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书馆考察总结
一、园林发展史各个时期的特点
1、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2、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3、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4、园林的成熟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
5、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公元1271--1911年)
二、各个时期的代表园林
1、秦汉时期
2、魏晋南北朝时期
3、隋唐时期
4、宋代时期
5、明清时期
三、名词解释
一、园林发展史各个时期的特点
1、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中国园林的兴建——从商殷时期开始的,当时商朝国势强大,经济发展也较快。园林的最初形式——商代的囿 时代特点:(1)囿到苑的发展(2)一池三山的布局格局(3)私家园林的出现(4)建筑技术与艺术成就(5)开创人工堆山的纪录(6)已经注重风景植物的点缀(7)植物园、动物园的雏形 总结: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虽已经出现,但是和皇家园林没有明显的类型上的差异。园林的内容驳杂,园林概念也比较模糊。
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观赏为主。
但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设计经营。
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当中还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2、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时代特点: 山水诗的影响
王羲之、陶渊明、谢灵运等 山水画的影响
顾恺之、戴逵、王羲之、谢赫等扩大了绘画领域。
顾恺之首创山水画,理论著作《论画》为画品最早文献。
妙极自然的山水意境是这个时代山水园发展的特点。
山水诗、山水画的影响,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外师造化,精炼而典型地再现自然山水之美,传统山水画风格形成山水风景园林的风格基础。总结: 1.园林规划设计由以前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2.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性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盛行,集中反映了这个时代造园活动的成就。深刻影响后代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4.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
5.“园林”一词已经出现:“驰鹜翔园林”(晋.左思),“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晋.张翰),“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刘宋.何承天)。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承上启下。
3、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隋朝—隋杨帝时更是大造宫苑,所建离宫别馆四十余所。杨广所建的宫苑以洛阳最宏伟的西苑而著称.唐代—这是继秦汉以后我国历史上的极盛时期。小结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有所升华。着意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文人参与造园活动,为文人园林发展打下基础。3.寺观园林进一步发展。4.公共园林已更多见于文献记载。5.创作技巧、手法更为先进、发达。
6.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三个艺术门类已经有了互相渗透的迹象。较完善的园林体系。
4、园林的成熟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
宋代—宋代的造园活动由单纯的山居别业转而在城市中营造城市山林,由因山就涧转而人
造丘壑。
小结: 1.在三大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最为突出。文人园林作为一种风格几乎涵盖了私家园林。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了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寺观园林文人化(灵隐寺)。
3.掇山理水技艺更加高超,能模仿几乎所有大自然水体形象,与土山、石山、土石山结合构成地貌形象。
4.由唐代写实与写意结合转化为写意倾向。所以写意山水园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
5、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公元1271-1911年)
元、明、清是我国园林艺术的集成时期,元、明、清园林继承了传统的造园手法并形成了具有地方风格的园林特色。
元代—园林没有太大的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太液池。
明、清—造园理论也有了重要的发展,出现了明末计成所著的《园冶》,是明代江南造园艺术的总结。
二、各个时期的代表园林
一、秦汉时期
(一)皇家园林(雏形)
1、商朝: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周文王修建灵囿,灵台,灵沼(皇家园林前身)
2、周朝:楚国华章台,吴国姑苏台
3、秦朝:阿房宫,上林苑,兰池宫(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4、汉朝:上林苑(扩建改建:一座庞大集锦式皇家园林,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首座具有完整的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二)汉代贵族和富商的园(与西汉帝王苑囿无异仅仅规模小)河南商丘:兔园(梁园)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妙极自然的山水意境是这个时代山水园发展的特点。)
(一)皇家园林
1、邺城:(首次使用城市中轴线)曹操修建铜雀园,内筑三台冰井台,铜雀台,金虎台;
2、洛阳:三套城的建设法式(宫城,皇城,郭城)宫城多为改建
3、建康(南京):玄武湖(利用自然,顺应自然,加以人工改造而成的自然山水园)
(二)门阀士族地主的别墅,山庄(内容和规划设计方面均不同于皇家园林)
1、城市外的——别墅园:西晋石崇金谷园
2、城市里的——城市型园林:北魏张伦园
(三)寺观园林(舍宅为寺南朝和唐朝盛行此风,寺观园林与宅园内容和规模上没有差别)南京栖霞寺(贵族们施舍而建)——到了隋唐时期,与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浙江国清寺被誉为我国佛教四大丛林。
三、隋唐时期
(一)皇家园林(出现完整的三个类型)
1、大内御苑:大明宫
2、行宫御苑:西苑(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大型皇家园林,沿用一池三山,他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代园林的全盛期的到来;西苑的造园创作是我国宫苑演变为后代山水宫苑的一个转折点)——杨广建设
3、离宫御苑:华清宫(建设有华清池中又莲花汤)
(二)私家园林(官僚士大夫都厌烦都市繁华生活,向往田园化,诗意化生活)
1、山池(山池院):都城或都城近郊
2、自然山水园林:就天然山川胜景加以人工布置而成的自然山水园
代表:辋川别业——一个林大茂盛、湖光山色、风景优美自然山水园。景点提名和人的感受都是充满诗情画意
(三)风景游览地
我国古代公共游览地:曲江池(唐)宜春苑(秦汉离宫别馆)芙蓉苑(隋文帝)曲水流觞(兰亭园)
(四)寺观园林
慈恩寺(大雁塔)——佛教交流中心 荐福寺(小雁塔)
四、宋代时期
(一)皇家园林(规模不如唐代,但是规划精致)
1、东京(四水灌都,打破里坊制度,三套城,皇家园林只有大内和行宫)大内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 行宫御苑:琼林苑、玉津园、金明池、2、临安(南宫北市,倒骑龙)玉津园、富景园、聚景园
(二)私家园林
1、花园:天王府花园子(牡丹)归仁园(牡丹、芍药、竹子、桃李)李氏仁丰园(嫁接)
2、宅院:富郑公园,沧浪亭
3、游息园(别业类):董氏西园(布局特点去山林之胜,亭台布置不用轴线对称,花木种植不成行)
(三)寺观园林(文人化)灵隐寺
五、明清时期
(一)皇家园林
1、大内御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御花园 西苑(北海园林,始于辽代明代形成格局,清代沿袭)
2、行宫御苑: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
3、离宫御苑:
圆明园: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 避暑山庄: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清漪园(颐和园):以杭州西湖为规划蓝本,最后一座一池三山园林,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中心,谐趣园仿建无锡寄畅园
(二)私家园林
1、北方园林:勺园,恭王府邸园
2、南方园林:
苏州: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 无锡:寄畅园
上海:豫园、古漪园(南翔)、秋霞圃(嘉定)、曲水园(青浦)、醉白池(淞江)南京:瞻园
扬州:个园、何园、小盘谷 常熟:燕园 杭州:水竹居
(三)寺观园林
一般和私家园林没有太大区别,更加朴实,更加简洁
(四)其他园林
1、公共园林 A:依托于城市的水系或者利用河流、湖沼、水泡以及水利设施而因水成景。如北京什刹海。B:利用寺观、祠堂、纪念性建筑的旧址,或者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名迹,在此基础上稍加园林化开辟而成。如成都杜甫草堂、新都桂湖(纪念明代学者杨升庵)C:农村聚居的公共园林。如皖南徽州
2、衙署园林
3、书院园林
三、名词解释
1、皇家园林的分类: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1)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和宫城之内,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如故宫内御花园)(2)行宫御苑:建置在城都的近郊的风景地带,供皇帝偶一游憩或驻驿之用
(3)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的远郊或者更远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地方
(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是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
2、中国古典园林雏形源于商代:囿,台,园圃
(1)囿的定义:囿是围了一定的地域,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和收养其中,还筑台掘池,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以及欣赏大自然的风光美景之处。这种作为园林的雏形,称之为上古朴素的囿。
(2)台的定义:用土堆筑成的方形高台。功能是古代人登高观天象,通神明。台还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如殷纣王沙丘苑台,文王灵囿,灵台)
(3)园圃的定义: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蔬菜的场地,除食用、药用外,也发展为观赏用。
3、苑的定义:是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苑继承了囿的狩猎传统,但其主要目的已不仅是供狩猎,而是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注意自然景色与人工造景的观景内容的结合。叠山理水,聚山理水,聚土为山,辟池凿沼,种树植卉,养育禽鸟,并布置众多的建筑群供临朝、居住、游览等多功能结合的园林形式。
4、汉代奠定了中国至今的梁架结构法式。
5、一池三山: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我国古代神化传说中的神仙境地。最初在上汉代林苑建制,模拟海上神山,后来演变成历代皇家园林的一种传统格局,在一个宽广的水域中筑三岛象征一池三山的神仙住所。对我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的创作均有深远影响。
一池三山园林代表:杭州西湖,颐和园,上林苑建章宫上(历史上第一座具有“一池三山”模式的园林是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6、我国古典园林意识形态:“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7、曲水流觞:我国古代的一种游戏,8、中国四大名园:避暑山庄、颐和园、拙政园、留园
9、《园冶》明末吴江人计成《一家言》(《闲情偶记》)清代李渔《长物志》清代文震亨
10、世界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11、园林的分类:(按地域、历史、功能)按照园林的基址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按地域分可以分为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北方园林;按照造园形式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12、集景式园林代表:怡园
13、风景建筑群代表:万寿宫
14、三山五园分别是三山即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即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
第二篇:图书馆评估专家考察解说词
评估专家考察图书馆解说词
场景
一、检索大厅
首先欢迎各位专家和领导到我们图书馆指导工作。我是图。这是主校区图书馆检索大厅,我院图书书馆馆长陈恒玉,下面我就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向各位作简要介绍馆由主校区、东校区和北校区三个图书馆组成,馆舍面积为13142平方米,设置借书处3个,阅览室18个,阅览座位2100席。其中电子阅览室2个,230机座。全馆共有正式工作人员45人。馆藏图书总量为1209067册,生均137册,其中纸质图书904053册,生均102册;纸质报刊1413种,电子期刊13768种;优秀博士、硕士论文547410篇;各类数据库20个。每周开馆108小时,网络服务器24小时运行,网络畅通,三个校区用千兆光纤连接在一个校园网上,所有读者都可以不受时间和区域限制访问利用我馆文献信息资源。
这两台触摸屏查询一体机为读者提供图书馆使用指南,便于读者了解图书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这10台检索用机供读者查询馆藏文献信息和借阅信息。咨询台工作人员为读者随时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大厅还书处为读者还回图书提供了方便的服务。
由一楼东到二楼借书处:
“以人为本,团结严谨,创新服务,启智惠人” 是我们图书馆的馆训,我们倡导的人本理念、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奉献精神指导我们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
场景
二、图书借阅大厅
这是主区图书馆借书处,是图书借阅的主要服务窗口之一。主区图书馆借书处有六层基本书库,藏书33万册,另外东区借书处基本书库藏书21万册,北区借书处基本书库藏书14万册。各借书处都实现了藏、借、阅、还一体化的人性化管理。随着馆藏总量的大幅度增加,我们适时增加了读者的借阅数量(教师51册、学生11册),图书流通量逐年大幅递增。2007年为54万册,生均61册,现在借书处每天接待读者600余人次,图书流通量在3000册左右,今年图书流通总量将达到85万册,生均达到90册以上。(1—5月五个月流通总量已达35万册)
这是优秀读者光荣榜,每年组织优秀读者评选活动,进行表彰,鼓励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实行了一机双屏的人性化服务,工作人员上岗亮牌服务。绘制了书库分层分架示意图,设置了新书架,便于读者快捷查找借阅图书。
由借书处西上三层报刊阅览室:
除了基本书库外,我馆还设置库本书阅览室、新书阅览室、古籍阅览室、补充书库、过刊阅览室和报刊阅览室等书刊借阅服务部门。各类馆藏文献的典藏根据各校区所设专业来配置,方便读者就近借阅。
场景
三、报刊阅览室
这是报刊阅览室,存放当年中外文报刊761种,另在东区报刊阅览室存放360种,各系部资料室存放292种。报刊阅览室的管理我们改变了过去只提供阅览,不提供外借的传统做法,所有期刊都为读者提供外借服务,借期为2天,现在每天期刊流通量达到350册,今年期刊流通总量将达到9万册,生均10册,订购期刊得到充分利用,文献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我们图书馆所有的馆藏文献(除古籍外)包括库本书、期刊、音像资料、光盘读物等都提供外借服务,所有的阅览室都允许带书包上自习,这样就打破了各个阅览室的界限,把图书馆连为一体,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大开放、大统一、大连通、大融合的大超市。这种“超市”式的服务模式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到馆读者居高不下,2007年到馆人次为110万,生均125次,现在每天到馆读者都在5000人次左右,年到馆可达135万人次,生均150次。
场景
四、古籍阅览室
这是古籍阅览室,馆藏古籍9644册。是为我国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专业服务的专业阅览室。馆藏较有价值的古籍有:
经部的《皇清经解》、《皇清经解续》(清阮元、王先谦辑,清人解经138+209种,是对儒家十三经的精典解说。)
史部的《二十四史》(武英殿本,清乾隆间刻印后重印)、《清实录》、《十通》(历代典章制度最全面的政书)
子部的《道藏》36册、宋代四大类书《文苑英华》、《太平广记》《册府元龟》、《太平御览》
集部的《古言辞类纂》收录先秦至清774篇散文和少量韵文 丛书部的《四库全书》(古代最大丛书、1500册、3400多种近8万卷)《四部丛刊》(元明版本多)。
场景
五、新书阅览室
这是新书阅览室,放置近年来新进库本书近2万册。收藏图书都为读者提供外借服务,借期为2天。同时也允许读者带入书包上自习,实行借阅一体、一室多用的服务。
由三楼东上电子阅览室
在管理手段方面,1996年实现计算机局域网管理。1999年并入校园网,编制了主页,建立电子阅览室。现已实现系统全面升级,具备了先进的网络环境、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场景
六、电子阅览室
这是电子阅览室,配置计算机150台,加上东区电子阅览室80台共230台。通过电信宽带上网,出口带宽为10M,上网速度快,为读者提供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和网上信息查询服务。机房服务器配置先进,有专用服务器4台,局域网工作站60台;磁盘柜2台,数据存储容量达到3T;
我们使用的北京清大新洋研发的图书馆通用集成管理系统(GLIS)软件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实现了一证通用,资源共享,为师生提供馆藏资源检索、电子资源查询与利用、网上咨询、网上续借、网上荐购、信息发布、网络导航等服务。
由四层西下一层
我们在充分发挥馆藏实体资源的同时,注重引进虚拟资源,扩大资源的服务范围,一是积极开展馆际互借,免费为读者提供CALIS成员馆馆藏文献的馆际互借;二是免费为读者提供CALIS成员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的代查代检和文献传递服务。进一步满足了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有效地服务于老师和学生,服务于本科教学。
我们还注重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自建了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专题数据库、重点学科导航系统、精品课程建设导航系统、教学参考精品图书数据库、大学生素质拓展学习的平台、网上免费资源平台。从而增加了读者获取有用信息的手段和渠道,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在特色服务方面,一是积极服务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开展,专门采购服务支教师生的图书3000余册送到500个实习点,实现了图书馆电子资源与支教县的网络链接,在实习支教点捐赠图书500余册,设立了“爱心书屋”。和我院五台山文化研究所共建了五台山文化研究网站,服务我院特色科研项目。
感谢各位专家对我们图书馆工作的指导!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层大厅送走专家领导。
第三篇:整理图书馆总结
整理图书室书籍总结
七三班
2013-11-28
整理图书室书籍总结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保持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我班全体学生开展了一次图书室整理的活动。使同学们能深刻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星期三下午第一节课,我班班主任带领全体学生,进入
了图书室,给学生的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神的宫殿,四处宁静,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书架和一排排书籍,使学生感到十分自豪,在图书管理员的指导下,各组长带领着学生开始了整理清洁工作,每个人都分配好了工作,打水的打水,拖地的拖地,秩序井然。
同学们都小心地擦拭着书架,生怕损坏了图书,每个人都非常细心地清理着,他们不愿看见书架上有任何的的灰尘沾染,然而学生们也不只是单纯过的打扫,当看见一些被摆乱的书籍时,他们就会小心地把书籍摆回原来的位置。
学生们的身影经过了一个个书架,出现在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虽然有点累,但他们并没有太在意,眼中仿佛只有一个个被他们清扫干净的书架,望着这些干净的书架,他们眼中满是欣喜,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活动中,学生们能够发挥志愿精神,任劳任怨,坚持到底,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开,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图书馆管理员的肯定。学生们也感到不虚此行,既为学校和图书馆 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体会到了图书室的整理工作的不易幸苦,好地锻自己。家纷纷示以后
和更炼大表会更加爱护图书,爱护环境,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同时还表示此次活动很有意义,希望以后更多地开展这类活动。最后合影时,都露出开心的笑容。
七三班
2013-11-28
第四篇:2016图书馆总结
2016年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如逝,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转眼一年时间过去了,今年是我人生中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转折,从一个中学生变成一个大学生,从离家1km的学校到离家700km的学校,这个距离让我改变了很多,这个改变不仅有变化的,也有无法让我改变的,让我更加清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来到新学校,虽然已经做好准备,但准军事化管理多多少少让我有些失望,当时真的有退学的心思,但是随着时间磨灭习惯了这种生活,但是还有一点受不了就是每天上课前走队列,有时候感觉就是浪费时间,但是没法改变,只有找别的办法,加入其它部门就是从院国旗班进入院督查这个期间也是我感触比较深的,但是最深的莫过于被图书馆应聘成功,来图书馆工作的时间已经3个月,从10月份正式入职到今天,每天感觉都不一样,从开始一个读者到现在的馆员,这个变化让我从新认识图书馆,包括很多东西都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得,就比如装订杂志和报纸,收拾书库认知编号,与各种各样的读者交往,让我感觉到与和高中学校交往的不同,在交往方面又让我更近一步更能适应和融入新的团队之中。
接下来就说我在图书馆的团队,我想这也是海运很棒的团队,大家相处非常和谐,没有年级之间的差异,让人感觉很在工作中很轻松,同时更能让大家接受图书馆这个大家庭,在图书馆里也认识了许多老师,这些老师都很好虽然有些老师接触时间不是太长,但是我感受到了很温暖的一个大家庭,也让我从自身做起为了图书馆更加有秩序。
在图书管中遇到的问题还是不少的,尤其是在管理自习室这方面,还是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发生,我不知道我要面对哪些人,我想我在随机应变这方面能力增强了,遇事的时候也更加镇定,少了过去的那种不知所措,我本来就是院督查部门,检查队列,以及仪容仪表等问题,同比在图书馆面对的事情又不同,但比督查好管理一点,因为愿意进图书馆的学生多数还是比较有涵养的好管理,在快到考试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不行了,3楼自习室从过去仅有100多人左右,上升到接近200人,这个就稍微麻烦一点了,不过还是比督查好管理不少。在自习室内我还发现一个问题这个和座位有关,就是只有认识的人才愿意坐一张桌子,或者不认识人只有坐在桌子斜对角才行,这个在别的学校是不被理解的,我的同学在聊天中和我说,在图书馆学习找个位置挺难的,我说是不是类似于我们这样的,他说根本不可能,桌子都是坐满人的哪有你们那样,会空着那么多人,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有时并不是缺位置坐,而是不愿意去,还有情侣公共场合下的不雅之举,这个避免不了的事情。其次就是图书馆的窗户把手大多都是坏的,冬天造成自习室温度低开空调效率不高。
这是我对个人这3个月来的感受和个人想法,希望明年会更好。
第五篇:2016图书馆总结
2016-2017第一学期新集中学图书室工作总结
2016-2017第一学期可谓繁忙的一学期。图书室的搬迁,平时的日常工作,每一项工作都不可懈怠。这就使得图书室的工作量翻着倍的加大,为了能完成好各项工作,我们首先对各项工作做好计划,并有条不紊进行落实。
学校图书馆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理想场所,是全校信息资料中心,是教师继续培训的场所。我校图书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料,在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和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图书室管理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
现将本学期工作情况做如下简要总结。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图书馆的工作规范化。
1.制度是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前提,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可靠保证,图书馆工作也不例外。开学初,图书馆组织初
一、初二图书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学习《中图法》及各项规章制度。
2.本学期全校有12个班级,接近八百名学生。图书室实行全天候全开架开放,学生集中借书,每天中午11.30-12:10是借书还书的时间,借阅时,充分发挥图书志愿者的作用。据统计这学期借阅图书量达1434册,人均阅览3册。
3.平时经常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要求他们爱护图书,不能损坏,更不能丢失。
4.定期召开学生图管志愿者会议,总结前阶段工作,布置下阶段工作,及时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以引起今后的注意。
5.我们图书馆积极配合教育教学工作,按期购买新书,本学期共购进图书万多册。并且在短时间内全部编目上架,适合师生口味,上架后,学生争相借阅,使每本书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兴趣爱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6.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气氛,做好新书介绍工作。努力搞好图书馆的环境卫生,做到窗明几净,桌椅整齐,地面整洁,书架、报刊排列整齐。
二.认真做好图书、报刊、各种资料的分类编目、流通、管理等工作。
1.新购进的纸质图书一律进行分类、编目,登记,并尽快上架流通。
2.学校图书馆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是为广大师生服务的。馆藏图书要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关键在流通。只有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新思路,才能真正做到既“为人找书”,也“为书找人”,千方百计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使“书尽其用”,充分发挥书、刊、资料的作用。根据师生的不同要求,做好图书的推荐、介绍和借阅工作。
三、竞赛促读,调动阅读积极性。
读书活动与成果。书能改变人的一生,性格、爱好、禀赋、气质、思想和观念,以及对生活的理解。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因此,学校不仅对教师、更对学生通过更新导读方法来诱发阅读的兴趣。我校为了鼓励师生多读书,每年都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
本学期,我校组织开展了第二届读书节活动,学生进行了“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手抄报大赛、“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征文大赛、古诗词诵读大赛,“让书香伴我成长” 硬笔书法大赛,一大批成果显著的学生脱颖而出。并分别评出了一、二、三等奖。
通过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实践证明,学校图书馆在繁荣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无时不在发挥着它的宣传鼓动和思想教育作用。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我决心不断努力,进一步做好图书管理工作,让图书馆成为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成为不断提供精神食粮的素质教育的“粮仓”。
因学校安排,十一月中旬我校图书室、藏书室、阅览室,办公室需要重新装修,进行搬迁,为能顺利做好各室的搬迁工作,我们提前做好各项筹划与准备工作。发动学生,以蚂蚁搬家式的方式,将藏书室的近3万册报刊、图书通过一个多月时间的搬迁得以顺利完成。搬迁整理工作还在进行着,我们会配合总务处做好整个图书室的搬迁工作。让图书室发挥其作用。
20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