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

时间:2019-05-14 01:1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

第一篇: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

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工作时指出:“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2013年11月3日,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明确提出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不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013年9月中旬和10月上旬,李克强总理两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研究扶贫工作时,都对精准扶贫和建档立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2013年4月,汪洋副总理在甘肃省调研考察扶贫工作,提出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013年6月28日,汪洋副总理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目前扶贫开发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许多地方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即便一些地方开展了贫困家庭建档立卡工作,也往往不能真正瞄准贫困户建立帮扶机制,不同程度存在“大水漫灌”的现象。要下决心摸清底数,在全国开展到村到户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完善贫困识别机制,改“大水漫灌”为“滴灌”,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对扶贫对象要实行动态管理,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只有这样,才能把扶贫开发任务和措施逐项落到实处。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经验对全国扶贫开发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2013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 贫工作机制和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的工作要求。

第二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背景:精准扶贫

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com/?wt.mc_id=bk12260)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第三篇:精准扶贫背景下如何转移农村劳动力

精准扶贫背景下如何转移农村劳动力

摘 要:2015年7月20日,湖南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草案)》,全面部署和推动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

关键词:精准扶贫;转移;农村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12-0090-02

2015年7月20日,湖南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草案)》,全面部署和推动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近几年来,永州市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力争不让一个贫穷人口掉队,真正扶贫到最需要帮助的农户。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既需要理论界不断地探讨,更需要社会各界在实践中做出进一步的回答。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意义深远

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效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前提,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普利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一)普利桥镇基本情况

普利桥镇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境北部,东邻黄阳司镇,南毗牛角坝镇,西界东安县花桥镇,北接杨村甸乡、祁阳县。全镇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耕地2638.32公顷,12033户,48537人,是永州市扶贫镇之一。境内属丘陵地形,主产水稻、大豆、红薯、烤烟、红枣、向日葵、百合等经济作物,尤其是红薯粉产量多,正宗而扬名。

(二)普利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在经济作用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普利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特点。

1.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呈上升趋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普利桥镇由于人多地少、信息闭塞等原因,农村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没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农村开始出现劳动力转移。从1990―2014,全镇共有4965个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占全镇总劳力的45.9%,年均转移规模为769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约有2900个劳动力季节性外出打工和经商,占农村总劳动力的26.9%。说明普利桥镇农村潜在劳动力在逐年增加。

2.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劳动力

普利桥镇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被称为“天然大棚”,许多区域农产品可常年种植,农业气候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五年内完成承包经营权确权。据普利桥镇农户住户调查,该镇雨塘村农民杨树清在外打工10多年,2011年回到家乡种植粮食,2012年发展粮食105亩,2013年220亩,2014年415亩,成为名副其实的“永州第一种粮大户”。

3.依托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

普利桥镇是古老的传统集镇,早在明初就形成集市,圩日上热闹非凡,传统的“二月八”闻名遐迩。例如,普利桥镇长冲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 月,注册资金50万元,共有会员105户,主要来自朱家洞、铁塘、江子塘、许家村等,有自建和指导建设的示范种植基地3处共1000多亩,已累计投入100多万元。

4.异地从事工作转移农村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非农行业主要是传统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2014年普利桥镇外出农民工,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占31.2%,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占23.6%,从事社会服务业的农民工占14.3%、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占10.1%、批发零售业的占8.6%。从劳动力转移的区域看,普利桥镇农村转移劳动力在省内的居多,占60.7%,在本市市区的占33.2%,在本县的占22.5%。

(三)普利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1.盲目转移农业劳动力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普利桥镇农民抓住机会,纷纷加入跨行业、跨区域转移。有投入到本地二、三产业的,有长期到外地打工的,有季节性外出经商的。但是,我们发现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出现“有田无人种”的问题。再加上水稻年产量也只有每亩460公斤。粗放式的耕作,掠夺式的经营使得农业处于萎缩徘徊的境况。这严重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2.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好坏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再加上普利桥镇企业数量不多,规模普遍偏小,结构分散,经济聚集功能弱,打工者工资水平在1500―2000元之间,还不享受养老、医疗保险等待遇,工资待遇缺乏竞争力,相比之下,广东深圳、广西桂林等地普工月工资一般在2500―3000左右,有的甚至在3000元以上,还可以享受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待遇。这样一来,就很难留住外出务工人员在本地就业。

3.文化素质偏低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岗位

相比较而言,非农部门一般专业性强、技术要素高,从农业部门转向并从事非农产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比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从普利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知识结构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以上,由于他们知识水平偏低,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只能从事以体力为主的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4.户籍制度阻碍了当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因为城市与农村“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日益凸显。农民工实现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却没有实现身份的变化。几乎每一个外出打工人员都会遇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户籍问题。这种户籍制度导致大量的农村打工者在城市长期工作却难以得到城市户口,不能有和城市人同等的待遇,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

永州市属于欠发达地区,2015年湖南省给永州市减贫指标是99842人,减贫率14.9%。如何实现减贫指标?如何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笔者通过调研,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农业基础地位

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我国必须解决粮食问题,这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为守住18亿万亩耕地红线,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绝对不能不能‘非农化’。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被称为“天然大棚”,许多区域农产品可常年种植,农业气候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永州市共有5个湖南省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县、7个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8个省级柑橘生产基地县。基本建成了400万亩优质稻、300万亩油茶、200万亩速丰林、180万亩蔬菜、140万亩水果、30万亩烤烟、30万亩药材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估计可消化3000个劳动力。

(二)培育新型农民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发展状态,保障农村转移人口的子女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永州市精准扶贫对象,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资金支撑。

(三)改革户籍制度

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农民的基本住房,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要充分考虑城镇基础设施的综合承受能力,避免因人口的转移出现的交通拥挤、教育资源紧张、失业增加、环境与社会治安恶化等问题。应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四)完善土地制度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是关键。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落实好中央户籍制度改革的土地政策,允许农民带“土”进城。2015年初,湖南被纳入国家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范围,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永州是农业大市,也是人口大市,以丘陵和山区为主,土地流转处于低层次水平,农村土地流转形式正在由单一形式走向多样化,由早期的农户间的代耕、转包流转,逐步发展到有偿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流转形式。

(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从社会保障制度看,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为土地保障功能的存在和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为此,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拉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免除农民工后顾之忧的'安全网',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建议在永州市范围内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一方面通过调查,弄清楚本地可输出劳动力的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技能等信息,建立一个全市劳动力资源库;另一方面,多了解劳动力需求地区的情况,及时向农民提供劳务信息和就业指导。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号,大力发挥基层乡村组织的作用,加强与本地外出务工人员的交流,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更多的农民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有序转移。

参考文献:

[1]唐学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的影响[J].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2]周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4.[3]杨秀敏.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机制[J].江西大学学报,2014.[4]黄道国.努力开创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局面[J].决策向导,2014.

第四篇: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 2015.10.16

一、现状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学习笔记”评述:

——从贫困人口的数量看,贫困人口仍然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还有贫困人口7017万人。

——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经过多轮扶贫攻坚,目前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角落里”——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偏远山区,无论采取何种扶贫方式,难度都比以往增加,不少地方面临“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矛盾。

——从贫困群众的诉求看,日益呈现多样化。一方面,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另一方面,“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也增加了扶贫开发难度。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学习笔记”评述:

减贫与发展是反映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一面镜子,认识和掌握贫困化发生机理、演化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制定扶贫规划的重要依据。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自己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日渐紧迫,“不容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建成”目标的实现与扶贫成败与否有巨大的关联。“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期待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和政策“组合拳”取得看得见的成效。三、六个精准

“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四、四个施策 “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五、五种渠道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六、十项工程

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

“学习笔记”评述:

有些地方扶贫投入不少,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而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六个精准、四个施策、五种渠道,十项工程”,就体现出精准扶贫中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的行动。贫穷是一种系统性弊病,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其中,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2014年全国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实施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多元主体

“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学习笔记”评述: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国已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互为支撑,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思维的重要体现。从各地实践看,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搞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常常成效更加明显。以政府一元主体为核心的扶贫计划往往多依赖于行政力量,搞大水漫灌、一刀切,从而忽视市场与社会,群众不但没有富起来,大量的投入还打了水漂。精准扶贫的思路动员了我国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到扶贫的行列中来,开创了多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新格局,真正反映民情民心,将脱贫致富带入到寻常生活中。

八、管理

“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

“学习笔记”评述:

我国自1986年起开始设立贫困县,旨在集中资源扶助最贫困的地区。然而,在原有考核机制下,为争取政策扶持,部分地区出现了“哭穷”争戴“贫困帽”的现象。为创新扶贫县考核机制,2014年中组部、扶贫办印发了《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扶贫县考核、约束、退出三项机制改革。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文件,对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禁止作为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在退出机制上,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研究,河北、贵州、甘肃等省份制定了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奖励办法和脱贫时间表。

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将把扶贫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从顶层设计着手,谋划了一整套制度保障,尤其强调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抓扶贫。除地方政府外,规划还拟对行业部门的扶贫责任做出明确要求,今后行业部门扶贫工作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顺手之举”,而是有一系列制度体系予以监督保障。

九、扶志与扶智

“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学习笔记”评述:

扶贫扶贫,关键是一个“扶”字。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穷的人们,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精准扶贫摆脱了以往社会保障制度中被动盲目投入的趋势,政府着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培育脱贫的能力。

十、展望

让精准扶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学习笔记”评述:

总书记在听取云南和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均指出,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在精准扶贫政策影响下,贫困地区的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人力资源的运用,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技术都在刺激着贫困地区在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上找到新的“效益生长点”。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冲刺期,单纯依靠一个政策、一项举措让上百万人脱贫已不现实,扶贫政策边际效应不断递减。顺应这一趋势,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职业技能培训、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保障兜底等举措将成为扶贫开发工作“主轴”。而这些举措的实施,将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给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第五篇:精准扶贫

茌平: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搭建就业平台 【导语】茌平县始终把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通过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劳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创、就业能力,搭建服务平台。【解说】近日,信发办事处委托县职教中心对全街道下岗、失业、待业劳动人员免费进行月嫂、育婴师、保洁等家政服务培训。邀请高级月嫂讲师进行授课,生动、细致地讲解有关产妇哺乳、康复和新生儿喂养、洗澡等护理等知识。20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2周后,将颁发家政服务员初级资格证。【采访】(信发街道光明社区 魏兰芳)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这几天,学了以后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家政这边还给我们找工作,让我们有了出来工作的机会。【采访】(信发街道劳动保障管理所所长 单月峰)不仅为下岗、失业、无业妇女搭建了服务社会、服务家庭、创业就业平台,更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努力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建立员工服务质量、诚信档案,建立服务质量回访、跟踪、抽查制度,保证服务质量。营造发展家庭服务业的良好氛围,优化务工就业环境。

【解说】为给广大劳动者提供畅通的就业渠道和可靠的就业保障,拓展致富技能,提高生活质量,茌平县密切关注人力资源市场变化,坚持分类施教,开展送技能、送岗位活动。积极加强农村劳动者与各乡镇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根据劳动者的年龄状况、技能掌握程度进行分类培训,经过培训后,分别推荐到企业生产一线和辅助性岗位工作;茌平县加快城镇化发展深度融合,支持劳动者从事家政服务、机械加工、自由职业等岗位;对有创业愿望的各类群体进行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发放政府贴息的小额担保贷款,帮助劳动者成功创业。【采访】(茌平县劳动就业办公室主任 袁桂红)我们人事部门作为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了培训机构的专业优势,紧贴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的需求,针对市场的热点职业,有计划地举办了机械加工、人造板制造、营业员、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专业的就业技能培训,今年我们刚开始举办的家政服务培训受到了广大家庭妇女的好评,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技能,学得了一技之长,为促进其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茌平:巧借优势 做好扶贫新文章

【导语】在扶贫工作中,茌平县创新扶贫模式,把脉问诊,积极为落后村谋思路、出点子、促发展,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解说】当前马上进入春节,在贾寨镇大海服装厂正在加班制作一批衣服,七八十个妇女分工协作,各个工序有条不紊。附近村庄的徐留菊,由于家庭原因,不能出去打工,便来到这服装厂打工,每天工资不到一百元,让她很满足。

【采访】员工(徐留菊)咱自己周边村上的,都不远,小孩都在这念书,接孩子、送孩子、直接连孩子送来,都不走了,在这里干点活,下了班接完孩子随着就走了。

【解说】为了帮助群众脱贫,贾寨镇根据一些村庄以人均纯收入少、贫困人口较多的实现,制定优惠的创业政策及举办务实的创业培训,使一些小服装加工企业在家门口发展起来,手工成为留守妇女增收的新途径。【采访】(贾寨镇大海服装厂负责人徐中海)在不耽误接孩子、送孩子、照顾老人、不耽误家里农田的情况下,给他们提供一个很好地平台,展示自己的我才能,提高家庭的收入。【解说】为了确保贫困群众彻底脱贫,茌平县变“输血”为“造血”,向困难群众辅导农业生产技术,为困难户提供致富渠道,鼓励各村增加村级集体收入,通过招商引资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到村办厂,激活“造血”功能。同时,茌平县鼓励群众原地创业,协调国土、农业、畜牧部门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并及时办理土地、养殖等手续,为村民提供一站式帮包服务;整合有关上级扶贫资金、村民自筹资金和财政贴息贷款资金,为致富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实现贫困群众顺利脱贫。茌平:做好“精准培训” 助力“精准扶贫”

导语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茌平县始终把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通过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提高群众的创、就业能力,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解说在龙跃家政服务公司的培训室,30多名下岗职工和就业困难群众,正在认真听取高级讲师生动细致的讲解,免费学习有关产妇哺乳、康复和新生儿喂养、洗澡等护理知识和中国结、十字绣等手工编织技巧。周凤凤是一名留守妇女,因为家庭原因不能外出打工,通过参加免费培训,熟练掌握了护理知识和手工编织技能,在家门口就能做些工作,增加了家庭收入,增强了生活的满足感。采访

解说 为了帮助群众脱贫,增加群众收入,茌平家政服务部门针对待业、无业家庭妇女,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举办务实的创业培训,使一些针对小众的服务业快速发展起来,为待业、无业家庭妇女提供了增收的新途径。采访

解说为给广大劳动者提供畅通的就业渠道和可靠的就业保障,拓展致富技能,提高生活质量,茌平县密切关注人力资源市场变化,坚持分类施教,开展送技能、送岗位活动。积极加强剩余劳动人口的普查和分类,根据劳动者的年龄、家庭、身体状况进行分类培训;支持劳动者从事家政服务、机械加工、自由职业等岗位;对有创业愿望的各类群体进行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发放政府贴息的小额担保贷款,激活“造血”功能,帮助劳动者成功创业,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下载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精准扶贫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精准”成为习惯 “精准扶贫的精髓是‘因贫施策’”“提高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和措施到户的精准性”。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话题建......

    精准扶贫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探索 花垣县农广校 石明珍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的就是将普通的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有技能、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一)建档立卡,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按照自治区扶贫办关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统一部署要求,在库台克力克村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全村贫困户电子信息......

    精准扶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 学习报告(论文) 题目: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发展历程及创新路径研究 学院 ** 学生** 学号 ** 班级 ** 指导教师 ** 摘要: .............................

    浅论如何精准扶贫

    浅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打好脱贫攻坚这一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2015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

    精准扶贫

    六安中公教育,皖西地区公考权威机构! 精准扶贫 【背景链接】 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识别“扶真贫” 帮扶“真扶贫” “如何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农村扶贫和城市扶贫如何衔接?”“如何消除贫困地区文盲、半文盲,提高人的素质?”12月27日上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