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美丽乡村应提高几种能力
建设美丽乡村应提高几种能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们基层来说就是建设美丽乡村,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素质有新的增强,能力有新的提高。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为“六种能力”: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能力
建设美丽乡村,其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美丽生活。只有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才能为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来建设自己的家园。我县农村生产力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的来看发展不平衡。沿国道边的乡镇,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好,农业机械便于操作,农村生产力水平较高。交通边远一些的农村,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增强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能力,加快农村生产力发展,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转变农村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
建设美丽乡村,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农民在美丽乡村环境中,生产生活宽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尽快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为农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水平,真心实意的带领群众致富。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帮助农民增加来自农业的收入。积极开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进就地转移就业的途径,增加农民就近就地转移的收入。努力拓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要道,促进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坚持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为他们增收致富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来自我建设美丽乡村。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的能力
乡风文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灵魂。实现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和道德水平,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乡风文明作为精神层面的上建设,相对于物质层面上的建设,情况更复杂、难度更大、需要的时间更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 的文化建设有了明显加强,农民的精神面貌和农村社会风尚有了明显改观。但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从总体上看,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不少落后的价值观、乡风民俗、生产方式,制约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制约着农村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尽快改变农村精神文明相对落后的状况,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是美丽乡村建设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的能力,要积极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和整个农村人口的素质。大力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谷、破除陋习,健康文明,逐步形成建设美丽乡村新风尚。推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能力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继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自治机制的不断完善和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实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也有一些农村基层组织主要负责人被农活缠身、涣散、软弱、,难以正常运转和发挥作用;有的地方在换届选举中,出现贿选、非法操纵选举和暴力选举等问题;有的地方村民对村干部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建设美丽乡村,就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增强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的能力,在推进农村民主管理中来建设美丽乡村。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农民民主自治,提升农民参与管理的层次,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真正给农民平等的权利,让农民当家作主,把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
建设美丽乡村首先应该是和谐稳定的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就要避免和减少各种社会矛盾,建立及时发现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和机制确保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我县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各种社会矛盾显现。特别是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利益的摩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有的地方农村社会矛盾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和化解,导致矛盾激化,群众上访事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增加处理农村社会矛盾的能力,在建设美丽乡村中体现党的领导和处理农村社会矛盾的能力。建设美丽乡村要以和谐社会为前提,加强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乡村整治环境的能力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从生活垃圾治理到?r村危房改造,从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我国再度发力整治农村环境,为建设“美丽乡村”而努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离不开党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如何融入“环境美、精神美、生态美”这些元素。推进县域农村环保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在县级层面统一招投标,确定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吸引有信誉、有实力、较大规模的环保企业参与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水平。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道路、水塘、河道保洁制度;要积极探索自我管理的保洁机制,增强居民的自主保护环境能力,增强村级“两委”班子整治环境的能力。
作者简介
袁军辉、云梦县委党校教务科科长。
第二篇:大高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郯城街道大高庄村美丽乡村
建设规划
一、现状分析
地理方位:大高庄位于郯城街道北10公里,205国道东2公里,胶新铁路西侧,新老白马河中间。四方毗邻:村西、村北相邻庙山镇,村东靠宋屯村,村南紧邻西赵村。大高庄村相传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村,以姓氏得名高家庄。清康熙年间662-1722年赵、宫二姓迁来居住。因村西有小高庄,习称高庄,故改称大高庄。郯城街道成立22个社区村民委员会,该村属于郯城街道高赵社区村民委员会管辖。民族及姓氏构成:汉族为主,以公姓居多。
村地势东平坦,属温带季风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全年最高温度39.3℃,最低气温-13℃,常年平均降水量750mm,最大冻土深度21cm,日照时数为300天左右,日照率25%。
全村总户数345户,总人口1193人。该村道路路面基本形成,主干道不明显,道路路面质量不高,均为泥土路面,道路绿化工作有待加强。村中虽有一定的给水设施,但设施不完善,村中现有排水沟,但不完整统一,给居民生活造成一定污染。
村主要以农业为主,以农业为主,主要生产小麦、玉米、土质属黑土,耕地面积约2083亩,经济收入为种植业,其次是运输业。
二、定位与规模
村庄发展方向主要考虑土地利用价值,交通便利程度,与建成区的联系与方便度,与周围村庄的关系及地理情况等。综合各方面因素,村发展方向为:近期主要向北发展,远期主要向北、向南发展。
根据村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特点及经济发展分析,本村确定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以加工养殖业为辅助产业的新型村庄。
村庄人口规模:现状1193人,规划期末人口数量为1534人。
三、村庄建设
1、用地与布局
根据村庄现状建成区及用地发展方向分析,总体规划布局主要沿南北中心路展开总体布局,形成“一轴两区”的村庄用地布局结构,使片区集中建设,规模建设。
一轴:以宽为7米的南北中心路为轴线的交通景观轴。两区:主要分为村民住宅区和农业种植区。
2、农户住房建设
村庄土地浪费比较严重,每户建筑面积小,占地面积大,旧房闲置,市政设施不配套,造成现状人均居住面积过大。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农户自建、政府适当补助”的原则,规划新建居民住宅以两层为主,形成布局完整、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小康村。居住用地集中布置成2个居住区,以村中绿化带划分为南北两个居住区,通过改造做到“全村房屋外观统一、大方、美观,院内卫生整洁”,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3、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广新型能源开发利用,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配备太阳灶、节柴灶。
公路建设主要以通村主干道(乡际路)的改造和村级小巷道硬化为重点,做到“客车到村口,货车通田头”,使广大农民彻底告别“雨天两腿泥、晴天满身土”的现状,实现“安全经济、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交通新环境。为形成经济合理、高效、便捷的道路系统,规划结合现状路网特点,按主路400米规划布置形成“方格网”形路网骨架。道路按三级布置,一级路道路红线宽度8-12米,二级路道路红线宽度为6-8米,三级路为3-5米巷道。
在巩固农村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加大农村自来水管网工程建设和推广力度,解决好水污染、无供水设施、用水极不方便、季节性缺水严重等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符合卫生及用水量要求的水源建设,加快农村自来水设施建设,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使全村通水农户安全饮用水农户达到100%。优化配置当前水源,加强水源保护,满足农村用水需求。由于现状水源地水质条件良好,故位于村东的水厂位置不再变动。管网干管的布置采用近远期结合,近期建立起完善的枝状管网提高供水普及率,远期逐步闭合枝状管网,采用枝状加环状管网,保证供水安全性。
村庄的排水规划采用雨污合流制,依据地形就近排入水体的原则,具体布置雨污水管道。同时为了确保汛期内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除公路排水渠外,需在相应位置修建排水渠。
根据村现有的经济状况和用电现状,对来自乡变电所的20KV高压线路对村内各类负荷供电,做到生活用电与工业用电分工明确,互不干扰。在高压线路经过地区应留出高压走廊进行防护,对于规划区内1000KV高压线路应留出40米的高压线走廊进行防护。结合归义供电现状及该村用电情况,远期建设5台变压器,全为居民生活用电,分片供电线相互联网,互相调节,建议供电线采用管道或直理式电缆,少量采用杆架式。
随着村经济的发展,对通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电讯线路全部架空电缆,规划电讯线路与供电线路异侧布置,主要沿生活干道、次干道布置,这样线路便捷通畅,便于架设,主要采用光缆通话,微机控制。
四、村容环境
全面开展以整治“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重点实施“三清”:即清垃圾、清污水、清乱建。促进入畜粪便的高效利用和生活垃圾、污水的有效整治。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清洁、方便、实用的农村新型厨房,推动生活清洁化。改善人居环境。达到既绿化美化村庄的目的,又创造了“村在绿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生态新农村景观,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切实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庄整体形象水平,维修粉刷村内农户院墙,并进行美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墙。
村绿地景观概括为“一带一园”即村中绿化带,村南小游园。绿地整体布局中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一条水体绿化带,利用村中现有池塘小河等水体形成的滨水景观带;各组团均设小型公共绿地,工业用地与其他功能用地间设绿化隔离带。
以自然环境治理为载体,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努力营造最佳人居环境,深入开展“政策进农家,科技进农家,法治进农家,科技进农家,健康进农家,美德进农户”活动。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五、产业发展
坚持“一三产联动,特色化经营”的战略,利用良好的平原地势,打造生态农业与花卉种植业,推动乡村农业及乡村生态旅游业联动发展。
按照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农业构想,重视土地的集约开发,发展现代农业。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力度,充分利用当地区位优势,依托大棚花卉,引进新型农产品,实现适宜地块全覆盖,实现花卉产业园区规划。同时根据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更进一步引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优美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具有高附加值和广阔辐射能力的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形成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和营销一体化的紧密型产业链,提高现代农业的附加值。同时,通过发展养殖业项目形成的自然景观,为发展观光旅游创造良好条件,一产促三产。
六、公共服务
1、按照“加强党的建设、完善议事规则、维护群众权益、倡导文明新风、规范事务管理”的新农村制度建设基本要求,切实规范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实现村级办公日常化和规范化。
新修村组织活动室130平方米,配备村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维稳信访室办公设备;维修大门、围墙,硬化院落180平方米。
2、按照“主题鲜明突出、布局小巧精致、功能设施完善、文化色彩深厚”的要求,新建集集会、休闲、宣传、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村文化广场一处,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在公路沿线涉及村社的地方和公共场所安装路灯80盏。
3、切实加强农民教育,促进乡风文明,实现经济发展,以“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为主题,广泛开展各类创建活动,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
4、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洁长效机制,在村内主干道设置小型垃圾桶40个,并能过公益性岗位或低保人员,定期对村内公共场地进行打扫,努力使村内环境卫生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和清洁化。
七、乡风文明
倡树文明新风。坚持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家庭美德。一是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文明公路线”、“文明单位(站所)”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是深入开展文明长廊示范段创建活动,三是规范户外标牌,科学管理和设置户外标牌;四是利用法律大宣讲活动加强群众法制宣传教育,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破除陋习,消除赌博、盗窃等各种不正之风。五是村级民兵、妇女、共青团、调解、治保、计生协会等群众团体组织机构健全,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六是全面落实村务公开,积极开展好党员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经常化,村民的科技意识、民主意识、诚信意识及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加,农村社会稳定。
八、村务管理与长效管理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深入推行村务大事村民公决、村级财务全程公开、村干部集体办公、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社区工作制度,大力推进社区工作规范化建设,实行村民提高、群众评事、集体定事、干部干事的民主管理机制。一是把社区建设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以“村民”为主体、“自治”为核心的群众自办自治性质,让居民自觉自愿地参与社区活动,使广大群众在社区层面上有效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二是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统一依法撤销被合并村党组织,以新建社区为单位建立社区党总支或党支部。三是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打破地域、身份和职业界限,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坚持选配党性强、作风正、思想政策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党员干部。突出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党员、机关事业单位提前离岗干部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六类能人”,选进社区班子。四是完善运行机制。以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为中心,明确社区“两委”班子议事规划和决策程序,完善班子成员目标责任、分工负责、集中办公等日常管理制度,健全组织生活、村务党务财政公开、党员教育管理、定期民主评议等党建工作制度。把强化政治导向作
为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任务,推进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社会稳定。
九、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指挥体系
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独立办公、实体运作的组织指挥机构和工程项目建设指导协调体系,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编制了总体规划和计划。全县上下形成了决策、执行、督导、考核相互衔接配套,上下贯通、左右相连、运转高效、推进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协调、组织村庄规划的落实,积极筹措落实配套资金并确保到位,为各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强化推进措施,构建长效机制
一是抓督导,建立周督查、旬调度、月通报制度。采取定期全面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暗访相结合,每次检查、暗访情况排出名次,并在媒体公开曝光通报;对工作不力、进展不快、成效不大的,通过定期交流、单独约谈等形式进行督促。二是抓监督,采取专项视察监督与评议相结合,视察评议结果进行记分排名并公开。三是抓调研,探索工程建设推进新思路、新举措。组织专门调研组,分别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对照先进地区找差距,研究提出系统科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建议。四是抓考核,建立绩效、奖惩、责任追究制度。将美丽乡村建设的任务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综合考核体系并加大权重。同
时,研究制定了专项考核的指标体系和奖惩标准。实行日常督导、定期现场观摩、年终考核、群众满意度评测“四位一体”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并与政治、经济等待遇相挂钩,努力形成“硬约束、严考核、重奖惩”激励机制。
3、强化政策扶持,构建支撑体系
按照“大投入、大力度、大建设、大提升”的要求,一是努力增加财政投入。采取“项目配套、先干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支持和奖补。二是强化公共资源整合投入。将涉及农村路、水、电和治安、社保、医疗、科教、文体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有机整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捆绑使用、各记其功”原则,集中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广泛吸引金融信贷投入。通过积极培育发展镇村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抵押融资机制,引导各级各类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四是广泛吸引社会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拉动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团体和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农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4、着眼富民惠民,突出建设重点
严格遵循村庄规划要求,按先主后次、先重后轻、先易后难的原则,由政府组织监督实施。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重点在抓好常规农业和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和以秸秆养畜、养菌、沼气建设等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在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上,重点抓好河、湖、库、塘等引水工程的渠系配套建设,突出解决农田水
利最后一公里“卡脖子”问题;同时,将农村公路“村村通”提升为“村内通”、“网络化”,将村村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等深化为“户户通”。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上,集中开展以整治和改变农村“十大不文明现象”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农村文明水平。在绿化美化方面,深入推进绿化示范镇村创建活动,量化标准,提高档次,着力提升农村生态建设水平。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突出城中城郊村、镇中镇边村、园(区)中村和经济强村等五个重点,配套建设涵盖农民生产生活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综合服务中心。
5、深入宣传发动,营造社会氛围。
为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层层召开动员会、调度会和现场推进会,在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将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重点工程细化量化为具体项目,明确建设目标和标准时限,充分运用媒体、墙报、宣传栏等载体进行宣传引导,组织美丽乡村建设专题“三下乡”等活动深入乡村进行宣讲,通过美好前景展望及效益实惠分析,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热情,激活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为各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第三篇:美丽乡村建设
东亭乡美好乡村建设经验及基本做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07 11:47:01 阅读次数:3707
一、基本情况
广德县东亭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接壤,面积 98平方公里,辖5村1社区,人口 2.1万。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生态立乡,工业兴乡”的发展战略,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今年以来,我乡在不断巩固原来1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基础上,超前谋划,提早部署,整乡推进,全面推开,着力把全乡打造成集花卉观赏、生态休闲、文化体验、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大景区。目前,共拆除危房旧房和围墙等800余处,粉刷破旧房屋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千平方米,道路硬化3千米,各村(社区)整体形象正在不断改善,村庄品味正在逐渐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是科学定位。在分析比较我乡区位、资源、人文优势后,先后研究制定了乡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乡域
村庄布点规划、集镇规划、村庄建设详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竹产业发展规划、一村一品块状经济布局规划和旅游经济发展规划,从而合理利用土地集约发展,保护环境资源。二是明晰思路。确定了“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拆并空心村,整治中心村,培育特色村。三是培植特色。注重挖掘各村产业支撑、经济和文化特质,确定全乡各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亮点,积极打造高峰省级竹产业村、柳亭国家级生态村、阳岱山茶文化村、东亭祠山文化村、颂祥彩色苗木村、沙坝薯业村。
(二)健全机制,长效管理
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将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纳入对全乡各村(社区)的目标责任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村(社区)和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 的三包责任书,形成 “户集、村收、集镇中转”的垃圾处理二级网络,达到村庄整齐整洁的效果。三是健全清洁卫生动态评选机制。各自然村庄成立理事会,不定期到户开展清洁卫生评比,实行动态评选,评选清洁的贴上标牌,不清洁户则要求限时整改,形成“比一比、学一学”的卫生保洁氛围。
(三)资源整合,统筹推进
一是整合宣传载体,通过印发《致农户的一封信》、编发《今日东亭》、召开会议、发送短信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建设的意义和举措;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将向上级争取的项目,集中在中心村,打包管理,统筹安排,合理分配。三是整合责任主体,明确各自职责。明确政府和村级负责公共设施维护,农户负责自家庭院整治,理事会负责做好监督督促,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号召村民将自己房前屋后“搞干净、摆整齐”。
三、几点感受
(一)规划是基石,定位是根本。
没有规划就没有目标。规划要切合实际,乡与乡的情况不同,村与村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在制作规划时,要考虑本乡本村的历史文化、人员成份、地形特点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布局要合理。无论是新村的选点,还是村居的式样;无论是房址的选择,还是村道的设计,都要突出
一个美字,彰显一个新字,突出风格,抓住特色,打造一村一景,形成村村都有小景观、全乡如同大园林的整体格局。
(二)党员是先锋,群众是主体。
把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到党的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比学赶超促先进、争做榜样树先锋的“建设美好家园”村庄整治活动。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成立理事会,集思广益,共同想办法,集体出点子,通过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的建设热情,形成党员、干部、群众、企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等不靠,争先恐后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项目是要素,整合是关键。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有项目支持。我们对于向上争取的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科技推广、塘坝河道治理、危房改造、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沼气池推广、改水改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有机整合,统筹到中心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借助于这些项目的整体实施,乡村公共设施逐渐得到完善,乡容村貌发生较大改变,广大群众也就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和益处。
去年我乡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中国竹制品名镇等称号,今年我们又成功的申报了阳岱山省级森林公园,高峰村的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的获得固然可喜,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及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2013年,我们对美好乡村建设要再研究、再创新、再提升,实行整乡推进。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紧紧围绕“创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方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定能把东亭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乡,东亭也必将成为皖东南璀璨夺目的美好乡镇。
思阳镇开展“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
典型经验材料
(2013年8月1日)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党委、政府迅速开展了以“清洁乡村”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到位。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工作,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成立“美丽办”,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出台了思阳镇“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实施方案,实行领导干部分组包片包村制度,各村亦组建相应工作班子。为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将创建活动与“圆梦•责任”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落实工作方案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解任务,层层明确落实责任。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签订《思阳镇开展“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人员专门抓的良好工作机制,全力保障“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
(二)宣传引导到位。我镇持续加大“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一是定期召开“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工作推进会,使镇、村干部进一步明确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此项活动的意义;二是派出驻村干部、村干组成的宣传组走村入户,通过展示板报、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分发致村民的一封信、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讲此次活动精神,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使群众积极、自觉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截止7月30日,我镇共悬挂横幅96条,固定标语59条,制定村规卫生公约35块,为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
(三)综合整治到位。在“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中,我镇按照县相关部署,一是重点抓住公路沿线、城中村、圩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认真抓好三条进城主要公路两边的清洁工作,将镇、村干部分为若干个工作组,每组由一名镇领导带队并配备一辆专车,分段负责搞好公路沿线面上的卫生,特别是彻底清除成堆垃圾。二是安排全体后勤组成员和4050人员每天打扫镇政府大院及入镇道路两次,并划好停车线,新种植一批树,美化亮化镇政府大院。三是由各村(社区)统一搞好村(居)委会大院的清洁卫生和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清洁工作,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四是及时清理整治辖区内卫生死角及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查处门店、居民住户乱倒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在整治空间上实现全覆盖,不留死角。截止7月30日,我镇先后组织3万多人次,出动皮卡、铲车、方拖等各类车辆317车次,投入50多万元,其中用于购买垃圾清运车10辆,垃圾桶、垃圾箱2000多个,铁铲等清洁工具400多把,建成垃圾池25个,清扫村(社区)屯级道路132条,清理垃圾248吨;投入650万元,新开工建设县城区小街小巷12条。
(四)典型带动到位。每个村重点建设2个示范屯,坚持示范典型带动,推动整个活动深入开展。并且将群众基础较好的广元村那布屯、荣新屯、汪斗屯、新安屯,高加村高岸屯、渠皇屯,昌墩村昌墩圩、那堂屯,江平村平钱屯等清洁活动为示范,推进清洁乡村工作。通过以点带面,我镇在深入开展“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的同时,将清洁工作由“突击型”向“常规型”转变,努力营造“洁、齐、美”的城乡面貌。
(五)考核督查到位。一是要求包片包村的领导干部每周一向镇主要领导汇报上周清洁活动开展情况,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二是签订责任书,将“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创建活动工作作为考核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工作实绩和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对成效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由镇党委、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三是建立情况通报和检查制度,由镇纪委牵头,抽调人员组成督查小组,强化“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创建活动的全程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确保创建活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主要亮点
(一)宣传形式多样 1.文艺宣传形式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5月21日和7月19日晚由镇党委、政府分别组织文艺队在易和村以及7月21日在广元村那布屯举行了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思阳,共建幸福家园”文艺晚会,观看人数达4000多人次,同时晚会结合进行了“美丽家园清洁乡村” 知识问答,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普及了清洁乡村活动知识,提高了广大群众的保洁意识。
2.标语形式
我镇共悬挂横幅96条、固定标语59条、制定村民卫生公约42块、“清洁乡村”理事会职责25块,把清洁的理念、重在参与的重要性以及垃圾处理的流程等形式为“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氛围。
3.宣传工作组、青年志愿者走村入户宣传形式
我镇“美丽办”把工作人员分成三个组:一是日常工作组,主要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二是垃圾清运组,主要负责陈年垃圾的清运并逐步形成一种常态化;三是宣传组,主要抓好宣传工作,组织发动群众自发搞好“美丽家园”,动员群众成立“清洁乡村”理事会,收集垃圾清运费,把清洁工作形成常态化。同时组织一支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清洁乡村”的宣传工作。
4.感染形式
我镇把印有“美丽思阳监督员” 的宣传T 恤分发给屯里的保洁员以及一些理事会成员,对于清洁卫生人人参与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由“突击型”部分向“常规型”逐渐转变
我镇高加村高加屯目前已建有垃圾池3个,每户收取垃圾清运费3元/月,由群众把垃圾放到垃圾池,再由保洁员统一清运。江平村平钱屯在5月11日由500多名群众自发组织美化家园,县、镇部分领导干部也积极参与。当天共清理垃圾11吨。平钱屯多方筹集到1.2万元资金,用来修建垃圾池。建立卫生公约、门前三包,各组划分保洁责任区、垃圾集中清理。每周六上午8:30开始,全屯男女老少一齐出动进行大扫除。昌墩村以集市及主干道清扫保洁工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对昌墩圩街道进行彻底整治,并组织各屯群众对大堆垃圾及河塘漂浮物等卫生死角进行突击清理,共清理垃圾60余吨,群众参与达3500多人次;对昌墩圩街道摆摊设点进行规范,清除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行为;经过充分发动群众,群众对清洁工作的热情相当高,已经做到:1.统一收费。每家每户统一收取垃圾清理费8元/月,用于聘请保洁员;2.由保洁员每天统一清运垃圾;3.全村各屯落实垃圾收集点和处理点,各户门前统一摆放绘有“清洁家园,从我做起”字样的垃圾桶。
4、成立“清洁卫生协会”主要负责清洁卫生的日常工作。
第四篇:关于美丽乡村建设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与蜜源植物种植相结合,让生态更美,精准扶贫路更宽的提案
案由:我县扶贫攻坚已到决战阶段,极大部分贫困户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老弱病残多,劳动力欠缺或许文化水平低,导致打工就业困难;耕地少,经济基础薄弱,且缺乏科技意识,导致靠田靠地无法脱贫。房前屋后田边地角荒山野岭发展养蜂项目,则是适合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好项目。蜜蜂生产蜂蜜,需要自外界采集植物的花蜜才能酿成蜂蜜,蜜源是养蜂生产的物质基础。尽管我县具有生态条件好、植被丰富、基础蜂群多的优势,但是,在蜜源均衡轮供的问题上,也有一定的局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6、7、8三个月夏季蜜源不足。养蜂项目的成败,关键在蜜源。在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中有目的的结合蜜源植物种植,不仅美化环境,打造景观,实现生物多样性,为乡村旅游奠定基础,也能解决养蜂蜜源欠缺,蜂蜜品种单一等问题,既美了生态,也拓宽了精准扶贫的路子,同时还发挥重要的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增效(蜂为媒婆,传授花粉),农民增收。具体做法是:
一、利用退耕还林项目,种植蜜源植物。过去退耕还林,树种都有明确规定,主要是用材林(如松、杉)和果树,品种单一,效果不好。如果多品种合理混种尤其是有选择的混种蜜源植物,形成混交林,一方面能较好的改善自然生态,发挥防护效益,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混合林的特殊性质使生长在林下的动物和植物越来越多,林区的野生动植物的增多,对于林区都会发生的病虫害问题,也大大减少发生的几率,加之混合林的土壤水分大,林地的土壤温度低,达不到起火的燃点,降低火灾的发生,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养蜂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蜂效益,有利于当地养蜂业持续、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扶贫攻坚的步伐。
二、在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的地区,适于选择种植一些耐旱的藤蔓类、覆盖度好的野生蜜源植物,如多花勾儿茶、乌敛梅(母猪藤)、半边苏,野藿香、野坝子等(具体蜜源植物的补充种植,可听取蜂业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既降低石漠化治理成本,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又丰富了蜜源,增加经济效益。
三、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种植一些既是蜜源、又是景观类的植物,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也有利于蜂产品的宣传销售,让蜂农点对点销售,有效提高收入。例如,乌桕是优良的夏季蜜源,秋季叶子由绿转黄直接变红,如大面积种植,可以让人们在秋天欣赏到大片红叶的美景。种植盐肤木也如此(秋天叶子变黄),农民还可以收获倍角。拐枣树形优美、高大,花色白而繁密,也是很好的风景林,且流蜜量大。洋槐耐瘠,根蘖性强,发展快,为荒山绿化、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初夏时成片洋槐开花(白色),香波雪浪,也是一景。同时,在打造庭院方面,在房前屋后,可间种桂花、樱花、柿树、栾树、拐枣;房舍、阳台及小块园地内可种植各色小菊花(垂吊式或蓠芭式,如云南丽江)及一串红,庭院经济搞上去了,同时也美化居住环景。美丽乡村,美在农家。
四、结合精准扶贫的产业布局,在适生地带,选择性地发展一些既是蜜源,又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果树。如枇杷、柿、蓝莓、枣等,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五、秋冬闲田闲地可种植油菜、紫云英、苕子(马碗豆),成本很低,但景观效应和经济效益极好。春天来了,金色的田野,还姹紫嫣红,蜂飞蝶舞,生机盎然。既肥了田地,又让田园风光更美丽,还让甜蜜的事业更发达。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与蜜源植物种植相结合,大力发展养蜂,不仅对推动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助推全县同步小康也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做好这件事,须得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整合扶贫资金,实施一定的奖补,激发群众或合作社的积极性,真扎实干,让生态更美,精准扶贫的路更宽!
第五篇:美丽乡村建设材料
牢记宗旨
服务百姓
———记富裕县忠厚乡农乐村党支部的先进事迹
农乐村坐落于富裕县忠厚乡北部,北临讷河,东接依安,全村共有3个自然屯,6个村民小组,339户,1495人,有党员23名。全村实有耕地12,910亩。集体积累已达到450万元,早已步入全县经济强村行列。几年来,村党支部认真履行“任职一届,致富一方”的责任,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03年以来,农乐村先后获得“县级党风廉正建设先进集体”、“市级先进党支部”、“市级文明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抓经济,求真务实
1994年5月,农乐村党支部新班子上任。当时摆在支部一斑人面前最大难题就是一个“穷”字!老百姓只靠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单一,年年种大豆、玉米,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而且村里还背有50多万元高息抬款的债务包袱。
面临“山重水复”的现状,村党支部一斑人认识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经过反复研究,村党支部确定了“理财、治乱、抓经济”的工作思路。
村党支部把抓经济的关键放在村级经济管理上。在村级费用管理上,坚持一只笔理财。不该花的一分不花,不该批的坚决不批,彻底清理了乱批条子、乱赊帐、乱用工、乱派车的不正当现象;在村级集体资源管理上,加大了黑地清查力度。对村里每个农户的承包地进行了详细丈量,同时,治理了乱开荒、乱挖沙石和乱种地等违法现象。由于支部一斑人工作认真负责,敢于碰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收回了多年不上帐的黑地1100亩,没收私开荒地400余亩。几年来,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
村党支部把抓经济的重点放在发展特色经济上。从1999年到现在,已初步形成了大菇娘基地,并为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建起苗圃两处,总面积430亩,五年来,实现纯收入23。5万元。在为村集体创收的同时,每年可节省植树资金15,000余元。
村党支部把抓经济的中心放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村党支部一斑人深深意识到,光靠单一的种植业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需要,必须靠两条腿走路,一是走农牧业并举的路子。因此村党支部大力响应县、乡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户发展奶牛业。通过积极争取,2002年,农乐村被县委确定为奶牛基点村。一方面,发动 党员干部带头养牛搞示范。通过他们的带动,使大部分农户纷纷走上养牛致富路。另一方面,协调金融部门扩大贷款规模。几年来,共为农户解决奶牛贷款280万元,并组织群众到安达、哈尔滨等地帮助购进优质奶牛208头。截 至目前,全村奶牛存栏达到456头,日交商品奶3.1吨。二是“要致富,搞劳务”,村支部组织并培训了多余劳动力,搞劳务输出,近几年来,共向外输出劳务人员138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村党支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分不开的,更是班子全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
带队伍,勤政为民
要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就必须建设一只勤政为民、群众拥护的队伍。村党支部书记矫信田常说:“虽然我们村已经没有外债了,但和牧业乡镇的兄弟村相比,我们已落后一大截儿,再不加快步伐,只能越落越远。群众认识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干部必须受点累,要领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去年秋季,青贮搞收贮大会战,村党支部书记矫信田、村委会主任邱贵良带领着全班人马在青贮现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睡一铺炕,摸爬滚打一干就是二十多天,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建起了忠厚乡第一个青贮公司。
他们不光是领着群众发展生产,还带头维护群众的利益,处处关心群众的生活,为群众办好事、解决难事。村党支部为解决农民出门难、买牛难的问题,多次由村里出钱派人领着农民到海拉尔、双城购牛;为支持群众养牛,他们多次把信用社的同志请到家门口,为农民办贷款;村里几年来还多次资助贫困户子女上学,仅今年新 学期开学,就拿出4千元,资助3名贫困户子女上学。
针对个别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漂浮、为群众服务意识不够的实际,村党支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如要求党员干部“走进农户家门,说出心里话,帮想发家路,搭好致富桥”,每次村干部入户都带笔记本,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求,能当面答复和解决的,马上给予答复和解决;解决不了的,记下来,反馈给支部,由组织协调解决。再如,积极组织开展了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党员示范区活动,即掌握好一门技术、上一个致富项目、帮扶一个群众。通过这些措施,初步实现了村两委成员“实用技术学得好,勤劳致富干得好,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目标,从而带动出了一支勤政为民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党员干部队伍。
两手抓,创建世纪文明村
在群众致富的同时,村支部着重提高自己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他们就像过日子的家长一样,总在思索这样的问题:“吃饱了,穿暖了,还得干点啥?”这几年,村支部决定把“还得干点啥”纳入工作日程。2001年4月,农乐村先后召开了“两委”班子会和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反复研究讨论,最后通过了农乐村历史上最完备、最现代、也最能体现农乐村老百姓精神面貌的村规民约。村党支部还趁热打铁,积极开展了争创“十星级的”文明户、“五好家庭” 活动。通过定期评比、请乡领导为高星级户挂牌添星和兑现奖励政策等方式,调动了老百姓参与创评活动的积极性。现在,全村共有“十星级”文明户67户,“五好家庭”86户。村支部善于用民主的、法律的、人性的手段处理事务,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来信来访工作。村上设立了“民事小法庭”,有事都到村上解决。几年来,打架斗饿殴的、游手好闲的、婆媳不和的、虐待老人的基本没有了无理上访、越级上访的没有了,计划生育过去在农乐村是老大难问题,现在计划生育率达到100%,全村共有60多户只有一个女孩并且符合生育二胎标准的,妇女主任手头的生育指标一大把,却没有一个要指标的。
“扫干净屋子,才能招待客人”,是农乐村干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提高村民文明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村域环境,过去,农乐村的村屯路同其他村比是好的,但也还存在死角死面。今年6月,为了达到文明村标准,村支部研究决定:家家自修门前路,自挖门前沟,自建门前桥,公共路段由村上负责,有弯取直,有坑添平,统一垫沙子。前后花了半个月时间,共整修道路7条,4,500延长米,现在下雨天也可以穿着拖鞋上街了。每年春天,村上都发动群众出义务工,在新整修路两旁栽花种草,在红花绿草的掩映下,一排排崭新的砖瓦房,让别人根本看不出是来到农村。村支部还在 2000年制定了“农乐村绿化五年实施纲要”。不但在成块农田边上栽上杨树,还在村屯主干路两旁栽上了风景柳。自2000年以来,全村共植树56,000多棵,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目前,农乐村的自来水入户率100%,住房砖瓦化75%,电话入户率达到52%。有线电视户户通,农乐村老百姓的日子过起来了,而且越过越像样,越过越有层次,越过越追求质量,村党支部的工作不仅赢得了老百姓的尊重,同时也获得了乡党委的认可。无论是放眼已经过上“富裕小康”生活的今天,还是展望更好的明天,农乐村的老百姓都有理由把眼光放得更远,步子迈得更大,因为村里有个“牢记宗旨,服务百姓”的好党支部,农乐村的金疙瘩早晚会堆成一座璀璨夺目的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