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是小节部分的
这是小节部分的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和区活动办、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这次民主生活会认真扎实、“辣味”较浓,体现了整风精神,让每位班子成员都经受了一次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洗礼。市领导区领导全程指导我镇党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充分体现了市区领导对沙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和区党工委的部署,从严务实地推进全镇教育实践活动,做到规定动作高标准、自选动作树标杆,不辜负各位领导对沙沟的期望。在此,我代表沙沟镇党委作三点表态。
一、着力在学习调研的广度、力度、深度下功夫。
要坚持领导带头学。镇党委领导班子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在全镇党性党风锤炼中起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必须坚持领导带头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边学边找问题,带着问题找问题,既要沉下心学习,又要沉下身调研,到群众身边,听意见,找问题,尤其要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委和区党工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凝聚成推动沙沟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坚持结合工作学。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全镇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观念,自觉做到眼睛向下看,耳朵向下听,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始终真心实意贴近群众、融入群众、依靠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注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积极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主动向群众学习,在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历练本领和能力。
二、着力在推进工作上见实效
要坚持开门搞活动。镇村干部作风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紧紧地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广泛参与。要让群众对解决问题、改进作风情况进行民主评议,使整个活动始终处于全镇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使活动成为群众支持、群众检验、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要突出工学结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与中心工作和自身职责相结合,要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对于沙沟镇而言,就是要做到“六个结合”:即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机关效能提升相结合,与基层党建水平提升相结合,与为民办实事好事相结合,与履职尽责岗位创先争优相结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提高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做到活动和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千方百计地为民排忧、为民解难,千方百计地使广大群众享受发展成果。
三、着力在建章立制上求突破 要在完善制度上抓落实。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细化沙沟镇关于公务车辆、办公用房、办公耗材、节假日管理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厉行节约,廉洁奉公。要在建立机制上求突破。逐步建立党员干部工作重心下移机制,坚持经常深入农村、深入群众,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搞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掌握群众的真实意愿和推动工作的落实上,把满腔热忱倾注在为民造福上,把发展建立在真抓实干上。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始终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特别是面对复杂矛盾和艰巨任务时,能够切实做到勤政为民、敢于担当,不回避、不推诿、不懈怠,确保省市区精神在沙沟镇不折不扣地贯彻下去,在基层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请各位领导放心!请区督导组、活动办放心!我们一定全面加强镇党委自身建设,做好党员干部表率和示范;一定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一定以更高标准抓好经济发展,确保各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乃至全市前列,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最后,让我们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市、区领导一行表示衷心的感谢!恳请各位领导今后多到沙沟考察指导工作。
这是后面表态发言方面
第二篇:这是成大事者拘小节的例子
这是成大事者拘小节的例子。
·进程中一个环节疏漏也会半途而废,主因次因常常是转化的。
·大家目标趋同、战略趋同、结果不一致,主要原因就在于对于细节与小节的尺度把握,细微处一样体现竞争力。
·一个滑落在跑道上的小铁片造成了空难,一个小小的零件不合格造成宇航飞机爆炸,一份电文翻译错误造成一场战役的失败。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往往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也就是细节的魅力。(对方说的对错我们先不纠缠,现在我们是在谈成大事者,而不是如何成大事)
·刘备教训阿斗说:”不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 ·子言之:“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君子要注重礼节,对于君子来说,礼节是君子的重要因素,不可视为小节,小节会因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意义)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做难事要从简单的做起,做大事要认真,注重细节,不和我们矛盾)
·列宁:要成就大事,就要从小事坐起。(要先学会做小事,才能做大事,不会做小事有怎能做大事呢?我想不拘小节,不代表就不会做小事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因小失大,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周恩来会待外宾的时候总是处处小心,礼仪得体,着装讲究。(表面上看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着装之类可以称得上小节,但是在总理的身份就完全不一样了,他的一举一动关系到得都是一国之荣辱,当然算不上小节了)
成大事者,拘小节”。这么让人精神鼓舞的一句豪言壮语,相传了这么多年。成大事的人会这么说,以彰显其英雄本色;未成大事的人也会这么说,以掩饰其落花流水之窘迫。高尔基老先生说过:“一切伟大的事业,或者是说一切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此言一出,既表达了“成大事者”对“小节”的格外青睐,又讥讽了未成大事者,对“小节”的盲目排斥。所谓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在告诉我们要想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必须在自身上多下苦功夫,从小处着眼,苦练基本功,打铁还需自身硬。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是在告诫那些有思想有抱负想有一番作为的仁人志士,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不实难成气候。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人民要求我们无论是学雷锋还是干事业,都要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其中三昧不言而明了。其实人生就像爬楼梯,要一步一个台阶。俗话说一口吃不了胖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那么,这小节就像一个美丽的项链,有一粒粒珍珠串在一起才熠熠生辉,这珍珠就是我们聚集的小节,而这项链就是我们成就的大事业。细节决定成败,更是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成大事一定要顾虑小的行为,行大礼也要特别计较小的谦让。如果一个人在小的行为上有了过失,则会前功尽弃,一败涂地,在小的礼节上有了闪失,则会让人生出几多怨恨,作出几分排斥。这就告诉我们,不要因小失大,要从大处着眼,小处行动。“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就这么一句名言不知道误导了多少热血青年。这句话或许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是对的,谁不想成就一番伟业,谁又不想成为人上人呢?然而生活就像一根无限拉长的链条,细节如同链条上的链扣,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生活就是由一个个小细节、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小细节包含着大智慧,小事中隐藏着大道理,只有注重细节,才能获得成功。一位作家说:“生活的细节越分越密,密不可分时,就糊成一片了,按科学术语说,出现了混沌。人在混沌中,也好过粗枝大叶。忽略细节的人是古装戏里的„洒狗血‟——内心什么也没有,却装着有感情的样子,大喊大叫,拼命表演。”细节小事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关注小事,慎重对待小事,你的生活才会有意义。曾主任曾经在开会的时候三令五申地说,每个员工不管是哪个岗位的人,都要注意细节。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是小题大做了,但我觉得这样的强调十分必要。如果小错不断,那大错也即将不远;相反,如果我们每个部门,每个员工不管是在哪个岗位,都能够注重这些小事情,那我们“两网一刊”的品牌建设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要想工作不流于一般的人,应该学会在细节处下功夫,做好每一件小事。其实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要瞻前顾后,反复思量,争取做到无懈可击。细节,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综合素质。尤其是我们这些做新闻工作的人,有时候即使是一个标点,一个字,一个图片或者是链接都有可能让整篇文章失去意义,甚或是起到相反的效果。忽视细节,是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他们不知道细节往往是一个人一生成败的关键,忽视小节会让人失去大机会,忽视小节会让人平庸一辈子。因此欲成大事者要拘于小节,小节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内容。聚集细节,必能升华你的人生。·大家目标趋同、战略趋同、结果不一致,主要原因就在于对于细节与小节的尺度把握,细微处一样体现竞争力。·一个滑落在跑道上的小铁片造成了空难,一个小小的零件不合格造成宇航飞机爆炸,一份电文翻译错误造成一场战役的失败。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往往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也就是细节的魅力。(对方说的对错我们先不纠缠,现在我们是在谈成大事者,而不是如何成大事)·刘备教训阿斗说:”不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 ·子言之:“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君子要注重礼节,对于君子来说,礼节是君子的重要因素,不可视为小节,小节会因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意义)·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做难事要从简单的做起,做大事要认真,注重细节,不和我们矛盾)·列宁:要成就大事,就要从小事坐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因小失大,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人才至上 人品是本--欲成大事要拘小节笔者曾认识一位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专业水平、业务知识都相当不错的人,尽管那时不太时兴用“人才”之类的词来表扬一个人,但该仁兄隔三差五地总会因某一些方面成绩显著而受到领导的表扬。可很遗憾的是,这位仁兄有才却无品,平日里鹤立鸡群般地自我感觉好极了,大家伙看他的确都有几把刷子也就认了,可他却变本加大厉地动不动便叫同事是猪,是粪坑里没有思想的蛆虫。于是很快,在他的周围形成一个默契的圈子,凡是他开口,无论大事小事,一律给软钉子,结果,领导只好给了他一句有才无德的评语让他下岗了事。
第三篇:小节
小节——文章的特别支队
第一节“小节”是什么
在语文教学中,在语文论著中,有的名称是没有明确、统一的概念的,例如“段落”,有的人认为是“意义段”,有的人认为是“自然段”;什么是“自然段”?又有不同的理解,如对于下面的文字,有的人认为是两个自然段,有的人则认为是一个自然段:
(1)大娘从坑角里扯出一块白粗布,说:
“这是我们妞儿纺了半年线赚的,给我做了一条棉裤,下剩的说给她爹做双袜子,现在先给你做了穿上吧。”(孙犁:《山地回忆》)
这种混乱状况不利于交流思想,给教学活动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自然段”的问题,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小节”这个名称。小节,是指起始行开头空两个字位置的文字。试看下面的文字:
(2)苏林教授手持纸条,不知从何处找起,忽然听见对面的楼窗口,有一个孩子有事没事地张口唱着:
“咪——咿——咿——咿——,吗——啊——啊——啊——”仿佛歌唱家在练声似的。苏林教授不禁微笑了:“这准是她的家!”他猜对了,那孩子就是陈伊玲的弟弟。
从孩子嘴里知道:他姐姐是个转业军人,从文工团回来的,到了上海被分配在工厂里担任行政工作。她是个共青团员,又积极又热心,不管厂里也好,里弄也好,有事找陈伊玲准没有错!两三天前,这里因为台风造成电线走火,烧毁了不少房子。陈伊玲协助里弄干部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睡,影响了嗓子。第二天刚好是她复试的日子,她说了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
这就是全部经过。(何为:《第二次考试》)
这些文字算四个小节。小节的判定,是不考虑内容的,如在上面的文字中,从内容看,“咪——„„”紧跟着上文“唱着”,不好分割,但在判定小节时,是不考虑这个情况的。小节也不管文字的多少:上列文字中,“从孩子嘴里知道„„还是去参加考试了”有170余字,是一个小节;“这就是全部经过”,只7个字,也是一个小节。实际上,小节长的有上千字的,而最短的小节只有一个字。
用“起始行开头空两个字位置”这个标志看前面例(1),就能明确它是两个小节。有的起始行开头空两个字位置的,不是文字,而是省略号,这种省略号实际上省略了某些文字,因而也算作小节,例如:
(3)“你这是欺负我看不见。”将军伸手抓住绳子又往前移了过来,“咱俩加起来够七十岁,我就占了三分之二还多,应该靠我这边!”
……(王愿坚:《普通劳动者》)有些引文,虽是另外起行,但起始行开头不止空两个字的位置,那就不能算小节。例如:(4)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例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三部分文字都不算小节,这样,这例只是一个小节,不能算四个小节。
有些文字,也是另外起行,但起始行开头顶格,不空,也不能算小节。例如:(5)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上可以约略知道。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其中的“今晚若有采莲人„„”这部分不算一个小节,它只是上面“于是”开始的这个小节的组成部分。
这样的小节,判断的方法简单易行。用这种方法,在文章中给小节标上序号,一目了然,因而教学中使用起来很方便,也用不着作什么解释;在文章中应用它,也不会引起人们误解。
第二节
小节的性质
不少小节的内容有完整性,例如:
(1)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我听见妈妈在村口焦急地呼喊着我的名字,只是不敢答应。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张洁:《挖荠菜》)
这是一个小节,有两个句群,这两个句群前后承接,共写“我”独自在外,不敢回家。这个意思是写完整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小节都是这样的,许多小节的内容不具备这样的完整性。例如:(2)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嗬!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嘻闹声,响彻了整个的海滩。(峻青:《海滨仲夏夜》)
这例前一小节与后一小节前两句,显然有很紧密的联系,它们本是应该合在一起的,但为了突出“月亮上来了”所表示的时间性,把它独立为一小节。这样,后一小节的内容就有所欠缺了:当头的一句是缺少成分的,只是在不离开上文的情况下,不致使人感到这个欠缺罢了。这种小节内容的欠缺性,使它不能成为一个表意单位。又如:
(3)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 “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
“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鲁迅:《故乡》)这例四个小节,从内容看,哪一小节都不能独立,必得合在一起,才共同表述了宏儿惦念水生的情况。这样看,四个小节应该并在一起;但为了突出问答的内容,分了四个小节。我们从这些例子看到,小节,不一定是要以意思的完整为其始末的,它往往是出于某种特殊需要而形成的。换句话说,小节的形成,往往不受内容完整性的限制,而有其灵活性。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小节的判定,只凭形式标志而不考虑内容的联系是有其内部根据的。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从小节的全体看,它只是一个形式单位,而不是一个意义单位。这一“形式单位”的性质使它有时候只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标点,有时候是个句子或句群,有时候是个节层或段落,有时候还能是篇文章,其中,包括了它是半个句子、半个句群等等情况,总之,它不是哪一级意义单位;从形式上看,这些词语、标点、句子、句群、节层、段落、文章等等都是小节。小节是一个词语的例子如鲁迅先生写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最后一个小节,只有“活该”一词。小节是一个标点符号的例子已在上一节中特地举出例(3)论述过。小节是个句子或句群或节层或段落的例子如:
(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这例前一小节既是一个句子,又是全文中的第一个段落;后一小节既是一个句群,又是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节层。小节是篇文章的例子如毛泽东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全文只是一个小节。小节的这些情况,清楚地表明了它只是一种形式单位,而不是哪种意义单位。
第三节
小节种种
从文章结构的角度看,有些小节是很需要加以注意的。
一、提示小节。有些小节对它下面的若干内容起提示作用,我们把它叫做提示小节。有的提示小节提示一个节层的内容,例如:
(1)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看云识天气》)
这个小节的下面,有三个小节说明这小节中说的两种云的情况,合为一个节层,这是全文第二段的第一节层。这个小节起了提示一个节层内容的作用。
有的提示小节提示一个段落的内容,例如:(2)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梁衡:《晋祠》)这个小节的后面用三个小节分别写“这里的山„„”“这里的树„„”“这里的水„„”,四个小节合为全文的第二个段落。这第一个小节起了提示一个段落内容的作用。
有的提示小节提示了整篇文章的内容,例如:
(3)朋友,你要我告诉你关于那个老人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这是文章开头的一个小节,下面的文字都是谈的“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这个小节就起了提示全文内容的作用。
注意这些提示小节提挈哪些文字,是很有助于我们领会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
二、照应小节。有些小节能照应它前面的有关内容,我们称它为照应小节。有些提示小节往往跟照应小节呼应。照应小节有的是照应了一个节层的内容的,例如:在张洁的《挖荠菜》中,第一段的第一个节层有九个小节,第一小节写“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下面七个小节写“我”小时候的惨痛遭遇,最后的第九小节就是照应小节:
(4)说过了这些,人们也许会理解我为什么对荠菜有着那么特殊的感情。这一小节前一分句照应了二至八小节内容,后一分句照应了开头一小节说的,也就是它照应了整个节层的内容。
照应小节有的是照应一个段落的内容的,例如:毛泽东写的《反对自由主义》,第二段开头的一小节写“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以下用十多个小节写了自由主义的各种表现,最后一小节是:
(5)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
这一小节是既照应了开头小节也照应了整段内容的照应小节。
照应小节还有照应了整篇文章的内容的,例如: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一小节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下面陆续就这问题进行回答,最后一小节是:
(6)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
这一小节既概括地回答了开头小节中提出的问题,又照应了中间部分详细说明的内容,是个照应全文的照应小节。
注意这些照应小节,看它照应了哪些内容,也能帮助我们领会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三、过渡小节。有些小节能起承接上文开拓下文的过渡作用,这种小节我们就称它为过渡小节。过渡小节有用作节层之间的过渡的,例如:杨朔《香山红叶》的第三段有两个节层:第十至十三小节是第一个节层,围绕红叶的“红”写;第十四至十七小节是第二个节层,围绕红叶的“香”写,其中第十四小节是:
(7)我不觉叫道:“哎呀!还香呢。”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阵轻微的药香。
这小节中的“还香呢”就由第一节层的“红”转到了第二节层的“香”,这个小节就是两个节层之间的过渡小节。
有的过渡小节,是用作段落之间的过渡的,例如:鲁光的《中国姑娘》,在写了陈招娣练救球这个段落后,有一个小节:
(8)在女排训练场上,像陈招娣今晚这样的“两走两练”的情景,倒不很多。这是由她那直率、坦然而又带几分愣劲的独特个性所决定的。但练得这样艰苦,甚至比这更艰苦的,大有人在。
下面,文章就写张蓉芳练传球,又组成一个段落。这样,这个小节就成了两个段落之间的过渡小节。
过渡小节的“承上启下”,往往侧重于“启下”,因而它往往从属于上下两部分文字的下面部分,这在上面(7)、(8)两例中可以看出。又如:
(9)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和欢乐。(峻青:《秋色赋》)
这是一个过渡小节,上一段写“绚丽灿烂的秋色”,下一段写“成熟和繁荣”、“愉快和欢乐”,这个小节的第一分句承上,主要目的是引出后面的两个分句,从而启下,因而这个小节归属下面这段。
在上下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小节有时不只一个,例如:(10)我们中国有句农谚:“不行春风,难得秋雨。”
这句话,不只说出了气候上的一条规律,也是人类生活中的一条哲理。谁都知道,眼前这丰硕的收成,并不是凭空得来的,尤其是在那连续几年的严重灾荒之后。(峻青:《秋色赋》)
这两个小节的上一段写“丰硕的收成”,下面要写丰收的原因,同它合成一段,这两个小节共同起了上下段落之间的过渡作用,成为过渡小节,而这过渡小节是两个小节。
注意这些过渡小节,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四、归纳小节。有些小节有归纳它前面若干内容的作用,我们就称它为归纳小节。归纳小节有的归纳一个节层的内容,例如:刘策的《古代建筑艺术的精英——塔》,第二段谈我国古塔的形制,分两个节层,前一节层谈单塔,用四个小节分别从建筑平面、建筑层檐、立面造形、建筑材料四个方面说过以后,最后用一个小节加以归纳:
(11)我国古塔在数量上以千万计,体现了不同的设计构思,有的高耸,有的低平,有的粗壮,有的精巧,有的繁复,有的简洁……,形成了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局面。
这个小节就是一个归纳节层内容的归纳小节。
有的归纳小节是归纳一个段落的内容的,例如:胡绳的《想和做》,第一段有五个小节,第一小节写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第二小节写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第三小节写上述两种人都不值得肯定,第四小节写又想又做才能进步,最后一个小节是:(12)①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②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③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④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这个小节的①句由第一小节归纳出来,②句由第二小节归纳出来,③、④两句由三、四两个小节归纳出来:这个小节就归纳了它上面四个小节的内容,和这四个小节合为一个段落,这个小节就是归纳一个段落内容的归纳小节。
有的归纳小节归纳了全篇的内容,例如:钱学森的《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要说明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有哪些,它们的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第一小节概说现代自然科学纵横联系;第二小节指出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六门,其中最基础的是物理、数学两门;第三至六小节分别说明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四门基础学科的情况和它们跟物理、数学的关系;最后的第七小节是:
(13)①所以,天、地、生、化四门基础学科,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观点看,都可以归结到物理和数学。②根本的基础学科,就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物理,加上作科学技术工具的数学。③数学不只是演算,也包括逻辑的推理。④靠六门基础学科的现代科学技术,也靠物理和数学这两门基础作为支柱。⑤所以,物理和数学也可以称为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基础。⑥当然,说物理和数学是基础,并不是说物理和数学可以代替其他学科,在此之上还有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和化学这些基础学科,以及各种分支学科,如力学等;再在上面是工程技术学科,如工程结构、电力技术、电子技术、农业技术等。⑦这就是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构成。
这一小节的①句承接第三至六小节内容,加以归纳,②、③两句紧接①句说明物理、数学在六门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地位,④、⑤两句接着②、③两句说明物理、数学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基础,⑥句补充说明物理、数学跟其他四门基础学科、跟工程技术学科的关系,这②~⑥句是照应了第二小节内容又联系了第一小节内容的,最后用⑦句加以收束。如此看来,这个小节是归纳了全文内容的归纳小节。
注意这些归纳小节,显然能帮助我们领会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上述提示小节、照应小节、过渡小节、归纳小节四种小节,放在一起看,可以看到,有些照应小节也起归纳上文的作用,而有些归纳小节也有照应上文的作用,但是,这两种小节的作用还是各有侧重之处的:照应小节侧重于“照应”,它前面往往有与它呼应的文字;归纳小节则侧重于“归纳”,它的归纳性强,很明显。还能看到,过渡小节中启下的部分也起提示下文的作用,这一点类似提示小节,但是它这提示是承上而来,是在上下文过渡中的提示,与单起提示作用的提示小节是有明显不同的。
在阅读中注意这几种小节,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在写作中注意安排这几种小节,有助于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较好地表述思想。
第四节
小节的层次
前面说过,小节,就它的整体看,不是篇章系统中的表意单位,只是形式单位,从这个角度说,它不存在内容的层次问题。但是,不少小节的内容有完整性,其中有的是个句群,有的是个节层,有的是个段落,有的是篇文章,这样的小节,当然有了层次问题。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是个句群的小节,它的层次就是句群的层次。句群的层次,前一章中说过了,这里不再谈。是个节层的小节的层次,例如:
(1)①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
说明
灵。▽︱②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③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④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
转折
△ |||⑤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
承接
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⑥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 ||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⑧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⑨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魏巍:《我的老师》)
这是文中第三段的第一个节层,是一个小节。这个小节共有九句,①句是独立于句群之外的,提出“一件小事”,②~⑨句加以说明,它们之间是说明关系,这是整个小节的第一个层次。②~④句写“我跟母亲非常牵挂”父亲,是这个小节的第一个句群;⑤~⑥两句写同学使“我”产生的悲伤,是小节中的第二个句群;⑦~⑨句写老师的亲切援助,是这小节中第三个句群。这三个句群,一、二两个与第三个之间是承接关系,这是小节中的第二个层次。
一、二两个句群之间是转折关系,则是小节中的第三个层次。我们在这例中用的表示层次关系的符号和说明文字,同句群中所用的是一类的,这不致引起混淆,因为这里有表示句群的符号“△”和表示独立存在于句群之外的句子的符号“▽”,能够表明这里的层次关系是一些句群和独立存在于句群之外的句子这些单位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句群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独立成段或者独立成篇的小节的层次关系,可以想见,就如例(1)的情况,不再冗例赘述了。
不是独立成为句群、节层、段落、一篇的小节,其层次须放在句群或节层或段落等篇章的意义单位中考察,试看下面的例子:
(2)我们上了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茫茫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像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我们都忘了看红叶。△红叶就在高头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倒还有意思。可惜叶子伤了水,红得又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有多浓。△
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像枫叶?” 老向导说:“本来不是枫叶嘛。这叫红树。”就指着路边的树,说:“你看看,就是那种树。”△
路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所以我们都没注意。我走过去摘下一片,叶子是圆的,只有叶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杨朔:《香山红叶》)
这四个小节是文中第三段的第一个节层,基本上是写红叶的红。其中有四个句群:第一个写远眺妙景,第二个写高头山坡上的红叶的红色,第三个写红叶生自红树,第四个写路边红叶的红意。从各个小节来看,第二、第三两个小节合为一个句群,要谈层次,是句群内部的层次,小节本身就无需谈层次;第四个小节与句群在形式上重合,它的层次,实质是句群内部的层次,没有别的层次可言。第一个小节是有两个句群的,两个句群之间就有某种关系,但不能因为它们靠得紧密,就先把它们看为同一部分的,须把它们放在整个节层中,同其后两个句群一起考察,看四个句群的层次关系如何。考察的结果,因为后面三个句群都是写红叶,应合在一起,同第一个句群构成并列关系;后面三个句群,一个跟着一个,相互间是承接关系。看,这个不只一个句群的第一小节,是不能孤立地分析它的层次的!
下面再看跟上例有所不同的一个例子:(3)我不觉叫道:“哎呀!还香呢。”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
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 老向导也慢慢说:“真是香呢。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导,早先就没闻见过?”△
这位老向导,我不十分清楚他过去的身世,但是从他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是个久经风霜的人。他的心过去是苦的,怎么能闻到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他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这么大年纪的一个老人,爬起山来不急,也不喘,好像不快,我们却总是落在后边,跟不上,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该是轻松的,还能不闻见红叶香?△
这是紧接在例(2)后的一个节层,其中最后一小节是两个句群,这两个句群关系紧密,是整个节层中紧靠在一起的一部分,就是这样,它还是先跟上面的内容构成层次关系,然后才谈到它内部两个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也就是说,首先要把它放在整个节层中考察它的层次,它的层次仅是整个节层层次的一部分,没有独立存在的地位。
总之,小节的层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小节独立成为句群或节层或段落或整篇文章,它的层次就是句群或节层或段落或整篇文章的层次;一种是小节不是一个句群或一个节层或一个段落或整篇文章,它的层次须放在它所在的句群或节层或段落这类篇章的意义单位中加以考察。在这两种情况中,反映出小节的层次问题,基本上是一些句群和独立于句群之外的句子这些意义单位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五节
小节的作用
小节的作用,有几种情况。
一、许多小节,使文字眉目清楚,层次分明。例如:
(1)物候观察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候、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以避免。(《大自然的语言》)
这两个小节,就内容说,紧密相联,后者举例说明前者“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本来可以合为一小节;现在把它们分为两小节,说明部分与被说明部分分开,显得眉目清楚。又如:
(2)现代书目的种类很多,按著录的范围、内容、方式来说有国家书目、馆藏书目、联合书目、专题文献书目、个人著述书目以及书目的书目等多种形式。
国家书目反映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收藏或出版图书的情况。如《全国总书目》按收录我国各出版社出版的新华书店公开发行的图书,《全国新书目》每月出版一本,及时向读者报道全国最新出版的图书。
馆藏书目反映一个图书馆藏书的情况,如《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陈宏天:《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这部分文字一共七个小节,这里省略四个小节。开头一小节总的提出了书目“有国家书目、馆藏书目、联合书目、专题文献书目、个人著述书目以及书目的书目等多种形式”,下面分六个小节逐一加以说明。这样的小节,使这部分文字显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二、不少小节,反映时间的间隔、地点的转移、人事的变换等有较大的跨度。反映时间间隔得较长的,如:
(3)我们先邀老向导到一家乡村小馆里吃饭。几盘野味,半杯麦酒,老人家的话来了,慢言慢语说:“香山这地方也没别的好处,就是高,一进山门,门坎跟玉泉山顶一样平。地势一高,气也清爽,人才爱来。春天人来踏青,夏天来消夏,到秋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着问:“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
老向导说:“还不是正时候。南面一带向阳,也该先有红的了。”(杨朔:《香山红叶》)
这例中,两个人说了三部分话:先是老向导说,后是一位同游的朋友问,最后是老向导答。这三部分话为什么不放在一块?要分,为什么不分列三处?因为那位同游的朋友是打断了老向导的话,“急着问”,所以问话紧接在老向导的话的后面;而老向导说话的特点是“慢言慢语”,他的回答与朋友的问话之间相隔时间较前者为长,所以另起一小节。由此可见,小节有反映其间间隔时间较句子间间隔时间为长的作用。
反映地点明显转移的小节如:
(4)从美术陈列馆走出,折向东走,走不好远便要从国民政府门前经过。国府也是坐北向南的,从门口望进去,相当深远,但比起别的机关来,倒反而觉得没有那种宫殿式的外表。门前也有一对石狮子,形体太小,并不威武,虽然有点近代化的写实味,也并不敢恭维为艺术品,能够没有,应该不会是一种缺陷。
从国府门前经过再往东走,要踱过一段铁路,铁路就在国府的墙下,起初觉得似乎有损宁静,但从另一方面想了一下,真的能够这样更和市井生活接近,似乎也好。
再横过铁路和一条横街之后,走不好远,同在左侧的街道上有一条侧巷,那便是梅园新村的所在处了。(郭沫若:《梅园新村之行》)
这里的三个小节,第一小节写国府门前,第二小节写一段铁路,第三小节写梅园新村:一个小节写一个地方,由此及彼,地点转移了,小节也另起头。
反映人事变换的小节如:
(5)一个股骨折断的伤员,经白大夫检查,必须做离断手术。可是这伤员受伤的时候流血太多,已经到了严重的贫血状态。要是不立即做手术,这伤员很快就会死亡;要是做手术而不输血,那也还是难免死亡。
“要输血。”白大夫翘着胡子的嘴角上浮起微笑,快活地说,“我是O型,万能输血者,我可以输。准备手术吧。”
军区卫生部叶部长考虑到他五十多岁的年龄和疲弱的身体,劝他说:“还是另外找一个人输吧。”(周而复:《截肢和输血》)
这例中三个小节,第一小节写需要输血,第二小节写白大夫要献血,第三小节写叶部长劝阻白大夫献血:其间相邻小节的人事都不同,内容的跨度比较大。
三、常有一些小节,突出、强调某一部分内容。例如:
(6)公路上,你可以看到汽车在行驶;田地里,你可以看到拖拉机在奔跑;工厂里,你可以看到机器在转动;天空中,你可以看到飞机在飞翔;到江边或海边,你可以看到轮船、军舰在航行。但是,你可曾想到它们都需要一种共同的东西?没有这种东西,汽车不能开了,拖拉机不能动了,机器不能转了,飞机不能飞了,轮船、军舰也不能航行了。
这种东西就是石油。(《石油的用途》)
这是文中开头的两个小节。文章题为《石油的用途》,首先要提出“石油”来。怎样提出?第一小节一百五十多字只是引子,第二小节不足十字才是“正文”。这个“正文”本来可以紧接引子,答案紧承问题,但为了突出它,便另起一小节。再如:
(7)在几千公里的铁路上,在几百公里的公路上,我从车窗望出去,我的眼睛在到处寻觅——
森林!(秦似:《幼林》)
第二小节“森林”本是第一小节最后一个分句中的成分,完全可以紧跟在第一小节后面;但为了突出它,把它另作一小节。又如:(8)在几千公里的铁路两旁,在几百公里的公路两旁,我的眼睛在全神贯注地寻求着——幼林!
充满了生气和希望的幼林!(秦似:《幼林》)
第二小节只是解释了第一小节末尾的“幼林”,完全可以紧跟在第一小节后面;但为突出“充满了生气和希望”这一递进了的意思,把它另作一小节。
顺带说一下:例(6)~(8),尤其是(7)、(8)两例,使我们明显地看到,小节能划清自然段与意义段的界限。从意义看,(6)~(8)三例都应作为一个部分;而现在,各例都分两个部分。这种情况,说它是一段吧,它不一定是文中的一个意义段,这个“一段”是什么意思?不好说;说它是两段吧,它意义上又不好分为两段,要么说它是自然段,而自然段的确定,有的人又兼顾意义,如把另起一行的直接引语归到上面一段。这样,“段”的含义就相当混乱了。怎么办?用“小节”来解决这个矛盾:“小节”是只管形式不必管意义的;按照前面“小节”的定义来判断,上述三例各有两小节。而说到“段”、“段落”,就是指意义段。这样,读者就不再怀疑“段”是自然段还是意义段了。
四、小节的多寡往往反映题材特点。有的文章,小节短而多;有的文章,却是长而少,这往往与文章题材有关。如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是“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写在鲁迅逝世后的几天里,感情沉重而压抑,与这情况相应的,文字疏散,小节密集,全文2600字左右,有27个小节,平均每小节不足100字。小节的短而多,反映了内容的零碎与感情的压抑。与这相反的,是著名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因是胜利捷报,反映我军一往无前,势如破竹,所以全文近600字是一气呵成的,不分小节。另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个别小节较长,多数小节简短,都是反映了内容的特点的,试看其中3~5三个小节:
(9)3.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足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3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他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苦历,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全文实有1000多字,第三小节就有300多字,而其它700多字,分属19个小节,平均每小节只有三十几字,不少小节只是一个不长的句子。为什么小节长短如此悬殊?因为第三小节写的是闻先生锲而不舍,攻读古籍的情形,文字一气呵成,正适应这个内容特点;而其他小节,在叙述中多有评议,要突出一些意思,于是独立起来,小节就短而多了。如第四小节,为突出闻先生攻读古籍的硕果,脱离第三小节,独立成一小节;第五小节对第三、四两小节内容加以评议,又独立成一小节:小节的短而多,正是反映内容特点的需要。
除了上述四种情况,所有小节都兼任计数单位:在分析文章时,为便于说明哪一部分,对文章中的小节从头至尾编上序号,这样,小节就成了计数单位。至于小节在文章结构中的一些特殊作用,因其他部分另有论述,这里不说了。
第六节
小节的地位 小节,不少人把它叫做“段落”,有的人又认为这“段落”是文章组织结构中的一种单位,这是种模糊的认识,它不能统一解释所有小节的情况,举个简单的例子来看:
(1)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四十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梁衡:《晋祠》)
这里三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了晋祠的地理位置和特征,第二小节指出晋祠美在山、树、水,第三小节说明晋祠的山美。从内容看,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可以处于并列地位,这样的小节可以作为文章组织结构中的一种单位。但是,第三小节的情况不同了,它的内容是从属于第二小节的,不好同第一、二两个小节处于并列地位了,这样,小节就不能作为一种同一层次上的单位了。联系前面有关部分的论述,我们就知道,小节的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的,而有普遍性。有的小节和上文或下文合起来成为一个句子或一个句群,它哪能独立成为表意的文章结构系统中的一个单位呢?实际情况是,小节只具形式意义,当它这种形式进入文章时,它是以另外的身份充当文章结构系统中的角色的,试看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中的一些小节:
(2)1.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
3.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看看书,说杭州人又叫这塔作“保叔塔”,其实应该写作“保俶塔”,是钱王的儿子造的。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4.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
9.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10.活该。
这里摘取了原文的五个小节。这些小节在原文中,第一小节是第一个段落,第三小节是第二段中的第二个节层,第四小节是第三段中的一个句子,第九小节是第四段中的一个句群,第十小节的基本部分只是一个词,加上语调后也是个句子,属第四段。一篇文章,就是由这些句子、句群、节层、段落等有层次地组成的,而不好笼而统之地说是小节组成的。由此可见,小节实在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以句子或句群或节层或段落或句子、句群、节层、段落的成分等身份参与文章的组织结构的。以小节的形式充当句子或句群或节层或段落等角色,这就是小节在文章中的地位。它不是文章中哪个层次上的单位,而好像一种特派部队,被赋予“小节”这种特殊形式,派出担当各种大小不同的职务,大至独立成为整篇文章,小的只是一个字或一个标点符号。我们把这种特派部队叫做“特别支队”,这就是本章标题的由来。
第四篇:党史小节
长征精神
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当4支红色大军在70年前的那个十月胜利会师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红色战士,不仅谱就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而且铸就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
这,就是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无论是吃不上饭的放牛娃,还是胸怀报国志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年近花甲的老同志,还是柔弱刚强的女战士,都被凝聚到了这支红色队伍里,都被这种精神所感召、所激励。正因如此,湘江血战中的红军将士在成片成片的战友倒下后,又如同潮水般补充上去。正因如此,雪山草地中被饥饿和疲惫逼至生理极限的人们沿着战友的遗体形成的路标顽强前行,最终走出死的沼泽,迎来生的希望。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从跟随红二方面军进行部分长征的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到千里迢迢来陕北记录长征的美国记者斯诺,从80年代重走长征路的索尔兹伯里到今天仍在这条路上跋涉的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各种初衷而开始关注长征的外国人在走近这段历史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正因如此,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第五篇:见习小节
个 人 小 结
2011年7月15日我告别了学生时代,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学生时代好像是刚刚惊醒的梦,而梦醒过后的我,告诉自己必须清醒地明白新的一切,迎接新的起点,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首先开始为期一个礼拜的厂级培训,包括企业文化、海工发展形势及基础知识、船舶修理改装基础知识、厂规厂纪、还有最重要的安全基础知识。之后我就被分到船体车间进行为期六个月的班组见习。首先我来到了海工基地,装焊三工段的工段长张师傅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带我们去了码头,给我们介绍了快要交付的决心2号海上风车安装船,干得热火朝天的世界最先进首座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工作平台“SEVAN650”,世界首座八角形半潜式钻井生产储油平台,还有世界首艘带有自航能力自升式海洋工作平台“SUPER M2”等等。看着这些世界“第一”,顿时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师傅还告诉我们,还有很多项目还没有开始,比如凯旋、腾达等。这些都等着我们去做,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公司做出自己的贡献,体现我们自身的价值。接下来的张师傅给我们分配了师傅,进行师徒帮带,我的师傅是装配带班周师傅。师傅负责的是“SEVAN650”项目,每天七点半我就跟着他到船上进行交底,然后师傅安排每个人当天的任务。在这期间,我做过监护,帮师傅开过动火单,扛过皮带,打扫过卫生。虽然有点累但是看到工人师傅们在三四十度的舱室里干活,一会身上就全湿透了,就觉得自己是有多幸福。在闲暇之余,主管们会跟我们聊聊,告诉我们现在需要学习什么,要多看多问,看到一个设备要知道它是什么,有什么用途。他们还教了我很多知识,比如钻井用的套管、立管、还有钻杆以及泥浆等的各自用途,这些都是我以前不曾学到的。
时间过得很快,三个月过去了,我们继续在二工段进行班组实习。这次我们首先进行实操方面的培训,掌握生产现场的各种操作技能。我们被安排在考试组进行培训,三位师傅先向我们介绍了割刀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我们进行实操训练。刚开始练习割刀,不知道怎么调节火焰的大小,不是熄火就是割不断钢板,后来师傅慢慢的给我们讲解,告诉我们原因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很快我就基本掌握了割刀,能顺利地割断钢板,给钢板开破口,烊焊缝马脚等。接下来我开始学习CO2气体保护焊,师傅说CO2焊效率高,焊接质量好,在现在的造船业中广泛使用。介绍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我就开始慢慢练习,一开始烧1G,后来慢慢能烧3G了,恰巧车间里面马上要组织ABS焊工考试,我也报名参加了。在接下来的几天我拼命练习,手上,脸上都被烫伤了,可是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坚持。后来终于考过了,师傅笑着对我说,好样的,现在你也可以去车间烧焊了。听了这席话,内心充实了很多,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于是我对自己说要再接再厉,勇往直前。告别了考试组,我们来到车间进行实习,这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生产现场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以及现场的安全。在车间我亲眼目睹了分段是怎样造起来的,在建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处理。有时我还会跟在质检师傅后面了解如何带领船东船检报检,在这过程中我知道了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是多么的有必要。在这其中我也认识到了,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改进完善。就拿前天刚刚被船东拒绝验收的N390-T18A,N390-T20B这两根大的工字钢,由于图纸上的钢板尺寸是50mm的,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材料就用的55mm的板材代替,让船东拒绝验收最主要的原因是腹板表面很多麻坑,而且已经生锈了。这主要是因为钢材的预处理没有到位造成的。还有就是钢材的浪费,我们可以采取更好的工艺流程来避免。比如车间在造的N407-LW01D和N407-LW01C分段,N407-LW01C分段的胎架采用的角钢搭建,以后在新加了圆钢做搁墩,而N407-LW01D则采用的更为简单实用的八根圆钢做为胎架以后在改为搁墩,这不但大大节约了材料更加节约了人工。这些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正如现在推行的KPS,要从现场找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做到精益求精。
在刚到来的2012年,在深刻认识自我的同时,规划2012年的目标,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努力让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为南通中远船务作为更多的贡献。
最后衷心感谢公司这半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感谢部门主任,调度,工段长以及工段师傅们的悉心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