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格化管理目的、意义、方式、思想、问题
有关“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的问题解答
1.什么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网格化管理,即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组团式服务,即根据网格划分,按照对等方式整合公共服务资源,组织服务团队,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就是依托信息网格技术建成的一套比较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政府通过这一系统,为辖区内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的效率。
2.为什么要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当前,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在大建设、大发展的同时,把握群众需求的多样性、群众利益的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通过提供有力的公共服务,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是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网格化管理、组团
式服务”是我镇坚持科学发展、完善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个具体实践,是坚持和谐发展、促进社会持续稳定的一个制度创新,是改善民生、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是固本强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个重要机制。
3.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目的何在?
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把此项工作与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我镇经济大发展结合起来;与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与整合各方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结合起来。通过这项工作,努力在基层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服务机制。
4.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为目的,以镇党政领导、机关党员干部、村(居)两委成员、居民组长、党员、社区积极分子、楼栋长、联络员、信息员、辖区民警等为主体,以属地化、社会化、信息化为前提,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体系,真正实现党组织核心作用更加突出,行政管理更加有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更加和谐的工作目标,为全面推进桔洲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5.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总体目标是什么?
每个村(居)划分成若干网格,并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配置相应的服务团队,组建社区党建网络、居民自治网络、计生服务网络、城市管理网络、社区服务网络、治安防控网络六大网络,将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分解下去,发挥机关干部、村(居)两委成员、党员、楼栋长、积极分子、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实时采集网格内家家户户和所在单位的情况,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经常化,从而达到强化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目的。
6.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
合理划分责任网格,建立镇、社区、网格三级体系。“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本环节是网格的划分。依据地理分布和常住人口统计,合理确定责任网格,将辖区分为若干网格。网格划分总的原则是“全面覆盖,界线明确,不留空白,不交叉重叠”,要求网格的划分有利于组团服务,包干责任,上门调查和面对面服务。
调查摸清民情民意,建立起统筹兼顾、全面覆盖的管理服务体系。“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核心是做好群众的各项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采集、监督、反馈、督办系统,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渠道畅通、反馈及时,节约、集约管理成本,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合理配备组团人员,建立起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好的管理服务团队。“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重中之重是组建好服务团队。网格团队要因地制宜,原则上每支团队由镇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和辅助人员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走访,收集和处理居民所反映的问题和意见。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起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的网格信息管理平台。网格信息管理平台要以镇为单位,建立集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状况、住房、就业、计生、党建、教育等信息资料于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便于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准确归类汇总,有条件的还要向村(居)和辖区内单位延伸。要注重信息的日常维护和更新,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特别要注重录入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使管理服务更加人性化。
7.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如何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服务?
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服务是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工作的关键。
(1)主题化服务。在开展经常性联系走访的同时,可以由镇结合文明创建工作、人口普查工作等实际需要,每月确定联系和服务主题,使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在联系过程中“去有目的,来有问题,后有反馈”,变被动联系为主动服务,使联系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个性化服务。网格管理服务团队要正确处理全面联系和重点联系关系,对网格内的特困群体和弱势群体等对象,落实专人结对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要把解决普遍性问题和个性化问题结合起来。
(3)全方位服务。要拓宽联系和服务的渠道,及时向服务对象发放联系卡,告知便捷通畅的联系方式,使联系对象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与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取得联系,寻求帮助。8.如何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要处理好眼前推进与长期坚持的关系,把下基层联系服务群众这项工作纳入干部的目标考核内容,纳入每个干部的工作流程,并切实关心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进一步完善激励各级干部下基层的工作机制。
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的互动机制,建立健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让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各村(居)要针对不同特点,既掌握共性发展规律,又坚持个性化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好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推广,以点带面,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9.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应坚持哪几项原则,抓好哪几大环节?
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要坚持以下五项原则:即全面建设、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和不断创新。重点要抓好六大环节:一要抓管理主体,提高工作效能,切实加强对网格管理的认识,积极探索创新工作举措和办法。二要抓管理服务,突出工作重点,在联系群众、服务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推动发展上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三要抓工作力量整合,优化组团人员,做好群众工作。四要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信息采集、监督、反馈机制,提高镇掌握信息的敏感度。五要抓平台建设,开发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六要抓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
10.怎样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中进一步规范联系服务方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网格管理服务团队要突出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定期进行集中性走访。集中性走访要带着主题,既体现服务,更有管理、教育、宣传的内容,通过与群众的广泛交流,密切关系,增进感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群众的素质。沟通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对长期不在家的居民,可以通过电话等形式保持沟通。要把集中性走访和经常性走访结合起来,在保证集中性走访的基础上,对重点对象规定“几个必访”。要把一周走访情况和解决群众诉求以周记的形式反映在信息管理系统的电子民情日记上。
11.如何加强培训教育,提升网格工作队伍素质?
教育培训是提高网格团组队伍素质的有力举措,镇分管领导和专业部门要提高对开展这项工作的认识,要对组团人员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各类业务知识等进行经常性教育和培训,提高团组成员把握全局、服务群众、处理基层复杂矛盾的能力和水平;要对社区负责人和信息管理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提高基层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对服务对象的教育培训,通过群众做群众的工作。12.如何健全网格化工作中的社情民意分析制度?
社区、镇都要建立定期的社情民意分析制度,及时发现各类不稳定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化解。网格组成员之
间采取灵活的方式经常性地沟通,建立完善社区一个月一次、镇两个月一次的网格化管理民情分析会,交流工作情况,分析社情民意,研究解决共性的或需要由本级层面集体研究解决的问题。镇网格办编制每月一期的群众诉求情况分析。各级民情分析会要形成书面记录,并录入到信息平台中。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信息通报会、民情恳谈会,向群众通报信息,与群众互动交流。
13.如何拓展网格化管理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在组织体系、基层队伍和工作机制上的优势,以属地管理为主,在外来人口集中的社区建立专门的外来人口网格,以镇、社区干部为核心,外来人口中的积极分子等为辅助力量,成立管理服务团队;把散居的外来人口按照居住地直接划入所在网格进行管理。建立外来人口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把外来人口普遍纳入网格化体系,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14.如何从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着手,提高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信息管理系统是“网格化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支撑。要做好基础数据的维护、更新、保密工作,及时导入各
部门已经掌握的居民信息,及时录入走访中了解到的变更情况,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和保密性。在互联网上建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网页,面向群众收集诉求,接受监督。15.为何说“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了基层执政的工作方式从粗放向精细转变?
随着群众生产生活的自主性增强,对组织的依赖程度减弱,同时基层群众的需求又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这就要求基层工作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网格管理理念,细分责任网格,以家庭为单位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做到走村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同时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末端,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的针对性。
16.为何说“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了基层执政的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转变?
基层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的职能正面临着重大转变,既要履行管理职能,更要强化服务功能。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求党员干部下移工作重心,把管理作为基础,把服务作为关键,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到位的服务推动管理的加强,既是理念的变换,也是流程的再造。它使基层工作逐步
形成了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工作格局,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基层工作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17.为何说“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了基层执政的工作资源从条条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
长期以来,作为最基层的村和社区拥有的工作资源有限,条上的资源没有很好在块上集聚,特别是没有在最基层实现有机整合。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通过管理服务团队将各方面资源整合到基层,实现了基层组织单体作战到上下协同作战的转变、单一依靠党政内部力量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党的组织优势,提高了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
18.为何说“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基层执政的工作决策从以经验为主向民主科学转变?
基层决策中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在决策中充分尊重和考虑各方利益,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以往的决策虽然也强调听取民意,但往往存在民意表达不充分、不全面,掌握信息不广泛、不完整的问题,导致一些决策存在缺陷,执行受阻。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经常面对面听取意见,并引进信息管理技术,使工作决策建立在广泛的民意民
智基础上,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19.“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如何实现了基层执政的工作格局从相对封闭向更为开放转变?
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党在基层执政格局的开放性。从各部门工作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把各部门的工作都整合到党建、居民自治、城市管理、计生、治安等“六大网络”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和实践,在为中心任务服务中实现了自身工作的全面发展。从基层党建看,党建工作的参与主体从基层党员扩大到积极分子和骨干,党建工作的对象从组织内部转向基层群众,党建工作的重心向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转变。从基层工作手段看,通过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提高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
第二篇:网格化管理目的、意义、方式、思想、问题
一、当前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社区共建意识不够强烈。目前,社区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政府用行政力量推进阶段,社区居民和社区驻区单位参与意识较薄弱。一方面,在广大居民群众中,除了部分对社区依赖性较强的弱势群体外,相当一部分居民认为社区建设的好坏与自己并无关系,尤其是一些有工作单位的居民,对于自己所在的单位有着高度的依附性,而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弱。另一方面,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社区对辖区单位缺乏制约,辖区单位对于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只是应付,不能自觉地融入社区共驻共建中去。
(二)社区职能定位不够明晰。现有的社区居委会职能不够清晰,难以发挥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实际上处于被街道办事处领导的地位,从事大量本来应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事务性工作。据我们了解,目前社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各职能部门工作进社区日益增加,却没有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下派工作人员和拨付工作经费,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区的工作负担,使社区干部整天忙于完成任务指标,应付各种检查,忽视了公共事务的自治和民主管理,社区干部普遍感到工作负荷重、压力大。
(三)社区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各社区目前开展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主要依托于政府职能部门如民政低保、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内容为主,在引导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团体等各类民间组织发挥作用方面有待加强。另外,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在居民大量需要的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等方面的服务还很欠缺,社区文化建设、青少年教育等服务还没有深入开展,社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吸引力。
(四)是新建住宅小区开发商不能积极与所在社区居委会联系,及时衔接好各项服务工作开展,预留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居民活动场所等公益服务设施。小区建成居民入住后,也不及时和所在社区统一联系,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与所在社区居委会联络,配合社区居委会在小区开展的各项活动。
有关“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的问题解答
1.什么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 网格化管理,即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组团式服务,即根据网格划分,按照对等方式整合公共服务资源,组织服务团队,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就是依托信息网格技术建成的一套比较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政府通过这一系统,为辖区内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的效率。
2.为什么要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 当前,我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在大建设、大发展的同时,把握群众需求的多样性、群众利益的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通过提供有力的公共服务,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是街道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我街道坚持科学发展、完善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个具体实践,是坚持和谐发展、促进社会持续稳定的一个制度创新,是改善民生、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是固本强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个重要机制。3.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目的何在?
??? 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把此项工作与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我街经济大发展结合起来;与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与整合各方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结合起来。通过这项工作,努力在基层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服务机制。
4.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为目的,以街道党政领导、机关党员干部、社区(村)两委成员、居民组长、党员、社区积极分子、楼栋长、联络员、信息员、辖区民警等为主体,以属地化、社会化、信息化为前提,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体系,真正实现党组织核心作用更加突出,行政管理更加有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更加和谐的工作目标,为全面推进桔洲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5.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总体目标是什么?
??? 每个社区(村)划分成若干网格,并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配置相应的服务团队,组建社区党建网络、居民自治网络、计生服务网络、城市管理网络、社区服务网络、治安防控网络六大网络,将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分解下去,发挥机关干部、社区(村)两委成员、党员、楼栋长、积极分子、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实时采集网格内家家户户和所在单位的情况,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经常化,从而达到强化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目的。6.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
??? 合理划分责任网格,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体系。“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本环节是网格的划分。依据地理分布和常住人口统计,合理确定责任网格,将辖区分为若干网格。网格划分总的原则是“全面覆盖,界线明确,不留空白,不交叉重叠”,要求网格的划分有利于组团服务,包干责任,上门调查和面对面服务。
??? 调查摸清民情民意,建立起统筹兼顾、全面覆盖的管理服务体系。“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核心是做好群众的各项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采集、监督、反馈、督办系统,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渠道畅通、反馈及时,节约、集约管理成本,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合理配备组团人员,建立起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好的管理服务团队。“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重中之重是组建好服务团队。网格团队要因地制宜,原则上每支团队由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和辅助人员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走访,收集和处理居民所反映的问题和意见。
???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起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的网格信息管理平台。网格信息管理平台要以街道为单位,建立集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状况、住房、就业、计生、党建、教育等信息资料于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便于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准确归类汇总,有条件的还要向社区(村)和辖区内单位延伸。要注重信息的日常维护和更新,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特别要注重录入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使管理服务更加人性化。7.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如何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服务?
??? 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服务是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工作的关键。
???(1)主题化服务。在开展经常性联系走访的同时,可以由街道结合文明创建工作、人口普查工作等实际需要,每月确定联系和服务主题,使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在联系过程中“去有目的,来有问题,后有反馈”,变被动联系为主动服务,使联系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个性化服务。网格管理服务团队要正确处理全面联系和重点联系关系,对网格内的特困群体和弱势群体等对象,落实专人结对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要把解决普遍性问题和个性化问题结合起来。
???(3)全方位服务。要拓宽联系和服务的渠道,及时向服务对象发放联系卡,告知便捷通畅的联系方式,使联系对象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与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取得联系,寻求帮助。
8.如何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 要处理好眼前推进与长期坚持的关系,把下基层联系服务群众这项工作纳入干部的目标考核内容,纳入每个干部的工作流程,并切实关心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进一步完善激励各级干部下基层的工作机制。
??? 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的互动机制,建立健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让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各社区(村)要针对不同特点,既掌握共性发展规律,又坚持个性化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好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推广,以点带面,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9.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应坚持哪几项原则,抓好哪几大环节?
??? 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要坚持以下五项原则:即全面建设、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和不断创新。重点要抓好六大环节:一要抓管理主体,提高工作效能,切实加强对网格管理的认识,积极探索创新工作举措和办法。二要抓管理服务,突出工作重点,在联系群众、服务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推动发展上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三要抓工作力量整合,优化组团人员,做好群众工作。四要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信息采集、监督、反馈机制,提高街道掌握信息的敏感度。五要抓平台建设,开发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六要抓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
10.怎样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中进一步规范联系服务方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 网格管理服务团队要突出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定期进行集中性走访。集中性走访要带着主题,既体现服务,更有管理、教育、宣传的内容,通过与群众的广泛交流,密切关系,增进感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群众的素质。沟通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对长期不在家的居民,可以通过电话等形式保持沟通。要把集中性走访和经常性走访结合起来,在保证集中性走访的基础上,对重点对象规定“几个必访”。要把一周走访情况和解决群众诉求以周记的形式反映在信息管理系统的电子民情日记上。
11.如何加强培训教育,提升网格工作队伍素质? ??? 教育培训是提高网格团组队伍素质的有力举措,街道分管领导和专业部门要提高对开展这项工作的认识,要对组团人员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各类业务知识等进行经常性教育和培训,提高团组成员把握全局、服务群众、处理基层复杂矛盾的能力和水平;要对社区负责人和信息管理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提高基层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对服务对象的教育培训,通过群众做群众的工作。12.如何健全网格化工作中的社情民意分析制度?
??? 社区、街道都要建立定期的社情民意分析制度,及时发现各类不稳定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化解。网格组成员之间采取灵活的方式经常性地沟通,建立完善社区一个月一次、街道两个月一次的网格化管理民情分析会,交流工作情况,分析社情民意,研究解决共性的或需要由本级层面集体研究解决的问题。街道网格办编制每月一期的群众诉求情况分析。各级民情分析会要形成书面记录,并录入到信息平台中。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信息通报会、民情恳谈会,向群众通报信息,与群众互动交流。
13.如何拓展网格化管理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 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在组织体系、基层队伍和工作机制上的优势,以属地管理为主,在外来人口集中的社区建立专门的外来人口网格,以街道、社区干部为核心,外来人口中的积极分子等为辅助力量,成立管理服务团队;把散居的外来人口按照居住地直接划入所在网格进行管理。建立外来人口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把外来人口普遍纳入网格化体系,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14.如何从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着手,提高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 信息管理系统是“网格化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支撑。要做好基础数据的维护、更新、保密工作,及时导入各部门已经掌握的居民信息,及时录入走访中了解到的变更情况,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和保密性。在互联网上建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网页,面向群众收集诉求,接受监督。
15.为何说“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了基层执政的工作方式从粗放向精细转变?
??? 随着群众生产生活的自主性增强,对组织的依赖程度减弱,同时基层群众的需求又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这就要求基层工作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网格管理理念,细分责任网格,以家庭为单位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做到走村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同时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末端,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的针对性。
16.为何说“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了基层执政的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转变?
??? 基层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的职能正面临着重大转变,既要履行管理职能,更要强化服务功能。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求党员干部下移工作重心,把管理作为基础,把服务作为关键,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到位的服务推动管理的加强,既是理念的变换,也是流程的再造。它使基层工作逐步形成了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工作格局,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基层工作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17.为何说“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了基层执政的工作资源从条条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
??? 长期以来,作为最基层的村和社区拥有的工作资源有限,条上的资源没有很好在块上集聚,特别是没有在最基层实现有机整合。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通过管理服务团队将各方面资源整合到基层,实现了基层组织单体作战到上下协同作战的转变、单一依靠党政内部力量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党的组织优势,提高了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
18.为何说“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基层执政的工作决策从以经验为主向民主科学转变?
??? 基层决策中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在决策中充分尊重和考虑各方利益,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以往的决策虽然也强调听取民意,但往往存在民意表达不充分、不全面,掌握信息不广泛、不完整的问题,导致一些决策存在缺陷,执行受阻。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经常面对面听取意见,并引进信息管理技术,使工作决策建立在广泛的民意民智基础上,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19.“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如何实现了基层执政的工作格局从相对封闭向更为开放转变?
??? 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党在基层执政格局的开放性。从各部门工作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把各部门的工作都整合到党建、居民自治、城市管理、计生、治安等“六大网络”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和实践,在为中心任务服务中实现了自身工作的全面发展。从基层党建看,党建工作的参与主体从基层党员扩大到积极分子和骨干,党建工作的对象从组织内部转向基层群众,党建工作的重心向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转变。从基层工作手段看,通过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提高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
第三篇:网格化管理意义
第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使群众工作的信息传导机制得到有效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传导机制,容易滋长官僚作风,影响对基层群众的服务质量。“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突出强调“面对面”,这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又一大核心机理,要求党员干部下移工作重心,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村服务”,变“下面一根针为上面一张网”,变信息传导“上对下”为“下对上”,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这既是理念的变换,也是流程的再造。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即时服务,使党与群众的感情进一步加深,“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
第三,“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使基层党员干部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得到有效提升。参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党员、干部经常深入群众走访联系、了解民情、采集信息,提高了代表群众的能力和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了基层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主体意识,党员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同时,通过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两级各种形式的民情研判和处理机制的建立,拓宽了党委政府听取民意、集中民智、解决问题、形成共识的渠道,为决策部署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促进了基层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这无疑为开辟人民民主的实现路径,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提供了有效渠道。
第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使传统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得到有效结合。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我们把党的群众工作优势与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结合起来,建立综合性、集成式、共享性的信息管理系统,群众诉求通过短信、电话或走访收集后输入信息系统,系统立即自动受理,并在系统内根据内容分类和流转程序传递给全市各级、各职能部门,由相关单位负责限时办理,做到了一口受理、一网协同、实时监控、双向考核。从而使各级各部门为群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留有印记,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不仅提升了办事效率和质量,而且便于监督,防止了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第五,“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使基层组织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管理服务团队,以乡镇(街道)、社区(村)两级干部和广大党员为基本力量,动员了民警、教师、医生等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基层妇女、青年、老年人等群众中的优秀分子,以团队成员专业构成的多元化应对群众需求的多样化。同时,这项工作统筹市、县(区)机关工作力量,将所有面向基层群众的面上工作资源和条上工作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实现了条块结合
第四篇: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意义及其主要做法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意义及其主要做法
【字体:大 中 小】
2013-10-22 09:39
【视力保护:■ ■ ■ ■ ■ ■ ■ 】
时昱
社区网格化管理主要是指把原有的社区按照一定原则进行划分,从而在一个社区内形成多个“网格”,在“网格”内组建服务团队,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对社区事务主动介入、快速反应、高效处理的一种社区治理模式。2013年4月,我县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广德县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县办〔2013〕28号),为全县社区(村)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工作也成为我县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和主要抓手。
社区网格化管理最早起源于上海市在抗击“非典”时所应用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后来经过不断总结完善,在2003年正式提出了“网格化管理”的概念。经过近些年来的不断实践,社区网格化管理已经发展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模式之一。社区网格化管理将社区管理纳入到更具体的空间地域范畴中,在空间维度上对管理进行划分和整合,是社区管理理论在方法论意义上的拓展和创新。“网格化”也是一种配置体制和协作机制,是组织创新,其实质是资源的有机整合。它在不改变现行管理体制、不增加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管理、监督等环节,把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上来,要求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工作上去,是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有效载体。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科学、合理划分网格。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第一步,是对社区在区域位置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化,从而形成基层治理“网格”,这是一个把社区化整为零的过程。我县按照“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责任明确”的原则,以300户左右、约1000人为标准设置单位网格。从全国实践情况看,这一网格设置规模大体属于中等偏上标准。我县在实际操作中,要充分考虑“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不必拘泥于“300户左右”。
二是组建网格服务团队。在社区层面成立“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本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在网格层面成立“服务团队”,包括网格长、联络员,还包括本网格内热心公共事业的党员、干部、教师、医生、警察、科技人员、义工等,他们共同构成每个网格的“服务团队”。
三是第一时间掌握社区民意。熟悉网格内各方面情况,第一时间掌握社区民意,是网格服务团队、特别是网格长的基础性工作。网格服务团队的最大优势是“从群众中来”,并且大部分是非官员身份或者是以“非官员身份”参与社区服务的,从而在与社区居民交流沟通时具有天然优势,有利于其与广大居民保持血肉联系,确保信息畅通。
四是快速、高效处理问题。网格服务团队在其网格内属于“全能型”组织,网格长对网格内各项事务“全权负责”。网格服务团队对居民的衣食住行等各项事务都要主动介入、快速反应、高效处理。理想状态是实现全部事务网格内消化处理。
五是实施信息化管理。在社区层面,建立统一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各社区网格作为子系统,设立终端,实现社区日常事务在网格内网络化办理。这一网络信息平台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发布、群体交流讨论等功能。
六是深化社区自治。社区自治,是指不需要外部力量的强制性干预,社区各种利益相关者习惯于通过民主协商来合作处理社区公共事务,并使社区进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过程。社区自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过程,势必要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业主委员会、社区物业、社区非政府组织、社区居民、社区业主等组织和人群参与其中,这个过程也就成为社区各利益相关者充分表达个人或群体利益诉求、共同治理社区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不断深化社区自治的过程。
第五篇:网格化管理
强化街路网格化管理考评力度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化机制建设 ——锦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建立城市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是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以行政管理的长期效益为评判指标,由城市综合执法部门通过发挥行政管理各要素及各环节的综合作用,最终实现行政管理效率最大化的一种工作机制。市综合执法局在城市管理中率先在市管64条12米宽以上街路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实现了街路管理的无缝链接。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市的市容市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队伍经受住了锻炼,执法理念和执法素质明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亲眼目睹和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整治成果。
一、划分街路管理等级,确保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认真搞好街路网格化管理组网。综合执法局依据《锦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赋予的职能:主要负责城区12米宽以上街路第一排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与建筑物、构筑物相连接的其他设施的市容监察。综合执法局按赋予的职能要求,将古塔、凌河两区以实地勘察和图上作业的方式,划出四个网格化管理区域,分别由四个网管支队进行区域管理;将四个区域分成12个网片,由各支队(每个支队3个大队)的12个网管大队分别实施网格管理;再将12个网片(每个大队至少两个以上单元网格小组)分成25快,由单元网格小组(3—5人)实施网格管理。通过网格化分,使市管街路实现了区、片、快的组网,从而使市管街路形成了闭合式的无缝链接。组网后,将网格化管理工作以图表的方式,向社会及新闻媒体进行了公示。全体入网人员按照“五定”要求,即:定人员、定路段、定标准、定责任、定奖惩的方式,参与到网格化管理当中,在管理区域内形成了一张横到边、纵到底的覆盖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街路管理上的盲区和空白点。
二是搞好街路等级划分。将市管街路划分为一、二级街路。一级街路60条,二级街路4条,制定了街路网格化管理标准,一级街路要实现“八无”,即无店外经营、无店外洗修车、无店外堆放、无固定摊点、无自发马路市场、无违章建设、无各类悬挂物、无影响市容的玻璃字画。二级街路要实现“四无”,即无自发马路市场、无违章建设、无长期店外经营、无擅自悬挂标语条幅。
二是建立网格化管理检查考核平台。综合执法局将城市管理的监督、检查、考评职能剥离出去,专门成立了网格化管理考评处,使城市管理检查考评工作形成一个“轴心”,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责任更加明确,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工作闭合的环节,达到了发现问题—收集问题—问题处理—问题反馈—问题结案等一整套的工作流程,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
二、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考评机制
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检查考核平台,在街路网管检查考评中赋予其拥有职务晋升、评先选优、一票否决的权力,其主要目的就是把网格化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把建立一整套的管理、检查、评比、奖惩等多项制度纳入到长期的管理日程上来。
1、严格制定考评规范。从2006年到现在,我们根据城管执法的特点和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局党委相继制定了《街路网格化管理考评细则》、《街路网格化管理标准》、《街路网格化管理百分制竞赛扣分标准》、《关于开展街路网格化管理评比竞赛活动的通知》、《关于城市管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这些规章制度对管理者的工作程序、任务、责任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量化,使之做到抓什么、该怎么抓有具体标准要求,有明确责任目标。因而从制度上对街路网格化管理实行全面定位,为使网格化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奠定了基础。
2、严格按规范考评和奖惩。“没有规章天天盼、有了规章不照办”是过去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为杜绝这一现象,我们制定考评规范后,严格按考评规范操作,该奖则奖,该罚则罚,不搞变通,不打折扣。相继开展了季度先进网管小组、季度网管先进个人、网管先进大队、网管先进个人的评比,从而调动了全体网管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
3、切实对考评做到客观公正。奖惩考评规定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真正激发管理者的工作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评方式能不能客观公正、公开、透明。为此,除局网管考评处考评外,各支队也建立了检查考评组织,两级检查组织在检查中采取明查与暗查相结合,巡查与督查相结合,月评与季考相结合,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等办法,公开所有考评细节,每半月评分一次,以《巡查通报》的方式向网管支队通报,年终汇出总分,整个过程不搞暗箱操作,使大家对自己分管工作的优劣一目了然。通过这种考评,形成了争先创优、比着干、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4、依托网管平台达到管理效益最大化。一是充分发挥单元网格小组的执法作用。制定了责、权、力相统一的工作职责,街路网格管理采取了点面兼治,守住一点,管住一片。在网格区内的难点、重点地段设防,定点管理,以点治面,使街路管理得到了全面提升;二是动静结合,加强治理。针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流动性、反复性问题,各网格单元把日常管理与突击整治结合起来,工作上采取弹性工作制,保证在任何时间段只要市容出现问题都有人及时进行有效处理;三是加强巡查,严格监控。对发现的问题要果断处理,不留死角,一天不查,街路就乱,一周不查,可能成片,一月不查,可能成灾。各网格单元小组保证了每天坚持普查与重点查相结合。
三、超前思维,高标准规范,高效率工作
1、超前的决策思维是从根本上落实街路网格化管理的前提。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我市建设成为“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滨海锦州、海岸锦州”的战略目标,综合执法局党委一班人审时度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着眼于服从服务全市经济建设的大局,立足我市城市管理的实际,在城市管理中提出了“强化管理、夯实基础、关注民生、创新机制、科学发展”的工作目标,继续改革和深化街路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打破多年来形成的城市管理模式,从管理的形式、方法及内容上改变了吃大锅饭,责、权、利不统一,队伍管理理念滞后的问题,使全局人员的思想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2、高标准规划是着眼于未来城市发展的大城管格局。
实行街路网格化管理从制度上解决了街路管理的“五定”问题,从管理的范围上实现了辖区内的全面覆盖,构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管理网络,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管理上的盲区,并通过完善检查、考评等配套措施,实现了管理效能与奖金挂钩,强化和激发了全体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走出了整治—反弹—整治的怪圈与模式。
3、高效率满负荷工作是实现城管人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在城市管理中不论是日常的网格化管理还是重点部位、重点路段、错时管理以及迎“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市容整治大干一百天”“禁止在城区焚烧冥纸冥币”等大型清理整治活动,全局人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所取得的成绩是历史性的,综合执法局这种忘我的工作作风,扎实的进取精神,表明的是一种态度,承担的是一种责任,需要的是一种勇气,它表明了综合执法局敢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并借助监督力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表明了自我加压的责任,表明了言必行、行必果的决心。是一种科学决策的艺术,是眼睛向下的作风,是承担责任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