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岩谈《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教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00:1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崔岩谈《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教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崔岩谈《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教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第一篇:崔岩谈《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教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崔岩谈《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集团化办学必将成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常态

随着《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的出台,多元主体组建职教集团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探索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将是今后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必将成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常态。

一、集团化办学是推动高职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跨行业、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适应这种需求变化的“大职教观”已成为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本质正是将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用人单位等各方资源整合,形成资源优势,通过搭建平台、资源共享、多元合作、协同育人、协同发展、协同创新的合作途径,形成多方利益共同体,促使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和利益链的有效融合,实现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组织、办学方式与行业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契合。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作为陕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目前,已与国内外600多家企业开展了“协同育人、人才互助、协同发展”的全方位深度战略合作,有力促进了高职教育的优质资源共享。

二、集团化办学是激发高职教育办学活力的有效途径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兼顾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各方利益,使教育、科研、培训、社会服务、生产紧密结合,在企业内按照教学要求设置教学机构、共建实训车间和开发专业岗位;在院内对接生产需求引入企业资源、引进企业文化、共育技术技能人才、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产品试制基地;使“实训室—车间、教师—师傅、学生—学徒、实习—生产、作品—产品”有效融通。同时,集团化办学强化院校合作、贯通培养,促进了人才成长“立交桥”建设;开展跨区域服务,促进了区域间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增强了办学开放力度。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陕西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出一条“校企一体、产教并举、中高衔接、区域联动”的办学模式,形成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多赢格局。

三、集团化办学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

集团化办学不仅成为今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也将承担起引领区域、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任。因此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中行业企业的作用,深化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合力共建专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集团成员单位在生产技术、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专业人才、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良好条件以及自身在区域行业内的优势地位与影响力,积极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为职业教育提供实训基地、实习岗位、兼职教师、课程素材等不可或缺的优质教学资源,真正形成教育资源的动态流动和共享。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世界500强—欧姆龙(中国)公司通过校企“双主体”育人,实现了校企资源优势互补、成果互利共赢,创新形成的“校企七联动”人才共育模式,成为校企合作的典范。

四、集团化办学是拓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渠道的重要载体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上升通道目前还尚未打通,通过集团化办学,可以拓宽适合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借助职教集团中的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国际高等教育机构等,为集团成员学校学生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提供多机会,为学生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为集团成员教师以及企业员工进行应用技术能力培训提供机会,为职业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开放衔接提供重要载体,为学生和企业员工在职场和校园流动顶岗兼职提供便利。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平台开展集团化办学,实施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高本对接、举办国家级中职师资培训、开设企业“订单”培养等,有效拓宽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渠道,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集团化办学是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战略支撑

立足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存在价值和发展动力。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关键,取决于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产业链的“对接”程度。通过集团化办学,聚集多方资源,构建起“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的命运共同体,通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发展对接、校企协同创新科技成果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行业企业发展战略选择与政府区域发展动向对接,形成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了校企合作从低端到高端的突破,提升了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目前,陕西已建立各类职业教育集团25个,职教集团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股新动力,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一大批陕西高职院校,已成为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乃至欧姆龙、三星、亿滋等国际知名企业在华最大、最稳定的一线人才输送地。

集团化办学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与挑战。实践证明,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有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优质资源共享、激发办学活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因此,集团化办学必将成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常态。

(责任编辑:冯少岩)

第二篇:教育部要求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教育部要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新华网海口2月27日电(记者郑玮娜)记者从正在海口召开的2009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教育部要求全国各地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校企合作、区域合作、城乡合作和校际合作。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办学模式。即以城带乡、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行业为主、城乡联合的“河南模式”,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等。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强化校企合作,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形成以专业为纽带、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职教集团;强化城乡合作,发挥优质职业教育辐射作用,形成城乡一体的职教网络;强化区域合作,带动中西部职业教育发展。

为此,教育部要求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机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适应集团化办学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将集团化办学的开展情况纳入职业教育工作目标管理,作为衡量一个地区、部门或学校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

第三篇: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9] 号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现就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

1.近年来,不少地方和职业院校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推动职业院校资源整合、重组和共享,以专业、行业为纽带,以骨干示范职业院校为核心,以相关职业院校为成员,联合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它相关组织组建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深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加强区域合作和城乡合作,实现学校、企业、行业和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践表明,集团化办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是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是符合中国国情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有效 途径;是促进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和办学质量提高、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必然选择。

2. 认真研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推进集团化办学的紧迫性。总体上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还处在探索阶段,覆盖面比较有限,好的经验尚未得到推广;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和模式缺乏足够的活力;公办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需要进一步扩大;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协调与监督有待加强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加快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步伐,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积极探索有效的办学模式和实现方式

3. 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积极推进、注重效益的原则,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和院校类别界限,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重组和共享,积极组建各类职业教育集团。各级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骨干示范性职业院校要逐步牵头组建或参加有关的职业教育集团,并努力在集团化办学中发挥骨干支撑、示范引领和中心辐射作用;县级职教中心和农村职业学校要逐步加入有关的职业教育集团,与其他成员共同发展。其他有条件的职业院校都要加强与行业、企业和其它院校的联系,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办学。

4. 要正确处理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几个重大关系。一是校企合作关系。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突出行业特 色,形成以专业、行业为纽带,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型集团。二是城乡合作关系。把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结合起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三是区域合作关系。通过组建跨区域的职业教育集团,带动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和协调。四是中、高职合作关系。明确中高职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科学定位,既注重衔接,又注重区别,在集团内实行统一领导、分层办学、分层管理,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健康发展。

5. 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有效模式。近年来,各地在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办学模式。即,以城带乡、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行业为主、城乡联合的“河南模式”,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等。各地要研究借鉴这些地方的做法和经验,加快形成符合当地实际、富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步推广中等职业学校“一年学基础知识、一年学职业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经验;在农村地区逐步推行学生“一年在县级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城市骨干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做法。全力推进突出行业特色、以骨干示范职业院校为核心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三、加强建设,深化改革,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生机与活力

6.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机制。各职业教育集团从合作办学的实际和需要出发,以签订协议或备忘等方式明确职业教育集团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形成成员之间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稳定合作办学关系。以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等方式成立目标明确、机构精简和运行高效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组织,合理设置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决策、监督、执行、协商、调解等工作机制。完善组织章程、工作程序和各项管理制度。

7.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各职业教育集团要根据成员各自的优势、特点和分工,合理配置人、财、物和信息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可以是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人才、培训在职员工、提供实习学生、参与生产服务,企业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训条件;可以是学校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鼓励企业在学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鼓励学校在企业设立教室和实训基地。鼓励行业企业依托产业举办职业院校,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鼓励学校依托专业举办企业产业,以专业教学促进产业发展。鼓励学校之间在专业设置、课程资源、实训条件等方面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开放共享。

8. 适应集团化办学需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政府统筹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找准利益的共同点,构建和实施学校、企业、行业等各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巩固和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设置专业、更新课程、选取教材,突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推进基本教学 制度改革,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方面的改革。

四、提供政策支持,完善管理办法,为集团化办学提供条件和制度保障

9. 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鼓励和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和措施。加快转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职业教育的方式,扩大职业院校开展集团化办学的自主权,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开展与行业、企业和其它院校的多样化合作;引导和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鼓励其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人、财、物和信息等各方面的资源。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督促和支持企业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落实国家规定的教育税收优惠政策,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等。

10. 加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措施,规范办学行为。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重大变更或撤销须经教育行政部门或有关行业部门审核同意。职业教育集团的办学行为必须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得以职业教育集团的名义从事任何违法违规活动。集团成员必须遵守章程,团结诚信,友好合作。

五、加强领导,大胆实践,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的健康持续开展

1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精心筹划、加快推进。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统筹、协调、督导和管理。将集团化办学的开展情况纳入职业教育工作目标管理,作为衡量一个地区、部门或学校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定期检查评估,对于做出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或奖励。在教育改革、经费投入、师资培训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对职业教育集团给予更多支持,各级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项目向集团化办学成效突出的地区和单位适当倾斜。

12. 各地要开展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在若干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打破常规、先试先行,积极探索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思路、新措施和新方法。鼓励有关方面开展集团化办学的人员培训、经验交流与合作洽谈等活动;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加快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方式,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九年二月 日

第四篇: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9]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现就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

1.近年来,不少地方和职业院校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推动职业院校资源整合、重组和共享,以专业、行业为纽带,以骨干示范职业院校为核心,以相关职业院校为成员,联合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它相关组织组建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深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加强区域合作和城乡合作,实现学校、企业、行业和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践表明,集团化办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是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是符合中国国情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有效途径;是促进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和办学质量提高、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必然选择。

2. 认真研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推进集团化办学的紧迫性。总体上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还处在探索阶段,覆盖面比较有限,好的经验尚未得到推广;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和模式缺乏足够的活力;公办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需要进一步扩大;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协调与监督有待加强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加快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步伐,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积极探索有效的办学模式和实现方式

3. 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积极推进、注重效益的原则,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和院校类别界限,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重组和共享,积极组建各类职业教育集团。各级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骨干示范性职业院校要逐步牵头组建或参加有关的职业教育集团,并努力在集团化办学中发挥骨干支撑、示范引领和中心辐射作用;县级职教中心和农村职业学校要逐步加入有关的职业教育集团,与其他成员共同发展。其他有条件的职业院校都要加强与行业、企业和其它院校的联系,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办学。

4. 要正确处理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几个重大关系。一是校企合作关系。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突出行业特色,形成以专业、行业为纽带,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型集团。二是城乡合作关系。把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结合起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三是区域合作关系。通过组建跨区域的职业教育集团,带动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和协调。四是中、高职合作关系。明确中高职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科学定位,既注重衔接,又注重区别,在集团内实行统一领导、分层办学、分层管理,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健康发展。

5. 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有效模式。近年来,各地在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办学模式。即,以城带乡、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行业为主、城乡联合的“河南模式”,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等。各地要研究借鉴这些地方的做法和经验,加快形成符合当地实际、富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步推广中等职业学校“一年学基础知识、一年学职业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经验;在农村地区逐步推行学生“一年在县级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城市骨干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做法。全力推进突出行业特色、以骨干示范职业院校为核心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三、加强建设,深化改革,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生机与活力

6.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机制。各职业教育集团从合作办学的实际和需要出发,以签订协议或备忘等方式明确职业教育集团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形成成员之间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稳定合作办学关系。以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等方式成立目标明确、机构精简和运行高效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组织,合理设置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决策、监督、执行、协商、调解等工作机制。完善组织章程、工作程序和各项管理制度。

7.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各职业教育集团要根据成员各自的优势、特点和分工,合理配置人、财、物和信息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可以是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人才、培训在职员工、提供实习学生、参与生产服务,企业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训条件;可以是学校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鼓励企业在学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鼓励学校在企业设立教室和实训基地。鼓励行业企业依托产业举办职业院校,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鼓励学校依托专业举办企业产业,以专业教学促进产业发展。鼓励学校之间在专业设置、课程资源、实训条件等方面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开放共享。

8. 适应集团化办学需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政府统筹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找准利益的共同点,构建和实施学校、企业、行业等各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巩固和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设置专业、更新课程、选取教材,突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推进基本教学制度改革,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方面的改革。

四、提供政策支持,完善管理办法,为集团化办学提供条件和制度保障

9. 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鼓励和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和措施。加快转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职业教育的方式,扩大职业院校开展集团化办学的自主权,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开展与行业、企业和其它院校的多样化合作;引导和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鼓励其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人、财、物和信息等各方面的资源。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督促和支持企业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落实国家规定的教育税收优惠政策,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等。

10. 加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措施,规范办学行为。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重大变更或撤销须经教育行政部门或有关行业部门审核同意。职业教育集团的办学行为必须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得以职业教育集团的名义从事任何违法违规活动。集团成员必须遵守章程,团结诚信,友好合作。

五、加强领导,大胆实践,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的健康持续开展

1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精心筹划、加快推进。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统筹、协调、督导和管理。将集团化办学的开展情况纳入职业教育工作目标管理,作为衡量一个地区、部门或学校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定期检查评估,对于做出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或奖励。在教育改革、经费投入、师资培训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对职业教育集团给予更多支持,各级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项目向集团化办学成效突出的地区和单位适当倾斜。

12. 各地要开展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在若干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打破常规、先试先行,积极探索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思路、新措施和新方法。鼓励有关方面开展集团化办学的人员培训、经验交流与合作洽谈等活动;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加快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方式,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九年二月日

第五篇: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中高职教育贯通研究

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中高职教育贯通研究

作者:沈怡,董大奎出处:职业技术教育2011(7):28-31发布时间:2011-9-1

42010年上海市进行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试点招生,参加此项试点的有三所高等职业院校和四所中等职业学校,涉及护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应用电子技术四个专业,计划招生480名。这意味着一批初中毕业学生经过中等学校入学考试后将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完成中职和高职直接贯通的教育。此项改革举措的内涵是什么?与过去进行的中高职教育贯通相比有何新的特点和创新?笔者参与了此项改革过程的研究,在此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为了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各地相继成立了职业教育集团,联合大型企业集团、行业协会和相关中高职院校,形成以行业为背景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此条件下,就中高职教育及其培养目标、教学团队、实习实训、招生就业、产学结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融合,并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就业指导委员会等在集团内部实施教学改革,重点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旨在实现集团内中高职教育的一体化。

十年前,上海市曾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试行过“3+3”贯通教育,由两所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一一配对,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后直接升入高职院校[1]。客观地分析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实施中高职教育贯通的得失发现,由于那时高等教育资源比较缺乏,能形成一种机制,帮助中职学生有机会继续深造,学生和家长是欢迎的。其主要的问题是进行贯通的两所学校均自成体系,相互独立,缺少行业背景的支持,注重知识上的贯通,中、高职教育之间衔接的有效性难以保证。现在,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并且在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背景下,如何进行中高职教育之间科学、有效的衔接是现实问题,也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二、中高职教育贯通改革特点

如果说十年前进行中高职教育贯通试点,其改革的重点是帮助中职学生能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解决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2],那么在今天,进行中高职教育贯通,情况和条件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改革的内容、要求、目标也完全不同。

(一)思想理念更新

此次中高职教育贯通改革试点是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进行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已有很大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定位目标更加清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程度日趋提高。此次改革试点无论是中高职院校、用人单位、职教集团还是学生和家长,都赋予改革试点新的理解和认识,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使改革实现了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需要的一致性,从招生录取情况来看,中高职教育贯通办学模式对优秀学生具有吸引力,招生的四个专业入学分数线均高于普通高中分数线。

(二)政策措施稳妥

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和资源等方面都给予了更具实质性的支持,在正式试点之前组织相关院校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改革指向明确,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并出台政策保障措施。如改革试点明确是由中职校和高职校共同招生,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贯通;缩短了学习年限,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特别是经过一年课程学习后,对每个学生进行甄别,对那些不适合继续学习或本人不愿意继续学习的学生,可以转入中职学校其他相近专业学习。这些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求,对那些为今后谋求一份立业成才掌握专业技能的学生而言,是一条成才之路,同时对学生的职业素养长期养成、职业能力的早期培养以及专业技术的稳定提高都十分有利。

(三)职教集团支撑

中高职教育贯通改革是在职业教育集团一体化办学背景下进行的,统一招生的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能够有效地在集团内部进行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特别是师资的利用,以及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优化,既保持知识学习的连贯性,又强调职业能力培养的连续性。课程设置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大胆改革创新,重点解决如何突破仅仅从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进行衔接的传统,树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中高职教育贯通的新理念,即利用工作任务对学生应掌握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由低至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循序渐进,一体化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科学进行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四)专业选择得当

确定进行中高职教育贯通试点的护理、应用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四个专业,是基于对目前上海市高技能人才需求广泛深入调研,并经过职业教育集团统筹规划而确定的,均具有强烈的行业背景支持,具有职业技术含量高、专业技能要求高、职业岗位需求量大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专业的技术内涵不断提升,使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实际要求,而高职院校又没有充足时间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基础性、系统性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在这类专业实施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贯通更加必要和重要。

三、改革核心问题与培养方案设计

(一)中高职教育贯通改革核心

与之前曾试点的“3+3”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相比,现行试点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其改革核心是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并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

职业能力不仅指具体岗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宽泛。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科技的进步以及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从业者需要具备多种技能,以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职业能力能够使从业者适应岗位或者工作的转换,高效率地进入角色。简言之,职业能力就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总和[3]。职业能力强调知识的应用性,而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不仅能够反映职业教育人才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人才的层次表现,更是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每个中高职教育贯通专业都应根据核心工作岗位及相关工作岗位进行岗位描述,然后根据岗位描述总结职业能力要求及素质,接下来对职业能力按照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进行分解。在整个五年或六年的教学过程中,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和培养。

(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中高职教育贯通的成功,除了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集团化办学条件的支持外,还必须设计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而其中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方案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与课程的对应关系,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科学合理安排,形成脉络鲜明、清晰的课程结构,以真正有利于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设计好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中高职教育贯通课程体系是其成功的保障。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设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把中职教育相关专业与高职教育相关专业的各类课程,按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真正打造成以集团化办学为依托,准确把握学生未成年与已成年的不同年龄段和身心特征及学习特点,以通用能力、专项能力和拓展能力为板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如中高职教育贯通试点五年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以下简称“汽车专业”)的课程,按照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分为三大类,而必修课又分为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本素质课两大板块,限选课分为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和职业能力拓展课两大类。每一个板块均由相应的课程组成,这些课程都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此为例,可以总结出一些特点。

突出专业课程,确保能力培养。在“汽车专业培养方案中突出专业课程的设置,在5294学时的总课时中,文化基础课占1520学时,为总课时的28.7%;包括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学期考核等内容的课程为11.0%;其余均为专业课程及专业实践课程,占总课程学时的60.3%。整个课程设置的重点是专业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用能力和竞争力。

加强实践课程,体现职教特色。在培养方案中明显地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将实验、实习、实训教育教学贯穿于整个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如在“汽车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包括实训、汽车驾驶、生产实习、技能鉴定等)加上B型课①中的实践部分和其他课程类型中的实践部分,占整个总学时的一半。尤其实践教学的安排重视不同环节的衔接,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重视人文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在强调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同样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在“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中,包含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判断能力的德育与两课;提高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课程;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销售心理学、口语交际等课程。

关注选修课程,发展学生专长。选修课程的作用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其相应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使其成为具有丰富创造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在“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中,既有专业拓展类的汽车金融、二手车交易等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也安排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任选课程;还有一些专业复合性的课程如电子商务等。这些任选课共28门,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按照自己兴趣选择课程的平台。

四、保障措施

(一)确立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

按照职业教育人才观,中高职教育贯通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确立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是保证改革目标顺利实现的首要条件。在学校层面,切实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一体化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在教师层面,无论中职或高职教师都必须转变观念,一体化考虑人才培养,着力加强教师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职业素养,承担起试点改革的重任;在学生层面,将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贯穿整个中高职教育贯通过程,要求学生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主动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不低于50%,且必须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和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建立起“全真化”情景的校内外实验实训体系,学生以学员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优化实践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做中学、学中做,职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三)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优势

职教集团化办学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把行业、企业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营造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4]。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重要保证,职教集团化办学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校企合作范围更广,合作时间更长,合作程度更深,合作内容更丰富。集团化办学的纵向发展,不仅要求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延伸,而且为实现中高职教育贯通提供条件和保障,如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与实训以及进入工作现场的机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提升教学团队的素质

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所必需的前提和条件,是实施中高职教育贯通对教学团队“双师”素质的必然要求。在职教集团内部的中职教师和高职教师可能教授同样的课程,可以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按照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整体要求,共同参与一体化中高职教育贯通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等,综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

(五)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形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以课程为载体,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形式,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根据中高职教育贯通的特点,必须在教学中处理好“学”与“习”的关系,使其完全适应“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教学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遵循职业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改革的重点是要求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愿望有机统一起来,将学生的“学”与“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只有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大奎,李卫芬,涂明.中高职贯通方案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2(2):41-42.[2]严雪怡.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J].职业技术教育,2000(10):11-13.[3]胡建波,汤伶俐.职业能力的内涵与要素分析[J].职教论坛,2008(2下):25-27.[4]陈嵩,鲍贤俊,吴国伟,陈美刚.上海交通高职集团化办学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25-27.

下载崔岩谈《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教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崔岩谈《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教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