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凤阳县法律援助中心招募法律援助志愿者
凤阳县法律援助中心
关于招募法律援助志愿者的通知
为了更好地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法律援助事业的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招募一批法律援助志愿者,通过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志愿者基本条件
(一)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二)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热心于法律援助事业;
(四)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奉献精神,志愿参与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二、招募对象
(一)自愿做法律援助志愿者的社会执业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二)在司法行政机关从事法律业务工作的现职人员;
(三)在公、检、法、司等机关从事法律业务工作的离退休人员;
(四)从事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的离退休人员;
(五)法学院校从事法学教学的教师和法律专业在校学生;
(六)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尚未执业的人员,取得法律本科毕业证书尚未参加工作的人员;
(七)具有法律大专以上学历,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等部门专职从事法律维权工作的人员;
(八)法制新闻单位记者;
(九)适合从事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的其他人员。
三、志愿者服务范围
(一)宣传法律和法律援助制度;
(二)解答法律咨询;
(三)代写法律文书;
(四)协助法律援助律师调查取证,参与诉讼和仲裁;
(五)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应受援人的申请,可以代理参加调解、仲裁和诉讼活动;
(六)志愿捐助。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捐款物支持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
(七)参加与法律援助有关的其他志愿服务活动。
四、志愿者工作要求
(一)法律援助志愿者应当遵守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的管理规定,履行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承诺,参加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团(队)安排的志愿服务工作。
(二)不得以法律援助志愿者身份从事任何以赢利为目的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不得泄漏志愿服务对象的隐私。
五、招募办法
申请人需填写《法律援助志愿者登记表》(一式两份),并于2011年5月底前将一寸彩照两张、身份证、学历证、法律服务执业(资格)证复印件(A4纸)各一份提交市法律援助中心进行审核登记。
凤阳县法律援助中心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日
第二篇:关于招募法律援助志愿者的通知
通
知
各区、县(市)残联维权科:
根据市法援中心《关于招募法律援助志愿者的通知》精神,为做好新形势下法律援助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扩大招募法律援助志愿者,现将招募法律援助志愿者相关事项发给你们,请各地区积极宣传,做好招募工作,并将统计名单于10月25日前报市残联维权处。
一、法律援助志愿者基本条件
(一)有志于法律援助工作,愿为维护贫弱群体的合法权益、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二)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热心于法律援助事业;
(四)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奉献精神,志愿参与法律援助工作。
二、招募对象
(一)社区、村维权专干或法律援助联络员;
(二)社区执业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人员;
(三)公、检、法、司等机关离退休人员;
(四)从事法学教育、法学研究的离退休人员;
(五)法学院校从事法学教学的教师和在校学生;
(六)在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老龄委等部门从事维权工作的人员;
(七)新闻单位记者;
(八)适合从事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的其他人员。
三、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职责
(一)开展法律咨询、接待、受理工作;
(二)代拟法律文书;
(三)引导符合条件的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
(四)办理非诉讼法律援助案件;
(五)开展法律援助宣传;
(六)向法律援助机构反映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七)参加与法律援助有关的其他志愿服务活动。
四、志愿者工作要求
(一)志愿者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应申请相关的登记表,志愿者凭志愿者证件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二)志愿者实施援助行为必须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三)志愿者应定期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培训,严格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四)志愿者提供法律援助服务,须经法律援助机构准许,不得擅自介入法律援助事务,所实施的援助行为必须以法律援助机构的名义进行;
(五)不得以志愿者身份从事任何以赢利为目的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不得泄漏服务对象的隐私。
五、其他
(一)市法律援助中心每年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于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予以表彰奖励,对于疏于履行职责的志愿者予以解聘。
(二)市法律援助中心审查合格后,将与市有关部门联合颁发志愿者工作证书。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市残联维权处 年 月 日
第三篇: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总结
本篇文章由工作帮手网为您精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我们站不错的话,请把它加到您的收藏夹里面以便下次访问。
一、近年工作回顾和主要做法
(一)建立机构,进一步加强队伍和网络建设。积极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的社会作用,今年4月,成立xx市法律援助志愿团,形成了以法律援助中心为主导,法律服务队伍为主体,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工作网络和格局。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先后成立了维护国防利益法律援助站、民营企业维权中心、消费者协会法律援助站以及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法律援助站等,共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法律援助机构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实行挂钩联系工作制度,有关律师所设立咨询接待日,定期到残联、妇联援助站实行咨询服务,由专职律师值班,促进援助站工作有序开展。编辑推荐: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四)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拓宽法律援助途径。根据低保对象的具体情况,于2005年4月向xx镇的近400户低保对象发放了首批法律援助卡。今后,执卡者无需经济状况证明,可直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切实解决困难群众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的问题。开辟外来民工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积极为民工解决工资拖欠、工伤赔偿补助、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纠纷,最大可能地保证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民工得到援助。在2004年受理的50件民事援助案件中,涉及外来民工的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就有25起,其中已办结外来民工援助案21件,挽回各种经济损失60多万元。
第四篇:法律援助中心简介
法律援助中心简介
河北农业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简称“法援”,成立于2005年,是校团委领导的校级服务类社团。我们以提高学生素质,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援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社团宗旨,一直致力于法学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法律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树立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援”自成立以来,一直受到校团委、校社联和人文学院的关注和支持,由人文院法学系主任刘万才教授担任指导教师。随着发展,“法援”的队伍不断壮大,现有秘书处、学习部、宣传部、活动部、编辑部、外联部六个部门,各部分工合作,成功举办了多项有意义的大型活动。
我们的工作不仅面向校园,更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
我们定期举办法制辩论赛、模拟审判(在我校的模拟法庭)、“12· 4”法制宣传活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还多次举办法律学术交流会和法律知识讲座,并定期组织成员去法院旁听。
我们曾多次面向广大市民进行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活动,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法律困难,受到了社会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此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开展“送法下乡”等实践活动,让我们学到的知识真正能够服务社会,并同时锻炼自己的法律素养。
通过这些大型活动,不仅壮大了“法援”自身,也为广大成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舞台。在这里,大家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自身的法律素养,只要你对这些活动有兴趣和热情,你就会在这里收获成长。
“法援”之路,我们邀你同行,加入“法援”,为我们注入新鲜的血液。相信在法援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你们将告别青涩,成就自我,走进“法援”,你将不虚此行!
2010~2011年活动规划:
1.迎新晚会
2.新生辩论赛
3.模拟审判
4.12·4大型法制宣传活动
5.法院旁听、下乡普法、法律讲座
6.3·15消费者权益宣传活动
7.待定活动(根据新成员意愿添加)
第五篇: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总结
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总结
自2009年5月份加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至今已逾一年多了。回想一年多的工作,我想用四个词来表达:繁重、负责、收获、成长。
繁重
大二下开始接触法律援助中心,那时候的我对于法律援助事业很矛盾,既无知,亦饱含热情。在大二下的两个月,虽然有师兄师姐帮助,但是还是感觉自己在虚晃,因为当时我未曾遇见过任何当事人。
9月份是我们工作的开始,一切靠自己,从头来过。这本正值学业忙碌、繁重的时候,每周基本都会有当事人来访。当场的解答未必是最佳的结果,所以我们在追求一种所谓完美的方案,其实那只是自己不希望出现错误罢了。加上诉讼部会议、例会、读书会,使这原本就不怎么宽裕的时间就变得更紧了。
现在回头想想那段时间,真是对我们意志的考验。但不论如何,我们最后还是走完自己选择的路,不但不后悔,甚至很欣喜。
负责
接待当事人可以马马虎虎,说个大概;也可以认认真真,弄个明白。但是很欣喜的是,我们整体、内部都能对当事人负责,对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可能基于我们工作的特殊性,也基于我们本性的责任感,我们会在课下寻找很细的法规,甚至地方政府规章;我们会在诉讼部会议、例会上大胆讨论,甚至面红耳赤。
在这里培养、锻炼负责任的心态,不仅是法援工作的要求,也是以后工作的要求,更是一个做人的要求。所以每个人很忙碌,但是很开心、很欣慰,与这样的伙伴一起工作,那是一种享受。
收获
所谓“有付出必有收获”这句格言在法援的工作中表现的十分彻底。法律实务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经验工作,没有经历过的,或许就不了解;但是经历过的,就能熟能生巧。
我们是幸运的,在进入法律工作之前能够接触案件、能够讨论案件、能够接触社会。这给我们以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可能就是“与其他人有那么一点点的不一样”。我自己更是幸运的,接待的案件覆盖了民事、劳动、行政、刑事附带民事等案件,同时参加3次代理开庭,有这些机会,让我对案件、对开庭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一年的时间,一年的实践,一年的收获,我受益匪浅。成长
以前,碰到不平事的时候,总有大学生固有的那份正义气。虽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去改变这种不平的现象。
现在,再遇见不平事,少了以前的激动,多了一些淡定。可能是接待的当事人多了,倾听了别人痛苦的遭遇,使自己对社会了解更多,慢慢的,那些不平事似乎也就不那么令人激动了。我认为这样好,因为作为一个法科学子,要用法学的逻辑去看问题,用平静的心态去判断,不是人云亦云,否则可以说三年的法学算是白读了。
这要多感谢各位当事人,是他们让我明白这些道理,让我成长。或许自己学的还不够,但是我还是很庆幸,因为在法援大家一起收获,一起成长。
总结一年的工作,因为繁重、负责,我们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有所成长。法援的工作可能是我们大学实践活动的终点,但同时也是我们下一步就业的起点。虽然法援工作与以后的就业工作不在一个平行线上,但是法援的终点是工作的起点,它为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们永不言弃,因为我们相信天道酬勤。
翁德辉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于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