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变公司顺利通过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再认证审核[样例5]

时间:2019-05-14 01:1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变公司顺利通过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再认证审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变公司顺利通过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再认证审核》。

第一篇:合变公司顺利通过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再认证审核

合变公司顺利通过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

再认证审核

11月28日-30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安徽评审中心专家审核组对合变公司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为期3天的再认证审核及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换版审核。并于30日下午召开了末次会,合变公司总经理赵英林、副总经理杜海、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长连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审核组通过沟通交流、查看文件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合变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审核。末次会上,审核组首先肯定了合变公司在三体系管理运行中取得的成绩,认为公司在体系文件换版后,能够及时对照新版标准组织换版培训,三体系整体运行情况保持平稳。审核组最后一致认定:合变公司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再认证审核工作通过。为更好的促进合变公司体系建设的持续改进,审核组围绕风险与机遇、过程控制中的绩效管理、环境管理、相关方管理、生命周期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合变公司领导在末次会议上,对审核组在此次 “三体系”再认证审核工作中的帮助表示了衷心的感谢。针对审核组提出的建议,公司领导对各部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将每一次审核都作为一次学习与提高的机会,不断完善PDCA循环,取得长足进步;二是要加强对新版标准的学习,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内审员要多沟通交流,将风险防控和过程绩效管理作为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三是针对此次审核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要有专人负责整改,并举一反三,将三体系运行工作做好、做实、做规范。

合变公司王欢

第二篇:公司顺利通过“三标一体”2016审核(推荐)

公司顺利通过“三标一体”2016审核

10月18日,公司顺利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认证年审工作,标志着公司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得到了青岛世通认证审核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10月17日上午,青岛世通认证审核组一行2人同公司领导在报告厅召开了首次审核会议,公司各中心、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公司管代张岗就公司概况、水处理药剂生产、水处理配件生产、工业清洗及锅炉清洗施工质量控制情况、管理体系文件化、运行和持续改进情况做了介绍。随后,专家组对公司各部门相关管理体系进行了审核,并对生产情况进行了现场审核。18日下午,审核组在公司报告厅召开了末次会议,审核组组长杨建民表示:通过2天的审核发现,欣格瑞环境的管理体系符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相关要求,同意推荐公司继续使用三体系认证证书,并宣布体系年审顺利通过。

下一步,公司将根据审核组提出的建议,及时完善改进,积极推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安质部田胜杰 2016.10.26

第三篇:2010质量环境安全体系监督认证工作计划

泰安联众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2010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合一管理体系认证培训提纲

前言:按照公司认证工作计划,将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合一管理体系认证。认证定义;认证的目的和意义(顾客或甲方满意、相关方满意、员工满意)

要求:通过贯标,建立、完善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运行、实施、保持,并通过认证审核(一阶段、二阶段)。

认证范围: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幕墙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金属门窗的生产、安装过程。

涉及部门、场所或人员:高层管理、各执行层、生产部及车间、项目现场。

审核依据: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理体系-规范》;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作业技术标准、适用的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

主要工作内容要求:

 管理手册(包括本公司管理范围、管理方针、管理目标、公司简介、组织机构、职能分

配、体系过程相互作用的描述、对程序文件的引用等)经过总经理批准后,认真学习! 程序文件共计30个,应认真学习,并针对性的摘录!

 管理文件、技术文件、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等应完善、明

确,列出清单。

 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如果是2003年以前投产的可以不要)、金属门窗加工厂界噪

声检测报告(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或环保局)!环境守法证明(环保局)!

 安全守法证明(主管部门出具)!

 质量目标及分解;各部门应熟知并理解,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统计,定期考核;  环境目标分解;完成情况考核;环境管理方案(见文件),完成情况。

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分解及考核统计;安全管理方案(文件),完成情况。

 以往近期竣工验收报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幕墙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

金属门窗的生产、安装工程),证明本公司的业绩!

 明确在建项目,覆盖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幕墙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金

属门窗的生产、安装工程;

 在建项目施工资料(含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要包含环保措施、安全

措施),专项方案、人员资格证、安全教育台账及记录、设施台账、设施验收、安检、维护保养;设备操作规程、技术文件、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图纸登记、图纸会审、施工日志、材料计划、供方名单及资质证明文件、、分包方管理;材料报检、班组自检、工序交接检验、项目部专检、隐蔽检验、分部分项检验、完工检验、环境安全检查记录、隐患整改、水准仪经纬仪检定、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环境安全管理方案、固废处理记录、劳保用品发放、现场标识、环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应急演练等)

 门窗加工设备管理、工艺流程、技术文件、生产记录、材料检验、出厂检验等资料2010

年8月份至今的记录。

 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培训计划、人员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内审员培训、安全培训)、特种人员、关键人员资格证确认。

 施工合同、招标文件评审;

 主要材料供方的选择和评价,填写评价报告,收集供方的资质证明材料;

 供销合同、或采购计划;

 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

 计量检定(门窗加工所需的计量器具;施工所需的计量器具)!委托计量测试所检定! 公司管理体系文件清单、文件发放、记录明细表。

 办公区域、生产车间、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识别。重大环境因素;重大危

险源!

 国家、部委环境、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的收集;上级发文;

 合规性评价(是否有违法事件进行综合评价)。

 环境、安全检查记录、隐患整改!

 进行一次全过程内审(组建内审组,内审计划,内审检查、不符合整改);保留记录! 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对体系进行综合评价,保留记录。

 QC小组、质量分析!

 公司级质量检查记录、环境安全检查记录。

 焊接、幕墙打胶、防水、涂料粉刷等关键过程的确认。

第四篇:2010质量环境安全体系监督认证工作计划

泰安联众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2010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合一管理体系认证培训提纲 前言:按照公司认证工作计划,将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合一管理体系认证。认证定义;认证的目的和意义(顾客或甲方满意、相关方满意、员工满意)要求:通过贯标,建立、完善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运行、实施、保持,并通过认证审核(一阶段、二阶段)。认证范围: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幕墙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金属门窗的生产、安装过程。涉及部门、场所或人员:高层管理、各执行层、生产部及车间、项目现场。审核依据: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理体系-规范》;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作业技术标准、适用的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主要工作内容要求:

管理手册(包括本公司管理范围、管理方针、管理目标、公司简介、组织机构、职能分配、体系过程相互作用的描述、对程序文件的引用等)经过总经理批准后,认真学习!

程序文件共

管理文计30个,应认真学习,并针对性的摘录!件、技术文件、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等应完善、明确,列出清单。

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如果是2003年以前投产的可以不要)、金属门窗加工厂界噪声检测报告(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或环保局)!环境守法证明(环保局)!安全守法证明(主管部门出具)!

质量目标及分解;各部门应熟知并理解,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统计,定期考核;

环境目标分解;完成情况考

职业健核;环境管理方案(见文件),完成情况。(文件),完成情况。康安全目标、指标分解及考核统计;安全管理方案

以往近期竣工验收报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幕墙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金属门窗的生产、安装工程),证明本公司的业绩!

明确在建项目,覆盖建筑装饰装修工

在建项目施工资料程施工;建筑幕墙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金属门窗的生产、安装工程;

(含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要包含环保措施、安全措施),专项方案、人员资格证、安全教育台账及记录、设施台账、设施验收、安检、维护保养;设备操作规程、技术文件、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图纸登记、图纸会审、施工日志、材料计划、供方名单及资质证明文件、、分包方管理;材料报检、班组自检、工序交接检验、项目部专检、隐蔽检验、分部分项检验、完工检验、环境安全检查记录、隐患整改、水准仪经纬仪检定、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环境安全管理方案、固废处理记录、劳保用品发放、现场标识、环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应急演练等)门窗加工设备管理、工艺流程、技术文件、生产记录、材料检验、出厂检验等资料2010年8月份至今的记录。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培训计划、人员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内审员培训、安全培训)、特种人员、关键人员资格证确认。施工合同、招标文件评审; 主要材料供方的选择和评价,填写评价报告,收集供方的资质证明材料; 供销合同、或采购计划; 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 计量检定(门窗加工所需的计量器具;施工所需的计量器具)!委托计量测试所检定!公司管理体系文件清单、文件发放、记录明细表。办公区域、生产车间、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识别。重大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国家、部委环境、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的收集;上级发文; 合规性评价(是否有违法事件进行综合评价)。环境、安全检查记录、隐患整改!进行一次全过程内审(组建内审组,内审计划,内审检查、不符合整改);保留记录!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对体系进行综合评价,保留记录。小组、质量分析!公司级质量检查记录、环境安全检查记录。焊接、幕墙打胶、防水、涂料粉刷等关键过程的确认。

第五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审核要点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审核要点

一、手册及文件评审;体系总体评估(Q:4.2.2;E:4.1;O:4.1)

1)手册是否界定质量/环境/安全相应体系的范围?是否有质量体系条款删 减?删减合理性如何?

2)手册是否包含或引用必须的程序文件?是否有过程之间关系的描述?

3)结合公司文件体系及运行状况总体评估质量/环境/安全运行情况?

二、方针目标(Q:5.3,5.4.1;E:4.2,4.3.3;O:4.2,4.3.3)

1)查质量/环境/安全的方针、目标:

2)是否形成文件,并有正式批准的证据?

3)质量/环境/安全目标是否与质量方针一致?是否是在质量/环境/安全方针的框架下展开的,与所确定的范围是否一致?

4)在与质量环境管理相关的职能和分层次上是否建立了质量/环境/安全目 标?是否形成了文件?有批准的证据。

5)针对相应的环境/安全目标是否有相应的方案,方案是否包括:时间、方 法、责任人?

6)各部门是否已经对相关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是否实现?如果没有实 现是否已经有相应的改进措施?落实情况?是否形成了文件?有批准的证据.7)质量/环境/安全方针是如何向全体员工传达的?并通过其他过程审核时与 各个层次员工的接触,了解员工对质量/环境/安全方针的理解程度;

8)质量/环境/安全方针在什么时机评审?如果已经进行了评审,查评审的情 况,是否保证了质量/环境/安全方针的持续适宜性?

三、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E:4.3.1;O:4.3.1;)

1)是否按照工作流程或部门职责识别了环境因素/危险源,并保留了环境因 素/危险源清单等相应的记录,是否有审批?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齐全?

2)针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是否形成程序文件?查看文件或询 问相应程序规定。

3)是否已经评价并有相应的评价记录,有重大环境因素/危险源清单等记录?

4)是否已经针对重大环境因素/危险源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如:运行控 制程序或目标方案?查看控制措施记录。

5)重大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经过评审或重新评定?查看风险评价记录。

6)是否有关于重大环境/危险源的监测或检查?查看记录。

四、文件管理(Q:4.2.1,4.2.3;E:4.4.4,4.4.5;O:4.4.4,4.4.5)

1)查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的相关记录;

2)通过交谈了解实际情况与文件是否相符?

3)查文件的发放、借阅、更改等是否符合相关文件的规定,如果是用发放记 录进行控制,发放记录能证实发放的全部情况吗?是否能区别文件的发放对象?是否有发放编号?是否有文件的签收的证据?

4)标准要求必须形成程序文件的过程:环境因素、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能 力、培训和意识、信息交流、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监测和测量、合规性评价、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内部审核、不合格品控制、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否制定了程序文件?相应的文件、记录清单和有效文件清单?

5)抽查不同部门现场的文件与文件的发放记录是否一致,查现场的文件的受 控情况,到文件的使用部门,查相关的文件是否发放到位?有效、在用的文件是否能够提供?

6)各部门使用的文件是否保存完好?内容是否清晰?是否会产生有误的信 息?

7)规定了哪些文件评审的时机?是否按规定的时机对文件进行了评审?文件评审发现了哪些问题?是否引起了文件的修改?文件修改经过审批了,对文件更改的审批符合文件管理的规定吗?更改后的文件是否保证了充分性和适宜?

8)查文件的作废管理:作废文件是否都已收回或自行销毁?收回的废文件是 否已销毁?如有发放记录,可从中抽一些作废文件查收回或销毁的证据;合理保留的废文件是否有标识能防止误用?

五、记录管理(Q:4.2.4;E:4.5.4;O:4.5.4)

1)查看记录控制程序,了解其记录的控制措施?

2)查记录清单、记录的归档情况,记录是否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3)查现场的使用的记录与受控版本是否一致?

4)结合其他过程的审核,查相关记录的贮存、保存期限和处置?

六、法律法规及外来文件的管理(Q:4.2.3g),7.2.1;E:4.3.2,4.5.21;O:4.3.2,4.5.2)

1)外来文件/法律法规的分类情况如何?职责如何安排?特别是对外来文件 /法律法规更新的跟踪渠道和职责怎样规定?

2)查外来文件/法律法规清单或目录,组织对与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外来文件是否识别充分了?特别是新换版或修订的外来文件是否已识别?

3)外来文件/法律法规的发放如何控制?重要的外来文件是否有明确的发放 对象?

4)作废的外来文件/法律法规是否收回或销毁?

5)在使用部门查必要的外来文件/法律法规是否有提供?保存是否完好?是 否有无关的外来文件?

6)如何对守法情况和法律法规的适宜性进行控制和评价?是否定期的进行 评价?收集的法律法规是否与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相对应?

7)针对公司所确定的其它环境/安全要求是否遵守如何进行评价?查看证实 记录。

七、管理职责(Q:5.1,5.2,5.4.2,5.5.2;E:4.4.1;O:4.4.1)

1)管理层是如何实现管理承诺的证实(守法宣传;方针制定;目标确保制定;资源评审;管理评审实施等)

2)通过交谈和查阅相关证据,了解最高管理者是如何传达满足顾客和适用的 法律法规要求重要性的?

3)通过交谈了解最高管理者提供了哪些资源?这些资源能否满足质量/环境 /安全的相应需求? 4)最高管理者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意识如何?是否清楚如何通过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来实现?是否明确了责任?是否清楚地了解市场变化和顾客需求?是否了解顾客满意或抱怨的情况?

5)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是否仍在正常有效地运行?

6)管理者代表是如何履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的建立、实施和保持的职责的?

7)管理者代表通过什么方式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提出了哪些改进的建议?

8)在提高员工质量/环境/安全意识方面,管理者代表领导协调、组织实施了哪些活动?效果如何?

9)管理者代表在内审工作中的职责如何?

八、信息交流与沟通、合作与协商(Q:5.5.1,5.5.3;E:4.4.3;O:4.4.3)

1)各机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是否已明确?没有矛盾、含糊和不一致?

2)确定的职责和权限是如何向员工传达的?

3)部门内部与部门之间如何对职责权限、环境因素、危险源、法律法规目标 实现等事件进行沟通的?

4)本组织有哪些内部沟通渠道和方式?

5)通过各部门的审核了解各层次管理者对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是否已经清楚并理解? 6)内部沟通有哪些内容?沟通的效果如何?

7)如何就环境/安全方面的知识向业户进行宣传?

8)如何接收外来的文件、法律法规关于环境方面的信息接收?如何处理?或分发?

9)质量/环境/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的证据,如会议记录、发言提纲、宣传品、简报、内刊等?

10)是否在危险源辨识、事件调查、方针及目标制定等活动中由员工进行参与。查看是否建立、保持和实施员工参与的程序。

11)是否与影响的外部方就安全方面进行协商?

九、管理评审(Q:5.6;E:4.6;O:4.6)

1)管理评审频次是什么?是否发生过追加管理评审的特殊情况?

2)管理评审活动是否进行了策划?查上一次管理评审的资料,包括了输入、输出、评审记录评审报告等资料?各项资料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3)管理评审的内容围绕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否评审了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方针和目标)改进的需要?

4)管理评审是否形成了关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改进、产品的改进、对资源需求的决定和措施?整改的证据是否符合要求?

十、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意识和培训(Q:6.2;E:4.4.2;O:4.4.2)

1)查人员能力的确定:根据法规和公司岗位的职责权限规定,是否确定了任职人员相应的能力要求?体现在什么文件中?

2)相关人员的上岗证书,是否符合要求(抽查电工证、焊工证、内审员证等资料)? 3)是否有与质量/环境/安全管理相关的重要岗位?岗位职责如何?现有人员是否符合要求?

4)抽查部分人员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或通过现场考核,确认是否满足能力要求?

5)是否制定关于培训或招聘方面的计划?查看招聘材料。

6)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培训教育的相关证据,如会议记录、培训记录、宣传品、与各层次员工交谈等。

7)对培训或其他措施是否进行了评价,效果评价的证据?

8)如何确定各种服务过程对人员能力的要求?以及现有人员进行考核评估的材料,对发生不符合要求采取的措施?以及措施的实施效果的验证。

9)如何进行员工能力考核、激励的?

十一、基础设施(Q:6.3;E:4.4.1;O:4.4.1)

1)了解各部门基础设施的分类情况,管理的职责和分工是怎样的?管理要求、保养制度等?保养和维修是否符合要求?

2)对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的检查如何进行?对基础设施完好状况的检查工作的情况如何?检查的结果怎样?

3)有问题的基础设施是否进行了处置?对潜在问题是否采取了预防措施?

4)文件及记录:基础设施管理台帐,基础设施的技术文件资料;现场观察基础设施的管理情况;基础设施申购的相关资料;基础设施大、中、小修及日常维护保养计划及实施记录;对基础设施的检查及后续措施的记录。

5)环境/安全所需要的设备、设施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十二、工作环境(Q:6.4)

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工作环境的要求,现场工作环境实况,各项管理制度实施的证据,对工作环境检查的记录及后续的改进措施。

十三、服务过程的控制/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Q:7.1,7.5.1,7.5.2,7.5.3,7.5.4,7.5.5;E:4.4.6,4.4.7 ;O:4.4.6,4.4.7)

1)各部门提供服务提供过程基本情况的文件,如运输、维修等服务提供过程的文件,服务实现的质量目标是什么?达到了吗?实施记录、对实施的检查和控制记录。

2)设定的质量/和环境目标和过程的标准,实现各种目标和标准要求的记录或文件。

3)与服务过程监督和测量相关设备和监测装置的管理记录,如:测温的仪器、压力表等;

4)现场服务的提供情况,包括服务过程,监视、监督和检查过程,各种为保证服务质量和环境管理的实现的过程设备和监测装置的现场管理和相关的记录,过程监控和检查活动提出的改进措施证据;

5)放行、交付活动的记录和现场情况;

6)为客户提供服务后的满意调查、服务质量跟踪等实施的记录和现场情况;

7)各服务或设备、机房的现场的各种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的样式及现场标识的状况;维修零部件、车辆等的追溯性信息。

8)服务过程中涉及的顾客财产的登记或台帐,识别、验证、保护、维护的记录,发生丢失、损坏、不适用的情况及向顾客报告的记录; 9)产品防护的管理制度,现场中防护的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的现状,搬运工具,包装材料及包装后的产品情况,贮存设施和条件等;

10)各种环境管理要求的废弃物(固废、废水、废气等)的管理、处置的记录以及发现不符合的处理证据,和纠正措施效果的验证;

11)各种安全管理要求的危险源控制、处置记录以及发现不符合的处理证据,和纠正措施效果的验证;

12)各类应急相应的预案的实施或演习的证据和演习效果、预案实施效果的评估和改进的记录以及现场的情况。

十四、与顾客有关的过程及顾客满意/不合格控制(Q:7.2.1,7.2.2,7.2.3,8.2.1)

1)查各部门与顾客有关过程的职责安排及分工,查与顾客有关的质量/环境目标和各种目标实现情况的记录。

2)就服务质量/目标,环境管理目标/方案如何与顾客沟通,并确定顾客的需求(顾客明示的或隐含的要求、法规要求、组织自己附加的要求)?查阅相关的文件和记录。3)对向顾客提供的特约服务应查有关的要求的评审:公司是否有能力满足这些要求,如何传达顾客的信息?发现问题时是否采取了后续措施?结果如何?

4)查与顾客的沟通:如何与顾客沟通?(沟通的证据)对顾客的意见、抱怨和投诉是如何处理的?是否对顾客反馈的信息进行了记录并及时处理,特别是顾客的抱怨、投诉?

5)顾客满意度的质量目标?是否实现?文件中如何规定顾客满意监视和测量的过程?是否符合要求?顾客满意问卷或调查表,座谈会记录,调查报告和顾客反馈意见登记。

十五、采购/不合格控制(Q:7.4.1,7.4.2,7.4.3,8.3)

1)与采购有关的质量/环境体系文件,相关的程序文件和支持性文件,采购要求、采购产品标准等;

2)相关的职责安排及质量/环境目标(对供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环境要求,以及实现情况);

3)查供方评价和重新评价记录及支持性证据(营业执照、资质证书、许可证、调查表、检验报告、样品试用报告、业绩证明材料、过程程序、设备情况、人员能力等),评价结果及后续措施记录,合格供方名单;

4)采购文件,如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清单等,供货记录或报验记录,采购产品的验证记录等;

5)采购产品的质量情况记录,及相应的数据分析记录?对发现的不合格物品的处理和相关记录?以及是采取纠正措施的记录。

十六、监视和测量设备/不合格控制(Q:7.6,8.3;E:4.5.1;O:4.5.1)

1)查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文件;

2)按照文件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包含质量、环境、安全三方面的监测设备),技术资料。

3)查检定、校准计划;校准检定机构的资质证明,校准记录校准检定证书、标识。

4)现场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对装置是如何保护的? 5)评审以往测量结果的记录;是否能够识别设备的校准状态?

6)对不合格的监测设备和受影响的产品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十七、内部审核/不合格控制(Q:8.2.2,8.3;E:4.5.5;O:4.5.5)

1)查上一次内部审核所发现的不符合的整改和验证,上次内部审核的范围(是否包括了质量/环境/安全管理的全部工作内容?)2)上次内审的资料可包括:审核计划、审核检查表、审核检查记录、审核首、末次会议签到或记录、不合格报告、审核报告、对审核中发现问题的数据分析情况纠正措施及验证报告;

3)本次内部审核的计划(对具体审核的安排,即审核计划是否合理?审核文件(检查表)的准备是否充分?)

十八、服务过程和结果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控制(Q:8.2.3,8.2.4,8.3;E:4.5.1,4.5.3;O:4.5.1,4.5.3)

1)如何对服务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测量以保证质量/环境/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是否有相关的文件规定?查实施的记录和检查的结果中出现的问题及后续措施的记录。

2)对环境/安全管理的各重要设备、工作过程如何进行监控?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如何?是否能够提供问题及后续措施的记录?

十九、改进措施(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Q:8.4,8.5;E:4.5.3;

O:4.5.3)

1)质量/环境/安全目标的完成情况和没有完成所产生的纠正预防措施?

2)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及其他相关的文件的执行情况?

3)来自日常的检查、测量、顾客满意等方面产生的不符合、投诉信息的纠正、预防措施是怎样的?执行验证的效果如何?

4)查潜在不合格信息记录、纠正措施记录(不合格事实、原因分析、措施计划、措施的实施及结果、措施验证)以及不合格信息记录及评审记录。

5)查看数据分析结果报告(是否涵盖顾客满意、与产品或服务要求的符合性、过程和产品的特性与趋势、供方相关信息),是否利用分析结果进行体系的改进?查看改进实施情况。

4.2.3文件控制

●受控文件的范围是否界定清楚:

如受控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和控制所需要的作业指导书、规程等是否纳入受控范围?

●在文件的制定和使用部门抽查文件,证实实施文件控制的情况:

a)在文件发布前是否对已其充分性与适用性进行批准。

b)是否已规定进行文件评审的时机并实施评审?是否根据评审结果的需要对文件进行必要的修改与更新,并再次得到批准?

c)是否能够识别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

d)是否能确保在使用处得到有效版本的适用文件?

e)文件是否保持清晰,易于识别?(抽查外来文件识别标识及识别的充分性,抽查文件收发记录及现行文件的到岗情况)

f)是否识别所需的外来文件,并控制其分发?查国家、行业标准是否有效版本? g)防止文件的非预期使用,是否采取了有效控制方法(如加以适当标识),若是要保留作废文件时,是否进行了适当的标识。

4.2.4 记录控制

●查看记录清单,并抽查部分记录,查其标识,是否便于检索?

●查看保存期规定,并抽查记录的归档、贮存、保护是否符合要求? 5.1 管理承诺

●询问最高管理者是否向组织传达了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是通过什么方式传达的?

●询问最高管理者,如何落实保证资源的职责?以文件方式,还是口头指令,若是口头指令可对不同层次抽样展开询问,核实其他人回答与最高管理者陈述是否一致?最高管理者应控制哪些资源,如何去确保资源?是否存在问题?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询问最高管理者,是否清楚标准对该条款的要求。

●通过什么方式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满足?并根据询问的线索进一 步核实。此要素要结合7.2.1,7.2.2,7.2.3,8.2.1等来体现其充分性、有效性。

5.3 质量方针

●通过与最高管理者谈话,证实质量方针内容是否体现了标准的要求,能否为质量目标的建立和评审提供框架。

●是否定期或不定期对质量方针进行评审,以保持其持续适宜性。

●质量方针是否传达到组织内成员,抽查不同层次人员证实对质量方针理 解的状况。5.4.1 质量目标

●面谈并查阅证实性文件:

——质量目标是否体现有能力稳定地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持续改进增强顾客满意方面的内容?是否包括了满足产品要求(产品固有特性)的内容?是否与方针相一致,体现质量方针的要求?

——评价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可测量性、协调性,是否在相关职能和层次 上展开,在各个职能部门收集目标实施的证据。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从手册的文件审核及现场审核中,证实企业对QMS的策划,是否满足 4.1及质量目标的要求,对体系变更的策划,能否保持QMS的完整性。5.5.1 职责与权限

●询问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相关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权 限和相互关系是否予以规定和沟通?如果有文件,查相关文件。

●现场审核时,抽查相关的部门和人员,以证实相关的职责、权限是否与 文件规定一致。6 资源管理 6.2 人力资源

●是否明确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不同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从教育、培训、技能与经验方面)●查阅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计划、培训记录。

●通过询问了解员工是否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是否了解 与其有关质量目标以及实现情况。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询问相关的职能人员是否识别并确定顾客的要求(包括交付和交付后活 动的要求),包括顾客没有明确,但规定或已知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产品的固有特性),以及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对上述产品识别出的要求是否转化为7.1、7.3、7.4、7.5的输入。

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抽查合同评审记录,判定在向顾客承诺提供产品之前,对于7.2.1中确 定的与产品有关的要求是否进行了评审,评审内容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对顾客没有提供形成文件的要求时,在接收顾客要求前,是否都进行了 确认?

●产品要求变更时,抽查评审记录及相关文件的修改记录,并询问相关人 员是否知晓已变更的要求?

●合同分类以及评审要求

——施工业:一般分招标阶段、投标阶段、合同草案三个阶段,均需进行 评审,各抽几份查看是否在承诺前进行评审,评审过程是否符合组织的规定。

7.2.3 与顾客的沟通

●是否明确与顾客沟通的职责、权限及渠道、方式,抽查几份与顾客沟通 过程或结果的记录。

●对于顾客的反馈(包括投诉),是否按规定进行处理并及时向顾客反馈。

7.4.1采购过程

●是否对产品实现和对最终产品有影响的采购品如原材料、机加工厂的模 具等进行了控制?

●抽查几类采购原材料、零部件,判定是否明确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 准则,是否依据准则要求实施。

●是否保持对供方的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发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对外包方是否按本条款对其进行了选择和评价/重新评价,是否对外包方相关活动进行了适当的控制?

7.4.2采购信息

●询问采购信息的形式(采购计划/合同、实物、图样等),组织是否考虑 标准7.4.2中a/b/c条款的相应要求。

●能否确保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

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

●组织是否确定并实施进货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满足采购要求(包 括对外包过程的验证)。

●当组织或顾客有现场验证要求时,组织是否在采购信息中对验证的安排 和产品放行的方法做出规定。

7.5.1 生产和/或服务提供的控制

通用审核要求:

●是否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进行策划(人、机、料、法、环)并 做出适当的规定?

●适用时生产和服务部门或人员是否得到产品特性的信息,如产品规范、图样、服务规范等?生产企业指产品图纸、产品标准,服务业指服务规范。必要时,具体作业人员能否得到并执行有效的作业指导书?制造业指工艺,施工业指施工规范、技术交底书,服务业指服务提供规范。

●使用的设备能否满足实现产品特性及过程能力的要求,并对设备有计划 的维护保养?

●是否配备并使用必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或委托检验,实施已策划的监 视和测量活动。

●是否依据策划的安排对产品/服务的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予以实施?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有无当生产和服务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包括仅在产品或服务已交付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如有这样的过程,查看是否对这些过程证实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进行了确认。确认过程是否满足标准要求。7.5.3标识可追溯性

●询问是否根据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现场查看检验状态标识。

●询问有无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查看是否控制并记录产品/服务唯一性的 标识。

7.5.4顾客财产

●是否充分识别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包括知识产权)?是 否对供其使用或包含于产品的顾客财产进行验证、保护、防护。顾客提供产品当出现丢失、损坏、不适用情况时,是否及时通知顾客,并予以记录?

7.5.5产品防护

●询问并现场观察判断组织是否在内部处理和交付预定的地点期间对产品 提供适当的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的范围是否包括了产品的组成部分(原材料、半成品和零部件)?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在使用部门,询问主管人员使用了哪些监视与测量装置,并现场抽查监 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状态。

●在主管部门,检查:

——组织是否对所有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本组织提供的以及顾客提供的)进行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校准、标识、调整、防护等管理,以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有效。

——对于监视和测量的装置是否在初次使用前对满足预期能力予以确认,并在必要时重新确认?

——当发现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或损坏时,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否进行评价和记录?是否对该测量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否保存了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

8.2.1顾客满意

●询问组织是否确定了监视、获取顾客满意信息的渠道、方法和频次?是 否确定了分析利用顾客信息的频次、方法和职责?并抽查有关的实施证据。8.2.2内部审核

●查看是否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及审核方案的安排进行了内部审核?并在一年内覆盖组织的QMS全部范围。

●查看内审计划、内审记录、内审报告,以判定:内审的策划是否适宜,内审员是否具备能力,计划安排是否有公正性;审核过程及结果是否客观、有效。

●查看内审中不符合项及采取措施的证据,判定消除不符合及其原因的措 施是否有效,是否有跟踪活动,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查看是否明确需要监视和测量的过程?是否明确监视和测量的方法,以 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当过程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是否采取了适当的纠正措施?

●服务行业,其过程和最终检验一般不可分,允许受审核方不予区别。

8.2.4 产品/服务的监视和测量

●查看是否明确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的时机和要求,抽查用以证 明符合接收准则的监视和测量的证据,并查看是否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

●是否有紧急放行情况?如有,是否得到有关授权人的批准,适用时得到 顾客的批准?

●服务业指对服务的测量,一般包括组织评价和顾客评价。

8.3 不合格品/服务控制

●询问并抽查对不合格品/服务的识别和处置记录,判定是否符合标准及程 序要求。

(注:在服务行业中上述处置方式指的是中止不合格服务、道歉、适当赔 偿或给予适当优惠条件等)。

●是否保持不合格品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 的是让步的记录)?

●是否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对其再次进行验证?

●对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是否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 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

8.4 数据分析

●是否明确收集数据(如8.2.1、8.2.3、8.2.4、8.3等)的渠道及数据分 析的职责、方法,是否利用了适用的统计技术?

●数据分析的结果,是否提供标准规定的四方面信息,是否及时传递给相 关的部门。

下载合变公司顺利通过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再认证审核[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变公司顺利通过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再认证审核[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