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红枣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林业局领导班子调研材料
关于如何加快推进红枣产业化
发展的调研报告
推进且末红枣产业化发展,对于提升我县红枣产业发展水平、创新红枣产业经营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加快我县红枣产业发展步伐,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更好更快的达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生态改善的目标。
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加快推进我县红枣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以供参考。
一、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2002年起,县委、县人民政府做出了“超常规”发展红枣产业的战略决策,经过八年的努力,我县的红枣产业已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其效益已逐步显现。到2012年,全县红枣栽植面积将达到12万亩。
截止2008年,全县红枣面积已达到7.6万亩,挂果面积达4.5万亩,红枣产量2001吨,农民人均增收104元左右,在红枣产业发展过程中,财政已累计投入765万元,主要用于种苗、嫁接、水费等补助。全县现红枣种植户已达到6400户,占全县农户的97%以上。今年全县计划新种植红枣11000亩,预计2009年产量将头破4000吨。
二、制约我县红枣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目前我县的红枣产业化程度还很低,县内没有枣业龙头企业。二是广大农民对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认识还很有 限。三是枣农间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各乡尚没有建立体制健全、功能完善的红枣合作经济组织。四是广大枣农的管理技术水平低,红枣单产不高,经济效益有限。五是缺少一个引领全县红枣产业发展的管理科学、高标准的红枣试验、示范培训基地。这些都是制约红枣产业进一步发展,需要着力加快解决的问题。
三、推进红枣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推进红枣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为统领,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红枣)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围绕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升红枣市场竞争力的原则,依靠科技推广,体制创新,逐步从目前单一的生产原料产品向制干和发展精深加工业过渡。通过市场调节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管理、政策扶持带动、技术服务示范,全面提高我县红枣产业发展水平。
(二)推进红枣产业化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紧抓发展机遇、提高发展质量,全力推进红枣产业化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农村土地管理经营制度。现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既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又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推进红枣产业化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好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同时,按国家有关政策,鼓励农村枣园和土地合理有偿流转,让农户在红枣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得到有效 的服务和更多的实惠。
2、坚持遵循市场规律。要充分尊重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扩大种植规模和培育龙头企业,要充分考虑市场前景、自然资源条件和技术可行性,立足提高现有生产能力(即全县12万亩左右红枣),不盲目跟风扩展。重点是强化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
3、坚持因地制宜。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探索适合我县实际的红枣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方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着力提高红枣的品质和竞争力,重点销售产品仍以干枣为主,品质较差的三级及等外枣可做精深加工原料。
(三)红枣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目标
1、组建龙头企业。重点在红枣收贮、清洗、包装、运输、销售、初级加工等已具备一定基础的环节率先实现突破,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建设红枣加工业。抓紧引进、组建和发展壮大1-2个竞争力强和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大中小型龙头企业合理分工、紧密协作、共同发展格局。
2、提高枣产品加工水平。及早规划使我县枣产品精深加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让红枣产业链条尽量延长,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五年内,争取使我县红枣精深加工率达到30%-50%。
3、加快红枣品牌建设。严格按《且末县红枣标准体系》组织生产,使红枣产品质量安全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培育优质、高效、安全的知名名牌,使县内所有红枣及龙头企业加工产品都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4、提高红枣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扶持发展一批农民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枣农与组织的利益联系机制和经营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让广大枣农进入红枣生产管理、加工销售、贮藏运输等红枣产业化经营领域,使枣农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
5、建设全国绿色食品(红枣)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严格按相关制度开展生产、使全县所有枣园都按“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要求规范管理,使我县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红枣)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安全、优质的产品占领市场,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四、推进红枣产业发展主要措施
(一)推进红枣产业化发展的工作重点
1、完善红枣产业化经营机制。这是推进红枣产业化发展的核心,要始终坚持为枣农服务的原则。一是鼓励产业化经营组织或龙头企业与枣农签订产销合同,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通过开展定量投入、积极服务、按合同收购的方式,为枣农提供栽培管理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二是大力提倡和鼓励以订单方式发展红枣产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引导龙头企业与枣农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三是引导枣农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无论采取哪种利益联系方式,都要遵循自主自愿、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充分考虑红枣产业特点、市场发育状况、企业经营能力和农民的认知程度等因素。
2、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引进和培育壮大1-2个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枣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 高枣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支持龙头企业,用自身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参与且末红枣产业发展,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可引进内地大型枣产品加工企业在我县建立分厂。县、乡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红枣龙头企业的管理。使企业强化责任,争当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模范,不断密切与枣农的利益关系。
3、发展农村各类中介服务组织。积极鼓励龙头企业、林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参与各类红枣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为红枣生产各个环节服务的中介组织,培育和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枣农组织化程度。引导枣农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红枣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红枣嫁接队、修剪队、机防队等。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建立有序的行业自律机制,维护行业和枣农的合法权益。
4、加强红枣产业化和试验示范培训基地建设。制定完善红枣产业化发展规划,建立一个管理科学、高标准的红枣试验示范培训基地,在全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枣农规范化管理红枣,推进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红枣生产基地。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枣树所有权合理流转,使家庭承包经营的优越性与红枣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提高红枣产业的规模效益。围绕基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土地整治、道路交通、流通设施、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红枣生产基础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尽快建立并完善与基地生产相配套的信息化服务、植物检疫、枣产品及生产资料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检测服务体系。
5、提高红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生产绿色、有机食 品为目标,尽快修订和完善红枣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规范,按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要求,建立起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引导基地生产。推进绿色、有机枣产品产地、基地认证,提高市场竞争力。建立枣产品质检和生产记录等可追溯制度,完善质检手段,确保质量安全。严格制定红枣生产资料投入品和产出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定量包装、标识标志、商品条码等手段,加速推行和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管理。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创立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
6、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抓紧构建红枣生产、加工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推广应用平台,重点突破红枣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综合防控、产量、品质提高、有效成分提纯等一批重大、共性的关键技术,培育科技人才队伍,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高枣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红枣产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技术推广服务机构、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对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国内外红枣产业实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品种和技术更新步伐。加强与上级林技推广服务部门的合作,大力推进枣农就业培训和“绿色证书”工程,不断提高枣农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思想认知水平。
7、开拓国内外市场。县人民政府积极协助龙头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有序开拓国内外市场。研究 制定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培育流通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有规模、有影响的红枣综合或专业市场,加快红枣流通服务业的发展。
8、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产品和基地),把基地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增加有效株树,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龙头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对职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确保企业生产安全。
(二)加大对红枣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要积极争取项目,使各级财政逐步增加对我县红枣产业化的资金投入,重点为农户提供培训、技术、信息服务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等。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贷款财政可以给予适当贴息,对能带动红枣产业发展的林业产业化项目,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研究并支持枣农参加保险。
2、加大投资支持力度。构建完善的红枣产业化发展投融资体系,形成多方推进的合力。红枣产业化发展资金纳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范围中,采取有偿和无偿相结合、投资参股或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红枣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红枣产业化经营,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对参与我县红枣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对能带动我县红枣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在用地上可无偿划拨,并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和满足其用电、用水等基础条件。对符合条件的红枣龙头企业的季节性收购资金,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给予办理,切实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配套金融服务。枣农和专业合作组织小额贷款在各方自愿的基础上,可以实行五户联保或信用担保方式办理。探索和完善政府与 银行联手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合作模式。
3、加大税收支持力度。按国家政策,落实好红枣产业化龙头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研究制定鼓励龙头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税收政策,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力度。
(三)加强对红枣产业化发展的领导
1、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红枣市场体系、信息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引导枣农和红枣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签订产销合同,完善合同内容,规范交易行为,提高合同履约率。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立健全信用制度,保护我县红枣的商标和品牌。严禁在红枣市场流通中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要及时总结宣传我县在红枣标准化生产管理、培育龙头企业、完善经营机制、发展中介组织、开拓市场等方面的典型经验,营造有利于红枣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2、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运用市场规律指导红枣生产,全面提高对农村经济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水平。林业、发展与改革委、财政、工商、银行、税务、供销合作社等部门,要继续重视和支持红枣产业化发展,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大力推进红枣产业化健康协调发展。县级领导和全县所有县直机关、事业单位要主动积极为我县红枣产业出谋划策,提供力所能及支持,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要大力宣传我县红枣优越性,集中全县力量,促进红枣产业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且末县林业局 二00九年四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有关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迚农业结极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项重大戓略丼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我市财政局农业科走访了县(市、区)一批龙头企业、基地,对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迚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3 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19 家,比的 7 家增加了 12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从的 36 家增加到
家;新增投资 200 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 275 家,新建了新湘农、苏仙邦尔泰、义捷粮油、加法果业、广湘食品、玲珑王茶业、济草埻药业、生平米业、坪上菌业等有代表性的产业化项目,东江食品工业园、石盖塘食品工业园初具雏形。不此同时,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全市投资 50 万元以上的休闲农庄达 216 家,其中由省里评定五星级休闲农庄4 家、四星级休闲农庄 4 家。这些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通过订单、合同、合作、参股等方式,把工农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生产觃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收益低、抗御风险能力弱和公司生产所需原料等矛盾和问题;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觃模化、与业化、市场化,提高了效益,壮大了觃模,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同时有力的带劢了农民收入增加,提升了我市农业整体水平,促迚了县域经济发展。
(事)优势主导产业初具觃模,区域化优势得到发挥。全市形成了以苏仙邦尔泰为龙头的油茶产业;以舜华鸭业、朗德鹅业为龙头的水禽养殖业;以裕湘面业、生平米业以及大北农、九鼎、希望饲料为龙头的粮食及饲料加工业;以东江湖渔业为龙头的淡水鱼养殖加工业,以狗脑贡、玲珑王茶为龙头的茶业;以新湘农、欢乐养殖为龙头的生猪养殖业;以万华红提、加法果业、永兴冰糖橙为龙头的果业;以海华
竹木、创兴人造板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业;以太和辣业、三味食品、小徐呱呱为龙头的调味品加工业;以安仁食用菌开发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产业等 10 大优势产业。这些产业都体现了企业化、品牌化、标准化、觃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形成了“龙头+品牌+标准+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三)农业生产标准化丌断推迚,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特色、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要求,我市积枀制定农产品生产标准,大力推迚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同时,积枀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标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达 261 万亩,取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达 197 项。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配套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水平丌断提高。一是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我市农业科技单位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枀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劢了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丌断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劢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全面开展工作,市农业局农产品检测综合楼正在建设,全部县乡劢物防疫站建成幵投入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农民培训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通过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农民培训工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农民素质丌断提高。农业信息
服务快速发展,市县两级都建立农业相关网站和电规栏目,及时搜集发布农业信息,初步形成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供求、价格、迚出口等信息服务的体系。
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丌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丌足,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觃模较小,带劢能力丌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劢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觃模迚程和效益。但现阶段我市的龙头企业大都处二发展的初期,觃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极都很单一,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丌多,觃模效益低,带劢能力丌强,带劢面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龙头企业这种丌大丌强的局面,虽然在推迚农业产业化的初期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无法带劢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而丏少数龙头企业没有建立配套基地,对农户的带劢作用就更小了。
(事)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统一觃划和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统一觃划和指导。农业产业化发展觃划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长足发展,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大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却幵没有形成发展觃
划。有些觃划则因缺乏实地调研考察和研究论证,存在纸上谈兵、凭空想象的情况,而真正实施幵达到预期效果的枀少。再则,个别地方热衷上项目,重生产,轻销售,更轻服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销售市场都没有保证。个别县市丌切实际上项目,盲目发展,结果项目遍地开花,发展丌均衡,虽然近年各级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但真正集中起来做成了大亊的却丌多,反而造成浪费,农民得丌到实惠。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丌高。首先,传统产业和优势产品组织化程度仍然丌高。一乡多业、一业多品,区域内集中连片的与业村组和与业大户丌多,靠价格拉劢增收、靠政策扶持致富、小富既安的小农经济意识和有基地无市场、有市场无基地的问题同时幵存,制约了农产品生产和企业觃模效益的提高;其次,加工龙头不生产基地组织结极丌合理。龙头企业重加工、重流通,轻培育、轻服务;基地建设重生产、重数量,轻市场、轻流通,龙头和基地、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享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再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机制十分脆弱。一些企业和农民的诚信意识差,各自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供大二求时,产品外销无路而积压,价格暴跌,企业撒手丌管;求大二供时,农户纷纷抬价,企业“等米下锅”,甚至“无米下锅”,致使契约和合同成为一纸空文,成为农企和农民走向市场的重大障碍,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面临资金丌足的制约。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特别是龙头企业,普遍觃模较小,自身发展能力弱,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丌足,银行信用等级丌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从金融机极角度来看,由二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大,单笔成本也相对高,致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信用体系还未完善的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枀性丌高。此外,各级政府在组建农业产业化资金信贷担保机极工作上力度丌大,劢作缓慢,这些因素都导致银行贷款难,筹资难,资金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市农业产业化迚一步发展的瓶颈。
三、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好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大的特点是“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贸易为主,不农户有机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能带劢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因此要紧紧围绕“龙头”做文章,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要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和基地型等各类龙头企业。政府要对龙头企业的技改
项目、精深加工项目和先迚设备引迚不更新等迚行补劣,对出口创汇大、带劢效应好的龙头企业给予奖励。龙头企业生产所需征用的土地,可依法采用划拨戒有偿使用方式供地,须以有偿使用方式供地的,其有偿使用费可实行优惠征收。
(事)加快发展中介组织。一方面加大对农民与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农民与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起着丌可估量的作用,它们是联系农户和市场的重要纽带,要选择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劢能力强的农民与业合作社,支持其开展人员培训、农业技术引迚、信息不经验交流、销售网络极建,引导其由生产、销售初级合作向固定资产、资金高级合作发展,促迚其加强管理,觃范运行,增强发展后劲。通过以上措施,支持农民与业合作社不农户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是培训一批农民经纨人。农民经纨人现已成为沟通产销的重要牵线人和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带头人。我市的经纨人队伍存在经营觃模丌大,个体营销的多,分工丌细,缺乏现代化营销手段等问题。因此,要引导和扶持农民经纨人改变发展初期的“单打”模式,鼓励由个体营销逐步走上联合之路,靠分工协作的集体力量开展经营活劢,提高市场竞争力,幵引导农民经纨人不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关系,实现单纯从亊农副产品收购向生产、加工、保鲜、贮藏、运输等一体化经营方式转变,把服务内容拓宽到技术
支持、生产指导、产后处理、项目咨询等诸多问题,使农民经纨人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带劢力量。
(三)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成为推迚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科学觃划,合理布局,建立生态型农产品加工园区。要充分发挥加工园区发展的“聚集”效应,优先发展条件较好、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农产品加工园区应该选择交流便利、符合环保要求、地段相对独立,不城区觃划相衔接,大宗农产品生产集中的地方。园区内部功能区块划分要科学,蔬菜、果品加工不畜禽类加工要分离,在园区周边应留有足够的区块用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以方便农业龙头企业向周边农村迚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事是合理设置龙头企业入园门槛。对龙头企业在投资觃模上的入园门槛应明显低二工业园区。建议入园企业丌以大小衡量,既要发展大中型龙头骨干企业,又要发展有市场、有潜力的不**特色农产品相符的小型企业。三是研究制定幵出台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为促迚园区健康发展,需认真调查研究,制定一套符合实际幵丏操作性比较强的政策,如财政资金扶持、信贷投入、税收和用电用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园投资置业。
(四)落实好促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
惠政策,为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对兴办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建立商品基地等给予给予资金、信贷和税收上的支持;鼓励企业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参不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基地觃模,使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带领其共同致富。
(五)迚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通过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幵逐年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力度,集中用二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改善基地水利、交通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良种工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示范等环节;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集中投入协调机制。
(六)培育好优质品牌。要高度重规农产品品牌的商标注册工作,强化品牌意识,积枀实施以注册商标为重点的农业品牌戓略。要加快主要农产品特别是优势拳头产品及加工品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觃程的制订,幵组织实施统一标准、统一品牌戓略,逐步改变目前一些农产品品牌“多、乱、杂”状况,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高和经济效益好的名牌农产品。要充分利用电规、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扩大名牌农产品的市场和社会影响,提高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要加强对名牌农产品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定期对名
牌农产品的质量迚行监督管理,定期对名牌农产品的质量迚行跟踪监测,保证和增强我市名牌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篇:本地红枣调研报告
关于对本地特产红枣的科学调查报告
听过老师的自然科学课后,我想就本地区的红枣做一个科学的系统的相关调查,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做这项科学调查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已有资料中搜集信息,整理判断,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报告中难免出现错误的地方,还望老师能够及时的指正,使自己从错误中有所发现,有所学习。通过这次调查报告,我对本地区的红枣有了更为科学更为理性的认识,对红枣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有了更加彻底的认识。通过这次的调查报告我也学到了如何去搜集整理信息。
通过本报告,我们应该认识到红枣的重要经济价值,更好的发展好本产业,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
红枣的自然属性
红枣,又名大枣。自占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历史悠久。大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因此,大枣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红枣为温带作物,适应性强。红枣素有“铁杆庄稼”之称,具有耐旱、耐涝的特性,是发展节水型林果业的首选良种.红枣属于双子叶植物纲鼠李目鼠李科。枣树是一种生长在温带地区的小乔木,原产于中国,在中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花小多蜜,是一种蜜源植物;花色为淡黄色,有芳香气息。果实为枣,椭圆形,未成熟时黄色,成熟后褐红色。可鲜食也可制成干果或蜜饯果脯等。营养丰富,富含铁元素和维生素。在中国,枣还可以被用来制作红枣酒。有时候,中国人把枣放在白酒里面,保存很长时间,慢慢变成枣酒,甘甜,香气扑鼻。枣比较抗旱,需水不多,适合生长在贫瘠的土壤,树生长慢,所以木材坚硬细致,不易变形,适合制作雕刻品。枣木擀面杖是质量最好的擀面杖。
黄河流域两岸地带培育的大红枣,俗称“滩枣”,学名“木枣”,是山西四大名枣之一。滩枣生长在距黄河五十米至一千五百米范围内的沙滩上,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母亲河源源不断滋养孕育的精华,是华北、陕北地区特有珍品。其特点颗粒硕大,呈圆柱形,色如墨玉,果肉甜软润香,素称“人参果”。吕梁地处黄河中游,日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明显,是红枣起源的中心地带。栽培历史悠久,据传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清代以来,红枣即成为大宗出境特产。
枣树素有“铁杆庄稼”之称,俗语说:“沟壑墚峁斜角角,十年九旱干巴巴,1
种庄稼没法法,载上枣树十拿拿”。荒年庄稼歉收,枣树却较有收成,因此很适应吕梁十年九旱的气候。
红枣产业是吕梁地区的一项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红枣林带,总面积128万亩,产量1.2 亿公斤,产值15000万元,主要分布在沿黄4县和交城、离石边山地区,涉及60个乡镇、1300个村、60 万人。年产量约占全省的67%,全国的13.4%。
临县被列为全国产枣第一县,柳林县三交镇被列为产枣第一镇。本区红枣品种主要有木枣、梨枣、骏枣、帅枣、油枣,近年来还引进了赞皇大枣、金丝小枣等优良品种,其中梨枣、骏枣、木枣被列为全国十大名枣之列。
营养成分
红枣是一种营养佳品,被誉为“百果之王”。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等人体必须的多种维生素和18种氨基酸、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含量竟高达葡萄、苹果的70-80倍,芦丁(维生素P)的含量也很高,这两种维生素对防癌和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都有一定作用。
据史料记载,红枣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优特产树种。经考古学家从新郑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枣核化石,证明枣在我国已有8000多年历史。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红枣发酵酿造红枣酒,作为上乘贡品,宴请宾朋。红枣的营养保健作用,在远古时期就被人们发现并利用。
据《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记载:枣具有益气养肾、补血养颜、补肝降压、安神壮阳、治虚劳损之功效。红枣中含量丰富的环磷酸腺苷、儿茶酸具有独特的防癌降压功效,故红枣是极佳的营养滋补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糖、气血亏虚”等疾病。常食大枣可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贫血消瘦,养肝防癌功能尤为突出。“一日吃仨枣,红颜不显老”。
红枣性温味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镁及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等,营养十分丰富,民间有“天天吃红枣,一生不显老”之说。红枣不仅是人们喜爱的果品,也是一味滋补脾胃、养血安神、治病强身的良药。产妇食用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加速机体复原;老年体弱者食用红枣,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尤其是一些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及神经衰弱者,用红枣煮汤代茶,能安心守神,增进食欲。素有茶癖的人,晚间过饮,难免辗转不眠,若每晚以红枣煎汤代茶,可免除失眠之苦。春秋季节,乍寒乍暖,在红枣中加几片桑叶煎汤代茶,可预防伤风感冒;夏令炎热,红枣与荷叶同煮可利气消暑;冬日严寒,红枣汤加生姜红糖,可驱寒暖胃。常食大枣可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贫血消瘦,养肝防癌功能尤为突出,有“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之说。现在,枣仍是中国烹饪中的主要干果原料之一。
营养分析:
1.枣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可抑制癌细胞: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红枣中还含有抑制癌细胞,甚至可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物质;
2.经常食用鲜枣的人很少患胆结石,这是因为鲜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胆固醇少了,结石形成的概率也就随之减少;
3.枣中富含钙和铁,它们对防治骨质疏松产贫血有重要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经常会骨质疏松,正在生长发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发生贫血,大枣对他们会有十分理想的食疗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药物不能比拟的;
4.对病后体虚的人也有良好的滋补作用;
5.枣所含的芦丁,是一种使血管软化,从而使血压降低的物质,对高血压病有防治功效;
6.枣还可以抗过敏、除腥臭怪味、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
现代医学证明,大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D,对于健全毛细血管、维持血管壁的弹性、抗动脉粥硬化大有裨益;所含环磷酸腺苷,能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其疗效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国际药学界推崇备至。
红枣虽好,但吃多了会胀气,因此应注意控制食量。湿热重、舌苔黄的人不宜食用。
吃红枣也要注意其禁忌,过量食用有损消化功能:红枣可以经常食用,但不可过量,否则会有损消化功能、造成便秘等症。此外,红枣糖分丰富,尤其是制成零食的红枣,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吃,以免血糖增高,使病情恶化。如果吃得太
多红枣,又没有喝足够的水,会容易蛀牙。
栽培技术
一、种植密度
小红枣种植规格:株行距3×3米,每亩74株,种植时间在12月。
二、种植方法
种植前先挖长、宽80厘米,深60—80厘米的定植塘,挖塘时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每塘底层放入草或秸秆,中层用50公斤腐熟农家肥与表土混匀后回填,然后再回底土(最好全用表土),种植塘回填后高于地面30厘米,或者回土时填至低于地面20厘米时,灌透水,使塘内土沉实后再填土,使其略高于地面。种植时在定植塘上挖一深20—30厘米的穴,把枣苗放入穴中央,边填土边提苗、踏实,盖土后略高于地面,种植深度与苗在苗圃里的深度一致,不可种植过深(埋过嫁接口)或过浅。种植后沿树苗四周整成直径1米的圆形树盘,浇透定根水并用薄膜(一平方米大)进行树盘覆盖,以保湿、增温、压杂草。挖塘和种植时都要拉线,以保证苗木种植后达到“三看”一线。
三、肥水管理
幼树定植后,在春季发芽前10—15天,每株用尿素1—2两兑水10公斤追施,以后每隔一个月重复操作一次(灌水追肥),追肥位置在距树干30—40厘米处。
四、整形修剪
枣种下后剪除根部萌蘖和多余的分枝,主干粗1.2—1.5厘米,二次枝粗0.8厘米时,在距地面60—80厘米处剪去主干,把剪口下第一个二次枝剪去,以下选位置合适的3个二次枝留1个芽短剪,以促发侧枝形成第一层主枝,以后用同样的方法培养第二、第三层主枝,第二层主枝2—3个,第三层主枝1—2个,各层间距离70—80厘米,相邻两层主枝互相错开互不重叠。
五、套种
不可套种高杆或较耗地力的作物,如玉米、薯类等,可以套种豆科作物,最好套种绿肥,以弥补农家肥用量不足,同时还可压制杂草,覆盖地表
产业发展前景
目前,吕梁枣树栽植面积达到160万亩,产量2.2亿公斤,产值5.3亿元,一条北起兴县南至石楼,长320公里、宽20公里,覆盖沿黄枣区四县、55个乡镇、1240个村的红枣林带已经建成。全市现有各类红枣加工企业156家,产品有五大系列200余个品种,销售遍布全国,并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
但是在红枣产业的开发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红枣这一支柱性产业是异常的脆弱。连续阴雨过后,大面积的枣林有可能会出现裂果,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红枣加工、烘干,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受阴雨天气的影响,土壤和空气湿度较大,红枣还将面临裂果的风险。陕西省师范大学食品工程系的陈锦屏教授,他率先提出了修建烘干房来改变传统的晾晒方式。在此之前,沿黄枣区四县红枣成熟后,枣农将刚采摘回来的红枣晾晒于自己的院落、房顶上。等到红枣的水分完全蒸发后,已是12月。而在秋季多雨的吕梁,即便是赶在下雨之前将红枣采摘下来,由于不能马上烘干也会使枣农损失不少。现在,烘干房的出现使得鲜枣至干枣的时间缩短为10天,从而大大加快了干枣上市的步伐。
如何解决红枣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尤其是“裂果病”的问题,已经成为摆在红枣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在经过四年的努力后,科技人员终于通过技术措施改变了枣树生理机能,打破了千百年来枣树高生长的状态,采用“矮干低冠”树型,保护好“初花初果、充足施肥浇水”,利用地表高温,寻求红枣提早20天以上成熟途径,避开秋季连阴雨季节提前采收,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
红枣裂果的预防 :根据外地经验在生产中采用修剪、肥水、叶面肥和激素喷施也能对红枣雨裂有预防作用。修剪上,由于果实品质受二氧化碳和光照的影响,无论单果重、色泽、硬度还是可溶性固形的含量都有显著差异。成龄低产枣园应减少枣树主枝层次和骨干枝级数,加大层间距,缩减叶幕层厚度及冠幅,加大主、侧枝开张角度,以利于雨后果面迅速干燥。肥水方面,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有机量含量达到1%以上,含氧量达12%以上,pH值处在6~7的微酸性至中性状态。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铁、硼、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使硝化细菌和好气性固氮菌共存,从而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增强根系对土壤有效矿物质的吸收,提高光合效率。叶面肥的喷施,从7月初起,每10~20天喷1次300毫克/升氯化钙+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从果实硬核前后开始,每隔1个月喷1次10%有机钙200倍液或碳酸钙400倍液,连喷2~3次。喷钙期间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尿素消耗钙元素。另外,果色转白期喷布B9,1000毫克/千克、800~1000倍液氯基酸,不但能减轻红枣裂果,也能增加单果重。从8月上旬开始到9月初,每隔7~10天连用2~3次。另外,对易裂果品种应提前收获。可在果实着色前50~60天,喷布250毫克/千克乙烯利,促使枣果提前成熟。
同时在市场方面,重栽轻营、单位面积产量低、果实品质差、品种选育滞后、品种单
一、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龙头企业现代化程度低、科技手段落后、加工转化能力差,同时市场营销能力差、销售网络不健全、服务体系不到位,这些问题一直制约着红枣产业的开发。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的特色产业,我们应该更多的更好的研究好发展好红枣产业,让它不但成为我们的特色产业,也让它成为我们地区的一项支柱产业,让从事红枣种植的人们能够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发展项目。
第四篇:关于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5月9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继安的带领下,对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部分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农委关于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通报。在实地察看和听取通报的基础上,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扩大产业基地规模,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各类合作社组织达459家,流转总面积达18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6家,汊涧镇被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2011年,获批有机食品品牌2个,新增国家A级绿色食品品牌6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4个。全年粮食总产71.4万吨,实现“八连增”,总量位居全省一类县第二位,成为全国50个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县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超9000元。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我市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立足“自我组织、自我运作、自力更生”的原则,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农民自愿互利的精神,严格按章程组织社员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为社员统一提供
品种试验、技术培训、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服务,提高农民适应市场经济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纵深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芡实、畜禽、水产、苗木花卉、农事服务、土地股份合作等10多个领域。
二是加大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改进生产方式等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积极向上争取龙头企业项目资金,安徽牧马湖农业开发集团的贷款贴息项目已被省农委公示,获批在即。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农展,提升我市农产品知名度,通过对内实施龙头企业强龙工程,对外开展农业招商,我市已有省级龙头企业7家,滁州市级龙头企业9家,涌现了康盈、天鑫、正旺等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三是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资金投入。继续开展了粮食高产攻关活动,实施省部级万亩粮食示范片等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固定资产投资、新上深加工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利用财政资金参股建立农业担保公司、农业小额贷款公司,对担保费用及贷款利息等进行补贴。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整合涉农产业化资金,对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项目、水利专项资金、农业良种工程等涉农资金进行整合,优先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形成发展合力。2011年,我市共发放各项涉农补贴资金2.71亿元。
四是挖掘优势鼓励知名品牌打造。大米加工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龙岗芡实、金集风鹅、秦栏豆油等晓誉省内外。近年来,我市通过鼓励企业申报农业三品一标(即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识),组织企业参加农展会等途径,使农产品的品
牌价值得到提升。目前,已有有机食品3个、绿色食品34个、无公害农产品43个、省名牌农产品4个,位居滁州市前列。正旺米粉凭着绿色食品品牌,与河南思念、三全等国内知名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齐大龙牌挂面、倮倮牌大米、康盈牌大米等产品已进入易初莲花、苏果等大中型超市,白塔湖食品有限公司抓住农展会契机,将其产品成功打入了上海市场。
二、存在问题
我们虽然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周边盱眙、金湖江苏的一些县市相比,差距较为明显,与实施百亿粮仓、畜牧强农、水产跨越和农业产业化提升“四大工程”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银行信贷资金、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领域较少,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农业产业化经营人才缺乏,缺乏农业生产、加工科技、市场营销人员;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多为大米、挂面等初级产品,产品深加工和科技含量不高,品牌影响力不足,虽注册200多个农产品品牌,但因缺乏现代营销策划、宣传,尚无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够规范和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大多为松散型,主要通过订单方式,订单的履行主要靠龙头企业及农户的自觉性,对订单双方的法律约束力较差。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大对龙头企业等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建议:一要成立组织,加强领导。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由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同时将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列入到乡镇的考核中
去,科学建立考核指标,形成工作合力。二要研究制定能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的切实有效的政策。结合实际,出台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反映较多的贷款、土地指标问题,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符合贷款条件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等信贷支持力度,简化贷款审批手续,降低贷款利率,增加对流动资金需求量大、周转快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授信额度。对龙头企业建设所需非农建设用地,土地部门应单列一部分指标,直接安排到项目。
2、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建议:一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现有人才进行充电。改变培训方式,由现在被动的、集中的培训改为按企业、合作社自己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培训效率。二要建立农业人才引进的鼓励机制。对农业领域引进的人才,应优先解决户口、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并由财政对其工资进行补助。三要提倡科企、校企对接。积极联系各级科研院所、农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社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
3、加大财政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建议:一要将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列入财政专项预算。目前每年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是从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切块而来,为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将农业产业化资金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二要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利用财政资金参股建立农业担保公司、农业小额贷款公司等,对担保费用及贷款利息等进行补贴,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三要整合涉农产业化资金。对农业
综合开发、农业科技项目、水利专项资金、农业良种工程等涉农资金,要进行整合优先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项目,形成合力。
4、加大农业招商规划建设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议: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可在汊涧镇等地规划建设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突出园区招商,统一制定入园优惠政策,在农业重大项目安排上予以重点倾斜。以今麦郎、谷丰粮食、倮倮米业等为龙头,引导相关企业向园区集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包装、储藏、物流、信息、金融等服务业,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通过省级示范园区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标准化和优质化水平,保证企业加工原料的数量和质量。建议按一镇一业或一村一品的要求,至少发展一个农业主导产业。通过规范订单,提高订单履约率,使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农户有效对接,倡导“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多种形式的经营联合体,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入股龙头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将加工、销售环节的部分收益让利给农户,共享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
6、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进行整合打造知名品牌。要推动大米加工企业进行整合,对粮食加工企业进行自愿组合,力争整合成一个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要加快品牌整合,加强品牌宣传,提升知名度,对龙岗芡实、金集风鹅、秦栏豆油
等地方特产,要围绕特字做文章,帮助企业改进包装,提高生产水平。通过农超对接,将产品打进超市,重点进入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方知名超市。要借鉴盱眙龙虾的成功经验,可在龙岗古镇,举办芡实文化节,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对芡实等产业进行包装,提高名特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逐步打造成全国知名产品。
第五篇: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在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是按照老规矩到春天催种地、夏天催夏锄、秋天催秋收,继续唱“四季歌”,还是转变工作方式,把主要经历投放到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带着这个问题,我利用近一个月时间深入农村进行了认真调研。通过调研,感到近几年来特别是实施“五大战略”以来,全市上下绝大多数基层干部,特别是县、乡级领导干部对新形势下如何抓农业和农村工作有
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基本上告别了过去唱“四季歌”的传统工作方式,摆脱了过去那种“就农业抓农业”、“就种植业抓种植业”的传统思维定式,进一步理清了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步入了围绕市场抓农业,立足产后抓农业,着眼工业抓农业的良性发展轨道。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较高的乡镇对农业已开始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的进程,为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一、农业产业化方兴未艾
几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农业产业化做精、做大、做强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大了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领导力度,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使全市农业产业化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生产基地逐步扩大。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铁岭的实际出发,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人多我新、人新我廉、人廉我转、人转我快”的要求,调准、调优、调高、调特了我市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规划建设了以玉米、蔬菜、肉牛、奶牛、生猪、肉鸡、花生、马铃薯、花卉苗木、梅花鹿、中药材、蚕茧、林木、榛子、林蛙等重点产业为主的生产基地。全市已建以乡域为单位的农业产业化基地140个,其中100亩以上的种植小区129个,500亩以上的小区31个。蔬菜产业开发带初具规模,形成了南起铁岭县新台子镇北至昌图县毛家店镇29个乡镇的蔬菜保护地,其中千亩以上专业小区达到40个,涌现出凡河蔬菜、三家子草莓、付家花生、大洼土豆、靠山花卉等一批特色专业乡镇。畜牧业规模养殖发展较快,全市养猪超3万头专业乡镇58个、养牛超万头专业乡镇68个,养肉鸡超100万只的乡镇14个。第二、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农业产业化总产值实现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农户总数达30.1万户,比上年增加4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0.7;全市农民人均从产业化链条内获得收入1500元,比上年增加30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总量以达245万吨,农产品加工率达到了35,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率已达20。第三、龙头企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到200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25家,比上年增加51家,固定资产总额达27.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7.4亿元,实现利税4.1亿元,从业人员达3.26万人。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达28,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市级20家。2005年全市新上固定资产超2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6家,相当于“十五”前四年新上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的总和。第四、农产品品牌建设有新进展。目前,全市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已注册275个。获全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34个、市级著名商标和名牌55个。“北绿”牌商标获得了全国驰名商标,填补了我市无全国驰名商标的空白。“铁岭榛子”获得国家原产地认定。“大成鲜鸡”、“嬴德”肉禽、“郁青”种子、“豆中宝”调味品、“文选”葡萄、“帽山”鲜奶等一批产品已经形成了名牌效应,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虽然全市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国内先进地区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地区的领导对农业产业化认识不高,领导不力,存在上农业产业化项目对地方财政贡献率低的偏见。二是产业化率不高,农产品加工率只有3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大型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产业链条短,还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四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小,附加值不高,没有实现精加工和多次增值。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对县、乡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大意义的认识。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我市传统农业地区的优势变成了劣势,面对新形势,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但现在的关键问题仍然是认识问题,特别是县、乡级主要领导的认识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县、乡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教育和引导,使其进一步认识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大意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最有效途径,是加速工业化、城镇化的最佳切入点,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