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周边环境问题及其调研
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标题: 乡镇周边环境问题及其调研
系部: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实践目的:了解农村周边环境问题,并作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希望对促进家乡环境改善起到力所能及的作用。
实践方式:实地调查、问卷。
【摘要】:近年来家乡的环境持续恶化,溪水污浊,并伴有臭味;垃圾乱推,不进行分类;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很多家庭有了自己的小车,但是,同时也给交通环境带了许多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导致很多不为人设想的家庭、社会矛盾,这对农村的长期发展也将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甚至会阻碍其发展。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如何解决农村的这些相关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正文】: 今年寒假(2011年),为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本家乡,还有完成作业,更是为了锻炼自己,我特邀请了一位师弟和一位师妹,组建了一个环境调查实践队。现将实践活动过程做以下说明。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环保队员一起制定了环保队的详细实践计划,并且通过了我们的队规: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
2、各队员积极工作;
3、坚持在活动期间每天写心得体会进行交流;
4、以为乡村人民服务为出发点,保证完成各项工作。
一、卫生情况调查
我们环保队对我们乡镇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实际调查。首先,我们在乡的主要街道下洋街上观察了过往行人乱丢垃圾的行为,并进行了适当记录。我们发现在我们家乡大多数人都没有及时把垃圾投入到指定的垃圾箱内,人们随手乱仍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虽然在主要街道上每30米就有一个垃圾桶,并且还设有一个大型的垃圾屋,但还是只有少数的人能把垃圾仍进去。即使有扔进去,很多人也不能把垃圾正确的投入到分类垃圾桶中。因此,在我们家乡能真正爱护环境又能了解物品回收的人是少之又少。因为这样,就容易导致家乡主要街道的环境状况差,极大影响了乡容乡貌。而在我们那相对小的街道上,由于清洁设备的不完善,那里的环境状况更令人担忧。
二、对下洋街的调查我们深入了家乡的主河流——下洋溪进行了实地调查。
我们发现由于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薄弱,有不少的人把生活垃圾都倒到了溪边,甚至连一些环保工人把扫街道时扫的垃圾成车的倒在河边,主河流被纵多的生活垃圾所污染,其中大多都是一些废弃塑料物品,这些垃圾被水一冲就到溪里,还有很多住在溪边的居民,未了贪图方便,他们直接把生活垃圾直接排到溪里,包括粪便,这严重影响了河道的卫生与清洁,使河水受到污染,很多地方也被淤塞了。我们环保队员却身的体会到了生活垃圾对我们的家乡环境所带来的破坏。因为小时候我还在这里抓鱼,那时那个水啊,那真叫清澈!我们环保队员一种强烈的宣传环保的冲动涌上心头,但是我们很清楚,大力度的保护环境的宣传只有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起来才能做的,为此我们也向乡综治办提出了我们的建议。
我们认为以上情况的出现不能不说是政府措施的缺欠,当然也与公民的环保意识淡薄有着莫大的关系。然而,公民的环保意识的提升还依赖于政府。因此我们还认为保护环境的另一个关键是政府在全民中的整体教育,加强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居民的环保素质,树立环保的风气,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素质,对全体居民加强环保教育,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从而真正的对环境改善起到推动作用。
实践中,我们发现严重影响家乡主河流——下洋溪水质的是上游的一个洗沙场所致。我们发现下洋溪呈土黄色,跟一般清澈的溪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如黄河水的溪水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用水,因为许多人们都用溪水洗衣服,浇菜,灌溉农田等,这些影响显而易见。为此我们环保小组深入洗沙场调查。我们看到偌大的洗沙场四周山都被挖得缺口明显,而且都是露天挖的,工厂在挖完黄土后,又不采取恢复植被措施,造成雨天时,水就混着黄土流到下洋溪,洗沙完后也是直接把废水往溪里排,不仅使水质污染更严重,还容易造成河道堵塞和引发泥石流等灾害。我们是在1月21日进入沙场调查的,但遇到了主要负责人(号称“大包”)的阻碍,我们只得在沙场外围进行调查,并拍下了一些照片,我们环保队希望借此资料向上级环保部门反映情况,希望政府部门给予关注。
三、调查速生林对当地环境影响
我们环保队经过调查还发现了一个影响当地环境的因素,就是大面积种植速生林,我们调查得知种速生林时要先把一大片山林烧光,然后种上速生树种,还在种树时加上肥料之类的,特别是在某些河流源头种植,使河流流量减少,而且种树用的肥料还影响了水质。我们希望当地政府部门在选择种植速生林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对环境影响的问题,切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这两天,虽然很冷,但我们都激情十足,认真的搞我们的活动。在家里向周围人打听速生林的相关问题;并且邀请熟人带我们去速生林进行实地调查,这让我们更加的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也让我们感觉到保护森林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主要的是这次活动锻炼了我们吃苦的精神。
四、街头交通疏通行动
这几天我们环保队针对前几天收集的各种资料制作了一份环保宣传单,并在大街上派发了100份的资料,希望能对提升当地的环保意识起到推动作用,也想让大家对乡镇的交通环境有个意识,更想扩大我们此次环保行动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地的环保,我们对民众进行了环境保护问卷调查。(调查表见附件。)
调查时间:2011年1月28日-2月2日 调查地点:龙涓乡下洋中心街道 调查人员:全体环保队员
调查对象:当地居民(15岁—65岁)调查方法:随机调查
调查目的:
1、了解本地居民的环保意识
2、了解农村环境状况
3、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4、提高人民群众环保意识
问卷调查后第二天,我们3人,连同政府综治办还有老人协会一起,对交通进行疏导,由于年关,外出做生意的人都回家了,各个都忙着准备年货,小小的街道上,肯定容不下那么多的车自如来往,特别是在农村这种没有交通指示设备的街道,因此按往年,这几天期间,整条街几乎都会被堵死。今年就不一样了,我们在下洋街的四个进出设立了交通牌子,暂时改成单向行驶,这样,街道上就不会出现有人占道的想象,大大的改善了此时的交通堵塞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家乡居民的环保意识相对淡薄,对环保不是特别的关心,但是他们中大部分认为自己周围的环境状况很差,都强烈希望政府切实重视环境保护,给居民良好的环境。他们对我们实践活动纷纷表示支持,希望我们有更大的环保行动。总结:
经过几天的辛苦我们终于搞完了此次的实践活动,我们为亲身“践行四个新一代,青春奉献新广东”而感到自豪。此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政府、企业、媒介、公民缺一不可。我们知道只有家乡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环保,才能切实改善环境。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
1、“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是不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大家互相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会越来越顺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能顺利出色的完成
2、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都被人说烂了,只有经历后才能体会到他的真正含义。要是你在工作前不准备充分,你就不能够搞好你的活动。因为你的活动因为参与的人很少,你就肯定会手忙脚乱的。
3、我觉得做一件事,只要你用心去做了,不馆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对社会的理解也在活动中加 深了。在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的从各方面武装自己,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努力学习好各种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到校园外的社会去锻炼自己的意志,增加自己对复杂社会的进一步了解,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增加适应。
附件:
调查表
(一)选择题
1、你知道很多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吗?
A、知道(61%)B、知道一点(26)C、不知道(10)D、不关我事(3%)
2、你是否知道很多城市的淡水资源缺乏
A、知道(74%)B、不知道(21%)C、知不知道无所谓(5%)
3、你是否知道1998年的长江洪灾和长江上游人们盲目砍伐有关 A、知道(40%)B、听说是这样(40%)C、不知道(20%)
4、你是否知道北京是全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
A、知道(35%)B、听说过(12%)C、不知道(53%)
5、你认为保护环境的目的是什么
A、爱惜每一个生命(62%)B、保护生物多样性(10%)C、与动植物和睦相处(10%)D、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18%)
6、你认为保护森林重不重要?
A、很重要(67%)B、一般(24%)C、不重要(6%)D、不关心(2%)E、不知道(1%)
7、你最关心的问题是
A、饮用水空气质量(10%)B、粮食蔬菜安全(14%)C、森林、土地保护、防止水土流失(34%)D、环境卫生改善(16%)E、脱贫制富(16%)
8、你认为如何改善农村环境 A、村镇规划(15%)B、垃圾固定堆放及时处理(40%)C、多种树保持森林(24%)D、合理使用农药(21%)
9、您觉得您周围的环境怎样?
A、很好(9%)B、感觉还可以(31%)C、比较差(52%)D、很差(%8)
10、你对乱丢垃圾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A、没所谓(5%)B、值得批评家(89%)C、不关我事(6%)
11、您觉得保护环境有多重要
A、很重要(71%)B、重要(29%)C、没什么大不了(0%)
12、近几年来我们周围河流流量大大减小,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乱砍伐森林(68%)B、天气干旱少雨(30%)C、不清楚(2%)
13、您对保护环境有什么好的意见?
A、多种植树木 B、减少使用化肥 C、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D、人人参与环保保护森林E、不乱排污、乱丢垃圾,固定地点丢放垃圾、定时清理F、政府要对环境高度重视
(二)简答:
14、您希望我们环保队做些什么呢?
A、确实行动起来大力宣传环保B、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环保C、不要流于形式D、希望不是坚持一时半会,要经常搞活动
15、您对我们的活动和队员服务态度满意吗?A、满意(100%)B、不满意 注:正在填调查问卷的群众,我们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卷92份
第二篇:关于乡镇干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干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乡镇干部在干部队伍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我县***名干部(含事业单位干部)中,占干部总数的17%,他们长年累月处在基层第一线,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影响区域的平安稳定。特别是全县规范公务员津补贴以来,虽然在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利益格局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利益与现实的搏奕中各类矛盾日益突显,一项惠及干部的好政策却无意中“引爆”了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困惑,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管理尤为紧迫和重要。关于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进行如下汇报。
一、当前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现状
(一)文化程度全面提高。
从200*年开始,***县分配***余名大学、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200*年以后我县又多批次在毕业大学生中招录人员,安置转业、退伍军人400余人,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目前,全县1341名在职乡镇干部中,大专学历1104人,占总人数的82%。由于大量高学历人才的注入,有效改变了乡镇干部文化素质低的现状。乡镇干部也由过去的干得多,想得少,逐渐转化为“理论思考多,付诸实践少”,这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当前,我县乡镇领导有***人,其中45岁以下的领导***人,占乡镇领导总数的***%。45岁以下的乡镇干部(含乡镇领导)***人,占乡镇干部总数的90%,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年富力强,处于青壮年时期。由于年龄结构和成长环境等原因影响,当前较多的乡镇干部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或在农村生活的时间较短,往往表现出“岸上指挥多、俯下身子干事少,眼光向上多,心系群众少”,与农民和村社干部在思想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工作上的认真程度不够
一些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后,往往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年龄偏大后,总想有朝一日换个岗位,到县级部门去轻闲一下;一些年青干部认为自己具有年龄优势,文化程度较高,在乡镇工作有点“曲才”的感觉。因此,总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处理好工作关系,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工作不热心、不尽心、不细心、不用心、不安心。乡镇干部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较少,工作方法简单,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避重就轻,思考不够,采取的对策措施少,不能及时处置;有的干部虽然身在基层,却心在机关,到村社开展工作总是走马观花,根本不深入农户,不向农民了解实情,指导工作点子不多,汇报工作长篇大论,推进工作力度不大。
二、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乡镇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待遇不断上涨的格局下,乡镇干部的教育,乡镇的管理工作却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格局。细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观上,与某些乡镇干部学习不够、服务意识淡化、创新能力不强有关;客观上,与乡镇工作转型、乡镇干部管理弱化,乡镇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不强等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工作转型,让部分干部不会干事
一些干部普遍认为乡镇工作就是跟群众打交道,主要靠“和稀泥”,“搓汤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根本没有认识到乡镇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因此,乡镇干部从主观和客观上放松了学习和技能提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主要工作内容也从七十年代指导生产;八十年代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九十年代引企业,谋发展;到如今构建和谐,讲科学发展。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从微观向宏观转变,从“取”到“予”转变,从“硬”向“软”转变。巨大的转型让一部分乡镇干部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用不成”,以致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无从使劲。
(二)激励机制缺少,让部分干部不愿干事。
由于受领导职数及干部选用体制的限制,乡镇干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我县在乡镇建制调整时,将27个乡镇并为13个,乡镇干部领导职数大大减少,去年乡镇干部换届选举,全县仅有10多名乡镇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基本上是百里挑一;同时,由于“洋博士领导”和“空降兵领导”的不断增加,让一些自身素质优良的乡镇干部,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后,又时常面临年龄、学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走上县管领导岗位的更是凤毛麟角,导致了乡镇干部政治前景变得短暂而且脆弱。政治前途的渺茫,运用经济手段推动工作的办法被取消,在“名、利”两大“利空”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乡镇年青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骤减。同时由于大部分乡镇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交流少,谈心少,导致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貌合神离,根本无法做到用感情激励人、用事业吸引人、用表率感染人,让更多干部对工作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一部分组织纪律较强,自觉性较高的同志也进入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随波逐流的状态。
(三)粗放型管理,让部分干部不能干事
当前,乡镇领导干部一般不懂现代管理,片面地把工作布置、制定制度、给钱给位当作管理,往往是制度多措施少、安排多落实差、实惠多效率低。有的乡镇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无人研究解决,工作基本是提在口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有的乡镇热衷于照抄照搬市、县领导讲话和上级文件,不结合实际,安排工作不具体,没有操作性,以至下面无法入手和落实;还有的乡镇总认为上级安排的工作没有结合实际,抱怨上级“搞形式”,不管什么工作一律“软打整”,层层批批文件,玩玩文字游戏、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只管责任追查时能推脱,根本不问工作结果。由于工作任务不清,措施不力,责任不明,导致部分乡镇干部根本不能干事。
首页
(四)同工不同酬,让部分干部无心干事
首先,公务员津补贴政策实施后,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迟迟未推行;加之乡镇行政和事业混岗现象严重,因此出现了在一个乡镇,同一个科室,干同一种工作,因身份不同,工资出现一倍以上的差别。今年各乡镇发放出差费补助时,人为的再次拉开了乡镇事业干部与公务员收入的差别,让占乡镇干部总数三分之二的事业人员感到与公务员的差别较大,心里不平衡,导致部分事业干部根本无心工作。
(五)权利上收,让干部无力干事
当前,随着乡镇部分职能的上收,村民自治的推行,使乡镇职能进一步弱化,权小责大成为当今乡镇责权关系的真实写照。目前,乡镇作为一级政府,但一级财权、一级事权的空间已经很小,就连人事权也被上级控制,乡镇内设科室的数量和职数都必须由上级确定。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期,作为直接面对矛盾的一级政府,开展工作最大的武器就是“靠嘴”,对上“处处求人”,对下“无计可施”。为此,乡镇根本无法掌控经济发展,甚至在机关干部利益的调配,老百姓利益维护上也难有较大作为,进而导致乡镇陷入“干部无能,政府无法”的境地。
三、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个地区工作的好坏,与该地区干部素质有直接关系。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都应把抓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大力抓好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教育。针对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对症下药,以科学和务实的态度来加以解决,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着眼长远、注重疏导、标本兼治,逐步实现乡镇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制度化、人性化和科学化。
(一)强化思想理论教育,让乡镇干部素质高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教育,通过采取学习辅导、专题讲授、开展读书活动等有效形式,强化干部对历史、政治、经济、科技、专业技能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干部知识面,开阔眼界,提升素质。紧跟时代步伐,强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注重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学一些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以便有效推动工作。同时,还要强化对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真正把干部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人。
(三)减少务虚工作,让乡镇干部干实事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工作的重点就是落实上级的方针政策。由于自身或上级的原因,当前乡镇耗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从事务虚工作。一方面由于层层工作开展的检验标准是看材料,因此导致乡镇也花费大量人力从事文字工作,一部分乡镇领导不管对上汇报对下布置工作也步入了“事事靠秘书,处处要材料”的局面;另一方面乡镇除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会议活动外,还要参加各个县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有的部门为追求视觉效果,经常要求乡镇出人头凑数,甚至还向民营企业中大量抽人到县“当群众演员”,耗费了乡镇相当大的人力。因此,必须从上到下纠正这种不良风气,让乡镇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到具体工作之中。同时在乡镇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乡镇工作规范化,目标具体化,结合定岗定责,编制乡镇干部工作手册,形成乡镇领导分工的最佳搭配模式,细化科室及科室人员的职责、工作流程、办事程序,具体到每个环节,让每个乡镇干部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不开展或开展不好,将受到什么处理,通过规范管理,实现领导“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四)落实退出机制,让乡镇干部干好事
要从根本上扭转一部分乡镇一般干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和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顽症,就必须打破“终身制”问题,让乡镇领导和一般干部工作有压力。严格逗硬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的考核,对乡镇干部实行月评与考评相结合,对日常工作不努力,任务完成较差的一律纳入每月的考评,对一年中有几个月考评不称职的考核一律不称职,并根据相关规定是一般干部的进行待岗或辞退,是领导干部的一律免职。对已经在经商办企业,把工作当副业,“泡”在机关求有退路的乡镇干部,借鉴周边区县做法,发挥他们有经济头脑、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出台政策,给他们招商引资任务,让这部分人合法流出,如没有完成招商任务不享受工资待遇,避免加重财政负担的现象。
(五)提升管理水平,让乡镇干部干成事
撤并乡镇后,乡镇人数由原来几十人,增加后多的达到近300人,全县增加100人以上的乡镇有4个。面对人员队伍庞大的乡镇机关,传统的人盯人、“革命靠自觉”等粗放型管理办法,根本无法适应乡镇的发展变化。另外,县在选拔乡镇领导时,大都偏重于业务精、品性好,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上考虑相对较少,这些人到领导岗位上“临阵磨枪”,往往对管理认识不全面,更谈不上科学管理乡镇。因此,要有计划地面向社会引进一些懂管理的人才进入乡镇领导队伍,推动乡镇实行科学管理,真正从管理中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前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海林镇党委组织委员 王 杰
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是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也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海林镇党委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方针,坚持在生产、工作一线、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党员队伍的状况仍不能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新形势需要。为此,加强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仍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员队伍平均年龄偏大,农村青年党员数量偏少;二是文化程度较低;三是农村妇女党员比例偏低;四是是存在一些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些农村党组织没有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发展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农村党员队伍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索。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重视了抓经济建设,忽视了党的建设;重视了抓党支部班子建设,忽视了党员队伍建设。一些农村党组织只有在整建农村党支部班子、进行村级组织换届时才想到发展党员,缺乏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
2、发展农民党员的程序不够规范。少数农村党组织不能严格按程序办事,有的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上搞个人说了算,有的不经过一年的培养期就直接上报申请入党,有的在培养期内忽视培养教育,从而导致少数农村在发展党员中搞不正之风,发生上访事件,严重影响了农民党员的数量和质量。
3、对农民党员疏于教育和管理。少数农村党支部不能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议事制度、学习制度等,放松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忽略党员作用的发挥,村内工作既不向党员通报,更不向他们征求意见,使党员成了挂名党员,久而久之,作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逐渐淡漠,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逐渐失去感召力和号召力。少数村党支部对农民党员管私,欺压群众,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使一些农民丧失了对党的信心。
4、一些农村的特殊性也影响到农民党员的发展。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政治觉悟、政治素质偏低,私心杂念偏重,怕发展了有文化、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入党后夺了自己的权,因而极力阻挠青年入党。有的村受家族势力和派性干扰,支部大会通过党员难以形成统一意见,把一部分优秀青年拒之党的大门外。还有一些村的青年入党积极性不高,认为入党是为了当村干部,而村干部难当又不自由,于是不愿申请入党等等。
三、思考与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实际,要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真正把发展农民党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大事,各级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要把做好这项工作列入党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要建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对凡是连续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的党组织一律不得评优,对党组织书记进行通报批评;三年未发展党员的,对村党组织书记予以诫免;四年未发展党员的,村党组织书记予以调整。要定期督促检查,每半年对培养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工作进行一次排查,年终全面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2、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着力搞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规划。2007年,海林镇党委年初就制定了全镇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全镇32个村党组织都要发展青年农民党员1至2名,保证35岁以下青年农民党员数量稳中有升。同时,着眼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确定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即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的优秀农村青年,农村三人,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其他村后备干部以及农村青年妇女。精心制定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做到“四个优先”,即党员数量少的村优先发展,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村优先发展,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的村优先发展,小康示范村和后进村优先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党员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3、多措并举,强基固本,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一是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强化培养教育。培养和建立一支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解决农民党员老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要坚持先培养后发展和边培养边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各村党组织都要建立动态的不少于10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同时,镇党委每年要举办1—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理论、经济、法律、科技及党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提高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强化入党意识,彻底改变一些村存在的不注意培养教育,而是“等待上门”的状况。二是按照发展党员“三推一定”,“两票决”制要求。通过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和群团组织推荐,把优秀的农村青年吸收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壮大积极分子队伍,严格执行发展党员程序。
4、着力解决少数村党支部长期不发展党员的问题。2007年我们把二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村,都列入海林镇党委发展党员重点管理单位,并实行党委领导分片,加强指导、督查。镇党委书记作为亲自抓,研究制定培养发展党员的具体措施。对班子软弱涣散,问题较多,无力抓发展党员工作的村党支部,要先进行整顿,重点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积极发挥联村干部作用,指导、协助、督促村党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关于云阳县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 调研报告
集镇是联结城市和乡村的桥梁,是农村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强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促进我县集镇建设,2007年8月7日至14日,县政协副主席汪光学组织政协提案委和部分政协委员及建委、国土房管、环保、财政、编办等部门的同志,就我县集镇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凤鸣、龙角、清水、高阳、平安、江口、南溪等集镇进行了视察和走访,与所在镇(乡)干部、政协委员进行了座谈,广泛交流了意见,掌握了一些基础资料。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集镇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集镇建设规模逐步扩大,规划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逐步加快,集镇功能逐步配套完善,中心集镇吸引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加强,但由于投资不足,体制不顺,镇(乡)集镇建设技术力量薄弱,部分镇(乡)领导,政绩意识突出,依法用地、依法建设的意识淡薄,导致我县集镇建设面临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总体上看,我县集镇建设,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与经营土地、经营集镇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很不适应。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集镇规划工作滞后
三峡工程建设和城镇化给我县的集镇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移民集镇搬迁建设中,由于移民迁建投资大,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较好,但移民搬迁安置是一项政治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基础设施建设尚不能达到功能配套齐全的要求,加之受移民迁建大包干和移民“三原”迁建标准影响,各镇乡建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移民集镇建设留下了很多遗留问题。在非移民集镇建设中,由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无规划随意建设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整个集镇规划工作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公益设施配套严重不足,功能不齐。
一是规划工作很不平衡。全县43个镇(乡),只有28个镇(乡)编制了规划,仅占应编制规划镇(乡)的65%。但受规划经费制约,多数镇(乡)只有总规而没有详规,造成规划起点较低,质量不高。已编制规划的大多数镇(乡)也急需修编(如平安、高阳、凤鸣镇等);这是我县集镇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此外,全县568个行政村,仅有68个村编制了村级规划或居民点规划。
二是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本次城市规划修编中,没有根据全县移民迁建后交通格局、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重新修编全县集镇体系规划,全县集镇建设不能突出重点,不能体现特色,整个集镇规划缺乏系统性,各集镇规划功能不完整。各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镇建设规划、环保规划等没有互相衔接、不配套,特别是环保规划,全县43个镇(乡)只有江口镇编制了环保专业规划,其余镇(乡)仅在集镇总体规划中概略谈了几点环境保护的原则和要求。规划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不具备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缺乏风貌特色。集镇没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据调查,由于受规划设计编制单位的水平和工作深度等情况限制,一些镇(乡)缺乏对镇情、乡情的深人调研,没有根据当地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及集镇体系等因素来选择发展方向,确定集镇定位,造成集镇建设缺乏固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缺乏产业支撑。大部分镇(乡)盲目建设,盲目发展,没有风貌特色,规划内容过于简单,致使集镇风貌趋同,千镇一面。
四是规划执行不到位。对规划认识不足,执行不到位,大多数镇(乡)规划形同虚设,随意变更规划设计,不按规划搞建设,不是项目服从规划,而是规划服从项目,想在什么地方建什么就在什么地方建什么,规划的指导作用根本无法体现,使得规划成了“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到头来还是一句空话”。
第二,土地违法现象突出
在近几年的集镇建设中,由于受树形象、求进度,招商引资出效果等政绩意识的驱使,加之大移民、大搬迁的政治背景,我县集镇建设中的土地违法现象十分突出。据国土部门统计,全县共有土地违法案件314件,涉及违法用地面积4486.4亩,其中,种养殖类36件、2783亩;集镇和新农村建设类20件、676亩;学校、医院、电站类20件、263亩;个人住宅用地类41件、157亩;工业用地类11件、23亩;商服用地(加油〈气〉、农家乐、农贸市场、滑冰场)类75件、129亩;矿产资源(煤厂、预制厂、砖厂及采石场、沙厂)类70件、136.4亩;党政机关及行政用地类4件、24亩;以“以租代征”进行非法建设类37件、295亩。从这些土地违法案件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政府主导下的违法现象比较普遍。部分镇(乡)领导法制意识淡薄,没有合法经营土地的意识,无视《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发展为由、以招商为名,代行政府职能部门职能职责,以镇(乡)政府会议纪要等形式确定“征用”土地,与农民签订“征地”协议,然后公开出让,转让土地,用于商业开发,造成整个用地全过程不合法(如盘龙、平安、江口镇等)。
二是有关规费征收不到位。各集镇在土地出让价格方面,没有严格控制该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基准地价标准,造成了部分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部分镇(乡)在土地出让中擅自降低土地出让金、市政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如高阳镇降为15元/m,江口镇降为20元/m),擅自承诺帮助办理一切手续,直接成为征收主体,致使土地出让金、市政设施配套费收取不到位。根据财政局对凤鸣、盘龙、双江等11个镇(乡)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以前,共征收土地出让金10227691元,市政设施配套费5855952元。从镇(乡)征收的金额看,发展极不平衡,征收较好的凤鸣镇、盘龙镇。凤鸣镇共收到了土地出让金1281943元,市政设施配套费5116730元,盘龙镇共收取土地出让金8041681元,市政设施配套费103648元,按盘龙镇规定标准欠收土地出让金277.8万元。其它镇(乡),有的收取了部分,几万元到十多万元不等,有的中心集镇居然一分钱未收取(如龙角镇、双江镇、平安镇);从征收上看,有前紧后松的现象,2005年前征收额度较大,其后几年有的收取额度较小,有的根本就没有收取;从使用管理情况看,镇(乡)都是支大于收,只有凤鸣镇的管理相对比较规范,使用效果比较明显。
三是执法难度大。土地违法,一般是镇(乡)政府违法,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不但查处难,执法难,一般只能以经济处罚为主,无法动用法律手段,而且还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再加之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如对违法者建设停止供电、供水等)导致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有利可图,造成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者,执法手段不硬,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形成了“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的不良现象,致使镇(乡)土地违法现象屡禁不止。
第三,集镇建设工作滞后
22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我县财政困难,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财政投入十分有限。经营集镇、经营土地概念不强,操作不规范,土地筹集资金不多,集镇建设历史欠账多,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功能不齐全,阻碍了集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1)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严重不足,无法同步发展。如道路、管网(特别是雨污水管网)、电、讯、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太多,无法配套,很多集镇达不到运行功能;(2)公益设施建设配套不齐。学校、医院、车站、码头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如江口镇的小学,容量小,急需增容。(3)集镇绿化覆盖率低。由于受资金的制约,基本没有同步建设,全县集镇绿化覆盖率低,江口镇尤为突出。(4)有重建轻管现象。有的集镇污水横流,垃圾乱堆乱放,脏、乱、差现象突出,有损镇容镇貌。(5)集镇生活污水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任务繁重。目前我县建成的集镇污水处理厂2座(故陵、高阳),垃圾处理场1个(故陵),纳入国家和重庆市规划的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分别为3座(南溪、龙角、盘石)和2个(南溪、龙角),因第一批重点集镇(高阳、故陵)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未通过环保验收,不能正常运行,国家和重庆不予安排其余水环境项目投资计划,影响了后续项目的建设。
二是建筑市场秩序混乱。据建委资料显示,镇(乡)建设一般都未办理建设手续,多数单位的建设手续不齐或者未办理任何手续,个人建房基本未经审批。自2003年以来,全县已建工程1284个,在建工程265个,其中办理用地批准手续357件,占应办理手续的23%;办理选址意见书293件,占应办理手续的19%;办理村镇规划许可证136件,占应办理手续的9%;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155件,占应办理手续的10%;办理施工许可证4件,占应办理手续的0.26%;办理规划验收合格证5件,仅占应办理手续的0.32%。
三是质量安全隐患大。由于当地政府重建设轻管理,导致建筑质量安全隐患较多,承包工程方无施工资质、无证施工、无图施工、无质量监督,使用劣质建材,不执行强制性标准的现象较为普遍。从业人员普遍是未经培训的农民工,专业知识缺乏,质量安全意识较差,一般都是凭建设水砖、矮房屋的经验办事。
四是历史遗留问题多。全县没有一个集镇能够完全办理房地产权证书,许多居民埋怨说:“房屋都坐旧了,还办不到证”,“拿钱买不到证件齐全的房屋”。造成许多移民和集镇居民的所有家产都积压在房屋上,而房屋又无合法产权证,无法到银行、信用社进行抵押融资进行再生产;导致我县所有镇(乡)只有存款没有贷款,严重阻碍了我县经济发展。主要原因是:(1)程序不合规。移民迁建集镇土地征用、报批合法,但单位、居民建房没有办理任何手续,无法办理房地产权证书;非移民集镇建设中,由于相当一部分镇(乡)代行部门职责,直接向农民征地,随意定价补偿,违法进行土地转让、出让,征地主体不合法,土地仍是农用地性质,补偿安置没有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出让、转让不合规,不仅无法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无法核发有关权属产权证。同时被占地农民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改变,政策的调整,随时可能上访,状告政府,为今后的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如关市镇现无一户可核发合法的产权证;(2)报件资料无法补办。由于在大移民、大搬迁建设中,只强调搬迁进度,忽略了规范、程序问题,加之建设时间跨度长,资料难备齐,无法补办相关手续,无法进行权属登记、核发产权证。(3)部分规费没有出处。土地出让金、市政设施配套费开发商没缴纳,购房户和居民根本没有打算交。(4)情况比较复杂。集镇居住人口类别多、身份特殊。如高阳镇原老集镇居民216户、占地移民54户、一期试点移民60户、单位职工联建等其它建房300多户,建房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基本没有办理“一证一书”,更无法进行确权登记。五是上级对重点集镇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已明确的市级“试点小城镇”建设,渝委发(1999)35号文件明确要求县每年配套市政设施建设费,工商管理费返还等9条优惠政策,如凤鸣镇5年中应享受的优惠政策款项100余万元,没有落实到位。
第四,集镇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县建委、国土房管、环保“三所”人员共计190人(其中:国土房管所108人,规建所61人,环保所21人),为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人员,分别设11个所,属县属部门的派出机构。在实际运行管理中,暴露出一些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一是体制不完善,职责不明确。各镇(乡)人民政府与建委、国土房管、环保各基层所之间缺乏必要联系和约束,无法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综合管理机构,没有建立或完善统一的集镇建设管理制度,存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现象,镇(乡)政府城管办与“三所”的职责职能,存在交叉重叠,部分镇(乡)“三所”无法介入集镇建设管理,镇(乡)政府代行“三所”及部门职能现象突出。
二是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全县“三所”工作人员中懂管理、懂技术人才缺乏,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基层职工正常待遇不能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所”除基层建管所已明确靠收取的各项规费返还的工作经费作为职工工资和办公经费外,其余“两所”尚未明确经费来源,经费无保障。况且我县除个别建制镇,多数镇(乡)规模小,费用征收不稳定,难以保证工资和正常开支来源。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福利待遇无法得到落实,部分职工原所在镇(乡)已缴养老保险也在2006年中断。职工情绪较大,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存在一定不稳定因素。
三是工作条件差,工作难度大。建委、国土、环保“三所”设置按原11个区公所辖区设置,幅员面积大,管理范围宽,各基层所现基本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无交通工具。况且现只有乡镇通公交,到村、到组只能靠走路或坐摩托车,最近江口环保所一同志因骑摩托车收排污费出车祸死亡。原建立的镇(乡)、村、组三级巡查监督网络因体制及经费问题无法正常运行,造成农村违法用地、违章建房,信息不畅,工作极不方便。
二、加快和规范我县集镇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集镇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的重要实践,是建设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强县的战略选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三峡库区移民开发、城乡统筹综合试点改革等,都为我县集镇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县集镇建设,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
县委宣传部、县建委、国土房管局、环保局应进一步加大对《土地法》、《房屋房地产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和《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运用多种宣传媒体、宣传阵地,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广泛深入的宣传。要组织镇(乡)领导干部对有关法律法规及基本建设秩序进行系统的宣传培训,树立镇(乡)干部依法用地、依法建设、规范经营集镇、合法经营土地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坚持科学规划,严格规划管理
1.提高规划意识。规划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地方发展质量高低的一项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特别是集镇建设,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要想进行有序建设是根本办不到。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树立科学规划意识,维护规划的权威,使规划真正成为集镇建设发展的“蓝图”,成为政府指导和管理集镇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努力营造“建设服从规划,项目服从规划”的良好氛围。
2.采取有效措施适时进行规划调整。以更新的规划理念、更广的规划视野、更优的规划手段、更强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集镇规划的科学性。随着移民迁建的逐渐收尾,我县无论是交通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集镇建设要根据我县集镇现状,结合镇(乡)建制调整后41个建制镇(乡)(云阳、云安除外)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发展秩序、交通格局,尽快对集镇体系规划进行修编调整,按照轻重缓急,分批分阶段原则,对全县集镇规划进行编制或修改。高度重视集镇规划用地,将其纳入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内容,纳入第二轮土地调查,并进行逐级报批,使集镇建设有地可用,且用地合法。
3.保持规划的连续性,坚持规划可持续发展。规划一经编制,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严格执行规划,要保持规划的连续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不得随意修改规划,随意建设。对规划的实施管理一定要严格,要制定强有力的措施,继续坚持规划效能监察,对不遵守规划的建设行为一定要认真查处。对重点集镇,应按照规划超前、规模适度、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要求,无论从用地指标申报审批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立足产业特色,把我县集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规范和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三)加强综合执法力度,严格建设管理
1.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和计划管理。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集镇建设规划相衔接,为今后集镇建设留足发展空间。在保证县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尽量满足重点集镇建设用地需求。建立集镇建设、集镇用地实行镇乡人民政府年底申报,各职能部门根据相关规划,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建设计划、用地指标的下达或申报的管理制度,力争使集镇建设规范化、集镇用地合法化。
2、严格依法管理,规范房地产市场。县国土房管局、县建委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集镇建设、房地产管理制度,规范各镇(乡)房地产市场。不管是集镇土地出让、转让,或是房产开发,都要依靠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严格审批手续,保证集镇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乱批乱占耕地的行为必须严格禁止,防止借集镇建设为由造成国家土地资源的大量流失。
3.严格建设程序,规范建筑市场。县建委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集镇建设管理制度,规范镇(乡)建设秩序,镇(乡)所有建设手续都规范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受理,并上报审批。无论是单位或个人建房都应办理相关手续,严格建设程序,以利规范建筑市场,禁止违法违章建筑。
4.加强监督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应尽快建立村镇建设项目法人、城镇居民和农村村民自建房屋对工程质量安全负总责的制度。集镇居民规划区内所有限额以上工程,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由县质监站、安管站应实施监督管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应对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进行巡查,巡查的重点放在建设程序、结构质量和施工安全上,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消除安全质量隐患。
(四)认真解决集镇建设中的遗留问题
1.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前几年,由于大移民、大搬迁,重点强调集镇搬迁建设进度,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规范建设手续,导致费难收、证难办。但问题已客观存在,不能回避,不能让问题长期搁置,要有为百姓着想、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一是由县政府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方案,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二是在方法上,可以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中有进的办法推进,按单位、开发商、个体户、纯居民的顺序进行。三是在费用标准上,要针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区域区别对待,就低不就高。四是简化程序,完善手续。针对单位、个人建设的时间长,有些资料无法补办的情况(如规划方案、设计图纸、质检报告等资料),能采取补救措施的尽量补救,能从简的尽量从简,切实解决集镇居民的实际问题。
2.严格标准,征收土地出让金和市政设施配套费。尽快建立和完善土地出让费、市政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的相关制度,在解决好遗留问题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类别的镇(乡)规范征收标准。同时,建立县、镇(乡)征收、返还、使用的良性互动管理机制,以利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3、规范镇(乡)用地行为。尽快建立和完善镇(乡)集镇建设用地管理制度,让各镇(乡)在集镇建设中既有法可依,又有章可循,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用、规范出让、合法开发、严格管理的原则,镇(乡)不得随意征地,随意进行征地补偿,随意违法转让、出让土地。建议将镇(乡)领导干部依法用地、依法建设作为依法行政的内容纳入综合考核。对严重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流失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五)理顺管理体制,发挥更大作用
1.明确职责。县建委、国土房管局、环保局要研究制定相互统一的办事规则,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方便群众办事,降低百姓办事成本;建议县编办进一步明确镇(乡)政府城管办与村镇规建所、国土房管所、环保所职责职能,研究能否将“三所”作为镇(乡)政府的组成部门。
2.整合资源。一是推行跨行业(国土房管、村镇规建、环保、镇城管办、交安办)综合办公制度,形成联动机制,搞好综合协调,简化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二是环保局下属11个所(红狮、沙市环保所各1人,不符合执法检查要求),可考虑跨片区设立3-4个环境监督执法大队。
3.解决经费。建议尽快明确国土房管、村镇规建、环保所人员,经费来源按上级有关政策依据,尽可能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同时县委、县府和各主管部门应将“三所”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考虑。
4.提高素质。国土房管、村镇规建、环保所人员绝大多数是复员退伍军人,业务能力相对较低,各主管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加强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能力,适应工作需要。
5、加强巡查。建议尽快恢复建立镇(乡)、村、组三级巡查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对违法违规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查处。
(六)加大投入,助推集镇建设正常发展 一是已出台的集镇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尽可能落实。二是争取国家、市级“百强镇”、“试点小城镇”的专项建设资金。三是财政每年要预算一定数量的集镇发展基金,用于集镇的市政设施建设、规划费、办公经费等。四是建立集镇建设土地出让金,市政设施配套费收取、返还、使用的良性互动机制,以便筹集更多的集镇建设资金。
(七)妥善解决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场的运行问题
一是业主要做好高阳和故陵污水处理厂的调试工作,尽快组织环保验收;解决故陵老集镇至污水处理厂的管网建设;高阳镇和故陵镇要按照规定,及时开征污水处理费,争取尽快移交市水投集团正常运营;二是鑫诚清洁公司应组织技术力量对县城垃圾处理场渗出滤液处理系统进行设备维护和调试;县建设和计划部门应积极向上级争取,安排专项投入,对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或者铺设管网,将其直接输送到县城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三是故陵镇要按照规定,及时开征垃圾处理费,为垃圾处理场的正常运营提供经费保障。四是县级相关部门应积极争取集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的立项申报及建设工作。
第三篇:关于乡镇干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乡镇干部在干部队伍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我县xxx名干部(含事业单位干部)中,占干部总数的17%,他们长年累月处在基层第一线,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影响区域的平安稳定。特别是全县规范公务员津补贴以来,虽然在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利益格局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利益与现实的搏奕中各类矛盾日益突显,一项惠及干部的好政策却无意中“引爆”了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困惑,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管理尤为紧迫和重要。关于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进行如下汇报。
一、当前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现状
(一)文化程度全面提高。
从200x年开始,xxx县分配xxx余名大学、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200x年以后我县又多批次在毕业大学生中招录人员,安置转业、退伍军人400余人,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目前,全县1341名在职乡镇干部中,大专学历1104人,占总人数的82%。由于大量高学历人才的注入,有效改变了乡镇干部文化素质低的现状。乡镇干部也由过去的干得多,想得少,逐渐转化为“理论思考多,付诸实践少”,这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当前,我县乡镇领导有xxx人,其中45岁以下的领导xxx人,占乡镇领导总数的xxx%。45岁以下的乡镇干部(含乡镇领导)xxx人,占乡镇干部总数的90%,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年富力强,处于青壮年时期。由于年龄结构和成长环境等原因影响,当前较多的乡镇干部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或在农村生活的时间较短,往往表现出“岸上指挥多、俯下身子干事少,眼光向上多,心系群众少”,与农民和村社干部在思想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工作上的认真程度不够
一些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后,往往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年龄偏大后,总想有朝一日换个岗位,到县级部门去轻闲一下;一些年青干部认为自己具有年龄优势,文化程度较高,在乡镇工作有点“曲才”的感觉。因此,总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处理好工作关系,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工作不热心、不尽心、不细心、不用心、不安心。乡镇干部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较少,工作方法简单,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避重就轻,思考不够,采取的对策措施少,不能及时处置;有的干部虽然身在基层,却心在机关,到村社开展工作总是走马观花,根本不深入农户,不向农民了解实情,指导工作点子不多,汇报工作长篇大论,推进工作力度不大。
二、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乡镇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待遇不断上涨的格局下,乡镇干部的教育,乡镇的管理工作却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格局。细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观上,与某些乡镇干部学习不够、服务意识淡化、创新能力不强有关;客观上,与乡镇工作转型、乡镇干部管理弱化,乡镇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不强等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工作转型,让部分干部不会干事
一些干部普遍认为乡镇工作就是跟群众打交道,主要靠“和稀泥”,“搓汤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根本没有认识到乡镇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因此,乡镇干部从主观和客观上放松了学习和技能提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主要工作内容也从七十年代指导生产;八十年代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九十年代引企业,谋发展;到如今构建和谐,讲科学发展。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从微观向宏观转变,从“取”到“予”转变,从“硬”向“软”转变。巨大的转型让一部分乡镇干部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用不成”,以致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无从使劲。
(二)激励机制缺少,让部分干部不愿干事。
由于受领导职数及干部选用体制的限制,乡镇干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我县在乡镇建制调整时,将27个乡镇并为13个,乡镇干部领导职数大大减少,去年乡镇干部换届选举,全县仅有10多名乡镇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基本上是百里挑一;同时,由于“洋博士领导”和“空降兵领导”的不断增加,让一些自身素质优良的乡镇干部,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后,又时常面临年龄、学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走上县管领导岗位的更是凤毛麟角,导致了乡镇干部政治前景变得短暂而且脆弱。政治前途的渺茫,运用经济手段推动工作的办法被取消,在“名、利”两大“利空”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乡镇年青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骤减。同时由于大部分乡镇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交流少,谈心少,导致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貌合神离,根本无法做到用感情激励人、用事业吸引人、用表率感染人,让更多干部对工作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一部分组织纪律较强,自觉性较高的同志也进入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随波逐流的状态。
(三)粗放型管理,让部分干部不能干事
当前,乡镇领导干部一般不懂现代管理,片面地把工作布置、制定制度、给钱给位当作管理,往往是制度多措施少、安排多落实差、实惠多效率低。有的乡镇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无人研究解决,工作基本是提在口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有的乡镇热衷于照抄照搬市、县领导讲话和上级文件,不结合实际,安排工作不具体,没有操作性,以至下面无法入手和落实;还有的乡镇总认为上级安排的工作没有结合实际,抱怨上级“搞形式”,不管什么工作一律“软打整”,层层批批文件,玩玩文字游戏、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只管责任追查时能推脱,根本不问工作结果。由于工作任务不清,措施不力,责任不明,导致部分乡镇干部根本不能干事。
(四)同工不同酬,让部分干部无心干事
首先,公务员津补贴政策实施后,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迟迟未推行;加之乡镇行政和事业混岗现象严重,因此出现了在一个乡镇,同一个科室,干同一种工作,因身份不同,工资出现一倍以上的差别。今年各乡镇发放出差费补助时,人为的再次拉开了乡镇事业干部与公务员收入的差别,让占乡镇干部总数三分之二的事业人员感到与公务员的差别较大,心里不平衡,导致部分事业干部根本无心工作。
(五)权利上收,让干部无力干事
当前,随着乡镇部分职能的上收,村民自治的推行,使乡镇职能进一步弱化,权小责大成为当今乡镇责权关系的真实写照。目前,乡镇作为一级政府,但一级财权、一级事权的空间已经很小,就连人事权也被上级控制,乡镇内设科室的数量和职数都必须由上级确定。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期,作为直接面对矛盾的一级政府,开展工作最大的武器就是“靠嘴”,对上“处处求人”,对下“无计可施”。为此,乡镇根本无法掌控经济发展,甚至在机关干部利益的调配,老百姓利益维护上也难有较大作为,进而导致乡镇陷入“干部无能,政府无法”的境地。
三、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个地区工作的好坏,与该地区干部素质有直接关系。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都应把抓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大力抓好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教育。针对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对症下药,以科学和务实的态度来加以解决,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着眼长远、注重疏导、标本兼治,逐步实现乡镇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制度化、人性化和科学化。
(一)强化思想理论教育,让乡镇干部素质高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教育,通过采取学习辅导、专题讲授、开展读书活动等有效形式,强化干部对历史、政治、经济、科技、专业技能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干部知识面,开阔眼界,提升素质。紧跟时代步伐,强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注重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学一些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以便有效推动工作。同时,还要强化对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真正把干部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人。
(三)减少务虚工作,让乡镇干部干实事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工作的重点就是落实上级的方针政策。由于自身或上级的原因,当前乡镇耗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从事务虚工作。一方面由于层层工作开展的检验标准是看材料,因此导致乡镇也花费大量人力从事文字工作,一部分乡镇领导不管对上汇报对下布置工作也步入了“事事靠秘书,处处要材料”的局面;另一方面乡镇除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会议活动外,还要参加各个县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有的部门为追求视觉效果,经常要求乡镇出人头凑数,甚至还向民营企业中大量抽人到县“当群众演员”,耗费了乡镇相当大的人力。因此,必须从上到下纠正这种不良风气,让乡镇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到具体工作之中。同时在乡镇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乡镇工作规范化,目标具体化,结合定岗定责,编制乡镇干部工作手册,形成乡镇领导分工的最佳搭配模式,细化科室及科室人员的职责、工作流程、办事程序,具体到每个环节,让每个乡镇干部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不开展或开展不好,将受到什么处理,通过规范管理,实现领导“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四)落实退出机制,让乡镇干部干好事
要从根本上扭转一部分乡镇一般干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和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顽症,就必须打破“终身制”问题,让乡镇领导和一般干部工作有压力。严格逗硬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的考核,对乡镇干部实行月评与考评相结合,对日常工作不努力,任务完成较差的一律纳入每月的考评,对一年中有几个月考评不称职的考核一律不称职,并根据相关规定是一般干部的进行待岗或辞退,是领导干部的一律免职。对已经在经商办企业,把工作当副业,“泡”在机关求有退路的乡镇干部,借鉴周边区县做法,发挥他们有经济头脑、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出台政策,给他们招商引资任务,让这部分人合法流出,如没有完成招商任务不享受工资待遇,避免加重财政负担的现象。
(五)提升管理水平,让乡镇干部干成事
撤并乡镇后,乡镇人数由原来几十人,增加后多的达到近300人,全县增加100人以上的乡镇有4个。面对人员队伍庞大的乡镇机关,传统的人盯人、“革命靠自觉”等粗放型管理办法,根本无法适应乡镇的发展变化。另外,县在选拔乡镇领导时,大都偏重于业务精、品性好,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上考虑相对较少,这些人到领导岗位上“临阵磨枪”,往往对管理认识不全面,更谈不上科学管理乡镇。因此,要有计划地面向社会引进一些懂管理的人才进入乡镇领导队伍,推动乡镇实行科学管理,真正从管理中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篇:乡镇招投标有关问题调研报告
乡镇招投标有关问题调研报告
(征求意见稿)
近年来,随着乡镇(街道)、村两级经济规模的迅速壮大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乡镇招投标活动日益增多。如何实现农村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化解矛盾,反腐倡廉,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构筑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最近几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乡镇招投标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当前我市乡镇招投标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2年以来,我市乡镇招投标工作通过深化制度改革、健全服务功能、加大监管力度,使招投标工作不断规范、工程投资效益逐步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投标统一平台向下延伸
江山市着手最早,到2002年8月,该市29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招投标中心。
龙游县于2004年对招投标管理体制机型调整,县乡两级招投标平台开始建设,到2007年5月,全县15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招投标中心。
开化县于2003年底开始对乡镇招投标进行规范,目前各乡镇全部建立了招投标分中心。
常山于2005年4月全面推开乡镇招投标平台建设。目前该县乡镇和村级的建设工程发包、集体资产经营承包租赁等已统一进入乡镇招投标中心运作。
2005年底,市政府„2005‟70号文件规定,理顺市区招投标管理体制,推进统一招投标平台建设,柯城区、衢江区按照要求在乡镇设立招投标中心,负责10万元以下、乡镇实施的财政性投资项目及村级集体投资的项目。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乡镇(街道)招投标平台基本达到了应建必建的要求。
(二)招投标领域不断拓展
各县(市)、区限额以下的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项目、土地及产权交易项目,以及其他有必要进入招投标中心进行交易的项目,如集体林权出让、公房拍租等项目,先后进入招标领域。
(三)招投标共识逐步形成。各地各部门对于乡镇招投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进一步统一,对乡镇招投标平台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同时,乡镇招投标平台各个层面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理顺。
(四)工作成效日益显现。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实行乡镇招投标统一管理,不仅优化了经济环境,完善了工作机制,还密切了基层党群关系,促进了廉政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显著。
二、乡镇招投标平台运行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招投标程序不够规范。评标办法简单、粗糙或临时改变评标方法,造成投标人投诉不断、纠纷增加。招标工作人员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影响平台正常工作。
(二)投标单位竞争不充分。乡镇招投标平台只在本乡镇范
围作张贴发布,造成外面的投标单位因信息不对称而未参与或参与得少,“招来招去是几家老面孔”,未形成通过竞争实现市场配置的氛围,在一定程度给串标、围标行为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队伍建设不能完全适应工作。中心工作人员大多兼职,除从事招投标工作外,还要受乡镇统一调配完成其他工作,由于精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投标工作的深入开展。且大部分人并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缺乏专业的工程知识和招投标技能,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与招投标工作的严格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标前标后监管不到位。少部分农村公共项目没有正规的审批程序,缺少规划设计和预算,没有图纸、方案和工程概(预)算,想到哪里做到哪里,工程建设随意性过大。部分乡镇招投标平台为招标而招标,程序一结束工作就结束了,是否签订合同,是否按合同付款,是否转包、分包,质量监督是否到位,验收是否到位等,都不在考虑之列,影响了招投标的整体效果。
(五)档案管理还比较混乱。乡镇招投标平台与各业务线上的招投标领导小组成员缺乏联系、协调不够,招投标资料收集不全,档案未装订成册,有的项目招投标活动中的相关程序还无记录,不能从档案中反映整个招投标过程。
三、进一步规范乡镇招投标中心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招投标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明确市监管办对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宏观规划和综合指导,各县(市、区)监管办负责所辖乡镇(街道)小额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业务指导和工作协调。逐步完善市、县、乡镇三级交易平
台,基本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纪委协调推动、部门真抓实干,全市规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规范招投标工作的监督管理。
各乡镇应切实规范招投标行为,招标方式上尽量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畅通信息渠道,充分利用网站等新闻媒体发布招标公告,使招标活动更加公开透明;加强招投标的审核把关,做到有审核有备案;规范招标档案管理,确保招标活动过程有据可查。乡镇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对乡镇招投标业务监督,建立投诉等监督制度,严惩违纪违规行为,确保乡镇招投标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
(三)强化招投标工作人员的培训。
一是建立招投标活动管理与组织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招投标活动的管理和组织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较广,因此在相对稳定招投标活动管理与组织工作队伍的前提下,定期的进行有关招投标法律法规政策、相关专业业务基础知识、招投标实际业务操作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便更好的利用政策对招投标市场中其他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有限管理、正确引导。二是建立各级平台相互沟通交流的常态机制。县乡两级招投标平台是我市整体招投标市场的形成基础,两级招投标平台及各乡镇扎投标平台之间工作相关,共同为一个市场服务,建议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第五篇:校园周边环境调研报告
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对学校教育教学有较大的影响,是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本人于本假期对我校周边环境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人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学校,深入社会,掌握第一手材料,分析研究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学校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直以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我校周边环境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周边环境一直处在良好状态。
1、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得到改善。公安机关加大了对辖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整顿力度,坚持到重点学校值班巡逻,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司法部门利用专车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在重点路段和校门口播放,并在学校周围张贴宣传标语,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区综治委为各校聘任了法制副校长,为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和治安防范工作提供条件。
2、校园周边摆摊设点有所减少。工商、卫生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的食品店、饮食点经营及从业人员的管理,对证照不全特别是无卫生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的予以停业,共清理校园门前50米以内的小摊点120余个。市容执法部门对学校周边的无证饮食摊点予以取缔,并做到全方位巡查和现场固守相结合,防止学校周边流动摊点回潮。
3、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得到净化。公安、文化部门清理整顿了校园及周边地区干扰教育教学秩序、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台球室等娱乐场所,取缔了非法经营的音像书刊店和田五小大门两侧8家性保健商店,同时加强对网吧和游戏机室的管理,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4、学校内部管理不断加强。学校利用各种会议、板报向师生宣传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护教育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教育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定期了解学校附近的饮食摊点和影响学校教学的各种营业场所,发动学生互相监督,不吃不洁食品,不到酒吧等藏污纳垢的娱乐场所活动。
二、学校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校周边环境一直以来都还处于让人满意的状态,但还是存在少数问题:
1、无证摊点抢生意。我校拥有数量极多的学生,在课余及闲事,都被诸如烤肉串、卖零食的小摊小贩紧紧包围着。有的赶不走,有的赶走又来。所经营的食品多为不洁食品,引诱学生购买,影响学生健康和学校教育秩序。
2、安全防范不到位。一是治安管理问题。有些学校门前经常有社会闲散人员对学生骚扰滋事,甚至要钱要物,学生有不安全感。二是交通安全问题。部分学校靠近马路,来往车辆较多,又无交通警示牌,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宁静、整洁的学校周边环境,需要各有关方面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才能取得效果。
1、有关方面联动,实行综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涉及教育、公安、交通、工商、城管、文化、卫生等10多个单位和部门,必须多家协调,综合治理,实行各相关部门联动机制。比如,治理学校周边流动饮食摊点,就需要建立教育、工商、公安、市容、街道和学校的综合治理制度,形成整治合力,首先为小商小贩指定经营区域,然后对继续停留在学校门口的小商小贩严厉打击,从源头杜绝学生食用不洁食品。
2、依托公安机关,搞好治安防范。一是公安派出所要加强与辖区学校的联系,确定一名民警为学校治安责任人;二是在学校设立意见箱,及时接受师生对治安情况的举报、投诉;三是由派出所负责人任学校专职法制辅导员,定期为学生上法制课,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3、采取切实措施,消除交通隐患。交管部门一是要在校园门前不远处设立交通警示牌,告诫来往车辆减速、禁鸣通行,并在学校门前路面划出斑马线;二是增加警力,特别是在上学、放学时间段有专人执勤。城建部门可考虑在部分学校门前的街道上修建过街人行天桥。公交部门适当迁移学校门前过多过近的公交车辆停靠站。城管部门要清理校门附近占道经营户,给学生平时外出留出一条安全的通道。
4、加大打击力度,取消学校周边的酒吧及红灯区等不量场所。
5、加强内部管理,抓好警示教育。严禁学生到网吧、电子游戏机室等营业性娱乐场所活动,对进入这些场所的学生学校要进行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者,要及时与其家长联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其远离这些场所。同时,对管理不善、制止不力的班主任和学校负责人,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通报批评。对违反规定给学校管理造成很大困难且屡教不改的教职工,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以敬效尤。
6、帮助学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学校无力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帮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