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办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民办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曾凤生等
来源:《学术问题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要: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从过去分级管理转为分类管理,民办高校担负着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任。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是民办高校在新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民办高校的“三风”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
民办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0129/K(2015)01-0052-05 2014年起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分级管理转为分类管理,其中部分高校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许多新建不久的民办高校借机纷纷开始转向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之路以实现弯道超车。在此形势下,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民办高校培育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浓厚的学风。
一、校风、教风和学风的认识
学校的校风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风气,是与物质形态相对应的意识形态的范畴,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人文环境,是校园先进文化的重要表现[1]。学校领导的思想作风对良好校风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层干部队伍是校风建设的重要保证,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班主任工作对校风建设起着巨大作用,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从基础抓起,完善规章制度,全员齐抓共管,良好校风才能形成并得到发扬。
教风是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治教态度、方法措施等,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表现出教风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教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好的教风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旗帜,它可以对置身其中的学生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教风,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可信度。显而易见,良好的教风对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学风是一所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3]。学风是读书之风、治学之风、做人之风,是一所学校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4]。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是衡量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对学校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良好校风的形成离不开严谨的教风和浓厚的学风,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当前民办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风疏于管理没有形成规范。主要表现有以下方面:一是校园学习风气不佳。校园里真正学习的学生占比低,课余时间讨论学习问题的学生少,更多的是关注娱乐八卦。二是教学考核不真实。“学生评教”只是走过场,学生信息员制度更多的是针对教学事故而设,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不明显,导致教风不严,教师缺乏责任心和创新精神。三是宿舍管理不严。学生外出晚归或外宿现象较为严重,个别宿舍还兼厨房、餐厅的功能,体现了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意识薄弱。四是宿舍楼风不雅。学生宿舍楼道各类小广告、牛皮癣问题严重,个别宿舍门窗遭人损坏、存在失窃现象,这说明个别学生缺乏社会公德、个人美德。五是会风不严。开会迟到、早退、交头接耳,会议期间接打电话、刷微博、聊微信者有之,这是不爱岗、不敬业的行为。六是校园环境不够文明。校园道路相对比较窄,却时常出现行人不靠边低头玩手机并排行走的不文明行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校园本应是精神文明的展示窗口,确时常有学生穿拖鞋进课堂,校园内偶尔还出现赌博等违法现象。七是民办学校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民办教育促进法》已经颁布多年但没有很好贯彻落实,民办高校董事会、主办人拥有办学导向性的决策权,其办学思想对校风影响不容忽视,董事会办学的立足点、办学宗旨对学校的稳定发展尤为重要。以上种种严重阻碍优良校风的形成,学校各级领导必须加以重视。
(二)教风不严谨且监督乏力。部分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自己上课迟到,对学生关心较少,不愿与学生多交流,没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风不严使得“学风不正”的现象滋生蔓延。对学生上课迟到、早退,课堂玩手游、聊微信、刷微博等违纪现象不闻不问,课堂组织纪律松散。有些老师认为只要自己上好课就可以了,学生爱听不听,教师只教书不育人,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正常的校园学习风气,更有个别教师自己在课堂中使用通讯工具,破坏了规矩。有些老师觉得自己的学识足以应付上课,备课不充分,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教学方法单一,这种放羊式教学直接导致学风的松散。“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还比较突出,严重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有甚者,抓住民办高校人员精简,监督不到位等现象,私自调课、停课,极大地损害了学生利益,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学风松懈且缺乏有力措施。我国高等教育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发展,高校扩招之后民办高校生源质量出现明显下降,师资力量不足造成教学任务重,也给教风和学风建设增加难度。首先是学习盲目、缺乏主动性。长期受中小学教师主导教育方式的影响,进入大学后,教育和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很多学生迷茫了,没有了追求,开始随波逐流。其次是学习不努力、自觉性差。上课迟到、早退、请人代课甚至随意缺课现象时有发生,随着智能手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的普及,自制能力差的学生上课期间聊微信、刷微博、玩手游等现象频现。一些学生无法承受来自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产生畏难或厌学情绪;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少同学认为学习成绩好不如有个好爹妈或编织好的关系网[5];还有的同学学习不上进,60分万岁,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学风不正,使学生考试时抱有侥幸心理,作弊现象时有发生,而部分老师监考不严、或抓到作弊后心软,不上报,使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校风、教风、学风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果我们不积极主动去应对和解决,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办高校倡导的内涵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又将是一纸空文。
三、解决民办高校校风、教风、学风问题的建议
(一)切实加强校风建设。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新建高楼大厦,不在于扩张校园版图,也不在于教学设备多么先进和现代化,而在于有什么样的校风。校风虽然无影无形,但对教风、学风的潜移默化作用至关重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自觉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树立优良校风。
2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都非常关键,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通过社团、协会举办各类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校园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归宿,以学生会、团委、社团组织、各类竞赛来带动、繁荣、提升校园文化。如工科院系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云计算大赛等,通过竞赛充实学生课外生活,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融洽师生关系,形成队友情谊,树立信心。通过赛事带动学风,提升教风,充实校风[6]。
3转变管理理念,提升服务能力。针对当前校风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必须采取有力的管理措施,改变管理思路,规范管理制度,以提升服务促管理。校园监控系统的建设有力地保障了师生财物的安全,校园110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后勤保障服务,切实解决了师生的报警、求助、医疗等困难,这些都是校风提升工程的体现。
4推进依法治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民办高校长远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体制机制问题,通过《民办教育促进法》来保障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经费,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造基本的教学、实验、实践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提供合理的工资和社会保障条件,教师、职工安心了才能专心教书育人,学生才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健全机制、理顺体制,完善大学章程,减少董事会对管理层的过度干预能极大提升民办高校办学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二)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促进教风整体提升。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在把我国高等教育办出国际水平的同时,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敬业精神,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有主人翁精神、责任意识和时代紧迫感,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对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的研究和改进,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与理念。当前全新的教学模式“慕课”已经风靡全国,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也逐渐为大家所认可,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因此,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特点,努力钻研业务,进行教育理念创新,探索教学规律,努力从“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向“促进能力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
2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部门要规范教学各个环节,防止出现教师旷课或未经批准的调课、停课、代课等现象;杜绝上课迟到、早退现象;规范各类教学文件;保证课件、教案、授课、作业(实验报告)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与答疑、课程考核、课程设计、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符合教学要求。教师本人要带头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期间手机关机或调为静音;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对学生迟到、缺课、课堂睡觉、玩手机等不良现象要及时提醒,对屡教不改的学生要采取必要措施。
3加强教学检查,挖掘教学潜能。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学院领导听课,督导组督导、同行评教、社会参与和学生评教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定期开展教师座谈会,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把师德师风及教师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作为职务聘任、职称晋升及评优评先活动的必要条件。优化学生评教制度,改进传统的网络评教,通过班级考评小组讨论形成文件的形式进行评教。同时,对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教学效果差,学生反映意见强烈的教师,限期整改,若仍达不到要求的调离教学岗位,延期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直至辞退。
4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学校影响力。民办高校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积极性不高,不利于产学研结合,容易被社会遗忘在某个角落。学校应营造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充分挖掘教师的学术研究潜能。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带动学风,同时科研成果的转化可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良好的学术氛围对于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厚重的学术氛围可以点燃学生的学术热情,激发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加强教育,完善管理,促进学风建设。我校党委书记说过:“学风问题,归根结底是教风问题”。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学风建设,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风的基础是教风,没有良好的教风就不可能有浓厚的学风。高校要牢牢掌握舆论阵地,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关键。一要切实加强教师的思想引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二要注重师德建设,教育是一项铸魂工程,切实担负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三要严格教学管理,实施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制度;四要加强青年教师的进修培训,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提升的空间,校园最好的福利就是给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五要制度留人、待遇留人,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相对公办高校低,社会地位也不能和公办院校相比,没有稳定的制度保障和相对优越的待遇,很难留住教师的心,更别提教风的改善。没有教风的转变,何来学风的提升。
2完善学风建设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学风建设的重点。《学生守则》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明显的约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修订学生守则促进学风建设。制定好《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条例》,明确辅导员责任和权力,辅导员应深入学生中,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这样才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改进职称评定,班主任任职考评与职称评定联系起来,否则高校班主任工作难有实质突破。严肃考风考纪,加大诚信考试的宣传力度,使高校成为诚信场所。考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学生学风的具体体现,考风问题不容忽视[8]。
3大刀阔斧进行教学改革,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民办高校要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满足学生自我发展、全面发展的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求制导,因材施教,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试行“学校进企业,企业进学校”的机制,推进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新体系,对提高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4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这一举措预示着我国进入了“创客”时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场所,需要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培养相应创业能力和技能,这有助于将来大学生毕业时择业、就业或创业。民办高校定位为应用型创新大学,应促进校企一体化,让企业、工厂进入学校,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在从事相关的实习、实践甚至创业活动,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真正促进浓厚学风的形成。
5适度控制规模,提升内涵建设。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我国高考入学率有了很大提高,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下滑明显,对学风影响明显,可以适度控制规模,建立弹性学制或淘汰机制。多渠道多角度鼓励学生全面成才,对不同来源的学生提供开放式的灵活培养方案,充分考虑不同来源学生的知识基础、个人爱好和择业倾向,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优秀学生全面发展,顾及特长生、偏科生的个性发展,切实提升办学内涵。
总之,培育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浓厚的学风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是任何一所大学长期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教育理应与时俱进。高等教育应首先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抓起,让大学生适应高等教育的新变化,主动转变观念,改变学习方法,养成浓厚的学风。教师应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形成严谨的教风。民办高校管理者应有改革创新精神,勇于担起历史使命,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狠抓教风、学风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民办高校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之路上才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王雅君,戴冬冰等.切实加强民办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2,(9).[2] 张昌勋.关于高职院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3).[3] 宋旭超,薛晓光,王晓清.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探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5):120~121.[4] [5] [8] 李军良.试论高校党建与优良校风、教风及学风的培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9).[6] 陈洁.以科技竞赛为抓手,促优良学风建设[J].科技风,2013,(9).[7] 伍处文.切实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2).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Spirit,Teaching Style and Learning Style in Private College ZENG Feng-sheng & XU Shu-qin & LYU Si-ren(Yang-En University,362014 Quanzhou,Fujian,China)Abstract:
Private colle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and private colle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applied creative talents since higher education had turned its past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into nowadays classified management.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spirit,teaching style and learning style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llege.Some problems also exis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se “three styles”,and they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school spirit;teaching style;learning style constructio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责任编辑刘祖琼】
第二篇:教风 学风 校风
教风 学风 校风
为进一步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秉承和弘扬我院“厚德、博学、善技、创新”校训,形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优良校风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去年9月份,我院开展了以“进一步规范教学秩序、加强学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建设活动。为配合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和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均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经过一年的集中治理和整顿,我院学风有了明显的改善。
为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年我院将教风建设列为工作重点。开学伊始,院长陈建民就带队检查了我院教师的教学情况。检查中发现,我院教风整体较好,但也有个别教师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改变这种状况,学院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众所周知,教风是教师育人观念、工作态度、治学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流风气。教风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甚至影响着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教风建设一直就是所有学校的工作重点。
我院已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并处在示范性建设关键阶段。为确保示范性建设顺利进行,也为我院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院希望通过加强教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切实提高学院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学院的发展,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愿望;学院的腾飞,也一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体教职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了学院美好的明天和辉煌的未来努力奋斗吧!我们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学风
学风有二种含义,一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
评估学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是校园氛围,包括校园的建筑、景点、绿化等物质文化,这些都能起到耳濡目染的教化作用。
二是学生管理,包括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制度文化。这些能对学生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
三是教育载体,学风的形成总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活动载体实施教育而逐步形成的,这些活动包括学校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特别是以素质教育和“三创”教育为核心的科技活动、社会活动等,也包括学术风气、文化氛围等精神文化。这些对学生起到陶冶心灵的作用。
该项有 2 个二级指标,共 4 个观测点。
教师风范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权重
等 级 标 准
A
C
教师风范
●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1.0
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
教师履行岗位责任,从严执教,教书育人
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教师风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等的综合表现,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教师风范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核心,是学校品牌和校风的象征。教师的教风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及各项教学活动中,也表现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还表现在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等方面。在当前形势下,教师抵制学术腐败也是教师风范的表现形式之一。
考核教师风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一是学校倡导优良教风的措施,制定的教师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等;
二是教师从严执教、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典型事迹和表现;
三是学校整治学术腐败、处理教师违规违纪情况。
学习风气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权重
等 级 标 准
A
C
学习风气
●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
0.3
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优良
能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
●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0.3
措施得力,效果好
有措施,效果较好
●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0.4
校园课外科学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效果好
有一定的参加人数和活动效果
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
学习风气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学习作风和精神风貌,是在长期教育和建设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一种风尚。
考风是学风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考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气。考风在近年来有恶化的趋势,因此要看学校为端正考风而制定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执行效果。考风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考查。
“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要一看制度、二看管理、三看效果。
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学风也有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一定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校园氛围。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学术气氛、安全状况等都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成才。
二是管理体系。学生工作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管理。
三是教育载体。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促进作用。
四是形象表现。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和学习、生活作风也能反映学风状态。
学风是一种无形力量,体现在很多细微之处,是群体的综合表现。
学生考试的作弊情况、迟到早退情况、旷课情况、自习情况、课棠听讲情况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风状况。
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科技活动分课内和课外两部分。
课内科技活动是指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如创新、创业活动、社会调查和实践等这些活动要取得相应的成绩或学分。
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愿参加的科技活动和文化活动。如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科技活动、竞赛活动等,也包括科技讲座和文化沙龙活动等。
科技活动要注意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要体现文理渗透和结合。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的课外活动要体现和落实“学生以学习为主”的原则。
该项考核一是看活动形式和内容;二是看参加活动的人数;三是看活动的效果。在统计人数时是指经常参加,而不是偶尔参加的人,多数人参加是指参加人数(次)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校 风
一个学校的风气。如:抗大的校风就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校风建设,既是办好社会主义学校的重大实际问题,又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教育理论问题。优良的校风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培育优良学风、教风的根本保证,它全面地反映出一个 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办学水平。每个学校都应该建立起优良的校风并显示出自身的特色。
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使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并接受正确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的高校有优良的校风,有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政治空气,有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我们的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才能正确地接受社会价值观 念和社会规范。在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中,有许多同志对校风的认识不一,理解各异。例如,有人认为校风就是学风,抓校风建设就只需抓学生工作;有的认为校风就是学校的教育、行政措施,是学校的管理秩序,抓 校风建设就只需抓管理,整顿学校的管理秩序。也有这样的认识:一个学校的校风就是自身有别于其他学校校风的独特风尚,这种理解也失之偏颇。我们认为,学校除了有由其自身历史传统、专业设置、培养方向及人员 组成上的差别而形成的特有风尚外,更应作为社会主义高校所体现出来的共性,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有严明的纪律、有民主的空气、创造的精神等。在这点上,即使是国别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学校校风也同样存 在一些共同的内容。现在,我们如何适应当前形势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优良的社会主义校风,已日益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就校风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一点探析。
一、校风的理论内涵
1、校风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
“风”,风气、风尚也。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稳定而具有导向性。辩证唯物主义和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 行为活动,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即环绕人并作用于人的一切客观现实所激发,其活动过程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当然,活动也反作用于环境,改变着环境条件。环境对人的活动的激发作用又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 心理的影响以至于对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当客观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人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时,才能对人的活动有所作用,成为有主观意义的因素。这种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逐渐在人们的 心理上转化为某种观念,那么,这种以观念形式而存在于人们心理上的环境,我们称之为“心理环境”。校风就是体现为这样一种特定的心理环境。
2、校风的基本构成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曾经明确指出:“校风是一个学校内的人物在各方面生活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趋向。所谓人物是:校长、教职员、学生、校役等;所谓各方面的生活是:学艺、健康、社交、服务等;所谓态度及趋向是:适合时代、环境及他种情形的要求等。由这种种要素融合成的‘空气’,就是所谓的校风”。①目标的一致和角色、任务的不同,使学校人物具有方向及内涵一致而表现方式略异的相 对独立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教学作风、学生的学风和职工的工作作风。这也是校风的基本构成。在高等院校这一人物集合体中,学生是占绝对多数的,他们学习风气的好坏,品德言行的优 劣,直接关系到校风的质量。因此,学风最容易体现为校风,是校风建设的归宿。校长,是教育家,是学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优良的校风要靠他们去倡导,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校风。因此,以校长为首的领 导集体的工作作风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关键因素。教师,则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他们对学生的接触是直接的、频繁的,教师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其思维方式、治学态度、行为准则无不直 接制约着学生的品德、言行和知识的积累、才能的增长,因而,教风之于学风,其影响是直接的、重要的、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校风建设中的主导因素。那么,领导对于学生呢?其接触便相对地表现 为间接的少量的,而对于教师的接触才是直接的经常的。因而,领导作风对教风的影响是直接的,对于学风便是间接的。这样,领导作风、教风、学风之间便形成一种相对的单链关系:领导作风→教风→学风。当然,他 们之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反作用。至此,我们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好的领导,没有领导的倡导,形成不了好的教风和学风,也就没有好的校风。学校领导必须依靠广大教师培育起优良的教风,才能带动起优良 的学风,进而使优良校风形成。这一单链关系详见下图:
(附图 {图})
3、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此,高等学校必须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创造一个优良的校园环境,形成热 爱祖国、献身教育、开拓进取、团结协作、严谨求实、文明守法的教书育人的风气,这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校风形成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校风受不同历史社会现实、经济状况和政治空气所制约。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闭关、锁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级官吏,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三纲、五常、六经为核心的儒家经典,选拔人才主要的方式是科举。形成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皓首穷经,脱离实际的风气。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冯桂芬、梁启超、康有为等倡导“西学”开始到后来的“洋务运动”、“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便形成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算学、得学、视学、光学、化学”等“凡有益于国计 民生者”都是应该学习的风气。在学习中国儒家经典的同时,也开始认识到废除科举制度,学习自然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
“五四”时期,“民主、科学”的呼声响彻海内,因而“兼容并蓄”、“学术自由”的校风在蔡元培先生领导下的北京大学出现,杨贤江先生也提出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有“强健的体魄和精神,有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有服务人群的理想和才干,有丰富生活的好尚和习惯。”②至此,“严谨”、“求是”的优良风气开始在中 国高等院校形成。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环境极为艰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南联大力主”刚毅、坚贞、自强不息”;还有一些高校倡导“忠诚、团结、紧张、活泼、战斗”的风气。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重政治轻知识,视教育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盛行阶级斗争之风。在“白卷”光荣的年岁里,学校的形象被扭曲,文明被践踏,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的风气十分淡薄。
近年来的改革、开放,给古老的中国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经济体制迅速转换,人们认识到教育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生产力,百年大计,需要“教育为本”,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高校开始形成重视科学、重视实 践、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良好的校风。然而,在与外国进行科技文化交流的同时,有的人对所谓的“海洋文化”、“蓝色文明”毫无批判地大加吸收,全盘西化和自由化的思潮一度有所滋长;又由于改革开放的力度还 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利益关系有待进一步调整,“脑体倒挂”破坏了教师应有的心理平衡,给高校的教风学风带来一些影响,人心思商成为一部分教师学生一时的趋向。
显然,校风是与“时代趋势、社会环境和各校自身的特种需要”紧密相关,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精神。
2、传统文化的反映
任何一种风气的产生,既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也为本民族文化传统所制约。我国经历了人类文明史特有的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封建文化制约着历代求学执教之风。儒家学 说中“学思结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业精于勤荒于嬉”以至“学而优则仕”等经典论述,对我们今天的校风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教育思想上,儒家经典学说中的许多论述对今天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例如:第一,肯定教育和环境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指出主观努力、不断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强调良师善友渐染的重要性,人的教养不能单靠 读书、钻史,更重要的是选择良师,去效法现实的榜样;强调学习知识和道德修养都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要使积累不至于半途而废,就须专心一致,坚持到底;学习修养的最高目标是“成人”,对礼义要融会贯通,思 想要纯粹,精神、德操要坚定不移。正因如此,“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风贯穿于中国历代的学校教育之中。
在教育方法上,“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循序渐进”等精僻论述,成为历代教育所遵循的规律。
在思想政治、道德情操教育上,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十分重视对人的志向的培养,重视学生对远大政治道德目标的追求,这对我们今天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四有”新人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儒 家思想轻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重义轻利的思想成为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行为的准则,也渗透于历代的校风中。在当今弃教以商、弃学经 商、学店之风盛行的时下,这些传统的思想更有它的积极作用。
在教育培养规格和成长目标上,“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学校只注意培养、学生也希望成为大学者、大专家和政府要员。这些思想也曾一度使我们的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培养应用学科与实用技术等 各方面的人材。同时,由此而衍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使部分学生轻视工农,脱离实际。
由此可见,社会传统文化对校风有重大的影响,不可避免会打上清晰的烙印。
另外,校风的形成还有赖于学校自身的办学思想、教育方针、管理体制、学校传统等内部环境的培育。在一所学校里,办学思想是否明确,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否坚决,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否科学、民主,学校内 的人际关系是否融洽,校园环境是否整洁优美等等也对优良校风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制约作用。同时,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学校自身的历史、传统等对形成有特色的校风都有较大影响。
三、校风形成的过程、心理机制和作用
优良的校风一经形成,就会构成一种独特的教育心理环境,成为影响整个学校生活的重要因素,在各种场合如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里,在各个不同的校内群体如领导集团、教师、学生、职工中,在各种活动如 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学术报告和各种人际交往中,都可以觉察到它的存在,觉察到它在起作用和它的权威力量。但是,校风是一种心理环境,是无形的,而不是学校的教育、行政措施,因而,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认同理 解、相互教育、坚持成习的过程,它的作用的产生也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机制。
1、心理感染—一同化集体舆论、更新教育观念
任何一种新的良好校风的形成都是从破除旧的不良风气开始建设的,需要学校全体成员实现观念的更新。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感染”就是指个人对某种心理状态的无意识的、不自主的顺从。它不是由于自觉 地接受了某种信息或行为的模式,而是由于直接受到别人情感传播的感染。新的校风作为一种新的心理环境,通过潜移默化,使个体将这种新的集体心理环境非强制地、非逻辑地移植到自己的心理系统之中,经过同化而 成为个体的心理特征。因此,在校风创导阶段,需要创导机构用一切舆论工具,调动各种力量,造成一股强大的声势,还需要选择最佳的时机,如新生入学、领导班子的调整或较大社会变革等。同时,要实现舆论的同化、观念的更新,还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教育行政措施和手段。如整顿领导作风和教风,依靠领导和教师去整顿学风,严格校规校纪,赏罚分明,破除各种不良习气,对教师的评职、晋升、考核、分房,对学生的考试、考 查、考勤、升留级、违纪处分等等必须严格照章执行,并尽可能增强透明度,调动教师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正确利用良好的社会风气对校风的促进作用,抵制各种不良习气的侵袭。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组织、倡导,新的 集体舆论和教育观念便会形成一种必须接受的形式,即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应当如何做,集体又期待他有什么样的表现,否则,便为集体所不容,要受到谴责。一种共同观念和准则便在形式上形 成,为新的良好的校风的形成打下基础。
2、群体规范—一形成共同的情感气氛
在一所学校里,新的集体舆论和教育观念通过心理感染、顺从得到认同,但这往往是形式上的认同,许多人的内心深处并没有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强化,使之逐步成为群体规范,成为学校全体 成员行为的准则。它不同于各种规章制度以强制约束发生作用,而是通过人们的心理产生的约束力,进而在学校的各种场合、各种不同的群体内产生一种共同的情感气氛。理想的情感气氛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坚持改革、开拓进取、教书育人;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献身;团结协作,以诚相待;治校民主、爱校如家;重知识、爱科学、勤学习、讲文明。因此,学校首先要引入竞争机制,在一些关键环节、敏感问题上要处理 得当。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师资管理策略,应有它的严肃性,又应富有人情,符合广大教师的需求。在职称评聘上尽快实现制度化、经常化,使职称评聘工作尽快走出次复一次地处理遗留问题的怪圈,同时,应 鲜明地反对忌贤妒能,反对排斥他人,努力建设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应研究制定并严格执行完善、合理、富有弹性的教师退休制度,以便使为数有限的职称限额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岗位考核应定性定量相结合,其结果应是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但考核等次数额绝不能与晋职指标限额挂钩。学术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能厚此薄彼。在学生中,也应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测评、考试、升留级制度。其次,学校各极领导、干部要深入到教师、学生中去,洞察他们的心理呼声,加强理解和沟通,成为他们生活、事业的贴心人,只有对生活、事业有着共同的理解,感情才能共鸣,个体的心理才能因之得到调整而趋同于集体心理,集体心理才 能因之得到加强和巩固,并植根于每个个体之中,使之内化为自己言行的准则,形成优良的校风。
3、内聚力—一共同的行为倾向
教育观念的更新、集体舆论的同化以及共同情感气氛的形成,必然产生共同的行为方式,构成学校里一种新的带有普遍性占主导地位的行为模式和风尚习惯,成为集体中绝大多数人的自我要求,集体也就成为了教育 的主体。校风一旦形成便产生出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内聚力。教者,诲人不倦,呕心沥血;学者,学而不厌,精益求精。有强大的内聚力,也就有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学生一批批地进来,又一批批地出去;领导、教师、职员也在更替,流动,但优良的校风却将一代代地传下去。
校风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可以振奋精神、激励斗志,迸发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革命精神,在这种环境中养成的行为习惯使人终生难忘,将成为这个学校里每一个成员自觉奋进的动力,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繁荣和 发展。优良的校风对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明确说过:“ 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优 良的校风使高校能够造就出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的建设者,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将使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生深刻的变化。
第三篇:校风学风教风
办学理念:幸福每一个(教师、学生)
培养目标:培养品行良好、知识技能俱佳、身心健康、具有艺术气质和创造灵感的幸福小公民。校训:幸福
校风:文明、和谐、快乐、进取
教风:严谨、务实、敬业、奉献
学风:好学、合作、探究、创新
办学理念:幸福每一个(教师、学生)
培养目标:培养品行良好、知识技能俱佳、身心健康、具有艺术气质和创造灵感的幸福小公民。校训:幸福
校风:文明、和谐、快乐、进取
教风:严谨、务实、敬业、奉献
学风:好学、合作、探究、创新
办学理念:幸福每一个(教师、学生)
培养目标:培养品行良好、知识技能俱佳、身心健康、具有艺术气质和创造灵感的幸福小公民。校训:幸福
校风:文明、和谐、快乐、进取
教风:严谨、务实、敬业、奉献
学风:好学、合作、探究、创新
办学理念:幸福每一个(教师、学生)
培养目标:培养品行良好、知识技能俱佳、身心健康、具有艺术气质和创造灵感的幸福小公民。校训:幸福
校风:文明、和谐、快乐、进取
教风:严谨、务实、敬业、奉献
学风:好学、合作、探究、创新
第四篇:校风 学风 教风
校风 教风 学风
文/李阳阳(11级农生院)
今之三风,历史之淀
校风,是风尚,是全校师生形形色色的精神风貌;教风,是教制,是老师用满腹才华凝结成的治学良方;学风,是学姿,是学生对知识的奋力追逐。如今的校风、学风、教风,经过无数次日月星辰的洗涤,世世代代学人血液的凝集,以及屡屡时代变革的砥砺,不断积淀,成为精华。
古代,万世师表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制,和“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精神风貌及“学而时习之”的学道。这种儒家风尚,或说它化作一本经典——《论语》,流传至今,为世人传诵;或说它深深融入到中华人民的骨子里,为历代学子所继承,其中的精华,虽然曾有过新文化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的抨击,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生生不息。在如今“义务教育”“专业性教育”的教制,“及时复习”的学姿和“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中,儒家经典依然保持着应有的姿态屹立。
近代史里,北京大学学生为维护国家主权,彻底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剥削,所发起的至今仍被传诵的五四青年运动,使全国人民高举起“民主 科学”、“新民主主义”的大旗。如今,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仍勉励着各校师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甘于奉献,成为校风、学风和教风的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的六十甲子中,牛胰岛素在特殊的时势下成功合成,袁隆平院士开创出水稻高产之路,王选教授主持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全球的华文报和印刷出版业引发了一场革命。隐藏在其成就之后的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已成为各中小学、各高等院校所崇尚的精神风貌,无论是在校风、学风还是教风中。
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提出“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清华学堂章程》)。1914年,著名学者梁启超莅校作《君子》为题的讲演,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生,就这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继承下来,铸入校徽,高悬于大礼堂的上方,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也成为百年来清华面向社会的精神风貌。
“含弘光大”语出《周易》第二章《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继往开来”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西南大学将此继承发扬,并以之训,引领全校师生风尚。可见其三风源于百年老校的历史积淀。
历史的长河,总是这样不断沉淀着教育中的精华,不断为校风、学风、教风铸就着基奠。而今之三风,在时代的发展中汲取精华,引领起全校人的行为规范。
今之三风,中外相融
魏源曾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上、工业上应当这样。其于教育上也应当这样。
中国文化名目繁多,如儒家的“仁义”,道家的“弃世”,墨家的“兼爱”,吸收并加以改造的中国化的佛学,及至宋明学者的“天理”与“良知”,大体可概括为一个字——道。西方文化之中的古希腊文化却偏向渺小的人生,主张实验和亲证,提倡走向物质自然环境,鼓励人们着力追求欲望,可谓科学和艺术的起源。所以,中国文化里的老师,一定是一个有德行的人;而西方文化中的老师,一定是一个专家,他的为人如何则是其次的问题。如今的教风,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兼爱”及“浩然”,也吸收了古希腊文化的“实验”、“科学”和“艺术”。如今的老师不仅是一位有德行的“君子”,还是一位有着深湛专业知识的专家。如今的学风,随着知识文化的不断丰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专业划分更加细致,学习内容也更加深入。而对于校风,全校师生展现出“气有浩然”、“追梦求实”的精神风貌。
随着中外文化的相互交融,“素质教育”这个词汇引入中国词典,对填鸭式教法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学生的应试目的减弱,能力培养意识增强,以“创新”为主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种风尚。心理辅导、伦理教育逐渐走进中国校园,走进人们的视野。
西南大学于2011年9月开创的全新学院——含弘学院,每年会从各个学院的新生经过考试体检等方式从中挑选出精英分子,由各个学院的精英教师进行精英教育辅导,培养精英人才。在这个学院,他们接受着中国文化的渲染和西方文化的熏陶,感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和西方技术的先进与高超,并强化英语学习,甚至使用全英式教学方式。这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中国学子出国留学,学习西方更加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科技文化。不仅西大如此,还有更多的高等院校也如此。这就是中西文化相融的结果。
中西文化的交融,在让三风不断进行更新的同时,也对三风建设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自1949年10月,中国人民第一天当家作主,就梦想着中国的团结统一、繁荣昌盛与长期和平安宁。教育事业作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之一,更需要发展,更需要创新,也更需要“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
三风建设,党风为先 党风,是共产党的作风,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种态度。党风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它规范着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和内涵,是三风建设的关键所在。所以,作为一位党和国家的领导分子或者学校领导,就要发挥好党委的领导作用和先锋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就要具备为人师表的道德修养、为国育才的思想修养、博大精深的学识修养以及勇于探索的科学修养。
十年文化革命时期,党的“左”倾错误使得“四人帮”有了兴风作浪的可趁之机。张春桥、姚文元等“共产党领导分子”直接操纵编造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荒谬的估计17年来的教育工作,将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归为资产阶级。学生的学制由以往4-6年缩减为2-3年,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所谓的“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主课”就是所谓的“阶级斗争”。致使高等教育的发展被阻滞,大学的精神风貌被蹂躏,知识分子的人格被践踏。校风、学风和教风在“下乡”“劳改”“批斗”等政治活动中被扭曲。自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风及其指导思想得到拨乱返正。三十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三风建设更加得到重视。无论是高等院校、知名学府,都在通过党风建设引领拥有自身特色的三风建设。
《中共咸宁学院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曾经提到:“良好的党风能引领政风民风,弘扬清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把握党风、政风、民风建设这个导向。”李友清书记在咸宁学院贯彻落实第十八次全省高校党建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谈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良好的党风引领政风,带动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规范学校领导分子的职业道德建设,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建设好优良的党风,才能够带得出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对党风建设极为重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学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建设好党风,才会给广大师生在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中形成导向,做好引领,产生影响,发挥作用。
三风建设,与时俱进
古人云:“中兴以人才为本”。夏商西周的朝代更替,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兴衰成败,使得各代君王逐渐意识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察举制”“征辟制”以及开始于隋朝成熟于唐朝的“科举制”等选贤用能制度逐渐的将学问与做官联系在了一起。西汉匡衡“凿壁偷光”,晋朝孙康“映雪囊萤”,北宋杨时“程门立雪”等刻苦勤奋、努力好学的精神,适应着当时官场对人才的需求,成为流传至今的典故。
而到了清朝,“文字狱”“八股取士”等逆流而行的教条将教风和学风带向了与时代进步更加偏远的边缘。老师缺乏“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师道;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社会却有了“范进中举”“孔乙己惨死”的悲剧。之后,百日维新对教育制度改革以及新文化运动对“四书五经”式的科举制度的抨击,使得那些落后的教风和学风退出时代发展的潮流。可见,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的一句话:“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在这里用来也相当恰当。
三风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所以,位居“地球村”的莘莘学子不能够保守自闭;生于“科学时代”的济济人才不能够迷信愚昧;成长在“竞争社会”的芸芸众生也不能够懒惰颓废。
从1840年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腐败清政府的国门到1978年改革开放,从爱国仁人志士不断进行的“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救亡图存的探索到马列主义走进中国,从京师大学堂举步维艰的成长到200多所高校屹立华夏。三风中逐渐多了“科技”,多了“求实”,多了“创新”,多了“实践”。可以想象,未来的三风还需要增加更多的精华元素,才能够赶得上时代发展的态势!
西南大学,生于西南,立于西南;杏坛育人,劝课农桑;作为国家“211”工程建设综合大学,秉承着“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独特大学精神风貌,以其所学、所研、所育融世界发展潮流。“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即是“包含弘厚,光著盛大,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之意。西南大学一次为校训,对学校管理人员而言,要“高瞻远瞩,胸襟宏大,秉承百年办学理念,发扬优良传统,肩负发展学校重任,实现学校规划目标”;对教师而言,要“学高身正,为人师表,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对学生而言,要“自强不息,学无止境,诚信做人,承前创新”。西大紧紧把握当今的“创新”“诚信”与“发展”,进行着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建设与完善,将一个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展现在当今社会面前,祖国人民面前乃至世界面前。
每所学校都是这样,依靠着历史的长度,中外文化的广度,时代的高度和党风建设的先进度体现着自身独特的校风、学风、教风及其办学理念。
第五篇:浅谈校风、学风、教风
浅谈校风、学风、教风
说到校风、学风与教风,就要说说我现在的单位,也就是“博雅小学”了。我们的三风是:校风——做一个具有博雅内涵的人,学风——做一个乐于学习的人,教风——做一个依法执教,乐教的人;在这里三风伴随我成长,我快乐!
一、知识+诚实=校风
我的学校,她的名字叫做“博雅”。“博”就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做一个拥有广博知识的人,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这里学到很多的知识;“雅”就是高雅,优雅,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做一个具有高雅内涵的人,每一个孩子能做一个诚实,懂礼貌的人。记得刚来这个学校的时候,对于我这个应届毕业生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只知道是出了学校的门又进了学校的门,心情是既激动又害怕。这个时候,我在这里的第一个老师出现了,那就是校长,她对我的要求很严格,一有时间就去听我的课,然后耐心的指导我,她告诉我对待工作的态度,那就是当成谋生的职业和当成事业是不一样的,当成职业最多是干一天是一天,当成事业则是终身的责任。是她让博雅二字深入我心,让我有了切身的感受。慢慢的我会上课了,我会管理我的班级了,从此也爱上了我所走的教育之路。
二、责任+认真=教风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的就是责任心,责任不仅仅是教他们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教会他们做人;我时时拿陶行知老师的一句话来警戒自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样我就会更加耐心的指导他,避免因为自己的不耐心打击到孩子们的积极性。可是偶尔还是会出现不认真,在批作业的时候依然会出现错批、漏批、或者不批的现象,其实就是这样的不认真,也造成了学生的不认真,间接的也影响了学生。记得有一次,有一道题,应该是260÷4≈60而这个学生写成260÷4=60,我竟然给批对了,致使这个学生现在都会认为“≈”和“=”都是一样的,都分不清,如果当时我再认真一点,也许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我对这个班级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学前班一直带到了现在的三年级。孩子们的纯真快乐感染着我,让我每天过得充实而又快乐!因此我要更加认真,更加努力的教会他们知识。但教他们学会做人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当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我都会把它变成一个故事,好让学生自己主动承认错误,虽然现在我还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但我正在努力做一个称职、合格的老师。
三、兴趣+积极=学风
学习的兴趣与向上的积极性就像一粒小小的火种,当我们把这粒火种在孩子的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就能够点燃。其实,我一直深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被培养长天才,都有可能成为学习的天才。对于打工子弟的这些学生来说,他们的适应能力也许会比北京公立校的孩子适应能力强,他们的学校都是根据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变化而不停的在变,也许这个学校刚刚适应了,就又要到别的学校了,所以我常常在感叹,这些孩子连自己的固定的朋友都很难有!但是他们很爱学习,也更容易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以及学费的来之不易。他们在天刚亮的时候就背着书包早早的来到学校,开始读书、写字。孩子们的这些兴趣爱好,形成了很好的学风。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而积极就是他们学习的心态。他们都是特别喜欢学习的孩子,心态就不用说了,所以在我心目中,他们是最棒的!
其实“博雅”小学对我来说她不仅仅是一所小学,她为这些孩子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同时也让我成长了很多,在这里我付出了,也收获了,同时我也很爱这些孩子,这份工作。就让校风、学风、教风伴随我,伴随这些孩子一起成长吧!
王梦瑶 20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