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定岗定员概念
定岗定员概念
定岗定员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各部门人员比例合理吗?各层级人员比例合理吗?这些问题的结论出来后,看是人力过剩还是人力缺乏,并充分考虑企业发展的规划,确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重新界定是否需要新增还是优化掉哪个部门,如需新增或整合的部门应该有哪些岗位,这些岗位需要的几个人来组成,谁来做更合适。
通俗的讲,确定岗位的过程叫做定岗,确定人数的过程叫定编,确定什么样的人来做叫做定员。希望能够帮到你了!
“定员”与“定岗定编”的统称,定岗定编是确定岗位和确定岗位编制的合称,前者是设计组织中的承担具体工作的岗位,而后者是设计从事某个岗位的人数。当一个岗位被确定之后,就会自动有人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产生。把与定岗有关的人员素质的问题单独提出来,称之为“定员”。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各工作岗位配备什么素质的人员,以及配备多少人员。岗位确定过程本身就包括工作量的确定,也就包括了对基本的上岗人员数量和素质要求的确定
定岗定员是一项最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组织结构确定之后,紧接着的问题就是各部门内岗位设置以及岗位人员数量的问题,只有在岗位设置确定后工作分析才可能进行。为何这样一项基础性工作却遭遇如此困境呢,如何正确理解定岗定员的含义,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考虑哪些因素,定岗定员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有哪些呢?
定岗定员是指在企业组织结构确定的条件下,采用科学方法确定企业岗位设置和各岗位人员数量的过程。在企业中一般包括定岗、定编、定员。此外,还存在双定管理的称谓,是指劳动定额管理和定员管理。但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定岗、定员的具体指向。
组织结构确定之后,如何实现业务流程的高效运作和部门职责的有效达成可谓首要问题,专业化分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法。因此,从分工角度看,定岗就是将部门职责和流程中相同或类似的一系列任务固定的由一个或一组人完成。定岗的本质是分工,而定员则是在分工的基础上追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而,岗位就是一系列相关联的工作任务的集合。
定岗也就是按照专业化原则将一个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然后将性质相同或类似的任务合并为一个岗位。每一组相同或类似任务构成一个岗位,但构成不同岗位的一组工作的总量却可能存在差异,有的一组任务可能需要多个人完成,有的一组任务则可能还不能满足单个人每个工作日的工作量,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合理统筹各项工作之间的比例关系,这时就产生了定员问题。定员就是为每个岗位匹配相应的工作人员,并保持各个岗位之间工作进度的协调。
可见,定岗定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定岗定员必然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包括业务流程、技术条件、员工素质等)进行设计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定岗定员模式,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定岗定员问题,因而定岗定员也成了一个普遍性难题。
第二篇:如何定岗定员
企业定岗定编的方法和技巧
定岗定编是企业岗位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涉及企业业务目标的落实、员工能力和数量的匹配,从而影响到企业运营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在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定岗定编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来承担的,随着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定岗定编已经成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那么,定岗定编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的内涵是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定岗定编?定岗定编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一、定岗定编的基本依据是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目标
企业进行定岗定编的基本依据是什么?这在许多企业中并不十分明确,就事论事凭感觉或印象要某个或某些部门裁减岗位或人员,往往遇到很大的阻力
其实,定岗定编的基本依据是企业本身的发展战略或业务目标,企业在特定的时期内,要完成什么样的战略目标,构成了企业形成一切工作的中心,包括定岗定编。如果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清楚,或者根本没有,企业里的一切工作都失去了方向和依据,包括定岗定编。这似乎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又会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企业业务目标不明确、或者明确但不科学,在这种状况下,定岗定编是无法进行的。勉强进行,也缺乏说服力。
定岗定编的目的是实现“人、岗、事”三者之间的合理匹配,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这里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弄清楚企业要做的“事”。有了工作目标,然后才需要相应的岗和人来做。当然,企业的战略目标,也就是“事”的确定,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必然涉及企业一系列内外部的因素,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技术变化、客户需求等各方面的影响。弄清楚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定岗定编的具体依据是工作流程;
战略目标明确后,并不意味着定岗定编就可以自动进行了。定岗定编的具体设计,还需要先理顺工作流程。前面我们说到了“人、岗、事”之间的匹配,其中“事”是基础。但做同样的“事”采用的流程可以是很多的。不同的工作流程必然带来岗位设置的不同。优化的流程可以给出最有效的岗位设置,而陈旧的流程很容易造成岗位工作的低效率。因此,定岗定编必然涉及的一项前提性工作就是“流程优化”。一提到流程优化很容易被人们认为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其实流程只不过是完成任务目标的方法和过程,它根据目标的繁简程度可采用的优化方法和程度也可以不同。涉及企业总体变化的流程重整是一种优化,局部流程的小改小革也是一种优化。只要新的流程能够使输出大于输出、是一个增值的过程,它就是一个优化的流程。我们把优化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找出来,设置成岗位,赋予其职责,并根据该环节的工作量配置相应的员工数,定岗定编就能够做到是科学合理的。
三、定岗定编应从业务人员着手
企业的岗位数量有很多,特别是生产(或服务)流程复杂的大企业更是如此。在众多的岗位中如何进行定岗定编?事实上,在这些岗位中,最重要的是直接从事经营的岗位,它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部分,定岗定编应该首先把这些核心岗位搞清楚。其次,企业内各种岗位是具有一定比例关系的,定岗定编应把握这些基本的比例关系。一是直接与非直接经营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二是直接与非直接经营部门内部各种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三是管理岗位与全部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各种非直接经营岗位的确定虽然要依据其各自优化的工作流程,但也必须考虑它们与直接经营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些比例关系是众多的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大家工作流程不断优化的积累。有些发达国家的ZF部门经常对各行业的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并公开发布,其中包括企业岗位情况的统计。我们的企业也可以取得这些数据进行参考比照。表中是美国劳工部2001年对美国银行业的有关岗位数据的统计。(编辑:汪华)
四、岗位设置的常用形式
定岗定编中的“定岗”也即是岗位设置工作,在具体设计中可用的形式有很多,归结起来常用的有三种:基于任务的岗位设置、基于能力的岗位设置和基于团队的岗位设置。
基于任务的岗位设置即是将明确的任务目标按照工作流程的特点层层分解,并用一定形式的岗位进行落实。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岗位的工作目标和职责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到岗者经过简单培训即可开始工作。同时,它也便于管理者实施监督管理,在一定时期内会有很高的效率。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内部的岗位管理主要是采用等级多而细的职等结构,员工只要在本岗位上做到一定的年限而不出大错就能被提级加薪。但这种岗位设置的缺点是只考虑任务的要求而往往忽视在岗者个人的特点,员工个人往往成为岗位的附庸。这种形式在机器化大工业时代显得十分突出:操作工在长长的流水线旁日复一日不停地重复同一种动作,时间一长,员工的积极性往往会一落千丈。此外,由于任务目标是可以量化的,所以这种岗位设置的具体编制也可以用人均劳动生产率(或人均利润)等量化指标具体地计算出来。
基于能力的岗位设置,是将明确的工作目标按照工作流程的特点层层分解到岗位。但区别在于岗位的任务种类是复合型的,职责也比较宽泛,相应的对员工的工作能力也要求要全面一些。这种设置的好处是岗位的工作目标和职责边界比较模糊,使员工不会拘泥于某个岗位设定的职责范围内,从而有发挥个人特长的余地,进而使企业具有应对市场变化的弹性。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内部的岗位管理常常采用的是“宽带”管理,即各岗位之间的等级越来越宽泛。目前许多美国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只有6个等级,各等级内的各岗位其职责分工没有明确的界限,完全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企业内部各岗位所承担的具体任务。由于员工个人的表现难以像基于任务的岗位设置那样简单明了,所以这种形式会要求赋予直接管理者更大的责任,由直接管理者对下属进行决断、监督和评估。但另一方面,它的缺点也会因为员工的灵活性加大而带来工作成果的不确定性上升。同时,由于对员工的能力要求高,劳动力成本和培训费用也会相应增加。这种形式在第三产业占主导的时代很显著:许多第三产业的行业是高度依赖于人的。在这些行业中,员工的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如金融、保险、咨询服务、超市零售等等。因为在这种服务性的行业中,具体岗位所承担的任务在许多情况下是要求完成一个过程、是难以量化的,所以这种岗位设置形式往往不规定一个具体的编制数,而是用一定的人力成本预算来进行控制。
基于团队的岗位设置,则是一种更加市场化、客户化的设置形式。它采用以为客户提供总体附加值(总体解决方案)为中心,把企业内部相关的各个岗位组合起来,形成团队进行工作。它的最大特点是能迅速回应客户、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同时,又能克服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自我封闭、各自为政的毛病。对在岗者来说,在一个由各种技能、各个层次的人组合起来的团队中工作,不仅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比较容易地完成任务,而且可以从中相互学到许多新的东西,也能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显然,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岗位设置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能力要求很高,否则容易出现打乱仗。目前它的应用还不够普及,更多的是在那些“项目型”的公司中应用,如软件设计、系统集成、咨询服务、中介服务、项目设计、工程施工等等。这种岗位设置形式的人员确定往往也是采用根据客户要求特点进行组合的方式。在人力成本方面也往往采用预算控制法。
现在许多企业的困惑是各部门都喊人少,结果造成人员总数越来越多,人力成本不断加大,但企业的效率却没有提高。因此,企业希望找到一种办法来有效地控制员工总数。企业往往是将这个任务交给人力资源部去负责。这种只靠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单方面控制,而其他部门缺乏自我约束的做法是难以奏效的。企业需要的是一个大家在人员方面都能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机制,而不仅仅是一套硬性的定岗定编的规定。
最后,定岗定编的硬约束是人力成本投入。企业的人力成本投入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的。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岗位和人数的有限性是不言而喻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做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本投入获得任务目标、工作岗位和员工人数三者之间的最佳组合。
第三篇:2018定岗定员
望云煤矿分公司定岗定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科学核定各部门岗位、人员编制标准,有效挖掘员工工作潜力,降低人工成本,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岗是指结合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岗位流程需要确定的岗位数量;定员是指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确定人员的编制。
第三条:成立定岗定员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分公司定岗定员工作的指导和管控。
组 长:分公司经理
成 员:分公司副经理 人事劳资科 调度室 生产科企业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定岗定员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劳资科,主要负责定岗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定岗
1.岗(职)位设置的原则 ①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②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③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2.岗(职)位说明书的内容
①岗位名称;②岗位关系;③岗位人员所需具备的学历、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等任职资格要求;④岗位职责和标准;⑤岗位权限;⑥岗位地点、工作时间和工作状况。
第五条:定员 1.定员原则
①必须以企业的安全生产为前提; ②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③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2.定员方法
采取按劳动效率定员、按设备定员、按岗位定员等方法。第六条:机关、后勤、销售等部门定岗定员,由本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及定岗定员情况,编制《岗(职)位说明书》和《定岗定员计划表》,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批后报人事劳资科,由人事劳资科、企业科组织各部门进行审核,初步核定定员人数。
生产系统各部门定岗定员,由本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及定岗定员情况,编制《岗(职)位说明书》和《定岗定员计划表》,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批后报生产科,由生产科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等相关规定,组织调度室和各部门进行审核,初步核定定员人数后报送人事劳资科。
第七条:人事劳资科组织定岗定员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各部门上报的《岗(职)位说明书》和《定岗定员计划表》进行审议,并根据审议意见进行调整,编制《望云煤矿分公司定岗定员表》,经定岗定员管理委员会成员签字确认并报分公司经理批准后,下发到各部门执行。
第八条:定岗定员发生变化时,由主责部门编制《岗(职)位说明书》,并填写《定岗定员计划变更审批表》,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批后,报人事劳资科,由人事劳资科组织定岗定员管理委员会成员进行审议并签字确认后,报分公司经理批准执行。
第九条:人事劳资科每年12月底根据全矿人员变动、退休等情况,建立《望云煤矿分公司XXXX年各部门人员配置情况汇总表》。
第十条: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定岗定员
关于催报学校定岗定责定员工作方案的通知
县中、小学:
根据县“三治三促”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涟水县教育局基层学校定岗定责定员方案,务必于2015年6月18日上午下班前集中报送至教育局监察室(联系电话:82380301)。纸质材料需经主要领导审签并加盖单位公章,电子档请发送到651220wgz@163.com邮箱。如影响全县工作进度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问责。
附件:定岗定责定员方案(样本)
涟水县
学校定岗定责定员方案
(样本)
一、领导班子((一)校长
主持本单位全面工作,主要负责…………。
(二)副校长
分管。。。。
(三)副校长
分管。。。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1.主要职责(1)……(2)…… ………… 2.设定岗位 个 岗位一:主任(***)具体工作事项:(1)……(2)…… …………
岗位二:副主任(***)具体工作事项:(1)……(2)…… …………
(二)教务处 …………
只报至副主任!
样例:(一定要注意格式)
一、某某学校领导班子(黑体三号)
(一)局长(鲁家宁)(仿宋三号加粗)主持教育局、体育局全面工作。(仿宋三号)
(二)副局长(杨士祥)
分管人事科、师资科、安全稳定科;负责人事、师资队伍建设、信访稳定、综治安全、依法行政等工作。
(三)副局长(李广军)
分管中学教育科、督导室、教研室(中学教育方面)、招生办;负责中学方面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教育现代化创建、目标考核等工作。
(四)副局长(张 栋)
分管初等教育科、职社科、基建办、教研室(初等教育、学前教育方面);负责小学、学前、职业、特殊教育方面教育教学、教学研究、基建等工作。
(五)副局长(禹成余)
分管办公室、财务审计科、电教装备室、体卫艺科、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工会、资助中心、勤俭办;负责党务、宣传、机关事务管理、财务、审计、对上争取资金、招商引资、电教装备、体卫艺、双拥、工会、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学生资助、创卫、扶贫、勤工俭学。
二、内设机构(黑体三号)
(一)办公室(仿宋三号加粗)1.主要职责(仿宋三号)
(1)综合协调局机关重要政务、事务和机关日常工作;(2)负责拟定或阶段性工作计划、撰写或阶段性工作总结、文件运转和管理等工作;
(3)做好局党委会、局长办公会、局务会的组织安排和会 3 议议定事项的督办工作;
(4)负责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
(5)负责局机关文秘、机要、保密、新闻宣传、党报党刊及教育报刊征订等工作;
(6)负责做好收集、整理机关文书档案和教育信息管理工作;
(7)负责局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公务接待和行政后勤等工作;
(8)做好机关后勤保障和车辆派遣工作;
(9)负责机关食堂管理和机关办公物品的发放工作;(10)负责教育系统节能减排创建工作;
(11)负责全县教育系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和信息发布以及舆论引导工作;
(12)负责教育局党委党建工作;(13)负责教育系统招商引资工作;
(14)完成上级部门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2.设定岗位8个
岗位一:主 任(程 祥)具体工作事项:
(1)综合协调局机关重要政务、事务和机关日常工作;(2)负责承接局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并向局领导汇报办理情况;
(3)负责局机关办公用品购物的票据审核工作;(4)公务车辆安排;
4(5)分管机关食堂管理、局机关来人接待及派餐工作;(6)协调与兄弟市、县(区)的教育协作和对口支持工作;(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岗位二:副主任(陈佃红)具体工作事项:
(1)负责局主要领导讲话材料;
(2)负责修改相关科室上报重要文字材料或主要领导讲话材料;
(3)负责重要会议和重要接待工作;(4)分管教育宣传工作;(5)分管文印室;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初教科 1.主要职责
贯彻落实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的相关政策法规;负责制订小学、幼教、特教事业发展规划、布局结构调整及教材教辅选订;负责小学的常规管理、素质教育的实施;负责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视导、质量监测等工作;指导全县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德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负责各级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视导、评估,办好示范性幼儿园;负责残疾儿童的入学、巩固工作及分类教学的指导;负责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的办学评估达标和创建工作;负责小学的学籍管理和毕业证书的审核发放工作;负责学生的休学、转学手续等审批与管 5 理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城区、乡镇小学的施教区落实和招生实施与管理工作;协助相关科室做好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教师培训工作。
设定岗位(5人)岗位一:科长(王立东)具体工作事项:
(1)主持初教科全面工作;
(2)研究和制定全县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3)规划、起草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4)领导批示件督查办理;
(5)小学教辅资料、幼儿教材征订;(6)组织小学教学质量监测;
(7)负责小升初协调与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8)协助做好小学、幼儿园师资培训工作。岗位二:副科长(王保华)具体工作事项:
(1)指导全县小学德育工作;(2)指导全县小学精神文明建设;(3)指导全县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4)指导全县小学社团、特色建设;
(5)做好周恩来班、绿色学校、特色学校等各级各类创建工作;
(6)负责全县小学残儿入学、巩固、分类教学等特教工作;
第五篇:企业如何定岗定员
企业如何定岗定员?
朱国成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北京)
很多人力资源经理都头痛的一个问题是,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在喊人员不足,但从公司高层到人力资源部门却又很难拿出一个具绝对说服力的方案,于是最后演变为一轮又一轮的讨价还价,部门人员规模不断膨胀,结果仍然是喊声不断——这就是目前很多企业在定岗定员问题上面临的现状。定岗定员是一项最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组织结构确定之后,紧接着的问题就是各部门内岗位设置以及岗位人员数量的问题,只有在岗位设置确定后工作分析才可能进行。为何这样一项基础性工作却遭遇如此困境呢,如何正确理解定岗定员的含义,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考虑哪些因素,定岗定员工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有哪些呢?本文将逐一介绍。
一、定岗定员的含义
(一)定岗定员的基本含义
定岗定员是指在企业组织结构确定的条件下,采用科学方法确定企业岗位设置和
各岗位人员数量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三定”的统称,但三定的具体内容却随情况不同而有变化。比如,在1998年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中“三定”是指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而在企业中“三定”内容一般包括定岗、定编、定员;此外,还存在双定管理的称谓,是指劳动定额管理和定员管理。这里将这些相关概念摆出来的目的是,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定岗、定员的具
体指向。
(二)定岗定员的本质
织结构确定之后,如何实现业务流程的高效运作和部门职责的有效达成称谓首要问题,专业化分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法。因此,从分工角度看,定岗就是将部门职责和流程中相同或类似的一系列任务固定的由一个或一组人完成。定岗的本质是分工,而定员则在分工的基础上追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而,岗位就是一系列相关联的工作任务的集合。亚当·斯密在其不朽著作《国富论》中所描述的制作别针问题生动的表明了分工与定岗之间的关系:如果每个工人都完成从抽丝、拉直、切断、削尖的制作别针的全过程,则每人每天最多制作20根针;而如果将全过程分成若干工序,每个工人完成一个工序,则每人每天的产量提高的4800根。定岗也就是按照专业化原则将一个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然后将性质相同或类似的任务合并为一个岗
位。每一组相同或类似任务构成一个岗位,但构成不同岗位的一组工作的总量却可能存在差异,有的一组任务可能需要多个人完成,有的一组任务则可能还不能满足单个人每个工作日的工作量,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合理统筹各项工作之间的比例关系,这时就产生了定员问题。定员就是为每个岗位匹配相应的工作人员,并保持
各个岗位之间工作进度的协调。可见,定岗定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定岗定员必然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包括业务流程、技术条件、员工素质等)进行设计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定岗定员模式,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定岗定员问题,因而定岗定员也构成了一个普遍性难题。
(三)我国企业定岗定员工作的发展过程
在计划经济阶段,企业定岗定员工作是由国家行政命令进行规范的。这一时期主要学习了前苏联生产管理中劳动定额的方法,各行业一般都成立了劳动定额管理机构,企业也设置了专门的定额管理部门或岗位,定期修订定额和定员,这些都为企业定岗定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这一时期的定岗定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为: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突出强调一线生产人员的定岗定员而忽视管理岗位的定岗定员,行政上一刀切也容易忽视不同企业的具体特点。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时间,企业改革的重点在于开放搞活,定岗定员工作处于搁置状态,除石油、电力及其他大型行业企业还在坚持外,大多数企业连原有的工作基础和成果都丧失殆尽。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管理类岗位的定岗定员在很多企业却还处于较为初级的水平,尤其是大量新兴行业、新兴企业更
是经常上演本文开头的一幕。
二、定岗的影响因素和原则
定岗的本质在于分工,因此企业在确定了组织结构之后,对部门层级以下的岗位设置,就是将部门职责和业务流程中相同或类似的任务合并同类项,确定为一个岗位,这是基本的原则。可见,定岗主要是基于专业化的经验式决策方法。
定岗应考虑如下影响因素和原则:
(一)主要影响因素
1、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是企业实现价值的过程,通俗地讲,流程就是企业怎样“做事”。在不同企业,某一部门职责相同(即“事”相同),但由于流程的差异(即“做事”的方式),可能导致岗位设置不同。比如,一家企业的售后服务部原来的业务流程是售后服务接待人员接听客户维修电话后,将信息分类后传递给技术人员,由于信息传递存在时间延迟,导致大客户不满;后来该公司将客户按照规模分类,大客户可直接联系售后服务技术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技术服务。工作流程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售后服务部门的岗位
设置。同时,定岗也是重新检讨业务流程的良好时机,企业重新审定岗位时,都要对业
务流程进行若干优化。
2、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岗位设置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比如,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时,采用原来的人工办理方式,则需要设置大量的办理员;随着机场采用登机自助办理设备,将逐渐减少这类岗位。技术在生产类岗位中体现为从手工向自动化的发展,在管理岗位中则体现为新的管理方法、工具的不断出现,比如市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出现则有赖于市场营销理论、人力资源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3、客户需求。客户需求对岗位设置产生影响,比如,随着银行推出花样繁多的理财服务产品,很多客户在办理业务时都有茫然无措的感觉,也增加了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于是各银行在大堂设立了大堂经理,专门负责解答客户的各种问题,既方便了客户,扩大了业务,也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尤其是对于第三产业而言,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越来越成为企业岗位设置的重要因
素。
4、员工能力。理想的状况是,岗位设置只考虑规范化的情况,即应该怎样效率最优,但这种思路下的有些岗位设置只有“超人”才能胜任,因此定岗必须考虑员工能力水平。这里的意思不是要迁就员工能力,而是要考虑现实可能满足的状况。
5、成本压力。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做法显然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成本优势是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小企业也承受不起大企业的高额运营成本。有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指出,人工成本是最直接可控制的成本,因而成本势必影响岗位设置。
6、竞争对手的做法。即竞争对手的岗位设置是怎样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标杆法,竞争对手的岗位设置经验是现成的老师。
(二)定岗的基本原则
1、因事设岗。岗位和人应是设置和配置的关系,岗位设置必须按照企业各部门职责范围设定,而不能颠倒。很多企业也存在因人设岗的现象,因人设岗也并非绝无可取之处,但因人设岗只能针对少部分高端人才或国有企业为改革减少阻力而做出的战术安排等特殊情况,而不是普遍状态。
2、协作原则。岗位设置强调专业化分工,但各岗位间有效的协调也尤为重要,因此,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使各岗位职责明确又能上下左右之间同步协
调,以发挥最大的企业效能。
3、最少岗位原则。既考虑到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成本,又要尽可能地缩短岗位之间信息传递时间,减少信息传递中的衰减效应,提高组织的战斗力和市场竞争
力。
4、客户导向原则。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企业存在的依据,因此岗位设置必须从客户角度考虑问题。这里的客户不仅包括外部顾客,还包括内部客户。
5、监控原则。在企业中,有些工作之间存在监控关系,如财务中的会计和出纳,必须分别设立。
6、一般性原则。岗位设置应基于正常情况的考虑,不能基于例外情况。
(三)岗位设置的新趋势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岗位设置产生了一些新趋势:
1、岗位扩大化。专业化分工使员工能力高度专一,提高了劳动效率,但也容易造成员工单调感、厌倦工作;同时高度的专业化不利于岗位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容易导致缺乏活力、抑制创新。因此,很多企业在岗位设置时适当扩大岗位工
作范围,从而避免以上问题。
2、团队化工作方式。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团队工作的模式,比如研发团队、市场策划团队以及其他强调创意的团队,在团队工作中,只存在大致的分工,而没有绝对的岗位界限,团队成员更强调各自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按照能力而不是岗位发挥作用。如果在团队中强调岗位,反而会破坏团队工作氛围,抑制团队工
作优势。
3、弹性岗位设置。有人提出基于能力的岗位设置方法,其主要特征为:岗位工作目标和职责比较模糊,员工不必拘泥于岗位职责范围,从而有利于发挥个人特长,进而使企业具有应对市场变化的弹性。这种形式在第三产业尤为突出,因为第三产业是高度依赖于人的,员工的能力和积极性对工作任务的影响非常巨大。这些都是在新经济条件下岗位设置所表现出的一些新趋势,但在我国这样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尚不发达的国家,这些趋势目前还不是主流;而且,这些趋势都是在规范的专业分工岗位设置基础之上形成起来的,并非对分工的否定,而是对分工的发展。
三、定员的基本工作步骤和方法
定员是公开透明的博弈程序和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的结合。
因为没有任何工具和方法能够像尺子度量长度那样对一个岗位的劳动量进行完全的量化测量,即使泰勒发展的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虽然对于体力劳动较为有效,对于脑力劳动不无兴叹之感,况且目前企业中的很多劳动很难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截然分开。也就是说,定员工作必然不能“绝对客观”,由于管理者之间立场、利益的差异,定员中的主观成分必然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公开透明的博
弈程序甚至比工具方法更重要。
(一)企业定员的两种不同方式
一种是自下而上的逐级汇总,一种是自上而下的逐级分解。据一般经验来看,自下而上方式往往由于缺乏总体规模限制而虚夸定员,最终仍要由公司高层强力压缩定员。因此,自上而下方式从一开始就确定企业总体规模,并逐次分解,强调企业总规模和部门总规模对岗位定员作为岗位定员的总体限制,这样能使各部门
自觉按合理水平确定定员。同时,任何企业都存在一个人员总体规模限制的问题,其极限是企业盈亏平衡点所决定的人工成本占企业总销售额的比重。
(二)确定定员的步骤
1、确定一线业务人员总规模。
企业业务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或制造产品,因此可以根据企业业务规模或产量等量化因素较为直接的得到。具体方法如下:(1)根据设备定员。对于生产企业,每台设备都存在额定的看管定额或操作机位,例如,纺织企业纺织工人数量的确定是根据纺织机看管定额水平确定的,计算方法如下:岗位定员=设备台数(台)/ 看管定额(台/人)。其他生产企业,可按照生产线设计时确定的机位来确定生产人员定员,比如印刷企业某型号凹印机额定人员定额为3人,即必须由3人才能开动,这实际上也
是看管定额之一种。(2)对于服务类企业,生产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则存在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以餐饮企业为例,就餐人数和服务人员存在一定比例,按此比例则可计算出服务
人员规模。(3)按照劳动效率定员。根据企业总的设计产量和一般的人均劳动效率,则可计算出生产人员总量,如在一定的自动化水平下,煤矿企业存在人均产煤量的指
标。(4)按照人工成本定员。还有一种情况,可以按照人工成本定员,如上面谈到的煤矿企业,可以用百万吨煤人工成本含量计算出生产人员总量。一般来说,生产岗位定员是最方便量化计算的,也是最容易达成一致的。利用以上方法,可以直接计算出不同岗位生产人员的定员标准。
2、确定管理人员总规模。
管理人员与生产岗位定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一般随行业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劳动越密集则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越低,而资本和智力越密集则所占比例越高。每个行业都存在一个适宜的比例范围,企业可参考行业标杆企业、平均水平和自身情况合理确定该比例。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行业组织一般会定期发布相关该比例关系,而在我国则还没有建立相应机制。下表是美国劳动部发布的2001年银行业岗位及薪酬统计数据: SOC
岗位名称
代码
00-0000 全行业 1413630 100% 11-0000 管理岗位 149600 10.58% 11-1011 首席执行官 14270 1.01% 11-3031 财务经理 63010 4.46% 11-3040 人力资源经理 4490 0.32% 41-0000 销售及相关岗位 59910 4.24% 43-0000 操作性岗位 919750 65.06% 43-3071 柜员 355810 25.17% 43-4051 客户服务代表 91600 6.48% 43-4051 处理新客户的员工 70180 4.96% 43-3-31 薄记员、会计和审计人员 41600 2.94%
数量
百分比
小时工资 中位数
平均
平均
小时工
年薪
资
$13.04 $17.52 $36450 $32.78 $36.30 $7490 $61.35 $55.34 $115110 $28.19 $32.26 $67100 $31.09 $34.25 $71240 $18.34 $23.20 $48260 $10.76 $11.85 $24660 $9.51 $9.64 $20040 $11.55 $12.15 $25770 $12.06 $12.70 $26420 $11.02 $11.74 $24410 资料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年第3期。
3、按照部门岗位设置,在各职能部门中合理分配管理人员总定员。在管理人员总定员确定后,按照组织结构确定的部门设置,将总定员分配到各部门中去。可由人力资源部门代表企业定员工作小组提出一个讨论草案。分配原则
如下:
对于人力资源部门,可按照员工数量的一定比例确定; 对于财务部门,可主要考虑公司业务数量决定的财务工作量; 对于销售部门,可按公司销售模式确定销售区域管理方式确定;
对于行政部门,可按照员工数量的一定比例确定;
其中,研发部门较为特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研发策略和研
发投入。
同时,各部门之间注意保持合理的定员比例关系。
4、遴选定员专家,成立定员委员会,采用德尔斐法适当调整部门总定员。
定员专家由公司高层、各部门经理、外部行业专家组成。
将上述计算过程及结果以简明的列表方式呈现给各位内部专家,让其背靠背地按个人意见适当进行调整,并指明调整的理由;人力资源部在意见收集后作综合处理,然后反馈给各位专家,第二轮征求意见。根据意见的一致程度,一般在两轮后即可组织面对面的座谈会,由各位专家公开发表意见,进行讨价还价。最后即可得到达成一致的各部门定员总数。在进行定员总数核定时,应考虑到出勤率的因素,为员工正常的事假、病假留出合理的空间,出勤率可参考企业历史
数据确定。
5、由各部门按照岗位设置将总定员分解为岗位定员。
逐层分解的过程为各职能部门内部岗位定员勾勒出越来越清晰的框架,实际上在部门定员确定之后,岗位定员确定难度大大降低。具体方法如下:
(1)流程分析法:根据岗位所包含流程的总工作量确定各岗位定员。
(2)职责分析法:根据岗位职责数量确定岗位定员。
实际上,这些两种方法都是主观分析方法,但在部门定员确定的前提下,各部门负责人完全有能力根据流程和职责两因素合理确定岗位定员。部门负责人之所以不愿意去合理确定定员的原因在于,一是没有部门总定员数的限制,存在增加部门编制的博弈心理,二是部门层面没有压缩成本的自我约束动机,这将在下文中
讨论。
6、定员的最终确定。
在分解部门定员的时候,可能产生定员核定数不尽合理的问题,需要重新核定部门总定员;还有就是要对分解到岗位的结果进行总体分析,并最终确定。
至此,定员全过程基本完成。
(三)定员的注意事项
1、持续积累定员数据,为定员提供支持。
行业数据和本企业历史数据是企业定员最有力的依据,但是很多企业却缺乏系统的数据积累,因而给定员工作带来一定障碍。人力资源部门应特别注意相关历史数据和行业数据的搜集和积累,从而为企业核定定员提供支持。
2、正确认识定员的意义,争取企业高层的重视和支持。
在成本成为企业生死线的今天,定员显得益发重要,要从企业竞争力的高度认识定员的重要性。因此,企业高层的重视和支持是定员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
3、运用公开透明的决策程序,使各部门充分发表意见。
人力资源部门往往成为企业定员中的众矢之的,各部门将人力资源部门看作压缩定员的砍刀,原因之一是定员过程中没有给相关部门发表意见的机会,使之被动接受定员结果。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强化定员程序的公开透明,使各部门积极参与到定员中,充分发表意见,变暗箱决策为公开博弈。
4、通过规则设计,使各部门具有自我约束动力。
依靠外界约束,只能压缩和抑制定员膨胀的速度,而无法真正保持合理的定员水平,这是因为各部门缺乏自我约束的动力。划小核算单位,或者进行模拟独立核算,从形式上使各部门成为自我约束的实体是形成良性定员机制的有效途径。比如,对于销售部门实行模拟独立核算,向其支付销售费用和适当的销售额提成比例,由其内部控制定员数量,则可有效地控制其定员。对于诸如人力资源部等难以实现独立核算的部门,也应从定员增长与工资增长幅度之间的制约关系上着手使之具有合理确定定员的动力,即如果在增加定员的前提下,工资增长幅度必须相对调低,或者只能和上持平,除非企业规模扩张阶段下的定员自然
增长。
5、正确认识量化标准和主观经验的作用。
定员绝对不可能完全量化,主观经验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不要盲目相信量化,过度量化可能时有害的,采用合理的程序如德尔斐法等使主观经验公开表达,非但不会影响客观性,反而有利于定员的合理确定,其关键在于公开。
6、定员是一个持续调整过程。
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定员也是必然是不断调整的,因此没有一劳永逸的定员标准,人力资源部门要做好定员维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根据企业状况适时调
整。定岗定员是世界各种组织中普遍存在共同问题,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适用的才是最好的,因此这是一个不断探讨、常谈常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