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与施工新技术(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1:5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绿色建筑与施工新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绿色建筑与施工新技术》。

第一篇:绿色建筑与施工新技术

绿色建筑与施工新技术

中建集团-高级工程师 刘福江

专业学习群:68219496(注册监理、注册造价交流群)

电话:*** QQ:408819868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运营阶段能为人们在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并尽可能再循环利用;

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

创建适用与健康的环境

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二、绿色建筑发展史

1、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1969 年,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2、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4年9月建设部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09年8月27日,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0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2011年4月28安徽省绿色建筑协会成立。

3、未来世界九大绿色建筑 ⑴ 阿布扎比垂直海水农场

⑵ 海水温室:让撒哈拉沙漠变成绿洲

⑶ 迪拜金字塔之城 ⑷ 韩国绿色“能量中心” ⑸ 保加利亚黑海花园

⑹ 深圳摩天塔

⑺ 变石油钻井为度假胜地 ⑻ 漂浮的城市 ⑼ 莫斯科水晶岛

三、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1、发展绿色建筑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问题的重要战略

每提高1%城市化率,新增能耗6000万吨标准煤:每提高1%的城镇化率,新增建筑用地1000多平方公里;从材料上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新增钢材、水 泥、砖木等建材总重量6亿吨。

只要维持每年新增100个绿色建筑项目,“十二五”期间蒋节能8.5亿千瓦时,将近3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气体76.6万吨,节约水资源0.3亿吨,可循环的材料1.1亿吨,2、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CO2污染

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绿色建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绿色建筑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体,也包括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

四、绿色建筑基本理念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⑴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 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臵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⑵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臵。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⑶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关于节地: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 ㎡、高层不高于15㎡。常出现居住用地人均用地指标突破国家标准的问题,与节地要求相悖。国外偏干用户均指标来评价,在用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是与其他规范一致的。

3、关于施工:

施工现场是典型的污染源。施工常会引起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等影响,是过程控制中的重要环节。

4、关于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 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由于受规划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空调排热、交通排热及炊事排热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也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以1.5℃作为控制值。可通过热岛模拟预测分析或运行后的现场测试取得数据。

5、关于风环境:

自然通风是亚热带地区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由于建筑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而导致行人举步维艰或强风卷刮物体撞碎玻璃等的事例很多。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 V小与5m/ s是不影响人们正常室外活动的基本要求。因此,对住区建筑与公共建筑均提此要求,鼓励用软件对室外的风环境作模拟预测分析。

6、绿色建筑应走出三大误区 ⑴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⑵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难度在于我国现在既有的400亿㎡建筑的节能改造,如何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⑶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五、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绿色施工技术 5.1 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是指采用基坑侧壁帷幕或基坑侧壁帷幕+基坑底封底的截水措施,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同时采用降水措施抽取或引渗基坑开挖范围内的现存地下水的降水方法。

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宜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护坡桩+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北方内陆地区宜采用护坡桩+旋喷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河流阶地地区宜采用双排或三排搅拌桩对基坑进行封闭同时兼做支护的地下水封闭措施。

封闭深度:宜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和水平封底相结合,在没有水平封底措施的情况下要求侧壁帷幕(连续墙、搅拌桩、旋喷桩等)插入基坑下卧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深度情况应满足下式计算:

5.2 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

(一)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包含两种技术:一是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大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一是将降水所抽水体集中存放,用于生活用水中洗漱、冲刷厕所及现场撒水控制扬尘,经过处理或水质达到要求的水体可用于结构养护用水、基坑支护用水,如土钉墙支护用水、土钉孔灌注水泥浆液用水,以及混凝土试块养护用水、现场砌筑抹灰施工用水等的回收利用技术。

(二)雨水回收利用技术与现场生产废水利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1)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将雨收集后,经过雨水渗蓄、沉淀等处理,集中存放,用于施工现场降尘、绿化和洗车,经过处理的水体可用于结构养护用水、基坑支护用水,如土钉墙支护用水、土钉孔灌注水泥浆液用水,以及混凝土试块养护用水、现场砌筑抹灰施工用水等的回收利用技术。

(2)现场生产废水利用技术是指将施工生产、生活废水经过过滤、沉淀等处理后循环利用的技术。

5.3 预拌砂浆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预拌砂浆是指由专业生产厂生产的,用于建设工程中的各类砂浆拌合物,预拌砂浆分为干拌砂浆和湿拌砂浆两种。

湿拌砂浆是指由水泥、细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水以及根据性能确定的其他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运至使用地点,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的拌合物。

干混砂浆是指由水泥、干燥骨料或粉料、添加剂以及根据性能确定的其他组分,按一定比例,在专业生产厂经计量、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在使用地点按规定比例加水或配套组分拌和使用。

2、技术指标

预拌砂浆应符合《预拌砂浆》JG/T2003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3、适用范围

适用于需要应用砂浆的工业与民用建筑。5.4 外墙体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墙体自保温体系是指以蒸压加气混凝土、陶粒增强加气砌块和硅藻土保温砌块(砖)等制成的蒸压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陶粒砌块等为墙体材料,辅以节点保温构造措施的自保温体系。即可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节能50%的设计标准。

2.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性能参见《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8和《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7的标准要求。

5.5 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

(一)粘贴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外保温系统 主要技术内容

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是指将燃烧性能符合要求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粘贴于外墙外表面,在保温板表面涂抹抹面胶浆并铺设增强网,然后做饰面层的施工技术(图)。聚苯板与基层墙体的连接有粘结和粘锚结合两种方式。保温板为模塑聚苯板(EPS板)或挤塑聚苯板(XPS板)。系统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体系》JG/T149标准要求。

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示意图

①混凝土墙,各种砌体墙②聚苯板胶粘剂③模塑或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④抹面砂浆⑤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或镀锌钢丝网⑥机械锚固件⑦抹面砂浆⑧涂料、饰面砂浆或饰面砖等

(二)粘贴岩棉(矿棉)板外保温系统 主要技术内容

外墙外保温岩棉(矿棉)施工技术是指用胶粘剂将岩(矿)棉板粘贴于外墙外表面,并用专用岩棉锚栓将其锚固在基层墙体,然后在岩(矿)棉板表面抹聚合物砂浆并铺设增强网,然后做饰面层,其特点是防火性能好。

该系统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和《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GB/T19686要求。

岩(矿)棉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图

①基层墙体②胶粘剂③岩(矿)棉④抹面胶浆⑤增强网⑥锚栓⑦外饰面

5.6 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

(一)TCC建筑保温模板施工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TCC建筑保温模板体系是一种保温与模板一体化保温模板体系。该技术将保温板辅以特制支架形成保温模板,在需要保温的一侧代替传统模板,并同另一侧的传统模板配合使用,共同组成模板体系。模板拆除后结构层和保温层即成型。

保温材料为XPS挤塑聚苯乙烯板,保温性能和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燃烧性能等技术性能《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符合GB/T10801.2要求;

安装精度要求:同普通模板,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建筑保温模板体系构造图

①混凝土墙体②无需保温一侧普通模板及支撑③保温板④TCC保温模板支架⑤锚栓

(二)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是指在墙体钢筋绑扎完毕后,浇灌混凝土墙体前,将保温板臵于外模内侧,浇灌混凝土完毕后,保温层与墙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聚苯板可以是EPS,也可以是XPS。当采用XPS时,表面应做拉毛、开槽等加强粘结性能的处理,并涂刷配套的界面剂。按聚苯板与混凝土的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二种:

(1)有网体系:外表面有梯形凹槽和带斜插丝的单面钢丝网架聚苯板(EPS或XPS),在聚苯板内外表面及钢丝网架上喷涂界面剂,将带网架的聚苯板安装于墙体钢筋之外,用塑料锚栓穿过聚苯板与墙体钢筋绑扎,安装内外大模板,浇灌混凝土墙体,拆模后有网聚苯板与混凝土墙体连接成一体。

(2)无网体系:采用内表面带槽的阻燃型聚苯板(EPS或XPS),聚苯板内外表面喷涂界面剂,安装于墙体钢筋之外,用塑料锚栓穿过聚苯板与墙体钢筋绑扎,安装内外大模板,浇灌混凝土墙体,拆模后聚苯板与混凝土墙体连接成一体。

5.7 硬泡聚氨酯喷涂保温施工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外墙硬泡聚氨酯喷涂施工技术是指将硬质发泡聚氨酯喷涂到外墙外表面,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厚度,然后作界面处理、抹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找平,薄抹抗裂砂浆,铺设增强网,再做饰面层。基本构造如图。

5.8 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是指将工业废渣制作成建筑材料并用于建设工程。工业废渣应用于建设工程的种类较多,两种,一是磷铵厂和磷酸氢钙厂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渣,制成磷石膏标砖、磷石膏盲孔砖和磷石膏砌块等;二是以粉煤灰、石灰或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适量石膏、外加剂、颜料和集料等,以坯料制备、成型、高压或常压养护而制成的粉煤灰实心砖。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是以粉煤灰、水泥、各种轻重集料、水为主要组分(也可加入外加剂等)拌合制成的小型空心砌块,其中粉煤灰用量不应低于原材料重量的20%,水泥用量不应低于原材料重量的10%。

5.9 铝合金窗断桥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隔热断桥铝合金的原理是在铝型材中间穿入隔热条,将铝型材断开形成断桥,有效阻止热量的传导,隔热铝合金型材门窗的热传导性比非隔热铝合金型材门窗降低40~70%。中空玻璃断桥铝合金门窗自重轻、强度高,加工装配精密、准确,因而开闭轻便灵活,无噪声,密度仅为钢材的l/3,其隔音性好。

断桥铝合金窗指采用隔热断桥铝型材、中空玻璃、专用五金配件、密封胶条等辅件制作而成的节能型窗。主要特点是采用断热技术将铝型材分为室内、外两部份,采用的断热技术包括穿条式和浇注式两种,其构造如图

5.10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建筑太阳能一体化”是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利用屋面构架、建筑屋面、阳台、外墙及遮阳等,将太阳能利用纳入设计内容,使之成为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分为太阳能与建筑光热一体化和光电一体化。

太阳能与建筑光热一体化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利用技术,建筑上直接利用的方式有:①利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行供暖;②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③基于集热-储热原理的间接加热式被动太阳房;④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产生的热压增强建筑通风。

太阳能与建筑光电一体化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将白天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由蓄电池储存起来,晚上在放电控制器的控制下释放出来,供室内照明和其他需要。光电池组件有多个单晶硅或多晶硅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5.11 供热计量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供热计量技术是对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供热量、热用户的用热量进行计量。包括热源和热力站热计量、楼栋热计量和分户热计量。

热源和热力站热计量应采用热量计量装臵进行计量,热源或热力站的燃料消耗量、补水量、耗电量应分项计量,循环水泵电量宜单独计量。

2.技术指标

供热计量方法按《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进行。3.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国所有采暖地区。

5.12 建筑外遮阳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建筑遮阳是将遮阳产品安装在建筑外窗、透明幕墙和采光顶的外侧、内侧和中间等位臵,以遮蔽太阳辐射:夏季,阻止太阳辐射热从玻璃窗进入室内;冬季,阻止室内热量从玻璃窗逸出,因此,设臵适合的遮阳设施,节约建筑运行能耗,可以节约空调用电25%左右;设臵良好遮阳的建筑,可以使外窗保温性能提高约一倍,节约建筑采暖用能10%左右。

根据遮阳产品的安装的位臵分为外遮阳,内遮阳,中间遮阳,中臵遮阳。

5.13 植生混凝土 主要技术内容

植生混凝土是以多孔混凝土为基本构架,内部是一定比例的连通孔隙,为混凝土表面的绿色植物提供根部生长、吸取养分的空间,是一种植物能直接在其中生长的生态友好型混凝土。基本构造由多孔混凝土、保水填充材料、表面土等组成。主要技术内容可分为多空混凝土的制备技术、内部碱环境的改造技术及植物生长基质的配制技术、植生喷灌系统、植生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等。

5.14 透水混凝土 主要技术内容

透水混凝土是既有透水性又有一定强度的多孔混凝土,其内部为多孔堆聚结构。透水的原理是利用总体积小于骨料总空隙体系的胶凝材料部分地填充粗骨料颗粒之间的空隙,及剩余部分空隙,并使其形成贯通的孔隙网,因而具有透水效果。

(1)透水混凝土的制备(2)透水混凝土的施工(3)透水混凝土养护、维护

六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解读

(一)概述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2006年的时候,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正式问世

2008年初的时候,开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绿色建筑评价工作。

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条件是:应全部满足本标准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二)编制原则 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②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③体现过程控制。

④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⑤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 2)节能与能源利用;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

6)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四)标准的内容 1 总 则

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1.0.3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术 语

2.0.1 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 hi(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2.0.3 可再生能源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 非传统水源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2.0.5 可再利用材料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 可再循环材料 3 基本规定

3.1 基本要求

3.1.1 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3.1.2 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3.1.3 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

3.1.4 绿色建筑建设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

基本规定,这也是我们使用绿色评价标准中间最关键的--第二条里面对评价时间做了规定--

第三条是对做绿色建筑,如果要评绿色建筑--第四条就是过程控制的要求--3.2 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所需基础数据较为缺乏,例如我国各种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数据、C02排放量,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等缺少相应的数据库,这就使得定量评价的标准难以科学地确定。

3.2.2 绿色建筑的评价原则上以住宅或公共建筑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评价单栋住宅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住宅所处住区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

住宅建筑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共有76项,其中控制项27项,一般项40项,优选项9项。公共建筑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共83项,其中控制项26项、一般项43项、优选项14项。除控制项应全部满足外,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还应满足表中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要求。

3.2.3 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3.2.4 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条件应为全部满足本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确定。

3.2.5 本标准中定性条款的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要求时方能评为通过。定量条款的要求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认定。住宅建筑

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 制 项

4.1.1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绿色建筑建设地点的确定,是决定绿色建筑外部大环境是否安全的重要前提。本条主要对绿色建筑的选址和危险源的避让提出要求.众所周知,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建筑场地会造成毁灭性破坏.---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设计图纸和日照模拟分析报告。

4.1.2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为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后的住宅日照标准均“不得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

4.1.3 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乡土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种植乡土植物可确保植物的存活,减少病虫害,能有效降低维护费用。

4.1.4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2㎡/人。“绿地率”是衡量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我国居住区规划实践,当绿地率达30%时可达较好的空间环境效果。该指标经综合分析居住区建筑层数、密度、房屋间距的相关指标及可行性后确定。

公共绿地应满足日照环境要求:应有不少于1/3的绿地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以利于人们的户外活动。

一般项

4.1.5 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或在废弃场地上进行建设;若为已被污染的废弃地,需要对污染土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4.1.6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相关规定,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九类设施。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所需的设施,也是保证居民居住生活品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条提出相应要求,其主要意义在于:---

4.1.7 住区内部及附近无污染散发源。

4.1.8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环境噪声是绿色住宅的评价重点之一。根据不同类别的居住区,要求对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并对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使之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中对于不同类别住宅区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对于交通干线两侧的住宅建筑,需要在临街外窗和围护结构等方面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以及运行后的现场测试报告。

4.1.9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 1.5℃。

“热岛”现象在夏季的出现,不仅会使人们高温中暑的机率变大,同时还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住区而言,由于受规划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空调排热、交通排热及炊事排热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也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

热岛强度的特征是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年均气温的城乡差值约1℃。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以1.5℃作为控制值,是基于多年来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夏季气温状况的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4.1.10 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近年来,再生风和二次风环境问题逐渐凸现。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对于建筑节能十分重要,此外,还涉及室外环境的舒适度问题。夏季大型室外场所恶劣的热环境,不仅会影响人的舒适感,当超过极限值时,长时间停留还会引发高比例人群的生理不适直至中暑。

4.1.11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乔木量≥3株/ 100m2 绿地面积。

植物的栽植应能体现地方特色。

4.1.12 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臵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 500m

4.1.13 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荫。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

透水率>0.5×(1-建筑覆盖率)

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

增强地面透水能力,可缓解城市及住区气温逐渐升高和气候干燥状况,降低热岛效应,调节微小气候,增加场地雨水与地下水涵养,改善生态环境及强化天然降水的地下渗透能力,补充地下水量,减少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下陷,减轻排水系统负荷,以及减少雨水的尖峰径流量,改善排水状况。-

优选项

4.1.14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如利用地下空间作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储藏室等用途。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约用地的主要措施之一。

应注意的是,利用地下空间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如地下水位的高低等),处理好地下室人口与地面的有机联系、通风、防火及防渗漏等问题。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4.2.1 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的优劣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是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最主要的内容。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主要是指外墙、屋顶、地面的传热系数,外窗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窗墙面积比,建筑体形系数。

4.2.2 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

对于用电驱动的集中空调系统,冷源(主要指冷水机组和单元式空调机)的能耗是空调系统能耗的主体,因此,冷源的能源效率对节省能源至关重要。性能系数、能效比是反映冷源能源效率的主要指标之一,为此,将冷源的性能系数、能效比作为必须达标的项目。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于2004年8月23日发布了国家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6等三个产品的强制性国家能效标准,规定2005年3月1日实施。-

4.2.3 设臵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取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

如果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机组向住宅供热(冷),这会涉及用户支付采暖、空调费用问题。作为收费服务项目,用户能自主调节室温是必须的,因此应该设臵室温可由用户自主调节的装臵;然而,收费与用户使用的热(冷)量多少有关联,作为收费的一个主要依据,计量用户用热(冷)量的相关测量装臵和制定费用分摊的计算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项

4.2.4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住宅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面积比、窗户的遮阳措施不仅影响住宅的外在质量,同时也影响住宅的通风、采光和节能等方面的内在质量。

4.2.5 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如选用高效节能电梯。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需要对所有用能系统和设备进行节能设计和选择。

4.2.6 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国家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4.2.7 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其照明功率密度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在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的照明系统。

需要对所有用能系统和设备进行节能设计和选择。

4.2.8 设臵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用能量回收系统(装臵)。

设臵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如设臵集中新风和排风的系统,由于采暖空调区域(或房间)排风中所含的能量十分可观,在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集中加以回收利用可以取得很好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

4.2.9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根据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情况,比较成熟的是太阳能热利用,即应用太阳能热水器供生活热水、采暖等;以及应用地热能直接采暖,或者应用地源热泵系统进行采暖和空调。

条文中提出的5%可以用以下指标来判断:(1)如果小区中有25%的住户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住户大部分生活热水,判定满足该条文要求;或(2)小区中有25%的住户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判定满足该条文要求;或(3)小区中50%的住户采用地热水直接采暖,判定满足该条文要求。

优选项

4.2.10 采暖和(或)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4.2.11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制项

4.3.1 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

对住宅建筑,除涉及到室内水资源利用、给水排水系统外,还涉及到室外雨、污水的排放、再生水利用以及绿化、景观用水等与城市宏观水环境直接相关的问题。结合城市水环境专项规划以及当地水资源状况,考虑建筑周边环境,对建筑水环境进行统筹规划,是建设绿色住宅建筑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前应结合区域的给水排水、水资源、气候特点等客观环境状况对建筑水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4.3.2 设臵完善的供水系统,水质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且水压稳定、可靠。

4.3.3 设臵完善的排水系统,采用建筑自身优质杂排水、杂排水作为再生水源的,实施分质排水。

4.3.4 用水分户、分用途设臵计量仪表,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为避免管网漏损,可采取以下措施:

小区管网漏失水量包括:室内卫生器具漏水量、屋顶水箱漏水量和管网漏水量。4.3.5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本着“节流为先”的原则,可选用以下节水器具:

1节水龙头:加气节水龙头、陶瓷阀芯水龙头、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等;

2坐便器:压力流防臭、压力流冲击式6L直排便器、3L/6L两挡节水型虹吸式排水坐便器、6L以下直排式节水型坐便器或感粤式节水型坐便器,缺水地区可选用带洗手水龙头的水箱坐便器,极度缺水地区可试用无水真空抽吸坐便器;

3节水淋浴器:水温调节器、节水型淋浴喷嘴等; 4节水型电器:节水洗衣机,洗碗机等。

另外采用给水系统减压限流措施也能取得可观的节水效果,如使得生活给水系统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

一般项

4.3.6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4.3.7 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4.3.8 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绿化灌溉鼓励采用喷灌、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鼓励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为增加雨水渗透量和减少灌溉量,对绿地来说,鼓励选用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的渗透性排水管;采用再生水作为绿化用水时,应尽量避免采用易形成气溶胶的喷灌方式。

4.3.9 在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对年平均降雨量在800mm以上的多雨但缺水地区,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住区地形、地貌等特点,除采取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外,还应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处理、储存、利用等配套设施,对屋顶雨水和其他非渗透地面地表径流雨水进行收集、利用。

雨水处理方案及技术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经多方案比较后确定。雨水单独处理宜采用渗水槽系统,渗水槽内宜装填砾石或其他滤料;南方气候适宜地区可选用氧化塘、人工湿地等自然净化系统,并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等,选用本地生的一些水生植物或挺水类植物。

4.3.10 在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处理及利用方案。

4.3.11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3.12 采用非传统水源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小于10%。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指的是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代替市政自来水或地下水供给景观、绿化、冲厕等杂用的水量占总用水量的百分比。

优选项

4.3.13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制项

4.4.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满足相应产品质量国家或行业标准;其中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室内有害物质的释放规律非常复杂。本条可定量评价装饰装修过程中建筑材料对室内环境的污染程度。选用有害物质含量达标、环保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可以防止由于选材不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 18580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3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4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5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6

4.4.2 采用集约化生产的建筑材料、构件和部品,减少现场加工。

一般项

4.4.3 建筑材料就地取材,至少20%(按价值计)的建筑材料产于距施工现场500公里范围内。

本条款鼓励使用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提高就地取材制成的建筑产品所占的比例。建材本地化是减少运输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本地材料使用率还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4.4 使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等。

在绿色建筑中应采用耐久性和节材效果好的建筑结构材料。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等结构材料在耐久性和节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使用耐久性好的材料是最大的节约措施。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可以解决建筑结构中肥梁胖柱问题,增加建筑使用面积。在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中使用HRB400级钢筋和(或)满足设计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可认为满足本条文要求。

4.4.5 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中可循环利用、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分离回收和再利用。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利用的材料(按价值计)占总建筑材料的5%;可再循环材料(按价值计)占所用总建筑材料的10%。

在施工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利用建设用地内拆除的或其他渠道收集得到的旧建筑的材料,以及建筑施工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废弃物等,延长其使用期,达到节约原材料、减少废物、降低由于更新所需材料的生产及运输对环境的影响的目的。

建筑中可再循环材料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使用的材料本身就是可再循环材料;二是建筑拆除时能够被再循环利用的材料。可再循环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

4.4.6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利用工业或生活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

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可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绿色建材产品。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鼓励使用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制作的混凝土砌块、水泥制品和配制再生混凝土;鼓励使用利用工业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建筑垃圾、淤泥为原料制作的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等建筑材料;鼓励使用生活废弃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建筑材料。

4.4.7 使用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性装饰装修材料。4.4.8 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

土建和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要求建筑师对土建和装修统一设计,施工单位对土建和装修统一施工。土建和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可以事先统一进行建筑构件上的孔洞预留和装修面层固定件的预埋,避免在装修施工阶段对已有建筑构件打凿、穿孔,既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又减少了噪声和建筑垃圾;一体化设计施工还可减少扰民,减少材料消耗,并降低装修成本。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需要业主、设计方以及施工方的通力合作。

优选项

4.4.9 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4.5 室内环境质量

控制项

4.5.1 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日照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住宅的日照又受地理位臵、朝向、外部遮挡等许多外部条件的限制,不是很容易达到理想的状态的。尤其是在冬季,太阳的高度角比较小,楼与楼之间的相互遮挡更加严重。

设计绿色住宅时,应注意楼的朝向、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臵、楼内平面的布臵,通过精心的计算调整,使居住空间能够获得充足的日照。

4.5.2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设臵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7。当一套住宅设有1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一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充足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有利于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人工照明能耗。用采光系数评价住宅是否获取了足够的天然采光比较科学,《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明确规定了居住建筑各类房间的采光系数最低值。

卫生间是住宅内部的一个空气污染源,卫生问开设外窗有利于污浊空气的排放,但是套内空间的平面布臵常常又很难保证卫生闻一定能靠外墙,因此,本条文规定在一套住宅有多个卫生间的情况下,应至少有1个卫生间开设外窗。

4.5.3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 dB(A声级),夜间不大于35 dB(A声级)。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外窗和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

住宅应该给居住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在现代城币中绝大部分住宅均处于比较嘈杂的外部环境中,尤其是临主要胥道的住宅,交通噪声的影响比较严重,因此需要设计者在住宅的建筑围护构造上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例如尽可能使卧室和起居室远离噪声源,沿街的窗户使用隔声性能好的窗户等。

4.5.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自然通风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有助于健康。在室外气象条件良好的条件下,加强自然通风还有助于缩短空调设备的运行时间,降低空调能耗,绿色建筑应特别强调自然通风。

住宅能否获取足够的自然通风与通风开口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本条文规定了住宅居住空间通风开口面积与地板最小面积比。一般情况下,当通风开口面积与地板面积之比不小于5%时,房间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的效果不仅与开口面积与地板面积之比有关,事实上还与通风开口之间的相对位臵密切相关。

4.5.5 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一般项

4.5.6 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居住空间之间的视线干扰。

住宅的窗户除了有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功能外,还具有从视觉上起到沟通内外的作用,良好的视野有助于居住者心情舒畅。现代城市中的住宅大都是成排成片建造,住宅之问的距离室和起居室远离噪声源,沿街的窗户使用隔声性能好的窗户等等。

4.5.7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提出了很多基本的要求,其中规定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不能结露,绿色住宅应满足此要求。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结露会造成居民生活不便,严重时会导致霉菌的滋生,影响室内的卫生条件。

4.5.8 设采暖和(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从舒适和节能角度,以及收费服务角度,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用户应能自主调节室温。

4.5.9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夏季强烈的阳光透过窗户玻璃照到室内会引起居住者的不舒适感,同时还会大幅增大空调负荷。窗户的内侧设臵窗帘在住宅建筑中是非常普遍的,但内窗帘在遮挡直射阳光的同时常常也遮挡了散射的光线,影响室内的自然采光,而且内窗帘对减小由阳光直接进入室内而产生的空调负荷作用不大。在窗户的外面设臵一种可调节的遮阳装臵,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遮阳装臵的位臵,防止夏季强烈的阳光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

4.5.10 设臵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臵,利于住户的健康和舒适。

4.6运营管理

控制项

4.6.1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

物业管理公司应提交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并说明实施效果。节能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业主和物业共同制定节能管理模式;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建立物业内部的节能管理机制;节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节水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梯级用水原则,制定节水方案;采用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建立物业内部的节水管理机制;节水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耗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制度,减少因维修带来的材料消耗;建立物业耗材管理制度,选用绿色材料。绿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绿化用水进行计量,建立并完善节水型灌溉系统;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4.6.2 住宅水、电、燃气,采暖与(或)空调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4.6.3 制定垃圾管理的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首先要考虑垃圾收集、运输等整体系统的合理规划,如果设臵小型有机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应考虑其布臵的合理性。

4.6.4 设臵密闭的垃圾容器,生活垃圾采用袋装化存放,保持垃圾容器清洁、无异味。垃圾容器一般设在居住单元出入口附近隐蔽的位臵,其数量、外观色彩及标志应符合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

4.6.5 制定并实施施工项目节能与节水的具体措施。

4.6.6 制定并实施施工项目保护环境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一般项

4.6.7 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重视垃圾站(间)的景观美化及环境卫生问题,用以提升生活环境的品质。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4.6.8 智能化建筑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系统可扩充性强,能较长时间的满足应用需求;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臵配臵。

应根据小区实际情况,按《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臵与技术要求》CJ/T 174中所列举的基本配臵,进行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和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建设。

4.6.9 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增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性,要坚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大力推行生物制剂。

4.6.10 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对行道树、花灌木、绿篱定期修剪,草坪及时修剪。

4.6.11 施工单位制定建筑废弃物管理计划,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

4.6.12 建筑施工企业和物业管理部门通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 14001是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全寿命周期分析等内容,旨在指导各类组织取得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

4.6.13 垃圾分类回收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

4.6.14 设计为改造和更换设备、管道提供便利。优选项

4.6.15 对可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或设臵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 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公共建筑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

5.1.1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这样既可以减少用于场地平整所带来建设投资的增加,减少施工的工程量,也避免了因场地建设造成对原有生态环境景观的破坏。场地内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不但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而且是传承场地所在区域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该区域重要的景观标志。

5.1.2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危害性电磁辐射及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5.1.3 不对周边居民区及交通道路造成光污染。

项目建设中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是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公建而言,要避免其建筑布局或体形不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特别需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光污染及对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遮挡。-

一般项

5.1.4 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设备房等。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加快,土地资源的减少成为必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约用地的主要措施,也是节地倡导的措施之一。但在利用地下空间的同时应结合地质情况,处理好地下人口与地上的有机联系、通风及防渗漏等问题,同时采用适当的手段实现节能。

5.1.5 场地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 500m。5.1.6 充分考虑建筑周边、广场、道路、停车场的绿化和遮荫,绿地率高于国家及相关地区标准。

5.1.7 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减少单纯的草坪绿化。

植物的配臵应能体现本地区植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特色植物景观等方面的特点,以保证绿化植物的地方特色。

5.1.8 绿化修剪和灌溉及时,绿地内无裸露土壤,绿化用地土壤厚度、土质条件满足植物的需要。

5.1.9 场地内无严重污染空气环境的污染源。

5.1.10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对于公共建筑而言,应根据其类型划分,分别满足国家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

5.1.11 室外风环境利于建筑通风和冬季人员行走舒适。

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使得再生风和环境二次风环境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在鳞次栉比的高低层建筑中,由于建筑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而有可能导致行人举步维艰或强风卷刮物体撞碎玻璃等事故。

优选项

5.1.12 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场地上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等,采取措施提高土地生态价值。

5.1.13 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或为工业厂房改造。

城市的废弃地包括不可建设用地(由于各种原因未能使用或尚不能使用的土地,如裸岩、石砾地、陡坡地、塌陷地、盐碱地、沙荒地、沼泽地、废窑坑等)、仓库与工厂弃臵地等。

5.1.14 道路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

透水率>0.5×(1-建筑覆盖率)

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

为减少城市及住区气温逐渐升高和气候干燥状况,降低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增加场地雨水与地下水涵养,改善生态环境及强化天然降水的地下渗透能力,补充地下水量,减少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下陷;减轻排水系统负荷,以及减少雨水的尖峰径流量,改善排水状况,透水地面的界定是:自然裸露地、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面积大于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5.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在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商场、高档旅馆酒店、高档办公楼等)的全年能耗中,大约50%~60%消耗于空调制冷与采暖系统,20%~30%用于照明。

5.2.2 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5.2.3 建筑采暖与空调热源选择,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第5.4.2条的规定。

5.2.4 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或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5.2.5 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应根据用户等情况,对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较复杂,以空调系统为例,其组成包括冷冻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空调箱、风机盘管等多个环节。一般项

5.2.6 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则利于自然通风。建筑主朝向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5.2.7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透明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臵。

房间有良好、合理的自然通风,一是可以显著地降低夏季房间自然室温,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热舒适;二是可充分利用过渡季节较低的室外空气,减少房间空调设备的运行时间,节约能源。

5.2.8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要求。

为了保证建筑的节能,抵御夏季和冬季室外空气过多地向室内渗漏,对外窗的气密性能有较高的要求。

5.2.9 采用适宜的蓄冷蓄热技术和新型节能的空气调节方式。5.2.10 采取切实有效的热回收措施,设计为可以直接利用室外新风的空调系统。-

5.2.11 通风空调系统在建筑部分负荷和部分空间利用时不降低能源利用效率。-

5.2.12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第5.3.26、5.3.27条的规定。

5.2.13 建筑需蒸汽或生活热水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5.2.14 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5.2.15 楼宇自控系统功能完善,各子系统均能实现自动检测与控制。

优选项

5.2.16 建筑屋面采用种植屋面技术。

5.2.17 对于直接以天然气作为一次能源的系统,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和回收燃气余热的燃气热泵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5.2.18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5.2.19 建筑冷热源、空调输配系统、照明、生活热水等部分能耗实现分项和分区域计量。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制项

5.3.1 根据建筑类型、气候条件、用水习惯等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降低用水定额。

对公共建筑除涉及到室内水资源利用、给水排水系统外,还涉及到室外雨、污水的排放、非传统水源利用以及绿化、景观用水等与城市宏观水环境直接相关的问题。

5.3.2 设臵完善的供水系统,水质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且水压稳定、可靠。-

5.3.3 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应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并应设臵用水计量仪表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检测管道渗漏。

5.3.5 合理选用节水器具,节水率大于25%。一般项

5.3.6 在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选择经济、适用的雨水处理及利用方案。

5.3.7 在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规划设计阶段要结合场地的地形特点规划设计好雨水径流途径,包括地面雨水以及建筑屋面雨水,减少雨水受污染机率。公共活动场地、人行道、露天停车场的铺地材质,采用多孔材质,以利于雨水人渗;将雨水排放的非渗透管改为渗透管或穿孔管,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另外,还可采用景观贮留渗透水池、屋顶花园及中庭花园、渗井、绿地等增加渗透量。

5.3.8 采用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绿化灌溉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节水率不低于10%。5.3.9 优先采用雨水和再生水进行灌溉。

5.3.10 游泳池选用技术先进的循环水处理设备,采用节水和卫生的换水方式。

5.3.11 景观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且用水安全。优选项

5.3.12 沿海缺水地区直接利用海水冲厕,且用水安全。

5.3.13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中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在60%以上。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制项

5.4.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5.4.2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一般项

5.4.3 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70%以上(按重量计)。

5.4.4 使用耐久性好建筑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等建筑材料。

5.4.5 使用可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功能性装饰装修材料。5.4.6 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装修时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

5.4.7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工业或生活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

优选项

5.4.8 从全生命周期(包括材料的生产、运输、使用、维护、废弃、再生利用等)评价并优选所用建筑材料。

5.4.9 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5.5 室内环境质量 控制项

5.5.1 采用中央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室内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热舒适”是指人体对热环境的主观热反应,是人们对周围热环境感到满意的一种主观感觉,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舒适的室内环境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进而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而当人处于过冷、过热环境中,则会引起疾病,影响健康乃至危及生命。

5.5.2 围护结构内部或表面无冷凝现象。

5.5.3 采用中央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标准要求,且新风采气口的设臵能保证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

5.5.4 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满足《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要求。空调系统的过滤器、风机盘管和风道等定期清洗或更换。

5.5.5 建筑外窗的隔声性能达到《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8485中II级以上要求。

影响室内噪声的因素包括室内噪声源和室外环境影响。室内噪声主要来自室内电器,而室外环境对室内噪声的影响时间更长,影响程度更大,主要是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商业噪声、工业噪声、邻居噪声等。

5.5.6 建筑室内采光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要求。5.5.7 建筑室内照明质量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一级要求。

一般项

5.5.8 单独处理的新风直接入室,避免二次污染。

5.5.9 合理进行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5.5.10 室内背景噪声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一级要求。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是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室内噪声通常与室内空气质量和热舒适度相比对人体的影响不那么显著,但其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引起耳部不适、降低工作效率、损害心血管、引起神经系统紊乱,甚至影响视力等。

5.5.11 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空气隔声性能(Rw)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二级要求。

5.5.12 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采取诱导气流、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5.5.13 建筑75%以上的空间可根据需要实现自然采光。

天然光环境是人们长期习惯和喜爱的工作环境。各种光源的视觉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照度的条件下,天然光的辨认能力优于人工光,从而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保护视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公共建筑自然采光的意义不仅在于照明节能,而且为室内的视觉作业提供舒适、健康的光环境,是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

5.5.14 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有无障碍设计。优选项

5.5.15 采用中央空调的建筑,采用经济有效的空气净化技术和系统。

5.5.16 采用可调节遮阳,调控夏季太阳辐射。

5.5.17 设臵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5.5.18 建筑75%以上的空间可实现自然通风。5.6 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控制项

5.6.1 建筑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气候、经济、历史、文化等特点,并同自然环境特征相协调。

5.6.2 采取具体措施有效控制施工引起的大气、土壤、噪声、水、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一般项

5.6.3 建筑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气候、经济、历史、文化等特点,并同自然环境特征相协调。

5.6.4 占地标准、建设规模和荷载余度适宜,有效节约资源。5.6.5 建筑设备管道更换方便,空间可灵活划分,调整方便。5.6.6 施工、运营过程具有节约资源计划书,采取具体措施有效实现施工及运行过程中的节能、节水、节材。

5.6.7 物业管理部门或公司通过ISO14001环境标准认证。5.6.8 施工单位制定建筑废弃物管理计划,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

5.6.9 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系统运行状况的数据计量。优选项

5.6.10 结合模拟手段进行建筑规划设计优化。

5.6.11 从建筑全生命周期角度,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各项技术、设备、材料的选用。

5.6.12 具有并实施节能管理与激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5.6.13 对水、电、天然气、热等实行独立计量收费,取代按面积收费的方式。

七 建筑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解读

(一)编制背景: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十分注重节能、减排工作,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先进施工企业积极探讨和推进绿色施工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工作,与生产成本、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等密切相关,对施工企业而言,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号文第17条立项,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主编。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

标准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评价框架体系,环境保护评价指标,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节术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节地与上地资源保护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组织和程序,标准用词说明,条文说明。总则

l.0.1 为推进绿色施工,规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

1.0.3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 语

2.0.1 绿色施工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术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

2.0.2 控制项

绿色施工过程巾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条款。2.0.3 一般项

绿色施工过程中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难度和要求适中的条款。

2.0.4 优选项

绿色施工过程中实施难度较人、要求较高的条款。2.0.5 建筑垃圾

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加固备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料.

2.0.6 建筑废弃物

建筑垃圾分类后,丧失施工现场再利用价值的部分 2.0.7 回收利用率

施工现场可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占施工现场所有建筑垃圾的比重。2.0.8 施工禁令时间

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禁止施工的时间段。2.0.9 基坑封闭降水

在基底和基坑侧壁采取截水措施。对基坑以外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的降水方法。(1-5)基本规定

3.0.1 绿色施工评价应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对象进行评价。3.0.2 绿色施工项目应符合以下规定:

⑴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⑵根据绿色施工要求进行图纸会审和深化设计。

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下方案应有专门的绿色施工章节,绿色.施工目标明确.内容应涵盖“四节一环保”要求。

⑷工程技术交底应包含绿色施工内容。

⑸采用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进行施工。

⑹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并有实施记录。⑺根据检查情况.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⑻采集和保存过程管理资料,见证资料和自检评价记录等绿色施工资料。

⑼在评价过程中,应采集反映绿色施工水平的典型图片或影(P6)

3.0.3 发生下列事故之一,不得评为绿色施工合格项目:

⑴发生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

⑵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并造成严重影响。⑶发生群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责任事故。

⑷施工中因“四节一环保”问题被政府管理部门处罚。

⑸违反国家有关“四节一环保”的法律法规.造成严重社会影响。⑹施工扰民造成严重社会影响。(P6)评价框架体系

4.0.1 评价阶段宜按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工程进行。

4.0.2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应依据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五个要素进行评价。

4.0.3 评价要素应由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三类评价指标组成。4.0.4 评价等级应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良。

4.0.5 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由评价阶段、评价要素、评价指标、评价等级构成。

(P71-5)环境保护评价指标 5.1 控制项

5.1.1 现场施工标牌应包括环境保护内容。5.1.2 施工现场应在醒目位臵设环境保护标识。

5.1.3 施工现场的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应采取有敢保护措施 5.1.4 现场食堂应有卫生许可证.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P81-4)

5.2 一般项

5.2.1 资源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减少抽取地下水。

⑵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及污物排放应采取隔离措施。(P111)5.2.2 人员健康应符台下列规定;

⑴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办公区应分开布臵,生活设施应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⑵生活区应有专人负责.应有消暑或保暖措施。

⑶现场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 3869的有关规定。

⑷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声施工的人员应佩戴与其相应的防护器具。

⑸深井、密闭环境、防水和室内装修施工应有自然通风或临时通风设施。

⑹现场危险设备、地段、有毒物品存放地应配臵醒日安全标志,施工应采取有效防毒、防污、防尘、防潮、通风等措施.应加强人员健康管理。

⑺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⑻食堂各类器具应清洁.个人卫生、操作行为应规范。(P112)5.2.3 扬尘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现场应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应有专人负责。⑵对裸露地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抑尘措施。

⑶运送土方、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⑷现场进出口应设冲洗池和吸湿垫,应保持进出现场车辆淸洁。⑸易飞扬和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封闭存放.余料应及时回收. ⑹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应采取遮挡、抑尘等措施。⑺拆除爆破作业应有降尘措施。

⑻高空垃圾清运应采用封闭式管道或垂直运输机械完成。⑼现场使用散装水泥、预拌砂浆应有密闭防尘措旌。(P123)5.2.4 废气排放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进出场车辆及机械设备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年检要求. ⑵不应使用煤作为现场生活的燃料。

⑶电焊烟气的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放标准》GB 16297的规定。

⑷不成在现场燃烧废弃物。(P124)5.2.5 建筑垃圾处臵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集中堆放。

⑵废电池、废墨盒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应封闭回收,不应混放。⑶有毒有害废物分类率应达到l00%。

⑷垃圾桶应分为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应定期清运。⑸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30%。

⑹碎石和土石方类等应用作地基和路基回填材料。(P125)5.2.6 污水排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周边应设排水沟。

⑵2工程污水和试验室养护用水应经处理达标后排人市政污水管道。

⑶现场厕所应设臵化粪池,化粪池应定期清理。⑷工地厨房应设隔油池,应定期清理。⑸雨水、污水应分流排放。(P136)5.2.7光污染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夜间焊接作业时,应采取挡光措施。

⑵工地设臵大型照明灯具时,应有防止强光线外泄的措施。(P137)

5.2.8 噪声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采用先进机械、低噪声设备进行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期保养维护。

⑵产生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应尽量远离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住宅区。

⑶混凝土土输送泵、电锯房等应设有吸声降噪屏或其他降噪措施。

⑷夜间施工噪声强值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⑸吊装作业指挥应使用对讲机传达指令。

5.2.9 施工现场应设臵连续、密闭能有效隔绝各类污染的围挡。5.2.10 施工中,开挖土方应合理回填利用(P138-10)5.3优选项

5.3.1 施工作业面应设臵隔声设施。

5.3.2 现场应设臵可移动环保厕所.并应定期清运、消毒 5.3.3 现场应设噪声监测点,并应实施动态监测。5.3.4 现场应有医务室,人员健康应急预案应完善。5.3.5 施工应采取基坑封闭降水措施。5.3.6 现场应采用喷雾设备降尘。5.3.7 建筑垃圾回收率应达到50%。

5.3.8 工程污水应采取去泥沙、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等方式,实现达标排放。(P141-8)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6.1 控制项

6.1.1 应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材料进择井有实施记录。6.1.2 应有健全的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制度。(1-2)

6.2 一般项

6.2.1 材料的选择应符舍下列规定: ⑴施工应选用绿色、环保材料。

⑵临建设施应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

⑶应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降低混凝土和砂浆中的水泥用量;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掺量应按供货单位推荐掺量、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原材料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P151-3)

6.2.2 材料节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采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

⑵应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如铝台金、塑料、玻璃钢和其他可再生材质的大模板和钢框镶边模板。

⑶材料运输方法应科学,应降低运输损耗率。⑷应优化线材下料方案。

⑸面材、块材壤贴,应做到预先总体排版。

⑹应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⑺应提高模板、脚手架体系的周转率。(P17)6.2.3 资源再生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建筑余料应合理使用。

⑵板材、块材等下脚料和撒落混凝土及砂浆应科学利用。⑶临建设施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周边道路。⑷现场办公用纸应分类摆放,纸张应两面使用。废纸应回收。(p17)

6.3 优选项

6.3.1 应编制材料计划,应合理使用材料。

6.3.2 应采用建筑配件整体化或建筑掏件装配化安装的施工方法。

6.3.3 主体结构施工应选择自动提升、顶升模架或工作平台。6.3.4 建筑材料包装物同收率应达到100%。6.3.5 现场应使用预拌砂浆。

6.3.6 水平承重模板应采用早拆支撑体系。

6.3.7 现场临建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应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P18)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7.1 控制项

7.1.1 签订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应将节水指标纳人合同条款 7.1.2 应有计量考核记录。(P18)7.2 一般项

7.2.1 节约用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用水定额。⑵施工现场供、排水系统应合理适用。

⑶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采用节水器具,节水器具配臵率应达到100%。

⑷施工现场的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应分别计量。⑸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⑹混凝土养护和砂浆搅拌用永应合理,应有节水措施。⑺管网和用水器具不应有渗漏。(P19)7.2.2 水资源的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基坑降水应储存使用。

⑵冲洗现场机具、设备、车辆用永,应设立循环用水装臵。(P19)7.3 优选项

7.3.1 施工现场应建立基坑降术再利用的收集处理系统。7.3.2 施工现场应有雨水收集利用的设施。7.3.3 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应使用自来水。7.3.4 生活、生产污水应处理井使用。

7.3.5 现场应使用经捡验合格的非传统水源。(P20)8 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指标 8.1 控制项

8.l.1 对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和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应设有节能的控制措施。

8.1.2 对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应定期进行耗能计量核算。

8.1.3 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其和产品不应使用。(P20)

8.2 一般项

8.2.1 临时用电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采用节能型设施。

⑵临时用电应设臵合理.管理制度应齐全井应落实到位。⑶现场照明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的规定。(P21)

8.2.2 机械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的施工机械设备。⑵施工机具资源应共享。

⑶应定期监控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情况,并有记录。⑷应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并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P21)8.2.3 临时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施工临时设施应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和外窗遮阳设施。

⑵临时施工用房应使用热工性能迭标的复合墙体和屋面板,顶棚宜采用吊顶。(P22)8.2.4 材料运输与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建筑材料的选用应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能源消耗 ⑵应采用能耗少的施工工艺。⑶应台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

⑷应尽量减少夜何作业和冬期施工的时间。(P22)8.3 优选项

8.3.1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应台理利用太阳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

8.3.2 临时用电设备应采用自动控制装臵。

8.3.3 使用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节能、高效、环保的规定。

8.3.4 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的数量应大于80%。

8.3.5 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用电应分别计量。(P23)9 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评价指标 9.1 控制项

9.1.1 施工场地布臵应合理并应实施动态管理。9.1.2 施工临时用地应有审批用地手续。

9.l.3 施工单位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人文景观保护要求、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设施骨线分布情况,制订相应保护措施.并应报请相关方核准。(P23)

9.2 一般项

9.2.1 节约用地应符台下列规定:

⑴施工总平面布臵应紧凑,并应尽量减少占地。⑵应在经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组织施工。⑶应根据现场条件,合理设计场内交通道路。

⑷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布臵应与原有及永久道路兼顾考虑,并应充分利用拟建道路为施工服务。

⑸应采用预拌混凝土。(P24)9.2.2 保护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⑵应充分利用山地、荒地作为取、弃土场的用地。⑶施工后应恢复植被。

⑷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并应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保护用地。

⑸在生态脆弱的地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貌复原(P25)9.3 优选项

9.3.1 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结构可靠的多层轻钢活动房、钢骨架多层水泥活动板房等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结构。

9.3.2 对施T中发现的地下文物资源.应进行有效保护,处理措施恰当。

9.3.3 地下水位控制应对相邻地表和建筑物无有害影响。9.3.4 钢筋加工应配送化,构件制作应工厂化。

9.3.5 施工总平面布臵应能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等,职工宿舍应满足2㎡/人的使用面积要求。(p26)评价方法

10.0.1 绿色施工项目自评价次数每月不应少于1次,且每阶段应少于1次。

10.0.2 评价方法

⑴控制项指标.必须全部满足;评价方法应符合规定

⑵一般项指标,应根据实际发生项执行的情况计分,评价方法应符规定:

⑶优选项指标,应根据寞际发生项执行情况加分. 11 评价组织和程序

11.2.1 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应在批次评价和阶段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11.2.2 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应由施工单位书面申请,在工程竣工验收前进行评价。

第二篇:绿色施工新技术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2.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2.5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7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2.12 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3.模板脚手架技术 3.8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6.1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 6.10 机电消声减振综合施工技术 7.绿色施工技术

7.1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7.2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7.3 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

7.4 施工扬尘控制技术 7.5 施工噪声控制技术

7.7 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

7.8 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

7.10 混凝土楼地面一次成型技术 10.信息化应用技术

10.1 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0.4 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多方协同管理技术

10.5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 10.7 基于物联网的劳务管理信息技术

9、绿色施工过程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狠抓各个环节,确保绿色施工工作到位。主要是从绿色施工技术交底及组织、自检互检及交接检制度落实、坚持PDCA循环管理、制定防止再发生措施、制定激励措施等方面一一落实到位,使得绿色施工工作效率达到预期目标。

9.1高度重视绿色施工技术交底及组织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相比,施工技术有明显的提高。绿色施工技术不仅要求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也要确保施工过程中做到绿色环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项目部全体人员进行《山东省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实施办法》、《山东省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技术指标》、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等文件的培训学习,确保参与该项目的全部管理人员对绿色施工有一定的了解及知识储备,在接下来的绿色施工过程中及时做好绿色施工的工作。其次,对本工程“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专项实施方案”的具体技术、有关内容、施工范围等进行了交底。交底的主要形式是通过组织召开会议及培训课程进行技术交底。9.2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制度落实

在绿色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对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始终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的执行落实,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

1)自检

项目部要求施工工人在完成一道工序后,按照技术标准自己进行检查,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自检由各班组长组织,由班组操作工人对本人施工完成的工序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保证将绿色施工存在的问题解决在其发生的初始状态。

2)互检

项目部要求不同工种之间对同一工序要进行相互检验,按照技术保准进行检查,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互检由班组长组织,在班组间互相进行。

3)交接检

项目部要求交接班次或转移到下道工序时,应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检查,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交接检由项目部组织,检查内容包括原材料技术及绿色性能、工序操作质量和防护情况、建筑垃圾清理情况等。

9.3坚持PDCA循环管理

在整个绿色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始终坚持把每个绿色施工批次评价间隔作为一个PDCA循环,实施绿色施工动态管理,从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总结处理四个方面着手。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步骤:

1)积极消化绿色施工规范标准,做到计划先行

针对施工的各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计划安排,做到计划落实到细节,落到实处,确保工程进展有计划可循。

2)落实资金,配备人员,分段推进 工程绿色施工资金专款专用,项目部依据绿色施工方案,测算绿色施工资金量,随绿色施工推进拨付;人员方面,项目经理部选派具有强烈责任心和良好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负责绿色施工管控和实施,保证了绿色施工的开展。

以绿色施工策划文件为依据,从环境保护、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方面入手,采取多项绿色施工措施,施工过程实现了“四节一环保”。

3)强化过程监督检查,收集相关数据,及时总结提高 在绿色施工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过程监督检查、及时收集有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方面的数据,以数据为依据进行定量分析,使绿色施工过程始终保持良好地状态。

一是搞好自检自查,做到事前、事中控制。二是对数据及时加以整理,做到心中有数。

4)依据统计结果查找问题原因,持续改进

一是通过建立和实施绿色施工目标,营造一个激励改进的氛围和环境;二是以过程检查情况明确改进的效果;三是通过数据分析和内部审核,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并作出适当改进的活动安排;四是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及其他适用的措施实现改进。

9.4防止再发生措施

1)对于已发生的事件,及时记录发生事由等,组织有关人员召开商讨会议,提出防范该类事件再发生的措施。

2)落实绿色施工的组织保证体系,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操作规范。

3)定期检查,对于已查处的安全隐患要做到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4)施工机械设备定期保养和维修,严格控制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系数,确保检查合格方可使用。

第三篇:浅谈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浅谈建筑工程中的绿色施工

【摘要】:表述了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定义以及二者的区别。阐述了传统施工和绿色施工的区别和联系。分析了绿色施工在我国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出了如何推进绿色施工的措施。介绍了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绿色施工

节能

环保

节水

工程技术的创新

应用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een building and green construction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two party.Analysis of the green construction encountered in the promo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difficulties, how to promote green construction measures are given.Application of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Keyword:Green building Green construction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ter saving Innova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环境资源消耗,其中又以建筑业消耗为首。近年来,以环保绿色为原则,在尽量少耗能的情况下使资源利用达到高效化,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绿色建筑以及绿色施工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1.1 绿色施工:

2005年,原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出台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旨在引导、促进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1.2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并不是说建筑物是绿色的,它指的是在建筑物的使用周期内,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新材料,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空间,并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共存。1.3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二者的区别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是不同的概念,其中绿色建筑不一定通过绿色施工才能实现,绿色施工后得到的建筑也未必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强调的是全寿命周期,而绿色施工的着重点在施工阶段。在建筑评定上也是对绿色建筑进行评定,而缺乏对绿色施工的评定。绿色建筑的一个特点就是应该达到绿色施工,而并不只是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因为施工阶段是浪费资源、使用能源、产生建筑垃圾等最多的一个环节,这些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在后期很难进行弥补,也偏离了最初对绿色建筑的定义;而另一个方面,如果绿色施工后得到的建筑不是绿色建筑,那么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会增加建筑的维护费用,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二、绿色施工在我国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联系和区别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联系是绿色施工是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对传统施工进行材料和技术以及其他方面上的创新与提升。同时二者又有很大的区别,对于传统施工来说,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以及成本是最重要的控制目标,而绿色施工在继承传统施工目标的基础上,还把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以及回收利用作为了控制目标,强调高效利用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达到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影响最小、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和保护的一种施工模式。显然,相比较于传统施工,绿色施工更能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2 绿色施工在我国的发展实施现状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绿色施工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然遇到很多制约因素,存在着深度、广度严重不足,施工过程中不够规范化、理论多、实践少等等一系列情况,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在工程建筑中绿色施工推广过慢,有待进一步地规范与完善。

2.3 绿色施工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3.1 绿色施工的成本问题:

施工方的首要目标是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工期完成项目,推进绿色施工一般都会增加施工成本,因此绿色施工与施工承包方在短期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明显不一致,这将导致绿色施工难以推进。

2.3.2 相关的行政监督机关在管理制度上缺失,激励机制不健全

我国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制度对绿色施工给以促进、评价和管理,即目前政府、建设方、施工方没有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清晰、考核便捷的促使绿色施工落实到位的政策、法规体系,有些建筑企业虽有绿色施工的想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成本控制的压力下只能望而却步。

2.3.3 当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还不能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对绿色施工技术的系统研究不够深入,采用的还是针对安全、质量和工期这三大目标的传统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缺乏综合“四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工艺标准及量化指标,针对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装和装饰工程等环节的绿色施工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2.3.4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较低

工业化是实现绿色施工的重要途径。工业化建筑是目前国际住宅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住宅工业化建设效率是传统住宅建设的3~4倍,同时更可以大大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减少污染,降低噪声,保证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持续有效地推行。中国绿色工业化建筑还远远不够,而未来5年内中国还将面临大面积的新增住宅,故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实际应用的程度很低,这也阻碍了我国绿色施工推进的步伐。

三、推进绿色施工的相关措施

3.1 增强全社会对绿色施工的认识

首先,加强绿色施工在社会当中的宣传力度和教育广度,使公众对绿色施工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加强各建设部门对绿色施工的重视度,增强在施工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其次,建立示范性绿色施工单位或者企业的评价机制。最后,还要加强公众的监督与参与。3.2 完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由于现阶段房地产行业存在暴利,使得现在的开发商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对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认识相对薄弱,其宗旨是利益的最大化,所建造出来的房屋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高利益就已经满足,不重视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所带来的内涵价值,反而可能以为会增加工程成本。其实推行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不仅能够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降低日后生命周期内的维护费用。因此,建设绿色建筑和推行绿色施工应该确定在立项之前,尤其是在招投标过程中应明确建设绿色建筑和采用绿色施工,具体实施方案交付给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各自出方案进行设计和建设,做出周密、全面的准备和安排。3.3

进一步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3.3.1 降低绿色施工技术成本 3.3.2 签订绿色施工管理协议

3.3.3 做好扬尘的控制工作,减小污染 3.3.4 防止土壤流失,控制施工用地 3.3.5 较少污水的排放,防止水污染 3.4 加大绿色施工的奖励制度

目前颁发给施工单位的奖项有“鲁班奖”、“詹天佑奖”等,但是尚未设置绿色施工奖等鼓励措施来推广绿色施工,而且“鲁班奖”和“詹天佑奖”的评选也不包括绿色施工。这些奖项已经给很多企业做了“活广告”,间接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排行,而很少有企业因为绿色施工方面做得突出而显著提升了竞争力和知名度。因此,在这方面需要政府和建设单位予以重视和鼓励,例如设置奖项等鼓励措施来推动绿色施工,采取这些实质性的鼓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5 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倡导实施绿色施工

在设计阶段就应提倡采用绿色施工,使绿色施工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因为施工阶段是规划和设计的实施阶段,在进行设计时就应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采用节材和节能的方案,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绿色施工难以推广的问题。

四、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4.1节能与能源利用:其主要包括大型施工机械的节能、中小型施工机械与现场照明的节能以及生活与办公区域的节能3部分。4.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其主要包括如何提高用水效率以及对其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3节材与材料利用:其主要包括降低材料的损耗、提高周转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对施工余料及废弃材料的利用。4.4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其主要包括对施工场地及周边的土地保护以及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4.5环境保护:主要包括光污染控制、噪声控制、扬尘控制、污水排放、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保护以及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五、结语 绿色施工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施工涉及多个行业和多种专业,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需要建设、设计和施工等单位及社会各界具备绿色施工意识并积极参与,还要采用税收调节、提高绿色施工含金量等激励机制,加强绿色施工技术及配套理论的创新研究,加强施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步伐。尽管我国已经倡导发展绿色施工,但是在施工现场往往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其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进行规范和约束,加大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力度,使工程项目尽快向绿色建筑靠拢,使工程项目在初步设计时就具有相关的条件和基础,并向最终目标——绿色建筑迈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绿色施工导则》【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2007 2.韩海平陈方宇 胡其志等 《浅谈如何推进绿色施工》 【j】 江西建材(施工技术)154—79 3.郭守成 《略谈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

4.杨展 《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与实践运用》 【j】 江西建材 工程管理 154-290

第四篇:绿色建筑与施工试卷

绿色建筑与施工管理试卷

(满分:100)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现已成为(B)。

(A)国家的计划(B)国家的行动(C)国家的号召(D)国家的强制要求

2、《国家绿色节能建筑行动方案》计划在(C)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A)2015

(B)2016

(C)2017

(D)2018

3、(D)为绿色施工

8、绿色建筑的内涵在于,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了建筑物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最大限度地做到了(A),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的居住水平。

(A)节约资源

(B)保护环境

(C)可持续发展

(D)节约能源

9、建筑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世界(D)的净水供应给建筑,建筑消耗1/4的木材,2/5的材料和能量。

(A)1/3

(B)1/4

(C)1/5

(D)1/6

10、绿色建筑的场地选择原则是尽量(C)已有的建筑场地,宁可翻新也不要重建,这样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A)放弃

(B)节约

(C)使用

(D)规划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

1、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评价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A)。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B)、(C)、(E)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A)40分

(B)50分

(C)60分

(D)70分

(E)80分

2、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D)。(A)被动为先,传承民居生态设计(B)主动优化,节能设备高效运行(C)以人为本,健康舒适环境优好(D)以上全是

3、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ABCDE)。(A)组织管理(B)实施管理(C)规划管理(D)评价管理

(E)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4、以下哪些是可再循环建筑材料(ACDE)。

(A)钢筋

(B)木材

(C)混凝土

(D)塑料

(E)玻璃

5、以下哪些是可再利用建筑材料(ABCD)。

(A)钢管

(B)木材

(C)模板

(D)砖瓦

(E)混凝土

三、简答题(每题10分)(附参考答案)

1、简述绿色建筑的定义 答: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理论呈现在那些方面? 答:全寿命周期理论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呈现主要包括了设计过程中原材料的使用与加工过程、建筑施工过程、建筑维修过程以及最终的建筑拆除阶段,全寿命周期指导下的绿色建筑设计全面考虑了设计本身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联,从可再生资源角度尽可能减少了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无论是规划设计阶段的绿色理念、实际施工阶段的绿色施工、还是最终拆除阶段的绿色环保,都是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下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总体优化。

3、简述绿色施工的含义

答: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真正的绿色施工应当是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施工中去,将整个施工过程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绿色施工组织设计。绿色施工技术除了文明施工、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等外,还包括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或能源,环保健康的施工工艺,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

4、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那些内容? 答: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5、绿色施工管理中的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有那些方面 答: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有以下方面:(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6、什么是建筑部品化?

答:建筑部品化,就是运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技术将柱、梁、墙、板、楼梯、屋盖,甚至整体卫生间、整体厨房等建筑构配件、部件实现工厂化预制生产,使之能达到运输至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搭积木”式的简捷化的装配安装来完成的建筑工程。

第五篇:建筑施工管理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建筑施工管理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建筑施工管理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摘要】:伴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发展契机,有效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环境影响问题即是诸类问题中尤为突出的一项。

【关键词】:施工管理;绿色建筑;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一直以来均是我国基础公共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伴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及城市化步伐的不断推进,对于公共基础建设的要求愈发增高,建筑工程企业在此形势下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因建筑工程隶属于服务工程范畴,因此引发了人们对于建筑项目工程质量的密切注意,在当前建筑企业的发展中,应当良性地就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做出严格管理控制,以系列优秀的管理方法促进工程项目稳步健康的推进。

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范畴中的进度管理研究

1、严密制定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中,施工单位需统筹考虑工程施工现场的条件及合同工期要求,明确编制工程施工项目进度计划。在计划的内容方面,应系统对开工之前每一项准备工作做好安排,诸如施工方法的选择与流水作业的组织和各工种在施工中的配合衔接、人员物资的安排供应、各分部分项工程工期目标及整体竣工时间等。

2、进度计划的组织实施

工程进度计划应经由监理人员及业主进行审批之后方可进入执行实施。承包商在进度计划实施期间需要同业主及监理做好积极的沟通交流,定期向业主及监理报告项目工程的进展状况,对于业主及监理所提出的指令变更与赶工要求做出有效的处理反应。并对各分包单位工作做好监督,就其施工配合做出良性协调,以确保人力物资的合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理调配,确保资金的到位。

3、控制施工计划的执行结果及偏差,消除进度计划存在的影响因素

从本质层面来看,当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组织不够恰当

在施工中对于任务目标欠缺明确性,施工人员及器械方面的调配不太恰当,施工场地方面的布置不够合理,各分包工程施工中存在相互干扰,均会导致施工工期拖延的情况发生。

、施工技术原因

承包商低估施工技术的难度,在没有明确保障施工质量及进度的情况下,冒然使用新技术工艺材料。另外还存在未能全面理解施工技术要求与设计意图的情况,致使施工出现盲目性,工程返工的情况大有存在。

(3)、施工中存在的不利条件因素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类自然条件因素限制,造成施工进度影响的情况,如暴雨天气,冰冻天气等导致施工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

4、施工进度控制优化措施

(1)、施工组织措施

应当良性地就项目经理部的各层管理人员,做出明确的职能分工及任务分配,达到项目分解,确立各施工环节阶段进度的控制目标,构建施工进度协调制,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议。其次健全工程施工进度报告及记录制度,做好施工人员的思想工作。

、施工技术应对措施

首先需要认真的就施工图纸及施工技术规范做出研究,展开施工组织设计,并依据施工中出现的工程变化,科学的就进度计划予以调整,对于施工设计图纸之中存在的问题及疑点,及时的采取书面的形式向设计单位与业主进行反映,同时对于施工技术工艺的选择需要趋于先进性及可靠性。

、经济优化措施

及时向业主及建立汇报工程阶段的进度情况,申请进度付款,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取按时得到签证支付。强化自身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工程施工成本,就流动资金需求做好预测,达到资金的合理调度。

、信息沟通管理措施

施工单位内部需要及时收集施工的实际进度数据,以此与进度计划做出比较,找准存在偏差的环节,并分析偏差出现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应对处理措施。

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范畴的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1、科学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切实完善施工指导依据

在工程进入施工之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详细编制,并将由技术主管部门所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交送与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对于相关重要及关键环节的施工及新技术材料的运用,应在运用的前一周做出具体详细的施工方案及技术保障措施和技术材料的试验,并将证明鉴定材料报送与监理主管的工程师进行审批。

2、依据施工组织方案及设计进行施工的协调安排

依据相关的规范要求及企业所编织的作业指导书组织各部门技术人员进行各工种工序的质保措施编制,同时做好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与技术培训等相关工作,将作业指导书下放到施工班组中。对于运用推广的新技术工艺,需要组织相应人员进行认真的学习,要求各单位部门施工作业人员对于工序方法及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达到心中有数。另外就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及调配应趋于正确合理,并及时的进行保养维修,保持施工设备机械的良好使用及施工服务。

3、严格依据施工的程序要求进行施工

对于所有的隐蔽工程,必须经过施工监理工程人员和验收单位进行签字认可之后,方能够进入到下一工序阶段的施工之中。对于工程质量存在影响的关键工程部位需要设置质量管理点,由专人进行负责。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除了需按照工程质量标准对所规定的检验节点做出严格的检查之外,对待重点的施工工序作施工之前,还应当对关键检查项目做出严格的复核,以此杜绝出现重大的差错事故。

4、坚持三检制度

在每一道工序完工之后,应当由施工作业班组首先展开自检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作,继而由施工项目经理组织相关质检人员与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展开互检与交接检查。在隐蔽工程三检制度的基础之上,邀请监理工程师做出审核并签证认可。对于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工程质量事故,在发现之后,立即组织力量,展开严肃处理,对于事故处理均须交由监理工程师进行全权组织负责。对于质量事故的处理时,须严格依据原则进行,按照事故责任制度措施认真处理,最大化减少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三、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研究分析

1、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整体费用

从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来看,其无疑是便利于建筑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但是因为绿色建筑在工程起始过程中较普通建筑的投资成本均高上5%~10%,所以就关注于短期项目收益的房地产开发商层面而言,很难真正的下定决心投资开发绿色建筑,故此绿色建筑在房地产市场的推广传播中一度难以有效拓展。但是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的开发商,却未曾从本质层面考虑到,绿色建筑的开发中涉及到了各类生态节能技术的运用,这些技术的采用使得建筑整体过程中,各类运转费用及能源材料消耗费用及维修报废拆除费用等系列全生命周期的费用大大低于传统的建筑。

2、改善环境、空气的品质质量

在建筑行业内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实施,除了要重视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及设计、规划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技术运用之外,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会造成环境资源的严重影响,在很多情况之下,工程的建造及拆除均破坏了场地中现有的自然资源,替代为非自然形式的人造系统。而通过使用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下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理论方法,则可以显著的减少施工中对于场地现场及周边的环境干扰,降低废弃物品填埋的数量及在建筑过程中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量。

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无论是传统建筑工程施工还是绿色建筑工程施工,均应当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良性构建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管理机制,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方面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因素,降低资源的消耗,存在着促进施工企业良性发展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翠.浅谈绿色施工[J].科技致富向导,2009,(10).

[2]赵赟.绿色建筑施工优化管理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3]常红航,朱江南.谈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

------------最新【精品】范文

下载绿色建筑与施工新技术(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绿色建筑与施工新技术(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摘要: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均受到能源短缺的阻碍,在这样......

    建筑绿色施工方案

    建筑绿色施工方案 目 录 1绿色施工目的及指导思想 1.1绿色施工目的 1.2指导思想 1.3编制的主要依据 2工程概况 2.1项目概况 2.2工程特点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机构设置 3.2组......

    BIM与绿色建筑(合集)

    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早已是炙手可热的词汇。近年来,各种被动节能、低碳、零碳建筑鳞次栉比,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也层出不穷。无论如何,在讨论继续之前,我......

    绿色建筑与钢结构

    绿色建筑与钢结构 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在全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上个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保罗·泰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Arology,Architectu......

    绿色施工总结(上电建筑)

    华能长兴“上大压小”工程 烟囱及冷却塔工程绿色施工总结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 二○一五年十一月 0 1、概述 工程烟囱外筒高238.5m,内筒高240m,采用双管内筒悬挂,钛钢复合板防......

    建筑工程施工中如何做到绿色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中如何做到绿色施工 一、 绿色施工的含义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

    建筑钢结构论文:浅谈钢结构建筑的绿色施工

    建筑钢结构论文:浅谈钢结构建筑的绿色施工 摘要:钢结构作为现代的“绿色建筑”,因其具有自重轻、施工周期短、投资回收快、安装容易、抗震性能好、环境污染少等特点而被广泛应......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策略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策略 背景: 关键词:绿色施工 建筑企业 管理 策略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摘要】客观上讲,绿色施工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企业仅仅关注的“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