、指导。
(三)落实工作经费
工作经费由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农业局向县统计局、财政局申请解决。
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也是县级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迅速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技术指导和督办
县国土资源局将会同县农业局加强技术指导,加大工作推进督办力度。自2011年3月起,县国土资源局每季度末向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提交工作进度情况报告。
(五)严格考核奖惩
国土资源部已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纳入今年省级耕 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我县也将该项工作纳入今年县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划定成果被国土资源部认定为验收不合格的,将通过省国土资源厅责成我县整改纠正,并通报,取消评优资格;未按时完成划定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不合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划定成果为优秀的,省级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将给予奖励。
附件1: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县国土资源局:
县农业局:
附件2: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
XXX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任: 副主任: 督导组:
县国土资源局: 县农业局: 县统计局: 县财政局: 技术组:
县国土资源局: 县农业局: 联络组:
县国土资源局耕保股:联系电话:
县国土资源局规划股: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第四篇:县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县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守我区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以及省国土资源厅、农牧厅(国土资发„2011‟ 号)和市国土资源局、农牧局(市国土资发„2011‟48号)等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依法依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的要求,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并重。深入开展“保护责任社会化、基础工作规范化、日常管理制度化、执法监察网络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基本农田的功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基本原则
永久性基本农田是指为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不得占用,具有较高或潜在生产能力的农用地。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永久性原则。永久性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在保护时效内,即不能占用,不得通过规划修改将永久性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除对国家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重点交通、水利、能源、军事项目外,不得占用作为非农业建设用地。
(二)统筹兼顾原则。划定工作中,既要保证高质量耕地划入永久性基本农田,又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规划划定时要综合考虑、留有余地。
(三)质量保证原则。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要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相结合,与建设用地合理布局相联系,确保划定的永久性基本农田数量充足、土壤肥沃、地力上等、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良好。
(四)科学协调原则。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土地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成果为基础,并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相协调。要充分利用先进测绘和信息化技术,努力提高成果质量。
(五)实事求是原则。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工作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划定工作中,要充分征求民意,并实行严格的考核验收制度,防止盲目追求保护指标和以次充好。
三、工作任务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在第二次土地调查所形成的土地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现状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将永久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以上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单位的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
(二)健全相关图表册。
落实到地块的基本农田,应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为基础,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应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
(三)设立统一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应按《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四)落实保护责任。
划定的基本农田应按国土资发[2009]167号文件要求,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要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明确基本农田的范围、地类、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内容。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区、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划定的基本农田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
四、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宣传发动(2011年4月)
召开动员会,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广泛的政策宣传和群众动员工作,营造各级政府重视、部门紧密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环境。同时,收集整理现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土地调查、农业土壤、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方面资料。组建工作队伍,进行业务培训。
(二)永久性基本农田区域的确定(2011年5月)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资料以及土壤肥力、生产条件等资料,确定本乡镇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区域和范围。
(三)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2011年6月)
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将永久性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上。
2.将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确定的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具体地块。
3.将被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地块逐一落实到农户,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责任人,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账。
4.依据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按照永久性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地块为基本单元绘制基本农田保护图。
5.在永久性基本农田区域设立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标志,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
(四)检查验收(2011年7月)
对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行验收,规范和完善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图、表、册、数据等档案资料,建全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监察局、国土分局、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区财政局、统计局、农技推广中心、水务局及各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分局,由国土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组,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各村要配备耕地保护督查员,负责本辖区内耕地保护及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监督、监测、信息报告、宣传等工作。
(二)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思想统一到国土资源部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上来,要充分认识保护耕地是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工作,把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作为耕地保护的重点来抓,抽调专人负责。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工作将纳入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和综合目标考核体系。
(三)明确工作职责。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工作。各乡镇要切实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确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
域和地块,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帐,负责与农户签订基本农田管护责任书,按照统一要求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域设立保护碑。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基本农田质量的监测和保护,切实做好基本农田培肥地力的指导,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积极推广耕作新技术,保护土壤结构;国土部门负责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指导,负责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图、表、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四)完善工作措施。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网络,做到区有领导小组,乡镇有保护专人,村有协管员,组有信息员,户有明白卡。对永久性基本农田实行重点巡查保护,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行政首长问责制。加大对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建设力度。在永久性基本农田相对集中的地区,大力推进高产农田建设,优先安排土地整理项目,力求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效益。
(五)落实工作经费。按照《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的规定,经费由省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共同分担的要求,省上根据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按照0.元/亩的标准补助基本农田保护经费。区财政在本级留存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安排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篇:山东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山东省基本农田划定
工 作 方 案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一一年一月
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顺利完成,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的
通过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对我省的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的要求。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图层,采用《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实现省域内数据库联网互通。
(二)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将划定的基本农田对照数据库,逐图斑落实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信息和编号。
(三)健全相关档案资料
划定的基本农田对照数据库,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等4张图;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等3张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应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 1
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
(四)设立统一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各市及各县(市、区)应按照《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在每个乡镇辖区内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五)落实保护责任
划定的基本农田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签订和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明确基本农田的范围、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奖励与处罚等项内容。
三、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1999)
2、《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0114)
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
4、《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
5、《地图学术语》(GB/T 16820)
6、《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7798-2007)
7、《土地基本术语》(GB/T 19231)
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9、《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10、《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 1016-2003)
11、《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
12、《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3)
13、《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
14、《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2010)
15、《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8-2010)
16、经批准的本实施方案。
四、工作步骤
(一)建库资料准备
搜集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数据库成果(包括文本、表格、图件等)等数据库建设资料,包括纸介质和电子两种格式。
(二)资料分析和预处理
资料分析包括规划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分析,具体包括图形资料的拓扑、格式和精度分析、规划文本和图件的数据一致性分析等
资料的预处理包括数据入库前的格式转换、拓扑处理、字段整理、编码规范化、数据分层等工作。
(三)数据库建立
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土地利用规划库,根据划定的基本农田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基本农田专题要素两部分,土地利用现状要素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市、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的规范要求,基本农田专题要素采用《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的规范要求。
(四)质量检查和数据分析
采用部统一下发的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检查各级基本农田数据库的质量,加强数据分析,认真核查成果,确保规划数据、图件与实地相一致,确保规划数据库成果质量。
(五)成果验收
1、成果内容。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包括:基本农田划定方案、检验分析报告、工作总结报告等,基本农田数据库,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和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设立情况等成果资料。
2、验收要求。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依法、合规;采用的资料真实、合法、实时;数据库、图、表、册等规范、齐全,与实地相一致;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及时签订或更新,责任内容完整明确;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设立规范等。
3、验收方式。基本农田划定验收采取内业审核与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要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经批准的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对划入地块进行对比分析并实地核实。
4、验收程序。基本农田划定验收按照县级自验、市级初验、省级验收,自下而上的程序进行。县级对划定成果进行全面自验后向市级提出验收申请。市级组织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初验,按照每个县(市、区)不低于新划入基本农田总面积50%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核实;检查符合要求的,市级向省级提出验收申请,按照不低于新划入基本农田总面积15%的比例进行实地抽查核查。
5、验收确认。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验收确认。验收重点内容是:各市及各县(市、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是否达到省下达的规划目标;以县为单位具体核实是否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图件,划定地类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做到图数地一致等。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审核后,由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将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成果上报国土资源部复核。
经国土资源部复核认定各项成果符合要求且经省审核通过的,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核发验收确认函。基本农田图表册、数据库、标志牌等其他成果不规范的,整改完善后再核发验收确认函。在验收过程中发现划定基本农田数量未达到保护任务、质量与上一轮划定基本农田比明显降低、划定基本农田地类不符合要求的,认定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验收不合格,责成有关县市整改纠正后重新申报验收。
(六)成果报备。
1、报备要求。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验收确认后,各市及各县(市、区)应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实现乡、县、市、省、国家五级备案。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备案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2、报备内容。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包括纸质资料信息和电子信息。各市及各县(市、区)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信息和数据库等电子信息备案到省,具体报备方式和要求另行通知。
3、报备时间。各市及各县(市、区)应在乡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四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保护
信息逐级备案工作。
各市及各县(市、区)要以五级信息报备为基础,构建基本农田信息化管理体系,做好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做到图、数、地一致,实现基本农田动态监管,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情况通报制度。
五、组织实施
山东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要按照《通知》要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部门分工协作、分阶段实施的组织方式开展。
(一)组织分工
省国土资源厅成立由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长任副组长,耕保、规划、财务、调控、地籍、规划院、信息中心、遥感中心等部门为成员的规划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耕保处,具体负责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指导、协调工作。同时成立由山东省土地勘测规划院、省厅信息中心、遥感中心等相关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及有关专家共同组成的技术指导组,负责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设计、指导和检查等工作。山东省土地勘测规划院为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技术牵头单位。
(二)实施计划 1、2011年2月28日前,编制完成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方案。2、2011年3月10——3月11日,召开全省的工作部署会议。3、2011年3月12——3月31日,各市应按照省统一部署、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实地勘察,编制基本农田
划定实施方案,做好论证工作。实施方案经市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按照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权限报批。4、2011年4月1日——5月10日,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市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在市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农业部门组织实施,并上报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情况报告及登记表的填写工作。期间省技术组加强对全省巡回指导,确保各地顺利完成该项工作。5、2011年5月11日——5月31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农业部门组织检查验收。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