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旬邑县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信息管理
旬邑县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信息 管理(指纹认证)系统试点工作汇报
旬邑县计划生育局 2011年4月20日
为了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工作,确保奖扶工作高效运行,旬邑县按照省市安排于2009年开始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信息管理(指纹认证)系统试点,目前全县 名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名特别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和 名55—59周岁的独女户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已全部纳入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信息管理(指纹认证)系统管理中。近一年来,我县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省、市奖励扶助信息管理(指纹认证)系统试点工作会议之后,我县高度重视,立即进行安排部署,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陕西省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信息管理(指纹认证)系统试点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领会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掌握有关奖励扶助信息管理(指纹认证)系统的程序和采集的工作方法,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程序,保障指纹录
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报,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三是营造氛围宣传。县计生局把2009年10月份确定为奖扶政策宣传月,各乡镇普遍利用逢集日设立街头宣传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展板展示、播放宣传片、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集中开展奖励扶助政策大型街头宣传咨询活动;各乡镇充分利用宣传阵地,组装宣传车、宣传画、标语、板报、专栏、广告牌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奖励扶助制度的主要内容、扶助对象资格条件、资金发放渠道和领取方式,宣传覆盖面进村入户。全县共出动宣传车30辆次,书写宣传标语603条,宣传版面202期次。开展全方位奖扶政策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受众量,努力提升奖励扶助政策的社会影响力。四是进村入户宣传。县“少生快富”宣传团,深入全县14个乡镇宣讲时也把奖励扶助政策宣传作为主要内容;县计生局设计印制了3万份奖励扶助政策宣传折页,送奖扶政策入户,送送指纹采集程序入户。通过各层次各种形式的宣传,使符合条件的100%的奖扶对象掌握了奖扶政策、信息管理(指纹认证)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采集方法,有理地保证了我县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信息管理(指纹认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精心安排,服务群众。
为了做好此次信息管理(指纹认证)工作,县计生局指派
通过一年来的实际运作,我们感到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信息管理(指纹认证)试点是一项非常切合实际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一是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指纹认证系统对采集的奖扶对象指纹及其本人在数据库指纹进行比对,如果比对成功,择可以证明此人的生存状态为生,可以发放奖扶金;如果失败就先把此指纹进入黑名单,在进行下一步调查。二是可以减轻下年度对奖励扶助对象在年深重的工作量。三是对享受的奖励扶助对象在今后的管理中更加规范化。以上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降幅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规范了工作程序,确保了奖励扶助资格确认的准确性。目前全县14个乡镇共有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 人,计划生育特别家庭扶助对象 人,55-59周岁的独女户家庭 人,共计 人,指纹信息采集和年审工作已经全面完成。
第二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
吉人口字〔2005〕96号
关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修改的通知
各市、州人口计生委:
根据国家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2004年和2005年试点工作情况,参考外省、区、市的规定,对《吉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试行)》(吉人口字[2005]13号)做如下修改,请各地以修改后的规定审核确认2006年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
一、删除的内容
《确认条件》“
三、有关情况处理办法”中“
(一)符合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数量生育的子女有生育行为后死亡的,该死亡子女计入现存子女数”一条删除。
二、修改的内容
“
二、特殊情况的确认条件”中“
(二)属于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享受奖励扶助待遇”的“2.单身(未婚、离异、丧偶者)收养子女的”,改为:“单身(未婚的,离异、丧偶未生育的)收养子女的”。“4.夫妻一方为城镇居民,现离异无配偶的”,改为:“夫妻一方为非农业户口,现离异,双方均未再婚的”。
三、增加的内容
在“
二、特殊情况的确认条件”的“
(一)符合基本条件,属于下列情形之一者,也应当享受奖励扶助待遇”中增加“7.一方为非农业户口的夫妻离异,非农业户口一方再婚,农业户口一方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
附:吉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修改稿)。
二○○五年十一月七日
吉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
(修改稿)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21号)和国家人口计生委《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性解释》,结合我省试点地区经验和本省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政策规定,本着从严把握的原则,确定本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如下。
一、奖励扶助对象的基本条件
夫妻及丧偶现无配偶者同时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享受奖励扶助待遇:
(一)为农业户口,有承包责任田,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二)2001年12月29日(不含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前,没有违反本省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规定数量生育行为。
(三)现存一个子女或者两个女孩或者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四)1933年1月1日(含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
二、特殊情况的确认条件
(一)符合基本条件,属于下列情形之一者,也应当享受奖励扶助待遇:
1.现为农业户口的农、林、牧、副、渔场不再领取工资的原职工,有承包责任田(山林、牧场、水面等),没有退休金,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
2.承包的责任田被征用,夫妻双方仍为农业户口,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
3.聘用、合同干部、工人仍为农业户口,没有退休金,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
4.无子女的,与符合奖励扶助基本条件一方结婚,有生育条件而未生育的。
5.夫妻生育的子女(含子女死亡现无子女)与合法收养的子女合计为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
6.夫妻离异现无配偶的。
7.一方为非农业户口的夫妻离异,非农业户口一方再婚,农业户口一方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
(二)属于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享受奖励扶助待遇:
1.夫妻双方均未生育过子女的。
2.单身(未婚的,离异、丧偶未生育的)收养子女的。
3.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生育的当事人。
4.夫妻一方为非农业户口,现离异,双方均未再婚的。
三、有关情况处理办法
一)送养的子女与现存的子女合并计算。
(二)再婚夫妻(包括2001年4月28日[不含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颁布前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有稳定婚姻关系,属于事实婚姻的)再婚前后生育的子女合并计算。
(三)1974年4月28日(含28日)以后未达到间隔规定生育的、1988年7月31日(含31日)以后早育的、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生育的,推迟一年发放奖励扶助金。
(四)夫妻双方户籍不在同一地的,分别在本人户籍地申报。
(五)年龄计算以本人户口和身份证登记的出生时间为依据。每年的奖励扶助对象为当年12月31日(含31日)以前年满60周岁的人员。
(六)是否有超过数量生育行为,要按照同时存活过的子女数量计算。
(七)最后一胎为双包胎或者多包胎的,按只生育一个子女确认其是否超数量生育。
四、法律规范和政策适用要求
(一)1974年4月28日(不含28日)以前生育子女的数量是否符合规定,以1974年4月28日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批转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作好计划生育工作意见》(吉革发[1974]39号)的规定为依据,确定为每对夫妇生两个孩子。
(二)1974年4月28日(含28日)以后的生育行为是否符合生育数量规定,以各个时期有效的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为依据予以确认。
(三)1992年4月1日(不含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前收养的子女,已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的,视为合法收养子女;《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以后,未办理收养手续收养子女的,视为违法收养子女。
(四)从外省(区、市)迁入我省的,以生育子女时所在省(区、市)的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生育。
第三篇: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惠经贸字[2009]10号
惠民县经贸局
关于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提高我局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认真履行计划生育职责,根据《惠民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惠政发[2007]40号)和惠民县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惠发[2009]2号)文件精神,积极配合和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意见。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政策完善必要地利益导向机制。
一、统一思想,明确职责,齐抓共管
今年,要按照我局制定的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意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严格按照《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内容,确保完成《责任书》规定的各项工作指标;认真执行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各项奖励政策规定,在本系统形成强大合力,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向导机制。确保经贸局系统计划生育家庭普惠性优惠政策制度落实到位。
二、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1、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从领证之月起至独生子女14周岁止,夫妻双方各依法享受每月10元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夫妻双方各自所在企业(单位)解决。夫妻一方是企业职工,另一方是城镇无业居民或农业人口的,全部由前者所在企业支付;丧偶者由所在单位全发。国有、国家控股等类型所有制企业聘用的职工中属于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且不属于正式职工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解决;私营、“三资”、集体等类型所有制企业职工中属于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的,由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解决。
2、夫妻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退休时可以由所在企业按所在县(市、区)上职工平均工资额的30%给予一次性奖励。
3、企业员工符合晚婚、晚育规定和产假期间采取长效节育措施,依据《条例》规定享受婚假、产假、护理假。夫妻双方自愿接受绝育手术的不影响工资、考勤及奖金的发放。手术费用有所在企业承担。
4、指导企业优先吸收计划生育家庭的劳动力就业。向“三资”企业宣传、解释我国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并要求其认真履行法定代表人义务。
5、各类型所有制企业(包括国有、国家控股、集体、私营、“三资”企业等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其它企业)应优先吸收计生家庭劳动力就业。
6、国有制及非国有企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应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计划生育责任制和计划生育奖惩政策,定期对企业开展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所属企业育龄妇女进行跟踪服务、认真组织企业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查体,全面提高企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为企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做好服务工作。
7、对本系统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先优惠政策,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凭企业提供的相关证明,参加职工培训中心举办的各类技能培训,每人减免100元培训费用;为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免费提供,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计划生育户中的 “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为创办企业的计划生育户优先相关登记手续,完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扩大覆盖范围,为符合失业保险金申领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办理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以实施奖励扶助制度为契机,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兑现计生法定的奖励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制订出更加人性化和可操作性的奖励优惠政策。继续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动员协调企业在制定实施普惠性政策中,体现与计划生育国策的兼容统一,使更多的计划生育家庭得到优先照顾,以促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更加完善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考核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实绩的重要依据,促进企业提高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维护企业职工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推进企业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铜陵市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制度实施办法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以及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统一部署,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以下简称“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以下简称“特别扶助制度”)进行扩面提标,将一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为城镇居民的夫妇(以下简称“半边户”)中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一方纳入奖励扶助制度范围,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纳入特别扶助制度范围,同时提高两项制度标准。为进一步完善我市计生民生工程政策,2013年起,对原政策规定作适当调整,特制定本方案。
一、政策内容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包括两项具体政策:
(一)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由中央或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扶助的一项基本的计划生育奖励制度。2012年起,国家统一奖励扶助标准从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其中,只生育一个独生女的对象继续由省财政出资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90元,子女死亡且现无子女的对象(不符合特别扶助制度条件的)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30元或 140元。奖励扶助对象从60周岁起领取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已超过60周岁的,从其奖励扶助资格被确认起发放奖励扶助金。
“双提”制度:符合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条件的对象女性年龄由60周岁提前到55周岁(截止2012年12月31日止年满55周岁的,即1958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对所有符合奖励条件的对象,每人每月在国家和省规定标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标准。
(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扶助金标准从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提高到135元,其中只生育一个独生女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对象扶助金标准继续由省财政出资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45元,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残(三级以上)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扶助金标准从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提高到110元,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扶助金自女方年满49周岁开始领取,因丧偶或离婚的单亲家庭,男方或女方须年满49周岁。已超过49周岁的,从其扶助资格被确认起发放扶助金。
2012年起,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三级以上)全部纳入特别扶助制度范围。三级并发症人员,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二级并发症人员,给予每人每月不低 于200元的扶助金;一级并发症人员,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扶助金。并发症人员治愈、康复或死亡的,应及时退出特别扶助制度。
比照“双提”政策,对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手术并发症)对象也给予提高标准,实行“单提”,即:对所有符合特别扶助(手术并发症)条件的对象在上级规定奖励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20元。
以上两项制度按照以下规定进行衔接:(1)已经享受奖励扶助、且同时符合特别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特别扶助范围,2009年起不再确认为奖励扶助对象;(2)符合特别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条件的农村对象,年龄达到60周岁以后,仍继续执行本办法规定,不再重复执行奖励扶助制度;(3)并发症人员纳入特别扶助制度,不影响其按规定享受奖励扶助制度及其他奖励优待政策。
二、资格确认
(一)扶助对象资格条件
1.奖励扶助对象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本人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且户口在本乡(镇);
(2)1973年至2001年期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3)现存一个子女或现存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4)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2.特别扶助对象(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女方年满49周岁;
(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3.特别扶助对象(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施行了计划生育手术;
(2)按规定鉴定为三级以上的并发症,并持有县级以上并发症鉴定结论或意见;
(3)并发症尚未治愈或康复。
两项制度对象资格条件的具体政策由省人口计生委负责解释。
(二)资格确认程序和要求
扶助及“双提”对象的资格确认必须履行以下程序:
1、本人申报;
2、村(居)民委员会评议;
3、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
4、县(市、区)人口计生委复查审核、确认并公布;
5、省、市人口计生委抽查、逻辑审核、备案。
6、对经审核不符合资格确认条件的进行回访。奖励扶助及“扩面提标”对象村级评议、乡级初审、县级确认结果须分别在申报对象所在村、组张榜公布10天。特别扶助对象县级确认结果可通过适当方式在申报对象所在村(居)、组公示。
往年确认对象每年需经审查确认,不符合条件的退出扶助范围。
扶助及“扩面提标”对象资格确认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人口计生委具体组织实施,实行终身问责制,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参与调查审核的人同为直接责任人。要严格按规定政策口径和程序进行资格确认,确保公平、公正、透明。
三、资金筹措、管理和发放
(一)资金筹措
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发放的奖励扶助金,铜陵县由中央、省与市按5:4:1比例承担,市区由中央、省与市按5:3:2的比例承担。省提标部分,由省财政承担。我市“扩面提标”增加的经费由市、县(区)财政按1:1比例承担。
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发放的特别扶助金,由中央与省按5: 5比例承担,省提标部分,由省财政承担。
(二)资金管理和发放
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专项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实行“国家统管、分账核算、直接补助、到户到人”的原则。任何部门、单位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配套资金监管职责,加强对财政资金到位情况和资金发放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开展奖励扶助工作必要的工作经费予以保障。
扶助资金依托现有金融服务体系,由财政、人口计生部门与有资质的金融机构签订代理服务协议,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实行专账核算,采用“直通车”方式直接发放到户到人。农村地区纳入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渠道统一发放。城市区代理发放机构由各区自行确定。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按年计算,一年发放一次。扶助对象凭有效证件到代理发放机构领取扶助金。
严禁用扶助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盈利性投资、融资活动,不得将扶助金抵扣其他个人款项。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扶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资金代理发放机构不按代理服务协议履行资金发放责任,截留、拖欠、抵扣扶助资金的,取消代理发放资格,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组织管理和工作要求
(一)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人口计生和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明确专门人员和职能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好制度实施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人口计生部门负责资格确认和组织管理,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管理,代理发放机构负责资金发放,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做到政策透明、程序规范、结果公开、一卡发放、到户到人。
(三)按照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对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全过程监督。实行扶助对象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对制度实施出现重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四)各地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普惠政策时,应在坚持公平原则基础上,兼顾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原则,做好新农保与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促进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衔接与兼容。鼓励各县区从实际出发,加大财政投入,探索多种形式的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政策保障措施,加快 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五)实施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中涉及的具体业务管理问题,按照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制定下发《安徽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管理规范》和《安徽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规范》等有关文件要求执行。各县区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情况要及时报告市人口计生委和市财政局。
第五篇:四川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
四川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
确认条件的解释及认定程序
一、基本条件
奖励扶助对象应是同时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的已婚农民,包括丧偶或离异尚无配偶的人。
(一)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
(二)本人及配偶没有违反过相关时期的计划生育政策。
(三)本人及本配偶曾经生育过子女,现存一个子女,或现存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四)出生于1933年1月1日至1948年12月31日之间(即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且年满60周岁)。
二、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
(一)关于户口界定的问题
1、夫妻(含再婚)双方有一方为非农业户口或城镇居民户口的,双方不予奖励。
2、现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等)的被顶替的轮换工(即子女顶替父母参加工作,其父母户口返迁回农村的)户口反迁为逐业户口的,其本人和配偶不予奖励。
3、户口在农村但其领取退休金的口袋户,户口待定待落(户口未确定),没有户口的人员不予奖励。
4、夫妻双方户口不在同一村民委员会,分别由所在村登记申报。
(二)关于生育行为合法性的问题1、1979年1月1日以前共存子女不超过2个,子女出生间隔无年限要求。
2、1979年1月1日至1980年8月31日前生育的子女数量应符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关于计划生育工作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川革委[1979]14号)关于生育数量的规定,即不超过两个,但子女出生需间隔3年。
3、1980年9月1日至1987年7月4日生育的子女数量应符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川府发[1980]177号)的规定,提倡生育1个子女、生育2孩的需持有准生证(第1个孩子为病残的;离异后再婚的;抱养后怀孕又生育的;归国华侨)。
4、1987年7月5日至今,按地区类别执行,照顾生育2孩的需间隔4年。
5、夫妻第一次合法生育的子女在下一次生育子女之前死亡的,在衡量一下生育的合法性时,应视为合法,如:某妇女生育第一个孩子在其生育第二个孩子之前死亡,生育的第二个孩子在生育第三个孩子前死亡,该妇女生育子女数虽然超过了两个,但其生育行为符合有关政策规定,视为合法。
(三)关于“现在子女“计算的问题
1、本人及配偶现存的子女包括亲生子女(含送养、寄养、判随前夫或前妻)和收养子女。
2、夫妻生育的子女有生育行为以后死亡的,该死亡子女计为该夫妻现存子女数。
3、再婚夫妻双方再婚前后子女合并计算。
(四)享受奖励扶助的两女户夫妻的条件
符合《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四章第(九)项、(十)项照顾生育政策地域内现存两个女孩的夫妻属于奖励扶助对象(其中未生育现存两个收养女孩的夫妇、有生育行为现存两个收养女孩的夫妇不属于奖励对象)。
(五)关于收养子女的问题1、1992年3月31日前事实收养且要求户口在2003年12月31日前登记视为合法收养。
2、1992年4月1日—1999年3月31日,收养需在民政部门登记,收送双方订立协议,且户口在2003年12月31日以前入户登记方可认定为合法收养。
3、1994年4月1日收养需向县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收养手续,已在2003年12月31日以前登记入户,方可认定为合法收养。
4、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通知,无生育收养的夫妻不列入本次奖励扶助对象。
5、依法生育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收养依法收养子女,其中依法生育或者收养的子女死亡,现存一个子女,属于奖励扶助对
象。
(六)年龄认定
年龄以夫或妻个人为单位认定,夫妻双方一人符合规定即一方为奖励扶助对象。
(七)婚姻合法性1、1986年3月15日前,没有配偶的男女,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可认定为事实婚姻。
2、1986年3月15日以后,需持有结婚证,方可认定为合法夫妻关系。
3、合法夫妻关系,现证已遗失或未办证的,由村上开出证明民政办补证明。
三、是否符合奖扶条件的认定程序:
1、个人申请。每年12月31日前到村填写申报表,本人签字盖右手大姆字印,提供个人身份证或户口簿、结婚证复印件各1份,免冠1寸相片5张。
2、资格确认
(1)村级评议,张榜公示上报镇。评议会每社至少2人(年龄50周岁以上的)参加,会上分别对每个人对象进行介绍,参会人员逐个发言、签字、填写评议表、盖手印,评议之后进行公示,时间不低于10天,无异议后上报镇。
(2)镇级调查、审核。调查内容:申报对象的出生年月、婚育史、生育时间、地点。与申报对象见面填写目标调查表,走访知情群众,(每名对象不低于3个)填写知情群众调查表,调查对象签字盖手印。对往年已享受人员,填写年审表即可,然后镇组织计生、公安、民政、纪检集体复核,填写复核表,参会人员签字盖手印,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当事人,再次公示,时间不低于10天,无异议后镇领导在申报表上签署意见,上报县。
(3)县级复核、确认、公布、镇接通知后再次公示。
(4)归档。工作档案:①文件、计划、总结、评估;②表格;③奖励对象名单;④影像资料;⑤相关资料。个人档案:①申报表;②个人证件:结婚证、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③目标人群调查表;④知情群众调查材料3份;⑤村级评议材料;⑥镇级评议材料;⑦审核复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