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应急预案(环办〔2007〕17号)
【发布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布文号】环办〔2007〕17号 【发布日期】2007-01-30 【生效日期】2007-01-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应急预案
(环办〔2007〕17号)
国家环保总局上海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国家环保总局广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国家环保总局四川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国家环保总局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国家环保总局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国家环保总局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核应急预案》,我局对《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方案》进行了修订,划分为《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应急预案》和《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现将《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应急预案》和《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根据预案要求,修订和完善本单位的核事故应急预案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并于2007年6月底前报我局备案。
附件:1.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应急预案
2.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
二○○七年一月三十日
附件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作为国家核安全监管和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
委员会组成单位之一,为做好核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确保在核事故时,能准确地掌握情况、分析评价和决策,按事故状态及时
采取必要和适当地响应行动,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核应急预案》。
1.3 应急方针
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
环境。
1.4 应急任务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核安全局)承担的任务是:
(1)制定总局核事故应急预案;
(2)指导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和实施核应急辐射环境监测
计划;应急响应时,参与指挥、协调应急响应工作,按国家核应急
协调委的安排,牵头组织力量对辐射环境监测进行支援;必要时,直接负责组织对核设施场内外进行辐射环境应急监测;
(3)审批民用核设施的场内应急计划,检查、监督其应急准备
工作。应急响应时,对事故单位的应急决策和措施进行技术评估,实施监督,及时向国家核应急协调委提供评估意见;
(4)协助审查和发布有关核事故的新闻和信息;参与事故调查
和处理。
1.5 适用范围
本预案主要适用于下述情况下可能发生核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应
急响应。
核事故是指核电厂或其他核设施中很少发生的严重偏离运行工
况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可能或已经失去应有的控制,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
适用范围:
(1)核动力厂;
(2)民用研究性核反应堆;
(3)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
(4)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设施;
(5)易裂变核材料运输中发生的事故。
其它核事故参照本预案执行。
2.总局核事故应急组织与职责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核安全局)核事故应急体系是国家环保总
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总局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
组的统一指挥下,各职能部门及有关单位各司其责,平时做好核事
故应急准备,核事故发生时快速而适当地进行响应。
2.1 总局核事故应急组织体系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在核事故时即为总局核与
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核事故应
急期间,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和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分别
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和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
心。总局核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如图1 所示。
2.2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与职责
2.2.1 人员组成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同总局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成员基本一致。在核事故应急期间,总局局长任核与辐射事故应急
总指挥,总局主管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副局长(兼国家核安全局局长)
任常务副总指挥,并作为总指挥替代人;总局办公厅主任、核安全
司司长任副总指挥,办公厅主管总值班室副主任、核安全司主管应
急副司长分别作为其替代人;总局规划司、国际司、宣教司等有关
司办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核事故应急期间,总局核与
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活动在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
心进行。
2.2.2 主要职责
(1)审批总局核事故应急预案;
(2)决定总局核事故应急的启动和终止;
(3)指挥和协调总局核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核事故应急
准备和响应行动;
(4)指导省级环保部门的辐射环境应急监测行动;
(5)审定对核设施营运单位应急行动采取的干预措施;
(6)审定向国务院、国家核应急协调委汇报事故报告和应急工
作报告;
(7)协助审查和发布有关核事故的新闻和信息。
省级辐射环境
监测机构
总局辐射环境应急
监测技术中心
核设施营运单位
总局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省级环保部门
国家核应急协调委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
应急办公室
(常设组、秘书组)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
应急领导小组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
应急技术中心
(常设组、专家组)
图例:
上下级关系信息流方向监督
图 1 总局核事故应急组织体系
2.3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的组成与职责
2.3.1人员组成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是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
组在核事故应急期间的秘书机构和执行机构,由核安全司、办公厅、国际司、宣教司及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相关人员组成,下设常设组和秘书组。核安全司司长任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
室主任,核安全司主管应急副司长(主任第一替代人)和其他副司
长、办公厅主管总值班室副主任、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任任副
主任。
常设组由核安全司综合处、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应急室相关
人员组成,核安全司综合处处长任组长,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应急室
主管应急的主任任副组长。
秘书组由办公厅总值班室、国际司核安全合作处、宣教司新闻
处以及核安全司综合处、核电一处、核电二处、核反应堆处、核燃
料处、核设备处、放废处的相关人员组成,秘书组组长由核安全司
内核事故所在核设施归口负责项目处处长担任。
核事故应急期间,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设在总局核与
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指挥室。平时,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
室成员按各自职责在本部门办公。
2.3.2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总局核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
(2)负责总局系统内部的核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监督检查
全国环保系统的核事故应急准备工作;
(3)在核事故应急期间,传达和贯彻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
导小组的指示,具体指挥和综合协调总局系统内各核事故应急响应
单位的启动和行动配合;
(4)组织对核设施营运单位核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进行审
评和监督;必要时,经总局核与辐射事故领导小组批准后,采取干
预行动;
(5)定期向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工作;
(6)负责编写向国务院提交的报告;
(7)负责与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及有关部、委和单位的联络和信
息交换工作。
2.3.3 常设组职责
(1)组织落实总局核事故应急准备各项日常工作;
(2)组织起草总局核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实施程序;
(3)负责核设施营运单位的应急计划审查和应急准备监督的技
术工作;对营运单位实施的应急行动进行跟踪、评价、监督;
(4)负责总局核事故应急系统内部与外部的联络和信息交换。
2.3.4 秘书组职责
(1)核事故应急期间,负责收集、分析研究与核事故相关的数
据和信息,提出应急行动建议;
(2)核事故应急期间,负责起草应急行动指令,报总局核与辐
射事故应急办公室主任并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领导批准
后实施;
(3)核事故应急期间,负责起草向国务院、国家核应急协调委
提交的报告及向其它部(委)单位提供的情况通告。
2.4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组成和职责
2.4.1人员组成
核事故应急时,由核安全司司长任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
中心主任,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任任常务副主任,核安全司主
管应急副司长(担任主任第一替代人)、其他副司长以及核与辐射安
全中心主管应急副主任任副主任。
常务副主任全面负责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应急准
备日常工作。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下设常设组和专家组。
常设组:与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常设组是一个组织。
在任何情况下必须保证常设组至少有三人在北京,确保任何时间能
与各有关方面的联系畅通。
专家组:由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各业务处室专家组成。分为
反应堆事故分析技术组、核燃料循环及放废设施事故分析技术组和
事故后果评价组。
2.4.2 主要职责
(1)制定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核事故应急预案及
实施程序,并报总局审批;协助总局核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的制定工作;
(2)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
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核事故应急组织提供技术咨询;
(3)负责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核事故应急准备日
常工作,确保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各类应急设施设备的可靠运行;
(4)执行24 小时电话值班制度,接收核设施营运单位的事故
报告;负责总局核事故应急组织的通知和启动;
(5)对核事故或事件进行事故分析(包括事件分级)、预测及
后果评价,向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提出应急措施建议,并对核事故应急状态终止和恢复提出建议;
(6)协助总局做好核设施的应急计划审查和应急准备监督技术
工作。
2.5总局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职责
(1)制定管辖范围内核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并报总局审批;
(2)负责总局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的核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
(3)负责对核设施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日常监督;
(4)核事故期间,负责了解现场事故发生原因、事故状况和发
展趋势,监督、评价核设施营运单位的应急响应行动和事故处理措
施,并及时向总局报告情况。
2.6 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组成与职责
2.6.1 人员组成
核事故应急时,由核安全司司长任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
中心主任,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主任任常务副主任,核安全
司主管应急副司长(担任主任第一替代人)、其他副司长以及总局辐
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主管监测副主任任副主任。
常务副主任全面负责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应急准
备日常工作。
2.6.2 主要职责
(1)制定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核事故应急预案及
实施程序,并报总局审批;
(2)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
全国环保系统开展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3)负责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核事故应急准备日
常工作;(4)根据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的指令,对事故发生地的省级环保部门提供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支援,或直接参加事故
现场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及现场的事故处理。
2.7 省级环保部门职责
(1)有核设施的省(市)制定省级环保部门的核事故应急预案
及实施程序并报总局备案;
(2)负责省级环保部门的核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
(3)核事故应急期间和应急终止后,负责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3.应急状态
核设施应急状态按其事件或事故的实际辐射后果或预期可能的辐射后果的影响范围一般分为四级:应急待命、厂房应急、场区应
急和场外应急。
应急待命:出现可能危及核设施安全的工况或事件的状态,但
此时尚有时间采取预防性的和积极的措施来防止紧急状况的发生或
减小其后果。宣布应急待命后,应迅速采取措施缓解后果和进行评
价,加强营运单位的响应准备,并视情况加强地方政府的响应准备。
厂房应急:核设施发生或可能即将发生放射性物质的释放,但
实际的或者预期的辐射后果仅限于场区局部区域的状态。宣布厂房
应急后,营运单位应迅速采取行动缓解事故后果和保护现场人员。
场区应急:核设施发生放射性物质的释放、事故的辐射后果已经
或者可能扩大到整个场区,但场区边界处的辐射水平没有或者预期不
会达到干预水平的状态。宣布场区应急后,应迅速采取行动缓解事故
后果和保护场区人员,并根据情况做好场外采取防护行动的准备。
场外应急:核设施发生放射性物质的释放,事故的辐射后果已
经或者预期可能超越场区边界,场外需要采取紧急防护行动的状态。
宣布场外应急后,应迅速采取行动缓解事故后果,保护场区人员和
受影响的公众。
4.应急行动
4.1 通知与启动
当核设施发生核事故时,核设施营运单位应按照其应急计划向总
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常设
组报告。常设组当班值班员要立即通知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
及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相关应急人员。根据核事故性质及
应急等级,环保系统核事故应急组织原则上按表1进行启动。
表1:民用核设施不同应急状态下总局应急组织的启动
应急状态 应急领
导小组
核与辐射事故
应急办公室
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
核与辐
射安全
监督站
省级环保部
门及辐射环
境监测机构
主任/ 副主任
常设
组
秘书
组
主任/ 副主任
常设组专家组
应急待命 ○ √ ○ ○ √ ○ √
厂房应急 ○ √ √ √ √ √ √(相关专业)√ ○ 场区应急 √ √ √ √ √ √ √ √ √ 场外应急 √ √ √ √ √ √ √ √ √
注:○表示待命,√表示应急响应人员启动并到达责任岗位。
4.2 联络与信息交换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常设组按相关实施程序负责与总
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国务院、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其它
部(委)和单位、省级环保部门及核设施营运单位的联络与信息交
换工作。核设施营运单位应按照报告制度向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
办公室提交事故报告。
应急期间联络原则:
(1)各岗位任务明确、尽职尽责,联络渠道明确、固定;
(2)联络用语规范,严格执行记录制度;
(3)对外渠道和口径统一。
4.3指挥和协调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具体指挥总局核事故应急组
织体系中各部门核事故应急行动,综合协调总局核事故应急组织体 系与其他相关部门、单位的接口与行动。
4.4 应急监测
省级环保部门负责组织核事故核设施场外的应急监测工作,确
定污染范围,提供监测数据,为核事故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必要时
国家环保总局指派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对事故发生地的省级环保部门提供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支援,或组织力量直接负
责对核设施场内外进行辐射环境应急监测。
4.5 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核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各级环保部门负责现场公众的安全防护,根据事故特点开展相
关工作:
(1)根据核事故的性质与特点,向本级政府提出公众安全防护
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
公众疏散的方式,协助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协助有关部门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5.应急终止和恢复
5.1 应急终止条件和程序
5.1.1 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故得到控制,事故条件已经消除;
(2)放射性物质的释放业已降到规定限值之内;
(3)采取并继续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污
染,并使事故的长期后果可能引起的照射降至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
平。
5.1.2 应急终止程序
对核设施应急状态的终止,由核设施营运单位应急指挥发布核
事故应急终止的命令,并报主管部门、地方和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和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
必要时,省和地方环保部门应当继续进行辐射环境的巡测、采
样和评价工作,直到由于自然过程的作用,或由于采取了补救措施
使得以上工作无需继续进行下去。
5.2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应急终止后,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核与辐射安全
监督站、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和省级环保部门还应执行下列
行动:
(1)评价所有的应急工作日志、记录、书面信息等。
(2)评价造成应急状态的核事故,指导有关部门和事故责任单
位查出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出现。
(3)评价核事故应急期间所采取的一切行动。
(4)根据实践的经验,及时修订现有的核事故应急预案和实施
程序。
(5)根据需要,继续进行辐射环境监测。
核事故应急终止后,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核与辐
射安全监督站、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和省级环保部门应在两
周内向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提交本部门的总结报告。总局
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汇总和总结总局系统内的核事故应急
工作情况,并在事故后一个月内向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提交总结报告。必要时,提交国家核应急协调委。
对造成环境污染的核事故,总局和省级环保部门要组织有计划的辐射环境监测,审批、管理必要的区域去污计划和因事故及去污
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计划并监督实施。
6.应急保障
6.1应急资金
根据核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的需要,各级核事故应急组织应提
出项目支出预算报相关财政部门审批后执行,确保日常应急准备与
应急响应期间的资金需要。
6.2应急设施设备
各级核事故应急组织应根据本预案规定的职责配备一定的应急
设施设备,包括通讯设备、交通工具、辐射监测设备、辐射评价软
件、个人防护用品及文件资料等。
6.3 应急能力维持
为保证核事故应急能力,各级核事故应急组织应:
(1)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做好日常应急准备工作;
(2)负责制定本部门核事故应急人员的应急培训和应急演习计
划,并组织实施;
(3)积极开展核事故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及应急监测技术的研
究与开发工作。
7.附则
本预案由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批准,总局核与辐射
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解释,自批准之日起执行。
本预案每两年修订一次,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组织修 订工作并报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审批。实施程序的修改 由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修订并发布实施。
附:
核事故应急实施程序目录
1、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应急响应实施程序
2、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后果评价实施程序
3、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实施程序
4、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联络与信息交换实施程序
5、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应急人员培训实施程序
6、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应急演习实施程序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环办〔2007〕17号)
【发布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布文号】环办〔2007〕17号 【发布日期】2007-01-30 【生效日期】2007-01-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环办〔2007〕17号)
国家环保总局上海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国家环保总局广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国家环保总局四川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国家环保总局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国家环保总局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国家环保总局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核应急预案》,我局对《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方案》进行了修订,划分为《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应急预案》和《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现将《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应急预案》和《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根据预案要求,修订和完善本单位的核事故应急预案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并于2007年6月底前报我局备案。
附件:1.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应急预案
2.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
二○○七年一月三十日
附件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作为国家辐射安全监管和环境保护部门,为做好辐射事故应急
准备与响应工作,确保在辐射事故时,能准确地掌握情况、分析评
价并决策,按事故等级及时采取必要和适当的响应行动,特制定本
预案。
1.2 编制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3 应急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
响应;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1.4 应急任务
国家环保总局承担的应急任务是:
(1)制定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2)负责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处理和协调跨省区域辐射事故的处理;
(3)接收省级环保部门和辐射事故责任单位有关事故信息的报
告;指导和组织力量支持省级环保部门开展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和应
急行动;
(4)监督与评价由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辐射事故责任单
位的应急行动和事故处理措施;
(5)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并负责发布辐射事故的新闻和信息。
省级环保部门承担的应急任务:
负责辖区内重大、较大和一般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及
事故原因调查工作,协助总局做好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处理工作。
1.5 适用范围
辐射事故主要指除核设施事故以外,放射性物质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物质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或环境放射性
污染的事件。
主要包括:
(1)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等核技术利用中发生的辐射事故;
(2)铀(钍)矿冶及伴生矿开发利用中发生的放射性污染事故;
(3)放射性物质(除易裂变核材料外)运输中发生的事故;
(4)国外航天器在我国境内坠落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故。
2.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与职责
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是国家环保总局突发环境 事件应急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总局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
挥下,各职能部门及有关单位各司其责,平时做好辐射事故应急准
备,辐射事故发生时快速而适当地进行响应。
2.1 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在辐射事故时即为总局核
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辐射事
故应急期间,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和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分别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和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
术中心。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如图1所示。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
(秘书组)
总局辐射环境应
急监测技术中心
省级环保部门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
中心(专家组)
总局核与辐射安
全监督站
事故现场
由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发生辐射事故时
图例:
上下级关系信息流方向
图1 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
2.2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与职责
2.2.1 人员组成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同总局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 5 ―
成员基本一致。在辐射事故应急期间,总局局长任核与辐射事故应
急总指挥,总局主管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副局长(兼国家核安全局局
长)任常务副总指挥,并作为总指挥替代人;总局办公厅主任、核
安全司司长任副总指挥,办公厅主管总值班室副主任、核安全司主
管应急副司长分别作为其替代人;总局规划司、国际司、宣教司等
有关司办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辐射事故应急期间,总 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活动在总局机关大楼内进行。
2.2.2 主要职责
(1)审批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2)决定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的启动和终止;
(3)指挥和协调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的应急准
备和响应行动,指导或指挥省级环保部门的辐射事故应急工作;
(4)组织对由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辐射事故责任单位的应急行动和事故处理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价;
(5)审定向国务院提交的重大和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报告;
(6)负责发布辐射事故的新闻和信息。
2.3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的组成与职责 2.3.1 人员组成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是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
组在辐射事故应急期间的秘书机构和执行机构,由核安全司、办公
厅、国际司、宣教司的相关人员组成,下设秘书组。核安全司司长
任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主任,核安全司主管应急副司长(主任
第一替代人)和其他副司长、办公厅主管总值班室副主任、总局核
与辐射安全中心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
秘书组由办公厅总值班室、国际司核安全处、宣教司新闻处,以及核安全司放射源处、放射性废物管理处、核燃料处、综合处等
相关人员组成。事故期间,组长由核安全司归口负责的项目处处长
担任。
辐射事故应急期间,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设在总局机
关大楼内。平时,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成员按各自职责在本部门办公。
2.3.2 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
(2)负责总局系统内部的辐射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监督检
查全国环保系统内的辐射事故应急准备工作;
(3)负责受理来自地方环保部门上报的辐射事故报告、中央或
国务院办公厅下达的辐射事故应急指示和总局领导的批示指令;
(4)具体指挥和综合协调总局系统内各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单位的启动和行动配合;
(5)负责与有关部、委和单位的联络与信息交换工作;
(6)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时,及时起草向国务院提交的事故报告;
(7)组织开展对由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辐射事故责任单
位采取的应急行动和事故处理措施的跟踪、评价及监督。必要时,经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后,采取干预行动;
(8)组织起草有关辐射事故的新闻和信息。
2.4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组成和职责
2.4.1 人员组成
辐射事故应急时,由核安全司司长任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
术中心主任,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任任常务副主任,核安全司
主管应急副司长(任主任第一替代人)、其他副司长以及核与辐射安
全中心主管应急副主任任副主任。
常务副主任全面负责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应急准
备日常工作。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下设技术专家组,由总局核与
辐射安全中心和其他相关单位的人员组成。
2.4.2 主要职责
(1)制定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辐射事故预案及实
施程序,并报总局审批;协助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的编制工作;
(2)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
全国环保系统开展辐射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提供技术支持;
(3)负责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辐射事故应急准备
日常工作,确保各类应急设施和设备的可靠运行;
(4)对辐射事故进行后果分析与评价,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
急办公室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提出建议;必要时,派出专家组参加辐
射事故的现场监督、辐射环境应急监测、现场的应急响应与事故处
理。
2.5 总局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职责
(1)制定管辖范围内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并报总
局审批;
(2)负责管辖范围内辐射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
(3)负责对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单位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日
常监督;
(4)负责对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单位的事故应急行动和事
故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向总局报告情况。
2.6 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组成与职责
2.6.1 人员组成
辐射事故应急时,由核安全司司长任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
术中心主任,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主任任常务副主任,核安
全司主管应急副司长(担任主任第一替代人)、其他副司长以及总局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主管监测副主任任副主任。
常务副主任全面负责总局核与辐射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应急准
备日常工作。
2.6.2 主要职责
(1)制定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及实施程序,并报总局审批;
(2)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
全国环保系统开展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3)负责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辐射事故应急准备日
常工作;
(4)根据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的指令,对事故发生地的省级环保部门提供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支援;承担特别重大辐
射事故的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工作。
2.7 省级环保部门职责
(1)组织制定省级环保部门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并报总局备案;
(2)负责省级环保部门的辐射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
(3)负责向总局报告辖区内发生的辐射事故;
(4)负责辖区内重大、较大和一般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处
理及事故原因调查工作;
(5)协助总局做好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处理工作。
3.辐射事故分级
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
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3.1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1)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
污染后果;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
性死亡;
(3)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江河流域、水源等)放射
性污染事故;
(4)国外航天器在我国境内坠落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故;
3.2 重大辐射事故(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辐射事故:
(1)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
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3)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局部环境放射性污染事故;
3.3 较大辐射事故(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辐射事故:
(1)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
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3)铀(钍)矿尾矿库垮坝事故。
3.4 一般辐射事故(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辐射事故:
(1)IV、V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
值的照射;
(3)铀(钍)矿、伴生矿严重超标排放,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
事故。
4.应急行动
4.1 启动
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由总局组织实施。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
射事故的应急响应由省级环保部门全面负责。环保系统的辐射事故
应急响应体系原则上按表1 进行启动。
表1:辐射事故应急状态下总局系统应急组织的启动
应急状态
应急领
导小组
核与辐射事故应急
办公室
核与辐射事
故应急技术
中心
辐射环境
应急监测
技术中心
核与辐*
射安全
监督站 省级环保部
门及辐射环
境监测机构
主任/ 副主任
秘书组
一般事故 √ √ 较大事故 √ √
重大事故 ○ √ √ √ √ √ √ 特大事故 √ √ √ √ √ √ √
注:○表示待命,√表示应急响应人员启动并到达责任岗位。
*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负责对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单位事故应急响应和事故处理
工作进行监督。
4.2 联络与信息交换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按照相关实施程序负责与总局核
与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国务院、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其它部(委)
和单位、省级环保部门及辐射事故单位的联络与信息交换工作。辐
射事故单位应按照事故报告制度向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提
交事故报告。
应急期间联络原则是:
(1)各岗位任务明确、尽职尽责,联络渠道明确、固定;
(2)联络用语规范,严格执行记录制度;
(3)对外渠道和口径统一。
4.3 指挥和协调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时,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
负责指挥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辐射事故应急行动,综合协调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与其他相关部门、单位的接口
与行动。主要内容有: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派出有关专家参与现场应急指挥部的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省级环保部门对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参照总局辐射事故应急
预案及实施程序,进行积极配合。
4.4 应急监测
省级环保部门负责组织辐射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工作,确定污
染范围,提供监测数据,为辐射事故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必要时国
家环保总局指派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对事故发生地的省
级环保部门提供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支援,或组织力量直接负责
辐射事故的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4.5 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辐射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各级环保部门负责现场公众的安全防护工作,根据事故特点开
展相关工作:
(1)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与特点,向本级政府提出公众安全防
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
公众疏散的方式,协助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协助有关部门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5.应急终止和恢复
5.1 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辐射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2)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3)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2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应急终止后,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核与辐射安全
监督站、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和省级环保部门、还应执行下
列行动:
(1)评价所有的应急工作日志、记录、书面信息等;
(2)评价造成应急状态的事故,指导有关部门和事故责任单位
查出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出现;
(3)评价应急期间所采取的一切行动;
(4)根据实践经验,及时对应急预案及相关实施程序进行修订;
(5)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辐射事故,总局和省级环保部门要组织
有计划的辐射环境监测,审批、管理必要的区域去污计划和因事故
及去污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计划并监督实施。
5.3 总结报告
应急终止后,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核与辐射安全
监督站、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和省级环保部门应在二周内向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提交本部门的总结报告,总局核与辐 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汇总和总结总局系统的应急响应情况,并在事故后一个月内向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提交总结报告。
6.应急保障
6.1应急资金
根据辐射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的需要,各级辐射应急组织提出
项目支出预算报相关财政部门审批后执行,确保日常应急准备与应
急响应期间的资金需要。
6.2应急设施设备
根据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各级辐射应急组织应配备一定的应急设
施设备,主要包括通讯设备、交通工具、辐射监测设备、辐射评价
软件、个人防护用品及文件资料等。
6.3 应急能力维持
为保证辐射事故应急能力,各级辐射事故应急组织应:
(1)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做好日常应急准备工作;
(2)负责制定本部门辐射事故应急人员的应急培训和应急演习
计划,并组织实施;
(3)积极开展辐射事故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及应急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7.附则
本预案由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批准,总局核与辐射
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解释,自批准之日起执行。
本预案每两年修订一次,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组织修
订工作并报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审批;实施程序由总局
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修订并发布实施。
附:
辐射事故应急实施程序目录
1、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实施程序
2、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后果评价实施程序
3、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实施程序
4、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联络与信息交换实施程序
5、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人员培训实施程序
6、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演习实施程序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颁布日期:2007/01/30 实施日期:2007/01/30 时 效 性:现行有效 法规类别: 环保综合规定 效力级别: 部门规范性文件 唯一标志: 83663 发文字号:环办[2007]17号
颁布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作为国家辐射安全监管和环境保护部门,为做好辐射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确保在辐射事故时,能准确地掌握情况、分析评价并决策,按事故等级及时采取必要和适当的响应行动,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3 应急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1.4 应急任务 国家环保总局承担的应急任务是:(1)制定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2)负责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处理和协调跨省区域辐射事故的处理;(3)接收省级环保部门和辐射事故责任单位有关事故信息的报告;指导和组织力量支持省级环保部门开展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和应急行动;
(4)监督与评价由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辐射事故责任单位的应急行动和事故处理措施;
(5)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并负责发布辐射事故的新闻和信息。省级环保部门承担的应急任务:负责辖区内重大、较大和一般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及事故原因调查工作,协助总局做好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处理工作。
1.5 适用范围
辐射事故主要指除核设施事故以外,放射性物质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物质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或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件。
主要包括:
(1)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等核技术利用中发生的辐射事故;(2)铀(钍)矿冶及伴生矿开发利用中发生的放射性污染事故;(3)放射性物质(除易裂变核材料外)运输中发生的事故;(4)国外航天器在我国境内坠落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故。
2.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与职责
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是国家环保总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总局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职能部门及有关单位各司其责,平时做好辐射事故应急准备,辐射事故发生时快速而适当地进行响应。2.1 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在辐射事故时即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辐射事故应急期间,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和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分别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和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如图1 所示。
2.2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与职责 2.2.1 人员组成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同总局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基本一致。在辐射事故应急期间,总局局长任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总指挥,总局主管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副局长(兼国家核安全局局长)任常务副总指挥,并作为总指挥替代人;总局办公厅主任、核安全司司长任副总指挥,办公厅主管总值班室副主任、核安全司主管应急副司长分别作为其替代人;总局规划司、国际司、宣教司等有关司办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辐射事故应急期间,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活动在总局机关大楼内进行。2.2.2 主要职责
(1)审批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2)决定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的启动和终止;
(3)指挥和协调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行动,指导或指挥省级环保部门的辐射事故应急工作;
(4)组织对由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辐射事故责任单位的应急行动和事故处理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价;
(5)审定向国务院提交的重大和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报告;(6)负责发布辐射事故的新闻和信息。2.3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的组成与职责 2.3.1 人员组成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是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在辐射事故应急期间的秘书机构和执行机构,由核安全司、办公厅、国际司、宣教司的相关人员组成,下设秘书组。核安全司司长任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主任,核安全司主管应急副司长(主任第一替代人)和其他副司长、办公厅主管总值班室副主任、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秘书组由办公厅总值班室、国际司核安全处、宣教司新闻处,以及核安全司放射源处、放射性废物管理处、核燃料处、综合处等相关人员组成。事故期间,组长由核安全司归口负责的项目处处长担任。辐射事故应急期间,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设在总局机关大楼内。平时,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成员按各自职责在本部门办公。
2.3.2 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
(2)负责总局系统内部的辐射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全国环保系统内的辐射事故应急准备工作;
(3)负责受理来自地方环保部门上报的辐射事故报告、中央或国务院办公厅下达的辐射事故应急指示和总局领导的批示指令;
(4)具体指挥和综合协调总局系统内各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单位的启动和行动配合;
(5)负责与有关部、委和单位的联络与信息交换工作;
(6)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时,及时起草向国务院提交的事故报告;(7)组织开展对由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辐射事故责任单位采取的应急行动和事故处理措施的跟踪、评价及监督。必要时,经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后,采取干预行动;
(8)组织起草有关辐射事故的新闻和信息。2.4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组成和职责 2.4.1 人员组成
辐射事故应急时,由核安全司司长任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主任,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任任常务副主任,核安全司主管应急副司长(任主任第一替代人)、其他副司长以及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管应急副主任任副主任。
常务副主任全面负责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应急准备日常工作。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下设技术专家组,由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和其他相关单位的人员组成。
2.4.2 主要职责
(1)制定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辐射事故预案及实施程序,并报总局审批;协助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的编制工作;
(2)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全国环保系统开展辐射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提供技术支持;
(3)负责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辐射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确保各类应急设施和设备的可靠运行;(4)对辐射事故进行后果分析与评价,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提出建议;必要时,派出专家组参加辐射事故的现场监督、辐射环境应急监测、现场的应急响应与事故处理。
2.5 总局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职责
(1)制定管辖范围内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并报总局审批;(2)负责管辖范围内辐射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
(3)负责对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单位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日常监督;(4)负责对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单位的事故应急行动和事故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向总局报告情况。
2.6 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组成与职责 2.6.1 人员组成
辐射事故应急时,由核安全司司长任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主任,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主任任常务副主任,核安全司主管应急副司长(担任主任第一替代人)、其他副司长以及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主管监测副主任任副主任。常务副主任全面负责总局核与辐射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应急准备日常工作。
2.6.2 主要职责
(1)制定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并报总局审批;
(2)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全国环保系统开展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3)负责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辐射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4)根据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的指令,对事故发生地的省级环保部门提供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支援;承担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工作。2.7 省级环保部门职责
(1)组织制定省级环保部门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并报总局备案;
(2)负责省级环保部门的辐射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3)负责向总局报告辖区内发生的辐射事故;
(4)负责辖区内重大、较大和一般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及事故原因调查工作;
(5)协助总局做好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处理工作。
3.辐射事故分级
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3.1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1)I、II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 污染后果;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 人以上(含3 人)急性死亡;(3)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江河流域、水源等)放射性污染事故;(4)国外航天器在我国境内坠落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故; 3.2 重大辐射事故(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辐射事故:(1)I、II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 人以下(含2 人)急性死亡或者10 人以上(含10 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3)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局部环境放射性污染事故; 3.3 较大辐射事故(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辐射事故:(1)III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 人以下(含9 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3)铀(钍)矿尾矿库垮坝事故。3.4 一般辐射事故(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辐射事故:(1)IV、V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3)铀(钍)矿、伴生矿严重超标排放,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事故。
4.应急行动
4.1 启动
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由总局组织实施。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由省级环保部门全面负责。环保系统的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原则上按表1 进行启动。
4.2 联络与信息交换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按照相关实施程序负责与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国务院、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其它部(委)和单位、省级环保部门及辐射事故单位的联络与信息交换工作。辐射事故单位应按照事故报告制度向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提交事故报告。
应急期间联络原则是:
(1)各岗位任务明确、尽职尽责,联络渠道明确、固定;(2)联络用语规范,严格执行记录制度;(3)对外渠道和口径统一。4.3 指挥和协调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时,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指挥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辐射事故应急行动,综合协调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与其他相关部门、单位的接口与行动。主要内容有: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派出有关专家参与现场应急指挥部的指挥工作;(3)协调各级、各专业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7)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省级环保部门对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参照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进行积极配合。
4.4 应急监测
省级环保部门负责组织辐射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工作,确定污染范围,提供监测数据,为辐射事故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必要时国家环保总局指派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对事故发生地的省级环保部门提供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支援,或组织力量直接负责辐射事故的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4.5 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辐射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各级环保部门负责现场公众的安全防护工作,根据事故特点开展相关工作:
(1)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与特点,向本级政府提出公众安全防护措施;(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公众疏散的方式,协助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协助有关部门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5.应急终止和恢复 5.1 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1)辐射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2)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3)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5.2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应急终止后,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和省级环保部门、还应执行下列行动:
(1)评价所有的应急工作日志、记录、书面信息等;
(2)评价造成应急状态的事故,指导有关部门和事故责任单位查出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出现;
(3)评价应急期间所采取的一切行动;
(4)根据实践经验,及时对应急预案及相关实施程序进行修订;(5)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辐射事故,总局和省级环保部门要组织有计划的辐射环境监测,审批、管理必要的区域去污计划和因事故及去污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计划并监督实施。
5.3 总结报告
应急终止后,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和省级环保部门应在二周内向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提交本部门的总结报告,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汇总和总结总局系统的应急响应情况,并在事故后一个月内向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提交总结报告。
6.应急保障 6.1 应急资金
根据辐射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的需要,各级辐射应急组织提出项目支出预算报相关财政部门审批后执行,确保日常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期间的资金需要。
6.2 应急设施设备
根据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各级辐射应急组织应配备一定的应急设施设备,主要包括通讯设备、交通工具、辐射监测设备、辐射评价软件、个人防护用品及文件资料等。
6.3 应急能力维持
为保证辐射事故应急能力,各级辐射事故应急组织应:(1)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做好日常应急准备工作;
(2)负责制定本部门辐射事故应急人员的应急培训和应急演习计划,并组织实施;
(3)积极开展辐射事故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及应急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7.附则
本预案由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批准,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解释,自批准之日起执行。
本预案每两年修订一次,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组织修订工作并报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审批;实施程序由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修订并发布实施。
附:
辐射事故应急实施程序目录
1、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实施程序
2、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后果评价实施程序
3、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实施程序
4、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联络与信息交换实施程序
5、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人员培训实施程序
6、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演习实施程序。
第四篇: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生效日期:2011年5月24日 修订日期: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防范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 及时控制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山大二院院字〔2007〕19号),经医院研究,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核与辐射污染,影响我院甚至全市、全省、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紧急事件。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院发生的所有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
第三条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高效”的原则,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广大群众的力量,建立我院防范有力、指挥有序、机动灵活、协调一致的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体系,规范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妥善处理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的原则,将医院的统一指挥、综合协调与各科室分工负责结合起来,根据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性质,由院务会研究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第四条 任何科室和个人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医院成立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负责重大、特大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具体组成如下:
总 指 挥:王一彪、毕建忠 副总指挥:孙强
三、周建华
成 员:贾红英、许玉华、李彤冰、张 霞、刘伟红、李树丰、李延鹏、董传国、周庆博
孙爱民、邵广瑞、姜玉华、刘 勇、王荣梅、袁奎封、张春敏、宫良平、孙德清
工作职责:
(一)研究部署全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制定和组织实施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二)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全院重大和特大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三)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相关情况;
(四)统一对外发布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有关信息;
(五)配合上级相关主管部门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第六条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部。具体组成如下: 主 任:孙强三 YJ—009: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生效日期:2011年5月24日 修订日期:
副主任:周庆博
成 员:邵广瑞、姜玉华、刘 勇、张春敏、袁奎封、宫良平、杨玉海、孙洪强、傅 强
杨中军、张春红、吴金田、韦 玮 秘 书:王红娟 工作职责:
(一)制定和修订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二)接到启动本预案紧急通知后,迅速组织相关科室具体实施。
(三)督导检查各科室全面、有序地落实应急指挥部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
(四)负责报送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处置工作中的各类信息,并写出全面详细的总结报告。
(五)及时收集、分析总结省内、外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的信息资料,不断完善本预案。
(六)定期向有关主管部门汇报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救援相关信息,及时上报重大变更事项。
(七)负责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日常工作。 第七条 相关科室工作职责
各相关科室应配备必要的现场应急和工程抢险装备(如铅衣、铅帽、铅围脖、铅手套等)并造册登记,严格落实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信息报告制度,设信息报告员,收集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信息并即时上报,各科室应急救护人员统一服从应急指挥部的调用命令。
总务部、保卫部负责应急交通保障工作,为应急工作提供快速、高效、顺畅的道路设施、设备、运行秩序等交通保障。根据工作需要,报应急指挥部同意后组织应急救援“绿色通道”;道路设施受损时应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队伍进行抢修,确保交通顺畅。
医务部、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门诊部负责建立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等的医疗动态数据库,负责人员的联系和安排,组织急救车辆、医疗器械和医务人员;根据“分级救治”原则,按照现场抢救、院前急救、专科医护的不同环节和需要组织实施救护;负责应急工作中救护保障的组织实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疾病控制和事故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人员伤亡、抢救和防疫等情况,必要时负责向上级部门或其他医疗机构求助。
保卫部负责制定事故状态下维持治安秩序的各种措施,包括人员集结、布置方案、值勤方式和行动措施等,并组织实施;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人群的保护,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活动。
总务部、设备科、药学部负责必需的物资、器械和药品等的储存、调拨和紧急供应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确保应急救援物资的应急供应;加强储备物资管理,防YJ—009: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生效日期:2011年5月24日 修订日期:
止储备物资被盗用、挪用、流散和失效,并及时补充和更新;总务部负责联络水电等管理部门做好事故现场供电、供水工作。
第三章 预测与预警
第八条 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方针,并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逐级上报”的原则报送。
第九条 各相关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要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可能导致放射性污染的各类事故的发生,避免放射性污染危害,及时消除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隐患。
第十条 按照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重大(Ⅱ级)、特大(Ⅰ级)四级预警,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标示。
一般(Ⅳ级)预警:事故后果局限在单一房间、实验室或其他建筑物内,丢失、被盗、失控4类、5类放射源。
较重(Ⅲ级)预警:事故后果局限在设施的边界之内,丢失、被盗、失控3类放射源或人员受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重大(Ⅱ级)预警:事故可能在设施边界之外产生明显影响,丢失、被盗、失控2类放射源或导致1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或局部器官残疾(含截肢等)或10人以上急性轻度放射病。特大(Ⅰ级)预警:事故可能产生国际原子能机构《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中定义的越界影响,丢失、被盗、失控1类放射源或导致1人死亡或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
第十一条 当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已经发生,但尚未达到一般(Ⅳ级)预警标准时,医院预警;当达到一般(Ⅳ级)预警标准时,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卫生厅、环保局、公安局报告;当超过一般(Ⅳ级)预警标准时,尚未达到较重(Ⅲ级)预警标准时,医院向卫生厅、环保局、公安局预警并立即上报;当达到较重(Ⅲ级)预警标准时,医院立即启动本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并向卫生厅、环保局、公安局报告;当超过较重(Ⅲ级)以上预警标准时,医院立即启动和组织实施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立即上报卫生厅、环保局、公安局。
第十二条 在院内发生的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如涉及或影响到医院以外的地区,医院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有关行政部门并做好协调工作,如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员伤亡等情况时,医院按规定上报省政府和有关部门。
第四章 应急响应
第十三条 迅速报告。一旦发现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知情科室和个人要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正常工作日)或医院总值班(夜间及节假日期间)报告。
第十四条 快速出击。应急指挥部立即召集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工作,并迅速赶赴现场,成立现 YJ—009: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生效日期:2011年5月24日 修订日期:
场指挥部,组织成立应急救援队伍,指挥协调应急工作。
第十五条 指挥有序,明确分工,快速有效,全面开展应急工作。现场指挥部根据污染事故的实情及上级领导的指示,组织、指挥参与应急工作科室相互协调配合,控制污染事态。对各科室工作做出明确分工,做好人员疏散和安置工作,安抚民心,稳定局面,尽快消除污染危害。防止污染事件“放大效应”和次生、衍生灾害。
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处置程序为:
(一)控制现场:初步确定污染性质和控制范围,划定警戒范围,迅速布控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指挥部安排有关科室相互协作,协同作战。
(二)现场调查:应急指挥办公室按照现场指挥部的安排部署,迅速展开监测布点和摄像、拍照等调查取证工作,确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污染物种类、性质、数量,已造成的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及事发地地理概况等情况。
(三)情况上报:现场指挥部负责人按照1小时速报、24小时确报的要求,及时向卫生厅、环保局、公安局报告已掌握的重要情况。
(四)污染处置:根据调查取证和现场监测结果,结合专家组意见, 现场指挥部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物处置方案,减少污染危害。
(五)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及应急状态的终止:现场指挥部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宣布终止应急状态。并写出应急处置工作的详细书面报告,报卫生厅、环保局、公安局。
(六)信息发布:现场指挥部组织专家拟写并汇报上级有关部门,经批准后发布。
(七)污染跟踪:应急指挥部结合现场指挥部和专家组意见确定污染事件可能长期存在的潜在或间接危害及社会影响,对污染危害实施跟踪调查、监测,直至危害消除。
第五章 后期处置
第十六条 奖惩:对在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中各个环节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对应急工作中出现过失行为及应急工作中畏缩不前的工作人员,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处分,对犯有严重过失,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要移送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事故责任处理:在开展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的同时,应急指挥部协助配合卫生厅、环保局、公安局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调查。
第十八条 应急工作结束后,应急指挥部要根据具体情况的要求,迅速采取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秩序。
第五篇:防汛办应急预案(通用)
防汛办应急预案(通用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有时会突发一些不在预期的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更糟,就有必要提前进行细致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那么应当如何编制应急预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防汛办应急预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防汛办应急预案1一、总体要求
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认真做好防大汛、抗大洪的各项准备。确保沟河排水畅通,确保群众房屋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尤其要把确保人员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二、主要措施
今年的防汛工作要继续按照“防大汛、抗大洪”的标准做准备,坚持防洪、除涝并重,确保度汛安全,努力减轻灾害损失,保证城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开展危房普查登记
各办事处、行政村要对本辖区内危房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适宜居住的房屋,要坚决封闭,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保持泄洪沟渠畅通
南关沟、北关沟及古蔡河是我镇境内的主要排洪通道,各办事处,行政村要明确专人进行管理,对淤积杂物及时清理,确保河的畅通无阻。
(三)做好农村田间排涝
田间排涝工程是我镇防汛排涝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造成局部农作物受灾减产的重要原因。各行政村要以村组为单位,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强有力的田间突击队,打通地头沟、竹节沟、枕头沟,清除路埂、路坝,做到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重点解决地不通沟、沟不通河、田间排水无出路的问题。
(四)搞好城区排水管道清淤
各办事处要对本辖区地势低洼,易积水区域搞好排水管网的普查,并抓紧完成管网的清淤,清除阻水障碍,保证排水畅通。小街小巷下水道清理工作,由各办事处负责组织当地群众实施。城市主干道排水管道积水问题,由镇党委政府负责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专题报告,敦促城建部门尽快实施清淤。
(五)组织防汛应急队伍
根据县防汛目标责任书要求,由镇政府组织50人的防汛应急分队,各办事处、行政村也要组织不少于20人的防汛队伍,全镇应急防汛力量要达到700人以上。各级防汛队伍要明确专人负责,登记造册,落实到人,必须做到思想、领导、组织、物料、技术五到位,保证遇险时拉得出、抢得上、守得住。
(六)做好防汛物资准备
镇财政将20万元防汛经费纳入预算,同时按照“备而不集、用后付款”的办法,保质保量的做好编织袋、铁丝等防汛物料的储备,编织袋储备要达到2万条,铁丝要达到2000斤以上。常备物料专人负责、严禁挪用,保证备得足、运得出、用得上。
三、强化领导
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镇政府成立防汛工作指挥部,由镇长王艳丽任指挥长,党委书记刘从修任政委,全体领导班子任成员,切实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各办事处、行政村也要相应成立领导组织,明确办事处总支书记、行政村支部书记是本单位防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四、严明纪律
防汛工作事关大局,各办事处、行政村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实践观、构筑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防汛抢险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防汛工作落到实处。镇、办、村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注意雨情、水情、灾情,确保汛情信息的上通下达和防汛指挥命令的落实,对在防汛期间玩忽职守、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在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防汛办应急预案2洪水猛于虎、防患未然、确保安全,为了夏季迎接突发性洪水暴发,保证校园及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为指导,全面落实岱岳区工作会议要求,严格把握汛期的天气气候变化,着时启动本预案,确保大灾来时少损失或不损失,为师生及学校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防汛措施
1、密切注意天气和气候变化,随时掌握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生活,并随时作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
2、如遇暴雨天气,学校应派专人引导学生上学、放学,防止学生自己行走,一定要和家长接头后,再行撤回。(各班主任)
3、当洪水发生后要立即启动本预案,指挥抢险突击队进入战斗抢险状态。(全体男教师)
4、如上课时发生汛情,指挥小组要在统一号令的指挥下,合理疏导学生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作好合理的防险工作。
5、灾情发生后全体教师要以学生安全为主,立即进入情况,保证道路交通、通讯、报警、抢险、维护。
三、防洪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防汛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
负责检查、督促各校防汛工作;根据汛情,研究、制订防汛方案;指挥防汛抗洪抢险队进行抢险;负责向上级汇报汛情及处理情况;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救援工作;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总务处办公室。
四、各职能小组职责
指挥组:
职责:在遭遇区域性超标准洪水灾害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在教育局防汛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启动防汛抗洪工作预案。
通讯组:
职责:协调非受灾学校对受灾学校进行救援,组织有关人员维护学校秩序,加强安全保卫,保护师生安全和教育资产不受损失。
疏导组:
职责:提前做好防汛准备工作,根据汛情,延缓或提前放学时间,组织学生们到安全地方避险(二层至四层教室),必要时可组织教师或家长护送学生到家。
抢救组:
职责:负责伤病患者的抢救及紧急医护、送医院急救等任务。
器材保障组:
职责:协调医疗队伍,备好医疗器材、药品,随时参加救护。
排水组:
职责;积极参加并组织教师开展排水工作,利用好器材及工具及时排水。
联络组:
职责:一旦发生汛情,学校要立即向有关部门上报汛情,同时主动采取有力有效的处置措施。
五、物资及工作保障
1、学校要准备足量的铁锹、编织袋、照明工具、手提话筒等,暂存,以备随时调用。
2、全面排查危房、危厕、危墙,先自查整改,随时接受上级检查,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汛期房舍安全。
3、在汛期内,学校要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汛情灾情报告制度和记录制度,教育局所有领导、各直属学校主要领导的通讯电话时刻保持正常状态,以保汛情传递畅通。
防汛办应急预案3为更好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确保同事生命安全,强化生命第一的意识,做到早部署、早防范,切实做好大厦汛期安全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安全渡汛准备工作
以防为主,树立防控意识。一定要把同事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树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和“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的观点,增强做好大厦防汛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紧紧盯住今年的汛期,按照防汛预案,做好汛前、汛中、汛后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防汛抗灾工作。确实做到深入排查、有效整改、周密部署、严加防范,确保大厦各项防汛措施落实到位。
要建立安全渡汛检查责任制,明确职责任务,做好汛期到来之前安全检查。组织力量并指定专人负责对校舍围墙、排水沟、后山体、包括周边环境等进行全面过细检查,检查情况要做好详细记录,尤其是存在的隐患,要登记汇总提交大厦研究整治方案。大厦领导要认真分析和掌握大厦目前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必须逐一提出整改方案及防范措施,并指定具体责任人抓好落实。制定实用预案。要切实根据大厦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存在的隐患,有针对性地制定汛期应急处理预案,确保预案的实用性。
根据可能发生的险情抢险要求,事先准备好抢险物资和器材,以备急用。加强对汛期重点部位的检查监督,在汛期内必须要有足够的排险抢修力量,有效的预防汛期突发事件。
二、安全渡汛应急反应
1、大厦接到上级政府发布做好紧急防汛准备工作后,或根据台风紧急警报即将发生灾情,防抗台风领导组将发布防抗台风紧急通知,启动大厦防抗救灾应急预案,布置防灾工作,全面进入紧急状态做好各项应急工作。
2、各校应根据本校防抗救灾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应急反应工作预案,按照防抗救灾机构设定,开展本校防抗救灾工作,并协助各工作组开展救援抢险行动。
三、突出重点,限时整改办结
1、大厦周边的地质状况,特别是大厦后山有可能倒塌,应抓紧做好防护工作,并建立和完善巡查监测制度,指定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观察监测,发现地质有新的`变化或有险情,该转移的要组织转移,该停课的应停课,同时应及时逐级上报,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排险。
2、大厦遇到洪水暴发或水位上涨等险情。要加强对学生的避险常识和自我保护的教育,不要涉水过涧、过溪、过河,更不能冒险抢渡溪河;要熟记大厦应急信号,应急转移线路和地点;要认真组织同事学习有关汛期防灾抗灾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大厦危房遇强台风易发生倒塌,要撤离人员,能拆除的应及时拆除,暂时不能拆除的应予以封闭,并圈定警戒线,标明危险警示标志,并加强监测。
4、大厦排水设施要定期检查清理,确保畅通,尤其是处于低洼处大厦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遇有灾害性天气,做好防洪自护工作。
5、校园内用电线路的规范设置,如用电线路老化、垮度过大、设置偏低等都要整改,要规范布局、安全设置。
四、杜绝事故,确保安全渡汛
加强组织领导,大厦要成立汛期大厦安全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负责隐患排查和分析、安排整改措施,指定项目负责人,整改限时办结的跟踪督查;组织预案的修订和演练,应急处理出主意。遇有灾害性天气,主要领导务必在岗在位,靠前指挥,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尤其要杜绝责任事故发生。中心大厦将组织对大厦防汛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凡是责任不落实的,汛期发生责任事故,将按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规定,坚决追究大厦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防汛办应急预案4一、防汛工作目标:
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防汛工作责任制,做到人员、物资、措施到位,抢险及时,确保汛期本合同段工程施工的安全工作正常。
二、防汛工作原则:
汛期抢险工作,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
1、组织机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2、职责分工
(1)汛期安全防护工作由项目经理陈战泉总负责。
(2)汛期安全防护领导小组负责XX高速公路第X分部桥涵安全防护工作。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负责。
(3)各桥涵施工工区负责做好工期的汛期安全防护工作,并承担领导小组所部署的各项任务,各工区应互相配合。
(4)各科室在汛期安全防护工作中,按各自汛期安全防护工作职责执行,并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
(5)本合同段防汛办公室设立在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具体负责防汛抢险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值班电话为:XX3、救助装备、物资的准备
抢险物资由项目部物资设备部统一调配。为缩短抢险时间,在施工现场储备好防汛物资。
4、急救器具准备
配备好救护物资的急救物品有急救药箱、口罩、担架及各类外伤救护用品。其它必备的物资供应渠道,保持好与社会上物资供应商的联系,随时确保供应。
急救车辆:施工现场自备车。
四、准备工作:
1、对施工便道加强维护和保养,确保晴雨畅通。
2、临时设施、生产设施等在雨季应选在地势高的位置。
3、施工钢模、机具、器材等集中堆放整齐,专用钢模成套摆放,专用钢模及零件、脚手扣件分类分规格集中存放。
4、构、配件及特殊材料分类、分型、分规格堆放整齐,空心板存放要注意地基承载处理和支垫点正确稳定,钢材、钢绞线分类集中堆放整齐,锚具、支座、垫板、预埋件等分门别类妥善保管。
5、袋装、散装水泥不混放,分清标号,堆放整齐,目清成数,有制度、有规定、专人管理,限额发放,分类插标挂牌,记载齐全而正确,保持场面整洁。
6、需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保证雨季作业场地不被洪水淹没并能及时排除地面水。
7、材料部配合安全部,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况备足抢险物资和救生器材。
8、经常对电器设备进行检查,做好防护工作,防止漏电事故发生。
9、汛期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和各有关部门做好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登记造册,并由领导小组发出整改通知。
10、各工区组织力量把管区内的排水沟清理干净。
11、在发生洪水、暴雨紧急情况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根据实际需要与项目部所在地地方政府机构或部门请求支援,如向急救医院120、公安110、地方武警部队等求援等。
五、雨季防汛施工方案:
1、注意施工中钢筋的锈蚀及模版和支架的变形、下沉,做好水泥等材料的`保管工作。
2、施工现场准备足够的塑料薄膜和防雨棚。
3、雨期施工的桥涵工作面不宜过大,应有重点地分期完成。重要的或特殊的部位,应尽量在雨期前完成。
4、对已完工的箱涵接头井盖需采取必要防范设施,对施工中的箱涵基坑应备足水泵,作好暴雨排水准备。
5、对已经绑扎的钢筋要及时浇筑混泥土,不能及时浇筑的要想方设法覆盖。
6、风力大于六级、风速在10.8m/s以上的强风天气,停止作业。
7、施工现场下雨时要停止施工。
8、雨季施工要注意防止地面软化下沉,造成构建折裂破坏。
9、拌和站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雨季应加盖防雨设备。
10、雨季施工属于高温季节,尽量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
11、在雨季施工期间,应特别注意气象预报,各项工序要紧密衔接,缩短施工工期。提前做好地表水截、引、排设施,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降雨过程中加强检查,及时处理堵水、积水,雨后及时疏通排水设施。
六、汛期施工原则:
施工任务繁重,为确保工程质量,搞好安全生产,保证各项计划指标任务的完成,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物资上尽早做好充分准备,做到思想落实、组织落实、措施落实、物资落实、汛期施工做到有备无患,雨季施工必须做好排水、挡水、防水工作。
七、防汛抢险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防汛抢险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基本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教育和组织职工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必要时迅速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职工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洪灾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洪灾事故的危害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进行救援。发生洪灾事故,应尽快组织义务防汛队与救援人员一起及时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事故和人体、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检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
八、洪灾事故应急响应步骤:
1、组织救护人员
所有人员迅速到位履行职责,组织急救队伍,利用各种医疗设施及时抢救伤员。
2、组织救灾
(1)尽快恢复被损坏的道路、水、电、通信等有关设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2)协助运输部门保证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
(3)协助相关部门,对在抢险救过程中,紧急调用的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严格任何组织和个人挤占挪用。
(4)加强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
(5)落实好下一步防汛准备工作,并做好应对措施。
九、加强现场管理,落实预防措施:
防汛准备工作的主要措施是:
1、依据“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准备落实防汛车辆、砂石料、木桩、草袋等生产物资,做到人员、物资、车辆“三落实”,并保证各项要求处于良好的状态;要求工程调度做好防汛工作所需车辆如装载机、大型运输车辆等的紧急调派,随时用于汛期抢险工作。
2、同时与当地有关物资存储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实地察看防汛物资储备情况,以便遇有大汛时能够及时调拨防汛抢险物资,确保险情发生后,能够以最快速度抢修水毁工程,保证道路安全畅通。
3、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早搜集雨情及汛情信息,提前做好迎战汛情的准备工作。
4、定期组织预案的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水平。及时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通过宣传讲座、教育片宣传等方式,对员工宣传工地防汛、抢险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提高防汛意识。有计划的组织防汛抢险队进行《预案》实际演练,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5、汛期开始前,安排两处施工现进行一次防汛专项检查,发现隐患立即处理。
十、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抢险结束和生产恢复后,对应急预案的整个过程进行评审、分析和总结,找出预案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评审及修订,使以后的应急预案更加成熟,遇到紧急情况等能处理及时,将安全、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底限度。
防汛办应急预案5为了使我校防汛防洪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并有效地预防台风、洪水和风暴等自然灾害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以确保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财产安全,特制定《学校防汛防洪工作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防汛防洪工作应急领导小组及具体分工: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行政室,处理具体负责日常防汛防洪工作,联系电话:xxx。
二、主要职责:
1、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1)做好日常防汛防洪工作的宣传和情报传达。
(2)当接到重大汛情预告时,要及时发出防御通知,领导小组成员全部进入临战状态,组长要坐镇指挥并部署防汛防灾工作,同时要根据汛情发展情况果断做出停止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决定,学校采取24小时的值班工作,及时将有关信息上通下达。
(3)组织指挥全校做好防汛防洪和抗洪抗台风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4)一旦发生台风险情和洪涝灾害,要及时做好信息上报、后勤保障、灾后自救以及尽快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工作,严防灾后发生疫情。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协助组长做好日常防汛防洪工作的宣传和情报传达。
(2)在汛期要保持每天与镇中心小学联系,了解上级有关汛情信息和任务,及时反映和上报本校的防汛防洪工作。
(3)做好防汛防洪的必要工具和物资的配备工作。
(4)一旦发生台风险情和洪涝灾害,要协助组长及时做好信息上报、后勤保障、灾后自救以及尽快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工作,严防灾后发生疫情。
三、应急工作程序:
1、根据气象部门的汛情通告,迅速传达到全体师生员工,切实做好检查和防范自然灾害工作。
2、根据汛情发展情况果断做出停止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决定,及时做好师生员工撤离工作。学生在校不离校,学生在家不上学,以保证学生安全。
3、启动防汛防洪工作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组长坐镇指挥,各副组长靠前指挥,领导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并组织有关教职员工积极投入抗洪抗台工作中去。重点做好学校的电脑室、实验室、图书室、档案室、体育器材室等设备的防护工作,情况特别紧急时,学校要组织抢险小组待命,对易受洪涝、雨水侵蚀的设备、图书等要及时做好转移。
4、安排有领导带班的24小时在岗值班人员,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组长、带班领导、值班人员的手机和学校的值班电话。
5、要密切注意灾情动向,灾情解除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及时向镇中心小学报告灾情损失情况。同时,领导小组办公室抓紧组织人员对灾后校园进行大扫除。对被淹的校园,及时请镇卫生中心医院进行防疫消毒处理。对受损较严重的校舍门窗、屋面以及围墙、宣传栏、自行车棚、体育设施等,应及时向中心小学提出整改方案,并抓紧时间落实维修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6、抗灾救灾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向全体师生员工了解家庭的受灾情况,开展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受灾师生员工的家庭进行适当慰问和救助,确保不使一名因家庭受灾而失学。同时,领导小组要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查清灾情损失的原因,吸取教训,修改预案,并为下次防汛防洪工作做好各项准备。
防汛办应急预案6一、编制目的:
以保证人身、设备安全为核心,以防御与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有效而迅速地处理因暴雨造成内涝、外涝、滑坡等事故,避免或降低因上述原因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订本预案。
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按照国家《防汛防洪检查大纲》要求,逐项检查落实,特别加强对送水道路、注水站重要水工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当注水站发生险情时,在采油队、注水队和水处理运营管理中心共同指挥下,立即启动本预案。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局部暴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总指挥: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局部暴雨应急预案的制定、修改和组织实施。
2)在局部暴雨发生后,出现II级状态以上时,调动应急力量进行抢险、救灾,若已经造成注水站停运,应迅速抢修恢复运行。
3)负责向上级单位报告本区块局部暴雨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4)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事件上报与调查处理工作。
5)危机状态消除后,宣布应急行动结束。
3、各部门职责:
3.1经理室职责
1)负责监督审核应急预案的编写与适时修订工作;
2)参与抢险现场安全隔离措施的审查,督促各级人员、各部门在事故时按预案进行工作并督促相关部门执行到位。
3.2生产安全室职责
1)负责预案的编制和参与预案的审核;
2)负责应急抢险队伍的组织、安排、调动车辆使用;
3)组织应急队伍演练;
4)负责应急抢险日常事务;
5)负责抢险现场的组织协调工作与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和抢险物资资金的落实。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6)负责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3.3技术室职责
1)参与预案的编写、审核和落实;
2)及时提供技术支持;
3)全面协助生产安全室工作;
3.4综合室职责
1)负责抢险物资的准备工作,并保证预案启动后,迅速将抢险物资运至事故现场。
2)根据应急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的授权,负责对外联络和信息发布。
3)组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4)负责应急处置现场伤员的医疗救治。
5)按规定参与或组织事故调查及事故信息报送工作。
3.5注水区队(联合站)职责
1)负责本区队(联合站)内应急消防水源的采点和供应;
2)负责本区队(联合站)内各支干道路的畅通;
3)负责本区队(联合站)内抢险预案工具的备用;
4)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
5)服从抢险救援小组的领导,全力配合事故的抢险工作;
6)协助水运中心生产安全室、采油厂安环科对事故现场的调查、取证;
7)配合水运中心生产安全室、采油厂安环科下达解除、清除现场残留物,杜绝二次事故的发生;
8)配合水运中心生产安全室、采油厂安环科解决遗留问题的调解和处理。
3.6指挥和调度
1)进入汛期各部门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全程跟踪,视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性灾害事件,可越级上报。防汛指挥机构应立即组织抢险救灾。
四、预防与预警:
1、危险源监控
定期检查排水、疏水系统设备和设施,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2、预防措施
1)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
2)在发生暴雨期间,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对排水疏水系统和各站点的巡视检查,及时疏通排水沟道、管道和坑洼积水,确保系统排水畅通;
3)对来水、排水、注水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
4)若遇特大暴雨而排水不畅时,可在各可能发生倒灌的地方筑临时挡水设施。
3、预警
根据危害程度,将局部暴雨事件预警分为Ⅰ、Ⅱ、Ⅲ三个级别,分别代表重大、较大、一般:
1)一般(Ⅲ级):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由于地势较洼,而导致洪水暴涨。
2)较大(Ⅱ级):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由于地势较哇,而导致洪水急剧上升。
3)重大(Ⅰ级):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到100毫米以上且降雨量可能持续。可能引发道路坡度泥土流失严重,泵站地基危险源增加。
五、信息报告:
1、信号规定:
1)发生局部暴雨事件,报警信号主要采用现场事故音响、对讲机和电话报警。
2)各部门负责人应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3、值班人安排:
六、应急处置:
1、响应分级与响应程序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局部暴雨事件对应分为Ⅰ、Ⅱ、Ⅲ三个应急响应等级:
Ⅲ级由事发部门负责人指挥处置;
Ⅱ级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指挥,事发部门负责人协助;
Ⅰ级由应急总指挥负责指挥。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负责人各部门职责分工承担相应的应急响应处置工作。
2、处置措施
1)发生III级状态时,区队(联合站)应安排值班人员对排水设施、疏水设施、进行检查,如发现排水、疏水系统不畅通,应立即修复并做好事故预想。
2)发生II、I级状态时,应急小组应针对恶劣天气可能对站点正常运行构成重大威胁的情况,督促各岗位做好事故预想。如生产现场出现重大险情或出现严重后果,应急小组必须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七、后期处置:
根据事故现场局面控制,危险隐患消除,经应急小组批准,应急处置结束命令由I、II、III级应急响应负责人发布。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立即进入站点修复或恢复启动程序,同时根据损害的情况,组织做好检修采购工作。
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应急处置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中暴露出来的不足,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完成事件(发生原因、处理经过、设备损坏、经济损失、整改内容等情况)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八、培训与演练:
1、将应急预案培训纳入企业培训计划,“按照统一计划、适时安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2、根据基建生产实际,制订企业预案演练计划,举办局部暴雨事故应急演练,以检验、完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九、应急物资:
十、附则:
1、本预案检查评估由水运中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织进行,应急管理工作实行以责论处的原则,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关奖惩规定进行考核奖罚。
2、本预案由生产安全室负责组织制订并适时修改、更新;修订最长时间不大于3年。
3、本预案文字解释与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工作由综合办负责。
4、本预案从20xx年6月15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