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警务合作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比较思考

时间:2019-05-14 01:4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警务合作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比较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警务合作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比较思考》。

第一篇:国际警务合作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比较思考

国际警务合作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比较思考

摘 要:全球化给国际秩序带来了新的问题,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和国际警务合作是当前全世界打击跨国犯罪和国际犯罪的主要合作手段。虽然目前在立法上、实践上和理论研究上关于二者并没有过多的区分,但他们在性质、合作主体、合作内容方面是不同的。国际警务合作由于其便捷性,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合作模式,在实践中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

关键词:国际警务合作;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司法权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6-0315-02

全球化推动了超国界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增加社会财富的同时,各种价值观相互影响,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传统的国内犯罪开始向国外发展,不局限于一国领域内的犯罪明显增加,单个国家对于跨国犯罪的单独打击显得束手无策,国际警务合作和刑事司法协助制度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迅速发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一般是指一国的法院或者其他的主管机关,根据另一国法院、主管机关或相关当事人的请求,代为或协助实行与诉讼有关的一定的司法行为。它的产生是因为国家司法权的严格属地性,只有加强各国司法机关之间的合作,才能及时的解决问题。对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概念的理解,也在随着合作内容的发展而不断广义化。在本文我们便采用广义的理解。而关于国际警务合作,如果简单地理解为各国间警察合作办案,几乎与现代警务体制的历史同样久远。从为了政治目的展开的合作到为打击跨国犯罪而开展的合作,虽然它的实际开展已经有一段历史,但目前国内对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警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跨国犯罪,维持国际社会的秩序。国际警务合作是指世界各国或者地区经主权国家授权的警察机关,在惩罚、预防跨国犯罪和维护国际社会秩序领域互相提供帮助,协调配合的一种执法行为。然而关于二者的关系,无论是从具体的立法上还是理论上都比较混乱,有的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只有认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清界限才能发挥它们的作用。

一、国际警务合作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区别

(一)国际警务合作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性质不同

如果按照性质和逻辑关系来划分,国际上在有关法律方面的合作大概可分为立法合作、执法合作和司法合作。刑事司法协助作为诉讼内司法行为,当然属于司法合作。而关于国际警务合作的性质,目前有较大争议。在这里我们首先应当明确司法合作中对“司法”的理解,如果将其扩大理解为“为司法服务”或者“与司法相关”,那么国际警务合作似乎可以归入司法合作之中;然而这里应当理解为“司法中”,而不应当做扩大解释。在西方国家受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对与国际警务合作的执法性质没有异议。在我们国家,回归到国际警务合作的主体―警察,从警察权的性质来考虑警务合作的性质。无论是从权力谱系还是从权力内容来说,警察权都属于行政权的内容。有的学者认为警察权中的侦查权是司法权的组成部分。然而,司法权的主要内容是裁判权,独立性是裁判权的主要特征,而侦查权的行使不仅要接受当地政府的领导,还要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是不可能独立的。另外,司法权的启动具有被动性,相反拥有侦查权的机关都是肩负着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责,有着明显的主动性,而这正是行政权的典型属性。所以说,侦查权有着完全的行政属性。无论是从国际角度还是国内角度来理解,国际警务合作都属于国际执法合作。由此可见,两者的性质不同。

(二)国际警务合作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主体不完全相同

司法权的主权性决定了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而在实践中实施合作的主体也只能是国家授权的有关机关。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基本程序是请求国有权作出司法协助的主管当局以请求书的形式向被请求国提出请求,经被请求国的审查机关审查后作出拒绝或者接受请求的决定,如果接受请求,被请求国根据请求内容的不同依据相关的国内法律规定交付给主管机关具体办理。依据已经签订的有关国际公约和国家之间的条约可以看出审查机关为中央机关,而依据各国司法体制和对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含义理解的不同,对于中央机关的的规定也不尽相同,所以各国对于中央机关没有统一的规定。依据中国对外缔结的有关双边或多边条约,中国的中央机关一般是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或者外交部。而作为具体的办案机关――主管机关,是相对于作为联络审查的中央机关而言的,根据请求的内容和案件的不同而不同,那就可能是法院、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然而,中国参与的国际警务合作的主体具有唯一性和确定性,那就是公安机关。公安部既是负责进行国际联络的机关,也是具体的实施机关。另外,从合作主体的层级来看,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只能是国家间的合作,而国际警务合作由于其执法性质,所以合作并不局限于国家间,地方之间也可以直接开展合作。从国际的角度来看,国际警务合作的主体除了国家警察机构,私人跨国警务活动也正在不断地进入相关问题研究者的视野。基于一些国家私警务的日渐壮大,私人侦探所或者安保公司极有可能成为国际警务合作新的合作主体。

(三)国际警务合作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不完全相同

关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和范围无论是从立法上还是实践上都相对确定,主要有送达文书、调查取证、引渡、刑事诉讼移管、承认和执行外国刑事裁判、被判刑人的移交等。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一般都是针对一国具体案件的诉讼程序有关的行为,而且是通过正规的法律程序进行的协助,协助的结果具有法律上的权威性并会在诉讼中产生法律后果。所以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部分内容的实现必然会涉及采取强制措施等司法活动,这就必须要依赖于警察职权的行使。因为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的内容规定,对于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和预审,都由公安机关负责。这决定了刑事司法协助中的部分内容必须有警察的参与,其参与的这部分内容毫无疑问地构成了国际警务合作的内容。而国际警务合作的内容却远不局限于这些。虽然目前关于国际警务合作的内容和范围在理论界还没有定论,但首先国际警务合作的内容不仅有围绕某一具体案件的合作,还有已经形成常态的一般性的和常规性的合作,比如犯罪信息情报的一般性交流;其次国际警务合作的内容已经从打击、预防犯罪的具体执法措施扩展到了各国警察机关人员的地相互交流和培训以及刑事科学技术地相互学习。并且其合作范围在现实中仍在不断地探索扩展当中。

二、关于国际警务合作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关系的现实处境

尽管在以上的论述中对二者从理论角度区别开来,然而无论是立法上还是实践中二者都没那么容易分清。从立法角度,国际警务合作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独立概念虽然已经被广泛使用,然而我们国家在立法上仅在公安部制订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里,也就是说仅在部门规章的层面使用了该名词,这就导致一些学者认为“国际警务合作”并非为一个法律概念,在涉及警务合作内容的时候多数情况下使用了刑事司法协助这一概念;另外在具体的法律规定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三章的内容是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其中的第365条规定了公安机关进行警务合作和刑事司法协助的范围。从法条中可见在公安机关的职务范围内并没有将二者做出具体的区分,而是采用并列的形式列举出来。从实践角度,现实中有许多采用刑事司法协助和国际警务合作途径合作成功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多数是结合使用两种合作方式。如“10 ?5”湄公河案件,案件的犯罪地和犯罪嫌疑人都在境外,而由中国法院审判,在经历了多种合作方式后终于在2012年的11月份案件审理结束。并且中老缅泰四国就建立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达成共识,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25次联合巡逻执法。在这个案件中,前期的联合侦查以及后期的联合执法都属于是国际警务合作的内容,而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请求外国证人出庭作证以及请求与案件相关证据的移交等都属于是国际司法协助的内容。可见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往往是两者结合使用。

国际警务合作具有效率性和灵活性,既可以通过签订双边或者多边警务协定的方式,也可以在国际性组织国际刑警组织的框架内进行合作,且合作程序简便。随着犯罪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变化,国际警务合作正在不断地扩大合作范围、探索新的合作方式。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活动涉及国家司法主权等问题,所以各个国家在合作时都会更加谨慎,需要遵守严格的司法程序,需要以相关的公约或者条约存在为前提。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只能是主权国家间的合作,而国际警务合作并不局限于国家级的合作,地方警务机构之间也可以通过签订相关的合作协议而直接进行合作。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合作方式一般是请求他国“接受”或者“代为”而间接合作,而国际警务合作有的通过这种间接合作,更多的是直接合作,如联合侦查,域外调查取证等。各国针对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活动的严谨态度突显了国际警务合作的便捷。然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目前已经广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已成体系,合作机制相对完善、稳定。而国际警务合作多是问题驱动下合作,缺乏完善机制主导下的合作。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在国际上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合作模式,国际警务合作尚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依然需要依附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总之,无论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还是国际警务合作制度都是维护国际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权的一种手段,实践中需要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进保.国际犯罪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4-81.[2] 马修?戴弗雷姆.警务全球化――国际警务合作的历史基础[M].薛丹云,孙茗,沈莉莉,译.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37-57.[3] 向党.国际警务合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1-6.[4] 成良文.刑事司法协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7-35.[5] 许燕.全球化时代的跨国犯罪与国际警务合作[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7-29.[6] 付凤.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刑事警务合作[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97-100.[责任编辑 魏 杰]

第二篇:浅论两岸四地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机制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

摘要:大陆与港澳的区际刑事司法协助虽然没有形成位阶较高的正式制度,但以个案协助为主要特点的刑事司法协助体现了双方的高度信任。而海峡两岸的刑事司法协助虽然在官方认可的民间组织的努力下,制定了正式的制度,但信任程度较低将会影响双方的合作。从警务合作的角度来讲,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和情报信息中心对于《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的有效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区际司法协助最初是为了解决“一国两制”背景下,大陆与港澳的司法冲突而产生的,并且从司法合作逐渐走向司法协助。从香港、澳门回归至今,三地的法律机构和专家学者就没有停止过有关三地如何进行司法协助的探讨,在民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在没有成形法律文件指导的情况下,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论文 联盟

2009年4月26日,大陆与台湾方面签订了《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构建了当前两岸刑事司法合作的基本框架。由于刑事司法协助中的刑事事务往往带有较强的公权力色彩,且关涉公民权利保障问题,在海峡两岸的现实状态下,会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加之《协议》仅是一个框架性协议,规定相对粗疏,原则性强而操作性弱,需要双方根据实践需要进一步协商,解决具体操作性问题。因此,借鉴大陆与香港、澳门刑事司法协助的经验来展望海峡两岸的刑事司法协助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陆与港澳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机制的建立与运行

如前所述,大陆与港澳地区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的刑事司法协助机制。但民商事的司法协助已经为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个案协助模式的建立与运行

从广义上讲,虽然已经回归十余年,大陆与港澳的刑事司法协助目前仍主要局限于个案协助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通过广东省与港澳的刑事司法实践而产生的,并经大陆方面一定形式的组织和制度化。改革开放以后,一些经济犯罪分子逃往港澳,广东检察机关在查处贪污贿赂案件方面面临着如何在港澳地区调查取证的问题。早期的合作,往往通过民间渠道甚至是秘密取证,极不规范。1986年,粤港两地反贪机关开始积极接触,以寻求在双方之间建立一种对个案进行协查的调查机制,开展有关共同打击职务犯罪的司法合作。1990年,广东省检察院和香港廉政公署的代表在珠海市举行会晤,对双方开展个案协查实践的情况进行小结,并在香港共同签署了《会晤纪要》,确定了开展个案协查的范围、协查的方式、联络的渠道。并于同年11月20日经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同意,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在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内设立“个案协查办公室”,对外称“广东省人民检察院个案协查办公室”,规定今后凡是国内各级检察机关同香港廉政公署、澳门反贪公署相互协助调查职务案件,都要通过广东省人民检察院个案协查办公室进行联系。

1993年2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同港澳地区司法机关进行案件协助调查取证工作程序的规定》(以下简称《个案协查工作程序规定》)将个案协查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199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在珠海市检察院和深圳市检察院分别设立广东省检察院个案协查办公室珠海办事处和深圳办事处,主要承担本地涉港澳个案协查取证业务和协同出境调查任务。1999年4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1993年的《个案协查工作程序规定》作了修改和补充。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规范涉港澳个案协查工作的通知》,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需要请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部门协助的,须逐级报最高人民检察院“个案协查办公室”审批,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澳门特别行政区反贪公署办理的案件需请内地有关检察机关协助的,直接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个案协查办公室联系安排。2000年最高检察院外事局叶锋与香港廉政公署副专员郭文伟在深圳会晤,对内地与香港地区区际司法协助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形成了《备忘录》。2002年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在总结多年个案协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规范个案协查的程序,下发《关于职务犯罪涉港澳个案协查工作程序的规定》,对于广东省各级检察院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部门提出个案协查的请求及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部门进行个案协查规定了具体程序。

2.个案协助模式的特点

显然,个案协助模式是建立在双方高度信任基础之上的一种临时性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内地与港澳检察廉政机关就如何协助调查取证、追逃、追赃、证人出庭、预防犯罪以及司法协助本身的有关原则、主体、范围、方式、联络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机制日趋完善,协查的内容也从单一的调查取证发展到查询银行资料、追缴赃款赃物、情报交换、联合行动等更多方面,合作层面有了较大的提升,为我国不同法域间的司法协助创设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实践已经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实践和创举。

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港澳已经回归祖国和签订《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背景之下,两岸三地在彼此信任上几乎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毕竟合作没有上升为位阶较高的制度层面,许多深层次问题的适用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有学者认为个案协助活动属于三地之间的官方活动,因而带有明显的政治敏感性;三地依不同法系的法律制度进行个案协查说明法律性突出;同时也表现出时间性紧迫和取证难度大的特点。

第三篇:全国部分法院国际司法协助工作座谈会纪要

全国部分法院国际司法协助工作座谈会纪要

2002年12月17日至2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全国部分法院国际司法协助工作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负责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同志。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和总结1996年以来人民法院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情况;进一步规范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研究适当简化办理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程序;进一步明确办理国际司法协助业务的有关问题;通过座谈,总结经验,发现、研究问题,为今后不断改进人民法院国际司法协助工作创造条件。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与会同志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和讨论。现将会议情况纪要如下:

会议回顾了1996年以来人民法院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情况,认为近年来的国际司法协助工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与我国开展国际司法协助的国家越来越多。截止到2002年12月,我国除加入海牙送达公约和取证公约外,已与40个国家签署了59个双边司法协助条约,涉及民、刑事司法协助和引渡、移管被判刑人等内容,其中43个条约已生效。(2)我国办理国际司法协助事务的法院越来越多。

(3)国际司法协助事务的领域越来越宽。(4)人民法院办理国际司法协助业务的数量显著增加。(5)国际司法协助的成效明显。(6)国际司法协助工作越来越复杂,对办理国际司法协助具体事务人员的要求越来

越高。

会议指出,虽然近年来我们的国际司法协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有的法院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做到或未能坚持1996年全国司法协助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对司法协助工作应明确一个机构归口管理,有关审判庭明确专人负责司法协助工作的要求。由于缺少机构和人员保障,职责不明确,人员不落实,内部运作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国际司法协助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第二,办理国际司法协助事务的效率尚不能完全满足审判工作的需要。第三,对司法协助工作的专门管理和调查研究欠缺。

会议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级人民法院要提高对国际司法协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人民法院作为进行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主管机关,严格履行我国签订或加入的双边条约和国际公约,不仅关系到法院的审判工作,法院的对外形象,也关系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国家的形象。积极开展国际司法协助工作,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是我国涉外审判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各级人民法院要从维护国家主权和形象,实现司法公正和效率的高度,正确认识人民法院的国际司法协助工作,正确认识

形势发展对法院国际司法协助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切实加强国际司法协助工作。

二、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对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高级人民法院对国际司法协助工作必须做到归口管理。会议认为,各高级人民法院归口管理国际司法协助工作,有利于全面了解和掌握本辖区内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对所辖区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日常管理、指导和监督;有利于系统地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水平;有利于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国际司法协助工作落到实处;有利于保证上下级法院之间办理国际司法协助工作渠道的畅通;有利于明确职责,推动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开拓发展。为此,再次强调,每个高级人民法院应指定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本辖区内的国际司法协助事务。设立外事办公室的高级人民法院,原则上可由外事办公室归口管理本辖区的国际司法协助事务。没有设立外事办公室的,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明确一个机构归口管理。归口部门应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归口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本辖区内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联系、审查、转递、统计、管理和指导,在从事具体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制定制度,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协调关系,研究对策。

(2)各级人民法院要注意培养办理国际司法协助事务的人员。各级人

民法院要有意识地培养既懂外语,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专门从事国际司法协助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也将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工作。(3)各级人民法院要建立包括登记制度、查询制度、统计制度、责任制度等必要的办理国际司法协助事务的规章制度。(4)各级人民法院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规范国际司法协助事务的操作。(5)各级人民法院要规范国际司法协助案件的文书翻译工作。为了保证国际司法协助文书的翻译质量,有关法院要选择和建议一些资质、信誉较好,翻译水平较高的翻译公司承担翻译工作。(6)各级人民法院在办理国际司法协助事务过程中要严格依法办事。办理国际司法协助事务,必须以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条约和国内法的规定为基础,认真执行现在仍适用的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1992年3月4日《关于执行<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有关程序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1992年9月19日《关于印发<关于执行海牙送达公约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1986年8月14日《关于我国法院和外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相互委托送达法律文书若干问题的通知》等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途径办理。对于不属于公约、条约明文规定的协助事项,不要擅自办理。

关联资料:司法解释共1部

三、适当简化办理国际司法协助的工作程序。会议认为,为了减少环节、减少层次,进一步提高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效率,可以从两

个方面适当简化办理国际司法协助的工作程序。其一,在法院系统内,除了要坚持归口管理、专人负责外,基层人民法院对其管辖审理的案件可以将有关国际司法协助的请求书和文书直接递交高级人民法院,不必再经过中级人民法院转递。对于国外请求我国法院提供的司法协助,各高级人民法院也可以直接交由执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办理,办理完毕后直接送回高级人民法院。其二,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效率,在条件成熟后,除依我国与外国签订的双边司法协助条约,规定由双方中央机关负责转递,提供司法协助的,及通过外交途径,向不是公约成员国和条约签订国的外国当事人进行送达、取证等行为,由各高级人民法院经外交部领事司向国外提请协助的以外,今后要逐步过渡到由各高级人民法院直接对外提出和转送司法协助请求。包括依据有关国际公约直接向国外中央机关提出转递民商事司法文书、司法外文书和调查取证请求,以及向中国驻外使领馆提出对中国籍的诉讼参与人送达民事司法文书和调查取证。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稳妥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必要的试点。各高级人民法院要提高对这一工作转变的认识,增强紧迫感,积极为实现这种转变做好准备。

四、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调查研究。考虑到目前我人民法院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研究基础相对不足的现实,对调研工作的近期要求是奠定基础,着眼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各高级人民法院对国际司法

协助工作归口管理、专人负责后,首先要完成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在办理具体国际司法协助事务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对于实践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上报,并提出解决建议。办理国际司法协助事务的人员平时要注意学习,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国际司法协助业务的培训。经过一两年的努力,要使人民法院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研究水平上一个台阶。

会议还对开展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途径、国际司法协助的收费问题、关于向外国公司驻华代表机构送达司法文书并适用留置送达问题、民商事案件涉外调查取证问题等国际司法协助实务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

会议认为,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各级人民法院的国际司法协助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且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运作格局。各级人民法院在办理国际司法协助事务过程中,要秉承“公正与效率”这一人民法院工作的世纪主题,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国际司法协助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更好地为审判工作服务。

第四篇:2013年7月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试卷

广东博导教育机构——广东省自考教育第一品牌

2013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试卷

(课程代码 11470)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1分,共1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亚洲主要劳务输出国是()A、沙特阿拉伯 B、印度 C、伊拉克 D、阿联奠

2、菲律宾的输出劳工素质较好,蓝领工人所受正规教育平均是()A、5年以上 B、8年以上 C、9年以上 D、10年以上

3、孟加拉国向中东地区输出劳工始于20世纪()A、50年代中期 B、60年代中期 C、70年代中期 D、80年代中期

4、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亚洲劳务输出的劳动力主要流向()A、欧洲 B、北美 C、中东地区 D、澳大利亚

5、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投资中,属于政府和社会承担的成本有()A、安置费 B、职业信息系统的建立 C、交通费 D、时间成本

6、泰国输出劳工出国前的职业多数为()A、工人 B、技术员 C、农民 D、保姆

7、韩国的劳务汇款约占对外贸易收入的()A、10% B、20% C、30% D、40%

学习提升能力 第 1 页(共 5 页)知识改变命运 广东博导教育机构——广东省自考教育第一品牌

8、大批移民工人特别是合同移民工人的回国必然带来()A、就业安置问题 B、外汇使用问题 C、子女教育问题 D、家庭问题

9、斯里兰卡产出中的市场化商品以()A、原材料为主 B、制造业为主 C、能源为主 D、农业为主

10、法国负责发放居留许可证的行政官员为()A、总理 B、总统 C、省级警察长官 D、外交部长

11、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接纳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加拿大 D、澳大利亚

12、法国首次提出有关外籍人的管理条例是在()A、1945年 B、1958年 C、1987年 D、2001年

13、英国劳动许可的有效期原则上仅为()A、一年 B、三年 C、五年 D、十年

14、世界上最重要的合法移民国家之一是()A、澳大利亚 B、日本 C、新加坡 D、韩国

15、在澳大利亚早期移民史中,最受歧视的劳工是()A、非洲劳动 B、中国劳工 C、韩国劳工 D、印尼劳工

16、近代中国与中华民族被屈辱的历史相联系,并在不平等条件下实现的移民形式是()A、雇佣形式 B、契约形式 C、援助形式 D、承包形式

17、新中国的劳务输出始于20世纪()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初期 C、70年代初期 D、80年代初期

学习提升能力 第 2 页(共 5 页)知识改变命运 广东博导教育机构——广东省自考教育第一品牌

18、在国际劳务市场上,在劳动力供求关系以及劳动力的技术熟练程度一定的情况下,一个核心要素是()A、移民政策 B、劳务价格 C、人员素质 D、供求信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9、劳务输出对国内总储蓄的影响不很明显,这种影响主要取决于()A、消费水平B、输出劳工总量 C、教育水平D、劳工构成 E、工作性质

20、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咯拉拉邦出口的产品主要有()A、农产品 B、工业原料 C、汽车 D、半成品 E、石油

21、中东地区移民工人的工作,按行业可划分为()A、金融业 B、物流业 C、生产建筑 D、专业与管理 E、服务部门

22、在国际劳动力资源流动的投资中,个人投资的直接成本有()A、交通费 B、安置费 C、机会成本 D、信息费用 E、时间

23、印度汇回国内的外汇一般用途有()A、投资 B、消费 C、存入银行 D、创业公司 E、购买土地

24、二战后,英国移民的主要构成包括()A、印度、巴基斯坦等英属殖民地的出身者 B、意大利、德国等西欧与南欧国家出身者 C、北欧国家出生者 D、东欧的政治流亡者

学习提升能力 第 3 页(共 5 页)知识改变命运 广东博导教育机构——广东省自考教育第一品牌

E、新英联邦国家出身者

25、原则上允许到美国从事A类职业的外籍劳动者包括()A、科学、艺术领域内的卓越人才 B、飞机检修工

C、建筑工 D、从事宗教工作的外籍人 E、跨国企业的管理者

26、为了便于审批移民工作,美国劳工部把社会主要职业分为()A、A类职业 B、B类职业 C、C类职业 D、D类职业 E、E类职业 27、1990年日本新实施的入国管理办法将居留资格分为()A、90天以下的短期居留 B、1年以下的中期居留

C、3年以下的长期居留 D、5年以下的超长期居留 E、永久居留

28、中国在对外开展劳务合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经营方针包括()A、平等 B、守约 C、保质 D、薄利 E、重义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划线部分。

29、一般来说,一个工人获得国外就业的费用是相当高的。30、劳工海外就业收入高低以及工作时间长短与积蓄率成正比。

31、大量的劳务输出对本国劳动力市场不会产生不利影响。32、1986年迁入英国的移民之中,来自最多的地区是南北美洲。33、1992年,香港新的劳务输入计划允许外地劳工的月工资低于本地工人工资中位数400港元。

34、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务输入是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经济事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5、简述亚洲劳务输出各国在改进劳务输出工作方面采取的对策。

36、简述西欧和中东劳务市场的不同特点。

37、简述法国对外籍劳动者劳动许可申请审查的主要内容。

学习提升能力 第 4 页(共 5 页)知识改变命运 广东博导教育机构——广东省自考教育第一品牌

38、简述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修订劳务输入法律的原因和内容。

39、简述制约我国劳务输出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0、试述海外移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41、试述促进我国劳务输出事业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学习提升能力 第 5 页(共 5 页)知识改变命运

第五篇: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复习资料(已整理)(写写帮推荐)

国际劳务合作与海外就业复习资料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劳动力移民有哪些特点?P1

1)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劳动力

2)由贫困国家向富裕国家输出劳动力去获取较高的工薪收入;

3)由人口众多的国家向人口少的国家输出劳动力;

2.中东劳务市场。“在1975年至1979年期间,来自南亚主要巴基斯坦和印度的移民工人数量迅速增

长。其原因是:…….”P3

1)对外国劳动力的需求量超过了附近邻国所能提供的能力;

2)其他国家的移民愿意接受阿拉伯工人不愿接受的工作和报酬水平;

3.国际移民种类和方式有哪些主要内容?P8-11 1)自由移民,2)公务移民,3)定居移民,4)合同移民

4.劳动力的国际间流动共有三种形式:P131)单纯的劳动输出,2)对外工程承包,3)海外移民

5.国际劳动力资源流动的投资有哪些形势?P151)由个人负担,2)由政或社会负担

6.劳动力资源流动的一般效益:P16

1)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劳动力流动本身就是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过程。它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之间能够更加合理地结合,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避免了浪费。

2)劳动力的流动也使劳动者自身得到好处。(新岗位、新的高的物资和非物质利益、刺激提高劳动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

7.劳动力输出国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国际间劳动力资源流动对他们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P18

劳务输出国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国际间劳动力资源流动对它们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⑴首先,这种流动有助于缓解其国内失业与就业不足的现象。

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严重过剩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即使大量输出劳动力,从总量上也不会对本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不利影响,反而会减轻人口及劳动力对社会就业的影响。

当然,在这些国家中,相对短缺的技术工人与熟练工人的外流可能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从综合效益看,这种“不利影响”可以被种种“有利影响”所抵消。这些有利影响包括就业压力的缓和以及大量外汇的流入。

同时,它也会鼓励人们更加努力地追求接受教育和培训掌握必要的技术。

⑵其次,对于本国外汇平衡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十分可观、国家外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国家还以此弥补了历史上形成的贸易赤字)

⑶海外劳工的劳务汇款对本国国内的个人消费、储蓄和投资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据调查,这些汇款大部分用于扩大居民个人消费。尽管这样一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本国的通货膨胀,但另一方面也使其国民经济增长有了更多的机会。

8.劳务输出与回流量:P43最后一个自然段

1)中东主要劳务输入国基本建设已告饱和,又加上石油价格下跌,劳务市场紧缩;

2)不少劳务输入国调整了劳务输入政策,希望输入劳工国籍多样化

3)来自其他劳务输出国的竞争日益激烈

9.劳动力市场的微观调节P74最后一个自然段前3行

1)整个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尤其是大量输出劳动力行业的状况

2)培训劳工的费用

10.泰国的劳务输出劳工的个人情况?P79-83曼谷的输出人数最多,多数劳工出国前为农民

11.出国移民的概况,同邻近的劳务输出国相比,斯里兰卡移民工人一半以上是妇女。移民工人中已

婚的占66%-72%P113

12.流入斯里兰卡的移民工人汇款形式P113现款汇付,银行支票,电汇,旅行支票,以贷贷款

13.韩国海外移民的特点P138

⑴在地区、行业、职业上较集中

⑵每次输出的时间较短

⑶具有良好的组织

⑷劳工输出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

14.韩国输出劳工所得外汇大部分汇回国内,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P141

1)大部分劳工都没有随行家属

2)在国外就业时间一般不长,3)在劳动营地生活费用较低

4)韩国政府规定至少80%的劳工收入要通过韩国银行系统汇回国内。

15.亚州主要的劳务输出国是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泰国、菲律宾、韩国和印度尼西

亚,绝大部份流向中东地区,流向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的只占小部分.P147

16.移民工人的素质结构分三大类P148普通劳动力,半熟练工人,熟练工人,高技术人才

17.劳务移民对亚洲劳务输出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试加以分析:P154-158

1)劳务移民对国内劳动市场的影响

2)劳务汇款对国家收支平衡的影响

3)对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18.亚洲劳务输出国在劳务输出方面存在的问题P160

①移民工人招募渠道混乱,商业化现象日趋严重,私人招募机构从中渔利,对出国工人进行严重的剥削。

②移民工人的劳动合同得不到严格执行,在易受损害的行业情况尤为严重

③由于信息不灵以及有关国家间缺乏统一的职业或行业名称和标准,输出工人的工种或技术与输入

国往往不对路,造成执行合同的困难与变更

④移民工人在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方面常常是遭受歧视的对象,甚至发生移民工人既不能享受就业国、也不能享受原输出国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的现象

⑤大批移民工人的回国给国内造成压力,移民工人回国后的事业率普遍高。这既是对较高素质的劳

动力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引起社会部稳定

⑥相当一部分劳务汇款从私人渠道流失了,这对国家来说无疑是个损失。

19.进一步扩大劳务出口,各国政府程度不同地采取了如下一些对策:P161-162

1)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制

2)各国为扩大劳务出口,放宽了初期对劳务输出的法规限制,简化了出国手续

3)尽力发展海外承包工程,带动劳务出口。

4)加强对移民工人出国前的培训,使劳动力的供给与国外市场的需求对口

5)加强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海外劳务市场的信息

6)关于劳务汇款由私人渠道流失的问题,各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吸引移民通过官方渠道汇

款。

7)各国对归国工人失业率高的现象,虽然也开始采取一定的措施,但总的看来重视程度还不够,成效也不显著。

20.亚洲国家劳务输出的实践与经验?P164-169

⑴建立了政府、民间和个人三位一体的劳务输出机制

⑵制定了完善的海外就业法规和监督措施

⑶重视海外劳务市场的开发与研究

⑷强化了对私营招募机构的管理与监督

⑸实行了严格的招募与安置制度

⑹采取了保护海外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措施

21.劳动力的国际性流动,按其接纳国的入国管理政策,大致可分为两大类:P172

临时接纳型和永久接纳型

22.为了阻止移民大量涌入,避免引起更大的民族矛盾,英国政府于1961年10月推出了《英联

邦移民法法案》P174

23.英国于1968年颁布了相应的《英联邦移民法》P17

424.英国的居留许可制度P179

1)护照‘劳动许可证

2)警察署登记注册证明或就业资格证明

3)雇主同意继续雇用的证明及保证该外籍劳动者只从事他所获准的工作的书面材料

25.根据英国移民法条例,外籍劳动者的妻子与未满18岁的未婚子女可随之同居英国,且其妻子在英国就业不受限制P180

26.居住在美国的外籍人大致可分为四种:P183移民,难民,非移民,非法入境居留者

27.表4—2美国现行法定的移民优先顺序及每年接纳的数量P188

28.法国居住许可的申请条件是:P198

1)申请者至少在法国持续居住三年以上

2)申请者有相当经济的收入

3)申请者遵守法国的社会公共秩序;

29.劳动许可分为一般劳动许可和特别劳动许可两种P209

30.为敦促外籍劳动者早日回国,前联邦德国政府一是用法律限制他们在该国的停留,二是对归国者

进行奖金援助P215

31.澳大利亚的劳务输入P221简

⑴根据劳动力短缺情况确定移民数量。实行一种雇主建议制度。

⑵提高移民的质量。澳大利亚实行一种资格认定制度

⑶开展有组织的移民。这类移民是根据政府之间的协议条款进行的。

⑷完善移民立法。

32.日本的劳动力短缺以及随之而来的劳动力输入问题会和失业率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其主要原因

有?P233-234论

⑴一是日本人口结构老化大大早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⑵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日本青年的就业意愿也高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青年。

⑶三是日本的终身雇佣制不利于一些企业的“富余”工人或技术骨干流动到劳动力短缺的部门去。

33.1989年12月8日,日本国会通过了《出入国管理暨难民认定法》,对1951年制定的《出入国管

理令》作了重大修改。P238简

⑴扩大了外国人在日本的居留资格

⑵简化了外国人申请入境的审查手续

⑶严格限制非法就业

34.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原则P252简

近十年来,中国在对外开展劳务合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守约、保质、薄利、重义”的八字经营方针和“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四项原则。

35.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途径与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P254-255

⑴通过承包海外工程输出劳务。我国派出承包工程主要有两种方式:单独承包;分包工程。⑵通过同雇主签约输出劳务。

⑶通过在国外兴办合资经营企业,中方作为合营一方向这些海外企业派遣劳务人员。

⑷劳务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到国外自谋职业。

⑸另外,通过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输出劳务也是我国派遣劳务人员的一种途径。

36.中国劳务输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P256-259论 ⑴劳务输出对于我国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发展劳务输出事业要求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第二,发展劳务输出,要求深化改革相关的管理体制。其三,发展劳输出,能够促进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同国际市场的联系,特别是对于我国劳务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四,发展劳务输出,有利于促进我国在国际劳务合作方面的法制建设,依法处理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问题。⑵劳务输出是开发和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劳务输出为我国劳动力提供了获得培训和就业岗位的良好机遇。另一方面,劳务输出为

一部分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有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⑶劳务输出是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发展劳务输出事业不仅能够开发和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是我国获得外汇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

另一方面,劳务输出增加了劳务人员的个人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⑷劳务输出具有增加中外交流、促进相互了解的国际意义。

37.我国发展国际劳务输出事业的有利条件P264-265简

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必然对劳务输出事业的长足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⑵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⑶我国劳务人员工资水平较低。

⑷我国已经造就了一批熟悉国际劳务合作的业务骨干,开辟了多条合作渠道,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38.制约我国劳务输出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P266-269论 ⑴对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以及所能发挥的作用认识不足。

其具体表再现是:其一,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劳务输出事业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积累资金、加速经济发展以及开发和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其二,思想不够解放,顾虑重重,放不开手脚。其三,在思想上把现在的劳务输出与旧中国的劳工、侨民现象相等同。⑵劳务输出的渠道狭窄、方式单一。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间协议”渠道尚不够畅通。二是劳务输出的“窗口”过小。有对外签约权的单位很有限。三是输出方式单调、欠缺灵活性。我国目前劳务输出方式主要是工程劳务承包或成建制的劳务合作。⑶管理体制问题突出。

首先是劳务输出缺乏宏观统筹和综合协调。其次是派出劳务人员的中间管理层次过多,审批手续繁杂。⑷劳务成本上升,竞争力减弱。

劳务成本上升的直接原因是:其一,对劳务人员的费用包揽过多。其二是奖金的增长幅度大、速度快。其三是管理层次多、层层收费也是劳务成本上升的原因。⑸劳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

① 劳务人员技能单一,队伍不够精干。

② 语言上的障碍影响了交流与合作。

③ 劳务云人员技术构成的低层次为题亟待改善。

⑹缺乏国际劳务市场的劳务工求信息。一是信息量少,二是信息网络不健全,三是信息不能够综合利用。

下载国际警务合作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比较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警务合作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比较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