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公布

时间:2019-05-13 17:1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公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公布》。

第一篇:辽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公布

辽宁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公布)

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海洋督察的决策部署和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大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加快解决围填海管理突出问题,确保全面完成整改任务,特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海洋强国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聚焦海洋资源环境突出问题,严格管控围填海,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全面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扎实推进海洋强省和美丽海洋建设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整改。对照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以问题为导向,逐一细化整改措施,逐件明确整改责任,做到不查清问题不放过、不厘清责任不放过、不整改到位不放过,确保全面整改到位。

——坚持属地主体、部门监管。各市对照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问题清单,逐项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单位,确保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省直有关部门对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认真研究,细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系统内的整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坚持统筹推进、注重实效。把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与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自然岸线保护、无居民海岛保护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协调,相互促进,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科学施策,全面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以督察整改解决突出问题,推动辽宁沿海生态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坚持标本兼治、完善机制。整改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抓住突出矛盾和问题,限时攻坚整改,又要谋划长远,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加快补齐短板,解决根本问题。切实把海洋督察整改成果体现好、运用好、巩固好,形成可推广、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措施。

三、整改目标

——海洋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强化。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进一步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更加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海洋强国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更加坚决。

——海洋督察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对照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落实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不力、围填海项目审批不规范不到位、未批先填、执法监管不力、近岸海域陆源污染防治不力5方面问题,可以立行立改的,立即整改到位;确需阶段性整改的,要合理确定目标,制定详细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严格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强化跟踪督办,问题整改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确保真正整改到位。

——围填海综合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认真贯彻国家围填海管理法律法规、《围填海管控办法》《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措施,以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目标,以海洋空间利用和环境管理为重点,统筹协调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健全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形成目标一致、管理规范、程序对接的海洋管理和监督体系。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严格执行海洋管理各项约束性指标,围填海管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综合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人与海洋和谐共生新理念,实行最严格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施陆海统筹的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动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重点海域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整治修复,确保到2020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保持稳定,优良比例不低于82%,自然岸线保有率实现不低于35%的目标。

四、整改措施

(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1.切实把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各级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将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沿海各级政府常务会议要定期研究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听取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情况报告,深入研究问题,切实解决问题,真正从思想上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视到位,从行动上把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坚持各级政府对本地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负重要领导责任,具体工作部门负直接责任,层层传导海洋资源环境保护责任和压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2.强化海岸线管理评价考核。沿海各级政府要制定自然岸线保护计划,自然岸线保有率没达到省政府批复标准的市还应制定岸线整治修复计划。健全完善评价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指标约束,加大考核权重,充分发挥考核评价“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将自然岸线保有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不达标的地区一律不得新申请用海。

3.严格责任追究。健全问责机制,对不顾海洋生态环境盲目决策、抓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力、造成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导致严重后果的责任人,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和《辽宁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有关规定,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4.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将海域使用金主要用于海洋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和补贴力度。建立海洋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制度,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充分认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海域、海岛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制度,进一步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体系。

(二)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绿色发展。

1.优化海岸带保护和利用。严格执行《辽宁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辽宁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坚持保护优先、陆海统筹,以承载能力为基础、差异化协同发展,按照资源保护与资源利用相协调、陆域功能与海域功能相统筹、生活岸线与生产岸线相匹配、宜居与宜业相促进的要求,切实加强海岸带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合理保护。

2.推进沿海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建设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带。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全面推动绿色制造,以经济转型升级的高效率促进生态环境的大改善,推进沿海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走在前列,努力打造美丽辽海。

3.整合沿海港口资源。认真履行省政府与招商局集团港口合作框架协议,以大连港集团、营口港集团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成立辽宁港口集团,完成对省内其他港口经营主体的整合,实现全省沿海港口经营主体一体化。借鉴国际、国内航运中心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大连、营口等城市功能优势,推进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着力打造海空综合运输枢纽、综合物流服务、航运服务三大功能承载区。2020年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基本建成。优化港口功能布局,科学规划港口岸线海域使用,以推进临港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推进“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共赢发展、绿色发展。

(三)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措施。

1.严格落实国家海域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全面贯彻落实《围填海管控办法》和“十个一律、三个强化”要求,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制度,按照国家海洋局统一要求,全面暂停受理、审核渤海区域围填海项目;黄海区域除国家重大项目、公共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国防建设4类用海外,不再受理、审核一般性填海项目。落实国家海洋局政策规定,依法依规、分类施策、稳妥有序地解决未确权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

2.强化规划区划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各级政府制定的涉海规划、政策措施,围填海项目立项核准,必须符合《辽宁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各类功能区的管控要求,不得突破政策底线。按照国家海洋局的要求,停止执行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推动海域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化、生态化转变。开展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的前期研究工作,提高保护类、保留类功能区面积占比,确定以保护区、保留区为主的海洋基本功能格局。

3.严格围填海审批。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围填海审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一步规范用海审批各环节工作程序,坚决杜绝超越法定审批权限、违反审批程序规定,将单个建设项目用海化整为零,分散立项、分散审批。沿海各级政府要加强土地收储管理,严禁以土地储备为目的申请用海。加强项目用海初审,对以土地储备为目的的项目用海申请,一律不予受理;对各级政府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储备中心或通过设立的平台公司等申请用海的,一律不予受理;围填海存量资源未消化新申请填海的,一律不予受理。

4.持续加大海岸线保护力度。严格落实《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要求,实施海岸线分类管理,明确岸线保护要求。严格保护类岸线要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长度不减少、性质不改变;限制开发类岸线不得安排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项目;优化利用类岸线要推动海域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化、生态化转变。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海岸线资源,实行自然岸线“零占用”制度。强化海岸线保护责任,分解落实自然岸线保护任务,将自然岸线保有率纳入沿海各市政府年度绩效考核指标,确保2020年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

(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建设。

1.强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系统治理”,有效控制和减轻陆域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严格贯彻落实“河长制”要求,按照《辽宁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和《辽宁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工作安排,强化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入海河流断面考核机制,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确保全省19条入海河流在2020年达到国家考核要求。规范入海排污口审批和管理,清理设置不合理排污口,非法设置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排污口,分期分批,一律关闭。加强海上污染源控制,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积极创建绿色港口。加强海水养殖污染防控,加强养殖投入品管理。

2.提高环境综合管控能力。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红线区的自然属性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降低、控制指标不突破、海洋环境质量不下降。进一步严格海洋工程、海岸工程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着力落实生态用海要求,将海洋生态红线作为项目用海审查论证的重点内容,抬高用海生态门槛,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不通过一票否决。坚决禁止严重过剩产能以及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项目用海。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秩序。进一步加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省、市政府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内容。完善海洋环境监测通报制度,探索建立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海洋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全面排查沿海危险化学品等海洋环境潜在风险。

3.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围绕滨海湿地、沙滩、海湾、海岛四类典型生态系统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积极实施海湾整治修复,以“蓝色海湾”整治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我省形成一批绿色发展、人海和谐、生态健康的美丽海湾,拓展亲海空间,提升公众获得感。开展水生生物养护,实施增殖放流,建设人工鱼礁,加大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重要渔业水域的保护力度,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4.加强涉海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建立保护区日常巡查制度,强化对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的管理,严控保护区内的开发利用活动,严格涉及保护区类项目的审批流程,规范保护区内土地和海域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督检查,增强科技支撑,加强保护区制度建设、机构建设。认真吸取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违规违纪问题教训,对保护区实施最严格的管控,适时组织开展保护区专项执法行动,依法严厉打击违反保护区管理规定、非法捕猎斑海豹等受保护野生动物的违法活动。加大保护区的宣传力度,提升公众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五)严格海域海岛监管执法。

1.强化日常巡查监管。严格落实海洋行政执法监察“四项制度”,加强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和海洋环境管控,落实岸线分段包保责任制。建立“全面覆盖、分级履职、网格到源、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工作模式,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等技术,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工作效率。日常巡查与疑点疑区核查相结合,努力做到违法用海行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查处,将各类违法用海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突出对围填海和自然海岸线、生态红线区、涉海自然保护区、入海排污口等重点海域生态区的执法监管。积极探索部门间联合执法,跨区域交叉执法,重大复杂案件集中执法的模式。持续推进“海盾”“碧海”“护岛”等专项执法行动有序开展,重点打击违法围填海及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

3.加大对涉海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严肃查处违法围填海行为,对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必须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海洋局“渤海八条”、“十个一律、三个强化”等政策要求,严格落实。对违法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大连七顶山陆海村长岛两侧合计非法围海115公顷的3条围堰一律拆除;对非法设置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大连高新区N38排污口和锦州滨海新区白沙湾排污口一律关闭;对围填海形成并长期闲置的大连金石国际运动中心运动员村及酒店附属设施项目土地,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闲置土地管理相关规定收归国有。严厉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的违法用海行为,建立污染海洋环境违法案件的行、刑衔接机制,对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解决海监执法缺少强制力、管不住的问题。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加大问责力度,对有案不查、查而不立、案件久拖不结的行为进行追责问责。将涉海违法企业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予以曝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海洋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整改。省长唐一军任组长,副省长郝春荣任副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沿海各市政府市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督查室、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海洋渔业厅、省政府法制办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督察督办组和宣传报道组。沿海各市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强化责任,主动作为,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责任落实。沿海各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对照国家海洋督察反馈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整改完成时限,整改完成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沿海各市政府和省直部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具体抓,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牵头整改部门要认真负责,主动会同配合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确保落实到位,按照国家海洋督察要求,及时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各配合部门要主动与牵头整改部门加强联系,按时提供本部门整改方案,积极配合做好整改工作。

(三)严格督察督办。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督导工作机制,督察督办组要加强日常督导和检查,全面掌握整改工作进度,定期研究解决整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国家海洋督察组反馈的重大问题,要实行挂账督办、专案盯办。对国家海洋督察组驻地督察期间转办的群众举报问题要进行“回头看”,按照“件件责任清,反弹必追责”的原则,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对思想不重视、行动不迅速、成效不明显,或不按时限要求完成整改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督办、约谈和通报,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组织处理,确保整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四)严肃责任追究。沿海各市政府对国家海洋督察组移交的问题或线索,进行深入调查核实,逐一厘清责任,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要按照权限依法依规提出处理意见,予以问责。有关处理意见由市政府统一研究,报省海洋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审核汇总,并经自然资源部同意后依规依纪作出处理。

(五)及时公开信息。按照国家海洋督察组要求,通过省级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省政府的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国家海洋督察组移交的责任追究问题的调查处理意见,征得国家海洋督察组同意后,按有关要求向社会公开。各市的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也要在当地新闻媒体公开。同时,要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平台,做好海洋督察整改工作的跟踪报道,及时公开重点问题整改和典型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整改不力、问题突出的地区和部门,加大曝光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监督。加强舆情跟踪和引导,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篇:福建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

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

整改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和实施国家海洋督察制度的重要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海洋督察方案》,2017年8月23日至9月22日,国家海洋督察第四组对我省开展了围填海专项督察和例行督察工作,于2018年1月16日向省政府反馈了督察情况。根据国家海洋督察专项督察反馈意见书要求,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实施“四严四治七建立”(严格“四项管理”、实施“四项整治”、探索建立“七项长效机制”)为抓手,精准发力、立行立改、标本兼治,全力以赴抓好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切实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以抓好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生态管海、依法治海,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到“十三五”末,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的38%;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37.45%;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75.27%;近岸海域水质达到或优于二类水质标准的面积比例达81%以上。海洋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海洋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协调,海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二)确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坚持问题导向,对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5个方面14类主要问题66项整改任务,制定问题整改措施清单,细化整改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单位、整改目标、整改时限、整改措施。推进分类整改,对短期内能解决的、确需一段时间解决的、需要通过完善机制体制解决的问题,分别提出整改措施,一类一类问题整改,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实行台账式管理,挂账督办、跟踪问效,落实到位一个、对账销号一个,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强化部门与部门、省里与地方的协调联动,及时研究解决整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运用好国家海洋督察成果,认真总结,举一反三,不断完善管海治海制度建设,探索建 立、健全海岸带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大陆自然岸线总体保有率管控及考核制度、围填海管控及产业建设项目用海投资强度和效用指标制度、海域采砂用海管理制度、海岸带生态整治修复制度、海岸带环境及海洋灾害监测监视制度和海岸带监督管理执法联合联动机制,进一步巩固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肩负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1.贯彻中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管海治海制度要求,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陆海统筹、节约利用的原则,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海洋生态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海洋资源环境监管,实施海洋生态环境整治,加大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建设碧海蓝天、洁净沙滩的美丽海洋。切实履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深入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战略,贯彻实施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修订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实行严格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认真落实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加快推进海域海岛资源环境整治修复,提升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

2.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地方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范 畴,确保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到实处。切实履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把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责任落实到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抓好督察意见整改落实,全面加 强海域和海岛资源监管、海洋生态保护和行政执法等海洋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3.认真做好省级海洋督察工作。按照《海洋督察工作管理规定》及国家海洋局的部署,对全省海域使用管理、海岛开发保护、海洋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海洋执法等行政管理事项开展督察,重点督察各级各有关单位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解决资源环境突出问题以及落实主体责任情况。坚持问题导向,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问题,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海洋管理和执法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

(二)严格“四项管理”,全面提升海域海岛资源环境保护力度

1.严格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认真组织实施海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牢牢守住我省海洋生态安全的底线,对红线区内各类海洋开发活动实施禁止或合理限制。严格落实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职责,督促沿海各级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层层分解落实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目标任务,加强本地区海 洋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的监督检查和执法,严肃查处违反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破坏红线区生态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生态保护红线,确因国家、省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需要进行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批,确保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性质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退化、管理要求不降低。

2.严格围填海管理。严格落实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设区市海洋功能区划不符合省级功能区划的,一律停止执行。落实《围填海管控办法》,禁止在重点海湾、海洋自然保护区、重点河口区域、重要滨海湿地等海域实施围填海。全面加强和规范围填海项目审批管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有关规定审批围填海项目用海,严禁越权审批、拆分审批。加强围填海项目海域使用监管,严格落实海洋生态保护措施,加强环境跟踪监测和执法检查,最大程度减少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执行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规定,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海域使用金减免政策,依法依规征收海域使用金。

3.严格海洋保护区管理。加强对各类各级海洋保护区的规范化管理,督促沿海政府及保护区主管部门建立或完善现有海洋保护区相应的管理机构,完善保护区可持续的财政支持渠道,加强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保护区管护设施、界标、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 高保护区的管护能力。严格海洋保护区调整管理,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防止开发建设活动对保护区产生不利影响。依法清理取缔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内占滩经营设施;依法查处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的非法占用海域行为;加强长乐国家级海洋公园内的漳港三营澳三级渔港扩建工程的管理,减轻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依法查处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未批先建码头和实验基地等违法违规用海用岛行为。

4.严格海洋执法监管。认真开展海域岸线、海岛巡查和海洋工程监管工作,注重高科技设备的运用,构建海陆空立体化巡查、监管体系,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各类海洋行政违法行为。继续组织开展“海盾”“碧海”“无居民海岛”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围填海行为、违法违规开发无居民海岛行为和违法采砂用海行为。强化落实案件会审、督查制度,纠正执法的不规范情形,确保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行为。各级政府要组织研究破解群众性、群体性违法占用海域海岛等执法难点,并将其纳入“两违”综合治理。

(三)实施“四项整治”,切实增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

1.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整治工程。全面排查入海排污口、其他入海排口以及入海河流的数量,建立完善的入海排水口 清单;完善主要入海河流断面水质监测,掌握主要入海河流的水质变化情况;按照工业企业、污水海洋处置工程及水产养殖、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入海河流及排洪泄洪口、畜禽水产养殖、工业集聚区等不同类别,完成非法以及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源整改,并对有关入海排污口加以规范。省河长办要督促指导各级完善“河长制”,落实各级河(段)长、河道专管员工作职责,强化入海排洪泄洪沟(渠)以及入海河流的管理,加强流域综合整治,提升入海水流水质。沿海“六市一区”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陆源入海污染物管控,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功能区划要求,规范设置入海排污口。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日常巡查,减少陆源污染排放,确保到2020年纳入《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入海河流达到水质目标要求。

2.实施海域海岛整治修复工程。积极实施“蓝色海湾”整治工程、“南红北柳”湿地修复工程和“生态岛礁”工程。在水质污染严重的海湾及滨海湿地,实施水质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在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海湾及滨海湿地,开展生境改善及生物多样性恢复;在滨海红树林等植物生存受损区域,开展植被厚植与恢复;在滨海地貌受损、海岸灾害频发的区域,开展岸线保护与生态修复;在毗邻城市海湾实施整治工程,改善滨海人居环境。督促沿海各级加快推进现有正在实施的海域、海岛整治修复工程,严格按项目批复的建 设计划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项目调度、确保工程进度,规范完善项目建设资金和台账资料管理。

3.实施海砂盗采整治工程。加强海域的巡查监管,做好各类违法采砂用海的防控工作;尤其要加强海砂禁采区、海洋生态敏感区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值守,提高对违法采砂用海行为的发现率和执法效率。经常性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在海砂开采多发海域保持高压的打击态势。各级政府要组织海洋、海警、海事、国土等涉及海砂监管的部门,打击海砂开采、运输、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存在的违法行为,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组织相关部门加强研究,推动海砂开采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

4.实施海漂垃圾整治工程。坚持陆海统筹、源头治理原则,加强对海漂垃圾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部署。统筹考虑海域环境卫生与陆域环境卫生工作,陆域垃圾基本实现垃圾不入河、不出界、不下海,海上船舶、水上作业、滨海旅游、渔业生产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做到集中收集,岸上处置。督促指导沿海市县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海漂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村(或用海单位)收集、镇中转、县处置的日常清理运行机制。落实属地负责机制,强化部门协作机制,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实行考核考评机制,达到源头治理海漂垃圾污染的目标。

(四)探索建立“七项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1.探索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省人民政府及沿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的海岸带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将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抓好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协调和解决海岸带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由同级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2.推动出台大陆自然岸线总体保有率管控及考核制度。确定沿海各设区市自然岸线保有率目标任务,并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我省自然岸线保有率高于国家要求。省人民政府及沿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监测自然岸线保护情 况,每年开展一次自然岸线保有率统计,并向社会公布统计结果。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划定自然岸线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自然岸线保护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和景观,不得改变自然岸线保护范围内的自然岸线属性。

3.制定围填海管控及产业建设项目用海的投资强度和效用指标制度。根据国家确定的我省围海填海适宜区域和总量控制目标,以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国防安全要求,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的基础上,确定我省围海填 海总量控制目标,制定我省产业建设项目用海的投资强度和效用指标,严格控制围海填海项目和规模,严格控制沿岸平推、截弯取直、连岛工程等方式围海填海,严格控制海湾内围海填海,严格控制单体项目围海填海面积和占用岸线长度,严禁项目用海越权审批和拆分审批。

4.进一步完善海砂开采监督管理制度。按照有关加快海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和海域使用“放管服”要求,修订《福建省海域采砂临时用海管理办法》,进一步理清国土资源、海洋渔业、环保、经信、住建、交通运输、林业、水利、海事等部门和机构对海砂开采和利用的监管职责,推进海砂开采用海市场化配置。

5.推进实施海岸带生态整治修复制度。制定海岸带生态修复计划,落实财政预算资金,组织对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海滩污染等生态严重破坏或者功能退化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海岸生态廊道建设及海漂垃圾治理等。建立海岸带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项目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对滨海沙滩的整治修复养护,加强对公共沙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监督管理。

6.建立全省统一的海岸带环境及海洋灾害监测监视制度。省海洋渔业厅会同环保厅构建全省统一的海岸带环境及海洋灾害监测监视系统,加强海岸带环境、海水上溯、土壤盐渍化及海洋灾害监测预报。省海洋渔业厅依据国家有关标 准和规范,定期组织对海岸带范围内的海洋环境、海洋生态进行监测、调查与评价,并按照规定发布相关公报或者专项通报。沿海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加强监视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在线自动监测能力,对海岸带范围内的规划建设、污染物排放、沙滩使用、土地利用、湿地、船舶等进行动态监视监测。

7.推动形成海岸带监督管理执法联合联动机制。省海洋渔业、国土、环保、住建、交通运输、林业、水利、海事等单位共同建立海岸带执法联合联动机制,制定海岸带执法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和督促各项执法工作的开展,要适时开展围海填海现场巡查,及时掌握各级围海填海项目情况。沿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海岸带执法联合联动机制,沿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海岸带基层管理队伍建设并指导村(居)民委员会配合做好海岸带管理工作。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整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更加坚定地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协调推动省直有关部门和沿海“六市一区”落实整改任务,加强跟踪督办,及时汇总梳理上报整改进展情况。沿海“六市一区”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精准发力、立行立改,确保件件抓落实、事事见成效。省直有关部门要负起行业主管责任,对号入座、主动认领、及时整改,并加强对地方整改工作的指导督促。

(二)明确整改时限。对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提出的5个方面14类主要问题66项整改任务,制定问题整改措施清单(见附件)。对短期内能解决的,倒排计划、加快进度,2 个月内完成整改;对确需一段时间解决的,限时整改,并力争在6个月内有明显进展;对需要长期整改的,明确整改时限和阶段性目标,按期整改到位,确保尽快取得明显成效。

(三)加强跟踪督查。各级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本地区本部门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部署,制定整改具体方案,细化任务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加强跟踪督办。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整改任务,要建立健全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协调联动机制,切实形成推进整改工作的强大合力。省直牵头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各有关部门整改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并及时梳理汇总整改落实情况。同时,要举一反三,全面查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制定有效措施,尽快补齐短板。

(四)严肃责任追究。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有关规定,进 一步深入调查,厘清责任,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具体处理意见应征得国家海洋局同意。

(五)及时公开信息。按照国家海洋督察的要求,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加强整改工作情况宣传报道,及时公开整改整治工作、典型违法案件查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问题责任追究情况,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崇尚海洋生态文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创新的社会氛围。

附件: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主要问题整改措施清单附件: 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主要

问题整改措施清单

一、国家有关围填海管理部分制度、政策落实不到位

(一)海域使用金减缴政策与国家有关政策不符。福建省制定的《福建省海域使用金征收配套管理办法》等3个涉及海域使用金减缴的文件,扩大了海域使用金减缴范围,与国家有关规定不符。2012年至2017年6月,福建省审批的262个围填海项目中,有110个项目依据3个文件减缴海域使用金约2.11亿元。

责任单位:省财政厅、发改委、海洋渔业厅。整改时限:2018年3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海域使用金减免政策。整改措施:

1.省财政厅根据海洋督察要求,对《福建省海域使用金配套管理办法》提出修改意见,报省政府取消省重点项目享受海域使用金减免优惠政策的相关内容。

2.省发改委根据海洋督察要求,对《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科学有序做好填海造地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修改意见,报省政府 取消有关海域使用金减免优惠政策的相关内容。

3.省海洋渔业厅根据海洋督察要求,对《福建省人民政 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渔港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修改意见,报省政府取消有关海域使用金减免优惠政策的相关内容。

4.各地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国家海域使用金减缴的有关规定,审查用海项目海域使用金减缴申请。

(二)违规调整海洋功能区。部分地市海洋功能区划与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不符,将部分保留区、海洋保护区、农渔业区等调整为其他功能区,调整面积3289.63 公顷。其中,莆田市调整2143.04公顷;宁德市调整1040.59公顷;厦门市调整106公顷。

责任单位:省海洋渔业厅,莆田、宁德、厦门市人民政府。

整改时限:2018年1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国务院批准的《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整改措施:

1.省海洋渔业厅督促厦门、宁德、莆田市严格落实国家要求,对厦门、宁德、莆田3个市级海洋功能区划,与省级区划不符合的一律立即停止执行。

2.对正在修编的福州、泉州、平潭3个市级海洋功能区划,省海洋渔业厅督促有关设区市严格按照国家海洋局《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国海发〔2007〕18 号)和《关于组织开展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 〔2013〕747号)进行编制,做到与省级区划保持一致。

(三)对海域内用海项目直接办理用地相关手续。2012年以来,全省在海域内直接办理用地相关手续,涉及海域面积958.2公顷。其中,泉州市388.42公顷;福州市151.43公顷;平潭综合实验区188.75公顷;宁德市137.6公顷;漳州市82.02公顷;厦门市9.98公顷。

责任单位: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宁德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国土厅。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2018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执行《海域使用管理法》,对于海域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按规定办理用海审批手续。

整改措施:

1.省国土厅督促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宁德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落实国家要求,对在海域内发放土地证问题抓紧整改到位。

2.今后,国土部门在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审核环节,严格把关,避免产生海域内用海项目直接办理用地相关手续的问题。对于占用海域的建设项目,引导项目业主按照海域使用管理的规定,办理用海审批手续。

(四)海域、海岛整治修复推进缓慢。2011 年至 2016 年期间,18个中央资金支持的海域海岛修复项目总体进展缓 慢,项目预算执行率低。其中11个项目未按期完成修复工作,3个项目未实施。2013东山岛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预算执行率仅为0.7%。长乐东洛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地方配套经费到位率仅为3.9%。

责任单位:福州、厦门、漳州、莆田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海洋渔业厅、财政厅。

整改时限:2020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按照批复的建设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加快实施海域海岛整治修复项目。

整改措施:

1.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责成项目承担单位倒排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2.省海洋渔业厅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对需要调整实施方案的,按有关规定办理调整报批手续。

3.省海洋渔业厅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对已经基本完成的项目,组织做好验收。

4.省财政厅、海洋渔业厅督促福州、漳州市尽快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厦门、莆田、漳州市区分项目理清项目建设资金,未单独建账的按要求单独建账。

5.省海洋渔业厅、财政厅要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对不具备施工条件或久拖未动工的,调剂到同类别其他整治修复项目,或者由财政收回项目资金。

二、围填海项目审批不规范、监管不到位

(五)审批围填海项目不规范。

1.在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禁止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功能区审批了10个经营性填海项目,涉及海域面积268.08公顷。福安市越权对6宗填海项目进行了确权发证。福清市江阴半岛壁头角东侧机械制造2号项目海域使用权出让等3宗用海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过期后仍作为用海审批的依据。

责任单位:福州、漳州、泉州、宁德市人民政府,省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目标:严格落实围填海项目审批管理规定。

整改措施:

(1)福州、漳州、泉州、宁德市人民政府组织对辖区内填海项目,严格落实海洋生态保护措施,依法依规实施项目建设。全面开展执法检查,对非法用海行为的,依法进行查处。

(2)各级政府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严格落实围填海管控办法,从严审查审批围填海项目。

(3)各级政府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审批围填海项目用海,严禁越权审批。

(4)各级政府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海域使用论证管理,严格把关海域使用论证报告,杜绝过期的海域使用论 证报告作为项目用海审批的依据。

2.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推进项目建设、组织海域使用论证评审时把关不严,在审批的262个围填海项目中,有107个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会专家组组长未按规定由国家库成员担任,占比为40.8%;70个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会专家组成员既非国家库成员也不是地方库成员,占比为26.71%。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2018年1月31日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海域使用论证规定。整改措施:

(1)对于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举一反三。(2)自2018年2月1日起,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海域使用论证规定执行,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会专家组组长由国家库成员担任,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会专家组成员从国家库和地方库中抽取。

(六)围填海项目跟踪监测不到位。审批的262个围填海项目中,未展开环境跟踪监测的项目有61个,占比为23.28%。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 委会。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加强围填海项目工程海洋环境跟踪监测管理,建立事中事后“双随机”监督检查机制,努力减少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整改措施:

1.2018年3月底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排查所有未开展环境跟踪监测的围填海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并督促项目业主编制海洋环境跟踪监测方案。

2.2018年6月底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督促项目业主将海洋环境跟踪监测方案,报当地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并组织实施。

3.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组织海洋、环保、海事等部门强化项目建设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执法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七)项目存在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现象。

1.违法围填海项目:2012年以来,全省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围填海项目253个,尚未依法依规查处项目58个,其中,宁德市19个;莆田市18个;福州市9个;平潭综合实验区6个;泉州市6个。责任单位:宁德、莆田、福州、泉州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整改时限:2019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违法用海行为得到查处,引导项目依法、规范用海。

整改措施:

(1)加强对涉嫌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工作,依法予以查处。

(2)经核实,确属违法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围海,分期分批,一律拆除。

(3)对历史上群众倾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形成的填海造地,无法准确确定当事人的,案件承办单位应当提请当地政府对违法用海实施综合整治并加强监管。

(4)加强海域岸线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各类涉嫌违法用海行为。

(5)加大审核督察力度,强化围填海日常监管。2.违法建设陆岛交通码头项目:交通等有关部门违法建设陆岛交通码头37个。

责任单位:福州、泉州、莆田、宁德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交通运输厅。

整改时限:2018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理顺管理,完善用海审批,落实用海责任。整改措施:各有关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督促各陆岛交通码头项目业主,抓紧办理用海审批手续,并在项目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落实海洋环保措施,将陆岛交通民生工程好事办好。

(八)存在执法不规范的情形。福州长乐市和宁德蕉城区、霞浦县、福安市擅自降低处罚标准,查处6起违法案件少计算罚款813.21万元。东山县政府将235万罚款违规返还福建裕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责任单位: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市人民政府。

整改时限:2018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执法工作。整改措施:

1.对执法不规范的情形分类处理,抓紧整改,2018年底完成。

2.对擅自降低处罚标准、少计算罚款、违规返还罚款的及时进行纠正,2018年6月底完成。

3.加强法律、法规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和水平,依法、依规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规范行政执法。

(九)海砂盗采尚未有效遏制。海砂开采相关监管部门协调联动不够到位。综合整治力度不够,海上非法采砂屡禁不止。责任单位:省海洋渔业厅、国土厅、住建厅,福建海事局,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2018年底取得明显成效。

整改目标:政府领导,各涉海部门形成打击违法开采海砂合力。

整改措施:

1.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开展“蓝剑”“碧海”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采砂用海、破坏海洋环境行为。

2.2018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海警部门开展打击非法采砂大会战行动。

3.地方政府牵头,建立海洋、海警、海事、国土、住建、工商等涉及海砂部门的协作机制,对海砂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打击海砂开采、运输、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违法行为,并推动行刑衔接,对开采海砂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工作不力

(十)陆源入海污染源底数不清,部分排污口违规设置。对《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关于“2017年6月底前完成入海排污口摸底排查”的要求落实不到位。督察组在了解福建省入海排污口设置等情况时,福建省环保部门提供了68个工矿企业、城镇、工业集中区等入海排污口的情况,经督察 组排查发现,全省各类陆源入海排污源2678个(含养殖排水口799个),数量差距巨大。泉州市东海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入海排污口位于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厦门集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未批先建,且现有尾水排放口不符合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要求。

1.关于“陆源入海污染物底数不清,部分排污口违规设置”问题。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环保厅、经信委、住建厅、农业厅、水利厅、海洋渔业厅、商务厅、河长办。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全面排查入海排污口、其他入海排口以及入海河流的数量,建立完善的入海排水口清单;取缔非法以及设置不合 理的入海排污口;强化陆源入海污染物管控。

整改措施:

(1)非法设置且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排污口,分期分批,一律关闭。

(2)2018年4月底前,省环保厅会同省海洋渔业厅、住建厅、水利厅督促各地对督察组发现的2678个各类陆源入海排污源和入海水流(包括污水直排口1442个、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排污口9个、排洪泄洪口225个,入海河流83条、养殖排水口799个)进行排查核实;指导沿海各设区市 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在2018年5月底建立完善入海排污源清单,制定非法以及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源分类整改方案。

(3)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组织有关部门按照《福建省环保厅等十三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闽环保水〔2017〕37号)要求,完善主要入海河流断面水质监测,掌握主要入海河流的水质变化情况。

(4)省环保厅会同省海洋渔业厅、住建厅、水利厅、农业厅、商务厅、经信委督促各地在2018年12月底前,按照工业企业、污水海洋处置工程及水产养殖、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入海河流及排洪泄洪口、畜禽养殖、工业集聚区等类别,完成非法以及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源整改,并对有关入海排污口加以规范。

(5)省河长办督促指导各地完善“河长制”,落实各级河(段)长、河道专管员工作职责。统筹协调成员单位强化入海排洪泄洪沟(渠)以及入海河流的管理,加强流域综合整治,提升入海水流水质。

(6)省海洋渔业厅督促指导各地开展海水池塘和工厂化养殖排水口情况摸底,甄别出产生污染物增量的水产养殖排水口;督促指导相关养殖单位建设生态净化池、人工湿地等尾水处理设施,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后排放;在养殖集中 区近岸海域增设水质监测点,开展常态化监测,提升监测预警能力。至2019年实现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后排放。

(7)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要举一反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陆源入海污染物管控;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功能区划要求,规范设置入海排污口;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日常巡查,减少陆源污染排放。

(8)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环境监督管理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入海河流水质逐步改善,到2020年纳入《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入海河流达到水质目标要求。

2.关于泉州市东海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厦门集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排放口的问题。

责任单位:泉州、厦门市人民政府,省环保厅、住建厅、林业厅、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2018年7月底完成泉州市东海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整改;2018年12月底完成泉州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厦门集美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整改。

整改目标:泉州市东海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移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依法解决厦门集美污水处理厂现有尾水排放问题。

整改措施:(1)泉州市人民政府在2018年7月底完成泉州市东海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尾水排放口及配套排放管道工程建设,完成相关整改;在2018年3月底前制定城东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道以及排污口移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整改方案,明确阶段任务时限、责任单位及责任人,2019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

(2)厦门市人民政府在2018年3月底前制定完成集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尾水排放问题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及责任人,2018年12月底前取得明显成效。

(3)省环保厅督促厦门市、泉州市尽快完成入海排污口备案工作;省住建厅会同环保厅督促厦门市、泉州市在整改过渡期间,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省林业厅会同海洋渔业厅督促泉州、厦门市落实河口湿地保护区保护和海洋功能区划的相关要求。

(十一)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弱化。福瑶列岛、长乐、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3个国家级海洋公园自批准设立以来,未成立管理机构。福瑶列岛、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2个国家级海洋公园未落实管理经费。福建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内存在占滩经营的现象。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存在非法占用海域现象。漳州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未批先建码头和实验基地;长乐市在海洋公园内扩建漳港三营澳三级渔港,不符合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要求。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1.关于“福瑶列岛、长乐、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3个国家级海洋公园自批准设立以来,未成立管理机构。福瑶列岛、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2个国家级海洋公园未落实管理经费”问题。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提升福瑶列岛、长乐及海坛湾三个国家级海洋公园(特别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

整改措施:

(1)宁德市、福州市人民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立即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要求,建立管理机构,落实机构的主要职责。

(2)宁德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要求,保障对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及管理的投入,组织同级财政部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海洋生态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2.关于“福建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内存在占滩经营的现象”问题。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目标: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崇武国家级海洋公园的保护管理,杜绝非法占摊经营等现象。

整改措施:

(1)泉州市人民政府责成海洋渔业执法机构、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日常巡查管护,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违规活动,违法违规占滩经营设施,一律拆除;拆除违法违规占滩经营设施,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维护自然保护区环境安全。

(2)泉州市人民政府责成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宣传教育,完善自然保护区界碑、界牌的设置,在自然保护区主要出入口设置宣传警示牌,提醒广大群众共同遵守海洋公园法律法规,保持良好自然生态环境。

3.关于“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存在非法占用海域现象”问题。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对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的保护管理,立即停止并查处非法占用海域违法行为。

整改措施:

(1)莆田市人民政府责成保护区管理机构、海洋渔业执法机构调查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的非法占用海域行 为,非法占用海域行为,一律勒令停止并依法依规进行严肃查处。

(2)莆田市人民政府责成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保护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日常巡查管护,切实提高管护能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4.关于“漳州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未批先建码头和实验基地”问题。

整改时限:2018年12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对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的保护管理,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整改措施:

(1)漳州市人民政府责成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立即暂停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内未批先建码头和实验基地相关工程建设,调查该项目用海审批相关手续,查处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用海行为。

(2)漳州市人民政府督促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保护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日常巡查管护,切实提高管护能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5.关于“长乐市在海洋公园内扩建漳港三营澳三级渔港,不符合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要求”问题。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目标: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对长乐国家级海洋公园的保护管理,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整改措施:

(1)福州市人民政府责成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漳港三营澳三级渔港海域使用权进行核实,严格落实海洋生态保护措施,依法依规实施项目建设。

(2)福州市人民政府督促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保护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日常巡查管护,切实提高管护能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杜绝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五、其他问题

(十二)海漂垃圾源头治理不力。部分地市未从源头上控制海漂垃圾入海,沿岸地区未建立有效的垃圾收集、中转、处置机制、生活垃圾、近岸海域养殖和船舶倾倒垃圾、沿海工业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入海尚未得到有效处理。

责任单位: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海洋渔业厅、环保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河长办)、旅发委、福建海事局。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2018年底前初见成效。整改目标:建立有效的垃圾拦截收集、中转、处置机制,基本实现垃圾不入河、不出界、不下海。形成有效的海上垃圾监控管理机制,海上船舶、水上作业、滨海旅游、水产生

产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控制,做到集中收集,岸上处置。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和监管机制,达到消除海漂垃圾污染的治理目标。

整改措施:

1.坚持“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强化生态修复。2.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加强对海漂垃圾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部署,统筹考虑海域环境卫生与陆域环境卫生工作,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海漂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明确辖区近岸海域、海岸带环境卫生的直接责任单位,积极筹措并落实治理资金,不断完善垃圾收集、中转、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治理思路和办法。

3.省海洋渔业厅督促各地开展渔港和渔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的清理。

4.省住建厅督促各地对沿海市、县及村镇居民生活垃圾开展清理整治,进一步完善转运系统,健全垃圾治理常态机制。

5.省水利厅(河长办)督促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组织入海江河水面和滩面垃圾(含水葫芦)的清理工作,江河入海前的垃圾得到及时清理。

6.省旅发委负责滨海景区旅游和娱乐等活动产生的垃圾排放、处置情况的调查核实,督促其清理、处置与监管工

作。

7.福建海事局负责对海上船舶垃圾处置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排放船舶垃圾的违法行为。

8.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内河船舶垃圾处置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排放船舶垃圾的违法行为。

(十三)海岛开发保护监管未有效落实。全省违法违规开发无居民海岛29个。其中,福州市8个;宁德市8个;平潭综合实验区7个;厦门市4个;莆田市和漳州市各1个。

责任单位:福州、厦门、漳州、莆田、宁德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海洋渔业厅。

整改时限:2018年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逐步引导依法、规范用岛,违法用岛行为得到查处。

整改措施:

1.坚持“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强化生态修复。2.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要组织海洋渔业执法机构加强对涉嫌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依法予以查处。

3.因海岛废弃等原因,难以立案查处或执行不到位的,案件承办单位应当提请当地政府对违法用岛实施综合整治或生态修复并加强监管。

4.各级海洋渔业执法机构要加强海岛巡查,及时发现、33 制止和查处各类涉嫌违法用岛行为。

(十四)《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未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气象部门于2015年在台湾海峡布放的2套大型浮标未征求海洋主管部门的意见。水利部门建设的4个海洋观测站(点)所获取的资料未按规定向福建省海洋主管部门汇交。漳州市仅在报纸刊登海洋预警报信息,大多数沿海区县未在当地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刊播海洋预警报信息。

责任单位:省海洋渔业厅、水利厅、气象局,沿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整改时限:2018年6月底前完成。

整改目标:完善征求意见手续,实现数据汇交,实现海洋预警报信息多渠道发布。

整改措施:

1.省气象局立即按《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向省海洋渔业厅征求台湾海峡布放的2套大型浮标的意见,于2018年3月底前完成整改工作。

2.省水利厅抓紧与省海洋渔业厅沟通汇交方式,争取在2018年1月底前做好汇交资料的准备工作。

3.省海洋渔业厅要规范观测站(点)建设行政许可,明确观测站(点)建设征求意见和备案程序。

4.省水利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签订涉海观测设施共建共享战略框架协议,推动长期的合作共享,并建立专线实现

4个海洋观测站点所获取的资料汇交。

5.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指定的当地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应当安排固定的时段或者版面,及时刊播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警报。

6.各级政府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宣传力度,通过网站、广播、LED 显示屏等普及解读《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使政策深入人心。

第三篇: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按照《__省贯彻落实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以下简称《整改方案》)《关于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实行台账式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及督察“回头看”整改任务销号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吕梁市委、市政府组织人员对《整改方案》第 51 号整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现场验收。

一、整改任务

__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 项:__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界范围与保护区实验区重叠;土西沟采石场矿界范围与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重叠;南窑沟采石场矿界范围与保护区实验区重叠;玉家墕采石场矿界范围与山保护区核心区重叠;固贤花舍沟采石场矿界范围与保护区核心区重叠;兴县固贤乡采石场矿界范围与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重叠;土西沟土地整理在保护区实验区建设;碾沟土地整理在保护区实验区建设;石林沟吉成庄土地整理在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建设;石林沟吉成庄土地整理在保护区实验区建设。

__蔚汾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3 项:兴县锠盛镁业有限公司(明通沟采矿点)矿界范围与保护区实验区重叠;兴县锠盛镁业有限公司(白崖沟采矿点)矿界范围与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重叠;兴县采石场矿界范围与保护区实验区重叠。

__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8 项:嘉兴石料厂矿界范围与保护区实验区重叠;无主采石矿界范围与保护区实验区公顷;无主采石矿界范围与保护区缓冲区重叠;无主采石矿界范围与保护区缓冲区重叠;无主采石矿界范围与保护区缓冲区重叠;离石区元鑫石料厂矿界范围与保护区缓冲区重叠;离石区众一鑫建材有限公司采石厂矿界范围与保护区缓冲区重叠;鑫磊石料厂矿界范围与保护区缓冲区重叠。

__云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5 项:方山县赫赫岩铁矿有限公司矿界范围与保护区实验区重叠;方山县平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界范围与保护区实验区重叠;吕梁市隆鑫矿业有限公司矿界范围与保护区实验区重叠;文水县海威钢铁有限公司矿界范围与保护区实验区重叠;瑞鑫昌矿业有限公司采石厂矿界范围与保护区实验区重叠。

二、整改目标

核查 26 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活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依法依规限期整改,恢复生态。

三、整改措施

1.采煤和非煤采矿,由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责令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等十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环发[2015]57 号)、《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办护字[2017]64 号)和最高法 2017 年*月*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矿业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结合《__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煤炭厅等部门关于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第一批实施细则的通知》(晋政办发[2016]54 号)有关内容,依法依规整改,限期生态修复。

2.经发改、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批准立项建设,并经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予以行政许可的项目,核查是否按照相关部门批准文件和批准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建设。

3.未经发改、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批准和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予以行政许可的项目和建设活动,依据相关法律和有关规定,予以关停并拆除设施,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进行生态恢复。

四、完成情况

1.__黑茶山自然保护区内南窑沟采石点和固贤采石点为同一项目,实际涉及自然保护区整改任务 9 个项目。分别是:__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土西沟采石场、玉家墕采石场、固贤花舍沟采石场、南窑沟采石场(兴县固贤乡采石场)、土西沟垫地项目、碾沟垫地项目、吉成庄垫地项目和石林沟垫地项目。

__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始建于 1958 年,其矿权范围与黑茶山自然保护区重叠 0.71平方公里。2018 年*月*日,省国土资源厅收回了该企业的采矿许可证;2018 年*月*日,省国土资源厅以晋国土资行审字[2018]519 号文对该公司的采矿权进行了变更,剔除了与自然保护区的重叠部分,井田面积由 5.6408平方公里变更为 4.6316平方公里。该公司在实际采掘过程中,严格按照《关于对__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与黑茶山自然保护区相重叠部分保留矿权请示的批复》([2011]1 号)和《__兴县金地煤业有限公司***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把黑茶山自然保护区设置为禁采区,并对黑茶山保护区留设了足够的保护煤柱,重叠区域内未进行采掘活动。

土西沟采石场、玉家墕采石场、固贤花舍沟采石场、南窑沟采石场(兴县固贤乡采石场)已按照“两断三清”的标准进行了取缔,现植被已恢复。土西沟垫地项目、碾沟垫地项目、吉成庄垫地项目和石林沟垫地项目植被已恢复。

2.__蔚汾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涉及 3 个项目分别是:兴县昌盛镁业有限公司(明通沟采矿点)、兴县昌盛镁业有限公司(白崖沟采矿点)和兴县采石场(阳会崖泰源采矿点)。三户企业的采矿权已经注销,按照“两断三清”的标准进行了取缔,现植被已恢复。

3.__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涉及8个项目,其中中阳县涉及2个项目,分别是中阳县鑫磊石料厂和中阳县嘉兴石料厂;离石区涉及 6 个项目,分别是众一鑫石

料厂、园鑫石料厂和许家圪台 4 个废弃多年的无主采石场。

中阳县鑫磊石料厂按照“两断三清”的标准进行了取缔,现植被已恢复;中阳县嘉兴石料厂因资源整合和承包费等经济纠纷,离石区法院冻结该石料厂所有资产,于 2020 年解封,目前主要设备已拆除,该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众一鑫石料厂已采取“两断三清”措施,矿区平缓区域和山顶均进行了覆土栽植苗木,但场区入口处有一建筑物未进行拆除;圆鑫石料厂已经进行了部分覆土和栽植,需要进一步植被恢复;许家圪台 4 个废无主采石点已经废弃多年,其中 3 个已经自然恢复,1 个仍需采取人工手段加快恢复。

4.__云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5 项不属于吕梁市。

四、验收结论

黑茶山自然保护区内的9个项目和蔚汾河自然保护区内的3个项目已完成整改;薛公岭自然保护区内磊鑫石料厂和 3 个无主采石厂已完成整改。

第四篇:街道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汇报材料

xx街道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 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汇报材料

为扎实推进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工作不断深入,xx街道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积极组织各社区及有关部门扎实抓好整改落实。现将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格落实整改工作。

为确保整改落实工作有序开展、执行到位、取得实效,xx街道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将整改任务具体层层落实到全街道各社区及相关部门,细化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效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推进整改工作,对整改工作进行了分工,明确整改要求和目标,进一步抓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的整改落实。

二、对照清单,切实推动工作进展。

对《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措施清单》列出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进行了逐条对照、逐案梳理、逐项整改,对问题的整改实行清单制,逐一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整改时限、整改目标和整改措施。

三、整改问题进展情况。

涉及xx街道整改事项共有3大类、12项具体问题,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一)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方面。

/ 4

一是街道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每月不少于一次,及时研究部署、协调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问题。二是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各社区及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三是出台了《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社区、街道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文件,构建了明晰的环保责任落实体系,严格考核问责,严肃追究责任,真正形成了环保工作党工委、办事处统领全局,各社区以及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良好局面,形成工作合力,构建起xx街道大环保格局。

(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落实方面。

全力推进辖区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工作,对辖区xx处燃煤锅炉进行了整改和关停,整改“散乱污”小作坊xx处,确保燃煤小锅炉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到位,坚决杜绝死灰复燃;完成xx亩绿化工作,超额完成区里安排“三年”增绿xx亩工作任务;积极与市园林局等部门对接,配合开展辖区裸露土地治理工作;强力推进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对辖区内建筑工地重要区域铺设密目网xx万平方米,清理各类垃圾xx万余方;依法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建立了“一场一档”、“一户一档”,研究制定了畜禽养殖关闭搬迁实施方案和补偿政策,共清理散养户xx户,搬迁养殖专业户xx户;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聘请专业治水公司,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技术进行彻底整治,确保水系质量达到环保标准;精准发力有

/ 4

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街道对2017年3月修订的《xx街道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行了再次重新修订,并于今年x月xx日正式发布实施,新修订的《预案》扩大了预警范围,预警条件也更加严格,秋冬季以来,共启动xx次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为补充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项目清单数据,严格落实涉气企业管控措施,对辖区内所有涉气企业详细排查摸底,并根据排查结果,建立涉气企业基本信息台账;2017年环保督政期间,收到省环保督察组交办环保案件xx件,中央交办件xx件,所有信访件均得到有效办理,做到一案一档;今年,街道对已办结的中央转办件开展“回头看”,逐一逐项核查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确保整改到位,真正实现问题不反弹;2018年上半年,共受理省环保督察热线转办信访件xx件,所有信访案件均按办理程序和规定要求及时办理,严格按照“一案一档”要求,做到案卷资料齐全,办理程序合法,答复材料规范;对受理的12369环境信访件,街道均进行了调查处理并及时予以回复,调查处理率、回复率、群众满意率为100%;扎实开展环境保护突出问题自查自纠活动,对辖区汽修行业污染情况进行排查整治,即查即改不拖延,确保自查自纠工作取得实效;认真对照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情况要求,对辖区加油站进行了拉网式检查,细化整改措施,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全部规范运转;街道新建1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并正式投入使用,实现街道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全覆盖。

(三)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方面。

/ 4

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东城街道全面部署,突出重点,一是对涉及辖区的突出环境问题高度关注,及时掌握有关情况,跟踪解决;二是加大日常巡查检查力度,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加大对生活垃圾、污水直排、露天烧烤、道路扬尘等整治力度;三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回应,及时进行落实反馈,对辖区环境信访投诉案件进行再梳理,逐项落实责任人、责任单位,并逐项制定整改方案、整改台帐,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问题整改到位;四是密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把综合整治工作不折不扣地抓紧抓好;五是建立环境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增强社会各界“同呼吸、共担当、齐行动”的社会责任,共同倡导和形成生态、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四、下步工作措施

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坚持工作力度不减,措施手段更硬,继续实行定期汇报、调度、督查制度,切实强化对整改任务落实情况的明察暗访,加大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推进力度,办结销号。对已经完成的整改任务,巩固成果,严防反弹;对正在推进的整改任务,明确具体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账督办;对常年工作的整改任务,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 4

第五篇:广东省贯彻落实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广东省贯彻落实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

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督察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根据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反馈意见,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决策部署,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以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契机,全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促进粤东西北地区绿色崛起,持续巩固和提升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产品的获得感,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排头兵。

二、工作目标

(一)全面完成督察问题整改。按照督察组反馈的意见,切实加大整改力度,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区,不折不扣落实责任,做到整改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确保所有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其中,能够马上整改的,要立行立改,早见成效;问题矛盾复杂、需要持续整改的,要明确时间节点和阶段性目标,确保2020年年底前取得明显成效。

(二)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到2020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5%以上,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改善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国家重点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树立标杆;确保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确保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4.5%,全省基本消除、珠三角区域消除已划定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劣V类断面;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确保土壤安全。

(三)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污染防治机制,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市场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主要措施

(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1.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清醒认识我省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环境质量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很大差距的客观现实,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保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彻底扭转个别领导干部片面追求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重经济轻环保的错误认识,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全面压实环境保护责任。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抓紧出台环保责任清单,切实把环保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岗、落实到人,把环保压力及时有效传导到位,杜绝推诿扯皮现象。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环保重点任务安排,层层细化分解到各地各部门,加强督导检查,确保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3.强化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修订完善《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办法》及《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出台《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建立健全适应绿色发展要求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在干部管理、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环保考核导向作用。严格落实《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对违背生态环境要求、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领导干部,严格依法实行终身追责。

(二)全面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强化环保引导调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形成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深度融合的绿色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全省绿色发展水平。

1.严格绿色空间管控。科学布局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空间用途管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研究出台《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立调整管理规定》,加强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停止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一切建设活动,彻底清理湛江市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韶关市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惠州市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河源市和平黄石坳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揭阳市桑浦山-双坑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采矿、旅游开发等违法违规项目,逐步恢复和保护原有生态功能。

2.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化发展。强化资源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提高准入门槛,以绿色为标尺引领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能扩张,依法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上减少工业污染排放。大力发展绿色制造,重点提高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绿色制造水平,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有机农林业等绿色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升级。

3.全面推进珠三角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制定实施《珠三角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按照绿色空间合理、绿色经济发达、绿色环境优美、绿色人文繁荣、绿色制度创新的目标,将珠三角打造成为现代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深度融合的绿色发展样板。贯彻落实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实现绿色崛起,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迈入绿色发展新轨道。

(三)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

制定实施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抓好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深化。

1.持续强化工业源污染治理。开展“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和城市交界处等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加快服役到期或服役时间较长电厂的优化整合、淘汰。禁止新建燃用石油焦项目,珠三角及清远市禁止新建普通陶瓷项目,淘汰禁燃区内高污染锅炉或改燃清洁能源。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企业综合整治和陶瓷、玻璃等高排放行业的升级改造。

2.全面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深圳市于2017年年底前实现公交纯电动化,广州、佛山市力争2020年年底前实现公交纯电动化。珠三角提前实施机动车国VI排放标准,比国家要求时间提前供应国VI车用成品油,通过遥感监测等手段大力打击机动车环境违法行为,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污染防治。3.切实加强面源污染控制。制定《广东省扬尘控制管理办法》,城市建成区工地安装扬尘视频监控设备,落实“六个100%”(施工工地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防尘措施,开展泥头车专项整治行动,提高城市道路机扫率。加快推进排放油烟的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大型餐饮业户加装油烟在线监控监测设备。严查露天焚烧各类垃圾和农林废弃物等违法行为。

4.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高对不利气象条件预测的准确性,强化省市间、城市间、部门间的会商分析,对可能发生中度以上污染等级天气提前采取强化措施,提高污染天气应对能力。

(四)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源头治理的原则,坚持“保好水治差水”“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深化治水模式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创新,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取得新突破。

1.加强优良水体保护。加强大江大河保护,确保已达标断面水质只变好不变差,重点加强2013年以来14个水质下降省控断面所在水体的治理,力争到2017年年底前新增4个达标断面,2020年年底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率达到84.5%。东江流域严控水污染项目建设,西江、北江和韩江等供水通道敏感区内禁止建设化学制浆等7类重污染项目,北江流域严格实行重金属污染物减量置换。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管理,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整改清单,对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分阶段依法予以拆除或者关闭。严格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必须在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的前提下,经充分研究论证后,原则上以市域为单位进行整体系统调整。

2.加强重点流域和黑臭水体污染整治。系统推进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突出上下游、支流连片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在重污染流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区域、行业限批,建立健全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积极推动企业集中入园和现有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练江流域要加快推进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建设,建成潮阳、潮南、普宁印染定点园区,全面清理取缔流域内非法纺织印染等企业。茅洲河流域要加快沙井二期、长安新区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实行工业污染源分级分类管理,有效推进重污染企业淘汰。流溪河流域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全面清理“小散乱污”企业和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落实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2017年年底前广州、深圳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均控制在10%以内。

3.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优先完善现有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截留、收集。城镇新区建设均实行雨污分流;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暂时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力争2017年9月底前总体完成《广东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中的1.4万公里污水管网建设任务。因地制宜改造现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出水水质标准。加快重污染流域、城镇新区和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5%、85%。

4.深化治水模式创新。全面实施流域系统治水、挂图作战。深化治水区域协作,将治水与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相结合,实施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共治,统筹推进各类工程措施,全面落实“河长制”,探索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实施水污染源信息、水环境质量、工程项目进度等“一张图”管理,强化“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的倒逼机制,明确时间表、完善责任链,实行“一张图”干到底。建立多元融资体系,推广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土地整备开发、投融资三位一体的流域治理财务新模式。

(五)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制定实施《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意见》,按照“省指导、市统筹、县(市、区)具体实施并承担主体责任”的原则,全省范围内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短板。

1.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严格执行禁养政策,2017年年底前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清理工作,强化清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严防死灰复燃。落实畜禽养殖场主体责任,加强监督检查与执法,推进畜禽养殖治污设施建设,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普遍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鼓励和支持中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采取就地或附近消纳污染物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

2.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城市建成区周边的农村污水逐步统一纳入城镇管网处理,远郊村庄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健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维护长效机制,鼓励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实施统一管理维护,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

3.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面实施《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长效运营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配备粤东西北地区新一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确保“一镇一站”和“一村一点”收运设施规范运营。

(六)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危险废物管理

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实施土壤分级分类管控,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有效管控环境风险,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1.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控。全面摸查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开展农用地、重点行业在产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重点行业关闭搬迁企业地块环境排查。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土壤治理与修复。

2.深化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加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及冶炼业、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业等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巩固和深化韶关大宝山、仁化董塘、汕头贵屿、清远龙塘等重点防控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加大汕头市澄海区莲花山矿区、茂名露天矿等矿山植被恢复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有效解决尾矿库闭库后遗留的环境问题。

3.强化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加快推进虎门港立沙岛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粤西危废处置中心项目建设,着力加强焚烧处置残渣、垃圾焚烧厂飞灰等处置能力严重不足的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加强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废气排放和飞灰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排放的环境监管。

(七)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 建立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开展大气和水专项督查大行动,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推动环境守法成为常态。

1.加强排污企业全过程监管。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整合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排污交易、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制度,实现排污企业全过程管理。按行业分步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全覆盖。推进工业污染源实现全面达标排放,2018年年底前完成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评估工作,2019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工业污染源超标问题整治工作。

2.开展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专项督查。采取省市联合与异地交叉相结合,抽查与巡查相结合,面上督查和现场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环境问题突出、2016年空气质量不达标、水质断面不达标的地区和重点流域开展专项执法督查,强化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执法,依法取缔“小散乱污”企业,严厉打击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促进重点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推动重点区域污染整治,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3.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惩处力度。建立健全环保部门、公安部门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协调配合和联动机制,推动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高效衔接,形成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合力。对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交办的已办结案件适时开展“回头看”和后督查,坚决防止问题“回潮”和“反弹”。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和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主动曝光典型案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联合惩戒效力。

(八)深化环保领域改革

加快推进生态环保制度改革,构建环保工作新格局。解决制约环保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水平。

1.加快环保垂直管理改革。按照国家要求积极推进环保垂直管理改革试点,研究制定相关细化配套文件或管理意见,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保责任,增强环境监管执法的统一性、独立性和权威性,统筹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管理问题,规范和加强环保机构队伍建设。

2.开展省级环保督察。贯彻落实《广东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由省委、省政府组织对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开展环保督察,重点督察各地党委、政府落实国家和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情况,推动解决重点突出环境问题,2017年年底完成首批省级环保督察。

3.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落实《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监测断面和点位,启动环境监控视窗和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等先进监控手段应用,构建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等多要素的全省环境质量立体监测网络。推进环保大数据和“互联网+”应用,畅通信息渠道,强化数据分析,构建污染源排放预测预警分析模型,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信息支撑。

4.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创新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生态功能等级与生态补偿标准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建立生态保护红线补偿制度,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完善跨界水环境质量考核激励制度,以“六河”流域为重点开展上下游地区生态补偿工作。

5.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结合排污许可制改革,以珠海、佛山、东莞市和佛山市顺德区等地为重点,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在淡水河、石马河流域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6.推进绿色金融制度改革。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金融融合,加快建设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鼓励金融机构建立支持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绿色业务的激励机制和抑制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约束机制。统筹用好绿色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现有各类涉及环保产业的政策性基金,研究拓宽基金的支持范围。完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市场担保机制,加大风险补偿力度。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广东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长马兴瑞担任组长,副省长许瑞生担任常务副组长,统筹负责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的组织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整改督导组、案件查办和责任追究组3个专项小组。各地参照省的做法,建立相应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本地区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整改到位。

(二)严格督导检查。各地各部门要严格对照整改方案和具体问题整改措施清单,把整改落实的责任具体到岗到人,逐条认真落实,逐项对账销号,确保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到位。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日常调度和督促检查,确保整改工作落地见效。对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信访件,组织开展办理情况“回头看”,坚决防止问题反弹。

(三)严肃责任追究。针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的16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进行认真调查,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对牺牲整体环境利益获得个人非法利益或因渎职、失职导致环境问题后果严重的责任人,坚决予以查处。强化整改方案责任落实,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问题仍然突出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四)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保护资金统筹力度,做好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污染防治减排、重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资金保障工作,确保各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健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进一步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建设。

(五)及时公开信息。进一步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机制,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充分运用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做好督察整改工作及交办案件处理结果的信息公开和宣传报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公众参与、树立环保自觉,营造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下载辽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公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公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