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在当代中国的作用

时间:2019-05-14 01:1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数民族在当代中国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数民族在当代中国的作用》。

第一篇:少数民族在当代中国的作用

少数民族在当代中国的作用

74)人次 | 投稿 | 收藏 ] 艾尔肯·艾合买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当代中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享有同等权力。少数民族占中国人口的比例虽然很小,但他们在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作用却是很大的。

一、政治作用

少数民族与中国的边防和国家的统一关系密切。中国的陆路边境线有2.1万公里,与12个国家接壤,而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于边疆地区。这二万多公里的陆路边境线中,有一万五千公里以上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和聚居区。如内蒙古、新疆、西藏、黑龙江和广西等。中国有30多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朝鲜、哈萨克、乌孜别克和柯尔克孜等都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即与境外相同的民族毗邻面居。这些边疆地区,多为草原、沙漠和高山地带,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在这些地区的边防部队中,有很多当地少数民族成员,因为他们熟悉并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另外,中国的防务,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军民联防,在所有的边疆少数民族中都建立有各级民兵组织,他们定期进行军事训练,他们与正规军队一起执行巡逻、站岗等任务,一起保卫边疆地区的安全。

事实上,依靠当地的少数民族来保卫和维持边疆地区的安全,是几千年来中国历届中央政府的政策。这个政策能够执行并且执行得好,边疆地区就安全,否则就会出现危机。

中国少数民族各级自治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3.8%,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秩序与政治动向,直接关系到全中国的社会安定与国家的统一,尽管在所有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6%,汉族人口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仍占一半以上。但是根据中国的法律,在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内,少数民族成员具有较多的政治权力,如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机构的代表和官员中,少数民族成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高于本民族人口的比例。当地的法律、政策也较多地照顾少数民族各方面的利益。

少数民族成员在中共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政府和军队中,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1986年发布的《选举法》的规定,少数民族在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当地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例如,在1983年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的代表共403人,占代表总数的13.5%,与其总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6.7%相比,高出了1倍。所有55个少数民族都有全国人民代表,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位正副委员长中,有少数民族副委员长5人,占25%。

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和西藏五个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主任和政府主席,都是由当地的少数民族成员担任(注《:群言》1994年第7期第20页。)。

据统计,1949年全国各行业中的少数民族干部仅有4.8 万人,到1996年已达250余万人。其中,省部级、地厅级、县处级的少数民族干部分别占同类干部总数的11.9%、8.07%和7.39%。在国务院的各部委,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在全国政协,在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在人民解放军,都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成员(注《白寿彝史学论集》:(上),第295页。)。根据1988年的不完全统计,新中国建立以来,曾先后担任过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有:国家副主席 1人,国务院副总理3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7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3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人,政协副主席9人。从1955年至1964年,在人民解放军中任将军的少数民族成员31人。其中大将1人(侗族)、上将2人(蒙、壮族)、中将7人(藏、维、满、壮、土家族)。1987年恢复军衔制后,少数民族将军数目又有增加。根据1987年的统计,在人民解放军的中等和高等军事院校中受过培训的少数民族军官共1.8 万人,占在校学员总数的6%(注:《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上册,第307—316页)。

可见,少数民族不仅在民族自治区域内,而且在中央政府中和军队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作用与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但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3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2人),资源丰富,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今后将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1996年,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例为6.3%,大大低于人口比例13.6%。其中,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例为12.6%,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5%,可见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农业的发展水平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工业产值只占全国总产值的4.9%,明显落后于其它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的畜牧业在全国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根据1996年统计,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大牲畜年末总头数为7261万头,占全国大牲畜总头数的43.5%远远高于人口比例,说明畜产品自给有余。

少数民族地区最突出的优势是它辽阔的地域和较丰富的森林、水利和草原等自然资源。根据1996年统计,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土地面积为61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64.3%;耕地面积1805万公顷,占全国的26.9%;森林面积4787万公顷,占全国的38.4%;林木畜积量52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7.4%;淡水面积408万公顷,占全国的24.5%; 水力资源蕴藏量35477万千瓦,占全国的52.5%;草原面积3 亿公顷,占全国的75%。另外,这些自治地区还有十分丰富的石油、煤炭和各种金属矿藏。

中国汉族地区人口密度大,资源开发和利用较早,很多种资源蕴藏量逐年都有明显地下降。今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更多地依赖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自然资源。

另外,因为中国的陆路边境线多在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与蒙古、俄罗斯、中亚等独联体国家的贸易,主要是经少数民族地区的边境通商口岸进行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与国外的贸易额近年来也增长很快。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却有着较高的发展速度,与其它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以下就1996年对1986年的增长额作一说明。1996年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工农业总产值为7805亿元(人民币),十年间,年均增长11.41%,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11.16%,大牲畜年均增长8.86%,钢产量年均增长25.44%,原煤产量年均增长14.88%,原油产量年均增长17.63%,发电量年均增长25.87%,铁路通车里程年均增长7.14%,公路通车里程年均增长7.41%。1996年,少数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达到10.25%,实现了第5年连续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产品的产量不仅绝对数字有很大的增长,人均数字也有很明显的增加。以下就将少数民族自治地方1986年与1996年的人均数字作一对比介绍(注:《中华民族统计年鉴1997》,第四部分)。

1986年

1996年

人均农业总产值

264元

1010元

人均粮食产量

295公斤

426公斤

人均棉花

1.63公斤

5.95公斤

人均大牲畜

0.36头

0.46头

农民人均纯收入

282元

1300元

从业人员年均工资

1320元

5268元

四十余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经济发展水平仍普遍较低,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经济基础薄弱,企业效益低下,资金短缺,交通运输困难。

三、社会作用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不管这种特点是基于地域的不同、宗教的不同、价值观念的不同或生活方式的不同,都同样受到尊重。使得中国的文化丰富多彩。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社会,就会更开放、更民主、更有生气。

新中国建立40余年来,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受到了保护并有所发展。这是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能够始终保持健康、协调和生机的一个重要条件。

中国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都比较能歌善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歌曲、舞蹈、诗歌、戏剧、绘画,自己独特的服装、食品、建筑,自己独特的礼节和风俗习惯。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域的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和学校等部门中,都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保护、宣传和传播。

单一文化的社会容易造成僵滞、封闭的现象和狭隘的心理,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在中国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各民族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会促成一种宽容民主活跃的气氛。每个民族都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欣赏和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以丰富自己,这就是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这种作用,是少数民族在当代中国的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少数民族的发展

在旧中国,政府歧视少数民族,对于有些少数民族,政府甚至不承认他们是独立的民族而仅仅是与汉族“同一血统的大小宗支”。例如,回族就长期得不到承认(注:民族问题研究会编《回回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80年版,第67页)。大多数少数民族处于很落后的状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约3500万,除散居的600多万人口外,他们的社会制度基本上处于以下四种情况(注:马寅主编《中国少数民族》绪言,民族出版社,1981年):

(一)、大约有2300万人口,约30多个民族的社会结构和汉族地区相同或基本相同,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主要划分为封建地主和无地、少地的农民两个阶级。例如在西北回族地区,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占有约70—8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贫苦农民,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农民平均四五家才有头耕牛,七八家一张犁,两家一个砍土曼。绝大部分的土地、水源和生产工具都属于巴依(地主)。

(二)、大约有400万人口,主要为藏、傣、哈尼三个民族,保持着封建农奴制度。封建领主和农奴是主要的两个阶级。西藏的封建领主,是由地方政府、寺院和贵族三部分组成,共约6万人左右。

占西藏总人口的5%,他们占有全部土地和大量牲畜。领主拥有庄园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农奴,还有一部分家内奴隶。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世代遭受缴纳地租和无偿劳役的剥削。

(三)、大约有110万人口,还保持着奴隶制度。这主要是在四川省境内的彝族区,直到1950年,还保持着奴隶制度。

奴隶主占人口的5%,占有70%以上的土地和大量牲畜。约占人口50%的农奴,占有少量土地,但人身隶属于奴隶主,不能搬出主人的辖区。占人口43%的奴隶,人身完全被奴隶主占有,可以任意买卖和杀死(注:林耀华《凉山彝家的巨变》,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四)、大约有70万人口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在这些社区中,基本保持着土地和劳动工具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行共同生产、平均分配的原始公社制度。

新中国建立以后,从1950年开始,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行了民主改革。这种改革是在政府的领导下,主要依靠各少数民族人民和少数民族干部,采取比较和缓的方式,分步骤进行的。这项工作经历了11年时间,到1961年全部完成。通过民主改革,原来少数民族地区的奴隶制、农奴制和封建剥削压迫制度完全废除了,所有人民在政治上都获得了平等的公民权,在经济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牧者有牲畜。

此外,政府还对存在于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喇嘛教)中的封建特权和封建剥削制度进行了改革。1949年占全国少数民族1/3以上的人口约1500万左右,共十几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这些宗教的寺庙和上层僧侣,大多占有大量土地、牲畜和高利贷资本。例如在西藏,喇嘛教寺庙占有1/3以上的土地和大量牲畜及农奴。他们还利用宗教名义对人民征收钱财和摊派劳役。在这些民族中,人民的宗教负担一般高达全年收入的30—50%。寺庙还往往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寺庙可以私设法庭、监狱,甚至任意残害人民。

1958年以后,政府在改革中废除了宗教寺庙和僧侣的封建特权,其中包括寺庙私设法庭、监狱和刑罚、干涉民事诉讼、擅自委派部落头人、私藏武器、干涉婚姻自由、压迫歧视妇女以及干涉文化教育事业等权力。废除了寺庙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高利贷、无偿劳役等剥削制度,寺庙不得强迫人民当喇嘛,不得强迫儿童学经文。

为了使所有的少数民族都获得民族平等的权利和自治权利,政府在全国推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有各级少数民族自治地区159个,生活着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的76.7 %为了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在中国宪法中有多项有关规定。198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民族自治机关可根据本地方情况,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当地少数民族公民担任。自治地方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等机构,要使用当地民族的语言文字执行公务,地方企业、单位优先招收少数民族成员。自治机关可组织本地方的公安部队,可管理和保持本地方的自然资源。自治地方可自主地发展本民族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事业。国家设立各种专项资金,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税收低于其它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可优先受教育,上中学和大学。

在各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主席、州长、县长均由当地少数民族成员担任。据1988年的统计,在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4 个自治区,少数民族局级和正处级干部占同级干部的比例,内蒙古分别为46%和24.6%;新疆分别为43.6%和21.5%;广西分别为21.2%和19.5%;宁夏分别为24%和12.5%。在西藏,藏族干部在自治区级和县级干部中的比例为72%和61%(注:《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上册,第307—316页)。

在民族自治地方及其它地方的中共各级组织中,也都有少数民族干部。如担任过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的乌兰夫(内蒙)、韦国清(广西)、杨静仁(宁夏)、赛福鼎(新疆)。此外,担任自治州、县党委书记的,也多为少数民族干部。

中国政府在全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般的汉族家庭,提倡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但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少数民族夫妇都可以要2 个或2个以上的孩子。例如在新疆,城市中的少数民族夫妇可要2个孩子,农村的可要3个孩子,牧区的可要4个孩子。另外,由于少数民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中国少数民族的人口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人口平均增长速度。这可以从1953年和1990年的几个人口统计数字来作比较和说明(注:《中华民族统计年鉴1997》,第四部分)

1953年

1990年

少数民族人口

35,320,360人

91,323,090人

汉族人口

547,283,057人

1,039,187,548人

蒙 古

1,462,956人

4,802,407人

3,559,350人

8,612,001人

2,775,622人

4,593,072人

3,640,125人

7,207,024人

从1982年至1990年,少数民族人口平均每年增长3.87%,汉族人口平均每年增长1.29%,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已由1982年的6.67%上升为1990年的8.04 %(注: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

由于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少数民族人口的平均寿命有了很大提高。1990年,中国少数民族的人口平均寿命65.16岁。

这个数字虽然低于全国人口平均寿命(69.49岁),但高于世界人口平均寿命(63岁),其中的回族(69.58岁)和满族(70.77岁)的平均寿命超过了全国平均值。在少数民族中平均寿命比较低的藏族(63.67岁),也比四十年前的35.5岁提高了28岁(注: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并参考马戎《西藏的人口与社会》,同心出版社,1996年)。少数民族人口和人均寿命的较快增长,是少数民族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反映。

综上所述,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少数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已彻底摆脱了落后的农奴制度和奴隶制度,获得了民族自治的权力和与汉族平等的各项政治权力。他们的生活水平、人口素质和教育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但是,他们在经济、教育、健康等很多方面仍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后,他们必须做出更大努力,加快发展速度,才能在不远的将来全面赶上汉族的发展水平,并且进一步赶上世界发达民族的发展水平。

第二篇:本科毕业论文:论少数民族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本科毕业论文

院 系: 体 育 学 院 专 业: 体育教育(师范)班 级: 05 体 教 班 论文题目:论少数民族体育游戏在体

育教学中的作用

作 者: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09 年 4 月

目 录

摘要„„„„„„„„„„„„„„„„„„„„„„„„„„„„„„„2 1.前言„„„„„„„„„„„„„„„„„„„„„„„„„„„„„„1 1.1选题依据„„„„„„„„„„„„„„„„„„„„„„„„„„1 1.2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1 1.2.1研究目的„„„„„„„„„„„„„„„„„„„„„„„„„„1 1.2.2研究的主要内容„„„„„„„„„„„„„„„„„„„„„„„1 2.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特点和意义„„„„„„„„„„„„„„„1 2.1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特点„„„„„„„„„„„„„„„„„„„1 2.2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2 3.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2 3.1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特点„„„„„„„„„„„„„„„„„„„2 3.2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2 3.2.1通过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习惯养成„„„„„„„„„„„„„„2 3.2.2体育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正确动作的建立„„„„„„„„„3 3.2.3体育游戏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3 3.2.4体育游戏对提高学生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良好作用„„„„3 3.2.5体育游戏的娱乐性能促进情绪情感的形成„„„„„„„„„„„„4 4.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关系„„„„„„„„„„„„„„„„4 4.1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具有概念上的“统一性”„„„„„„„„„„„4 4.2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具有目标体系上的“统一性”„„„„„„„„„4 4.3兴趣是二者的结合点„„„„„„„„„„„„„„„„„„„„„4

5.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少数民族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5

5.1要突出和加强组织纪律性„„„„„„„„„„„„„„„„„„„5 5.2要注意掌握和激发学生在游戏中的情绪„„„„„„„„„„„„„5 5.3要言传身教,全面关心学生„„„„„„„„„„„„„„„„„„„5 5.4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量„„„„„„„„„„„„„„„„„„„„5 5.5要密切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6 6.小 结„„„„„„„„„„„„„„„„„„„„„„„„„6 参考文献„„„„„„„„„„„„„„„„„„„„„„„„„6

论少数民族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集中注意力、提高兴奋性、诱导、热身、激发学生积极性、放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表现能力等作用。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的内容和任务及其结构特点,可以合理的运用体育游戏教学,使学生更快的掌握动作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并提高教学质量。而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不同高校体育中运用的比重和研究的力度不断提高和加强,因此,研究少数民族体育游戏在高校中的特点,深刻认识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对于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良好的效果,除了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内容和有效的组织教学工作,还应注意突出和加强纪律性、掌握和激发学生在游戏中的情绪、要言传身教,全面关心学生、合理安排运动量、密切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少数民族体育 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

Concerning minority sports games in the sports teaching

the function

Abstract: Sports games in the sports teaching the has focused, improve the excitability, induction, warm up, stimulat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relax, exert students subjectivity and self-expression ability functions.As a sports teacher, in sports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content and task according to class and its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can reasonable use of sports game teaching, the students master action faster technology, complete the teaching mission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And our country is a minority numerous countries, traditional minority national sports in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using the strength of improve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refore, the minority sports games in the universities of characteristic, profound understanding its role in the universities sports teaching, to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raditional minority national sports spirit, promoting college sports work thorough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studen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In order to make the P.E.class lively reached the expected purpose and a good result is obtained, besides pertinently choose game content and effective organization teaching work,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highlight and strengthen discipline, master and stimulate the students' emotion, in the game to verbal instrution, comprehensive care about students,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exercise, pay close attention to safety, preventing harm accident.Key Words: Minority sports Sports game Sports teaching Rol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1.前 言

1.1选题依据

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体育活动,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数游戏带有故事情节或竞赛因素,并将跑、跳、投等各种活动融为一体,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游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等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他们战胜对方、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并且巩固学生已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和技巧;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从而使课程更加生动活泼,简约易懂。因此,体育游戏对于全面发展学生身体和促进其个性发展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发明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活动,这些民间活动从不同角度反映着我国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的特征。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具有很高的健身、艺术价值和教育功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把这些体育项目,经过筛选、改造、整合与提炼,使它具有较高的教育、健身、娱乐价值,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项目,进入课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并运用,具有重要性的积极意义。

1.2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2.1研究目的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民间,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不断发展完善它可以通过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另外从教育学角度来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1.2.2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意义,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以及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少数民族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通过这些内容的分析和阐述少数民族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1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特点

学校体育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学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特别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个体育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发展,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导致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濒临消失,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边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特别是边远乡、镇地区,现有经济条件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健康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设施要求,加上少数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以及部分教师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缺乏主动性和紧迫感,使得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愿意上体育课的现象日益增多。目前,民族民间游戏如能在体育课上很好的利用是解决这一现象的很好方法之一。恰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开发和运用本民族的体育游戏资源,才是学生最容易,也最喜欢接受的。而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风情作为体育游戏资源的开发,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去积极挖掘、认真整理,它将极大的丰富我们的体育游戏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2.2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

作为传承文化的主要阵地——中国学校理所当然要成为其关键的介入点。学校体育将成为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传统体育教育,丰富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随着西方强势体育的冲击,中国传统体育在学校的阵地越来越萎缩,使很多青少年缺乏对本民族的文化的认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有助于青少年全面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民族文化,把握民族精神,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同样,民族的存在与发展是同民族传统的延续与继承密不可分的。民族传统体育记载了各民族的生活情趣、人际关系、民族性格、理论道德、民众心理,同时也就记载了各民族的文化,通过对传统体育的学习,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与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现代化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学校体育中贯穿传统体育教育,不仅是培养全面人才的系统工程,更是对本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取得一席之地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们一定要认真看待。

3.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

3.1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特点

我们要了解体育游戏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体育游戏具有自身的特点,如趣味性、普及性、竞争性、娱乐性、智能性和知识性等。体育游戏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此种形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这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体育游戏内容广泛,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

同时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而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品行的发展及非智力的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3.2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3.2.1通过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习惯养成

体育游戏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合作与集体教育内容,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游戏教学中能让学生学习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体育游戏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活动中通过模仿各种角色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游戏中,如在游戏“集体过障碍”、“火车赛跑”、“四角拔河”等游戏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然性。学生需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规定性的动作,懂得与人合作的道理。这对养成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都有显著的作用。同样,游戏的规则对学生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的养成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体育游戏中,体育游戏的竞赛性和对抗因素较多,通过规则把活动者组织起来,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并履行一定的职责,要严格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从而增强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2体育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正确动作的建立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锻炼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的现象,正确的动作技术不容易掌握。比如中长跑、铅球等教学,而采用体育游戏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体育游戏教学内容新颖,形式活泼,有丰富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寓教于乐之中,融趣味于一体,消除身体锻炼过程中的枯燥乏味和较易产生疲劳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创编出新奇的游戏方法。并逐渐增加难度来引导他们保持对游戏的兴趣,吸引其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判断反应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和发展耐力。对学生建立正确动作的形象和概念,帮助巩固已掌握的动作,改进错误动作,促进正确动作的掌握起到良好作用。3.2.3体育游戏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游戏具有综合特点,几乎任何体育项目的练习都可作为体育游戏的素材,任何体育项目都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与训练的手段,内容与形式又是预先设计的,因而它具有其他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健身作用。体育游戏既能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又能运用它提高运动技能、技术及战术。学生参加体育游戏一般都是出于他们的直接动机,为了体验有趣的游戏过程,参加时是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这种自觉自愿的行动能发挥他们最大的能动性和挖掘学生身体潜能。因而在体育游戏中能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这是任何体育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体育游戏由许多实际活动组成,学生通过体育游戏教学能学会跑、跳、投、攀登、爬越、搬运等实际活动技能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体育游戏者的身体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各器官、系统和肌肉群得到必要的活动,这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同时体育游戏的多样性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各种活动方式,可以全面地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如:通过各种“障碍”游戏,就是一个综合性的游戏,它通过跑、跳、抛、钻、跨、越等障碍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健全体魄,对增进健康具有重要作用。3.2.4体育游戏对提高学生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良好作用

在体育游戏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判断力,而且还要求学生的视、听、触、平衡、时间、空间等感觉灵敏,并具有一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去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如在某体育游戏一定规则规定下,学生开动脑筋运用体力、技能、智慧和聪颖较量后取胜利,而失败的学生马上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最后反败为胜,这些都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智力才能做到。因此,学生开动脑筋,尽情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遵守体育游戏规则前提下,根据瞬间变化的情况,创造性地达到获胜目的。这一些都是学生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智力作用。还有些学生在教师所教的体育游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进行体育游戏的实践,运用已学技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其体育游戏方法和规则加以补充或

修改,使得体育游戏更加的好玩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2.5体育游戏的娱乐性能促进情绪情感的形成

体育角色游戏中,能使学生从心理的角度体验到暂时解脱自我,将自己变成“别人”或某种可爱的“动物”的新奇与快乐。在体育游戏中,学生都乐于自己的能力得到表现,让别人尤其是异性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从而得到别人的赞扬、尊重与爱恋。从而满足这种生理、心理上的需要,而得到快乐。体育游戏是一种集体活动,能满足人们相互交往、驱除寂寞的需要。体育游戏过程中,游戏练习本身的新奇、惊险、激烈、紧张也会给参加者带来愉快的欢笑。不带功利色彩、没有任何负担的体育游戏活动,能调节人们的精神状态、消除学习与工作带来的疲劳,使人得到积极性休息,这无疑也是一种愉快的身心感受。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可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传统体育教学变为快乐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4.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已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处理好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动作技术间的矛盾,可以从孩子的喜欢玩的天性入手,通过这种心理,将体育游戏科学合理的穿插在体育教学中,来更高的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使教学目的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相吻合。

4.1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具有概念上的“统一性”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教学。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促进身体一般发展的活动性游戏和各种运动专项密切相关的专门游戏。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外,还应在组织教法上广泛采用趣味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体育游戏进行教学。这是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4.2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具有目标体系上的“统一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智力并使其获得快乐。有的游戏重在图稿某些素质,掌握某些技能;有的侧重在发展体力和智力;有的是为了提高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有的侧重调节情绪和休闲娱乐。正是由于他们目标上的统一性,所以可以在实施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来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以便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3兴趣是二者的结合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给学习带来很大帮助,兴趣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转变为自身需要,从而刻苦进行锻炼,主动克服主观困难,逐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因此我们可以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合理的完成教学任务。

5.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少数民族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

为了使少数民族体育游戏起到促进体育教学的作用,顺利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使课堂上得生动活泼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良好的效果,除了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内容和讲究组织教学工作外,还应注意如下事项:

5.1要突出和加强组织纪律性

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是游戏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为此,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十分必要。它具体表现在听从指挥、执行游戏规则、服从裁判等方面。如组织纪律性不好,不按次序或规则进行,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从而直接影响到游戏的进行。在游戏中出现不守纪律的现象时,即使是个别学生,也要立即停止游戏活动,对违反纪律或规则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批评教育,并以此教育全体,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5.2要注意掌握和激发学生在游戏中的情绪

学生在游戏中的情绪如何,是衡量体育游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功的游戏,气氛活跃、情绪高涨。要激发学生在游戏中的情绪,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的内容。实践证明,因为同样的游戏内容,在不同对象、时间、地点使用,学生表现出的情绪往往是各不相同。一个有趣的体育游戏,游戏的内容适宜,参加人数比例适当,场地大小也合适,则游戏场上必定出现一片兴高采烈的欢笑声,表现出高昂的情绪,这样学生就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和锻炼。

5.3要言传身教,全面关心学生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指导者,还应是游戏的参与者,将指导活动和参加活动结合起来,以游戏者的身份出现。把自己的全副精力和学生融贯在一起。既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又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性。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特别要关心体质较差或有残疾的学生,让他(她)们进行简单而力所能及的游戏活动,使他们体质上得到锻炼,精神上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平等的人格待遇。

5.4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量

教师应注意观察、判断学生的体力变化状况,并调节好游戏的密度和运动量。在发现体质较差 的学生力不从心时,应及时调换。如果运动量不足或过大,应采取灵活措施,可通过增减次数,扩大或缩小场地(增加或缩短距离)的方式进行调整。

5.5要密切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进行任何游戏,都必须保证安全第一,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伤害事故一般是由于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游戏中还要注意观察学生体力的变化情况,当学生感到疲劳时,要及时果断地结束游戏活动。

6.小 结

21世纪的学校体育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需要有多层次的文化内涵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体育教学通过传播少数民族体育教育,促进传统体育可持续健康发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为学校体育的拓展打开新的思路,为学校教育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取得实效性的双赢。传统体育文化体系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体育,把传统体育课程与人文教育学科交叉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使学生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在现在体育教育强调“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前提下,在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材时,应在不忽视体育运动给人的生理方面的价值时,同时重视内涵于体育活动中的文化和娱乐价值,利用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促进人的道德形成,社会化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在具体内容上逐步改善单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重视民族体育内容和乡土体育内容,并提倡教师的创造性改造和学生创造性学习、运用,通过参与少数民族体育游戏,既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特点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得到了较好的本质教育。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利用趣味性强、形式生动活泼的少数民族体育游戏,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对全面发展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通过体育游戏,可以有目的地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J].人民出版社.2009(7)[2]张涛.中国少数民族体育[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8)[3]冯良.巴音.民族体育论集.民族出版社[J].2003(8)

[4]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理论问题与案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J].2009(9)[5]胡小明.虞重干.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J].2004(12)[6]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J].2005(8)

[7]张力为.庄灵.北京体育大学2000-2004优秀学士论文精选精评.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D]2004(10)[8]李炎清.毕业论文写作与范例.厦门大学出版社[D]2006(11)

第三篇:少数民族代表对化解民族矛盾的影响作用

少数民族代表对化解民族矛盾的影响作用

针对民族的问题,相关才子表示: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在化解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工作中具有杠杆作用。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随着世界上民族、宗教问题的不断升温,境外敌对势力加紧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形势更加复杂;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与复杂的社会矛盾相互交织,云南局部地区的民族关系复杂,稍有不慎,极易引发事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不同文化心理和风俗习惯而引起的矛盾纠纷逐渐增多,维护城市和散居民族地区团结稳定面临诸多新问题。

由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文化传统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在云南少数民族群众中依法解决、处理矛盾纠纷的观念和认识,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同时,在云南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的文化、习惯、日常生活中,万物有灵、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观念普遍存在,对熟悉的、有能力的、处事公道的人,比较信任。相当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在遇到问题,特别是各类矛盾纠纷时,较习惯找那些平时威望比较高的族人咨询、调解。

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由于在少数民族中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说话比较管用,群众也比较多的找他们反映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如:1987年在西双版纳机场建设中,因征地等问题群众意见很大,经傣族民族上层人士刀世勋、召存信等做工作,矛盾得到了及时化解;又如,省政协马开贤(阿訇)副主席,在回族和伊斯兰教信教群众中有极高的威望,他在云南回族聚居区和信教群众中,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化解、调解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为维护云南回族聚居区的民族团结发挥了极为特殊的作用。不可否认,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在处置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突发事件,化解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等工作中,作用是十分特殊的,“四两拨千斤”具有杠杆作用。此篇毕业论文报道、

第四篇:少数民族

1.满族

门前插柳枝和熄灯祭扫 2.蒙古族

蒙古族传统礼节,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和请安等,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

禁忌:

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    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 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

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

 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 3.回族

居住特点:小集中、大分散。

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民族禁忌]

“貌俊、性温、洁净”可食,“貌异、性恶、污秽”不食。

主要是禁食一些食物。如奇形怪状、污秽不洁、性情凶恶、行为怪异的飞禽、猛兽及鱼类;日久变质、受污染的食品都属于禁食范围。

在饮食方面,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不吃动物的血。禁止抽烟、喝酒,禁止用食物开玩笑,不能用禁忌的东西作比喻(比如不能说某某东西像血一样红)等,甚至在谈话中也忌带“猪”字或同音字; 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

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 主要节日

每年教历9 月定为斋月。在斋月里要封斋,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前至落日后的时间里,戒饮、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经济条件充裕的富人,亲自体验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到教历1 0 月1 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然后去墓地“走坟”,缅怀“亡人”,以示不忘祖先。不吃猪肉的原因:

1-猪貌丑、怪异,性贪婪、愚笨。世界各民族语言在形容人貌丑、懒散、愚笨等方面都用“猪”字形容

2-猪喜污秽。其生活区域肮脏不堪,食用的饲料也是污秽的,难与食草类动物相比。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猪一旦饿极了,连亲生猪崽也照食不误。一般的动物,即便是小鸟也会与饲养它的人建立某种感情,义犬救主等动物助人的故事广为人知,但猪却有时连饲养它的人家的婴孩也有拱死吃掉的现象,它的性格,就连狼和老虎等凶暴的动物都难以相比。

3-还有,猪的脖子上只有一根筋,既不能看到天,也不能回头,穆斯林们是讲究回心转意的,而猪的这一特性和穆斯林们的这一生活习惯背道而驰,这也是穆斯林们不吃猪肉的一个原因。

4、藏族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由于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生产多以牧业为主。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他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布达拉宫 糌粑 酥油茶

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圆寂的**喇嘛死后,在布达拉宫里把他的遗体修放在一座塔里,装饰这座塔就用去1 4 万两黄金。其次,**和一些领主死后,即享受火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天葬寄托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据说,藏民进了寺庙大门,先献一条哈达,然后参拜佛像,到各殿参观,随坐,到离别时,还在自己坐过的座位后边放一条哈达,表示我人虽离去,但我的心还留在这里。

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座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献哈达在西藏十分普遍,甚至人们互相通信时,也在信封内附上一条小哈达,以示祝福和问候。

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行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达,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奉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5.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并连声说:“您好”。

6.壮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广东,贵州三省。壮族信仰多神教,崇拜巨石、老树、高山、土地。祖先崇拜占有主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着“天地亲师”的神位。有的还信奉佛教。

壮歌久负盛名,定期举办对歌赛歌的“歌圩”盛会;壮族刺绣、竹芒编以及“干栏”建筑艺术等名扬远近。

如果有客人来访,他们都会热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让座递烟,双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声讲话,进出要从客人身后绕行。和客人共餐,要两腿落地,和肩同宽,不能跷二郎腿。

饮食以大米、玉米、薯类等为主食。认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肴、珍品。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普遍喜欢喝酒。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有酒才显得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龙州等地的妇女还有嚼槟榔的习俗,有些地方槟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

不爱吃胡罗卜、西红柿、芹菜等。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第五篇:少数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是中国第一大种群,其他民族和未识别民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甘肃和内蒙古等地。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华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朝鲜族(谚文:조선족,标准罗马字母:Chosen),又称朝鲜民族(谚文:조선민족)、韩民族(谚文:한민족)、韩族、高丽族等,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及临近的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区,是朝鲜和韩国的主体民族,两国共有七千多人口的朝鲜族;朝鲜族人口过百万的国家有中国和美国,人口均在两千万以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官方认定的一个少数民族,也被称为中国朝鲜族。在美国境内的朝鲜族属于美国亚裔少数民族,被称为韩裔美国人,根据2006年美国社区人口调查,韩裔美国人约有152万人。[1]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男子传统服饰为白色绣花边的圆领衬衫,外套无领长衫“袷袢”,袖口用黑布沿边。短上衣的式样为竖领、对襟扣领。衣外系皮带。下穿宽脚裤,适宜游牧骑乘,女子服饰为宽大无领,长不及膝,镶嵌银扣的对襟上衣。下端镶有皮毛的多褶长裙或下端带褶裥的各色连衣裙。皮或布制的坎肩。柯尔克孜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戴圆顶小帽,柯尔克孜族妇女擅长刺绣,常在衣服的领、袖、前胸等处绣上美丽、精致的几何图案。色彩以红、蓝、白为主。编织也表现出精湛的技艺,用染色羊毛、驼毛编织的挂毯、地毯,用芨芨草、红柳枝编成的帘子、围子等都著称于世.鄂伦春

鄂伦春族在游猎生活中创造了狍皮服饰文化,无论衣服鞋帽,还是生活用品,都以狍皮为原料。鄂伦春族的服装以狍式为主,男女冬季皆穿长袍,女袍长及脚面,两侧开衩。皮帽用狍油皮头皮精制而成,制作时,把耳朵割掉,换上狍皮缝

制的假耳朵,把眼圈用黑皮子镶上,毛、角、鼻、嘴仍保留,猎人戴在头上,不仅防寒,还可伪装自己,诱惑野兽。女帽镶有花边,顶端缀着红绿线穗。鄂伦春人的装饰和服饰染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皮狍的开衩处及手套上多喜欢用红、绿、黄色缝绣出色彩艳丽的花纹图案。年轻人穿用的衣服、裤子和手套,多用柞树煮水揉染成黄色。

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过去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土家族现在平日着装已没有民族特色,只有喜庆节日、隆重集会或边远山村,才有传统民族服饰展示风采的机会。

拉祜族

拉祜族的传统服饰以黑为美。男子穿对襟短衫、黑布长裤,戴黑布便帽或用黑色头巾裹头。妇女穿开襟、开衩的黑布长衫,且衩开得比较长,袖口、襟边镶着银泡,缝缀着各种花边,下着黑布长裤,头缠黑色的长头布,头布两端装饰着彩色长穗,裹绑腿。拉祜族配饰相当别致,妇女耳戴银环,胸挂“普巴”。男子则佩带葫芦、火枪

仫佬族

仫佬族崇尚青色,其服饰朴素无华。妇女一般穿大襟上衣、长裤。姑娘梳辫,婚后结髻。老年妇女喜欢用青布包头,腰扎绣有精美花纹图案的围裙。男子穿对襟上衣、长裤,头戴六片三角形合成的碗形青布帽。老年人穿琵琶襟上衣,戴硬壳平顶碗帽。多穿草鞋或布鞋。仫佬族的服装面料是自纺自织自染的蓝靛染成的土布,并且被视为珍贵的布料。其染制方法与众不同,把长约两丈的土布放入蓝靛染缸,反复晒染多次,使青蓝色泽均匀,然后涂上米汤、薯莨、牛皮胶糊面等,待晾干后,用石磙滚压或棒槌敲打。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布闪光发亮,美观耐用。

普米族

普米族妇女服饰花样较多,而且有地域差异。兰坪、维西一带的妇女上穿白色大襟短衣,下着长裤,外套黑褐色绣花坎肩,系围腰,梳辫子。未婚妇女喜欢用绣花双层蓝布包头,婚后用黑布包头。宁蒗、永胜一带妇女上穿右襟短衣,下着白色长及脚面的褶裙,披羊皮披肩,束彩色腰带。衣服的襟边镶着花边或金丝边,裙中镶有一道彩色的横纹,十分艳丽。发辫以粗大为美,所以喜欢用牦牛尾做一假发,梳辫盘于头顶戴黑布包头,佩戴银质饰物、料珠、珊瑚、玛瑙等。普米族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善,表现在服饰上,衣裙皆以白色为美。

裕固族

裕固族男女都穿的高领衣服是大襟有衽的长袍。男子束红、蓝腰带,佩带腰刀、火镰、小佛等;而妇女高领长袍下摆开衩,衣领、袖口、衣衩、襟边绣着花边,以绿、蓝色布料为主。外套大红、桃红、翠绿、翠蓝色的缎子高领坎肩,系红、绿、蓝色腰带,配几条彩色手帕,脚穿长筒皮靴。冬季,男女皆戴狐皮风雪帽,穿高筒靴;夏秋季节,戴圆筒平顶镶边的白毡帽或礼帽。裕固族妇女的头饰别具特色。她们头戴喇叭形红缨帽

或用芨芨草编织的帽子。红缨缀在帽顶,帽沿上缝两道黑色丝条边,前沿平伸,后沿微翘。妇女婚前婚后的头饰不一样。喜欢佩戴耳环、翡翠或玉石手镯及银戒指等。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男子平日爱穿衬衣,外着无领对襟的黑色长外套,冬天着光板羊皮大衣。妇女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连衣裙,冷天外罩大衣。男戴黑绒布制成的绣着花纹的圆形高统帽。女戴圆顶绣花棉帽,外出时再皮上方形大头巾,颜色多为白色,新娘则一定要用红色。男女皆穿皮靴,皮靴制作讲究,舒适保暖。塔吉克族妇女最擅长的手工技艺是刺绣。衣帽、腰带上大都绣有花纹。女帽的前沿绣得五彩缤纷,逢盛装时帽檐上还加缀一排小银链。同时佩戴耳环、项链和各种银质胸饰。新娘妇女在辫梢饰以丝穗,已婚少妇在发辫上缀以白纽扣,美丽的装饰把妇女装扮得如花似玉。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男子多穿长及膝盖的套头衬衫和细腿裤,春秋穿粗呢上衣或长袍,冬天则穿羊皮短衣或皮大衣。喜庆节日,小伙子爱穿彩色衬衣。妇女夏季习惯于穿粗布衬衣,外套无袖、高腰身的对襟长袍,下穿毛织长裙。喜庆节日,妇女们喜欢穿绸制的绣花衬衣。男女都穿毡靴、皮靴和皮鞋。男子普遍喜欢戴呢帽和带耳罩的毛皮帽。妇女的头饰有独特的风俗,婚前婚后界限森严:姑娘梳长辫子时,要同时把彩色发带和小玻璃球编在辫子里,辫子长长地下垂,头发可以露在外面。已婚妇女的独辫被两条辫子取代,盘于头顶,再用头巾或帽子罩上。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服装以袍式为主。男子头戴皮帽,身穿长袍,下着皮裤,脚蹬皮靴。帽子多用狍、狼或狐狸的头皮做成,毛朝外,双耳、犄角挺立,形象逼真,出猎时,既防寒又护身。靴子多选用狍、犴、牛等皮。除皮质服装外,达斡尔族还穿布制的袍子和裤子。冬天穿棉袍,天冷时外套犴背心,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妇女早期着皮衣,清朝以后以布衣为主。服装的颜色多为蓝、黑、灰,老年妇女还喜欢在长袍外套上坎肩。达斡尔族妇女擅于手工刺绣,服饰、鞋、荷包等多绣着各种花纹及图案。发式及装饰品因地而异,有的用白布和白毛巾包头,佩带各式耳环。

傣族

傣族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擅长农耕和水稻种植。傣族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融合了中原和印度及中南半岛诸国文化。傣族男子多穿圆领大襟或对襟小衫,下着长裤,白布或蓝布包头。妇女穿长筒裙和短衫,梳各种发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将孔雀和大象的图案编织在衣物上。

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哈尼族男子上穿对襟衣、下着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服饰主要为棉布的衣裙和长、短裤。哈尼族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穿青色衣服,有的地方甚至每洗一次衣服都要用蓝靛将衣服再染一次

维吾尔族,古代北亚民族回鹘和中亚中世纪各穆斯林民族的后裔(由九姓乌古斯、葛逻禄、回纥后裔发展而成,维吾尔族的民系有塔兰奇人、吐鲁番(哈密)人、喀什噶尔人,外加萨尔特人),“维吾尔”是“联合、团结”的意思,维吾尔族说维吾尔语,使用维吾尔文,信仰伊斯兰教。

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装为男子穿绣花衬衣,外面套斜领、无纽扣的“袷袢”,“袷袢”身长没膝,外系腰带。在北疆因天气较寒冷外套常有纽扣,妇女则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外面往往还套绣花背心。男女皆喜欢头戴绣花小帽,脚穿长筒皮靴。维吾尔族在服装的用料上喜欢选用纯毛、纯棉、真丝、真皮,妇女喜欢艳丽的衣物,并以耳环、戒指、手镯、项链等饰物点缀。手工刺绣是维吾尔族的传统工艺,衬衣、背心及小圆顶帽上所绣的花纹图案都十分精美。

一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新疆盛产绵羊,由此维吾尔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习俗。讲究的羊肉串肉质鲜嫩,味咸辣,孜然的特殊味浓郁。与羊肉串相媲美的手抓饭,也是维吾尔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在新疆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地区,逢年过年,婚丧娶嫁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他们的传统习惯是请客人围坐在桌子旁,上面铺上一块干净的餐巾。随后主人一手端盘,一手执壶,逐个让客人净手,并递给干净毛巾擦干。然后主人端来几盘抓饭,置餐巾上(习惯是二至三人一盘),请客人直接用手从盘中抓吃,故取名为“抓饭”。维吾尔族抓饭的种类很多,花色品种十分丰富。

下载少数民族在当代中国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数民族在当代中国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少数民族

    1、 满族;2、朝鲜族;3、赫哲族;4、达斡尔族;5、鄂伦春族;6、鄂温克族;7、蒙古族;8、回族;9、东乡族;10、保安族;11、撒拉族;12、土族;13、裕固族;14、俄罗斯族;15、乌兹别克族;16、塔塔尔族......

    浅谈少数民族农牧民经纪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少数民族农牧民经纪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郭元珍 新疆财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文章摘要:新疆少数民族农牧民经纪人作为一条纽带、一座桥梁,将农牧民与市场衔接起......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对当前乡镇人大工作调查思考 乡镇人大是我国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处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最前沿和第一线,对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审视中国当代社会问题 麦尔哈巴 5102049014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加上网络等新兴媒体对舆论空间的扩充,一些一直被忽视或屏蔽的问题也开始露出水面。各......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 作业 07 社会工作 陈斯 学号 1311207009 当代中国“富二代 现象的解读与思考 当代中国 富二代”现象的解读与思考 富二代......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问题 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此人大代表至关重要,但是现阶段我国人代会的代表结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严重的削弱了人大的作 用,我们要努......

    当代中国失业问题

    当代中国失业问题 姓名:周思雨专业:应用心理学学号:2011423024 摘要: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中国即将迎来又一个失业高峰。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分析下岗失业的原因,并且对症下......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一.简述社会主义选举制度和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主要区别 1.社会主义选举制度与资本主义选举制度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选举制度 2.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