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
关于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
在领导工作实践中,领导者要提高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必须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在观念上,必须树立任何资源都是可用的现代管理理念;在眼界上,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眼光;在领导行为上,要注意克服“比试心理”的影响。整合资源的能力是领导者的一门必修课,值得今天的领导者高度重视、深入研究、不断提升。
前不久,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读后颇有启发:在美国的农村,住着一位老头。老头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老头在农村相依为命。这个小儿子人长得帅,也很聪明。很多人前来求亲,都被老头婉言谢绝。有一天,从城里来了一位商人,找到老头,对他说:“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过幸福的生活,你同意吗?”老头听后非常生气,说:“你给我滚出去!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在我身边,你还要把他带走,你是何居心?”但这位商人一点也不生气,接着说:“我给你这个儿子在城里找一份工作,你看怎么样?”老头说:“那也不行。”商人又说:“那我给你儿子在城里找一个对象,你看如何?”老头还是摇头。然后,商人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是洛克菲勒的女儿,你同意吗?”老头心想:“洛克菲勒是世界首富、石油大王,让我儿子做他的女婿,这还不划算?”于是点点头,答应了。最后,商人向老头提出要求,“如果你的儿子做了洛克菲勒的女婿,你必须付给我10万美元的介绍费。”老头想想,10万美元买一个洛克菲勒的女婿,值!当即就答应了。接下来,商人又去找到洛克菲勒,对他说:“洛
克菲勒先生,我准备给您女儿介绍一个对象,你看如何?”洛克菲勒比前面这位老头更生气:“你赶紧给我滚出去!我是世界首富,还用得着你给我女儿介绍对象?”商人接着说:“你别生气,如果我给你女儿介绍的对象是世界银行年轻有为的副总裁,你觉得如何?”洛克菲勒一听就笑了,很快就答应下来。商人又向洛克菲勒要了10万美元的介绍费。在说服了前面两人以后,商人又找到世界银行的总裁,对他说:“总裁先生,你现在必须立刻任命一位副总裁。”总裁说:“我这么多副总裁,为什么还要再任命一位?而且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商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位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你还会拒绝吗?”总裁一听立即喜上眉梢,答应下来。商人趁机又向他要了10万美元的介绍费。最后,这位商人不费一兵一卒、一枪一炮,几乎没有花费任何成本,就这样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样一个任务,空手套白狼式地挣了30万美元。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们却不得不佩服编故事这位先生的才华。事实上,这个故事恰恰深刻地揭示了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资源整合。所谓资源整合,就是将一些看起来彼此不相关的事物加以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生事物,使各种资源自身的价值得到增值的过程。从现代领导科学的研究来看,资源整合能力的高与低,往往是衡量一位领导者领导水平高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善于整合资源的领导者,就像故事中的这位商人一样,本身并不拥有太多资源,但却具有独到的眼光,能够看出这些资源背后潜藏的价值,能够从这种价值增值中获取自己的收益。
笔者认为,在领导工作实践中,领导者要提高自身的资源整合
能力,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观念上,必须树立任何资源都是可用的现代管理理念。整合资源,首先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意识和观念。在一位优秀领导者的思想意识中,任何事物都是有价值的,尤其是人才资源。很多事物、很多人才之所以还没有表现出它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作用,主要原因,不是它没有价值,而是放错了地方,或者没有给其发挥作用的空间和舞台。只有打破思维上的定势,才能进一步开阔眼界,培养自身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
二是在眼界上,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眼光。善于整合资源的领导者往往独具慧眼,能够从一件事物、一个人身上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价值,并且具有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把似乎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为实现同一个目标、完成同一项任务做出贡献。就像在前面的故事中,这位商人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将农村青年的优秀品质、洛克菲勒的女婿、世界银行的副总裁这三个似乎相隔十万八千里的事物联系起来,能够看到他们各自独特的价值所在,从而提出资源整合的思路与方案。
三是在领导行为上,要注意克服“比试心理”的影响。对于领导者而言,整合组织内外部的人才资源,往往是其最重要的一项资源整合能力。但很多领导在这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往往是其内心深处的“比试心理”在作怪。不少领导,尤其是干业务出身、业务能力较强的领导,很容易产生一种“比试心理”,即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业务专长和业务水平和他人做比较,这往往会带来负面效应。
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迅速发展。互联网把整个世界连接成一个地球村,企业扁平化管理和更加透明的政务信息公开,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点的互通,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笔者认为,当今社会,竞争的已经不是一个人积累知识的速度了。
你看百度在短短若干年,就发展成世界知名大公司,是因为什么,李彦宏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到美国留学,学到硕士阶段,就进行了思考,这种思考为今后他与百度的成功铺垫了基础。最初做搜索引擎,笔者想,他一定是把握住了信息时代大潮与这种资源搜索与整合的想法。
再看马云的阿里巴巴,马云最初从创业做过很多,都不太成功,而这种经历的积累,加上马云的思索,成就了今天的阿里巴巴的成功。
......如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信息网络迅猛发展。缺少的不是资源,而是整合资源并且带来经济发展并且服务百姓的创新想法与实践。
所谓整合资源,就是将一些看起来彼此不相关的事物加以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生事物,使得各种资源自身的价值得到增值的过程。
第一,改变观念
如今社会,竞争的不是一个人积累知识的速度,而是比的一个人整合资源的能力。重要的是首先,你要把自己变成“稀缺资源”,通过读书通过积累人脉,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使自己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中的佼佼者,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才,铺垫坚实的知识结构基础与基本工作技能过硬。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才资源,很多事物很多人之所以还没有表现出他/她的个人价值,主要原因不是没有价值,而是发挥长处,而是放错了地方,开发与发挥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开阔眼界,培养自身整合资源的能
力还应表现在,具有创新与发现生产力增长的新亮点,善于抓住时代发展的浪潮与经济发展的机会点。
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任何一个单个个人可以成就大事的时代,学会团队合作与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你看,海浪的潮水涌起,只有那些智慧勇敢的团队,才可能踏上浪尖,从一个浪潮跳跃到更高的浪潮,不断前进。
第二,开拓眼界
世界很大,宇宙很宽阔。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眼光,善于整合资源的独具慧眼与创新创意。
当今社会每一个人要掌握的两样最基本的技能就是:第一、外语,第二、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与计算机基本知识,学会网络检索与搜索,这个有助于学习中提供更加快捷的查询与获得。除了一半以上的互联网是英文,文化的传播,很多的书籍、电子音像、各种文化媒体等都是外文,有了外文阅读的能力,将有助于迅速获得或阅读到最原点的资源。
随着世界各个国家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入交往与交流,更多的外国人回到中国来,学会外语的沟通有助于您的直接沟通与交流。
第三,拓展人脉
整合资源,包括你的人脉,俗话说,你身边的朋友的素质或许可以判断你的素质与品味。所以,不断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主动接近比你强的朋友,发现不如你的朋友的闪光点,多于比你强的人做朋友,潜移默化,你自己会进步。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首先你要让自己有更多的爱好兴趣或特长,从人脉圈子的跨度也可以看出你个人的综合能力。
校园学习,你要学习某一领域或专业的知识,快速积累知识是必须要做的,生活工作学习,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或许是一种幸福。
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 构建充满活力的党建格局
今年,平川镇积极适应社会组织化程度,系统化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变化,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整合内部资源增效能,整合社会资源聚合力,内外联动,互为补充,精心构建“围绕经济抓党建,群策群力夯基础”的充满活力的党建格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整合干部资源,形成党建工作责任创新机制。为把全镇干部的专注点引导到村社,增强全员深入村社打基础的工作主动性,层层落实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人人抓党建,个个有责任,齐抓共管的合力。今年以来,实行了镇机关干部全员包存挂项制度,全镇48名镇机关干部全部参加包村。制定了包村工作考核办法,把干部包村责任、工资待遇以及奖罚“捆”在一起,一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形成了责任共担,压力传递的工作机制。
二、整合组织资源,形成创新管理机制。为了构建纵横协调、信息畅通、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提升党建整体水平。探索建立了“支部+协会、协会加服务”的农民新型组织管理机制,构建了村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体系,提升了党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目前,全镇已成立了4个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了芦湾村蔬菜协会党支部。
三、整合工作资源,形成共建共享机制。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干部培训水平。抓好了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镇党校、农科教中心以及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等各类培训资源,建立了覆盖镇村
两级的立体培训网络实行教学人员互派,教学设施、教学课件共用,扩大了教育培训能力,增强了教育培训效果。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56期,培训7500多人次。二是整合阵地资源,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紧紧抓住创建党建示范村的大好时机,将团组织、妇代会、民兵连等群团组织的阵地建设一并纳入总体规划,完善配套、强化功能,实现了一“所”多用,并通过发挥各自的阵地作用,凝聚各方面力量,增强党建干部活力,推动了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四、整合制度资源,形成规范运行机制。针对制度重复、交叉、老化等问题,对制度进行了梳理、调整和完善,增强了制度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了党建工作规范运行机制。修定完善了镇村干部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对镇村干部职责任务、工作原则、议事规则、请示汇报、工作作风、监督考核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督查落实、考核奖惩等一整套工作机制,规范了镇干部日常工作行为,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二篇: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文本处理能力
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文本处理能力
摘 要: 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要求语文教学革除费时低效的弊病,与时俱进,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从开发整合教学资源入手,提高钻研处理文本能力,寻求更加有效的语文教学途径,是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思考与探索的重要课题。作者就单篇课文、单元课文、相关课文、课外素材等方面的资源整合谈谈自己处理文本的做法。
关键词: 整合 教学资源 文本处理
所谓“整合”,就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设想,把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放置于同一课堂上,或者是对现行文本进行适当剪裁的一种教材处理方式。教材中的文本具有十分丰富的信息,不同文本乃至同一文本常常可以用于实现种种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对于读者来说,文本是客体,同时是主体,它总是积极地影响着读者。或者说,文本带有某种自主性,蕴藏或衍生着各种可能的“教什么”、“学什么”。师生在与文本的交往中,从不同层面探究,从不同角度解读,可以获得种种不同的教与学的内容。为了达到教学内容与既定目标的一致,必然要求教师对文本内容整合优化,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控制,以满足于课堂教学之需要。
一、单篇课文整合,挖掘文本价值
在大力推进有效课堂教学的今天,一节课的单元教学时间,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少一些,但要精一些,且目标集中,要求具体。这样,学生就能学得扎实一些。因此,需要对课文进行整合优化。比如人教版七(下)的《最后一课》,我就摒弃了繁琐的分析,把重点聚集在文中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的整合上。要求学生先通过读文本找出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语句,在学生得出“小弗郎士由贪玩、不爱学习到专心投入、热爱法语;由天真幼稚到热爱祖国;由害怕老师到理解敬重老师”后,继而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小弗郎士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学生答道:是韩麦尔先生的言行(镇上的人)的感染唤醒。然后从人物描写角度让学生分析韩麦尔先生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我对课本上的插图进行整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小弗郎士的眼神”。有的同学说道:“小弗郎士眼神很忧伤,为以前的贪玩而懊悔,为自己不能完整地说出分词的用法而自责,为自己再也不能学习祖国语言而难过。”有的同学说道:“小弗郎士的眼神充满愤怒,为侵略者的横行霸道,为自己祖国的沦丧。”还有的同学说道:“小弗郎士的眼神多么镇定,他已经懂事了,他的爱国意识被韩麦尔先生唤醒了,他变得坚强了。”最后我引导:“如果说,在小弗郎士心中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如此高大’,那么,在同学们的心中,小弗郎士的形象变得怎样?”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如此高大!”(西方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作品内容、意义生成中的参与作用,其中一个著名的观点是作品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作的。)这样的整合优化,挖掘了文本的自身价值,打开了教学的有效思路,教的是方法,训练的是能力,培养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了有机整合与落实。
二、单元课文整合,领悟文本层次
鉴于教材的灵活性、开放性较强,而教学时间相对较少的特点,我们可以进行单元教材中的几篇文章整合教学。如教人教版八(下)第六单元,我做过如下设计: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写道:“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凡文学,总要给人一种美。然而这美的塑造,于作家却各有其法。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写秋月与冬雪的方法。最后在情感志趣上分别抓住“闲”和“痴”,领悟其独特性。有时,根据主题需要,还可以进行整个单元课文的整合,如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以“成长”为主题,共有六篇课文,这些课文包括散文(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王安石《伤仲永》)、小说(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童话(安徒生《丑小鸭》)、诗歌(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等。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从内容上看,有的回顾以游戏为伴读书求知的往事;有的讲述在父辈的教养下长大成人的故事;有的写命运桀骜而勇于抗争,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有的写天资聪颖却无所进取,神童沦落为俗子。这些课文从六个不同角度,对“成长”这一主题进行了阐发,能给学生以莫大的鼓舞、激励、鞭策和警示。我在教学本单元时,紧紧围绕“成长”这一主题,对每篇课文的教学进行了系统化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快乐地成长”;《爸爸的花儿落了》――“爱伴成长路”;《丑小鸭》――“进取中成长”;《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乐观看成长”;《未选择的路》――“慎重成长路”;《伤仲永》――“成长须求知”。在文本的不同层次,组文的不同角度上整合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较短的时间得到了全面提高,同时摆脱了以往语文教学一篇篇教学,千篇一律机械操作和训练的怪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实在的激发。
三、相关课文整合,彰显文本特点
整合是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领悟能力,类比对照的引入也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先引入已学《风筝》中的“玩具是孩子的天性”,引导学生寻找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的种种活动;教学《社戏》,我先引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捕鸟”,引导学生分析“偷豆”片断;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我先引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阿长讲美女蛇的故事”,引导学生搜寻阿长还留给鲁迅哪些深刻的记忆。引入同一作家的作品进行类比,加深对某个问题某个手法某种美的印象,或许上课就会轻松得多。
不同年段的相类似题材的文章也可以放在一起,为同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如在初三文言文复习中,我曾对八(上)和八(下)几个单元的文言文进行重组,把《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等几篇描写山水的美文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几篇文章的异同,尽情欣赏古人为我们描绘的奇异秀美的山水;把《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放在一起,比较两位作者同在遭到贬谪的情况下写出的文章有何异同。通过重组教材,重点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比较阅读能力。这种根据教学需要、根据学生情况重组优化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课外素材整合,拓展文本内涵
把课外相关的内容引进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辩证文本,甚至提升文本。例如,在讲授鲁迅先生的《风筝》时,可以把鲁迅这一事件的相关日记整理出来,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历史的事实和文本呈现之间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升华知识。例如关于这篇文章的“弟弟”是谁?主旨怎样?如何理解鲁迅的“心痛”及“精神虐杀”等,我们都可以从先生的日记当中找到相关资料。这样,“弟弟”就很自然地指向周作人,而不会是周建人,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关于主旨的分歧争论,从而明白作者的“心痛”不仅仅在于精神的虐杀,更在于在团圆日骨肉比邻却“恨之入骨”。
《自读课本》是语文的第二教材,它的最大特点是与教科书相照应,每单元分若干小专题,引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实现课内向课外的拓展阅读。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机地加以整合利用。如学完《济南的冬天》,可看看姊妹篇《济南的秋天》;学完《我的信念》,可看看“不朽的居里夫人”专题。提炼《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中心,要求学生从《老人的黑帽子》一文中找出中心句加以印证;学完《木兰诗》,在列举女英雄时,有的学生提到秋瑾时,可让学生诵读《自读课本》中秋瑾写的《对酒》……特别记得故杨绛的《老王》一课时,学生从《自读课本》中找出“美是以丑为代价的”(《一双手》)和“在我们一生中,生活有时会像河流一样,和另一条河流遇合了,又分开了,带来了某一种情绪的波流,永远萦绕着我们的心灵……淡淡的,却难忘!”的佳句,对老王形象的把握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起到很好的作用。
除此之外,可以与其他学科整合优化。《新课标》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当我们把一首优美的旋律或一幅别开生面的图画带到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时,在学生中所产生的效应非同一般。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时,引入运用白描和渲染的画作加以比较,配上《雪之梦》的乐曲,可以直接刺激学生感官,效果不言而喻。当然,阅读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既不是牵强附会,更不是为整合而整合,笔者认为二者之间的整合,是为了优化教学方式,服务于强化课堂效果,是基于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而创设,不能搞噱头而淡化语文学科的本位。
综上所述,在对语文教材整合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整合的着眼点要小。从一个话题、一点触发、一条线索、一种手法等具体而微的角度,对现有语文教材的结构、内容、写法等进行补充、关联或重组,改变原有课程由篇篇课文单线行进式的单一顺序,形成一个个既独立又有相互联系的结合体。“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建议,同时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教师绝不能匍匐在教材面前,而应创造性地加以有效整合优化,让文本更加鲜活,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提高师生教与学的双重效率。
参考文献:
[1]庞庆举.教学资源研究三十年概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2(03).[2]郝秀兰.文本分类技术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第三篇: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能力
这里还有两种不同的情况需要加以区别,一种是课文(课本上的文章),另一种是课外的文章,可能是报纸、杂志上的文章,也可能是试卷中的阅读文章。这两种情况在方法技巧上是有区别的。
对于课本上的文章,就我的理解、感受与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和方法可以采用:
1、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本教材编者的整体编写思路与体例,教材的编写和一般著作的编撰是相同的,都要围绕一种基本思路与构架,每一部分之间会有一种内在联系,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来整体把握某一部分(比如单元、文章类型等)的一篇课文的整体内容及其特点。
2、根据课文的体裁整体把握其内容大概(类型上的)。比如记叙文,其内容主要记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内心世界,重要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与影响、意义等,比如议论文,其内容主要是论证某种观点看法,表明某种态度倾向,比如散文,其内容主要是描绘山河美景,或表现人物情绪情感与精神思想,或深入剖析社会现象、百态人生,表现深刻的思想与认识等,比如说明文,其内容主要是说明(介绍)事物的特征,比如文言文也可根据其大体类别依此类推。
3、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家庭出身、人生经历、社会思想、生命体验,甚至还可以联系作者的创作历程等,来把握文章的内容。(这是时代的大背景,社会背景。)
4、了解、分析文章的创作背景,涉及作者的人生遭际与思想特点、创作意图等。(这是小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
5、结合作者的创作风格与主体思想倾向。这一条对那些问题特征特别明显的作家尤其适用,比如像沈从文的《边城》,萧红的《呼兰河传》,巴金的《家》,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鲁迅的小说、杂文等。
以下就是具体的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把握了,对课本上的文章当然同样适用,我在下面来说。
对于课外的文章,包括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和试卷中的阅读文章,就我的理解、感受与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和方法可以采用:
1、文章题目。
尤其是试卷中的阅读文章,特别是高考题中的阅读文章,一般都是精心选择精心设计的,包括文章题目,都是非常规范与标准的,这类文章的题目就一定会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比如提示文章体裁,提示文章内容范围,提示问题,甚至直接揭示文章主题。
我这里所说的文章,也包括(古代)诗歌。像今年山东卷高考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题选取的是晚唐诗人杜牧的《寄远》,这首诗的题目有两种版本,还有一个版本是《南陵道中》,查阅相关诗集选本与类籍,我们可以发现《南陵道中》这个版本是更为流通的,出题人却偏偏题作《寄远》,我感觉就有提示的用意(作用),如果考生能够注意到题目的作用,就可以降低审题和把握诗歌内容的难度,然后再联系张九龄的名作《望月怀远》,这首诗大部分考生小学就能够背诵的,就可以明确这里的“远”都是指远在故乡的亲人。这样就很容易地把握准了诗歌的主题,分析理解判断写作手法都不会有特别大的偏差了。
当然,报纸、杂志上的文章或者是一般模拟试题上的阅读文章,题目的设计可能就粗疏一些,这种办法不一定白分百奏效。
2、作者。
作者的情形又分几种情况,一种是知名作家,大家都很熟悉,你也熟悉;一种是一般作者,不熟悉;第三种,是知名作家,可能有很多人熟悉,但是你不熟悉;第四种,不是知名作家,可能很少有人熟悉,但是你熟悉。
如果是大部分人都比较熟悉的作家,就有可能有一定的提示或暗示作用,或者文章内容与主题会隐含在作者的某些背景情况之中。如果学生能够调动起自己的储备,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与把握与此结合起来,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是大部分人都不熟悉的作家,可能就较少提示或暗示作用(尤其是在试题中),但是文章作者与文章主题之间一定有联系,所以,如果你自己熟悉的,还是可以联系作者的相关资料,知人论世。
3、文章体裁。
对考试题中的文章来说,主要是科技类、社科类文章(以说明介绍情况为主,主要采用说明或者说明色彩很浓的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及以议论性散文为主的文学类作品,以新闻特写、新闻综述、人物访谈、人物评传类文章为主的实用类文章。这些不同体裁的文章,在文章主要内容及主题的把握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都可以利用。
比如议论性散文,或者抒情性散文,就需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性的语句,包括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词语。比如科技类、社科类文章,就需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主要概念和不同人物的不同观点以及前后观点或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因果联系)。
4、文章思路与结构。
文章的思路揭示作者思想的发展过程与结果(即情感或观点),结构就是思路的外部形式,这对把握文章主题至关重要。凡是文章思路不清楚者,表明文章作者的感情不冷静不深刻,思想不成熟,观点不明确,这是一条文章写作的死律。而高明的作家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好的文章思路都非常清楚明确;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地通过梳理文章的思路来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题。试题中的尤其是高考试题中的文章都应该具备此项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方法需要与文章体裁结合使用。不同体裁的文章,其行文思路的特点不同,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题。比如议论性散文,其行文思路一般是遵循“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基本模式,所以一旦确定了文章的基本体裁,就可以特别注意文章开头一段和文章最后一段。一般说来,这应该基本就可以把握住文章的基本主题了。而且,高明的作家,不只是整篇文章都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就是文章的每一部分甚至每一段,都是如此,所以每一部分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把握也可以采用这种办法来把握。
比如今年山东卷高考试题心中的第一篇大阅读文章,选取了周国平的《记住回家的路》,这篇文章就非常典型。文章第一段就点明了主旨:“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而且第一段的思路非常清晰,先是叙述自己每到一个陌生城市总喜欢随便走走的习惯,然后顺势一转,“我想,人生也是如此”,接着就摆出了自己的基本观点:人应该努力创业做事,但是不能忽略内心世界的保养与追求。这样就不难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了。(而且,这篇文章符合高手文章的条件,所以“文章题目”也可以考虑。这篇文章的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家”,“家”在这篇文章中是一个象征,作者在第一段就对其象征意义作了非常明确的解释:“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回”就是回归。“记住”就是不要忘记,就是不能忽略,就是要好好把持,保护。)
5、抒情性的或议论性的词句。
对于抒情性的或议论性的文章,自然不在话下。其实,无论是何种体裁的文章,抒情性的或议论性的词句的都是揭示文章主旨的重要标志。对于作者来说,这是方法;对于读者来说,这也是方法。另外,充满感情色彩或有明显感情倾向的词句也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标准,比如在记叙性的、抒情性的或议论性的文章里,表示色彩的词语往往有特别的韵味。
6、使用了修辞格的文句。
记叙性的、抒情性的文章里,都会或多或少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这些文句往往都包含很深的意蕴,需要深入揣摩,也一定会对把握文章内容与主题起到很重要的帮助作用。而且,就试题的考查方式来看,很多试题就直接结合文章中的修词句来设题,尤其是比喻。在议论性的文章里,比喻虽然不被称作修辞格,但是也时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也经常被作为考查点来设题,其实也可以放在这一类情况里来掌握。
7、类似的词语或文句。
尤其是一些抒情性的或议论性的词句,因为它们往往具有暗示或者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所以与这些词语或句子相近似的词句,也就同样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们可能是为了具体解释,也可能是为了强调突出。
联系试题中的题目设计来看,大阅读试题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查点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具体到试题设计,一般是直接让考生分析两三个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既然命题人将这个句子拿来设题,那这个句子一定是“重要”的,其重要性就体现在它与文章主旨紧密相关。这就需要首先对这几个句子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就是揭示句子、文段或文章主要内容的词语),然后再将这个句子还原到原文当中去,联系上下文分析文章思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其准确含意(既然是关键词,文章一般就很可能会反复出现,或者反复出现与此“关键词”相近的词语)。据我的经验,这种办法基本上是屡试不爽。
当然,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题的角度与方法肯定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提炼、积累起来的一些粗浅的方法,希望与各位同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四篇:利用绘本资源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能力
利用绘本资源
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能力
青海省西宁市水井巷小学:杨莉莉
电子邮箱:847578021@qq.com 联系电话:***
利用绘本资源 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能力
绘本,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是用文字和图像共同营造氛围,共同讲述一个故事的书。图画是绘本的生命。
绘本作文,充分挖掘绘本丰富的语文学习因子,利用图画的张力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链接生活、深入思考……唤醒学生写作的愿望,激发学生练笔的意趣,使绘本成为学生习作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让绘本成为孩子自己发现、感悟世界的最好媒介
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无心获得办法的。”由此,我认为写作教学应该创设一个场,这个场是真实、安全、温暖的。只有在这样的场中,孩子们才会安然地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以此为起点,思想就从这个起点起飞,自由地飞向自己想去的地方,写作就会水到渠成的到达一个无限迷人的境界。
绘本正是我们创设这个场,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感悟的最好的媒介。绘本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发现至上”,发现图画的秘密,发现文字的美妙,发现图文结合中的趣味……绘本阅读,让儿童敏觉于文字的存在,流连图画提供的多元想象空间,并在“图”“文”结合的阅读过程中,生发无限创造的可能,他们会自然地“走进”故事,和故事中的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体验着角色的悲欢,构建出一个又一个充盈自身个体经验的故事。
二、利用绘本的张力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链接生活、深入思考
1、绘本语言简洁,文风轻快。
作者往往通过极少的文字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中的情节生动而有趣,富有感染力。如绘本《花婆婆》中的语言,淡淡的语气,讲述花婆婆的人生经历,似小溪潺潺,总能在人心柔柔荡涤,一股清新的气息迎面扑来。这种简洁、生动、把握住写作脉络的表现手法,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可以感受绘本独特的文字魅力,可以模仿它的表达方式方法,对于写作的进步大有好处。
2.绘本图画精美,富有张力。
有大量精美的图画是绘本的一大特点,它能使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更为精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的内涵。富有张力的图画本身就是一种美,它能带给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使得故事突破文字的束缚,在孩子的心灵世界中充满活力。比如,《花婆婆》中的建筑色调浓烈,房子内部的摆设是暖暖的色调,给人无比温馨的感觉。再如,花婆婆种下大片鲁冰花,那素雅的色彩,点缀在村间乡野,给人视觉的冲击,带来美好的享受。
3.绘本图文互见,易于理解。
绘本图文并茂,图与文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文字和图像的结合,让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加深记忆和理解,对于故事的认识能够更加深刻。孩子在看绘本的时候,往往比看普通的文字读物更加认真,在读学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更好地体会故事的内涵。
在《花婆婆》中,无需用更多的语言赘述,单单从爷爷抱着爱丽丝的画面,就足以感受到爱丽丝小时候生长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由此想到花婆婆最终要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的事,也许就是源于小时候这种爱的体验。
三、绘本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
目前,大多数教师对于绘本的认识,停留在“阅读”层面,这其实是一种“视界窄化”。绘本是一个有待发掘的矿藏,它远远不只是“图画书”这三个字这样简单,它包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元素。绘本的线条、色彩、节奏、主题,细节、留白、时空、框线、视觉、风格……都值得细细玩味。因此,如何挖掘绘本的这些元素,发挥其更多元的作用,应该是我们教育人尤其是语文老师需要深长思之的。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适当地挖掘其潜藏着的“写”的因子,并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进行续写、仿写、写读后感、缩写(用简要的文字概括绘本故事),扩写(把单幅图写具体),改变人称写……以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笔画故事,编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说,绘本的很多功能,都亟待我们去深度开发。
因此,将绘本引入我们的课堂,借助绘本帮助学生获取写作素材,链接生活体验,唤醒写作话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让绘本这一特殊的文学样式,以适切的方式,走进孩子的生命,成为孩子们读写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时代的理性选择和儿童心灵成长的必然。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濮阳师第八中学小学部尚荣萍
在平时与部分家长的交谈中,经常听到他们说:“我的孩子脑袋特灵,老师讲的知识一听就懂,就是计算时太粗心了。我们家长为此想了许多办法也无济于事„„”。“‘你为什么不检查?’‘你太粗心大意了!’‘下次要记得认真检查哦!’„„学生解题态度是认真的,解题完毕也在不断检查,可还是发现不少问题!”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普遍担忧是,没有扎实的计算基础,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到底能走多远?看来,计算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了部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也严重地影响到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它既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关系到他们在数学学科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能影响到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前五分钟口算,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也叫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在四则计算中,人们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笔算离不开口算,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所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学生进行口算需要观察数目的特征,根据已学过的运算定律、运算法则,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简捷的方法求得结果。为了算
得又对又快,口算时,学生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效地记住数目,迅速地进行运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助于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天的数学课堂上,拿出3—4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每天练的数量和类型教师心中有数,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基础性内容的口算十分,它是其它计算的基础,要让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对那些连乘法口诀都背不熟的同学,还应安排成绩较好的同学与他结成对子,利用课外时间帮他补课,让他迅速跟上。
二、加强记忆性训练。
教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要求学生记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若学生记熟这些数据,对进行分数、小数的计算,对许多几何图形的计算可收到快束、准确之效。
1、常用的特殊积。如:25×4=100,125×8=1000。
2、常用分数、小数对应值。
3、熟记1-25的平方数;
4、熟记2π到10 π的值。
三、要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运算技巧。
整数的混合运算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些常用的运算数字,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如:15、11、99、999ּּּ的速算法及同头凑10法(如36×34,17×13,81×89,45×45)等。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
(1)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分数四则的计算中,经常可以遇到计算法则正确可是计算结果错误的现象,其中有错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方面的,有错在100以内的口算计算的,有不会运用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运算的,这些都是由学生基本计算能力差所产生的。对某些差的学生,必要进行复习和补缺补漏。事实证明,分数四则计算法则本身难度并不大,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基本技能上的问题,因此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基本功。而练这些基本技能时,要加强单式计算的训练。单式计算是指另一种法则的计算,这些练习是结合新课教学进行的。学生通过单一的法则计算练习,容易熟练掌握一种法则的计算方法,这种单式计算题的内容要全面,要让学生有机会练习有关的各种类型的题目,并都能熟练掌握。如小数加减法,应当练整数,小数数位都相同的或都不相同的,也要练整数与小数或带小数相加减的,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法则,对较难掌握的或没有掌握好的部分要增加练习机会。在学小数乘除法时,还附带着练一点加减法的题目,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
(2)容易混肴的内容对比练。
除讲清算理外,进行对比练习学生印象深训练效果好。如分数四则学完后,把学生易混的问题对比。如:异分母加减法要先通分,乘除法不必通分;加减法计算前不约分,乘除法计算前要约分,乘除法要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计算,加减法不必化成假分数计算等。编成对比的题目给学生练。再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也可能用同样的题目。
如二又二分之一比一又四分之一,让学生得出两种答案(比值是4,化简比是4:1),帮助他们区别二者的不同。
(3)新旧知识交叉练。
就是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适当练一点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在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上,教师更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千万不能让学生学到后面丢了前面。我们有过许多教训,学分数四则计算时,往往遇到小数计算问题拉后腿;学分数加减混合计算时,也是如此。而学生在学分数乘除法,往往又把加减法中的通分带到分数乘除里来了。原因就是没有经常地进行必要的复习巩固,违反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在备新课时,就应当想一想有哪些学过的内容需要结合起来练。高年级学生学过的东西多,需要复习的旧知识也越多,交叉处理新旧知识的练习尤为必要。
(4)在计算训练中,注意总结规律。
在计算训练中,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更快提高计算技能。如分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一般是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某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时就要为解决这个难点准备条件,让学生把以2——20作分母,1作分子的最简分数逐个化成小数。这样,一方面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实际计算的结果中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来:“凡分母里只
含有2或5的质因数的分数。”由于分母中含有质因数了的分数比较常见,即应特别指出,凡是3的倍数作分母的最简分数是不能化为有限小数的。这样学生算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题的途径就明白的多了。
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会形成技能,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的熟练程度决定笔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每天晚上都进行10——20道口算训练,并根据内容和题量规定口算时间;为了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经常改换口算形式,如和爸爸妈妈进行口算竞赛,听算,比正确、比速度、比运算的灵活性和合理性等等。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鼓励学生采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此外,每个月举行一次班级里的口算比赛,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选出口算能手,参加每学年一次的学校里的口算比赛。平时,学完笔算后,把那些算得认真、仔细的学生作业贴在学习园地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树立信心,不断总结。
小学生在计算时出错也是正常的,出错是发展中的学生的权利。“无需视错误为‘洪水猛兽’,只要认真分析错误,想方设法地了解
学生的思维过程,师生一起寻找错误的原因,‘分而治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就可以了。”其实,出现了差错,正说明学生是独立思考的,某种程度上说是件好事,教师要视学生的某些差错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所以我在和学生找错纠错时,主动地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对学生的评语、话语始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在面对错误时始终受到鼓舞和激励,学生在注意力集中而心灵又绝对放松的状态下,愉快地把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认真做好学生计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记录,及时批阅学生的每一次练习,不断地给学生鼓劲,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教改经验和做法,洞察最新的教改动态,关注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成果。我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为目标,以适量的计算练习为载体,以“计算星级评定”为动力,努力挖掘学生在计算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计算的信心,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生共同研究、总结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得”与“失”,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计算教学模式。
总之,老师只有牢牢地把握住学生“计算能力”的脉搏,才能让孩子们飞得更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