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情况报告,工作报告【精品例文】[范文模版]
全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情况报告, , 工作报告
全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情况报告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17 年 8 月 11 日至 9 月 11 日,中央第八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我区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2018 年 1 月 2日反馈了督察意见。2 月 9 日,自治区上报了《xx 区贯彻落实中央第八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以下简称《整改方案》);4 月 17 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整改方案》;5 月 29日,《整改方案》全文向社会公开。按照有关工作要求,现将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开。
一、总体情况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陈全国书记多次主持会议听取汇报、提出要求,强调要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责任,跟踪问责,兵地联动,公开公示,不折不扣地完成好整改任务。雪克来提·扎克尔主席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统筹、压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确保如期完成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我区坚持把抓好督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
反馈意见提出的四个方面问题和五个方面建议,认真对待,全部接受、坚决落实、全面整改。
根据反馈意见,全区共确定 94 项整改任务,整改责任单位涉及11 个地(州、市)、11 个自治区部门和 1 个国企集团。截至 2019年 3 月底,94 项整改任务已完成 55 项,占总任务的 58.5%,完成任务过半。其他整改任务正在按《整改方案》确定的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积极推进。
通过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更加坚决,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行动更加自觉,兵地生态环境保护统筹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在做好每一项督察反馈意见具体问题整改的同时,坚持举一反三,在小锅炉关停、非法机井整治、自然保护区管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自查自纠力度,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以解决,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局良好,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
一是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新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引领发展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得以确立,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加快形成。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更加明晰。强化兵地“一盘棋”,建立兵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推进”的环境保护协同治理体系。强化法律、政策和措施硬约束,自治区层面出台了 100 多个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文件,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强力推进“铁腕治污”常态化,开展多类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专项环境执法行动,生态环境治理的措施更加强劲。三是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效解决。督察组进驻期间交办我区的 2322 件群众信访举报件已全部办结,一大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得到治理。督察整改期间,全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显著加大,一批长期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得到了解决,一批长期想办的事情得到了落实。四是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立足高质量发展,制定严禁“三高”项目进 xx 的具体措施,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现。持续推进去产能,2018 年全区化解过剩产能钢铁 215 万吨、煤炭 462 万吨、焦化 387.5 万吨、煤电机组 133.1 万千瓦。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后产能全部退出。新动能持续发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2018 年旅游人数突破 1.5 亿人次、增长
40%以上。五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局良好。2018 年,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全区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安全可控,一大批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核与辐射安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积极变化。
二、主要做法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xx 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按照全国和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工作目标要求,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1+3+3+改革开放”工作部署,把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作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手段,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场硬仗的第一仗,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实,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督察整改的实际效果,持续推进美丽 xx 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成立了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任组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任第一副组长,6 位省级领导任副组长,17 个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自治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综合协调组、整改督导组、责任追究组、宣传报道组 4 个专项工作小组,统筹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的落实。陈全国同志和雪克来提·扎克尔同志认真落实整改的领导责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亲自把整改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多次调研督导整改情况,指导整改工作。积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召开高规格的省级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为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定方向、理思路、划重点,传递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 xx 的坚强决心,不仅是对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发出的号召和动员,也进一步增强了公众对于改善环境质量的信心。2018年,陈全国同志、雪克来提·扎克尔同志就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后作出 121 次批示,自治区领导先后主持召开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会议 64 次,高位推动整改工作。其他省级领导也通过会议、批示、调研督导等方式,按照职责分工亲自安排部署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在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大
会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安排部署自治区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部署推进自治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自治区从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抽调 60 名干部专职从事督察整改工作,其中,4 名厅级干部和 30 名业务骨干组成整改督导小组,深入整改一线,全力督导,推进整改工作;26 名同志作为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为配合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各地各有关部门和有关企业均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督察整改动员部署会推进落实。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同志亲力亲为抓环保、扑下身子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二)层层细化工作方案,规范督导工作制度流程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精心制定了《整改方案》,共梳理出 5 个方面、94 项整改任务,逐一明确了整改目标、整改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在《整改方案》的基础上,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自治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交账手册》,将《整改方案》中的整改任务和整改措施进一步细化。为确保整改工作规范有序,制定了督察整改清单化调度、整改销号、整改资料台账管理等三项制度,并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环境保护督察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编制了《自治区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
改督导路线图》《自治区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整改任务整改销号进度表》《各地州市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进度表》《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进度表》等图表,将整改任务的整改时限、交账节点以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来,严格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挂账销号。
(三)严格督导调度检查,强化销号台账管理
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共召开 1 次动员会、3 次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和 1 次兵地协调会,对整改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 6 次、组织专题培训 2 次。截至目前,组织开展 13 次月调度和 1 次季调度,累计召开下沉督导调度会 137 次、专项督办会 78 次、销号台账审查会 198 次、总结研判会 219 次,察看整改现场 1539 处,发现整改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532 个,实现了整改任务现场督导全覆盖。对全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实施台账式、清单式管理,确保整改到位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公开一个。2018 年 6 月 30 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整改调度约谈会议,对整改工作进展相对滞后的伊犁州、乌鲁木齐市等 9 个地(州、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和 1 家国企集团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集体约谈。2018 年 8 月 2 日,召开整改调度督办会议,对各地各有关部门整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2018 年 8 月 30 日至 9 月 4 日,组织 4 个督办组赴承担整改任务的 11 个地(州、市)和 12 个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召开督办会,向各地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面对面交办、督办整改任务,共召开“面对面”督办会 12场。2018 年 10 月 9 日,召开整改调度汇报会议,研究部署整改重点工作,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聚焦问题,真抓实改、攻坚克难,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2018 年 12月 23 日,陈全国同志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门听取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强调要全力以赴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2019 年 1 月 29 日,召开整改调度会议,总结 2018年督察整改工作、分析存在问题和短板,对做好 2019 年的工作作出安排。
(四)强化制度建设,坚持合力推进
2018 年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自治区严禁“三高”项目进 xx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xx 环境保护规划(2018—2022 年)》《自治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自治区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等重要
制度性文件,审议通过了《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各地各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办法等,使全区环保工作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四梁八柱的制度体系初步构建,为依法治污、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自治区人大、自治区政协积极在立法、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全力支持环境保护工作。自治区人大开展了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为主题的 2018 年天山环保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开展视察、调研和督促检查,听取和审议了自治区政府《xx 环境保护规划(2018—2022 年)》《自治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情况的报告》《自治区 2017 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定》,制定了《xx 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订了《xx 区环境保护条例》《xx 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xx 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xx 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自治区政协通过民主监督助力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组织开展了“聚焦总目标,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 xx”专题议政调研,就加强重要水源地保护、积极推进北疆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和加强“散乱污”企业
整治、淘汰落后产能等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建言献策,并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生态环保整改问题开展视察。
(五)加大考核和追责力度,坚持以督促改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指标权重,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和“推进器”作用。对中央环保督察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中发现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决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建立了自治区生态环境领域突出环境问题督查联席会议制度,按月调度问题线索,按季汇报工作进展,对督查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集中开展“会诊”,认真查找问题,抓好责任追究,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监督机制。
(六)不断强化宣传引导,及时准确报道整改工作进展
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整改方案、整改进展、整改效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统一要求,自治区本级在《xx 日报》、xx 电视台、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和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门户网站开设了“中
央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专栏。同时,覆盖全区 14 个地(州、市)的自治区环保(生态环境)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矩阵同步推送自治区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重点稿件,各地(州、市)、县(市、区)也都在当地党报、电视台新闻栏目和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了专栏,每周通过“一台一报一网”等新闻媒介报道督察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突出问题导向,开展整改督导伴随式采访,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较大的环境问题,通过媒体的持续报道和信息公开,既推动了整改工作扎实开展,又增强了公众参与、监督、支持环保工作的热情。自启动督察整改以来,共编发工作简报 36 期,舆情周报 43 期。截至 2019 年 3 月底,自治区本级共发布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相关报道 1091 篇,“xx 环保”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环境新闻和督察整改稿件 2057 条,各地(州、市)在自治区级及当地各类新闻媒体刊发宣传稿件 7713 篇(条次)。
三、工作进展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严格按照《整改方案》要求,全力以赴抓好94 项整改任务的落实,做到坚决整改、全面整改、系统整改、彻底整改,取得积极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针对“一些地方和干部思想认识、工作落实存在差距问题”,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
1.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推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在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举办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专题研修班,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组织 14 个地(州、市)分管负责同志,21 个自治区相关厅局单位负责人参加生态环境部西部地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
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任务。各地(州、市)及各所属县级党委和政府坚持至少每季度研究一次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定期听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汇报、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制定生
态环境保护重要举措的常态化机制,坚决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
2.夯实党政同责,强化属地管理。按照《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要求,各地(州、市)党委和政府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第一责任人责任,认真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自治区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工作计划和措施,认真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适应绿色发展要求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归属明晰、权责一致”“履职尽责、失职追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初步建立。
3.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印发《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自治区生态环境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规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评价工作。认真开展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淘汰落后和化解过
剩产能等指标权重。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把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纳入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和“推进器”作用,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4.加大环保投入,加快基础建设。2018 年,自治区本级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含中央补助资金)24.77 亿元,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农村环境整治、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累计下达 63 个县(市)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 47.12 亿元,同比增加 14.05亿元。
(二)针对“兵地环境保护工作统筹不够问题”,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建立兵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推进的环境保护协同治理体系
1.引导和约束兵地按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共同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严禁三高项目进xx”指示精神,印发《自治区严禁“三高”项目进 xx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提出“三高”项目认定标准。印发《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资
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实施意见》,严格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围绕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和生态等要素,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开展 xx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试评价,建立了监测预警数据库和信息技术平台,初步实现了兵地数据共享。
2.制定兵地环境保护“一盘棋”的施工图。印发《xx 环境保护规划(2018—2022 年)》,成立了 xx 环境保护委员会,为推动兵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兵地环境保护“一盘棋”工作格局,提供了依据和遵循。不断强化兵地协作沟通,在“乌—昌—石”“奎—独—乌”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重污染天气应急、八一水库和猛进水库污染治理、博斯腾湖和乌伦古湖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强化同防同治、同规同标,做到步调一致。2018 年12 月 17 日,自治区党委书记、xx 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陈全国主持召开 xx 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听取 2018 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及 2019 年工作计划汇报,审议通过《xx 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规则》《xx 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乌—昌—石”“奎—独—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方案(2018—2020年)》,安排部署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 xx 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部署,2019 年 1 月 20 日,自治区召开打赢全疆蓝天保卫战暨“乌—昌—石”“奎
—独—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分析我区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形势,对做好“乌—昌—石”“奎—独—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打赢全疆蓝天保卫战作出安排部署。
3.加强兵地联合监督执法。以兵地环境保护“一盘棋”为主线,兵地环境保护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中兵地联合监督执法的整改方案》,并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完善定期会商、联动执法、联合检查、重点案件联合督察和信息共享等制度。完成兵地环境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和调度系统建设,建成全区统一的“12369”环境信访举报受理中心,实现了自治区与兵团“12369”环境信访举报的集中受理。
(三)针对“局部区域大气和水环境问题突出”,强化铁腕治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强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印发《自治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乌—昌—石”“奎—独—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方案(2018—2020 年)》《自治区“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等文件,持续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综合治理,推动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冬季错峰生产,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石化化工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强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同防同治、联防联控。2018 年,完成国家下达的 19 家燃煤电厂 899 万千瓦超低排放改造,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 4005 家,完成挥发性有机物(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项目 80 个,全区所有运营加油站均安装了油气回收装置。
落实重点区域各市、县空气质量通报、检查、督导、考核等各项制度,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城市全部制定并实施达标规划。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开展兵地大气污染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2017—2019 年秋冬季,共开展了 5 个轮次“乌—昌—石”“奎—独—乌”区域大气污染源兵地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检查企业 2101 家,查处问题 2671 个。
扣除沙尘影响,2018年“乌—昌—石”“奎—独—乌”等天山北坡经济带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有所好转,首府乌鲁木齐市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加 3.9 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 21.4%;“乌—昌—石”区域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加 3.5 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同比减少 3.0 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4%;“奎—独—乌”区域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加5.3 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同比减少 2.9 个百分点,细颗粒
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 14.6%。
2.强化湖库水污染防治。全面完成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五级河长制湖长制建立,率先在全国建立湖长制。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担任 9 条区级河流河长和 6 个区级湖泊湖长,各级行政区设置总河(湖)长 3633名,全区 3355 条河流、110 个湖泊分级分段设置河长、河段长、湖段长 15789 名。2018 年累计河湖巡查 14.8 万人次,巡查河道长度 26.6 万公里,水源面积 2.3 万平方公里。全区“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方案全部完成编制,“一河一档”“一湖一档”基本建立,河(湖)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完成并上线运行。
深入推进《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7 年 11 月,雪克来提·扎克尔同志专门主持召开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全面总结“十三五”以来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并与各地(州、市)签订了《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整改责任书》。印发《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指标解释及评分细则》,进一步强化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和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稳步实施博斯腾湖、艾比湖、艾里克湖、柴窝堡湖等不达标水体达标方案。落实水环境质量预警通报制度,及时通报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8 年,全区湖库优良水质比例为 74.2%,同比上升 3.2 个百分点,水质有所改善。特别是博斯腾湖水质污染程度有所减轻,艾里克湖水环境质量由劣Ⅴ类提升至Ⅴ类。
3.提升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深入实施《自治区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十三五”规划》和《自治区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工作方案》,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环境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升,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截至 2018 年底,全区已建成城镇(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 113 座,排水管网总长度约 1.1万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91%,所有城市、县城具备了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首府乌鲁木齐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博斯腾湖等水环境敏感区域 25 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一级 A 提标改造建设。在 2018 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最新考核通报中,我区排名较上年提高了 8 个位次。
印发《自治区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自治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及评价标准》,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配套政策、标准规范及技术指南,把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纳入创建国家或自治区园林城市(县城)考核指标体系。有序推动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博乐市、阜康市 5 个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和库尔勒市 3 个城市开展餐厨
废弃物再利用及垃圾分类试点。
对全区各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逐县(市、区)组织开展地毯式排查和清理。截至 2019 年 3 月底,全区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 87座,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 9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9%。乌鲁木齐市率先建成并投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年可处理建筑垃圾 200 万吨。
制定《自治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全区在建和拟建的 5 家垃圾焚烧企业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加快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固废综合处理、库尔勒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四)针对“有的地方存在损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清理退出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1.坚决查处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项目。通过 xx“绿盾2017”“绿盾 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推动全区29 个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项目的整改销号。截至 2018 年底,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渔业养殖活动、西天山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旅游开发以及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昆仑自然保护区、帕米尔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矿产开发等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兵团畜牧连队以及温宿县塔格拉克平台子景区内的畜牧设施已全部清理,并进行了生态恢复;兵团一师塔河矿业公司玉尔衮煤矿和炸药库已经拆除,垃圾已运走,并进行了地质恢复;温宿县小台兰煤矿尾矿已全部清理;巩留野核桃自然保护区已停止旅游活动,拆除观景平台等违法违规建筑;阿尔泰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内 78 个探矿权已退出并注销探矿权 60 个,保护区内库尔木图区域遗留的非法采金设备已清理完毕,正在进行地质恢复;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已拆除人类活动点建筑设施 99 处。
2.严格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印发《自治区森林、湿地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健全完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各项制度。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基础调查和管理评估等工作,开展依法依规推进我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专题调研,初步构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生态监测、监控及管理大数据平台,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统一部署,原自治区林业厅联合原环保、住建、畜牧、国土资源等部门,对全区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展大检查,进一步梳理摸清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积极谋
划加强保护的相应措施,确保管理工作常态化、可持续。截至2019年 3 月底,巩留野核桃自然保护区、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帕米尔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中昆仑自然保护区、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和巩乃斯天山中部山地草甸类草地自然保护区、奇台荒漠类草地自然保护区、福海金塔斯山地草原类草地自然保护区等已按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分区工作要求,开展了总体规划编制;温泉 xx 北鲵自然保护区、阿尔泰科克苏湿地自然保护区已完成勘界立标工作;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已完成勘界立标初步设计和招投标工作,已进入勘界立标实施阶段;伊犁小叶白蜡自然保护区已开展勘界立标前期工作,正在编制实施方案;塔城巴尔鲁克山自然保护区、巩留野核桃自然保护区、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中昆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全部得以完善。
3.稳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印发《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督察制度(暂行)》等文件,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内不新立不延续不转让矿业权政策,依法加强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勘查开采行为。按照 29 个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区划定情况,已初步建立台账、数据库和底图。有序退出自然保护区内探矿权。截至 2019 年 3 月底,已对 59 个探矿权、20 个采矿权办理了注销登记手续。按照“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要求开展环境治理恢复的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
然保护区等 16 个自然保护区中,全面完成治理恢复任务的有 9个,基本完成的有 7 个。各地(州、市)稳步推进已闭坑矿山和政策性关闭小煤矿、砂石粘土矿的治理恢复工作,克拉玛依市完成治理恢复任务,伊犁州、塔城地区、博州、克州、和田完成治理恢复任务的 50%,其他地(州、市)均在加紧推进。
4.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印发《xx用水总量控制方案》《xx 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方案》《xx 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方案》《关于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取水许可证管理的通知》 《关于明确地下水取水工程封停办法的通知》等文件,严格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天山杯评比中,将农业用水量、地下水用水量两项考核目标纳入考核评比内容。
推进“井电双控”“在线监测”,开展非法开采地下水资源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国家禁采、限采要求,严厉打击非法开荒,规范取水许可证管理,明确非法机井的封停程序和标准。截至 2019 年 3 月底,全面完成巴州、博州、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哈密市 5 个州市 17531 眼非法机井整改。
(五)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
决”,坚持问题导向,实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1.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印发《关于自治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自治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等文件,进一步科学界定园区与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构的职能分工,探索“联合执法”工作模式,提升园区行政服务效能,建立科学完善的园区考核评价体系。印发《关于加强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园区设立审核条件,提出完善环保设施、提升服务保障等任务要求,推动园区绿色发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强化“三线一单”硬约束,严把环境准入,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印发《自治区环境污染源第三方治理实施方案》,推动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
自治区相关部门对自治区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园区)水污染治理情况开展专项核查,督促各地(州、市)加快推进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根据《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要求,对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的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新源县工业园区、伊宁苏拉宫工业园区等 40 家自治区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园区)实行 3 个月至 12 个月的建设项目环评限批,暂停除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以外的新增生产废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根据《自治区园区(开发区)考核评价暂
行办法》开展园区考核评价,实行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将评价结果作为园区扩区和升格的重要依据。截至 2019 年 3 月底,全区 86 个自治区级以上工业集聚区(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率达到 93%、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安装联网率达到 87.2%。
2.加强环境监管执法。深入推行污染源日常监管随机抽查制度,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源环境监管兵地交叉执法、油田环境保护专项检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检查、行业排污许可证、未利用地非法排污、自然保护区等专项环境执法行动。积极推动生态环境部门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联动,强化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持续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提升环境执法队伍执法能力。2018 年以来,全区环境行政处罚立案 2888 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配套办法案件 325 件,其中:按日连续处罚案件 10 件、查封扣押案件 191 件、限产停产案件 79 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案件 39 件、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 6 件。受理有效环境信访举报件 5216 件,到期办结率 100%。印发《自治区环境信访举报办理工作暂行规定》,规范自治区环境信访举报办理工作。全面整合兵地“12369”电话、微信、网络投诉平台,实现14 个地(州、市)及兵团各师市“12369”电话统一受理,成为全国第 1 个省、市(师)、县(团)三级环境投诉集中受理中心,做到汉、xx、哈萨克三种语言接听,24 小时全天候受理。2018 年以来,全区环境信访投诉量同比减少 23.86%。全区环境信访工作
呈现出重复投诉量明显下降,环境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的良好态势。
3.清理整顿水源地违法违规问题。印发《自治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督促各地(州、市)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及违法问题排查和整改销号。2018 年度国家考核的地级地表水型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任务已按要求全部完成。
4.消除危险废物处置环境隐患。印发实施《自治区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设施布局指导意见》,加快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能力建设。规范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2018 年全区新增危险废物处置单位 23 家。严格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监管,组织完成 29 家企业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现场核查。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对全区 118 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产生单位进行现场督查考核。加强废铅蓄电池收集贮存和转移全过程监管,加快托克逊县 16 万吨/年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建设,开展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络建设试点,依法查处 1 起非法收集、拆解废铅蓄电池并违法冶炼的典型案件。对全区 57 家煤焦油企业涉煤焦油类危险废物、5 家电解铝生产企业大修渣、硫化碱废渣、油田污油坑(池)及历史遗留含油污泥治理等处理处置进展情况等开展督查检查。启用自治区固体废物动态信息管理平台,在线审核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 548 家。组织开展危险
废物经营单位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检查危险废物经营单位210 家次。
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建立自治区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协调机制,开展禁止“洋垃圾”入境专项行动,排查检查废旧资源再生利用企业 190 家,严密封堵“洋垃圾”走私入境通道。开展固体废物非法贮存、倾倒和填埋情况专项排查,对问题点位制定“一点一策”整改方案,开展问题整改。对全区 85 个企业大宗固体废物堆场(其中含尾矿库 22 个)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5.加快跨境河流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按照《自治区跨境河流水环境风险防控及环境应急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积极推进跨境河流水环境风险防控及环境应急能力建设项目。完成流域内重点企业及危化品水环境风险综合评估,制定并印发了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稳步提升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三级环境监测机构应急监测能力,完成自治区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组织开展流域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进一步完善了流域各级政府、工业园区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与备案管理,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开展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综合演练和应急监测实战演练。
(六)针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移交我区的责任追究
问题,认真做好调查,严肃追究到位
督察组进驻期间,全区共拘留 24 人,约谈 153 人,问责 985 人。整改攻坚以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责任追究组,确定了“分级分类调查、纪委监委统一审核把关”的问责工作机制,由自治区纪委监委牵头,对移交我区的责任追究问题,依法依规开展调查,分类甄别,查明责任。自治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审定工作方案,先后多次听取汇报、专题研究并对责任追究工作作出批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规定,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研究决定,对涉及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严肃问责。
(七)坚持举一反三,强化制度建设,坚持以全方位的改革创新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1.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2017 年 11 月,自治区正式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根据中央《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和原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技术规定,《xx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分别于 2018 年 6 月 20 日、11月 1 日通过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专家委员会初审和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部际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审核。xx 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面积 42.42 万平方公里,占全疆国土面积的 26.00%;其中,兵团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 1.36 万平方公里,占全疆国土面积的 0.84%,占兵团国土面积的 19.31%。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为自治区和兵团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底线高压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2.扎实推进生态补偿试点。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实践及制度建设工作。把自治区符合国家级公益林区划标准的公益林,全部纳入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范围,健全完善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公益林管护机制;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探索建立自治区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快退耕还湿试点工作,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等综合治理工程;积极探索荒漠生态效益补偿办法和防沙治沙奖补机制,积极申报国家荒漠生态补偿试点,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开展了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积极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和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生态治理补贴制度,对生态退化区实施耕地休耕以及减少农药、地膜使用者给予资金补助。
3.积极稳妥推进自治区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省以下环
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成立自治区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了自治区层面负责环保垂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2017 年以来,多次征求生态环境部意见,及时跟踪试点省市改革进展情况,认真借鉴兄弟省市改革方案,深入开展全区基层环保部门机构、编制摸底调研,积极推动环保垂改各项工作。2018 年 12 月,《自治区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实施方案》(送审稿)(简称《垂改实施方案》)呈报生态环境部体改办初审。
4.建立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印发了《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任务、改革措施及时限要求,成立了以自治区分管副主席为组长,自治区 22 个部门(单位)为成员的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库。正在抓紧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监督管理办法、磋商管理办法、绩效评估管理办法、信息公开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积极推动评估能力建设,并探索开展自治区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及案例实践。
5.健全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联动机制。按照《自治区实施〈党政
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细则》《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细化了本辖区本领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明确了工作任务、工作分工和沟通协调机制,形成了“谁主管、谁负责”“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历史遗留问题多、后续整改任务重、防止污染反弹压力大,特别是生态环境部现场检查中指出个别地区存在压减原煤不力、个别项目整治进度滞后等问题,面临的环境形势还很严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将继续把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持续不断抓实抓好整改落实,举一反三,全面推动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
出位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xx 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标志,坚持不懈做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 xx 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二)持续深化督察整改,按期全面完成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持续开展整改工作督查督办,继续采取按月清单化调度、专案盯办和专项督查等督导检查方式,进一步落实督导责任和工作要求,不断加大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推进力度,督促相关地(州、市)落实资金投入、物力投入、人力投入,压实整改责任,全力推动问题按时整改落实到位。对已完成的整改任务,强化监管,巩固成果,严防反弹;对正在推进的整改任务,倒排工期,挂账督办,确保按时完成整改;对于长期坚持的整改任务,从体制机制层面固化成果,常抓不懈,抓出成效。对整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或出现问题反弹的,视情况通报、督办、约谈、曝光、追究责任;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以及假整改、真销号的,一经查实从严问责。同时,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的统一安排,认真做好整改进展情况信息公开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充分运用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成果,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在抓好具体问题整改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地方法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以制度落实责任、推进工作。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考核、督察和问责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最严厉的追责保护生态环境。
(四)系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有力改善生态环境。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兵地“一盘棋”,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底线,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结合 xx 实际,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四场标志性重大战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确保到 2020 年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 GDP 能耗大幅下降,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
体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第二篇:浙江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浙江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督察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根据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反馈意见,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紧紧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目标要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根本,以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为契机,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高标准落实督察整改意见,高质量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全力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下称“两个高水平”)提供更优质量的生态公共产品。
二、基本原则
(一)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强化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本地本部门环境保护和督察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自觉将环境保护和督察整改工作同本地本领域本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加
强统筹协调,落实整改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整改工作格局。
(二)问题导向,分类处置。对照督察反馈意见,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逐一研究制定整改措施,逐项明确整改目标、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实行表格化、清单式管理,做到条条有整改、件件有着落。对能够立即解决的,立行立改、早见成效;对需要阶段性推进的,明确阶段性目标和时间节点,拉条挂账、限时销号;对需长期努力的,持续发力、务求实效。
(三)着眼长效,标本兼治。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突破与渐进相促进,既解决好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问题,又注重解决其他关联性问题;既解决好个性问题,又注重解决普遍共性问题;既解决好面上问题,又注重解决深层次问题。在抓好集中整改的同时,着眼常态长效,将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和工作机制,巩固形成制度规范加以落实,切实提升工作质效。
(四)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坚持把督察整改与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我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持续推动绿色发展等工作结合起来,与完成我省“十三五”规划以及各项生态环保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以督察整改— 2 —
为契机,系统施策、综合治理,全方位推进美丽浙江建设。
三、工作目标
(一)保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把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转化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实际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到2020年,力争全省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彻底消除劣Ⅴ类水体,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强省富民发展的新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点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充分发挥环保倒逼机制作用,以环境硬约束出清落后产能,加强准入把关、标准引领,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把生态经济、美丽经济培育成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新引擎。
(三)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根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我省归纳梳理出46项整改任务,逐一建档立案,明确目标、倒排进度、落实责任、限时销号。2018年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务27项,占整改任务总数一半以上;2020年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务42项;需要长期努力的4项整改项目,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取得实质性成效。坚持动真碰硬抓整改,做到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处理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确保整改质
量。
(四)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结合督察整改工作,认真分析易发问题的重点领域,聚焦共性问题的关键症结,总结经验,建章立制,为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浙江提供制度保障,巩固和深化督察成果。重点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各项任务的落实,深化环保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法制保障,突出标准引领,构建起具有浙江特色、系统完整的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四、主要措施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勇当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排头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贯穿于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按照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推进美丽浙江建设,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排头兵。
2.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坚持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负总责,健全完善管发展必— 4 —
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工作责任体系,强化压力传导和责任落实,构建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考核动真格的工作格局。严格执行河(湖)长制和湾(滩)长制、环境保护督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各级政府每年向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报告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2018年,省市县三级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状况报告;2019年,力争实现乡镇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形成政府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常态化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和责任导向,把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责任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纳入美丽浙江建设考核目标责任体系,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3.健全完善生态环保督察考核机制。全面推进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省级督察的重要内容,推动落实整改主体责任、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加强省级环境保护督察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的衔接互补,每两年左右对各设区市督察一遍。健全完善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各级政府的环保责任红线。严格落实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深入实施碧水工程。制定实施“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碧水行动计划,以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为核心,坚持标本兼治、源头防治,全域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和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2020年年底前,力争30%以上的县(市、区)和开发区建成“污水零直排区”。研究制定水环境功能区达标方案,对水质不达标断面实施“一点一策”管理,切实提升水环境质量。巩固“清三河”(清理黑河、臭河、垃圾河)和剿灭劣V类水成果,积极开展美丽河湖建设,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等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地方特色涉水行业整治提升,着力推进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强化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开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严格实施《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对全省主要入海河流和入海溪闸实行总氮、总磷排放总量控制;进一步深化直排海污染源整治,2018年完成100个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提升。强化港口码头水污染防治,2018年起全面实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制度。到2020年年底,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7条主要入海河流入海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控制目标要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水污染防治考核目标要求。
2.持续推进蓝天工程。制定实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坚持以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步改善为核心,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突出重点、精准施治,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6 —
各项措施。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对新上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积极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深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和清理整顿。重点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工业行业以及重点区域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整治。加强工业园区异味扰民问题整治。强化燃煤发电和热电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治理设施运维管理,深入推进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及工业锅炉的废气清洁排放改造。进一步提升油品品质,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积极推广应用清洁能源运输装备。实施《浙江省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港口、船舶大气污染防治。建立健全施工场地扬尘管理机制,大力实施装配式建筑,着力提高城镇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加快推进清新空气(负氧离子)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
3.着力推进净土工程。深入实施《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突出“遏制、稳定、改善”的总基调,保障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年底前查明农用地(以耕地为主)土壤污染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在产企业用地和关停企业原址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2020年年底前,基本建成覆盖全省耕地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划定全省优先保护、安全利用
和严格管控三类耕地范围,分类实施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用途管控和治理修复。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形成动态更新的全省污染地块名录,2018年启动100个重点污染地块和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实施《浙江省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减排计划(2017—2020年)》,到2020年,全省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较2013年下降10%以上。
(三)着力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置能力
1.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针对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部分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短板问题,举一反三,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污水处理规模330万立方米/日。有序提升污水处理标准,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实现一级A排放的基础上,分类分区域推进实行更严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2018年启动10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加大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改造力度。在建或拟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严格做到配套管网长度与处理能力要求相适应,确保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积极实施老旧管网改造,城镇生活小区、城中村、建制镇建成区深入开展雨污分流改造,确保能分则分、难分必截。到2020年年底,所有设区城市、县城、建制镇实现截污纳管和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基本形成收集、处理和排放相互配套、协调高效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设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达到92%以上,建制镇达到70%以上。
2.提升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围绕督察指出的生活垃圾处— 8 —
理能力及渗滤液不规范处置等问题,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扎实开展垃圾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处置能力提升、标准和制度建设、文明风尚等五大专项行动。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细化制定垃圾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等专项规划。加快实施静脉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发展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等静脉产业,推进省级静脉产业试点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到2018年年底,设区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分别达到80%、50%以上。科学规划设施能力,按照适度超前、安全环保原则,坚持焚烧为主、填埋补充,加快建设一批垃圾处理项目,实现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到2020年年底,城镇生活垃圾总处理能力达到7.6万吨/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以上。开展治理设施提升改造,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不达标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垃圾填埋场环保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实现垃圾渗滤液和垃圾焚烧废气有效收集、规范处置、达标排放。
3.加强危险废物处置和监管。针对督察指出的部分地区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等危险废物处置问题,持续推进实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逐年抓好规划项目落地。到2020年年底,所有设区市均具备基本满足各类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需求的相应能力。建成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成覆盖固体废物从产生、运输到处置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控平台。在完成超期贮存危险废物存
量清零任务的基础上,实施超期贮存危险废物的动态化清零,确保产生的危险废物得到及时妥善清理,严防超期贮存的环境风险,严打非法转移、非法倾倒、非法处置等违法行为。
(四)强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着力解决“老大难”环境问题
1.深入实施污染源全面达标整治行动。全力整改督察指出的部分行业企业超标排污问题。全面排查评估超标排放企业情况,结合企业的日常监管、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等,掌握超标排放企业清单及存在问题,督促超标排放企业开展自查,全面系统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排查评估基础上,督促超标排放企业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时限、及时整改,超标排放问题及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开。经整改能够达标排放的企业,纳入达标排放企业名单;问题严重、达标无望的,予以依法关闭,到2020年年底,实现各类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加大惩处力度,对无证排污、偷排偷放、数据造假、屡查屡犯企业依法严肃查处,责令停止排污。
2.深化推进饮用水水源风险隐患整治行动。围绕督察指出的部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存在违法违规项目问题,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要求,依法依规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优化管理,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快全面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建设项目和农家乐等,提高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清理整治工作。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 10 —
区环境应急管理,加强对道路、水路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落实水源保护区及周边沿线公路等必要的隔离和防护设施建设。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采取污染整治、生态修复与建设、水源集雨区范围内退耕还林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等综合性措施,有效改善水源水质,到2020年年底,除嘉兴市外,其他设区市的县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加强供水安全保障,优化饮用水取水排水格局,科学实施引水工程,积极推进城市应急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建立健全城镇供水安全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3.全面开展落后产能整治提升行动。围绕督察指出的部分区域性、行业性污染问题及落后设备淘汰问题,深化推进“脏乱差”“低小散”企业排查清理和整治提升,坚决打破拖累转型升级的坛坛罐罐,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国家16个部委出台的《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加强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各类专项整治和常态化严格执法,依法加快出清不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进一步加大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力度,开展煤气发生炉专项整治。全面实施以“一从严三加快”(从严对标整治、加快入园集聚、加快改造升级、加快产能合作转移)为主要内容的“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到2019年,每年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000家以上,淘汰和整治以“四无”(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为重点的“低小散”问题企业(作坊)10000家以上,新
增小微企业园150家以上。到2019年年底,全省“低小散”问题企业(作坊)得到整治,小微企业园区集中度显著提高,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五)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1.严格生态红线管控。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等区域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全面保护全省生态环境,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按目标要求,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建立基本单元生态红线台账,形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加强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管。研究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将各设区市党委和政府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工作纳入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体系。
2.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力度整改督察指出的违法围填海、海水养殖污染等问题。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行严格的围填海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及其规模,严肃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编制实施市、县域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禁养区、限养区,明确水产养殖空间,依法落实管控措施。深入开展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污染海洋环境行为整治)专项执法行动,加强海水养殖污染综合防治,深化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加大滨海湿地、河口、海— 12 —
湾以及重要渔业水域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滩涂资源,切实加强滩涂围垦区生态保育建设。加快海岸防护工程和海岛防护林体系建设,强化区域用海用岛规划、海岸线保护统筹、海湾海岛修复和沿海绿色长廊、洁净海滩、滨海生态走廊建设,开展全省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强化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积极建设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到2020年年底,全省海洋保护区数量达到18个左右,面积达到管辖海域的11%以上,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
3.切实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加强河湖水系连通及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河道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严厉查处违法利用湿地的行为,启动湿地修复与提升工程,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切实遏制面积萎缩、功能退化趋势。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全面加强对复垦和沿海滩涂、重点港湾湖库、海域海岛及海岸线的生态修复。加大废弃矿山治理力度,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逐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推进美丽中国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高标准建设美丽城市,深入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深化推进部省共建美丽中国示范区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节水型城市和食品安全城市等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深化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
市建设。到2020年,省级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比率达到50%。扎实推进湖州、衢州、安吉“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长效治理机制 1.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落实中央关于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部署,按要求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积极抓好省以下监测监察执法管理制度改革,构建责任清晰、规范履责的监管格局。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坚持和深化河长制,全面推行湖长制,推进湾(滩)长制国家试点。加大环境违法行为联合惩戒力度,坚持环保执法与司法监督、公众监督、媒体监督相结合,实现省市县三级公检法驻环保联络机构全覆盖。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强化排污者责任,打造环保执法最严省。
2.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推进环评审批改革,强化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进一步落实“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力度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环保数据互通共享,强化“最多跑一次”信息支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撬动环保管理模式创新,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3.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财政奖补制度。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将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返还比例与各地环境质量分值(按照水质优良率、空气质量优良率、PM2.5— 14 —
等指标计算)挂钩。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实行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资金与区域绿色指数挂钩分配制度。实行“两山”建设财政专项激励政策,通过竞争性分配方式确定扶持范围。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不断优化生态补偿方式。
4.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通过在全省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建立健全鉴定评估管理和资金保障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符合地区实际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配套制度体系,争取到2020年,初步构建起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5.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健全全面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成本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扎实做好环境保护税开征各项工作,确保环境保护税法平稳顺利实施。建立健全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化水权、林权、土地、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配置方式改革。
6.积极构建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市场化治污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第三方运营,完善推广政府社会资本合作治理模式。加强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全面推进湖州、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以绿色金融改
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全省绿色金融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已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全面负责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下设省整改协调小组和3个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协调推进、督促落实等工作。各设区市、各有关单位成立相应整改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参照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送省整改协调小组。
(二)提升监察能力。强化环境监察职能,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健全环境监察体系,加强对环境监察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省以下监测监察执法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和队伍能力建设,建立环境监察专员制度,实现环境监察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严格督导检查。建立层层跟踪督办机制,督导单位负责对相关整改任务的督促指导,各设区市负责对本地区整改工作的督导检查,省整改协调小组加强对各设区市、各单位督察整改工作的统筹调度和督查督办,确保整改落实无死角、零盲区。省整改协调小组根据整改进展情况,结合前期信访交办件办理情况,组织开展专项督查、明察暗访和“回头看”等,强化跟踪问效,对措施落实不到位、进度明显滞后的,予以通报、督办、约谈,压紧压实整改责任。
(四)严肃责任追究。对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 16 — 的11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逐一厘清责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浙江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具体处理意见征得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同意后,予以落实,并向社会公开。同时强化问题整改责任追究,对整改措施不力、敷衍应付、弄虚作假、问题反弹的地方和单位,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五)强化信息公开。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多渠道、多媒体跟踪报道整改落实情况。全省整改方案和整改情况及时通过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开,各地各单位实施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在当地主要媒体或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对整改不力、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通过媒体报道等形式加大曝光力度,充分发挥公众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格局。
附件:浙江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具体问题整改措施清单
附件
浙江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 反馈意见具体问题整改措施清单
一、浙江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还不够,工作开展还不够平衡,一些领域还存在短板。省委、省政府强调较少的一些工作,一些地方和部门抓得就不够有力。有的地方和部门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不强,压力传导不够到位,对一些工作存在放松要求、工作不实、监管不严等问题
责任单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各设区市党委、政府。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强化压力传导和责任落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整改措施:
1.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生态环保各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将环境保护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生态环保工作汇报、研究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制定生态环保重要举措。
2.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将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环保目标任务,纳入每年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政府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逐级分解到各地各有关部门,列入重点督查和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内容,强化督导考核。
3.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制定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办法,在全省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执纪问责。
4.按照浙江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以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组名义,开展省级环境保护督察,每两年左右对各设区市督察1遍。通过督察,层层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及时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5.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2018年年底前,省市县三级全面推行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各地选取部分乡镇开展生态环境报告试点;2019年,力争实现乡镇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推动各级政府依法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禁止新建燃煤小锅炉提出了明确要求,浙江省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时也明确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并明确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负责。但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能源局等部门推诿扯皮,工作不落实,新增燃煤小锅炉问题
突出。2014年以来全省新增每小时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940台,其中每小时10蒸吨以下有829台,仅金华市就新增315台。全省仍有240台煤气发生炉,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应于2011年底前淘汰,但至督察时仍未淘汰到位,环境污染和隐患突出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省质监局,各设区市党委、政府。
督导单位: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整改时限:2018年9月底前。
整改目标:2017年11月底,各设区市全部淘汰改造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940台违规新增燃煤锅炉;2018年3月底前,做好已淘汰改造新增燃煤锅炉的验收核实工作。2018年9月底前,淘汰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240台煤气发生炉、所有一段式固定煤气发生炉(配备高效烟气治理设施且排放达标的化工原料制气等特殊工艺除外)、机械行业直径1.98米以下水煤气发生炉。全面排查违规新增燃煤锅炉和落后煤气发生炉,发现一台,淘汰改造一台。
整改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成立由主任任组长、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任常务副组长、3位副主任任副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整改督导组、履职监察组、宣传报道组3个专项工作组,组织工作专班,专门负责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相关意见的整改落实。
2.全面部署落实。下发《关于迅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 20 —
意见坚决淘汰非法新增燃煤锅炉的通知》《关于开展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意见整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召开燃煤锅炉、煤气发生炉淘汰工作推进会,要求各地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倒排时间,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一地一策、一炉一策,加快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保质保量完成整改任务。
3.强化部门协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牵头做好整改工作,会同各地各部门按时间节点推进整改落实,组织开展督导检查验收。省经信委按照职能和国家产业政策,依法依规加强工业领域落后产能和落后设备的淘汰工作。省环保厅依法将高污染燃料设施纳入全省环保检查重点内容,加大违规设施的查处力度。省质监局负责对燃煤承压锅炉淘汰改造的安全监察,指导、督促各地新增燃煤锅炉办理注销手续,督促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做好技术支持工作。
4.加强信息化管理。实行淘汰一台、核实一台、注销一台、上报一台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举报。加强数据库建设,在高污染燃料“五炉”数据库基础上,新设“新增燃煤锅炉”和“煤气发生炉”两个子系统,强化信息采集审核、签字确认,完善数据闭环管理,确保信息及时、可靠、完整、准确。
5.严格复查验收。发展改革、经信、财政、环保、质监等有关部门及专家组成5个小组,由各部门各带1组,分地区地毯式全面进行复查验收。对出现淘汰工作不落实或不彻底、边淘汰边新增、淘汰后又重新启用及数据不实等情况,— 21 —
加强督查执法。按照全省面上抽查30%、被抽查县(市、区)100%全面检查的方式开展验收工作,确保淘汰到位、台台过关。
6.完善长效机制。省直部门各司其职,压实各地相关部门责任,切实履行职责。加强部门协同和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建设,尤其是对燃煤改生物质等容易出现反复的项目,加大复查力度和密度,坚决杜绝再次出现边淘汰边新增、重新启用等情况。推进我省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工作,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对新上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进一步加大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力度,加快实施设区市建成区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
三、《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需在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长三角区域提前一年完成。但浙江省工作方案要求长三角区域的宁波、舟山、台州、温州等城市于2017年底前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导致提标改造工作滞后,影响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截至2016年底,上述4个城市仍有48家污水处理厂未按国家要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其中宁波市6家,占全市总处理能力的41.6%;温州市22家,占75.6%;台州市11家,占40%;舟山市9家,占29% 责任单位:省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宁波市、温州市、舟山市和台州市党委、政府。
督导单位: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基本实现出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整改目标:2018年6月底前,42座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关停1座。2018年12月底前,3座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其余2座污水处理厂2018年12月底前基本建成,2019年6月底前实现一级A排放。
整改措施:
1.加快建设投运。对已实施提标改造的44座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加快设备调试运行,2018年6月底前,42座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2018年10月底前,其余2座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同时,加快推进异地新建的3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改造,其中1座于2018年6月底前建成投运,2018年12月底前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其余2座于2018年12月底前基本建成,2019年6月底前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
2.强化长效管理。加强已建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及纳管工业企业等重点排水户的日常监管,对存在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查处,确保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稳定达标。
3.严格目标考核。严格实施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整改任务纳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实行现场检查和定期通报,全面解决污水处理厂水质提升行动中的各项问题。
四、在推进工作中,特别是在解决一些“老大难”环境问
题过程中,一些地方力度不够,工作不实,导致有关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杭州桐庐县在富春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建有12幢别墅,占地面积2836平方米。桐庐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2013年以来开展的多次检查排查中,均未上报上述违法违规项目,也未进行清理整治。杭州萧山区政府及相关部门2013年以来在钱塘江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违规审批“滨江东方海岸”等商业或地产项目,现场督察时两个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造成不良影响。嘉兴市不仅没有对新塍塘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原有5个商业地产项目进行清理,又于2014年违规审批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嘉德别墅项目。目前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法项目占地达7.12万平方米
——杭州桐庐县富春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有12幢别墅问题。
责任单位:杭州市委、市政府。
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消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风险隐患。整改措施:
1.依法拆除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项目。2018年6月底前,依法拆除位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12幢别墅。
2.由于现有取水口在富春江航道附近,结合桐庐县千岛湖配水配套引水工程,在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县城自来水— 24 —
厂取水口调整上移,依法依规同步开展县城自来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调整。
3.举一反三,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排查,清理关停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严格查处可能污染水源的违法行为。
4.加强保护饮用水水源宣传,健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巡查、发现、报告、整改制度。
——杭州市萧山区钱塘江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违法违规项目问题。
责任单位:杭州市委、市政府。
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
整改时限:2018年9月底前。
整改目标:消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风险隐患。整改措施:
1.立即停止网迅硅谷科技园待建1号楼建设(建筑面积24270平方米)。
2.建立生态保护屏障,2018年4月底前,拆除网迅硅谷科技园配套房8600平方米,复绿8700平方米,东方海岸区域复绿14000平方米。堤塘护栏加装隔离网。
3.继续加强日常监管,禁止在保护区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有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4.依法依规开展钱塘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优化技术论证工作。因项目所在区域建有百年一遇的防洪堤塘,陆域上的— 25 —
水不会进入钱塘江,根据区划技术导则,做好钱塘江(闻堰段)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划调整和萧山分区规划调整,2018年9月底前完成。
——嘉兴市新塍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法违规项目问题。
责任单位:嘉兴市委、市政府。
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消除新塍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隐患,确保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安全。
整改措施:
1.2018年6月底前,封闭保护区内雨水排放口,确保雨水不直接排入保护区内河道。希尔顿酒店、嘉盛龙庭、越秀春天商务楼、中瑞商厦4个房地产项目临河道一侧砌筑隔离堤坝物理隔断工程,2018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2018年9月底前完成建设。
2.完善新塍塘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防护隔离设施。
3.在石臼漾水厂与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间建设原水输水管线,将石臼漾水厂取水口上移700米至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出水口,改河道取水为湿地取水。2018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建设。依法依规开展新塍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优化技术论证工作,优化调整新塍塘饮用水水— 26 —
源保护区(昌盛中路以东)区划。
4.加强保护区的日常监管,建立定期巡查和水质监测制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五、一些地区清理违规项目滞后问题也比较突出。2016年7月浙江省审计发现台州市玉环县里墩水库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有74家排放废水企业,但台州市直至督察进驻时才组织开展综合整治。衢州市黄坛口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有11家农家乐、二级保护区有5个度假村,温州瑞安市赵山渡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有6家农家乐,绍兴新昌县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有5家农家乐,直至督察进驻时才着手清理
——瑞安市赵山渡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有6家农家乐问题。
责任单位:温州市委、市政府。
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农办。整改时限:2017年8月底前。
整改目标:拆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农家乐,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整改措施:
1.2017年7月,瑞安市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市长任组长。对库区农家乐进行全面排查整治,2017年8月,已全面关停6家农家乐,拆除有关经营设施。
2.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日常巡查,防止已拆除农家乐死灰复燃。启动市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优化调整工作。
——新昌县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有5家农家乐问题。责任单位:绍兴市委、市政府。
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农办。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
整改目标:彻底清理新昌县长诏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农家乐。
整改措施:
1.实施整治关闭。2017年7月,新昌县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库区农家乐进行摸排整治。2017年8月10日,已全面关停5家农家乐,拆除农家乐厨具设施。
2.消除环境隐患。2018年2月底前,做好5家农家乐关停的后续处置工作,注销相关证照;6月底前,5家农家乐所在建筑,除必要的供水和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用房外全部拆除,消除环境隐患。
3.持续加强监管。强化各部门各单位监管责任,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宣传,加大巡查执法工作力度,坚决防止库区内农家乐死灰复燃,确保新昌县长诏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规范有序。
——衢州市黄坛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农家乐和度假村问题。
责任单位:衢州市委、市政府。
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农办、省旅游局。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
整改目标:拆除黄坛口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农家— 28 —
乐,实施牛头湾自然村搬迁工作,关闭二级保护区内的度假村,消除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隐患。
整改措施:
1.制定方案明确任务。2017年10月底前,已制定实施《衢州市黄坛口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完成期限,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负责整改推进工作。
2.实施牛头湾自然村搬迁工作。2017年11月底前,已制定出台黄坛口乡牛头湾自然村整村搬迁工作实施意见和失地农民保险、耕地补偿、园地流转专项基金等配套政策。加快推进一级保护区内农家乐关闭和牛头湾自然村整村搬迁工作,截至2017年12月底,已关闭黄坛口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11家农家乐,完成一级保护区内牛头湾自然村搬迁农户房屋腾空工作,并拆除部分房屋。2018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房屋拆除。
3.妥善处置度假村。2017年11月30日前,已关闭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月亮岛、湘思岛、太阳岛、水月湾、卧龙山庄等5个度假村。2018年6月底前,拆除5个度假村内的餐饮、住宿设施,对5个度假村内的违法建筑予以没收或拆除,对于合法的建筑物由国有公司予以收购和管理。
——玉环县里墩水库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有排放废水企业问题。
责任单位:台州市委、市政府。
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
整改时限:2017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完成涉水工业企业搬迁,消除环境风险隐患。整改措施:
1.2017年12月底前,里墩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74家涉水企业已全部搬迁处置到位。
2.实施里墩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业企业退出生态补偿办法,对搬迁企业进行生态补偿。第一批补偿资金已于2017年12月31日拨付至水源保护区所在街道,经公示后将陆续发放到村集体和企业。
3.发挥街道和供水、供电、市场监管、水利、环保等单位联动作用,会同库区各行政村加强日常巡查,防止企业新增及回流,严肃查处顶风作案的企业。六、一些突出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浙江龙盛、闰土等11家染料化工企业在道墟镇填埋12.48万吨危险废物,存在环境隐患。绍兴上虞区政府对此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没有妥善处置。2016年11月,绍兴市政府将其列入全市重大环境隐患整治清单,要求尽快整治到位。但上虞区政府直至2017年3月环境保护部现场检查后才开始治理
责任单位:绍兴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农业厅。整改时限:2018年2月底前。
整改目标:彻底清理危险废物,全面查处农场违法问题,开展污染场地生态修复。
整改措施:
1.加快实施清理工程。2017年12月底前,已完成危险废物开挖清理工作,对清出的危险废物及疑似污染土壤全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范化处置;基坑中土壤经检测全部达到修复目标值并完成阶段性验收。
2.立即责令农场停业。2017年8月28日,已责令农场停止营业;2017年9月底前,已拆除农场违法建筑,清除场地上有关种植物,收回及撤销农场有关补助资金和所获荣誉。
3.启动生态修复工程。2018年2月底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完成生态修复主体工程建设,实施局部覆土回填和生态修复,确保监测指标合格。
4.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危险废物处置全过程动态监控措施,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填埋等违法行为;同时,对该场地环境实施长效监管,严禁场地范围内种植非生态修复有关农作物。
七、杭州市余杭区杭徽高速公路留下至汪家埠段通车以来,一直未按要求设置声屏障等降噪设施,长期噪声扰民。近年来,余杭区政府又陆续在杭徽高速两侧开发建设住宅和学校,噪声敏感点不断增多,群众反映不断,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直至2017年8月督察组进驻前,余杭区才启动该路段声屏障安装方案的设计工作
责任单位:杭州市委、市政府。
督导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环保厅、省信访局。整改时限:2018年4月底前。
整改目标:加快杭州市余杭区杭徽高速公路留下至汪家埠段噪声敏感点声屏障安装工作,降低噪音对沿线群众的影响。
整改措施:
1.2017年9月底,已完成隔声屏障安装的设计、安全评估、高速路政和高速交警等相关审批工作。2017年12月中旬,已完成庭院深深、乐山红叶、五常翡翠湾3个居住小区投诉点的隔音屏安装工作。
2.加大施工力量投入,加强施工安全防范措施,全力推进杭州市余杭区杭徽高速公路留下至汪家埠段噪声敏感点声屏障安装工作。2018年3月底前完成声屏障主体安装工作,4月底前完成相关工程验收。
八、湖州市经济开发区三天门固废处置中心长期臭气扰民,督察组进驻期间,针对群众举报的问题督促有关方面核查后发现,该企业在三天门大银山违规掩埋约300吨病死猪,群众反映强烈
——湖州市经济开发区三天门固废处置中心长期臭气扰民问题。
责任单位:湖州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农业厅、省环保厅。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
整改目标:督促企业加强整改,依法达标排放;举一反三,健全监管机制,完善监管体系。
整改措施:
1.编制整改提升方案。2017年9月,已对三天门固废处置中心(湖州市星鸿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有限公司)收集、运输、贮存、焚烧等全流程开展检查,查找问题症结。成立驻企指导组,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提升方案,督促企业加快对软硬件进行全面整治提升。
2.加快开展整改。2017年12月底前,三天门固废处置中心已完成医废焚烧炉及车间全密闭负压安装、更新布袋除尘、除臭设备、新增燃烧机和两级喷淋安装等工作,并正常运行;完成炭化炉及车间密闭负压工程、废气设备处置工程整改等工作;停用原有工业危险废物焚烧炉。
3.强化信息公开。督促企业加大对生产工艺、污染物治理以及监测数据等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4.依法开展责任追究。2017年12月底前,已对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职情况开展调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
5.加强危险废物监督管理。2018年1月底前,已制定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防范环境风险的若干意见;2018年6月底前,全面摸清底数,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
——三天门大银山违规掩埋约300吨病死猪问题。责任单位:湖州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农业厅、省环保厅。整改时限:2017年12月底。
整改目标:抓好现场处置和生态修复;举一反三,健全病死动物收集、处置监管体系。
整改措施:
1.迅速处置,生态修复。截至2017年9月8日,掩埋点已全部开挖清理完毕。开挖期间,加强环境监测,做好全程动物防疫消毒灭源工作,防止发生次生影响。2017年9月下旬,已完成对大银山相应区块的生态修复工作。
2.立案调查,严肃问责。对偷埋病死猪的违法行为立案调查,相关人员已移送检察机关;2017年12月底前,已对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职情况开展调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
3.举一反三,强化监管。2017年12月底前,已制定进一步加强病死猪无害化等长效化管理制度措施,调整优化病死动物收集体系,加强乡镇收集场所设施设备和信息化建设,提升病死动物收集、处置监管水平。
九、宁波鄞州区政府2014年承诺在电镀集聚区企业投产前对泰安学校实施搬迁,截至2017年6月,该园区已有12家企业陆续投入生产,但政府承诺的学校搬迁至今未落实
责任单位:宁波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教育厅。整改时限:2018年2月15日。
整改目标:按时完成泰安学校整体搬迁工作。整改措施:
1.科学制定学校搬迁方案。泰安学校搬迁新址距离鄞州电镀集聚区约2公里,符合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学校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已落实相关附属工程及运动场建设场地。
2.紧扣2018年第一学期投入使用目标,倒排落实学校建设工期。2018年1月10日前,已完成现场施工;2018年2月15日前,完成学校验收及搬迁。
十、2011年温州鹿城区政府承诺,2012年底前搬迁“后京电镀基地”卫生防护距离内的62户居民,但直至督察进驻时才启动相关工作
责任单位:温州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建设厅。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
整改目标:完成后京电镀基地卫生防护距离内62户居民搬迁。
整改措施:
1.温州市鹿城区成立由1位副区长任组长、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督查工作组,加强对后京村旧村改造工作的督查。
2.2017年9月,已启动改造范围土地征收工作,12月底已完成入户丈量、建档等工作。2018年3月底前,完成房屋年限认定、旧房评估等工作。2018年6月底前,完成旧房腾空和拆迁工作。
十一、浙江省产业发达,各类特色行业企业众多,工业污染监管难度大、任务重,加之一些地方监管不到位,局部污染问题仍然时有发生
责任单位:省环保厅、省经信委,各设区市党委、政府。督导单位: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严把环境准入关,深化污染整治,加快推进“低小散”企业整治提升,持续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整改措施:
1.切实加强环境准入关。强化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推进各类开发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工业园区、特色小镇等)规划环评工作,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即“三挂钩”机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即“三线一单”)约束。组织开展我省大湾区区域环评工作,积极从生态环保方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2.深化区域性行业性污染治理。深入实施金属表面处理(电镀除外)、砂洗、氮肥、有色金属、废塑料、农副食品加工等6个行业的整治提升。严格落实《浙江省挥发性有机物深化治理与减排工作方案(2017—2020年)》,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散乱污”企业排查和清理整顿工作。各地结合地方产业特点,按照关停一批、提升一批、入园一批的要求,制定实施排查整治计划。
3.加快推进“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深化“低小散”“脏乱差”企业(作坊)治理,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大力推动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加快建设小微企业园、标准厂房,— 36 —
整合提升小微企业集聚片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000家以上,淘汰和整治“低小散”“脏乱差”问题企业(作坊)10000家以上,新改扩建标准厂房1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小微企业园150家以上,推动中小微企业入园提升发展。
4.持续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进一步深化环保执法与司法联动,2018年12月底前实现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联络机构的全覆盖,合力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开展“蓝天保卫、护水斩污、清废净土”专项执法行动,对违法排污者实施严惩重罚。
十二、2013年新的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后,绍兴市政府承诺实施印染废水“分质提标集中预处理”项目,依托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并建设深度处理设施,以便将相关区域一百余家印染企业生产废水全部集中处理后,达到新排放标准要求。但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在提标改造过程中弄虚作假,未建设深度处理设施,仅对加药系统进行改造,以化学需氧量达标代替全部污染物达标排放,导致2016年以来60万吨/日污水处理线一直超标排入杭州湾。对此问题,有关部门于2016年7月向绍兴市及柯桥区政府作了汇报,但没有引起重视。绍兴市环境保护局为使该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通过考核,擅自改变监测评价标准和在线监测点位
责任单位:绍兴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建设厅。
整改时限:2018年9月底前。
整改目标: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出厂废水实现全面达标排放。
整改措施:
1.实施应急管控。加强源头管控,纺织染整企业排放废水严格执行《纺织染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其他行业废水按行业要求达标排放;进一步加密监督监测,对超标纳管企业落实限停产和污水限排应急管控措施,倒逼企业达标排放。同时,对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投加系统及管线等设备实施改造,提升污泥回流比达到100%以上,提高污水碱度,实现废水稳定达标排放。
2.加快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单元脱氮工程。设计建设60万吨/日的工业废水脱氮工程,2017年11月开工,确保于2018年9月底前建成投入运行,实现工业污水处理单元稳定达标排放。
3.规范废水排放监测。严格按照《纺织染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所列污染物项目和后续标准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5年第19号、第41号)要求,开展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和所有纳管纺织染整企业排放废水监督性监测评价,并按规定上报监测数据。2018年4月底前将工业废水二期、三期处理设施出水管整合为1个排污口,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作为监控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工业废水排放的点位,未整合前,在二期、三期排污口每日分别采样进行手工监测和评价,并建立相应台账。
4.对有关责任问题进行调查核实,依法依规查处并追究责任。
十三、绍兴市上虞区大量工业废水超标纳管问题十分突出。2013年以来,上虞水务集团对纳管企业只收费、不监管,导致企业超标纳管成为常态。2016年纳管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最高浓度分别高达21700毫克/升、825毫克/升和922毫克/升,使承接废水的上虞区水处理公司难以稳定达标排放
责任单位:绍兴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建设厅。整改时限:2017年10月底前。
整改目标:强化工业废水纳管监管,实现绍兴市上虞区水处理公司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整改措施:
1.强化工业废水超标纳管监管。2017年6月底前,已建立工业企业废水超标纳管联合监管机制,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2.强化分质提标工程日常运行管理。2017年10月底前,已完成废水分质提标工程和在线监测监控设施的提升改造并投运,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出水情况的全过程监管、监测,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十四、金华市行业性、区域性污染问题突出,相应监管工作没有到位,群众反映强烈。金华东阳市涂膜产业集聚区23家企业中有18家未配套有机废气治理设施,废气直排,— 39 —
周边群众长期投诉;东阳市有含喷漆工艺的家具企业1392家,但仅198家建有废气治理设施,污染问题突出;永康市655家五金涂装企业中,300家未建废气治理设施,群众反映较多
责任单位:金华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环保厅、省经信委。整改时限:2018年9月底前。
整改目标:全面完成18家涂膜、1194家家具、300家五金涂装企业的整治提升,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整改措施:
1.制定方案,集中整治。制定东阳涂膜和红木家具行业、永康五金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实行“一厂一策”管理,从源头控制、废气收集和末端治理等方面全力推进整治。确保2018年3月底前完成涂膜企业污染整治,2018年6月底前,完成80%的家具、五金涂装企业污染整治,2018年9月底前完成家具、五金涂装企业污染整治。
2.整合兼并,促进转型。坚持高进低退、扶优扶强和“三个一批”(提升改造一批、搬迁入园一批、淘汰关停一批)的原则,鼓励涂膜企业整合兼并,做大做强,推进小微园区建设,实现红木家具和五金涂装行业集聚发展,加快行业性、区域性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3.加强监管,防止反弹。继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持续加强区域性特色行业监管力度,结合“双随机”抽查与全省“蓝— 40 —
天保卫”“护水斩污”等专项执法行动,全面开展整治情况“回头看”,对未经许可擅自恢复生产、整治后治理设施仍不正常运行和违法排污的企业严格依法查处。
十五、受自身陆源污染源和长江携带入海污染物影响,2016年近岸海域劣四类海水比例为60%,海水优良率比例不足四分之一,杭州湾、象山港、乐清湾、三门湾4个重要海湾水质全部为劣四类,杭州湾是全国水质最差的海域之一。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近岸海域已成为全国赤潮发生最频繁的区域之一
责任单位:省海洋与渔业局、省环保厅,相关设区市党委、政府。
督导单位: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整改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2018年,全省入海河流全流域及入海口(溪闸)实行总氮、总磷浓度控制。到2020年,主要入海河流(溪闸)断面水质总氮浓度达到总量控制要求,重要海湾入海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保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5年均值稳定向好态势。
整改措施:
1.综合整治入海陆源污染。制定实施《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开展全省近岸海域,特别是杭州湾等重点湾区新一轮污染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提升工作,在全面清理两类排污口的基础上,定期公布入海排
— 41 —
污口信息以及直排海污染源达标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深化直排海污染源整治,2018年,完成100个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提升。强化执法监管和监测,到2020年,直排海污染源实现在线监测全覆盖,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沿海地区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建设,引导园外企业向园区内聚集,进一步削减入海排污口。强化陆海统筹,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总氮总量控制。
2.强化近岸海域水质监测。2018年起在全省近岸海域布设300个以上水质监测站点,每季度开展监测;在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4个港湾布设30个以上水质监测站点,每月针对重点指标开展监测。加强主要入海河流和重点入海污染排污口的监督监测,及时发布监测信息。
3.在做好本省陆源污染源治理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和长江周边有关省份开展长江流域污染的联动联治,以切实减少近岸海域的入海污染物。
十六、浙江省海洋生态保护不力,对海洋开发利用统筹不够,违法围填海、违规养殖、入海排污等问题比较突出
责任单位: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相关设区市党委、政府。
督导单位: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整改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违法围填海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违规养殖问题得以整改,入海排污口全面整治,达标排放,海洋生— 42 —
态保护工作持续发力。
整改措施:
1.严格落实《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等,统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严守海洋生态红线,全省沿海全面实施湾(滩)长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滩面巡查和污染源整治,启动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围垦项目的用海审批和确权制度。
2.加强执法监管。2018年组织沿海各地开展违法围填海活动大排查,依法查处违法用海行为;加强日常巡查,按照属地负责原则,督促各地自2018年起对辖区内的海岸线每月组织巡查1次,及时制止违法行为。
3.规范海水养殖。2018年6月底前,督促温州市和台州市依法完成乐清湾海域的乐清、玉环、温岭3个市的超规划养殖清理整顿,乐清湾海域无争议浅海和滩涂的养殖证核发。督促台州市完成超规划养殖清理整顿。督促宁波市取缔杭州湾新区和慈溪市范围的杭州湾湿地海洋保护区内的违法养殖(含杭州湾新区范围内的违法养殖),完成宁海县超规划养殖的清理整顿;2018年12月底前,督促温州市和台州市全面完成乐清湾海域的乐清、玉环、温岭3个市的无争议海水养殖区域的养殖证核发。督促台州市和宁波市(含宁海、慈溪)分别完成2.57万公顷和2.09万公顷范围内无争议海水养殖区域的养殖证核发。2019年6月30日前,摸清上述范围内有争议海水养殖区域情况,因地施策,全面完成— 43 —
养殖证核发工作。通过加强监督执法,落实依规持证,构建长效管控机制,确保违法违规养殖不回潮不反弹。
4.严控入海排污。深入实施《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坚持治旧控新,加强入海排污口环境监管,将全省入海排污口信息在相关门户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协同监管,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入海排污口专项督查行动,依法查处非法排污行为,定期通报直排海污染源达标情况,纳入各类考核督查,2018年,完成100个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提升。强化执法监管和监测,到2020年,直排海污染源实现在线监测全覆盖,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加强现有排污口整合力度,能纳管的一律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逐步消减入海排污口数量。
在上述整改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一打三整治”行动和海水围塘养殖尾水的生态化治理以及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等工作。
十七、宁波市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大量实施围海造地工程,侵占沿海湿地。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象山县、宁海县、杭州湾新区未经审批,实施7个重点填海围垦项目,违法围填海面积1.03万公顷
责任单位:宁波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海洋与渔业局。整改时限:2019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依法用海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通过可行的工程措施和手段,尽可能恢复海域自然属性、— 44 —
湿地功能和原海域审批用途。
整改措施:
1.全面查处论证。责成宁波市北仑区、象山县、宁海县、杭州湾新区管委会的7个项目立即停止违法行为,2018年6月底前全面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并按照“一事一策”的要求完成工程性整改措施技术论证。
2.分类实施整改。对象山黄沙岙、道人山及宁海下洋涂3个项目中改变养殖用途的部分,海水可以自然进入等有条件恢复养殖功能的,分别于2018年12月底前、2018年12月底前、2019年12月底前恢复原养殖审批用途;高滩等区域无法恢复养殖功能的部分,维持现状,不再进行违规开发利用。
对象山水糊涂二期项目中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部分,通过拆除部分堤坝,退还多围面积的措施,于2018年12月底前最大限度恢复海域自然属性。
对杭州湾新区十二塘项目,于2018年2月底前全面完成区域内非法养殖取缔工作。通过新建闸门措施增加纳潮量,于2018年12月底前最大限度恢复海域自然属性。对属于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梅山七姓涂项目,2018年9月底前完成《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前及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到期前,符合要求的历史已成陆区域的排查、梳理,严格按国家海洋局意见处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督促属地立案查处。
对杭州湾新区建塘江两侧围涂项目,于2018年12月底
— 45 —
前拆除中隔堤,2019年6月底前在横堤上开堤建闸1座,最大限度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3.严格管控要求。2018年6月底前,制定关于加强围填海管控的意见,严格执行国家围填海管控办法、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和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等规定和要求,落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和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对不符合围填海管控规定和要求的围填海项目,坚决不予受理和办理。建立健全并落实海域使用动态管理制度、海岸线巡查制度、湾(滩)长制度,切实加强海域海岸线日常巡查和监视监测,严厉打击违法用海行为。
十八、温州市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大量实施围海造地工程,侵占沿海湿地。温州市及苍南县、乐清市、平阳县等地政府和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先后组织实施5个滩涂围垦项目,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情况下,违法填海2305.5公顷
责任单位:温州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海洋与渔业局。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对5个滩涂围垦项目,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国家海洋局具体实施意见,严格依法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
整改措施:
1.开展精准排摸。对5个围填海项目中尚未确权的海域,— 46 —
全面停止围填海活动。2018年6月底前完成5个区域围填海项目的排查、梳理,对《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前及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到期前,符合要求的历史已成陆的区域,严格按国家海洋局意见处理。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立即进行立案查处。
2.严处违法用海行为。对未经过区域用海规划审批的浅滩一期违法围填海行为立案调查,2018年6月底前处罚到位。同时,加强4个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内的海域动态监视监测和执法巡查工作,坚决制止违法用海行为并依法查处。
3.加强沿海湿地保护。严守海洋生态红线,确保海洋生态红线区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全面推进湾(滩)长制工作。开展红树林种植、增殖放流、滩涂贝藻养殖、浅海藻类养殖等,加快恢复滩涂湿地功能。未取得合法审批手续前,不得违法开发。
4.强化长效监督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海岸线分段包干定期巡查制度,强化属地监管,加强日常巡查,每月组织巡查1次,持续开展“海盾”专项行动,严肃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
十九、国家规定重点海湾和重点河口区域禁止围填海。但督察发现,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15年7月以来在重点河口海湾违规审批44宗围填海项目,共564公顷
责任单位:省海洋与渔业局,宁波市和嘉兴市党委、政府。
督导单位: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
— 47 —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对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照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与规范,划定重点海湾、重要河口区域等重要海洋生态空间,报国家海洋局审查。划定方案公布之前,对直观判断在重点海湾、河口的围填海项目,暂停受理和审批。
整改措施:
1.根据44宗围填海项目均依据国务院批复的现行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审核审批,其中1宗为国家中心渔港改扩建项目情况,以及其他在标准海塘内侧历史已成陆区域及国家批准的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内的情况,严格落实渔港改扩建项目按批复要求仅用于渔港配套设施,加强对该海域使用权不得出租和转让用于经营性项目的监管;标准海塘内的项目落实属地责任,禁止一切越过标准海塘的施工活动;对国家原批准的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按国家海洋局新的规定执行。
2.根据2017年国家海洋局《贯彻落实〈围填海管控办法〉的实施方案》,国家海洋局2018年将组织地方划定重点海湾和重点河口等禁止围填海域,纳入红线管理。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海湾、重要河口区域等重要海洋生态空间的划定试点,配合国家制定划定标准,按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划定重点海湾、重要河口区域等重要海洋生态空间,报国家海洋局审查。划定公布之前,对直观判断在重点海湾、河口的围填海项目,暂停受理和审批。
3.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围填海管控办— 48 —
法》,严格落实2017年10月印发的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的管控要求,加强用海项目的审查,不符合管控要求的一律不批。
二十、杭州湾是我国重要河口海湾,浙江省将其划为杭州湾湿地海洋保护区。2013年,宁波市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情况下,在杭州湾湿地海洋保护区开工建设“建塘江两侧围涂工程”,该项目由宁波市发展改革委核准,在未取得用海预审意见的情况下同意围涂5347公顷。目前杭州湾湿地海洋保护区内违法围海达3560公顷
责任单位:宁波市委、市政府。督导单位:省海洋与渔业局。整改时限:2019年6月底前。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和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的浙江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最大限度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整改措施:
1.责成杭州湾新区管委会立即停止违法行为,2018年6月底前全面查处违法违规问题。
2.拆除长3524米、顶宽10.8米、底宽18米的中隔堤,2018年12月底前完成。
3.增加纳潮量。在建塘江工程横堤合理位置开堤建闸1座,最大限度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具体方案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论证,2018年12月底前项目开工,2019年6月底前完成工程施工。
— 49 —
4.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严格按照《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管理要求和浙江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在湿地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高滩区域部分,维持现状,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工作。
5.严格管控要求。2018年6月底前制定关于加强围填海管控的意见,严格执行国家投资项目管理及用海预审管理规定、国家《围填海管控办法》以及湿地保护等规定和要求,将项目用海预审意见纳入投资项目管理程序和要求。
6.加强巡查监管。发展改革部门加强对围填海项目的稽查;海洋与渔业部门建立健全并落实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制度、海岸线巡查制度、湾(滩)长制,切实加强海域海岸线日常巡查和监视监测,严厉打击违法用海行为。
二十一、浙江省各级海洋部门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要求及时制止违法围填海行为,也未要求恢复海域原状,仅对少数违法行为进行行政罚款
责任单位:省海洋与渔业局,沿海有关设区市党委、政府。
督导单位: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进一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国家海洋局具体实施意见,规范执法,及时制止、依法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组织全面排查,落实属地责任,督促分类处理。
整改措施:
— 50 —
第三篇:北仑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
北仑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
专项整改方案
一、环境保护工作统筹还不够,工作开展还不够平衡,一些领域还存在短板。有的地方和部门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不强,压力传导不够到位,对一些工作存在放松要求、工作不实、监管不严等问题
责任单位:区委办、区府办、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办,各街道
整改时限:立改立行,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持续强化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识,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强化压力传导和责任落实,推动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整改措施:
1.深化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生态环保各项工作。切实把环境保护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听取生态环保工作,制定生态环保重要举措,破解生态环保突出问题。依托各类领导干部教育阵地和平台,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列入相关教学计划,通过专题培训、实地调研、实践锻炼,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思维和工作方式,统筹好保护与发展关系。
2.深化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坚决贯彻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环保目标任务,纳入到每年区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区政府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层层分解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生态环保重点工作督查督导。严格落实环境监管网格化制度。严格执行《宁波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严守辖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
3.深化推进绿色发展战略。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作为治本之策,把创新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产业体系。以融入宁波市“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以发展智能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生态经济、美丽经济、循环经济,下大力气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智能技术、环保技术广泛渗透融入产业发展的全领域和各环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变新、变轻、变绿、变优,从源头上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深化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建设。结合本区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加大生态环保指标的考核权重。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执纪问责。加快推动区、街道二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2018年年底前,实现区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2019年,实现街道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推动各级政府依法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需在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长三角区域提前一年完成。截至2016年底,全区有北仑小港污水处理厂和北仑岩东污水处理厂未按国家要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责任单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城管局)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
整改目标:北仑岩东污水处理厂、北仑小港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整改措施:
1.加快建设投运。高标准高质量推进2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017年底前,北仑小港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已基本完成。2018年3月起,2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2.强化长效监管。加强对已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及纳管工业企业等重点排放水户的监管,严厉查处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的违法行为,确保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稳定达标。
3.严格目标管理。全面落实《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宁波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任务纳入区政府工作重要内容,强化督查通报制度。
三、产业发达,各类特色行业企业多,工业污染监管难度大、任务重,加之一些地方监管不到位,局部污染问题仍有发生
责任单位:区环保局、区经信局,各街道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控制增量,削减存量,强化监管,解决好行业性、区域性污染问题。
整改措施:
1.切实加强环境准入关。强化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推进工业园区、特色小镇等规划环评工作,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即“三挂钩”机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即“三线一单”)约束。配合全省开展大湾区区域环评工作,积极从生态环保方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2.持续深化污染防治和执法监管。深入实施金属表面处理、砂洗、有色金属、废塑料、农副食品加工等5个行业的整治提升。严格落实《浙江省挥发性有机物深化治理与减排工作方案(2017-2020年)》,2018年12月底前,依法依规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散乱污”企业的排查整顿。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建成覆盖危险废物从产生、运输到处置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控平台。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计划,以“蓝天保卫、护水斩污、清废净土”专项执法行动为主线,对违法排污者实施严惩重罚,解决局部污染问题。强化环保执法与司法联动,实现区环保与公安、检察院、法院联络机构的全覆盖,合力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3.全面推进“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深化“低小散”“脏乱差”“四无”企业(作坊)治理,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大力推动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加快建设小微企业园、标准厂房和整合提升小微企业集聚片区。2018年12月底前,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和整治“低小散”“脏乱差”“四无”问题企业(作坊),推动中小微企业入园提升发展;2019年12月底前,全区“低小散”“脏乱差”“四无”问题企业(作坊)得到有效整治,小微企业园区集中度提高,发展质量明显上升。
四、受自身陆源污染源和长江携带入海污染物影响,2016年杭州湾、象山港海湾水质全部为劣四类,杭州湾是全国水质最差的海域之一。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近岸海域已成为全国赤潮发生最频繁的区域之一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区环保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五水办、各街道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2018年,全区入海河流全流域及入海口(溪闸)实行总氮、总磷浓度控制。到2020年,主要入海河流(溪闸)断面水质总氮浓度达到总量控制要求,重要海湾入海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保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5年均值稳定向好态势。
整改措施:
1.综合整治入海陆源污染。开展近岸海域新一轮污染综合整治,重点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等工作。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重要海湾入海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深化入海排污口整治提升工作,在全面清理两类排污口的基础上,定期公布入海排污口信息以及直排海污染源达标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强化直排海污染源执法监管和监测,到2020年,实现直排海污染源在线监测全覆盖,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强化陆海统筹,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开展总氮总量控制。
2.持续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沿海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建设,引导园外企业向园内集聚,进一步削减入海排污口。2018年6月底前,北仑岩东污水处理厂和北仑小港污水处理厂2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3.强化近岸海域水质监测。2018年起,在近岸海域布设水质监测站点,每季度开展监测。加强主要入海河流和重点入海污染排污口的监督监测,及时发布监测信息。
4.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积极配合有关地市开展长江流域污染联动联治,切实减少近岸海域入海污染物。
五、海洋生态保护不力,对海洋开发利用统筹不够,违法围填海、违规养殖、入海排污等问题比较突出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区环保局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违法围填海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违规养殖问题得以整改,入海排污口全面整治,达标排放,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持续发力。
整改措施:
1.严格落实《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等,统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严守海洋生态红线,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推进实施湾(滩)长制,加强滩面巡查和污染源整治,启动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围垦项目的用海审批和确权制度。
2.加强执法监管。2018年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开展违法围填海活动大排查,依法查处违法用海行为;加强日常巡查,按照属地负责原则,自2018年起对辖区内的海岸线每月组织巡查一次,及时制止违法行为。
3.严格入海排污管控。严格落实《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宁波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坚持治旧控新,突出入海排污口环境监管,将全区入海排污口信息在门户网站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加强协同监管,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入海排污口专项排查行动,依法查处非法排污行为,定期通报直排海污染源达标情况,纳入各类考核督查。强化执法监管和监测,到2020年,实现直排海污染源在线监测全覆盖,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加强现有排污口整合力度,能纳管的一律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逐步消减入海排污口数量。
在上述整改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一打三整治”行动和海水围塘养殖尾水的生态化治理以及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等工作。
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大量实施围海造地工程,侵占沿海湿地。近年来,我市象山县、宁海县、北仑区、杭州湾新区未经审批,实施7个重点填海围垦项目,违法围填海面积1.03万公顷。我区涉及一宗,梅山七姓涂项目。
责任单位: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办、区海洋与渔业局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19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依法用海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通过可行的工程措施和手段,尽可能恢复海域自然属性、湿地功能和原海域审批用途。
整改措施:
1.对属于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北仑梅山七姓涂项目,2018年9月底前完成排查、梳理;对《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前和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到期前、符合要求的历史已成陆区域的,严格按国家海洋局意见处理。
2.严格管控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围填海管控办法、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和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等规定和要求,落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和区级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对不符合围填海管控规定和要求的围填海,坚决不予受理和办理。建立健全并落实海域使用动态管理制度、海岸线巡查制度、湾(滩)长制度,切实加强海域海岸线日常巡查和监视监测,严厉打击违法用海行为。
七、国家规定重点海湾和重点河口区域禁止围填海。但督察发现,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15年7月以来在重点河口海湾违规审批44宗围填海项目,共564公顷,涉及我市36宗,共463公顷。北仑区涉及14宗项目。
责任单位: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办、区海洋与渔业局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对标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与规范,配合省海洋与渔业局划定重点海湾、重要河口区域等重要海洋生态空间,报国家海洋局审查。划定方案公布之前,对直观判断在重点海湾、河口的围填海项目,暂停受理和报批。
整改措施:
1.14宗围填海项目均依据国务院批复的现行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审核审批,对国家原批准的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按国家海洋局新的规定执行。
2.根据2017年国家海洋局《贯彻落实<围填海管控办法>的实施方案》,国家海洋局2018年将组织地方划定重点海湾和重点河口等禁止围填海域,纳入红线管理。据此,配合省海洋与渔业局,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海湾、重要河口区域等重要海洋生态空间的划定试点,按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划定重点海湾、重要河口区域等重要海洋生态空间,报国家海洋局审查。划定公布之前,对直观判断在重点海湾、河口的围填海项目,暂停受理和报批。
3.严格执行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围填海管控办法》,严格落实2017年10月印发的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的管控要求,加强用海项目的审查,不符合管控要求的一律不受理不报批。
八、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要求及时制止违法填海行为,也未要求恢复海域原状,仅对少数违法行为进行行政罚款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间: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进一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国家海洋局具体实施意见,规范执法,及时制止、依法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组织全面排查,落实属地责任,督促分类处理。
整改措施:
1.开展全面排查。2018年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组织开展违法围填海项目大排查,重点是区域用海规划实施情况和其他重点围垦项目用海情况,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要求和国家海洋局具体实施意见,坚决制止违法用海行为并依法查处。
2.对区域用海规划内尚未确权的海域,落实属地责任,全面停止围填海活动。2018年9月底前完成《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前及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到期前,符合要求的历史已成陆区域的排查、梳理,严格按国家海洋局意见处理。
3.全区5宗已处罚但未落实恢复海域原状要求的案件,逐宗分析恢复海域原状的可能性,并按照具体实际情况,编制工程性技术整改方案,制定“一案一策”,采取相对应的生态化技术改造工程。
4.规范执法程序。严格落实办案制度,进一步规范办案程序。督促各地海洋执法机构在办理围填海案件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要求,明确当事人应当担负的法律责任。
5.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强化层级督查,进一步贯彻落实我省海岸线分段包干定期巡查制度,按照属地负责原则,督促各地自2018年起对辖区内的海岸线每月组织巡查1次,及时制止违法用海行为。同时,持续开展“海盾”专项执法行动,严肃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
九、截至督察时,全市有32宗违法围填海项目仍未取得海域使用权,也未恢复海域原状,面积达3112.44公顷。北仑区涉及5宗违法围填海项目。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办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目标:对5宗违法围填海项目实施分类整治。整改措施:
1.对全区5宗已处罚围填海案件开展“回头看”专项执法行动。对在原处罚区域出现新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予以查处。
2.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梳理已查处结案的5宗违法围填海案件,制定“一案一策”整改措施,分类实施整改,逐个验收销号。对能够依法补办手续的,2018年10月底前依法依规确定海域使用权。经过论证后,对环境影响较大并具备恢复海域原状或自然属性条件的,2018年12月底前先行整治恢复。国家局海洋局有明确意见的,严格按其意见执行。
3.建立健全并落实海域使用动态监管制度、海岸线巡查制度、湾(滩)长制等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海域的使用管理,落实海洋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查处的工作机制,坚决查处和制止海洋违法行为。
十、2016年,全市实际海水养殖面积3.28万公顷,其中持证养殖面积仅为36%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宁波市编制发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全面实施依规持证养殖。
整改措施:
1.强化依规持证。执行宁波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完成无争议海水养殖区域的养殖证核发,全面实现依规持证。
2.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面清理整治违规养殖行为,防止出现新增、回流、迁移等反弹现象,巩固整治清退成效。严格落实宁波市全面推行湾(滩)长实施方案,实现长效常态管理。
十一、全市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日益严重,2012年至2016年,镇海—北仑—大榭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指数由12.64上升到31.5
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区环保局,区五水办、各街道
督导单位: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 整改时限: 2020年12月底前
整改目标:落实《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富营养化程度有所改善。
整改措施:
1.落实《宁波市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规范及治理工作方案》,全面实施入海排污口整治及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工作。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2020年12月底前,实现入海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Ⅴ类标准。
2.落实关于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全区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2018年12月底前,全区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
3.严格涉海项目环境准入,实行严格的总量替代。坚持陆海统筹,强化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强化执法监管,对现有陆源排污企业在线监控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强化船舶污染源防治,持续推进船舶结构调整,协同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及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4.落实宁波市全面推行湾(滩)长制实施方案,实施非法养殖专项清理行动。2018年12月底前,全面清理完成杭州湾南岸所有非法养殖。开展养殖尾水治理,积极推广循环养殖污水零排放的生态养殖模式。
第四篇:街道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汇报材料
xx街道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 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汇报材料
为扎实推进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工作不断深入,xx街道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积极组织各社区及有关部门扎实抓好整改落实。现将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格落实整改工作。
为确保整改落实工作有序开展、执行到位、取得实效,xx街道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将整改任务具体层层落实到全街道各社区及相关部门,细化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效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推进整改工作,对整改工作进行了分工,明确整改要求和目标,进一步抓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的整改落实。
二、对照清单,切实推动工作进展。
对《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列出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进行了逐条对照、逐案梳理、逐项整改,对问题的整改实行清单制,逐一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整改时限、整改目标和整改措施。
三、整改问题进展情况。
涉及xx街道整改事项共有3大类、12项具体问题,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一)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方面。
/ 4
一是街道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每月不少于一次,及时研究部署、协调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问题。二是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各社区及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三是出台了《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社区、街道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文件,构建了明晰的环保责任落实体系,严格考核问责,严肃追究责任,真正形成了环保工作党工委、办事处统领全局,各社区以及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良好局面,形成工作合力,构建起xx街道大环保格局。
(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落实方面。
全力推进辖区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工作,对辖区xx处燃煤锅炉进行了整改和关停,整改“散乱污”小作坊xx处,确保燃煤小锅炉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到位,坚决杜绝死灰复燃;完成xx亩绿化工作,超额完成区里安排“三年”增绿xx亩工作任务;积极与市园林局等部门对接,配合开展辖区裸露土地治理工作;强力推进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对辖区内建筑工地重要区域铺设密目网xx万平方米,清理各类垃圾xx万余方;依法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建立了“一场一档”、“一户一档”,研究制定了畜禽养殖关闭搬迁实施方案和补偿政策,共清理散养户xx户,搬迁养殖专业户xx户;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聘请专业治水公司,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技术进行彻底整治,确保水系质量达到环保标准;精准发力有
/ 4
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街道对2017年3月修订的《xx街道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行了再次重新修订,并于今年x月xx日正式发布实施,新修订的《预案》扩大了预警范围,预警条件也更加严格,秋冬季以来,共启动xx次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为补充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项目清单数据,严格落实涉气企业管控措施,对辖区内所有涉气企业详细排查摸底,并根据排查结果,建立涉气企业基本信息台账;2017年环保督政期间,收到省环保督察组交办环保案件xx件,中央交办件xx件,所有信访件均得到有效办理,做到一案一档;今年,街道对已办结的中央转办件开展“回头看”,逐一逐项核查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确保整改到位,真正实现问题不反弹;2018年上半年,共受理省环保督察热线转办信访件xx件,所有信访案件均按办理程序和规定要求及时办理,严格按照“一案一档”要求,做到案卷资料齐全,办理程序合法,答复材料规范;对受理的12369环境信访件,街道均进行了调查处理并及时予以回复,调查处理率、回复率、群众满意率为100%;扎实开展环境保护突出问题自查自纠活动,对辖区汽修行业污染情况进行排查整治,即查即改不拖延,确保自查自纠工作取得实效;认真对照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情况要求,对辖区加油站进行了拉网式检查,细化整改措施,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全部规范运转;街道新建1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并正式投入使用,实现街道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全覆盖。
(三)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方面。
/ 4
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东城街道全面部署,突出重点,一是对涉及辖区的突出环境问题高度关注,及时掌握有关情况,跟踪解决;二是加大日常巡查检查力度,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加大对生活垃圾、污水直排、露天烧烤、道路扬尘等整治力度;三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回应,及时进行落实反馈,对辖区环境信访投诉案件进行再梳理,逐项落实责任人、责任单位,并逐项制定整改方案、整改台帐,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问题整改到位;四是密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把综合整治工作不折不扣地抓紧抓好;五是建立环境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增强社会各界“同呼吸、共担当、齐行动”的社会责任,共同倡导和形成生态、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四、下步工作措施
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坚持工作力度不减,措施手段更硬,继续实行定期汇报、调度、督查制度,切实强化对整改任务落实情况的明察暗访,加大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推进力度,办结销号。对已经完成的整改任务,巩固成果,严防反弹;对正在推进的整改任务,明确具体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账督办;对常年工作的整改任务,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 4
第五篇:吉林省能源局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附件
吉林省能源局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
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根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制定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通知》和《关于补充完善〈吉林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通知》要求,为切实做好省能源局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不断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积极优化全省能源结构,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切实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二、基本原则
(一)压实责任,统筹落实。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局主要负责同志对整改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承担分管领域问题整改责任。各处室主要负责同志要自觉将环境保护和督察整改工作同分管领域能源发展有机融合,加强统筹组织,层层夯实环保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整改的工作 格局。
(二)明确重点,迅速推进。对照督察反馈意见,迅速明确整改目标,逐一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全面整改,迅速行动,务求实效,切实解决好能源领域影响绿色发展、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用实实在在的环境质量改善成果增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三)真抓实干,标本兼治。强化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认真分析易发问题的关键环节,深挖成因、对症下药、动真碰硬、真抓实干,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领域影响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解决问题、防患未然的工作机制,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三、主要目标
(一)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针对督察组反馈意见,照单全收、狠抓整改,确保在2018年8月底前编制完成全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科学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煤炭总量控制指标,并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按时做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坚决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
(二)切实提高环保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清醒认识我省能源领域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把讲政治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三)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以督察整改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健全能源领域绿色环保长效机制,加快构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更高水平地做好能源领域环境保护工作。
(四)积极优化全省能源结构。对督察反馈的问题,举一反三,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重点在加快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坚决淘汰燃煤小火电、推进“气化吉林”惠民工程、清洁能源供暖、光伏发电、农林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实效,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
四、整改措施
(一)压实环保工作责任。深入贯彻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战略思想,正确处理好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增强自觉性,坚决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主动积极配合好环保部门工作,形成源头治理、标本兼职、密切配合的环境保护工作合力,真正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局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起能源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局党组每年召开1-2次专题会议,研究能源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能源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
(三)全力调整能源结构。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程,提高清洁煤利用水平。积极有序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农林生物质综合利用等工 作,继续推进“气化吉林”惠民工程,加快梅河-桦甸等省内支线管道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吉林段)建设进度,在居民采暖、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推进电能替代。
(四)强化环保考核评价。严格落实《吉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着力解决本部门“重经济、轻环保,重眼前、轻长远”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能源领域生态环保考核评价机制,实行能源领域环境保护“一票否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常明同志任组长,郑建林、李明、崔勇、侯德庆、柴坤任副组长,机关处室及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省能源局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崔勇同志负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孙锡林同志为联络员,切实开展整改工作,落实责任和工作措施,确保完成整改目标和整改任务。
(二)加强部门协作。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强与省发改委、环保厅、住建厅、工信厅和省电力公司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建立工作联系和信息沟通机制,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扎实推进督察组反馈问题的有效整改落实。
(三)及时公开信息。在省能源局官方网站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向社会公开省能源局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整改进度和整改落实情况,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营造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附件:吉林省能源局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清单 附件
吉林省能源局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
意见整改任务清单 一、一些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政治站位不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认识不够,在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上,仍然存在重经济、轻环保,重眼前、轻长远的问题;有相当一批干部认为吉林生态环境本底较好、优势明显,对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缺乏清醒认识,对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在工作中讲成绩多、谈问题少,环境保护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不强。
责任部门:办公室、法规处、规划处、科技装备处、电力处、石油天然气处、新能源处、安全监管处、市场监管处、人事处、机关党委、省煤田地质局、省工程技师学院、省能源信息中心、省能源工程质量监督中心、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责 任 人:各处室及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
整改目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提高各部门领导干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清醒认识我省能源领域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把讲政治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具体行动中,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决策部 署贯彻落实到位。
整改时限:立整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措施:
(一)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局党组每年组织召开1-2次专题会议,研究能源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能源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机关各处室及直属事业单位也要按照局党组要求,做好任务分工和责任落实,切实开展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二)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学习教育活动。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并作为局机关各处室及直属事业单位学习和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三)严格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认真落实《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试行)》,机关各处室及直属事业单位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合力。
(四)严格能源项目规划环保准入。落实《吉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着力解决能源领域“重经济、轻环保,重眼前、轻长远”的问题。在能源项目规划工作中,严格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要求,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二、有的部门和地方在环境保护方面讲得多、做得少,发文 件多、具体落实少,有的甚至说一套做一套,不敢动真碰硬,不抓落实。
责任部门:办公室、法规处、规划处、科技装备处、电力处、石油天然气处、新能源处、安全监管处、市场监管处、人事处、机关党委、省煤田地质局、省工程技师学院、省能源信息中心、省能源工程质量监督中心、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责 任 人:各处室及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
整改目标:局机关各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全体干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把能源领域环境保护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在工作中务实求真、敢于碰硬,真正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传导,压紧压实,不留死角。
整改时限:立整立改、长期坚持 整改措施:
(一)建立健全绿色发展学习研讨机制。局机关各处室及直属事业单位采取集中学习、干部培训、支部专题、个人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干部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二)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认真落实《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试行)》精神,明确各相关处室及直属事业单 位工作职责。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原则,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环境保护格局。
(三)持之以恒调整能源结构。严格控制煤电发展,加快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坚决淘汰燃煤小火电。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大力支持农林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和光伏扶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电能清洁供暖,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推进电能替代。
三、省发改委未按要求编制全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中长期规划,落实目标责任管理不到位,煤炭总量控制工作滞后。
责任部门:规划处 责 任 人:规划处负责人
整改目标:制定吉林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中长期规划,明确目标责任管理,严格目标责任考核。
整改时限:2018年8月底前 整改措施:
(一)发展规划处牵头,各有关处室密切配合,编制全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2016-2020年),综合考虑各产业、各市(州)煤炭消费的差异和特点,科学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煤炭总量控制指标,并将指标分解到各地,指导督促各地制定煤炭消费总量具体工作方案。
(二)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我省控制煤炭消 费总量责任主体,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地各部门,并对各地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四、中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在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的29口油水井目前仍未按要求退出,位于实验区内的145口油水井虽然制定了退出计划,但确定的最后退出时间为2088年,对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置若罔闻。
督导部门:石油天然气处 责 任 人:石油天然气处负责人
督导措施:及时了解问题整改工作进度,配合省委督查室和省政府督查室等部门督促整改任务按期完成,定期向局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工作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