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验收计分办法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验收计分办法
各村(居):
为认真贯彻市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工作责任,明确要求,确保整治效果,根据文件精神,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验收计分办法如下:
一、考核计分办法
(一)组织建设3分
1、村建立领导小组、明确综合管护队长职责,落实村干部全员分工包段责任,未落实见一项扣0.5分;
2、根据镇交名额,认真研究落实保洁员,明确划区包干责任和联绩考核办法,签订书面工作责任状,有一项不落实扣0.5分。
上述内容均以上报经服中心的书面资料为考核依据。
(二)道路管护5分
1、道路无坑洼现象,见一例扣0.2分;
2、路面无占道堆放、无占道经营现象,见一例扣0.5分; 3、3米以上的硬质路两侧路肩完整,每缺100米扣0.2分; 4、3米以上的硬质路两侧各50公分内无农作物生长,(七)施工现场5分
拆迁、待建、施工工地未设置刚性围挡的见一处扣0.5分,现场周围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的见一处扣0.2分。
(八)环境卫生10分
1、沿线视线范围内见一处暴露垃圾扣0.5分;
2、垃圾箱堆积有一例扣0.5分;
3、垃圾填理场有暴露垃圾见一例扣1分;
4、有一只露天粪坑扣0.2分。
(九)经营秩序
1、店外经营见一例扣0.2分;
2、占道收购、堆放废品的见一例扣1分;
3、占道修车、洗车的见一例扣0.5分。
(十)河道管护10分
1、河坡不平见一例扣0.2分;
2、河坡水面垃圾、杂物见一处扣0.2分。
3、水面漂浮物、水生植物见一平方扣0.2分;
4、河坡有一个草堆、鸡棚鸭舍扣0.5分;
5、河道两侧无证码头见一处扣0.2分。
(十一)交道秩序5分
机动车辆乱停乱靠,见一处扣0.2分;
上述验收范围:主干道、通村路、村内3米以上的硬质
第二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细则
三合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细则
按照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关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要求,特制订本考核细则。
一、组织领导(2分)
1、领导机构(0.5分):成立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会议,有方案,有部署,任务具体,目标明确。实施领导分工负责制,乡领导包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屯的包保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以上内容以文件、表册为准,差一项扣0.1分。
2、信息沟通(0.5分):及时上报信息,有自查报告和工作总结。每周至少上报一篇简报,及时反映整治情况,差一项扣0.1分。
3、督察通报(1分):乡政府督察组将对“四城联创”工作,每周至少督察一次,以督察通报为准。各村对督查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整改时限等要有记录。
二、宣传发动(2分)
1、利用广播、横幅、宣传标语、黑板报、致农民群众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得1分,差一项扣0.1分。
2、广泛动员,广大干部、教职员工及群众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性高得1分。
三、环境整治(50分)
1、拆违拆废(15分)
(1)彻底拆除乡、村庄(沟、渠道两侧)的违章建筑物,分值6分。发现一处扣0.6分,扣完为止。
(2)按照乡村道路及村庄巷道规划和规范畅通的要求,对直接影响出行畅通、安全及有碍观瞻的乱搭乱建彻底拆除,分值6分。发现一处扣0.6分,扣完为止。
(3)彻底拆除辖区内废弃的坍塌房屋、残墙断壁,分值3分。发现一处扣0.3分,扣完为止。
2、清障治脏(20分)
(1)彻底清除因拆除产生的垃圾,分值3分。发现一处清理不彻底扣0.3分,扣完为止。
(2)主要县、乡、村道路两侧干净整洁,无禽畜粪便等堆放物,分值4分,发现一处扣0.2分,扣完为止。
(3)全面彻底清理村庄、道路及房前屋后的生产生活垃圾(包括彻底清理辖区内坑塘、沟渠及两侧的垃圾杂物),分值5分。发现一处未清理扣0.2分,扣完为止。
(4)彻底清理辖区内道路两侧及村庄巷道的乱堆、乱放,柴草秸秆、棍棒杂物,要求在村级以上道路两侧不得堆放,屯内要求分户集中有序堆放,不得越出墙面侵占巷道等公共空间,柴草垛要远离村屯。分值4分,发现一处乱堆乱放扣0.4分,扣完为止。
(五)打谷场、养殖园区、房顶及墙根的柴草秸秆、棍 棒杂物等要彻底清理,客观条件不能清理的要堆放有序,分值4分。发现一处乱堆乱放扣0.4分,扣完为止。
3、改丑治乱(10分)
(1)辖区内主干道两侧有碍观瞻的构筑物整治彻底,分值2分。发现一处扣0.2分,扣完为止。
(2)屯内巷道路面要畅通、平整、洁净,分值2分。发现一处不畅通、不平整或不洁净扣0.2分,扣完为止。
(3)乡、巷道及主干道两侧墙面整洁美观,分值3分。新整治过的墙面不得乱刷标语、乱涂乱画,发现一处扣0.1分。凡以墙遮丑,墙体以内环境不整治的发现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4)临街、道要设立垃圾箱,垃圾箱要规范、整洁,分值2分。发现一处垃圾外泄或垃圾箱墙体残破扣0.1分,扣完为止。
(5)村驻地及沿路沿线广告、牌匾规范美观,分值1分。发现一处不规范的扣0.1分,扣完为止。
4、整治净化(5分)
(1)对被拆除的建筑场地进行整治,分值1分。发现一处未整治扣0.2分,扣完为止。
(2)乡、村屯周边环境整洁,巷道两侧门面整齐、出行通畅,分值1分。发现一处巷道两侧门面不整齐、出行不畅通的扣0.1分,扣完为止。(3)村驻地、学校、食杂店、各企业单位等公共聚集场所环境整洁,无积存垃圾,公厕清洁卫生,分值2分。发现一处公共聚集场所环境不整洁扣0.1分,扣完为止。
(4)农村集市、村驻地周边交通畅通,街面无占道经营、乱停乱放,分值1分。发现一处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行为的扣0.1分,扣完为止。
四、造林绿化(20分)
1、对辖区内国道、县道、乡村道路两侧行道树缺株断带情况进行补植,且林相整齐的,得1分;部分补植的,扣0.5分;没有补植的,扣1分。
2、完成村驻地的绿化,且绿化美化效果较好,能对本村的各屯绿化起到示范作用的,得2分;完成绿化,但绿化效果一般的,得1分;没有绿化的,发现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3、对主要道路沿线的屯内进行村庄绿化(包括防护林、经济林)的,得3分;对村屯进行了部分绿化,有断带情况的,发现一处,扣0.5分;没有进行绿化的不得分。
4、对辖区内国省道、县道、乡村道路两侧进行造林绿化,道路两侧各栽植林带一行以上,且林相整齐(无缺株断带)的,得4分;只栽植一侧树木的,发现一处,扣0.5分;没有进行主要道路两侧绿化的,发现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5、完成辖区内养殖园区绿化任务的,得1分;部分完成的,扣0.5分;没有完成的,扣1分。
6、对辖区内主要地段(包括各级道路两侧、村乡、养殖园区)的林木进行涂白、抚育修枝,得2分;只进行涂白或只抚育修枝的,扣0.2分;涂白、抚育修枝都未进行的,发现一处,扣0.3分,扣完为止。
8、对苗木加强管护、及时灌水,所植树木无人、畜破坏现象的,得4分;有人、畜破坏现象的,每发现一处,扣0.2分,扣完为止。
9、辖区所栽树木的成活率达到85%以上的,得3分;成活率在80%—84%的,得2.5分;成活率在70%——79%的,得2分;成活率在50%—69%的,得1分;成活率在50%以下的,不得分。
五、环境整治覆盖面(3分)
拆、清、整、栽等覆盖面达到100%得3分,每少10个百分点扣0.3分。
六、整体效果(8分)
路平道直,田方林密;沟通渠畅,水洁墙净;屯内巷道,绿树环绕;房前屋后,栽花种草;人畜分离,庭院井然;柴草杂物,堆码有序;村容整洁,和谐文明。根据各考核组考核结果和乡督察组及乡“四城联创”的领导机构综合评定打分。
七、长效机制(5分)
1、各村有适合当地条件的保洁队伍,有具体的人员负责具体的区域,得1分。
2、有经费保障,分值1分;经费分群众自筹和村补贴,明确一项得0.5分。
3、各村建立行之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分值1分。
4、与所辖单位、村签订责任书,得1分;
5、垃圾实现统一收集、集中清运和填埋处理,得1分;
八、满意度测评(10分)
随机抽查当地居民对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满意度。对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满意度达到90%以上得10分,满意度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除0.1分,直至扣完为止。
第三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奖补办法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奖补办法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为强化我区农村生态文明管理,切实解决好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难点、热点问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清新怡人新农村,特提出如下奖补扶持办法。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提升农村环境管理水平为着眼点,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通过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完善设施、建设队伍等措施,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努力使农村环境面貌取得显著改观,为全区文明城市创建、新农村建设和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等新兴经济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环境基础。
二、目标任务
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奖励扶持机制,使全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每个村庄达到卫生设施配套、清扫保洁队伍健全、住户内外干净整洁、村庄绿化美化无“四大堆”、主干道两侧视野清新的基本标准。具体目标:
(一)干净
实行柴草村外集中堆放制度。每个村都要规划落实好柴草集中堆放地点,引导群众改变乱堆乱放的旧习惯;村内村头、大街小巷、住户门前要干净卫生,无草堆、垃圾堆、粪堆、杂物堆,无污水溢流、人畜混居和卫生死角;村庄硬化道路有专人养护,两侧可视范围内无“四大堆”。
(二)整洁
实行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制度。村庄合理设置垃圾桶(池),垃圾定期清运处理;村内无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残墙断壁、乱贴乱挂。
(三)路畅
街道安有路灯,村内外主次干道以及住户门前街巷硬化平整、畅通,无坑洼和积水,群众出行和车辆出入方便。
(四)村美
提倡花园式村庄建设,村内外周围要因地制宜植树、植竹、种花,路边、沟边、房前屋后以及村内空闲地要绿化美化,一村一品。有条件的村,提倡建广场、植草坪、实施景观改造、建筑物美化等。
(五)建制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镇街要设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完善卫生监督检查机制,农村环境卫生要常年有专人抓、专人管;村庄卫生规章制度要公开上墙、家喻户晓;突出镇驻地示范带动作用,高水平抓好镇驻地生态环境和卫生管理。
三、政策激励
区财政安排资金895万元,专项用于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重点对村庄环境保洁人员配备、卫生设施建设、垃圾清运机械、环境整治工程项目等进行奖励扶持。
(一)环境保洁人员补贴40万元
建立卫生保洁队伍并每天开展清扫工作的村庄,原则上按村内实际居住村民人数每人每年1元标准补贴。保洁人员名单年初由各镇街提报,卫生检查合格并得到本村80%以上村民认可的,可列入补贴。
(二)卫生设施建设补助831万元
1、对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范围内(宁海街道、文化街道、鱼鸟河街道、养马岛街道全部村庄以及大窑镇、武宁镇部分村庄)的102个村庄(见附件)自购卫生设施进行补助。区域内原则上可按每30个农户配备一个垃圾桶,村庄自购垃圾桶每个一次性补助500元;区域内村庄垃圾由村庄负责自行清运或委托区环卫部门有偿统一清运。区环卫部门按每180个农户配备一辆垃圾压缩车,共投资681万元购置垃圾压缩车12辆、垃圾转运压缩车2辆。
2、对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范围外的村庄自购、自建卫生设施进行补助。区域内原则上可按每50户设一个垃圾桶(池),年内村庄自购垃圾桶的每个一次性补助500元,新建垃圾池的每个一次性补助200元。区域内村庄垃圾须实行无害化填埋处理,填埋地点由城管局会同镇、村实地科学确定。
年内计划新购(建)垃圾桶(池)的村须于年初以镇为单位统一报城管局备案,垃圾池建设需经实地拍照存档后方可施工,验收合格后列入奖补,否则不予奖补。
(三)垃圾清运机械补贴12万元
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范围之外村庄自行负责垃圾集中清运,原则上每周清运一次,逢年过节及时清运,以垃圾不溢出桶(池)为准。对区域内村庄垃圾集中清运车辆实行油补,300户以下村每年每村200元,300户以上村每年每村400元。经实地抽查并了解群众反映清运不及时的补助减半,卫生检查不合格和未实行垃圾集中清运的村庄不予奖补。
(四)环境整治工程奖励12万元
重点是村庄“四大堆”整治。提倡农村柴草村外、山野集中堆放,农户门外街面不放柴草,生活烧柴院内封闭储存。对村外设柴草集中堆放地且村内、村头、街面无“四大堆”的村庄,经区定期不定期检查合格的,给予每村每年500元奖励,村庄柴草集中堆放地点由农工办会同镇村共同确定并备案;区域内乡路以上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田间地头、路沟以外200米除外)常年保持无“四大堆”的,经区定期不定期检查合格率达到90%的,给予镇政府每年1万元奖励(每年6月15日—7月15日和9月15日—10月底农忙季节除外)。对全区半年、环境综合整治大检查前三名的镇街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2000元奖励。
四、奖补程序
(一)本办法第三项第一条、第三条、第四条由区委农工办负责具体实施,第二条由城管局负责具体实施。
(二)以镇街为单位于5月底前将分村保洁人员、垃圾清运车主名单及电话联系方式、卫生设施建设计划、环境整治村名单分别报区委农工办、城管局备案。
(三)区委农工办、城管局按照规定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奖补项目进行检查、抽查,抽查结果作为奖补重要依据。
(四)10月31日前,以镇街为单位提报拟奖补项目名单,区委农工办、城管局根据检查、抽查结果及实地核实情况对提报名单进行初审,准确无误后于11月30日前提出奖补意见。
(五)奖补意见报经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委员会审查同意后实施。
(六)奖补资金要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
(七)验收资料要备案、登记造册、长期保存,避免奖补重复计算。
本办法由区委农工办、城管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山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验收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管理,提高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及我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验收的对象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领导组批复的所有项目。第三条 验收依据
1、环境保护部、财政部《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9]48号);
2、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 [2009]165号);
3、《山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晋财建二[2011]295号);
4、《关于建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若干制度的通知》(晋环发[2012]14号);
5、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0]178号);
6、《山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晋环发[2011]314号);
7、省财政厅、环境保护厅与各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协议》。
第二章 验收内容
第四条 项目组织领导。县(市、区)是否成立领导组,并建立落实目标责任制。项目所在县级环保局设立农村环境管理职能科(股),所在乡镇设立环保管理机构或专职环保人员,村庄设立环保义务监督员、宣传员。第五条 项目管理。项目计划完成情况,包括项目设计、计划工程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工程建设质量情况等。
第六条 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公示制,工程招标制,工程管理制,政府采购制等制度和规定的执行情况。
第七条 项目后期。项目管理与运行机制情况。包括项目后期管理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和维护措施落实,项目产权登记或转移等情况。
第八条 项目成效。项目建成后的社会、经济和环保效益情况。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情况;落实整合各部门资源情况。
第九条 项目资金。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到位、使用、管理情况。重点检查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账制等情况。
第十条 廉政建设。落实《山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情况。
第十一条 档案管理。项目申报至项目正式运行期间所有资料的存档情况。
第三章 验收程序
第十二条 验收分为县级自检、市级验收、省级抽查三个步骤。
(一)县级自检
县级人民政府在项目竣工后的一个月内完善有关档案资料,组织项目自我验收,并向市环境保护局、财政局提供验收申请。
(二)市级验收
市级环境保护局、财政局在收到验收申请1个月内完成验收工作,并向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报送验收情况报告。
(三)省级抽查 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组织进行抽查和复核。第十三条 验收材料
1、验收申请资料、县(市、区)政府申请验收文件。
2、县(市、区)自验报告。
3、项目《实施方案》及批复。
4、项目实施前后环境质量监测报告。
5、项目工程质量验收材料。
6、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合同书等。
7、资金到位、使用管理情况说明,及证明材料。
8、项目成效。群众满意度调查等。
9、各部门资源整合证明材料。
10、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证明文件和材料。
11、项目公示的有关材料。
12、项目设施管理运行维护,后期资金保障等证明材料。
13、其他相关材料。第十四条 验收程序
1、听取项目情况汇报。
2、查阅项目建设与管理文档资料。
3、检查财务档案、账簿。
4、实地查看每项工程的建设、管理、运行情况。
5、专家形成验收意见。
6、验收部门形成书面意见,并予以通报。
第四章 验收评价
第十五条 验收评价分为合格、不合格。第十六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验收合格:
1、按照规定做好验收准备并完善验收申请材料。
2、规章制度、档案资料健全。
3、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批复要求组织实施项目,没有擅自更改项目建设内容,圆满完成项目投入和建设任务,管理制度健全,工程质量优良,成效明显。
4、环境质量改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5、资金全额到位,使用规范。
第十七条 存在下列情况。为验收评价不合格:
1、未经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批准同意,擅自更改项目《实施方案》。
2、不能按时完成工程项目。
3、工程质量不合格。
4、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5、资金不到位,使用不规范。
6、后期管理维护、运行机制未建立。
第十八条 对于验收不合格的,由省环保厅、省财政厅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并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对经限期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将追缴该项目已拨付的财政专项资金。
第五章 环境成效评估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一年后,由省环境保护厅按照环境保护部的有关规定组织对项目环境成效进行整体评估。环境成效评估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第二十条 对于环境成效评估结果为优,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突出的市、县,由省环境保护厅予以通报表扬。
第二十一条 对环境成效评估为中或差的市、县,由省环境保护厅予以通报批评,并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五篇:xx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XX镇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总结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更加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摆到了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召开了专题工作研究会,进行农村环境整治的调研、摸底制定出适合XX现状的农村环境整治方案。召开全镇支部书记大会,把环境整治工作提高到政治的高度,打一场环境整治的攻坚战和环境保护的持久战。
一、基本情况
镇里召开环境整治工作暨垃圾集中处理推进会,会上镇党委、政府提出工作目标,决定利用一周的时间对农村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整治,彻底消灭卫生死角,打一场环境整治的攻坚战。在一周的整治过程中,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共投资资金近30万元,清理各类垃圾近200吨,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基本消灭卫生死角,发放各类卫生宣传资料近万份,农民的卫生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加强。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统一领导。镇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叶鹤琪为组长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把它有单一政府抓的行政工作提升到有党委、政府齐抓共管,从政治的高度
来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每月召开专题工作研究会,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镇里成立了农村环境整治办公室,由镇党委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农村环境整治中的协调、督查和指导工作,各行政村成立了相应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明确支部书记为各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二)思想重视,认识到位。年初,镇党委、政府就全年的环境整治工作召开了专题班子会,研究布置2011年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明确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的重要一个抓手,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做到“两个”转变,一是转变农村“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改变农村人不注重环境保护的生活习惯,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出只有认识不到位的干部,没有治理不好的环境的口号。针对镇、村两级干部中存在的畏难情绪,通过优秀村现身说法与制定严厉的考核制度相结合的方式,促进观念的改变,保证工作的落实,以制度的考核来衡量干部的工作实绩,以先进的事例来鞭策干部的工作态度,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要我抓环境建设变成了今天的我要抓环境建设的工作方式,工作实效大大提高。
(三)整治有力,措施得当。为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长期有效,镇党委、政府把环境整治作为全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制定每月一考核的月月
清考核制度。同时,镇里还确定了12个示范村,2个整治村,对这14个村出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以带动全镇各村的环境整治工作,再做好“户集、村收、村分检、镇运”的模式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大胆探索采用了建设填埋场方式,确保整治效果得以巩固,并建立党委、政府班子成员联系村制度,更好地指导各村抓好环境建设。目前,全镇所有的干部均联系到村,具体指导村抓好卫生保洁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