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
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
整改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和实施国家海洋督察制度的重要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海洋督察方案》,2017年8月23日至9月22日,国家海洋督察第四组对我省开展了围填海专项督察和例行督察工作,于2018年1月16日向省政府反馈了督察情况。根据国家海洋督察专项督察反馈意见书要求,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实施“四严四治七建立”(严格“四项管理”、实施“四项整治”、探索建立“七项长效机制”)为抓手,精准发力、立行立改、标本兼治,全力以赴抓好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切实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以抓好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生态管海、依法治海,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到“十三五”末,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的38%;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37.45%;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75.27%;近岸海域水质达到或优于二类水质标准的面积比例达81%以上。海洋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海洋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协调,海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二)确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坚持问题导向,对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5个方面14类主要问题66项整改任务,制定问题整改措施清单,细化整改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单位、整改目标、整改时限、整改措施。推进分类整改,对短期内能解决的、确需一段时间解决的、需要通过完善机制体制解决的问题,分别提出整改措施,一类一类问题整改,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实行台账式管理,挂账督办、跟踪问效,落实到位一个、对账销号一个,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强化部门与部门、省里与地方的协调联动,及时研究解决整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运用好国家海洋督察成果,认真总结,举一反三,不断完善管海治海制度建设,探索建 立、健全海岸带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大陆自然岸线总体保有率管控及考核制度、围填海管控及产业建设项目用海投资强度和效用指标制度、海域采砂用海管理制度、海岸带生态整治修复制度、海岸带环境及海洋灾害监测监视制度和海岸带监督管理执法联合联动机制,进一步巩固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肩负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1.贯彻中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管海治海制度要求,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陆海统筹、节约利用的原则,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海洋生态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海洋资源环境监管,实施海洋生态环境整治,加大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建设碧海蓝天、洁净沙滩的美丽海洋。切实履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深入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战略,贯彻实施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修订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实行严格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认真落实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加快推进海域海岛资源环境整治修复,提升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
2.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地方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范 畴,确保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到实处。切实履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把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责任落实到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抓好督察意见整改落实,全面加 强海域和海岛资源监管、海洋生态保护和行政执法等海洋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3.认真做好省级海洋督察工作。按照《海洋督察工作管理规定》及国家海洋局的部署,对全省海域使用管理、海岛开发保护、海洋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海洋执法等行政管理事项开展督察,重点督察各级各有关单位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解决资源环境突出问题以及落实主体责任情况。坚持问题导向,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问题,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海洋管理和执法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
(二)严格“四项管理”,全面提升海域海岛资源环境保护力度
1.严格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认真组织实施海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牢牢守住我省海洋生态安全的底线,对红线区内各类海洋开发活动实施禁止或合理限制。严格落实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职责,督促沿海各级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层层分解落实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目标任务,加强本地区海 洋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的监督检查和执法,严肃查处违反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破坏红线区生态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生态保护红线,确因国家、省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需要进行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批,确保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性质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退化、管理要求不降低。
2.严格围填海管理。严格落实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设区市海洋功能区划不符合省级功能区划的,一律停止执行。落实《围填海管控办法》,禁止在重点海湾、海洋自然保护区、重点河口区域、重要滨海湿地等海域实施围填海。全面加强和规范围填海项目审批管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有关规定审批围填海项目用海,严禁越权审批、拆分审批。加强围填海项目海域使用监管,严格落实海洋生态保护措施,加强环境跟踪监测和执法检查,最大程度减少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执行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规定,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海域使用金减免政策,依法依规征收海域使用金。
3.严格海洋保护区管理。加强对各类各级海洋保护区的规范化管理,督促沿海政府及保护区主管部门建立或完善现有海洋保护区相应的管理机构,完善保护区可持续的财政支持渠道,加强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保护区管护设施、界标、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 高保护区的管护能力。严格海洋保护区调整管理,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防止开发建设活动对保护区产生不利影响。依法清理取缔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内占滩经营设施;依法查处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的非法占用海域行为;加强长乐国家级海洋公园内的漳港三营澳三级渔港扩建工程的管理,减轻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依法查处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未批先建码头和实验基地等违法违规用海用岛行为。
4.严格海洋执法监管。认真开展海域岸线、海岛巡查和海洋工程监管工作,注重高科技设备的运用,构建海陆空立体化巡查、监管体系,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各类海洋行政违法行为。继续组织开展“海盾”“碧海”“无居民海岛”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围填海行为、违法违规开发无居民海岛行为和违法采砂用海行为。强化落实案件会审、督查制度,纠正执法的不规范情形,确保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行为。各级政府要组织研究破解群众性、群体性违法占用海域海岛等执法难点,并将其纳入“两违”综合治理。
(三)实施“四项整治”,切实增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
1.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整治工程。全面排查入海排污口、其他入海排口以及入海河流的数量,建立完善的入海排水口 清单;完善主要入海河流断面水质监测,掌握主要入海河流的水质变化情况;按照工业企业、污水海洋处置工程及水产养殖、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入海河流及排洪泄洪口、畜禽水产养殖、工业集聚区等不同类别,完成非法以及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源整改,并对有关入海排污口加以规范。省河长办要督促指导各级完善“河长制”,落实各级河(段)长、河道专管员工作职责,强化入海排洪泄洪沟(渠)以及入海河流的管理,加强流域综合整治,提升入海水流水质。沿海“六市一区”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陆源入海污染物管控,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功能区划要求,规范设置入海排污口。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日常巡查,减少陆源污染排放,确保到2020年纳入《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入海河流达到水质目标要求。
2.实施海域海岛整治修复工程。积极实施“蓝色海湾”整治工程、“南红北柳”湿地修复工程和“生态岛礁”工程。在水质污染严重的海湾及滨海湿地,实施水质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在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海湾及滨海湿地,开展生境改善及生物多样性恢复;在滨海红树林等植物生存受损区域,开展植被厚植与恢复;在滨海地貌受损、海岸灾害频发的区域,开展岸线保护与生态修复;在毗邻城市海湾实施整治工程,改善滨海人居环境。督促沿海各级加快推进现有正在实施的海域、海岛整治修复工程,严格按项目批复的建 设计划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项目调度、确保工程进度,规范完善项目建设资金和台账资料管理。
3.实施海砂盗采整治工程。加强海域的巡查监管,做好各类违法采砂用海的防控工作;尤其要加强海砂禁采区、海洋生态敏感区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值守,提高对违法采砂用海行为的发现率和执法效率。经常性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在海砂开采多发海域保持高压的打击态势。各级政府要组织海洋、海警、海事、国土等涉及海砂监管的部门,打击海砂开采、运输、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存在的违法行为,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组织相关部门加强研究,推动海砂开采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
4.实施海漂垃圾整治工程。坚持陆海统筹、源头治理原则,加强对海漂垃圾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部署。统筹考虑海域环境卫生与陆域环境卫生工作,陆域垃圾基本实现垃圾不入河、不出界、不下海,海上船舶、水上作业、滨海旅游、渔业生产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做到集中收集,岸上处置。督促指导沿海市县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海漂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村(或用海单位)收集、镇中转、县处置的日常清理运行机制。落实属地负责机制,强化部门协作机制,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实行考核考评机制,达到源头治理海漂垃圾污染的目标。
(四)探索建立“七项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1.探索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省人民政府及沿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的海岸带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将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抓好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协调和解决海岸带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由同级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2.推动出台大陆自然岸线总体保有率管控及考核制度。确定沿海各设区市自然岸线保有率目标任务,并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我省自然岸线保有率高于国家要求。省人民政府及沿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监测自然岸线保护情 况,每年开展一次自然岸线保有率统计,并向社会公布统计结果。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划定自然岸线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自然岸线保护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和景观,不得改变自然岸线保护范围内的自然岸线属性。
3.制定围填海管控及产业建设项目用海的投资强度和效用指标制度。根据国家确定的我省围海填海适宜区域和总量控制目标,以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国防安全要求,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的基础上,确定我省围海填 海总量控制目标,制定我省产业建设项目用海的投资强度和效用指标,严格控制围海填海项目和规模,严格控制沿岸平推、截弯取直、连岛工程等方式围海填海,严格控制海湾内围海填海,严格控制单体项目围海填海面积和占用岸线长度,严禁项目用海越权审批和拆分审批。
4.进一步完善海砂开采监督管理制度。按照有关加快海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和海域使用“放管服”要求,修订《福建省海域采砂临时用海管理办法》,进一步理清国土资源、海洋渔业、环保、经信、住建、交通运输、林业、水利、海事等部门和机构对海砂开采和利用的监管职责,推进海砂开采用海市场化配置。
5.推进实施海岸带生态整治修复制度。制定海岸带生态修复年度计划,落实财政预算资金,组织对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海滩污染等生态严重破坏或者功能退化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海岸生态廊道建设及海漂垃圾治理等。建立海岸带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项目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对滨海沙滩的整治修复养护,加强对公共沙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监督管理。
6.建立全省统一的海岸带环境及海洋灾害监测监视制度。省海洋渔业厅会同环保厅构建全省统一的海岸带环境及海洋灾害监测监视系统,加强海岸带环境、海水上溯、土壤盐渍化及海洋灾害监测预报。省海洋渔业厅依据国家有关标 准和规范,定期组织对海岸带范围内的海洋环境、海洋生态进行监测、调查与评价,并按照规定发布相关公报或者专项通报。沿海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加强监视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在线自动监测能力,对海岸带范围内的规划建设、污染物排放、沙滩使用、土地利用、湿地、船舶等进行动态监视监测。
7.推动形成海岸带监督管理执法联合联动机制。省海洋渔业、国土、环保、住建、交通运输、林业、水利、海事等单位共同建立海岸带执法联合联动机制,制定海岸带年度执法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和督促各项执法工作的开展,要适时开展围海填海现场巡查,及时掌握各级围海填海项目情况。沿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海岸带执法联合联动机制,沿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海岸带基层管理队伍建设并指导村(居)民委员会配合做好海岸带管理工作。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整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更加坚定地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协调推动省直有关部门和沿海“六市一区”落实整改任务,加强跟踪督办,及时汇总梳理上报整改进展情况。沿海“六市一区”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精准发力、立行立改,确保件件抓落实、事事见成效。省直有关部门要负起行业主管责任,对号入座、主动认领、及时整改,并加强对地方整改工作的指导督促。
(二)明确整改时限。对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提出的5个方面14类主要问题66项整改任务,制定问题整改措施清单(见附件)。对短期内能解决的,倒排计划、加快进度,2 个月内完成整改;对确需一段时间解决的,限时整改,并力争在6个月内有明显进展;对需要长期整改的,明确整改时限和阶段性目标,按期整改到位,确保尽快取得明显成效。
(三)加强跟踪督查。各级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本地区本部门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部署,制定整改具体方案,细化任务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加强跟踪督办。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整改任务,要建立健全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协调联动机制,切实形成推进整改工作的强大合力。省直牵头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各有关部门整改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并及时梳理汇总整改落实情况。同时,要举一反三,全面查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制定有效措施,尽快补齐短板。
(四)严肃责任追究。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有关规定,进 一步深入调查,厘清责任,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具体处理意见应征得国家海洋局同意。
(五)及时公开信息。按照国家海洋督察的要求,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加强整改工作情况宣传报道,及时公开整改整治工作、典型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问题责任追究情况,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崇尚海洋生态文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创新的社会氛围。
附件: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主要问题整改措施清单附件: 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主要
问题整改措施清单
一、国家有关围填海管理部分制度、政策落实不到位
(一)海域使用金减缴政策与国家有关政策不符。福建省制定的《福建省海域使用金征收配套管理办法》等3个涉及海域使用金减缴的文件,扩大了海域使用金减缴范围,与国家有关规定不符。2012年至2017年6月,福建省审批的262个围填海项目中,有110个项目依据3个文件减缴海域使用金约2.11亿元。
责任单位:省财政厅、发改委、海洋渔业厅。整改时限:2018年3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海域使用金减免政策。整改措施:
1.省财政厅根据海洋督察要求,对《福建省海域使用金配套管理办法》提出修改意见,报省政府取消省重点项目享受海域使用金减免优惠政策的相关内容。
2.省发改委根据海洋督察要求,对《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科学有序做好填海造地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修改意见,报省政府 取消有关海域使用金减免优惠政策的相关内容。
3.省海洋渔业厅根据海洋督察要求,对《福建省人民政 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渔港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修改意见,报省政府取消有关海域使用金减免优惠政策的相关内容。
4.各地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国家海域使用金减缴的有关规定,审查用海项目海域使用金减缴申请。
(二)违规调整海洋功能区。部分地市海洋功能区划与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不符,将部分保留区、海洋保护区、农渔业区等调整为其他功能区,调整面积3289.63 公顷。其中,莆田市调整2143.04公顷;宁德市调整1040.59公顷;厦门市调整106公顷。
责任单位:省海洋渔业厅,莆田、宁德、厦门市人民政府。
整改时限:2018年1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国务院批准的《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整改措施:
1.省海洋渔业厅督促厦门、宁德、莆田市严格落实国家要求,对厦门、宁德、莆田3个市级海洋功能区划,与省级区划不符合的一律立即停止执行。
2.对正在修编的福州、泉州、平潭3个市级海洋功能区划,省海洋渔业厅督促有关设区市严格按照国家海洋局《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国海发〔2007〕18 号)和《关于组织开展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 〔2013〕747号)进行编制,做到与省级区划保持一致。
(三)对海域内用海项目直接办理用地相关手续。2012年以来,全省在海域内直接办理用地相关手续,涉及海域面积958.2公顷。其中,泉州市388.42公顷;福州市151.43公顷;平潭综合实验区188.75公顷;宁德市137.6公顷;漳州市82.02公顷;厦门市9.98公顷。
责任单位: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宁德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国土厅。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2018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海域使用管理法》,对于海域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按规定办理用海审批手续。
整改措施:
1.省国土厅督促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宁德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落实国家要求,对在海域内发放土地证问题抓紧整改到位。
2.今后,国土部门在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审核环节,严格把关,避免产生海域内用海项目直接办理用地相关手续的问题。对于占用海域的建设项目,引导项目业主按照海域使用管理的规定,办理用海审批手续。
(四)海域、海岛整治修复推进缓慢。2011 年至 2016 年期间,18个中央资金支持的海域海岛修复项目总体进展缓 慢,项目预算执行率低。其中11个项目未按期完成修复工作,3个项目未实施。2013年度东山岛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预算执行率仅为0.7%。长乐东洛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地方配套经费到位率仅为3.9%。
责任单位:福州、厦门、漳州、莆田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海洋渔业厅、财政厅。
整改时限:2020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按照批复的建设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加快实施海域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整改措施:
1.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责成项目承担单位倒排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2.省海洋渔业厅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对需要调整实施方案的,按有关规定办理调整报批手续。
3.省海洋渔业厅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对已经基本完成的项目,组织做好验收。
4.省财政厅、海洋渔业厅督促福州、漳州市尽快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厦门、莆田、漳州市区分项目理清项目建设资金,未单独建账的按要求单独建账。
5.省海洋渔业厅、财政厅要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不具备施工条件或久拖未动工的,调剂到同类别其他整治修复项目,或者由财政收回项目资金。
二、围填海项目审批不规范、监管不到位
(五)审批围填海项目不规范。
1.在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禁止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功能区审批了10个经营性填海项目,涉及海域面积268.08公顷。福安市越权对6宗填海项目进行了确权发证。福清市江阴半岛壁头角东侧机械制造2号项目海域使用权出让等3宗用海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过期后仍作为用海审批的依据。
责任单位:福州、漳州、泉州、宁德市人民政府,省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目标:严格落实围填海项目审批管理规定。
整改措施:
(1)福州、漳州、泉州、宁德市人民政府组织对辖区内填海项目,严格落实海洋生态保护措施,依法依规实施项目建设。全面开展执法检查,对非法用海行为的,依法进行查处。
(2)各级政府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严格落实围填海管控办法,从严审查审批围填海项目。
(3)各级政府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审批围填海项目用海,严禁越权审批。
(4)各级政府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海域使用论证管理,严格把关海域使用论证报告,杜绝过期的海域使用论 证报告作为项目用海审批的依据。
2.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推进项目建设、组织海域使用论证评审时把关不严,在审批的262个围填海项目中,有107个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会专家组组长未按规定由国家库成员担任,占比为40.8%;70个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会专家组成员既非国家库成员也不是地方库成员,占比为26.71%。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2018年1月31日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海域使用论证规定。整改措施:
(1)对于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举一反三。(2)自2018年2月1日起,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海域使用论证规定执行,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会专家组组长由国家库成员担任,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会专家组成员从国家库和地方库中抽取。
(六)围填海项目跟踪监测不到位。审批的262个围填海项目中,未展开环境跟踪监测的项目有61个,占比为23.28%。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 委会。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加强围填海项目工程海洋环境跟踪监测管理,建立事中事后“双随机”监督检查机制,努力减少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整改措施:
1.2018年3月底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排查所有未开展环境跟踪监测的围填海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并督促项目业主编制海洋环境跟踪监测方案。
2.2018年6月底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督促项目业主将海洋环境跟踪监测方案,报当地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并组织实施。
3.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组织海洋、环保、海事等部门强化项目建设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执法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七)项目存在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现象。
1.违法围填海项目:2012年以来,全省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围填海项目253个,尚未依法依规查处项目58个,其中,宁德市19个;莆田市18个;福州市9个;平潭综合实验区6个;泉州市6个。责任单位:宁德、莆田、福州、泉州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整改时限:2019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违法用海行为得到查处,引导项目依法、规范用海。
整改措施:
(1)加强对涉嫌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工作,依法予以查处。
(2)经核实,确属违法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围海,分期分批,一律拆除。
(3)对历史上群众倾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形成的填海造地,无法准确确定当事人的,案件承办单位应当提请当地政府对违法用海实施综合整治并加强监管。
(4)加强海域岸线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各类涉嫌违法用海行为。
(5)加大审核督察力度,强化围填海日常监管。2.违法建设陆岛交通码头项目:交通等有关部门违法建设陆岛交通码头37个。
责任单位:福州、泉州、莆田、宁德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交通运输厅。
整改时限:2018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理顺管理,完善用海审批,落实用海责任。整改措施:各有关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督促各陆岛交通码头项目业主,抓紧办理用海审批手续,并在项目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落实海洋环保措施,将陆岛交通民生工程好事办好。
(八)存在执法不规范的情形。福州长乐市和宁德蕉城区、霞浦县、福安市擅自降低处罚标准,查处6起违法案件少计算罚款813.21万元。东山县政府将235万罚款违规返还福建裕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责任单位: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市人民政府。
整改时限:2018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执法工作。整改措施:
1.对执法不规范的情形分类处理,抓紧整改,2018年底完成。
2.对擅自降低处罚标准、少计算罚款、违规返还罚款的及时进行纠正,2018年6月底完成。
3.加强法律、法规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和水平,依法、依规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规范行政执法。
(九)海砂盗采尚未有效遏制。海砂开采相关监管部门协调联动不够到位。综合整治力度不够,海上非法采砂屡禁不止。责任单位:省海洋渔业厅、国土厅、住建厅,福建海事局,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2018年底取得明显成效。
整改目标:政府领导,各涉海部门形成打击违法开采海砂合力。
整改措施:
1.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开展“蓝剑”“碧海”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采砂用海、破坏海洋环境行为。
2.2018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海警部门开展打击非法采砂大会战行动。
3.地方政府牵头,建立海洋、海警、海事、国土、住建、工商等涉及海砂部门的协作机制,对海砂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打击海砂开采、运输、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违法行为,并推动行刑衔接,对开采海砂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工作不力
(十)陆源入海污染源底数不清,部分排污口违规设置。对《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关于“2017年6月底前完成入海排污口摸底排查”的要求落实不到位。督察组在了解福建省入海排污口设置等情况时,福建省环保部门提供了68个工矿企业、城镇、工业集中区等入海排污口的情况,经督察 组排查发现,全省各类陆源入海排污源2678个(含养殖排水口799个),数量差距巨大。泉州市东海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入海排污口位于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厦门集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未批先建,且现有尾水排放口不符合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要求。
1.关于“陆源入海污染物底数不清,部分排污口违规设置”问题。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环保厅、经信委、住建厅、农业厅、水利厅、海洋渔业厅、商务厅、河长办。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全面排查入海排污口、其他入海排口以及入海河流的数量,建立完善的入海排水口清单;取缔非法以及设置不合 理的入海排污口;强化陆源入海污染物管控。
整改措施:
(1)非法设置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排污口,分期分批,一律关闭。
(2)2018年4月底前,省环保厅会同省海洋渔业厅、住建厅、水利厅督促各地对督察组发现的2678个各类陆源入海排污源和入海水流(包括污水直排口1442个、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排污口9个、排洪泄洪口225个,入海河流83条、养殖排水口799个)进行排查核实;指导沿海各设区市 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在2018年5月底建立完善入海排污源清单,制定非法以及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源分类整改方案。
(3)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组织有关部门按照《福建省环保厅等十三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闽环保水〔2017〕37号)要求,完善主要入海河流断面水质监测,掌握主要入海河流的水质变化情况。
(4)省环保厅会同省海洋渔业厅、住建厅、水利厅、农业厅、商务厅、经信委督促各地在2018年12月底前,按照工业企业、污水海洋处置工程及水产养殖、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入海河流及排洪泄洪口、畜禽养殖、工业集聚区等类别,完成非法以及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源整改,并对有关入海排污口加以规范。
(5)省河长办督促指导各地完善“河长制”,落实各级河(段)长、河道专管员工作职责。统筹协调成员单位强化入海排洪泄洪沟(渠)以及入海河流的管理,加强流域综合整治,提升入海水流水质。
(6)省海洋渔业厅督促指导各地开展海水池塘和工厂化养殖排水口情况摸底,甄别出产生污染物增量的水产养殖排水口;督促指导相关养殖单位建设生态净化池、人工湿地等尾水处理设施,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后排放;在养殖集中 区近岸海域增设水质监测点,开展常态化监测,提升监测预警能力。至2019年实现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后排放。
(7)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要举一反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陆源入海污染物管控;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功能区划要求,规范设置入海排污口;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日常巡查,减少陆源污染排放。
(8)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环境监督管理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入海河流水质逐步改善,到2020年纳入《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入海河流达到水质目标要求。
2.关于泉州市东海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厦门集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排放口的问题。
责任单位:泉州、厦门市人民政府,省环保厅、住建厅、林业厅、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2018年7月底完成泉州市东海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整改;2018年12月底完成泉州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厦门集美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整改。
整改目标:泉州市东海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移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依法解决厦门集美污水处理厂现有尾水排放问题。
整改措施:(1)泉州市人民政府在2018年7月底完成泉州市东海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尾水排放口及配套排放管道工程建设,完成相关整改;在2018年3月底前制定城东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道以及排污口移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整改方案,明确阶段任务时限、责任单位及责任人,2019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
(2)厦门市人民政府在2018年3月底前制定完成集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尾水排放问题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及责任人,2018年12月底前取得明显成效。
(3)省环保厅督促厦门市、泉州市尽快完成入海排污口备案工作;省住建厅会同环保厅督促厦门市、泉州市在整改过渡期间,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省林业厅会同海洋渔业厅督促泉州、厦门市落实河口湿地保护区保护和海洋功能区划的相关要求。
(十一)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弱化。福瑶列岛、长乐、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3个国家级海洋公园自批准设立以来,未成立管理机构。福瑶列岛、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2个国家级海洋公园未落实管理经费。福建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内存在占滩经营的现象。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存在非法占用海域现象。漳州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未批先建码头和实验基地;长乐市在海洋公园内扩建漳港三营澳三级渔港,不符合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要求。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1.关于“福瑶列岛、长乐、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3个国家级海洋公园自批准设立以来,未成立管理机构。福瑶列岛、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2个国家级海洋公园未落实管理经费”问题。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提升福瑶列岛、长乐及海坛湾三个国家级海洋公园(特别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
整改措施:
(1)宁德市、福州市人民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立即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要求,建立管理机构,落实机构的主要职责。
(2)宁德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要求,保障对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及管理的投入,组织同级财政部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海洋生态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2.关于“福建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内存在占滩经营的现象”问题。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目标: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的保护管理,杜绝非法占摊经营等现象。
整改措施:
(1)泉州市人民政府责成海洋渔业执法机构、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日常巡查管护,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违规活动,违法违规占滩经营设施,一律拆除;拆除违法违规占滩经营设施,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维护自然保护区环境安全。
(2)泉州市人民政府责成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宣传教育,完善自然保护区界碑、界牌的设置,在自然保护区主要出入口设置宣传警示牌,提醒广大群众共同遵守海洋公园法律法规,保持良好自然生态环境。
3.关于“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存在非法占用海域现象”问题。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对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的保护管理,立即停止并查处非法占用海域违法行为。
整改措施:
(1)莆田市人民政府责成保护区管理机构、海洋渔业执法机构调查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的非法占用海域行 为,非法占用海域行为,一律勒令停止并依法依规进行严肃查处。
(2)莆田市人民政府责成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保护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日常巡查管护,切实提高管护能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4.关于“漳州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未批先建码头和实验基地”问题。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对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的保护管理,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整改措施:
(1)漳州市人民政府责成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立即暂停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未批先建码头和实验基地相关工程建设,调查该项目用海审批相关手续,查处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用海行为。
(2)漳州市人民政府督促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保护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日常巡查管护,切实提高管护能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5.关于“长乐市在海洋公园内扩建漳港三营澳三级渔港,不符合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要求”问题。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目标: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对长乐国家级海洋公园的保护管理,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整改措施:
(1)福州市人民政府责成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漳港三营澳三级渔港海域使用权进行核实,严格落实海洋生态保护措施,依法依规实施项目建设。
(2)福州市人民政府督促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保护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日常巡查管护,切实提高管护能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五、其他问题
(十二)海漂垃圾源头治理不力。部分地市未从源头上控制海漂垃圾入海,沿岸地区未建立有效的垃圾收集、中转、处置机制、生活垃圾、近岸海域养殖和船舶倾倒垃圾、沿海工业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入海尚未得到有效处理。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海洋渔业厅、环保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河长办)、旅发委、福建海事局。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2018年底前初见成效。整改目标:建立有效的垃圾拦截收集、中转、处置机制,基本实现垃圾不入河、不出界、不下海。形成有效的海上垃圾监控管理机制,海上船舶、水上作业、滨海旅游、水产生
产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控制,做到集中收集,岸上处置。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和监管机制,达到消除海漂垃圾污染的治理目标。
整改措施:
1.坚持“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强化生态修复。2.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加强对海漂垃圾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部署,统筹考虑海域环境卫生与陆域环境卫生工作,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海漂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明确辖区近岸海域、海岸带环境卫生的直接责任单位,积极筹措并落实治理资金,不断完善垃圾收集、中转、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治理思路和办法。
3.省海洋渔业厅督促各地开展渔港和渔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的清理。
4.省住建厅督促各地对沿海市、县及村镇居民生活垃圾开展清理整治,进一步完善转运系统,健全垃圾治理常态机制。
5.省水利厅(河长办)督促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组织入海江河水面和滩面垃圾(含水葫芦)的清理工作,江河入海前的垃圾得到及时清理。
6.省旅发委负责滨海景区旅游和娱乐等活动产生的垃圾排放、处置情况的调查核实,督促其清理、处置与监管工
作。
7.福建海事局负责对海上船舶垃圾处置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排放船舶垃圾的违法行为。
8.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内河船舶垃圾处置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排放船舶垃圾的违法行为。
(十三)海岛开发保护监管未有效落实。全省违法违规开发无居民海岛29个。其中,福州市8个;宁德市8个;平潭综合实验区7个;厦门市4个;莆田市和漳州市各1个。
责任单位:福州、厦门、漳州、莆田、宁德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2018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逐步引导依法、规范用岛,违法用岛行为得到查处。
整改措施:
1.坚持“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强化生态修复。2.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要组织海洋渔业执法机构加强对涉嫌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依法予以查处。
3.因海岛废弃等原因,难以立案查处或执行不到位的,案件承办单位应当提请当地政府对违法用岛实施综合整治或生态修复并加强监管。
4.各级海洋渔业执法机构要加强海岛巡查,及时发现、33 制止和查处各类涉嫌违法用岛行为。
(十四)《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未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气象部门于2015年在台湾海峡布放的2套大型浮标未征求海洋主管部门的意见。水利部门建设的4个海洋观测站(点)所获取的资料未按规定向福建省海洋主管部门汇交。漳州市仅在报纸刊登海洋预警报信息,大多数沿海区县未在当地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刊播海洋预警报信息。
责任单位:省海洋渔业厅、水利厅、气象局,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完善征求意见手续,实现数据汇交,实现海洋预警报信息多渠道发布。
整改措施:
1.省气象局立即按《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向省海洋渔业厅征求台湾海峡布放的2套大型浮标的意见,于2018年3月底前完成整改工作。
2.省水利厅抓紧与省海洋渔业厅沟通汇交方式,争取在2018年1月底前做好汇交资料的准备工作。
3.省海洋渔业厅要规范观测站(点)建设行政许可,明确观测站(点)建设征求意见和备案程序。
4.省水利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签订涉海观测设施共建共享战略框架协议,推动长期的合作共享,并建立专线实现
4个海洋观测站点所获取的资料汇交。
5.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指定的当地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应当安排固定的时段或者版面,及时刊播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警报。
6.各级政府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宣传力度,通过网站、广播、LED 显示屏等普及解读《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使政策深入人心。
第二篇:辽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公布
辽宁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公布)
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海洋督察的决策部署和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大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加快解决围填海管理突出问题,确保全面完成整改任务,特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海洋强国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聚焦海洋资源环境突出问题,严格管控围填海,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全面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扎实推进海洋强省和美丽海洋建设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整改。对照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以问题为导向,逐一细化整改措施,逐件明确整改责任,做到不查清问题不放过、不厘清责任不放过、不整改到位不放过,确保全面整改到位。
——坚持属地主体、部门监管。各市对照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问题清单,逐项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单位,确保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省直有关部门对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认真研究,细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系统内的整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坚持统筹推进、注重实效。把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与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自然岸线保护、无居民海岛保护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协调,相互促进,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科学施策,全面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以督察整改解决突出问题,推动辽宁沿海生态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坚持标本兼治、完善机制。整改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抓住突出矛盾和问题,限时攻坚整改,又要谋划长远,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加快补齐短板,解决根本问题。切实把海洋督察整改成果体现好、运用好、巩固好,形成可推广、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措施。
三、整改目标
——海洋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强化。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进一步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更加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海洋强国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更加坚决。
——海洋督察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对照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落实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不力、围填海项目审批不规范不到位、未批先填、执法监管不力、近岸海域陆源污染防治不力5方面问题,可以立行立改的,立即整改到位;确需阶段性整改的,要合理确定目标,制定详细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严格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强化跟踪督办,问题整改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确保真正整改到位。
——围填海综合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认真贯彻国家围填海管理法律法规、《围填海管控办法》《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措施,以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目标,以海洋空间利用和环境管理为重点,统筹协调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健全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形成目标一致、管理规范、程序对接的海洋管理和监督体系。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严格执行海洋管理各项约束性指标,围填海管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综合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人与海洋和谐共生新理念,实行最严格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施陆海统筹的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动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重点海域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整治修复,确保到2020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保持稳定,优良比例不低于82%,自然岸线保有率实现不低于35%的目标。
四、整改措施
(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1.切实把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各级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将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沿海各级政府常务会议要定期研究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听取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情况报告,深入研究问题,切实解决问题,真正从思想上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视到位,从行动上把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坚持各级政府对本地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负重要领导责任,具体工作部门负直接责任,层层传导海洋资源环境保护责任和压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2.强化海岸线管理评价考核。沿海各级政府要制定自然岸线保护计划,自然岸线保有率没达到省政府批复标准的市还应制定岸线整治修复计划。健全完善评价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指标约束,加大考核权重,充分发挥考核评价“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将自然岸线保有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不达标的地区一律不得新申请用海。
3.严格责任追究。健全问责机制,对不顾海洋生态环境盲目决策、抓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力、造成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导致严重后果的责任人,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和《辽宁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有关规定,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4.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将海域使用金主要用于海洋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和补贴力度。建立海洋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制度,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充分认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海域、海岛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制度,进一步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体系。
(二)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绿色发展。
1.优化海岸带保护和利用。严格执行《辽宁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辽宁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坚持保护优先、陆海统筹,以承载能力为基础、差异化协同发展,按照资源保护与资源利用相协调、陆域功能与海域功能相统筹、生活岸线与生产岸线相匹配、宜居与宜业相促进的要求,切实加强海岸带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合理保护。
2.推进沿海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建设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带。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全面推动绿色制造,以经济转型升级的高效率促进生态环境的大改善,推进沿海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走在前列,努力打造美丽辽海。
3.整合沿海港口资源。认真履行省政府与招商局集团港口合作框架协议,以大连港集团、营口港集团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成立辽宁港口集团,完成对省内其他港口经营主体的整合,实现全省沿海港口经营主体一体化。借鉴国际、国内航运中心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大连、营口等城市功能优势,推进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着力打造海空综合运输枢纽、综合物流服务、航运服务三大功能承载区。2020年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基本建成。优化港口功能布局,科学规划港口岸线海域使用,以推进临港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推进“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共赢发展、绿色发展。
(三)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措施。
1.严格落实国家海域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全面贯彻落实《围填海管控办法》和“十个一律、三个强化”要求,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制度,按照国家海洋局统一要求,全面暂停受理、审核渤海区域围填海项目;黄海区域除国家重大项目、公共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国防建设4类用海外,不再受理、审核一般性填海项目。落实国家海洋局政策规定,依法依规、分类施策、稳妥有序地解决未确权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
2.强化规划区划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各级政府制定的涉海规划、政策措施,围填海项目立项核准,必须符合《辽宁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各类功能区的管控要求,不得突破政策底线。按照国家海洋局的要求,停止执行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推动海域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化、生态化转变。开展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的前期研究工作,提高保护类、保留类功能区面积占比,确定以保护区、保留区为主的海洋基本功能格局。
3.严格围填海审批。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围填海审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一步规范用海审批各环节工作程序,坚决杜绝超越法定审批权限、违反审批程序规定,将单个建设项目用海化整为零,分散立项、分散审批。沿海各级政府要加强土地收储管理,严禁以土地储备为目的申请用海。加强项目用海初审,对以土地储备为目的的项目用海申请,一律不予受理;对各级政府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储备中心或通过设立的平台公司等申请用海的,一律不予受理;围填海存量资源未消化新申请填海的,一律不予受理。
4.持续加大海岸线保护力度。严格落实《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要求,实施海岸线分类管理,明确岸线保护要求。严格保护类岸线要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长度不减少、性质不改变;限制开发类岸线不得安排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项目;优化利用类岸线要推动海域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化、生态化转变。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海岸线资源,实行自然岸线“零占用”制度。强化海岸线保护责任,分解落实自然岸线保护任务,将自然岸线保有率纳入沿海各市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确保2020年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
(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建设。
1.强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系统治理”,有效控制和减轻陆域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严格贯彻落实“河长制”要求,按照《辽宁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和《辽宁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工作安排,强化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入海河流断面考核机制,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确保全省19条入海河流在2020年达到国家考核要求。规范入海排污口审批和管理,清理设置不合理排污口,非法设置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排污口,分期分批,一律关闭。加强海上污染源控制,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积极创建绿色港口。加强海水养殖污染防控,加强养殖投入品管理。
2.提高环境综合管控能力。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红线区的自然属性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降低、控制指标不突破、海洋环境质量不下降。进一步严格海洋工程、海岸工程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着力落实生态用海要求,将海洋生态红线作为项目用海审查论证的重点内容,抬高用海生态门槛,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不通过一票否决。坚决禁止严重过剩产能以及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项目用海。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秩序。进一步加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省、市政府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内容。完善海洋环境监测通报制度,探索建立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海洋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全面排查沿海危险化学品等海洋环境潜在风险。
3.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围绕滨海湿地、沙滩、海湾、海岛四类典型生态系统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积极实施海湾整治修复,以“蓝色海湾”整治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我省形成一批绿色发展、人海和谐、生态健康的美丽海湾,拓展亲海空间,提升公众获得感。开展水生生物养护,实施增殖放流,建设人工鱼礁,加大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重要渔业水域的保护力度,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4.加强涉海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建立保护区日常巡查制度,强化对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的管理,严控保护区内的开发利用活动,严格涉及保护区类项目的审批流程,规范保护区内土地和海域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督检查,增强科技支撑,加强保护区制度建设、机构建设。认真吸取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违规违纪问题教训,对保护区实施最严格的管控,适时组织开展保护区专项执法行动,依法严厉打击违反保护区管理规定、非法捕猎斑海豹等受保护野生动物的违法活动。加大保护区的宣传力度,提升公众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五)严格海域海岛监管执法。
1.强化日常巡查监管。严格落实海洋行政执法监察“四项制度”,加强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和海洋环境管控,落实岸线分段包保责任制。建立“全面覆盖、分级履职、网格到源、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工作模式,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等技术,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工作效率。日常巡查与疑点疑区核查相结合,努力做到违法用海行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查处,将各类违法用海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突出对围填海和自然海岸线、生态红线区、涉海自然保护区、入海排污口等重点海域生态区的执法监管。积极探索部门间联合执法,跨区域交叉执法,重大复杂案件集中执法的模式。持续推进“海盾”“碧海”“护岛”等专项执法行动有序开展,重点打击违法围填海及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
3.加大对涉海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严肃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对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必须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海洋局“渤海八条”、“十个一律、三个强化”等政策要求,严格落实。对违法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大连七顶山陆海村长岛两侧合计非法围海115公顷的3条围堰一律拆除;对非法设置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大连高新区N38排污口和锦州滨海新区白沙湾排污口一律关闭;对围填海形成并长期闲置的大连金石国际运动中心运动员村及酒店附属设施项目土地,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闲置土地管理相关规定收归国有。严厉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的违法用海行为,建立污染海洋环境违法案件的行、刑衔接机制,对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解决海监执法缺少强制力、管不住的问题。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加大问责力度,对有案不查、查而不立、案件久拖不结的行为进行追责问责。将涉海违法企业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予以曝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海洋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整改。省长唐一军任组长,副省长郝春荣任副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沿海各市政府市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督查室、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海洋渔业厅、省政府法制办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督察督办组和宣传报道组。沿海各市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强化责任,主动作为,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责任落实。沿海各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对照国家海洋督察反馈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整改完成时限,整改完成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沿海各市政府和省直部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具体抓,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牵头整改部门要认真负责,主动会同配合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确保落实到位,按照国家海洋督察要求,及时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各配合部门要主动与牵头整改部门加强联系,按时提供本部门整改方案,积极配合做好整改工作。
(三)严格督察督办。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督导工作机制,督察督办组要加强日常督导和检查,全面掌握整改工作进度,定期研究解决整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国家海洋督察组反馈的重大问题,要实行挂账督办、专案盯办。对国家海洋督察组驻地督察期间转办的群众举报问题要进行“回头看”,按照“件件责任清,反弹必追责”的原则,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对思想不重视、行动不迅速、成效不明显,或不按时限要求完成整改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督办、约谈和通报,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组织处理,确保整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四)严肃责任追究。沿海各市政府对国家海洋督察组移交的问题或线索,进行深入调查核实,逐一厘清责任,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要按照权限依法依规提出处理意见,予以问责。有关处理意见由市政府统一研究,报省海洋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审核汇总,并经自然资源部同意后依规依纪作出处理。
(五)及时公开信息。按照国家海洋督察组要求,通过省级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省政府的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国家海洋督察组移交的责任追究问题的调查处理意见,征得国家海洋督察组同意后,按有关要求向社会公开。各市的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也要在当地新闻媒体公开。同时,要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平台,做好海洋督察整改工作的跟踪报道,及时公开重点问题整改和典型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整改不力、问题突出的地区和部门,加大曝光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监督。加强舆情跟踪和引导,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篇:北仑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
北仑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
专项整改方案
一、环境保护工作统筹还不够,工作开展还不够平衡,一些领域还存在短板。有的地方和部门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不强,压力传导不够到位,对一些工作存在放松要求、工作不实、监管不严等问题
责任单位:区委办、区府办、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办,各街道
整改时限:立改立行,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持续强化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识,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强化压力传导和责任落实,推动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整改措施:
1.深化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生态环保各项工作。切实把环境保护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听取生态环保工作,制定生态环保重要举措,破解生态环保突出问题。依托各类领导干部教育阵地和平台,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列入相关教学计划,通过专题培训、实地调研、实践锻炼,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思维和工作方式,统筹好保护与发展关系。
2.深化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坚决贯彻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环保目标任务,纳入到每年区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区政府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层层分解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生态环保重点工作督查督导。严格落实环境监管网格化制度。严格执行《宁波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严守辖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
3.深化推进绿色发展战略。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作为治本之策,把创新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产业体系。以融入宁波市“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以发展智能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生态经济、美丽经济、循环经济,下大力气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智能技术、环保技术广泛渗透融入产业发展的全领域和各环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变新、变轻、变绿、变优,从源头上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深化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建设。结合本区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加大生态环保指标的考核权重。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执纪问责。加快推动区、街道二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2018年年底前,实现区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2019年,实现街道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推动各级政府依法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需在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长三角区域提前一年完成。截至2016年底,全区有北仑小港污水处理厂和北仑岩东污水处理厂未按国家要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责任单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城管局)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
整改目标:北仑岩东污水处理厂、北仑小港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整改措施:
1.加快建设投运。高标准高质量推进2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017年底前,北仑小港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已基本完成。2018年3月起,2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2.强化长效监管。加强对已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及纳管工业企业等重点排放水户的监管,严厉查处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的违法行为,确保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稳定达标。
3.严格目标管理。全面落实《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宁波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任务纳入区政府工作重要内容,强化督查通报制度。
三、产业发达,各类特色行业企业多,工业污染监管难度大、任务重,加之一些地方监管不到位,局部污染问题仍有发生
责任单位:区环保局、区经信局,各街道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控制增量,削减存量,强化监管,解决好行业性、区域性污染问题。
整改措施:
1.切实加强环境准入关。强化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推进工业园区、特色小镇等规划环评工作,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即“三挂钩”机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即“三线一单”)约束。配合全省开展大湾区区域环评工作,积极从生态环保方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2.持续深化污染防治和执法监管。深入实施金属表面处理、砂洗、有色金属、废塑料、农副食品加工等5个行业的整治提升。严格落实《浙江省挥发性有机物深化治理与减排工作方案(2017-2020年)》,2018年12月底前,依法依规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散乱污”企业的排查整顿。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建成覆盖危险废物从产生、运输到处置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控平台。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计划,以“蓝天保卫、护水斩污、清废净土”专项执法行动为主线,对违法排污者实施严惩重罚,解决局部污染问题。强化环保执法与司法联动,实现区环保与公安、检察院、法院联络机构的全覆盖,合力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3.全面推进“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深化“低小散”“脏乱差”“四无”企业(作坊)治理,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大力推动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加快建设小微企业园、标准厂房和整合提升小微企业集聚片区。2018年12月底前,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和整治“低小散”“脏乱差”“四无”问题企业(作坊),推动中小微企业入园提升发展;2019年12月底前,全区“低小散”“脏乱差”“四无”问题企业(作坊)得到有效整治,小微企业园区集中度提高,发展质量明显上升。
四、受自身陆源污染源和长江携带入海污染物影响,2016年杭州湾、象山港海湾水质全部为劣四类,杭州湾是全国水质最差的海域之一。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近岸海域已成为全国赤潮发生最频繁的区域之一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区环保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五水办、各街道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2018年,全区入海河流全流域及入海口(溪闸)实行总氮、总磷浓度控制。到2020年,主要入海河流(溪闸)断面水质总氮浓度达到总量控制要求,重要海湾入海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保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5年均值稳定向好态势。
整改措施:
1.综合整治入海陆源污染。开展近岸海域新一轮污染综合整治,重点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等工作。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重要海湾入海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深化入海排污口整治提升工作,在全面清理两类排污口的基础上,定期公布入海排污口信息以及直排海污染源达标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强化直排海污染源执法监管和监测,到2020年,实现直排海污染源在线监测全覆盖,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强化陆海统筹,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开展总氮总量控制。
2.持续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沿海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建设,引导园外企业向园内集聚,进一步削减入海排污口。2018年6月底前,北仑岩东污水处理厂和北仑小港污水处理厂2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3.强化近岸海域水质监测。2018年起,在近岸海域布设水质监测站点,每季度开展监测。加强主要入海河流和重点入海污染排污口的监督监测,及时发布监测信息。
4.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配合有关地市开展长江流域污染联动联治,切实减少近岸海域入海污染物。
五、海洋生态保护不力,对海洋开发利用统筹不够,违法围填海、违规养殖、入海排污等问题比较突出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区环保局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违法围填海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违规养殖问题得以整改,入海排污口全面整治,达标排放,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持续发力。
整改措施:
1.严格落实《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等,统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严守海洋生态红线,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推进实施湾(滩)长制,加强滩面巡查和污染源整治,启动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围垦项目的用海审批和确权制度。
2.加强执法监管。2018年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开展违法围填海活动大排查,依法查处违法用海行为;加强日常巡查,按照属地负责原则,自2018年起对辖区内的海岸线每月组织巡查一次,及时制止违法行为。
3.严格入海排污管控。严格落实《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宁波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坚持治旧控新,突出入海排污口环境监管,将全区入海排污口信息在门户网站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加强协同监管,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入海排污口专项排查行动,依法查处非法排污行为,定期通报直排海污染源达标情况,纳入各类考核督查。强化执法监管和监测,到2020年,实现直排海污染源在线监测全覆盖,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加强现有排污口整合力度,能纳管的一律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逐步消减入海排污口数量。
在上述整改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一打三整治”行动和海水围塘养殖尾水的生态化治理以及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等工作。
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大量实施围海造地工程,侵占沿海湿地。近年来,我市象山县、宁海县、北仑区、杭州湾新区未经审批,实施7个重点填海围垦项目,违法围填海面积1.03万公顷。我区涉及一宗,梅山七姓涂项目。
责任单位: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办、区海洋与渔业局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19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依法用海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通过可行的工程措施和手段,尽可能恢复海域自然属性、湿地功能和原海域审批用途。
整改措施:
1.对属于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北仑梅山七姓涂项目,2018年9月底前完成排查、梳理;对《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前和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到期前、符合要求的历史已成陆区域的,严格按国家海洋局意见处理。
2.严格管控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围填海管控办法、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和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等规定和要求,落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和区级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对不符合围填海管控规定和要求的围填海,坚决不予受理和办理。建立健全并落实海域使用动态管理制度、海岸线巡查制度、湾(滩)长制度,切实加强海域海岸线日常巡查和监视监测,严厉打击违法用海行为。
七、国家规定重点海湾和重点河口区域禁止围填海。但督察发现,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15年7月以来在重点河口海湾违规审批44宗围填海项目,共564公顷,涉及我市36宗,共463公顷。北仑区涉及14宗项目。
责任单位: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办、区海洋与渔业局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对标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与规范,配合省海洋与渔业局划定重点海湾、重要河口区域等重要海洋生态空间,报国家海洋局审查。划定方案公布之前,对直观判断在重点海湾、河口的围填海项目,暂停受理和报批。
整改措施:
1.14宗围填海项目均依据国务院批复的现行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审核审批,对国家原批准的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按国家海洋局新的规定执行。
2.根据2017年国家海洋局《贯彻落实<围填海管控办法>的实施方案》,国家海洋局2018年将组织地方划定重点海湾和重点河口等禁止围填海域,纳入红线管理。据此,配合省海洋与渔业局,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海湾、重要河口区域等重要海洋生态空间的划定试点,按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划定重点海湾、重要河口区域等重要海洋生态空间,报国家海洋局审查。划定公布之前,对直观判断在重点海湾、河口的围填海项目,暂停受理和报批。
3.严格执行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围填海管控办法》,严格落实2017年10月印发的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的管控要求,加强用海项目的审查,不符合管控要求的一律不受理不报批。
八、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要求及时制止违法填海行为,也未要求恢复海域原状,仅对少数违法行为进行行政罚款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间: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进一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国家海洋局具体实施意见,规范执法,及时制止、依法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组织全面排查,落实属地责任,督促分类处理。
整改措施:
1.开展全面排查。2018年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组织开展违法围填海项目大排查,重点是区域用海规划实施情况和其他重点围垦项目用海情况,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要求和国家海洋局具体实施意见,坚决制止违法用海行为并依法查处。
2.对区域用海规划内尚未确权的海域,落实属地责任,全面停止围填海活动。2018年9月底前完成《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前及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到期前,符合要求的历史已成陆区域的排查、梳理,严格按国家海洋局意见处理。
3.全区5宗已处罚但未落实恢复海域原状要求的案件,逐宗分析恢复海域原状的可能性,并按照具体实际情况,编制工程性技术整改方案,制定“一案一策”,采取相对应的生态化技术改造工程。
4.规范执法程序。严格落实办案制度,进一步规范办案程序。督促各地海洋执法机构在办理围填海案件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要求,明确当事人应当担负的法律责任。
5.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强化层级督查,进一步贯彻落实我省海岸线分段包干定期巡查制度,按照属地负责原则,督促各地自2018年起对辖区内的海岸线每月组织巡查1次,及时制止违法用海行为。同时,持续开展“海盾”专项执法行动,严肃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
九、截至督察时,全市有32宗违法围填海项目仍未取得海域使用权,也未恢复海域原状,面积达3112.44公顷。北仑区涉及5宗违法围填海项目。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办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对5宗违法围填海项目实施分类整治。整改措施:
1.对全区5宗已处罚围填海案件开展“回头看”专项执法行动。对在原处罚区域出现新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予以查处。
2.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梳理已查处结案的5宗违法围填海案件,制定“一案一策”整改措施,分类实施整改,逐个验收销号。对能够依法补办手续的,2018年10月底前依法依规确定海域使用权。经过论证后,对环境影响较大并具备恢复海域原状或自然属性条件的,2018年12月底前先行整治恢复。国家局海洋局有明确意见的,严格按其意见执行。
3.建立健全并落实海域使用动态监管制度、海岸线巡查制度、湾(滩)长制等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海域的使用管理,落实海洋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查处的工作机制,坚决查处和制止海洋违法行为。
十、2016年,全市实际海水养殖面积3.28万公顷,其中持证养殖面积仅为36%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宁波市编制发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全面实施依规持证养殖。
整改措施:
1.强化依规持证。执行宁波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完成无争议海水养殖区域的养殖证核发,全面实现依规持证。
2.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面清理整治违规养殖行为,防止出现新增、回流、迁移等反弹现象,巩固整治清退成效。严格落实宁波市全面推行湾(滩)长实施方案,实现长效常态管理。
十一、全市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日益严重,2012年至2016年,镇海—北仑—大榭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指数由12.64上升到31.5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区环保局,区五水办、各街道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 2020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落实《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富营养化程度有所改善。
整改措施:
1.落实《宁波市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规范及治理工作方案》,全面实施入海排污口整治及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工作。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2020年12月底前,实现入海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Ⅴ类标准。
2.落实关于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全区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2018年12月底前,全区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
3.严格涉海项目环境准入,实行严格的总量替代。坚持陆海统筹,强化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强化执法监管,对现有陆源排污企业在线监控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强化船舶污染源防治,持续推进船舶结构调整,协同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及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4.落实宁波市全面推行湾(滩)长制实施方案,实施非法养殖专项清理行动。2018年12月底前,全面清理完成杭州湾南岸所有非法养殖。开展养殖尾水治理,积极推广循环养殖污水零排放的生态养殖模式。
第四篇:某市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XX 市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督察反馈 意见整改方案
XX 年 10 月 23 日至 11 月 6 日,省委省政府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我市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省委省政府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 2 月 26 日向我市反馈了环境保护督察意见,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XX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按照督察组反馈意见进行了逐条分解、细化,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牢固树立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绿色崛起、生态振兴战略,坚守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以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把抓好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作为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坚决维护”的政治要求和具体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改革发展全过程各领域,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整改、标本兼治,通过一个个环境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不断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开创新局面。
二、整改原则
一是深化认识,提高站位。把抓好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作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突出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用督察整改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二是依法依规,立行立改。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坚持精准治理、科学治理、堵疏结合,分类制定整改方案,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和紧急停工停产等简单粗暴“一刀切”行为,同时严把复产验收关,加强执法检查,从严做好复产核查工作,逐一核实整改内容和整治情况。
三是压实责任,整改到位。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坚决摒弃“唯GDP 论”。坚持整改有目标、推进有措施、落实有责任、完成有时限、结果有核查,杜绝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对督察反馈的问题厘清责任,强化督导检查,对整改工作推进不力、进展缓慢、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以严格追责倒逼责任落实。在紧盯反馈问题整改的同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着力从提升思想认识、完善长效机制、改进工作作风上下功夫,不断扩大专项整治成效,不断遏制污染增量消减污染存量,扎扎实实解决一批困扰群众已久的环境问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三、主要目标
XX 市把抓好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检验我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尺。重点对照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结合我市当前环境污染防治形势,举一反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类似问题在我市发生。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及推动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防范环境风险、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为我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乃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整改措施
针对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逐条逐项梳理细化,制定《XX 市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清单》,共分解整改任务 6 类 52 项,逐项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整改时限,逐项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确保整改任务和措施真正落细、落实。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
1.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负责的态度,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市委常委会每季度至少一次、市政府常务会每月至少一次研究环保工作,解决重大问题。同时要求全市各级党委常委会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环保工作,切实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2.全面压紧压实环境保护责任。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坚持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总责,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体系,细化、实化、量化各地、各部门责任,严格依法落实各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形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合力,建立归属明晰、权责一致、多方联动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
3.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机制。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高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健全环保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考核结果作为各地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落实《XX 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问题严重的依纪依法严格问责、终身追责。
(二)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优化空间布局,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培育新动能,着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着力推进化工产业转型集聚发展,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建立“一核两带三板块”的新型工业化战略布局,坚决清理重大违规项目。以实施《XX 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XX—XX年)》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力争到 XX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70%以上,传统优势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基本形成,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的发展格局基本扭转。
优化能源结构。以消减煤炭消费总量和推进清洁能源替代为重点,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淘汰一批能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低效产能,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到 XX 年,全市(含新蔡县)煤炭消费总量较 XX 年下降 7%左右,控制在 X 万吨以内(其中:非电行业控制目标为 X 万吨,统调公用燃煤机组控制目标为 X 万吨)。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和供应保障能カ。以气化 XX 为目标,形成中心城区和辖区内所有乡镇居民全部使用管网天然气;大力发展非化
石能源。拓宽清洁能源消纳渠道,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额保障性收购政策,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7%。
优化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货运比例。积极发展铁路运输,以不断完善铁路网布局为着力点,强化铁路纵向通道建设,解决东西向铁路能力不足问题。配合全省铁路网规划,加快推进 XX 至 XX 至阜阳铁路、XX 至潢川铁路、月山至随州铁路等规划建设工作。以推动大宗物料及粮油等农副产品运输“公转铁”为重点,鼓励电力、水泥、化工、医药、汽车制造等大型生产企业新建或改扩建铁路专用线;支持煤炭、建材、化工等大型专业化物流园区、交易集散基地新建或改扩建铁路专用线;积极推进企业自建铁路专用线对外开放共用。铁路集疏运配套系统更加完善,提高铁路运输比例。同时优化骨干公路网布局,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持续推进 X 国道绕城项目,加快推动汝河航道治理和洪河航运开发工程研究工作。
(三)坚决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认真抓好散乱污企业整治回头看、扬尘治理、工业废气、城市清洗、渣土车治理、油品治理、农村污水、农村垃圾、清河行动、畜禽养殖、农村面源污染等 11 个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大气环境质量好转,水环境持续改善,土壤环境有效管控。
1.打好蓝天保卫战。一是持续加大扬尘污染管控。紧紧围绕“防尘、抑尘、控尘、降尘”的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对建筑工程扬尘监管、强化拆迁(拆除)工地扬尘防治、强化渣土车扬尘治理等扬尘污染治理工作,严格执行扬尘污染治理开复工验收备案制度,持续开展扬尘治理晨查、夜查、突击检查行动。二是持续开展城市清洁行动。每周五组织各单位、乡镇(街道),发动各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单位开展一次城市清洁活动,确保达到“以克论净”标准,确保道路清扫到位、保洁到位。三是强化 VOCs 排放控制,降低臭氧超标天数。加强全市医药制造、有机化工、包装印刷、表面涂装行业及加油站、油库、油罐车等涉 VOCs 污染企业工艺装备、污染治理设施排查,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指导油库、加油站、喷涂、包装、印刷等生产经营企业,在高温天气合理调整经营、生产时间,避开高浓度臭氧产生时段,增加我市优良天数。四是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工作。根据医药、水泥、铸造、化工、砖瓦、石材、施工工地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和污染治理水平及扬尘污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在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预警时,实行绿色环保调度,严禁“一刀切”,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全面提高工业企业应急减排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解决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2.保持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持续向好态势。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开展河流“三清一净”清河行动,以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工业废水、河道整治等为治理重点,围绕水质目标,坚持一河一策、精准治理,明确重点任务、治理措施、完成时限、责任分工,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强化监督检查,XX 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实现长治久清;其余县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突出抓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大力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拆除影响水源地环境安全的违法设施,建立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饮用水源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机制。强力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实行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确保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稳定正常运行,建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深入开展“两减一控”,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3.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一是抓好试点带动。我市作为省政府明确的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试点市,要注重先行先试,突出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
作,以试点引领推进先行区建设工作,探索符合我市实际具有我市特点的土壤污染治理模式和经验,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二是强化风险管控。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工作,加强建设用地的土壤环境管理,建立调查评估制度,建立污染地块名录,确保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要求。
(四)严格环境准入,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严格环境准入。加强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按要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新改扩建化工、医药、建材、有色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区域、规划环评要求。禁止钢铁、电解铝、水泥、玻璃、传统煤化工(甲醇、合成氨)、焦化等行业新建、扩建单纯新增产能以及耐火材料、保温材料、陶瓷制品等行业新建、扩建以煤炭为燃料的项目和企业。
强化日常监管。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逐步建立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为核心的“一证式”环境管理模式。不断加大查处力度,对超标排放、无证排污和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的依法予以查处。
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深入推进“双随机”检查常态化,日常监管实行属地网格化管理,保持严执法、“零容忍”高压态势,建立健全“红黑榜”发布制度,落实环境信用评价激励和惩戒机制,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落实。强化部门联动配合,有序推进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工作,健全联合调查程序、联动执法联席会议和重大案件会商督办机制。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环境保护重点区域、流域和环境信访问题反映突出的县区开展集中检查,跟踪问效督促整改,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坚决铁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超标排污的企业和单位,该整改的整改,该处罚的处罚;对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等恶意违法行为的排污单位实行“零容忍”,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绝不让排污者将污染成本转嫁给社会,使环境守法成为新常态。
健全监管体系。实施环境监管队伍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强化网格化管理机制,完善网格责任制和运行机制。持续强化环境事件应急管理联动响应机制。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完善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加快推进跨界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提升环境风险防控水平。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 XX 市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推进工作组、信息宣传组、追责问责组;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成立相应整改领导机构,形成推进整改落实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有序推进整改。对照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细化分解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确保整改责任落实到位、目标任务落实到位、部署安排落实到位,整改一个、销号一个。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时限,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立行立改、务求实效,统筹兼顾、标本并治,建章立制、注重长效。同时,对所有问题分门别类建立整改工作台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三)强化宣传引导。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专栏、户外广告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中央、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公开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情况。畅通“12369”环保投诉热线,常态受理环保投诉;开设环保“曝光台”,公开曝光整改工作推进不力、效果不明显的人和事以及环境违法典型案件。
(四)开展专项整治。采取日常巡查、突击检查、随机抽查、鼓励举报等措施,保持严管高压态势,同时持续开展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治理行动,集中力量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全域清河与黑臭水体、城镇垃圾处理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问题的专项治理,不断遏制污染增量削减污染存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篇:福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
福建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
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根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认真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动力,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以实施“三抓三促五整治”为抓手,强化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精准施策、举一反
三、标本兼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以赴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二、工作目标
(一)保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良。以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牢牢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责任红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到“十三五”末,全省12条主要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94%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5%,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上。全省空气质量保持全国领先,PM2.5等6项污染物年均浓度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二)确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坚持问题导向,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4个方面38个具体问题,制定具体问题整改措施清单,细化为72项整改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单位、整改目标、整改时限、整改措施,实行台账式管理,挂账督办、跟踪问效,落实到位一个、对账销号一个,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成果,将整改落实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结合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探索建立一系列长效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以问题整改促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促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大限度地拓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示范效应。
三、主要举措
(一)坚决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
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1.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高度,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牢记总书记提出的“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的谆谆告诫,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内生机制,坚决守住福建的绿水青山。
2.强化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体系,严格执行《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把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责任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地落实。健全福建省地方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责任导向,强化正向激励,建立更具刚性的考核机制。完善福建省地方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评分细则,将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考核内容,确保整改落实到位。下达省直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督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各司其职、— 3 — 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3.加强环境保护督察监察。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作为省级环境保护督察的重中之重,强化地方党委、政府整改主体责任。健全完善“一季一督查”机制,每季度督查通报相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重点通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进展情况。结合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环境监察制度,开展日常环境监察,把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环境监察的重要内容。
4.健全责任追究体系。强化党政领导生态环境目标责任考核运用,以责任追究倒逼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着力破解一些地方和部门思想不够重视、措施不够有力等问题。加快建立健全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突出绿色发展指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权重。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审计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严格责任追究,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和我省实施细则,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等制度,对整改工作不力、进展滞后的,坚决追究责任。
——
(二)抓好污染防治“三大工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抓“清新水域”工程。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针对督察反馈的一些城市内河黑臭、部分小流域污染等水环境问题,以巩固和提升水环境质量、确保饮用水安全为核心,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加快推进实施水污染防治计划项目,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全面实施“河长制”,落实“一河一策”,加快制定出台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工作督导检查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全力推进侵占行洪河道、生猪养殖污染、城市黑臭水体等“三项全面清理”整治。加快黑臭水体治理进度,到2017年底前,福州、厦门市建成区基本消除水体黑臭现象。持续推进小流域治理这项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建立有专人负责、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的“四有”小流域治理模式。到2018年底前,汇入12条主干流及直接入海的小流域、省级考核的重点整治小流域消除劣Ⅴ类水体,到2020年全省小流域Ⅲ类水质比例达到90%以上。加快推动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全面实现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污水集中处理。推动水电站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加强水电站监督管理,落实生态下泄流量,到2020年,因水电开发导致的减水、脱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抓“洁净蓝天”工程。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 — 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多污染源综合防控。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的环境监管,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和预警预报。深化VOCs专项治理,重点整治石化、化工制药、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行业,实施一批VOCs治理工程项目。加快火电行业节能环保和超低排放改造,2017年底前全面实现火电行业超低排放。加强移动污染源治理,2017年底前基本淘汰黄标车。加快开展臭氧污染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强化科技支撑,科学精准地实施臭氧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全省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提升空气质量预警预报能力。完善轻微污染天气的应急机制和管控措施。
3.抓“清洁土壤”工程。认真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善全省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行农用地、建设用地分类管理;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措施,公布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开展历史遗留尾矿库和重点行业企业大宗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及整治。加强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的风险管控,建立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制度,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加快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大幅削减危险废物贮存量,全面推动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三)实施促进“三大能力”提升计划,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
——
1.促生活污水治理能力提升。针对督察指出的部分地区污水收集率低、城乡污水处理不配套等问题,(1)加快推进建成区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全覆盖、全连通,解决雨污管网混接、错接、断头问题,内河沿岸排污口实现全截污、全治理,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水平。福州、厦门市城市建成区要在2017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清淤疏浚、河道清障、沿河主要排污口截污、生态补水工程,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18年底前基本完善污水管网,达到长制久清。其他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建成区要在2019年底前基本完善污水管网,达到长制久清。县(市)城市建成区在2020年底前基本完善污水管网,达到长制久清。“十三五”期间,新建改造污水管网6000公里以上,市县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4%以上。(2)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推进雨污分流改造。(3)加快沿海6市1区54座市县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4)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启动365个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乡镇污水处理项目,2017年底前建成100个以上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及主要配套管网,力争3年全部建成投运。
2.促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提升。围绕督察反馈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及其渗滤液处置等问题,(1)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妥善处置现有积压的飞灰,各设区市(含平潭综合实验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生活垃圾产生
— 7 — 量相匹配的无害化处理能力。(2)提升改造城乡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立与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生活垃圾收运网络。(3)加快现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设施建设,8个未建设渗滤液处置设施和16座渗滤液处理不达标应提标改造的填埋场中,已开工建设或完成招标的,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尚在前期阶段的,于2018年底前建设完成。(4)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完善“村收集、乡中转、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和多元化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入运营机制,2020年底前全省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3.促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提升。针对督察指出的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匹配问题,持续实施危险废物工程包项目建设,2017年底前,厦门、漳州等地要建成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设施;福州、莆田分别于2018年底、2019年底前新建成1个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设施;到2020年底前,全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100万吨/年,有效解决精蒸馏残渣、有色金属冶炼废渣等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到“十三五”末,构建形成种类齐全、能力相当、结构平衡的危险废物处置体系。
(四)打好“五大专项”整治攻坚战,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1.深化淘汰落后产能专项整治。针对督察反馈的落后产能、——
工艺、设备等问题,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整合提升。实行清单管理、台账督办、跟踪问效、目标考核,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坚决取缔小造纸、小铸造、小钢铁、小煤矿、实心粘土砖等落后产能、工艺、设备。认真落实国家的部署要求,保持高压态势,坚决取缔“地条钢”加工企业;坚决淘汰铸造行业落后设备;按期淘汰不符合国家产能要求的煤矿,加快长期停工停产的“僵尸企业”、违法违规或不达标煤矿的退出步伐。
2.深化建筑饰面石材行业专项整治。针对督察反馈的局部地区石材矿山非法开采、一些石材加工企业污染治理水平较低等问题,从严控制饰面石材矿山开采规模,严厉打击无证非法采矿行为,全面关闭非法开采的饰面石材矿山;落实矿山生态修复制度,福州罗源和宁德古田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加快建筑饰面石材加工企业集中入园和整合提升,依法取缔关闭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强化粉尘和污水治理,完善雨污分流,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2018年底前消灭“牛奶溪”。全面关闭福州罗源、宁德古田等地113家非法开采饰面石材矿山;加快宁德古田石板材行业全面退出;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泉州和莆田市建筑饰面石材加工企业整治。
3.深化“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针对督察反馈的局部区域
— 9 — “散乱污”问题,强化产业规划布局,加强源头管控,重点整治城乡结合部的“散乱污”企业,同时加快专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集中治污,促进形成链条完整、产业配套、循环发展的绿色产业。全面开展宁德市机砖制造、龙海市汽车拆解、尤溪县造纸、福州高新区根雕加工、永泰县蜜饯加工、长乐区钢渣加工等“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全面摸排、集中查处违法违规问题,重点淘汰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手续不全、无污染治理设施的企业,整顿规范一批、搬迁整合一批、关停取缔一批。
4.深化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不折不扣落实督察指出的畜禽养殖污染小流域等问题的整治。(1)坚持生态先行,疏堵结合,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落实畜禽养殖发展和治理规划,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加快推进配套治理设施建设,推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实现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2)严格落实禁养区养殖场(户)、可养区未改造或改造后仍不能达标生猪规模养猪场(户)的拆除工作,支持可养区存栏2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对已关闭的养猪场(户)坚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做到应拆全拆,确保不留死角、不留后患。(3)加强常态化监管和综合执法,加大查处力度,严防禁养区生猪养殖反弹回潮,坚决遏制生猪违法养殖和污染环境行为。(4)采取进度通报、重点督查、约谈问责等措施,确保完成拆除——
和升级改造任务。
5.深化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全力推进督察指出的石化化工园区和尾矿库等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加强环境安全监管,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1)加快应急处置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漳州古雷石化基地等风险较为突出地区的环境风险防范,2018年上半年完成4.2万立方米的应急池联通能力提升改造工作。(2)强化尾矿库管理,对225座尾矿库的环境风险开展全面评估,对存在环境风险的,督促企业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严格尾矿库项目核准、备案管理,督促企业加强日常运行管理,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从源头减少尾矿渣产生;加快“三边库”和位于水源上游尾矿库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机制,完善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切实提升尾矿库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
(五)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1.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要求,实施最为严格的保护和用途管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做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根据国家要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划定工作,配套出台管理办法,为生态保护红线的长效管控提供制度保障。以山形水系为主框架,形成以闽西武夷山脉-玳瑁山脉和闽中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两大山脉为核心骨架,以
— 11 — 闽江、九龙江等主要流域和海岸带为生态廊道的基本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2.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推进督察指出的侵占沿海湿地、无序海水养殖等问题整治。(1)根据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严格落实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设区市海洋功能区划与省级区划不一致的,一律停止执行。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严格围填海项目用海审批,最大程度减少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2)实施“碧海银滩”工程,合理开发和保护岸线、海湾等资源,加强近岸海域典型受损海洋生态系统修复。严格落实国务院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和《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抓紧出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的认定标准与管理办法、“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管理规定等制度,实施退养还湿工程,加强湿地项目用海监管。(3)制定全省海水养殖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加快不符合规划养殖设施清退,加强执法巡查,巩固整治清退成效。2017年底前完成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海水养殖和餐饮项目的查处及清退工作;2018年7月底前完成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违法违规海水养殖清退工作;2018年8月底前,完成宁德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不符合规划养殖设施的清退。
3.严格生态敏感区监管。加快整治督察指出的部分生态敏感区违规开发问题,强化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域、——
生态脆弱区域的有效保护,杜绝任意改变用途,防止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管理,严肃查处、清理违规养殖、违法排污口和违法采矿等问题。分类处置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非法养殖问题,对2013年以前发生的非法养殖问题,制定实施退养还湿计划,明确整改时限,按期整改到位;对2013年以来违规扩大养殖面积的,在2017年底前完成退养还湿。2018年7月底前,移除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东海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道和排污口。专项清理涉及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的违规审批矿业权问题,对被侵占、破坏的森林公园实施恢复治理,逐步恢复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依法严肃查处侵占、破坏漳州市东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南平市樟元山省级森林公园的违法行为。
(六)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1.加快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把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机结合,对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和总体要求,围绕夯实筑牢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目标,认真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提出的6个方面重点任务和38项改革成果要求,加大2016年“15+3”项重点改革任务实施力度,推动2017年17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实施,提前部署推进2018年6项重点改革任务,尽快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力争到今年底试验
— 13 — 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2.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将中央顶层设计与我省地方实践相结合,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按照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的要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社会关注度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环境治理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绿色发展绩效评价考核等改革重点领域持续探索创新,加大攻坚力度、争取率先突破,增强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3.强化改革试验经验总结推广。及时总结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经验和成果,加强对改革落实情况的跟踪督促和效果评估,对探索试点中取得的有创新突破、群众获得感较强的重大改革举措和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凝练和提升,成熟一条、推广一条,切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努力打造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福建样板”,为增添绿色发展动能、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经验示范。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成立由省委书记尤权任组长,省长于伟国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副省长任副组长的福建省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督察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研究督察整改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
挂靠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具体工作。各地成立相应的整改机构,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二)严肃责任追究。成立福建省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责任追究工作领导小组,由省监察厅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省监察厅,省委组织部等单位参加。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的责任追究问题,进一步深入调查,逐一厘清责任,依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福建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形成调查报告,商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认定,提出责任追究的处理建议。处理建议由问责领导小组审核后,征求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同意,落实处理意见,公开处理结果。
(三)明确整改时限。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提出的4个方面问题,制定具体问题整改措施清单(见附件),分解成38个具体问题,共72个整改任务,做到可操作、可检查、可评估。对短期内能解决的,倒排计划、加快进度,1个月内整改完成;对确需一段时间解决的,限时整改,并力争在督察正式反馈后6个月内有明显进展;对需要长期整改的任务,明确整改时限和阶段性目标,按期整改到位,确保尽快取得明显成效。
(四)强化督查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强化落实生态环保“党
— 15 — 政同责”“一岗双责”,主要负责人作为本地区本部门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部署,细化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严格督办落实。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整改任务,建立健全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协调联动机制,切实形成推进整改工作的强大合力。省直牵头部门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整改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并及时梳理汇总整改落实情况。同时,要举一反三,全面查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制定有效措施,尽快补齐短板。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加大对整改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
(五)及时公开信息。按照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的要求,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加强整改工作情况宣传报道,及时公开整改整治工作、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问题责任追究情况,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崇尚生态文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社会氛围。
附件: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具体问题整改措施清单
——
附件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具体问题
整改措施清单 一、一些领导干部对当地环境质量盲目乐观;对当地明显存在的生态破坏、环境基础设施落后、城市脏乱差等问题缺乏基本认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把长期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归于客观原因,既没有从主观上找原因、找差距,也没有积极采取措施去研究、去解决;对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处理不够及时,措施不够有力。
责任单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直有关单位;各设区市党委、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重要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
整改措施:
1.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提高生态文明试验区政治站位,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守住福建的绿水青山。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环保工作;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委常委会、— 17 — 政府常务会研究环保工作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研究环保工作每月不少于一次,及时研究部署、协调解决环境保护重大问题。
2.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学习中心组、党校(行政学院)学习内容。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区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突出生态保护红线对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安全的底线作用。加强政策制度衔接融合,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深入清理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土政策”。
3.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将中央、国务院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目标任务梳理分解,纳入各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政府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并逐级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列入重点督查和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内容,强化督导考核。
4.严格执行《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强化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对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不力、未完成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目标任务、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到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恶化等情形的,依规严肃问责追责。5.按照《福建省环境保护督察办法》,在2016年对3个设区市开展督察的基础上,2017年下半年完成全省其他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督察,督促各地党委、政府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
主体责任,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
二、福建省在批准厦门、宁德、莆田3市海洋功能区划时,增加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港口区、矿产与能源区、旅游休闲娱乐区等开发性用海面积,累计达到3068公顷,部分区域与国务院批准的《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规定和海洋环境保护需求相违背。目前部分填海工程已经实施,2016年以来宁德福安市在“盐田港农渔业区”和“三沙湾保留区”出让海域使用权并实施填海工程,合计用海142.75公顷。
(一)部分区域与国务院批准的《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规定和海洋环境保护需求相违背
责任单位:省海洋渔业厅,厦门、莆田、宁德市委、市政府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国务院批准的《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整改措施:
1.省海洋渔业厅督促厦门、宁德、莆田市严格落实国家要求,对厦门、宁德、莆田市3个市级海洋功能区划,与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要求不一致的,一律立即停止执行。
2.对正在修编的福州、泉州、平潭3个市级海洋功能区划,省海洋渔业厅督促福州、泉州、平潭按照国家海洋局《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国海发„2007‟18号)和《关于组织开展市县
— 19 — 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13‟747号)进行编制,做到与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要求保持一致。
(二)宁德福安市部分填海工程问题
责任单位:宁德市委、市政府,福安市委、市政府,省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国务院批准的《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整改措施:
1.省海洋渔业厅责成宁德市、福安市对2016年以来在“盐田港农渔业区”和“三沙湾保留区”出让海域使用权并实施填海工程的,严格落实重要滨海湿地和海洋生态保护措施,依法依规实施项目建设。
2.加快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将宁德市其它未实施的工业与城镇用海区中调减相应面积作为渔业区。
3.省海洋渔业厅督促宁德市、福安市开展全面执法检查,对非法用海行为的,依法进行查处。
三、有的地方为了一时一地的发展,仍在违规出台“土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要求2015年6月底前全面清理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土政策”,但2016年莆田市——
政府仍然出台“无检查周”和“下限执行处罚”等“土政策”。南平建阳区不仅未对旧的“土政策”予以清理,2016年还连续出台3个阻碍环境执法的文件。
(一)2016年莆田市政府仍然出台“无检查周”和“下限执行处罚”等“土政策”
责任单位:莆田市委、市政府,省经信委、环保厅 整改时限:2017年9月底前
整改目标:全面清理和废止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土政策”、“土文件”,严格依法行政,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出现类似情况。
整改措施:
1.2017年8月底前,莆田市政府完成相关文件废止工作。2.省经信委在全省工业企业领域全面深入开展清理阻碍环境监管执法“土政策”工作。
(二)南平建阳区不仅未对旧的 “土政策”予以清理,2016年还连续出台3个阻碍环境执法的文件
责任单位:南平市委、市政府,建阳区委、区政府,省经信委、环保厅
整改时限:2017年9月底前
整改目标:全面清理和废止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土政策”、“土文件”,严格依法行政,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出现类似情况。
整改措施:
— 21 — 1.2017年5月,建阳区委、区政府对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并已废止2016年出台的3个阻碍环境执法文件(潭政综„2017‟155号)。
2.省经信委在全省工业企业领域全面深入开展清理阻碍环境监管执法“土政策”工作。
四、2015年12月,泉州石狮市政府就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事项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认为市环境保护局虽然处罚正确、程序合法,但为避免企业与市政府产生合同纠纷,仍责成市环境保护局撤销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责任单位:泉州市委、市政府,石狮市委、市政府。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实现环境执法零干预。
整改措施:
1.由泉州市政府法制办牵头、泉州市效能办等部门配合,依法依规对该问题进行全面审查、厘清责任。泉州市政府根据审查情况,责成相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立即整改。
2.加强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法制学习教育工作,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建设法治政府。
3.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环保法制建设,杜绝类似情况发生。
五、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铸造企业落后生产设备淘——
汰工作推进落实不到位,导致一些应予淘汰的落后设备仍在生产,带来明显的环境污染。三明市大田县26家铸造企业建有28座炼铁土炉、13座炼铁高炉、2座矿热炉,均属应淘汰的落后设备,污染严重。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此召开了专题会议,但未要求当地政府淘汰关停。督察时大田县仍有19家铸造企业落后炼铁设备未淘汰到位。
(一)省经信委对铸造企业落后生产设备淘汰不到位问题 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各设区市党委、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
整改时限:2017年底前
整改目标:关停所有属于国家规定的淘汰类炼铁设备。整改措施:
1.省经信委督促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举一反三,立即在全省铸造行业全面开展摸排。
2.省经信委督促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达标排放、落后的铸造企业坚决予以淘汰。
3.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对摸排出的落后产能列出清单,限时整改、限期淘汰。
(二)三明市大田县铸造企业落后炼铁设备未淘汰到位问题 责任单位:三明市委、市政府,大田县委、县政府,省经信委
— 23 — 整改时限:2017年底前
整改目标:关停所有属于国家规定的淘汰类炼铁设备。整改措施:
1.省经信委督促三明市组成工作组进行现场核查,对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核实,列出整改清单,按照要求抓紧整改到位。
2.省经信委督促三明市对属于国家规定淘汰的落后设备,2017年底前按产业政策坚决予以关闭淘汰。
3.省经信委督促三明市强化落后产能日常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并淘汰落后产能,防止类似情况发生。
六、按照国家要求,产能在3万吨/年及以下以及开采范围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叠的煤矿,应于2016年底前全部淘汰,但督察发现福建省仍有4座应淘汰的煤矿未淘汰到位。
(一)三明市仍有1座应淘汰的煤矿未淘汰到位 责任单位:三明市委、市政府,省经信委、国土厅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2020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2017年底前,将丰海煤矿的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叠区域剔除,退出重叠区域的生产建设活动;2020年底前,实施有序退出。
整改措施:
1.省国土厅会同省经信委督促三明市立即组织开展实地调查,摸清福建省永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丰海煤矿开采范围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叠面积和范围、采矿许可时间和范围、水源保护——
区设立的时间、级别及影响程度、出现重叠的原因等。
2.2017年底前,省国土厅将丰海煤矿的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叠区域剔除。督促煤矿企业立即退出与水源地保护区重叠区域的生产建设活动,撤出该区域井下生产设施设备,并在有关连通区域(巷道)设置密闭,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制定针对性监管措施,严防越界开采。
3.三明市政府组织国土、环保、经信(煤炭)等部门和有关专家,深入丰海煤矿区开展现场勘查,摸清煤矿目前开采情况及对有关水源保护区的影响状况,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水源地保护方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保障和环境保护措施,持续做好水源保护区地面塌陷观测、监测工作,做好地表饮用水源地及备用水源地动态监测,确保饮水安全。
4.省经信委督促三明市按照国家规定程序,对丰海煤矿实施关闭退出。
5.省经信委会同国土厅组织有关地市举一反三,认真排查,严格落实国家去产能的工作要求,按期将不符合国家产能要求的煤矿淘汰到位,并加快违法违规或不达标煤矿的退出步伐。
(二)龙岩市仍有3座应淘汰的煤矿未淘汰到位 责任单位:龙岩市委、市政府,省经信委、国土厅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2020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2017年底前,将福建煤电股份公司翠屏山煤矿、漳平市拱桥中界石笋坑煤矿的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与饮用水水源
— 25 — 保护区重叠区域剔除,并退出重叠区域煤炭生产活动;吾祠煤矿退出重叠区域的生产建设活动,在2020年底前实施有序退出。
整改措施:
1.省国土厅会同省经信委督促龙岩市立即组织开展实地调查,全面摸清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翠屏山煤矿、福煤(漳平)煤业有限公司吾祠煤矿、漳平市拱桥中界石笋坑煤矿等3座煤矿开采范围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叠面积和范围、采矿许可时间和范围、水源保护区设立的时间、级别及影响程度、出现重叠的原因等。
2.2017年底前,省国土厅将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翠屏山煤矿、漳平市拱桥中界石笋坑煤矿等2座煤矿的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叠区域剔除。督促翠屏山煤矿、吾祠煤矿和漳平市拱桥中界石笋坑煤矿立即退出与水源地保护区重叠区域的生产建设活动,撤出该区域井下生产设施设备,并在有关连通区域(巷道)设置密闭,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制定针对性监管措施,严防越界开采。
3.龙岩市政府组织国土、环保、经信(煤炭)等部门和有关专家,深入煤矿开展现场勘查,摸清3处重叠煤矿目前开采情况及对有关水源保护区的影响状况,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水源地保护方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保障和环境保护措施,持续做好水源保护区地面塌陷观测、监测工作,做好地表饮用水源地及备用水——
源地动态监测,确保饮水安全。
4.省经信委督促龙岩市按照国家规定程序,对福煤(漳平)煤业有限公司吾祠煤矿实施关闭退出。
5.省经信委会同国土厅组织有关地市举一反三,认真排查,严格落实国家去产能的工作要求,按期将不符合国家产能要求的煤矿淘汰到位,并加快违法违规或不达标煤矿的退出步伐。
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敏感区域(含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福建省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包括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平潭等6市1区,但福建省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组织研究拟订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仅对厦门、平潭和晋江、石狮、东山等1市1区3县提出一级A排放要求。6市1区共计6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即使到2017年底全部完成既定提标改造任务,能够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的也仅有23座,处理能力218.5万吨/日,仅为总处理能力的一半。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党委、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省住建厅、环保厅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
整改目标:沿海6市1区54座市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和正在进行施工招投标以及规模小、改造工艺简单的,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造;征地难度大、规模大、改造工艺技术复杂、难
— 27 — 度高的,2018年6月底前完成。
整改措施:
1.省住建厅督促沿海各设区市抓紧制定提标改造方案,综合考虑技术路线、运营成本、施工工期和涉及BOT项目合同调整谈判等方面内容。在充分挖掘现有污水处理厂潜能的前提下,以“先功能定位,后单元改造;先优化运行,后工程措施;先内部碳源,后外加碳源;先生物除磷,后化学除磷”为原则,同步开展工程设计。
2.省住建厅组织建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专家库,抽调设计院、水务公司等污水处理方面的专家,指导各地确定工艺技术路线,并适时派专家到有关市县现场指导。
3.省住建厅实行提标改造工程月调度、通报制度,建立厅领导分区包干和联络员定期督导机制,并列入宜居环境建设督查内容,定期开展督查;对进度严重滞后的,提请省政府约谈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
4.省住建厅督促有关地市按照提标改造任务完成时限,落实投资资金和运行费用,倒计时安排项目建设计划,加大人员和机械设备投入,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八、福建省水利厅对水电开发造成的减水断流问题推动解决不力。全省共有6575座水电站,其中5026座为引水式,大部分没有生态流量下泄设施,造成部分河段减水,甚至断流。2013年——
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水电资源开发管理的意见》,要求各水电站安装最小生态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保障最小生态下泄流量落实到位。但截至督察时,安装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的仅118座,且近年来这项工作基本停滞。已安装在线监控的,管理也不到位。督察发现,安装在线监控装置的5万千瓦以下水电站98座,13座2016年数据缺失率超过50%。龙岩武平县华亭水电站未落实生态下泄流量要求,大坝下游部分河道断流,上游河道湖库化,产生大量蓝藻,水生态破坏严重。
(一)福建省水利厅对水电开发造成的减水断流问题推动解决不力
责任单位:省水利厅、经信委、环保厅、物价局,各设区市党委、政府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按照一站一策,对已完成和尚未完成生态下泄流量核定工作的水电站,分别在2017年底和2018年6月底前制定整改方案;到2020年,因水电站导致的减水脱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整改措施:
1.省水利厅牵头开展总装机5万千瓦及以下水电站整改工作,省经信委牵头开展总装机5万千瓦以上水电站整改工作。
2.省水利厅组织各地按照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分阶段
— 29 — 于2018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核定工作。3.2017年9月底前,省水利厅、经信委对已安装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的118座水电站,特别是13座数据缺失率超过50%的水电站,进行全面调查复核,落实整改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及时,电站运行正常。
4.省水利厅、经信委指导督促各地按照一站一策,对已完成和尚未完成生态下泄流量核定工作的水电站,分别在2017年底和2018年6月底前制定水电站落实生态下泄流量的整改方案,明确改造方式、完成时限;根据整改方案,推动水电站加快改造,落实生态下泄流量,对无法落实的予以关停。到2020年,因水电开发导致的减水脱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省水利厅、经信委举一反三,妥善处理水电发展与河流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发电服从生态、电调服从水调,加强水电站运行、管理与监督;会同省物价局制定生态电价奖惩办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和推动水电站落实生态下泄流量。6.省水利厅、经信委、环保厅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推进水电站最小生态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安装工作,按季度定期通报各地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执行情况。
(二)龙岩武平县华亭水电站问题
责任单位:龙岩市委、市政府,武平县委、县政府,省水利厅、经信委、环保厅
——
整改时限:2017年8月底前
整改目标:生态下泄流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整改措施:
1.省水利厅对武平县华亭水电站进行挂牌督办。
2.龙岩市督促武平县华亭水电站加快改造,确保2017年8月底生态下泄流量问题整改到位。
3.省水利厅督促龙岩市举一反三,妥善处理水电发展与河流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发电服从生态、电调服从水调,加强水电站运行、管理与监督,制定生态电价奖惩办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和推动水电站落实生态下泄流量。
4.省水利厅督促龙岩市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推进水电站最小生态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安装工作,按季度定期通报各地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执行情况。
九、福建省一些地方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时,紧一阵、松一阵,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201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敖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加大对无证非法采矿打击力度,到2015年底前实现流域内石材矿山全面退出。但督察发现,福州罗源县、宁德古田县对无证采矿查处不力,113个矿山长期违法开采。罗源县72家矿山企业采矿证于2008年至2015年陆续到期,但仍未关停,非法开采问题突出;古田县41个矿山共计100个矿点2015年底采矿证到期后,也在超期开采。督察组随机
— 31 — 抽查罗源县7个矿山,发现主要生产设备和供电设施均未拆除,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不力,大量废石随意倾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
(一)福州罗源县72家矿山企业问题
责任单位:福州市委、市政府,罗源县委、县政府,省国土厅、经信委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十三五”末完成
整改目标:2017年9月底前,完成罗源县72个非法开采饰面石材矿山查处整改关闭工作;2018年底前,人口集中区可视范围内视觉污染及水土流失严重、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废弃矿山,完成生态修复;2020年底前,其余废弃矿山完成生态修复。
整改措施:
1.保持打击无证非法采矿高压态势。2017年9月底前,福州市政府对72个非法开采饰面石材矿山进行全面排查,发现有非法采矿的,给予严厉查处。将已关闭矿山列为重点巡查区域每月巡查,发现有非法采矿的,立即予以制止,并立案查处。福州市政府、省国土厅不定期组织抽查、通报。
2.全面落实矿山关闭任务。福州市立即全面落实整顿关闭工作要求,拆除矿山供电、供水、工棚等生产生活设备和设施,妥善处置仍滞留矿区的矿产品和废石废渣。由福州市政府组织验收,省国土厅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检查,并报告省政府。
—
—
3.分区分时限完成矿山生态修复。福州市政府将废弃饰面石材矿山生态修复专项纳入当地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月抽查、季通报、年考核。按照当地《废弃饰面石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分区分时限完成生态修复,2018年底前人口集中区可视范围内视觉污染及水土流失严重、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废弃矿山完成生态修复;2020年底前其余废弃矿山完成生态修复。4.建立督查督办通报制度。罗源县政府实行矿山关闭整治工作月报制度,每月调度打击无证非法采矿情况、矿山关闭要求落实情况及生态修复进展情况。
(二)古田县41个矿山开采问题
责任单位:宁德市委、市政府,古田县委、县政府,省国土厅、经信委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十三五”末完成
整改目标:2017年9月底前,完成古田县41个非法开采饰面石材矿山查处整改关闭工作;2018年底前,人口集中区可视范围内视觉污染及水土流失严重、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废弃矿山,完成生态修复;2020年底前,其余废弃矿山完成生态修复。
整改措施:
1.保持打击无证非法采矿高压态势。2017年9月底前,宁德市政府对41个非法开采饰面石材矿山进行逐一全面排查,发现非法采矿的,给予严厉查处。将已关闭矿山列为重点巡查区域每月
— 33 — 巡查,发现有非法采矿的,立即予以制止,并立案查处。宁德市政府、省国土厅不定期组织抽查、通报。
2.全面落实矿山关闭任务。宁德市立即全面落实整顿关闭工作要求,拆除矿山供电、供水、工棚等生产生活设备和设施,妥善处置仍滞留矿区的矿产品和废石废渣。由宁德市政府组织验收,省国土厅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检查,并报告省政府。
3.分区分时限完成矿山生态修复。宁德市政府将废弃饰面石材矿山生态修复专项纳入当地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月抽查、季通报、年考核。按照当地《废弃饰面石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分区分时限完成生态修复,2018年底前人口集中区可视范围内视觉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及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废弃矿山完成生态修复;2020年底前其余废弃矿山完成生态修复。4.建立督查督办通报制度。古田县政府实行矿山关闭整治工作月报制度,每月调度打击无证非法采矿情况、矿山关闭要求落实情况及生态修复进展情况。
十、福建省海域总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3752公里,居全国第二位。但近年来福建省海洋保护力度不够,海洋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责任单位:省海洋渔业厅、发改委、环保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林业厅,福建海事局,沿海各设区市党委、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
—
—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进一步落实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整改措施:
1.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沿海各设区市党委、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环保工作时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一并纳入研究;沿海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研究环保工作时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一并纳入研究,及时研究部署、协调解决海洋环境保护重大问题。
2.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中关于海洋生态保护工作的规定,对未完成海洋环境保护重点目标任务、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恶化等情形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3.省海洋渔业厅进一步完善《福建省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严格落实我省划定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中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比例、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四项指标。
4.推进全省树立“五个用海”理念,省海洋渔业厅牵头组织做好海洋资源管理工作,继续实施一批海域、海岸带和海岛综合整治等生态修复项目,不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十一、2010年以来,福建省累计审批填海项目382宗,使用
— 35 —近岸海域9062公顷,侵占了部分沿海湿地。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明确,经批准征收、占用湿地并转为其他用途的,用地单位需“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但2016年12月以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陆续审批16宗用海项目,共计占用湿地284.45公顷,只占未补,国家湿地保护要求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责任单位:省海洋渔业厅、林业厅,沿海各设区市党委、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国家滨海湿地保护措施。
整改措施:
1.暂停除交通、渔港建设、公务专用码头、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以及已形成事实填海的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内项目用海外和占用湿地没有实行“先补后占、占补平衡”原则的围填海项目用海审批。省海洋渔业厅会同林业厅组织落实。
2.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国办发„2016‟89号),由省林业厅尽快牵头制定出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的认定标准与管理办法,以及“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管理规定。待管理规定出台后,按照管理规定办理。
十二、宁德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2011年以来,围海养殖造成保护区湿地面积减少近—
—
170公顷,局部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责任单位:宁德市委、市政府,省林业厅、海洋渔业厅、环保厅
整改时限:2018年8月底前
整改目标:责令退还非法占用湿地,恢复原状;实施退养还湿工程,加强湿地项目用海监管,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破坏生态的违法违规行为。
整改措施:
1.省林业厅、海洋渔业厅督促宁德市配合厦门海事法院执行、落实保护区围海养殖区域恢复湿地原状及并处罚金的行政处罚决定,确保占用湿地保护区的围海养殖项目按时限全部退出,确保保护区面积不减少;同时,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增加湿地保护资金投入,修复遭受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
2.省林业厅、海洋渔业厅督促宁德市加强湿地项目用海监管,加强陆上和海上巡护,制订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方案,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加强保护区巡查,杜绝破坏湿地生态的违法违规行为。3.省林业厅、海洋渔业厅、环保厅组织各地举一反三,加强各级自然保护区的监管,严肃查处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违规行为。
十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水养殖应当科学确定养殖密度,防止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但福建省局部海
— 37 — 域存在高密度养殖和非法养殖,且多位于海湾、河口及水体交换较慢的海域,造成局部海域富营养化。全省海水养殖面积约为15.59万公顷,其中规划区外养殖面积约3.02万公顷,主要集中在宁德三沙湾和福州连江县近岸海域。三沙湾规划养殖面积1.32万公顷,实际养殖面积1.65万公顷,禁养区仍有348公顷网箱养殖和5010公顷藻类养殖没有清退。连江县近岸海域规划区外养殖问题突出,全县近海规划养殖面积6651公顷,到2016年底实际养殖面积2.24万公顷,造成养殖区水质恶化,Ⅱ类水质比例由2014年39.4%下降到2016年的35%,Ⅳ类和劣Ⅳ类水质比例由2014年49.1%上升到60.4%
(一)福建省局部海域存在高密度养殖和非法养殖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党委、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省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十三五”末完成
整改目标:2017年底前,制定全省海水养殖清理整顿工作方案;2018年底前,修编海水养殖规划并颁布;2020年底前,清退不符合规划的养殖设施。
整改措施:
1.2017年底前,省海洋渔业厅完成不符合规划摸底排查,列出清退整治清单,制定全省海水养殖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整治任务、时限、措施、责任单位。
—
—
2.2018年底前,省海洋渔业厅完成2018-2030年沿海市、县级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编制修订和颁布,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明确可用于养殖业的水域范围,以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稳定基本养殖面积,保障渔民合法权益。
3.省海洋渔业厅细化清退任务,坚持立行立改,督促沿海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分有序推进整治任务落实,到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不符合规划清退任务。
4.加大执法巡查。由沿海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牵头,组织渔业、海警、公安、林业等执法部门加强对整治水域的巡查,防止出现新增、回流、迁移等反弹现象,巩固整治清退成效。
(二)连江县近岸海域规划区外养殖问题
责任单位:福州市委、市政府,连江县委、县政府,省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2019年6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2019年6月底前,完成福州市连江县不符合规划养殖设施的清退,确保“十三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
整改措施:
1.省海洋渔业厅督促福州市在2017年底前,完成连江县罗源湾南岸5980.5公顷养殖面积的清退工作。
2.省海洋渔业厅督促福州市在2017年底前,根据农业部《养
— 39 — 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要求,完成《连江县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的编制工作。
3.省海洋渔业厅督促福州市根据重新编制的规划,制定连江县海水养殖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辖区内养殖情况的摸底调查工作;2019年6月底前,完成不符合规划区域养殖的清理整顿工作。
4.福州市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加强执法检查,对不符合规划及未持有养殖证擅自占用海域养殖的,责令限期整改或自行拆除养殖设施;对逾期未整改或未拆除养殖设施的,依法对其养殖设施予以拆除。
(三)三沙湾规划外养殖问题
责任单位:宁德市委、市政府,省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十三五”末完成
整改目标:2017年底前,制定《宁德市海域养殖“三区”划定方案》《宁德市湾内海域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办法》和《三都澳内海上养殖区综合整治统一行动方案》;分推进养殖清退;2020年底前,完成宁德市不符合规划养殖设施的清退,确保“十三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
整改措施:
1.省海洋渔业厅督促宁德市在2017年底前,制定《宁德市海—
—
域养殖“三区”划定方案》《宁德市湾内海域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办法》和《三都澳内海上养殖区综合整治统一行动方案》。2.省海洋渔业厅督促宁德市分推进不符合规划养殖设施的清退工作,2017年清退禁养区内藻类养殖1798公顷、渔排85公顷;2018年清退禁养区内藻类养殖2487公顷、渔排174公顷;2019年清退禁养区内藻类养殖725公顷、渔排89公顷;2020年巩固整治清退成效,防止养殖设施新增、回潮。
3.加大执法巡查。由宁德市牵头,组织渔业、海警、公安、林业等执法部门加强对整治水域的巡查,防止出现新增、回流、迁移等反弹现象,巩固整治清退成效。
4.引导渔民转产转业。省海洋渔业厅督促宁德市制定海水养殖渔民转产转业实施方案,引导养殖渔民按照规划发展外海深水大网箱、贝藻类等养殖。十四、一些海洋保护区违规养殖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共划定30个海洋保护区,严格禁止影响海域生态环境的用海活动。但督察发现,泉州市政府违规批准在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开展海水养殖,养殖面积88公顷。
责任单位:泉州市委、市政府,省林业厅、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2018年7月底前
整改目标:2017年底前,制定清退方案,清退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核心区内海水养殖行为,2018年7月底前完成整治。建
— 41 — 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破坏生态的违法违规行为。
整改措施:
1.立即注销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海水养殖的相关许可证书。
2.省海洋渔业厅督促泉州市在2017年底前,制定核心区内所有海水养殖行为清退方案。
3.省海洋渔业厅会同省林业厅督促泉州市在2018年7月底前,完成对核心区内所有海水养殖行为清退工作,给予养殖渔民合理补偿,确保占用核心区的海水养殖项目按时全部清退,确保保护区面积不减少。
4.省林业厅督促泉州市完善保护区管理工作方案,布局建设监控系统,提高管护能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5.省林业厅、海洋渔业厅督促各地举一反三,加强各级自然保护区监管,严肃查处涉及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行为。海洋主管部门严格用海审批,加强用海监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管护及执法巡查,依法依规查处涉及保护区的违法行为。十五、一些地方对保护区内违法养殖查处不严,清退不力,漳州市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有养殖面积323公顷,缓冲区有239公顷,2013年以来养殖面积仍在扩大,核心区和缓冲区分别新增养殖面积约20公顷和11公顷。
责任单位:漳州市委、市政府,省林业厅、海洋渔业厅、环—
—
保厅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2013年以来违规扩大的养殖面积于2017年底前整改到位,2013年以前的养殖项目由漳州市政府于2017年9月底前制定退养还湿计划并按期完成整改。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违规行为。
整改措施:
1.立即取消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水养殖的相关行政许可。
2.省海洋渔业厅督促漳州市在2017年9月底前,制定切实可行的退养还湿计划。对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非法养殖问题实行分类处理,对2013年以来违规扩大养殖面积的,到2017年底前完成退养还湿;对2013年以前的,按计划依法依规尽快实施,确保养殖项目按时限全部退出,确保保护区面积不减少。
3.海洋主管部门严格用海审批,加强用海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海行为,杜绝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违法用海行为。
4.省林业厅督促漳州市制订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方案,布局建设监控系统,切实提高管护能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破坏生态的违法违规行为。
5.省林业厅、海洋渔业厅、环保厅组织各地举一反三,加强
— 43 — 各类自然保护区监管,严肃查处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违规行为。
十六、泉州市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存在两个非法海蛎养殖场,养殖面积约20公顷。
责任单位:泉州市委、市政府,省海洋渔业厅、环保厅
整改时限:2017年底前
整改目标:核心区内非法海蛎养殖场依法全面退出;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违规行为。
整改措施:
1.省海洋渔业厅督促泉州市制定养殖清退工作方案,开展核心区内非法海蛎养殖场的核查、核对,确定当前核心区的养殖基本情况。
2.省海洋渔业厅督促当地海洋与渔业部门,约谈养殖业主,责令立即停止生产,对核心区内养殖项目按时限全面实施清退,强制拆除废弃和遗留海上养殖生产设施。
3.省海洋渔业厅督促泉州市制定保护区管理工作方案,增加保护区管护专业人员配备,切实提高管护能力。
4.省海洋渔业厅督促泉州市严防养殖回潮,同时会同环保厅组织各地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保护区监管。
十七、根据《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规定,海洋保护区内不得进行排污,但2013年东海污水处理厂在泉州湾海洋保护区设置尾水排放口,日排废水约1.4万吨。
—
—
责任单位:泉州市委、市政府,省林业厅、海洋渔业厅、环保厅、住建厅
整改时限:2018年7月底前
整改目标:2017年10月底前,完成工程招标并开工建设;2018年7月底前,东海污水处理厂水排放口移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整改措施:
1.泉州市立即启动东海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道和排污口移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方案设计。
2.泉州市2017年10月底前,完成工程招标并开工建设;2018年7月底前,完成排放管道和排污口新建工程。
3.省住建厅会同环保厅督促泉州市在整改过渡期间,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省林业厅会同海洋渔业厅督促河口湿地保护区有针对性地提出施工期间减缓污染物入海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具体措施。
十八、《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明确将森林公园列为禁止开采区,但督察发现,漳州市东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南平市樟元山省级森林公园内长期存在矿山开采,造成林木毁坏、土壤剥离、黄土裸露,并形成多个数米深的大矿坑。福建省林业厅在东山国家森林公园设立后陆续批复占用5块、共计19.8公顷林地用于采矿。截至督察时该森林公园内旗滨玻璃有限公司和爱烁硅砂有限公司
— 45 — 3处矿区仍在开采,生态破坏面积11.7公顷,福建省国土资源厅为旗滨玻璃有限公司违规核发采矿证,采矿期到2020年4月;东山县国土资源部门4次违规为爱烁硅砂有限公司续发采矿证,采矿期到2018年9月。
(一)漳州市东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长期存在矿山开采
责任单位:漳州市委、市政府,东山县委、县政府,省林业厅、国土厅
整改时限:2017年底前
整改目标:立即终止4份森林公园采矿林地行政许可。2017年底前,完成东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采矿区的植被恢复工作,恢复采矿区域生态环境。调查涉及违规审批的问题,依法予以纠正并追究责任。
整改措施:
1.省林业厅、国土厅督促漳州市在2017年8月15日前,终止4份永久使用林地行政许可,编制完成东山森林公园内采矿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恢复治理方案;2017年底前,按植被恢复方案的要求完成生态恢复治理工作。
2.省林业厅、国土厅督促漳州市开展实地测量,核实矿山与森林公园重叠的面积、位置关系等情况;剔除重叠矿区范围,变更矿区范围;督促漳州旗滨玻璃有限公司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加快生态恢复治理并组织验收。
—
—
3.省林业厅、国土厅组织各地举一反三,加强各类森林公园的监管,清理违规审批矿业权问题,严肃查处涉及森林公园的违法违规行为。
4.省国土厅、林业厅组织对全省涉及森林公园审批矿业权问题实施专项清理。对涉及森林公园的违法审批续证矿业权予以依法注销,2017年底前一律关闭退出;先于森林公园确界之前已合法设立的,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整改的,有效期届满后矿业权不予延续。
5.省国土厅、林业厅组织开展退出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进一步核实森林公园受损林地面积,逐步恢复已被破坏的森林公园生态环境。
(二)南平市樟元山省级森林公园内长期存在矿山开采
责任单位:南平市委、市政府,省林业厅、国土厅
整改时限:2017年底前
整改目标:加强日常监管,防止越界采矿行为;调查涉及违规审批的问题,依法予以纠正并追究责任,恢复采矿区域生态环境。
整改措施:
1.省林业厅、国土厅督促南平市进一步调查核实樟元山省级森林公园范围内矿山开采问题,加强森林公园日常监管,防止越界采矿行为。
— 47 — 2.省林业厅、国土厅督促南平市开展实地测量,核实矿山与森林公园重叠的面积、位置关系等情况;剔除重叠矿区范围,变更矿区范围。
3.省林业厅、国土厅组织各地举一反三,加强各类森林公园的监管,清理违规审批矿业权问题,严肃查处涉及森林公园的违法违规行为。
4.省国土厅、林业厅组织对全省涉及森林公园违规审批矿业权问题实施专项清理。对涉及森林公园的违法审批续证矿业权依法予以注销,2017年底前一律关闭退出;先于森林公园确界之前已合法设立的,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整改的,有效期届满后矿业权不予延续。
5.省国土厅、林业厅组织开展退出矿山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进一步核实森林公园受损林地面积,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植被恢复等治理工程,逐步恢复已被破坏的森林公园生态环境。
十九、2015年,泉州市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违法建设餐饮经营场所,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问题突出。
责任单位:泉州市委、市政府,省海洋渔业厅、环保厅
整改时限:2017年底前
整改目标:收归国有,用作公益宣教基地。
整改措施:
—
—
1.泉州市责令该场所立即停止经营活动。
2.泉州市组织清理拆除餐饮设施设备和附属设施。3.泉州市将有关违法建设场所依法收归国有,由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管理,用作公益宣教基地。
二十、福建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欠账较多,存在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不到位等问题。
责任单位:省住建厅、环保厅,各设区市党委、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十三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
整改目标:补齐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短板,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我省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水平。
整改措施:
1.省住建厅督促各地在2017年底前,明确“十三五”规划所列项目的实施时间、责任单位、责任人和资金计划。
2.省住建厅督促各地分推进具体项目实施,同时将清单内项目纳入宜居环境建设、补短板工程和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内容。3.省住建厅加强调度督促,每半年巡查一次,对推进滞后的进行约谈。省住建厅建立厅领导分区包干和联络员定期督导机制,列入宜居环境建设督查内容进行定期督查,对列入省政府督查内容工作进度滞后的予以通报、约谈。
— 49 — 二
十一、福建省多数地市老城区和山区县管网改造进展缓慢,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直排问题突出。福州鼓楼区、台江区主干管网建设不到位,主城区污水管网覆盖密度低,支管接管不到位区域达78.18平方公里,占到城区总面积的34.4%,尚未建成主干管网达258公里,造成大量生活污水直排环境。全市雨污分流改造进展缓慢,市区雨污合流管网占比30%,造成大量生活污水溢流排放;管网破损和雨污混接现象突出,近年来主城区污水处理厂进水化学需氧量浓度逐年下降,2016年仅为141毫克/升,同比2011年下降30%。针对福州市的问题,福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多次通报,但未引起重视,至今管网破损和雨污混接家底不清。据测算,福州市主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仅为66%,每天约22.7万吨生活污水直排城市内河,导致城市内河黑臭严重。督察组现场抽查金港河、龙津河、洋洽河和茶园河,垃圾、淤泥和油污漂浮水面,河水呈现墨黑色,污染问题十分突出。采样监测显示,上述内河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平均高达约100毫克/升和20毫克/升。西湖公园是福州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但环西湖片区每天约有3000吨污水直排入湖,对湖体造成较重污染。
从目前情况看,福州市距离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的省会城市2017年底达到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目标还有较大差距,2017年底前完成消除黑臭水体治理目标难度较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