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峰镇调研材料
化解社会矛盾实行社会管理创新
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黎川县日峰镇人民政府 2011年4月12日
日峰镇地处黎川县城所在地,全镇辖16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面积197平方公里,总户数33183户,总人口83943人,其中,城镇管辖25293户,人口60341人;乡村户数7890户,乡村人口23593人。2010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194494.2万元,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070.21万元,全镇居民年末存款余额达284553万元。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16元。
一、当前社会稳定总体形势及其做法
近年来是我镇处于历史来发展最好的时期,社会稳定形势总体良好,人民人均收入快速增加,城乡面貌发生巨大改变,人民物质及精神文化生活幸福指数快速提升。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易发、突发矛盾增加,一些历史遗留隐藏的问题逐步曝露出来,如何应对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成为当前重要任务。自去年来我镇社区管理创新中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具体是:根据中办发[2010]27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及黎川县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日峰镇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有关精神和要求,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日峰镇成立3个社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社区管委会),社区管委会运行机制及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一)社区管委会运行机制
社区管委会为日峰镇政府派出机构,属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实行双重管理,行政上归镇政府领导,业务上归县民政局指导。社区管委会设党总支。
社区管委会核定全额事业编4人。管委会设党总支书记兼管委会主任1人,副主任兼治保主任1人,该两个职位按副科级配备;另设管委会委员 4人,分任民政助理员、户政管理员、司法助理员、家政协理员,其中,户政管理员、司法助理员由公安、司法部门派员兼任。
社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工资及福利待遇按全额事业单位性质列入县财政预算,全额拨款。每个社区管委会每年由县财政预算安排办公经费2万元。
社区管委会下辖3—4个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接受社区管委会的管理与协调。管委会办公场所由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在新城区主要由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办公用房。
(二)明确社区管委会工作职责
社区管委会是管理和协调本辖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社会治安、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基层政权组织。
(三)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
根据县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日峰镇社区建设试点
工作方案》有关精神,结合社区居委会现状及工作职能,日峰镇社区居委会全面推行“四政一化”及“网格”管理工作规程。遵循利于工作,便于管理的原则,社区居委会日常工作归纳为民政、户政、司法行政、家政、化解矛盾纠纷五项内容。
民政工作:具体包括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申报办理及困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服务管理、救济救灾等工作。
户政工作:具体包括户籍登记、流动人口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服务管理等工作。
司法行政工作:具体包括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调解及社区矫正等工作。
家政工作:具体包括社区环境保洁、组织就业再就业培训服务、房屋管理、中介服务、民团组织管理服务等工作。
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具体包括矛盾纠纷排查、人民调解、综治、警务、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臵等工作。
依据“四政一化”工作的划分,社区居委会“四政一化”工作规程为:
1、对应社区管委会民政助理员、户政管理员、司法助理员、家政协理员岗位的设臵,居委会将“四政一化”工作实行设岗定责,明确工作人员工作岗位和各自职责。
2、居委会设立综合集中办事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实
行“一站式”服务,严格首问责任制,及时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3、建立健全为民服务“一口受理”制、居民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制、社区干部联系帮扶群众制、工作民情日志等规章制度,落实工作、学习考核奖惩。
4、建立居委会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根据社区“网格”化管理要求,居委会工作人员按社区“网格”划分,明确所包干的区域、户数、人员及工作任务,责任到人。
5、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及中心工作实行分工协作制。
(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规程
根据社区居委会区域、户籍人口、居民认同度等因素,将社区划分若干网格状,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
1、组织人员对户籍在本社区的常住人口,以及户口不在本社区却在本社区居住或者经商、务工人员,特别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刑释解教人员、低保户等特殊群体人员情况进行全面、详细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
2、根据调查摸底情况,按区域地段、户籍人口、居民认同度等因素,适当调整原有居民片组布局,将社区划分若干网络状,每200人或60户为一个管理单元,居委会确定专人负责管理服务。
3、建立社区实有人口数据库,按“网格”化管理要求,将网格内所有居民的家庭状况、住房、就业、计生、教育、宗教信
仰、遵纪守法等信息资料输入人口数据信息系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实现由原来单纯以户籍为主的管理方式逐步向居住地管理、行业管理、动态管理过渡,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4、在每个网格内建立由镇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政法干警、辖区行政单位工作人员组成,吸收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骨干力量加入的社区固定的管理服务团队,组建综治维稳群防群治“六支队伍”,服务社区居民,维护社区稳定。
(五)社区管理创新取得的初步成效
从目前我镇在磨市社区搞试点来看,取得的成效有以下几方面;
1、领导有力。在磨市、新华、王府3个社区成立了老街社区管委会党总支、老街社区管委会;选拔了政治、文化综合素质较高、工作上勤恳有热情的同志担任管委会工作人员;落实了办公经费;安排了较好的办公场所。
2、部门及居民积极参与。在创新管理工作中,很多部门积极参与,特别是公安、民政、司法、房管、城管、教育、卫生、就业等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延伸工作触角,落实本职工作。广大居民踊跃配合,有些居民志愿申请参与到社区管理中,主动担当片小组长、民情信息员、义务志愿者岗位。
3、绩效明显。开展创新工作近一年来,磨市社区未发生一起赴镇、县上访件;未发生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能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把问题矛盾化解在本片小组,能科学地预防矛盾的隐
藏,将盟芽状态的矛盾科学地处臵。高效率优质地为民办事服务。从居民反映热烈的民生问题着手切实改善民生。如在人民路、应宿巷、王府巷清理了排污沟、建了水泥路;对整个社区环境卫生通过整合资源,落实了保洁员及保洁经费,现运转正常。环境卫生得到彻底改观。在便民服务上,较以前更加快捷优质。基本做到迈进社区门,解决所有事。这得益于社区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同时利用信息化科学的数据库,能基本满足居民日常办事需求。
二、当前社会矛盾的类型、特点和成因
(一)当前社会矛盾的类型
根据近几年来对社会矛盾纠纷的统计分析,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征地拆迁补偿纠纷;(2)农民安臵用地分配纠纷;(3)山林土地纠纷;(4)原国有、集体企业职工要求待遇纠纷;(5)劳务劳资纠纷;(6)损害赔偿纠纷;(7)婚姻家庭纠纷;(8)施工扰民纠纷;(9)村务管理纠纷;(10)房屋宅基地纠纷以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计划生育、交通、医疗事故纠纷等。
其中,征地拆迁补偿纠纷;农民安臵用地分配纠纷;山林土地纠纷;原国有、集体企业职工要求待遇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房屋宅基地纠纷以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计划生育、交通、医疗事故纠纷等。较为突出,分别占15.6%、12.5%、22.2%、15.8%、10.6%、26.3%。这些类型的矛盾纠纷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属于
新型纠纷,如企业改制、城镇建设、征地拆迁安臵补偿、环境污染、干群关系、劳资关系、涉及三农问题等引发的纠纷尤为突出,较之于传统纠纷,起因复杂,涉及面广,一般是群体性规模,处臵难度大,对社会稳定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较大。
二、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特点
(1)矛盾纠纷多样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纠纷类型增多。跨辖区、跨行业、跨单位纠纷,“三劳”纠纷即劳动、劳务、劳资纠纷,城区园区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企业改制、企业破产、合伙经营、土地承包、买卖租赁、婚姻家庭、邻里之间、医疗事故、交通事故、人身损害、经济纠纷、计划生育和党群干群关系纠纷增多,各类矛盾纠纷不断产生。
(2)矛盾纠纷群体化。在当前的一些矛盾纠纷上访件中,呈现纠纷群体化现象。一种情况是群众利益一致,要求一致,在一些群众观念中形成有责大家担,有利大家享的思想,如不参与怕会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受排挤。如土地征用补偿、安臵用地分配、山林土地纠纷、转制企业职工安臵问题等;一种情况是一些群众认为事情就是要闹大政府才会重视,才好解决,才能达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目的。如:交通、医疗、安全等事故纠纷。
(3)矛盾纠纷复杂化。引发矛盾纠纷的原因有很多,有体制、政策、观念、作风等方面因素,有时是各种因素交织交织在一起,使纠纷更加复杂,解决难度加大。如原水槽村的农民安臵用地分配,原县政府抄告单中安臵用地按户分配,而现87%的村
民要求按人口分配;13%的村民坚持按户分配;另有外嫁女也提出要求分配安臵用地,按传统习俗,多数村民又不能接受。连源村敖上小组的山林地权属纠纷。
(4)调处疑难化。矛盾纠纷的多样化、群体化和复杂性特点,决定了对这些矛盾纠纷调处的疑难化。一是认定矛盾纠纷性质难。只有具备一定文化、社会、经济、政策、法律知识,才能正确认定矛盾纠纷的内容和性质。二是调处难。复杂化的纠纷,其涉及面广,往往是当事人的合理要求和不合法方式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诉求和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跟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插手利用交织在一起,给调处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很多纠纷涉及到多个行业、多个单位,需要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得到解决。
(三)当前社会矛盾的成因
(1)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问题。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的急剧转型,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调整,导致一部分群众的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使不同的社会成员产生了差别和矛盾。加上思想政治工作相对滞后,社会分配秩序不够顺畅,市场调控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不能全面、及时地解决在改革过程中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生活问题,这就促使群众情绪激化,矛盾纠纷加剧,有的甚至诱发越级上访。如:我镇原有的陶器厂、运输社、羊毛衫厂等企业在市场竟争中退出,伴随着职工下岗、群众失业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问题受
到严重影响,多次到镇上访要求给予补偿;又如,城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福银高速路建设征用了不少土地,拆迁了一些房屋,进行了征地补偿、安臵与赔偿。引发了较多的与土地征用、安臵、赔偿、以及安臵用地分配方面的矛盾纠纷。如:水槽、五一村安臵用地历时多年都未能解决。
(2)片面追求利益,催生矛盾隐患。深入持久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给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以很大冲击和震撼,使其在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变,特别是以土地承包为重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广大人民群众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思想意识大大增强,“一切向钱看”使一些农民、企业经营人员为谋取经济利益最大化,擅自违约,不履行经济合同或协议,甚至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有的基层单位为谋求小集体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群众的感情,在公民、企业、基层行政组织之间埋下了引发矛盾纠纷的隐患。如处理问题仅顾眼前,不顾今后,留下“尾巴”,若干年后问题越变越复杂,越来越严重,直至后来多任接管人员难解决。
(3)干部素质有待提高,工作要求更加严谨。当前镇、村(居)干部总体上文化素质较高,但在对待工作严谨程度上各有所不同。仍有些人员工作粗枝大叶,没有较好地深入群众做过细的工作,对下级(行政村、村小组、居委会)指导不周全,对开展的工作没有完全掌握实情,当前过了关,而隐患埋藏很深,俗称为是一个定时炸弹。如:五一村个别村小组组长未征得全体村
民完全同意的情况下,就与征地工作单位签订征地协议,后来引发村民上访。
(4)基层组织还需加强。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农民工进城、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新城区人口的入住,城中村变为社区;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新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引发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重组,形成了各种不同利益群体。利益不同,诉求不同,不可避免地带来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纠葛。社区的服务总量大大增加,而社区这一基层组织还很薄弱,人员缺乏、经费缺乏、办公条件差。工作中缺位越位现象时有发生,管理体制有待理顺,组织有待加强。
三、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存在的难点或问题
我镇通过这些年化解社会矛盾工作,经历许多艰难挫折,认为存在的难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上访人期望值太高,胡搅蛮缠,缠访重复访。有些上访对象对上访要达到的目的期望值太高,无正当依据,提出一些不合理诉求,经镇、县调解后仍胡搅蛮缠,缠访重复访,甚至以越级上访来要挟,影响政府正常的工作。为维护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县、镇做思想工作的多,而强力打击的少,一些上访人误认为政府软弱怕上访人。如日峰社区的上访重点人员易春山,多年多次赴省市县访,法院已结案仍重复访,不听劝阻,防控难。
(二)化解矛盾相关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对一些矛盾纠纷跨地域,跨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有鞭长莫及之感。化解矛
盾纠纷有些需要部门支持配合,形成合力才能解决。如对一些下岗、残疾、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人员上访,主要是解决生活保障、医疗救助问题,这就需要民政、农医保等部门配合支持。
(三)矛盾纠纷发生点基层组织化解不力。矛盾纠纷化解难,有时是基层组织工作不力,推委,矛盾上交,造成镇、县组织情况不明,压力大,被动难解决。
(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稳控工作难。历史遗留问题大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处于依法依理解决两难境地,案情复杂,需要请法制专业人员指导解决。
四、对化解社会矛盾,实行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类型、特点和规律较之过去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纠纷,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素质是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和有效解决矛盾纠纷的治本之策。通过开展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努力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让每个公民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在遇到矛盾纠纷发生时能冷静思考,正确面对,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和途径。要在精神上加强对社会成员的心理疏导和引导,把个人价值取向和国家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二)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分析,做好源头预防,有效化解。镇、村(居)人民调解组织要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分析,了解社情民意。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逐一分析案情,研究对策,提出解决的办法。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和督办,适时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听取汇报,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和处理意见。
(三)健全综治维稳防控组织体系。
彰显人民调解职能优势,构建源头维稳防控体系。人民调解是具有便民性、亲和性、方式灵活、无负面影响等特征,是人民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选择。因此从基层、从源头建立维稳防控体系,镇、村(居)都要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村小组(居委会片小组)要设立小组长,选聘了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在本地具有一定威望的住户兼负责本小组调解工作,及民情上报。要引导群众、发挥群众,倡导“群众的事群众办,群众的问题群众解决”,充分发挥群众中有影响有威望人的作用,感化群众、从源头地减少矛盾。
(四)正确判断和分析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和性质,研究科学的处理方式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是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纠纷和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前提。目前虽然有些矛盾纠纷的对抗性有所增强,但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没有改变,我们不能因为发生群体性事件,甚至有过激行为的群体事件,就认为是对抗性矛盾。我们要把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对矛盾纠纷的分析,了解他们的不满情绪,切忌对闹事和扯皮的群众简单地冠以
“刁民”或者采取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要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切的情感,理解和同情他们,疏导他们的不满情绪,通过讲道理和交心谈心的方法,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很多矛盾纠纷还是可迎刃而解。
(五)提高应对群体性事件和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借助当代各种信息化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组织和管理机制,切实做到情况明了,信息畅通,努力把矛盾纠纷控制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矛盾纠纷的激化,寻求各种有利于群众情绪释放、利益表达的途径,降低矛盾纠纷发生的概率。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形成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把防止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六)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建议。
1、加强社区管理组织建设,建立完善社区管委会党组织、社区管委会组织机构,规范职能、充实人员、保障经费,创造办公条件。
2、运用信息化手段引进先进的社区管理应用软件,实行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社区基本信息资源能达到共享,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
3、创新社区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有效途径。针对本镇实情,可采取以街、巷、厅为单位划分为网格状进行管理,按照“户房合一,以房管人”为基础,以行业、单位管人为辅助的办法,切实治理好社区管理工作,尽快对未命名、未规范命名的街、巷、小区进行命名,上好各房屋的门牌号。
第二篇:2013年文峰镇国防教育日工作总结
2013年文峰镇国防教育日工作总结
一年来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宣传、贯彻党的“十大八”精神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创新载体,国防宣传教育工作得到深化,活动扎实推进,国防宣传教育取得成效,为我县全年国防宣传教育的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现将第2013国防宣传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立足根本,抓好理论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国动委中心组以理论学习为龙头,带动机关干部学习。国动委始终坚持把学习理论,提高班子成员政治素质,以理论指导实践放在首位。年初,根据市国教办及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制定了《中心组全年学习计划》、《领导干部中心组学习制度细则》等,促进了班子成员学习的自觉性和经常性,每月一次的中心组学习制度始终坚持不动,每次学习都明确了重点发言人,围绕党“十八大”精神,展开“十破十立”大讨论,并认真做好记录。二是机关干部广泛学。结合县文明办读书活动要求,要求机关干部在学习中,努力做到 “六个一”的学习活动,即每天安排一个小时的自学时间,每周安排一次小组学习,每月举办一次集中学习,座谈会上每人有一次发言,每人每月读一本好书、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和学习体会。促进了机关干部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以理论指导机关建设的整体能力。三是机关党员干部重点学。利用县职教中心党校、县直各中小学校、开展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公开栏等多样化载体,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学习,利用电视媒体,开展国防公益宣传教育活动,把握好学习理论思想领域的主旋律,以丰富的教育内容,直观、多面的方法,加强国防理论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
二、强化措施,推动国防宣传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县国教办非常重视外宣工作,专门落实国教工作宣传员,密切联系市国教办、县外宣中心、县广播电视台,认真做好国防信息报送工作并随时进行督查,力争推动国防宣传教育报道工作取得好成效。为调动全县广大干部参与国防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县积极引导各乡镇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并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的奖励制度。截止4月初,我县向市国防教育办室报送相关信息简报(电子文档)5篇。
三、广设载体、提高干部职工文明素质及工作实效
一是突出公民道德教育。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大纲》、《贵州省国防教育条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开展 “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通过召开干部职工座谈会、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创先争优”、“三进三增”及“效益道真年”主题实践系列活动,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遵纪守法、互助互爱精神,把国防宣传教育融入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
二是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国动委依托由机关干部职工、党团员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开展“今天我怎样学雷锋”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县搭建起凝聚爱心、扶贫济困的平台。元旦春节走访慰问100多名生活困难党员和居民群众,向他们送去慰问品,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认真开展学雷锋纪念日主题实践活动,利用雷锋的生平事迹给全体干部职工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课。
三是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下,3月12日,国动委干部职工及民兵应急分队50余人,在城郊荒山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整个植树队伍栽下了香樟、雪松、白杨、紫薇等各类树苗近1800棵,实现造林60多亩。通过此次活动,展现了干部职工积极的参与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及不畏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开拓精神,力求体现了国防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体现了全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精神风貌。
四是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围绕清明节,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等活动,积极营造奋发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4月3日,组织全县机关工作人员,县直各中小学师生、派出所干警和社区工作者共计21批次约2000人陆续来到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党政机关干部的爱国热情。
五是领导重视,积极营造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4月10日下午,县委书记肖发君,县长向承强率国动委成员深入人武部调研。调研会上,县长向承强要求,人武部要制定好可行的管理制度,人武工作是国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部门要支持配合基层国防工作,并尽快帮助解决武装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当场安排财政资金1500万用于民训楼建设的进度款支付。县委书记肖发君强调,此次调研会既是人武工作的现场办公会,也是继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建设的一次议军会,我县要从实际出发,着力做好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各单位各部门干部职工要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要形成人人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参与国防的良好氛围。
四、存在的问题
我县国防建设资金短缺,国防教育形式主要宣传教育为主,国防教育的覆盖面还有待扩大,一些信息上报不及时,对此,将在下步工作中改进。
第三篇:阳日镇困难党员调研汇报材料
阳日镇困难党员调研汇报材料
林区党委组织部:
经组织专班对我镇困难党员基本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阳日镇共有党员338人,其中在岗党员76人,农民党员246人,离退休党员16人,35岁以下党员63人,36岁至55岁党员145人,55岁以上党员130人。党员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的44人,中专、高中学历70人,初中以下学历的224人,女党员41人。
二、调研情况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机关、社区党员中困难党员所占比例较小,绝大多数困难党员都集中在农村,其人数占农村党员总数的8%—12%左右,在我们调查的党员中有困难党员20人其中在特困线以下2人,贫困线以下4人,人均年纯收入在2164元以下的14人,困难党员以男党员居多,女党员只有2人,年龄均较大,50岁以下的只有2人,其余均在50岁以上,最大的达到84岁,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有12人,初中2人,高中2人,还有文盲4人,这20个困难党员均是农村无职党员,其家庭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打工经济为主,还有部分靠享受民政特困补助。分析其致贫原因,主要有:
1、老年多病,因病致贫,这是造成农村党员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我镇农村党员的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因年老失去劳动力,体弱多病而致贫的党员非常多,在我们调查的20个困难党员中,有15个党员都常年有病,尤其是桃园村的女党员向显根,今年已69岁,无固定经济收入和来源,且长年有病,还有阳日村的党员李远强,因生病8年长期吃药,全家4口人,主要靠种植4.7亩的耕地,做点副业养家糊口,年人均收入只有750元。
2、家庭无劳动力,这也是导致党员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的这20个困难党员家庭人口均较少,除党员牛本勤一户有6口人外,其它党员家庭均只3—4人,家庭缺少劳动力,无论是发展养殖业,还是种植业都不能上规模,也很少能收到效益。
3、缺少发展项目和发展资金,发展靠项目,项目要资金,没有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即使党员个人非常勤劳,依然无法摆脱贫困。
4、居住分散,偏远,交通不便,这也是造成党员困难的一个原因。
三、建议
1、对于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和帮扶潜力的党员,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帮扶其发展项目。
2、对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和帮扶潜力的党员每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保证其正常生活所需。
第四篇:信都镇狮峰小学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信都镇狮峰小学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员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这些留守在祖父母身边或者是亲戚朋友身边的孩子失去父母的关爱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根据《关于开展八步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陪读情况书面专项调研的通知》要求,我校认真开展此次调研工作,现结合此次调查,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一、基本概况
我们地处乡镇较偏远地区,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生活条件相对来说有点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农民一年两造的水稻田都要靠抽水来供给。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学生父母很多都纷纷外出到广东发达地方打工。这些外出打工的家长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我校6个班级有140个学生,其中就有24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甚至有高年级哥哥姐姐照顾低年级的弟弟妹妹的现象。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留守儿童大多数因为没有约束,仅 仅靠在校时间学习,成绩往往较滞后。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
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3、缺失关爱,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的教育在学生的脑袋的空白,没有任何家庭方面的教育,孩子接受的是不全面的教育。
三、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
1、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及时跟进留守儿童的动态,适当的引导,教育。
2、教育,电信部门联合给以留守儿童发放免费的“亲情电话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长跟孩子的沟通,给以孩子关心爱护。但是,因为电话卡的管理存在监管难问题。主要是学校无电话,或者是学生打电话时间难以统一,加大了学校工作量。
3、我校所处的村委会,目前建有自治区妇联牵头建设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有两层的综合楼,提供给“留守儿童”居住已经集中管理。
但是由于人力,物力等原因不到位,加上家长不放心,所以只是开放了滑梯,吊环等体育活动设施。
四、思考与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应该从下面2个方面采取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
3、支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信都镇狮峰小学2014.04.21
第五篇:峰岭完小调研汇报材料
调研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峰岭完小距师宗县城8千米,处在324国道旁,学校现有学生424人,其中寄宿学生312人,通校学生112人。少数民族学生28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0人,其中专职教师19人,工人1人。
二、主要工作推进情况
1、抓好教学工作不放松。按照课改要求,我校开足开齐了各门课程;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向40分钟要质量。
2、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我校认真开展课间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别是书法和手工兴趣小组学生参与程度高。6月召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3、认真抓好毕业班工作。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毕业班师生精诚团结,奋力拼搏,以全镇第四名的成绩取得小升初的胜利,2012年我校5名毕业班教师均获得了县教育局颁发的“教学成绩优秀”奖。
4、努力做好德育工作。从文明礼仪、仪表、习惯养成等方面入手,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全面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积极抓好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5月开展了“国旗下的师德师风宣誓”活动,每学年组织教师认真撰写德育心得体会和师德师风反思,每年年终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一次全面的师德师风考核。
5、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安全工作警钟长鸣,责任重于泰山,学校完善了各项安全制度及预案,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全年开展了2次安全演练。每周一、周五利用晨会和降旗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学校常规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6、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认真抓好校本培训及教研教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认真搞好教育科研工作,2012年我校4位教师的教研论文均获省教科院的1至3等奖,其中周树兰老师的论文还发表在《师宗教育》上。
7、学校办学环境得到优化。危改工程竣工,解决了校点散、乱、小的办学瓶颈,学校的绿化美化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三、目前学校存在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师教学任务重,急需补充新鲜血液。
2、学校寄宿学生多,通校学生要横穿324国道,安全管理难度大。
3、学校由于危改,绿化美化校园,资金急缺,欠账大。
4、教师宿舍紧缺。现有教师宿舍是D级危房,学校教师没有办公生活场所,只得暂居在其中。
四、今后工作打算
1、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围绕“提高教育教质量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特长爱好,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为重心。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通过多种形式创设家、校良性互动的德育平台,整合家、校资源优势,促进学校、学生、家长的“多赢”发展;发挥学生干部在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作用,活跃校园文化。
3、狠抓毕业班教学,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加强教学管理、校本教研和科研工作,促进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
4、强化安全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5、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拆除D级危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筹建24套教师周转房。