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汇报——井冈山之旅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2009年7月11日—15日,在经过很久的周详计划和精密安排后,我终于踏上了前往井冈山的旅程。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次简单平常的旅游,而是一次启迪灵感、升华情感、感悟真理的心灵之旅。
我们的第一站是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陵园的门像大部分陵园的门一样伟岸地矗立在几十级石阶之上,全部学生庄重而严肃的向烈士敬献花圈,表达着我们对烈士的敬仰与感激。那一刻,仿佛世界突然变得很安静,只剩下我们数百颗心脏跳动的声音,周围的嘈杂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我们心中默念的字字句句。当我们弯下腰的那一刻,我们敬拜的是井冈山上的烈士,还有那无数同他们一样为祖国奉献的先驱,还有我们伟大的祖国。三次庄严地鞠躬,代表了一切,代表了我们此刻内心的汹涌澎湃,但它似乎又代表不了一切,因为此时此刻我们内心的声音已经溢满整个身体,溢满整个世界。陵园纪念碑和墓碑位于山顶上,我们一步步地爬了上去,因为那是一个每一位来到陵园的人都会去的地方。对于那儿,已经记不清有多少烈士沉睡于此,但我们却永远记得那块高耸入云的纪念碑碑和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烈士铜像,那些墓碑,有的字迹很崭新,有的很模糊。我尝试着寻找,是否有一块无字碑,因为很多烈士牺牲的时候后人无法证明他的身份,可对友对我说“陵园里那座高高的纪念碑,其实是一座无字碑,或者也是很多无字碑”,我忽然心里一颤,是啊,那不是代表着很多无字碑了吗!那么多无名烈士,共同组成了这座碑的脊梁,他们共同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共同分享着一份真理之梦,共同守卫着一片荣誉之土。
我们的第二站是井冈山博物馆。和很多博物馆一样,那里展放着的物品都是具有革命意义的,不同的是,在这里,我们更具体详细的了解了很多革命前辈的事迹。要不是来到这里,很多为革命牺牲的人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认识,更不用说他们背后的故事。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了立体电影,那再现的是毛主席与朱德同志率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时的情形。对于这样一个故事,我们谁都不陌生,但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很多人来说还真是第一次,仿佛自己就是一名站在其中战士或百姓,看着周围的同志都在焦急的等待队伍以及会师时的激动与感动,自己也跟着兴奋和激动起来。我想,在我身边与我一同观看的每一位同学,每一位队友,那一刻,内心一定会有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或是敬佩,或是感动,或是自豪,或是„„那种突然由内心深处迸发的情感打湿了眼眶,此刻,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此次旅行的意义。
对于博物馆的记忆,也许可以说是这次旅行中最深的地方,我们在那儿留下的不只感动,还有欢乐,因为最高潮的“红歌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我们第二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博物馆已经褪去了它白天的嘈杂和喧嚣,有的只是宁静与安详,以及那份默默的寂静中的宏伟。在飘扬的红色旗帜下,我们开始了热闹的红歌比赛。比赛结束了,每个小组都获得了一个奖,因为我们的红歌会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呼唤一种精神,寻找一份欢乐;没有评委,因为此刻,欢乐就是最好的评委,我们自己就是最好的评委。老师们也被我们的氛围感染了,加入我们的表演中,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红歌。他们的歌声,同样有些许新创意与新活力,但更多的,我们听到的是一种单纯的岁月流水声,一种激昂的奋斗锣鼓声,以及一种积极地革命号角声。夜色慢慢袭来,红歌会在同学们与老师们一阵又一阵的歌声高潮中结束了。歌会结束了,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中的,有歌声,有笑声,有小组团结的击掌声,还有那些红歌背后的精神旋律。
15日凌晨,带着朦胧的睡意和些许疲惫,我们坐上了离开井冈山的火车。在火车驶出
井冈山车站的那一刻,我们望向了窗外,一片片绿色向后退去,而天空中依然飘着朵朵白云。这一路的疲惫,终将会悄然褪去,而这一路的欢笑、友谊、感动却会永远飘在记忆的天空中。
对于这次井冈山之行,我们记住的不是井冈山的秀丽景色,而是井冈山的不朽精神。我们不再把井冈山精神理解为平时所听到看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牺牲精神”等等的理论或口号,而有了一种真真切切的感受。对于我们这代大学生来说,信仰似乎是一种无法说清楚的东西,似乎自己身上也很难察觉到具有很强烈的信仰,甚至很多人说,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信仰。但这次在井冈山上,先辈们为了信仰牺牲自我的事迹感动着我们,为了信仰奋不顾身舍弃一切的行为,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井冈山的心灵之旅,让我们理解了团队,理解了信仰,理解了很多曾经难于理解和想象的东西。正如那首《红星闪闪》,感动了我们所有人:
红星闪闪放光彩
红星灿灿暖胸怀
红星是咱工农的心
党的光辉照万代
红星是咱工农的心
党的光辉照万代
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
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
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
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
……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09年7月30日
第二篇:井冈山之旅
井冈山之旅
五(1)班李林潼
我经常在报纸上、书籍上看到“井冈山”这三个字,我对井冈山充满了向往,希望能去看看。就在今年的国庆节,我实现了愿望,来到了井冈山。
井冈山既有红色的历史,又有绿色的风景。
第一天,我们来到了笔架山,笔架山上开满了杜鹃树,所以也叫杜鹃山。我们乘着索道,来到了笔架山上,当天下着小雨,刮着凉飕飕的风,云雾迷蒙,井冈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我们今天本来想看看笔架山正对面的五指峰,可整个五指峰都被云雾笼罩着。虽然今天没看到五指山的“庐山真面目”,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雾。
次日,我们来到了井冈山烈士陵园。井冈山烈士陵园位于茨坪北面,遍植苍松翠柏,气象庄严肃穆。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我们拾级而上,走进纪念堂的大厅,正面的墙上嵌刻着毛泽东为烈士们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这里还摆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井冈山时向烈士们敬献的花圈、花蓝。我们自发的在大厅里排成几排,向革命烈士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左侧陈列室陈列的则是47位建国前牺牲的革命先烈。讲解员说,他们都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老红军、老干部,牺牲时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其中最小的一位只有18岁,名叫吴月娥,在与敌方的斗争中,她机智地把敌人引向悬崖,并抱着敌方的国民党军官一起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吴月娥舍身为革命的精神深深打动了采访报道团的团员。团员小陈表示,18岁时我们都还在课堂上学念书,而她在这个如花岁月却选择为理想,放弃自己的生命。
在井冈山战争中死去的烈士有五万多名,有名有姓的只有一万多名。可想而知,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战士用自己的鲜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努力读书,长大以后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次旅行中,我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了解了井冈山的革命历史,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党,希望大家也来看看。
第三篇:井冈山之旅
朝圣之旅
11月7号7点一帮带着朝圣之心的学生从学校出发了.井冈山,对我们90后的学生来说陌生又熟悉.熟悉是因为它是历史课本里改变中国命运的代名词,是介绍江西旅游景点的一个传奇.而陌生是因为他不曾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它是书上的铅字,朴实又厚重.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导游小方姐给我们介绍了井冈山的那些故事.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我们感动,王佐和袁文才的英雄事迹印在我们的脑海.车进入了井冈山地区,路旁的崇山峻岭,让我这个生活在平原小丘的人顿感自己的渺小,无法企及那么高远的圣地.一路的竹海,高的耸入云霄,静静地生活静静地消逝在历史的足迹里.山,越爬越高,路,越上越险.苍松,劲柏在车的两边缓缓流动.悬崖,峭壁让人望而生畏,车在盘旋山道上转了几道湾,拐过几个口.过了陈山,舟山,乳白色的雾霭,漫山扑面而来.车融入了山里面去了,感觉车也变成了山的一部分.五个小时的车程确实有些累了,但是井冈山的美丽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们的第一站是井冈山历史博物馆.上面如翅膀般的石雕是那么的雄伟.走进博物馆的大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世纪图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件件红军曾经用过的东西在展厅的玻璃窗里安静地躺着.我们沉浸的那段历史里,匆匆的旅程让我们不得不和他们招手说再见.第二站我们来到了烈士林园,从小方姐的解说中,我了解到每一个石阶的设计都代表着中国历史的进程.烈士林园中我最感动的不是大堂里大人
物献上的花圈,不是那一排排黑白的照片,不是后人为他们修的雄伟壮观的纪念碑,而是那块无声无名的碑石.碑石上什么也没有留下,有的只是一个永恒的白玉花环.我知道我们只能用洁白的花环代表我们的敬意.他们不留下自己的姓名,不去争得后世的名声,不卑不亢.他们只是无声地走着他们认为正确的道路.我在想是什么让他们会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战斗,是什么让他们虽居在社会的底层但枪声一响他们就马上响应.只要还有枪在,只要还有一颗子弹,前面一个倒下了,后面的总会接上.还有那险峻的黄洋界上,朱老总带领红军战士挑粮的小道,我们不带任何东西走起来都是那么的艰辛,更加无法想象担着60斤粮食.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他们那样做.我在不断地寻找答案.是信仰,纯粹的信仰.第一次谈到信仰这个词时,总感觉自己不够格,没有使用这个高远的词语的权利.而此刻我想用信仰来形容他们应该够格,我相信所有人都会觉得适合.他们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为了理想中的新中国,为了也许不可能企及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他们选择信仰伟人们描绘的祖国蓝图.尽管祖国那时是满目苍夷,尽管他们那时是一无所有,尽管他们知道前途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可是他们知道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有中国人所具有的英雄情怀,他们具有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选择了就要不顾一切的去实现,他们被压榨久了,他们懂得只有改变现状才能摆脱这千百年来的不平等的地位.我知道时间会忘切历史,但是有一种东西在时间的冲洗中,反而会变得越来越深远.那就是精神和信仰.他们深扎在人们的意识里,生根发芽,长出了参天大树.井冈山人在他们的骨子里透着一种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我记得好像有人用这样的五句话来概括:
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二,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三,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
四,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五,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的信念.就是这样简单的五句话它包含了那一段神秘和颠覆的历史.井冈山是圣地,我带着朝圣地心来到这里,感受圣地给我带来的震撼.两天的时间里我不敢说学会了珍惜,但我会尽可能的珍惜我们现在的一切;我不敢说学会了献身,但我知道奋斗为自己选择的方向总会有好的结果,如果没有只可能是时间未到.我要走了,要离开这个圣地了,用一个深深地敬礼朝着井冈山的方向说再见,不远的下一次我还会来的。
指导老师:呼呼
第四篇:井冈山之旅
井冈山之旅
井冈山之旅
九峰初一(3)班陈焕歆
爱国豪情,浩然正气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行驶.我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哈欠,车上的许多同学也昏昏欲睡-作业在火车上,大家因为兴奋,因为翘首以待的激动,所以都没睡.井冈山之旅的第一个景点到了-文天祥纪念馆,到了.我的眼皮越来越重,勉强和大家进行参观.文天祥纪念馆为一组仿宋建筑,雄跨松林葱郁的山岗之上,气派非凡.站在大门口,便可看见一座巨大的文天祥石像.他神情严肃,大义凛然.走过监安桥,拾阶而上,便是雄伟壮丽的文信国宫殿.我的睡意好像渐渐被赶走了,心中也冒出了个疑问:人们为什么要建一个如此豪华的纪念馆?
我抬头一看,一块大型的牌匾上书写着“浩然正气”四个字.内堂则是一幅幅巨大的壁画,上面生动地展现了文天祥为国贡献,为国捐躯.壁画上图文并茂,那“竹窗苦读;大魁天下;痛陈时弊;起兵勤王;京口脱险;督府南到;过零丁洋;时穷节见.”32个字,很好地概括了文天祥的一生.顿时,不知怎么的,我心里一涌,感到精神百倍.在随后的参观中,我知道了,文天祥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尽忠报国.在他初入仕时,出于不满权奸把持朝政,忧国爱民,从而上书皇上,因此被贬职.当年元军南进,皇帝太后降元后,文天祥毅然提出:“君降臣不降”.他历尽艰险,聚兵抗元.但孤掌难鸣,遭受失败.当他妻儿被俘,手下大将赵时尝被杀,文天祥还是没有动摇抗元之心.独木难支,文天祥最终还是被判处死.在过零丁洋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鲜明地表现了文天祥激进的人生观,生死观.三个展厅参观好,我便看见在一堵长墙上,书写的<正气歌>.我又想到了文天祥死前留下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才用一个豪华的纪念馆来表达自己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在井冈山游览的第一天,我们便参观了北山烈士林园.走过那108节具有象征意义的石阶,大家就走进了纪念堂.那里突兀的就是毛泽东手书的“死难烈士万岁”的烫金大字我在心中默默想到:中国人的理念中死为最大,更何况这些勇士为了革命而牺牲.于是,我向牺牲的烈士敬仰地鞠躬.在纪念馆中,有一块无名英雄碑.上面虽然没刻一个字,但对我的感触却非常深:到底有多少勇士为了取得胜利,勇往直前,直至牺牲?这个数据已经无法统计.他们是谁更是无从知晓.但我们应该肯定,这些不知名的战士是可爱的-他们用在前线点滴的行动来抗敌,与敌人殊死斗争!
沿着桂花树和井冈翠竹相夹的平整步道,我和另三位同学来到了碑林.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大理石塑像.这里的战士个个神情肃穆,义无反顾.手中紧紧握着冲锋枪.有的还提着大刀,想和敌人的枪火斗争!
我们参观完,刚想下山,天下起朦朦细雨,渐渐像掉了线的珠子.下山的路很滑,很陡.同行的杰说:“我们找个地方避避雨吧!”不知怎么的,一种,莫名的冲动催使我勇往直前.我坚持下山.刚来到集合的地方,雨就停了,太阳再次露出了笑脸.在那头的山上,好像出现了美丽的彩虹.顽强斗争,决不屈服,我们的车在拥挤的山路上停了下来.导游领着大家步行走向井冈山最有名的黄洋界.一进黄洋界,大家便被这横亘千里的群山,自由翻滚的云海郁郁葱葱的松柏吸引住了.这里海拔1300多米,山势险峻是天然的御敌屏障.这时,导游的讲解吸引了我,我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黄洋界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当时,毛主席率领大部队去接应主力,国民党乘机行动,派出了5个团去攻打黄洋界.当时,留守的军队大约一个团.但是,团长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坚持要和敌人作战.红军战士们把竹子削成竹钉,泡在马尿里,让它变硬,带毒,随后隐密地插在上山的要道上.然后挖壕沟,抬石头,扛木头.在顽强地挺过强大的敌军一波又一波攻势后,国民党在下午发动了最具破坏性的冲击.红军战士就不屈服,一如既往地顶着敌军的进攻.当红军快招架不住时,兵营送来了一门刚修好的破击炮,和三枚炮弹.由于天气潮湿,只有最后一枚炮弹爆炸了.而它正好打中了敌人的“心脏”部位.借机,红军虚张声势,把鞭炮放在木通里.那低沉而又急促的爆炸声让敌人认为是冲锋枪发出的响声!山上的农民也帮着喊道:“毛委员带着主力回来了!毛委员带着主力回来了!”敌军一下子产生了恐惧心理,落荒而逃。
“哈哈哈”,大家听到红军胜利,露出了笑容.毛主席在得知胜利后,也欢快不已,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在随后的参观中,我看到了那门立了不小功劳的破击炮,不禁又想到了红军凭险据守,顽强斗争的情景.艰苦生活,敢于克服
原本我以为,红军领导,干部们住的很好.但参观了大井伟人旧居群后,我知道自己大错特错.在大井伟人旧居群,我们先参观了朱德爷爷的故居.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简陋小屋内,只摆着一个藤条床和一套旧桌椅.墙上挂着雨天工作需要的斗笠.再来到陈毅爷爷的故居,同样是那么朴素.在潮湿昏暗的房间内放着一张床和破的木桌椅.高的同学伸手就可以碰到天花板.这与当时,国民党的军官们有天壤之别.他们住别墅,睡洋床.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红军的领导,干部们还研究出了成功的作战方案!
红军的饮食非常单一.但他们苦中作乐,唱出了“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顿顿吃的精光光.”
红军的吃住很艰苦,连平日的小公作也是很累的.这是我爬五龙潭瀑布中才感受到的.那天,我们去游山玩水.在游览好飞流直下的瀑布后,我开始向上爬.上山的石阶看上去不陡,但七拐八弯的.很快,我和同行的白已经气喘吁吁.我两休息了一会儿,又坚持向上爬.我渐渐觉得头很昏,脚步非常沉重,汗也浸湿了衣服.我想:还好平日锻炼的多,要不然骨头都散架了.我喘着粗气,坐在一棵荷树下,不知不觉,我联想到了在黄洋界的一幕--导游说:“朱德爷爷在当年,每天要从山下挑粮上山,走的山路几乎成七八十度.而且,他当时已经43岁了!虽然这样,朱德爷爷从来没退缩.”
我想着想着就产生了敬仰之情:我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走一段路就累倒了.红军当时既要赶山路,又要挑粮,肯定万分辛苦.可他们都克服了.我不该输在这里!我一咬牙,一鼓作气,向上爬.很快到了出口,而且是第一个.让我评价井冈山之旅,一个字“值”!
第五篇:井冈山之旅心得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经过五天的紧张学习,寻访革命足迹,瞻仰革命旧址,聆听革命史实,重温那段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使我的心灵备受震撼和洗礼,也深刻领会到公司党组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到井冈山学习的深刻含义,这是让我们坚守集团文化,凝聚在集团战略旗帜下最生动的一次社会实践。
井冈山精神之魂是坚守信念,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敢闯新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是依靠群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公司经历了快速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境界,然而能否保持发展势头,更好更快地发展,无疑,井冈山精神仍然具有宝贵的现实指导意义。
坚守信念,做强港口产业。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共产党人和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中国的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在革命遭受惨重损失的危急关头,不气馁,不退缩,仍然矢志不渝,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们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引兵井冈山,创建了革命根据地,进而开拓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成功之路。井冈山时期艰苦卓绝的环境,没有阻遏信念的力量,坚守,让信念开放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绚丽之花。
有了信念,人生才会焕发出澎湃的激情和创新力,一往无前,坚定不移。如果集团上下齐心协力,以打造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强港为己任,坚守发展信念不动摇,敢闯新路,把集团的宗旨化为内心深处的信仰力量,我们在勇跨三亿的道路上就一定能快速飞奔。
做好思想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在井冈山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三湾改编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从思想建设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培养浩然正气,党指挥枪使党走上了发展壮大之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确立的建党原则,对于新形势下加速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集团组建以来,党组高度重视思想管理,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因而,集团组建后,快速融合,步调一致,实现了集团的快速发展。这充分证明了思想建设是深化改革的根本保障。
提升战略素养,共谋发展之道。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在赣南会议后,被迫辞去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务。作为党和红军的缔造者,毛泽东不仅在心理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和委屈,而且处境十分困难。但是毛泽东不是盲目地与组织对抗,激化矛盾,而是以其坚忍的意志、豁达的胸襟及对党的忠心耿耿和战略眼光,忍辱负重,服从组织,为我们后人展现了成就大业的战略素养。
同样,在集团深化改革过程中,港口的发展需要每个单位支撑,尤其是最小的班组集体。在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定要有“战略”素养。作为班组的决策者,应该对全局利益想得多,对个人、小团体的利益想得少;对集体利益想得多,对个人利益想得少;对长远利益想得多,对眼前利益想得少。在遇到难题时,更应该一事当前,想大局、看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总之,弘扬井冈山精神,我们要在打造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强港的征程中坚守信念,坚持思想建设为先,提升战略素养,为集团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