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财政局年度财政管理工作总结
区财政局年度财政管理工作总结
(一)多措并举,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一是依法完善征管体系。坚持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税收征管平台”和“税源监控平台”的作用,及时分析涉税信息,科学研判收入形势,强化与各涉税部门及各板块的联动协作效应,综合治税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全面落实税制改革。及时跟踪了解“营改增”、消费税政策调整动态,准确掌握财政收入结构和企业税负的变化情况,积极谋划各项应对措施。全面梳理甄别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财政支出等方面实施的优惠政策,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深度挖掘税源潜力。加大税源摸排力度,密切关注税源经济走势,配合地税部门开展房产税、安置房税源专项调查,强化资本市场股权转让和非居民税收征收管理,全面掌握房地产企业、上市地块、拆迁安置房和重点工程税费入库情况,为财政增收提供稳定可持续的税源支撑。
(二)服务发展,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一是推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紧紧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医教食住行”重点环节,加快“三个六”工作重点,以及年度政府民生工程、政府实事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持续加大各类民生设施、惠民项目建设力度,切实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今年全区城乡公共服务支出预计完成70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比上年增长10.24亿元。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各类社保补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从每月700元调整到750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贴从450元提高到500元,居民基础养老金从340元提高到380元。落实积级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对失业人员组织免费技能培训,全年预计拨付灵活就业和大学生创业社保补贴等共计8050万元。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医药价格改革,完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继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民生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以及“居家福”虚拟养老院扩面工程。三是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资金争取和整合力度,今年以来共向上申报支农项目75项,争取市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2亿元;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共计4亿元,全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开发专用管理软件等方式,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修订完善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申报、公开公示、预算编制、资金使用等程序,共拨付市、区级生态补偿资金1.04亿元。
(三)创新扶持,财政稳增促转成效明显。一是全面助推转型升级。认真贯彻落实我区千企升级创新转型行动计划,全年兑现“创新集聚、绿色发展”专项扶持资金3亿元,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1.6亿元,重点支持工业企业创新转型、外贸稳增长、品牌建设和商标战略、金融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智慧吴中”建设等,加快推进全区创新驱动步伐和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创新财政扶持方式。积极探索“拨改保”、“拨改贷”、“资金改基金”等投入方式,统筹全区科技经费、专项升级专项资金5000万元,成立XX区中小企业贷款“增信基金”,为区内成长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增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统筹全区人才开发资金、科技经费,支持《XX区青年创业人才企业小额贷款贴息管理办法》、《XX区领军人才天使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实施创客天堂行动发动众创空间行动方案》的实施,努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财税环境。三是减税清费激发活力。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理顺资源税费关系,确保各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落实到位。开展收费和基金清理,在全区范围内取消、停征和免征2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政府性基金5项,预计全年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金2060万元,减免政府性基金19130万元。
(四)务实高效,财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一是实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统筹力度,进一步细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逐步建立后三本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衔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通过制定区镇两级预算执行进度考核通报管理暂行办法,实现预算执行分析和信息反馈工作常态化,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二是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除涉密部门外,2015年区级一级部门预算单位(含下属预算单位)全部实现了预算信息公开。稳步推进决算信息公开工作,选择教育、科技等9个部门进行试点,为全面推开决算信息公开奠定基础。三是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出台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定期清理机制,全年预计盘活存量资金约亿元7.17(不含基金)。加强资金统筹,区级当年所有本级财力安排的项目资金结余,以及2014年前没有明确用途的上级专项转移支付结余,由财政收回统筹安排;在编报2016年部门预算时,优先使用支付中心历年结余,按计划将全部支付中心结余资金消化完毕。四是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设立财政资源和债务管理科,强化对政府债务的统一扎口管理。印发XX区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制定融资管理操作流程,完善政府领导、财政牵头、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债务日常管理体系。甄别锁定政府性债务,从紧从严制定控制规模,切实压缩政府性债务。建设XX区债务管理信息系统并顺利运行,通过指标预警等风险监控功能,对债务实行动态监控和风险提示。拓展政府融资渠道,落实债券置换工作,共报送三批债券置换额度共计20.27亿元。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共筛选上报7个ppp项目,为化解政府债务压力,撬动社会资本进行积极尝试。
(五)监管并重,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深入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依托金财工程一体化平台,顺利实现国库集中支付银行清算和远程支付模式,制定下发区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实施办法、会计核算暂行办法,为改革提供制度保障。运行预算单位核算服务平台,推进预算单位账户管理系统,实现资金支付与账务核算的无缝对接。初步实现支付系统的动态监控,重点加强对预算单位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及现金管理等方面的监控。二是继续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进一步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全年对30个项目开展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引入第三方机构,科学设置绩效目标,扎实开展跟踪问效,涉及财政资金共计20.71亿元。加强对年度重点评价项目“三产服务引导资金”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的绩效目标管理,年内完成专家评审。配合市局做好联动绩效目标管理,全面完成年度绩效评价工作计划。三是扎实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全面梳理我区购买服务现状,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步骤,积极、稳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草拟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编制指导目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坚持政府购买服务与推进政府职能转移相结合,改革和创新政府服务供给机制和购买方式,研究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和政府采购目录的合理衔接。四是继续推进各类财政管理创新。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制定并公布了2015年度区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意见,并督促主管部门严格执行。深入开展专项督查,加强对基层分局(所)和有关单位财务情况的检查和指导,切实提高基层财政监督管理水平;强化与相关部门的协作,积极参与“清风行动”,配合纪委对17家单位进行作风建设专项督查,努力构建财政“大监督”的良好格局。规范基层财政管理,重点实施“乡镇财政示范点”建设,胥口、开发区分局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加强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工作;修订完善《关于完善村级财务集中收付制度的意见》,有效提升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六)“严实”为先,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一是机关作风建设持续开展。进一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成果,将“严”、“实”二字贯穿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中去,同时扎实推进“三治三提”作风效能行动,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大局观念和担当精神。在全系统推广使用oa办公系统,实现电子发文、实时收文、协同办公、办文督办的完整流程,财政办文办事效率得到提升。二是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贯彻执行区局年度下基层工作计划,组织局机关30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赴尹山社区体验学习,加快年轻干部成长步伐,为干部教育工作开辟新路。分三期赴浙江大学举办财政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班,组织实施“半月一课”专题讲座,财政干部“充电工程”持续进行。三是法治财政建设有效落实。全面完成“六五”普法各项目标任务,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职责清单编制、权力清单公示、部门职能转移等相关工作,结合“财政宣传月”活动,重点加强对新《预算法》的宣传,更好地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第二篇:财政局财政管理工作总结
财政局财政管理工作总结
今年来,县财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下,在省厅市局的指导下,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现将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预算执行,千方百计完成任务
今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巨大压力,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完成财政收入为第一责任,加强收支预算执行分析和预测,主动作为,狠抓税收入库工作。
截至12月31日,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00,537万元,分别完成预算99,000万元、市下任务95,500万元的101.55%和105.27%,增长(与上年同期比,下同)17.93%,增收15,283万元。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8,251万元,分别完成预算58,000万元、市下任务57,000万元的100.43%和102.19%,增长18.48%,增收9,087万元。
全县完成财政支出241,894万元,为预算的95.73%,同比增长13.98%,增支29,662万元。
二、强化财政监管,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得到改善,各项民生事业健康发展。
(一)强化收支管理。加大财税及相关部门的协作,充
分挖掘主体税种的增收潜力,确保应收尽收,完善收入监管机制。建立“两个机制”,即:部门联动机制,国税、地税、财政齐抓共管,形成了财政收入监管网络机制;联席会议机制,由政府主导,定期召开国税、地税、财政收入专题会议。
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强化预算管理,把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和加快支出进度作为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抓手,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结余结转资金统筹力度等措施,实现了收支平衡。
(二)加大财税政策研究。认真研究国发〔2012〕2号文件,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切实将政策效应转化为经济效益。重点围绕我县重点项目,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增加转移支付补助,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共争取到中央、省、市专项转移支付补助78,214万元,财力转移支付补助112,887万元,有效缓解了我县财政支出压力。
(三)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调整支出结构,不断创新投入方式,全年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等重点民生支出完成19.53亿元,占全县财政支出的80.74%,较上年增长22.13%,增支3.54亿元。一是积极支持精准扶贫。优化扶贫资金报账程序,建立乡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制度,创新扶贫资金筹集渠道,抓好农发行人居环境改善建设项目融资,及时筹集拨付46个贫困村工作经费,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全年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完成贫困村通组公路、庭院硬化、文体活动设施等建设项目192个,财政支持扶贫攻坚工作成效初显。二是认真落实工资改革和老年人福利政策。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集资金1.1亿元,及时兑现工资改革政策。同时,首次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按月分档发放生活补贴。三是认真落实省政府压缩5%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9+3”计划要求。全年共压缩行政经费261万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四是支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永山坎隧道、幸福大道延伸段等市政工程顺利推进,道安高速段建成通车,小峰坎隧道顺利贯通,绥正高速正式动工,分水岭隧道全速掘进,重点项目资金要素保障到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四)助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一是2015年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建设共有6大类项目,505个项目。目前已开工实施项目479个,完工项目432个,完成投资约5808万元。二是2015年通过县农民补贴网由省级直接兑付农资综合补贴6910.48万元、种粮农民直接补贴206.28万元。由县级直接兑付油菜补贴资金164.29万元,水稻补贴资金273.64万元,玉米补贴资金144.61万元。三是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个,既郑场卧龙村和麻家坝农发项目,总投资647万元。
(五)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一是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不 断改进和规范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透明度,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认真做好审计整改工作。二是全面开展民生领域三年铸廉行动及涉农资金专项整治工作,发现违规事项20起,涉及金额3308.88万元。其中县直部门3,010.2万元;乡镇298.68万元。三是强化非税管理系统建设,认真做好政务收费中心“非税专柜”的管理工作,已完成非税收入共计60,383.00万元。四是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对2015年全县政府性债务本息偿还金额进行了测算,合理制定政府举债、偿债计划。五是完善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实时监控财政资金支付全过程,及时发现和查出违规问题,防范和控制财政资金支付风险。六是开展会计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各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财务管理、会计基础等工作。开展了两期会计业务培训班,全县县直单位财务人员和镇乡财政所人员参加,培训新《预算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七是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控制和压缩行政经费及“三公”经费规模,截止12月“三公”经费支出1,990.98万元,去年“三公”经费支出2,026.32万元(其中增加了下划的市场监督管理局费用),同比减少35.34万元、下降1.7%。八是继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共审批项目439宗、金额15,548万元,采购方式多采用询价方式,其中单笔最大金额是教育局“班班通”项目。
(六)坚持务实创新,推进财政改革
按照县委2015年深改工作安排,我局牵头负责的五项工作,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1.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XX县、乡财政分成机制,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财税体制改革方案
⑴我县于2012年初即启动了第五轮县乡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测算工作,历时一年,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于2013年2月16日,县委办、县政府办正式行文印发了《县县乡预算管理体制调整方案(试行)的通知》(绥党办发〔2013〕11号),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⑵我县已于2014年9月10日,由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行文,在全市率先出台了较为详细的《贵州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方案的通知》(绥党办发〔2014〕51号),并于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2.建立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报送制度和部门财政存量资金收回制度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局在4月完成对县直60个单位部门检查,并于5月30日前收回财政结余资金1,570.46万元,占应收回财政结余资金的94.58%。并分别于5月15日印发《关于收回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的通知》(绥财预〔2015〕35号)、8月26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财政存量资金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绥财预〔2015〕56号)两个文件,送达各预算单位执行,10月11日向县人民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同时,我局拟草了《县县级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已报县人民政府研究。
3.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考核办法
我局拟草了《县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方案》,这是一项新生的工作,正在积极探索之中。
4.建立国有资产监管委员会,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实行属地和主管部门双重管理,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单位管理
在县人民政府2015第15次常务暨县长办公会上,审议通过了我局提交的《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剥离方案》。县政府办印发《县行政机关、乡镇人民政府及直属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剥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绥府办发〔2015〕62号)实施。我局已将清理情况向县人民政府作了汇报。各涉及单位正联系县机关事务局划转移交资产。5.探索建立国有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在县人民政府2015第15次常务暨县长办公会上,审议通过了我局提交的《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县政府办印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的通知》(绥府办发〔2015〕120号)实施。
三、抓实党建工作,建设廉洁高效财政
(一)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
制定了《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责任分解方案》,一是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度,做到教育活动结束,领导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力度不减。二是建立领导干部抓落实长效制度,努力提高协调服务能力,巩固拓展教育活动成果。
(二)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筑牢反腐倡廉防线
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积极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中层干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定期上报“三重一大”工作事项,切实抓好党务和政务公开和“小金库”治理工作,积极推进了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公开。
(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
坚持每周一晚上的常态化学习,重点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县党员干部警示教育读本》,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建设一支“廉洁高效、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服务一流”干部队伍。
(四)积极开展各类帮扶活动,让干部职工接地气
开展好对茅垭镇中坪村、新乐村的驻村帮扶工作,支持教育、计生、村级阵地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全年共投入资金7万元。
(五)大力宣传财政工作,提升财政工作的影响力共编发信息200篇,采用142篇,其中国家级媒体采用4篇、省级媒体采用8篇、市级媒体采用130篇。
四、做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统战、国防教育、综治平安、维稳信访、三创一巩固、工青妇等各项工作。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收支矛盾突出。收入方面面临煤炭、房地产等重点行业持续低迷,国家结构性减税和取消或免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实施及投资匮乏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加之上级转移支付增量减少,财力增长有限。支出方面受民生保障标准提高、人员经费增长快、偿债进入高峰期等因素影响,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二)财政暂付款居高不下。财政垫付资金较大,不仅占用预算资金,影响预算执行进度,而且给资金的正常调度带来了困难。
(三)单位财务管理被边缘化。通过近两年决算办理尤其是今年财政存量资金专项检查发现,单位账务处理规范化程度普遍较差,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用人随意,财务人员持证上岗率不高。同时,个别单位长期不处理账务,个别单位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新官不理旧事”,对接手的账务,即使发现错误也不加纠正,将错就错或无从下手,对本单位财务状况了解不深、不透等,单位财务管理边缘化现象严重。
(四)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部分单位未充分履行对所属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职责,同时配合财政部门实施监管的认识不到位,意识淡薄。
(五)财政改革压力大。公务卡、动态监控、账户归口国库管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会计电算化以及预算管理体制等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上级皆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财政改革任务重、压力大。
(六)财政系统人员青黄不接。由于机改后,省大幅调减乡镇财政所人员编制,而超编人员又未及时分流,致使乡镇财政所长期严重超编,10余年未进新人。局机关人员年龄又普遍偏大,财政系统人员老化、青黄不接,加之乡镇与局机关人员编制性质的差异,造成财政系统横向和纵向之间的正常调配皆无法进行,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2016年工作打算
(一)积极开源节流。一是围绕“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的要求,全力配合搞好服务,努力培育涵养财源;二是加强沟通协作,强化财税收入征管手段。加强与乡镇和公安经侦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大打击偷、逃、漏税行为力度,堵塞征管漏洞;三是从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做到不该支出的坚决不支,可支可不支的尽量不支,非支不可的力求少支,力争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重点建设资金需求和人员增资需要。
(二)做好项目融资。认真对接上级有关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加大债券尤其是一般性债券发行规模,并切实配合做好“国发〔2014〕43号”文件规定过渡期内项目融资,统筹各类资金,优先保障在建项目续建和收尾,努力解决发展资金需求。
(三)加快暂付款清收。根据往来款的性质和内容,通过财力和融资安排化解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的清理、清收,压缩暂付款规模,确保重点建设项目资金调度。
(四)加强债务管理。全面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认真做好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置换存量债务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的常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债务管理机制,并积极探索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入民生建设投融资管理方式创新,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五)努力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结合我县财政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努力完善我县预算定员定额体系XX县乡(园区)预算管理体制,扎实推进以国库集中支付网络化运行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一是认真对接中央和省市政策,积极争取投资,调整生产结构,状大经济总量;二是研究制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奖励办法,激发单位、个人向上跑项目、争资金的热情。
(七)深入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涉农资金的管理和检查要求,认真开展我县民生领域三年铸廉行动及涉农资金专项整治工作。对照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责成相关单位限时整改,对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八)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本着“应知应会、讲求适用、确保实效”的原则,在上年培训的基础上,今年拟在县委党校举办1至2期财务知识专题培训班,对全县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临时机构(含指挥部)财会人员再次全面开展一次业务知识培训,着力提升其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有效提高全县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九)积极做好改革应对。积极参与和推进“营改增”、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等税制改革工作。努力做好“营改增”后税收收入减少,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乏力甚至下降的应对措施。
第三篇:财政局财政管理工作情况
财政局财政管理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继续强化资金保障,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财政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截至12月底,全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91亿元,增长66.22%,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1%;非税收入完成6.09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9%,收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县财政支出预计完成29.66亿元,同比增长14.91%。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等事务、住房保障等重点支出高于支出平均水平。在财政支出的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根据财力情况,本着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支出的原则合理调度资金,保证了全县社会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
二、今年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我局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在组织财政收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推进财政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稳定发展。
(一)认真履行组织收入职责,确保收入任务完成 一是狠抓收入任务的落实。在认真分析税源情况的基础上,制定详细促收措施,及时将收入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和各征收部门,层层实行责任制,真正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清晰、措施有力,确保了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二是综合治税成效显著。截至11月15日,通过综合治税网络信息平台共收到46个部门上报的涉税信息40296条。国税、地税部门充分利用综合治税有效信息,增加税收21274.8万元。其中,国税增加入库税款1009.8万元,地税增加入库20265万元。
三是加大对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加强预算单位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同时加快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从源头上堵塞税费流失。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无偿资金。今年因中央级财政收入进度不理想、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等原因,上级压缩了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争取资金的难度明显增加。为此,我们在认真研究和吃透上级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反映困难,最大限度地争取了上级对我县的政策倾斜及资金支持,截至目前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3.45亿元。
五是疏通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今年以来我局以民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城市经营投资有限公司、惠民城镇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三个融资平台为融资主体,以大魏城中村改造项目、洪州、华中、十里雾社区建设项目、李官、流洪、宣章社区建设项目、华东、华北朱付张社区建设项目四个社区建设项目为融资载体,分别在农发行、工行、建行融资7.46亿元,截至目前共到位资金6.18亿元,剩余1.28亿元资金将陆续到位。另外,以倪伦河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和北国之春社区建设项目为载体,在国开行融资9亿元,目前相关材料已上报完成,国开行已将融资项目列入其4季度评审库,我们将对项目评审进行全过程跟踪,力争早日通过评审并放款;以新农村建设项目为载体,在农发行融资10亿元,农发行已列入贷款计划,现正在准备评审所需相关材料,力争年内完成材料上报工作并通过评审;积极为济齐黄河大桥建设进行融资,计划融资6亿元。
(二)立足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支持解决“三农”问题
进一步整合现有财力,切实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一是扎实做好粮食直补、农业保险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进度。今年我县种粮补贴面积1135203.55亩,受益农户126472户,发放补贴1.42亿元,其中:粮食直补每亩14元,补贴金额1589.3万元,农资综合补贴每亩111元,补贴金额1.26亿元,补贴资金于1月30日全部发放到各农户的涉农“一本通”账户中,圆满完成了今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兑付工作。另补贴种粮大户8户,发放补贴资金64.86万元。全县投保小麦111.35万亩,保费共计1113.5万元,其中县配套155.9万元,已拨付落实,上级资金未下达。在加强与项目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的基础上,本着专款专用的原则,根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进度拨付资金4300万元(预计还需拨付资金1714.83万元),有效保障了整治项目的工程建设进度。另投保小麦、玉米共计220余万亩,拨付财政补贴资金1760.39万元。
二是着眼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目标。圆满完成2012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现代农业果菜项目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大农村公益事业投入,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积极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涉及15个乡镇、65个项目,惠及农民5万余人,投资总额1858万元,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1109万元,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另拨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及生均公用经费4372万元,拨付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补助资金453万元(预计还需拨付资金688.25万元)。
(三)优化投入支出结构,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在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运行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按照整合财力、优化结构、突出重点、集中投入的原则,集中财力加大了对重点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是大力支持财源建设。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企业办理纳税奖励及重点扶持资金24.14亿元;积极协调税务部门,落实上级政府关于企业税收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办理各项退税6862.84万元。支持了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建设,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二是确保工资按时发放。将保工资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确保了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和教育系统职工工资的按时发放。今年县直机关及乡镇共发放工资3.24亿元。其中,教育系统发放工资共计2.15亿元。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了工资发放情况核查工作,及时办理退休、在职调离、去世人员的减员手续,共计131人。
三是确保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严格坚持预算内外资金综合预算制度,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经常性支出,预算内核定的,预算外不再核列;对专项支出,根据单位经费情况和事业发展需要核定;对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按照以收控支、先收后支、量入为出的原则,把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使用,有计划、按进度合理安排支出。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定额,大力压缩一般消耗性开支,实行“核定基数、超支不补”的管理办法,使有效的资金充分发挥效益,确保了党政机构正常运转的需要。
四是确保各项社会保障支出。今年共收缴各项社保基金86241万元,总计支出65053万元。其中:收缴企业养老保险23964万元,支付13430万元;收缴失业保险918万元,支付390万元;收缴职工医疗保险10928万元,支付7878万元;收缴居民医疗保险745万元,支付446万元;收缴机关养老保险16732万元,支付17556万元;收缴工伤保险1398万元,支付900万元;收缴生育保险929万元,支付162万元;收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459万元,支付7381万元;收缴建筑企业保险1892万元,支付496万元;收缴新农合资金18276万元,支付16414万元。另外,安排4202万元资金用于支付城乡低保,拨付优抚资金2089万元,安排615万元资金用于五保供养,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体的正常生活。
五是扎实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今年以来共发放小额贷款7439万元,共计拨付贷款贴息44.14万元,有效缓解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继续强化资金保障,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财政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截至12月底,全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91亿元,增长66.22%,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1%;非税收入完成6.09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9%,收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县财政支出预计完成29.66亿元,同比增长14.91%。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等事务、住房保障等重点支出高于支出平均水平。在财政支出的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根据财力情况,本着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支出的原则合理调度资金,保证了全县社会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
二、今年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我局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在组织财政收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推进财政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稳定发展。
(一)认真履行组织收入职责,确保收入任务完成
一是狠抓收入任务的落实。在认真分析税源情况的基础上,制定详细促收措施,及时将收入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和各征收部门,层层实行责任制,真正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清晰、措施有力,确保了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二是综合治税成效显著。截至11月15日,通过综合治税网络信息平台共收到46个部门上报的涉税信息40296条。国税、地税部门充分利用综合治税有效信息,增加税收21274.8万元。其中,国税增加入库税款1009.8万元,地税增加入库20265万元。
三是加大对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加强预算单位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同时加快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从源头上堵塞税费流失。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无偿资金。今年因中央级财政收入进度不理想、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等原因,上级压缩了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争取资金的难度明显增加。为此,我们在认真研究和吃透上级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反映困难,最大限度地争取了上级对我县的政策倾斜及资金支持,截至目前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3.45亿元。五是疏通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今年以来我局以民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城市经营投资有限公司、惠民城镇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三个融资平台为融资主体,以大魏城中村改造项目、洪州、华中、十里雾社区建设项目、李官、流洪、宣章社区建设项目、华东、华北朱付张社区建设项目四个社区建设项目为融资载体,分别在农发行、工行、建行融资7.46亿元,截至目前共到位资金6.18亿元,剩余1.28亿元资金将陆续到位。另外,以倪伦河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和北国之春社区建设项目为载体,在国开行融资9亿元,目前相关材料已上报完成,国开行已将融资项目列入其4季度评审库,我们将对项目评审进行全过程跟踪,力争早日通过评审并放款;以新农村建设项目为载体,在农发行融资10亿元,农发行已列入贷款计划,现正在准备评审所需相关材料,力争年内完成材料上报工作并通过评审;积极为济齐黄河大桥建设进行融资,计划融资6亿元。
(二)立足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支持解决“三农”问题
进一步整合现有财力,切实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一是扎实做好粮食直补、农业保险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进度。今年我县种粮补贴面积1135203.55亩,受益农户126472户,发放补贴1.42亿元,其中:粮食直补每亩14元,补贴金额1589.3万元,农资综合补贴每亩111元,补贴金额1.26亿元,补贴资金于1月30日全部发放到各农户的涉农“一本通”账户中,圆满完成了今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兑付工作。另补贴种粮大户8户,发放补贴资金64.86万元。全县投保小麦111.35万亩,保费共计1113.5万元,其中县配套155.9万元,已拨付落实,上级资金未下达。在加强与项目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的基础上,本着专款专用的原则,根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进度拨付资金4300万元(预计还需拨付资金1714.83万元),有效保障了整治项目的工程建设进度。另投保小麦、玉米共计220余万亩,拨付财政补贴资金1760.39万元。
二是着眼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目标。圆满完成2012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现代农业果菜项目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大农村公益事业投入,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积极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涉及15个乡镇、65个项目,惠及农民5万余人,投资总额1858万元,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1109万元,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另拨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及生均公用经费4372万元,拨付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补助资金453万元(预计还需拨付资金688.25万元)。
(三)优化投入支出结构,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在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运行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按照整合财力、优化结构、突出重点、集中投入的原则,集中财力加大了对重点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是大力支持财源建设。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企业办理纳税奖励及重点扶持资金24.14亿元;积极协调税务部门,落实上级政府关于企业税收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办理各项退税6862.84万元。支持了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建设,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二是确保工资按时发放。将保工资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确保了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和教育系统职工工资的按时发放。今年县直机关及乡镇共发放工资3.24亿元。其中,教育系统发放工资共计2.15亿元。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了工资发放情况核查工作,及时办理退休、在职调离、去世人员的减员手续,共计131人。
三是确保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严格坚持预算内外资金综合预算制度,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经常性支出,预算内核定的,预算外不再核列;对专项支出,根据单位经费情况和事业发展需要核定;对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按照以收控支、先收后支、量入为出的原则,把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使用,有计划、按进度合理安排支出。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定额,大力压缩一般消耗性开支,实行“核定基数、超支不补”的管理办法,使有效的资金充分发挥效益,确保了党政机构正常运转的需要。
四是确保各项社会保障支出。今年共收缴各项社保基金86241万元,总计支出65053万元。其中:收缴企业养老保险23964万元,支付13430万元;收缴失业保险918万元,支付390万元;收缴职工医疗保险10928万元,支付7878万元;收缴居民医疗保险745万元,支付446万元;收缴机关养老保险16732万元,支付17556万元;收缴工伤保险1398万元,支付900万元;收缴生育保险929万元,支付162万元;收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459万元,支付7381万元;收缴建筑企业保险1892万元,支付496万元;收缴新农合资金18276万元,支付16414万元。另外,安排4202万元资金用于支付城乡低保,拨付优抚资金2089万元,安排615万元资金用于五保供养,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体的正常生活。
五是扎实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今年以来共发放小额贷款7439万元,共计拨付贷款贴息44.14万元,有效缓解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
(四)建立健全财政机制,不断提高财政监督管理水平
始终把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
一是加强资金管理。按照资金拨付业务流程,健全岗位设置、会计核算、印鉴管理、档案保管、账户管理等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重点凭证交接、多方账务核对、定期检查等制度,构建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财政资金安全长效机制,确保了资金安全。
二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严格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国有资产收益“收支两条线”管理,共实现国有资产处置收益576.35万元,确保了资产收益的最大化。其中:审批拍卖公务用车29辆、公安局涉案轿车1辆、良种棉加工厂棉花加工设备1套、黄河板纸厂闲置制浆车间及设备拆迁1宗,收益共计236.35万元;粮食局上缴公有房屋租赁收益340万元。撰写、制定《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拟实现统一管理情况的分析报告》、《xx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集中管理实施方案》、《xx县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的通知》,确保了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部分国有资产装入融资公司,实现集中管理经营,提高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保值增值。三是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紧紧抓住“创建规范化财政所”这一契机,督促已上报的祝阿、潘店、安头、赵官和开发区5个乡镇财政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创建工作,切实加强了对乡镇财政建设的管理和指导,7月全部顺利通过了省财政厅的验收。8月,我局组织大黄、宣章、表白寺3个乡镇上报建设规范化财政所,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督促规范化创建工作,确保一次性通过验收。
四是加强会计管理。耐心细致做好会计从业人员管理工作,今年以来共新发证420人,上岗注册人员61人,异地调转人员92人。精心组织好会计资格考试及职称报名工作,会计资格共报名156人次,349科;初级职称报名282人,中级职称报名79人,共计361人,合格率100%。通过组织企业内部控制知识竞赛和学习卡两种途径参加继续教育会计人员累计2571人,参学率达到80%。
(五)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为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局继续加强财政体制改革,初步完善了以部门预算为基础、投资评审为支撑、政府采购为手段、国库集中制支付为保障的“四位一体”财政支出政策。一是进一步推行投资评审改革。在项目建设中,严把“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审核”三关,切实做到了对项目建设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管。截至目前,共评审项目100个,送审金额10.65亿元,审定金额8.45亿元,审减2.2亿元。
二是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改革。今年共组织采购70次,实际采购额共计1.4亿元,节约财政资金2765万元。其中,公开招标10次、竞争性谈判22次、询价招标38次。采购所需资金由县财政直接拨付,资金流转合理,采购方式合法,有效地降低了财政支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益,保护了政府采购当事人合法利益。
三是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今年以来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10700笔,支付金额42.9亿元,其中:直接支付资金421403万元;授权支付资金7811万元。改革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已经达到94%,直接支付占集中支付的比例达到98.2%。公务卡改革于10月初在县级预算单位中全面推行,预计12月底办理公务卡1500余张,公务卡报销金额20余万元。国库集中支付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已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使得政府采购更加规范、透明。
三、明年工作打算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于财政改革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战略决策,为今后的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明年,我们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密跟踪政策动态,全面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力争开创财政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大收入监控,增强组织协调,努力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积极落实企业奖励扶持政策,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培养发展支柱产业;加大税收和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努力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确保足额、均衡入库,同时加大对行政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进行1到2次规范收费行为专项检查,以防止和纠正超标准、超范围收费,杜绝坐收坐支现象的发生;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和项目资金,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弥补财力不足;切实做好增收节支,把财政收支缺口压缩到最低水平,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二)调整优化结构,强化支出管理。一是在保障工资和基本运转的基础上,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二是加大民生投入倾斜力度,重点保障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及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三是保障重点领域的投入,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及重点工作的开展。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局机关内部密切配合,切实加快支出进度,加强支出监管,确保全年支出目标的实现。
(三)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和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核心,逐步确立起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公共财政框架。增强市场化理财的观念。
(四)积极应对财税政策调整。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系列财政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即将出台,我们将密切保持与上级财政部门的联系,及时捕捉政策信息,提前搞好有效应对,做到未雨绸缪、相机抉择,切实维护好我县财政利益,促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
第四篇:财政局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
财政局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
2015年,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财政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全面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契机,扎实开展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整体推进乡镇财政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总体情况
一是强化试点工作组织领导。成立开展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试点工作。同时,对乡镇财政所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进行专题培训,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二是规范乡镇财政业务运行。制定了《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管理的实施意见》,对乡镇预算管理、国库改革、财务管理、财经纪律、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三是建立试点考评工作机制。县财政局将对乡镇开展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情况和成效进行考评,考评结果纳入乡镇财政所目标考核内容,同时对成效明显的乡镇给予激励补助。
二、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为进一步深化乡镇财政改革,切实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履职服务能力,根据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川财基〔2015〕4号)、XX市财政局《关于开展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达市财预〔2015〕22号)要求,切实实施好我县规范乡镇财政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并上报了《县2015年全面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开财预2015]25号)、制定并下发了《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管理的实施意见》(开财预2015]27号),全县20个乡镇财政所积极从规范业务运行、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三大方面开展试点工作,有力推动了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工作。
三、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主要做法
(一)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精细化。严格贯彻落实《预算法》,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契机(《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坚持“乡财县管、预算共编”原则,制定乡镇预算编制方案和说明,全面、科学、精细做好2015年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按照定编定员定额管理,核定乡镇基本支出,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障原则,基本支出、细化公用支出、优化项目支出,按照“收入进笼子,支出进盘子”的原则,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推行乡镇财政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力,切实保障基本运转和专项工作及其他公共服务支出需要。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化。我县至2011年开始全面推行了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坚持“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的“乡财县管乡用”原则,借助县级国库集中支付网络平台,全部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一是从2015年起将乡镇所有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信息管理系统(大平台)管理,通过国库单一账户运行,严格实行“先支付、后清算”,截止目前全县各乡镇通过大平台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达1.26亿元;二是多次举办乡镇财政所、代理银行共同参与有关集中支付流程、账务处理、票据传递业务交流共和培训班;三是20个乡镇财政所金财网全部开通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各并开设零余额账户,零余额账户授权支付运行平稳。四是进一步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强制要求办公费、印刷费、差旅费等有关商品和服务的零星支出必须使用公务卡结算;并作为惩防体系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目标,纳入县绩效目标管理范围,纵深推进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改革延伸。截止目前,累计乡镇发卡量达586张,刷卡消费金额达956万元。
(三)非税收入管理。一是继续实施并完善银行代收制度。对非税收入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办法。二是坚持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所有非税收入均实行“票款分离”制度。坚持一个口子进(所有收入缴入非税收入汇缴专户),一个口子出(所有支出由财政支付中心支付),严把收支关口。四是实施源头管理。收费票据管理严格按照“以票管费、分次限量、验旧供新”的原则,通过票据各环节的严格管理,有效地避免和杜绝单位坐收坐支非税收入的现象,使财政票据真正起到控制乱收、乱罚和私设“小金库”的闸门作用。(四)政府采购更完善。各乡镇严格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并报县财政局备案,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及其他法规制度组织政府采购活动,保证采购主体、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合法。(五)置换乡镇存量债务更及时。在2013年6月政府性债务锁定及2014年清理甄别债务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财政厅关于做好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逐笔核实置换每一笔存量债务,截止目前已置换乡镇存量债务1.78亿元,激发乡镇发展活力,缓解乡镇维稳压力。
(六)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推行快。进一步推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一是落实制度管理。按照《县建立和完善村级委托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全面推行代理服务制的操作办法》、《县乡镇村级委托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岗位职责》、《县乡镇村级委托代理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制度》、《县乡镇村级委托代理会计核算中心业务操作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及时下发,严格按照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制度规定开展工作。二是细化考核监督
(七)强化督促指导,规范乡镇会计核算。为进一步推进我县乡镇会计核算工作科学规范运行,强化监督管理,提升信息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公开透明,切实满足新时期乡镇财务管理及改革需要,县财政局已从2014年下半年起在全县20个乡镇全面推行乡镇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严格分设总预算会计账套和单位会计账套。(八)严肃财经纪律。一是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察、审计、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监督。县财政监督局已在10个乡镇组织开展了财政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县审计局及时组织开展新宁镇、任市镇主要领导离任及在任审计工作;二是主动开展乡镇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全面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逐步建立起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九)狠抓队伍建设。扎实开展乡镇财政干部业务培训工作,全年累计培训353人次,计划完成率达126%;加强对乡镇财政干部的考核和培养,壮大乡镇财政力量。建立乡镇财政人员调配和交流机制,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十)大力实施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乡镇财力保障水平。全县乡镇财政总体上处于稳健运行态势。全面保障乡镇所辖机关事业单位和村级(含社区,下同)组织基本支出的基础上,逐步扩宽加大了乡镇和村级组织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等必要支出需求,为落实民生政策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须的财力保障。建立其他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加大了环境治理、安全维稳、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等公共服务保障范围。
(十一)县财政资金支付率先实现“无纸化” 国库集中支付实施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新宁镇财政所在全市率先实施财政授权支付电子凭证,标志着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信息系统启动成功,财政资金支付进入“无纸化”时代。实行支付电子化管理后,传统支付手段发生了本质变化。省减了财政、预算单位、银行凭证交换,降低了人力、物力耗费。目前预算单位除提取现金业务外,可通过银行“自助柜面系统”、“全天候”网银办理支付业务,实现从原来的“跑财政、跑银行”到“在家点鼠标”的飞跃,实现了节能环保、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保障了资金安全性。
四、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一)提高了乡镇财政管理水平。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乡镇财政实行垂直和归口管理,加大了规范化建设力度,提高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高了乡镇财政科学理财、依法理财的能力。
(二)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效益。通过对乡镇财政资金的规范管理和监督,促进了财政资金按照政策有效使用,发挥了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三)促进了乡镇财政健康发展。通过开展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调动和保护了乡镇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全县乡镇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
(四)提升了乡镇财政整体形象。乡镇财政注重优质服务、注重办事效率,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大为改善,整体形象明显提升。
五、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级财政用于支持“三农”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农村公共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多,乡镇财政承担的任务更为繁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更为突出。
一是乡镇财力弱、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差。目前,尽管乡村干部工资和运转基本能保障,但民生改善和重点工程等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相对较弱,每个乡镇保障缺口近50万元;
二是队伍建设待加强。从队伍上看,乡镇财政队伍普遍年龄偏大。20个财政所长中,46岁以上的11位,无30岁以下的财政所长,新生力量匮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需要。另外,待遇没保障。目前,由于受领导职数制约,很多长期担任乡镇财政所长的乡财干部临近退休,依然是一般干部;经济待遇差(人平年收入才4万元),人才流失严重。近6年,先后有10多名乡镇财政干部转行或调离。新近人员留住不,去年招考的13名乡镇财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中就有3名跳槽,出现少有的“空编”现象。
三是资金监管没有全覆盖。目前乡财系统因人员数量、人员业务素质都跟不上资金监管的发展要求,对通过本系统下拨的各类资金还能进行监管,但对于在乡镇实施的部门专项和大型项目资金,如国土、水利、农业、移民、扶贫、血防、能源等部门下拨的资金,因人力、业务能力和时间的限制,还未能纳入乡镇财政全面监管的范畴。
(二)解决措施
为切实解决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全县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干部激励机制,推动干部队伍合理流动,提高政治和经济待遇,开展针对性地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优化人员结构。逐步规范选人进人机制,明确乡镇财政人员岗位的专业条件,坚持“逢进必考”的原则,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乡镇财政队伍等。探讨乡镇财政人员拓展训练办法,开展广泛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大体检力度,完善保险,适度泄压,保障身心健康!
二是加大对困难乡镇的财政保障。建议市局合理界定困难县乡,统筹给予一定运转保障要资金。建议市局在出台各种政策时,要切实根据各地方经济实力统筹考虑。
三是注重机制建设,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完善县、乡层层监管工作机制与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机制,重点发挥省级财政的推动作用与县级财政的枢纽作用,注重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检查。着手对从中央到地方所有的涉农资金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完善涉农补贴资金的分配与发放方式,对各部门的惠农资金有效归集,“一个口子进出”,确保资金的使用更加准确。
六、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经验启示
各地区在改革目标、基本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但要突出重点,做实规范乡镇财政管理的细节。一是针对县的“弱项”,深入落实财政厅制定的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等制度,并补充纳入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考评,进一步量化考核,指导各乡镇财政所形成制度和机制;二是培养树立规范乡镇财政管理示范乡镇,重点抓好乡镇收支管理,推广新宁镇财政所国库集中支付实现无纸化典型,推进全县各乡镇面上工作。
第五篇:区财政局2009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2009年面对严峻的金融危机经济形势,全区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支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保障“三农”和以改善民生、民本为重点的社会各项事业建设,财政改革迅速推进,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剧烈震荡、财政减收增支因素明显增多的大背景下,全区财税部门紧密协作配合,深入分析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环境下对我区经济的冲击,全面加强收入征管,财政收入总体上仍保持较快增长,各项重点项目得到有力保障,确保了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全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完成100.33亿元,增长60,提前两年实现了这一目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16亿元,增长25.22,其中:税收收入为32.6亿元,增长26.35,非税收入1.56亿元,增长5.4。全区一般预算支出为18.43亿元,增长8.82。
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居全市第二,增幅分别高于全省、苏南地区、全市3.12、5.32、8.12个百分点,列全市第一,比07年前移二位。收入增幅近年来首次超过苏州、无锡高新区,在苏南五市48个县(市)、区中排名14位,比07年上升一位。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比按一般预算收入计算占95.48,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12.08、8.69个百分点,列全市第一。财政收入分级次来看,镇街道共完成16.25亿元,增长36.53,高于全区平均增幅11.31个百分点,其中地处东南部的三街道和新桥、薛家镇共完成10.09亿元,增长44.02,西北部的春江、罗溪、西夏墅、孟河镇共完成6.16亿元,增长25.79。镇、街道完成的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区47.56,比2003年财政体制调整前增加了10个百分点。
切实保障重点支出。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收入高增长、支出低增长的局面决定了区、镇(街道)两级财政必须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全区一般预算支出平均增长8.82(剔除一次性补贴后的同口径),低于全省25.4的比例16.58个百分点。去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了0.1,低于支出平均增幅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要求,相关重点支出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环境保护支出2826万元,增长174.1;农林水7260万元,增长19.45;医疗卫生支出7899万元,增长34.18;社会保障和就业19525万元,增长11.29。特别是四川汶川地震后,根据上级要求,努力克服收支紧张的矛盾,认真落实对口支援的援建资金,区本级压缩单位公用经费预算5,共筹集资金1900万元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区恢复重复。
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定期召开财政形势分析会,加强与国、地税、市财政契税征收所等征收部门的协作配合,会同经发局等经济管理部门针对宏观形势的巨变及时分析我区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受影响程度,预测走势,适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确保了全年财政预算任务的完成。
(二)不断强化财政政策手段,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去年以来,国家对宏观调控导向作了两次重大调整。第一次是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防经济过热、防明显通胀”,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第二次明确提出宏观调控的重点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年来我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植和壮大地方财源,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积极主动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政策调研,落实政策兑现。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服务企业关爱有加,支持企业克难求进”的号召,积极谋求支持企业、服务经济的通道,会同区经发局先后出台了《高新区(新北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全年累计核拨企业扶持资金4300多万元,扶持企业创新、技改、产学研等项目73个。引进海归创业人才30人,核拨创业扶持资金2197万元。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向上申请新产品、循环经济、太湖治理、中小企业发展、技改、科技创新、担保奖励等专项资金,累计达到1.5亿元,支持实施各类项目266个。
在做好税源建设的同时,一着不让抓征管。分解落实收入计划,加强服务与调研,促进依法征收。组织了对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的税源清查专项行动,全年新增税收6200多万元;加强对京沪高铁、西绕城高速、s338省道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项目1500万元建安税源落户征收工作。会同国土、规划、园区办等单位做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征收工作,全年征收土地出让金29.73亿元,认真贯彻国家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政策,建立新的土地收支管理机制,确保操作规范、运作顺畅。
(三)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做好“三农”工作。按照“两个高于”及部门预算管理要求,2009年全区农林水支出7260万元,比上年增长19.45,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近11个百分点。同时,综合运用政策、资金、服务等手段,支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积极做好粮食直补工作。进一步稳定我区粮食生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减轻农资涨价对农民种粮增支的影响,全区共发放水稻直补资金353万元,补贴农户62352户;发放农资综合补贴1392万元,补贴农户64254户。积极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工作。2009年初就遭遇了一场特大雪灾,在参保农户遭受损失时,特色农业保险显示了威力,全年赔付率近200,使参保农户的利益受到最大保护。
二是支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我区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自然增长机制,及时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保障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线分别提高到340元/月和260元/月。积极落实各项社会救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人均补助达4932元。贯彻落实社会化养老、居家养老政策;对城乡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按低保标准发放生活救助金;对低保对象发放物价补贴。
三是积极推进失地农民进城保工作。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对失地农民保障方案进行数据测算,拟订保障制度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从加强资金管理的角度出台《新北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和《新北区镇(街道)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同时,围绕资金保障和筹集工作,全面推进区镇相关地块及项目的结算工作,组织了7亿多元资金,基本保证了2009年区、镇(街道)保障资金的来源,同时一定程度缓解了镇(街道)的资金难度。
四是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在全面摸清学校教育负债基础上,分清类型,结合学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制定我区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负债方案和制止新债发生机制,进一步落实以区为主的教育投入机制,区、镇(街道)两级财政安排化债资金3735万元,并于11月底前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负债化解任务。根据《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文件精神,财政对各中小学硬件设施设备一次性增加投入约2049万元,于年底完成教育现代化各项主要指标。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积极筹措资金贯彻落实《常州市卫生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继续在区为民办实事专项中安排镇、街道卫生院建设补助资金,全年共投入资金5466万元。
据调查显示,我区在城乡低保、新农合医保、老年农民保养、失地农民保障、离退休人员福利、教师待遇、计生奖励、拆迁安置等保障覆盖面与标准均优于和高于周边同类地区,体现了全民共享改革成果的执政理念。
(四)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资金运行体系
一是进一步整合政府性资源,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全年通过各借款主体共计融资18.5亿元。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充分依靠优质项目争取更多的中长期贷款,先后完成了软件产业基地、新北工业园开发、录安洲开发等项目借款,确保了重点项目用款需要。配合发展集团总公司制定了黑牡丹重组方案,并已经国家证监会审核通过,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是规范乡镇财政管理。镇、街道财政收付中心日益显示其在规范基层财政财务、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得到省、市财政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并已将其职能正式列入新一轮基层财政改革内容,即有条件的地区在设立财政分局时,其内设机构的职能要包含收付中心。
三是政府采购管理改革逐步深化。进一步规范采购方式,节约行政开支。从2009年开始对区本级单位和全区中小学计算机、打印机、空调等三类物品采取统一标准、集中采购、实物配发的财政保障方式。全年共采购2286批,采购金额4091万元,节约率7。
四是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初见成效。根据省、市统一布置,已经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津贴补贴标准。
(五)加强财政监督,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健全财政监督约束机制,规范监督检查程序,完善监督信息反馈工作,确保财政监督有效推进。
一是依法强化财政监督。围绕区政府“三十项”重点工作,开展了对“两高两铁”、s338省道改线、机电园罗溪片区拆迁安置、录安洲化工码头、录安洲联检大楼、“一路三河”绿化、丰收河拓竣等二十余个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查工作,确保了财政资金支出的安全、有效及规范。做好“两高两铁”、园区开发等重点项目的资金测算、资金筹集和项目管理工作。加快了对区与镇(街道)有关地块开发、建设项目的资金结算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常州市新北区国有资金投资项目造价咨询定点服务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行为。
二是推进镇级债务化解工作。截止11月份,各镇、街道共清收债权1.05亿元(不包括与区政府通过项目结算的化债部分),完成任务的100。并根据区政府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经过调研,初步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北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全区中小学财务管理,规范学校会计核算,制止教育负债重新抬头,促进学校的廉政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是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对总公司和园区办的财务总监进行了轮岗交流,修订完善财务总监考核办法。理顺了新北工业园区财务管理模式,对新北工业园区、园区办财务进行了分设,为新北工业园区的正常运转打下基础。
四是规范镇、街道财政档案。针对近年来财政管理范围不断扩大的现状,我们与区档案局及时制订下发了《常州市新北区财政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补充意见,为进一步规范财政收付中心、个管办档案管理打下基础。
(六)队伍建设再创佳绩,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以“开拓创新、科学理财、高效勤政、好学求真、清廉爱民、团结奉献”为目标的财政文化活动,正为全体财政干部所关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一是强化教育引导,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通过家庭助廉、警示教育、落实廉政责任制、做好廉政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教育财政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权力观。通过业务培训、技能比赛、更新财政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使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二是强化制度管理,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年活动。提出了“服务、诚信、法制、效率、平安、畅通”的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年的工作目标,围绕目标提出了资金安排上做到“三个确保”、涉及群众利益的做到“四优先”和牢固树立“四个形象”。不断完善内部责任制考核,制订了“常州高新区(新北区)财政局责任追究实施办法”、“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规章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提高财政工作的透明度,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修订完善了ab角岗位工作制。强化镇、街道财政所内部管理。继续实行财政所、收付中心和个管办三位一体的考核管理体系。
三是强化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认真做好议案办理工作。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沟通与联系,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办理议案答复,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政协委员提案,满意率达100。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开展财政系统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会计中心窗口服务水准和质量。区会计中心围绕“创优大环境,服务争一流”,在中心内部开展了“红旗窗口”和“服务明星”评比活动。在镇、街道财政所开展创建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活动。三井收付中心、孟河收付中心已获得市级“巾帼文明岗”称号;河海个管办、三井收付中心获得了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积极组织员工参加“三下”即“下基层、下农村、下企业”活动。积极推进示范村共建活动,在温寺村建立了区财政局养护林,作为长期共建的基地。组织局机关和会计中心全体人员捐款7.8万元,支助贫困学生,支援地震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